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长必读》读后感

2024-10-09

《 家长必读》读后感(精选11篇)

1.《 家长必读》读后感 篇一

古希腊有一个传说:塞浦路斯国王皮格马利翁酷爱雕塑艺术。有一次,他在完成一座少女雕像时倾诉了自己的全部心血和情感,并对这尊少女雕像产生了爱慕之情,他的热情使少女雕像突然活了,两人最终相聚在一起。这个神话故事反映了“爱”的巨大效应。后来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把它用在了教育预测实验中。他随意抽出学生进行测验,并开出了一张“有发展前途”的学生名单。结果8个月后的再次测验发现,名单上的学生有了很大的进步。这是因为任课教师受名单的影响,对这些“有发展前途”的学生抱有更大的期待,这种期待又表现在与这些学生交往中的态度和情感上。学生由于受到教师态度的积极影响,也就真的表现出教师期待中的反应,主动配合而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这种因教师的期待而潜移默化促成学生进步的心理作用就是教育心理学上非常经典的“皮格马利翁效应”。

确实,教师对学生的友善、亲近和期望对学生的智力、学业乃至一生的发展都有十分明显和积极的影响。可以说教师的态度、行为实际上是学生一生成败的一个关键性因素。我国著名作家三毛曾经患有严重的自闭症,时间长达7年,在这期间她不肯上学,害怕所有的人,不愿与外界接触。而起因是初中二年级因为成绩不佳,一个数学教师在她的眼上画了两个“鸭蛋”,使她当众出丑。有人认为这一心理疾患还是她后来自杀身亡、英年早逝的主要原因之一。

中国有句古话“爱人者恒爱之,敬人者恒敬之”。而这种相互关系在师生相处中更为重要,在生活中师爱帮助学生成长的例子比比皆是,据说杜鲁门总统的成功就与赢得英文教师布朗小姐的爱吻有关。但很多时候教师可以把爱和期待毫不吝啬地用在好学生身上,却不能持之以恒地给予那些更需要帮助的“坏”学生。其实没有一个“坏”学生是天生的,尊重学生的独立性和人格,做学生情感的反应者,不断地为学生提供表现和成功的机会,将尊重和爱渗透于教育教学中,使学生快乐地成长,这和敢于惩罚学生的不良行为并不矛盾。

孔子早在几千年之前就有“欲来者不拒”的有教无类的教育伦理精神,心是用心去换得的,我们应该把“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真正落实到每一个学生、每一个细小的教学行为上,发掘学生的潜能、关注他们一生的发展,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学习、体验成功,都能沐浴在爱和希望的阳光中。

所以,无论在什么时候,我以为,爱与期待是最好的教育。

2.《 家长必读》读后感 篇二

据《光明日报》报道:权威机构(国务院妇儿工委和联合国人口基金)开展的全国青少年生殖健康调查,共涉及25个省(自治区)、40个县(市、区),调查了1.64亿15至24岁未婚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状况,结论是“情况堪忧”。在被调查的青少年中,首次性行为的最小年龄为12岁;男性青少年中多个性伴侣的比例高于女性,15~19岁的青少年中多个性伴侣的比例,高于20~24岁的青少年。

只有找出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的薄弱环节,才能对症下药,给予解决。是整个社会对这个问题不太重视吗?显然不是,是“谈性色变”,人们不敢在桌面上公开谈论这个问题吗?有一点儿,但不是主要的原因。我们认为,现在的问题是:青少年的性健康教育应该从哪个年龄段开始?大家不明确。青少年的性健康教育应该归口由哪个部门来抓?由谁来进行?大家不明确。青少年的性健康教育应该包括哪些内容?大家不明确。本文对这三个问题的观点是:青少年的性健康教育应该从婴幼儿开始;青少年的性健康教育应该以家长为主,父母与时俱进,因势利导孩子正确地、科学地对待“性”;学校、共青团、人口与计划生育部门和新闻媒体给予密切配合、大力支持。要把对青少年的性健康教育作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

那么,家长如何对自己的子女进行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呢?原则上,男孩由父亲为主进行教育,女孩由母亲为主进行教育,夫妻俩经常交换做法与意见,保持观点的统一。

对不同年龄的男孩和女孩进行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内容和方法各有特点,我们分别进行介绍。

对于婴幼儿和儿童,总体来说是处于启蒙期,对这些小男孩子性教育按年龄也分两部分进行介绍。

婴幼儿阶段(零岁至6岁):

1 家长在教婴儿学习讲话的时候,就要有意识地灌输性教育的内容,对于性器官的名称,暂时可以用人们普遍习惯的叫法——“小鸡鸡”。这种叫法可用到离开幼儿园,进入小学在正式一些的场合可改称“阴茎”和“阴囊”,否则孩子进了中学,在需要使用术语时还称阴茎为小鸡鸡,那就笑话了。我们的目的,就是给孩子一个科学的概念。

2 当小宝宝抚摸、玩弄阴茎时,可轻轻地把小宝宝的手挪开,并且告诉宝宝:“小鸡鸡是不可以乱摸的”,不管他是否听得懂,有必要反复讲。

3 千万不要以为小宝宝听不懂,就在孩子面前乱开有“性”含义的玩笑;其他大人开这样的玩笑要加以制止。

4 小宝宝进了幼儿园,要告诉宝宝:“你是一个男子汉,要懂得尊重女孩,爱护女孩。好男孩是不会欺负女孩的。”以此加深孩子的性别观念。

5当小宝宝问起:“我是站着小便的,为什么女孩们是坐着(或者蹲着)小便的?”就直接地告诉宝宝:“你有小鸡鸡,女孩们没有小鸡鸡。”点到为止。男孩小便时,告诉他不要将小鸡鸡对着女孩和其他人,如果孩子问为什么?就说:“好孩子要讲文明和礼貌。”

6 幼儿园大、中班的男孩,看了电视上、报纸上,男女拥抱、接吻的照片,会感到好奇。当宝宝问起时,不要回避,应耐心、坦然地向孩子解释:“这件事很正常,叔叔、阿姨相爱了。他们都是大人,拥抱、接吻表示相爱。只有大人才可以这样做,小孩子是不可以这样做的。”

7 有的大人喜欢抚摸男孩的阴茎取乐,应教会孩子有礼貌地、含蓄地加以拒绝。一来,显示你的孩子是有教养的;二来,对这个大人也是一个教育。同时,也让孩子懂得,男孩的小鸡鸡就是男孩子的“根”,不可以随便摸,一辈子都要好好保护它。

8 社会上有些人,喜欢在男孩面前讲些涉及性器官的脏话、丑话,或者有关“性”的话题,应严肃地告诉孩子:“这些是脏话、丑话,不文明的,这些话不是好孩子应该听、应该知道的。应立马远远地走开,并表示厌恶。”

9 许多孩子都有一种好奇心,喜欢问大人:“我是从哪里来的?”大人不要回避,应该坦然地告诉孩子:“你是你妈妈生的。爸爸和妈妈相爱,爸爸的一颗精子和妈妈的一颗卵子,在妈妈的肚子里结合,就产生了你。开始只是一个细胞,经过大约280天,在妇产科医院里,我们的小宝贝就这样诞生了。”如果这些解释孩子不能理解,可以告诉孩子,“随着你慢慢长大会了解的”。

从小就要经常给男孩子灌 输“男刚女柔”的观点。男孩应该刚强,就应该勇挑重担,就要吃得起苦,就不应该欺负女孩,而应该不讲条件地保护女孩。性别教育,在这个年龄段,这也是性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性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

小学阶段(6至12岁):

这个年龄的孩子是求知欲开始旺盛的阶段,虽然小学低年级的孩子相对性别意识不是很强,对性问题还没有较多的考虑,但他们与异性交往,也会产生朦朦胧胧的好感。到了小学高年级,部分男生已开始性发育,对异性会有特别的感觉,想亲近,又怕别人说而故意疏远,甚或表示反感。

