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计算机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2024-07-10

高职计算机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通用12篇)

1.高职计算机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篇一

探究高职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究高职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文/王冬云

摘 要: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高职教育的人数在不断增加,教育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规格和目标。因师资队伍的建设是落实人才培养、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以对高职教育师资队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高职教育;队伍建设;问题

一、高职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1.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

由于高职院校办学规模的迅速扩大,特别是如会计、物流等热门专业,招生人数多,而教师队伍的整体结构还没有完全满足学校发展的需要。(1)专业教师数量不足,师生比严重失衡。(2)年轻教师比例过大。(3)教师学历结构偏低。(4)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比较匮乏。(5)实践教学的教师严重缺乏。在教师队伍中理论教学的教师较多,从事实践教学的教师严重缺乏。

2.“理论型”教师多,“双师型”教师严重不足

高职教育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教育。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高职院校十分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和建设,但总体情况还不能适应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的要求,教师队伍中“理论型”教师偏多,而“双师型”教师的比例偏低。目前,高职院校教师大部分都是毕业于普通高校,他们虽然具备高校教师资格,但普遍缺乏实践经验。另外,高职院校还存在一种现象,所谓“双师型”教师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教师,许多高校为了符合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评估的需要冠名其为“双师型”教师,但实则这些教师并没有在业界从业的经历,实践能力比较弱,总之“双师型”教师的缺失,严重制约了高职教育的发展。

3.课程开发能力和科研水平不高

高等职业院校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和科研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就业质量。目前,由于原有体制、学校办学层次、功能等原因,高职院校教师课程开发能力和科研水平相对薄弱,科研气氛不浓,科研观念不强。从教师层面看,一是部分教师对科研工作认识不足,不能充分认识科研工作对发展高职院校和自身综合素质的重要性;二是教师对科研工作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产生这种现象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1)有的教师是认识上的问题,认为高职教师没有必要提升科研方面的能力,只要简单地把书教好就可以了。(2)职业院校教师工作量大,没有时间也缺乏积极性去进行科研工作。(3)职业院校对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重视不够,科研经费匮乏及没有相应科学、合理的配套科研政策和制度也是导致高职院校教师对科研工作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4.培训工作不到位

面对教师水准整体偏低的现实,高职院校虽然做了不少努力,想了不少办法,但从整体上看,由于培训经费严重不足,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并未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师资队伍的建设无法适应社会与高等职业教育事业飞速发展的要求。目前,有的高职院校为了提高本校教师的知识层次和业务水平,积极创造条件送本校教师到国内外综合类高校进行脱产学习。但是,由于高职院校经费短缺和教师数量不足等原因,无法对多数教师同时进行脱产教育。有的学校利用假期和节假日等业余时间,派教师到教育行政部门设立的高职高专师资培训基地进行补偿性教育。但由于这些师资培训基地主要采用班级制组织形式,以课堂讲授方法为主,教师的学习活动机械、被动,并且教师在培训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难以运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中去。

5.兼职教师队伍水平参差不齐

随着职业院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专业设置的不断增多,学校现有教师远远满足不了教学,尤其是实践教学的需要。为此,各学校从社会和企业事业单位招聘兼职教师来满足教学需要。由于待遇和管理等多方面的原因,这些兼职教师相对不稳定,缺乏严格的制度约束,严重影响了教学工作的连续性。

二、高职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建议

1.积极参加各种教师培训和交流

近几年,国家为了加强职业学校师资队伍的建设,全国开展各种职教教师培训。我们要抓住机遇,选派教师到教育部批准的职教教师培训基地或高等院校进行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培训,以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同时可以到全国各优秀的高职院校去参访学习,开阔教师的思路,学习他们成功的经验。高职院校可以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模式,把教师送出去培训,把业界或高职院校优秀的人士请进学校来加强教师队伍的培训,从整体上提升高职教师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

2.加强“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

加强“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可以通过校本培训,充分利用本校现有的资源,通过以老带新,互帮互学,提高实践能力。另一方面通过校企合作,将教师选派到企业进行专业实践锻炼,顶岗实习,提高专业技术素质,与业界探讨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难题。同时,可以从合作企业中选拔、聘请技术骨干为兼职教师,并帮助其提高教育教学理论水平,使其成为稳定的校外兼职教师,达到企业和学校“双赢”。

3.重视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兼职教师是高等职业院校师资队伍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也是缓解目前“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的有效办法之一。目前高职院校要进一步加快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兼职教师的管理工作也不容忽视。

(1)加强兼职教师队伍的规划和培训

高职院校要统筹考虑兼职教师队伍的规划问题,使兼职教师队伍真正起到补充、调整的作用。兼职教师队伍规划应具有前瞻性和超前性,最好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促使兼职教师队伍逐渐向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和专业结构趋于合理的发展方向,进而优化整体师资结构。

(2)建立外聘教师信息网络

兼职教师师资管理库就是将来自各行各业的兼职教师的个人资料(包括年龄、职称、学位、现场工作年限、业务水平等级、从事兼职活动情况等)利用数据库进行统一管理,它可以方便、快捷地进行检索和查询兼职教师的个人档案,有利于选聘高质量的兼职教师,有利于保持一定数量的.备选兼职教师。可有效避免兼职教师聘任中的随意性、盲目性,能相对稳定兼职教师队伍。

(3)强化兼职教师的激励措施

兼职教师作为师资队伍的外延群体,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在思想意识方面多少有一定趋利性。因此,高职院校应遵循市场经济原则,建立有效的激励措施,来调动兼职教师授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兼职教师实行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分配制度,给能力强、贡献大的兼职教师以优厚的待遇,使兼职教师能够放开手脚,多出成果。通过合理科学的考核方法给兼职教师一个正确的评价,对取得重要贡献或深受师生赞誉的兼职教师,应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和精神表彰;对在教学中评价较差的兼职教师应及时进行调整或解聘。

4.加强和提升高职教师的科研能力

要提高教学质量,实现高职院校的内涵发展、科学发展,就需要提升教师的品质和能力,更要注重对教师科研能力的提升。校企合作,走产学研合作道路是当前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由之路。企业和高职院校的双向合作,双方共同进行科研项目开发与研究,更需要提升高职教师的科研能力。

首先,要加强教师队伍的科研意识,科研工作是教学创新的源泉,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基础,教师自身科研能力的提高,才能有助于培养出自我更新、独立钻研、富有创新意识的高技术或高应用的人才。其次,高职院校要重视教师的科研工作,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使教师能更好地进行科研工作,特别是技术上的研究。第三,由于高职院校年轻教师居多,所以需要通过各种培训方式加大对年轻教师的科研能,从整体上去提升整个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的科研能力。最后,高职院校建立有效的机制,为科研工作者营造一种良好的科研环境和气氛,是推动科研工作大力发展的重要环节。

5.不断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

一个好的教师,不仅应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懂得教育的规律,具有教学和教育的各种能力,而且必须有较高的职业道德修养,不断提高对教师道德的认识,规范自身的教师道德行为,培养崇高的思想情操和良好的道德品质,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和发挥教师自身的积极性和创造型。教师作为“人之模范”,自身具有强烈的示范性,是学生直接的榜样,起着“以身立教”的作用。

6.建立和完善相应的机制,促进教师队伍的建设

教师是实现高职培养目标得以实现的主导力量,所以如何调动教师内在动力因素,更好地为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学校应该建立和完善相应的机制来提高教师队伍的科技水平、创新能力以及持续地增加教师为提高教育质量而工作的积极性。例如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制度、教师培训和晋升制度以及教师教学评价制度等。把教师作为实现目标的主导力量落实在工作的各个环节上,调整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提高师资队伍的科技水平、创新能力以及“为人师表”的自觉性,是职业学校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对教师不是降低而是提高了,对教师除了一般要求以外,也有自己特殊的要求。所以要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落实人才培养,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叶小明。广东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研究。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杨一帆。浅谈高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问题[J]。大众商务,.

