物联网技术实验

2024-09-16

物联网技术实验(共8篇)

1.物联网技术实验 篇一

西安邮电大学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物联网创新实验报告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班内序号):

年 月 日

电容充放电实验报告

一、引言

本次试验在陈瑞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在面包板上组装简单电路,学习电容充放电过程中,发光二极管的点亮与熄灭的过程。

二、硬件设计

本次实验使用电子元件为:两个碳膜电阻,阻值分别为10K和 ;两个发光二极管;两个电解电容,大小均为1uF;电源(用USB线连接电脑代替);若干插线等。

在面包板上按电路图连接电路,连接完成后进入测试。

三、测试结果

电路接通后,闭合S1,发光二极管D1亮,;断开S1,电源断开,闭合S2,D2亮,D1熄灭,实验结束。

发光二极管D1亮,表示充电的过程;断开S1,闭合S2后,D2亮,表示放电的过程。

实验成果展示:

简单电子门铃实验报告

一、引言

本次实验是利用现有元件在面包板上参照简单电子门铃电路图连接电路,使电子门铃元件发出间歇的滴滴声。

二.硬件设计

本次实验所用电子元件:若干碳膜电阻,阻值不等;若干电容,大小不等,两个三极管规格分别为PNP三极管和NPN三极管;电子门铃元件,电源;插线若干等。

在面包板上按电路图连接电路,进入测试阶段。

原理简述:C1起到充、放电作用,R1起限流作用,当电源接通时电流通过喇叭向C1充电,这时C1的电压很快上升。当C1的电压上升至ⅤT2的工作电压时(一般0.7Ⅴ),ⅤT2得电导通电压加至VT1基极,VT1也得电导通,电压又从VT1的集电极加至喇叭,喇叭得电工作发出嘟声。喇叭得电工作的同时电压也加到了C1上,使C1进速放电,这时C1的电压进速下降,当电压降至VT2绝止电压时(低干0.7),VT2停止工作,VT1也跟着停止工作,喇叭因此失压也不再发声。电路完成了一次充放电周期。周期完成后电路又进入第二次充放电周期。C1又回到原来继续充电,电压升至VT2导通电压时,VT2得电工作,VT也得电工作„„。每一周期喇叭只发出一声 嘟 声。当周期不断也循环喇叭就发出 嘟 嘟 嘟„„声了。这就是频率。改变R1的阻值可改变频率(也就是改变喇叭 嘟 嘟声的间隔时间)

在正确连接电路的情况下,通过置换电阻与电容改变频率使电子元件发出有规律的滴滴声。

三、测试结果

连接电源,简单门铃电子元件发出有规律的滴滴声,断开电源,滴滴声消失。

实验成果展示:

指导教师评语:

实 验 成 绩:

指导(辅导)教师 :

说明:

1.模板以《课程设计》课程为例,因此红色字体部分为可更改部分,请根据所授课程的实际情况填写。

2.本实习报告封皮适用于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所有实践、实验类课程(如:《生产实习》、《科研训练》、《企业实习》、《下一代网络实验》、《信息安全基础实验》、《移动通信基础实验》、《信息安全专业课程设计》、《通信工程专业课程设计》、《认识实习》、《通信软件设计课内实验》、《基于JAVA的网络编程》、《通信网络实验》、《移动通信实验》等)。3.封面中,时间一栏指的是学生提交报告的时间,如:2014年X月X日。4.封底中,教师评语要求详尽、具体,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填写,并能指出学生学习本课程中所出现的不足和问题。

5.模板中其他部分可以机填,但指导教师评语、实验成绩以及指导教师签字均为手填。

6.如包含多个实验内容,总封皮及总成绩由最后一名带课老师给出。

7、全文小四宋体,行间距20磅;

8、一级标题采用黑体三号字,二级标题采用宋体加粗四号字,三级标题采用宋体加粗小四号字;一级标题为一、二、三,二级标题为1、2、3,三级标题为(1)、(2)、(3)。

撰写内容提纲:

一、摘要(200-300字,主要包括“为什么做、做什么、怎么做、做的结果怎么样”四部分,摘要必须简明扼要,并附关键词3-5个)

二、英文摘要

三、引言(对报告总体的概述,目的是向读者简略描述短文内容或相关背景,吸引读者对本文产生兴趣,对正文起到提纲掣领和激发阅读兴趣的作用)

四、硬件设计(阐述本设计的硬件电路,并附硬件设计图)

六、测试结果(给出设计的系统的测试结果,与任务进行对比,并给出设计出的整体作品外观图)

七、项目团队成员贡献及心得体会

(1)***,主要参与了该设计的硬件设计,并调试了*******,通过本设计,自己学习了********。(结合自己情况撰写,200-300字之间)(2)***(3)***

八、主要参考文献(列近5年主要参考文献6篇以上,格式如下)

(1)期刊文章(文献类型标识:J)

[序号] 主要责任者。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任选)。

(2)专著(文献类型标识:M)

[序号] 主要责任者。题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3)论文集(文献类型标识:C)中析出的文献(文献类型标识:A)

[序号] 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A]。论文集主要责任者(任选)。论文集题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起止页码。

(4)学位论文(文献类型标识:D)

[序号] 主要责任者。题名[D]。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5)国际、国家标准(文献类型标识:S)

[序号] 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发布年。

(6)专利(文献类型标识:P)

[序号] 专利所有者。专利名称[P]。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

(7)电子文献

[序号] 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

专著(M);论文集(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

(8)未定义类型的文献(文献类型标识:Z)

[序号] 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Z]。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2.物联网技术实验 篇二

一、物联网介绍

物联网是将互联网作为基础, 将所有物品通过射频识别等相关信息与互联网有机结合, 达到智能化目标的一项技术。随着该技术不断发展, 其定义和内涵逐渐开阔, 已经广泛覆盖到社会中的各个领域。简而言之, 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将所有信息, 例如, 时间、地点等互相联系, 形成网络。针对初中物理教学而言, 将物联网技术融入到实验教学过程中, 能够实现知识之间的互联, 强化学生基础知识, 激发学生兴趣, 从而提高实验效果, 推动初中物理教学可持续发展。

