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营销:变与不变

2024-07-16

品牌营销:变与不变(共8篇)

1.品牌营销:变与不变 篇一

在市场竞争白热化的彩电行业有这一个值得玩味的现象,那就是除了海信稳座第一把交椅之外,第二第三的位子鲜有品牌稳定、“屁股坐热”的时候,这一特点与“冰、空、洗”市场已然形成稳定的“双寡头市场格局”相比形成了明显的反差,

在彩电行业第二三交椅几番易主的背后,我们看到了的是近几年长虹、TCL的励精图治的战略变革带来积极上位,也看到了缺乏“大战略思维”的创维正在与行业默认第二把交椅渐行渐远。

展望未来,在欣喜看到在占据全球份额最大、市场竞争最激烈的中国市场,以海信、长虹、TCL为代表的彩电品牌攻城略地、全面超越外资品牌的同时,我们更希望那些拥有长远战略眼光的彩电企业能够抓住彩电行业未来格局裂变的机遇,切实提高国际竞争力,成为中国彩电行业的“国家队”并实现跻身于具有影响力的世界级企业的光荣与梦想。

“双寡头竞争说”不适用彩电业

很多行业外的人谈起中国家电市场的竞争格局最喜欢用的就是“双寡头竞争”,似乎也的确如此,当前中国市场竞争度颇高的“冰、洗、空”等行业早已进入了寡头市场,甚至形成了稳定的“双寡头企业”。

以空调行业为例,在不久前过去的2011冷冻年度,格力和美的两大空调巨头“联袂”高歌猛进,双方的市场份额合起来已逾50%,“双寡头格局”日益明显。类似这样“双寡头格局”其实在很多家电行业均渐趋呈现:微波炉之格兰仕和美的,两者份额已达9成左右;洗衣机之海尔和美的系(含小天鹅、荣事达),两者份额和近5成;燃气热水器之万家乐与万和,两者份额和也逾四成多,当然还有豆浆机领域的九阳和美的、高端烟机领域的方太和老板等。

然而在各行业主力企业各自力发力争当龙头品牌形成鲜明的“双寡头竞争”格局的同时,笔者却发现““双寡头竞争格局”不适用彩电行业。

据日前行业某知名调研机构发布的一份“2004-2011年中国平板电视市场概况”数据显示:中国彩电行业中除海信连续八年来稳固保持第一的态势外,行业当中的第2名并没有形成稳固的品牌归属。

另据一份最新彩电市场数据显示:2011年8月彩电市场海信仍以16.1%零售量市场份额保持冠军位置,长虹以13.4%的零售量份额跃居第二位,排名第三的是TCL其市场份额为12.8%,而行业一直以来默认第二位的创维则以11.9%退居第四位。

上述两组数据真实地反应了作为家用电器行业中销售规模最大的龙头行业――彩电行业激烈的竞争关系,彩电行业“双寡头竞争”格局迟迟未能定型的背后原因值得玩味。

变与不变的企业战略追问

在讨论彩电行业缘何难以形成稳定的“双寡头竞争”之前,我们先来细数一下,行业老大海信以及经常出现在行业第二把交位上的长虹、TCL、创维的这三家企业最近几年的市场战略之变,似乎可以管中窥豹从企业变革的角度来理解彩电行业“二三把手”市场地位之变。

海信以电视业务起家、主营业务电视占到集团总营收近1/3、连续八年把持中国彩电市场头把交椅, 2003年海信在CRT电视、背投电视、液晶电视及等离子电视的众多产品中,抓住了产品升级转型的最好契机,海信把平板电视作为重要的战略产品,在中国企业当中海信的研发投入比较早,产品的市场化速度也比较快,

海信通过在创新的变革中寻求品牌的突破寻求企业的成功,从2003年开始海信较早的投入了平板电视领域并保持持续不断的向平板电视领域投入的积极应对策略,终于在2004年一举获得平板电视领域市场排名第一的成绩。

为应对市场快速的变化,海信以永远创新的变革来应对永远不变的挑战,2005年海信开始布局智能多媒体产业生态链:2006年初重组整合海信宽带公司,2008年投资组建海信传媒网络公司,2008年海信再一步抓住市场机会向LED背光源产品开始进发,2009年启动智能电视开发,2010年率先进入3D电视领域,2011年又启动“云智能”电视战略。海信通过一次次的变革实例来印证,永恒的冠军地位正是缘自于积极的变革进取。

长虹作为曾经的“中国彩电大王”,在中国彩电行业叱咤风云,甚至一度形成每年4月各企业,都在忐忑不安中等待着长虹的降价促销方案以应对激烈市场竞争。2004年赵勇在上任长虹集团之后就充分意识到,只有向上游进军,平板彩电企业才能摆脱受制于人的局面。2006年6月,长虹集团下属的四川世纪双虹显示器件有限公司正式运营,时至今日长虹已经成长为中国最大的等离子电视销售商。2009年9月长虹再次启动龙腾战略,其核心目标是让国产平板重振显像管时代的辉煌。2010年,集团公司整体销售规模突破600亿元,达到615亿元,同比增长30%,2010年以来,长虹通过采取有效应对措施,始终保持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增速,有效缩小与领先企业的市场份额差距,至2011年8月PDP(等离子电视)以43.5%的零售量市场份额长期位列市场第一位,“龙腾”战役取得了阶段性胜利。2011年长虹提出了“2011年计划实现净利润同比增长不低于20%”的目标,另外,在产品线方面,力争彩电国内综合排名力争第一。至2011年8月长虹在彩电国内综合排名上已经稳居第二,并保持着坐二望一积极进攻态势。根据长虹的规划,在未来三年里,力争到2013年实现“销售收入突破1000亿元”。


关于作者:

洪仕斌:洪仕斌,江西省余江县人,中国家电营销委员会副理事长,产业经济评论家,先后担任过知名企业区域经理、市场总监、销售总监、总经理,《人民网》、《中国营销传播网》、《销售与市场》《中国企业报》等全国近百家媒体专栏作家。Email:Hsb1107@tom.com查看洪仕斌详细介绍 浏览洪仕斌所有文章 进入洪仕斌的博客

★ 中国工厂的规章制度

★ 农村彩电市场潜力巨大

★ 非常之道:没有广告的品牌塑造法

★ 我家养了一只小兔作文

★ 中国网络广告正进入品牌营销阶段网络广告

★ 本土品牌主导中国广告市场的调查报告

★ 中国照明行业品牌困局全景解读『下』

★ “水之密语”定居中国,本土品牌如何“浪漫”?

★ 品牌影响力范文

★ 品牌发言稿

2.品牌营销:变与不变 篇二

从寺庙、民居型的建筑到分散、健康工厂式建筑, 再到如今人性化的现代化建筑, 医院建筑彻底摆脱了起初混杂着简单与粗糙双重气息的形态。可见, 医疗建筑之变体现着时代的表情, 赋予当时最直接的设计需求。

如今, 科技已成为决定性力量。

纵向观察, 医院建筑在巨“变”——医院建筑的发展方向在不断变“大”, 绿色、高效、可持续发展理念不断延伸;建设节奏在不断变“快”, 五年、三年、一年, 呈现出前所未有的“速度”;有些甚至在变“高”, 10层、20层, 比比皆是。

横向审视, 医院建筑在趋“同”——外表皮同“质”化, 内装修同类化。

在建造的技术上, 我们似乎已抵达一个至高点——可以营造出各种医院建筑, 只要知道需求!