[3]刘红。高职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研究[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

[4]赵明安。高职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

[5]刘明。高职院校教师建设能力与管理。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

[6]胡建波。高职院校教师职业能力研究。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作者单位 福建省厦门市集美文教区厦门华夏职业学院)

2.高职计算机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篇二

查阅相关资料可以发现, 在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现状中, 针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目标认知水平以及教学资源应用四方面存在着如下问题:

第一, 当前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课程所应用的教材专业性不足、科学性有待提升。查阅大量相关资料可以发现,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大部分计算机教学所用的教材是高等院校的计算机教材。由于高等院校以及高职院校在计算机课程的教学目标以及侧重点均有较大差异, 因此, 高职院校沿用高等院校的教材势必会造成课程体系设置方面处于落后水平。这一问题反映出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认识不足, 换言之, 高职院校相关教育工作者并未对本校培养人才的定位有准确把握。采用与教学目标不吻合的教材所进行的计算机课程讲授过程, 很难取得理想的计算机课程教学效果。

第二, 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在设计计算机课程教学体系时并未对已经发生变化的计算机市场的实际需求予以充分考虑, 在课程目标定位以及课程方式设计上, 忽略了学生基于课堂理论知识的实践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也就是说, 现阶段的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环境不能满足各种高端计算机技术不断涌现的市场发展现状以及不断攀高的市场人才需求。一些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课程中缺乏必要的学生实践教学环节。虽然高职院校对于计算教学的重视度越来越高, 但却没能及时发现基于计算机理论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在应用型人才短缺的市场黄精下, 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的这一弊端的直接后果便是高职院校毕业生由于缺乏计算机操作以及工程相关应用能力而不被市场认可与任用。

第三, 现阶段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的从业教师对计算机的应用能力以及素养有待进一步提升。这里提到的教师职业素养不仅仅在于教师本身对于计算机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应用程度, 也包含教师在进行计算机教学活动时所采用的教学手段是否符合现代化要求、教师是否对于本身所教授的内容的新课程要求下的教学目标有清晰认识等方面内容。从现有水平看, 高职院校计算机课程从业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并不均匀, 从职称学历角度看, 大部分的从业教师的质量水平较低, 其中不乏一些兼职上课的非科班出身的教师。这些教师所采用的计算机教学方式普遍落后, 所取得的教学成果普遍不高。

第四, 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模式及方法缺乏现代化特征, 不仅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 而且不能提升计算机教学的有效性。传统教学方法一般以教师单向灌输式教学形式为主, 以书本及黑板为主要教学手段, 对于学生课堂上的反应与表现的关注度不足。即便一部分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用到了多媒体教学辅助设备, 但也仅仅用其代替传统黑板使用, 并未真正发挥多媒体教学辅助资源的实际教学价值。

2 提升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有效性的若干对策

当前我国快速发展的社会背景对于高端技术人才的需求量逐年上升, 但现阶段高职院校的计算机课程教学水平以及教学质量较难与快速发展的市场环境相匹配。怎样通过有效教学手段以及人才培养模式的选择而不断深化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效果, 已经成为相关教育工作者以及领域内研究人员需要认真思考并亟待解决的问题。结合实践经验以及实际教育环境, 笔者将提升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有效性的若干对策及其可行性做如下分析:

第一, 采用多类型、多元化计算机教学方法, 通过不同教学模式的实践经验的不断积累, 提高高职院校计算机课程上学生的积极性。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强化训练法等多类型教学方式, 提升学生对于课程设计环节的参与热情以及学习兴趣。此外, 还可借助生活中出现的计算机相关内容作为教学导引, 提升学生对于计算机课堂内容的精神集中度。结合实践经验可以发现, 案例教学法与情景教学法是当前教育教学环境中的新兴教学手段, 其在课堂上取得的效果较为理想, 可以通过疑问设定以及角色扮演等多种学生参与度较高的方式督促学生参与到教学内容的设计与进程中。这一点改进对策需要相关教师提升自身对于计算机课程设计的能力。

第二, 加强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的教师队伍建设, 从配置以及教师职业培训方面优化师资力量以及知识结构。向相关教师传递更深层次的新课程形势下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目标的理解概念, 以课程为主, 采用培训模式提升计算机教师的职业水平以及课程设计能力。以此为基础, 要求教师自主改进计算机教学方法, 结合所带班级学生的个性化特色, 有针对性的调整自身的课程教学模式及方法, 从学生角度出发, 以学生对于课程内容的反应为调整教学手段的参考标准。

参考文献

[1]燕静君.高职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 2008, (6) .

3.高职计算机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篇三

关键词:高职学校;计算机教学;创新思路

进入21世纪,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尤其是网络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生活中已经离不开计算机,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因此,高职院校如何根据市场需求来调整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出专业知识牢固、应用能力强的复合型计算机人才来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是当前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的重中之重。

一、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存在的问题

1.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清,毕业生就业困难

以往,很多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重理论、轻实践”,“重科学、轻技术”,培养的计算机人才难以满足社会的需求,使越来越多的高职毕业生面临着就业困难,这不符和计算机专业教学的初衷,即在计算机专业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与综合素质。很多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在学生培养过程中显现出了趋同性,没有鲜明地体现出院校的教学特色。由于人才培养目标不科学、不规范,可操作性不强,所以很难起到引领专业教育和培养人才的作用。大多数高职院校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不够重视,致使计算机专业的培养目标不清楚,没有一条明确的指导路线。用这样的方法培养出来的毕业生,由于与社会需求有一定的差距,所以就业较困难。

2.硬件投入力度较小,师资严重缺乏

目前,尽管在政府的扶持下职业学校的硬件设施逐渐完善,但是因为院校所在地教育发展不平衡,导致各高职院校实际硬件设施的投入和配置有较大差距,很多学校的实验硬件配置较差,因而有一些实训课程无法开课,形同虚设。除此之外,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师资不足、教师实践经验缺乏也是当前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计算机技术发展速度较快,软件和硬件更新换代的速度更是无法想象。一些学校开设的实训课程所用教材和设施陈旧,制约了实训课的正常开展。同时,能够紧紧跟随信息化发展的步伐、符合职业教育特点、适应职业岗位需求的计算机课程教学资源严重不足,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计算机教学质量的提高。

3.教学内容和方法简单,课程体系与时代需求脱节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落后,有很多课程已经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很多院校仍然注重计算机基础教育,一些已经过时或者被淘汰课程还在开设,学生很难接触、了解计算机应用的前沿知识和技术。教师讲课仍然以讲授法为主,尽管多媒体已经深入课堂,但是还有很多教师习惯了以往的讲授方式,学生依旧处在被灌输的地位。这样的讲授方式很难激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学效果不尽人意。

此外,考核学生学习效果的方式单一,基本上仍然以笔试为主,这种考核方式使一些操作性和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难以实现考核目的,无法真实检验出学生对本课程的掌握程度。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要善于构思、设计和使用计算机产品。倘若教学计划没有及时更新、跟进,便会造成计算机专业开设的课程与社会需求脱节,出现教学内容陈旧、脱离实际的现象。目前大部分职业院校的计算机课程体系设计并不是以就业为导向,教学仅仅注重理论内容,难以体现计算机专业的培养目标。

二、提升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质量的对策

1.激发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学习热情

创新意识和素质并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要通过后天的学习与锻炼来获得,形成创新素质的前提是认真学习专业知识。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学生基础知识学习的重视,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因为创新需要兴趣,而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学习兴趣能提升学习的积极性。从教育理论来说,教育的意义不仅仅是单方面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激发学习兴趣和乐趣。所以,一名优秀的教师不是把知识奉送给学生,而是要教会学生找到学习的方法和乐趣。同时,尽量减少课堂笔记,学习过程尽可能都在计算机上实现。也就是说,增加上机次数,适当减少语言传授和笔记量。在经过大量的上机训练后,学生便会意识到自身的不足,而且会增加对下次课程的期待。

此外,在计算机课上,每位学生一台电脑,学生和教师之间很容易产生距离感。教师在完成示范内容后应该走到学生中间,对学生的疑问进行单独讲解,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其他同学提出的问题。由此可知,在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中,教师应该尽量激活学生的学习意识和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以更大的学习热情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2.重视学生个性化发展,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不同的学生在想法上有所不同,创新就是强调提出与他人不同的观点。因此,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对激发创造力有着重要作用。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讲课之余应该观察学生的个性特点,并对其长处进行挖掘。例如,有些学生对于程序编写更感兴趣,有些学生热衷于动漫制作,不同的学习兴趣体现了学生的个性。再者,教师的职责就是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更加深入的了解。对于性格较内向不擅长回答问题的学生,教师尽量避免在课堂上提问,可以在课后单独和学生沟通,询问其掌握知识的情况,效果会更好。对于乐于表现自我的学生,应该多问几个问题,给学生充分发挥的空间。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个性本能,还能够形成较好的学习氛围。

3.改进考核方式,增加操作和应用试题的比重

计算机专业对实践要求较高,笔试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能力。所以应该对考试方法进行改革和完善,对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和能力进行更加客观的考核。应改变仅仅采用试卷考试方法,注重实践能力的考核。至于考核成绩的最终评定,应该全方位的综合考量,不能只注重期末考试的成绩,代之以多次阶段性测试或随机考查为主,不能让学生形成为分数而学的观念。

此外,还要增加操作以及应用试题所占比例,激发学生主动掌握应用领域的知识,并培养他们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如此一来,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幅度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

4.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高教学效率

发挥教师为主导的作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备课时深入细致。教师平时应该认真研究教材,多查阅相关资料,对教材深入理解,对于难点、重点进行深入剖析。教师在制订教学计划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时,要不断归纳总结经验、教训。

第二,教师应该注重课堂教学的效果。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以愉快式教学为主,做到循循善诱,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教学为主线,并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给学生多些实际操作的机会。

第三,踊跃参加校内外各类教学研讨,不断学习他人的成功经验,也要乐于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进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年轻教师要多听公开课,从别人的教学中吸取经验。

第四,在批改学生作业时,应该尽心尽力、认真及时,尽量做到全批全改,全面了解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在教学中做到尽善尽美。

