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发挥气象服务在我县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2024-10-08

如何发挥气象服务在我县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精选9篇)

1.如何发挥气象服务在我县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篇一

浅谈如何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来自于湖南省桂东县沤江镇草堂村的调研

柳欢

选拔优秀大学生到农村担任村官,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增添了新鲜的血液,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促进了农村人才的合理配置和流动,提升了基层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夯实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本文以笔者在湖南省桂东县沤江镇草堂村工作为例,探索大学生村官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和具体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并对进一步发挥大学生村官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积极作用,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基本情况

沤江镇是桂东县政治、经济、文化、商贸和金融中心,全镇共辖23个行政村、4个居委会,207个村民小组,总面积179.6平方公里,总人口5.46万人。我所任职的沤江镇草堂村,属典型的城乡结合部,有9个村民小组,298户,1200人,劳动力582人,有耕地面积400亩,村民以从事种植、养殖、服务业为主,周边有东城开发区、教育新区正在建设中。

二、主要工作成果

(一)基层组织日益加强。近五年来,通过村支两委的主要干部和我的不断努力,草堂村共发展党员10名、入党积极分子15名、后备干部6名,党员干部结构得到优化,素质得到提高,队伍得以壮大,特别是经过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创先争优”活动,全面实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后,草堂村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加大了宣传教育力度,党建工作逐步加强,党建水平逐年上升,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以有效发挥,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人才支撑。

(二)村民致富能力提升。近年来,经过村支两委和我的多方协调努力,联系了县科技局、农业局及林业局,通过举办短期培训班、专题讲座和现场示范等形式,对农民开展致富实用技术、市场信息等方面的进行了实用性教育培训,先后举办20期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利用远程教育平台为村民提供了种养技术培训,帮助村民发展种养业,全村种养户从20户发展到100多户,远程教育学用转化示范基地从无发展到了4个,共试种新品种20多个,推广新技术40多项,为300多户农户找到了致富门路。着力调整产业结构,我还鼓励、协助村干部主动带头流转土地发展农业特色产业,种植黄桃50亩、花卉苗木100余亩、蔬菜150余亩、甜玉米100亩,积极为村民创业致富发挥示范引路作用,逐步实现本村的种植产业化,引导村民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切实提高农民收入,推动了本村经济发展。

(三)各项荣誉接踵而至。2008年我通过实施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以来,团结带领干部群众,解放思想、开拓进取、积极作为,实现了村民共同富裕,经济平稳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群众安居乐业,有力地推动了全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草堂村先后获得全国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示范村、“市巾帼示范村”、市计生药具管理示范村、县先进基层党组织、县计生先进单位等荣誉。

三、存在的问题

(一)对农村工作的认识不到位。通过我近五年的村官工作经历,我了解到无论是生长在农村还是生长在城市的到村任职大学生村官,普遍存在不了解农村、不了解农民真实需求的问题,主动融入农村、融入农村生活的意识不强,进而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到村任职大学生村官普遍缺失由学生到农民的思想过渡,要么学生气太浓没有真正深入“村”,要么把自己真正当成了“官”,不能及时找准位置进入角色。

(二)对理论知识的运用不到位。由于经济社会发展阶段不同,任职村所面临的问题的复杂性不同,如发达地区可适应的范围就更宽广些,而贫困地区主要以改变贫困面貌为主,急需诸如农、林、水农村实用技术和社会管理类的专业技术人才,而通过我的了解,现任大学生村官中专业不对口、才能难施展的现象屡见不鲜,大部分村官缺少农民需要的实用技术,所学专业与经历同现实差距过大,无法对农民提供有效的帮助,“来的不需要”、“学的用不上”等矛盾在基层日渐突出,然后村官主观认为所学专业与农村工作毫不相干,进而三五年内很难打开工作局面,这不仅浪费人才资源,还会挫伤年轻人的工作积极性,也不能给农民、农村带来益处,反而会造成农民对此项政策的不信任。

(三)对创业艰辛的理解不到位。通过我的了解,贫困地区许多行政村,特别是落后的山区行政村由于大多数没有集体经济,青壮年绝大部分外出打工经商,留守农村的是老弱病残的老年人,人口数量少、分布密度低,产业结构不合理,规模小、布局分散、技术含量低,经济效益少,基础设施不完善,尤其是水、电、路等基础设施落后,城乡基础设施统筹不均衡,发展基础不理想,而且贫困地区群众市场意识淡薄、小农意识较强,加之,金融体系不完善,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等多方面的制约因素,在农村干事创业较为艰难,这些条件艰苦的骨感现实与大多数村官满怀豪情的丰满梦想差距太大,也打击了村官们的工作积极性。

四、对策及建议

(一)创新模式,加强大学生村官的选聘管理。建议以市(州)为单位,根据各县市区实际需要,探索建立学校推荐、双向选择、驻村见习以及面向重点院校定向选聘等方式。一方面要注重基层意见,大学生村官最终是要深入基层开展工作的,而基层社区却没有权利参与选拔,在逻辑上很难行得通,法律规定农村社区是自治组织,基层社区不能参与选拔大学生村官,“自治性”无从体现;另一方面,可以探索建立定向委培制度,通过适当降低录取条件—国家出资—定向委培模式,培养适合于贫困地区的大学生村官。

(二)加大帮扶,加强大学生村官的创业支持。出台鼓励贫困地区大学生村官创业的各项优惠政策,健全扶持村官创业的长效机制,探索试行大学生村官带项目下乡的办法,扶持他们创办农业科技示范项目,让大学生村官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发挥示范作用,主动创业,带头创业、以实际行动号召农民,促进农民致富观念的转变。在人力资源、技术创新等方面为大学生村官创业提供条件,在项目安排、资金投入、产业扶持上给予倾斜,建立交流、学习和展示的平台,同时强化培训,提高大学生村官知识水平,重点帮助和支持有创业意愿、创业能力、创业优势的大学生村官,强化大学生村官创业指导服务,实施“SYB”创业培训,积极开展信息咨询、项目开发、创业培训、创业孵化、小额贷款、开业指导、跟踪辅导等工作。

(三)严格管理,加强大学生村官的统一考核。一是加强对大学生村官的实绩考核。鼓励大学生村官放手干、大胆闯,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有针对性地出台考核机制。二是建立正向引导的激励机制。目前大学生村官计划中,相关制度往往停留于逆向激励效应,不是激励大学生扎根农村,而是激励大学生通过这个“跳板”获取理想的工作,如大学生村官考研加分与考公务员优先录取等,这种局面必须改变,应创造大学生村官努力与效益“挂钩”的机制,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为基层创造福利。例如在一些领域可采取“包干制”、“提成制”的方法,把大学生村官的利益与基层农村的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调动其积极性。三是建立大学生村官“分类晋档,勤绩联酬”的目标考核体系。每由村级两委、当地群众、上级党委政府对大学生“村官”进行考评,并建立业绩档案,凡考核优秀的大学生“村官”,实行发展党员优先、选用支书优先、推荐荣誉优先等激励措施。

(四)整合资源,加强大学生村官的联动支持。强化社会联动支持对于做好贫困地区大学生村官工作尤为重要,这需要高校、共青团和新闻媒体等有关部门的大力联动与支持。到村任职大学生的母校,要积极将贫困地区任职的学生所在任职村作为联系点,在技术、信息和培训等方面给予支持和帮助。共青团作为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建议可以结合当前的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计划加强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积极主动地密切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大学生村官工作。新闻媒体要发挥好为贫困地区大学生村官干事创业提供良好舆论氛围的作用,大力宣传他们成长成才的先进事迹,增进社会各界对大学生村官的关注和认同感。其他有关部门则要根据相应的职责,做好大学生“村官”的支持和帮助工作,形成各负其责、齐抓共推的社会联动工作机制。