物联网技术具有三大特点:全面性, 主要是指物联网囊括所有信息, 其信息量大, 涉及范围全面, 类似人类的神经贯穿于身体每一个角落, 人们可以通过传感器获取自身想要了解的信息;可靠传输, 主要是通过相关技术, 实现信息的可靠传送, 并不断扩大信息资源, 实现信息之间的共享。在互联网、宽带网络等技术发展的推动下, 物联网不断加深信息程度;智能化特性, 主要是指, 物联网能够针对各类信息进行智能分析、研究和处理, 例如, 信息科学等, 其智能处理过程与各个行业紧密相连, 从而实现智能处理目标。这些特征与探究实验教学有机结合, 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探究实验教学的发展。

二、物理教学现状

社会不断发展, 传统物理教学内容需要不断地进行更新换代, 加大与学生学习需求与社会发展需求相融合的程度, 这主要由于现今的物理教学内容, 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难度, 打击了学生学习积极性, 从而导致学生丧失了学习物理的兴趣;实验作为物理教学的关键和核心, 没有实验, 物理教学没有任何意义, 学生只是机械地学习物理知识, 无法实现物理学科价值。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教师为了节省课堂时间, 往往忽略实验物理重要性, 照本宣科, 学生采取死记硬背的方法学习, 然而, 在物理教学中实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可是实际上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更多的时候是省心省力, 能少开就少开, 或者走形式走过场地让学生进实验室, 这不仅影响了学习效果, 而且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具有消极作用。

三、物联网技术与初中物理探究实验教学结合有效措施

(一) 结合物联网技术特点

传统物理教学模式主要是以教师为教学主体, 过度强调教师的引导作用, 教学效果不明显。因此, 新时期背景下的物联网技术教学应该逐渐寻求一种更加完美的方式, 加大与物理探究实验教学的融合,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物理探究实验, 并且采取启发式教学方法, 结合物联网技术特点, 将学生日常接触的一切与物理实验结合起来, 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热情, 从而完成探究式实验目标。

(二) 情景教学, 营造氛围

物理教学内容比较抽象, 学生理解难度大, 教师可以通过结合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情况, 创设教学情境, 并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探究氛围, 吸引学生注意力。情境教学要使情境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 实现网络化教学,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要创造一个活泼的课堂, 允许学生提出问题, 发散思维, 然后引导学生去发现、探究, 创造一个良好师生交互的氛围。例如, 在“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这一节课中, 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声音是如何传播的, 教师首先要在课前让学生谈谈在自己生活中听到的各种声音类型, 然后与学生共同进行探究实验, 从而得出结论。通过这种方式, 不仅能够增强学生记忆, 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 也是实现物联网与实验教学结合的具体体现。

(三) 丰富实验过程

物理实验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例如, 通过有效的途径合理解决问题等。而这则证明了物理实验教学在学生的生活中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因此,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 要丰富实验过程, 在这过程中加入多种因素, 实现知识的互联性与共享性。例如, 在学习电流以及电压时, 教师要引导学生发散思维, 激发起想象力和创造力, 通过选择器材、设计电路图等, 来丰富实验过程。此外, 学生在与同学共同实验的过程中, 不仅能够培养其合作精神, 还能够实现知识互补, 扩展学生知识面, 实现在生活中学习, 在学习中生活, 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在进行演示实验时,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注意观察, 记录好实验现象。

(四) 有效利用课余时间

相比较而言, 物理探究性实验具有开放性、包容性特征, 而这也进一步丰富了物理实验的方法、内容等, 但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 导致物理实验教学具有一定局限性。因此, 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课余时间, 开展一些趣味性活动,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促使学生能够主动思考, 自主实验, 从而提高学生物理成绩。

根据上文所述, 物联网技术在初中物理探究式实验教学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物理教师应结合学生以及物联网特点, 引导学生将实验与自身身边的一切事物有机结合, 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摘要:随着物联网技术不断发展, 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初中物理作为初中整个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一门抽象、复杂的学科。为了能够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物理知识, 将物联网技术与物理实验教学相结合, 成为教育界的热点话题。因此, 加强对在物联网技术影响下的物理实验教学的研究十分必要。本文将对物联网相关内容以及物联网技术与初中物理探究实验教学结合有效措施进行分析和研究, 从而推动初中物理教学可持续发展。

3.物联网技术实验 篇三

部分探讨了物联网技术在高职实验实训室管理方面的应用方案。

关键词:物联网;高职;实验实训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8-039-01

高职院校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基地,因此,实践教学是高职教学的重中之重,与高职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实验实训室是高职学生进行实践操作的主要场所,实验实训室的管理水平很大程度上体现了该高职院校的总体管理水平,在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中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高职实验实训室的管理现状

当前,我国高职实验实训室的管理主要存在监督管理力度不够、信息系统自动化程度低、仪器设备闲置率较高、小型设备仪器较易遗失、大型仪器设备维护较难、实验环境存在安全隐患、资源开放共享程度不够等问题。为了提高管理效率,各院校采取了各种方法,例如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和人工监督评估方案、对各类仪器設备实行“标签化”、投入大量运营经费、安排实验室管理员进行美文学教学模式,采用多种方法,如研读短篇小说、背诵诗歌、朗读剧本、扮演角色等,使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了解英美文学,加深对英美文化的理解和认识。选择一些学生熟悉的英美作家,或是学生看过的一些译著,让学生进行课后泛读,加大阅读量,扩大词汇量。最后,选择一些学生喜欢的英美影视作品,对学生进行视听说练习。英美文学作品被拍成电影后更具有生动性、直观性和娱乐性。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对学生视觉、听觉进行刺激,强化对知识的理解。