5.重视课外辅导,进行课堂教学拓展

“用计算机处理信息是21世纪的公民应具有的基本技能之一”,这是现代社会的共识。所以,学生在学习时首先要对计算机产生兴趣,有些学生对计算机专业知识和应用技术等表现出非常强烈的兴趣。如果学生不仅仅满足于课堂所学,那学校、教师和家庭就应该经常开展课外实践活动,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对学生的爱好予以保护和正确引导,力求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能够学有所长。对于这种情况,教师不仅要做好课上教学工作,还要做好课外辅导。每位计算机教师都要充分认识到课外实践作为课堂教学的拓展和延伸的重要性,因此,可以在增加实践课的前提下成立程序设计兴趣小组。

三、创新教学模式

1.实施任务驱动型教学法

在计算机教学中,当前比较受欢迎的教学方法是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经过不断的完善,这种教学模式已经趋于成熟,对拓展学生知识面起到很大作用,并且能开阔学生的视野,促使学生主动学习,而不是一味地接受。任务驱动教学法主要是针对某一个教学目标来制订适当的学习任务,学生自己组队完成任务。实践证明,运用这种教学法后,学生学习效果可以得到较大提升。同时,设计的任务要和教学内容相契合。此外,在设计任务时,应该多设计那些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增强创新意识的任务。任务一定要有综合性,并且要难易适中,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任务结束后应该有明确的评价。

2.实施学生主体式教学模式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是主体,教师扮演的角色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与策划者。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法中,教师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知识。实施学生“主体式”教学模式,教师引导学生自学,以学生为中心,尽力为学生服务。这种教学模式可以使教师从传统教学中的领导者转变为咨询者,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主体地位得到了体现后,学习效率便会有大幅度提高。

在高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学中,教师应该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模式,把枯燥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把抽象的教学内容变得更加具体,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在当今信息化社会,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应更加重视教学改革,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计算机人才。

参考文献:

[1]方春华.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3).

[2]贺振男.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现状及对策[J].电子世界,2014(8).

[3]蔡和平,刘建荣.高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现状及改进策略[J].成功(教育),2010(6).

[4]马越.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J].知识经济,2015(20).

4.高职计算机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篇四

高职教育产学合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探讨高职教育产学合作的重要意义,分析我国目前高职教育产学合作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指出建立切实可行的合作机制是高职教育产学合作发展的正确方向.

作 者:陈建 作者单位:福建对外经济贸易职业技术学院,福建福州,350016刊 名: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英文刊名: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 EDITION)年,卷(期):“”(12)分类号:G642.4关键词:高职教育 产学合作 问题 对策

5.高职计算机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篇五

摘 要:高职院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英语成为国际政治、经济交流的重要工具,英语教学也成为高职院校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但从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内容、教学模式、生源现状、师资队伍等各个方面却都存在很多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高职英语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针对高职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高职;英语教学;问题;对策

高职英语是迎合现代化经济发展的重要教学内容,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也是培养素质人才的必修科

目。但是就目前很多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现状来看并不容乐观,学校教育改革对英语教学的不重视,高职学生英语基础普遍低下,英语教师仍旧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等等,都是导致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水平低下的重要原因。对此,高职院校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根据高职院校学生的自身特点,教师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来丰富英语教学,从而不断地提高英语教学水平,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和应用能力。

一、高职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高职院校对英语教学的重视程度不足

在市场经济大发展的条件下,专业技能在高职院校教育发展中占绝对地位,使“专业技能”学习重于“文化基础”课学习,学生综合职业素质发展缺乏支撑。特别是对于英语教学,由于高职生自身英语基础薄弱,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不足,往往会产生自卑、不自信的心理障碍,再加上当前高职院校教育中都比较忽视英语教学课程的开设和实施,英语教学的内容被任意删减,学生英语教育被忽视,学生持续性发展受到制约。

2.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

高职院校采用的英语教材虽然是高档教育出版社的教材,但并未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自身特点对英语教学内容择优选取。教学内容复杂、应用型英语知识较少,在一定程度上只能用来提高学生的基本英语水平,但并不能在高职教育中突显出“职业”“专业手艺”的特点,缺乏一定的针对性。

3.缺乏相应的教学改革动力

由于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学习成绩不好具有普遍性,许多教师总把教学质量难以提高归咎于学生素质差,进而觉得中职教学改革收获甚小。但在实际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实践课的教学效果明显高于文化课和专业理论课。正是因为教师在教学上教学模式传统,教学更始滞后,才会导致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改革难以

深入。

4.缺乏健全的师资队伍

就目前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方面的师资队伍来看,普遍存在差异性,很多英语教师的专业素质较低,在教育理念上仍旧较为守旧,沿袭了成人教育或通俗教育的思维模式,不能顺应高职教育的英语教学模式。虽然近几年高职院校不断扩招,将英语教学贯穿到各个专业课中,但英语教师的编制严重,师资队伍数目相对不足,水平参差不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职英语教学水平的提高。

二、提高高职英语教学的解决措施

1.坚持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的教学理念

高职院校应该高度重视英语教学在专业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坚持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的教学理念。在日常英语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多关注学生,认识到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学习习惯和接受能力有较大差异的特点。要针对不同学生采用不同的学习方法,分层次教学,要在教学中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潜能,充分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能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长,学有所得,加强对学生的鼓励,增强高职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抵制自卑的心理障碍,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根据高职生的学习特点,丰富教学内容

传统的高职英语教学只注重死记硬背,单调而乏味,降低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对此,在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改革中,可根据不同专业的不同要求,围绕其专业的教学目标实施模块化教学。

英语教师要在备课过程中做好充分准备,查阅大量的相关资料,精

心设计教学内容,让高职英语教学的内容更加贴近学生实际、贴

近生活,具有更为鲜活的时代感。同时还要结合学校及社会相关教学资源和高职生英语学习的自身特点,对教材进行简化、删减和补充,形成具有针对性的专题模块。如:可根据听、说、读、写几大板块进行教学,坚持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正确引导学生学习,实现优化教学的目的。

3.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

随着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高职英语教师在教授英语过程中,也要采取先进的教学技术,把多媒体与网络计算机相结合,让英语知识的传授更为直观化、具体化,摒弃传统的教学手段黑板、粉笔、幻灯投影片的呆板、僵硬的表现形式。如英语教师可以适当选取经典的国外影视作品《泰坦尼克号》《茶花女》等,通过对影片的观看,为学生营造英语学习的语境,提高英语的听力练习,同时还可以安排学生用英语表达出对影片的观后感想,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教师要用风趣幽默、诙谐自如的方法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创造一个开放宽松的教学环境,让学生轻松愉快地投入学习,便于实施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4.建立完善的师资队伍

高职院校应该加强对英语教学师资队伍的建立,在招聘上要选取英语职业素质较高的教师参与教学活动;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要定期对英语教师进行职业培训,统一英语教师的教学改革理

念,通过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素质,创新英语教学的方式方法,摒弃传统的教学弊端;在教学考核上要建立完善的教师考核制度,激励英语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素质,从而增强高职英语教学的水平。

总之,高职英语教学改革是势在必行的,高职院校应该引起高度的重视,要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根据高职院校学生的自身特点,制定英语教学的内容,更好地加强培养学生英语口语的应用能力,同时还要坚持以学生为英语教学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营造良好的英语教学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不断提高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水平。

参考文献:

[1]赵晨辉.高职院校大学英语学习现状调查与研究[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1).[2]陆美华.职业院校英语现状与教学改革探究[J].才智,2011(28).[3]罗静.网络平台下的合作式学习探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08).[4]顾瑛.对高职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现状分析和思考:以健雄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11).[5]燕静君.高职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08(02).(作者单位 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

6.高职计算机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篇六

及对策建议探讨

高等职业教育在快速发展的同时,面临着工作重心转移、教育多样化、培养模式多样化等问题。在新时代背景下,对高职院校干部队伍提出新要求,但存在部分院校不能与时代适应的问题,严重影响高职院校的发展。分析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具有重要意义。建设一支结构合理、工作精湛、能力突出、作风优秀的高职院校干部队伍具有深远意义。

近年来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使高职院校的教学水平得以不断提升,高职院校每年为我国的社会经济建设事业提供了大量的技术人才。作为重要的教育类型,高职院校的干部人才队伍建设对提升高职院校自身的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有着重要的意义,这也是提升高职院校教育水平、促进高职院校又好又快发展的先决条件。基于此,当前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新时期,如何建设出一支锐意进取、务实创新的新型干部人才队伍,是摆在各高职院校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新时期高职院校干部队伍建设的现状

当前经济技术的进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国家近年来的大政方针对教育事业的扶持和关注度的提升,也極大地促进了高职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各地高职院校的发展存在一些地域性的差异,但是总体上呈现欣欣向荣的状态。为了进一步提升各高职院校的管理水平和教育水平,对高职院校干部队伍建设的要求刻不容缓,这不仅是高职院校提升自身竞争能力和未来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在当前经济社会中应对日益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应对市场竞争增强的必然要求。我国当前高职院校的干部队伍人才建设已经初具效果,呈现出一些阶段性的成果,但是依然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这些不足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干部队伍建设重视程度偏低,队伍建设的整体规划缺乏

