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治理服务指南

2024-09-02

综合治理服务指南(共8篇)

1.综合治理服务指南 篇一

东区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服务探索

——2011-2013年三年工作总结

东区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服务

总结人:中心主任胡廷潮

目 录

一、东区三年服务的基本情况…………………………………… 2

(一)工作方面…………………………………………………… 2

(二)人员方面…………………………………………………… 4

(三)管理方面…………………………………………………… 5

(四)运营方面…………………………………………………… 6

二、服务的特色和成效…………………………………………… 7

(一)九大服务领域的服务总结………………………………… 7

(二)服务特色与成效……………………………………………12

三、存在的问题和不足……………………………………………14

四、对今后家庭综合服务中心服务和发展的建议………………15

东区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开展服务已快三年,在此期间,中心主任换了一任,从开始的20个工作人员中,一直工作到现在的,有8人。三年工作,社工的成长,社区的成熟,居民从不认识、不了解和不认同社工,到接纳、认同和主动求助社工,风雨三年,有必要回顾一下我们所走过的历程,总结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探索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东区三年服务的基本情况

东区家庭综合服务中心三年的服务,可以说是探索的三年,是平稳渐进的三年,其最大的原因是街道给予了大量的支持和足够的发挥空间,以及家综社工力量雄厚所至,下面分别回顾三年的服务情况。

(一)工作方面:

1、2011年的服务情况

自2011年3月23日开业至2012年1月31日,中心服务总数约46144人次;咨询2420人次;辅导类个案198个,结案71个;小组活动49个,;各类社区活动104次;注册义工251人;组织各类培训共144次,1870人次参与;社区探访2237次2、2012年的服务情况

从2012年3月到2013年2月,东区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为71444人次提供了服务,比去年全年总数高了158.83%,个案完成了107个,占全年的47.35%,接案有217个,占总需完成个案58.49%,小组工作完成49个,占年总数的122.5%,社区活动完成110个,占年总数的112.24%,走访3466人次,各服务领域接受咨询1539人次,义工注册完成745人,残障义工工作36节/273人次,占年总数的144%节/136%

人次3、2013年的服务情况

2013服务辖内居民总人数达9.54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107%),九大服务领域接受咨询服务2136人次,完成个案219个,结案172个,举办社区活动79次,完成小组52个,暑假为697个学生开展各种,服务走访企业113家,走访家庭1163人次,新注册义工人170人(共974人)。

下面是三年工作的分析图:

从上面情况看,中心的服务在稳步提升,社工服务逐渐向外铺开,更多的社区居民在不同的需求层面上得到满足,同时中心不断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督导的力度,促进其服务能力的提升,逐步推进中心服务持续向专业化发展。

(二)人员方面:

1、11年人员配备情况

中心配备有全部工作人员22名,其中项目主任1名(7年社会工作经验,中级社工师),服务主任2名(一副主任18年社会工作经验),行政主任1名,项目社工17名,保洁员1名(临工)。社工专业毕业14人,其中持社工证6人,三级心理咨询师证1人,持证人员比例为33.3%,专业人员中社工专业人员比例为73.68%。

2、12年人员配备情况

中心配备有全部工作人员26名其中有20人是社工,在这20人中,有社工师或助理社工师证的有14人,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的18人,法律专业人才两人、有心理咨询师证4人,最高社会工作年限19年,平均社会工作年限2.15年。

为加强中心的营运能力,机构特派两名有10年以上的管理和工作能力丰富的社工主持中心工作,一是中心主任,有20年的社会工作经

验助理社工师,有10年的项目管理和营运能力;一副主任社工本科毕业,10年社会工作经验,一副主任,研究生毕业等。

3、13年人员配备情况

中心员工总数为27人,实际配比达到108%。其中1名保洁人员(临工),社会工作及相关专业人员23人,配比达到85.1%,社工专业或取得社工资格证为22人(取得中级社工师资格证2人,取得助理社工师资格证16人),配比率为81.48%。平均社会工作年限3.5年

为加强中心的营运能力,机构特派两名有10年以上的管理和工作能力丰富的社工主持中心工作,一是中心主任,有20年的社会工作经验助理社工师,有10年的项目管理和营运能力;一副主任社工本科毕业,10年的社会工作经验的社工师,一副主任研究生毕业,社工师等。

综上所述,雄厚的社工力量,是服务顺利开展取得成效的重要保障。

(三)管理方面:

中心开始之初,中心在街道的支持下,建立了系统的管理和服务制度及流程,同时对服务进行了规划,制度了全年的目标和服务方向。并在服务过程中规范了社工的语言和行为规范(《社工行为规范手册》),建立每日两次班前沟通、每周一次会议沟通和街道汇报、每月一次工作报告、每季一次财务汇报等沟通、监督制度等,通过培训、督导等方式,让大家了解制度,开展各项服务。

由于东区面积较大,社工又是新入服务,难以全面顾及,中心把服务进行分片责任,让服务更好地开展。

2012年,为了更好地提代服务,中心组织全体员工对政策、同行、社区等各方面的资源进行收集和分析,制定目标,提出责任和关怀的方向,同时让每个员工把全年的工作进行行动计划的制定,对所有的制度进行了疏理和完善,形式一本《东区家庭综合服务中心服务手册》,这一成果,在社工界还是首创。同时加大督导和培训的管理,加强对社工的专业支持和行政支持,加强与两机构的沟通。

13年以来,中心总结了12年的工作,与每个员工进行了沟通,同时对员工进行了职业规范。提出了团结所有的力量,服务所有有需要的人及社区人服务社区人的服务策略,同时得用各方面的资源给予支持。当然,因为中心是两个机构共同提供服务的,除了中心的工作、行为和服务制度等统一外,还要协调两机构的财务、人力资源等制度,这方面增大了管理的难度也为服务的开展带来一些不便。

(四)运营方面:

要做好家综服务,管理和营运经验很重要,东区家综在第一年开展服务时,由于社工和社区两方面都不成熟,故第一年是探索和磨合之年,这一年中心除了大量开展宣传和走入社区的工作外,还制定了中心的制度,规范员工的行为、培育员工专业发展等工作;第二年开始,中心思索如何在相对熟悉的社区和专业已有一定成长的社工工作中,如何提供更深入、更全面的服务,打造幸福社区?中心意识到仅凭20多个社工是很难做到上述要求的,于是提出“资源联动,共同承担责任和关怀有需要的人”的服务策略。要求社工以身作则,以实际工作感动和引导居民参与社会服务,在社工的专业操作下,和他们一起,影响着更多的人积极响应,居民逐渐意识到:美好的生活环境需要共同打造和维护,人人都出一份力会让我们的生活更幸福。同时,加强员工培训和培育,制定服务手册,外展服务手册等工具,为服务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手段,解决和协助居民解决需求和困难,同时透过专业服务工作,带动居民,及联合可以联合的力量,共同负起各自的责任,对有需要的人提供关怀,共同建设幸福社区,并以此进行实践和探索社会工作服务。这是东区家综的服务和运营主要策略。

二、服务的特色和成效

(一)九大服务领域的服务总结:

1、学校服务

孩子学习和安全成长是每个家长都关心的事,青少年的发展同样也是国之大事。暑假后,家长忙于上班,孩子在家学习是否能够自主的学习?有问题谁来帮助?孩子是否会自己出去玩?是否安全?是否会和一些孩子学坏等,是所有家长特别关心和想解决的问题,同时也是社工们关注的问题。鉴于东区学校多、外来工多、孩子多等特殊情况,从11年开始,中心学校服务领域和青少年服务领域在暑假期间,联合组织这些孩子进行功课学习和辅导,同时开展夏令营、各类发展性小组、历奇活动、义工体验、人格养成、道德培育等各项服务,在服务中守护孩子们的安全,规划孩子们的发展,这些服务深得孩子们的喜爱和家长们的好评。

此外,学校服务一共有6间学校提供服务,分别是东区中学、东区小学、刘村小学、火村小学、洋城学校、宏岗学校,其中洋城学校和宏岗学校为民办学校。服务对象约有4786名学生,其中初中生为1256人;小学生为3530人。服务内容包括社区联络、个案服务、小

组服务、社区宣传、大型活动、中小型活动、学生历奇培训、服务需求调查。在服务中,从开始走访6个学校,开展些宣传、兴趣类活动,到后来通过与学校领导座谈,了解学校工作与需求,让学校了解社工,共同协商服务计划,建立沟通机制,建立住点服务时段和任务;通过走访家长,与家庭沟通,同时通过学校与家长的联结,形成以为工为主导,联合学校、家长同共为学生开展社工服务机制,得到家长、学生和学校的发评,在学校服务中开创了新章。

2、青少年服务:

青少年服务和中心学校服务领域一样,联合学校服务在暑假期间,组织这些孩子进行功课学习和辅导,同时开展夏令营、各类发展性小组、历奇活动、义工体验、人格养成、道德培育等各项服务,在服务中守护孩子们的安全,规划孩子们的发展,这些服务深得孩子们的喜爱和家长们的好评。

