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科学实验报告

2024-07-30

四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共10篇)

1.四年级科学实验报告 篇一

四年级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第2课 植物的根

【实验名称】验证根的吸收作用

【实验目的】会设计观察实验;知道根有吸收作用。

【实验器材】一株生长好的植物、玻璃杯、花生油。

【实验步骤】

1、在玻璃杯中加入适量的水。

2、把植物放入玻璃杯中。

3、在玻璃杯里滴入花生油,防止水分蒸发。

4、用橡胶塞(中间钻孔、切成两半利于固定植物)固定好植物,并在杯壁处做标记。

5、把植物放在向阳的地方,观察玻璃杯中液面的变化。

【实验现象】玻璃杯中的液面会逐渐下降。

【实验结论】根有吸收作用。在吸收水分的同时,把溶解在水中的养分也吸收了。

【实验说明】

1、玻璃杯可用烧瓶代替,直接观察刻度,不用做标记。

2、花生油防蒸发,可用棉花代替。

3、橡胶塞可用橡皮泥代替。

第3课 植物的叶

【实验名称】分离叶绿素

【实验目的】大多数植物叶呈现绿色,是因为叶中含有叶绿素的缘故。

【实验器材】锥形瓶、酒精、烧杯(盛水)、三脚架、石棉网、酒精灯、火柴、脱脂棉(棉花)

【实验步骤】

1、把几片绿叶放入锥形瓶内,再加入95%的酒精到淹没叶片为止。

2、把锥形瓶放入盛热水的大烧杯中。

3、在三脚架上放好石棉网,然后把大烧杯放在水面,点燃酒精灯加热。

4、过一会儿,会看到锥形瓶中无色酒精完全变成绿色,这些绿色物质就是叶绿素。

【实验结论】叶子大多数呈现绿色的原因是含有叶绿素。

【实验说明】叶绿素不溶于水,溶于酒精。将它加热煮沸,叶绿素就会跑到酒精中。

改进:这个实验如果分组做,不太安全,演示的话不利于学生观察,可以让学生在家自己做,方法:用矿泉水瓶子装上白酒,把绿叶放入瓶中,放到盛有水的锅中,在炉上加热,仔细观察,效果很好。

第4课 植物的茎

【实验名称】

验证茎有运输水分的作用

【实验器材】凤仙花、水(滴入红墨水便于观察)、矿泉水瓶、小刀等。

【实验步骤】

1、剪取一枝凤仙花枝条。

2、把凤仙花插入装红墨水的矿泉水瓶里。

3、把装置放在阳光下,叶面水分迅速蒸腾水分,从而使红色染液迅速上升到叶脉。

4、当看到叶脉微红时,从瓶里取出,用清水冲洗,再制成切片观察。

【实验现象】茎内导管被染红,其他部分没被染红。

【实验结论】茎有运输水分的作用。

【实验说明】

1、凤仙花俗称:指甲桃。

2、凤仙花可用芹菜(其叶柄和茎是相通的)替代,效果非常好。

3、时间不宜过长,因为时间长,就会因茎的横向运输,使茎内不只导管染成红色,其他部分也染上了红色,这样就不能达到预期效果了。

改进:选用带树皮 细的枝条比较好,能明显的区分茎运输水分和养料的部分。

第6课:秋季星空——制作观星箱

制作步骤:

1、准备一个较大的盒子、线、胶带;

2、将盒子去掉盖,并在盒底左下角或右下角挖一个小洞,作为观察孔,洞不宜太大;

3、再原来盒盖处用线编出大小一样的网格,线的端口可以用胶带固定再盒子上,网格起到为观察对象定位的作用;

4、将制作好的观星箱放置再便于观察研究对象的位置,固定不动,并开始利用观星箱对研究对象进行长期观察。

【基础知识】

1、观察方位的确定:观察南面的天空:上北下南左东右西 观察北面的天空:上南下北左西右东

2、北斗七星的位置: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 斗柄北指,天下皆东

3、()是秋季星空中一个耀眼的星座。这个星座中的五颗亮星构成一个“M”形。

4、()是北方天空中最醒目、最重要的星座。著名的()就处于这个星座。

第8课木材

实验名称: 研究木头的特点实验

实验材料: 各种木头、水槽、放大镜、酒精灯、导线、电池、小刀、锤子、实验方案:

1、将木头放在火上烧观察哪种木头更易燃烧。

2、用放大镜观察木块上的花纹,比较花纹的形状、纹络粗细

3、用小刀刻木头、用指甲刻画木块,探究木块的软硬程度

4、将木块放入水中,看沉浮现象。

5、检验木头的导电性。

实验现象: 木头易燃烧。

2、木头有年轮

3、木头软硬度不同

4、木头能浮沉

5、湿木头能导电

第10课陶瓷

实验名称: 研究陶瓷的特点实验

实验材料: 陶瓷、碎瓷片、木锤、小刀、酒精灯。

实验方案:

1、将陶瓷片砸开,观察断裂面。

2、用断裂面来切割纸观察其锋利程度。

3、将陶瓷片放在火上烧,观察陶瓷的耐火性。

4、检验导电性

实验现象: 陶瓷坚硬、易碎

2、陶瓷断裂面锋利

3、陶瓷耐高温

4、陶瓷不导电

实验结论: 同现象

第11课金属

实验名称: 金属的特点

实验材料: 各种金属制品、烧杯、热水、勺子、小刀、锤子、钉子、木头、导线、电池、酒精灯

实验方案:

1、把勺子放入有热水的烧杯中,用手触摸勺把。

2、用小刀刻金属体验软硬程度。

3、用锤子砸钉子。

4、检验导电性

实验现象: 易传热、2、软硬度不同

3、有延展性

4、易导电

实验结论: 同现象

第12课玻璃与塑料

实验名称: 玻璃与塑料的特点

实验材料: 各种玻璃、塑料制品、木锤、电池、导线、镊子

实验方案: 同以上研究材料的方法

实验现象: 玻璃特点:

1、透明

2、易碎

3、不燃烧

4、较重

5、较硬

6、断裂面锋利

7、不导电

塑料特点:

1、透明

2、不易碎

3、易燃烧

4、较轻较软

5、硬塑料断裂面锋利

6、不导电 实验结论: 同现象

第13课蒸发

实验名称: 蒸发

实验材料: 镜子、手帕、吹风机、瓷盘、玻璃片、玻璃棒、瓶盖、木棒、棉花球、棉线、弧形木板、小铁钉、铁丝、双面胶、试管夹、烧杯温度计、棉纱

实验方案:

1、用湿毛巾擦拭小镜子,观察镜子上水的变化。

2、把水抹在手掌上观察水的变化,观察室外晾晒湿衣服。

3、用棉纱将一支温度计的液泡包住,蘸上少许水,观察温度计的变化。

4、在两个蒸发皿里放入同样多的水,用酒精灯加热一个蒸发皿中的水,另一个不加热,做对比实验。

5、两块同样的湿布,用电吹风吹其中一块湿布,另一块放在桌上,进行对比实验。

实验现象: 1、2:水不见了。3:温度计温度下降。4:被加热的蒸发皿里的水蒸发的快。5:被电吹风吹动的湿布水蒸发的快。

实验结论: 1和2水慢慢变成水蒸气飞散到空气中,这种现象叫蒸发,水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蒸发。

3说明水蒸发时会吸收热。4和5说明加热和通风可以加快蒸发。

第14课沸腾

实验名称: 沸腾

实验材料: 方座支架、烧杯、酒精灯、火柴、温度计、水

实验方案:

1、用酒精灯加热烧杯中的水,观察烧杯中的温度的变化。

2、水开后继续加热一段时间,观察有什么变化。

实验现象: 随着给水加热时间的延长,水的温度逐渐升高,水里产生大量气泡,加热到一定温度时,水会不停地翻滚,烧杯中的水不断减少。水烧开后继续加热,液体的温度不再上升。

实验结论: 在一定的外界条件下,液体被加热到一定温度时,内部会出现大量气泡,气泡迅速胀大,上升到液面后放出大量蒸气,整个液体发生剧烈汽化,这种现象叫做沸腾。如果继续加热,液体温度不再上升,此时的温度称为液体的沸点。

