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个性在语文教学中得到张扬

2024-07-08

让个性在语文教学中得到张扬(共14篇)

1.让个性在语文教学中得到张扬 篇一

让语文灵动起来,让个性在这里张扬

语文课如何上好,如何让学生喜欢,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把语言文字内化变成表达,这需要老师深思。

老师教学中能把所学的课文内化,并在课上让语文灵动起来,这样才能把无生命的文字变成有生命的,让它走进学生的思维,走进学生的精神世界,使学生的个性张扬起来,激情燃起来,这样学生才能丰满自己的语言,驾驭它自由的飞翔。

如学《田忌赛马》,我认真备课把握教材,但总觉得按课文讲学生的收获不会太大,我大胆的改变了想法,让学生仔细预习,熟读课文,回家好好看看体育频道,听听播音员转播的比赛时况录像。再上第二课时时,我让学生分组学习,并分角色。有的当播音员,有的当演员。我让学生学体育频道的播音员,转播赛马的时况。

第一组为烘托气氛,我先把现场的情况作报道。然后交给学生播音。学生们个个情绪高涨,表演的同学神态专注,颇让人满意,播音的同学理是让人佩服,口齿伶俐,语言组织的好,能互相配合。接着第二轮、第三轮。

通过时况转播,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并充分发挥他们的想像能力、创造能力,这是只在课本上学不到的,学生的学习热情也空前高涨,是我预想不到的。有时我再想不能唯课本而课本,语文学习一定要落实到实处,使学生学有所获这才是最终的目的`。

在学《威尼斯小艇》时,其中有一段是专门写小艇的特点的,我让学生认真读,仔细想人家是怎么抓住特点写的。然后和学生一起悟,学生感悟后。我当堂让学生说一说我们县城小红车的特点。

学生的课上表达:

如果你是第一次来我们的小县城,一定要出行,我给你介绍最好的交通工具,县城的小红车。

它价钱是全国出租车中最便宜的只有一元钱,就可能在县城转了;而且它最方便,随叫随站,只要你一招手就行;你坐在小红车里,县城的景色尽收眼里,如果碰上风趣的司机还会给你讲幽默的小笑话;如果要是到了夜晚,小红车的车灯亮着远远望去,好像首尾相连,宛如长龙一般,如一道亮丽的风景点缀着小县城。

学生不但学了课本,也学会了抓住特点描写。

在教《趵突泉》这课时,课后我带学生去拱水坝玩,学生写下了这样的作文:

今天,我和同学去拱水坝玩。这时已是秋天,扑面而来的秋风送来了阵阵凉爽。一路上有许多的小水塘,水塘边有许多芦苇,风一吹就像大海的波浪一样。水塘里还有许多小意思青蛙,它们一见到人就拼命地把头往岸边的泥里栽,惹的我们哈哈大笑。

离拱水坝50米处就可以听到哗哗的水声,我们便迫不及待的跑了起来。来到拱水坝上,第一眼看上去就好像是一个“小瀑布”。碧绿的河水倾泻到坝里,溅起了许多大的水泡,不停地翻滚着。坝面很平,水不停的流动,在流进河里的时候又形成了一个也许世界上最小的瀑布,落差不到一米。水落在石头上,激起了非常大的浪花。在阳光的照射下,闪动着银光,真是太美了。

我们把泡沫放在水里,让它顺流而下,我们拿上石关头边追边打。把泡沫看成是日军的“战舰”,用石头来当炮弹。那日本“战舰”,用石头来当炮弹。日本被我们打的七零八落,我们的“中日战争”结束了“日军”惨败给了“红军”,我们高兴的欢呼起来。

夏天,孩子们到这玩水,冬天,孩子们到这滑冰,我们小朋友都很喜欢拱水坝。

从课文中学生感悟着语言,品味着语言,通过老师的点播,学生如同种上了语言的种子,语言在学生的“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学生的激情被调动起来,语文课在这里灵动起来,学生载着语言之舟乘风破浪,一路高歌。

2.让个性在语文教学中得到张扬 篇二

一、在师生的对话中张扬个性

在新的平等的对话环境中,师生不再是传统的灌输与被灌输、征服与被征服、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而是互为不可替代的主体。尽管教师与学生分工不同,一方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另一方是学习的主体,但是在平等的对话环境里,他们之间已是人格互重、思维互动、智慧共享,教学相长的新关系。如教学《军神》一课是这样设计片段的:

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不小心受伤的经历?

生:我有一次被石头绊倒,裤子破了,腿上流了很多的血,我还哭了呢。

生:有一次,我急于打开高压锅,手被水蒸气烫伤了,很疼,当时我就大哭了。

师:同学们,摘除眼球比摔伤腿和烫伤要疼几百倍、几千倍。刘伯承在没有使用麻醉剂的情况下,整整承受了多少刀?

生(齐):七十二刀。

师:沃克惊呆了。他大声嚷道———

生(齐):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

师:这是沃克医生发自内心的由衷赞美,请再读一次!

生(齐):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

师:刘伯承超凡的意志震撼着沃克医生,也震撼着我们的心。拿起课本把课文第十六、十七自然段再读一遍,让刘伯承在手术台上的表现永远留在我们心中!(生齐读)

让学生回忆自己受伤时的感受,通过小伤小痛和不使用麻醉剂摘除眼球的对比,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刘伯承强忍巨痛的刚毅。深情的朗读和由衷的赞美是学生与文本进行深层对话,军神的高大形象也就悄然铸于学生心中。

二、在与文本的对话中张扬个性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课堂上,教师不要以简单划一的答案扼杀学生的个性,应放手让他们思考文本予人的深层启示,从而使学生的灵性和智性得到张扬。教学《落花生》一课时,我问学生:“你们想做什么样的人?”学生形成了两种观点:

生:花生埋在地里,默默地奉献,不像石榴那样炫耀自己。

生:苹果、石榴挂在枝头上不是炫耀自己,而是展示自己,就像有特长的同学向别人展示自己的才华一样,是自信的表现。

生:我们国家正是因为有一大批像花生一样不求名利、默默奉献的人,才能够逐步繁荣富强,我们的民族才能够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生:现代社会需要善于表现自己的才能,花生默默奉献的精神是可贵的,但苹果和石榴的自我推荐也值得赞赏。

唇枪舌剑中,一方认为当今社会需要不求外表、不慕虚荣、默默无闻、踏实干事、具有“花生”品格的人;另一方则认为当今社会同样需要外表美丽、善于推荐自己,并有真才实学的像“苹果”“石榴”一样的人。通过师生合作、平等讨论、自由争辩,最终大家统一认识:默默无闻和自我认可是现代人都应该具备的两种品质,把它们内化成自身的修养,在不同的工作岗位和不同的社会环境中发挥不同的作用。

三、在与学生的对话中张扬个性

课堂教学是群体智力活动。学生的话语权不是单一个体的话语权,而是许多个体的话语权在同一空间里的交流和碰撞,如果组织调节得好,可以在参与者的智力角逐中引发一场头脑风暴,实现思维互激和智能互补,使每个人获益匪浅;如果组织调节得不好,也可能导致参与者“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钻牛角尖、抓小辫子,赌意气、比输赢,使对话教学误入歧途。如何既充分维护每个学生的话语权,鼓励他们各抒己见,又适时引领,让学生在互动中互补,就有赖于教师适度发挥自身的话语权进行合理组织。著名特级教师张伟执教的《将相和》一课时有这样一个细节:

师:蔺相如对秦王说:“大王,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你们觉得蔺相如是不是在说谎。

生:蔺相如当然是在说谎,秦王愿意用15个城池来换的宝贝,是不可能有毛病的。

生:我也觉得蔺相如在说谎,因为课文中说秦王双手捧着璧一边看一边称赞。秦王是什么人,他见过的宝贝可多了,让秦王那么看重的和氏璧,怎么可能有毛病呢?