于是, 很多学者认为, 在这种“巨变”与“趋同”中, 越发缺少一种思想, 即能凝聚历史文脉和场所的精神。这种精神, 表现在建筑文化的理念上, 对历史的重视, 对人、建筑和自然关系的注重等。符合人性化的生存与发展——医疗建筑最根本的内涵, 这应恒定“不变”!

“变”是一种进化, 是建筑发展的驱动力!

“不变”是一份坚守, 是对传承的渴望!

变, 为了探寻!不变, 为了守望!

3.品牌营销:变与不变 篇三

今年2月24日开始,《太阳的后裔》开播,开播的第二天,vivo就开始着手洽谈宋仲基代言事宜。4月达成了代言合作协议。

事实证明,vivo的选择是正确的。在中国,《太阳的后裔》第1集上线后,不到24小时播放量就突破3000万次;播出4集后,播放量达1.3亿次,主话题微博阅读量达17.4亿,讨论数超过149.5万,而且这一切还都是发生在付费观看的前提下。一轮播出结束后,宋仲基在国内的人气指数和话题讨论度都如日中天。

vivo品牌尽管诞生才5年,但是每一步的营销思路都非常清晰。从冠名国内的王牌综艺节目《快乐大本营》开始,到微信朋友圈的首批广告投放、以及与《奇葩说》、《美国队长》的合作,年轻人的阵地里似乎都能看到这个并未诞生太久的品牌的身影。

在激烈市场环境中,企业的每一步变化都有其背后深层次的原因,这次代言的背后,vivo的思考是什么?

为什么是拍照手机?

——向消费者靠拢的品牌策略

宋仲基作为vivo新品X7 plus的“拍照代言人”,从新的广告语“1600万柔光自拍,照亮你的美”可以看出,vivo想强调突出这款新品的拍照功能。

当下拍照成为用户使用手机的主要功能。手机的便携性和其强大的拍照功能,使得用户选其作为出门摄影的首选,拍照分享已经成为年轻人的生活方式,智能手机的拍照功能已逐渐成为用户购买所看重的“刚需”。

“你有没有发现?现在出门旅游拿单反或者数码相机的人少了,大家都已经习惯了用手机拍照。”vivo对此也早有观察和判断。拍照、分享成为了年轻人、互联网一族的生活方式,拍照已经成为消费者使用频度最高的功能。

结合之前vivo在拍照方面的技术积累方向,加上新品广告语的曝光,vivo新品X7 plus似乎有意从拍照中的“把人拍好”这一更加具体的细分入手切入市场。

为什么是宋仲基?

——目标人群的契合

作为一个成熟品牌的vivo在选择代言人方面考虑到了诸多的因素。技术推动行业进步,也推动着营销的决策。比如在电视为王的时代,vivo可能只需要与《快乐大本营》等火爆电视综艺节目合作就能将品牌传递到千家万户。但如今是一个社交和互联的时代,vivo必须尝试更多玩法。

vivo全球副总裁冯磊曾经表示,“我们一直在关注我们的目标人群他们在意的是什么?他们在哪里?他们在哪里我们就到哪里去,用他们的语言用他们的场景跟他们沟通,这已经是一个逐渐变迁的过程。我们的数字化营销投入比例逐渐在增大,就是要锁定年轻人的接触点。”

代言人策略是现在企业普遍选择的营销方式。作为代言人策略的第一关,代言人的选择也至关重要,代言人的形象某种程度上就是代表着品牌和产品的形象。vivo选择宋仲基作为代言人,取决于vivo的产品定位以及传播策略。

冯磊告诉《成功营销》记者:“从中国市场层面,vivo希望能够在一线城市取得一个更好的成绩,并针对我们的目标群体——18岁到30岁的年轻人,从他们的媒体接触点、他们的生活圈出发,建立沟通、体验产品。一线市场+年轻人群——这将是品牌下一个阶段的市场重点。”

随着vivo品牌的发展,一直在努力提升一线城市品牌影响力以及树立更鲜明的品牌形象,而宋仲基恰恰是一剂良药,根据百度指数提供的人群画像显示,宋仲基百度搜索指数最高的地区为北京、上海;其次是广州、深圳等一、二线城市;按年龄阶层划分,20-29岁占42%;30-39岁占25%,很容易判断其粉丝的地域分布以及年龄层次正是vivo所需要的。

年轻人的目光焦点在哪,哪里就有vivo的身影。随着宋仲基在国内的走红,其身上所代表的年轻活力的潮流,也正是vivo品牌所代表的用户群特性,同时,两者的粉丝人群都具有年轻化、个性化的特点。这样的合作,当然有助于两者粉丝相互覆盖,提升品牌知名度。冯磊说:“我们希望能够成为年轻人的伙伴,以更好的产品让年轻人享受科技进步的乐趣,同时帮助他们发现更好的自己,实现更好的自己。”vivo希望通过与宋仲基的合作,与年轻人产生更多的共鸣与互动。

宋仲基能做什么?

——提升与消费者沟通的效率

冯磊向《成功营销》记者透露2016年的品牌建设目标时曾表示:“vivo品牌每年建设的目标,就是要提升vivo在消费者心中的‘感知价值’,如果vivo的产品定价比消费者的‘感知价值’更低,消费者就会觉得物超所值。”

vivo希望借助宋仲基的影响力,高效率地向消费者传达新产品的特点。高效率意味着聚焦,所以宋仲基不是泛泛地代言vivo品牌,而是代言新品和拍照。这也符合vivo一贯坚持的聚焦的营销策略。

“用年轻消费者的语言,用他们的场景跟他们沟通,这里边一定是一个逐渐调整和学习适应的过程。”冯磊说。“聚焦”这一战略是不变的,而变的是所在的场景。vivo早期主要集中在电视节目的合作中,现在在与《快乐大本营》、《奇葩说》和《我们结婚吧》等综艺节目进行合作的同时,还会更多地尝试与互联网平台的创新合作以及紧跟热点的事件营销。

归根结底,vivo的营销策略就是围绕着消费者的触点以及场景在不断地升级。宋仲基的代言则提供了一次优质的沟通契机,高度契合的目标人群给vivo提供了一个品牌、产品的展示平台,将品牌人性化,更容易让消费者有感性的认知,在心中形成具象的感受,而通过新媒体平台,可以激活这些优质的粉丝资源,用年轻人喜欢的场景与他们进行沟通。

4.变与不变作文素材 篇四

关系型作文要素之间的关系主要有:A、对立统一关系;B、是非取舍关系;C、并非绝对关系;D、并列共存关系; 此处,“变与不变”,结构并列,而要素之间应是什么关系呢? “变”是“变化、改变”“变迁”“变通”;“不变”是“保持”“坚守”。