对这个年龄段的男孩,在性教育上,除了要及时传授一些生长发育的生理知识和生殖器官的卫生知识外,还要及时告诉孩子怎样与异性交往,与女同学及其他女性该如何相处,这对今后树立正确的恋爱、婚配观念,以及在工作、学习中如何与女性相处、交友、协作是有益的。

这个年龄,又分成三个小阶段:6至7岁,与幼儿园的女同学、与邻居的小女孩同进了一所小学,会感到格外亲切,真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8至10岁,男女孩接触得多了,同学会起哄,因为怕羞,当事人会有意分开;11至12岁,因共同迎接毕业又会“旧情复燃”。虽然不是每个男孩都有这样的经历,但这种现象有共性,家长应有所理解并能够正确对待。

1 首先,必须明确,以上所描述的男孩与女孩的交往,都是正常的,无可非议的。即使你家的男孩经常到某一个女同学的家里去,或者某一个女同学经常到你的家里来,这些都是正常的现象。做家长的一定要正确对待,告诉孩子,男女交往,一定要掌握一个度,在一起的时候不可过于亲近,相处的时间不可过长。

2 到了小学五六年级的时候,男女同学在一起共同走过了五六年,有些会产生朦胧的感情。应该看到,这些感情是纯洁的,可贵的,千万不可给予粗暴的打击。应该耐心地引导孩子如何正确地对待同学之间这种纯洁的友情。

3 同自己的孩子谈论什么是友情、什么是爱情,最好放在孩子上中学以后,但如果你的孩子在小学时代就错误地将同学友情当成了爱情,那么就提前来同孩子开诚布公地谈谈这人生中的一件大事吧!

与孩子谈这个问题要选择一个好的、恰当的时机,包括父子双方和孩子的妈妈,彼此的心情都很舒畅,事前约法三章,大家都要心平气和,不将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人,坚持以理服人。

4 什么是友情?这个问题容易达成共识。一个班级几十位同学,包括所有的男同学,所有的女同学,大家同窗共读五六年,快要分手各奔东西了,必然会有难舍难分情况,尤其是平时特别要好的同学,当然包括异性同学。这些都是人之常情,不足为怪。这时父母亲都可以各自谈谈自己的经历和感受。

5 什么是爱情?爱情、婚姻、性,三位一体,正常、健康的男子和女子,是将这三者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有了婚姻做保证,这个爱情才会巩固;有了政府颁发的《结婚证》,男女发生的性行为才是合法的。反过来看,如果没有经过政府登记的婚姻做保证,一个男子,今天与这个女孩谈情说爱,明天又同那个女孩谈情说爱,那么社会不是乱套了吗?希望这样的情况不要发生在我们家里。

6 小学,是一个人成长的起步阶段,应该将精力放在学习上。学海无边,需要掌握的知识真是数也数不完。如果你家的男孩心中已经有了一个心仪的女孩。家长正确的做法,一是表示理解,父母也是过来人嘛!无非是孩子年纪太小了一点;二是允许孩子与女孩保持一定的联系,父母相信孩子会掌握分寸;三是作为一个懂事的男孩,应该懂得尊重女孩,你既然喜欢她,就绝对不做伤害她的事。具体的操作方式,最好父母亲和孩子一起座谈讨论。

3.《家长必读》读后感 篇三

一、我们需要与孩子不断沟通,与孩子共同成长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需要我们与孩子一起进行平等的对话,一起分析失败的原因,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我们做父母的不仅应该做好孩子的老师,更应该是孩子知心的朋友。建立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学习的和谐关系。沟通,首先要相互尊重,作为家长,应该给孩子一个相对独立的思想活动的空间,而不是将自己的思想、意志强加于孩子的思想,孩子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也有自己的思想。其次,沟通是双向的,我们要与孩子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彼此敞开心扉,真诚倾听和倾诉,换位思考,将心比心,我们应该给孩子更多的理解和认可。此外,在与孩子的交往中,应该有向孩子学习的意识,真诚的欣赏孩子的长处和优势,虚心向孩子学习,在许多问题上,我们应与孩子平等的讨论和探索,一方面也拓展了自己的视野,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发挥家长对孩子成长的引导作用,实现家庭教育的价值。通过沟通,我们还能够掌握如何尊重孩子,培养孩子兴趣,孩子的成长不仅体现在学习成绩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孩子整体素质的提高,这样,才能使孩子更好地成长。

二、我们需要加强对孩子自主学习好习惯的培养

从孩子进入学校后,就已经站在了人生的竞争起跑线上,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孩子未来获得成功至关重要,而习惯是在生活实践和教育培养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因此,我们家长必须坚持不懈地在培养孩子良好的自主性学习习惯上下功夫。现在孩子进入高年级了,一旦养成了任性、自私、依赖等坏习惯后,对今后是非常不利的,现在养成好的习惯,孩子将终身受益。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孩子良好习惯培养的重要性。现在孩子在学习习惯上也存在不少问题,比如上课经常思想不集中,容易开小差,做作业求快,检查不认真不仔细,错的都是会的题目,学习时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和干扰等等,通过对这本《家长必读》的学习后,今后,我们将从集中注意,勤于思考,做好预复习工作,认真检查作业,自己的学习用品自己整理等方面来加强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良好的个性能够帮助孩子成就人生

培养良好的个性是其他教育的重要前提,人的一生总会遇到各种困境,只有具备了良好的个性才能在各种困境面前调整好心态,直到成功。而孩子良好的个性是在日常生活中日积月累中培养出来的,这就必须要求我们家长更新教育观念。在孩子犯错的时候,我们不能一味地责怪和打骂,而是要给孩子一个辩白的机会,和孩子一起分析原因,引导孩子正确解决问题。现在的孩子你越打,越叛逆,只有尊重孩子,让他们生活在充满尊重、信赖的环境中,才能使孩子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当孩子顺利、成功的时候,要引导她为自己设立更高的目标,继续努力,当孩子受到挫折,遇到困难的时候,要不断地鼓励她,充分相信自己的力量,不怕困难,去争取成功。

4.2.5家长必读 读后感,李洪熠 篇四

---李洪熠家长

读了《中学生家长必读》后,让我受益匪浅,学会学习,家长只要知道孩子牢牢把握住学习的各个环节,坚持下去,就会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就会时时刻刻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孩子的学习行为,让孩子学会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学习效果就好。孩子学会学习,才能积极主动的获取新知识,去充实自己。“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所以,指导孩子学会学习,是孩子进入中学后,家长必须帮助孩子形成的基本素质。

孩子上了中学,对家庭和父母的依恋越来越少了,而对于同学和朋友的需求则越来越多,因此家长需要正确理解孩子的交往需求,鼓励孩子结交朋友,重视孩子在学校的交往情况,帮助孩子学会交友,学会关注他人。

5.家长必读教案 篇五

教学内容:

《家长必读》教材小学四年级 第五课―良好的个性促使你的孩子走向成功

教学目标:

1、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2、在细微之处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

3、理解、倾听孩子的心声,及时进行心理疏导,促使孩子身心健康发展。

教学重难点:

引导家长们明白应该怎样培养孩子们良好的个性。

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法、讨论法、教材导读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培养孩子具有良好的个性是我们为人父母的重要职责。在当今社会,许多家长爱子心切,“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碎了”,面对十来岁的孩子总是呵护有加,什么事情都包办代替。在这种极端“关爱”下成长起来的孩子,极易养成不良的个性和习惯,主动性、责任性差,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和独立生活的能力而且自我评价过高,对人期待过高,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性都会很低下。因此,培养孩子具有良好的个性是我们为人父母必须做到的。

1、名人名言导入

爱因斯坦说:“优秀的性格和钢铁的意志,比智慧和博学更重要,智力的成熟,很大程度上是依靠性格的,这点往往超出人们通常的认识。

俄国伟大作家高尔基说:“爱孩子,这是老母鸡都会的。而人与鸡不同,人讲究爱的方法,讲究技巧。”