青少年服务领域的主要对象为辖区内14-25岁的青少年,而这个群体又分为几个次群体;其一,在东区街内就读初中的青少年,年龄为14-17岁;其二,在东区街内居住,但并不在辖区内就学的青少年,年龄为16-22岁;其三,在东区街就业的青少年(包括外来工),年龄为18-25岁。该组主要以在东区街内就读初中的青少年为主,以第二类和第三类为辅。同样在学校内联合教师、家长共同开展服务,服务包括社区联络、个案服务、小组服务、社区宣传、大型活动、中小型活动、学生历奇培训、服务需求调查。同时走访家庭和一些企业,开展相应的服务,关注和引导青少年各方面的成长。

3、企业与外来工服务

通过走访企业,接触企业员工,运用个案、小组和培训等方式,解决员工的职业困惑和成长困难,支持员工的家庭和发展;联合学校服务组,解决孩子学习和成长问题,深得企业和员工的好评。如万联的员工减压服务,涂料厂的员工职业规划和成长培育,钟表厂的工会培育计划等,被称为“社会福音通,企业良友”。

通过支持员工成长,让员工更好地为企业服务,让企业和员工达到双赢,由此开展企业和外来工服务,这是企业和外来工服务领域开展服务的又一大特色。

4、残疾人服务

从11年开始,残疾人服务领域调动残疾人康复专家和PT治疗师,走访残疾人家庭,为残疾人进行评估康复评估,制定康复计划和发展计划,运用居家现有器材,制定康复方案,传授社工特别是残疾人照顾者在家中实施康复,并随时给予支持,如智障儿童的发展建议和支持计划,长期卧床者的护理和运动治疗等。联合康复专家,走访残疾人家庭,为残疾人制定康复和发展计划,在社工的指导和帮助下实施,开创跨专业联合服务的新开端,这是东区残疾人服务领域服务的一大特色。

东区街登记在册残疾人共997名,从残障类型来看,肢体残疾有354人,占35.5%;听力语言残疾400人,占40.12%;视力残疾81人,占8.12%;智力残疾69人,占6.12%;精神残疾61人,占6.18%;多重残疾32人,占3.2%。从年龄构成来看,60岁以上残疾人有649,占总人数的65%;19岁至59岁的残疾人317人,占总人数31.8%;18岁或以下的残疾人31人,占总人数3%。从残障的级别来看,一、二

级有568人,占总人数57%,三、四级有429人,占总人数43%。该服务组联合工疗站、社区医院等相关资源,共同为残疾人开展各种康复服务,帮助残疾人建立自信,培养成长动力,让残疾人走入社区,和社区融合等做了大量的工作。

5、长者服务

东区街60岁以上老年人3052人,其中孤寡老人15人,已进行居家养老的有23人(包括孤寡老人和独居并生活较为不便的老人)。60-69岁的有1648人,占总人数54%,70-79岁的有886人,占总人数29%,80岁以上的有518人,占总人数17%。

从11年开始,长者服务领域调康复专家和PT治疗师,走访长者家庭,运用家庭资源,制订护理和运动治疗计划,传授社工及长者自我照顾的知识和技巧,在社工的指导和帮助下实施。另外,培育长者兴趣,组织长者各项活动,如养生、运动、歌舞、电脑、体检等,实现在社区养老,由社区养老的状态,让长者在家中和在支持体系的支持下,有乐、有为、有治疗、有养生,这也是家综长者服务的一特色。

6、家庭服务

东区街辖区面积54平方公里,居住地域相对较分散。登记在册的流动人口7.8万余人,出租屋有3千多栋(2.7万余套)。目前集体经营收入主要源于征地利息、征地提留款及厂房仓库出租。居民的收入以经济社分红、房屋出租、个体经营和外出就业为主下辖笔岗、火村、刘村、东区4个社区居委会,共55个经济社。辖内有常住人口2.3万余人,外来人口8.4万余人。其中:60岁以上老人3000余人,育龄(18-50岁)妇女户籍人口6124,流动人口14324,残疾人400多

人,宗教(法雨寺)16人。本街辖内有企业260余家。

该服务组从第一年走访家庭都被拒之门外开始,联合街道、居委,通过宣传、带领等方式,走入社区,走进家庭,以社区为基础,以家庭需求为导向,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通过亲子互动、家庭文化、家庭能力建设、婚姻调解、走访低保户、困难户和有需求的家庭服务,以及互助计划、邻里关系等的开展,帮助家庭成员调适家庭角色,增进家庭内部沟通,协调家庭关系,发挥家庭功能,得到大家好评。

7、义工服务

从11年开始,通过宣传和街道的帮助,开始招募义工、培训培育义工、建立义工管理制度,到为各个服务领域提供义工服务等,通过三年的工作,建立了一支强大的义工队伍,通过资源整合、春雨计划、社区融入计划、慈善服务计划等,建立义工的核心骨干队伍,为东区家综的服务开展提供了保障,通过社区组织建设,让义工自我管理,在服务参与过程中,引导义工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关怀有需要的人,同时影响更多的人,实现社区人服务社区人的目的。

8、劳动与就业服

辖在册失业登记人员共689人,其中男性252人、女性437人;按社区分布:笔岗村249人,火村191人,刘村167人,东区65人,东区街的17人。查看在册失业登记表,可了解到笔岗社区失业登记人数较其他社区是最多的,火村和刘村登记失业人员数量相近,东区和东区街登记失业人员较少。失业登记人员年龄主要集中在25-45之间,人数达到500人,16-25岁的只有81人,45-55岁的有104人,55-59岁4人。文化程度以初中、高中(中专中技、职高)水平为主,人数

达到564人,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有87人,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有37人。

辖区内有外来人口8.4万余人,据去年的调查情况显示,外来人口主要来自河南、湖南、安徽、江西、四川、湖北、陕西等地区。外来从业人员以中青年为主,男、女比例相当,平均年龄为29岁,文化程度大多在高中、中专以上水平,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较少。主要在生产制造业、技术性行业、销售行业和服务业等行业就业,月收入水平集中在2000-3000元之间。

该组面对这样的情况,从走访中介开始,与中介建立关系,然后走访职业技能学校,联动资源,为就业者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走访企业,为就业者联动资源,同时通过社工专业技巧,为一些职业人士做职业规划,就业培训等工作,帮助居民解决由工作引起的相关问题,恢复其社会功能,找回自信适应东区的工作环境,促进劳动者融入并参与社区;关注本地失业人员就业问题,提高居民在社区生活中的幸福感

9、一般便民服务

通过咨询、社区联络、个案服务、小组服务、社区服务等,为需要咨询资讯或者需要支持的服务对象及时提供有用的信息,解答其遇到的问题,为有困难的家庭提供支持,运用便民手册、宣传等专业手法,倡导公益,让更多的人参与社会服务,共同建设美好家园。

(二)服务特色与成效:

1、特色个案服务,深入解决居民实实在在的问题

东区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三年来开展了很多深度的个案服务,如

外来工自杀危机介入成功解除自杀危机;成功解决外来工工伤欲自焚个案;运用个案管理方法,调动各方资源,跟踪三年时间,解决了一个多次自杀的抑郁症个案及其家庭的各种问题;和社会事务科帮助申请紧急援助的情况下,成功解决了一身患疾病走投无路的外来工;多起家庭暴力个案;因家庭困难交不起学费缀学个案等等。我们的个案已进入广州市社协优秀个案选编。

2、资源联动,共同承担责任和关怀

社工意识到自己的力量是有限的,要更好地开展服务,就需调动、整合更多的资源加入服务,所以,家庭综合服务中心联合萝岗区妇联、东区消防中队、东区司法所、东区卫生站、东区安检部门、东区关工委、广州市救助站、飞凡职业培训学校、广州市仁豪职业培训学校、南村幼儿园、南方医院、各居委、企业等40多个单位、部门,开展了义工服务、外来工子女关怀、职业培训、法律教育和宣传、义诊、外来工关怀、婴儿运动会等多方面的活动,取得很好的效果。

三年来,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在“责任与关怀”的服务主线下。进行宣传、倡导和服务开展,带动和调动东区居民及相关机构、单位共建和谐社区,幸福东区。

3、居民的认同情况

11年刚进入东区时,社工专业实践不足,居民不了解不认同社工,就连走访时都不让进门,在街道的帮助下,我们走进企业,走进居民家庭,然后社工运用个案、小组和社区专业开展服务,影响居民意识,带动居民参与社会服务,透过宣传各种方式的宣传和培训,增加居民对社工及其服务的了解,三年来,居民的意识起了极大的变化,如几

个居民在街上看到可能是拐带儿童,于是留下一人跟踪,两人急忙到中心找社工救助;一居民看到一交通事故:一女人被撞,倒地昏迷,肇事司机逃走。也急忙到中心求助;一日中心开门时发现一个钱包,打开一看里面有很多卡,同时有一张名片,名片上写着:希望社工能把这个钱包物归原主,以及很多有需要的人找上门,如钟表厂建立工会,不知如何开展工作,主动寻求社工;一居民因噪音困扰找社工等。

三、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社工资源和需求发现能力和分析整合能力有待提升 虽然从管理和工作方向、策略上看,东区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做了很多专业、经典的工作,但社工在资源和需求两方面的发现还是不足,敏锐度不高,特别是那些资源整合后可解决那些需求等技巧更有待加强。