作为我国教育系统中的关键一环,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主要是为国家和社会经济发展提供高素质的应用型技术人才,为我国的社会发展和科技创新注入活力。高职院校的干部人才对高职院校日常的管理、正常的运行、教育工作的监督、学生的培养、教育资源的分配和院校未来的发展都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和义务。基于上述的论述可知,高职院校的干部人才对高职院校有着重要的意义。为此,需要在充分认识高职院校干部队伍重要性的基础上,加强高职院校干部队伍人才建设,努力提升高职院校干部人才的能力与水平。但是纵观我国各地高职院校的具体情况可知,多数的高职院校在日常的管理中主要以教学和科研人员办学为日常工作的中心内容,而对干部队伍建设这些一直处于从属的事务,建设的速度和效率较低,重视程度不够。长期的偏颇,导致教学科研和干部队伍建设呈现“长短腿”的问题,严重影响了高职院校的发展速度。

(二)干部队伍配备不足,队伍力量相对薄弱

近年来,就业形势的转变和国家大政方针的倾向,使高职院校的发展走上了快车道,高职院校的规模在不断扩大,学生数量有了大幅度的增长。这使得在传统高职院校办学体制的管理模式下存在的一些问题更加尖锐,高职院校中干部人才数量与院校学生之间的比例失调问题更加突出。当前的调查显示,大多数高职院校中的干部数量严重缺乏,多数的干部人才主要由教学工作者和学生管理人员来兼职替代,这种临时的替代性措施,一方面使原本从事教学和学生管理的教育工作者任务更加繁重,苦不堪言;另一方面,由于是临时的兼职人员代替专业的干部人才,导致在业务能力、工作经验和专业知识上存在一定欠缺,对具体问题的解决存在困难,这直接影响了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三)干部人才业务水平相对较低,整体素质参差不齐

上述的论述可知,高职院校中人才队伍中,一部分的干部人员主要是由教师和辅导员充当的,这使得干部人才的业务水平较低,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的提高。由于干部人才专业知识欠缺,导致高职院校在具体的选拔环节自行放低了选拔标准,使得一些低学历、专业背景较差的人进入干部队伍中,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职院校的正常管理工作。素质低的干部人员长期在岗,对岗位缺乏应有的热情,研究和科研成果较少,使高职院校的干部队伍建设进入死胡同,进一步造成院校整体干部建设水平较差,难以适应新时期的发展。

(四)政策措施不够健全,干部人才培养的实效有待加强

纵观我国高职院校的发展现状,大多数的院校已经认识到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性,也采取了一定的政策措施来提升本院校的干部人才素质。但是在具体的实施环节,多数高职院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落实力度和培训效果等堪忧。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对理论课程的重视程度不足,主要表现在培训人员采取能过且过的态度进行培训工作,干部人才认为培训的知识理论太虚,培训课混个脸熟就可以了,人在心不在的态度使得培训的质量较差。其次,培训课程的设计上存在问题,没有针对干部队伍进行多层级、多专业的针对性培养,“一锅端”的教育模式难以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且在培训内容上出现单一滞后的问题,导致学员缺乏兴趣,无法调动干部人员的积极性,进而产生较差的培养效果也不难想象。

二、高职院校干部队伍建设的建议

(一)加强领导,充分认识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对高职院校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首先需要从意识形态和管理层面入手。而这也是加强高职院校干部队伍整体素质、落实国家大政方针、提高院校先进性和执政能力的必然要求。作为高职校管理实务的主要实施者,干部人才承担着国家和社会赋予的任务和使命,不仅是教育工作的贯彻者,也是高职院校进行改革和发展的推动者。基于此,高职院校的管理层需要充分认识到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程度和当前建设的紧迫程度,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下,加强队伍建设的方向一致性,为高职院校的干部队伍建设多创造良好的政策扶持和工作生活帮助,提升干部人才的薪资和待遇标准,提升干部人才的集体荣誉感和自豪感,进而有效调动干部人才工作的积极性。

(二)采取有力措施,切实提高干部队伍素质

高职院校近几年来扩张式的发展模式,使其自身的干部队伍建设出现了一些问题。为了有效解决问题,提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加强干部人才的选拔标准,严把入口。加强预备干部的培养,以极大提升高职院校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在具体的选拔环节,将作风良好、思想先进、专业技能完备、管理能力较强的人员作为培养和发展的对象。要积极落实干部队伍建设中的四个现代化的要求,坚持全面发展的原则,整体拔高干部人才的素质。

其次,要加强干部人才的培养教育。转变传统培养模式,从单一培养、一次培养转变为多元培养、多次培养等模式,这是为了应对当前社会迅速发展的要求。在培训模式上,制订多种形式的培训计划,积极开展不同阶段的培训内容,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关于科技、管理、计算机软件应用等专业技能方面的学习培训工作,促进干部人才的全面发展。

最后,为了提升培养效果,高职院校要积极创建良好的教育资源和专门的教育平台,借助培训班、在职深造、访学等模式为干部人才提供多种形式和多种层次的学习培养平台,进而有效提升干部人才的专业技能和业务水平。

(三)建立健全激励保障机制,为干部开展工作创造有利环境

为了进一步消除干部人才具体工作中的后顾之忧,使其放手去干,大刀阔斧地实施工作,同时激发工作的积极性和自信心,需要在高职院校建立完备的干部激励保障的体制机制,这也是进一步增强干部队伍整体影响力、创造力和竞争力的重要保证。为了达到上述目标,高职院校的管理层需要加强对干部个人的关怀、激励,并在生活和工作中给予一定的支持。首先,需要做到政策上的重视,要重视干部的培养和才能的施展,要积极考核干部人才,对自身能力过硬、德才皆优的干部要积极提拔和重用,使其价值得以发挥。其次,进行院校的评优活动中,给干部队伍也预留一些名额,以激励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再次,要在工作上重视干部人才,积极给予干部人员锻炼和提升自我的机会和条件,使其不断完善自我,并积极加强干部之间的交流,努力听取群体的声音。最后,加强生活上对干部人员的关心。积极解决干部人员生活中的困难,对住房、薪资等方面的问题寻求最佳的解决办法,使干部人员在没有生活后顾之忧的情况下安心做好本职工作,发挥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7.高职计算机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篇七

21世纪是世界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时代, 计算机作为现代工具已广泛应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 对于人类社会的文明与进步起着越来越大的影响。《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高职高专对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的第一层次的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 是一门实践性很强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教学改革, 注重对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 以培养大批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随着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和计算机技术日益普及, 学生计算机应用水平和文化意识有了明显的提高, 从近几年的教学状况和教学效果来看, 出现了新情况和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 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入校新生计算机基础水平差异较大

随着计算机的深入普及, 许多城市、乡镇的中学已普遍开设了计算机文化基础课, 这部分学生已有了良好的计算机学习环境, 相当多的学生在入学前就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基本知识和应用能力。来自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的学生, 计算机基本知识和应用水平普遍高于来自农村和贫困地区的学生。入学前计算机水平较高的学生上课感到内容较浅, 而入学基础差的学生又听不懂、跟不上, 课堂上囫囵吞枣, 课后难以消化, 日积月累, 学习起来更加吃力, 越来越差。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来看, 由于我校地处上海, 兼有上海生源和外省市生源, 上海生源的计算机知识和技能明显强于外省市生源, 差异很明显。学生学习起点不一, 给我们教学实施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也难以满足不同基础的学生的学习需要。

1.2 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强;教师知识更新慢

由于高职高专学生入学前计算机基础存在明显差异, 据观察, 学生上课迟到, 上课开小差, 玩手机, 上课时不认真听讲的学生比较多, 有的学生上课时还戴着耳机“听”课。课后经常翻看教材的学生了了无几, 说明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待提高, 学习态度有待端正, 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另一方面, 对于从事计算机教学的老师来讲, 由于计算机知识的速度不同于传统学科, 它的更新非常快, 一旦任课教师知识更新慢, 也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高。

1.3 学生课余自主上机学习的环境有待改善

虽然我校有六个大的计算机机房, 但课余时间开放的不多, 对于我校2000多名全日制在校高职生来说, 开放的机房显然不能满足需要, 我校还很缺乏学生课余自由上机实验练习的场所。

再者, 即使学生有了这样一种上机环境, 学生在练习过程中, 也由于没有人指导, 学生遇到一点点问题, 就无法继续进行下去。从而自己的兴趣就逐渐失去。

1.4 教学内容过于系统性

由于高职高专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学习计算机技术是为了将计算机作为工具来使用, 因此, 要求他们所需掌握的计算机知识必须具备较强的应用性和实用性。但目前教学使用的教材主要是针对有一定计算机知识基础的学生, 特别是本科层次的学生, 教材中内容偏多。一本教材就包含了七、八门课程的内容。这些内容要在一个学期完成, 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难度都很大, 且在教材中, 对于一些实用的、具体的操作内容则讲解过于含糊, 学生自学起来就困难重重。

2. 对策

就本门课程而言, 其培养目标应该是使学生对于计算机应用具有操作层面、技术层面和专业应用层面上的基本信息素养:能够利用计算机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逐步具备计算机操作使用能力、应用开发能力和一定的创新能力。并取得相应的计算机应用技术资格证书。要达到这一目标, 我认为, 在教学中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2.1 因材施教, 进行分层次教学, 并辅助以开设辅导班教学

