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志愿服务状况调查

2024-09-09

地方志愿服务状况调查(精选8篇)

1.地方志愿服务状况调查 篇一

据统计,地方文献阅览室读者量为217人次,提书1115册次,复印2402页,全年平均每个工作日读者只有1人次,平均每次提书5册次,人均每次复印l0页。由于到馆读者人数太少,提书册次少,总体文献使用利用率不高。从近40位读者意见反馈上分析,读者一方面记录了工作人员的态度好,工作人员对文献熟悉、揭示文献具有深度;另一方面反映文献的数量太少,许多文献不齐、没有连贯性,建议加大采购力度。

3 重庆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的发展途径

如何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需要,发挥地方文献阅览室的作用,提高地方文献利用率,我们认为还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3.1 扩大收集的途径。

加大征集的力度遵循“广征博采、宁多勿缺”的原则,在征集中要拓宽收集途径,只要是属于重庆地方文献都收

集。同时,要改变我馆目前仅有一人专职负责地方文献征集工作的局面,成立“地方文献征集小组”,委派文化素质高、事业心及责任心强,又能吃苦耐

劳、甘于奉献的同志,专门负责。此外,建立地方文献呈缴制度势在必行。另外,通过各种活动征集地方文献,扩大征集工作的影响。如开座谈会,地方文献展览等,可以让更多的人认识到地方文献的重要性。目前互联网上的信息十分丰富,我们还可在网上通过检索,直接下载收集信息,分类、加工后收入数据库或链接到网页上。

3.2 提高文献的数量与质量

要用好购书经费,逐年加大对地方文献采集的投入。提高文献数量,主要反映在博采上,地方文献由于多数并不是热门小说,所以在购买时不要求过多的复本。提高地方文献的入藏质量,主要重在专而具特色上,要在地方文献室中设立专门的文献架,如:针对重庆文人名人众多,设立郭沫若等老一辈研究专架;还可针对重庆汽车摩托车发展较好,设立汽车摩托车专架;针对重庆是“红岩精神”发源地,设立“中统军统”研究专架和红岩英烈研究专架,等等。

3.3 开展自我宣传

地方文献深藏“深闺”无人知晓,是发挥不了作用的,应对自己所收藏的地方文献进行大力的宣传。宣传的方式多种多样,如举办地方文献展览,举行和参加各种地方文献的研讨会或知识竞赛,开辟地方文献通报、简介、评价专栏。也可由馆领导牵头,地方文献工作人员负责定期编制有关地方文献的信息在网上发布。

3.4 建立数据库。进行二次文献的开发

由于我馆地方文献工作专职人员太少,目前主要停留于提供借阅书刊的简单服务。我们应建立地方文献数据库,将分散于各学科、分布于各种载体的地方文献通过建立数据库集中起来,既能弥补馆藏的不足,又可方便读者。其次,我们应将地方文献开发纳入日常工作计划。

3.5 开展专题信息咨询服务

公共图书馆中的有偿专题信息咨询服务,是在我国新经济政策下产生的一种“以文养文”的手段地方文献专题信息咨询工作是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在做好日常业务工作的同时,还应积极开拓市场,为社会各行业提供大量的有偿专题信息服务,获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其服务的方式主要以专题汇编的形式提供给用户。首都图书馆地方文献部开展的有偿咨询服务很值得我们借鉴:①为编修行业史志或专业史志而搜集资料;②为各项地方建设提供背景设计资料;③为文艺创作提供史料服务;④为丰富社会文化生活提供服务。

(王祝康 重庆图书馆研究辅导部、参考咨部主任,副研究馆员)

(王恒明 重庆图书馆历史文献中心主任)

〔出处〕 重庆图情研究 第1期

2.地方志愿服务状况调查 篇二

一、“洋个体”融合中国地方社会的条件调查

1、义乌小商品市场最大化

自1982年在全国率先创办小商品市场以来,经过五易其址、十次扩建,义乌已形成以中国小商品城为核心,24个专业市场、30多条专业街相支撑,运输、产权、劳动力等要素市场相配套的市场体系。义乌中国小商品城现有经营面积260多万平方米,5.8万个商位,经营43个行业、1901个大类、43万余种小商品,从业人员20多万,日客流量20多万人次,被联合国、世界银行与摩根斯坦利等权威机构称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是国际采购商采购日用消费品的重要平台,是全球最大的日用消费品流通中心、展示中心和中国重要的商品出口基地。2008年在国际金融危机的波及之下,义乌中国小商品城依然稳步发展,成交额达到381.8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9.6%,连续18年位居中国日用品批发市场年成交额第一名。

2、义乌小商品市场国际化

1989年以前,入境义乌的外国商人不多,1989年仅27人次,2000年为3797人次。义乌在大力实施“兴商建市”战略的过程中,着力推进市场的国际化,特别是义乌国际商贸城一期市场于2002年投入使用后,顺应了市场国际化发展需要,义乌市场的国际化进程大大加快,入境义乌的外国商人迅猛增长,2002年为31160人次,2003年增至49513人次,2004年达64596人次,2005年达62151人次,2006年达131623人次,2007年超过了20万人次,2008年达到了265860人次,外国人签证和居留许可数超过杭州、宁波两个副省级城市,列全省首位。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义乌市场的部分外国客商自2008年下半年陆续离开。但2009年第一季度,外商开始回流,入境人数达5万多人。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25%(如图1所示)。

(资料来源:《义乌市志》;朱启鸿:《义乌高品质低成本缔造“小商品王国”》,《中国商报》2004年12月31日;义乌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

随着入境人数的增多,义乌市场的国际化程度也越来越高,义乌小商品出口的国家和地区也不断增多,从2000年的122个增加到2008年的215个。自营进出口业务不断扩大,进出口总额从2000年的1.36亿美元增加到2008年的20.8亿美元,其中进口总额从2000年的1.06亿美元增加到2008年的19.1亿美元(见表1)。

(资料来源:2000-2008年义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3、逾万“洋个体”常驻化

1996年,巴基斯坦哈桑公司常驻义乌代表处设立,翌年改称阿弗瑞帝企业驻义乌代表处,这是境外企业首家驻义机构。2000年有驻义机构31家,2001年增加到89家,2002年有140家,2003年为221家。随着义乌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扩大,义乌市的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数量也迅速增加。2004年有478家,2006年达到921家,到2008年底止,境外驻义机构达到2124家,分别来自85个国家和地区。截止2009年3月,义乌外商常驻机构已达2551家,境外企业常驻机构数量在全国县级市中排名第一。与常驻机构同步的是,常驻义乌外商也越来越多。上世纪在义乌常驻的外国商人很少,本世纪以来,常驻义乌外商迅猛增长。2000年常驻义乌采购小商品外商为1000余人,2002年为3400多名,2004年有6000多人,2006年上升到8000多人,2008年达到1万多人(如图2所示)。在1万多名常驻外商中,就国别来说,来自100多个国家,人数较多的国家是韩国、日本、巴基斯坦、印度、美国、马来西亚、阿富汗、也门、约旦;就地区来说,中东地区最多,超过5000人。

常驻外商在义乌所从事的经营以开设外贸公司为主,占到外商经营中的90%左右,其余10%左右的外商或开设本国特色餐馆,或在小商品市场中经营自己的店铺等。近年来,后者的比例正在增长。常驻外商客户群体主要以外商本国为主,主要负责客户的看货、订单代购等。这类外贸公司最初主要设立在如红楼宾馆等外商云集的宾馆中,随着经营规模的扩大和公司的增多,逐渐向市场周边的一些写字楼和公寓转移,并且分散为福田市场、宾王市场等几个主要部分。2009年4月15日,位于中美洲的哥斯达黎加在浙江义乌国际商贸城设立自已国家的商品馆。至此,于2008年10月份正式开馆的义乌国际商贸城进口商品馆已有美国、意大利、巴西、西班牙、日本、泰国、印尼、韩国和越南等36个国家的15000多种商品在义乌国际商贸城国际馆展示销售。这也成为不少常驻外商的营业场所。

二、“洋个体”融合中国地方社会的状况分析

1、经济层面的融合

外商来到义乌主要是为了从事商品贸易并从中获利,义乌积极创造优越的经商条件,为“洋个体”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使他们获得必要的经营场所,充分满足他们对商品和信息的需求,提供方便、快捷的交易方式,使他们获得理想的商业利润,从而使众多外商选择义乌定居,成为常驻“洋个体”。