2、社区合作及资源调动能力有待加强

调动资源解决需求是社工的重要工作,在社区中,街道、居委、社会组织,个人都是很重要的资源,但大部份社工现在只是在运用自己的能力在解决问题和需求,对这些资源的认识不够,不知如何通过合作达到双双赢状态。

3、服务领域分工过细对工作开展和资源整合不利

东区街家综的服务领域分工过细,如学校与青少年,企业外来工与劳动就业等,工作中很多都相同,这样分工,分使用更多的资源。

4、过重的指标让社工难以深入服务。

东区指标还是相对过重,故在一些指标中,社工会想办法应付,不利于深入开展工作。

5、服务采购经费分配问题,让社工难以安心就业

按规定家综经费使用比例为6:1:1:1:1,(即人力资源为60%,督导和培训经费占10%,)专业服务和活动经费占10%,日常办公经费占10%,其他经费(税收装修等)占10%),这样造成了下面问题,一是装修后使用时间越来越长,维修的费用越来越高,按这个比例根本不能满足装修需求;二是现在人员工资越来越高,但家综的费用是固定的,比例也是固定的,虽然政府的工资指导在调升,但机构确不能调,让社工的流失越来越严重。

四、对今后家庭综合服务中心服务和发展的建议

1、以家综为恒常服务点,深入社区进行服务开展,引导让社区人共建幸福家园;

社工在东区服务已三年,三年后的服务,社工一定要走出去,深入社区,让更多的社区人加入社区服务行例,做到以社工为主体,引导东区人服务东区的状态,这样才能真正改变社区,才能做到幸福社区,共同创建。

2、加社工资源和需求发现能力和分析整合能力培育实践,运用资源库共享资源,建设资源社区,运用家综平台形成资源与需求对接,到达社区自助状态。

培育社工敏锐地发现资源与需求,迅速调动资源解决需求的能力,同时学会以家综为平台,快速响应需求与资源对接。真正达到人人都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关心身边有需要的人,使整个社区人都在服务身边的人,达到社区自治和自助的目的,这才应该是社会工作服务社区和家综的方向和目标。

3、优化服务领域,更好地运用资源。

建议把劳动就业与企业与外来工合并;义工与便民合并;青少年与学校合并。这样,能更好地调配和运用资源。

4、平衡服务指标,给予更多的空间让社工发挥;

把服务指标调到区统一服务模块指标,让社工把服务做得更深入,更好地发挥专业。

5、调整家综费用,解除家综与机构困境。

关于装修有两个解决方法:一是调大装修比例项,以适应装修需求;二是另拔装修经费,以适应装修。关于人员经费改进方法可加大开办资源投入或调整比例。

6、继续加强街道支持与监督,让家综更健康发展。街道继续对财务使用、人员是否到位、人员资质是否够、服务进展、固定资产使用等进行监督,在硬件设备设施、共享资源、服务方向和策略、服务中遇到的困难等进行支持。以规范社工机构行为,让资源起到更高价值体现。

2.综合治理服务指南 篇二

政府治理

治理, 泛指国家、公共组织、私人机构及社会个人等各种活动主体之间的关系, 是各种公共或私人机构和个人管理其共同事务的各种方式的总和, 是使相互冲突或不同的利益得以调和并采取联合行动的持续过程。

治理理论构成了政府治理范式的理论基础。上世纪90年代以来,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对政府管理模式的不断冲击, 西方国家为应对社会管理中“市场失灵”和“政府失败”的双重困境, 逐步兴起了以“政府治理”为导向的传统行政模式改革。我国的“政府治理”, 通常是指治理主体 (政府) 对治理客体 (社会公共事务) 的治理, 是政府行使政治、经济和行政权力, 对社会公共事务实施管理的一套制度、机制和程序。它既关注宏观层面的政府、市场、社会的相互关系及这种关系中的权力分配、偏好表达、公共选择等问题, 也着眼于微观层面的政府权力结构、组织模式、行为方式等问题。

政府治理范式, 包含多元主体、合作主义、自主网络结构、适应与回应、公开与透明、法治与公正等基本要素, 是一个以相互依存为基础、以协作为特征的多元统一、纵横协调的结构网络。政府治理的理念, 是运用治理权威多中心化及由此引发的主体多元化、过程互动化、方式协调化等路径, 构建公共事务管理的网络结构, 旨在以分权、有限、效率、民主的政府 (公共部门) 为枢纽, 引导、组织和规范政府、市场、社会等多元主体的公共管理活动, 以最大限度地增进公共利益。政府治理以开放性的姿态, 适应了全球化和分权化趋势下社会利益主体多元化的行政环境, 为构建社会公共事务协同治理格局提供了新思路。

政府治理范式中的公共服务协同治理:现实依据和目标取向

将公共服务供给纳入政府治理的范式, 我们发现, 在计划经济时期的全能主义政府治理模式下, 公共服务供给延续着以政府供给为主体的“单中心”体制, 其显著特点是:以政府为唯一或主要的供给主体, 以制度外财政为主的公共资源筹集机制, 自上而下的制度外公共物品供给决策机制。与此同时, 对于“单中心”供给体制的质疑和批判也一直围绕“政府缺陷”和“政府失败”而展开。改革开放后, 经过行政放权、市场发育和社会成长, 我国政府治理理念已由国家本位转向社会本位, 初步确立了以公共服务为核心职能的服务型政府的价值导向, 政府治理范畴由全能主义转向有限责任, 政府治理方式也由行政控制转向协同治理。但是, 受体制转型、路径依赖等多重张力的影响, 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定位不清, 行政、市场和社会主体的职能划分不清, 公共服务职能越位、缺位和错位现象并存, 造成了社会公共服务供给严重滞后于社会公民的多样性需求。因此, 加速推进政府治理范式革新应成为公共服务供给优化系统工程的关键。

公共服务职能导向下的政府治理, 强调多中心的社会公共事务协同治理范式, 即“在一定的贴近公民生活的多层次地理空间内, 依托于政府组织、民营组织、社会组织和民间组织等各种组织化的网络体系, 应对地方公共问题, 共同完成和实现公共服务和社会事务的改革和发展”。在多中心的协同治理体系中, 合理配置公共权力是基本前提, 政府功能的科学定位是重要内容, 角色分工与功能互补是基本构架, 公民参与和行动组织化是重要保障。以此为要素的政府治理, 不仅在制度上强调了有限政府构造、公民社会自治, 基于政府、市场、公民三者互动基础上的多中心治理体系, 同时也在精神上突出了与传统行政管理不同的三个特质——公共文化精神的理性化和契约化、社会个体的自主性和自治性、国家或社会关系的合作性和共治性, 这是当前政府治理范式革新的目标取向。

政府治理范式中的公共服务协同治理:理论阐释和路径选择

1. 基本前提:公共权力的合理配置

基于“单中心”体制弊端, 政府治理倡导权力“多中心化”, 其实质是治理权威从国家 (政府) 中心主义向多中心转移。它以政府公共权力配置和边界限定为起点, 旨在达成政府、市场、社会之间治理权威的分化和扩散, 以增进多元治理主体的积极性、灵活性。在传统行政模式下, 政府是居于市场和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管理机关, 公共权力资源配置、运作呈单极化和单向度的特征, 政府由上而下单向性地运用权力, 无需市场、社会的同意和参与。政府治理意味着权力运作模式的转变——公共事务的管理主体由政府扩展到市场和社会, 公共权力运作呈现相互的、多向度的运行特点, 更多的公共权力资源从政府转移到其他治理主体。

对于政府而言, 治理意味着“不再是监督, 而是合同包干;不再是中央集权, 而是权力分散;不再是由国家进行再分配, 而是国家只负责管理;不再是行政部门的管理, 而是根据市场原则的管理;不再是由国家‘指导’, 而是由国家和私营部门合作”, 体现了公共权力配置的理性。尽管政府治理也需要权威和权力, 但其管理机制主要不是依靠政府权威, 而是合作网络的权威, 政府由此实现从“划船”到“掌舵”的角色转换。

在政府、市场、社会等主体重新配置治理权威的同时, 层级政府的关系治理十分关键。当前我国财政分权与垂直型政治管理体制相结合的分权治理模式, 不仅是强化公共服务工具性价值取向, 造成地方政府公共支出结构扭曲的重要原因, 而且也是导致地方政府公共服务治理权责失衡、效率低下等问题的体制性症结。因而, 优化政府之间关系治理的关键在于, 适度的财政集权及公共服务职能强化。前者可确保各级财政由生产型向公共型逐步转型, 尤其是加强对基层公共财政的转移支付, 同时也强调了解决基层政府公共财政困难的基本路径不在于事权收缩, 而在于财政支出的责任上移, 即由上一级政府和中央政府承担更多的服务责任;后者可解决层级职能错位、事权财权失衡问题, 强调根据公共服务供给的受益原则、效率原则和能力原则, 科学划分中央、省、市、县、乡五级政府的权责边界, 激励和强化地方政府的责任心和行动力。