德国教育家思普朗格说:“教育的核心是人格心灵的唤醒,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知识,而是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

可见良好的性格是多么重要!作为家长一定要关注孩子良好性格的培养,同时要讲究其方法技巧。

二、案例分析

1、出示案例

A(P72 教材)香港首富李嘉诚不仅是一个成功的商人,在培养孩子自理能力和自强精神方面也是一个成功的父亲。二儿子李泽楷小时候跌倒后嚎啕大哭,他不仅自己不去拉孩子,还阻止其他人去安慰孩子;两个儿子在美国读书时,他只支付两人的生活费,零花钱则靠自己找工作去挣„„在李嘉诚的言传身教、栽培下,两个儿子脱颖而出,成为声名显赫的商界精英。

B(P76 教材)一位老绅士想找一个男孩服侍他的饮食起居,参加面试的四个小伙子都被安排进入一个房间,要求就安静坐一会。第一个孩子好奇地掀起桌子上的罩子;第二个孩子忍不住吃了桌子上盘里的最大的一个樱桃;第三个孩子想拉开一个抽屉;只有第四个孩子安静地坐着„„老人录用了最后一个孩子,并且去世时留给他一笔遗产。

C 几年前,全国妇联发起了一个母子双向调查活动,其中49.59%的母亲认为“良好个性,自立自强”是作为好孩子的首要标准,只有21%的家长选择了“成绩优秀”。与此对应的选择“良好个性,自立自强”为好孩子的首选标准的孩子也最多,占33.5%。由此看来,新时代的母亲们意识到,培养孩子综合素质的重要性。

2、学习分析

个性属于心理学的范畴,是个人较为稳定的心理特征,如能力、气质、性格

爱好习惯等,个性是在每一个生理素质基础上,在后天的社会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发展的综合性的心理特征。

好的个性能改变我们的一生,一旦养成,便可终身受益。培养良好个性,是其他教育的重要前提,这要求我们家长更新教育观念,尊重孩子,发现孩子的潜能和特长,用“爱心、恒心、耐心、狠心”去实践对孩子良好个性的培养。

3、小结

a 好个性益终生,让孩子从小就步入良好个性发展的人生之路; b 良好的个性助推孩子成就人生;

c 培养良好个性要从小事抓起,从身边做起。

三、家长互动,教师归纳

1、谈谈家长自己在教育子女中陷入了哪些误区,提出自己的疑惑?

(避免过度溺爱、压制;一味满足孩子要求等)

2、谈谈在家应怎样培养孩子的良好性格?

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要从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入手。

俗话说习惯成自然。如果儿童养成了好的行为习惯,随着认识的提高也就有利于良好品质的形成;反之,如果他们养成了不好的行为习惯,改变它就比较费劲,而且难于形成好品质。“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童年是一个人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有许多良好的行为习惯,如果在家长和家长的教育引导下点滴积累、潜移默化,就会在孩子幼小的心灵打下牢固的基础,对孩子的一生将产生难以估量的良性影响。通过丰富多彩的生活实践,使孩子明理;通过榜样示范、激励强化、注重体验等方式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更重要的是要求家长以身作则,在潜移默化之中影响孩子、教育孩子。

3、讨论在家应培养孩子哪些良好行为?

首先,关注孩子的生活细节,在细微之处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小学儿童的生活环境,主要是其家庭和学校。他们在家庭中和家庭成员、邻居交往;从家庭来到学校,在集体中生活和学习,和同学朝夕相处,一起学习、游戏和娱乐,这些构成了儿童真实的生活。正是这些生活条件和实践经历,给他们性格的发展以深刻的影响。因此,我们当家长的一定不要忽视了他们在生活之中发生的各种小事,要把道德理论、道德要求和孩子的日常生活结合起来,生活即是教育的理念。只有这样,才能克服孩子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相脱节的现象,从而实现知行统一。

其次,倾听孩子的心声,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孩子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无论是在家庭中还是在学校,他们都会有烦恼和忧伤,也会和别人发生各种各样的矛盾,还会经受一些挫折。这时,需要我们家长细心观察,及时为他们排解忧愁和烦恼,化解矛盾.父母做有心人。

四、总结与建议

良好的个性是一个生存与发展的基本素质,但良好的个性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从小加以培养和鼓励形成的。作为家长,要用敏锐的眼睛去善于发现孩子的潜能和特长,尊重孩子;同时要更新教育观念,教给孩子一些基本的道德伦理规范;用“爱心、恒心、耐心、狠心”去实践,在鼓励和信赖中,发展孩子的个性,促使孩子走向成功。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五、布置作业

1、通过今天所讲的内容,结合孩子的实际情况,设计一份培养孩子良好个性的记录表,并每天实施。

6.家长必读——《劝学》篇 篇六

家长必读——《劝学》篇

作者:王玉清

来源:《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2年第01期

《荀子·劝学》中有这样一句话:“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意思是蓬蒿如果长在大麻田里,不用扶持它,也会自然挺直;白沙落尽黑土里,再也不会变白的。现在常用这一古语来比喻人的生长环境,一个孩子如果生长在良好的环境中,就会健康成长。作为家长的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社会栋梁之才,可是怎样才能找到那条直通理想大门的成功之路呢?忠告各位家长,精读《荀子·劝学》,定会有所感悟。其实,每个孩子的成功之路是不一样的,因为天下没有心智完全一样的两个儿童,即使是孪生兄弟,恐怕采用同样的教育方式,最终的教育结果也不会完全相同。这就是《三字经》中所说的“性相近,习相远”吧!所以,我们找不到那个“放之任何孩子而皆准”的教育方法。但是,家长如果能做一个有心人,处处留心,给孩子营造一个“不扶自直”的良好家庭环境,相信我们的孩子一定会茁壮成长的。

家庭是组成大千世界的基本单位,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所以家长一定要将家庭环境的耳濡目染和家长率先垂范的潜移默化作用达到最大化。

一个和谐的家庭会给孩子无穷的幸福感,而幸福感是孩子勇往直前的动力。有了坚强的后盾和前进的动力,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一定会把步子迈得铿锵有力,扎实稳健。孩子最先接触的就是一个以家庭为单位的小社会,这个社会的和谐程度和文明水准带给孩子的影响将是巨大的。相信大家都听过这类故事:一个孩子家庭的不幸,导致这个孩子的性格很孤僻,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也较其他孩子低;一个孩子的家庭不和谐,这个孩子看周围一切事物的眼光也会是异样的。因此,家庭的和谐环境,给孩子一个幸福感是非常重要的。

7.《家长必读》教案刘莹 篇七

宝应县柳堡镇芦村小学 刘莹

教学内容:让家庭教育适应孩子的发展需要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家长明白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发展的影响。让家长们认识到良好的家庭环境气氛,尤其是良好的家庭情感气氛、心理气氛和文化气氛,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的重要性。

2、引导家长选择恰当的家庭教育方法,认识一些家庭教育误区,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家庭活动。

3、使家长掌握家庭教育的基本原则,让家庭教育适应孩子发展。

教学重点:教给家长恰当的教育方法 教学难点:让家长认识自己的家庭教育误区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式:交流讨论式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各位家长朋友,大家好!很高兴有机会和你们一起探讨家庭教育问题。首先我想问一下在座的各位家长,你们对家庭教育是怎么理解的?(指名让家长自由回答)

小结:按照传统观念,家庭教育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其中首先是父母)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而按照现代观念,家庭教育则是在家庭生活中,家庭成员(包括父母和子女等)之间相互的影响和教育。为了适应当代社会对家庭教育的需要,家长必须认真学习现代家庭教育理论,转变家教观念,提高家教水平,让家庭教育适应孩子的发展需要。(板书课题)

二、展开讨论

要让家庭教育适应孩子的发展需要,我们家长应该做好哪些方面准备呢?