总之,现在数以百万的大学生响应国家的号召奔赴新农村,走上了“村官”的岗位。国家培养我们,现在该是我们回报国家的时候了,我们肩上承担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神圣使命。我们是党中央撒向农村这块美丽土地的子实饱满的种子,我们只有饱吸泥土的芳香,才能在农村这块肥沃土壤上收获累累硕果,才能无愧于大学生这个神圣的光环,也才能无愧于广大群众的信任。

来源:桂东县沤江镇草堂村

2.如何发挥气象服务在我县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篇二

关键词:林业生态,新农村建设,林业发展,生存环境

1 发展林业是加快农村生产发展的重要内容

农村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目标, 要实现这一目标, 必须大力发展林业。主要原因如下:一是林业是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是林业的主战场, 农民是林业的主力军, 通过大力发展林业, 可以拓展农村经济的发展空间, 发挥出巨大的综合效益;二是发展林业有利于保障农业稳产高产。因为林木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等功能, 在改善农村生产环境方面具有独特效能。据实地观测, 农田防护林能使粮食平均增产15%~20%;三是发展林业有利于保证粮食安全。通过大力发展果品, 不仅丰富人们的果盘子, 改善饮食结构, 发展林业是实现农民生活宽裕的有效途径。林业在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可以发挥独特作用。

2 发展林业是促进乡风文明、实现村容整洁的关键措施

乡风文明、村容整洁, 是农村社会发展向现代化迈进的一个重要标志, 也是农民生活质量提高的重要体现。发展林业, 可绿化美化农村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通过构筑农田林网, 搞好村屯四旁绿化、庭院绿化, 能使农民的家居环境、村庄环境、自然环境和谐优美;还可以提高农民的生态道德意识。通过倡导森林文化、弘扬生态文明,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既能提高农民的自身修养, 又有助于农民改变传统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观念, 形成自觉植绿、爱绿、护绿、兴绿的新风尚。

3 发展、保护林业资源是林业建设的第一要务

发挥林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多种功能, 首先要保护好森林资源, 并进行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保护为了利用, 利用是为了更好地保护。要坚持严格保护、积极开发、科学经营、持续利用的原则, 在严格保护的前提下, 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森林资源, 使林业成为农民群众致富之源, 同时, 在科学利用中实现自我有效的保护。发展林业要处理好数量与质量的关系, 牢固树立质量第一、效益第一的原则, 既要切实抓住机遇, 利用好国家政策, 加快林业的发展速度, 使我市林业在数量规模上有一个迅速增长, 更要把质量和效益放到极其重要的位置, 围绕建设精品林业这一目标, 努力抓好林业的高品质建设, 大力提高林业效益, 强力推进林业的标准化生产。

4 要发挥林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就要加大林业改革力度, 为农民增收创造良好的环境

首先, 尽快完善林业分类经营管理体制和补偿机制。推行林业分类经营试点经验, 加大公益林管护的资金投入力度, 提高补偿标准, 管护经费直接发放到农民或经营者手上。其次, 全面深化林权制度改革及其配套改革, 维护林农的合法权益。已经划定的自留山, 稳定农户长期经营权, 允许继承和转让;已经明晰林权的责任山, 要保持稳定;承包到期的, 只要农户愿意, 可续签承包合同, 延长至法定期限。集体统一经营管理的集中连片有林地和集体林场, 可通过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等多种形式, 将产权明晰到农户。

5 加大林业重点工程实施力度, 争取多方投入

国家对速生丰产林等林业重点工程投入巨大, 大多数资金直接进村入户, 农民增收的效益显著。落实林业各项扶持政策, 适当放宽林业贷款条件, 使更多的林农和其他生产经营者以森林资产抵押申请贷款。同时, 切实减轻农民等林业经营者的负担。开展清理, 除了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出台的税费项目外, 市及市以下出台的收费项目应予清理或取消。让利于民, 让农民在经营林业中得到更多的实实在在的利益。

6 林业是国土生态安全的主体, 也是绿化、美化山河大地的主体

要把抓好生态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 做到: (1) 加强生态建设宣传。要充分认识创建林业生态县、生态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和实现途径;是促进乡风文明、实现村容整洁的重要措施。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 通过多种形式对林业生态建设的重要性进行广泛宣传, 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思想认识, 形成全社会支持并参与林业生态建设活动的良好氛围。 (2) 确保生态建设质量。要严格按照林业生态建设的标准, 以改善和提高农民生产生活质量为目标, 确保林业建设质量。改善农村现有林网、沟、河、路、渠的林带结构和树种, 增加新的防护林带, 提高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加强古树名木的保护管理, 实施挂牌保护。加强农村公共场所的绿化美化, 逐步实现农村社区园林化。引导和组织农民搞好庭院绿化, 逐步实现农村庭院花果化。抓好乡村公路绿化, 逐步实现农村公路绿化网络的形成。

林业与农业、农村、农民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 林业大有作为, 大有可为。新农村建设中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林业都可以在其中发挥好作用。通过发展林业, 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 促进农村生产发展;优化农村生态, 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培育森林资源, 绿化美化乡村;发展林业产业, 扩大农村就业;明晰山林权属, 推进民主管理。发展林业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挖掘林业潜力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 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突破口。

参考文献

[1]陈承.构建林业资源体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J].林业研究, 2011 (06)

[2]何淑红, 丁晓玲.生态林业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中国林业, 2010 (09)

[3]林国华.推进林业创新创业[J].绿色中国, 2008 (05)

3.如何发挥气象服务在我县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篇三

关键词:新农村;农机;技术推广

中图分类号: S23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5.06.012

1 农机技术推广的作用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对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将农机技术运用于农业生产之中,有助于推动农业生产力的进步,有助于推动农业向产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也有助于推动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

1.1 农机技术推广有助于推动农业生产力的进步

农机技术的引入使得农民开展农业生产活动所用的生产工具得以更新,在相同时间里农民可以干更多的农活,因此,农机技术的引入有助于推动农业生产力的进步。农机技术的引入也带来了农业生产工艺的革新,这对于推动农业发展现代化也具有一定帮助。

1.2 农机技术推广有助于推动农业向产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

先进的农业生产工具的引入使得农民开展农业生产的范围更为广阔,在拓宽了农业生产范围之后,农民的收入也比从前提高了许多,因此,农民开展农业生产的信心也更为高涨,这就为农业生产趋向于规模化和产业化打下了基础。

1.3 农机技术推广有助于推动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

在先进的农业生产工具的助推之下,农民对土地的开发利用方式也更为科学合理了,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观念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农民不仅重视对土地的开发,也更为重视对土地的保护,因此,一些生态环境问题出现的机率大为降低,农村的生态环境也就在无形中得以改善。

2 如何发挥农机技术推广工作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发挥农机技术推广工作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当务之急便是做好农机技术推广工作,做好农机技术推广工作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2.1 合理制定农机技术推广规划

制定农机技术推广规划是要明确如何做好农机技术推广工作,如何将农机技术推广工作有序地开展起来。农机技术推广工作在新农村建设中占据着重要位置,我国农村的天地可以说是十分广阔,并且每个地区都有着自己的特点,这就给我国的新农村建设增添了难度,因此,在开展农机技术推广工作之前,当务之急是要做好规划。由于每个地区在自然条件以及社会条件方面都有着自身的特点,因此,开展农机技术推广工作不宜采用固定模式照搬照抄,而是要根据农村自然地理环境、社会条件的差异性来制定出适宜农村农业发展的农机技术推广规划。在农机技术推广方法上可采用小规模试点的方式开展,并通过试点实现农机技术推广工作信息的及时反馈,进而为大规模的农机技术推广工作打下基础。

