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厌学论文

2024-10-03

学生厌学论文(共10篇)

1.学生厌学论文 篇一

如何对待学生厌学

学生厌学是当今教学实践中普遍存在的,令教师和家长感到非常棘手的问题,也是班级管理中的一个难点。厌学主要表现为对学习毫无兴趣,视学习为沉重的负担,有时甚至是一种十分痛苦的事情,尽管面对各种纪律的约束,仍无法维持正常的学习活动,经常不写作业,包括上交作业。

导致厌学的原因有各方面的,作为班主任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帮助厌学的学生:

1.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读书与求知、求知与成才的关系,让学生懂得从小树立起正确的读书观和人生观,养成积极上进,勤奋学习的良好习惯。教育学生不会的问题要及时问老师,并不厌其烦的为其讲解。

2.尽量减轻学生的心理和学业负担,给学生较多的活动时间与空间。教育周围学生不歧视他们,能主动和他们一起玩。

3.为他们创设成功的机会。厌学的学生常常过分夸大学习中的困难,过分低估计自己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为他们创设成功的机会,让他们在学习活动中通过成功地完成学习任务、解决困难来体验和认识自己的能力。同时要给他们树立一些成功的榜样,因为一个人看到与自己水平差不多的示范者取得成功,就会增强自我信念,认为自己也能完成同样的任务。

4.指导学生提高学习能力。很多厌学的学生一般都是由于学习跟不上,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家长的责怪以及同学们的轻视。索性破罐子破摔,经常逃学,在外“鬼混”。因此,只有学生学习能力提高了,他们才会变得自信起来,那么学习的兴趣自然而然就会产生。

5.老师要尊重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不体罚或变向体罚学生。关心爱护他们,让他们感到原来老师没有放弃自己,用爱心感动他们。

其实,只要教师能对症下药,耐心细致地做好厌学心理的辅导,并得到家长的积极配合,就可以调节他们的心理状态,排除他们的心理障碍,有效矫治其厌学心理,让其以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心理对待学习和生活。

2.学生厌学论文 篇二

一、多数学生家长有“望子成龙, 望女成凤”的思想, 期望过高、要求过严。孩子在学校要完成过重的学习任务, 在家里也得不到轻松, 成绩稍差还会受到家长指责。这种氛围压得孩子喘不过气, 日复一日, 年复一年, 厌学情绪便会产生, 进而形成一种与家长、老师“对着干”的逆反心理。我静下心来仔细地分析了这些孩子厌学的原因是:学习基础差, 对现在所学的课程听不懂, 缺乏学习兴趣。可以归纳为三种情况:一种是天生比较调皮, 在文化学习方面智商不高;第二种是从小家庭管教不力, 父母疏于对孩子的管教, 或是独生子女受到过多溺爱等, 而耽误了孩子的学习;第三种是有些学生来自农村, 所学知识不牢固。

针对这一现象, 我首先帮助这些孩子端正学习态度, 使他们明确学习目的, 使他们懂得社会竞争会更加激烈, 如果不掌握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 将来就不能很好地融入这个社会, 连起码的生存都成问题。“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悲伤”, 没有知识、没有文化, 今后就很难适应社会生存和发展。

二、课堂上特别关注这些孩子, 经常选些比较简单的问题提问他们, 答对了及时地表扬, 树立他们学习的自信心, 让其他孩子也转变对他们的看法。周弘先生教育周婷婷的例子, 在此我们不妨学一学。有一次, 周弘老师让周婷婷做10道数学题, 可是周弘老师发现她仅仅做对了一道题, 而他并没有发火, 他却在对的这道题上边打了一个很大的对号, 错题上什么也没打, 并鼓励孩子, 分析错的原因, 孩子也感到父亲对她的尊重, 并主动与父亲交流, 分析错的原因。还有一些家长常将“你真笨”之类的话挂嘴边, 家长指孩子头说真笨, 为什么总是错, 这样在孩子心中种下了“我真笨, 我很笨”的种子, 这样下去, 孩子会失去自信心, 学习效果也不会太好。所以这样也会使学生产生厌学现象。家长摇头叹息无济于事, 一味地强调客观原因也于事无补。老师和家长都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 经常鼓励他们的进步, 帮助他们端正学习态度, 改进学习方法, 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 尽快地从厌学情绪中挣脱出来。

三、平时多找这些孩子个别谈心, 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去教育他们、感化他们, 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上的一些困难, 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学校的关怀和温暖。同时, 发动同学互相教育、互相帮助。经过一个阶段的努力, 大部分孩子已有所改变。一个知识渊博、充满教育智慧的教师必定能导演出一堂生动的、让学生流连忘返的课堂。教师素质的提高, 是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 是课堂的需要, 是学生的需要, 是教师工作的需要。作为教师, 不断充实知识, 更新观念, 拓宽认识领域, 让厌学学生变爱学, 对这门功课产生兴趣, 让课堂45分钟充分发挥效益, 把握住课堂、驾驭课堂, 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快乐地学习, 快乐地成长。

四、从家庭因素来看, 不良的家庭文化环境往往使可塑性很强的初中生在耳濡目染中受到侵蚀。有的家长忽视自身作为子女“第一任家庭教师”的角色, 在教育子女上, 他们糊涂认识多, 偏颇看法多, 简单粗暴多, 放任自流多。言传不如身教, 在家庭中, 家长要严格要求自己, 时时处处给孩子起表率作用, 要尽量营造一种积极进取的家庭氛围, 使孩子在平等、民主、关爱、和睦的环境下, 保持身心健康, 专心致志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对待学习差的孩子, 要切忌急躁, 要看到孩子的优点, 鼓励孩子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

在学习生涯中, 要想使学生从厌学到好学, 并且学而不厌, 家长有着不可推卸的重任。学校老师承担着培养祖国未来花朵的历史使命, 更应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内心世界丰富的人, 一个富有爱心的人, 一个真正懂得教育的人。转变厌学学生, 是一个社会问题, 需要家长和老师的真诚合作, 也需要社会各界的真诚支持。

3.“好学生”也厌学 篇三

案例一:小A,女,高二学生。小A是一个从小就爱读书、好学上进的孩子,从小学到高中一直在重点学校就读,父母对其学习的管教属于粗放式的,并没有过多加压。可是有一天她突然郑重其事地对父母说,她想休学。父母以为孩子只是学习压力大随口说的,没想到孩子真的从第二天开始就不去上学了,无论家长怎么说,老师怎么劝就是不肯去学校。休学的第二天清晨,父亲又催促小A去上学,从没打过孩子的父亲忍不住打了她,小A仍然无动于衷。后来在与小A交流时,她说当时只想睡觉,父亲顿时觉得孩子真得很苦!