生:这里只是说有点儿毛病,可能是秦王和没有发现,所以我认为蔺相如说的可能是真话。

生:我认为蔺相如这叫“以牙还牙”,算不上说谎。因为课文告诉我们秦王双手捧着璧,一边看一边称赞,却绝口不提交城换璧的事,蔺相如见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不得已才这样说的。

生:我认为不能给蔺相如定个说谎的罪名,从这句话中我们恰恰可以看出蔺相如诚实守信的品质。因为他在去秦国之前,就已经答应过赵王“如果秦王不拿15个城池来换,我就把璧送回来”。

生:从这里我们更能看出蔺相如的机智。

……

(在学生争论的整个过程中,教师不发表任何意见,只是偶尔点点头。)

师:大家说得都有自己的道理。演演这个过程,老师演蔺相如,请一个同学演秦王(师生表演)。

师:蔺相如是在既要不回璧,又抢不回璧的情况下,才想出这一招,现在你们还认为蔺相如在说谎吗?

生:不是说谎。

师:所以我们可以给这个说谎———

生:加上引号。

3.让个性在语文作业中张扬 篇三

一、突出趣味性

教学实践证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不竭动力。因此,作业设计要有趣味性。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挖掘他们的潜能。为此,教师要深入了解同学们的喜好,然后布置针对性的作业。如学习《项链》时,可让学生展开想象去续写;学习诗歌时,可让学生根据诗歌内容形象绘图或为自己喜欢的诗歌谱曲进行演唱;复习汉字这部分知识时,可让学生编口诀等。再如,学生爱听歌曲,可在课堂上播放经典乐曲,然后让他们抒写体会;学生爱读优美的散文,可让他们把自己喜欢的文章推荐给大家,并说明推荐的理由;学生爱看一些娱乐性的电视节目,可让他们根据电视中的节目形式来表现所学的语文知识等。此外,学课文演课文,看小说论人生,看小品谈社会,看新闻评新闻,看电影写影评等都是很好的作业形式。

这些趣味性的作业使学生在体验快乐的过程中,不仅可养成听、说、读、写、思的语文学习习惯,而且可培养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提高道德修养,逐步形成了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二、强化自主性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面对同一事物,同一问题,由于立场不同、思维方法不同、知识构成不同,所以对事物或问题的看法也就各不相同。为此,设计作业时要给学生提供能充分展示自我的大舞台。具体表现为:①设计作业的自主性。如设计试卷,设计阅读题,设计作文题,设计手抄报,设计班级周报,设计讲课导语、教案,设计活动课,为自己喜欢的课文设计广告词等;②完成作业的自主性。如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知识水平,自主选择并完成同学或老师设计的各式各样适合自己的作业;③评价作业的自主性。在评价作业时,采用同桌互评,小组互评,组组互评,老师点评等多种评价方式。

这样的作业,学生不但不把它们看成是负担,反而会花很多的时间,把自己的作业完成得与众不同。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学生的个性得到最充分的体现,他们不仅能创造性地设计问题,而且能出色地解决问题。

三、注重情景性

每一种自然景物都能触发人的情感,每一个生活场景都蕴含着丰富的内涵。为此,要把作业的触角伸向学生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让学生时刻注意自己周围的一切,留心自己每天的所见、所闻、所感,并适时引导他们以欣赏的眼光和积极的心态去观察和分析身边的人和事,让学生在熟悉的日常生活中汲取营养。

如学习景物描写时,让学生观察校园景色,留心天气现象进行描写;学习人物描写时,让学生写自己熟悉的同学、老师、父母等;学习演讲时,让学生结合学习和生活实际进行演讲;学习辩论时,让学生针对学校规章制度、针对学生早恋现象等展开辩论;学习公益广告时,让学生针对校园卫生、饮食、用水、宿舍等各方面的状况写公益广告和提示语;让学生参与并感受学校的重大活动,抒写自己的心灵……

面对同一个问题,个性相异的学生做出了丰富多彩的答案,每次欣赏学生个性化的作业,总有一种亲切感,就像是在同他们进行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碰撞。一份作业就是一个人个性特征的最好体现。

四、凸显开放性

“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来源于生活,扎根于社会。因此,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要放眼更广阔的社会生活,让学生走进社会,引导他们在实践中巩固、应用、深化所学的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如让学生到大街小巷去收集广告语、警示语、错别字等进行交流;让学生收集整理不同地域的风俗文化,名胜古迹,风云人物,个性化建筑等;让学生陈述当地特色农业、工业等;让学生针对某个问题,如农村早婚现象等进行深入调查,写调查报告等。

开放性的作业可使学生学到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给学生提供了展示才华的机会和空间,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获得独特的体验,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把作业当成自己透视人生,体验人生,思考人生,抒写心灵的最佳方式。

总之,尊重个性才能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富有创造性的作业给学生思维插上灵动的翅膀,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在这里,每个人只要从兴趣出发,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珍视自己,放飞思绪,以我口说我心,以我手写我心,都有可能达到创新的境界,从而在作业的过程中张扬个性,体验快乐。

4.让个性在语文教学中得到张扬 篇四

摘要:新课程标准提出了发展学生个性的重要性,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创设情境、调动学生感官、发展学生思维等方式,实现学生个性的发展与张扬,提高学生全面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张扬、个性、新课标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小学语文教师应准确把握教学导向,改变教师一言堂的教学形式,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智慧,构建活力课堂。为了实现语文教学的目标,语文教师要想出策略,来张扬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个性。

一、让学生在教学情境中热爱学习,投入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任何一样活动,学生如果有强烈的兴趣,一定会保持热情和欲望,主动投入地坚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动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享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和兴致,积淀学生的语文素养。例如,在古诗《枫桥夜泊》的教学中,我绘制了枫桥夜泊图,用红色的卡纸剪了许多美丽的枫叶,在讲课的过程中,我讲述娓娓动听的故事导入,还给学生播放了远处的钟声等,随着伴奏音乐《春江花月夜》的缓缓响起,学生仿佛走进了真实的情景中,被深深吸引了,学习兴趣浓厚,积极抒发情感。教师趁势揭示文章的思想感情。学生在进入情境中,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就能发展学生的灵性,开启智慧之门,发表个性化的见解和独特的感受。

二、让学生在充分感官中全面发展,展示自我。

语文教学活动是双边活动。语文教师要巧妙提问,积极引导学生思考,点拨学生思维,让学生收获新知识。学生是课堂真正的主人。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全面参与,发挥动手、动口、动脑的作用,发现并解决问题,让学生在积极思考中,保持学习的最佳状态。例如,在《詹天佑》的教学中,我让学生提出问题,并带着问题走进课文,将找到的答案用笔划出来,并作出不懂的符号。教师指导学生自主性学习,让学生边读边想边动手,通过多种感官的调动,最大化地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能力,让学生学会自主性学习,并在自主性学习中掌握知识,形成能力。通过这些方法,让学生全方位参与学习,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全面保证学生课堂参与度,让语文课堂高效、活力。

三、让学生在思维腾飞中实现自我,互动学习。

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带领学生理解文本,体会含义,发挥学生的个性化理解,让学生抒发个性化见解。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让学生在思考中总结经验,积累知识,发表个性化见解,辩论有意义的问题。在辩论中,让学生理解感悟知识,发挥无穷的知识,再博学的人也会有缺点,学习永无止境。教师创造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实现自我价值。让学生在思考中学会锻炼思维,碰撞思维的火花,让课堂散发生机。如在教学《他应该感到自豪才是》中,我问学生:“学了这个故事,你们懂得了什么道理?”很多学生都回答了要挖掘事物的作用,尊重他人,并学会生活。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学生理解了事物的美不美不在外表,要看有没有实际的用处。教师让学生展开讨论中,学会学习方法。教师让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做出总结,让学生对文章的含义产生深刻的理解。这样,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得到增强,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

四、让学生在多样的朗读中活跃自己,张扬个性。

小学语文课本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构建语境的描述,语言的精彩,理解深邃的思想,抒发独到的见解,引导学生感悟。教师要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学会读书,学会朗诵,学会写读后感,让学生发展智慧潜能,发展学生的特长。例如:我在教学《钱学森》一课时,让学生掌握阅读重点,对课文反复阅读,通过独诵、合诵、表演性朗读、配乐朗诵等方式,感悟内心的想法和对艺术的学习态度,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自编自演课本剧,让学生通过逼真的表演,丰富的语言,逼真的表演,实现对课文的理解,教学让学生感悟阅读本质,实现具体的表达,在品读课文中实现对思想内容理解的提升。