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对于高级技工学校的学生来说,在课堂上没有足够的时间来研读英语文学作品或观看电影。我们要想在有限的时间里有效地组织教学,就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在教学中,教师充分发挥多媒体集合文本、图片、声音、视频等优势,多信息、多形式地呈现教学内容,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有些文学作品重在欣赏,使读者在欣赏中体会作品的原汁原味,这对学生了解西方国家的风俗、语言习惯都大有裨益。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建立英美文学作品库,为学生提供学习的素材。教师可以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为学生确定必读作品和选读作品,要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读原著、看英美文学作品改编的电影,然后写摘要等。日常维护等。总之,这些常用的方法主要依赖于“人”或“制度”,即依赖管理人员的手动操作或依靠规章制度的硬性约束,没有从根本上实现管理的自动化、智能化和实时化。

二、物联网的内涵及关键技术

物联网,即物与物相连的互联网,是指将射频识别(RFID)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各种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联合起来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通过信息交换和传输,实现实体物品间的物物通讯和实时共享等功能。

2005年,国际电联(ITU)在《物联网》的报告中指出,物联网的关键技术主要有4项,即RFID技术、智能技术、纳米技术和WSN。RFID技术主要用来标识物体,智能技术主要是针对事物的智能化,纳米技术主要是实现事物的微缩,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网络,为学生开辟讨论栏目,让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进行交流。

三、结束语

开展英美文学研究,将英美文学元素导入高级技工学校的英语教学,适当介绍当代英美著名作家的文学作品,向有能力的学生推荐优秀作品,能帮助我们解决传统教学的弊端,从而有助于改进高级技工学校英语教育,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Charles E.Bressler,Literary Criticism: An Introduction toTheory and Practice, Upper Saddle: Prentice-Hall Inc,1999.

[2] [美]罗德·霍顿、赫伯特·爱德华兹,房炜、孟昭庆译.美国文学思想背景[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

[3] 王初明,牛瑞英,郑小湘. 以写促学[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3).

[4] 王初明.影响外语学习的两大因素与外语教学[J].外语界,2001(6).

4.物联网技术实验 篇四

物联网是通过各种传感设备,把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可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如把各种传感器嵌入或装备到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统、大坝、油气管道等各种物体中,形成物联网,通过无线信息的收发,便于通讯和监管,不用数据线,成本低,使用便利。

1999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首次提出物联网的概念,是指把所有物品通过射频识别(RFID)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的网络。国际电信联盟(ITU)在2005年的报告中对概念的涵义进行了扩展,该报告中指出,信息与通信技术的目标已经从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连接任何人,发展到连接任何物品的阶段,而万物的连接就形成了物联网。在这份报告所提到的物联网中,除RFID技术外,更多的新技术,例如:传感器、纳米、嵌入式芯片等技术被广泛应用。

2009年初,美国已将新能源和物联网列为振兴经济的两大武器,世界其它国家、公司、团体都将物联网的发展提升到了战略高度,相关的技术、应用、产品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我国也开始加速推动物联网的进程,我国的物联网发展与世界基本同步,目前传感网标准体系已形成初步框架,向国际标准化组织提交的多项标准提案也被采纳。2009年下半年以来,物联网概念火遍中国,中央、地方、企业都从各自角度展开了一系列行动谋划和进入物联网—2009年10月,科技部同意在无锡太湖国际科技园建立国家(无锡)传感网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以加快引进国际领先的传感信息技术,推进国内传感信息产业的发展。

在物联网的产业价值链中,有着众多的参与者,传感器企业、RFID 芯片企业、RFID 读卡器企业是最早被关注的,各种传感器不断翻新;还有各种电子设备制造企业,海尔已经让其冰箱上网了,交通管理系统根据行车的速度和位置随时发布各条道路的交通状况,广告公司利用物联网随时更新其户内和户外电子广告内容,联邦快递可以在每个物流环节更新其递送物品的位置,供其内部管理人员和客户的查询。物联网相关技术的人才的培养需要相关的各种条件,主要包括物质条件、人力资源条件、技术积累等。

物联网可划分为一个由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组成的三层体系,感知层主要包括二维码标签和识读器、RFID标签和读写器、摄像头、GPS、传感器以及M2M终端、传感器网络和传感器网关等,在这一层次要解决的重点问题是感知、识别物体,采集、捕获信息。感知层要突破的方向是具备更敏感、更全面的感知能力,解决低功耗、小型化和低成本的问题。

完备的无处不在的移动通信网络是物联网发展的基础条件,中国移动在物联网的实践与创新是把移动通信能力向下与感知层结合起来,通过在机器内部嵌入GSM/TD通信模块,以无线通信等为接入手段,为客户提供综合的信息化解决方案,以满足客户对监控、指挥调度、数据采集和测量等方面的信息化需求,即M2M应用。目前中国移动在M2M领域已形成一整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标准、解决方案和相关产品,并已面向政府、行业和家庭开展多样化的物联网应用实践。

物联网创新实验系统可实现多种物联网构架,面向各大高校及大专院校的专业教学及创新和竞赛,提供了众多实验例程,便于学生熟悉和掌握物联网的构成及实际应用。

物联网实验系统包括硬件设备、软件资源、实验资源三大部分。硬件设备包括微型无线传感器、RFID、GPS、TD-SCDMA和其他配套设备。软件资源包括系统网络软件,嵌入式网关软件,PC数据管理与分析软件,实验资源包括基于控制器的基础实验、传感器信息采集实验、无线信号收发实验、Zigbee网络通讯实验、及组件控制实验等,通过对这三部分资源的充分学习,可为物联网工程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并能通过不同传感器的特性,不同网络的组成形式,开发出更多实用性强的物联网应用模式。