1、家长自由讨论,发言。

2、集体交流,教师根据家长回答相机归纳(多媒体课件出示)

(1)更新家庭教育观念和评价子女的标准。

传统的家长养儿防老、教育子女要出人头地、光宗耀祖的观念,必须代之以为国教子的观念,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把孩子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以适应未来社会的生活。应树立全面发展观念,学习知识与发展能力并重,重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和人际关系协调能力的发展。

家长如何评价子女,用什么标准来衡量子女,这实际上是家庭教育的培养目标。培养目标是教育工作中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它不但决定家庭教育的方向,也决定着子女发展的方向。在中国家长的思想上,长期以来,评价子女好不好的首要标准是“听不听话”。“听话”,就是好孩子,“不听话”,则不是好孩子。“听不听话”作为评价子女的首要标准,从表面上看是强调子女对家长的态度,实质上是要求子女要有顺从的性格。在家里要听从父母长辈的话,在学校里要听老师的话,在工作单位要听领导的话,在社会上要听大家的话。像这样要求子女时时、处处、事事都听别人的,按照别人的意志行事,而不主张子女有自己的独立见解,遇事不进行独立思考,遇到问题不能独立分析、处理和解决,不能自主,唯命是从,唯唯诺诺,像这样的人一旦离开家庭、父母,怎么能够立足于社会呢?更不用说在事业上有什么作为。对于这种评价孩子的标准,鲁迅先生早在几十年前就曾经进行过批评。他在《从孩子的照相说起》一文中指出:“驯良之类并不是恶德。但发展开去,对一切事无不驯良,却决不是美德,也许简直倒是没出息。”

(2)孩子眼里的家庭教育误区。

别总跟别的孩子比。出示学生心里话:父母的用心可以理解,但也要看到自己孩子的优点并及时给予鼓励,如果过分相互对比,刺激孩子,时间长了孩子就会陷入自卑的深渊。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上进心,但自己主动学习别人的长处更有效果。

不要处处显家长权威。出示学生心里话:严格要求孩子是对的,但应严中有

爱,有时不妨在管教之前看看孩子是否真的有心事,适当宽松、宽容一点,孩子的学习积极性会更高,效果会更好;强制太多;忽略了孩子的自尊,该做好的事都会变成应付!

一次没考好不要太多责备。出示学生心里话:没考好,父母可以帮着分析一下原因,这是一句宽容、谅解的话真是“贵如金”,能给孩子更大的动力,而责备只能让孩子对学习失去信心。

家长不要任何事都包办。出示学生心里话:适当的提醒是必要的,但过于唠叨就忽略了孩子的主动性,是对我们能力的低估,时间长了,也使孩子对自己的生活、学习能力不自信,感到自己永远都长不大。

不要对孩子期望太高。出示学生心里话:父母的爱是伟大而无私的,但过分的关爱会让孩子背负不起。

教师小结:善于了解自己孩子的父母是聪明的父母,沟通和理解才是对孩子最大的爱。爱是宽容不是责难;爱是呵护不是伤害;爱是引导而非强制;家长对子女要精心培养,爱而不宠、尊重信任、严而不苛、民主平等,让家庭充满和睦、向上、愉快的气氛。和孩子良好的沟通比知识的传递更为重要,真正的爱就是让孩子拥有健康和快乐。

(3)建立新型的家庭教育模式。

传统的封闭的家庭教育模式,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家庭教育脱离社会生活,二是子女是被动地接受家长的管理教育,三是教育过程是单向的。封闭的家庭教育模式很难适应如今开放的社会生活。因此,必须建立新的家庭教育模式,使家庭教育由封闭型转变为开放型。实行开放型家庭教育,并不是说家长对子女可以撒手不管,放任自流,任其为所欲为。而是说,要把家庭教育搞活,使家庭教育过程始终保持和家庭内外的信息交流与沟通。充分调动和发挥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两个方面的主观能动性,使家庭教育生动活泼主动地进行。(课件出示:生动积极的家庭教育活动场景。)

(4)家长要努力学习,掌握恰当的教育方法。

家长应时常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积极去发现行之有效的教子方法。

建议家长看的一些书:《小学生心理学》、《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家长必

读》。读相关法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

给家长介绍科学恰当的家庭教育方法:

A、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有人说: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事实证明,什么样的家庭环境,什么样的父母素质,很大程度上是决定孩子能否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家长对子女要精心培养愉快积极的家庭氛围。

B、经常与孩子沟通: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沟通是家庭教育中的重要内容,父母亲要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就必须及时倾听孩子的心声,及时帮助孩子解决成长中的烦恼和困惑,与孩子分享成长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让孩子能敞开心扉,把你当成最知心的朋友。这种与孩子之间的双向沟通,有利于孩子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因为它能在孩子的心灵深处洒满阳光。下面这个惨痛的例子就是一次家庭教育失败的典型。(课件出示:2000年1月17日,浙江省金华市发生的一起震惊全国的惨痛事件:徐力杀母案)

C、家长需与孩子共成长:所谓成长,即提高发展之意。这就是说家长不仅需与时俱进,不断地了解和把握孩子成长的特点、需求,学习和探索家庭教育的科学知识,不断地充实教育内容,创设相应的环境和条件,调整对孩子的教育策略和方法,更重要的是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多方面提高自身的素养,丰富自身的内涵。有的家长每天都在督促孩子:“你要给我好好学习!”自己却不读书、不看报。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长应以身作则,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应该说,这种教育要比课堂上的教育更重要。(课件出示:一个可敬的学习型家庭)

(5)了解家庭教育的基本原则:(课件出示)①循序渐进,量力而行,不要要求太高,操之过急。欲速则不达,揠苗助长,不仅无益,反而害之。②因材施教和全面发展相结合。既要重视孩子的个性和特长的发展,又要重视各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③态度一致,教育统一。家长的教育态度要一致,要一以贯之,而且要与学校教育保持一致和统一。④说服教育和实践锻炼相结合。⑤表扬奖励与批评惩罚相结合。⑥感情与理智相结合。⑦及时教育与持之以恒相结合。

三、总结全课

8.小学生家长必读 篇八

规律生活学会自理

规律生活、学会自理对一个人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一个没有自理能力的人,将影响他的一生。不论知识水平、家庭背景、经济收入如何,凡是从小做家务、热爱劳动的人到了中年以后往往特别能干,工作成就大,生活也美满。凡是从小就好吃懒做,不会自理的人长大了多不能吃苦,独立自谋能力差,工作成就平平。因此,望子成龙的父母从孩提起就应为了孩子创造一种环境和条件,对孩子进行早期劳动训练,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让孩子生成一双勤劳的手。使其终身受益。

内容包括:按时起居、物放有序、科学饮食、锻炼身体、劳逸结合、遵守规矩等

具体包括:自己整理床铺、自己整理学习用品、自己保管衣物钱财、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动、处理家长不在的相关交往事宜。。

学习方面的自理包括:遵守作息时间、自己整理学习用品、自己完成作业、认真做好复习和预习、上课积极发言、独立思考问题、不草率马虎、不拖拉磨蹭、注意总结学习上的经验教训等。

对于一个小学高年级的学生而言,规律生活是其成长的关键,不规律生活将打乱人的生物钟,使人各器官的行动产生错乱,影响人的身心健康;学会自理才能自理,如果一个人不能自立,那么要不就听人摆布,没有主见,要不就胡乱作为,将永远成不了一个成功的人。

一、存在的问题

案例一:李一男是小学五年级学生,从小生活比较懒散,起床不叠被,换洗衣服到处乱放,学习用品随意丢弃。父亲早上常到他房间,要求他叠被,把房间打扫打扫。可这时妈妈就会走过来说:“不用,孩子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这些活我干就行。”久而久之,使得李一男的自理能力很差。