案例二:小B,男,初二学生。小B在班里成绩一直保持在前几名,忽然有一天就借着小感冒不去上学了,这场“感冒”一拖就是两个月,家长怎么动员就是不去了。小B跟妈妈说,不喜欢学校,不喜欢自己所在的班级。

案例三:小C,女,初二学生。小C上初中后,开始完不成家庭作业,后来连课堂作业也做不完,小C说自己老是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一堂课能走神四五次。但是,她能意识到自己走神,也能及时调整过来。自从上了初二后,她越来越觉得学习没有用,对学习失去兴趣。

案例四:小D,男,高一学生。小D是班里的数学课代表,有一次上课说话,被数学老师扔了粉笔头,据其父母讲,后来还挨了推搡。此后,孩子就再也不想上学了,虽然数学老师来登门道歉,此后,孩子也不肯原谅他。

笔者在调查中发现,成绩好的学生出现厌学情绪的比例正在提高,这是让家长和老师最不能接受的事实。以上的案例是比较典型的,可能并不是普遍的,但是厌学确实已经像计算机病毒,使很多孩子无法正常“运行”,甚至无法“启动”。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儿童青少年心理研究所曾在济南两所初中一年级抽取1564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感到学习压力大的占42.6%,考试紧张的占42.8%,不适应学校生活的占15.8%,考试成绩不好父母不能理解的占16.7%,有厌学情绪的占36%,感觉活着没意思的占16.6%(所调查项目学生有重合现象)。

人格发展不完善是厌学诱因

在对以上个案了解的过程中,笔者发现这些有强烈厌学情绪的学生厌学的原因并不能单纯地归结到学习压力大上,在心理辅导专家一次次的引导下,在与这些学生有了深层次的交流后,厌学的原因才一一呈现,令老师和家长深感意外。

小B不喜欢上学有着复杂的原因,他曾经被学校的“小帮派”勒索过钱,虽然,他曾向学校反映过,但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最终不了了之。另外,正处在青春发育期的他暗暗喜欢上了班里一名女生,可是却遭到了拒绝,班里有几个同学知道这件事,他就觉得班里同学经常议论他,对他指指点点,孤立他。

小C从小就练钢琴,为了让她把琴练好,工资并不高的母亲倾其所有,前后买了两架钢琴,请了最好的老师,工作之外全部时间几乎都陪着她练琴。老师说小C有极高的音乐天赋。小C已经通过钢琴八级考试。可是从上小学二年级开始,她出现了肢体抽动症,只得放弃了钢琴。到现在她还不能摸钢琴,一说起这件事她就眼泪直流,觉得自己对不起母亲的悉心培育。这个心结也影响她的学习,她对自己要求很高,不能达到自己的目标时就会把一切错误归结到自己身上,觉得自己承受不了父母这么大的希望,没有退路了,进而压力越来越大,导致厌学。

小D在与专家进行深层次的交流后才承认,当时老师不只是推搡了他,而且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打了他一个耳光,这让他感觉很丢脸,在同学和老师面前抬不起头。这位数学老师其实很器重小D,把他作为奥赛苗子来培养,经常给他“吃小灶”。可是经过这件事,小D恨起数学老师来,连想杀老师的狠话都说出来了。老师是肯定做错了,但小D在老师来道歉后还是没有一点原谅老师的意思,对恩师没有一点宽容心。专家指出,除了来自家庭和学校的双重压力外,不少学生中存在的人际关系恐惧症也是厌学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些学生往往表现得很不合群,害怕与同学交流,在学校表现得郁郁寡欢,长此以往对学习也丧失了兴趣。此外,班风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班风不好的班级,厌学的学生往往更多。

培养孩子完善的人格是基础

专家谈到,从常碰到的情况看,造成学生厌学心理的原因一般分三个方面:一是我们现在的孩子承受力越来越差,抗挫折能力很弱,但家长和社会对其期望值却越来越高。孩子情愿躲到家这个蛋壳里,也不愿去学校。二是我们的教育目前都是向成绩看齐,缺少一个全面衡量孩子的标准。家长对孩子的成长没有正确、及时地引导教育,对孩子的生活能力、责任感、健全人格等教育都极度缺乏。只有在学习上出现问题时,我们才觉得有问题了。三是还有很多孩子因为迷上网络游戏而厌学。因为孩子的生活相对单调乏味,没有快乐体验,所以才专注于此。

针对师生关系紧张这一原因,专家指出,作为老师应时时注意观察学生的心理,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适当地给予鼓励,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重视。一旦发现学生家庭压力过大,应及时跟学生家长沟通,做好学生的家庭工作,适当给学生减压。

据调查发现,有90%的家长很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和培养,但是忽略了孩子的良好性格也就是情商的培养,还有对学习的爱好。在经常接触到的一些孩子里,有很多小学时很优秀,但是到了初中、高中后就慢慢变得厌恶学习,变得任性、自私。这样的孩子即使能考上硕士、博士,但是根本上不考虑别人、抗挫折能力差等性格缺陷最终会严重影响其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今年几起博士生自杀的事件就是很好的例子。

另外,学校动辄给学生排名次,对学生不良的惩罚措施等都会影响孩子对学习的兴趣,除了应该改革的应试教育方式,老师也必须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同时要多留心学生心理及行为的发展。

4.探究学生厌学之因 篇四

研究性学习教案

教师: 吴 朋 昌

2009年12月30日

探究学生厌学之因

每个家长都尽心尽力给孩子创造条件,寄望孩子拥有闪亮的人生;每个老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拥有此刻人生的闪亮,桃李芬芳、出类拔萃;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的人生精彩闪亮。缘何现在的学生那么讨厌学习呢?特别是一些被认为是副科的学科,学生之厌学情绪溢于言表.这到底怎么啦!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样的情形呢?