针对新生入学时计算机的基础不同, 教学中可采取分层次教学。具体做法是:新生人学时, 先进行计算机水平的摸底调查, 根据调查结果和学生学习的需要分成不同层次的教学班, 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需要, 避免教师在同一个班教学中难于满足不同学生学习需要的局面;对于一些基本没有基础的同学, 可以利用教师和学生都方便时, 开设相应的辅导班来补差提高;针对不同专业, 还可以适当开设相关计算机选修课, 以满足学生专业发展的需要。

2.2 学生应积极更新学习观念, 加强学习主动性;教师要更新观念, 重新定位

在我国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学习观念是:学习就是钻研课本, 导致学生思想僵化、知识面狭窄;学习就是被动接受知识, 不知道能力、思想、品德、情感同样是素质发展的目标;上课就是听课, 不愿动脑、动手、动嘴, 导致学习被动。不理解教师教学的良苦用心, 甚至于对于我们这种高职层次的一小部分学生来讲, 听课有时都懒的听。

因此, 对于计算机教学来说, 要提高教学质量最重要的是学生学习观念的更新, 加强学习主动性。有学者认为“一个人如何看待他自己预示着他的命运”。从发挥学习主体性的角度来说, 学生端正学习态度, 树立主动学习的观念是必不可少的。对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 如果没有端正的学习态度和主动学习的观念, 就难于学到真正有用的知识, 因为大学时代是学生增长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关键时期, 计算机知识的更新又特别的迅速。光靠教师传授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大部分知识的积累都依靠学生课后的自学来完成。

另一方面, 随着计算机知识的不断更新, 大专新生入学前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程度会越来越高, 对于教师来说, 要能适应新的教育环境, 首要任务是更新观念, 摆正自己在教学改革中的位置。

首先是要由知识传递者同时向学习者转变, 不断加强学习, 更新知识结构, 加快知识更新的速度;其次是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和问题情境, 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中, 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 逐渐养成自主、独立、创造性地开展学习的习惯, 学会利用各种条件去获取知识

2.3 加大计算机机房的开放力度, 加强课后的实验辅导

对于我校的计算机课程来讲, 教师上课和学生上机练习是按照1:1来进行教学的, 每次因为有固定的实验任务, 每节课要掌握的新知识量很大, 而且通常是一周的时间只有两次上机, 学生总是不能把前面的知识和当前所学的内容结合起来, 经常是学了后面忘了前面, 很难融会贯通所学知识。学生的理解能力、学习能力差异较大, 不是所有学生能在当堂课内掌握所有教学内容。因此, 学校最好能够提供一个让他们自己摸索, 自由讨论的空间, 这个空间就是自由上机时间创造的。因此, 学校应该加大计算机机房的开放力度, 而不是只是教学时才开放机房, 为全体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自由上机环境, 就显的非常必要。并安排一些基础课教师或者学得比较好的学生在机房进行辅导答疑, 对于学生提高计算机学习的兴趣, 从而熟练掌握计算机知识和技能是大有裨益的。

2.4 以实际应用能力培养为中心, 调整和完善计算机教学内容

目前, 一些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中片面强调学科教学, 认为基础理论越扎实, 学生的水平才越高, 而忽视了学生计算机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从我校采用的教材来看, 由于我校采用的华东师范大学版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程版和实验版, 学生学习教程版就感到索然无味, 而在进行实训时讲授实验版的教材时, 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增加。实践证明, 高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学, 不能简单地照搬普通本科高校的教学模式, 而应认真地开展市场调研, 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和就业状况以及本校的专业特色来确定教学目标、内容和任务, 自编或选用合适的教材。使教材更贴近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同时按照职业资格标准的要求, 围绕培养计算机应用能力, 对专业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作相应调整, 鼓励学生不断提高计算机水平, 积极进行计算机应用能力水平等级考试, 强化学生技能训练, 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3、结语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 高职院校计算机的基础教学要适应社会的需求, 就必须注重学生计算机基础应用能力的培养, 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 加大教学改革力度。只要我们参与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教师能不断的学习、创新, 探索出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新路子, 就一定能培养出更好的符合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摘要:文章结合我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教学现状, 分析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 并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对策。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林幼文, 高职高专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J].科技教育, 2009 (13) :205.

[2]柴方艳, 薛永三.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与实践[J].高师理科学刊, 2009.3:54-55.

[3]冯静哲.浅谈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J].跨世纪, 2008.8 (16) :138-139.

8.高职计算机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篇八

【关键词】高职院校 创业教育 问题 对策

一.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

1.对创业的教育理念认识不够

创业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提高学生的创业意识以及创业能力,培育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诚信理念以及承担风险的意识。然而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创业理念是非常落后的,对于创业教育依然是存留在守旧理念的看法上,觉得创业教育仅仅是对于毕业学生的一个就业指导部分,单纯的只是在技巧、对策以及形势等层面上进行指导,是一种为取得一份工作就业形式的教育。而且对于大学生的创业教育的定位有着一定的误差,没有着重关注到大学生的创业理念、创业精神以及创业能力的指导。

2.创业课程杂乱,缺少专门的指导教师

要贯彻落实创业教育这个观念,首先就是要培育高职院校中学生的创业能力,需要把创业教育观念表现于平时的教学当中。在课程授课上,把创业的有关内容加以表现。而创业教育作为一门综合性较强的科目,融入了经济学、教育学等多种科目,课程系统的复杂性让老师在课程选择上加大了难度。因为文化基底的薄弱、专业知识能力较弱,高职院校的学生通常是不擅长专业知识学习的。与此同时,高职院校中的创业课程设定是比较凌乱的,内容选择上任意性较大,课程内容比较繁琐,很难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课程科目的针对性不足,使得学生对课程的兴趣不足,创业教育课程的设定很难使人满意。

3.缺乏实践教学

培育创业能力,如果仅仅让学生在课堂中集中听课,这样是不可以培育高职院校中学生的创业能力的。创业需要把握企业的申办、财务管理等基础知识,然而,把握住创业的专业知识并不等于有了培养创业的能力。對于创业者来说,其创业和素质能力并不是教导出来的,而是在具体的操作和实践中得出来的。就目前来说,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都是以专业理论为为主导,这样是不可以培育学生的创业能力的。不少院校中为创业教育创办了一些具体的活动,然而这样的活动并不是真正价值上的创业实践,仅仅算是形式上的创业模拟,过于理想化。

二.高职创业教育的解决对策

1.提高创业教育观念

创业教育的主要目标有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让学生对创业有大概的认识,明确创立和管理公司的程序。第二个方面是增强学生的创业能力,强化学生将创业当作未来职业的选择观念。高职人才的培养目标主要是设定在培养高技术和高能力相结合的人才,所以,许多高职的学校在教学过程中都是以技能培育为主导,不关注技能以外的内容。其创业能力是学生综合性质能力表现的主要层面,使得创业教育在教学中得到足够的呈现。而学院除了要对学生的专业技能进行培育外,还需要培育学生的创业能力,这也是高职院校中学生所需的一种能力。

2.整理创业课程,加强师资力量

就目前来说,其课程设置是较为复杂的,高职创业课程需要从以下两个层面实施。第一,市场经济和高职院校的特点相结合,对院校中的教师开发和制定具有经济特点和院校特点的创业教材,使得教材可以更具有实践意义,设立学校范畴内的创业公共课。第二,把创业观念渗入不同的课程当中,切实把握住创业教育和专业课的切入点,使学生可以尽可能地和专业知识相结合进行创业,这样可以增强创业参与率以及成功性。在课堂教学中,学校需要把创业教育结合到课程中。在一定的条件下,各个专业间的学生需要有各自的创业教学方式,保证创业课程和专业知识相互对接和贯通。而教师对于学生创业的成功与否是非常关键的。所以,学校在聘用创业的指导教师时,不仅要在专业的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理论教授,而且还要依据课程的特点请用有创业实践的指导老师,保证创业教学的有效运行。其次院校需要按时组织老师到相应的企业进行学习,使老师可以多方面熟悉最新的创业观念和技术技巧,且将其应用到教学实践当中,增强教师的具体创业指导能力。

3.健全校企合作,强化创业具体教学

目前高职创业教育情况是不容乐观的,很大水平上都是来自于社会的低参与程度。外国的一些高校在实施创业教育时,和外部是有着相当广阔的联系的。校外体系为学生带来了创业的操作渠道,创业教育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而创业教育不仅仅是需要依赖于专业理论实施教学的,而且要组织学生实施具体操作实践的,以提高学生自我的创业能力。所以,学校需要主动创建有关的活动,使得学生有足够操作经验来提高创业能力。除此之外,还能够创办一些创业计划比赛,打造校园的创业气氛,把教学课堂融入到企业当中,使学生可以亲自体验来感受企业家的创业精神以及企业文化。

4.建造能力评价系统

高职院校需要把创业教育贯通于整个教学过程当中,在学生的综合测评当中可以适当增加创业素质等指标,鼓励更多的学生参加到具体实践当中,主要表现为对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提高,从而可以更好地培育学生的创业能力,使得学生的创业行为更加科学化和合理化。高职院校在评价系统上需要突出能力本位,使得学生的创业能力和观念能够得到充分的表现。创业教育要培育学生的创业能力和观念,而且在评价体系中要得以体现学生的创业能力。而创业能力的培育系统和专业知识能力的培育系统是有着差异的,高职院校需要树立多方面的评价观念,确认学生在具体操作过程中的创业成绩,使学生的创业行为得到院校的允许。

三.总结

总而言之,我国的高职创业教育是需要社会各个层面的共同努力,通过提高创业教育观念,整理创业课程,加强师资力量,健全校企合作,强化创业具体教学以及建造能力评价系统这四个方面进行实施,促进了高职创业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程晓红.高职院校创业型人才培养探讨[J].教育与职业,2013(9).