案例二:四年级的崔岩同学,因为生活不能自理而一直由家长接送上学,并且因为挑食,一日三餐都由家长照顾吃。常以课业多为借口,不干家里活,作业写完了不知道检查;抽屉脏了、乱了不知道整理;冷了、热了不知道添加衣物;每次考试出错均是因为不能及时检查而扣掉不该扣的分。。不过,值得欣慰的是,孩子对人很礼貌。

案例三:六年级的学生小敏,13岁,父母是个体经营者,平日因忙于业务,忽视和放松了对孩子的管教,孩子生活一直没有规律,迟到,早退经常发生,且不按时吃饭,挑食吃零食成了常事。五年级开始玩网络游戏,很快成瘾,从此一陷不能自拔,学习成绩一落千丈,并且很快又沾染了说谎逃学、打架、斗殴、早恋等恶习。后来时常欺骗老师和家长,逃课去网吧。周末更不用说,常在网吧一待就是一整天,多次被父母从网吧里拽出来暴打一顿,结果毫不管用,反而使原本就问题重重的亲子关系更加雪上加霜。

二、分析原因:

原因

1、家长溺爱和认识上的误区是影响孩子自理能力的根源。误区:

1、鄙视普通劳动者。

2、孩子太小,与劳动无关

3、现在生活富裕了,没必要让孩子劳动。

4、把劳动当负担,怕影响孩子学习。

5、用劳动惩罚孩子。

原因

2、缺乏实践是影响孩子自理能力的根本原因。

中国很多父母对孩子照顾有加,使孩子常常处于“中心地位”;东西乱扔,大人收拾;衣服脏了,大人立即洗。这样孩子一旦离开了家长就无法生活。因此,做父母的应该放手让孩子去实践,培养自我管理能力。平时要注意培养孩子自我管理意识。例如:拿完东西要放回远处;作业做完要收拾书包等。久而久之,孩子学会约束自己,控制自己,形成良好的自我管理习惯。

能不能再生活中管住自己,这是自我管理能力中最重要的。如果孩子无法管理自己的生活起居,我们很难想象他能够管好其他事情。原因

3、父母要求不一致影响孩子自理能力的提高。

原因

4、父母不加管束是孩子不能规律生活的主要原因。

有些父母常以工作忙,顾不上为借口,而不去管孩子,这是不对的。家长的职责除通过自己劳动赚钱养家糊口外,很重要的一点是教育子女成才,这是《未成年人保护法》所规定的。

平日里经常关注一下孩子的家庭作业,这是家庭生活中最平常不过的事了。适当的陪孩子做家庭作业可以促进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感情。家庭对孩子最大的作业就是培植孩子“根”的概念,如果孩子没有“根”的概念,孩子的归属感就很差,进而成为“问题少年”。有位老师说得好:“家长对孩子的作业不重视,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他会应付作业,时间长了,他甚至会应付生活。”

三、教你几招:

1、父母带头,做出榜样。

要想改变他人,先要改变自己。孩子是父母缺点的放大镜。

2、落实计划,付诸实践。

自理能力的培养,要从小事抓起,循序渐进,可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结合起来。如最初可抓住早晚两个时段,做出计划,让孩子去做。计划制定后,要引导孩子去做,做好了予以鼓励,不足的及时指导,直到形成习惯,再抓另一件事。

另外,在学习上,家长指导孩子克服“几”怕,如:课前怕预习,课上怕思考、怕回答问题,课后怕作业、怕读书、怕问老师同学,更不复习功课。学习上听之任之,马虎了事,作业时没笔没墨水,没有应备的本子,不能按时交作业,有时还拉作业,忘作业。这样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归根结底都是懒惰,不善自理造成的。

3、要求一致,鼓励指导。

当面教子,背后教妻。

4、允许反复,从头再来。

孩子有时出现特殊情况,如生病,发生不愉快事后,要交流,了解原因,使孩子身心回复后,再提自理能力培养的事。鼓励孩子坚持下去,切不可中断。

四、实践步骤:

第一步:观察孩子的自理情况,找出薄弱环节,定为实践内容。

第二步:制定计划,提出要求,鼓励孩子去做。

第三步:观察孩子一周,看孩子行动情况,好及时鼓励,不足的加以指导,要求孩子坚持下去。

第四步:两周后加以总结,即总结孩子的表现也要总结家长的做法,之后进行一次亲子沟通。

第五步:将此计划坚持数周,知道孩子形成习惯。

9.小升初家长必读资讯 篇九

非京籍学生享小升初推优的`影响

推优关键时刻,该怎么填写志愿?

小升初招生信息:

北京育才学校20xx年小升初招生信息

北京九中20xx年初中部恢复招生

苹果园中学20xx年英语、美术加试安排

苹果园中学20xx年小升初招生计划

北京第七中学20xx小升初招生简章

北京四十四中小升初招生须知

北京四十四中20xx年小升初招生简章

鲁迅中学20xx年小升初特长生招生

小升初专家:

推优提醒及重点中学优劣势分析

小升初的最后较量:重点中学分班考试

经验交流:

小升初关键时期家长如何调整心态

试题资料:

小学1――6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试卷汇编

人大附中新初一分班考试真题之4

人大附中新初一分班考试真题之3

人大附中新初一分班考试真题之2

人大附中新初一分班考试真题之1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试卷

新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试卷

六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试试卷

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试卷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试卷

10.家长必读的亲子原则 篇十

成功人士来自千差万别的家庭背景。很多成功人士的父母是普通的知识分子、公司职员,是工人、农民、小商贩,甚至是不识字的人。是什么使他们的孩子最后超越了自己的家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功?使他们成为人格健康、能力出众的社会精英?所有成功家教的背后是不是有某些相同的因素?

第一条:家教军规的目标是让孩子拥有健康、快乐、成功的人生。每一位家长都要遵守。

第二条:家教军规的总体思路是让家长关心孩子的精神世界,不断引发孩子的成长动力。

第三条:无条件地爱孩子,并让他感受到。爱是孩子自我价值的源泉,并将伴随他终生。

第四条:父母每天都要鼓励孩子。不断告诉自己的孩子:“你一定行!爸爸妈妈相信你!”

第五条:当孩子进步时,及时表扬孩子。表扬使孩子将正确行为固定下来,下次接着做。

第六条:帮助孩子辨认是非。客观地告诉孩子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建立孩子的价值观。

第七条:理解和倾听孩子。孩子的行为在他自己看来是有理的,理解是走进心灵的通途。

第八条:多抽时间陪伴孩子。家长在孩子的身边将消除孩子内心的孤独、无助和恐惧感。

第九条:批评孩子要讲究技巧。批评要针对具体的错误,并要以孩子对你的信任为基础。

第十条:帮助孩子制定行为规则。无规矩不成方圆,有了规则,孩子的.行为就有了依据。

第十一条:保护孩子的自尊心。自尊心是精神人格的脊梁,是生命的火种,成长的原点。

第十二条:强化孩子的自信心。自信是“我能行”的做事心理状态,是成功的必要条件。

第十三条:树立孩子的责任心。责任心是处理与他人关系时的心理状态,要对行为负责。

第十四条:激发孩子的进取精神。有了进取精神就会奋发向上,不断地激发生命的潜能。

第十五条: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兴趣产生快乐,学习出类拔萃的孩子都是因为有兴趣。

第十六条:让孩子养成好习惯。习惯是潜意识的反映,好习惯让孩子走上成功的快车道。

第十七条:不能忽略孩子的存在。孩子最怕家长的忽略,他们常通过破坏行为引起注意。

第十八条:不能强迫孩子。强迫产生被动,被动产生灾难。这个道理已被无数事实证明。

第十九条:不能破坏性批评孩子。那样将伤害孩子的自尊,结果与家长的愿望完全相反。

第二十条:不能有条件的爱孩子。家长带着虚荣心的爱是自私的,严重阻碍孩子的发展。

第二十一条:不能有输不起的心态。将眼光盯在负面特质上,会强调、放大孩子的缺点。

11.家长必读 篇十一

记者 从玉华 陈倩儿 《 中国青年报 》(2012年02月15日)