二者可理解为并列共存关系,即“要变,也要不变”,这就不是“是非选择”关系了,理解为“是变还是不变”,就不恰当了。

二者也可理解为对立统一关系,即“变,是为了不变”,“不变,才能变得更好”,“变必须以不变为基础”,“变有利于不变(坚守)”,或是“变为了更好地坚守”。

进一步明确,材料中“变”与“不变”所指对象不同,作文中也应具体指明和区分:

时代变迁了,生活急剧变化了,我们的很多方面都会变。同时,有一些东西是不能变的,是要始终坚守的,比如原则,正直、真诚、善良、坚韧、乐观等美好的人格。

根据以上分析与判断立意举例:

1、无论自己的人生怎么变,美好的人格(道德、公德心、真诚、做人的原则等)不能变;

2、不管生活怎么变,自己那对“真善美的追求”(„„)不能变;

3、我们要积极改变人生,但一定不能改变美好的人格(道德、公德心、真诚、做人的原则等);

4、我们要应时而变,但不能改变“对社会尽有的一份责任心”(„„);

5、“变”是一种态度,“不变”是一种深度。观念要变,心境不要变。方法、手段可以变,但追求不能变。„„„„

6、对做人而言,既要有变的进取心,又要有不变的操守。(变,才能感受人生的奥妙,追求生命的灿烂;不变,才能守住自己的精神家园,彰显品格和修为。)

7、我们应时而变,就是为了坚守美好的人格(节操、梦想、品质„„);

8、不改变(坚守)„„,才能让自己变得更好;

9、以“不变„„”应“万变”;(世间唯一不会改变的就是变化。财富名利,荣辱得失,不过镜花水月,随时会变。只有保持良好的心态,坚守高洁的品质,才能在各种变化中把持自己,完善自我)构思示例:我们要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但一定不能改变美好的人格。为什么?

①想要丰富多彩的人生,必定要不断寻求改变,不断突破自身极限; ②时代变迁,社会发展的必然; ③但一定不能改变美好的人格;

④人生丰富多彩了,欲望也在膨胀,而想要避免自己迷失其中,就一定坚守自己的真性情、好人格。

雪地里的红棉袄

高吉波

30年前,我8岁。

母亲不在了,一群孩子挤在父亲的脊梁上,讨吃求穿,日子十分凄惶。

一个好心的媒人看着可怜,说家里没个女人,日子少光彩。

于是,在那个青黄不接的春天,我大哥牵着一头瘦毛驴驮回了我的嫂子。她年长我15岁,嫁来时,驴屁股上绑着两袋玉米,哥说是嫂子用彩礼钱换来的。

大约是那年冬天吧,嫂子生了孩子。有一回,大哥趁嫂子不在,悄悄端给我一碗小米粥。嫂子回来时,我已舔净了留在嘴角的米粒。嫂子借故支走大哥,说锅里有碗米饭,留给我的,里面掩着两个鸡蛋。

我没喝,也没吃。

我跑到河边,破冰给侄女洗尿布。

“阿九,你太小,洗不净。”嫂子赶来,抱我到河边。她把我红肿的小手拉到她的怀里暖和,然后摸出两个鸡蛋,“还热,吃吧。”

那天,风大,雪大。嫂子穿着红棉袄,在雪地里像一团火焰。

20年前,我18岁。

嫂子给我剃个新头,然后背着行李送我到小镇的车站上。

“阿九,咱家你最有出息,外出读书要学会自己疼自己。”她说。

那天,风大,雪大。隔着车窗,嫂子跑着向我招手。我觉得是一团火焰在雪地里跳跃,尽管她穿的棉袄是蓝色的。

现在,我38岁。号称作家。

父亲和大哥已经相继随我母亲去了。他们留下的最后一句话都是说给大嫂的:真有来世,我变把椅子,让你坐着歇歇。

到写这篇文字,我与她最末相见,是去年春节携妻带小回老家去。

那天,风很大,雪很大。透过车窗玻璃,我看见嫂子从屋外抱着柴草进来给我烧炕,我觉得雪地里有一团火焰永不熄灭。虽然她穿的棉袄是黑色的。

“阿九,你腰疼是不是熬夜坐得时间太久?”她说,“都这岁数了,还不会自己疼自己。”

我没说话。我盯着嫂子久看,我突然发现她眼睛已深陷下去,像一眼枯井,而且头发竟也全白。但那一刻我跟30年前一样想:嫂子其实是最美的。

后来,我在日记里写过这样的话:嫂子是弓,我们是箭,弓因箭而弯。

“我们”,自然也含着我的侄女,她现在在美国攻读博士学位。

【精彩评析】文章结构整齐,条理清晰。按照时间顺序写出了雪地里的棉袄因为穿的人年岁的增长,颜色由红而蓝,由蓝而黑地变化着。虽然棉袄颜色在不断地变化着,但穿棉袄的人心地始终善良而无私,我对大嫂的感激和敬仰始终未变,“我”记忆深处如火焰一般的红色,其实是大嫂火一般的心灵。正如作者所说“嫂子其实是最美的”。

坚守自我,春暖花开

以前,夜幕低垂,在铁轨旁,我时常看到一个落寞徘徊的身影,他有一张苍白的脸,一双异样的眼睛。他是为了躲避尘世而离群索居的才华横溢的诗人——海子。

在一个黄昏,我试图接近他。

“海子——”在他面前,我似乎感到自己声音的飘忽。他慢慢地回过头来,干涸的双眼没有任何神采。

“你为什么要过这种远离喧嚣的日子?你完全有能力过你应该过的正常的生活啊!”

他不语,目光飘向了铁轨延伸的远方。

“为什么你不能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海子听到这句话,双唇有一丝颤动,微微开启:“这个世界不符合我的梦想,我也不适合生活在这里,生活在这样丑恶的庸俗的世界。”

“不,不是这个世界丑恶,而是你抱有太多太大的希望,你的个性超脱冷漠。其实你可以改变自己的视角,积极地适应这个世界,真正地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啊!” “为什么?为什么要让我去适应这个世界?这个世界束缚了我自由飞翔的梦想,让我的心眼变得世俗,我要用我的诗,用我的生命去改变它!”海子有些失控地吼道,蓬乱的长头发在飘飞。“海子,你是无力改变这个世界,况且世界还是充满温情的。你这样不改变自己的想法,即使耗尽生命也只能注定是沉沦,你只要改变一下自己的活法,就可以迎来多彩的春天,换来十个海子的复活,海子!”

“明天,太阳能照常升起吗?” “海子!”

“这铁轨不知延伸到何处„„” “海子!”

“该得到的都没有得到,该失去的都早己失去了。” “海子!”

„„

最后,海子还是带着他梦呓般的语言追寻着铁轨的方向,走出了我的视线。

很久没有再见到他了。

几个月后,我在报上看到了他卧轨自杀的消息。我震惊,我默然。

他终于让自己挣扎的状态凝固成一种永远的休止。

海子,不知你如今在另一个世界是否已经找到了自己梦想的乐园,但是我要告诉你的,多亏你的坚守,我看到了,我真的看到了十个,百个乃至千个海子的复活——你的诗,连同你的精神,一起活生生地出现在神州大地上,在中华民族的精神大花园里爆芽吐蕊(在通往中国梦的大路上处处怒放)。

妈妈,今夜可曾看见月光偷偷溜进我如诗的梦中?爸爸,是你那根笨拙的手指,硌痛了我流淌在岁月中的笑声?