义乌市不遗余力地为“洋个体”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义乌中国小商品城先后被国家质检总局、工商总局授予全国唯一的“重质量、守信用”市场、“守合同、重信用”市场称号,2009年,义乌中国小商品城集团又荣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称号。义乌市经过调查发现,驻义外商中有95%以上希望在义乌市场拥有自己的摊位,为此义乌想方设法满足外商的愿望,而义乌国际商贸城进口商品馆的正式开馆,则为“洋个体”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义乌小商品市场拥有丰富的商品种类、低廉的商品价格等优势,在国际上十分具有竞争力,这充分满足了“洋个体”的商品需求。2006年10月22日,由商务部授权、义乌市政府编制的“义乌·中国小商品指数”首次在义乌正式发布,此后,该指数在商务部主办的“商务天气预报”网站上每周更新发布,它反映了中国小商品产业状况、市场需求乃至国际贸易变化的综合情况,是全球小商品生产贸易价格变动的“风向标”和“晴雨表”,使义乌占据了全球小商品行情、信息的高地。义乌市场努力推进市场交易方式的进步,实现了由传统的“三现”(现金、现货、现场)交易,向洽谈订单、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等现代交易方式转变。常驻义乌的外商现通过开设贸易公司、餐馆等店铺以及在当地企业中就职,有一定的收入,基本能够立足城市,可以说在经济层面上适应了义乌,融入了义乌。目前,外商经营本身不仅成为当地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而且更明显地表现了这样一种经济融合:义乌的国际化进程吸引了全球各地众多的外商,同时他们的到来与常驻进一步推动了义乌的国际化。小商品市场的发展,义乌经济发展的成就与外商在经济层面的融合呈现出越来越大的正相关性。

2、社会层面的融合

“洋个体”若要与中国地方得到良好的融合,就需要在衣食住行、子女教育等多方面得到满足。义乌努力为“洋个体”提供优越的生活条件,从生活起居等细节问题上关心他们,使他们消除在异国他乡的陌生感、孤独感,从而使他们有着如在家乡般的便利,如在家乡般的温馨。而“洋个体”自身,在饮食起居等基本生活以及医疗、教育等一些方面都已有一定的拓展,具有一定的广度,可以说在社会层面上渐渐融入,同时也还有进一步的融合空间。

“食”:义乌市在市内最繁华的宾王商贸区开辟了异国风情街,目前已开设纯正的清真餐馆、韩国料理、日本料理、巴西烤肉等异国风味的餐馆400多家,最大限度地满足各国客商的饮食需求,使常驻义乌“洋个体”远在异乡,一边吃着家乡饭,一边享受着家的感觉。饮食的融合不仅表现在当地各国餐馆林立,当地人经常到一些异国餐馆就餐,外国人喜爱去一些义乌特色菜馆,同时也表现在当地人和“洋个体”口味的互相同化即对当地整体饮食风味的多元化影响。

“住”:就当地社会来说,义乌市政府深知“安居才能乐业”,非常重视如何让外商在义乌住得舒适、安心。早在2004年,义乌就投资12亿多元为外商打造了第一个外商居住小区。由于商业流动资金较大,洋商们希望能按揭贷款购房,中国银行义乌支行工作人员闻讯后主动上门,为洋商办理有关购房按揭贷款业务,总贷款额达2000万元。这个浙江省内首次规模办理外商购房贷款的项目,满足了不少“洋个体”的安居需求。就“洋个体”来说,购买的房子类型与当地人趋同以外,更多地体现在“洋个体”在选择住所的地理位置上呈现变化。近年来,常驻外商的住地分布由居住分异向混合居住转变,由聚居在某一个社区向分布在多个社区乃至与当地人混居在同一社区街道转变。

“行”:从出行选择的交通工具上,“洋个体”与当地人基本趋同,自行车、助动车、公共交通和私家车等均在常驻外商中占有一定比例。从交通规则来说,中国的交通规则的“车辆靠右行驶,行人靠右行走”与前英联邦国家的交通规则恰恰相反。为此,义乌市在马路上设立交通指示牌,使他们能充分调动自己的观察力与记忆力,尽快完成从左到右的转换。义乌市还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文明劝导”整治交通活动,全民动员,人人参与,包括一些在义外商也积极响应。通过这项活动,不仅使“洋个体”更好地了解我国地方的交通规则,也使他们觉得自己为义乌的发展尽了一分力,成了义乌的一员。

以上几个方面的变化,与常驻外商来自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有关,加之这几个方面的日常化,具有相对较多的磨合时间,展示出“洋个体”与当地社会在这些基本生活方面已经有了较好的融合。而在一些“次日常化”的教育和医疗等方面,或者说更多地涉及制度维度的方面,目前的融合度还有待提高。

子女教育:就义乌来说,义乌的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充分考虑国外基础教育与我国基础教育在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差异,对外商子女的入学考试问题给予特殊照顾,从宽对待,并依据实际情况开办语言过渡班,使其有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并从师资力量、课程设置、饮食住宿等方面尽量满足外籍学生的需求,让外籍学生尽快融入义乌的校园生活,也使外商安心在义乌常驻经商、生活。而就“洋个体”来说,其子女的教育在幼儿阶段较容易克服语言障碍,因此相对简单;而在中学阶段语言不通是一个主要障碍,也还没有一个系统化的应对方案来给予这个年龄阶段的常驻外商子女较好的教育保障;至于大学阶段的教育,义乌现作为县级城市教育资源有限,基本转移至大中城市继续学习。

医疗保障:就地方政府来说,义乌复元医院、稠州医院都已经开设外宾门诊,在韩国商人聚居的江东街道,卫生院还开设了“韩医馆”。随着浙大义乌附属医院、温州医学院义乌附属医院的建设,外商将和其他义乌人一样,有望早日享受更好医疗服务。而就“洋个体”来说,他们的意见中提得最多的就是专业外语导医和医疗保障,前者随着当地针对外国人新建的“国际医院”的完工相信会有所改善,后者实质上是“公民待遇”的一个要求,相应的养老保险也是一样,这些都有赖于国家对定居中国外籍人士的社会保障的政策制定。

3、心理和文化层面的融合

政治文化、语言文化、风俗节日和宗教信仰等在社会融合中属于较深层次的心理和文化层面,在义乌的常驻外商与当地社会的融合开始在这一层次渗透,但尚未全面和深入。

政治文化:来到义乌定居的外籍人士虽可以极力争取,但主要体现的是国家政策,主导权在政府而不在常驻外商手中,义乌政府对此已具有一定认识,为了更好地使外商融入义乌的政治生活、畅通外商与政府沟通渠道、构建中外和谐的政治环境,自2001年起,每年义乌市人大、政协“两会”都邀请在义外籍人士旁听并召开座谈会审议《政府工作报告》。从2003年起,义乌市人大常委会就邀请部分在义乌居留工作经商一年以上的外国朋友旁听人代会,并召开由市领导亲自主持的旁听人代会的外商座谈会,广泛听取外商对义乌建设国际性商贸城市的意见。同时邀请和鼓励外籍人士参与城市交通及社区管理等,让常驻外商获得一定的“主人翁意识”和“参与意识”,也满足了他们这一方面的需求。

语言文化:语言相通是文化交流、融合的基础。义乌着力通过语言相通,实现文化的更好交流和融合。为破解本地客商与外商沟通的难题,义乌市创办了市民大学、成人技校、继续教育中心、社区教育学院等,大力开展英文、阿拉伯文、朝鲜文等各语种的培训,市民、市场经营户学习外语蔚然成风。为了给外商学习汉语提供便利,义乌也提供了各种便利条件,有的社区在义乌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的指导下,免费为辖区内的外商举办“外国人学中国话”培训班,既帮助常住外商解决语言不通的问题,也为他们增添了精神文化方面的选择,使他们更多地了解汉民族的文化,为他们走进义乌、了解义乌、融入义乌打开了大门。当地人学习外语、常驻外商学习汉语甚至义乌方言,这本身就是一个相互接触、相互了解、相互包容、相互融合的过程。义乌还努力营造外商原住地的文化氛围。如在市内最繁华的宾王商贸区开辟了异国风情街,开设各具有不同国度特色的文化娱乐场所,以满足不同国度客商的文化娱乐需求。在义乌的各场所招牌上,打上英文、韩文、阿拉伯文等几种文字。义乌电视台自2003年起开设了《义乌新闻》英语播报栏目,《义乌商报》自2006年起开辟出英语新闻版面。在涉外小区,根据需要开通迪拜电视台、巴基斯坦电视台、韩国阿里朗电视台等。与此同时,也有一些外商订阅《浙江日报》、《金华日报》,《义乌商报》等中国地方报纸,收看浙江电视台和义乌电视台等中国地方电视。