编者按:

不客气地说,华人世界的家庭教育,有时让人觉得像是进了动物园。前有虎妈、狼爸,最新又出了鹰爸——都是兽类或猛禽。这似乎不是一个“公理自在人心”的话题,而是“褒贬各有依据”。我们呈现怪兽家长的故事,希望能引发读者诸君,无论正反方,细加考量。

自从有了孩子,屈颖妍就辞掉香港《壹周刊》副总编的职务,当了全职妈妈。她怎么也没想到,对付3个孩子,比办好一本杂志要难得多。

她说,一到下午4点放学,她就和全香港的母亲一起,变成了“怪兽家长”,不过有的是大恐龙,有的是小恐龙罢了。

她眼里,香港的教育就是一场“人肉宴”,人人都想避席,却人人都要出席;人肉没人想吃,但人人都要吃,一口一口,由苦舌涩脸吃到成为习惯。屈颖妍说,觉得自己就是鲁迅笔下那个吃孩子的女人,伤口在冒血的就是自己的女儿们。

于是,她花半年时间写了《怪兽家长》一书。谁知数月就在香港再版了6次。如今这个对付三囡囡的“超人师奶”成了大名人,在全港各学校举办了几十场讲座。

香港也掀起一股反思“怪兽家长”的热潮。很多家长拿着这本书,照镜子般对照自己的行为,问“我今天是怪兽吗?”

“妈妈,为什么你不笑?”

屈颖妍说自己并不是一夜间“头上长角”成怪兽的。在大女儿上幼儿园阶段,她一直很快乐。她帮女儿选的是一家放羊式教育的幼儿园,母女都满意。当时有朋友警告她:“你惨了,这家幼儿园的孩子出来,是不识字的。”而朋友的5岁小孩已经会写“警察”了。

大女儿上小学一年级,她才意识到问题很严重。一年级的课堂,老师不讲乘法口诀,直接布置乘法作业。老师问:“谁不会背乘法口诀表?”只有她女儿和一个男孩举手。原来绝大多数同学都已经在幼儿园或者课外补习班学过口诀表了。

在香港,补习班非常普遍,几乎每个孩子都在上。曾有机构做过调查,香港孩子放学后最高补习记录为5个小时。现在连幼儿园的3岁娃娃都上补习班。因为香港的幼儿园只上半天课,很多家长就报两个幼儿园,早上一所,下午一所,一所学普通话,另一所学英文。前一所幼儿园12点才放学,后一所下午1点就上学了。一些家长天天接送,小孩在车里换校服,吃东西。

“香港家长最害怕的不是孩子去援交,去吸毒,而是孩子有空闲。”有家长说。

港人把这种现象称作“催谷”,催着稻谷早早成熟的意思。

屈颖妍还惊讶地发现,身边的港妈港爹,在港孩上小学前,就打响了“持久战”、“货币战”。香港的很多小学是名牌中学的直属小学。有的家长不惜斥资数百万港元在名校附近置业;有的家长作好“两手准备”,报读多所小学,作为孩子未能电脑派位入心仪学校时最后的安全网。还有很多人为了孩子上名校,帮孩子报假地址,做假材料,他们一边教孩子要诚实,一边教孩子说谎应付学校的核查。“现在香港很流行这个,为了择校,不择手段。”

上小学如此,小升初更如此。甚至有的家长动了苦肉计、苦情戏。

一个父亲想女儿进某所名校,但女儿考不上。他四处打听,发现早几年有一个办法是行得通的,就是每天早上家长带着小孩站在学校门口,像秋菊打官司一样。他听说之前有家长连续这样站了两个礼拜,校长就忍不住站出来说,“好吧好吧,收你了!” 这家人就商量到底是爸爸还是妈妈带着孩子去好,最后觉得男人带着女儿场面更可怜,决定让爸爸去。他还跟屈颖妍说:“你不要把我的故事写出来,不然人人都学我,这招就没用了。”这个男人是一家报社的高管,统领一干人马,可他还是要带着女儿站在那里。

浸在“催谷”的潮流中,屈颖妍发现自己也慢慢变成了“疯婆子”。她感慨,带孩子,你的付出和收获是不成正比的。你很努力地叫她,把作业做好啦,她还是鬼画符;你努力了半小时,她还是只写出一个字——真的比上班还惨。直到有一天,她忍无可忍把大女儿的书包从三楼扔下去。

为了学业,亲子关系越来越差。有一次大女儿问:“妈妈,为什么你不笑的?”屈颖妍突然醒悟,原来自己真的不会笑了。

她成了“怪兽家长”。

她这才开始有系统地做研究,听很多讲座,看很多书,探讨为什么香港的小朋友没了童年,为什么只要你做了家长,就一定变怪兽。她还打算去读教育学位,她发现“家长教育”其实是一门课,还是硕士课程。

在不久前的一次讲座上,她问家长们:你最经常对孩子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台下很多家长说:“快点快点!快点吃饭,快点做作业!”

美国《读者文摘》曾做过一次调查,访问了亚洲8个地区,3000个14~18岁的孩子,对父母的评价。结果香港父母的得分排名倒数第二,失分的最重要原因是“父母没有时间与孩子沟通”。

屈颖妍说,香港家长常常只会这样与孩子对话。女儿说:“乌龟死了„„”家长说:“你做作业了吗?”一位中学校长无奈地说,其实少当几分钟的怪兽没那么难,至少你可以把孩子的话有耐心地重复一遍:“哦,乌龟死了„„你做作业了吗?”

当今最难教的,是家长,不是学生

在调查中,屈颖妍发现老师越来越难当了。很多老师感慨:当今最难教的,是家长,不是学生。家长认为只要付了钱,全世界都要迁就自己。

有个体育老师称,现在的孩子都不愿意“坐在地上”,球场也好,礼堂也好,户外大草坪也好,你一声令下“原地坐下”,十有八九都没反应,孩子们慢慢腾腾、不情不愿,有的找废纸,有的分纸巾,小心翼翼地垫着屁股,勉勉强强地坐下来,就像怕沾狗屎一样。

“都是少爷和小公主,当妈的教他们,地上脏,千万坐不得!”老师没好气地说。

跟动物接触完要洗手,固然是应有的清洁态度,但凡事都在第一时间想到“干不干净”这个问题上去,也是香港家长的普遍育儿准则。摸完一只狗或是一只兔子,父母总是在耳边“洗手、洗手”地呢喃催促,只会混淆孩子的视听:我刚才是不是摸了一堆粪?还是一团细菌?

在老师们眼里,自己的职责越来越像保姆。有孩子绊倒了,流血了,家长可能会在第一时间找个律师告学校:“学校没有做好保护措施,墙体没有包软垫,要赔偿!”