[2]徐元俊.高职院校全员绩效考核原则与方法[J].教育与职业,2013(25).

9.高职计算机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篇九

1.1 重视不够

近年来,卫生系统信息化建设发展迅速,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如火如茶,并建立了计算机局域网、HIS系统、医学影像传输系统。但医院信息化建设主要涉及医疗、统计、设备、成本核算、财务等管理方面,对档案信息现代化管理还没有引起足够的认识,投入还不积极,各医院发展也不平衡。

1.2 应用受限

我院在购置今易医院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版),在手工管理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目录输入、检索管理,即便是运用了管理软件大大提高了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但由于网络系统的应用需要较大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以及习惯、观念及软件操作可行性等诸多原因,致使网络系统在医院档案管理中受到一定限制,还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档案计算机管理。

1.3 管理欠佳

在新形势下,医院档案管理从管理的硬件(如设备、环境)到软件(管理思维、理念方式)都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医院有些珍贵的文字、影像或证书证件等资料只有l份,一旦对原件造成毁损或遗失,便会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甚至无法补救和挽回。但在这些档案资料的管理方式上却没有很大的变化,有些可以及时输入计算机的档案数据,也因担心输入工作量大,预处理工作繁杂,怕增加工作负荷和经济负担而未能及时输入。

1.4 软件缺乏

10.高职计算机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篇十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模式改革进程的不断加快,中职教育逐渐向高职教育过渡,为我国职业教育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就财会专业对接来讲,中职教育向高职教育专业过渡中还存在诸多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本文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中职教育;高职教育;财会专业对接;对策建议

职业教育是我国重要的教育形式,为我国教育事业和经济社会的发展都贡献了巨大的力量。在职业教育中,财会专业逐渐成为其主流专业,但是在专业对接方面,高职院校和中职院校之间存在一定的重复,比如中职学校学生参加3+证书考试后进入高职学校后,课程有些相似的。这就使得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得不到进一步的提升,进而对其以后能力的发挥造成了一定的不利影响。因此,本文正是基于这一背景下,以惠州市惠城区技工学校与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为例,对中职中职学校与高职院校财会专业对接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1.中职学校与高职院校财会专业对接存在问题

1.1 课程设置重复

惠州市惠城区技工学校目前已经开设了财会专业的相关课程,学生可以通过学习相关的知识,提升自己的财会知识。当其所学的专业知识获得学校的认可并顺利通过3+证书考试之后就能够顺利进入到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进修。这是对中职学校学生自身学习的一种提升。但是目前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校所开设的财会专业课程与惠城区技工学校原有的财会课程存在一定的重复,学生在中职学校学习到的知识在高职学校中还要继续学习。比如两所学校都开设《基础会计》、《会计理论与实务》等基础课程。能够进入到高职学校进行学习的学生,其基本的财会知识基本具备,因此在课程对接方面存在严重的重复,这在很大程度上浪费了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使其难以在短时间内实现进一步的学习。

1.2 专业知识更新较慢

财会专业的知识量复杂,随着学习阶段的提升,其专业性不断加强,这对职业教育和学生自身都提出了重要的挑战。目前,广东科技职业学院虽然作为高职院校,但是其在财会专业知识方面并未比惠城区技工学校这种中职学院有太大的提升。在这两阶段的学习中,学生基本上都是学习相同或者相近的课程。这不仅是中职学校与高职学校课程对接的问题,更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客观性问题。这样一来使得学生在高职学校的学习过程中存在“啃老本”的现象,其只是在表面上进行了进一步的学习,但实际上其专业知识并没有实现太大的提升,这对于从中职学校进修到高职学校的学生而言,其意义就大大降低了。

1.3 学生的实践能力得不到提升

我国职业教育不仅是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更加注重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学以致用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目的。因此在职业教育中必须要从日常的理论教学中加强实践教学。目前,惠城区技工学校的学生在具备一定的财会知识之后,其在广东科技职业学校仍然学习原有的财会知识,缺乏必要的社会实践能力。学生只是在学校进行简单的财会实务训练,并未深入到企业进行真正意义上的财会实践训练,使得学生难以在实际的工作中充分应用其所学到的财会知识。因此,这就使得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失去了原有的目的及意义。因此,在中职教育向高职教育过度时,更应该着重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2.中职学校与高职院校财会专业对接的对策建议

2.1 避免财会专业的重复设置

如前所述,惠城区技工学校财会专业的学生在进入到广东科技职业学校之后所学习的财会课程存在一定的重复。所以,高职院校要根据学生在中职院校所学习到的知识,对其进行入学考试。合格的学生则不需要进一步学习原有的财会知识,进而直接进入到更加专业化的财会知识学习中,对于考试不合格的学生则需在一定时间内进一步学习相关的财会知识。实施差异化的教学制度,能够使得财会知识扎实的学生顺利进入到下一阶段的学习,能够节省其宝贵的学习时间,并提升其财会专业知识技能。

2.2 更新财会专业知识

高职教育是对中职教育的进一步改进和强化。因此在学生学习的不同阶段,高职院校必须要与中职院校进行沟通,对财会专业课程的设置问题进行调查,如果中职院校开设了相关的财会专业课程,则高职院校应该对其进行更新和提高,通过相互协商避免中高职教育对接过程中存在的课程重设问题。另外,还必须要根据我国财会专业的发展,充分借鉴国际财会专业知识的教育教学,对当前传统的财会专业教育教学进行改进,更新财会专业知识,使学生学习到更多的专业知识。

2.3 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因此,当学生从中职院校进修到高职院校之后,学校应该与企业进行联系和合作,组织学生深入到企业内部学习和参与其财务会计等活动,使得学生实现学以致用。通过社会实践对其理论学习的知识进行检验。高职教育要直接针对企业的需求来培养学生,使得学生能够校内学习和校外实践来提升其财会专业方面的综合能力。同时,学校也应该鼓励学生主动深入到企业内部进行社会实践,并对其实践效果进行一定的考核。这样一来就能够使得学生提升其财会方面的专业技能,能够提高我国职业教育的作用,也可以为企业培养一批高质量的财会人才。

总结

以惠州市惠城区技工学校与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在职业教育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其在财会专业对接方面存在的问题也十分明显,因此必须通过避免重复设置课程、更新财会知识、提升实践能力等角度出发,提升其财会专业的教学质量。这同样是目前我国中职教育向高职教育发展的重要举措和经验借鉴。

参考文献:

[1]孙琳.中职学校开展继续教育的现状与发展建议[J].职教论坛,2012(01)

11.高职计算机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篇十一

高职教育教育投入师资力量在我国,高职教育已经发展了20多年,而且规模还在不断扩大并为我国培养了很多专业人才,但在发展过程中,高职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也在不断显露出来,特别是其中所存在的质量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到高职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在高职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必须将教育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找出,并积极采取措施加以改进,才能促进高职教育的更好发展,为我国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

一、我国高职教育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

1.普遍对高职教育存在偏见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高职教育应运而生,为各大企业培养了很多有用人才。但社会上还是普遍存在对高职教育的偏见。

首先,国家并没有给予高职教育应有的重视程度。在招生环节,高职院校都是在普通院校招生结束后才开始进行招生活动,这时很多成绩好、水平高的学生都已被普通院校招收,高职院校只能降低录取分数。近几年来,我国的普通高校不断进行扩招,这样就造成了高职院校生源的短缺问题,录取条件一再降低,最后招收的学生素质自然不高。在资金投入环节,国家主要重视对普通高校的教育投入,却忽略了高职教育,导致高职教育的硬件设备非常落后,无法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操作环境,违背了开展高职教育的理念。

其次,学生家长对高职教育的理解存在偏差。在我国现阶段,很多学生及家长都认为高职教育是不正规的教育,选择高职院校会被别人看不起,只有无学可上的学生才会选择高职院校,在这种观念的驱使下,很多学生由于面子问题即使弃学也不愿进入高职院校,这样自然不利于高职院校的健康发展。

2.课程设置不合理

我国开展高职教育的目的是为国家培养更多技术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理应在教育过程中突出实践操作的重要性。但在我国高职教育的现状来看,高职院校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存在偏差,在课程设置方面没有将高职教育与普通教育区分开,主要还是注重向学生传授一些理论知识,而且所使用的教材比较陈旧,很多内容已不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需求,这样的教学内容自然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践环节,老师安排的实践非常少,即使安排实践课程,由于硬件设备非常落后,同時数量也不多,老师也只是自我演示一下,然后放任自由,也不讲求学生是否掌握操作环节。