五、让学生在互相尊重中品味成功。

教师要热爱学生,并平等对待学生,师生关系促进学生提高,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言行,并密切关注学困生。教师要给学生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并让学生的美点和亮点得到展现,引导学生互相尊重,发挥特长优势。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教师的批评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教师要发挥学习的主动性,要发展自己的兴趣。语文教师要创造条件让学生收获成功,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创造条件让学生获得成功,收获成功的快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行动起来,展现真实的自我。

教师怎样才能提高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呢,教师要实施分层教学,让成绩差的学生回答浅显的问题,从书中能找到答案的问题,并多进行基础训练题和作业的练习,对于作业要及时评讲,并逐步提高作业训练难度,提高作业训练要求,让学困生在训练中收获进步,感受成功的快乐。另外,教师要及时给予激励性评价。比如,教师可以称赞学生:“你很聪明,要多一些努力,你会学得更棒。”再比如:“你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学生,通过努力,你可以学得更好。”再比如:“你的思路很新颖,看法很独特。”

这样的激励性评价,承认了学生的进步,而且强化了学生的进步,让学生心理上收获成长。学生也会更加喜欢上语文课,也会更加喜欢语文。

综上所述,语文教师要想办法,让语文课充满活力,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热爱学习,施展抱负的乐园。让学生在积极的学习活动中,发展个性,张扬个性,让学生在课堂上心灵飞扬,激扬梦想。充分展现个性的课堂,是阳光明媚的课堂,充满活力的课堂,是给学生充分发展空间的课堂。

5.张扬个性,让文章流光溢彩 篇五

安徽省明光市旧县中学

何玉文

俗话说:“人靠衣装,美靠亮装。”文章要想熠熠夺目,则要靠亮点---个性来装饰,华章美文一定会有出彩的亮点。或语言底蕴深厚,或情感抒发充沛,或闪烁哲理光芒,或飘逸诗情画意,或人文精神高昂,或书卷气息浓厚……作文,要想博得亲睐,让人一见倾心,夺取发展等级分,一定要有个性闪烁文间。

1.个性化的语言 所谓个性语言,不仅仅指词语华丽,而是语言整体攒聚出的或语言局部流溢出的一种独特的语言魅力,一种独到的光泽和韵致。它应是与众不同和难以模仿的。质朴无华是一种个性,人们熟悉而留恋的孙犁的“荷花淀”风格,散发着淡淡的泥土的气息,素以清新朴素,抒情味强而著称;情感充沛是一种个性,它迸发出震撼人心的激情和力量,有人说鲁迅的杂文象匕首象投枪,就是因为其语言犀利,直捅国民党反动派的心窝,表现出愤怒、嘲讽、憎恶的情感;理性思辩是一种个性,透视中洋溢着新时代的人文色彩。06年吉林省中考满分作文《平凡的味道是甜的》中,作者这样写到:平凡让我们收获生活的真谛,平凡让我们收获人间的真爱。因为平凡,爱才值得信赖;因为平凡,爱才显得博大;因为平凡,爱才没有背叛;因为平凡,爱才永恒,才会绽放出不败的生命之花。字里行间折射了作者对平凡的独特见解,蕴涵深刻的哲理,堪称富有个性。另外,诗情画意的语言表达,饱含书卷气息的名人字句,也是个性语言的体现。

2.个性化的角度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一千个读者便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则会有不同的见解。例如针对诚信话题,即使大家的认识都是要珍视诚信,角度则可能千差万别,有的同学会以缜密逻辑性的语言条分缕析丝丝入扣,有的借用历史典故婉曲表达发人深省,有的化用寓言故事寄情于物警醒世人,有的正话反说幽默诙谐嬉笑怒骂。善于选择切入文章的角度,则会曲径通幽,别有洞天。06年广西中考作文是以“感恩”为话题,许多考生选择的是感恩抚育自己成长的父母或是帮助过自己的师长、朋友。选材偏于大众化,不够独到。而有一位考生则独辟蹊径,感恩缕缕书香:缕缕书香让读者感受到了人性的美丽所在。小时候听妈妈讲书中的故事,神往书中的神秘;长大后品味书中的人生百态,体味书中的游戏人生;最后收获书中的精髓。缕缕书香让作者感恩不尽。这样的角度可谓独树一帜,人无我有。也让此文流光溢彩,脱颖而出。

3.个性化的情感

作文,是作者表情达意的一个载体,透过对人对事的记述,表达作者的爱恨情仇,人生价值取向。做到笔随心动,文为情驭,字里行间喷射着激情和热力,让读者深受感染,引发共鸣。常见的方法有:在布局谋篇中写出情感的跌宕起伏,在铺陈排比的句式中加大情感容量,在小桥流水的叙述中让读者感同身受,在直抒胸臆激扬文字中渗透情感倾向……在今年我省中考“敞开心扉”的话题作文中,一篇满分作文选取的是对以前班主任老师的心语,小作者敞开心扉,打开思想的闸门,对老师的思念与期盼之情便如汹涌的洪水奔腾而出,一泻千里,不可遏止。透过这番动人的心语,我们读出了一个学生对老师的那份深挚而纯真的情谊,其情殷殷,其心拳拳,感人至深,另人动容。文章不是无情物,情真意厚暖人心。这是一个永恒的规律,也是让作文“情”舞飞扬的一个制胜法宝。4.个性化的表达

魏巍在《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中,既有对志愿军战士的一般记述,又有对松骨峰战斗场景的生动描述,既有对最可爱的人的热情赞颂,又有对他们的高度评价。各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使得此文情真意切,感人肺腑。一味记叙或一味议论的文章味同嚼蜡,个性化的表达才会让文章光彩夺目。或叙议结合,或情景交融,或叙议情景理融为一体,从而让读者的思维发生若干次切换,心波产生若干次律动,正如欣赏流行音乐的MP4,既有真实可感的动态画面的视觉效果,或碧波荡漾,或绿草如茵,或远景或特写。又有另人怦然心动的音乐冲击耳膜,或激越或平静,或欢快愉悦,或感伤凝重。整个画面带给我们丰富而有层次的感受。个性化的表达也会带给读者多重多样的心灵体验。

6.让个性在语文教学中得到张扬 篇六

一、有个性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有个性的学生

1.教师的教育观念要有个性。这是个根本,起着决定性作用。语文教师要时刻意识到“自我”的存在,常常想着创新;要敢于否定,敢于挑战书本、挑战共识、挑战权威,提出自己的见解。

2.教师的教学语言要有个性。语文教师的语言应有自己的个性特点,要么自然亲切,启人思维;要么词藻丰富,富于感情;要么自然流畅,幽默生动;要么妙语连珠,意蕴深刻,耐人寻味。借助特有的个性语言去吸引、打动、感染学生,使学生在美的享受中,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3.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要有个性。教学如同写作,方式、方法没有不变的,应该因时、因地、因文、因人而异,要别具一格,丰富多彩。一味跟潮流、随大流的作法是不足取的。只知道生搬硬套、亦步亦趋,只追求所谓“共性教育”的教学是没有活力,缺乏顽强生命力的。语文教师的教学应在灵活学习别人经验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开辟一片属于自己的新天地。长于诵读的,可以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内容,以情动人;善于表演的,可以形神兼备地演示课文内容,以情节感人;善于丹青的,可以绘制课文内容,以图形喻人;有一副好歌喉的,尽可以放歌一曲,让婉转悠扬或慷慨激昂的歌声打动学生的心。

4.教学的组织、实施要有个性。一堂课的思路、结构、过程等的设计和运作,只能根据活生生的文章、活生生的课堂来安排,对几“环节”几“步骤”等条条框框,如不假思索地“拿来”,其结果必然是钳制了自己的思想,套住了学生的手脚。那么,课堂气氛死气沉沉也就不足为怪了。

教师的教学和演员的演戏有相似之处,每个演员都根据自己的理解来演绎剧中的人物。只要遵循教学规律,把“工具性”和“人文性”结合起来,教会学生运用语文的同时,使他们受到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熏陶,至于其他方面能进入角色就行了。

二、教学中,教师在张扬个性的同时,要善于发现选文及选文作者的个性,并指导和帮助学生去品味和感悟

古往今来,有个性的作家,用有个性的语言记载了有个性的文化,记载了有个性的历史,记载了中华民族对世界的有个性的认识和创造,也记载了作家自己对时代、对社会、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以及他们的喜怒哀乐和兴衰荣辱,他们创造了璀璨夺目极具个性的作品。