第15课凝结

实验名称: 凝结

实验材料: 小镜子、小瓷盘、酒精灯、火柴、玻璃杯、试管夹、水

实验方案:

1、对着小镜子哈气,用放大镜观察小镜子上产生的现象。

2、在两个同样的烧杯中放入同样多的温度相同的热水,在两个杯口同时分别盖上冷瓷盘和烤热的瓷盘,进行观察。

实验现象:

1、镜面上有小水珠。

2、冷瓷盘下有小水珠,烤热的瓷盘下没有小水珠。实验结论: 水蒸气遇冷可以变成液态的水,这种现象叫做凝结。

第16课水的三态变化

实验名称;测定水的冰点教参164页

实验材料:大烧杯 试管温度计冰块食盐

实验步骤;

在大试管中放入冰块,倒入适量浓食盐水。把装有一小半水的试管放入大烧杯仔细观察试管内水的变化。记录观测到的温度和现象。实验结论:试管内水的温度越来越低,水慢慢结冰。水结冰时的温度零摄氏度的冰.第17课小水滴的旅行

实验名称: 雨的成因模拟实验

实验材料: 方座支架、酒精灯、石棉网、火柴、平底烧瓶、带胶塞的导管、小瓷盘、烧杯。或者酒精灯、火柴、三脚架、石棉网、烧杯、水、小瓷盘

实验方案: 给烧瓶里的水加热,水温逐渐升高至沸腾。观察烧杯内壁。

2、加热烧杯内的水,在烧杯口上罩上盛有冰块的瓷盘。

实验现象:

1、烧杯内壁上逐渐积满了小水滴,而逐渐变大,从烧杯口滴下形成雨。

2、瓷盘下有许多小水滴,小水滴越集越多,滴下形成雨。

实验结论: 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多了形成雨。

实验名称: 雾的形成模拟实验

实验材料: 酒精灯、火柴、三脚架、石棉网、平底烧瓶、带胶塞的玻璃管,玻璃杯、冰块 实验方案:

1、用酒精灯给烧瓶里的水加热,使水沸腾,观察玻璃管口昌出的气体。

2、在盛有温水的烧杯口上方,放一块冰,观察冰块周围会有什么现象。

实验现象:

1、从玻璃管口上方冒出“白气”。

2、冰块周围会有“白气”出现。实验结论: 雾是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珠。

实验名称: 露的形成模拟实验

实验材料: 方座支架、酒精灯、火柴、烧杯、水、小瓷盘、试管夹

实验方案: 加热烧杯中的水,用试管夹夹住小瓷盘放在烧杯口的上方观察。

实验现象: 瓷盘下结满了小水珠。

实验结论: 露是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珠。

实验名称: 霜的形成模拟实验

实验材料: 水、冰、食盐、温度计、易拉罐、海绵

实验方案:

1、将冰、水、盐放入易拉罐,插好温度计。

2、擦干易拉罐,放到桌上沾满水的海绵上。

3、过一会儿,观察易拉罐外壁上出现什么现象,测量桶内温度是多少?

实验现象: 易拉罐外壁上沾满了小冰晶

实验结论: 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成的小冰晶

第19课地球上有什麽

实验名称;观察地球仪

实验材料:地球仪

实验过程:

1.发现蓝色的表示海洋,黄褐色表示高地,绿色表示平原。.地球上有各式各样的地形、地貌、:山峰、高原、平原、沙漠、丘陵、盆地等。

3、地球仪上有经线、纬线、赤道、五带分布。

第21课、苹果为什么落地

实验名称模拟苹果落地的实验

实验材料细线小木块皮球钩码火柴铁架台

实验方案

1、根细线拴住一个钩码,吊在铁架台上,用火柴把细线烧断,观察现象。

2、用手托住一个木块,松手观察现象。

3、用手拍皮球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钩码落回地面,木块落回地面,皮球弹起很高后落回地面。

实验结论在地球或地球附近,任何物体都会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实验名称:使用测力计测量物体受到的重力

实验材料测力计、钩码、各种被测物体

实验过程:

正确使用测力计测量物体受到的重力。

(1)使用测力计时要先将指针调整到零刻度。力的单位“牛顿”用“N”表示。

(2)每个测力计都有一定的测量范围,测力计上的最大刻度就是它的最大量程,测力时不可超过这个最大数值。

(3)用右手握住测力计的提环,让测力计竖直垂下,然后在挂钩处挂上,把重物提起,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重物必须悬空,视线要与指针相平。

2.四年级科学实验报告 篇二

策略一:读

《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通过有感情的、个性化的朗读手段, 让学生走进文本, 与文中人物紧密相连。

郭老师在这节课上, 特别注意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 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 让学生通过充分的朗读来理解课文内容。

首先, 悟读课题。一开课, 郭老师请同学们读课题, 并表扬学生能抓住关键词“特殊”读好课题, 然后请学生再读一遍课题, 接着把“关键词”三个字写在黑板上。尽管只是一个简单的开课环节, 但可看出郭老师用心良苦, 让学生在上课初始, 就明白了本课的学习方法就是要抓住关键词语和句子来理解分析施密特博士的内心世界。

第二, 默读勾画。郭老师先请一位同学配乐朗读课文3、4自然段, 并请其他同学一边听, 一边用“——”勾画出最能体现卡尔.施密特博士工作认真、严谨的语句。这个环节, 郭老师是让学生以自己的积累去自由解读文本, 是一种个性化的体验, 可帮助学生整体把握文本, 初步感知施密特博士工作时的认真、严谨。

第三, 精读词句。郭老师很注重学法指导, 先抓关键词句, 再体会感情, 然后指导朗读。其中“关于时间”句子的处理, 我觉得郭老师拿捏得比较好!郭老师先让学生找到句子:“时间啊, 你慢些走, 让博士完成他最后一个实验, 实现他的心愿。不!时间你快些走, 让老人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不要再受痛苦的折磨……”学生自读后, 就关键词语“快些走”、“慢些走”进行集体讨论, 分析作者当时内心的极度矛盾, 让学生走进文本, 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 体会到作者对博士深深的爱以及无比的崇敬、敬佩, 然后再一次又一次指导学生深情朗读这个句子, 帮助学生融情会意, 深刻体验, 让学生的激情随文本飞扬。

策略二:问

本节课, 郭老师的“导”是围绕学生的“问”进行的。如学习重点句子:“他把体温表夹在腋下, 抬头看看手表, 把每一分每一秒的感觉详尽地写下来, 像往常一样认真、仔细。”郭老师请学生找出这句话的关键词语并提出思考题:读到这里, 你能抓住“像往常一样”提出几个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吗?一石激起千层浪, 接下来, 学生提问很踊跃。然后老师顺势而为, 总结归纳出三个有价值的问题, 再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仔细阅读课文, 解读课文。郭老师这种抛砖引玉的做法正是我们所期望的, 因为教学问题从学生中来, 让学生处于主动地位, 更便于老师直接把握学生的思维状态, 使教学更有针对性, 而且教给了学生读书的方法, 培养了学生边读书边思考的好习惯。

策略三:说

《语文课程标准》在“关于阅读”中指出:“提倡在学生读书思考的基础上, 通过教师的指点, 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 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 学会读书。”本堂课, 郭教师引领学生围绕关键词语提出几个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后就让学生自己读书、勾画、思考, 努力让学生主动地与文本进行了对话。在学生熟悉课文内容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仔细品味和推敲关键词句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的作用。请看课堂实录:

师:这次实验“像往常一样”吗?生:不一样。师:有什么不一样?生:这是一次令人恐惧的实验。生:这次实验卡尔.施密特博士用自己来做实验。生:这是一次死亡的实验。生:这是一次十分痛苦的实验。师:谁痛苦?生:卡尔.施密特博士。师:课文中哪些地方写了卡尔.施密特博士的痛苦?找出来, 读一读。生: (读) 汗水, 在他那布满皱纹的脸上淌着, 脸上的肌肉不断地抽动, 他感到从来没有过的燥热, 想喝口水……生: (读) 突然, 他什么也听不见了, 耳朵里像有什么东西在发出噪音, 但他还是顽强地记录着:“睁开眼时, 眼皮疼……快4个小时了……”