1.学校之应试教育

应试教育是一个贬义词,它是相对素质教育而提的。应试教育也称“升学教育”,强调“双基”和能力与智力因素,这本无可厚非,问题在于片面教育。

(一)应试教育重视知识量,忽视学生素质、自我探究能力的开发。中国学生的知识水平是较丰富的,但往往缺乏创新和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目前雷声哄哄的教育改革正是以往填鸭式造就的英才们带领的,他们真的准备好了吗?

(二)应试教育重理论,忽视活动课程和社会实践课程;偏重简单“高效”的讲授法,忽视学生能动的发现法。应试教育不尊重人的存在,不能调动学生主体的能动性,而简单一化为机械的加工。

(三)应试教育偏重“好生”,忽视大多数学生,特别是差生。学校教育成为严酷的、受到来自社会、家庭、学校三重压力的淘汰赛。英才三两人,牺牲一大片。培养少数人才,耽误较多人,反映了应试教育的极端功利性。2.家庭教育

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一段经典的话:“一切都给孩子,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这是父母给孩子的最可怕的礼物。”

(一)家长望子成龙心切,但又不掌握教子成才的规律和方法

这大概不能全怪中国家长,因为很多家长还在为生存奔波。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就是今天他们觉得当官好,就对孩子说好好学习,争取以后做大官;明天他们如果觉得写书赚钱,就会买来一堆文学作品,让孩子发奋读书。„„童年,需要体验什么.当然,家长自身的素质也大不相同,相应出的做法也会不同程度地出现差别。即使如此,中国家庭教育对孩子未来教育模式和教育方向缺乏远景性和阶段性,或者有了针对性没了方向性等等顾此失彼、朝令夕改的行为方式,是不用怀疑的。甚至,这个现象有两个极端。一是家长完全奴役孩子,即家长的话一言九鼎,让你上东你不敢去西。二是家长对孩子不管不问,完全“野生生长”,他们从来不对你说向东或向西,所以你可以随便打狗或撵鸡。但无论如何,对家庭教育的完全漠视或过分重视,带来的后果都是不尽如人意的。

除了溺爱,严格的中国父母们对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忽视也相当可怕。在这方面,很多父母按照他们的思维方式,严重扼杀幼小孩子的心理、情感、意志和兴趣等非智力因素,从三四岁甚至更早,父母们便开始命令孩子们学汉字、念唐诗、背宋词、练算术,而不去顾及孩子爱玩的天性,一味地学死知识,一味地命令式教育,将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坚持性和创新能力等非智力因素抛之脑后。

(二)家长教育意识虽然增强,但时间精力不够,生活方面,近乎泛滥的物质支持 ,学生自身的潮流装备足以说明家长在对待物质方面的态度.(三)社会影响因素多而复杂,家庭教育的可控性减少,特别是性教育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孩子顺利成长的绊脚石。3.社会环境

5.学生厌学调查报告 篇五

1.社会原因导致学生厌学的较为严重(1)迷恋电视娱乐节目、网络游戏、玩手机、看网络小说、上网聊天导致厌学情绪较为严重,其中迷恋电视娱乐节目的56人,占调查人数的25.57%;上网玩游戏172人,占78.54%;玩手机136人,占62.1%;听音乐39人,占17.8%;看网络小说106人,占48.4%;上网聊天的98人,占44.75%;(2)由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大等社会问题影响学生厌学的较为普遍:认为大学生就业难而致使自己产生厌学情绪的175人,占调查人数的79.9%;认为大学生工资低导致厌学的103人,占47.03%;认为读书无用而厌学的59人,占26.94%;认为考大学比较容易的22人,占10.05%。(3)当今社会用人制度对学生厌学的影响较为严重:认为不读书有好关系可以找到好工作的93人,占42.46%;认为读书多不一定赚钱多的110人,占50.22%;认为读书找不到理想工作的136人,占62.1%;认为不读书可以打工赚钱的33人,占15.1%。

2.家庭原因导致学生厌学的占相当大的比例(1)家庭教育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很大,认为家长对自己学习不关心的78人,占调查人数的35.61%;家长外出打工,难以教育学生的90人,占41%;认为家长提出不合理的要求、对子女期望过高的127人,57.99%;认为家长放纵孩子、对自己要求不严、教育方法简单粗暴的69人,占31.5%。(2)家长自身原因导致的学生厌学情况也不容乐观,认为家长过于看重学生成绩的142人,占调查人数的64.84%;家长离异对自己漠不关心,不管学生学习的31人,占14.15%;家长知识层次低,不能辅导学生学业的88人,占40.18%;家长参与赌博影响学生学习的20人,占9.13%。

3.学校原因导致学生厌学不容忽视(1)学校管理和升学压力导致学生失去学习兴趣的比例较大,认为学校课程设置单调的82人,占调查人数的37.44%;认为学校管理松散,身边同学不良行为影响学习的66人,占30.13%;认为课外活动少,学习枯燥单调的142人,占64.84%;认为学生可自由支配的自主学习时间少,缺乏自由度的128人,占58.44%。(2)教师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对学生学习影响较大,认为教师不关心学困生学习的64人,占调查人数的29.22%;认为教师教学方法单一,课堂学习枯燥的92人,占42%;教师讽刺挖苦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导致学生厌学的93人,占42.46%;对教师教学模式、教学风格不喜欢的99人,占45.2%。喜欢按照高效课堂模式教学的29人,占调查人数的13.4%,喜欢按传统模式教学的42人,占19.8%,但是要求老师加强基础教学、培养学科兴趣、多做个别辅导的分别占109人、122人,占调查人数的50%以上。

4.学生自身原因导致厌学情况分析 学生能客观的从自身分析厌学原因。(1)认为厌学主要原因在于自身基础差,想学习而力不从心,听不懂课的157人,占调查人数的71.69%;怕吃苦的73人,占33.3%;学习习惯差,没养成良好习惯的125人,占57.07%;学习目标不明确,有早恋现象的49人,占22.37%;对学习不感兴趣的63人,占28.76%;自制力差,控制不了自己的91人,占41.55%。(2)学生认为自身厌学与周围人际关系、学习环境有很大关系,认为因考试成绩不理想而产生厌学的143人,占调查人数的65.79%;受到老师批评而厌学的73人,占33.3%;父母关系不和谐等家庭原因而厌学的44人,占20.1%;父母管教太严,每天唠叨导致孩子逆反而厌学的45人,占20.54%;自己心情不好,情绪不稳定而厌学的31人,占14.5%;和同学关系紧张而厌学的16人,占7.3%。