“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屈原的个性;“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的个性;奇妙的构思,独到的观察是欧·亨利的个性。此外,还有:李白的飘逸,杜甫的沉郁,苏轼的豪放,柳永的凄婉……一位位作家,一篇篇文章,一条条个性的走廊,一朵朵个性的浪花。面对丰富多彩的生活,老师学生只管去听、去想、去看、去说,去走进个性的天地。

三、发展、张扬学生的个性,健全学生的人格,是语文教师课堂教学的目的和精髓所在

正如陶行知先生说的那样:“教育者也要创造值得自己崇拜之创造理论和创造技术。活人塑造和大理石的塑像有一点不同,刀法如果用得不对,可能万像同毁;刀法用得对,则一笔下去,万龙点睛。”学生是人,是有思想、有感情、能思维的活生生的人。语文教学要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激励学生积极地去求真、去扬善、去审美、去探索、去创造,并且能用理性的眼光去看他人、看社会、看人生,进而用自己的思想去影响他人,影响社会,发展这种美好的理性和感情,达到改造人、改造社会,也改造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的目的。教师要激励、保护学生的个性,要诱导和启发学生表现个性。先设法让学生产生表现的欲望和勇气,敢想,才敢说,才敢做;然后再千方百计让学生想别人没想的,说别人没说的,做别人没做的;最后,只要学生表达的是自己的想法都应给以鼓励和肯定,哪怕有些想法看上去是离谱的。

语文课堂应是个性张扬的摇篮,是创新的基地。教师、教科书、学生要三位一体,多向交流,要主动、互动,突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人地位。惟此,不远的将来才有可能“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科研论文

浅议语文教学中的个性张扬

杨林中学

7.在语文口语交际中张扬个性 篇七

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是新时期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生要接受规范化的口语交际训练,全面提升个人的语言素养。机智、幽默、充满个性的语言往往是口语交际中征服对方的关键,它可以化解敌意、缓和矛盾、加强了解、增进友谊。

为了使学生尽可能达到以上这种更高的口语交际层次,首先,我们要规范学生的用语行为。近几年流行于青少年中间的网络语言等并非中学生应该具有的个性语言,它们已经严重影响了中学生的口语交际。青少年使用频率较高的不规范的口语并非植根于中华文化这棵大树,他们与汉字的音、形、义相去甚远,如果夹杂在口语交际中,这是对汉语的一种侵蚀和异化。它们就像流行歌曲,并没有多大的生命力,青少年圈外的人恐怕一时也难以和他们进行语言对接。

其次,我们要创造性地进行口语交际的创新训练。个性化的、睿智的口语往往是在激烈的言语碰撞中即时生成的,是人的语言素养和智慧积累的自然流露,可遇而不可求。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多读书、勤思考来广泛地积累语汇,努力开掘语言的源泉,还要经常采取不定时的、突发性的对话训练,着力培养学生的机智应变和随机应答能力。

8.让个性在语文教学中得到张扬 篇八

——2009年少年军校夏令营活动总结

为期一周的少年军校夏令营活动在紧张、活泼而有意义的学习、生活、训练中度过了,在这短短的时间里,我校81名少先队员在驻

县武警部队教官和学校辅导员的带领下,顺利地完成了预定的计划内

容,少年军校夏令营活动的目的真正得到了落实。

一、把学生的思想教育作为办好少年军校的突破口

1、端正态度,树立信心

参加本期少年军校夏令营活动的学员大多是十一、二岁的儿童,在家他们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来军校之后的前两天里,不少学生

不适应这种既是集体生活、又需自理的新的生活环境,面对这陌生的环境和艰苦而又严格的训练经常是流眼泪、闹回家,针对这一点,教

官和辅导员老师在训练生活中,采用:

(1)榜样教育法:

A、以中外著名人物中战胜挫折的典型范例,如因遭受失学挫折

而奋发成才的爱迪生、法拉第、蒲松龄等,虽处境艰难但决然自强的达尔文、牛顿等,战胜病残而卓有成就的海伦•凯勒、贝多芬、张海迪等。B、全国著名的同龄人中的英雄模范,如赖宁,“自造”逆

境,锤炼自己;边荣唐,用七岁的稚嫩双肩支撑着一个残破家庭;成洁,失去双臂却谱写了生活的新旋律。C、以学员身边不怕困难、积

极向上的战友为现身说法的榜样,并及时选择时机对学生进行教育,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2)、采取激励措施:学员毕竟是孩子,对他们的教育则更多的应以鼓励为主,尤其对那些有畏难情绪的学员,更多地给予关注和鼓

励,他们只要有一点进步,教官和辅导员就及时给予表扬,以增强他

们克服困难的信心。

(3)、召开班务会。为了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由连长组织

定期召开班长以上的班务会,交流各班学员的思想动态,并由各班班

长把班务会上的内容及时到本班传达、交流,达到自我管理的目的。

(4)、自我评价。学员们坚持每天写日记,把一天的感受真实的表达出来,并利用一定的时间让他们进行相互交流,达到相互启发,进行自我教育的目的。

2、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

许多为父母、为师长者,只重视让孩子吃好玩好学习好,对人格

健全、心理成熟则关心很少。有一首歌唱得好:“不经历风雨,怎能

见彩虹”。“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有时也很无奈。做父母、当老师,不能庇佑孩子一辈子。所以,学校、家庭,老师、家长要重视对孩子

加强思想教育,让他们身心俱健,全面发展。培训期间通过系列讲座:

A、法制讲座:《未成年人保护法》,增强了学生的法制意识;B、道德

讲座:学会做人,加强了学生的道德观念,知道了那些事小学生应该

做,那些事小学生不应该做;c、军事、国防教育知识讲座,学生了

解了我军的发展史和国防科技的发展,学员们的国防意识得到了加

强,国防观念得到了确立,强烈的民族自豪感由然而生。D、认真学

唱了《团结就是力量》等多首革命歌曲,陶冶了情操。几天来,学生

们情绪稳定,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二、把基础的军事技能训练作为举办少年军校的强化手段本期少年军校培训班合理安排活动内容,分别对学员进行了跨

立、蹲下、起立、看齐、立正、稍息、齐步走和军体拳的训练。训练

时,教官严肃认真而又和蔼可亲的态度都给学生们留下了深刻的印

象。教官们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教学方法:示范法,教官不厌其

烦的示范;分解法,把一些较难、复杂的动作一步一步的分解,降低

难度;同时教官们在训练的过程中,采用一些游戏、比赛等方法来增

强训练的趣味性,提高学生训练的积极性,提高了训练的效果。

大伏天里,气温高,为了保证学员的身体健康,我们调整了活动

时间,利用清早和傍晚的时间进行军事训练。站军姿、进行队列操练、练习军体拳,学员们咬紧牙关,坚持到底。在训练中,有的学生身体

不适,能做到请示教官,休息一下,再参加训练;有的学员在训练中

不慎跌破了膝盖、胳膊,但他们轻伤不下火线坚持和大家一起认真训

练,听从教官的指挥。短短的几天里,学员们完成了规定的基础的军

事技能训练,受到了教官和部队首长的好评。

三、把体验活动作为举办少年军校的途径

体验学习是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一种教育思想,它充分展现了以

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因为有了体验,学习不再是仅仅属于认知、生理

范畴,它已扩展到情感、生理和人格等领域,从而使学生的身心和人

格健全得到了发展。

1、走进军营,体验生活

为了让学生真正体验部队生活,了解军人的情感,7月17日,学校精心组织学生进行了一次拉练和参观相结合的训练。81名少年

军校学员在辅导员老师的带领下,步行到10公里远的驻县武警部队

体验军营生活。学员们观看了军人们的出操、炮营、宿舍,军人们的英姿飒爽、不怕困难、团结合作的精神面貌给学员们留下了深刻的印

象,心灵得到震撼;更使学员们感到兴奋的是教官手把手地让他们进

行适当的实践练习,学生从看、学、做中认识到井然有序是军人的作

风,养成有条理的习惯对学习、工作有很大帮助。他们把“一切行动

听指挥”变成了实际行动。在从部队返校的路途中,学员们克服路途

疲惫、烈日曝晒、饥渴相袭等困难,发扬团队作风,互帮互助、互相

鼓励,没有一个学员掉队,顺利完成了拉练任务,强化了学生们的意

志品质,经过教育和训练,学员们精神风貌、言行举止俨然成为小军

人。

2、烈士陵园追寻

在活动中我们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把课内学到的理性知识

外化为实际行动,内化为健康的心理,举行了一次烈士陵园追寻追寻的实践探究活动。活动前学员们在老师的指导下,收集有关烈士陵园

追寻的信息,并认真、精心准备内容,学员们个个争着做主持人;在烈士陵园里,主持人生情并茂地讲解,学员们的庄严宣誓,使孩子们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增强了孩子们的爱国主义热情、民族自豪