2.2 对农机技术补贴政策进行完善

虽然我国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农机技术补贴政策,但这一政策并不完善,这给政策的执行带来了许多麻烦,因此,在开展农机技术推广工作的过程中,势必要对农机技术补贴政策进行完善。完善农机技术补贴政策需要考虑到地区的差异性、原有补贴政策的漏洞以及农民的接受程度。所谓地区差异性是:我国农村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农业发展水平都具有较大差异性,因此在落实农机技术补贴政策时应考虑到各地区的实际需要,而不是一概而论,所制定出的农机技术补贴政策要能够因地制宜,具有一定的可行性,至于原有补贴政策的漏洞,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社会环境的改变,一些原有的农机技术补贴政策已经愈发的不适应农村开展农机技术推广工作的实际需要,不能使农民从农机技术推广中得到实惠,因此,在新时期需要根据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做好调查及研究工作,对农机技术补贴政策进行实时更新和进一步完善。在农机技术补贴政策的制定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农民对于所推广的农机技术和设备的接受程度,对于已经获得大幅度推广的农机技术,可以相应地降低补贴标准,对于新农机技术可以提高补贴的标准,以促进新农机技术的推广。

2.3 加强农机技术推广的宣传和推广工作

做好农机技术推广的宣传和推广工作是要让广大农民熟知并了解农机技术推广的意义所在,唯有广大农民从思想上认识农机技术推广的意义,才会在日后对农机技术推广工作给予足够重视,才能促进农机技术推广工作的有效开展。为此,可以考虑采用媒体的优势,对农民进行宣传。也可以考虑采用对新农机技术进行展示的方式,实现农民与新农机技术的零距离接触。还可以利用行政的支持,通过借助政府部门的力量,对新农机技术进行实验性推广。借助政府部门力量开展农机技术推广工作的好处在于可信度高,更容易打消农民对于农机技术推广的疑虑。

2.4 要将服务作为农机技术推广的核心目标

农机技术推广工作的意义是为广大农民服务,相关人员在开展农机技术推广工作时应将服务作为农机技术推广的核心目标。具体地说,在农机技术的推广过程中,要建立完整的服务体系,以服务作为核心要求,从农机技术的供应、农机技术的培训、农机技术使用过程中的咨询、农机设备售后服务等方面,保障农机技术的质量,带动农机技术的进一步推广。

4.发挥妇女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篇四

2007年4月26日,按照乌苏市委组织部和市委党校的安排,我们第十六期中青班赴山东考察学习,考察目的是学习借鉴先进经验,转变观念,更好地为我市的经济建设服务。5月3日,我们对寿光市展览馆、寿光的蔬菜高科技示范园和三元朱村冬暖大棚蔬菜种植进行了实地考察,并通过看专题片、阅读资料、听讲座等,对寿光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同时,引发了对自己所从事的妇女工作的思考,更加明确了今后的工作方向。

一、寿光三元朱村基本情况及新农村建设成果

山东省寿光市孙家集街道三元朱村坐落在渤海湾南畔,寿光市最南端,紧靠济青公路,南靠胶济铁路,交通便利,气候适宜,土质肥沃,是一片古老而又文明的土地,早在五千年前就受到龙山文化和大汶口文化的熏陶,是巾帼英雄陈少敏生活和工作过的地方,中央政治局委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王乐泉就是出生并成长在这片热土上。

三元朱村是中国冬暖式蔬菜大棚发祥地,在王乐义书记的带领下发展特色经济取得辉煌成就,为群众开辟了一条前景广阔的致富之路。作为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三元朱村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大力发展冬暖蔬菜大棚,1989年由17名党员带头建的17个大棚,创造了平均每亩收入2.7万元的世界最高水平,1990年该村又建了181个冬暖式蔬菜大棚,寿光全市已建冬暖式大棚5130个,当年为寿光农民增收6000多万元。现在的三元朱村建起了无公害蔬菜基地服务站和蔬菜加工厂,乐义品牌蔬菜销往世界各地,从根本上解决了农业低效问题。目前,三元朱村正在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第一期工程,全村81栋楼房已经完工,幼儿园、敬老院相继投入使用,第二期工程重要项目高科技示范院开始动工建设。

王乐义说:“三元朱村的发展关键是靠生产的发展,我们有了好的政策,发挥了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建立起一支好的队伍,结合村的实际情况,在农业结构上调整了三次,这个村的经济上了三大步。”

三元朱村发展经验,一是立足实际确定发展方向;二是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三是走特色农业、科技农业之路;四是把握时机,发展外向型农业;五是坚持科学规划村庄,立足长远发展。这个村在发展过程中,妇女能够广泛参与,充分发挥积极作用,真正起到了半边天的作用,推动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全面健康发展。

二、乌苏市妇女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现状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离不开妇女的智慧、参与和创新。为全面掌握当前我市农村妇女参与新农村建设现状、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发挥妇联组织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职能作用,引导广大妇女为建设新农村作贡献,依据我市各乡场镇妇联有关妇女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情况汇报,通过座谈、走访了解、数字统计等形式,对全市20个乡场镇妇女参与新农村建设现状进行了调查。

1、农村妇女致富本领显著增强。近年来,乌苏市各级妇女组织充分认识促进农村妇女发展,帮助农村妇女增收致富的重要意义,把帮助农村妇女增收致富作为妇女工作的首要任务,深人开展“三学三比”活动和“巾帼科技致富工程”,加强妇联组织网络建设,采取上下联动,着力整合社会资源,努力构建科技培训、科技服务、科技示范三大网络,建立以农村妇女学校为重点、各类教育培训基地为补充的科技培训网络,形成了文化教育、实用技术、绿色证书、职称评定和学历教育五个梯次的农村妇女教育培训体系。2005年组织讲师团深入20个乡场,培训了村级妇女科技推广骨干2000多人。广大农村妇女立足各类活动载体,在劳动中学,在学中做,目前全市有70%以上的妇女接受政策规定、农业科技培训,60%的农村妇女掌握了2门以上农业适用技术。树立妇字号龙头大户27户,“新农村巾帼示范村”20个,“巾帼科技示范村”6个,全市派出第一批4名女农民参加了全国女农民经纪人培训,并取得全国农民经济人证书。农村妇女科技致富本领普遍增强。

2、农村妇女致富渠道明显拓宽。各级妇联紧紧围绕全市工作大局,积极引导广大农村妇女参与农业结构调整,农村妇女增收致富的渠道不断拓宽,在更广阔的生产领域中实现增收致富。形成了蔬菜种植业、养殖业共同发展的良好发展势头。八十四户乡妇联积极贯彻该乡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农业的方针,结合本地优势和产业方向,把农村妇女组织起来,带头种植“绿色蔬菜”,带头销售农副产品,她们兴办的“农家乐”旅游项目为农村妇女开辟了新的致富门路。夹河子乡面向市场,发展优质、专用、无公害农产品,向妇女推广优质高效农业新品种、标准无公害生产技术及农产品加工储藏、保鲜等新技术,仅葡萄保鲜技术就使该乡80名妇女受益,靠保鲜技术平均每户收入 2万元。皇宫镇、百泉镇、四棵树镇开展科技养殖竞赛,引导妇女发展名优新特品种养殖,探索公司+农户、专业协会+农户等多种产业化经营模式,涌现出象许云霞、加玛力汗、王亚萍等一批年产值10万元以上专业大户,养殖业收入占农民人均收入的31%。另外,劳动力转移成为农村妇女的又一条增收渠道。古尔图镇一次为汇通棉纺厂输送30名女工,2005在农牧区开展了“转变观念走出去,艰苦创业为家乡”活动,我市输送到乌鲁木齐市从事宾馆服务、家政服务的女工32名,2006年实现市乡转移1530人次。

3、各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在农村妇女增收致富中起了重要的作用。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和广大妇女对市场经济的认识,各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应运而生,市妇联抓住时机,适时引导,组织学习,相互观摩,使各类女农民经济组织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为广大农村妇女提供市场信息和最新技术传递,有效地指导农业生产和农产品经营。各乡场妇联积极组织农村妇女进行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知识培训,大胆尝试成立了适合妇女群众的专业协会32个,初步完成了制定规章、召开理事会、成立专业小组、建档、营销活动等工作。其中,八十四户乡的绿色无公害蔬菜协会、西大沟镇的番茄协会、石桥乡的手工艺品协会、古尔图镇的大芸中草药协会、百泉镇的巾帼奶业协会等协会较为成熟。据调查显示,随着各类农村妇女合作经济组织不断发展,广大妇女的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有所提高,农村妇女进入市场的能力较以前明显增加。