从课堂实录中看出, 面对学习难点, 郭老师给予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 通过独立思考、作批注、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畅所欲言。学生在实践中就领悟了“抓住重点词句, 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 体会关键词句在文中表情达意的作用”这种学习方法。郭老师在这个环节的教学上也是很成功的, 既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提高了学生的推敲词句的能力, 又突显了教师适当的“导”的作用。双剑合壁, 效果明显。

另外, 郭老师这节课的精彩之处还在于结尾的“说”:为了深化学生对博士的这种无比的崇敬、敬佩之情, 郭老师顺势安排学生凝望卡尔.施密特博士的墓碑, 并让学生在博士的墓碑上写一句话, 表达此时的心情。学生此时已经激情澎湃, 几句话就畅快地表达了他们的心声:“卡尔.施密特博士, 你以生命为代价, 完成了一次特殊的实验, 你真伟大!”“卡尔.施密特博士, 你留下的实验记录, 为后人研究抗蛇毒血清提供了多么珍贵的资料, 你真了不起!我们永远忘不了你!”

然后老师导:是的, 我们不会忘记您——

学生齐说:卡尔.施密特博士!

老师再导:更不会忘记卡尔.施密特博士以生命为代价完成的——

学生再说:一次特殊的实验!

这样, 郭老师以精彩的说写结合回扣了主题, 并抓住了关键词语“特殊”和“珍贵”让学生再次感悟理解, 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真是巧夺天工的设计啊!

教学思考: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通过听郭老师《一次特殊的实验》这一课, 我深刻地感受到:要想让学生爱语文、学好语文, 老师要的事情很多。从这堂看, 郭老师抓住了四年级语文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指导思路清晰, 层次清楚, 突出了教学重点, 也基本突破了教学难点, 整体效果很好。

3.四年级科学实验报告 篇三

关键词:小学阶段;四年级;学生写作;构思技能培养;实验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6-224-02

小学阶段正是培养学生语言的最关键时期,其重要性表现在人们通过语言来达到交流和沟通。所以语言的学习重点是如何通过语言来将自己的观点表达清楚,实现交流的效果。而对于语言的学习,写作是最基本的练习方法,同时也是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一种最有效的办法。写作开始从小学低年级就开始教学,也是为了让学生从小培养和掌握一定的写作技能更好的达到交流的目的。而写作来源于生活,应培养学生对生活细节的观察并感受生活,这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帮助小学四年级的学生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并激发他们在写作过程中的思维和视野。

一、小学四年级写作构思技能培养的实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信息化社会发展对写作技能的教学要求更高

在电子信息化不断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互联网信息时代开始对教育教学工作产生了重要影响,这也是知识经济时代发展过程中信息社会所呈现的必然发展趋势,使得教育与信息社会之间产生了息息相关的联系。而写作是一种对信息的加工并通过语言的传播的活动行为,因此当下的知识经济时代也是写作文字交流传播的时代,因为写作一方面是一种对信息创造和加工的活动,同时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这种关联性也推动了我国当前小学语文写作技能培养的不断发展,对小学学生的写作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写作水平是语文学科学习能力的重要衡量标准

语文作为一门学科已经历了百年的教学历程,而其中最重要的学习部分就是作文,其成为语文教学与阅读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一部分。而写作的完成是需要通过创造性的语言的运用以及高度综合的整合能力的行为活动,这也是语文学习最为重要的性质所在。而且在我国的教育教学理念中,写作始终是对学生语文学习水平衡量的最根本标准,而且作文部分是考试占分最多同时也是必考内容,因此可以看出作文是语文测评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也是学生学会语言沟通表达的重点学习点。