风俗节日:义乌当地会在一些特殊的日子里,特别是一些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来临时,由社区承办,举办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比赛、娱乐活动。比如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时邀请外商朋友参加,使他们感受到中国人民的友好与尊重,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义乌市也充分重视、尊重常驻外商的风俗习惯,如对外商的圣诞节、开斋节、古尔邦节等传统节日,也努力提供必要的场所,营造浓郁的节日氛围。而在这个过程中,中外文化相互渗透、融合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中国人过洋节,外国人闹元宵”的场景也越来越多。

宗教信仰: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不同于其他民族的文化因素,而宗教是文化的灵魂和核心,宗教理解是文化沟通的基础。义乌这片经历几千年儒家文化滋养的土地,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成了一个移民城市,他们以博大的胸怀理解、认同、接纳来自异族的宗教文化,使外商的宗教文化在义乌得到充分的尊重,并努力创造条件,让他们充分享受到原驻地的宗教文化。如义乌历史上一直是没有清真寺的,但随着成千上万的穆斯林不断聚集,出于对伊斯兰教文化的尊重,为了给穆斯林教徒提供方便,2004年8月,义乌市在用地极为紧张的情况下,专门在城南划出一块黄金宝地,政府投资80多万元,建造一座可容纳数千人举行节日会礼的穆斯林精神家园———清真大寺,该寺于2005年8月竣工并对外开放。2001年底竣工的可容纳数千人的城东基督教堂———新恩堂,土地由政府划拨,无偿使用,同样也是义乌地方领导尊重外商宗教信仰的实践行动。

这几个方面所展现出来的是:“洋个体”与中国地方社会的融合在不断深化,但双方价值观念上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这一层次上的融合需要时间的积累成就更多更有效的沟通。

三、“洋个体”融合中国地方社会的对策建议

由于义乌的成功运作,使常驻义乌“洋个体”较好地与义乌地方有机融合,这也为我国其他地方更好地处理外国人定居中国后与当地社会的融合提供了样本。总结义乌的做法,我们在分享经验的同时,也认识到了现阶段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伴随新情况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为了让“洋个体”更好地与中国地方融合,尚需要进一步优化环境,从而推动在中国接纳外国人移民的问题上更开放更和谐,尚需要与时俱进,对新形势下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不断的研究和探索,以出台更有利于我国对外开放、促进国外移民与中国当地更好地融合的新举措新政策。

1、优化环境,推动促进更开放更和谐

义乌作为一个外国人定居历史相对国内的北京、上海等国际化大都市较短的小城市,一些现阶段出现的问题是其在政策制定和实施中很难考虑周全的,这些问题既带有义乌明显的地方印记,也是处于中国走向世界、世界走向中国的大轨道中的必经之路在它们随着外商人数的增加而渐渐显现出来,需要各级政府在尽早地在发现问题后解决问题,而义乌问题的有效解决,当然也能够为其他中小城市在未来处理类似的关系时提供参考。

(1)建造与当地全球化进程相适应的制度环境。

义乌作为县级市在签证办理、执照办理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重复办理和办理手续较繁琐是使许多外商在打算常驻时顾忌的一个问题。因此,要争取准入和定居制度的改进,建设与当地全球化进程相适应的制度环境。建议义乌及其上级政府在准入制度和定居制度方面积极改进,使其符合“洋个体”及越来越多希望常驻义乌的外籍人士的迫切要求。

(2)打造与中国商业重镇相匹配的市场环境。

义乌作为中国国际化的县级市的先进地区,理应率先在保留义乌本地特色的前提下,引入国际化的经济运行规则,尤其在发扬当地重商传统的前提下,争取商业原则和市场精神的建立,打造与中国商业重镇相匹配的市场环境。

(3)营造中外共居、和谐安定的社会环境。

良好的商业条件吸引了外商,而生活条件则是长期留住外商的重要因素。义乌作为一个县级市,在外籍人士的服务管理上尚处于起步阶段,一些涉及外商生活的具体问题还有待解决。在这方面当地政府只有广泛地听取外商的心声,才能制定符合外商需求的政策,从而尽快解决相关问题,并营造一个不同种族、国家或民族,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和谐相处的社会环境。

(4)创造更加开放的多元文化环境。

文化环境关乎“洋个体”与当地社会在文化或心理层面的融合,为实现这种融合,形成一个良性的更高层次的多元文化,当地政府应为常驻外商与当地居民的接触与沟通创造条件。本地居民要在理解和尊重常驻外商各自不同的文化的基础上,以探讨的创造性的姿态学会与“洋个体”共同工作和生活,培养理性包容和开放的大国心态,使自身能够接受全球化过程中这种多种文化碰撞的必然挑战。与此同时,也要引导“洋个体”走出以国籍为标准形成的社会关系网络,更多地与当地人民交往,理解当地的文化,从而实现多元文化包容融合,和谐相处。

2、与时俱进,研究探索新举措新政策

(1)关注“新生代”的“洋个体”。

2008年世界范围内爆发金融危机,义乌在当年被评为“中国最具投资潜力的中小城市”,在危机中秉承“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逆流而上,反而吸引了许多外籍老板来到义乌的一些企业担任管理和技术创新领域的职务,出现了“洋老板到‘义乌’打工”的新现象,这不同于以往常驻义乌的外商,拥有自己的公司或店铺摊位,而是受雇于本地企业,这样一个群体虽然还是占少数,但也成为“洋个体”中的“新生代”,而随着中国的发展和进步,预计这一“新生代”群体会越来越大,如何面对常驻外商构成变化给当地带来的挑战和机遇,是值得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2)关注举家迁移的“洋个体”。

在上世纪90年代早期,常驻“洋个体”中,以中青年男子孤身一个人为主,男多女少,随着这部分外商生意稳定,经营进入轨道,其中在国内已有家眷的外商就举家迁移过来,全家定居在义乌。而迁移来的外商家人,有一些男性主要选择帮助外商本人进一步扩大生意,其中的女性则一般以照看家庭为主。这一群体的出现,开始淡化“洋个体”的全体商业色彩,因而在政策上、舆论上都应开始将关注点由经营更多地扩展到生活方面,这不仅有利于外商家人与当地社会的融合,也是常驻外商经营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3)关注跨国婚姻的“洋个体”。

跨国婚姻在外商常驻的较早时期就有出现,但其大幅增长主要在近两三年内,这对于当地传统的家庭模式来说是一种全新的家庭组成,这在以中小城市为代表的中国地方社会中也是一个新现象,预计在未来的数年内会不断增加。早期的中国婚姻家庭中成长起来的下一代,因其具有不同血统等成为当地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同时接受两种文化,又通过自身及对对方家庭的影响包容、融合两种文化。因此,如何应对跨国婚姻家庭及混血子女们在当地生活所对当地社会形成的影响,以及如何使他们利用自身的特殊性成为“洋个体”与本地居民融合的桥梁和纽带,也是值得政府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考虑的重要问题。

参考文献

[1]乔治·弗提奥·塔皮诺斯:全球化、区域融合、跨国移民[J].国际社会科学杂志 (中文版) , 2001 (3) .

[2]李其荣:经济全球化与国际人口迁移[J].民族研究, 2003 (6) .

[3]任远、邬民乐:城市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文献述评[J].人口研究, 2006 (3) .

[4]王桂新、王利民:城市外来人口社会融合研究综述[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2008 (6) .

[5]冯拾松、赵红英:跨越与战略[M].红旗出版社, 2004.

[6]陈旭华、朱华兵:义乌外商生存状况调查[J].中外企业家, 2007 (3) .

[7]李慧玲:跨文化的互动与认同——义乌“国际社区”多元文化的考察与思考[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8 (6) .