(三)学生对学校的期望调查情况

1.对学校管理工作的希望 要求加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督促学生改进学习习惯的98人,占调查人数的44.75%;要求转变观念,做好学生理想前途教育的66人,占30.3%;要求改变环境,营造重学、乐学的学习氛围的101人,占46.2%;要求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的30人,占13.7%;要求回归传统模式教学,取消高校课堂教学模式的34人,占15.53%;要求采用高效课堂模式教学的41人,占18.72%。

2.对班主任老师的希望 能平等对待每位学生,重点做好学困生和问题学生工作的110人,占调查人数的50.23%;希望对不同学生应有合适的教育目标的86人,占39.27%;希望老师与家长沟通改变家长对孩子提出不贴合实际或过高要求的82人,占37.44%;希望班主任老师多下班,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谈心的33人,占15.07%。

3.对科任老师的希望 要求按照高效课堂模式上课的29人,占调查人数的13.24%;要求按照原来模式上课的42人,占19.18%;希望老师个别辅导、注重基础的122人,占55.71%;希望培养学科兴趣的109人,占49.77%。

二、调查分析

1.从调查总体情况看,一是厌学面广、情况严重:只有3.19%的学生从没产生过厌学情绪,其余同学均有不同程度的厌学情绪;二是学生抄袭作业现象严重,调查显示,从没有抄袭作业的同学只有0.91%,其他同学均存在抄袭作业现象;三是学生讨厌学习英语情绪极为严重,对英语厌学的学生占39.2%,和其余学科相比严重失衡。

2.厌学原因调查显示

(1)社会环境对学生影响极为严重。特别是社会上的部分不良休闲娱乐活动对学生影响很大,诸如参与过玩网络游戏、聊天、赌博灯不亮娱乐活动的学生超过50%,严重影响了学生身心健康,更加导致了学生讨厌读书,以至于无心读书;此外,社会上拜金思想的诱导、大学生就业难和工资低的现象,使学生感觉到读书无用、读书同样无法实现个人理想,导致厌学情绪严重,这类情况占到70%以上。

(2)家庭教育和家长对学生的态度是造成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的又一个重要因素。调查显示:家庭对孩子的不关心、家长的外出打工、对孩子的放纵等均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进取心。特别是农村家长多外出打工,缺乏时间教育孩子,这种影响比例达到了41%;此外,家长的教育方式粗暴、方法单一、父母离异,特别是农村家长赌博恶习对学生产生厌学情绪都有较大程度的影响。调查显示留守儿童产生厌学情绪比例相对较大。

(3)学校课程设置、教师教学方法、对待学生的态度是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的另一个重要因素。调查显示:学校生活单一、课外活动少、受部分有不良行为学生的影响等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的比例较大;另外,教师对学困生和问题学生的歧视、讽刺挖苦、课堂教学的枯燥也是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的另一重要因素,特别因教师对学困生的关心不够、教育方式单一而厌学的占到42%以上。

(4)自身基础差、习惯不好、自制力不强、早恋及人际关系、学习环境、情绪变化等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学生的期望调查显示 学生对加强行为习惯培养,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期望较高;期望班主任老师能公平对待每位学生,特别是与成绩差的学生多沟通多交流;期望科任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公平对待不同层次的学生,多进行个别辅导,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上课模式上学生并不要求一定要按照何种模式上课,重视和加强基础知识教学,面对全体学生,应该是我校教学质量提升的基本策略。

三、启示及对策

1.任何问题的产生都是有其根源的,通过对学生厌学根源剖析,我们认识到,学生必定是未成年人,生理、心理各方面均不成熟、不稳定,容易受到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加上自制力较差,对来自于社会、家庭、学校、同学中的问题认识上有局限性。学校管理者和教师加强学生的管理和引导,提高学生自觉抵制来自各方面的不良诱惑的能力刻不容缓。

2.任何教学模式、方法都是为学生学习服务的,适应学生实际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才是最好的。脱离学生实际而单纯搞形式的教学模式都会走向失败。我校实施的高效课堂模式教学还需要广大教师深入研究,探索适合我校学生实际的教育、教学模式和方法。

3.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抓好学困生的个别辅导,提升学科成绩、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克服厌学情绪的工作迫在眉睫。

4.留守学生、问题家庭的学生心理缺陷、学习压力等是影响学生学习兴趣和成绩提高的重要方面。所以,特殊学生群体的教育工作不可忽视。

在开展专项调研,分析汇总的基础上,学校从实际出发采取措施,力争在短期内将学生的厌学情绪调控在适度的范围内。第一,在教学上,实施“低起点、多层次、高效率”的教学策略,是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上均有所收获。第二,在学生管理上,开展多种形式的师生交流谈心活动,更多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充分发挥心理咨询室、留守儿童管护中心的职能作用,帮助学生排解烦恼,调适心理。第三,在办学策略上,开展形式多样的学生社团和第二课堂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充分发挥18个活动小组的作用,进一步扩大学生的参与面,把学校变成孩子们的乐园。第四,继续完善学困生帮扶和问题学生教育转化体系,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完善人格,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生活,知道感恩,主动担当,为学生的人生奠基。

学生厌学调查报告范文篇3

通过对高年段的学生的听课以及访谈,很大一部分学生认为自己的基础本来就差,高中三年本来就打算来混时间的,以后能否考得上大学无所谓,有一些“老牛拉破车”、“破罐子破摔”的消极想法。

其次这项综合选择的第二项选择得比较多的是家庭因素,这也反映出都江堰市家庭对孩子教育的影响。据笔者对学生们的采访过程中了解到,都江堰市的家长们的婚姻情况、对子女的教育方式方面、自我教育观念方面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以下,笔者从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因素、自我因素几个方面去分析都江堰市中小学生厌学的主要原因。