3.高职教育师资力量不足

我国开展高职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实用型人才,这也对老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能够传授理论知识,还要具有熟练的实践动手能力。但目前,高职院校在招纳老师时,往往选择一些刚毕业的大学生,他们普遍实践能力差,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实践课程变得可有可无,学生无法通过实践更好的理解理论知识,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效率事倍功半。针对这些问题,院校也没有对老师进行实践能力培训,无法提高老师的实践能力,自然就无法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实践教育。

二、解决高职教育质量问题的对策

1.国家应加大对高职教育的重视程度

为了提高高职教育的教学质量,国家应高度重视开展高职教育的重要意义,并采取积极的措施支持高职教育的进行。在招生环节,应制定相应的政策,保证高职院校与普通院校能够同时招纳优秀人才,提高招生标准,注重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另外,还要加大对高职院校的教育投入力度,使高职院校的硬件设备能够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并改善高职院校的教学条件与环境,针对学生及家长对高职教育普遍存在的偏差,还应扩大对高职教育的宣传力度,使人们能够正确的认识高职教育并接受高职教育,增加高职院校的学生来源,使高职教育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为我国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2.强化师资力量

高职院校在开展高职教育的过程中,应正确理解高职教育的目的,对老师的招纳环节要严格把好关,注重老师的实践动手素质,选择一些“双师型”(即学者+工人)老师,既能向学生传授一些必须的理论知识,还能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同时,还要端正老师的教学态度,使他们正确认识高职教育的教学目的,消除思想上的偏见,以高度的责任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学服务。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学校还要定期对老师进行培训,根据时代需求,增强老师的实践能力,这样才能保证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顺利时代需求。

3.更新教材,创新方法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所采用的教材已经不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为了更好地培养社会所需人才,必须转变思想,创新教材。首先,要突破传统教材中重理论轻实践的设置,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补充一些学生必须的理论知识,重点是增加实际案例及实践任务,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在设置教材时必须保证教材内容能够与时俱进,顺应时代需求。其次,老师还要转变教学方法,突破传统的老师讲授、学生接受的单向教学模式,教学过程其实应该是师生之间进行互动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将自己作为积极的引导者,在实践过程中,可以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使他们自由讨论与实践,期间,老师也要参与其中,面对学生出现的错误,老师要积极的引导与鼓励,不能严格的批评,最后将学生存在的问题集中解决,这样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进而促进高职教育更好更快的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教育能够为我国提供优秀的实用型人才,促进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但在目前,由于国家对高职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再加上学生家长对高职教育存在认识偏差,师资力量薄弱等原因,导致高职教育的教学质量普遍较低。针对这种情况,各个部门必须充分重视高职教育,并做好高职教育的宣传工作,加大教学投入力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创新教学方法,与时俱进,更新教材,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国家需要的技术型人才及应用型人才,进而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创造必要的前提。

参考文献:

[1]陈卫中.高职教育教学质量存在问题的成因与应对措施[J].成人教育,2007,(10).

[2]任君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战略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01).

12.高职计算机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篇十二

1. 济南高职教育存在的问题

要全面的了解济南市高职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困境,首先需要找到与高职教育相关联的组织或群体,这些相关组织和群体主要包括:政府、高职院校、教育研究机构、企业或其它用人单位以及学生和家长。这些方面在整个高职教育体系中具有各自的作用并且相互关联,因此不仅其自身可以成为存在于高职教育中的问题,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也会影响高职教育的发展。因此,该问题变得纷繁复杂,需要其中关键的方面真正起到自己应有的作用。在此就高职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如下,见识浅薄请同行指正。

1.1 政府在高职教育行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政府的高职教育公共管理机制不完善致使济南的高职教育运转存在较大的困难。

1.1.1 缺少专门的管理机构和科研指导机构

多年来没有形成区域性的专门针对高职院校的教育管理机构和科研指导机构,这直接导致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面的低效和随意。高职教育是一种区域性很强的教育形式,在其教育教学过程中必然会有很多地域特点,因此加强区域教育管理和对年轻的高职教育进行指导是十分必要的。

另外,高职院校的科研薄弱是不争的事实,现有无论哪一所高职院校当前的科研能力都无法建立起适合地方经济发展而又符合高等教育要求的高职教学体系。职业教育较为发达的国家有很多成熟的解决方法,近年来我们经常研究其中较成功的方法,如澳大利亚的TAFE教育模式,这种模式将职业教育院校从教学体系复杂的研究工作中解救出来。

1.1.2 不合理的发展格局和投资机制

多年来高职教育的发展格局无序和投资体系不健全制约了高职教育的良性发展。

自1999年国家建立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至今,我国的高职院校蓬勃发展,其规模迅速扩大并很快地超过了普通高等教育,但在其发展格局方面体现出很大的无序性,并将严重的制约高职教育今后的发展。这种无序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各个地区都在追求高职教育的大而全,没有考虑或很少考虑地区经济的发展状况。我省几乎每一个地市都设有至少一个国立高职院校和多个私立高职院校,并且作为很多地方的唯一高校都在追求超大的规模,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地方的升学问题,但是这种不考虑区域经济的状况而盲目兴建高职院校的现象,很难说就会符合区域经济的需求和教育发展规律。其二是高职教育的专业设置较少考虑到体现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这个缺点是显而易见的,济南市乃至我省大多数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几乎都是一成不变的,大都一直沿袭了高等普通教育的专业设置模式,或者简单的照搬其他院校的专业,很少去分析区域经济的需求,更不用说按照区域经济的要求进行专业设置与调整。

另外,高职教育投资体系不健全,1980年中国的财政体系进行了重大变革,改“统收统支”为“划分收支,分级包干”,高等教育经费的拨款也转变为中央和地方两级切块安排,实质就是中央财政只负责部属院校,其他由地方负责。高等教育投资体制改革有力的促进了全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但也造成了高等教育发展的不平衡。[1]这种不平衡不仅体现在地区差别上,也直接体现于高职院校与其他普通高校之间的具体差别上。目前,高职院校的经费主要来自于几个部分:一是学校行政事业收入,主要是学费收入;二是包括借款、贷款收入和主管部门划拨的专项收入;三是地方财政划拨的办学费用。由于众多原因,目前的地方财政拨款很少,使相当数量的国办高职院校举步维艰。

济南的高职院校主要是成人学校、中职学校、政府及行业培训中心或其它类型学校合办或改建而成;由于正处在建校时期,大都存在对教育投资需求十分急迫和所需资金数额特别巨大的问题。另外,在济南由于教育经费投入的严重不足,高职院校都在开设师资力量相对较强、理论教学比例较大、收益比例较高、社会认可度较高的传统文科专业,例如:语言类、管理类、财会类、商务类专业,导致专业设置严重脱离区域经济,并且各高职院校设置的专业重复现象突出。[2]

1.2 济南高职院校在教学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教育教学体系脱离实际需求,使高职教育人才培养问题较为严重。当前的高职教育教学体系的建立受很多了因素的制约,使得在现有的条件下高职院校很难发挥自身在职业教育中的功能。抛开上面所述的相关问题,在现实的教育教学中高职院校还存在很多问题。

1.2.1 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缺乏市场调研、可行性分析,往往脱离实际需求。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和最近调查中作者感受最深还是济南高职院校的“相似性”,济南地区几乎所有的高职院校都会设有比如财务会计、机械工程、国际贸易、英语乃至文学等专业,并且多数是十几年不变,这些专业符合当今社会对所谓高档次职业的追求。

1.2.2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等教育文件存在的问题

济南各高职院校几乎都存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建立、修改程序不完善、没有可依据的规范等问题。人才培养方案是高职院校进行人才培养的纲领性文件,在现实的高职教育工作中,正如我们前面提到的,这一文件的制定往往具有很大的盲目性,一般各高职院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由各专业带头人或者教研室主任为主,不可避免地使这一需要集体智慧的教学纲领性文件变成个人意志的体现,以作者本人为例,在作者所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中个人对专业的理解起决定性地位,另外,主要考虑为学校的专职教师们安排适合他们的课程,这样的人才培养方案难以符合高职教育的。此外,对于人才培养方案学校几乎没有建立有效地规范和审查制度,有的只是文稿模式的规范。

1.2.3 高职院校教师选择与培养中的问题

现有的高职院校教师选择及培养制度无法体现高职教育特色。在调查中发现很多高职院校,教师的选择还是沿用其他普通高校的方法,在高职院校教师标准中大都仅仅要求具有相应的学历,对相应的职业经验几乎毫无规定。

1.3 企业在参与济南高职教育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企业对高职教育的参与度低下一直是困扰高职教育管理者及高职院校经营者的突出问题,高职教育是一种密切联系生产实际的教育,无论是“双元制”还是“TAFE”都依靠政府、学校和企业的密切协作才能成功,我们发现还有很多高职院校仍然在闭门造车,这致使我们的高职教育越来越脱离社会需求。

2. 促进济南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当前,济南的高职教育虽然已不是初创阶段,但办学能力低下、发展随意等问题已经显露。对于发展初期的高职教育,良好的内、外部环境对其健康的发展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因此,在前章分析济南高职教育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合理的发展对策,对今后发展具有济南地方特色的高职教育具有现实的意义。下面从与高职教育密切相关的三个方面具体分析济南高职教育的发展对策。