但由于传统观念和历史原因,农村妇女工作中还普遍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

1、妇女总体素质偏低。通过走访调查,我们发现:与男性相比,农村妇女的文化水平和整体素质仍然偏低。主要原因有三:一是由于传统重男轻女思想的影响,女性接受学校教育的时间平均少于男性。二是相当一部分农村妇女仍然存有“男主外,女主内”的思想,认为致富兴家是男人的事,满足于自家经营和操持家务的小视野,主动性较低,严重制约妇女的发展潜能;三是缺乏农业科学技术。由于文化水平偏低,对现代化农业机械、生产技能等,不能有效地掌握,对一些生产经营、政策措施、网络信息等,更是知之甚少,影响了她们的劳动回报率。

2、妇女就业观念保守和懒惰思想还很严重。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个体私营企业的快速发展,靠近家门的就业机会虽然增加了很多,但仍有不少农村妇女观念保守,认为自己没什么文化和本事,只能在家做家务,尽管有很多活儿可以做,但她们嫌挣的钱太少,大事做不来,小事也不愿做,一有时间沉缅于麻将桌上,生活满足于过得去就行。

3、妇女获取信息渠道闭塞。由于信息不畅,缺少行业协会的帮助等原因,农村妇女不能及时获取市场信息,致富信息主要来源于“你种什么,我也种什么”、“别人赚钱了,我也跟着干”,造成生产的盲目、被动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欠缺。

三、今后工作的思考

1、继续强化农村妇女教育培训,进一步提高农村妇女素质。要在建立健全农村妇女培训网络的基础上,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原则,分层次培训。要以培养高素质的农村妇女劳动者、培养合格新型女农民为主要任务,创新教育培训思路。具体操作中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形式多样,以满足不同层次妇女的需要。政府补贴的专项培训中保证妇女占一定比例。

2、加大典型宣传力度,增强农村妇女致富意识。鼓励妇女参与民营经济发展,拓展增收渠道,要广泛树立妇女致富典型,大力宣传她们的创业事迹,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和引导广大妇女实现自主创业,要充分利用政府的一些优惠政策帮助和扶持农村妇女参与民营经济发展,帮助做好创业前的培训、资金扶持工作等。对已经具有一定规模和发展潜力的民营企业,要促其向规模化、特色化、集团化发展。

3、大力开展“巾帼示范村”创建活动。要结合地区妇联的要求,各级妇联组织特别是乡场镇妇联要着力抓好示范村创建活动,推出能带领广大农村妇女学科技、用科技、依靠科技致富的示范村,使“三学三比”活动的对象由示范户到示范村,带动效应由点到面,发展当地产业,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4、壮大和培育各类妇女合作经济组织。培育各类妇女合作经济组织,辐射带动更多的农村妇女增收致富。各级妇女组织要成立女经纪人联谊会和女能手协会,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要突出抓好结构调整、龙头企业、特色基地建设,提高农村妇女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增强抗风险能力。

5.如何发挥气象服务在我县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篇五

惠来县东港镇新寮村大学村官郑少波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人才是关键。在这一历史背景下,我们当代大学生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奔赴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广大农村。我们有信心、有勇气、有毅力、有决心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进行锻炼自己的并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价值。大学生村官在基层锻炼成长,特别是我们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新贡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10年9月,经过组织的层层选拔,我光荣地被选聘为大学生村官,并被派选到东港镇新寮村任村书记助理。工作一年多来,我的各项能力均得到了充分的锻炼。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村官,下面仅根据我本人的观点,就如何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大学生村官的作用,谈几点粗浅的感受。

一是结合所学专业和特长,紧密服务于新农村建设。我是毕业于南京林业大学木材工业学院工业设计系。在大学期间所学的相关工业设计的知识,针对服务“三农”所需的技能虽然有些不是很吻合,但是通过自己的灵活变通,还是有相当多自己在大学院校学习到的理路知识和计算机知识,可以很好地应用于农村的工作。比如,我们东港镇新寮村,村两委干部均因年纪大,文化水平不高,没有人懂得操作电脑。因此,我可以通过我的专长,为新寮村的村委会建立电子资料档案,并接收传输相关文件到镇政府或扶贫挂钩单位珠海市人民防空办公室。这些资料的整理和加工,我可以依托计算机辅助工具,从而提高办公质量和效率。

二是知识结构性存在不足,要从农村这片广阔的土地上,汲取相关知识。比如关于农业生产知识,作为从大学生村官,存在一些实践不足和技能欠缺是可以

理解的。孔子曰:不耻下问!因此,当我知道自身存在不足时,我会低下身段,向农民朋友请教,学习农业知识。这样一来,我就可以更好地走近农民群众,与他们打成一片。在互相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促进相互之间的感情,建立起信任。我要跟农民打交道,当然需要学习这些必要的农业生产的知识,比如季节对种植的重要性,气候以及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等等。有了这些基础的知识,我跟农民打交道才不会出现瞎指导、乱指挥等荒谬的错误。所以,我觉得对自己的不足之处进行完善的过程,是可以作为与农民朋友建立深厚感情的重要方式。

三是要扎根农村,有全心全意为新农村服务的坚定信念。我在来到农村这片热土工作之前,对农村的景象、工作条件的期望均是自己的脑海里的想象。当我来到东港镇新寮村,我发现很多情况跟自己原先脑海里的想象有着很大落差,甚至截然相反。我们新寮村竟然没有通自来水,甚至于整个东港镇都没有通自来水。村容村貌相当落后,环境卫生十分恶劣,村民素质普遍低下。刚来到这里工作,心理肯定有很大落差。但是我有坚定的信念,我来到这片土地工作的目的就是——全新全意为新农村建设贡献我的力量,并且历练自我,完善自我!所以,我很快就调整了心态,并很快适应了环境。我对大学生村官这份工作,充满激情与期望,因此我并没有被当前恶劣的条件击败或者打退。我就是用这样坚定的信念作为我深深扎根农村基层历练自己的力量源泉。

四是能够不断拓展业务能力,扎实开展并完成上级指派的工作。第一,我要协助村支部书记和村主任,辅助他们完成农村的各项工作。第二,我要协助“双到”扶贫开发工作的帮扶单位驻村干部开展扶贫工作,为他们提供入户调查、调研相关材料的准备工作。第三,我的工作单位是东港镇人民政府,在非常时期,单位领导会有工作任务指派给我,这也是对我工作能力的一种历练与提高,我在妥善完成本职工作的情况下,要勇于拓展自己的业务能力,不断完善自己,扎扎实实、保质保量地完成上级领导交付的工作。如果是因个人能力经验不足或时间支配有冲突,我需要第一时间与相关部门或领导进行充分沟通,确保上级交付的工作能够正常开展并取得应有成效。

五是能够反馈在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通过调查研究,形成可行性解决方案,及时向领导汇报。我国农村地域广阔,地理位置不同,人文、社会和自然环境也差异很大。新农村建设,必须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我们可以借鉴其他地区新农村建设的成功经验,但是我们不能死搬硬套,照搬照抄。因此,我们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就一定会出现或多或少的问题。比如东港镇新寮村的耕地相对匮乏,但是却非常适合种植经济效益颇好的苦瓜。如果统一规划成片种植苦瓜,苦瓜的品质也会提高等级。经济效益肯定要比小作坊式种植要好。但是在实施农业互助合作联合社经营的过程中,就会有不少的矛盾产生。村民不可能依据你的说法就相信你,所以村民会持怀疑或反对的态度,甚至于有的村民不能理解,以为是要统一征收他们的土地,等等。因此,在推进这个农业互助合作联合社模式的过程中,我们需要细致地做村民的工作。我认为最好是能有苦瓜成片种植的示范基地,派选村民代表到示范基地学习参观,这样一来可以为他们提供学习技能,也彻底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在因地制宜地建设新农村过程中,我们肯定会遇见问题,但是我们干工作,不怕遇见问题,而是怕逃避问题。遇见问题,我们首先要端正态度,然后要积极地为村民想点子、找路子,实实在在为新农村建设办好事,办实事。

通过近两年来村官这个岗位的锻炼,我认为做为当代一名大学生村官,做为一个在基层历练成长的年轻人,必须要有坚定的信念,必须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念,以为人民服务的责任感,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持之以恒的奉献精神,转变观念,开拓进取,不断创新,确保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为我们伟大祖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事业贡献自己的青春年华!最好,我用一句话总结:学最好的别人,最好的自己!与在座的各位共勉励!