可以说,家庭和学校是学生们生活学习的两个非常重要的场所。如果学生们能够在这两个场所中获得快乐,那么他们就不会产生厌学情绪。

一、 家庭因素

有人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但是据笔者发现,很多都江堰的家长根本不重视或者根本不懂怎么教育自己的子女。在一个家庭中,父母的很多行为会对父母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都江堰市部分学生的父母离异之后,有一方对孩子的发展不闻不问,就算过问的一方也只是给钱,根本不问自己的孩子在学校过得好不好,跟哪些朋友相处等等,所以选择“家长只顾于忙于自己的工作,而忽略对自己的关心”这一项占所有问卷的32%。

但是家长们不是不关心,家长们也只关心一个问题,那就是孩子们的成绩,所以在家庭因素的选择上,“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成为第二多的选项。这就说明了,都江堰市的家长们根本不懂得怎么教育自己的孩子。他们只关心孩子们的成绩,缺少与他们的沟通,缺少对他们成才的一个理性认识,只是一味地看成绩,而不关注自己的孩子在学校,在平时生活中的情况。

为此,家长应该多抽出时间,多加强与自己的孩子的沟通和交通。问一问孩子们心里在想什么,他们对自己的人生是怎么打算的,并商量做出一个短期或长期的计划。要一起理性分析孩子以后的成长之路,要让自己的孩子意识到责任,而不能抱着一种混毕业的想法在学校里呆着。

二、 学校因素

6.高中学生厌学教育案例 篇六

张强,男,16岁,高二年级学生,在农村地区家境算比较富裕。因为听说父亲有外遇,导致家庭不和睦,父母经常吵架,家庭缺乏温暖,这使孩子缺少了父爱和母爱,显得自卑、孤僻,学习成绩直线下降,产生了自卑厌学的情绪。通过家访和了解情况的教师的反映,小张智力水平属中等,但是进入学校后,学习成绩差强人意,第一学期期中考试物理不及格,期末考试中也只有50分。张强性格比较内向,不大爱说话,若是陌生人跟他接触,他都一言不发。很难在他口中了解他的结症在哪里,他把学习当作“苦差事”一提起看黑板,做课堂练习就头痛,对学习抱着“破罐子破摔”的消极态度,老师曾经找其父母谈心,他父母却说:“这样的孩子没出息,随他去吧!”

分析

张强产生自卑厌学的主要原因无疑是受家庭不良因素影响的结果。父母感情不睦,经常吵架,缺少对子女的关爱,对他的学习情况不闻不问,这种家庭对孩子的影响就远远不止是性格上的残缺,若引导不当,严重的有可能导致孩子的坠落,误入歧途。老师曾多次找小张谈心,起初他一言不发,多次接触后,从他的眼神中似乎流露出对老师的几分敬仰。有一次课堂外活动后,我观其神色不错,主动找他谈心。他悄悄地跟我说:“爸妈经常吵架,我到了家有时想好好坐着做作业,听着他们的吵架声,我觉得很烦很烦,有时爸爸赶我到爷爷家去吃饭,有时妈妈赶我到外婆家。在这个家我怎么有心思去读书?周围的邻居又经常取笑我有‘二妈’。”我认真分析起来,造成这种心理障碍的主要因素,一是家庭环境不良,使孩子缺少关爱,使其失去学习信心,在他看来,无论自己怎样努力也难完成学习任务,也得不到家长的肯定,从心理学的角度讲,这是一种对学习的自卑心理,它来源于心理上消极的自我暗示,是一种自觉低人一等的惭愧、羞怯、畏缩甚至心灰意冷的消极情绪。为此,产生了自卑厌学的心理障碍症。

方法

(一)、要从改变家庭环境入手,帮助小张的家长认清教育子女的责任和义务,使家长明白创造宽松的环境氛围是培养子女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基础,要求家长改善家庭关系,多跟孩子取得心理沟通,特别要经常了解孩子的心理状态,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及时帮助孩子调节情感,使孩子能在温暖的家庭氛围中消除紧张,焦虑、苦闷、疲劳等不良心理情绪,保持积极愉悦的健康心态。我把自己的想法和张强的父母多次沟通之后,其父母在对待孩子方面的态度渐渐的有所改观,同时张强父母的感情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修复。

(二)、家长要教育和帮助孩子消除自卑和厌学心理。家庭教育中家长要有耐心和信心。在教育孩子时,家长除了要有良好的行为和道德观念外,一定还要有耐心。孩子学习上的差距不是一朝一夕所造成的,要赶上去非一日之功,对孩子的要求要逐步提高,切不可操之过急或过早下结论。一要有信心。对孩子的学习能力在经过努力后是否能提高,家长要充满信心,要相信孩子经过教育,帮助和自己的努力一定会取得进步,鼓励孩子的信心和勇气,让孩子感到“我能行!”。二要设法让孩子不断体验到学习有所提高的喜悦和成功感。对孩子的进步,哪怕是微小的都要及时地肯定,及时地给予表扬和鼓励。如果孩子的某门功课以往经常开“红灯”,这次经过努力及格了,哪怕只是六十分,也应充分肯定他努力的结果,用肯定和鼓励重新点燃起孩子自信的火焰。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鼓励,在一次考试中他取得的成绩也不是很好,课后他主动找到我,告诉我他已经找到这次分数较低的原因,让我相信他下次会考试得很好的。从这些可以看出他已经走出了以往的阴影。

(三)、学校要形成合力,加强家校联系,引导孩子与父母多沟通,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家校互访,向家长汇报学生在校学习表现情况,同时向家长了解学生的性格爱好,在社会上,在家里的活动特点,帮助家长正确了解自己的孩子,确定适当的期望值,对孩子不作过高的要求,也不放任自由顺其发展。

(四)、教师要教育和引导小庄学会掌握自我调节,消除不良的情绪,扬起进取之帆。首先要让他学会认识自己,正视自己,让其明白在人生成长的过程中,不是一帆风顺的,未来的社会竞争更为激烈,成功与挫折同在,要有足够的能力和无畏的精神去面对,要相信自己有能力做好任何事情,相信自己有完成任务的意志,不断地战胜和完善自我,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

(五)、教师改进教学方法,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力求教学的直观性、生动性和趣味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适当地开展一些学生感到乐学的课外活动,兴趣小组,游戏等,使学生受到学习引力的影响,调动起学习热情,克服自卑厌学情绪,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除张强外,我观察到很多其他听讲习惯都不是很好的学生,在我组织一些活动时他们的参与都非常积极。从而,这也指引着我的教育方式方法的更新。