妈妈,我想在天堂里游戏,可我怎么才能飞快地跑进天堂。前方的路太黑太暗,凄迷了我的双眼,我感觉到害怕,在彷徨无措中,我听不到你温柔的呼吸,我感觉不到你温润如玉的手指。妈妈,是哪朵丁香伫立在我的窗前?让我忧郁的梦中涛声起伏。妈妈,我记得你的绺绺秀发,那发丝是留在水墨江南里的一段思念,是你如瀑般倾泻下的一汪碧水柔情;不是韶光易逝的年华,不是弹指红颜的青春,在通往天堂的无期之旅中,你的青丝是缠绕我最后的热爱。

爸爸,我还能听到你的故事吗?你的声音好美,就像那克莱德曼指尖流过的琴声,就像月光挥洒下柔肠百转的亲吻,可是你的胡子扎疼了我的脸,我哭了。我记得你讲蒹葭,你说那是《诗经》中蹁跹起舞而出的美女,像你刚满三个月的小女儿一样;你说蒹葭独立水湄寒秋,听关关鸠鸣,可我怎么突然觉得那是秋水般一阕古典的归梦。灯火已远,流星已近,那一抹淡淡斜阳躲在哪片云下?

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晚风吹来一阵阵欢乐的歌声„„

爸爸、妈妈,我想听你们讲夕阳下过去的事情。

孩子,你走得好快,妈妈还抱着你三月的温床,妈妈还在不停地为你搓洗已经干净的尿布。妈妈知道你不会再听《小燕子》了,可妈妈怎么还在唱?为什么?

孩子,你本来就是天堂的仙子,却不幸落入凡间的灾难。三月的柳絮不飞,因为春风恨你;三月的桃花不开,因为芳华妒你。于是你又回到天堂,你的身边有小朋友陪着,对吗?去天堂的路好黑,妈妈的目光照不亮你的前方。你走得太快,妈妈还没来得及吻你最后一次。

思汝如满月,夜夜减清辉。妈妈想你。

孩子,爸爸再也不会用胡子扎你的小脸,爸爸天天给你讲故事,行吗?你会听到吗?爸爸给你讲静立海棠花旁如海棠般遗世独立的黛玉;爸爸给你讲李清照的点绛唇歌;讲“一点梅花亡国恨,二分明月老臣心”的史可法;讲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的岳阳楼。

可爸爸知道你再也听不到了,你在地动山摇中飞去了,爸爸还要讲,山里的老爷爷,他说„„

他说什么呀,爸爸,妈妈?

孩子,来世再牵住我们的手!

评:实在难以相信考场上会产生这样一篇充满文学韵味,同时又饱含作者深情的佳作!作者以一个三个月的女儿与父母对话的方式展开叙述。先以充满了古典韵味的“玉”“丁香”“青丝”“水墨”等诸多意象抒写对妈妈的爱恋,再通过怀念爸爸故事中的“蒹葭”“鸠鸣”“秋水”来表现对爸爸的敬爱。一句“爸爸、妈妈,我想听你们讲夕阳下过去的事情”将自己对父母的依依不舍之情推向高潮,同时又做一小结。然后,作者以妈妈的口吻点出三个细节:抱着三月的温床,不停地搓洗已经干净的尿布,还在唱女儿不会听到的歌谣。这三个似乎有点神经质的行为细节真实表现出母亲失去女儿之后的极度悲伤,读来令人落泪。第三部分,写爸爸对女儿的思念。有后悔,再也不会用胡子扎女儿的小脸了;有遗憾,太多文学的美好还没有来得及和女儿分享。最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文章的结尾,女儿与爸爸的一问一答之间,让我们不得不相信灵魂可以永存!谁说阴阳两隔!有真挚的爱,我们会生死相依!

人生的变与不变

山,若遇上春风,则换上嫩绿的新装;若沐浴夏雨,就变成葱郁的模样;若披上冬雪,就着上了素裹的银装。山在变,山亦不变,变的是颜色,不变的是沉稳。

水,跌入山谷就变成了小溪流,路遇悬崖就成了一帘如烟的瀑布,奔腾到了入海口,就欢快地融入了海洋。水在变,水亦不变,变的是形式,不变的是灵动。

人,在他乡是一个游子,在官场是一个宦海中人,在田间是一介布衣。人在变,其实人又未变,变的是身份,不变的是我们信守的原则,心中那永恒的信念!

我们在不断地改变,随着时代,随着环境;我们也没有改变,因为信念,因为原则。其实,变与不变本来就是成功必不可少的法宝,变的是思路、风格、方法,不变的是我们信守的原则。

是什么让屈原毅然抱起石头跃入了汨罗江?是什么让文天祥在狂澜既倒、大厦将倾之时仍坚持抗元?又是什么让鲁迅选择了弃医而从文?是“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的爱国情怀,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一身正气,是“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沸腾热血!

时代在变,他们那一颗颗“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心却未曾有丝毫的改变。是啊,不变是信守的原则,心中的信念!

为什么尾生在洪水袭来之时抱柱而死?为什么张瑞敏不允许一件不合格的产品走出“海尔”大门?为什么谢延信毅然担负起了照顾亡妻家庭的责任?不过是与那女子的一个约定,不过是“让每一个用户放心”的工作理念,也不过是病妻榻前的一句承诺。

也许这都无足轻重,但他们却选择了坚守,不是回报多么重要,只是为了把握一份信任,信守一个原则。是啊,不变的是信守的原则!

曾有一位老师这样教导学生:“我们应该随着时代的变迁而调整自我,但是我们信守的原则是不变的。”原则之于人,就如同帆舵之于航船,翅膀之于飞鸟,根基之于大树。

信守一个原则,人生便有了一个明确的方向,不至于迷失在生活的远航中;信守一个原则,人生便有了 一种得失的平衡,不至于在生活的天空中摇摆不定;信守一个原则,人生便有了为人处事的根本,不至于败倒在生活的土地上。

朋友,社会在进步,我们要跟得上时代的步伐,就得不断地改变自己,可有一点万万不可改变,那就是——我们的原则!