6.如何发挥气象服务在我县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篇六

民营经济是经济发展的主力军、改革发放的排头兵、劳动就业的主渠道和对外形象的代表者。相当一部分民营企业根植于农村、发迹于农村、壮大于农村,与农村、农业和广大农民群众存在着难以割舍的紧密联系,对农村的“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是建设新农村的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既是民营企业大显身手、贡献社会的大好机会,又是加快自身发展的一次良好机遇。在我市实施跨越式发展宏伟战略,努力打造与现代化大城市相协调的新农村典范的关键时期,民营企业应该抢抓机遇、有所作为,争当新农村建设的排头兵。

一、我市民营企业已经具有推动新农村建设的能力

1、民营企业投身新农村建设的具有重要意义

鼓励民营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是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实现“五个统筹”,核心和关键是统筹城乡发展。虽然近年来我市GDP发展速度高居全国省会城市前列,但同全国其他地区一样,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仍十分突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已成为制约我市奋力崛起、领跑全省经济发展的突出矛盾。鼓励民营企业多形式、多领域、多渠道投身新农村 建设,就是要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城乡协调发展。二是有利于构建和谐农村。我市245万人口中,绝大部分在农村,农村就业形式很严峻。鼓励民营企业投身新农村建设,就要拓宽农村就业市场,营造城乡平等的就业环境,以就业促稳定,推动农村和谐发展。三是有利于推动现代化滨湖城市建设目标的实现。县强才能市强,民营企业投身新农村建设,壮大了县域经济实力,改善了农村基础设施、改变了农村面貌,有利于展现省会现代化滨湖城市的强大魅力。

2、民营企业投身新农村建设具有四大功能

一是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民营企业的出现,拓宽了农村经济的内涵与外延,创造了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逐步将粮食生产变成了经济作物种植,促使农村经济出现种植业、农产品加工与商品贸易由农业向农业与加工商贸业共同发展转变。二是促进农村面貌改变。通过民营企业吸引城市的人流、信息流和资金流,有利于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农村人口集中,方便农村基础设施改造,特别是城市郊区农村的基础设施与城市的对接,改善农民居住环境。三是促进农民收入增加。民营企业进入农村,通过农产品原料深加工、吸收农民就业、扩大农村市场等途径,带动农村餐饮、娱乐、运输、建筑、商品经营等,增加农民收入。四是促进农民素质条。农民通过在工厂劳动锻炼自己的劳动技能,使之更加 适应现代生产方式,通过耳濡目染,农民能够感受到现代文明气息,特别是民营企业家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拼搏精神能够深深的影响农民,促使农民素质提高。

二、我市民营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组织机构尚未健全。当前,我市民营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基本上是自发的、零散的,甚至是无序的,没有专门组织领导机构,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还没有真正介入进去。民营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由谁来负责领导、由哪个部门来组织实施、采取什么措施来具体落实等一系列问题尚未明确。

2、政策导向尚未明晰。民营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涉及到很多政策性问题,如民营企业(企业主)无偿捐助农村公益事业的税收政策,民营企业参与合作开发的税收政策、信贷政策和土地政策,民营企业招收农民、培训农民的扶持政策等等,目前还没有具体规定。

3、合作平台尚未建立。我市民营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主要是通过企业与村里的直接对接,政府还没有搭建有效的合作平台,如政策平台、项目平台、信息平台、活动平台、服务平台等。政府搭建的平台越宽,村企合作的机率越大,取得的成效也越明显。

4、环境氛围尚未形成。新农村建设要依靠全社会的参与,特别是民营企业的参与。我们要积极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政治环境、舆论环境、创业环境、人才环境等,鼓励和支持 更多民营企业投身到新农村建设的具体实践中去。

5、管理措施尚未规范。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民营企业参与是一种新生事物。为保证民营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规范有序,必须根据有关的法律法规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如哪些项目是鼓励民营企业参与的、哪些是不能参与的,哪些是可以赢利的、哪些是必须无偿的等等。

三、积极提出引导民营企业参与我市新农村建设的对策建议

民营企业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势在必行、大有可为。围绕我市九次党代会确定的“与省会现代化大城市相协调的新农村典范”的建设目标,按照省委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全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明确三大途径、把握四条原则、落实五项措施,推行六大模式,来引导和激励全市民营企业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明确三大途径

一是着眼提升农业综合功能,引导民营企业参与建设产业结构优、经济效益高的新农村。要坚持“龙头带动战略、品牌建设战略、弱项突破战略、组织合作化战略”四大战略,引导民营企业积极参与投资发展都市高效生态农业,优化我市农业产业结构,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综合竞争力,加快推进我市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二是着眼提升农村综合实力,引导民营企业参与建设生活 环境好、幸福指数高的新农村。要按照“千村百镇示范工程”的要求,引导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对农村公共事业和公共设施的投入和建设,促进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加快推进传统村落向农村新社区的转变。

三是着眼提升农民综合素质,引导民营企业参与建设增收渠道多、保障水平高的新农村。要围绕培养和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增收渠道多、保障水平高的新型农民的目标,进一步引导民营企业高度关注并积极参与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工作,提高农民增收水平和保障水平,加快推进传统农民向现代农民转变,在更深层次上参与新农村建设。

2、把握四条原则

一是政府主导的原则。引导民营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政府,必须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各级政府部门必须明确自身角色、定位和职责,通过规划先导、投入引导、政策指导,充分调动民营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为民营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创造更好环境,提供更大支持。

二是科学和谐的原则。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理念来引导民营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引导民营企业按照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在参与新农村建设中,民营企业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从帮助解决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把保护好、发展好、实现好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民营企业参 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和自觉行动。

三是自愿双赢的原则。必须立足于自愿,着眼于双赢。要充分尊重民营企业的主观愿望,根据企业自身的意愿来鼓励企业投资、参与新农村建设,也要充分尊重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农民作为新农村建设决策的主体和受益的主体,有权决定本村新农村建设的重大事项。

四是务实可行的原则。所谓务实可行,实质就是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民营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从我市农村地域多样性和东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差异性较大的实际出发,根据不同地方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村实际,有针对性地引导民营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既要切忌急功近利,形象工程;又要防止标准过高,模式雷同。

3、落实五项措施

一是健全领导机制。通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办公室与市农委工作的有机衔接,来提升新农村建设办公室的职责与效能,使新农村建设办公室能够更好担负起全面协调指导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重任。同时建议市本级和各乡镇街道成立专门机构,指导和推进民营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这项工作,为引导民企参与新农村建设提供领导保障和组织保障。

二是强化政府引导。要加强宣传引导,全面宣传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宣传民营企业参与新 农村建设的先进典型和先进人物,树立优秀示范榜样。要加强规划引导,指导民企投资方向,规范民企投资行为,减少民企投资成本,扩大民企投资成效。要加强服务引导,各级政府和部门要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在生产、投资、捐赠、合作等参与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为民营企业在参与新农村建设中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

三是完善激励政策。对民营企业无论是投资开发新农村建设中经营性项目,还是无偿捐助建设公益性项目,都要进行政策激励。制定实行土地等生产要素优惠政策、税收优惠政策、成果奖励政策、政治激励政策等等。

四是搭建对接平台。要引导民营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必须搭建好民营企业与新农村建设的对接平台。要抓好载体对接、项目对接和信息对接。