有一次,屈颖妍到幼儿园接孩子,老师煞有介事地说,孩子大腿上被蚊子叮了两口,怕孩子药物过敏,没有涂药,但手上这个蚊肿,是早上来校之前就有的。屈颖妍惊讶极了,3个蚊子包,都要分清责任,显然,此类问题以前有家长投诉过。屈颖妍感慨,原来老师在教学以外,还要替每个孩子看好每一寸肌肤。

一个学生没有完成作业,放学后老师把他留在学校里做作业,结果家长却跑去教育管理局,投诉那个老师对小孩进行“人身禁锢”。

“现在的家长给孩子营造的成长氛围,太多漂白水了,无论是身体还是思想。”屈颖妍叹气。她还指出香港出现“非典一代”的教育问题。在“非典”时期,一些婴幼儿因为成长在家长过度保护的环境里,沙滩没去过,到公园能免则免,没消过毒的东西不能碰,家长只差替孩子们呼吸了„„于是,孩子对世界的感觉近乎于零。

磕磕绊绊的学步日子里不易察觉出端倪,随着年龄渐长,问题开始显现。不会走平衡木,不能攀爬,荡不了秋千„„父母一直认为是娇生惯养下的相关行为而已,直至幼儿园老师提议他们带孩子看医生,才惊觉孩子患上了“感觉统合失调症”,是中枢神经系统的障碍。后来发现,原来“非典”这年出生的很多香港孩子都患此症,有不同程度的行为病征。

屈颖妍说,瘟疫时期对初生婴孩的过度保护,竟诱发出另一种“行为瘟疫”来,这该是大家在喷洒消毒药水时始料不及的。

在她眼里,家长过度保护孩子的例子比比皆是。大街上,有的是5个大人带一个孩子出游,这样的盛况“像古代皇帝出巡,就差一辆马车几头象了”。

她还发现,家长们带孩子出门,总伴着超大的背包,各种准备一应俱全。甚至会有一把小剪刀,专用来剪肉剪菜。在妈妈们眼里,菜太长哽喉,肉太大窒息。小孩的乳牙,于是成了多余的,像盲肠。9岁的女孩还在吃剪碎的食物,这样的孩子,到了乳牙甩掉的年龄,牙还没发挥作用。

近年医生发现,这股剪食物潮的后遗症,就是港孩的颚骨发育比外国孩子慢,大牙的牙床比同龄外国孩子细小。

屈颖妍说,对于孩子,我们从来都是“舍不得”的,舍不得他们跌倒,舍不得他们受伤,舍不得他们失败,事事为孩子强出头。“每一步,我们都功利地计算周详。”在“金钟罩”下,我们圈养出了一个个没痂没疤的完璧孩子,也孕育出了一群群张牙舞爪的“怪兽家长”。如今,香港社会已发现“港孩”问题越来越严重,大伙又一窝蜂地去找出路。民间办起各种“自理能力班”,花1000元学扣钮扣、穿衣服、绑鞋带、洗碗„„甚至有人嘲笑,如果上课环境许可,还要教冲凉洗头,七八岁不会洗澡的孩子大有人在。

家长戏称,香港的孩子,“吃苦是要给钱的!”

最近,香港又兴起一些“兴趣班”,200元港币一堂课,帮着教孩子用简单电器,如电饭煲、电磁炉、微波炉、榨汁机之类的,还“加送”教授最基本的淘米煮饭和烧水。总之,孩子的一切都可以在各种补习班里“学会”。

有人形容“港孩”的特征为:自理能力低、EQ低、抗逆能力低。

“热门美剧《迷失(LOST)》如果放到香港来拍,两集就拍完了。”做讲座时,屈颖妍说,“第一集大家掉下飞机;第二集人人死光光。”现场一群小学家长,大多笑不出来。

一屋子证书,却没有一张是学做人的

在香港,对一个初来乍到者而言,寻找没有任何外形特征的“怪兽家长”并不难,只要下午4点准时出现在各学校门口,就能“一网打尽”了。

在屈颖妍眼里,校门前是个“是非地”,一切流言蜚语都在那里展开、蔓延。10来分钟里,等待孩子放学不是重点,互相打探成绩才是关键。

“你女儿这次考了第几?”

“第12名。”

“不是吧?你没有同她温习吗?你怎么做人家妈妈的„„”

“你女儿星期六有没有学剑桥英语?”

“没有。” “语法班呢?”

“没有。”

“奥数?”

“都没有,那她都学什么了?你怎么做人家妈妈的„„”

在校门前等放学,屈颖妍听得最多的就是这句评语:“你怎么做人家妈妈的!”

正是在这样的“怪兽角斗场”,屈颖妍渐渐明白家长过度保护孩子的背后,其实是在保护证书,保护分数,保护孩子的所谓“竞争力”。

她断言,如果大学学位能用子女童年的眼泪换回来,香港家长绝对趋之若鹜。就像导演张坚庭所说:香港一幢大厦,大抵有八成家长是虎妈。

香港有整套法律来对抗虐待儿童的行为,“打打手板也要被拉去坐牢”是许多家长挂在嘴边的话。但在屈颖妍看来,香港的孩子从背起书包去学习的那一刻起,就一直承受精神虐待。小学生像棵圣诞树一样,身上挂满各种培训课的书包,每天超过10个小时地不停学习。

香港教育评议会副主席、香港风采中学副校长何汉权曾说,在香港,大学本科(政府资助的大学)的入学率只有18%,精英教育一直是香港教育的主导。“精英教育一天不死,怪兽家长一日不灭。天下父母心,个个都有怪兽的脚印。”

在专家眼里,这些虎妈栽培孩子的“铁人计划”,培养了孩子的争胜心、必胜心,有时渐渐忘了一些胜负以外的心灵教导。接受“铁人计划”培训的孩子,看似样样懂,但原本最基本的生活和快乐的能力反而不懂。

在屈颖妍这个老记者看来,家长们该保护的不保护,不需要保护的却护得严严实实。

她举例子:一个老师强调上课一定要带琴谱,讲了许多次,仍有人当耳边风,于是老师规定,以后没带琴谱的不用上课,会立刻被赶走。有学生继续如是,老师唯有信守诺言,把他赶走。谁知道学生家长却跑来理论、投诉、大发脾气:“我付足了学费,你有什么权力赶我的孩子走?”

这个老师说,其实,那些父母应该多谢我才对,我们教琴之外也帮你教孩子啊,“可惜他们都不领情”。

屈颖妍感叹,这一代的孩子,懂得的技能很多,琴、棋、书、画、跆拳道、游泳„„样样皆能,一屋子证书,却没有一张是学做人的。

孩子小的时候,做家长的最关心的是“干不干净”;等孩子长大了,父母的关注便迅速转移到“有什么用”上面去。比如,参加童子军,有什么用?学跳舞,有没有份去比赛?卖旗(香港慈善机构募集善款的一个重要渠道),会不会有人给记优点?入校队,升中学时会不会加分?参加交流团,有没有证书拿?在学校做义工,有什么好处吗?

家长帮孩子算计每一步,每一分。一次期末考试中途,有学生发现试卷的题目有错,于是监考老师决定找全班唯一一个已经完成试卷的学生A,到同年级的教室里向其他几个班的老师通报。

A拒绝了,原因是他打算再检查一遍试卷。老师坚持让他去,他再搪塞,如此往返,A向老师拒绝了3次,结果还是悻悻然跑到各个教室去通报。

回来再检查试卷时,他发现了一个错误,却没有时间改了。回家后,A为那丢掉的几分闷闷不乐,妈妈问了原因,立即向学校投诉。家长的理据是:为什么是我儿子,为什么不是B或者C?

在家长的一贯想法里,吃亏的事谁都不想做。但家长认识不到,孩子少了那几分,又多了些什么。屈颖妍说,这些年,孩子们走得都比前人快,3岁已经学会上网,5岁便学会3种语言、4种乐器,7岁便懂得制作PowerPoint„„但待人处事应有的态度却被遗忘了,或者应该说,是被牺牲掉了。

在她看来,许多家长为了保护孩子,而蒙蔽了是非与心灵。

不久前新闻说,香港康文署举办了一个阅读比赛,胜出的是一名小女孩,才5岁,一个暑假读了4277本书。屈颖妍说,大家其实都知道,这大概是家长帮孩子作假的结果,家长自己去图书馆借书,然后盖章签名,“证明”孩子都看过了。

屈颖妍还举例,有一次她女儿参加一个徽章设计大赛,女儿自己在一张纸上画,但另外一个胜出的小孩,居然把徽章设计图做成了Flash,用动画解释设计。后来那个小孩承认,Flash是他爸爸帮他做的。

“这怎么会是一个公平的比赛呢?但小孩子从小就习惯了这个。”屈颖妍说,现在很多家长,只要牵涉到比赛,因为要拿奖状、证书,那爸爸妈妈一定会尽力去帮忙。

不知不觉,孩子实际上成了家长手上用来炫耀光彩与成就的大钻戒,大家都要自己的孩子闪闪发光。有一所学校要同学扮演白雪公主和7个小矮人的故事,可由于家长都不愿意自己的孩子演小矮人,最后校方只好改写了故事,将之变成“8个白雪公主”。