2. 重要内容:政府功能的科学定位

公共权力多中心化蕴含着“放权”或“去政府化”的趋向, 但并不等同于对治理中国家 (政府) 地位的否定。与此相反, 政府治理明确强调了政府在协同治理中的“元治理者”的地位。有学者认为:“首先, 政府将继续扮演在立法和政治规则指定方面的首要角色, 让各种各样的自组织网络得以运行;其次, 政府可能在提供资源和解决超越单个网络的问题上有所帮助;最后, 政府需要对网络之间的互动进行监控, 以确保特定网络内部和网络之间关系中的民主原则和社会平等。”英国学者库依曼和弗利埃特将其概括为:建构与协调、施加影响与规定取向、整合与管理三种职能。其中“建构与协调”是指界定局势, 指定有关参与者和在各个参与者之间建立联系;“施加影响与规定取向”是指确定目标, 进行控制以达到预期的目的;“整合与管理”是指要超越任何一个子系统的局限来思考和解决问题, 化解治理中的各种矛盾和冲突, 并建立有效的规则和机制, 以保证协调和效率。可见, 国家 (政府) 被赋予了规则设计、网络联结、秩序维持等重要职责, 以避免“由于有关各方对原定目标是否仍然有效发生争议而未能重新界定目标所致”的治理失败。以成熟的市场机制和发达的公民社会为基础的西方国家尚且如此, 而在我国渐进式制度变迁中, 完善市场经济、培育公民社会, 都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因而政府主导将是政府治理范式的重要内容。有学者强调, 作为后发展中国家, 政府主导 (强政府) 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基本构成要素, 它构成了我国现阶段推行国家现代化的体制特征之一。

在实践中, 政府治理以转变行政理念和界定政府职能为前提。在行政理念上, 由传统的以“公共权力”为核心的“管理行政”转向以“公共服务”为核心的“服务行政”, 由以“管理者”为中心转向以“公民”和“服务”为中心, 构建不同于“管理和服从”为导向的新型的“服务和协商”导向的协同治理关系。在界定政府职能上, 政府治理倡导的公共权力资源多中心化, 并不等于政府放弃公共服务供给的责任, 而是意味着政府履行责任方式的改变:政府逐渐退出非核心职能性的公共服务供给, 而更加专注于自身职责领域的公共服务供给。政府要打破垄断模式, 主动划分与市场、社会的权责界限, 即在承担必要的基础性公共服务职能外, 将能够且有必要实现职业化、专业化供给的公共服务归还给市场和社会, 从带有竞争性公共服务供给领域退出。

进一步说, 政府还需具有如何建立并维持协同治理的战略视角。在政府治理改革的起步阶段, 政府应做到:一是通过制定法律法规, 为各种形式的市场、社会主体进入公共服务供给领域提供制度依据, 尤其是加强公共服务供给领域的竞争 (准入和退出) 机制、价格监管、质量监控、竞争秩序维护等机制建设, 积极寻求与市场机制、社会公益性的兼容性, 维持局部与整体、效率与公平之间的总体平衡。二是选择合适的领域和方式, 逐步推进协同治理。在保留政府监管权力的前提下, 立足于特定发展阶段、行政改革目标、市场和社会起点等实际, 结合不同公共服务的规模经济、技术要求等特点, 由低到高、由易到难地分层次、分阶段推进符合实际的多元治理模式。三是控制参与进程和限度。可适当加快在经济社会发达地区的改革速度和力度, 加速政府退出进程, 扩大市场、社会供给领域和比重;而在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地区, 则需延缓政府供给的退出进程, 积极开发市场机制、重点培育社会主体, 尤其要避免出现政府、市场同步失灵的情形。

3. 基本构架:角色分工和功能互补

治理理论强调国家的碎片化属性和现状, 认为国家是作为一套既联系又分割的复杂机构和制度展开行动的。无论是国家还是各级地方政府层面的公共行政问题, 其主体必然超越公共机构的边界, 为政府与其他非政府组织所共享。因而, 政府、市场、社会的角色分工和功能互补形成了协同治理的基本构架。

(1) 政府供给。公共服务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基本特征, 决定了政府在供给责任上的主导性。根据公共财政理论, 政府主要负责供给纯粹公共物品和某些强公益性公共服务, 前者主要包括国防安全、法律政策、市场规则、公民权利等, 后者如公共卫生、基础教育、社会救助等。从历史角度看, 我国城乡公共服务 (尤其是卫生、教育等) 领域还存在着大量公共财政缺位、政府职能缺位问题, 因而政府供给责任只能强化而不能弱化。从世界范围看,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 政府承担公共服务供给的责任、比重如何变化, 政府对于纯粹公共物品和强公益性公共服务的主导供给作用, 始终是不可替代的。

(2) 市场供给。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市场机制是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从理论上讲, 市场供给最有效率的是准公共物品, 典型的有基础设施类 (如铁路和桥梁建设、垃圾污水处理设施等) 和管网载体类 (如民航、电信、铁路运输、公交服务、供水供电、广播电视等) 公共服务。在这些领域运用合同承包、政府补助、政府参股、特许经营、私有化等模式, 广泛引入个体、私营、混合所有制经济等市场主体, 不仅可弥补政府财政能力和服务能力的不足, 而且有利于促进市场竞争、促进公共部门提高供给效率。

(3) 社会供给。在政府治理视野下, 一种宽泛定义的“第三部门” (包括准政府机构、公共企业、社会企业、非营利组织等形式) 是公共服务社会供给的主力。“第三部门”通过政府委托、合同承包、替代政府等模式, 参与资源类公共服务 (如公共文化、公共信息、公共设施等服务) 、公益性公共服务 (如社会救助、志愿服务等) 、集团性公共服务 (如行业性、社区性公共服务等) 供给。由于“第三部门”的组织结构独立于政府官僚体系, 克服了政府机构权力等级制的缺陷, 因此具有低成本、高效率的相对优势;同时“第三部门”的民间性、灵活性等特点, 能够有机结合公平与效率原则, 具有广泛的社会支持网络。

当然在实践中, 政府、市场、社会主体的分工并非严格依照上述分类, 而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具体方式。就单一主体而言, 虽然政府具有政治权威和制度资源优势, 但是也存在着“政府失败”的可能;虽然市场具有交换机制和信息资源优势, 但是也存在着“市场失灵”的缺陷;“第三部门”虽然具有广泛的社会网络资本, 但是受公民社会发育程度及其自身组织局限, 供给功能有限。在协同治理格局中, 政府通过制定规则、联结网络、维护秩序等方式作用于市场和社会供给主体, 后者则通过参与供给、分担责任等方式反作用于前者。与此同时, 市场与社会主体之间存在着正向的财务支持、技术援助和反向的个体参与、社区认同等相互作用。多元主体通过角色分工和功能互补, 克服自身有限理性和有限能力的缺陷, 达成集体行动, 实现共同利益。反观现阶段一系列公共服务诱致性变迁案例, 如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的民间供给、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私有化等, 都是得益于协同治理的运行。

4. 重要保障:公民参与和组织化行动

在政府治理模式中, 公民参与被赋予了重要地位:是表达和实现公共利益, 构建关于公共利益的共同认知的必要方法, 也是促进提高公共政策合法性和执行力, 提高政治系统代表性的重要途径。无论是政府、市场、社会各单体中心或协同治理网络, 都涉及公民参与和利益表达问题, 而公民参与有限和利益表达机制缺失正是造成公共服务结构性失衡的重要原因。因而, 推动公共决策的动力机制由政府 (或某一部门) 偏好到公民意志的转变是协同治理运行的重要保障。

公民参与有直接民主、代议民主等途径。无论是直接或间接民主, 其实质都是主张通过参与、互动和协商, 将依赖的个人转化成为自由的公民, 将私利转化为公共利益。相对于自由主义民主的“弱势”而言, 政府治理中的公民参与意味着多种形式的公民和社会组织直接参与或自治, 更接近于巴伯的“强势民主”。它强调, 参与是以公民身份为基点, 以“自治组织”而非“代议制政府”的名义对公共治理直接进行管理, 在“作出基本决策和进行重大权力部署的时候”进行“充分和详尽地参与”。在公民通过地方选举投票、公共服务消费、表达利益取向等形式参与治理的过程中, 公民身份与自由平等互为支撑, 社会个体借助公民身份结成区别于“多数人的统治”和“代表的统治”的“公民的自治”, 拥有共同体意志和公共意图, 以实现自由、平等、正义等政治价值。