3.地方志愿服务状况调查 篇三

大学生应用写作能力培养现状堪忧

20世纪90年代后,国内高校开始意识到应用写作能力的培养对大学生今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应用写作》开始成为不少高等院校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该课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除了引导学生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外,更重要的是通过指导学生进行应用写作实践训练,从而提高学生的应用写作能力。

学校对应用写作类课程缺乏重视本次问卷调查发现,河池学院现有10个教学系(院)共29个本科专业,但目前只有中文系、政法系、教师教育学院、外语系等少数教学系(院)共11个本科专业开设了《应用写作》课。在“你所学的专业将《应用写作》课作为必修课还是选修课开设”这一问题时,选择为“必修课”的只有5.2%;选择“选修课”有20.4%,74.4%的学生是“不太清楚”。在开设有《应用写作》课的教学系(院)中,基本也是处于边缘地位,在各课程设置中处于弱势,最主要的表现是课时安排不足。在回答“你所学专业开设《应用写作》课程的课时有多少节?”这一问题时,选择30节以上的仅占8.9%。

教学中实践训练量的减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写作能力的提高。在回答“你认为本专业《应用写作》课程的课时安排合理与否”这一问题时,只有7.5%的学生选择“很合理”,有32.5%的学生选择“基本合理”,有60%的学生选择“课时不足,有待增加”。

写作课堂教学效果不够理想本次问卷调查中的几个数据明显反映了《应用写作》教学效果不够理想的现状。在回答“应用写作课开设后,你的写作能力有无提高?”这一问题时,有53.4%的学生认为无明显提高;35.7%的学生认为有一点提高;只有9.8%的同学认为有明显提高。在回答“你对本系(院)《应用写作》课程的课堂教学是否满意?”这一问题时,有70.6%的学生选择“不满意”,19.3%的学生选择“基本满意”,只有10.1%的学生选择“满意”。

学生写作兴趣不浓在具体的写作教学过程中, 我们发现,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着口头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差、写作水平低、文章错别字、语病多、词不达意、表意不清、条理和逻辑混乱等问题,然而奇怪的是,没有多少学生对应用写作感兴趣,相反有许多学生把应用写作课作为一种负担,能逃避的就逃避。在回答“你在应用写作方面是否经常碰到问题?”这一问题时,有39.1%的学生选择“是的,经常碰到”;24.9%的学生选择“偶尔碰到”;27.3%的学生选择“平时不写应用文”。而在回答“你对应用写作学习的兴趣如何?”这一问题时,有21.2%的学生选择“没有”,66.1%的学生选择“一般”,只有12.9%的学生选择“很感兴趣”。

学生应用写作能力普遍低下本次问卷调查中,我们设置了“您对常用应用写作文种的掌握程度如何?”只有23.6%的同学在回答该问题时选择“对于常用应用文种有基本粗浅的了解,能掌握一定数量的文种写作”;有46.7%的同学选择“不太了解常用的应用文种”;还有11.8%的同学选择“不知道应用文为何种文章”。在深入的访谈中我们得知,那些不了解和不太了解应用写作为何种文章的同学,大多是刚入校的低年级学生或不开设应用写作课院系的学生。而上述23.6%表示粗浅了解应用文种的同学,大多数只会写请假条、书信、寻物启事、留言条等一些简单的应用文种,而且写作水平相当有限,相当一部分同学在写作格式上不规范、语言表达有错漏。在回答“你在应用写作中经常碰到困难主要有哪些?”这一问题时,有66.5%的学生选择“难以区分用哪种文体”;70%的学生选择“遣词造句的准确度难以把握”;64.1%的学生选择内容与格式的写法不明确”;49.8%的学生选择“行文缺少逻辑性与条理性”。

提升大学生应用写作能力的对策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整体格局的调整与改革,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地方性本科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从某种意义上讲,大学生应用写作能力的培养,是地方性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深化《应用写作》课程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大学生应用写作能力,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对提高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具有深远的意义。

更新观念,确立大学生应用能力培养学科地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应用写作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小到个人为适应人才市场的需要所写的“自荐信”、“求职书”、“个人简历”、“述职报告”,大到面向全国的公务文书的制发,无不体现着应用写作的实际功用。因此,应用写作能力已经成为当前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这就要求从学校教学管理的层面充分认识到应用写作教学的重要性,重新审视和确立《应用写作》课程应有的学科地位。

近年来各地方本科院校非常重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研究与探讨,以笔者所在的河池学院为例,已经连续举办了两届全校性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研讨会。遗憾的是,我们对应用型人才这一概念的理解仍然存在较大的偏颇,在大多数老师或领导的眼里,应用型人才是具有看得见、摸得着的技能技巧的人才。基于这样的认识,他们认为理科、工科类学科才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应用写作只是可有可无的学科,需要用的时候,临时学习一下就可以上阵了。显然,这样的观点是十分错误的,要真正培养学生的应用写作能力,就应该将应用写作列为相关专业的必修课,在学时数、教学设备、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为应用写作教学提供必要的保证,彻底改变该课程的边缘地位和教学的随意性, 使它能够和其他必修课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提升应用写作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水平对于任何一门学科而言,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正如韩愈所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能力与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教学效果的好坏。据了解,当前各高校中担任应用写作课教学的教师,大都是中文专业出身的。一些教师可能有过从政、文秘、经商等经历,具备一些行政学知识与实践。应该说,这些专业背景及工作经历非常有利于他们的教学工作。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应用写作教学的师资力量还相对薄弱。这种薄弱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不稳定性。由于《应用写作》课程的学科地位一度处于边缘状态,这使得很多应用写作教师不敢把《应用写作》作为自身专业主攻方向,他们从事应用写作教学大多是具有临时或附带性质。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应用写作教师的非专业化。

二是没有形成教学团队,缺少教学合力。目前,高校应用写作教师多为既担任行政职务又有教学任务的“双肩挑”人员,他们分属不同的编制单位,加上繁忙的行政事务,使得他们无暇经常性地开展教学研讨与交流活动。尽管个人的教学能力较强,但没有真正形成教学团队,在教学上还缺少合力。

三是继续教育力度不够。目前,知识更新换代的速度是前所未有的,应用写作教学领域也不例外。高校应用写作教师由于自身的局限性,与外界的交往相对较少,要想能够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必须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形式去加强和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通过社会实践去丰富自身的阅历。但从目前情况看,高校应用写作教师无论是在获得进修培训的机会,还是获得到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去挂职锻炼的机会,均是为数不多的。

针对所存在的这些实际情况,高校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鼓励教师把应用写作作为专业化的方向去发展,加强教学团队建设,支持和鼓励应用写作教师加强社会实践,主动自觉地进行职业再学习, 主动积极地投入社会实践,努力提高应用写作教师自身的写作素养。

优化教学方法,注重实践教学应用写作是一门实践性、综合性极强的学科,除了掌握相关文体的写作知识之外,还应该对各级党政机关、各类社会组织、社会团体的工作程序、运作方式、构成方式、相互关系等有全面的了解。但这些东西往往是我们在校大学生的盲点,所以应用写作实践中,尽管学会了相关文体的格式、结构、语言特点,也大致懂得公文的行文方向等知识,但遇到一些特殊情况下需要特殊处理的问题就难以把握了。有些学生不能准确把握某种应用文体的使用时间与场合,有的学生拟定的标题不够精确,有的对相关文体的语气措辞不能把握;等等。这些都是大学生学习应用写作的难点。

要提高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必须在现行本科教学体系中加强实践教学。应用写作技能的提高必须要靠实践来达成。因此,应用写作教学需要优化教学方法,多写多练,加强实践教学,这是提高应用写作能力最有效的途径,同时与应用写作教学的开放性、应用性和实践性特点相吻合。这就要求,在应用写作教学上必须加大和积极推进实践教学的力度,采取以练为主的教学模式,教师少讲,学生多练。除此之外,还应当积极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扩大教学时空,整合校内校外资源,尤其是学校要加强与校外党政机关及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安排学生到各相关部门进行岗位见习、顶岗实习等,使他们在具体的工作岗位中把学到的应用写作理论知识运用到工作实践中,让他们亲身体验到应用写作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从而增强他们应用写作学习的紧迫感和积极性,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4.社区卫生服务状况调查问卷 篇四

您好:我是影像学专业的学生,为了全面了解社区卫生服务的情况,及时反映社区日常

医疗保障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进一步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的服务水平希望能得到您的支持和协助。

本次调查不用填写姓名,所有回答只用于统计分析。您只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括号中填写。您的回答将对改善我市社区卫生服务水平提供帮助。

衷心感谢您的支持和协作!祝您们身体健康生活愉快!