二、当前小学四年级写作存在的问题和现状分析

1、小学作文课堂教学缺乏针对性

在小学四年级的写作中,有一部分教学者倾向于通过学生自身所养成的写作习惯来任由学生自主写作,而代替了通过老师的教学来增加写作知识和提高写作能力的教学模式,而且即使教学在进行,很多写作技巧都是灌输式的教给学生,学生被动的接受,这种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单一性的去想办法吸引学生写作的热情和兴趣,而失去了让学生主观感受如何写作的全过程,使得学生的写作水平处于在老师的被动方式下进行,这也是缺乏作文教学针对性的原因。首先是在写作内容上没有达到高质量水准,有部分老师在课程安排中教材素材不充分或者是教材不适用的情况下,对写作内容采取了随意性生产,没有对为何选择这样的写作内容而给予合理的理由,另外也缺乏通过写作所对应能培养学生哪方面的技能和知识,所以写作的思路和方向缺乏明确性,语言也不够丰富,导致表达上没有说服力,甚至出现作文内容虚假、雷同的问题。

2、老师缺乏对学生语言经验积累的重视

在当前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种,大部分课文的选择都是文学性和写作技能方面都具有非常好的借鉴和欣赏作用,对学生阅读和写作都有非常积极的作用。但当前存在的问题是课堂时间大部分被教学者占用来对写作背景进行过度的理论讲解,而使学生在对相关名篇美文的品读失去了一定的时间,而写作是需要借鉴这些经典的美文来进行反复的诵读并感染到其中的写作技巧,而老师则将这其中的时间占用。另外很多老师认为阅读可选择在课外进行,忽视了课堂中阅读的重要性,这就导致很多学生不能充分对经典作品在语言上的审美和感悟以及在文章结构上的生动运用进行切身感悟,然后正式通过阅读这些经典作品才能让学生的写作具备一定的支撑力,为作为构建起一个中心思想、框架结构以及素材和语言的综合运用。所以教学者在课堂上对学生阅读的忽略直接给学生造成了对语言经验积累的缺乏,而学生的这种语言缺失则必然导致学生在写作上的表达能力的欠缺。

3、教师写作能力和经验积累相对缺乏

目前的作文教学工作所呈现的一个现状是教学者对学生的写作内容进行各种高低劣的好坏质量评价,而作为教师本身却没有写作的习惯,究其根本原因可能存在部分老师不会真正写作。因此对于一个没有亲身写作甚至是不会写作的老师,如何将真正的写作技能和构思方法传授给学生,这是当前一个作文写作教学的怪象。因为作文教学的效果,关乎到老师是否有实践所积累而成的经验,如果有,那么其能给学生带来的帮助就更大。所以如果老师都没有进行实践写作的过程,是不能为学生的写作教学带来具有经验的技能帮助。而且部分教学者并没有对如何有效提高小学四年级这个阶段的写作能力训练引起重视,就有可能形成这些学生在这个阶段没有为如何有效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后期影响自己的写作和交流表达能力,这个问题也是当前小学整个作文教学质量发展的一个很大的问题。

4、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缺乏协调统一性

在小学阅读教学中,低年级的教学目标是字词教学,而到了四年级开始则开始逐渐上升到对课文中心思想的解析,而忽略了在这个过程中同时对课文中的写作技巧和方法来进行同步的引导学习,导致在学完一篇课文之后学生只是单方面的从道德和审美方面获得了知识,而在人文情感方面却缺乏一定的感染和体会,这就使学生在写作经验和技能上没有从相应的课文中学习到。因此,在进行课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学者应同步进行作文教学的引导,将其紧密关联起来融合学习,才能达到相互之间的协调统一教学,进而也实现教学质量与学生写作能力的相互统一。

三、如何来加强小学四年级学生的写作构思的技能水平的研究

1、通过情感激励来引导学生写作

学生的学习是否进步与老师对其的关注度有着必然的练习,如果在一段时间内老师对学生的关注比较多,那么学生在这段时间内的学习效果会处于比较好的状态,而老师一旦漠视则会导致学生对学习产生萎靡不振的现象,因此这就要求教学者在教学中要善于利用情感激励来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写作。通过情感激励的方式让学生对写作产生一定的好感并建立兴趣,来提高写作的质量和效果。而且当前小学四年级的写作教学工作时一个过渡关键阶段,老师要重视对学生这个时期的写作心里特点以及作文起步阶段逐渐发展的特点来采取有效的情感激励对策来制造轻松而又积极的写作氛围。例如老师可对部分学生的写作作品进行鼓励,并把写得优美句子读出来让全班分享,甚至可以把非常优秀作品进行展览,让学生之间形成相互借鉴分享的影响,并调动内部动机来达到写作教学的效果。而且通过鼓励学生在写作中的优点,可以激发学生个人以及感染其他学生用心写作,同时分享优秀写作作品是观察学习的重要教学手段。