单个公民的参与力量有限, 而组织化行动往往更有效。所以, 政府治理更强调借助“自组织网络”或“公民共同体”等形式, 促使单独个体转化为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公民群体, 创造出具有公共性的共同体以对抗可能的侵犯, 同时确保公共决策超越公共选择困境。反观我国城乡的一系列公民“自组织网络”和民主协商的制度形式, 前者有城乡的半政权性组织、合作经济组织、维权性民间组织等, 后者有民情恳谈会、民主听证会、民主议事会等。虽然在表达公共服务需求、保护公民利益、促进公民社会发育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功能, 但是其承载的公共意愿仍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政府, 其有效性和制度的可持续性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基于上述实际, 为确保协同治理中公民参与的有效和顺畅, 政府应在国家权力下放的趋势下, 主动调整社会职能和控制手段, 建构国家或社会的依赖和协作关系。一是坚持公民社会理念, 以公民权利为核心, 营造个体或社群权利平等、机会均等、自治自律、独立发展的社会政治生态。与西方政府治理模式强调的“弱政府、强社会”不同, 我国的公民社会可在“强政府、强社会”的治理结构上, 合理划分两者的边界, 实现政府与社会的良性互动。二是在法律保障公民基本参与权的基础上, 完善公民参与的角色制度化规定, 细化公民参与的操作性规定, 加强公民诉求表达渠道的畅通性建设, 既保证公民的组织化参与受到规范的制度和规程保障, 也为消解公民组织的“官民二重性”, 实现民间组织由“外生”到“内源”的转变创造条件。与此同时, 公民“自组织网络”或“公民共同体”也要加强能力建设, 增强规范性、稳定性和公信力, 以抵御外界的不利影响。

3.坚守创新,提升综合服务能力 篇三

“河北省是我国重要的冶金工业基地,拥有发展冶金工业特别是钢铁工业得天独厚的优势。目前河北省钢铁产量占据全国总产量的四分之一。”甫一见面,河北省冶金学会秘书长陈冬就用数据向记者诉说着河北冶金行业的荣誉。“但是,随着供给侧改革,河北省冶金行业必须淘汰落后产能,实现转型升级,现实情况要求学会必须坚持创新,努力提高综合服务能力,助推会员单位持续、健康发展,为节约型社会的创建作出应有的贡献。”陈冬认为,河北省冶金学会作为河北省冶金行业技术的推动者理应为行业企业的发展积极助力。

“如何提升综合服务能力?”记者问到。

“创新,唯有创新方能功成。”陈冬的语气坚定而有力。

立足学术交流

优化企业科技创新

“学术交流是学会的主业,是学会的立会之本、活力之源。学会始终把提高学术交流的质量和水平,作为学会的主要任务和工作着力点,以此推动会员单位的科技创新能力。”对于学术交流,河北省冶金学会的领导有自己的坚持更有创新。“这时候,如何举办高水准的交流会,真正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河北省冶金学会坚持围绕区域发展、行业科技创新、节能减排以及钢铁产业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跨行业、高层次的技术交流会。“结果是促进了企业的科技创新与技术进步。”作为企业服务者,陈冬最大的快乐就是看到因为学会的服务推动了企业的些许进步。

于是,第二十届“冀辽晋琼粤川鲁”七省矿业学术交流会、“2014京津冀钢铁业清洁生产、环境保护交流会”、“2014年低成本炼钢共性技术研讨会”、“2015年全国炼铁共性技术研讨会”、“2015焦化行业节能减排及干熄焦技术交流会”、“2015年第三届炼铁对标、节能降本技术研讨会”等国内行业交流会纷纷举办,及至2015年相继举办了“2015年全国钢筋深加工暨物流配送推介会”、“第三届轧钢设备技术国际研讨会(2015)暨重型机械新技术、新装备国际研讨会”、“电子商务在钢铁交易及冶金设备、备品备件管理中的应用交流推介会”。几年来,河北省冶金学会从行业应用领域到上下游行业乃至电子商务领域、国际领域形成了立体式的交流覆盖。“一改之前的表功会,近些年学会组织的会议紧紧围绕社会热点、行业热点、最新技术、行业面临的问题进行探讨,有时候企业带着技术人员进行沟通乃至签署合作协议,有时候组织专家对企业的症状进行诊断,现场解决企业面临的问题......”陈冬认为,把会议做实做深,企业是需要的也是欢迎的。“你能做到诊断企业症状,企业自然愿意来你这里就医,只有做到了,你才能得到。”这时候包括陈冬在内的河北省冶金学会的受访者们彼此相望,眼中流露出的除了鼓励更多的是思索。

深化科技成果评价

助推企业发展

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很重要的一点是加强科技成果评价。为了深化科技成果评价工作,河北省冶金学会积极作为,争做科技成果评价先锋。2015年3月,河北省冶金学会与河北省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签订了《关于委托开展冶金科技成果评价试点工作的协议》,成为河北省第一家开展成果评价试点工作的单位。

“学会陆续开展了多种形式进行试点工作推进,以深化科技成果评价。”作为河北省第一家科技成果评价试点单位,河北省冶金学会不仅承担着评价工作,更重要的是给河北省其他学会起一个示范作用。为此,河北省冶金学会通过制定印发《开展冶金科技成果评价试点工作方案(试行)》,对评价申请、评价范围、评价形式、评价资料和评价基本规程等作出了规定;根据冶金科技成果评价的实际,制定了《科技开发类应用成果评价指标》和《冶金科技成果评价加权量化评价表》;按照科技部《科技成果评价试点暂行办法》中对聘请评价咨询专家的要求,对原已建立的河北冶金科技评审奖励专家库按专业领域进行了补充和完善。经过一年多的实际工作,河北省冶金学会有效深化了科技成果评价工作,为科技成果转化完成了前沿的梳理工作。“科技成果评价工作的开展得到了会员单位的大力支持,我们先后组织了石钢、承钢、唐钢等三家企业,5个科技成果项目的评价活动,对企业优化产品结构,开展新产品研发等活动给予了有力支持,促进了企业的发展。”陈冬认为,能不能促进企业的发展是河北省冶金学会深化科技成果评价工作开展是否得当的唯一试金石。

多措并举

提升科技人才服务水平

河北省冶金学会作为河北省科协的下属组织,本身就承担着为科技工作者服务的工作。面对冶金行业的现状,为了推动冶金行业从业人员的科技素养和专业技能,河北省冶金协会多措并举,大力作为。“针对科技人才的服务,学会实施了培训、奖励、推荐制度,几年内形成了完善的工作体系。”作为河北省冶金学会的秘书长,陈冬对学会服务科技人才的工作了如指掌。

“学会多年来陆续举办了多场培训会。”2013年与石家庄铁道大学联合举办了“扫描电镜和能谱仪在冶金和机械行业中的应用”培训班;2015年3月在北京举办了“首届冶金行业设备状态监测与诊断技术案例高级培训班”;2015年12月在唐山市举办了“京津冀冶金企业环境监督员培训班”。“几次培训活动,场场座无虚席,培训会上经教学双方交流、互动答疑,以及实用技术培训使各企业广大技术人员及时了解、掌握和使用相关设备及技术。”完成学习的企业员工后期都成为了某领域的技术骨干,推动着企业科技继续前行。此外,依据《中国科协推荐(提名)院士候选人工作实施办法(试行)》,河北省冶金学会制定了2015年院士推选工作方案及实施细则并适时提出河北钢铁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于勇为院士候选人予以上报。不一而足,河北省冶金学会设立的河北冶金青年科技奖也为企业科技创新带来了新的动力。河北冶金青年科技奖设立三年来,共有60人获河北冶金青年科技奖。他们的获奖吸引着更多的科技工作者参与科技创新,带动了企业的科技创新。

也正是因为河北省冶金学会不断用创新的思维工作,为推动河北省冶金行业的科技创新、转型升级、结构调整与持续发展,提供了动力和技术支撑。学会多年来先后被中国科协和中国金属学会评为“全国省级学会之星”和“先进学会”;2012年被河北省科协授予首批综合示范级学会;2013年被河北省民政厅授予5A级学会。河北省冶金学会正通过自己的不断创新攀登着一座座高山,并在攀登的过程中享受着每一分美景。

4.综合服务提升年心得 篇四

综合服务提升年心得一:综合服务提升年心得体会

中石化开展了“综合服务提升年”的活动,我们站也组织全站员工学习和讨论了这个活动,通过大家的讨论,大家找到了工作中的不足之处,以及提升服务质量的方法。

首先,应突出工作重点:提升服务,加强“加油八步法”和“加一看二照顾三”等一系列规范化服务,坚持微笑服务来提高自己的加油服务水平,做到规范化服务但也不缺少以人为本,让广大驾驶员感受到自己的工作热情,为顾客提供细致、周到、热情的服务。

其次,在加油过程中主动推销公司非油品,尤其是有活动或者有促销的商品,主动学习非油品销售技巧,只有掌握非油品销售技巧和加上自己的耐心、热情、全身心的投入到其中,才能让非油品销售稳步提高。

最后,应调节好自己的心态,做到热情、周到、细致的服务。加油站属于服务行业,每天碰到的顾客行行色色,碰到麻烦的客户难免会受到顾客的刁难,如果没有好的心态的话,会影响到对下一位顾客的心情。因此,我们在上班的时候,就应该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碰到麻烦的顾客,我们应及时与客户沟通,做到心平气和,不应做动作较大的肢体动作,以免产生不必要的肢体摩擦,生产不必要的误会。

总的来说,服务质量的提升包括:服务综合实际标准纶、人性化、规范化。服务时应该礼貌用语,语气平和,必要时也可以使用通俗语言,这样能够使顾客比较方便和容易接受,服务的心态。好的心态是每天工作的开始,如果没有好的心态,有可能会对顾客恶语相加,这样无疑的损坏中石化形象。因此,我们应在工作中学会调节自己的心态,做到心平气和,只有这样才能让服务做到热情、细致、周到。才能在服务质量上有所提高。