一.调查对象个人基本情况

1.您的性别: 男()女()

2.您的年龄: 22岁以下()23岁—35岁()

36岁—55岁()56岁—75岁()75岁以上()

3.配偶情况: 在婚()离异()丧偶()

4.您每个月工资(退休金)情况(元):1000以下()1000—1500()1500—2000()2000—2500()2500—3000()3000以上()

5.您对自己身体情况的评价:很好()一般()体弱()很差()长期卧床()

二.日常疾病治疗花费与报销情况调查

6.您去过社区卫生服务站吗:去过()没去过(跳到下一题)

您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以下哪些服务:看病()打针输液()

拿药()其他(请注明)

7.您过去一年中医疗费用大约为(元):0—1000()1000—2000()2000—3000()3000—4000()4000—5000()

5000以上(请注明)

8.其中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花费大约占:0—20%()20%—40%()

40%—60%()60%—80%()80%以上()

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情况调查

9.您家周围有社区医院吗:有,比较近,可以步行前往()

有,比较远,可以坐车前往()没有()不清楚()

10.您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水平的总体印象是: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一般()基本不满意()非常不满意()

11.您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就诊时,医生接诊时的情况是:

能耐心听取你叙述病情,作细致的检查()诊治检查不细致()三言两语就开处方()技术水平不行没法确诊()

11.你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收费看法如何

合理()比较合理()不合理()

14.您如果是城市医保享受者,你愿意选择就近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作为自己的医疗保险服务单位吗:愿意()不愿意()说不清楚()

15.上题中影响您的抉择的最重要的因素是:

就医便捷情况()就医技术水平与设备情况()

就诊所花费用情况()服务态度情况()其他因素()

四.上门服务与保健服务情况调查

16.您居住的社区内是否有上门服务的责任医生:

有()下一题没有/不清楚()跳到第24题

17.您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医生或护士到家里出过诊吗?如请过,出诊的医生或护士是否能及时到达,服务是否满意(未请过的不填)

(1)能及时到达,服务满意()(2)能及时到达,但服务不行()

(3)时间很长才到,服务还不错()(4)到达不及时,服务也不好()

18.目前您需要哪些上门服务:①健康咨询②饮食指导③体格检查④家

庭病床⑤上门护理、康复服务⑥其他

19.您是否希望有医生上门服务: 是()做下一题否()跳

到第27题

20.您在什么情况下接受上门服务或居家护理

患病期间()身体半自理、不能自理()随时可能()

六.卫生服务意向与建议:

您认为现阶段社区需要建立哪些健康服务(多选)

(1)拥有更专业社区全科大夫(2)在社区建立护理院,提供服务

(3)家庭病床(4)在社区进行诊断、预防、治疗、康复服务

(5)改革医保制度,保证老年人在社区看病报销比例增加

(6)贫困户的医疗救助(7)健身器械(8)其他()

1.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感受和要求,包括服务质量与水平、服务人

员的评价

2.您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如何更好的为社区居民服务有何建议

5.地方志愿服务状况调查 篇五

学校: 学院及年级: 专业: 报告人: 报告时间:

调查报告

摘要

为了更好地了解大学生从事志愿者服务的状况,找出其中存在的不足,从而有针对性的找出解决办法,在通过为期一周的网上调查,实际填写调查问卷的方式,收集了来自不同地区、学校、专业的大学生的有效问卷,基本了解了当今大学生从事志愿者服务的状况总体良好,但任然存在不少问题,如兴趣地,观念意识不高等,得出影响大学生从事志愿者服务的因素受兴趣,时间,意识和面子因素的影响,要更好地提高大学生从事志愿者服务的意识,让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到志愿者服务中来,需要大学生,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

关键词

志愿服务 观念意识 影响因素 解决办法

引言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的发展,国民素质地普遍提高,各大高校对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的重视也逐渐提高,大学生实践的形式也变得更加多样化。其中,最热门的实践形式之一当属志愿者服务。越来越多的高水平高素质大学生正积极地参与到各类志愿活动中,并为志愿服务队伍的发扬和壮大努力着。对于这样的现象,我们在褒扬的同时,更应该深入活动和活动参与者中进行探究。只有了解了活动和服务者本身,才能更好地推广志愿者服务,让更多的人为了社会的稳定和谐而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了解大学生对于志愿者服务的看法和理解,并发现现形势下的问题,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为开展以后的志愿者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大学生从事志愿者服务状况分析

(一)大学生从事志愿者服务时间

“一次2小时为宜”

从调查结果来看,在服务的时间上,占20.83%的被调查者希望是1小时,占27.78%的被调查者希望是2小时,“2-4小时”或“看情况”的比例分别为18.06%和33.33%。

(二)大学生从事志愿者服务的方式与地点

“有面子占大头”

调查显示,关于从事志愿服务的地点或方式,占80.56%和77.78%的被调查者表示希望是“对外交流”和“图书馆”,社区占50%。然而,只有分别占16.67%和13.89%的人表示愿意从事与“校园清洁”和“食堂”有关的志愿者服务。

(三)大学生从事志愿者服务的意愿

1、大一学子很积极

根据调查结果,81.6%的被调查者都来自大一学生,是否正在从事志愿服务的比例约各占一半,分别占45.83%和54.17%;66.67%的被调查者表示自己曾做过志愿者服务或现在正在从事志愿者服务。

2、态度相对乐观

就大学生从事志愿者服务而言,72.22%的被调查者表示赞同,认为“挺好的,能够服务他人”,但也有47.22%的被调查者认为,志愿者服务对大学生的锻炼分情况,“有的还比较锻炼人,有的就只是从事体力活”。

3、意识总体呈良

关于如何看待当代大学生志愿服务意识,54.17%的被调查者表示“一般般”,只有27.78%的被调查者表示当代大学生志愿服务意识“比较强”,同时,也有占26.39%的人表示必须根据大学生所处的地区来区分。

二、大学生从事志愿者服务存在的问题

1、积极从事志愿者服务的兴趣不高

占66.67%的被调查者表示以后如有机会,会从事志愿者服务,同时,也有占31.94的人表示“要视情况而定”;分析表还反映了大学生不愿从事志愿者服务的原因,因“没面子,不想做,不愿做”的占了27.78%,占47.22%的表示“没有这方面的意识或兴趣”,占43.06%的人表示“与其花时间做志愿,不如把这时间拿来干其他事”。这就说明大学生志愿从事志愿者服务的兴趣有待提高。

2、舍不得“面子”

调查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同学不愿从事志愿者服

务的原因是因为觉得“没面子”。志愿者服务由于面对的群体范围大、活动地点多、服务内容广,许多活动和宣传需要与陌生人大量接触,因此有同学认为“走上街头,服务别人”丢了他的“面子”,其他同学朋友知道了会笑话自己。

3、意识观念有待提高

我们发现,一部分同学都表示自己不愿意去参与志愿者服务,认为这种事情离自己太遥远,不是自己的责任,抱着一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的想法。这说明大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对志愿者服务的认知还不够,没有真正地形成“以服务他人为荣”的价值观,这些大学生的志愿服务意识不高的表现。

4、能提供志愿服务的能力不高

相当一部分同学表示自己即使是有心参与志愿者服务,却在某些方面没有符合参与其中的条件,并且根本不知道应该如何从事志愿者服务。这就可以看出大学生缺乏一定的志愿服务能力,而不能够更好地参与到志愿者服务当中。

三、加强大学生从事志愿者服务的对策分析

1、大学生自己要改变观念意识

大学生应该树立主人翁意识,切实增强自己的志愿服务意识,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志愿者服务当中。以志愿服务为荣,以奉献他人为荣。

改变陈旧的“怕丢面子”观念。

2、学校要积极宣传

学校是培养大学生人格的地方,在大学生从事志愿者服务上,学校应该加强宣传教育,积极鼓励大学生从事志愿者服务。同时,以各学院为单位,积极倡导举行志愿者活动,让志愿者活动不仅仅停留在学生会,还要让各个学院的其他同学积极参与进来,可在各学院设置展板,标语,宣传志愿者工作,并定期举办志愿者活动,并在志愿者证中进行志愿时长的计算,以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期间,对于积极从事志愿者服务的大学生,学校可以适当地予以奖励、表扬。

3、社会要认可,鼓励大学生从事志愿者

对于大学生从事志愿者服务,社会应该予以认可和鼓励。比如,在大学生毕业后,用人单位可以将大学生是否从事过志愿者服务或从事志愿者服务的时间看作一个重要的条件。对于曾积极参加过志愿者服务的大学毕业生,在同等条件下,可以优先录用等。

志愿者服务体现着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是人们自觉为他人和社会服务,共同建设美好的生活生动实践,是现代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新形势下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青年是志愿者服务的主力军,学校是开展服务教育的主要阵地,大学生是从事志愿者服务活动最重要力量。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更应该积极进取,积极参加志愿者服务,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附)大学生从事志愿者服务状况调查表

姓名:

性别:

学校:

专业:

1、您的所在的年级是()?