感。

3、动手实践,体验成功

为了让每个学员展示自己的才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我们组织

了一次“包饺子”的劳动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学员在教官和辅导员的带领下,亲身实践,边包饺子边谈笑风生。就餐时,个个学员津津

有味地吃着自己亲手包的饺子,脸上不时地露出快乐的笑容,真正体

会到了在少年军校这样大集体里的快乐。

此外,我们还安排了一些文娱节目,收看内容健康向上的影片等

活动,丰富学员们的夏令营生活,使学员们真正感到夏令营生活的快

乐、有意义。

四、把生活、后勤工作作为少年军校能否成功举办的有力保障负责烧饭的三位同志,想尽办法,科学调配营养,认真做好一日

三餐,让学生在训练时体力消耗的情况下,有更好的口胃。几名辅导

员老师和学生吃住在一起,细心照顾学生,使他们休息好,有充沛的精力训练。四名教官指导学生们叠被、叠衣,帮助他们整理内务,使

学生有个舒畅的休息场所,让学员们知道在集体生活中,需注重集体,不能像自己在家里那样自由散漫。学校领导也深入学员的生活中去,鼓励学员们自己的事自己做,遇到困难努力克服。通过一周的锻炼,学员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得到了加强。

总之,通过短短一周的学习,我们所安排的各项学习任务都已完

成,我们所期待的目标——我们的少年儿童成为一名名具有严明纪

律、敢于克服困难,有自理能力的小战士。同时,我们也知道,少年

9.让学生在个性化教学中绽放光彩 篇九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可是为什么长期以来却得不到学生的欢迎呢?我想主要原因在于语文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常常照本宣科,偏颇地以讲授课本知识为中心,忽视了课堂教学的外在形式,同时也忽视了个性化教学的意义,使得本该生动、有趣的语文课变得枯燥、乏味。语文教学讲究艺术,而教师富于个性魅力的教学方式无疑是带领学生享受语文学习的一个基本途径。

一、构建与众不同的个性化教学设计

都说上好一节课有三个关键:一是正确、深入的文本解读;二是独具匠心的教学设计;三是机动、灵活的课堂实施。其中,文本解读为基础,教学设计是关键,教学实施作保证。可见,在正确解读文本的基础上进行个性化教学设计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实施效果。

在一次观摩同课异构《手捧空花盆的孩子》时,大部分执教教师的教学思路都是同步的:“投竹竿”似的先引导学生认读生字、熟读课文,接着串讲分析,最后“穿靴戴帽”,我们要向雄日学习,做一个诚实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如此空泛乏味、千篇一律的教学模式,其潜在的消极作用不能不说是一种教学危机。而有一位教师的教学却与众不同。他先出示了课文中的一个句子――“有个叫雄日的孩子,他十分用心地培育花种。”然后引导学生体会雄日怎样用心,为什么用心,并让学生用“因为……所以……”说一说。接着让学生说说:雄日用心的结果是什么?最后再从“许许多多的孩子捧着盛开着鲜花的花盆拥上街头却没有让国王高兴”这一结果引导学生体会:结果是美丽的,过程却不一定是真实的,所以看人看事不能单看结果,还要看过程。在这一教学案例中,同样是眼睛,引领学生看到的文本内涵却不一样;同样是耳朵,引领学生听到的文本心声却不一样;同样是大脑,引领学生思考文本的层级却不一样;同样是教学,唤醒学生生命拔节的力度却不一样。这难道不是教学设计的落差吗?

二、寻求独树一帜的个性化教学艺术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启发、引导。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而在于指导学生如何“学”。个性化的语文教学艺术,必须有轻松幽默的一面。轻松的教学、幽默的启发能沟通师生之间的情感,产生幽默中不失本分,欢乐中不乏启发的教学效果。个性化的语文教学艺术,必须要有生动、精彩描写的另一面,教师在教学上要“运其才智,相机诱导,体悟传神,发展个性”。个性化的语文教学,应是运用教师的才智,发展学生的才智,以个性培养个性,以情感增进情感,从而充分发展学生的思维和个性。

有这样一位教师在教学古诗《宿新市徐公店》时,在引导学生用工具书简单地梳理诗意后说:“古人云:‘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今天老师也想在黑板上画一画这首诗。如果按照这首诗所描写的顺序来画,应该先画什么呢?”学生齐说:“篱笆。”教师就在黑板上画了密集的篱笆,一学生马上站起来说:“不行,诗中说‘篱落疏疏’,说明篱笆是很少的,不能画这么密。接着,教师在学生的回答中画了一条又宽又直的大路,学生马上纠正说要画成一条蜿蜒的小路。该画树了,教师又故意画了一棵枝叶茂密的树。学生看了,忙提醒道:“老师,你画的树叶子太密了,诗中的树是‘未成阴’,不能这么密……”就这样,在这位教师富有个性的简笔画功底的“卖弄”下,学生轻轻松松地理解了古诗的意思,又提高了学习积极性。

三、塑造别具一格的个性化教学风格

教学风格是指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形成的,是在一定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技巧所表现出来的一种个性化的教学风貌和格调。教师的知识素养,直接左右着个人教学风格的形成。如学识渊博,有深厚文化素养的教师,其言语必生动形象,妙趣横生。

前不久,有幸聆听了著名特级教师刘仁增执教的《秋天的雨》一课,听完后如醍醐灌顶,顿感耳目一新,也不禁感慨: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自己就得有一桶水。课堂上,刘老师抓住描写银杏树的叶子和枫叶的两个比喻句,引导学生找出它们的五个相同之处,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在他那富于教学智慧的启发下,学生们一个个都活跃了起来,一个个都有了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一个个都成了小诗人,赢得了在场听课教师的一阵阵掌声。这样别具一格的阅读教学风格,必然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特别是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语文个性化教学是语文教育的灵魂。它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不断积累,需要我们个性地领悟课程,个性地运作课堂,从能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处着手,从能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处切入,从能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处启发,让学生在个性化教学中绽放光彩。

10.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张扬学生的个性 篇十

我们学习鲁迅的短篇小说《祝福》, 有的同学看完了导学案以后, 提问:“老师, 谁是杀死祥林嫂的凶手?”我觉得这个问题很有思考的价值, 在充分肯定评价该同学的思维质量以后, 就和同学们来抓住文本中的语言因素来探究:

有的说鲁四老爷是杀死祥林嫂的凶手。因为老监生鲁四老爷, 第一次见祥林嫂就歧视她。冷酷无情的鲁四认为祥林嫂的婆家抢走了她是名正言顺的, 是合法的, 无话可说。祥林嫂第二次到鲁家时, 他一口咬定祥林嫂是“不干不净”, “败坏风俗”的, 于是祥林嫂连祭祀时拿筷子的权力也没有了。在主人家里, 祥林嫂受歧视鄙视, 榨取血汗, 被剥夺精神上的寄托。

有的说柳妈是杀死祥林嫂的凶手。在第90段里, 小市民柳妈“不耐烦的看着她的脸”, “我问你:你额角上的伤疤, 不就是那时撞坏的么?”对祥林嫂讲的故事, 柳妈已感到厌烦, 以揭人家的伤疤作为谈资, 对祥林嫂改嫁时头上留下的伤疤采取奚落的态度。她蛊惑祥林嫂捐门槛, 祥林嫂后来受到致命打击。柳妈以剥削阶级统治人民的思想--封建礼教和封建思想为指导, 来寻求解救祥林嫂的”药方”, 这不但不会产生疗救的效果, 反而给自己的姐妹造成难以支持的精神重压, 是把祥林嫂推向更恐怖的深渊的增加痛苦的软刀子。