(六)、其他老师沟通协调,做到使学生全面提高。一次在得知语文默写时,我预先告知了小王,要他认真复习。第二天,他的默写得了75分,语文老师给予了充分的表扬。同时,我也联系其他的任课老师也配合在课堂上让他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正确率的提高,使他的学习自信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同时又与班主任联系,在班级中挑选两个成绩较好的学生跟他做朋友,在学习上帮助他,使他感到同学的可亲,集体的温暖,从而进一步去除他的厌学心理。

四、结果

7.学生厌学心理成因与对策 篇七

一、学生厌学不良心态产生的原因

1. 学生厌学不良心态产生的内在原因。

(1) 有的学生对学习缺乏明确的目标, 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 总是处于被动状态。 (2) 有的学生虽然制定了学习目标, 也肯花一些时间和精力来学, 但不管怎么用功, 却总是不能达到自己满意的程度, 主要原因是因为缺乏有效的学习方法, 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于是产生不管怎么努力, 学习成绩都不理想的苦闷心理, 进而对学习失去信心, 自我放弃。 (3) 有的学生个性心理发展存在误区, 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和正确对待他人, 在学校中不会处理与同学老师的人际关系, 这也是很多学生厌学心理产生的诱因之一。

2. 学生厌学不良心态产生的外在原因。

(1) 家庭因素。家庭教育出现问题是造成孩子厌学的最重要原因。有的学生父母感情不和睦, 经常吵架, 甚至闹离婚, 缺少对子女的关爱, 对他的学习情况不闻不问。这种家庭对孩子的影响非常恶劣, 除了会养成不良的性格特征之外, 如果再引导不当, 疏于管理, 严重的有可能导致孩子的坠落, 误入歧途。另一种情况是有的学生家长对学生的期望值过高, 使学生承受非常大的心理负担。家长对于学生的每次进步总是不满足, 总是有更高的目标, 使孩子感觉永远无法达到家长的期望, 产生挫败感, 变得越来越自卑, 学习的积极性、自信心受损, 学习动力逐渐降低。 (2) 学校因素。学校教育教学的方法不当, 从而使学生产生了逆反心理。比如学校教育方式呆板, 教学内容枯燥乏味, 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教学方法不科学, 不能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对“好学生”“差学生”没有做到公平对待, 都会引起学生对某一学习科目或者甚至对学校产生厌恶情绪。 (3) 社会因素。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 也会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不好的影响。尤其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 人们的生活也随之发生了很大变化, 社会上的“黄、赌、毒、黑”等丑恶现象影响和侵蚀着学生的健康成长。另外社会上求学、求职的压力也在不断加大, 以取得好的考试成绩和上名校为衡量标准的社会环境, 导致学生无法以轻松的心态快乐地对待学习。

二、解决问题学生的厌学对策

1. 激发学生的内在因素, 在快乐心境中饶有兴趣地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一旦被激发起来, 学生就会主动对某些对象给予优先特别的注意, 并伴随着专注的情绪和意志的坚持, 去主动探索某种事物和热情地从事某项活动。在学习上, 则表现为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比较强, 津津有味、饶有兴趣、兴致勃勃、孜孜探求。所以教师和家长要特别注意有意识地、科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具体方法有: (1) 耐心地循循善诱, 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 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2) 采取各种有效的科学的教育方式, 让学生主动、快乐地学习。

2. 教师在各方面要努力完善自己, 同时关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

(1) 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2) 提高课堂教学艺术, 丰富教学手段, 激发学生的兴趣, 提高学生注意力。 (3) 课内多关照、多关注问题学生, 多肯定多鼓励, 课后多辅导, 多关心学生生活。

3. 与家长协调配合, 共同形成教育合力。

人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土壤。”在教育孩子时, 家长要有良好的行为和道德观念, 要营造和睦健康的家庭氛围。除此之外, 教育孩子一定还要有耐心。孩子在学习上存在差距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对孩子的要求要慢慢提高, 一定不能操之过急或过早给孩子下结论。对孩子经过努力之后能力会有所提高, 家长一定要充满信心, 要相信孩子“你能行!”要想办法让孩子不断体验学习能力提高所带来的喜悦和成功感, 哪怕孩子有微小的进步, 都要及时给予肯定、表扬和鼓励。在帮助学生, 纠正厌学心理的过程中, 家庭教育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作为学校方面, 要通过家长会、找家长谈心等形式, 向家长传授如何指导孩子的学习方法, 如何指导孩子进行心理调适, 如何承受挫折。要使家长明白, 对孩子的爱是要充分尊重孩子, 给孩子表达自己的权利, 满足孩子的正当需求。

8.如何解决学生的厌学 篇八

学生是无辜的。学生厌学,纠其原因,归根结底是我们做教师的教法不当,或是不研究学生的个性差异,不能因材施教所造成的。是我们做教师的责任心不强,或纯粹不负责任放弃学生而造成的。

当然,在特定情况下我们也不排除其他原因造成的学生厌学。譬如:教学任课老师更换过频繁,往往也造成学生厌学。有的学校老师流动性大,加之严重缺编,老师岗位更换过勤,甚至一个岗位一学期更换四、五次老师。学生总是在适应新老师。本来学生对某个老师特感兴趣,突然一更换,学生又要重新适应。这就容易引起学生厌学。

再者,任课老师的修养往往对学生的学习影响颇大。学生喜欢关爱他们、常与他们沟通、与他们打成一片、引导他们并使他们得到提高的老师。而面对有些性情粗暴、处理问题简单急躁、主观臆断,与他们沟通少或根本就不沟通,常以命令的口吻对他们进行指教或说教的老师,他们不喜欢或比较不喜欢。从而使他们对这些老师所任教的科目也就比较厌倦。所以,往往要让学生接受你的课,务必先让学生接受你。只有学生接受了你,对你感兴趣,学生才能接受你的教育,对你的教育感兴趣。

第三,家长不尊师重教,往往也引起学生厌学。中国有句古话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古人尚尊师重教。可现在社会上出现了一些怪现象是:“重教”但不“尊师”了。或许这种见解有点片面,也的确不能以偏概全。但这种“怪现象”的确存在,且局部“小区”有愈演愈烈之势。也许还要从"师生平等"的提法说起。这种提法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本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素质,为了提高全人类的素质,本是善意,但被部分学生乃至部分家长曲解了。