A:大一

B:大二

C:大三

D:大四

2、您现在正在从事志愿者服务吗?()A:是

B:否

3、您是否在大学期间从事过志愿者服务?()

A:是

B:否

4、您怎样看待大学生从事志愿者服务?()

A:浪费时间

B:挺好的,服务他人

C:能锻炼人 D:有的还比较锻炼人,有的就只是从事体力活 E:其他,如:

5、您觉得当代大学生志愿服务意识怎么样?()A:非常强

B:比较强

C:强

D:一般般

E:差

F:非常差

G:看所处的学校或地区

H:其他,如:

6、您觉得应该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志愿服务意识()。(单/多选)A:学校加强宣传

B:提供更多的志愿者服务机会 C:给予从事服务志愿者服务的大学生更多的物质及精神鼓励 E:其他,如:

7、如果将来有机会从事志愿者服务,您会去参加吗?()

A:会

B:不会

C:看情况

8、如果将来有机会从事志愿者服务,您希望做()志愿者。(单/多选)

A:图书馆

B:食堂

C:校园清洁

D:社区

E:对外交流

F:不参加 G:其他,如:

9、如果您现在是一名志愿者或您打算将来从事志愿者服务,您希望每次从事志愿服务的时间是()。

A:1小时

B:2小时

C:2-4小时

D:看情况

E:其他,如:

10、您觉得影响大学生从事志愿者服务的因素有()。(单/多选)A:太忙,没时间;

B:不想做志愿者服务; C:没面子,不想做;

D:没有这方面的意识或兴趣

E:与其花时间做志愿,不如把这时间拿来干其他事 F:能做志愿者服务的机会太少或不知道怎样从事志愿者服务 G:其他,如:

11、您确定您认真填完了以上问卷()。A:确定

6.关于服务业女性生存状况调查报告 篇六

一、我县服务业女性的生存状况

据统计,2007年末,全县总人口974510人,女性467379人,占总人口的48%;全县从业人员37615人,女性从业人员占44.5%。本次调查走访包括销售、餐饮、娱乐、家政等10个行业53人次,发放问卷300份,收回有效问卷280份。调查显示,我县服务业女性生存现状呈现如下特点:

(一)服务技能提高,待遇有所增加。2007年以来,通过县“阳光工程”和劳动部门的免费或优惠收费的技能培训,全县近约5000名下岗女性和女农民分别在6所技能学校参加了电脑操作、电子电工、农产品加工、、缝纫等不同专业的培训。她们学到了一技之长,就业能力明显提高,再次上岗后的工资待遇也有增加。

(二)社会保险加力,保障有所增强。近年来,随着国家有关惠民政策的落实,桃源县各项社会保险积极推进,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特别是城镇居民医保和农村合作医疗政策的启动后,农民和居民的参保率分别达85%和95%,被调查的服务业女性参加这两项保险率达100%,还有部分条件较好的家庭加入商业保险,生活得到极大的保障。

(三)法律意识增强,维权能力提升。近几年,桃源县通过各种方式开展法律宣传活动,人们的法律意识有了明显提高,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也日益提升。大多数调查者对自己在劳动中的报酬、休假、培训等权利都很了解。2004年,原丰彩超市桃源店的27名(女性23名)员工,因不满雇用方单方面强行解除合同,到法院联合起诉,2006年6月20日,领到了32528元的赔偿金。在案件的劳动仲裁、一审、二审和执行程序中,他们发现代理人非法扣除其执行款后,又及时到县司法机关反映情况,经过调查,相关单位对代理人的不法行为进行了处理,并如数退还了他们的执行款。

虽然服务业女性生存状况总体较好,并朝良性方向发展,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工资待遇偏低,稳定程度不高。调查显示,服务业女性月平均工资为700元左右。其中,个体女性业主收入最高,达800——1200元,营业厅前台收银员为700——900元,最低收入者为餐饮、娱乐业,仅为500元左右。80%调查者的工资收入占到家庭收入的50%,在物价上涨的今天,既要负担子女,又要赡养老人,生活还是比较拮据。工资待遇偏低引发了工作岗位的流动性大,为了追求较高工资而跳槽到不同的岗位,造成其工作稳定程度不高。调查者中,在同一岗位就业达5年的为零,两年以上的仅占28%。

(二)政策缺乏刚性,业主逃避责任。调查发现,部分业主不承担女职工孕期保护,招工避开女职工生育年龄段,少数被调查者表示其产假工资无保障,一些企业未参加生育保险,更无力按照《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落实生育待遇。她们与雇主之间服务协议不规范,权责不明确,少数没有签订服务协议和劳动合同,导致双方发生争议和纠纷。而政策法规对企业与业主如何执行缺乏刚性措施和制裁。

(三)自身素质欠缺,无力改变现状。服务业女性基本上没有受过高等教育,自身素质存在缺陷。一缺文化,普遍只具有初中文化,高中文化或职专文化的为数不多。二缺技能,具有一技之长的服务行业女性比例不大。三缺法律知识,对《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妇女权益保障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一知半解或者知之甚少,对于企业和业主的违法行为置若罔闻,漠然置之,不能拿起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

二、改善服务业女性生存状况的几点建议:

(一)提高综合素质,拓展职业能力水平。进一步加强对服务业女性的技能培训,要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班、专题讲座、心理咨询等途径,引导服务行业女性树立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奋发图强,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和竞争能力。一是抓好岗前培训。主要包括劳动技能培训、法律知识培训和维权能力培训。更大力度的组织妇女参加阳光工程和劳动保障部门的各种技能培训,有条件的社区还可举办妇女知识学习班。二是抓好在岗培训。企业应依托社区和培训学校定期开展新知识新技能的培训或深层次的加强培训,在服务行业女性中开展争先创优活动,激发她们的学习热情,提高她们适应岗位需求的能力。三是抓好更新知识和更新技能的培训。对有潜力、有培养前途的女性,企业应创造条件让其深造,使其逐步成为技术骨干或能手。

(二)维护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一是加强普法宣传。政府、妇联、工会和相关单位要适时开展向女职工权益法律知识的普及宣讲活动。主动开展面向用人单位的劳动保障法制宣传教育,明确其不履行法定责任所承担的法律责任和赔偿责任,构建与雇佣者之间和谐的劳动关系。二要畅通维权渠道。要充分发挥妇联、工会等群团组织在维护女职工劳动权益方面的主体作用,要督促企业等用人单位建立职工代表大会及女职工委员会并积极开展工作。当女职工劳动权益受到侵害,妇联、工会等组织应积极主动介入,依法维护受损女职工的权益。

7.地方志愿服务状况调查 篇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采集对象为2015年1~5月来我院住院的住院肿瘤患者, 调查内容包括患者性别、年龄、所患疾病、用药问题。然后对采集到的257例患者的数据进行处理及统计分析。

1.2调查方法针对肿瘤专科医院的特点, 本次调查主要包括患者用药情况调查和患者需要的药学服务内容调查。采用随机抽样问卷法。为保证数据的可靠性, 所有调查问卷均当场收回, 对问卷进行综合, 数据整理, 为下一步分析做好准备。

2结果

2.1一般情况调查本次调查一共发出调查问卷300份, 收回257份, 回收率为85.7%。其中男116例 (45.1%) ;女141例 (54.9%) 。在所有的调查问卷中, 有228例希望得到药师的药学服务, 占总数的88.7%。

2.2用药情况调查大多数患者对基本的用药知识有所了解, 其中88.7%的患者知晓正确的服药时间, 77.0%的患者清楚自己对那些药物过敏, 64.2%的患者知道药品应如何存放, 这可能与药学人员的用药教育有关, 有90.7%的患者表示药学人员向其交代清楚了药品使用情况和注意事项。同时结果也显示出部分患者依从性较差, 有30.7%的患者出现过为增强疗效而自行增加药量, 19.1%的患者曾自行更换过药品。有30.7%的患者表示相信药品广告。见表1。

2.3需要药学服务内容调查患者中79.0%希望了解药品的不良反应, 是患者最希望得到的药学服务内容, 67.7%的患者希望了解药品的适应证。6成左右的患者希望得到药品用法、用量、相互作用方面的内容。同时价格也是患者比较关心的内容, 61.1%的患者对药品价格、59.9%的患者对医保用药目录比较关心。对于药品名称、药品的储存、药品有效期等基本药品信息, 患者关心程度较低, 分别为45.1%、50.2%、51.4%。见表2。

3讨论

本次研究发现, 本院药师的药学服务有一定的成果, 有90.7%的患者表示药学人员向其交代清楚了药品使用情况和注意事项。用药教育使患者对于基本的用药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有88.7%的患者知晓正确的服药时间, 77.0%的患者清楚自己对那些药物过敏, 64.2%的患者知道药品应如何存放。有研究显示, 很多患者用药依从性差, 存在过量服药、慢性病不能坚持长期服药、随意更改药物剂量从而导致药源性疾病的现象[2]。本次调查结果显示, 有30.7%的患者出现过为增强疗效而自行增加药量, 19.1%的患者曾自行更换过药品。与文献结果一致。因此, 加强患者的依从性教育, 对于患者的安全用药有重要意义。