有的说她的婆婆是杀死祥林嫂的凶手。因为在第35段写道:“家里有严厉的婆婆”“十多岁的小叔子”, “她丈夫死了, 比她小十岁”。她二十六七岁, 那么她的小叔子也该娶媳妇了但家里以打柴为生, 家境穷困, 没钱娶媳妇, 该买掉她换钱。

有的说鲁镇人是杀死祥林嫂的凶手。在第77段里, 镇上的人们音调和先前很不同, 但笑容却冰冷冷的。在第79段里, 男人、女人、老女人只把祥林嫂的故事作为谈资, “陪出许多眼泪来”, 显示一下自己的同情心而已, 其实是想满足一下自己的猎奇心理。在第80段里, 全镇的人们对祥林嫂反复讲的故事感到厌烦的头痛。在第87段里, “她未必知道她的悲哀经大家咀嚼赏鉴了许多天, 早已成为渣滓, 只觉得烦厌和唾弃;但从人们的笑影上, 也仿佛觉得这又冷又尖, 自己再没有开口的必要了。”鲁镇上的人们对祥林嫂冷漠厌烦, 嘲笑唾弃, 是增加祥林嫂痛苦的软刀子。

有的说她自己是凶手。祥林嫂嫁给卫祥林后, 就被称为“祥林嫂”, 没有自己的名字, 说明她没有自身的人格地位可言, “嫁夫从夫”, 这是夫权的体现。祥林死后, 婆婆是绝对的权威, 卫家的堂伯也帮忙抓她回去卖, 凭的是族权, “出嫁从夫, 夫死从子”, 第二个丈夫死了, 儿子没了, 依封建礼教制度, 只有男人才有继承权, 妇女无子可从, 就失去赖以生存的活路。贺家大伯来收屋赶她, 凭的也是族权。由此可见, 祥林嫂没有自身的人格地位, 没有独立的经济地位。

个性是区别于他人的, 在不同环境中显现出来的, 相对稳定的, 影响人的外显和内隐性行为模式的心理特征的总和。而我们希望学生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彰显的个性是指具有“创新行为”的个性。

上面这个案例, 引起我们思考:怎样张扬学生个性呢?在实际中, 我们发现有如下几点值得注意:

1.能够营造求异思维的氛围。教师应该提供质疑的机会, 如让学生围绕学习内容短篇小说《祝福》质疑, 同学们也要珍惜、利用这个氛围, 学会理解欣赏别人, 能够尊重他人的人格, 尊重他人的发言, 善于学习他人的长处, 顾及别人的感受, 积极的为集体献言献策, 忌说空话大话而言之有物。

2.能够认识自己。教师引导学生善于发现自己的长处, 如有高度的责任感, 对自己说话的内容负责;有较强的管理能力, 管住自己情绪、目标、时间;有较强的口语交际能力, 能把自己对“祥林嫂的悲剧原因”表达清楚。善于发现的弱点, 如应变能力薄弱, 死死抱着原则性不放, 放弃了灵活性。提升素质, 等待机会。

3.能够保持好奇心。对新生事物有敏感性, 有好奇心, 有积极乐观的心态。独自冷静观察时, 还是协作学习时, 注意积累知识、经验, 增强自信, 变换一个角度 (如调一调, 加一加, 反一反) 对某问题进行思考, 如“杀死祥林嫂的凶手”还有祥林嫂自己, 变一变, 产生自己的观点, 然后施展你的智慧。

4.能够辨证地思考问题。在阅读教学过程中,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归纳与演绎法, 分析与综合法, 抽象与具体法, 普遍联系法, 纵横发展法, 全面考察法。如思考祥林嫂的死因, 就使用“全面考察法”多方面、多角度、多侧面的思考问题, 让同学们全面认识“祥林嫂的死因”。

11.语文教师,张扬你的个性 篇十一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总觉得有太多的问题要思考,有太多的疑惑要解答。一方面,不断接受素质教育的洗礼,另一方面,又在实践中重复着应试的题海训练;一方面,努力遵循着教育的理念去教学,另一方面,我的教学成绩――学生的成绩却不如要求死记硬背的同行;一方面,传媒对语文教学不断的口诛笔代,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另一方面,我看到的又是语文教改的轰轰烈烈,形势一遍大好。一方面,我看到实施教革的课堂活跃的气氛,另一方,回到现实的我,看到的又是语文课的死气沉沉……

我们现在到底怎样才能做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既有自己的教育理想和教学理念,更有用自己的教学理念去从事的教育实践,为公众、为社会、也为自己所承认的教育实践。也许我们认为有太多的客观因素,而且这些客观因素也确实存在。但我想,更重要的是我们自身到底有没有去思考,有没有去努力!

语文教学本身注重的是过程,学是过程,教亦是过程。如果我们尽力把这个“过程”凸现,那么,我们的语文教学也就不会再招来什么非议了。关键是我们怎样才能“凸现”这一过程。我想这就必须充分张扬我们的个性,一千个观众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学生有一千张课表,一千个语文老师也应该有一千种教法。而如何张扬我们的个性,我认为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批判,在批判中谋求新生。在中学各科中,可以说中学语文遭到的非议最多,遭到批判最多。为什么,一方面,有语文学科本身的特点所决定,另一方面当然也有语文教师本身的问题所致。因此,面对批判,语文教师更需要清醒的头脑,善待批判,抱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勇敢地面对这一切,进行自我批判。须知,外界的批判矛头直指语文教学,在指出我们有问题的同时,也恰恰证明了语文学科的重要性。试想想,在教育中,有哪一门学科能像语文那样被人赋于重建精神家园的重任。认识到这一点,语文教师才能真正地挺起胸膛,坦然地面对别人的批判,以批判的眼光重新审视自己所从事的事业。而语文教师需要批判的东西,我认为也的确太多了。

首先,语文教师了解语文吗?说语文老师不了解语文,也许过份了一点,但事实却的确是如此。语文到底“姓”什么?从最初的工具说,到现在反响热烈的“人文性”。争论是热烈的,讨论范围是广泛的,但最终的结论却是模糊的。新大纲给语文的定性是:“语文是重要的交具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依然肯定了工具性的存在,只是变成了“重要的交际工具”,承认了语文的工具性,依然将技术主义至上,必将会忽视人的思想自由,人的精神自由。其次,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似乎是肯定了语文的人文性,但是,,数学、物理等其他科目呢,它们是不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这样,语文还有没有个性?可以说,没有哪一门教学科目象语文那样连自己这门学科的性质都争论不清的,也争论不休的。连学科的性质也没摸清,何谈得上学科建设,这类似笑话,但又确是事实。

其次,语文教师了解所用的教材吗?这一问似乎又抹杀了我们语文教师的苦劳。说实话,没有哪一门功课的教师备课象语文教师那样仔细、认真的。有时为正一字之音,一字之意,甚至于要翻箱倒柜。但关键是语文老师是否对自己所从事的这门课程的每一段、每一年级、每一学期、每一单元、每一篇课文、每一节课的质量标准都有一个十分明确的.概念,并且能清楚如何操作就能达到这样的要求。其他功课如数理化,要这样做完全有可能,因为其教材的编排是严格地按照知识逻辑来排列的,而且前后呈现严密的顺序性、衔接性和递升性。其教学的进度可以一目了然。而语文则不然,其编排不具备逻辑性。小学里讲记叙、议论、说明、抒性、议论、描写,初中里还讲,高中、大学里也讲。因而就牵涉到语文学习目标的问题。其目标往往是模糊的、宽乏的。而且,其他功课所学的内容,往往是教材内容,如数理化、政史地,教材内容即学习内容,而语文则不然,功夫在书外,“课文无非是个例子”,语文教学只是以教材内容的教学为跳板,其目的是通过举一返三的过程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教材内容本身不能成为知识点、能力点,语文教学注重的应是教学的过程。

再次,语文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规律吗?也许这一点较简单:多读、多写。多读、多写是不错,关键是,现在的学生有这个时间吗?或者,有这个时间,他们还愿意读,愿意写吗?现在,我发现很多语文老师在总结学语文经验时说的最多的是“功夫在课外”。“功夫在课外”课堂教学的目的体现在哪里,它能起到什么作用?