这让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毕业的屈颖妍想起《病梅馆记》。千个孩子,本该有千种个性,但今日人人都被修剪成一模一样的病梅盆景,好看、值钱,却不健康。

“你的卖点就是没有证书”

瘦弱的屈颖妍想跟香港教育抗争下去。在旁人看来,她也的确比一般人多了些资本。比如,她有3个女儿,有3块试验田。大女儿上小学时,这个自称很温柔的母亲变得越来越狂躁,一到下午4点,她准时变成“女巫”,她撕孩子的作业本,要求孩子成绩好。

可二女儿、小女儿上学时,她放松了很多。一次放学后,二女儿突然跟她说,“妈妈,你是世界上最好的!”屈颖妍说:“为什么?”孩子说,因为同学听写没得100分,回去妈妈都要打要骂的,但你却没有。

她深深地感觉到,香港教育病入膏肓,家长变怪兽,怪兽逼港孩,大家都浮沉在教育漩涡中,半死不活。她说,如果允许,她相信百分之百的港孩都会逃学。

菲律宾香港人质惨剧发生后,大女儿看到电视台记者访问痛失父母的孤儿时,感叹说:“他们真好啊,不用上学了。”屈颖妍瞪大了眼睛问:你说什么?难道你宁愿用父母双亡来换一个不上学的机会?

这深深地刺激了屈颖妍。她一直等待着一个群组——反畸形教育。可她没等到,家长们边骂边随大流。连屈颖妍自己也暗叫,自己也不过是人群里不甘心又不敢造反的“蚁民”。

她的朋友说:如果香港有人搞反教育制度的游行,人数肯定超过50万。

屈颖妍答:好吧,那就由你发起吧!

朋友问:为什么不是你?

屈颖妍明白了,大学都是顺民,只能消极地反抗。但其实她自己非常期待香港教育来一场革命,要的不是孙明扬(香港教育局局长),是孙中山,推倒一切,重头再来。

明知这不可能,她只能凭一个母亲微弱的力量做些无力的反抗。暑假,她四处带女儿去旅游,希望看到孩子们平时在学校里所没有的快乐。

她尝试用3种实验方式去处理很多教育问题。

第一个孩子摔倒的时候,她非常心疼:“哎呀惨了!我背你吧!” 第二个孩子摔倒,她学会了克制:“你怎么样,骨头没事吧?没事的话就试试自己能不能站起来走路?”

第三个孩子摔倒,她装作看不见,“我们爱她,但不一定要帮她走那一条路。”

她还从龙应台的文章里寻找启发。她说,龙应台书里一幅画面让她记忆深刻。一个毛毛雨天,母子俩在湖边散步,龙应台想为儿子打伞,儿子一闪一缩地推开。然后是又一幕画面,漫步中的妈妈给儿子指点风景,“看,那里多美„„”儿子的反应竟然是把母亲的手按下来,“我看到了,别指„„”

渐渐地,屈颖妍不再像紧张得张开每根刺的刺猬。她理解了,教育是一个松手的过程。

可手放得太松,现实的问题就会马上横冲直撞过来。大女儿小升中的时候,没什么证书和奖状,别人却有很多,什么朗诵比赛、绘画比赛、阅读比赛,甚至吃水果比赛的。事实上,为了迎合这些家长的需要,现在香港任何儿童活动都会颁发证书或奖状。一个简单的手工班都有证书,如果没有,结束的时候家长会直接投诉。

女儿当时很着急,说:“惨了,我没有什么证书。”屈颖妍鼓励她:“你的卖点就是没有证书。”

这位作家妈妈帮女儿做了一个很小的简历,放进了一些家里和学校里的相片,开头屈颖妍写了一篇文章,题目是《教育是一场马拉松》。她说:“我的女儿现在不是跑第一,她在落后,但不等于到终点时,她不会跑第一。教育不应该放弃任何人,即使她真的跑到最后,我们也应该为她鼓掌。”

女儿自己也写了一篇,题目是《我没有证书》。她介绍了自己在小学参加排球队、参加红十字会的活动,她说尽管这些不能在分数上反映出来,但“这些在我心灵里,我希望将来你们可以看到成果”。不管怎样,女儿最后真的考上了心仪的学校。但在下午4点的“怪兽角斗场”,有家长口气酸酸地对屈颖妍说:“因为你是名人呗。”

孩子复仇

屈颖妍四处做演讲的时候,日本也正在进行一场对抗“怪兽家长”的教师保卫战。事实上,这个名词正源自日本。

东京市政府如今耗费1000万日元,出版手册,以教授老师应付“怪兽家长”的招数。

美国电影明星马特·达蒙也像屈颖妍一样,正努力给自己脱掉“怪兽家长”的帽子。他病得不轻,他对孩子的过度保护欲,连老婆都看不下去,昵称他为“红色警戒”。他们家的4个女儿连睡觉都不得安宁,达蒙常会去摸摸看她们有没呼吸。有一回实在管太多,还被女儿狠狠咬了一口,结果马特还骄傲地到处炫耀说:“齿痕是战利品!”

准确地说,在美国,大家更愿意将这种父母戏称为“直升机父母”。他们在学校、操场和课外活动地点转悠,像直升机一样盘旋在孩子头顶,与孩子紧紧绑在一起。

针对最近几年美国父母对于孩子的过度教育行为,很多人开始发动一场“慢教育、简单教育和散养教育”的变革。

大家都在讨论D·H·劳伦斯在1918年讲的一句话:“如何开始教育子女?第一原则是:不要管他。第二原则是:不要管他。第三原则是:不要管他。这就是一个完整的开始。”

当然也有人不同意——劳伦斯说起来容易,因为他自己没有孩子。

其实,就连屈颖妍也知道,自己还是个“半怪兽”,没有完全脱帽。

最近的一个下午,屈颖妍在香港风采中学面向近百位家长做讲座。讲座结束后,一位父亲站起来,意味深长地问:“屈小姐,你对你女儿的分数有什么要求呢?”屈颖妍回答:“我还是要求她们保持中等,她们的爸爸常常说,不是倒数就可以了,但我做不到。” 坐在记者身旁的风采中学校长何汉权偷笑着说:“她嘴上说要求中等,实际就是中上了。”

屈颖妍做不到完全放下。事实上,不久前,《清明上河图》来香港展出,她很想带孩子们去看,可那意味着,孩子看完后回家做作业会写到夜里12点多。为此她纠结了很久。

后来她还是带着女儿去看了,但回到家里又和女儿大吵一架,因为女儿困极了,不肯做作业。

屈颖妍想改变,但整个环境就是这样,她像是进了一条死胡同。

有很多人担心,为人父母者从他们的父母那儿中了毒,又把毒传给孩子,就这样一代代传下去,像高速公路上的连环撞车事故。怪兽家长的故事,会代代延续下去吗?

如今,澳门的一家图书中心用了一整列橱窗展示这本书,引起了很多澳门“怪兽家长”的共鸣。在中国内地,这本书也通过微博广为传播。

有家长给屈颖妍写信说:我们根本就把孩子当作掌上电子宠物,按一个键,要他吃就吃,要他拉就拉,我们从没想过孩子的感受。有家长称,《怪兽家长》像一剂凉茶,让家长在变身刑警狱卒快要把孩子“处决”的边缘,悬崖勒马。

还有人鼓励她:出这本书本身就是对教育最大的对抗,你不是“蚁民”,你干了老虎干的事儿,咬破了一方铁栅栏。

令她想不到的是,在内地,一本《斗妈大全》在网络上迅速蹿红,作者是两个北京的四年级小女孩,用漫画的形式记录了20余招“斗妈”招式。

上一篇:猪年快乐的搞笑短信问候语下一篇:党风廉洁学习会议纪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