城东加油站

>综合服务提升年心得二:加油站综合服务提升年心得体会>>(879字)

为民服务,争创客户满意加油站”为主题,以“强管理,抓服务,树品牌,努力实现客户和员工双满意”为主要内容,通过诚信、规范、增值、便捷服务,建立以窗口为核心的管理支撑体系,着力把“服务”上升到战略高度,不断提升员工和客户的满意度。

做到诚信服务,让客户放心。牢固树立质量意识,加强数质量管理,严禁不合格油品进入加油站,确保油品质优量足;积极践行“易捷万店无假货”承诺,严禁假冒伪劣、过期变质等商品进店销售;严肃查处违规违纪或损害客户利益的不当行为,维护消费者利益。

做到优质服务,让客户舒心。通过开展“五个一”活动,积极推行阳光服务,展现加油站员工良好的精神风采;要积极落实“为民、利民、便民”措施,大力推广网上营业厅、自助圈存等业务,减少客户现场办理业务时间,为客户提供全天候多元化服务;为客户创造舒心的加油和购物环境,实施“两微”改造,优化站内布局,完善便民设施,提高服务效率;积极推行自助加油,为客户提供便捷的自助加油体验,帮助客户逐步转变消费习惯;合理安排售卡充值网点营业时间,规范流程,简化操作。

做到增值服务,让客户开心。广泛宣传电子商务平台功能,为客户提供在线充值、查询、预分配等增值服务,让客户享受足不出户、快捷方便的服务;继续完善加油卡系统服务功能,大力推广全国版充值卡,安装自助圈存机,提升客户用卡体验,让客户感到“卡有所值”;以加油卡为载体,深化与电信、银行等单位交叉营销,提高持卡适用性;着力构建客户服务联动体系,当好客户消费顾问,提高客户忠诚度;积极拓展非油业务,除开设公共事业缴费等服务外,增设便民服务等延伸项目,逐步使以易捷向着集“食堂、银行、售票中心、缴费厅”为一体的便民服务中心发展,提高客户满意度。

加强员工培训,畅通晋升通道。紧紧围绕企业发展和员工成长需要,制定员工职业发展规划,持续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和履职能力,同时为员工搭建施展才能的平台,优化人才选拔流程,抓好技术比武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为员工成才开辟更多通道。进一步加强对站长的考核,切实将品行端正、素质优良、公正廉洁的优秀员工选聘到站长岗位。

以上是的对加油服务的基本认识!

>综合服务提升年心得三:“加油站综合服务提升年”心得体会>>(494字)

近期我站组织全体员工学习了《“加油站综合服务提升年”活动方案》,并与员工就“如何服务好客户”展开了讨论。

为了更好的服务于客户,彰显中国石化品牌形象,我们应注重商品的质优量足,重视油品与非油品的质量管理,因为“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为了要做好这一方面的工作,我们必须严把商品的进货渠道,对店内的商品进行检查,严禁销售过期变质的商品,对油品进行接卸时,严格遵守“十步法”流程,杜绝不合格油品进入我站。同时为了做好现场服务管理,为客户营造舒心的消费的体验,以自身做标榜,坚持使用文明用语,灵活运用“八步法”,对来我站加油的客户主动进行招呼,让其感受到我们对客户的重视,对客户的热情,在加油过程中,热情为客户解决加油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如为客户提供饮用水、配备方便油桶、提供小药箱等。对于客户的投诉,我们应积极热情的对待,根据客户的投诉,纠正自身日常工作中的错误行为,努力提升服务水平。

5.综合布线系统:系统服务 篇五

综合布线系统:系统服务

对综合布线系统而言,体现的是工程,而不是材料。因为用户所购买的不仅仅是LUCENT.AMP或其它厂商的线缆、接插件,而应当是整个系统。所以选择什么产品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安装和调试这些产品的施工和服务。

1、工程组织

系统设计组:由业主和四海光纤共同构成,设计和审核施工蓝图,四海光纤重点负责施工工 艺设计。

工程管理组:由业主和四海光纤共同构成,四海光纤负责工程变更、工程洽商、施工管理并协调双方的关系。

2、施工服务

a)布线督导

各种线缆的铺设是综合布线中最重要的步骤,因此为了保证布线过程中线缆不受损坏和整个系统性能的可靠性与稳定性,四海光纤的布线工程师将自始至终在施工现场与施工人员完成线缆在建筑中的铺设。铺设过程也将严格按照LUCENT、AMP标准来完成,从水平线缆、主干线缆到每个信息插座的安装。对信息插座的连接,则是按几种标准来实现的,即4对双绞线可按EIA/TIA568A、EIA/TIA568B等标准实现连接。建议采用568B连接方式。EIA/TIA568B是LUCENT、AMP习惯用的方式。(学电脑)

b)配线

为保证综合布线系统各项指标均能达到设计指标,我公司工程师将负责对主子配程线架及各子系统电缆的配线和跳线进行安装,并向用户提供配线表。

c)供货

根据用户需求可在用户施工现场交货,所有产品均为合同项下的原厂包装。

d) 施工

施工人员经培训合格后方能上岗。主要施工人员均是承担大型工程项目的施工人员。

模块和配线架打线由公司技术人员完成。

e) 管理服务

响应速度:24小时现场服务。

文档:为了方便用户的管理,我们将向用户提供整套布线管理方案(包括节点平面图.线路平面示意图.配线架操作图等有关资料)。

培训:负责现场培训2-3名技术人员,以使他们具有对布线系统独立管理的能力。

3、施工技术标准

·水平区支干线采用美国LUCENT.AMP公司生产的8芯超五类双绞线UTP 敷设。

·信息模块、配线架等连接设备,设备色标应严格按EIA-TIA-568B标准安装。

· 敷设点结点最大传输距离应小于等于100m (不含转换设备),传输速率应为155Mbps,可支持系统工作站所构成的点对点和多点结构,系统符合EIA-TIA-568标准。

4、施工工艺要求

·在机房内设标准19”机柜,柜内安装配线架,信息源由主机或服务器分来。

·进入房间的双绞线,应采用1.5cm的PVC槽板明敷,按五类线EIA/TIA568标准安装。

信息插座安装在离地面0.3米处。

·端接信息插座时,双绞线剥头露出外皮距离要尽短,并且需要顺其绞和方向多转一周,以确保端接时不破坏双绞线的绞和度。

·预留信息插座底座时,在分线管入口处套上橡胶保护套或磨去接口处的缺口,保证水平线引进时不被入口处的缺口割破,

·双绞线的安装应三人一组,线路过长必须接力安装,敷设中应注意减轻线的拉力,以防止绞线损伤。

·所有线路敷设完毕,必须在两端用强力不干胶做好标记。

5、施工具体要求

1) 要求施工人员遵守 业主的各项管理制度。

2) 要求严格遵守LUCENT.AMP各项技术指标和国家标准,使工程达到设计要求。

3) 要按期完工。

6、施工前期的准备工作

1)根据建设部关于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质量的有关要求,合理组织和实施全面质量管理。

2)认真组织技术人员学习设计图纸,了解设计意图,切实作好图纸交底会审工作。

3)进一步学习有关施工规范、验收规范和技术标准。

4)在要求书的基础上,根据财政局的意见修订施工设计图和施工方案。

5)对工程质量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采取预防措施。

6)加强工程有关材料的采购和检验管理工作,建立质量保证制度,确定质量责任人制度。

7)加强与业主的技术人员的交流、沟通,做到管理、监督、施工不脱节,保质保量完成工程。

7、施工过程中的质量保证

1)设置质量监督组,切实负责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质量管理检查工作。

2)对施工人员做好技术交底工作,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规范工艺操作规程,组织各分项、分部工程的施工。

3)加强对有关施工人员的施工工序管理工作,施工质量要经过监理、设计部门的检查。

4)对各专业施工交叉较为复杂的部位要预先组织图纸会审,同时作好协调工作,避免出现安装后拆除返工现象。

5)作好安装成品、半成品的保护工作,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并对现场成品进行巡护。

6)作好安装材料设备的检验工作,杜绝不合格产品的流入。

7)对已完工分项、分部工程,及时进行质量自检和报请甲方进行评定和验收,合格后再覆盖,不留隐患。

8)加强与其它各专业施工单位的协调与配合,确保各系统的施工质量。

8、布线施工安防措施

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施工规章制度,认真贯彻“安全施工,施工必须安全”及“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安全施工的科学管理,建立安全施工责任制,对施工人员进行强化的安全训练、保证已完工工程部份的安全,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1)针对本工程的安全施工制度,组织施工人员学习,严格遵守;设立安全检察员负责施工安全工作。