变与不变

上世纪美国猫王有一首著名的摇滚乐曲《时代在改变》,他声嘶力竭的演唱、放浪形骸的形体动作,无不昭示着新时代的我们正面临着一场如海啸般深刻而广泛的社会变革。是的,社会在发展,科技在进步,人心在悄然改变。(以猫王的《时代在改变》开篇,说明这个时代的变化之大。)

犹记得那一场郭美美炫富的网络闹剧,手挎爱马仕、开豪车的少女在网络上宣称自己是红十字会总经理,引来网友恶批如潮,而其本人却不知羞耻地大放厥词,其行为让当代青年汗颜。时代在改变,过去的艰苦朴素、勤劳自强随着金钱的增多,荷包的渐鼓变成了高调炫富,嚣张自傲。那一代朴实憨厚的人们远去了吗?站在时代的十字路口,感受这可怕的改变,我心中一片迷惘。

广州两岁女童小悦悦先后遭两辆车碾压,十八名路人竟真的做了“路人”,无一人上前救助。小女孩的血与泪和着社会的冷漠无情重重地击打着我的内心,时代的改变带走了激励着一代人的雷锋精神,取而代之的是互相警惕、怀疑的眼神和一双双迟迟不愿伸向弱者的手。时代之风呼啸而过,我却感受到彻骨的寒冷和悲凉。(在上文基础上,继续以反面事例说明时代变化导致人心的变化。引人深沉思考。)(反面事例,提出社会的变,表达作者的迷惘。)

就在昨天,杭州城所有市民送走的“最美司机”吴斌,在被铁片击中肝脏的重伤情况下,他标准地完成了一系列刹车开门动作,保护了车上24名乘客的安全。他用生命诠释了什么是职业道德,什么是舍己为人,我仿佛看到烈士吴斌拂开重重迷雾朝我走来,他笑着告诉我人们心中的道德情操从未改变。他带给我一道向善的光芒。

顺着吴斌的手指,我看到90后孝女孟佩杰,八岁就独自一人照顾养母挑起一家重担;我看到“最美妈妈”吴菊萍,毫不迟疑地伸出双手救下女童,托起了“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美德;我看到了香港义工黄福荣,自费去汶川抗震救灾,全然不顾自身的疾病。我开始激动起来,人心并没有变,美好的人性并没有变!无论时代怎样奔涌前进,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仍将继续绽放光芒。(作者在开头并没有按照常规,开门见山,而是娓娓道来,在文中明确中心:“我坚信,人心没有变。”由此可见作者的独具匠心。)(针对上文,正面提出吴斌事例,详细叙例,重点诠释。是啊,社会在发展,科技在进步。而我坚信,人心仍没有变。)

于是我微笑起来,站在时代的十字路口,驻足回望,来时,花香满径流;未来,一片光明。在变与不变之间,我已找到了我该走的那条路。

守护心灵的月亮

沧海桑田,世事变迁,唯有空中之嫦娥,遗照千年。

境遇变了。李白从贵妃捧墨、力士脱靴的光耀中降到人世的饥寒苦乐中。不变的是他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魄力和“明朝散发弄扁舟”的豪放。

世事变了。杜甫在太平盛世中穿行,在安史之乱中颠沛流离,饱受苦寒,不变的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忧民情思和“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的忧国情怀。

时空变了。苏轼从京城辗转到黄州、惠州再到海南,从年少博学到饱经沧桑。不变的是“一衰烟草任平生”的旷达和“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的气节。

朝代变了。李清照从旧都南渡,迎来了一个名曰“南宋”的朝代,从一个书香门第的大家闺秀变为一个“人比黄花瘦”的嫠妇。不变的是她对丈夫的深切思念和“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的斗志。

战场废了。陆游从真正的战场回到家中,且在梦中回到了战场。时光流逝,不变的是他“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的豪情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心愿。

什么都变了,不变的是这一个个鲜活的灵魂守护着一轮心灵的月亮。月光皎洁,照我行万里。

守住青春。不让青春在时光里荒废,不让青春在岁月中虚度。让青春在奋斗中飞扬,在泪和汗的洗礼中升华。

守住善心。任世人麻木,旁人冷漠,我自友一颗温热的心,给贫困儿童送去自己的关怀,给无助者带来心灵的慰藉。

守住情操。物欲横流,要有“举世皆醉我独醒”的气魄,不再金钱堆里滚打,不再网络虚幻中沉溺,只求活得实在,活得高尚,活得潇洒。

守住„„

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一轮月亮,月亮的名字多种多样,但愿我们能以前人为榜样,守住自己心灵的月亮,但愿我们的眼睛,只看得到笑容;但愿我们留下的每一滴泪,都让人感动;但愿我们心中每一轮月,不是水中月。

篇二:变与不变

斗转星移,世界万物的盛衰荣枯,沧海桑田的变化,花开花谢的轮回„„一切无时不刻不在变,也不知是生活环境的改变引起生活的改变,还是二者相反。总之,生活也在无时不刻地变化。

水木年华在《一生有你》中写道:“多少人曾爱慕你年轻的容颜,可知谁愿承受岁月无情的变迁„„”岁月流逝,悄然无息改变了一个人。岁月使人变老,使人变成熟,变稳重„„不经意间蓦然回首,原来过去与现在已是天壤之别了。也许有人真的无法去承受周围环境的变迁也随着慢慢的蜕变,这就是可怕的变质吧!变圆滑,变狡诈,变无情„„失去了原本的潜在,令人发指!就像契诃夫的《变色龙》,瞬息万变,很现实!

也许该讲讲《红楼梦》中荣、宁国荣盛至衰的重大转变。花巨资建造大观园,每逢节日,喜事、丧事,都讲究排场,然而在金钱名利享受的熏陶下,渐渐地变化了一些人,他们变得骄奢淫逸,豪门世家也渐渐走向衰败。其实无论有多少座无虚席的辉煌,都应该有个心理准备——总有一天曲终人散,将面对的是空空的席位,或多或少。

可是我仍然相信天地间会有亘古不变的东西,有一句话叫“情比志坚”,没错,就是“情”,亲情、友情、爱情„„这些生命中最真挚的感情。人生短暂,“不够时间好好来爱你,”是的,一个和睦相爱的家庭,一对恩爱的夫妻,一对形影不离的生死至交,他们希望用一辈子的时间,守护着家人、爱人、朋友,或许他们的生命跟漫长的年代相比,只算是瞬间,然而他们付出的感情,却是瞬间的永恒。

有些人也许会感叹生活中的千变万化,会抱怨生命中悲惨变数,也有人厌倦生活方式的一层不变。不满足于现状,有这样的一句话“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也许这样,就不会有太多的遗憾了。

在繁华的世界中,想不变也有点难,只希望能够守住原本属于自己的东西,不要迷失自己。

变与不变,变的是心,不变的也是心。

篇三:变与不变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一江春水向东流,滚滚长江东逝水。可分明又听到:“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变,会有流逝的美好。时间难寻,它让小树枝繁叶茂的同时,让车轮越来越粘上锈迹,让一座老屋驼了背。周围的环境难再,一座座高楼大厦耸起的同时,昔日宁静的乡村,涓涓流淌的小溪却消失了踪影。

不变,就会有亘古的永恒。敦煌莫高窟那已飞扬了千年的壁画,那自由灵动的飞天,那一叠叠工整的经书,将一个时代的辉煌化为永恒。

人的一生中真的没有什么是不变的,不变的只有变化。麦田正在收割,树叶正在飘落,花儿正在凋谢。有人说,当牵牛花开放的时候,它葬礼的号角就已吹响。人生又何尝不是呢?生命悄悄流走,美好慢慢消逝。不过即使诗已遗忘,花已失落,我们仍可以自不变中感受人世的伟大。