硬件设备

物联网Zigbee技术教学实验平台

实验平台实验内容组成

1、协议分析层面: Z-Stack寻址:间接传送;单播传送;多播(组播)传送;广播传送

多对一路由选择协议等。

2、网络拓扑层面:星型无线传感器网络;树簇型无线网络;网络同步;加入/退出网络等。

3、传感器节点层面:温湿度传感器实验;光电传感器实验;压力传感器实验等。

微型无线传感器

微型无线传感器分为温度,湿度,光电,触力等多种传感器。每个节点由MCU/RF部分、传感器部分和电源管理部分组成,包括智能三项传感节点与智能触力传感节点。

(1)智能三项传感节点

支持温度,湿度,光电三种传感器,支持2.4G无线组网,配备按键输入和LED输出,支持电池工作,并配套电池充电功能。

(2)智能触力传感节点

支持压力传感器,支持2.4G无线组网,配备按键输入和LED输出,支持电池工作,并配套电池充电功能。

通用传感器以及被控对象

通用传感器以及被控对象包括通用调试器母板,红外模拟传感器母板,超声波模拟传感器母板,酒精浓度传感器母板,电机控制器母板等。每种母版均支持对微型无线传感器的程序更新与调试,母板可独立控制自身硬件,也可联合微型无线传感器进行联网,实现网络化控制。系统配置一个无线线网络电源充电模块,同时支持8个无线模块的供电或充电。

嵌入式网关 嵌入式网关采用嵌入式PXA270系统。

(1)核心板

CPU:Intel XScale PXA270 520MHz

SDRAM:64Mbyte

FLASH:32Mbyte

以太网:100M Ethernet controller(LAN91C111)

CPLD:Xilinx 95144(117 User IO)

接口:160 PIN 接口

(2)底板

以太网接口:100M 以太网接口1 个

视频:4.3寸 TFT LCD(包含触摸屏和有机玻璃外壳)

音频:AC97标准音频输入输出接口

USB CLIENT:1 个,支持PC与设备同步

串行接口:3 个,UART0是系统的调试端口;UART1是带有流控制的5线串行接口,可以连接GPRS/GSM-Modem;UART2是标准的3线串口(等等)

软件资源

1、无线传感网软件

2、嵌入式网关软件

3、PC数据管理与分析软件

实验资源

实验从无线网络处理器的基本实验,逐步进阶到无线数据采集通信的高级实验,即能满足基础的教学要求,又能加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基于CC2430的实验CC2430是TI 2.4G无线网络的主流控制器,是微型无线传感器的核心控制器。实验内容共计63个。

射频识别(RFID)原理技术与应用实验平台

给学生以具体的真实的系统感性认识,加强学生对RFID系统原理的理解和认识,更好的帮助学生学好、学透RFID技术。同时也给非通信专业的学生增加通信方面的专业知识,实验过程真实具体。

产品特点

·结合具体RFID教材《射频识别(RFID)原理与应用》,针对性强;

·增加通信基础知识实验内容,扩展非通信专业学生的通信专业知识;

·采用分立元件开发RFID原理机,展现RFID各个组成部分原理和具体电路,加深学生对RFID系统的理解;

·实验中各部分信号都可以用示波器测试和观看,实验过程生动、真实;

·实验平台囊括目前实际应用的三套系统,实验内容丰富、知识覆盖全面;

·配有完整的的RFID读写器系统,可以开展相关的硬件电路测试实验和相关软件协议的测试和实验。

射频识别(RFID)原理技术与应用实验平台规格:

1、载波频率: 125KHz、13.56MHz、920-925MHz

2、支持协议: ISO14443A,ISO14443B,ISO15693、ISO18000-6B,ISO18000-6C(EPC GEN2)

3、作用距离:ISO14443:7-15cm,ISO15693:10-30cm,ISO18000-6B:6-12m

4、通信接口:RS232

5、电源:220V/AC

RFID实验平台实验项目 9大模块有100个实验内容。

(欢迎咨询)

Multi-Radio嵌入式WiFi开发平台

Multi-Radio嵌入式WiFi开发平台采用两个嵌入式WiFi模块(G2M5477),以ARM9(PXA270)为核心,平台具有完全开放特性,可以开发嵌入式WiFi的MAC协议、路由协议、应用层协议等,同时平台具有3个独立的功耗测试电路,电路可以自行连续测量功率消耗。

目前传感器网络的一个发展趋势为高速率传输,经过以CC1000系列和CC2420系列为代表的两代传感器网络节点的发展,传感器网络节点进入高速嵌入式WiFi阶段。G2M5477的小体积、超低功耗(电池更换周期可达3-4年以上)、高速率、高性能(模块内包含44MHz RISC CPU),为无线传感器网络下一代节点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良好的研究平台。

·平台以PXA270 CPU为核心,包含两个嵌入式WiFi模块,WiFi模块与PXA270之间采用SPI高速接口(44MHz),可以完成高速Multi-Radio的研究工作。也可以利用一套开发平台上的两个嵌入式WiFi模块完成嵌入式WiFi的研究工作。

·平台的代码全部开放,包括嵌入式WiFi的MAC层、网络层、传输层,PXA270操作系统的代码。

·平台可以通过串口连接计算机直接进行开发工作,不需另购在线编程器或调试器。

·支持多种传感器。平台依靠高性能PXA270 CPU可以连接麦克风、摄像头等传感器,完成多媒体无线传输的研究工作。同时,平台的G2M5477模块高精度AD接口可以直接连接温度、湿度、加速度等传感器,完成基于嵌入式WiFi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的研发工作。

Multi-Radio开发平台的主要性能指标:

·同时支持2个嵌入式WiFi模块,每个模块的特性如下:

802.11b/g 2.4 GHz, 信道 1-11 和 14,数据速率6-54Mbps;

ISO 24730-2 2.4 GHz 收发器以及125 kHz 低频接收器;

802.11 射频发射功率 +18 dBm(802.11g),+20 dBm(802.11b);

32位 RISC CPU, 时钟频率44 MHz;

SDIO,数据速率可达100 Mbps;

SPI接口,最高44 Mbps;

UART接口,最高2.7 Mbps;

TCP/IP吞吐量可达 4 Mbps(包含WPA2加密);

RAM 128KB;

Flash ROM 8Mbit。

·高性能的CPU(ARM9);

·两个WiFi模块以及整个平台的电压、电流、功率、温度的连续自动测量;

·大容量存储(U盘或SD卡);