2)现场施工人员,在任何情况下不得违章施工,应遵守如下纪律:

a禁止洒后上岗作业。

b现场施工人员应自觉服从安全检察员和甲方的监护检查。

c现场施工人员应自觉遵守施工现场和甲方安全管理部门的有关规定。

3)对施工中产生的有关孔洞必须加以处理,防上有关事故的发生。

4)对施工现场所使用的有关施工机具应注意安全放置,杜绝由于使用和放置不当而造成的事故。

5)对有关需现场制作且干扰较大的加工作业应尽量远离该区域。

6)加强现场施工用电管理,对有关设备和线路应做到经常检查维护。

6.综合治理服务指南 篇六

一、领导重视,主题突出

为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宣传月活动落到实处,中心把宣传月活动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把此项工作作为现阶段中心工作的一个重点来抓,成立了以中心党支部书记周超英同志为综治第一责任人的工作领导小组,及时制定中心治安宣传月方案,严格“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并由中心办公室具体负责落实,明确工作分工,确保了中心治安宣传月活动的不走过场,见到了实效。

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首先,按照活动之初制定宣传月实施方案,进行广泛动员,召开了专题会议向全体中心机关工作人员传达市委、市府《20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目标》,活动期间,组织中心工作人员认真收看XX电视台《深刻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增强宪法意识、推进依法治国》等专题片及《新XX报》等相关专题栏目,并通过中心宣传栏等多种形式使“建立平安XX,法制XX,和谐XX”深入人心,在中心内部形成了强大的舆论声势。

其次,围绕“创建平安XX,构建和谐社会”主题,做到《国家安全宣传资料》人手一份、相关法律法规及安全生产宣传资料也在中心宣传栏上及时张贴,并利用机关例会开展治安宣传月相关主题的宣传,要求中心工作人员在工作中端正态度,热心解答群众关心的难点热点问题并利用各种机会开展和本部门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咨询,不仅增强了中心工作人员的法制观念,而且有效地把法制安全意识传播到办事群众中去,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再次,切实加强了内部安全防范责任制,落实安全责任制,以宣传月为契机,对中心安全工作进行了自查,及时排查隐患,做到防患于未然。对在安全工作上做得好的工作人员,及时在中心大会上进行了肯定和表彰,并要求其他人也要向他们学习,全面提高全自身的治防范意识和参治意识。

三、学习先进,注重创新

为更加有效好开展好中心综治宣传月工作,中心领导小组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和其它兄弟部门及时交换工作经验,学习他们好的作法,借鉴一些典型的工作思路,同时,注重结合本单位实际创新方法,开拓宣传思路,不仅使中心工作人员在宣传月中受到了教育,更是利用各种机会多种方式向办事群众进行法制、安全教育宣传,让群众来监督和评价我们的`工作,同时也增加了中心工作透明度,和群众拉近了距离,化解了一些不必要的误会和矛盾。

7.浅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治理 篇七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以实现和保障公民文化权利为目标, 向公众提供公共文化产品, 是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参与的公益性文化机构和服务的总和。而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以推进农村文化设施和服务网络建设为依托, 加大文化资源向农村倾斜, 建立农村公共文化建设长效机制。最近十年, 是我国文化发展的黄金年, 农村文化建设也进入快车道。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 加强文化建设, 并印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 详细描绘了农村公共文化建设蓝图,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提到了治国理政的新高度, 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已经成为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乃至推进我国社会转型的一项重要任务。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文化建设的重点要向农村和西部地区倾斜的重要决定。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有关要求, 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1 农村公共文化的特点及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现状

1.1 农村公共文化呈现地域性、乡土性、沿袭性

农业生产劳动是广大农民的职业活动, 尤其是种植业和养殖业, 各种农业收入是广大农民的主要生活来源。而在农村的社会细胞是家庭而非个人, 以家庭为单位的社会群体和组织, 包括家族、邻里、村委会, 血缘和地缘是农民联系的纽带, 他们长期生活在一起, 面对面的交流, 口耳相传转达信息, 在生活、生产过程中形成了大众接受、推崇的文化、思想、行为, 并固化为风俗、民俗, 口口相传, 代代相袭。随着历史的沉淀, 在农村还保留着淳朴的家风, 沿袭着中国优秀的传统道德和世代传承的家训及安生立命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但随着农民工的进城, 以家族、家庭为主的管理方式将被以个人为单位的社会群体和组织所取代, 而在农村, 社会分工的专业化还未形成, 农民工外出务工零散, 短期迁徙性大, 以业缘为纽带的活动还很松散未能固定, 相比较以前农村社会公共文化观念、意识有所消解、解构。公共文化需求被生存、经济收入需求所取代和挤占。大部分农村的青壮年外出, 留下一些老人、小孩在农村, 使得农村空巢、空心现象严重, 公共文化严重缺位。

1.2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基础建设和现状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基础建设在国家和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 已有大的改善。“十一五”期间, 中央投入39.48亿元用于全国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 中央和地方共投入82亿元用于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 投入近23亿元用于农村电影放映工程, 投入70亿元用于农家书屋工程, 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已遍布广大农村。2006年底全国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 公共文化信息共享工程网络2006年底已在全国乡镇覆盖, 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全年放映电影800万场次, 观众超过18亿人次, 基本实现一村一月放映一场电影的目标。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配套完成, 国家和政府投入大量人力和资金, 但全国不少调研走访数据显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效果不如预期。有大部分村级综合文化站处于休眠和半休眠状态, 农家书屋门可罗雀, 农村地区在全国公共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网上信息点击量几乎统计不到。

2 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举措

2.1 改变农村干部的思想观念, 变文化服务为文化自觉

国家虽有公共文化服务政策, 但在农村基层落实难。虽受政绩等硬性指标及考评机制所驱动, 但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薄弱, 文化建设需要前期大量投入又不显山露水, 效应释放较缓慢甚至短期内不能见成效, 所以一些领导干部不太重视, 政府也有畏难情绪, 积极性不高, 对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视多处于被动、应付状态, 对文化和经济效益的平衡抉择问题上, 容易抓经济轻文化。当务之急就是要转变全体干部的思想, 全社会上下都要贯彻并深化一个理念:“人是文明社会中的一切作为的起点和终点, 关系到人的发展的事一定要办好”。文化也是发展, 社会发展离不开文化, 公共文化服务是人的发展的本质需求, 要变公共文化服务为干部的文化自觉。要一切从实际出发, 突破思想藩篱, 创新工作手段, 加快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 使农民的文化生活需求极大改善, 加快新农村的文化软实力建设。

2.2 加强农村群众的民主、政治、信息获取意识

加强对农村的民主与法制宣传, 实现和维护农村最朴实的民主选举表决权利, 开展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把农民作为公共服务的主体, 充分引导他们表达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内的话语权与选择权, 充分发挥农民在公共文化服务决策中应有的民主权利, 实现参与权和决策权。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根据农民的需要来决定, 真正满足农民最直接、最现实的服务需求。不同的农村, 对于公共服务的需求不同, 需要每个村通过自下而上, 村民自治、民主协商的方式来确定本村所需公共服务的具体内容。加强农民的信息意识, 充分引导农民利用广播、电视媒体、通讯网络获取资讯, 及时了解国家关于农村建设的规划及惠农政策, 对村镇各项事务通过相应的平台积极传播, 充分让村民获取知情权, 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参与、讨论乡镇的发展和具体事务的解决办法, 集思广益, 多听取他们的意愿、想法, 并向上级政府汇报、转达他们的诉求。逐渐形成信息发布、村民议事、解决反馈的循环机制, 形成咨询有渠道, 解决有办法的基层民主、政治行为习惯。

2.3 多渠道合作共同寻求农村公共文化服务长效机制

2.3.1 要建立各级政府财政投入机制和资源整合机制。

加大各级政府对公共文化服务的资金投入, 中央和省级财政每年对文化建设的投入增幅不低于同级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幅。推动公共财政下乡, 建立省、县、乡三级财政分担比例的机制, 前期农村公共文化基础建设投入资金由国家划拨, 解决农村公共服务基础设施所需的财政资金供给不足的问题, 对农村公共文化设施的运营和维护资金交由县、乡两级政府筹措。建立村级公共服务的专项资金和持续的增长机制, 通过村委会监督、规范资金在公共服务领域的有效利用。整合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资源, 避免农村公共服务治理碎片化问题。最终形成各路资金投入到位, 各方资源利用合理的高效整合机制。

2.3.2 变传统的一元化治理为多元化治理。

传统的一元化治理思维和治理方式, 政府对公共文化服务大包大揽, 以行政手段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产品统一配送, 形式单一, 从传统的公共服务一元化治理体制向着多元化治理体系转变, 以推动政府为主导、公益性单位和优势企业等第三方市场进入、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共建格局的形成和发展。农村综合文化站的规划建设和人员配备除政府解决部分外, 引入其他各类文化单位和教育机构参与开展公益性活动和志愿者服务, 不断从基层服务中引领和激发农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

2.3.3 公共文化服务和农村发展齐头并进。

发挥政府补助资金的杠杆作用, 引入市场机制, 吸引带动社会力量办实业, 根据本地特色和优势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兴办公共文化实体, 培育和健全各类文化产品市场, 打造农村本地特色品牌文化。通过相关鼓励政策引导民营组织、社会组织或个人设立文化建设专项基金, 鼓励一些成功人士乡聚, 发挥名人效应, 激励和培育乡贤等精英的带头效应, 资助本村文化产品, 赞助文化活动, 为家乡发展起示范和宣传效应。与县、市结对形成互助发展联盟, 将公共文化建设与美丽乡村、特色村落集群、以及民生工程建设紧密结合, 积极探索“文化+旅游”、“文化+养老”等思路, 培育“文化+产业”一体化发展, 推进文化建设与农村产业协同发展。