屈原魂归汨罗,却以一颗不变的爱国心写下了流传千古的传奇;建安诗人早已远逝,魏晋风流却依然撼人心神;苏子以不变的情操与姿态沐雨而立,一站就是千年。

高尚的精神不变,美好的灵魂不灭。

埃德加·基诺逝世了,可是他的哲学却跃出了坟墓,在高远的星空注视着人们;米谢莱逝世了,可是记载着未来的史册却高高地耸起,见证一个个传奇。

万物都在变化中渐行渐远,但那些消逝的美好却以另一种形式在历史的土壤里埋下种子,在现在与未来的心灵萌芽,绽放出永不凋谢的美丽,滋养着我们的情感、慰藉着我们的灵魂。那深入中国入骨髓的儒家思想,那传统的“礼”与“义”,那扎根于心中的民族意识,无不穿越历史的烟云影响着我们的现在与未来。

鲁迅说:“那些美好的人和美好的事,错综起来像一天云锦,而且万颗奔星似的飞动者。”正是因为变,所以他在“好的故事”中期待的理想生活实现了。而也因为不变,所以我们的祖国大陆与台湾虽形式万变,但不变的爱国心、不变的民族认同感最终会让我们在一起。

变化中消逝的美好,在我们的回忆中缱绻成朦胧的风景。不变中美好的延续,在我们的心灵里驻扎为亘古的永恒。

篇六:变与不变

世界日新月异,新技术席卷着社会发展的风暴疾速而来,很多东西都悄然改变。不过,也有一些在逝去的时光中定格,成为不变的风景。

变的是科技的日益更新,不变的是人们之间的真情。傅雷家书至今仍被奉为经典,那一句句发自肺腑的言语无不饱含对孩子的爱意,循循善诱的教导自然地从家书的字句中流淌出来。“读书足以明智,足以怡情,足以成才”这些名句也给我们启迪。科技发展了,家信也渐渐被取而代之,但我们的情意不变。一条用心编写的短信,一句亲切的问候,一张节日快乐的贺卡,都是情真意切的体现。这些切实存在的情意是不能被新科技取代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也不再是遥想,一个电话就能把相隔很远的情谊连接起来。人们之间的真情在急速发展的社会中永存。

变的是环境的日益喧嚣,不变的是人们心里的纯真。社会发展带来了灯红酒绿的城市,静谧的氛围被喧闹取代,可史铁生始终保持内心的纯真。他摇着轮椅来到安静的地坛,把外面的吵闹隔离开来,用心感知生活。在许多人对名利趋之若鹜之时,他以孩子般真挚的心灵看待世界,忘了身体上的疼痛,用心写作,为读者留下一篇篇脍炙人口的文章,给我们感动和支持。国家变富了,可我们的心不能变,勤俭节约不能变成铺张浪费,脚踏实地不能变成好高骛远,坚守自我不能变成左右逢源。环境可以变,心内的纯真不能变。

变的是名气的日益增长,不变的是不忘本的朴实。温暖的阳光散落在朱之文黝黑的脸庞上,浓浓的笑意染亮了天空。“大衣哥”朱之文凭着在舞台上出色的表演逐渐为大家所知,名气增加了,可他却完全没有“星样”,一心把“草根”文化贯彻到底。有记者去采访他,他却早已跑到老家干起农活,辛勤的汗珠在他幸福的笑脸上流淌,不少人为之感动。是啊,我们为什么要因为外界的变化而改变呢?“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是最美的人生姿态么?我们不管在怎样变化的环境中,都不能忘本,改变自己本身的意愿。

5.变与不变作文800字 篇五

爷爷爱烟。儿时的记忆里,总是爷爷那烟雾缭绕中矮小的身影。我一直认为,爷爷的味道就是这浓烈的烟草味,终其一生也不会改变。

爷爷也很爱我。我上小学时,爷爷总是在午饭后给我送来水果。他用厚实的双手将饭盒递给我,饭盒里躺着被精心清洗并切成一小块一小块的水果。看着我狼吞虎咽的`模样,他总是慈爱地笑着,从口袋中摸出烟盒,点燃一根,细细品味。烟雾一点点升起,随之而来的是那熟悉的烟草味,他望着我的眼睛就像烟头的火星一样明亮。他的头顶有些秃了,可周围一圈的头发却都黑黝黝的。我突然想到了什么,抬起稚嫩的小脸说道:“爷爷,我们老师说了,吸烟有害健康,可你怎么还抽烟呢?”爷爷不以为意地笑笑,说:“你不懂,能抽烟才说明我身体好呢!”我懵懂地点了点头。

时光不停的流转,转眼间,我已经是高中生了。爷爷家和我家离得很近,可学业的压力让我没有过多的时间去看望爷爷。那天中午去上学,我一下楼,就看见花坛上那坐着的佝偻的身影。他低着头不时的咳嗽两声。心中一阵刺痛,我知道他是想多看看我,可又怕打扰我,于是就等在楼下。我忙推车走上前:“爷爷,你怎么又来等我了?”语气中又是心疼又是责备。爷爷闻声抬头,用浑浊的眼望向我,讪讪地笑道:“我没来多久,没来多久……”他缓慢地站起身,拍拍我的肩膀说:“快去上学啦,别去迟了。”和他靠得这样近,我却只能闻到淡淡的烟草味了。这变淡的烟草味似乎暗示着什么,可粗心的我当时并没有察觉。

要不是因为这件事,我都不知道,爷爷的身体已经变成这样了。那天我走进病房时,爷爷正吸着氧在挂水。坐在床边的奶奶也一脸憔悴,拉着我小声地说,爷爷最近常常胸闷,晚上都睡不好。爷爷竟听见了,怕我担心,连忙打断奶奶的话,勉强扯出微笑,说:“现在吸了氧好多了,没事的。”那是我这么多年来第一次这么仔细地打量爷爷,岁月在他沧桑的脸上刻下了深深的痕迹,头顶依旧是秃的,可周围一圈的黑发早已被时光染成了银丝。而那烟草的气息更是在时间的漩涡中销声匿迹。

6.用人的变与不变 篇六

基本来说,企业服从经济规律,人才服从价值规律。从人的需求动机来看,利益的视角成为一种必要。

企业可以谈理想,同时还要谈利益。比如说要重奖励,要大力奖励给企业挣钱的人(直接增加收入的人),也要特别奖励给企业省钱的人(间接节约开支的人),更要合理奖励给企业存钱的人(有效发现或使用前两种人的人)。

有人说华为的人力资源管理很成功,就是因为钱分得好。所谓的薪酬激励体系、绩效考核体系、职业发展体系等,只是要体现这种意志的工具和手段。

标准至上,用理想选人。

对企业选人来讲,有严谨的用人标准,有完整的岗位说明书,有科学的岗位胜任模型。凭此能够选到合适的人吗?不尽然。一个拥有岗位胜任度的人,是拥有标准能力和素质的人。但一个优秀的人才,是软硬兼具的人,是能力和理想的复合体。

一个优秀的企业,不仅要选择有岗位胜任度的人,还要选择有态度、有气度、有温度、有深度的人,以利于打造企业的文化软实力。因为面对当下,需要态度;面对未来,需要气度;面对他人,需要温度;面对自身,需要深度。

行为至上,用动机管人。

传统的工业时代中,被雇佣者付出劳动、时间、自由、尊严等等,来换取生存生活的资料。互联网时代的情境下,释放了人性,释放了自由意志,雇员不再是绝对地依附和服从,组织和个体成为相对平等的合作者和互利者。