由于语文教学缺乏必要的知识逻辑吸引力,因而,语文教师的教学思路对学生来讲都似曾相识。虽然内容不同,但内容又不是真正的教学目标。因而,在上课时,我们就必须充分考虑让学生去思考,去练习,处理好真正的语文目标和假设的课文目标之间的关系。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锻炼学生的语文能力。也许我们还有许多不仅人意之处,我想这并不可怕,关键是我们怎样认识它,对待它。只有我们用批判的眼光正视它们,我们的语文教学才能革去沉疴,获其新生。我们自身也才能得到不断的超越。

二、真诚,真诚地唤醒每一位学生。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虽然目前大力推广素质教育,以人为本,但在依然由纯考分决定升学的市场下,“应试教育”依然是一如既往,只不过是将一大堆复习资料,练习册全打上了素质教育的旗号。在这样情况下,所谓的素质教育,实际上就成了培养应试素质的教育。教师与学生之间活生生的师生关系被异化成相互工具化的关系,“教师把学生看成是产生分数的机器,以学生所获得的高分作为自己评定职称、获得优厚待遇,提高自己地位的工具,学生则把教师看作是帮助自己获得高分升入理想的高一级学校的工具。”教师被贬为传授知识的手段,学生被贬为传授的产品。从而,用同一个目标培养人,用同一个模式教育人,用同一个标准评价人。让优秀生在陪读中慢慢丧失灵气,让后进生在陪坐中慢慢丧失生气。因而,长期的语文教改,从本质上讲只是语文教师的自我表演,与学生无关,所以,要做一个有个性的语文教师,首先必须唤醒自己,清醒地认识到学生是一个活生生的生命体,敬畏他,爱护他,提升他,促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的主体地位。

第一、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学生对老师的尊重是无条件的,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也应是无条件的。在语文教学中,师生之间更多的应是一种心灵的交流与碰撞,体现为对教学过程的追求,体现为一种平等的对话。师生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由于师生之间的特殊关系,在师生交际过程中,角色和地位都决定了教师处于主动的地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切实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走进每个学生的心灵,给每一个学生撑开个人的活动空间。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折射到学生的心灵,其结果必然是学生会被你的真情感动,从而使你享受到学生爱的回射。

第二、教师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生命体的每个方面都充满着差异。学生作为生命体的存在,其发展的差异同样是客观存在的。每个学生都有很大的潜能,并且可能在某些潜能方面还具有相当的优势,理想的教育告诉我们应该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潜能优势,并通过教育使之转变成现实力量,以满足社会对各种人才的需要。但现实和理想总有一段距离,每个学生的成长发展的加速度并不是一致的,情商、智商有通过良好的教育得以改善的一面,但也有其恒长性。只有承认了这种差异,我们才能真正的做到因材施教,正确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所取得的成绩,也才能真正地在教学中做到“热诚地慢慢来”。

第三、教师要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常听我们有教师这样讲:“学生不配合。”似乎是一大理由。但学生毕竟是学生,他具有能动的本能,但并不等于他就有能动的行为表现。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把学生从被动的状态中解放出来,使其认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产生一种强烈的自主意识,形成具有强烈能动倾向的人格特征。从而丰富和提高学生主动、能动的层次,掌握学习的方法、策略,提高学习的效率。增强学生主动获取、加工、应用信息的意识和能力,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从而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大的主动选择的空间。

三、创造,在创造中创造生命的价值。创造生命的价值的意义有两个。一是在创造性的教育教学中创造自己的生命价值,一是通过创造性的教育教学培养学生创造的个性。

受时代、社会对教师职业价值和劳动性质认识的局限,在传统的观念里,教师的职业尊严和欢乐,主要取决于社会公正的外在的承认与给予,取决于结果而不是过程本身。一个好教师,一个受人尊重的教师,其被人传颂的往往不是他的学识、他的人品、他的人格,更多是他们所教学生的考试成绩。因而,“红烛” 、“园丁” 、““春蚕”等成了教师的象征。而这恰恰抹杀了最能体现教师这一特殊职业的尊严与欢乐的本质――创造。

作为一名教师,其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学生。他们有血有肉,有感情,有精神,有思想。教师的任务不是仅仅传授知识、技能,而是把学生的生命中探索的欲望燃烧起来,创造的潜能激发出来,让他拥有一个充满信心,勇于开拓发展的知识个性。这才是教师工作中最值得歌颂之处。他创造性地工作,培养了具有创造个性的人,他是教育事业和人类精神生命的创造者。

培养学生创造个性,既要教师创造性地教,又要求学生创造性地学。从教师学生的特殊关系上来看,这又首先取决于教师创造性的教。教师创造性的教,首先必须善于发现。发现教材中、教学活动中所蕴涵的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因素,发现学生身上创造的潜能。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教材的特点,教学环境的变化,巧妙地加于运用,用创新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激活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这就要求我们既要深入地钻研教材,研究学生,更要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

教师创造性的教还表现在教师要善于保护和培养学生的创造的灵

[1] [2] 下一页

感。“思维的火花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花朵,也是最脆弱的花朵。”在实施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的过程中实施创造教学,教师必须充分体现求异性、新颖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完全遵循固有的程序和模式,要善于捕捉学生的思维火花,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合理地组织教学的内容和过程,灵活地采取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造灵感,同时也将自己的创造性寓于整个课堂教学之中,在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的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创新能力。

批判地审视自己的事业,真诚地热爱着自己的学生,创造性地从事自己的工作。那么,不管现实情况怎样,我想,我们一定能挺起自己的胸膛说:“我的未来不是梦。”因为只要我们这样去关注教学这一过程,投入这一过程,即使暂时没有结果,也一定有希望。

12.在作文评价中张扬学生个性 篇十二

案例一:学生王银在考场上这样写《老师的微笑》:“马老师的微笑是很难察觉的。有时, 她的眉头微微地向上一挑, 有时, 她的嘴角微微向下一撇, 有时, 她的眼睛微微一眨, 有时, 她的鼻子微微一抽。这微笑实在是‘微小’啊。”

史老师的评语是:你是一个做事很细致的孩子, 你把老师“微小”的“微笑”观察的很清楚。四个“有时”说明马老师轻易不微笑的性格特点。眉头一挑, 嘴角一撇, 眼睛一眨, 鼻子一抽, 这些词语运用得很准确, 任何人无法为你更改。四个“微微”写出了“很难察觉”的原因。结尾句诙谐幽默, 真是画龙点睛。从这段写话中可以看出, 你是个平时善于观察的孩子, 而且是个很细心的孩子, 所以, 你把老师“微小”的微笑都看出来了。你又是一个爱读书、爱积累词句的孩子, 所以, 你把老师的微笑写得很精彩, 让老师佩服。”

案例二:讲台上放着一盆鲜艳美丽的花, 这盆花飘着一股清香。看花闻香, 我便有了这样的灵感:我们学校的厕所周围没有树, 也没有草, 如果在那些空地上种上花, 厕所里的味道就臭得慢一点儿, 厕所周围的景色也就美丽了。

老师的评语是:讲台上的花给你非常独特的灵感, 你的创意让老师佩服, 老师希望你将来干景观设计类事业。你作文的语言质朴, 但读来很感亲切。

案例三:老师把花园里的花儿折了拿在手中, 我就想起一件事。上星期的一天, 我滚铁环, 不小心, 铁环滚进花园, 打折了一枝花。王龙告了我的状。老师在教室门前瞪着眼睛, 大声喊我:“彭刚, 你怎么不爱护学校的花草呢?”我低头走到老师身边, 说:“铁环跑得快, 我跑得慢, 没追上, 铁环进了花园, 碰折了一枝花, 我不是故意的。”老师笑眯眯地说:“今后跑快点, 管住铁环, 你去吧。”今天, 老师折了花儿, 校长会批评他吗?