有的孩子人在课堂,心在课外,一门心思不在学习上。这些大概就是那些"重教"却不"尊师"的家庭的孩子吧。现在当老师不求"一日为师,终身为友"起码是不可以吧,总不能"一日为师,终身为敌"吧。家长的认识往往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所以,为了孩子,家长对教育认识要到位。

当然学生厌学往往原因也不知是单一的,或许是由诸多因素造成的。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善于分析,归纳总结,善于与家长善意沟通,总能使学生厌学问题迎刃而解。

再者,我们做老师的,就要为我们从事的平凡而伟大的事业负责。既然选择了这项事业,就要深深地投入到这项事业中去而不计得失。要热爱学生,才能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才能对具体的学生实施差异性教育--因材施教,从而受到良好的教育效果。然而也只能做到因材施教,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全方位实施“教育爱”,使学生素质得到全面提高,才能赢得学生的爱戴。

9.小学学生厌学调查与纠正 篇九

我国当前的教育要求不断在提高,教学内容不断在变化,特别是基础教育的内容和要求比以前高了几倍,这就对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致使那些脸上写满稚气的孩子们,背负着成年人的沉重期望,在本该是悠闲、快乐的双休日,可他们却要奔波于各种为他们特设的学习场所。于是,有些孩子开始厌学,有些孩子因为不堪忍受而逃学拒学,有些孩子甚至以自杀的方式来逃避烦恼。因此,找出小学生厌学的原因找到矫正的路子,重新点燃他们学习兴趣的火花,走出困惑,重树信心,变“厌学”为“乐学”,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小学生厌学的原因

1、自身缺乏学习动机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注意力缺乏症、多动症和学习上的慵懒症。

儿童的注意力具有不稳定的特点,合理分配注意能力较差,注意力的集中和转移都有一定的困难。我在上课时观察过四年级学生沈某,一节课35分钟,几乎每10分钟我要点名提醒一次。慵懒症表现为:学习被动,上课精神不振,毫无参与欲望,自我管理能力极差,即使家长每天花几个小时督促孩子学习,自始至终奉陪,儿童仍对学习厌倦,既无效率,也谈不上质量。我观察过四年级顾某的学习状况并与她的家长交流过,她是典型的慵懒症;上课精神不振,毫无参与欲望,老师布置的作业从不能按时完成,每天必须把她请在身边做作业,动脑筋的题一题可以做15分钟。这种症状存在哪会有学习积极性,哪会有好的学习效果?

2.学校教育中,教育教学方向与方法的不当会导致少年儿童缺乏学习的内在动力。

有时频繁的考试使学生疲于奔命,在超负荷的状态下,学生对学习很容易产生厌烦的心理。我从平时的工作中感到,由于现在衡量学生与老师的成功尺度还是以分数为主,因此教师的教学方式还是以“灌输式”、“注入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为主,除非是公开课那是积极运用素质教育强调的教学方法,但这也是形势所逼,教师的无奈之举。

3.师生、学生间关的关系也是小学生厌学原因之一

古语说“亲其师,信其道”,师生关系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积极性。从我从教这十年来看,由于老师希望看到学生好的一面,对于学生出现的失误总感到失望或沮丧。特别是那些屡教不改的学生,教师显现出厌烦的情绪,因此会出现对学差生有时会有鄙视的眼光。另外由于小学生的个别差异,小学生接受知识水平不同,造成学习成绩的不平衡,学生之间出现歧视现象。

4.在家庭中,父母及亲人过分溺爱或放任自流

有一部分生活富裕而父母文化较低的家庭,在他们身上,丰厚的物质财富与贫瘠的文化素养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他们中有的觉得自己没有什么文化却照样赚大钱,孩子读不读书无所谓;来自这一类家庭的厌学学生比较重物质享受,追求吃喝玩乐,对个人将来的前途不太关心,没有远大的志向,没有向上的动力,吃不了苦,受不得累,觉得读书没有丝毫乐趣可言,不愿努力学习,甚至经常逃避学习,以至厌学。有的家庭教育要求过严、期望过高或态度粗暴,有的父母感情不和,缺少家庭温暖也会导致小学生厌学。

二、矫正小学生厌学心理的措施

1.唤醒学生心灵深处的自我向上的意识

教师要耐心细致地对他们进行个别辅导,在课堂提问时,向他们提出比较浅的,简单的问题,答对了应及时鼓励,还可以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列出自己学习上的优势与长处,让学生列出自己曾经有过的成功之举。让学生接受同桌和周围同学对他学习上的某一点好的行为习惯的赞赏等。给予他们克服困难的信心、勇气和内驱力。从而唤起学生心灵深处的自我向上意识。

2.学好新课标,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新课程标准以提高学生素质为主旨,将“以学生发展为本”贯穿全过程,它倡导的新的学习方式的特征是“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主要想调动厌学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就要让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且要进行分层教学与小组活动。分层教学是针对学生不同的个性特长及心理品质,不同的知识经验及接受能力,设计多层次的教学目标,同时运用多种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的一种形式。

3.让学生感受关爱,特别关爱学差生

关爱学差生要转变观念,更新思想。不能用学习成绩这把尺子去衡量学生,这种做法会不可避免地在对学生的认识和评价上产生偏差。国家需要我们培养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关爱学差生要从心理去关爱。关爱学差生要找出原因,对症下药。我们要采取不同的帮扶措施,或加强学习目的教育,激发他们学习的动机,或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公平”的眼光尊重他们,以“期待”的眼光激励他们,以“宽容”的眼光启发他们,这样才能让他们消除厌学的情绪回到集体中来。