企业与员工的关系不是简单的雇佣关系(一般的企业),而成了伙伴关系(优秀的企业),甚至是事业关系(卓越的企业)。

企业要想用好人,就要以德服人,以信立人,以财聚人,以文化人。企业要想让员工好好干,就得想办法让员工为自己干。没有行为,就没有绩效,没有动机,就没有行为,这才是实现“成就个体、成长组织”的管理本质。

最后我想说的是,

如果您是一个企业家,希望您同时拥有HR的意识(对于人才,只有用,才有用);

如果您是一个HR,希望您同时拥有企业家的认知(对于企业,只有利润,才能生存)。

7.《世界》:贾樟柯的变与不变 篇七

一、变动的舞台世界

在贾樟柯的影片之中, 舞台是一个重要的场景。无论是《站台》还是《任逍遥》, 舞台都不是普通的道具, 而是一个承载了更多可能性的隐喻。在这方天地之上, 影片的主人公们通过身体的狂欢展现着自己的欲望。而贾樟柯则通过舞台以及舞台之上的歌舞, 成功地勾勒出了小城镇人的内心世界, 细腻地描绘了他们现实与梦想的距离, 心底的失落与彷徨。

《世界》里依然有舞台, 但却从小城镇搬到了都市之中。具体来说, 《世界》中的舞台隐喻是通过“世界公园”这样一个场景来建构的。“世界公园”作为一个旅游景点, 其符号意义存在于游客的欣赏和游览之中。对于游客而言, 在公园里的观赏与充当舞台下的观众从本质上说并没有什么区别。舞台表演的视觉刺激往往会把观众带离现实生活, 进入到舞台虚拟世界之中。而公园的巨大魅力, 也常使游客在观赏的时候, 出现暂时的身份迷失, 沉醉于自我与公园的文化氛围会保持一致的现象。可以说, 游客就是观赏舞台演出的观众, 二影片中的“世界公园”也正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舞台世界。

为了突出“舞台”的意象, 贾樟柯在“世界公园”这个虚拟的舞台里边, 又设置了一个真实可见的舞台, 从而使二者之间形成了富有张力的对映。这种变动, 导致《世界》里的舞台, 已经不再是一个单一的虚拟/真实二元对立模式, 而是呈现出立体的层叠架构。在这个架构之中, 占据最顶层的是公园中的艾菲尔铁塔、凯旋门、伦敦塔桥、古代巴比伦歌舞等各种景观模拟造型, 它们充当着世界公园这个舞台上的演员。这些景观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磁场, 吸引着游客与之产生情感和身份上的认同。被动吸引而来的游客, 处于这个架构的中间。他们的身份在《世界》里出现了分裂。他们首先是观众, 不但以崇拜的眼光怯生生地看着这些浓缩的世界名胜, 同时又以主人的姿态看着成太生和赵小涛们。但在另一方面, 他们又是演员, 他们在世界公园里的一举一动, 展示着都市人的各种风姿, 成为初入都市的赵小涛们倾心观看的对象。在他们的下面, 则保留着贾樟柯持续一贯的小城镇舞台意象:赵小涛这些演员, 成太生这些保安, 和一个可以现实演出的小舞台。至此, 我们可以发现, 在既往只有小城镇青年充任演员这种单一舞台结构之外, 《世界》里的舞台明显丰富。也就是说, 除了固有的以赵小涛们为演员, 以实际舞台为表演场地的结构之外, 贾樟柯又增加了虚拟的舞台“世界公园”和虚拟的演员“浓缩景观”, 并且创造性地构建出游客这种同时具有“看与被看”功能的二元人物。

这种丰富的舞台结构, 为我们展示了多样化的指涉对象。其金字塔式的模式与整个社会的差别次序是同构的, 每类个体都通过自己独特的位置, 标明了所处的不同层次。最顶层的是那些永远被关注的对象, 是所有人梦想和追逐的终极目标。位于中间层次的是都市游客, 他们既是顶层某种文化符号的追求者, 同时又被更底层的人物所渴慕;而刚进入都市的赵小涛们处于最底层, 在他们被游客们观看的时候, 他们也在“贪婪”地注视着这些来自都市的游客。游客是他们眼中最美的风景, 他们幻想成为“他们”。正是这三者之间“后浪推前浪”那样持续的追逐, 《世界》中的舞台也就成为都市众生万相的一个描摹, 从而把整个社会潜在的结构层次图清晰地展现出来。正是《世界》中“舞台”意象的变动, 迈出了贾樟柯电影从小城镇到大都市的关键一步。

因为这个变动, 《世界》也不再像小城镇影片那样通篇都笼罩在灰色里, 而是有了更多五彩斑斓的色彩。景色怡人的都市风光, 金碧辉煌的世界公园之夜, 都成为都市生活最为浓缩的一刻。而在此之外, 贾樟柯还为他的作品加入了时尚明朗, 充满动感的flash, 这一切都充分契合着都市特有的生活基调。就此来看, 《世界》中舞台意象的变动虽然只是一个个案, 却指涉着贾樟柯电影转型的全部因子, 其对于贾樟柯电影的意义也在于此。

二、永恒的身份迷失

如果细细品味, 就会发现《世界》中真正表现的“世界”, 依然是搬迁到都市里的“小城镇”, 确切地说, 是小城人目光和心态中的都市, 是小城镇人进城后体验之中的当下现实。也就是说, 在变化的背后, 贾樟柯的精神诉求并没有改变, 依旧是通过个人体验的表达, 关注普通生命尤其是小城镇人物在社会现实中的生存现状。只不过小城镇里的成太生、赵小涛们, 他们的面貌是单一的, 固定为怀着都市梦的底层青年。但到了《世界》, 当他们置身于都市并与公园的其他景观一起构成舞台上的风景时, 他们变为都市里的“双面人”, 并由此陷入身份迷失的漩涡。

当他们还在小城镇的时候, 舞台是突破现实围困的突破口, 也是他们与现实抗争的终结点。这些不知所措的年轻人一直幻想着台上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对立, 也梦想着以后的道路。如果说此时的他们还有些“少年不知愁滋味, 为赋新诗强作愁”的意味的话, 那么站在都市舞台之中的他们, 已经有充分的理由来感受什么是“愁”。社会角色的分工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但对于赵小桃成太生这些来到都市的年轻人来说, 世界公园里的演员和保安这种外在假想身份与内在真实身份的频繁置换, 不断加剧着他们内心世界的分裂。舞台上的生活是虚假的, 暂时的, 舞台下观看的生活才是真实的, 内在的。这种对比, 使他们增加了强烈的虚幻感, 无法形成一个完整而自尊的主体。从而对他们身份的迷失, 产生了讽刺性的悲剧效果。