·支持音频和视频接口(可以直接连接摄像头);

·以太网、USB接口。

3.4 Multi-Radio平台的开发目的主要如下:

·面向目前广泛使用的P2P应用(如网上电影播放、大文件下载等,特点为多点同时下载,增加速率,如常用的迅雷、快车、电驴等服务),将现有的有线网络扩展到无线网络中,研究无线网络的P2P问题。

·由于无线带宽和网络特性(无线一般是广播方式的,不像有线网络是交换方式的,广播方式有同信道干扰问题)的限制,采用多个无线模块(即多个Radio)在同一时间进行传输,每个模块工作在不同的信道上,多个链路的同时传输增加了网络传输的吞吐量。

·可以进行嵌入式WiFi的研究,嵌入式WiFi是下一代传感器网络节点的发展方向之一,利用此平台代码开放的特点和强劲的CPU,可以进行多种多样的开发工作,包括传感器网络多媒体的研究。

·由于G2M5477的开放特点,当应用多个Radio同时进行传输时,需要用新的MAC协议替代已有的协议(当然也可以在高层来完成此功能,效率会低一些),利用G2M5477的MAC协议的开放性,可以研发Multi-Radio的MAC协议。

GPS /GIS/GPRS综合实验平台

GPS/GIS/GPRS综合实验平台是为了配合本科生、研究生《卫星定位导航原理及其应用》《智能交通系统》课程、《ITS中的车辆定位导航方法》课程、《地理信息系统》课程的学习而开设教学实验的基础平台。据调研,国内开设类似课程的教学单位均没有相应的实验平台,无法让学生直观的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及其应用。GPS/GIS/GPRS综合实验平台对卫星导航定位、地理信息系统、无线数据传输深入研究 的基础上研究开发的、针对教学使用的综合实验平台。也可用于研究机构了解掌握卫星定位导航工作原理及其应用的培训设备。5.1实验平台功能组成

实验平台主要包含FPGA设置、GPS数据接收、DOP解算、卫星位置解算、DOP与卫星仰角等关系、伪距解算、位置解算、拨码开关、扩展接口、GPRS数据传输协议实现、GIS数据显示等基本功能单元,供学生学习掌握卫星定位导航的基本原理以及其中的数据处理流程设计、GPRS数据传输的原理与实现方法、GIS显示功能的实现等内容。

开放GPS数据结构和程序库供学生编程实验

编程实验:

·根据导航电文和接收机时间计算GPS卫星三维位置;

·计算卫星信号多普勒频率

·计算卫星信号经过电离层产生的延时误差;

·计算卫星信号经过大气层产生的延时误差;

·计算导航定位几何精度因子,即HDOP、VDOP、PDOP、TDOP、GDOP;

·根据已知位置和时间,预测可视卫星在轨道上的位置和多普勒频率;

·建立导航方程并解方程,计算接收机ECEF坐标系内的位置、时间;

·ECEF坐标系与WGS84坐标系坐标变换编程实验

·GPS时间与UTC时间、本地时间坐标变换编程实验。

ECEF坐标系与WGS84坐标系坐标变换编程实验;

·GPS时间与UTC时间、本地时间坐标变换编程实验。

根据实验设计,实验一和实验四包含学生自己动手编程的部分,因此需要4课时的时间完成。学生可根据实验指导教程进行实验,并按要求完成实验报告。实验思考题用于加深学生对所做实验的理解,同时可对实验老师出实验考题时起到参考作用。

实验教学部分大概需要14课时完成,加上前序知识的讲解以及实验考试的时间,大概需要18课时左右的时间完成。若一次实验课为2课时,则需要9次课的时间。

5.6适用范围: 适合通信、电子、信息、测量、自动控制、导航、遥控遥测等专业的本科生、究生GPS基础教学实验、本科生

a.毕业设计、硕士生课题研究;

b.适合GPS应用系统的工程技术和维护人员使用。

T3G(TD-SCDMA)技术实训系统

TD-SCDMA技术实验系统是国内首创的为高校相关专业开展3G技术相关课程配套的可视化的专业综合实践教学平台。通过对各种比特级数据的发送、加扰、接受及分析,学生可以深入地理解与掌握 T3G通信系统的技术原理和运行机制。借助次平台,还可以学习系统中的一些故障分析知识。本系统编排功能强调学生的动手实践和专业综合设计分析能力的提高,着力培养创新型人才。可完成的实验设计:

物理层结构实验:

实验1 TD-SCDMA时隙结构实验

实验2 TD-SCDMA帧结构实验

实验3 信道配置实验

实验4 信道数据设置实验

空中接口信道实验:

实验5 传输信道实验

实验6 物理信道实验

实验7 信道映射操作实验

信道编码与复用实验:

实验8 信道编码复用结构实验

实验9 差错校验实验

实验10 传输块的级联和码块分段实验

实验11 信道编码实验

实验12 无线帧尺寸均衡实验

实验13 第一次交织实验

实验14 无线帧分割实验

实验15 速率匹配实验

实验16 打孔或重发实验

实验17 传输信道复用实验

实验18 物理信道分割上实验

实验19 第二次交织-帧相关实验

实验20 第二次交织-时隙相关实验

实验21 子帧分割实验

实验22 物理信道映射实验

调制与扩频实验:

实验23 调制实验

实验24 扩频实验

实验25 扰码实验

实验26 脉冲成形实验

实验27 载波输出波形实验

物理层处理过程实验(系统级):

实验28 基站发送信息配置实验

实验29 无线传输环境配置实验

实验30 小区搜索过程(SYNC-DL识别)实验

实验31 小区搜索过程(Midamble码识别)实验

实验32 小区搜索过程(信道估计)实验

实验33 随机接入参数设置实验

实验34 随机接入(上行同步建立)实验

实验35 随机接入(上行同步保持)实验

实验36 上行UpPTS开环功率控制实验(免费升级)

实验37 上行PRACH功率控制实验(免费升级)

实验38 随机接入冲突实验(免费升级)