2.1 建立符合高职教育发展规律的教育行政管理机制

政府相关各部门职责明确、合作有力将是高职教育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要使高职教育健康发展首先要捋顺政府相关部门与高职教育的相互关系,过去我们理解与教育相关的政府部门,往往只会想到教育主管部门,即教育局,但高职教育的复杂性决定了仅有教育主管部门的参与是做不好这种与社会经济联系密切的“特殊”高等教育的。要做好高职教育,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就需要包括财政部门、经济部门、教育主管部门和劳动部门等很多部门积极投入到高职教育中去,担负起自己在高职教育中应尽的职责,并且在部门之间以及与高职院校之间进行良好的互动。这种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1 建立完善的高职教育投资机制

针对性强、充足多元的资金支持是高职教育健康发展的基石。我国高等教育的资金来源主要有三种形式,即政府投入的教育经费、受教育者投入的学费和通过其他形式获得的资金如教育捐助。“投资是制约教育事业发展的瓶颈,高等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各种渠道的投资,那么如何促使高等促使高校得到更多的资金,那些投资是学校可以自主争取的,那些投资又是国家必须保证的,那些投资可以向学生分摊来实现,这都是教育界相关人员正在思考和努力探索解决的问题。”[3]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高职教育势必成为我国未来高等教育的主流,建立适合高等教育发展的政府投资机制是当前急迫的任务。

过去我国高等学校在办学上过分依赖政府,普遍养成了事事靠政府的习惯。这种现象与高等教育的发展背道而驰。作为高职院校除接受国家的有限教育经费外还应在服务于区域经济的基础上努力去吸引社会资金,社会办学、联合办学、将教学融入到实际工作中去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应然。很多高职院校都开始与企业协作共建实习工厂,将生产过程引入课堂,将课堂搬进工厂,使学校前景广阔。经过总结研究作者认为可以采取政府投资为主充足多元高职教育投资体系:

2.1.1. 1 要明确政府的投资来源与渠道。政府的投资渠道应当以地方法规的形式确定下来。

2.1.1. 2 建立鼓励企业投资高职教育的奖励机制。鉴于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密切性,高职教育应该成为企业乐于资助的教育事业。现阶段由于我国的高职教育处于始建阶段,还没有明显的显现出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力,因此需要在政府的协调下建立学校与企业的互动机制,为此政府需要制定鼓励企业参与投资高职教育的奖励制度,例如可以制定区域性的税收奖励政策来鼓励更多的企业来进行高职教育投资和促进高职学生的就业。

2.1.1. 3 鼓励高职院校积极投入到社会职业培训中去获得更高的社会声誉和实际利益。我国是一个职业培训的大国,每年政府资助的培训就不计其数,如经常性的培训就有各种再就业培训、农民工就业培训、农村的农业科技培训等,过去这些培训往往是由劳动部门和农业部门临时组织培训机构完成,既浪费了资源也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因此,政府可根据不同培训的特点委托相应高职院校设置培训点,这样既能发挥高职院校的优势又能增加高职院校的办学经费。

2.1.2 控制高职教育的办学规模与格局

适当的高职教育规模与格局是高职院校充分利用有限的教育资源最大限度的服务于区域经济的保障。

从高职招生人数和社会人力资源需求的比较上来看,济南的高职院校的发展还远远不能满足区域经济的需求,但很多高职院校的实际对口就业率很低,这是高职教育的专业设置、各专业招生比例、教育规模、学校建设格局等相关因素与区域经济不相适应的结果。要想真正服务于区域经济,地方高职教育的办学规模必须符合当地的区域经济发展特征,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也必须和地区的产业特点相适应。也就是说,要做好高职就必须按照我省的经济发展整体布局建立适合区域经济发展的高职院校建设规模和格局,在新建高职院校和调整高职教育的规模和格局时政府应该成立由教育主管部门和经济主管部门参与下的管理与研究机构进行这方面的工作。具体讲可采取“控规模、调格局”的方法来协调发展高职教育与服务区域经济的关系。

2.1.3 建立符合区域经济情况的高职教育的专业设置体系

按照社会经济需求建立弹性的专业设置体系是高职院校健康发展的必经之路。

高职院校将专业设置与院校现实的经济效益挂钩是缺乏政府引导政策和紧缺专业支持政策的表现。各级政府应结合区域经济对职业人才的需求建立高职院校乃至所有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管理机制,政府还应确立以“符合区域经济要求”为考核标准的资金支持方案,对符合要求并为地方经济作出一定贡献的专业办学提供支持。

济南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要想符合山东的经济要求就要分析山东经济发展的特点,山东的经济特点是以半岛制造业基地为依托,大力繁荣发展服务业,提高服务业的比重,形成以高新技术为主导、高效农业为基础、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产业发展新格局。[4]因此专业设置需重点突出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效农业三个方面。

2.2 高职院校要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机制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涉及高职院校内部的方方面面。建立健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机制,就是要树立符合高职特点的办学理念、按市场要求适时调整办学方向、注意高职特色教师队伍的培养、努力减小教学和实际就业之间的差距,并且要理顺学校内部各种关系,充分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为教学主系统服务,才能真正的提升教育育人的水平。下面从三个主要方面分析对策:

2.2.1 完善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作和审核机制

一个不合格的人才培养方案会给学生们带来很大的伤害,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是现阶段高职院校进行人才培养的核心文件,其制作成功与否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能否成功,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方案及与其关联的教学文件的制作及审核机制。这样的机制简单讲应该包括制作及审定两个部分,高职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应依据教育主管部门根据企业需求的培养目标制作的指导文件在广泛征求企业管理及技术人士意见的基础上由专业教研室集体编写,编写完成还应由系部、学校、教育主管部门委托的高职教育研究机构三级审定机构审议确定才可作为专业教学的依据。

2.2.2 建立规范的高职院校教师的选择与培养机制

当前符合高职教育需求的师资力量的缺乏是高职院校面临的十分紧迫的难题,前面我们已经分析了这个问题出现的缘由,如何建立规范的高职教师选择和培养机制,可以从如下几点入手:第一是建立合理的高职教师任职标准体系,高职教师和其他普通高等教育教师有明显的区别,学校应建立高教职称与职业资格和能力并重的高职教师任职标准,从根本上解决高职教师的职业技能水平低下的问题,例如可以按国家职业技能的等级标准建立与技术职称对应的等级标准,提高来自企业的教师的积极性。第二是建立高职教师的培养机制。对高职教师的培训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即教学方法培训和职业培训。现阶段高职教师培训最为重要的是职业培训,最好的解决办法是建立高职教师进行定期职业培训的制度。在济南,可以由教育主管部门根据不同专业确定相应的企业为高职教师职业培训基地,并为培训确定时限、内容、考核标准等具体内容,对区划范围内的专业教师进行定期的、规范的职业培训,其考核成绩应与职称收入挂钩。第三是鼓励高职教师参加本专业的工作实践和行业活动。教育主管部门可以制定制度使高职教师在不影响教学的情况下积极参加专业的工作实践和行业活动,提高高职教师在行业中的影响力即有利于其自身职业经验的积累也有利于学校与企业的联系。

2.2.3 积极促进高职教育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

现在教育的特点是“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从分离到结合,高等教育逐渐实行教学、科研、生产一体化。”[5]在高等教育的教学实践中,高职教育应当是这一特点最完美的体现者,完善的实践教学体制和丰富的实践教学内容是高职教育最显著的特点,也是很多高职院校的终极目标。在此重点分析其中最为主要的部分,即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高职院校现有的实践教学基地大致可分为三种形式:校内实训基地(包括生产型、实习型两种),校外实训基地(包括实习型、就业型两种),区域性实训中心(包括集中型、分散型两种)。无论哪种实践教学基地都要求尽量模拟真实工作环境,再加上高职教育中不同专业之间差异巨大、职业环境及设备需求千差万别等多种因素,造成在实践基地建设中经常出现建设费用大、人员牵扯面广的问题,因此很多高职院校在建立实践教学基地方面都会存在花费巨大但难见效果的问题。为解决这个困扰高职院校多年的难题,可以通过建立由区域教育主管部门管理、三种建设形式协调发展、实践教育资源共享的建设和管理体制来解决这个问题。

3. 结语

随着经济结构的持续调整,我国将步入后工业化时代,在这个时期我国的发展重点将是高就业、少污染、人力资源需求量大的现代服务业,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低能耗、低污染的现代工业,还有高科技含量、高环境修复能力的现代农业。这无疑是济南高职教育发展的大好机遇,但济南高职教育要想更好的为经济发展服务,在现代世界教育之林占得一席之地,必须要进行全面的革新。

我国的高职教育经历了近三十年的发展过程,已经成为我国现代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大推动力已经显现无疑。搞好高职教育不仅是全体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也是政府以及全社会责任。我国的高职教育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我们深信也必将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帅相志.市场经济与中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10)

[2]马树超.“十一五”期间需要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J].职教通讯,2005(5).11~14

[3]山东.传统服务业发展稳定,新兴服务业发展速度快.山东统计信息内部网,2005(4)

[4]帅相志.市场经济与中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10)

上一篇:搅拌站可行性研究报告下一篇:质量工程师考试综合知识模拟试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