就赵小涛们来说, 舞台是个很诱人的世界, 其带来的梦想世界永远让人迷恋。双重身份的巨大落差, 理想与现实的反复置换, 使这些舞台上的表演者充分意识到他们的舞台表演就是一种“秀”, 是一种“不在场的在场”。正是《世界》中舞台层次和现实结构的过分清晰, 让他们更深刻地体会到生活的虚幻感。这种虚幻感在成太生和赵小桃们的爱情、友情和亲情三方面均有真切的体现。把爱情和婚姻看得无比神圣的赵小涛, 多年来坚守着身体的底线, 这是她保全自我的唯一筹码, 也以此来表达对感情的最高敬意。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 她所尊崇的身体早已成为都市中资本与性的符号, [1]她的赌注依然没有挽救她的幸福, 实现对爱情的美丽憧憬。安娜从遥远的乌兰巴托来到中国, 寻梦的漂泊却使她走上了离梦想更加遥远的道路, 她与小涛美好的友情最终成为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哀伤;二姑娘, 应该说还是个孩子, 在他单纯的头脑里, 他努力工作无非就是想成为一个真正的城里人, 然而他等来的却是生命的陨落。如果说小城镇影片中的人物是为了空幻的理想而迷惘, 那么到了走入都市的人物却是为了理想的现实而痛苦。不一样的原因, 却导致了同样的后果, 这是走出小城镇的年轻人所没有预料到的。

人物内心的分裂和身份的迷失也体现在影片的叙述方式上。世界里的年轻人生活在两个世界:一个是舞台上的“风景”;另一个是卸妆之后的现实生活。在影片中这两种世界彼此交错的不协调画面, 经常出现。前几分钟影片还在充分夸大世界公园中的繁华的梦幻之感:金碧辉煌, 美轮美奂的舞台表演, 栖身于万人仰慕的文化景点。转眼之间就切入到舞台的后场, 一个现实世界:杂乱狭小的化妆间和宿舍, 潮湿阴暗的地下室, 便宜简陋的小饭馆, 让人烦恼而又难舍的爱情, 为了挣足面子进行的地下交易等等。又如赵小涛每天穿着空姐的服装, 演绎着当年的空中服务, 然而她一转身, 就告诉你她和她认识的所有人都没有坐过飞机。就是这样, 贾樟柯借助世界公园这样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不停运用解构和对比的手法, 向我们展示了虚拟的理想身份和真实的现实身份之间的巨大落差。

现实的困境促使他们重新思考追求的合理性, 然而他们的困境是必然的。当成太生们一旦进入了都市, 就进入了这个世界的序列构图, 并且身处都市社会序列的最底层。所以他们虽然身在都市, 但心理定位永远存在“追寻”的状态, 对于城市生活只有观望的资格, 真正的主体性是缺席的。个体状态没有因为努力而得到改善, 甚至在追求的过程中不断地迷失和遭到伤害。即使这些人都有了一个成为城市人的目标, 也还是和小城镇影片中的人物一样, “混合着发展的冲动和失落的恐慌的文化经验”, [2]处于茫然的状态。由此可见, 虽然在《世界》之中, 贾樟柯开始关注离开小城镇而踏入都市的“飘”的一代人, 无论是小城镇的青年, 小人物的这种生存状态在贾樟柯的电影中一脉相承, 他的电影为此刻上了伤痕电影的印记。

三、结语

对贾樟柯电影来说, 以《世界》为分界, 从此前描写小城的“故乡三部曲”《小武》、《站台》、《任逍遥》, 到此后的《三峡好人》和《二十四城记》, 大致形成了前后不同的叙事空间。从《世界》开始的视野转变, 一方面是贾樟柯小城叙事的自然发展, 另一方面也以新的都市因子丰富着贾樟柯电影的叙事深度。在当下这个都市化进程日益加速的时代, 任何一个关注于现实的导演对此都不能忽视。贾樟柯也是如此。当他用一些都市元素丰富他的电影创作时, 除了如“世界公园”这样带来了立体的叙事结构, 同时也使他电影里的现实世界变得完整, 影响着此后《三峡好人》和《二十四城记》的叙事模式。当它们已经成为当下新生代电影的代表之作时, 《世界》在贾樟柯电影历程中的转折意义就显得更为清晰。

《世界》即将上映时, 贾樟柯说“我自己独立的艺术观点和方法不会受到干扰, 我目前还享受着以前的经验。”[3]这种夫子自道告诉我们, 《世界》依然延续着以往的精神诉求。在不少访谈里边, 贾樟柯曾不止一次表达过这样的意思, 中国繁华的大城市就像盆景, 真正的中国是在小城镇。作为中国第六代导演的代表人物, 贾樟柯无论是描述故乡, 还是走出故乡, 他一直都在用镜头语言讲述着处于夹缝之中小城镇的人性变迁。这就是贾樟柯在《世界》中展现的变与不变。变化的是被置换的舞台, 不变的是小城人永恒的身份迷失, 二者的背后, 隐藏的是贾樟柯通过个人表达来关注普通生命的深邃目光。在《世界》的结尾, 冥冥之中的两位主人公告诉我们, “一切才刚刚开始”。或许, 这也是《世界》对于贾樟柯当时即将改变的一种预言。

参考文献

[1]尚.布希亚.物体系[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1:210.

[2]贾樟柯.谈站台[A].贾樟柯电影——站台[C].北京:中国盲文出版社, 2003:204.

8.变与不变 篇八

生活中,有太多东西是需要不变的,比如,对于信念的坚持,对于生活的热情,对于梦想的追寻。同样,有太多东西却是需要因时而变、因势而变的,比如,对于所处之境的判断,对于路径的选择,对于方向的校正。变与不变,就像一个奇妙的混合体,不断填充和诠释着我们的事业、生活和精神,并成为每个旅程中最难忘的风景。

昨天,我们还沉浸在欢庆和喜悦中,为我们戮力同心写就的诗篇引以为傲。而今天,我们却可能很快地陷入迷茫,甚至不知道自己的确切方位,更不明了何处是前行的航标。这样的场景与体验几乎以不容置疑的姿态嵌入到我们工作和生活的每个时段,甚至每分每秒。顺境与逆境,往往仅有一步之遥。我常常想,面对风云变幻的市场格局,身处这样的快速转换时,我们该如何处乱不惊,甚或做到游刃有余?

心态其实就是一种人生姿态。失衡的心态,会使我们丧失基本的理性和正确的判断力,甚至会使人误入歧途;平常的心态,能让我们省却很多的长吁短叹,能让我们在乱局中不至于迷失;积极的心态,则能让我们有能力承受从波峰到谷底的阵痛,更有能力去完成从谷底到巅峰的完美逆袭。心态其实不能决定一切,但一切的作为都必须从良好的心态开始。有道是任凭风吹雨打,我自岿然不动。唯有如此,在错综复杂的迷局中,我们才能把握自我的存在,机会的存在乃至自由的存在。

竞争是没有终点的旅程。在我看来,能否抵达彼岸并不重要,甚至彼岸是否存在也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朝着彼岸方向的不懈努力与付出,以及在此过程中体会到的美学乐趣。这正如我们驾车远行,有时行走在高速车道,有时需要驶入慢车道,有时需要适当地驻足小歇。而每一次变换,都可以有不同的精神体验。如此看来,彼岸的美好,其实是孕育于抵达的过程之中的。也许在某个时点上,我们不得不放慢步伐,而到另一个时点,我们又将享受着快车道的极速体验。只要选择的轨道是正确的,我们就不要担心途中的变轨。每一次变轨,恰恰就是一种力量的释放。

上一篇:新闻传播名词解释下一篇:《快慢》大班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