五是优化参与环境。一方面,要致力于优化民企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硬环境,增加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农业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投资环境,增强民营企业投资新农村建设的吸引力。另一方面,要加大公共财政对文化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建设投入,加强农村综合治理,改善农村法治环境,维护农村稳定,为民营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4、推行六大模式

7.如何发挥气象服务在我县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篇七

一、重经济发展,轻思想教育。

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由于经济的驱动使多数农民的聚焦点集中在经济建设上,忽视思想教育和文化素质的提高,导致一部分人道德水平下降,一切向钱看,但如何挣钱思路不清楚,造成一部分人不以诚实劳动致富,甚至出现欺诈,赌博等丑恶违法现象,只想自己,不为别人,有违伦理道德。在农村中,一部分农民不注重文化素质,不讲思想教育,因而忽视了文化教育和社会公德教育。

二、部分乡镇领导对文化的作用认识不到位,对文化建设存有偏见,认为文化工作成效慢,没有硬指标。

对政绩起不到大影响,因此部分乡镇干部说起文化头头是道,需要投入就摆手不要。由于领导不重视出现乡镇文化站名存实亡,人员被抽走包村包点,房舍被挤占挪作它用。上级主管部门检查临时应付。农村杜鹃花工程项目不能全面实施,2131工程更是难以推进,农民的合法文化权益得不到享受,有的乡镇已被命名的项目和投入现已面目全非形同虚设。图书室内没有书,文化站里没有人,文化器材没购置,文化设施更落后。通过调查,在新农村建设中许多乡村根本没把文化项目纳入规划之中。

三、文化站和文化活动中心发挥作用不明显。

主要表现在部分文化干部敬业精神不强,业务水平较差,不务正业,应变能力不足。笔者认为,当地领导干部重视文化的程度如何,很大部分取决于文化干部的业务水准,如果说一个乡镇文化干部能组织好大型文化活动,在乡镇换届时,集镇逢庙会时,召开各类大会时,你能拉的出,打的响,即丰富了广大干部群众的文化生活,又宣传了乡镇的中心工作,领导能不支持你吗?如果你能创作出品精佳作,即反映了当地领导在招商引资,计划生育,综合治理等方面的思路和做法,又宣传了当地出现的好人好事,领导能不重视吗?如果你能辅导好你所辖区的业余文艺团体和中小学文艺队伍,能不断提高艺术水平,参加各类文艺大赛屡屡得奖,即体现出本乡镇的综合实力又为乡镇争光添彩领导能不相信吗?如果你能很好的开展科技,生活实用性知识及技能的培训,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挖掘和传承工作,既为乡镇培训了掌握科学技术的新型农民,又为乡镇的建设扩大影响,利用非遗成果为当地留下一笔珍贵的精神财富,领导能不高兴吗?总之要想方设法最大限度的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要立足于文化普及和文化扶贫,通过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和培训辅导,组织创作使文化站的工作全面发展,才能充分体现乡镇文化站和文化活动中心的职能和作用。

针对上述情况和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如何加强文化建设,一是乡镇党委政府要正确看待文化的功能。二是充分发挥文化站的职能作用,利用阵地活动来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社会和谐。三是调动文化干部的积极性提高爱岗敬业的自觉性,做好本职工作。此外还要抓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大力加强文化设施建设,为农民提供一个很好的文化活动场所,安徽省委、省政府皖发(2006) 5号文件指出“加强县文化馆、图书馆和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室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根据文件要求乡镇在规划新农村建设时,要把文化活动中心等规划其中,要适应农民的需求,有条件的可以开办文化大院,重点辅导文化中心户,为广大农民朋友提供文化活动自娱自乐的平台。二是要积极培养人才队伍,对有文艺专长的,热心于群众文化活动的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有目的开展各项文化活动,培养锻炼一批文艺骨干,组织参加各类文艺大赛,从而造就一批艺术人才队伍,以点带面,全面推进,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要形成活动经常化,人才专业化,才能充分的调动农民群众的参与热情,才能将文化辐射到城乡每个角落,一定要把队伍建设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没有队伍就没有群众文化。三是要适时开展农民喜闻乐见,小型多样,内容健康,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农民的文化生活主要来自文化活动的开展,作品要贴近生活,贴近现实,贴近群众,自编自演,寓教于乐,演身边的事,唱和谐的歌,让农民感到亲切,让农民在欢乐中接受教育,转变旧的观念和陋习,新农村建设需要新型的农民,通过开展不同形式的文化活动来引导农民,提高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让他们真正感受到党的改革开放带来的惠农政策。

8.如何发挥气象服务在我县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篇八

摘 要:将现代远程教育设备真正用于课改后的教学课堂,广大教师必须掌握远程教育的应用技术、改进课堂教学的技能与方法,并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其融合、整合,形成新的教学模式,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要实现这一目标,各校必须做到以下两点:首先,要将现代远程教育与学科课程有机整合;其次,要将现代远程教育与新课程课堂教学紧密结合。

关键词:现代远程教育;新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整合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5-079-01

2006年8月份,全县农村中小学都实行了农村远程教育工程,如何充分发挥它在学校新课程改革后的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呢?这就是现代远程教育与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整合问题。所谓现代远程教育与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整合,它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把远程教育与新课程课堂教学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认为要将现代远程教育设备真正用于课改后的教学课堂,广大教师必须掌握远程教育的应用技术、改进课堂教学的技能与方法,并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其融合、整合,形成新的教学模式,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要实现这一目标,各校必须做到以下两点:

首先,要将现代远程教育与学科课程有机整合。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作为新时期新形势下新型的教学媒体,当它们与各学科的课程加以整合,即与各学科课程密切地结合时,能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构建一种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新型教学结构,并在此基础上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全面改革。通过视频、图片、游戏等的直观演示,以及丰富多采的视听觉的艺术感受,充分使学生真正理解课程的内涵,使学生真正放松身心又有吸引力在知识的学习上。而现代远程教育的迅速发展,要求我们不仅能下载中央电教馆资源中心和互联网的资源,并能结合教学实际的要求,组织学生在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室上课或收看《空中课堂》;从中教师不仅可以了解最新教育信息,接受专家理论培训,查找优质教案、论文、课件资料,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而且能从根本上改变以往人们进行教育教学信息交流的模式,为传统的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也为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提供了最理想的教学环境。

我们学校为此组织全体教师每期进行现代远程教育技术的培训,在教师的“应用”和“实用”上狠下功夫,让教师带着新课程理念走进远程教育之中,用真实任务引领教师们学习,在远程教育技术的支撑下恰当运用合作学习,探讨、交流、实践新课改的教学理念,促进全体教师积极运用现代远程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能力的提高,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其次,要将现代远程教育与新课程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走进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践对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提出了诸多高新要求,对于广大农村中小学教师来说,新课程理念的落实要经过一个艰难的转化过程。如何具体实施新课程理念中要求的“探究性学习,自主性学习,合作性学习”成为新时期校本教研的热点。我们通过近几年的实践表明,要改革传统的教学结构和教学模式,将现代远程教育与新课程课堂教学整合是目前最有效的途径。现代远程教育的特征,要求学习者具备充足的学习动力,成为主动的、自主的学习者。现代远程教育学习环境适合学生进行“自主发现,自主探索”式学习,为学生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发展,提供了极大的可能性。如:我们利用远程教育让学生收看《空中课堂》名优教师上《燕子》一课,通过这课的学习,学生们从中学到了不少新课程理念,知道了语文课的学习再也不能象以往那样老师包讲,学生包听,围绕老师的教学思路转,被动地学习,而现在要通过学生自己发问,自我解答,自我批注,重点句段要自读自悟,学生自愿分小组讨论等多种学习形式来理解。通过名师的点拨,学生懂得了语文课应该怎样学习,教师在组织学生收看的同时,自身也受到启迪,语文课应该如何教,受益匪浅。现在我们在自身的教育教学中,也慢慢尝试远程教育中新的教学理念和新的学习方法。对于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教学艺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9.如何发挥气象服务在我县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篇九