3.1开展用药教育, 提高患者依从性用药教育包括很多方面, 例如化疗药物不良反应教育, 使患者了解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 同时又不被化疗药物的毒性所吓倒;口服化疗药物的依从性教育;治疗结束后的院外用药教育等。为患者建立用药教育卡, 可以让患者感觉被重视、被关爱, 从心理、意识、身体上主动接受治疗, 有助于患者及家属掌握与疾病相关的用药常识, 知道疾病的原因、治疗、用药及饮食注意事项等, 使用药教育贯穿全部治疗过程, 使患者及家属掌握自我保健知识。

3.2开展患者用药教育有利于开展个体化药物治疗监护要做到个体化药物治疗, 需要了解一部分特殊群体用药, 例如肝肾功能不全, 或并发感染、糖尿病、心血管疾病, 或特殊人群如老人、儿童等, 全程参与其住院期间的治疗, 对患者进行用药教育, 询问变态反应史和用药史, 记录每天病情变化及用药, 分析用药特点及合理性, 完成药历, 对该患者住院期间的药物治疗进行简单评价。

3.3患者用药教育有助于评价临床用药方案在一些伴有其他疾病的患者治疗中, 药师进行患者用药教育并结合专业特色, 配合医师改进化疗方案的制定、止吐、保肝、止痛等辅助治疗, 医药护人员相互协作, 各自发挥专业特长, 使临床药学服务具有全面性和及时性, 针对患者不依从性用药的原因, 制定出科学的个体化药学服务干预计划。

3.4向医护人员宣传药品信息, 提升药学服务质量医护人员提供治疗药物相关内容, 有助于医师更多层面了解药品信息。选择专题为医护人员进行小型讲座。例如:常用口服药用药时间;易透过血脑屏障的化疗药物;β受体阻断剂的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常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分类及作用特点;化疗常用镇吐药物及注意事项;铂类药物分代及应用等。

4小结

肿瘤患者的化疗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手段, 但是抗肿瘤药物不可避免的会产生一些不良反应,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同时还限制了药物的使用, 影响了药物的疗效[3]。本次研究显示, 肿瘤患者最希望得到的药学服务内容是药品的不良反应, 占79.0%。抗肿瘤药物的不良反应是可以预见和防治的, 例如化疗药物顺铂有较强的致吐性[4], 应告知患者使用后可能出现恶心呕吐等现象, 同时使用甲氧氯普胺或5-羟色胺受体阻断剂等药物预防消化道反应[5]。又如化疗常见的不良反应脱发, 应提前告知患者一般停止化疗后, 头发扔可再生[6]。

综上所述, 药师参与临床工作, 对患者进行药学服务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对患者的用药教育, 使患者了解基本的用药知识, 了解药品的不良反应, 增加患者用药依从性, 对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有重要意义。同时, 药师也需要增强学习, 增加自己的业务知识, 提高服务质量, 重视与患者的交流, 加强与医师护士的合作, 共同推进患者合理, 安全用药。

摘要:目的 探讨住院肿瘤患者开展药学服务的必要性及措施。方法 通过临床药师查房对医院住院257例患者进行药学服务必要性调查, 对药物咨询人群及需求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共调查257例, 男116例, 女141例, 有88.7%的患者希望得到药师的药学服务, 79.0%的患者希望了解药品的不良反应;患者对正确服药时间的知晓率为88.7%;对自己过敏情况了解的患者占77.0%;了解药品的存放条件的为64.2%。结论 肿瘤患者在用药方面存在安全隐患, 对药学服务有需求, 临床药师应积极开展药学服务工作, 为肿瘤患者提供全面的药学服务, 进行用药咨询, 普及药物知识, 指导肿瘤患者的合理用药。

关键词:肿瘤患者,临床药师,药学服务,调查

参考文献

[1]王伟刚, 都素华.212例肿瘤患者化学治疗用药合理性分析[J].中国药业, 2015, 24 (6) :64-65.

[2]罗美风, 彭梅.心内科临床药师为出院患者提供用药指导的实践体会[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1, 31 (23) :1970-1971.

[3]孙静, 韩文志.抗肿瘤药物的不良反应及防治措施[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0, 26 (5) :767-768, 803.

[4]韩一萱, 张士勇.我院250例抗肿瘤药物的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安徽医药, 2011, 15 (1) :115-117.

[5]方榕, 鲁薇.临床药师在肿瘤患者用药教育中的作用[J].安徽医药, 2012, 16 (11) :1729-1730.

8.地方志愿服务状况调查 篇八

关键词:地方医学院校;医学生;思想状况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2)10-0082-03

医学生是大学生中一个特殊的群体,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赋予了医学生新的要求。根据新医改方案,大力加强医药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特别是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培训,健全农村和城市社区卫生人员在岗培训制度,促进乡村医生执业规范化是医改的重要目标。这项政策给高等医药院校,特别是地方医学院校的发展及医学生的就业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培养德医双馨,到基层医疗单位能够“留得住,有作为”的医学生,成为医学院校面临的重要课题。为了更好地了解地方医学院校大学生的思想状况,有的放矢地开展教育工作,本课题组成员于2011年11月对桂林医学院临床医学本科学生进行抽样问卷调查,通过采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与分析,初步了解该校大学生的思想状况特点,并就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明方向,为地方医学院校的改革和发展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一、本次调查情况说明

根据目前的学校学生具体情况,问卷从政治态度、价值理想、思想道德、学习生活、个人情况等涵盖与大学生相关的各方面内容对医学生进行调查,问卷均为选择题,分为单选题和多选题。

调查对象为桂林医学院临床医学全日制在校本科生,总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77份,有效回收率为92.3%。年级抽样分布为:大二(10级)占33.6%,大三(09级)占32.8%,大四(08级)占33.6%;性别抽样分布为:男生占44.0%,女生占56.0%;政治面貌抽样分布为:中共党员占13.7%,共青团员占80.2%,群众占6.1%;生源地抽样分布为:农村占69.7%,乡镇占13.7%,中小城市占13.7%,大城市占2.9%。从以上抽样分布来看,基本符合地方医学院校学生的基本情况,此次抽样调查具有代表性和有效性。

二、问卷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政治态度

1.入党动机端正,对党的信任度强。有11.2%的学生认为,共产党员没有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威信很差,有31.4%的学生认为,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和威信一般,超过一半的学生认为共产党员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威信高。由此可见,大部分学生是相信党的,对党员有很高的评价。被调查学生中尚未要求或不打算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学生占23.5%,76.5%的学生已入党者或已申请入党。对入党者或已申请入党者进行入党动机的调查,结果发现,共有83.0%的学生入党是因为信仰共产主义或是为了为他人和社会多做贡献,或是为了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社会作用并早日成才,具有良好的入党动机;有8.6%的学生入党是因为能够得到好处,入党动机具有明显的功利性;有8.4%的学生入党是因为周围要求入党的人比较多,入党动机具有盲目性。由此可见,对小部分入党动机不纯的学生还要加强教育。

2.关注政治问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前景乐观。调查中,学生关于在日常生活中讨论国家政策和政府行为等政治问题,仅有6.5%的学生表示“不会,不感兴趣”,22.5%的学生表示“很少,一般都是别人说”,70%以上的学生表示有时或经常关注和讨论国家政策和政府行为等热点问题。此外,调查显示,学生了解时事和政策主要是通过网络,比例达到69.0%,通过报纸、杂志和电视、广播的比例分别为13.0%和12.6%,仅有5.4%的学生主要是通过教师讲授了解。这说明,学生主动关注时事和政策问题,利用各种传媒获取。调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前景所持的态度,结果显示,有66.4%的学生选择“前途光明”或 “充满信心”,15.9%的学生选择“前途渺茫”,17.7%的学生选择“说不清”。从以上调查结果来看,大部分学生对政治形势具有一定的鉴别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前景持乐观态度。

(二)价值取向

从调查“一个人的价值取决于什么”的问题中看到,学生最赞同的是“对社会贡献的大小”(比例为53.8%)

和“人格是否高尚”(比例为44.4%),其次是“生活得是否舒适、潇洒”(比例为35.7%);关于怎么看待“大公无私”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问题时,64.6%的学生选择“应该努力做到”,6.5%的学生选择“应该完全做到”,28.9%的学生选择“根本做不到,不损人利己就行”;关于择业时的主要考虑,7.6%的学生选择“到祖国最需要的

地方去”,32.5%的学生选择“兼顾国家需要与个人兴

趣”,30.3%的学生选择“到有利于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的地方去”,29.6%的学生选择“到经济收入高或到大中