4.积极为学生创设表现长处、发挥特长的舞台

“人性中最深刻的禀性就是被赏识的渴望”。赏识是提高学生进取心的不竭动力。学差生之所以为差,是因为他们根本从来不知道自己的价值所在,以至破罐子破摔。难道他们真的就一无是处了吗?不!没有不成材的学生,只有不会开发学生潜能的教师。小学生喜欢表现自己以引起老师和同学们的注意,这种心理需求对“厌学生”来说同样是很强烈的。但事实上大多的“厌学生”由于长期得不到表现自己的机会,由于经常受到冷落”心理上越来越自卑,越来越消沉,以为自己是一只永远飞不上天的“丑小鸭”,因而自暴自弃。因此,教师应设身处地的为他们创设表现长处、发挥特长的舞台。比如组织“故事会”、“演唱会”,“朗诵会”、“体育竞赛”、“小发明”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技能性的活动,这样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各自的才能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从而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优点,感到成功的喜悦,进而逐步消除厌学情绪,树立自新上进的信心。

5.帮助家长转变教育方法,建立家长学校

针对家长存在的不正确的教育观和教育态度,不恰当的教育方式,要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家访、订家教周刊等形式向家长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解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宣传如何教育孩子做人,如何指导孩子的学习,如何指导孩子进行自我心理调适,承受挫折,培养自控能力等,我认为可以从每个班中选出一些有教育方法或不懂如何教育子女的家长代表,定期让他们在老师的组织下进行交流,与此同时老师可以对他们进行些辅导和咨询。

6.学校、社会、家庭相互配合

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形成一种目标同向、工作同步、多管齐下的机制是十分必要的。教师和家长不能因为学生不想学就随意迁就,要通过教育引导,使学生始终有明确的努力方向。学生心中有了确定的目标。就会有意识地为实现目标去努力。

10.学生为啥厌学的教学反思 篇十

现在去驾校培训的人越来越多。学生在驾校里,总是能以高度的学习热情去完成每个阶段的学习目标。反观学校教育,为什么学生会开小差、厌学,很多孩子只有在逼迫中才能学习?为什么这些现象在驾校中都很罕见?我们来听听一位学车老师的体悟。

一直都在做教师这行,却很少从根儿上想过为什么人要接受教育这件事。近段时间参加驾校培训,工作以来第一次体会做学生的滋味,也给了我一个难得的视角,彻底反思我们的学校教育。

在培训过程中,我基本上是精神高度集中的,非常认真,没有出现过厌学情绪,珍惜培训的每一分钟。而我所见到的其他学员也基本与我差不多,认真专注,不会时马上就问,生怕哪些东西会漏掉。

事后,回忆自己的学习态度,再联想到自己的课堂,同样是教育,为什么我的学生中总有一些不专注、开小差的?为什么会有厌学现象?为什么我们总是努力备课,还有很多课程的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为什么有很多孩子的学习行为都必须在逼迫中才能完成?除去成年人自控能力强等一些因素外,我发现驾校的培训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基础教育学习的地方。

把“大理想”变成“小目标”,课堂学习要联系生活

学校有专门的教师针对特定的学生进行教学,有固定的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而驾校的学员大都根据自己的时间来确定培训时间,再约相关教练,临时组成师徒结对学习。即使没有人督促,即使常常换老师,但学员们仍然会很专心、很自觉。我想,这是因为学员们的学习目标很明确,来这里就是要学会开车技能的,而培训课程的每个环节都是照着这个大目标而设计。

而在学校中,很多学生的学习目的都非常不明确,我为什么要学?为了老师学,为了家长学,不学他们就会批评我,这是大多数孩子的心态。学习对我自己有什么影响,我想通过学习达到什么,我敢说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没有思考过。不要以为这件事无关紧要,这个大问题如果不想清楚,孩子们的学习就很难专心。或许很多孩子有一些远大的理想,比如做飞行员、做科学家,但这个理想和今天的学习有什么关系,如果我们不做引导,他们也很少去想。

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行为之上,我们要更多地让孩子们思考,我要成为一个什么人,我将来想做什么,今天的学习对他们的未来、对他们的理想有什么意义。如果这件事孩子们想通了,坚定了,在具体的学习上他们就会很自觉。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驾校的学习目标制定得依然比我们好。驾校的学习目标往往都很具体,大目标就是在短期内学会开车,大目标下又有很多小目标,比如这几个小时要练起步,而这是学会开车的第一环,大小目标逻辑关系明确,让学员知道这一刻就是为大目标而努力。

再想想我们的语文课,有位老教师就说过:“语文课多上一节少上一节没什么影响。”就是因为语文课的每段学习都没有明确的目标造成的。我想,我们是不是可以创造出一些具体的小目标,让孩子们在不断达成中找到大的方向。

什么是有效的目标呢?我想到了自己的学车动力:学会开车我就能开车去办事了,这多好多方便!除了开车自身的快感外,能有用,能跟自己的生活发生联系才是学习的动力之源。因此,一个知识点出来,除了知识本身有趣外,能引导学生就所学的.知识进行运用,或者将这些知识跟学生的生活发生联系,就是一种有效目标!

比如,课文对人物外貌描写的方法非常突出,我就让学生运用人物外貌描写的方法去描写班上同学,学以致用,再让学生把自己的描写转给同学看或发到班级论坛上,让其他同学去猜自己写的是班上的谁。

能与学生的生活发生联系,学习就由一种不知所终的盲目行为,变成了一件有意义的事。尝试着给每堂课以更多的目标和意义感,就能让孩子们有更强烈的学习动机。

把“方向盘”交给学生,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

驾考培训课上,驾驶人多数时间是学员,教练则处在副驾驶的座位上。全程几乎都由学员操作车辆,教练只是在必要的时候予以引导。

而步入我们学校的课堂,静待几分钟就可以看到谁在握着课堂的方向盘,控制着速度——多数时候是老师。教师问题的巧妙设计,着实让学生有话可说,但学生的思路始终是在老师的掌控之中的。

这也难怪,我们的课堂很大,有很多学生,不像驾校那样一对一;我们的教学任务都很重,而且都有进度要求,一堂课上跑题了,下堂课就跟不上了。好像我们能放手的都已经放手了。

但驾校学习还是给了我很多的启发,我能不能再多给学生一些时间和空间,把车钥匙给了学生,再把方向盘和油门、刹车也全给学生呢?这是一个大胆的设想,学生如果有了一种学习的责任感,知道学习的重要,我们再教给他们运用时间的技巧、学习的方法,帮助他们扫除一些重点、难点,他们是不是也能够自行把握教学的进度,自己管理课堂了呢?

上一篇:订餐服务合同下一篇:《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观后感31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