3 结语

公共文化服务是农村现代化建设的灵魂。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机构通过提供丰富多样的文化服务, 增强农村向城镇转化持续发展的竞争力。总之, 农村的城镇化、现代化关键是人的城镇化、现代化, 农村的发展应该是经济、文化协调发展。文化担负着凝聚共识、强化认同、调控秩序、提高素养、重构价值体系的重要使命。农村文化的落后, 势必会给经济发展带来隐忧, 给整个社会带来不安定的因素, 没有农民的思想观念和文化意识的提高就不可能达到城乡融合, 没有农民文化水平、文化生活的提高, 农民的失落感和不适性就更强烈, 农村城镇化、现代化就没有生机和活力, 最终回到城乡二元结构的老路上。

摘要:公共文化服务是一个国家现代化、文明程度的体现。如何治理公共文化服务是一个伟大的工程, 是项巨大的变革, 没有固定的、同一的模式, 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摸索和积累经验, 尤其是农村公共文化治理, 更是要依靠和发挥群众的积极性和智慧, 挖掘他们的潜在力量, 引领精神上的一次伟大变革。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农村,治理

参考文献

[1]贾先.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社区化研[D].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5.

[2]孙逊.2013年中国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报告[D].北京:商务印书馆, 2014.

[3]胡玲玲.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及思考[J].群文天地, 2011 (6) .

[4]崔长勇.治理视角下公共服务多元化供给体系的构建[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9 (3) .

[5]张青.新常态下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财政保障机制研究——基于安徽省的调研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 2015 (12) .

[6]卢春龙, 张华.公共文化服务与农村居民对基层政府的政治信任:来自“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现状调查”的发现[J].政法论坛 (中国政法大学学报) , 2014 (4) .

[7]周赢.赵川芳.农村文化服务[D].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 2006 (09) .

8.印度儿童综合发展服务项目简介 篇八

一、物理环境

由于印度地处平原,而且生育率居高不下,所以,村民们居住比较集中。作为ICDS的组织形式的安格瓦迪,,往往选择在人口密集的村落中,坐落于村庄的中心,有的是一间租赁的房间,有的是闲置不用的庙宇,目前也有一些专门修造的校舍,所有的校舍都是平房。

安格瓦迪一般包含一个房间(8平方米左右)和一个面积同样大小的走廊。房间有两个窗户和一个门,平时都是关着的,因为所有的设备和食物都储存在这里。走廊是孩子们活动、游戏、饮食的地方,也是召开会议的地方。

在建筑物周围有一个大约100平方米的空地。如果天气允许,孩子们可以在那里游戏;因为场地是租来的,所以没有滑梯、秋千等固定运动器械没施;没有洗手间,但是罐子里有饮用水,建筑物外面有一个手动的水泵。天气不好、炎热以及寒冷季节时,孩子们就到有遮盖的走廊里玩耍,这和孩子们通常的家庭生活条件是一致的。走廊墙上有一块黑板。关闭的房间里放着食物袋子、体重测量仪、玩具和书籍。通常情况下,孩子们不允许进入这个房间。房间(走廊或空地)每天都要拖一遍,保持整洁。

二、物质材料

每个安格瓦迪里的物质材料几乎都是一样的:有一块黑板用于写通知,每个房间的墙上都挂着精美的海报和图片,还有一些营养、育儿、连环画、免疫、孕期保健的书籍、母亲委员会的培训手册等,以及体重测量仪和测量工具。

在安格瓦迪里看不到球、积木、拼图等基本的游戏材料,但是有充足的自制材料。孩子们利用彩色石头和种子,在地上学习图形。比如,教师在地上画一个图形,要求孩子们用彩色石头或种子将它填满。此外,绝大多数是讲故事、唱歌等口头活动。剩下的时间,是即兴游戏和独自游戏。

三、员工资质

每一个安格瓦迪里配有一名教师和一名助手。一般来说,成为教师的条件是:当地人、具有基本的教育水平(至少读到7年级)、非常需要经济支持,并且通过母亲委员会的审核。审核通过后的教师要接受服务前培训以及实习,并且定期接受项目办公室的继续课程培训。

每一位安格瓦迪的教师工作包括保管本地区的户口记录、计算和管理食物发放、教育少女、照顾孕育和哺乳妇女的健康、确保母婴接收免疫、指导类似艾滋病防治计划、提供3~6岁儿童的学前教育。而助手的工作是建立基本身体健康状况资料,每天挨家挨户接送年幼孩子到安格瓦迪,此外,还需要保持房间整洁、灌水、帮助发放食物。她们共同进行人口调查、照顾大约8~19个孕妇和哺乳母亲,照顾大约50个年龄在6个月至6岁的孩子,同时在社区和管理部门之间保持联络。

四、作息安排

事实上,每个安格瓦迪的时间表并不是非常严格的。通常,教师和助手在9点钟把中心的门打开,然后助手挨家挨户去接年幼孩子。稍微年长的孩子自己来安格瓦迪。教师要确保已经来的孩子不要走远或者受到伤害。

通常,年幼的孩子在助手的带领下实际来齐的时间是在10:30左右。这时,教师就开始做记录、检查健康问题、检查食物的发放等。如果发现生病的孩子,就建议父母进行医学干预。11:15,她可以用45分钟至1小时来和孩子互动。教师、助手和孩子们席地而坐,一起唱歌、背诵诗歌,开展计算活动。接下来,教师和助手进行营养食物的发放(如果一个或两个孩子生病了,孩子的母亲会过来拿食物,教师通过登记食物发放的情况确保营养供应)。这些事情做完,孩子准备好回家。教师站在门的一边确保年长儿童离开,另一边,助手开始集合年幼孩子送他们回家。接下来半个小时,教师更新一天的记录,将孩子拿过的材料放回原处、清洁中心。

五、家长工作

助手每天到孩子家里接孩子时,也将教师的信息传达给母亲们。父母也可以在任何时间访问中心,和教师讨论他们孩子的问题或其他问题。

如果教师发现孩子成长或健康方面的问题,她会家访或者让家长来中心进行讨论。她也会进行医学干预(如果可能)。

六、管理和评估

ICDS是以项目形式进行管理的。这有助于分散计划,使信息能够自下而上、自上而下地进行传递。

一般来说,安格瓦迪分布在离项目办公室不到30公里的范围内。每一个项目有2~3个部门,每一个部门又可以分成两个区域,每一个区域都有一个督导。每一个督导负责大约20个安格瓦迪,至少每一个月进行一次访问,她检查安格瓦迪的工作和所有的记录,并和母亲委员会讨论问题。每一个月20日左右召开部门会议,两个督导在一起开会、进行反馈。这些结果传递给项目办公室负责人。所有的督导在月末和项目负责人开会,评估中心工作、提出问题,并且制定清单。每一个项目办公室负责人在每月的2号和3号和地区领导见面,讨论问题。项目办公室负责人在每月5号,再将新的信息传达给6个督导和所有安格瓦迪的教师。会议花费一天时间,所有安格瓦迪在那天由助手照顾。

每个月督导要撰写每一个安格瓦迪的工作报告,她也进行个人观察和指导,项目办公室负责人随机对中心进行检查。有条件情况下,她陪同更高层的领导参观中心。

在年末,安格瓦迪将被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被评为一级的安格瓦迪的教师将得到1000卢比的奖励。如果资格允许,他们将来能够成为督导。

母亲委员会是安格瓦迪的主要监控和评估者。该委员会包括8个妇女(其中两个是少女妈妈、两个是孕妇、两个在哺乳、两个是学前女孩)。他们一起,监督安格瓦迪的日常活动、将问题带给督导。教师在做出决定前和母亲委员会进行讨论。

七、结论

ICDS项目主要关注的是儿童的健康与营养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提高6岁以下儿童的营养与健康状况,为儿童的心理、生理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减少死亡率、发病率、营养不良与辍学率,在政策制定与实施上达成各部门的有效合作,以促成儿童的全面发展,通过营养与健康教育,提高母亲满足儿童正常营养与健康需要的能力。

目前,ICDS正在逐步走向关注儿童的早期教育问题。但是父母尚未意识到这一点。尽管地方政府认识到其功能,并且提供培训、材料和指导,但是他们并没有进行必要的认知发展评估。显然,他们认为在目前条件下,不能对教师和助手期望更多。

无论如何,事实证明,这个项目正在使越来越多的人口群受益。因为这一项目,社区得以支持孩子并提供食物。安格瓦迪的参与是显著的。安格瓦迪具有潜能成为社会拓展人的完全机构。

需要指出的是,ICDS并不仅仅在印度的农村才有,在印度的城市同样也有,只要是贫困家庭的集聚地。

上一篇:小学生作文精彩句式及写作技巧下一篇:2018年教师党员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