城市等生活环境好的地方去”。

从以上关于价值取向的调查结果来看,学生价值观的主流是健康向上的,同时多元价值取向并存,他们的价值观具有极强的主体性和不稳定性,相当多的学生在价值观上更多地表现为强调自我价值的实现,崇尚自我,注重个人奋斗,变得越来越务实进取。从以上分析结果看出,70%以上的学生认为应该努力或完全做到“大公无私”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但在择业时,仅有7.6%的学生选择“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由此可见,多数学生尚未形成完整、稳定的人生价值观,表现出矛盾或多变状态,学生一方面在學校接受正面教育,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另一方面受到社会上一些消极腐败现象的影响,表现出价值选择的二重性。

(三)道德品质

调查中,问及“当看到不讲公德行为时”,6.9%的学生选择“严肃指出”,47.7%的学生选择“委婉指出”,

18.8%的学生选择“利益相关才指出”,26.7%的学生选择“管好自己就行”。可见,学生中大部分是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公德心的,但也有相当部分学生是从自身出发,受极端个人主义倾向的影响,没有做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对校园中不文明行为的参与调查中发现,每一项不文明行为都有学生在做,超过一半以上的学生有“抄袭作业或者论文”、“说脏话”和“上课或开会时聊天、看杂志、吃东西” 的不文明行为。由此可见,大部分学生在道德行为上有严重的知行脱节现象。

(四)学习情况

对“为何报考医学专业”,从调查结果来看,原因各种各样,31.4%的学生是因为“个人喜欢”,26.0%的学生是因为“父母或朋友帮决定”,23.1% 的学生是因为“该专业就业前景好”, 19.5%的学生是因为“高考分数限制”。可见,多数学生选择学医不是因为个人喜欢,入学具有明确学习目标的学生很少,因此,加强医学生的新生入学专业思想教育是非常迫切和重要的。调查“你最想在大学里得到什么”的结果显示,绝大部分学生在大学最想得到的是过硬的专业知识,比例达到63.1%。调查“你毕业后打算”的分析结果显示,42.6%的学生选择“考研”, 36.5%的学生选择“找专业对口的工作”,仅有6.1%的学生选择“改行”,余下的表示“目前还没想好”。通过以上调查可知,医学生明确知道,医学作为一门技术,专业知识非常重要,毕业后很多学生还想继续深造,明确要改行的学生所占比例极低,这说明,学生的专业思想还是比较牢固的。调查“你在学习中碰到的困惑主要来自哪些方面”的分析结果表明,学生在学习中碰到的困惑主要来自“学习目标模糊,学习动力不足”。由此可见,在校期间要加强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让学生树立目标,明确奋斗方向,促进学习。

(五)生活方面

1.课余时间与消费支配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的课余时间会用在学习上,其次是网络娱乐、阅览课外书籍、体育运动和参加各种团体学生会活动方面。可见,大部分学生课余时间除了用在学习和娱乐外,还主要用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调查学生的每月消费主要项目的统计结果显示,有高达87.4%的学生每月消费的主要项目是用在伙食方面,其次是用在交通、通讯(电话、上网)和学习用品费用上。这说明,学生的消费属于正当消费。当问及“你生活中感觉最苦恼的问题”时

(可多选),49.8%的学生首先选择“社会竞争激烈,前途未卜”,其次是“上学费用高,经济困难”(占39.4%)和“校内竞争激烈,学习紧张”(占38.6%)。这充分说明,学生意识到社会竞争激烈,在大学中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和提升自身综合能力的重要性,因此,课余时间大部分是用在学习和提高综合素质方面。此外,作为地方院校,生源的70%左右来自农村,经济比较困难。

2.网络使用情况。统计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占73.3%)的每周上网时间不超过10小时;调查上网目的的统计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占52.3%)上网是为了“从网上收集信息”和“上网聊天,交友” (占48.4%)及“提供新的学习渠道,促进专业学习”(占32.1%)。由此可见,网络作为大众传媒工具,除了能提供休闲娱乐外,利用网络传播信息,提供新的学习途径进行网络教育,显得非常重要。

3.谈恋爱情况。从调查中发现,有56.0%的学生有过恋爱经历,当问及大学生恋爱动机时,53%的学生是为了追求美好的爱情或是为了选择人生的伴侣,47%的学生是为了满足心理、生理需要等具有不良的恋爱动机。由此看来,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是非常迫切和重要的。

(六)自我认知情况

调查分析结果显示,43.0%的学生认为自己是“有理想,有抱负,抱乐观的态度积极为自己的目标努力”的大学生,46.2%的学生认为自己是“知道未来形势严峻,但现在很茫然”,认为自己“无所追求,过一天算一天”的占6.1%,“对自己的前途很悲观,不知道什么才是真正有意义的”学生占4.7%。从分析结果来看,大部分学生有理想、有抱负、有明确的奋斗目标,但仍有部分学生很茫然,不知道该如何努力。因此,需要对学生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分清形势,制定短期和长期目标,找到努力的方向。关于人际交往方面,78.7%的学生认为自己人际关系和谐,偶尔出现的矛盾可以自己解决,18.4%的学生认为自己不善交往,人际关系一般,2.9%的学生认为自己人际关系不和谐,不善于处理矛盾。从调查结果来看,学生中绝大部分人际关系和谐,具有一定的交流和沟通能力。关于心理健康方面的调查, 84.1%的学生表示自己“心理健康状况良好”或是“有点压力,通过自我调节可以保持良好”,7.6%的学生认为自己“有压力,需要通过心理帮助维持良好”,8.3%的学生认为自己“有压力,

不知怎么办,心理健康状况不好”。由此可见,大部分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是良好的,但仍有小部分学生需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并对他们提供心理帮助。结合调查“在你心情不好或出现心理问题难以自我调适时,你最有可能做的是什么”的分析结果来看,学生首先选择的是“和同学、朋友、老乡交流”(占66.4%),其次是“自我调适,不与人交流” (占39.4%),再者就是“与父母交流(占19.5%)”或是“网上交流” (占16.2%),极少数的学生选择“进行心理咨询” (仅占4.0%)或是“与班主任、辅导员交流” (仅占4.3%)。与身边的同学朋友交流,大家年龄相仿,有共同的爱好和兴趣,共同语言多,这是大学生解决心理问题的主要方式,但由于都是年轻人,大家的知识面和社会经验有限,在处理问题上往往缺少综合和理性的分析过程,容易出现草率和易变的处理方式,这就要求辅导员、班主任或是心理咨询教师进行正确的引导,加强与学生交流,充分发挥作为大学生良师益友的作用。

(七)思想政治教育方面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最满意的思想教育方式首先是“理论联系实践”(占59.9%),其次是“以重大节日,实践为契机,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占21.7%),选择“与老师谈心、交流”的占9.7%,选择“讲座理论研讨或党校团校教育”的占8.7%。由此看来,内容空洞、照本宣科的纯理论教育方式完全不符合大学生的要求。对大学生而言,由于当前正处于社会转型和全面建设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动,这些社会存在影响着每个人的思维意识,当然也包括他们的政治观和价值观[1]。因此,对思想教育方式,他们更喜欢的是理论联系实践的教学方式。这可以从调查影响政治观和价值观因素的分析结果得到证实,此结果显示,60.3%的学生主要受“社会因素的影响”,选择“学校教育”的占21.3%,选择“家庭因素”的占11.9%,6.5%的学生主要受“网络因素”的影响。这说明社会因素对学生的政治观和价值观影响是最大的。

三、结语

从此次调查分析结果来看,以桂林医学院学生为例,地方医学院校的大学生注重專业知识的学习,关注政治问题,信任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前景乐观,思想状况呈现健康、积极、向上的趋势,学生的主流思想是好的。但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学生在价值取向上呈现出功利化、多元化趋势,表现出价值选择的二重性;在道德行为上有知行脱节现象。对医学生的教育来说,思想品德教育与专业知识教育同等重要,育人工作必须贯穿到整个医学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要使正确的政治理论和道德原则真正内化为主体灵魂,没有适时的帮助引导是难以实现的,因为主体面临外来观念输入时,都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许多障碍,这就需要有人帮助点拨[2]。这就要求班主任、辅导员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伴随其学业成长的专业教师来共同帮助其解惑释疑。从调查中得知,影响学生政治观和价值观的因素首先是社会因素,其次是学校教育,所以对当前医学生思想问题的引导和解决,应该涉及政府、社会、学校和家庭等方方面面的建设。笔者希望,此次调查能够引起相关部门和教师、学生的一些思考,积极有效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的医学人才,尽快解决基层医疗卫生人员不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王晓昱.重大社会事件对大学生的影响及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研究[J].法制与社会,2009,(21).

上一篇:电脑维修技术员的职业道德规范 文档下一篇:小学作文400字:爸爸给我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