无线资源管理实验

实验39 接力切换过程实验

实验40 动态信道分配实验

实验41 系统码分配实验

二次开发实验(5-8个)

根据需要提供开放接口,自主进行程序设计,调试验证。

6.4产品特点:

层次性:包含3G系统多个层次实验,学生可以从通信网络

系统的层次上认识通信系统,扩展了学生的认识思路。

系统性:以TD-SCDMA标准为技术平台,有助于学生理解系统的组成及其在系统中的作用。

综合性:集成了通信原理、移动通信、数字信号处理、通信网络与交换等门课程理论知识与技术,非常利于学生对专业知识综合认识及应用能力的提高。

先进性:实验内容包含了当今通信专业一些最先进的理论,学生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当今通信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适应新技术发展的要求。

实用性:该系统是对T3G标准技术非常直观的再现,促使学生全面而深层次理解3G的理论知识内容,为以后从事3G相关工作,提高就业竞争力打下坚实的基础。开放与开发性:该实验系统提供了一些开放的接口平台,高水平的本科生、研究生及相关专业教师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程序设计,从而使他们的一些设计思路能很快的在该系统中得到验证,也可作为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平台。

二次开发实验:

·嵌入式智能终端系统基本开发

·嵌入式网络终端开发实验

·双核处理器的通信实验

·嵌入式通信处理实验

5.物联网技术实际应用 篇五

其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概念。简单一句话就是:把所有物品通过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

物联网的应用其实不仅仅是一个概念而已,它已经在很多领域有运用。

应用领域:

智能家居:智能家居是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物联网技术,通讯技术,将与家具生活的各种子系统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统筹管理,让家具生活更舒适,方便,有效,与安全。智能家居通过物联网技术将家中的各种设备(如音视频设备、照明系统、窗帘控制、空调控制、安防系统、数字影院系统、网络家电以及三表抄送等)连接到一起,提供家电控制、照明控制、窗帘控制、电话远程控制、室内外遥控、防盗报警、环境监测、暖通控制、红外转发以及可编程定时控制等多种功能和手段。与普通家居相比,智能家居不仅具有传统的居住功能,兼备建筑、网络通信、信息家电、设备自动化,集系统、结构、服务、管理为一体的高效、舒适、安全、便利、环保的居住环境,提供全方位的信息交互功能。帮助家庭与外部保持信息交流畅通,优化人们的生活方式,帮助人们有效安排时间,增强家居生活的安全性,甚至为各种能源费用节约资金。

智能电网:智能电网是在传统电网的基础上构建起来的集传感、通信、计算、决策与控制为一体的综合数物复合系统,通过获取电网各层节点资源和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分层次的控制管理和电力调配,实现能量流、信息流和业务流的高度一体化,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稳定性,以达到最大限度地提高设备效利用率,提高安全可靠性,节能减排,提高用户供电质量,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效率。智能电网由很多部分组成,可分为:智能变电站,智能配电网,智能电能表,智能交互终端,智能调度,智能家电,智能用电楼宇,智能城市用电网,智能发电系统,新型储能系统。

智能工业:智能工业是物理设备、电脑网络、人脑智慧相互融合、三位一体的新型工业体系。是将具有环境感知能力的各类终端、基于泛在技术的计算模式、移动通信等不断融入到工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大幅提高制造效率,改善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和资源消耗,将传统工业提升到智能化的新阶段。智能工业主要应用在:生产过程控制、生产环境监测、制造供应链跟踪、产品全生命周期监测,以促进安全生产和节能减排。

6.物联网技术论文 篇六

关键词:物联网技术; 影响; 国民经济核算;

前言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信息时代的到来,带我们进入了大数据时代。物联网作为这个时代的产物,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物联网技术主要是将互联网与信息传感设备相连接的一种技术,通过信息的通讯与交换,进行智能化的跟踪、定位、监控、识别等,从而减轻人工的负担,提高工作效率。

一、物联网技术的本质

超级感知是物联网技术的本质特征,它主要是利用视频识别技术、无线网络技术、嵌入技术以及传感技术等的应用,将需要感知的人或者物体放入一个能够相互感知的网络,而人与人、物与物以及人与物则会形成感知社会,实现物体的超级感知。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尤其将其与大数据、云计算的结合,更使其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核心动力。

存量和经济流量测度是国民经济核算的主要内容之一,而物联网技术中的超级感知作用可以有效提升经济流量记录的效率,实现信息采集的简单化。不仅如此,物联网技术还能够将环境状态以及空间变化等信息准确的表现出来。此外,在引入移动通讯技术以后,在数据生成的过程中还可以实现对其信息的记录,进而对后期工作的记录、整理等进行简化。由此可见,物联网技术已经逐渐对国民经济核算产生了影响,并且从其发展趋势来看,在未来互联网技术还会更多的应用在国民经济核算当中。

二、物联网技术对国民经济核算发展的影响

(一)生产范围方面的影响

大部门住户部门的自给性服务生产都没有包含在SNA范围内,将其分离在外主要是因为市场与这些活动是处于独立或者分离状态的,如果对其价值赋予经济意义是相对较难的。而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如果将不将这部分活动分离出去,也就不会出现失业的情况。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对大量家庭活动信息的记录,而其他与市场分离的活动也可以利用物联网技术与市场相联系,甚至实现在市场进行传递活动 。与此同时,家庭服务生产时间也会通过物联网技术得到准确的计量,并且完成调整质量以及测度标准化等工作,改变扩展就业及生产范围,改变原有的结构。

(二)常住性标准方面的影响

常住单位是经济总体的组成要素,常住性是一个单位与经济领土最紧密联系的体现,但要想对这种紧密关系进行确定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传统意义上选择的一年原则,这种原则具有较强的主观性,并且对于一些特殊实体无法确定其常住性归属,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避免这种局限性,通过定位的方式,实现与对外信息的联系,经过数据的分析判断出最经济体最为紧密的常住性数据,既保证了数据的真实性,又高效的完成数据的分析过程,降低了人为操作的难度,提升了工作效率。