花传国 郭 君

摘 要: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产物,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一个非常特殊的阶层。正确认识农民工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意义重大。本文从农民工群体面临的处境和问题出发,探讨了农民工群体在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双重影响,并对充分发挥农民工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农民工;新农村建设;作用;对策

一、问题的提出

农民工”这一词汇,最早出现在198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社会学通讯》,随后这一称谓逐渐被广泛使用。所谓农民工,即指那些在乡镇或城镇从事非农产业等职业活动,但户口仍在农村,身份仍是农民的劳动者。农民工这一特殊的社会群体,是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加快而产生、发展和壮大的。我国外出农民工数量为1.2 亿人左右,如果加上在本地乡镇企业就业的农村劳动力,农民工总数大约2 亿人。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民工问题已经远远地超出了其本身意义而成为关系全局的“四农”问题之一。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并用二十个字高度概括了其内涵和目标,即“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新农村建设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出发做出的重大决策,不仅关系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广大农民的利益,也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艰巨的、长期的任务,需要社会各方力量的参与,更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农民工以其范围广、数量多、影响大等为新农村建设作出重要贡献;作为社会上的一个新型阶层,其特殊地位和社会属性决定了他们对新农村建设具有双重影响。一方面,他们为农村增加了收入,带回了资金、技术和市场经济观念,也带回了现代文明的气息,直接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另一方面,农民外出务工也导致了农民工子女无人教育,老人负担加重,土地撂荒等一系列问题。两栖流动遭受不同程度的社会歧视及政策的制约,这严重影响了他们积极性的正常发挥,影响到社会的稳定,阻碍了我国新农村建设。因此,注重研究农民工对我国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作用,探讨发挥蕴藏在农民工中的巨大能量的有关对策,使他们积极投身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二、农民工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分析

(一)积极影响

1、经济上,农民工是新农村经济建设的推进者

(1)农民外出务工有利于拓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的生活质量,也是部分贫困地区实现脱贫致富的重要渠道。据国家、统计局调查,2004年农民工年平均务工收入为6471元,比2003年高出882元;2001年~ 2004年平均增长率达8%;年平均寄带回现金3411元。农民工的务工收入因就业地区不同而有显著差异。外出务工已成为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渠道。从历年农民收入数据可以看出,农民增收除了农业生产经营收入这个来源外,工资性收入仍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在全部收入中的比重也在逐年增加。

(2)有利于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缓解我国农村人多地少的矛盾,实现农业生产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的劳动生产率。由于农民工外出打工, 激活了土地的合理流转, 缓解了人多地少的矛盾, 使得农业集约化、专业化生产成为可能, 实现了农业的产业化经营, 提高了农业的劳动生产率。农业产业化经营在农村形成了一种新的业主与雇工关系, 形成了一批新型的农村业主和农业产业工人, 不仅促进了农业的发展而且有助于吸收农村富余劳动,增加农民收入。

(3)农民工回乡创业造就了一批新型农民,有力地推动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加速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为新农村建设注入了活力,有利于城镇化的发展。《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也明确肯定: “返乡创业的农民, 带回资金、技术和市场经济观念, 直接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民工在进城打工的过程中不仅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而且开阔了视野、更新了观念,提高了他们适应市场经济的应变能力, 从而为带动欠发达地区的发展创造了技术上、管理上、观念上的优势。一部分相对有能力者在实现了资本的积累后回乡创业,推动了农村的工业化进程和乡镇企业的发展,成为推动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发展经济和社会进步的新的经济增长点。这样不仅为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创造了就业机会, 有力地降低了就业压力, 同时也为农村工业化、城镇化积累了条件。

2、政治上,农民工是新农村基层民主组织的建设者。

(1)能增强农村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创造力。农民工外出打工,对于开阔农民的视野,全方位提高农民素质,增强政治参与水平,提高民主政治质量将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在当前新农村建设中,鼓励那些组织能力较强、管理水平较高的返乡农民工中的“政治精英”通过村民选举进入村委会工作,可以提高村民自治的科学管理水平,改善基层组织的办事效率和控制能力。同时,吸收返乡农民工进入农村基层组织,培养一批返乡农民工党员,能强化农村基层组织,对于增强农村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创造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2)能优化农村基层组织结构。农民工是我国政治稳定与发展中一支重要力量和不可忽略的重要阶层。进城务工的农民,工作和生活在城市,使他们的生活方式也逐步城市化,同时提高了他们对政治的关注度、政治的义务感和政治的效能感,提高了农民的政治认知水平和政治参与的积极性。农民工在外打工,接触到更多新的政治知识,在他们返乡后,将这些先进的政治知识传播到农村,以他们的言传身教更有效的推动民主政治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这对于优化农村基层组织结构有重要的作用。

3、文化上,农民工是新农村先进文化的传播者

(1)转变了农民小农经济观念。农民工观念的更新是建设新农村的精神动力。农民工游离于城乡之间,是现代城市文明的传播媒介,成为传播先进文化和现代城市文明、促进农村现代化的桥梁。农民工在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同时, 把先进技术和观念带回了家乡, 成为现代文明的传播者和推动农村进步的带头人,加快了农村现代化的步伐。农民工通过外出打工形成了浓厚的市场意识、经营意识、开拓意识、竞争意识。这对于打破长期以来形成的小农经济、小富即安等传统观念 ,确立不进则退、勤劳加科技才能奔小康的思想,带动农民思想观念的转变有着重要的作用。

(2)提高了农民的法制意识。农民工长期外出打工增长了见识,提高了法律意识,他们返乡后会传播法律知识,影响和带动乡亲们遵纪守法,自觉遵守和维护公共秩序。

(3)促进农村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农民工自身素质的提高以及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解决,对于促进农村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发展,提高农民整体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培育更多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相适应的新型农民有着重要的作用。

(4)作为传统乡村文明与现代都市文明的享用者和沟通者,农民工在文化传播中,引入多种异质文化元素,尤其是先进的主导文化特质,改善了农村文化的信息资源状况,为农村文化增加了活力,为其提供信息和智力支持,促进了农村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互动,加速了农村现代化转型。

(二)消极作用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盲目、过度地向城市顺向转移对农村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也造成了不利影响。

1、经济上,大量农民工外出务工,削弱了新农村建设的力量,不利于农业生产。

(1)造成农村人才匮乏,加剧了农村的弱势地位。农村劳动力转移使农村有文化的人才缺失,制约了农业生产中先进技术的运用,科学技术的推广,不利于农业产业化的实现。

(2)农村劳动力过多地盲目地向城市转移还会削弱发展农村经济的力量,延缓新农村建设的步伐。现实中转移的农村劳动力绝大多数是农村的青壮年骨干,恰恰也是农村建设和发展急需的中坚力量,造成农村劳动力结构不合理,不利于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

(3)农民工的回流不利于提高乡村的生活水平,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回流农民工在返乡后降低了农民收入,不利于提高乡村的生活水平,也给当地就业造成巨大压力,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不利于新农村建设。

2、政治上,农民工政治参与的缺失影响了村民自治的有效进行,影响了农村民主政治建设。

(1)直接影响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目前,村民自治都是根据户籍来确定村民的选举资格和所应该享受的民主权利。大量素质相对较高青年农民外出, 造成基层民主人才选拔断层,导致部分乡村难以选出较高水平的村级组织领导人。

(2)严重影响了农村民主机制运行和质量。由于大量素质高的青年农民长期外流,他们已不可能在本应该随时行使民主权利的村庄内发挥民主作用,即使是在村委会选举和换届选举这些重要的时刻,由于时空上的隔阻和信息的不灵,也使这些外出打工者很难真正返回村中行使民主权利,这有可能造成权利行使质量降低,产生对村中公共事务的淡漠情绪。

3、文化上,大量农民工外出打工对于农村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农村文化传播都有着一定负面影响。

(1)不利于农村教育的发展。农村大量的劳动力转移形成了“留守儿童”问题,“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和引导不足,给农村子女的教育带来了一定不良影响。

(2)农民工城乡流动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的现象,不仅表现在信息传播量的不均衡,也表现在信息传播内容的不均衡。