老师的评语:读了你的这段话, 老师很感动, 也很惭愧。老师之所以很感动, 是因为你很关心老师, 为老师折花的事担忧。老师之所以很惭愧, 是因为老师在不了解情况的时候对你的态度很粗暴。读了你的这段话, 老师觉得文中的人物对话写得很纯正。

案例四:操场边上有桃花、杏花、梨花, 还有我们叫不上名字的花。每一树花儿都好看极了。我问王小丽, 怎样描写这些花儿呢?王小丽说:“我爸爸早就逼我背会了朱自清的《春》, 我们仿写不就得了!”王小丽说完就朝我做了一个鬼脸, 然后背出几句来:“桃树、杏树、梨树, 你不让我, 我不让你, 争着赶趟儿。这些花儿, 红的像火, 粉的像霞, 白的像雪。闭上眼想想, 桃儿、杏儿、梨儿, 馋得叫你流口水。”王小丽背完, 又做了一个馋人的鬼脸。我一听, 觉得她背的这些话还真写得像。

老师的评语:你不但描写了课间见闻, 而且告诉大家一个很好的习作方法———把自己在阅读中的积累巧妙地运用在作文里。

案例五:我最爱吃爷爷种的化心果。这种果子到冬季就被爷爷放在阴冷的地方结冻, 想吃的时候就取一些放在暖和处解冻。过一会, 果皮里的汁就化成水了, 所以叫化心果。化心果的味道虽然不是果中王, 但它为你把心都化了, 难道你就不觉得它的甜美吗?

老师的评语:你不仅认真地解说了“化心果”名称的由来, 还用诙谐幽默的语言表达了对化心果的赞美之情。

13.快乐作文让学生在作文中得到快乐 篇十三

“快乐作文”让学生在作文中得到快乐

2014.8.有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李教授看了后说:‘同学们看一看我,我有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吗?我明明长着一双小眼睛。’同学们可不要犯了类似的错误哟!”

同学们认真地写了起来,12分钟后,我让邓燕同学站起读自己的习作。她读道:“我有一张普通中国人的脸,但脸色比一般人的红了一点,若遇到上课回答问题或和陌生人说话,那就更红了。我的眼睛虽不算大,倒也美丽,鼻子„„,眉毛„„,我很欣赏我的下巴,和别人不一样,稍微向前倾,像体育明星姚明的下巴一样„„。”

我对邓燕的作文加以点评。这时,我让邓燕同学转一下身子,让大家再仔细看看她的脸,她的脸更红了,像一个熟透的红苹果似的。很显然这是一篇比较成功的习作,突出了她的脸的个性特征。

接着,我让甲、乙两组各请一位学生分别收上习作,并且不规则地交换发给乙、甲两组的学生,这样每位同学收到一份另一小组学生的文字“自画像”。然后甲组学生端坐不动,乙组学生则走下座位,根据手中的“自画像”去“认领”这位同学,并进行采访。

采访的内容是我事先设计好的:

1、你喜欢写作文吗?

2、你认为课堂作文怎样上才好?

14.在习作中要张扬学生的个性 篇十四

一、尊重主体, 激发写作的欲望

习作是学生个性的释放, 生命的展示与律动。《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 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构思。”因此, 我要求自己站在学生的角度, 用孩子的眼光去思考问题、感受生活, 对于他们的“童心世界”和“游戏乐园”, 我尝试着走进去欣赏。评价学生的习作, 我不随便修“枝”剪“叶”, 而是尊重他们的表达意愿, 让他们有心灵上的安全和快乐;让他们自觉、自愿、乐意写, 让他们的流露自由地诉诸于笔端;让他们在民主的习作教学氛围中, 觉得写作不再是一种负担, 而是一种满足的倾吐, 一种自我的实现。

二、走向生活, 丰富写作的素材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文章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可见“真实”是小学生习作的生命。自由真实的人才能有自己的个性, 才能写出既真实又有个性的作文。

1. 让学生走向大自然, 走进生活。

生活是学生作文的源头活水, 让学生走向大自然, 以此丰富学生的视野, 积累个性作文的素材。如春天, 让学生尽情去游玩、野餐;夏天, 让学生去看果林、捉迷藏;秋天, 让学生走田野、赏枫叶;冬天, 让学生堆雪人、打雪仗......那争奇斗艳的鲜花, 那翩翩起舞的蝴蝶, 那涓涓流水之中的蝌蚪……五彩缤纷, 在学生笔下都变成了美丽的文字。

2. 让学生参加实践活动。

“作文离不开生活。”明确地说明了作文和生活的关系。为丰富学生的生活, 我有目的地为学生设计各种生动有趣的实践活动, 如义务劳动、敬老助残活动、环保宣传活动、上街义卖活动……让学生积极投入地参加, 从中积累富有个性的作文素材。

3. 让学生尽情地游戏。

喜欢游戏是大多数学生的共性。小学生都好动, 喜欢的活动也很多。如拔河比赛、老鹰捉小鸡、穿衣服比赛、同舟共济、做饭比赛等, 游戏中蕴含着丰富的作文内容。学生在游戏中相当放松, 能够“想人之所未想, 言人之所未言”。这样, 积累的作文素材也就别具一格。

三、弘扬个性, 写出独特的感受

作文教学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重视自己的内心情感, 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 特别是不要强加给学生高于生活的有“深刻立意”的作文价值取向。如我布置学生写《我的家乡》这次作文时, 老师的本意是让学生描绘家乡的美景, 表达热爱家乡的情感, 但有的同学却写了家乡的小河被污染, 土地被占用……而这些“丑”的现象正是热爱家乡的孩子看到的痛心的事实。对于这种感受我对学生予以了高度评价, 让同学们明白习作的新意很重要。再如, 一次进行环保话题的作文训练, 很多同学都写了一些环境污染的现象, 号召人们重视环保。而有一个同学是以《苍蝇的乐园》为题写的, 通过写苍蝇的快乐生活来反映污染的严重性, 这是多么新颖的选材呀!我们在教学中就应该多提倡这种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

四、自主创新, 奏出悦耳的旋律

作文除了有自主的意识和方法, 还必须让学生敢于创新, 改变“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现象。通过思维的求异, 视点的转变, 在习作中真实地体现三个“新”字:命题“新”、选材“新”、角度“新”。学习《烂漫的点地梅》中借物喻人的写法后, 我以《蜡烛》为题, 指导学生多侧面立意。有的学生从它的用途立意, 写出它燃烧自己, 照亮别人, 这种无私奉献的品质令人敬仰;有的学生从应用的时间和范围去思考, 写了蜡烛平时不起眼, 可是电灯一灭, 它就挺身而出, 那种甘当配角的精神值得学习;有的学生从内心感受写它不够坚强, 一工作就流泪, 一遇到热源就变形, 说它性格懦弱, 不像松柏那样坚强不屈;有的学生通过寓言写蜡烛和电灯的竞技, 告诉人们不要守旧, 要执著于科学……这些别出心裁的立意, 是学生个性化写作的结晶, 奏出的是悦耳、动人的旋律。

五、参与讲评, 尝试成功的喜悦

作文写完后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环节, 就是评讲。评讲不得法, 容易使学生失去写作的动力。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中提高写作能力。”因此, 要让学生从讲评课上的“局外人”角色, 转变为让所有学生参与作文讲评的全过程。要尽可能让所有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都有“亮相”的机会, 还要让所有学生都有发表对别人作文独到见解的机会。除了让学生自评作文外, 还要求学生互评。学生互评作文具有如下优势:⑴评改及时, 学生兴趣浓厚;⑵扩大学生的阅读面;⑶起到相互借鉴、相互启发的作用;⑷解放教师, 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指导写作。互评作文前, 教师应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每组4人为宜) ,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⑴改, 修改错别字, 修改运用不准确的词语, 修改病句;⑵画, 用波浪线画出美词佳句;⑶评, 写评语, 谈自己阅读此文后的感受;⑷传, 个人批改完成后, 作文本在小组内交换传阅;⑸荐, 推荐佳作, 编著优秀习作集。在互评中把握一点, 要充分发掘每篇习作中的闪光点, 让每个学生都能不同程度的获得成功的体验, 并享受写作的巨大乐趣和喜悦, 从而激发起他们更强的写作欲望。

摘要:小学生在作文中要尽情地倾吐自己的心声, 表达自己的观点, 写出个性飞扬的作文。根据笔者多年从教的经验, 就如何指导小学生写出个性化作文, 从五个方面作以探究。

上一篇:唯美的经典禅语语句下一篇:华为公司激励机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