(三)权责发生制核算的影响

在经济价值中进行转交换、创造、消失等过程时记录的流量被称为权责发生制核算。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在权责发生制核算中,在服务的过程中就可以有效记录相关信息,如何时提供的服务、何时使用中间消耗、何时创造出产品等数据信息[2] 。不仅如此,对于跨核算期的国际交易、货存产出变化等信息,物联网技术也可以根据实时的数据信息进行智能化的处理,从而保证货物处理的及时性,有助于风险的规避。

(四)记账方面的影响

记账式国民账户中最为基本的一项工作,通常情况下每笔交易都需要进行两次记录,一次记录在右端作为账户的来源,一次记录在左端作为使用。在绝大多数的交易中,都会至少关系到两个交易者,双方需要各自同时记账,而每一方又需要复式记账,所以一般一个交易都会需要被记录四次,形成了四式记账模式。物联网技术的加入,对原有的四式记账法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升级为云记账模式。这种记账模式不仅可以从交易双方角度进行记录,还可以从其他角度进行记录[3] 。此外,云记账模式的数据信息都是通过实时收集而来,具有实时性、高效性的特点。而其记录的信息不仅对交易双方有益,对其他使用者也可以提供数据帮助。这种方式的记账,还可以实现补充和强化功能,最大程度的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

(五)地区、时期核算方面的影响

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可以让地区核算、时期核算变得更加便捷。物联网对于核算对象的各种经济行为进行了明确的区分,从而实现数据的扁平化。整体核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区核算,由于不同地区,不同层级之间的数据信息可实现独立汇总,因此在相同区域的同级地区,会避免重复计算或者不可测量的问题,这对于提高核算的准确度有大大的帮助,不仅如此,这种核算方面在国际经济核算中也比较适用。物联网这种实时数据的核算,不仅有助于国民经济核算水平的提升,对于推动我国进入大数据时代也有非常大的意义。

三、结束语

物联网技术作为时代发展的产物,对于国民经济核算有重要的影响,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我们仍需要根据时代发展的变化,对其不断改进、完善,使其更加科学、高效,从而为我国国民经济核算水平的提升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黄小隼.国民经济核算发展中物联网技术的应用[J].商,20xx,23:219.

[2]宋旭光.物联网技术对国民经济核算发展的影响[J].统计研究,20xx,10:3-8.

7.高职院校物联网实验室建设探讨 篇七

物联网 (Internet of Things) 是一个基于互联网、传统电信网等信息承载体, 让所有能够被独立寻址的普通物理对象实现互联互通的网络。它的概念最早是1999年在美国召开的移动计算和网络国际会议上被提出, 经过几年的发展和完善, 在2005年由ITU联盟在《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中被正式提出。它是继计算机和互联网之后, 世界信息产业的又一次信息技术革命, 将为各行各业带来变革性的影响, 能驱动全球信息产业的新一轮繁荣。目前包括美国、欧洲、日本、韩国在内的国家和地区都在加紧制定相应计划, 希望抓住物联网这个战略机遇, 掌握竞争优势。物联网产业作为我国经济新的增长点, 国家也将物联网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地位, 在“十二五”规划关于“发展现代产业体系, 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中明确提出“推进物联网研发应用”, 教育部也号召各大院校建立物联网专业学科, 为物联网发展培养人才, 目前全国已有近700所高等院校向教育部提交了增设物联网相关专业的申请, 现已经有67所高等院校建立了“物联网工程”或“传感网技术”等专业。在以技术应用为核心的物联网时代, 高职院校也应顺应产业发展需求, 积极推进物联网工程应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过程中, 实验室作为人才能力培养的重要场所, 实践作为学生获知识与技能的重要途径, 拥有完整功能的实验室将直接影响到专业的教学及人才培养的质量, 因此对于新建立的物联网相关专业, 实验室建设刻不容缓。

2 实验室建设的目标及原则

高职院校培养的是动手能力强, 具有一定理论知识的应用性人才, 教学以实验室为主要阵地。实验室建设好坏直接关系整个人才培养质量及学校科研能力。物联网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 涉及的技术先进, 且发展快速, 物联网实验室在建设上应紧跟物联网产业发展步伐, 建成高起点、高标准、高产出的实验室。在功能上应满足:

(1) 能满足物联网及相关专业实践教学需求; (2) 支持学生的创新、创业、科技竞赛等活动; (3) 可以比较全面的展示物联网技术的应用; (4) 可以支持作为物联网相关科研项目的研发; (5) 能满足物联网相关专业培训及技能考证。

考虑物联网专业的学科特点, 在建设过程中应坚持以下几个原则:

2.1 物联网实验室应具有开放性

开放实验室一方面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实验仪器设备的利用率, 另一方面能让学生有选择性地实验, 可以激发学生的实践兴趣,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物联网作为一个交叉学科, 通过开放物联网实验室引吸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参与实验, 可为学生取已之长, 补已之短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 也可以促进实验室在技术和管理上不断发展进步, 保证实验室的先进性。

2.2 物联网实验室应具有先进性、适应性

物联网作为一个新兴行业, 其涉及到的技术都是当前前沿技术, 在建设实验室时要使技术先进性与技术适用性得到充分体现, 实验设备应选择技术先进、性价比高、可靠性高、满足教学需求的最佳配置的设备, 实验环境应具有仿真性, 充分发挥实验室与技术应用紧密结合的能力, 与当前最新研究基本保持同步。

2.3 物联网实验室应具有一定的可扩展性

物联网产业正处于飞速发展阶段, 目前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因此实验室在建设时, 要充分考虑技术发展因素, 面对发展和变化, 设备应有多种接口、兼容性, 软件平台要具有开放性, 以便实验室以后的平滑升级与扩充。

3 实验室建设的思路

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 但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目标及就业方向上与本科院校有一定的区别, 因此高职院校在建设物联网实验室时应结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特点及本校办学优势, 建立符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需求的物联网实验室, 实验室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就业技能, 增强他们在将来就业中竞争优势。在实验室建设过程中我们应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3.1 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考虑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在物联网实验室建设上应强调以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 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 实验室可培养学生的能力与知识应包括:

(1) 必备的物联网专业知识; (2) 扎实的物联网基本操作技能:如无线传感网、RFID系统的软硬件选型、安装、调试、维护等; (3) 综合的物联网应用技能:智能家居、物流、农业、交通、医疗等各行业应用系统的构建。

3.2 从物联网专业特点考虑

物联网是典型的交叉学科, 涉及电子、计算机、测控与通信等多领域相关专业知识, 是现有信息技术综合集成化的产物, 它的呈现形式是“一个实际落地的应用系统”。

在建设实验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 模块化: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模式, 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配各种模块组建具有行业特色的物联网工程实训室; (2) 实践性:与实际实用紧密结合, 培养扎实的物联网应用技能型人才; (3) 全面性:覆盖物联网三个层面的主要技术, 包括传感器技术, RFID技术, 无线传感网、蓝牙、Wi Fi、GPRS等各种通信组网技术, 以及物联网中间件和各种应用系统。

4 实验室建设的方案

实验室建设可设置为三级架构, 由基础教学实验室、综合演示实训中心、应用实训中心构建, 结构如图1所示。

4.1 物联网基础实验室

基础实验室用于完成专业基础课程实验, 进行学生专业基本能力培养, 能力分解涵盖物联网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三个物理结构层面, 涉及到电子、计算机、通信三个领域, 培养的能力主要包含:传感器认知及应用能力、嵌人式系统编程能力、物联网网络组建能力、物联网应用系统软件开发能力等。

4.2 应用实训中心

应用实训中心可以根据学校行业特点建立, 如依托农业、电力、交通、建筑、物流的高职院校可以选择性地建立智能农业实训室、智能电网实训室、智能交通实训室、智能建筑实训室、智能物流实训室。以工程项目为实训方式, 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对实际物联网应用项目的整体把握;另一方面, 通过行业背景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应用实训中心还可以提供竞赛、科研、毕业设计方要的需求。

4.3 综合演示实训中心

综合演示实训中心用于构建完整的通用物联网小系统, 可以以“智慧校园”为背景搭建, 它是集成了传感层、网络层、应用层的综合应用系统, 以智能家居、智能安防、智能消防、智能门禁、智能教学、广域信息发布等为应用背景的综合系统。通过参观物联网综合演示实训中心, “观看后思考”, 既可以使学生获得对物联网专业及其应用的整体认识, 又可以激发学生对自己专业的兴趣。

5 结论

随着中国“互联网时代”向“物联网时代”过渡, 作为物联网发展根本要素的人才培养尤显重要。高职院校应抓住机遇抢占物联网人才培养先机, 为促进各地物联网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人才支撑。

参考文献

[1]王晴, 王建化.物联网发展与高职教育之探讨[J].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 (3) .

[2]杨从亚.高职物联网专业建设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 2010, (35) .

[3]吕延杰.物联网的由来与发展趋势[J].信息通信技术, 2010, (2) .

[4]孙其博.物联网概念、架构与关键技术研究综述[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2010 (3) .

8.物联网技术实验 篇八

关键词:物联网;实训室;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2) 16-0107-01

2010年2月,教育部办公厅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部属各高等学校下发了《关于战略性新兴相关专业申报和审批工作的通知》[1]。通知中强调要在现有国情教育中加大物联网人才培养力度,对高校支持并鼓励从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入手包括课堂理论、教学手段、管理方法等去培养战略性人才。我国高职院校的物联网专业目前正处于发展初期。物联网专业课程体系尚不完备,缺少专业的教师。教材的选取更是余地很小。在实验室的建立问题上更是迫在眉睫。基于这样的一系列问题,本文根据笔者作为从事物联网专业教学的教师,对高职院校目前在物联网专业实验室的建设方面进行一些分析。

一、物联网专业在我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我校是建筑相关专业为主,故此物联网专业范围的定位也以建筑物智能化物联体系为主。培养具有智能楼宇建筑物联网的设计、施工调试、概预算及信息平台的系统集成与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智能楼宇建筑物联网的建设应用中从事设计、施工调试、概预算、系统维护和信息化管理等方面的工作的岗位负责人和高级技能型技术人才。目前采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2+1”人才培养模式,校内学习两年,最后一年到企业顶岗实习;实行准就业制度,实习企业对综合考核合格的实习学生直接签订就业协议;专业课程设置紧密贴近职业岗位需求,用什么就教什么;教学方法突出对学生职业技能的训练,多采用现场教学,利用真实或仿真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具备进行智能建筑物联网系统的设计及设备维护、运行与管理的能力;实行“多证”教学,学生在校期间,通过相关培训和考核,可获得新楼宇管理师、造价员、质检员、安全员、内业资料员等物联网相关职业技能证书。为物联网专业人才奠定的扎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二、物联网实训室的建立

三、物联网实训室未来发展构想

根据我校现有物联网已有资源及相关专业实训室的共同构成,在今后的发展方向上可以充分发展几个方面。第一,在现有资源的充分利用之上再积极自主研发相关实训设备、节能减排、降低教学成本,为学校减负。第二,引入其他相关专业(比如计算机专业的)教师共同参与软件研发,研制符合我校的教学模式在物联网实训中的软件。第三采用学校主导方向,邀请企业共建的模式全程合作。这样可以在教学中充分共享物联网相关信息技术企业的最新资源,定期邀请企业专家来校辅导讲座;同时还可以为企业订单培养人才,加快物联网专业的发展。

四、结束语

目前各大高校都在积极的探索物联网专业的开展,在我们高职院校中物联网的开展更应该是注重实践,在实训室的建立上更应该是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为主。让学生在实践中真正能够得到锻炼。

物联网代表着下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方向。随着各方面的共同努力,相信物联网技术会对中国乃至整个世界的经济发展起着积极推动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欧阳伦四.高校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探索,2011,3.

上一篇:暑期校本培训计划下一篇:手脑速算口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