(3)返乡农民工对乡村的文化反哺是一种反向社会化,但是这种文化反哺由于缺乏引导会带来一系列问题。农民工进城后返乡,带来的不仅仅是先进的现代文化和意识,同时也会将城市的不良文化流播到乡村,如:封建迷信与现代伪科学的结合、赌博性质活动的泛滥、卖淫嫖娼带给农村的道德危机等等,这些不良文化和农村传统的劣根性文化搅和在一起,不仅使乡村原有的问题变的更加难以解决,更为严重的是,会产生新的顽疾,成为构建和谐乡村文化的严重障碍。

三、充分发挥农民工作用的对策

事实证明,农民工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要重视并发挥农民工的作用,就要激发他们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然而,农民工进城务工也给农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因此,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背景下,解决农民外出务工而引起的各种负面影响,必须从政治、经济和社会全局出发,从立法和法律保护、从制度建设、政府管理和服务以及社会舆论宣传和导向等多方面入手,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通盘考虑。

(一)大力营造有利于农民主体作用发挥的环境氛围,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

大力营造有利于农民工主体作用发挥的环境氛围,使农民工能够真正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不仅在农村,而且要在进城农民工中积极宣传党中央关于新农村建设的大政方针和各级政府关于新农村建设的规划与决心,帮助他们加深认识,树立信心。

1、必须解决好当前所存在的制约农民实现其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的问题。应在思想认识上和工作中把农民工作为建设新农村的主体,着眼于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广大农民工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为此,在新农村建设中要充分尊重农民工的意愿,维护农民工的利益,尊重农民工的主体地位,尊重农民工的首创精神,要在思想和行动上形成尊重和依靠农民工的社会氛围。

2、更新观念,营造环境,鼓励农民工返乡为新农村建设服务。政府要把返乡民工视为新型农民的代表,要把他们视为新农村建设不可多得的优势资源,切实把他们当作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各地党委、政府要加强领导,把引导和鼓励民工返乡创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之一,纳入当地政府发展经济的规划之中统筹安排。要建立健全农民外出务工和返乡创业的双向激励机制,大力宣传返乡民工创业的作用,了解其所思所想,听取其意见建议,加强沟通,并就反映的问题同有关方面进行协调,帮助解决返乡创业民工的困难,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积极支持农民创业,让更多的返乡民工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作用。

(二)加强教育,培养和造就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主体能力,使农民能够真正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

1、提高农村人口素质教育水平。农民工整体素质不高,是造成农民工在劳动力市场的竞争能力、就业能力和维权能力不足的重要原因。要加大政府对农村教育的投资力度,创新农村教育文化体制,提高农民的文化知识水平,引导农民转变思想观念,促进农民工劳动力质量提高,一是将农民工文化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对农民工进行文化知识、专业技能、法律常识、公共道德方面的教育,如就地开办文化讲习班、职业技能培训班、专业知识讲座等;二是通过社区图书馆、群艺馆、文化馆、文化站等公益性文化机构,为农民工看书阅报、学习科技知识等提供方便;三是要搞好农村的职业技术教育,不断增

创新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机制,培养一大批懂技术的新型农民,使农村劳动力结构从体力型、打工型向技能型、创业型转变,使农民成为推进农村生产力发展的真正主体。

2、为农民工提供就业指导和服务,整合各类培训资源,建立多层次的培训体系。要在农村推行就业培训,有计划、有重点、分层次地建立就业培训网络,通过举办各种类型的农民技术夜校、短训班、电视教学等,开展短期职业技术培训,使农民掌握必要的基本职业技术技能,培养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强化农民的竞争意识、经营意识,提升农民应对市场的能力,提高农民的经营管理水平,适应新形势工作的需要。在加强基础教育与职业技能教育的同时,我们还要注重对农民工的思想素质、政治素质等方面的培养以促进农民工整体素质的提高。

3、要建立和完善公正的农民工子女教育制度。城市政府要切实肩负起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的职责,加快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同时,进一步降低办学门槛,引导社会资金兴办农民工子女学校。农村学校要把留守儿童作为教育和管理的重点,明确监护人,有针对性地加以施教,确保农民工“留守儿童”群体健康成长。

4、培育和强化农民的主体意识,使农民意识到自己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地位。农民的主体意识的形成是一个内化过程,它需要宣传引导和思想教育,也需要实践的推动。因此,培育和強化农民的主体意识,必须大力宣传新农村建设的意义、任务、目标、内容和有关政策,提高农民的认识水平,激发农民的责任意识,使农民认识到自己必须以主体的方式投入到新农村建设中去,而不能袖手旁观;必须在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中努力解决与农民利益最现实、最需要、最直接的问题,让农民真正得到实惠,促进农民持续增加收入,从而激发农民建设新农村的热情。农民感受到他们既是新农村的建设者,也是新农村建设的受益者,新农村建设既关系着国家的整体利益,也与自己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这将大大激发其作为主体的责任意识和权利意识等主体意识的形成。

(三)着眼建立长效机制,建立、完善相关制度、法规,保障农民工权益 要充分发挥“反哺”“、支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政策推动作用,建立、完善相关制度、法规,真正建立起保障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切实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农民的经济利益。

1、户籍制度改革,要适当放宽农民工进城落户。要进一步消除农民进城的政策性限制,建立城乡统一的户籍制度,从各地实际出发,逐步地、有条件地放开户口迁徙。实施居住地登记制度,真正把具有合法固定住所、稳定职业和生活来源作为基本落户条件,大开农民进城的方便之门,首先允许有贡献、有专长、有技术的农民和长期在城市就业和居住的农民工落户。

2、建立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体系,完善城乡统一的劳动就业制度。进一步完善和规范政府对劳动力市场的管理,各级政府及社会有关方面要不断完善覆盖城乡的就业服务和管理体系,要切实改善农民工的就业环境,消除对进城农民工的就业歧视,建立企业、劳动者(工会)、政府对劳资关系的协调机制,加强政府监管,切实维护农民工权益,确保农民工与城市职工同工同酬、同工同时、同工同权。

3、建立健全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社会保障制度,坚持分类指导、稳步推进。根据农民工的需要和特点,优先解决农民工的工伤保险和大病保障问题,逐步解决养老保障问题。同时,城市政府应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把农民工社会保障纳入正常的财政预算,不断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当前最迫切的是要建立农民工工伤保险制度、疾病医疗保障制度、养老保险制度和最低生活保障及社会救助制度。同时,还要建立适应劳动力全国性流动就业特点的社会保险转移支付体系。

4、进一步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建立有力的农民工组织制度。要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机制,使农民真正享有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保证农民的民主权利;要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积极支持农民工加入党团组织,成立各种协会、商会,以集体的力量协调劳动关系、维护自身权益,发挥其在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的引领作用,使农民个体分散的发展能力形成整体合力,其主体作用得以整体发挥。

5、制定政策,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保障农民工权益。国家立法机关和政府法制工作部门,应抓紧研究、清理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和制度,废除对进城务工人员带有歧视性的各种规定,补充和完善保护其合法权益的条款。当前要特别注意修改和完善有关保护进城务工人员的居住权、劳动权、财产权和受教育权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制度。农民工各项权利的保护无疑需要以法律法规和相关的制度来加以约束和规范。

最后,要积极改革和完善其他相关制度,如:农村金融制度,土地征用制度,公共卫生保障机制等体制,打破有损农民利益的制度壁垒,保证农民拥有平等的发展机会和权利,从而调动农民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结论

总之,农民外出务工,为农业发展增强了竞争力,为农村繁荣增加了活力,农民工也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中坚力量。如何发挥和运用好这笔财富,是值得全社会正视的问题。从现实看,只有真正尊重农民工,维护好他们的正当权益,改善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才能使他们不断地为中国现代化建设、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出力。发挥好农民工的作用,是一项宏观的、综合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对农民工作用问题的探索还有待于进一步推进,深层次的机理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上一篇:陈德华同志先进事迹材料下一篇:安全管理标准化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