2、培养学生的自我监控的写作能力

通过认知的认知即是元认知,这也是关乎个人自身认知过程的认知,也表现为对思维和学习活动的认识和控制。而在小学四年级的写作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主对自己的写作过程进行监控和掌握的写作过程,即是一种元认知能力的表现。而且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实践,各种新型的写作评价方式也层出不穷,其中有教学研究者认为通过真实性评价,即包括对主体多元化的评价、家长评价以及学生之间相互评价的融合评价,让这种对写作内容的评价更加开放公平化,从对写作内容以及写作节能方面的单一性评价过渡到对写作的具体过程和方法的评价,让评价的标准更加丰富多样化,并鼓励学生之间进行写作作品的交互,并对各自的写作技能和语言表达运用进行大胆的自主评价,这种相互评估修改写作的方法实质上也是对自身写作能力的一种培养和提升,甚至教学者还可以通过学生组成小组的形式来进行为同组成员的作文进行修改,例如老师在运动会举办期间让学生自主写一篇运动会的参与感受或者对自己的所见所闻写一篇作文,完成之后同学之间进行交换修改和评价,让学生之间了解各自不同的运动会趣闻的同时,还能欣赏和认识不同学生的写作方法,并在修改中提高自己的语文综合能力知识的运用,从而达到一种写作的修改互惠互赢的效果,也潜移默化提高了学生的自我评价。

3、引导学生对生活的细节与写作进行关联和思考

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还处于比较初级和待形成的阶段,对一些较为深层次的问题还没有充分的理解力,但他们在这个阶段的好奇心是非常强烈的,更会对生活和学习中的新奇事物产生主动好奇的状态,这就是作为教学者应该善于开发和引导学生利用这种好奇心的关键阶段。老师通过因势利导,让学生对生活充满积极向上的态度,并借此来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细节进行观察,例如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老师可让学生对小动物进行观察,对动物的形态特征以及自己在接触动物之后的感受和体会进行写作的叙述和描写。这个过程就是抓住了学生生活中非常感兴趣的事情来结合到写作技能的培养,从玩乐中进行学习习作的训练。因此作为语文老师要善于利用这种玩与学习之间的有效结合,恰当的通过结合学生生活中的乐趣来与写作构思和技能培养形成自然的迁移和结合,从丰富的生活中提取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来对写作素材进行搜集,可以是学生喜欢的小动物,也可以是根据与学生有联系的人群来描述这些人群的外貌特征,并对他们的行为举止进行观察和描述,然后表达一下自己对他们的看法和思考,这样就可以形成一篇有内容、有结构的习作。

4、抓住生活提供的交际机会进行写作

在社会的快速发展过程中,科学技术在进步,人们的物质生活也越加丰富多样化,而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也更加多样化,而且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更加密切和频繁,逐渐使得表达和交流更为重要,而写作作为口头和书面最重要的一种交际媒介,也是孩子不断成长过程中进行交际和表达的重要工具和机会。而且如今的教学改革的发展让教学以及学生的成长环境都更加公平开放,例如小学班级参选学校少先队大队长,通过学生自己的竞选发言说出为何要参加的原因以及如果竞选成功之后自己会担任起哪些职责,这些都是需要写作能力的支撑,然后通过构思来把内容表达出来,从而赢得大队长的当选。老师则可以利用这种机会帮助学生梳理如何通过有效和有条理的结构框架来组成自己要表达的文字。又如教学者可在母亲节来临的时候,借此让学生给妈妈写一封感谢信,感恩母亲的养育之恩,并表达自己对妈妈的爱和真实想法等等。通过这种写作的交际训练机会来引导学生具有一个较为确切的写作方向,然后确立一个写作内容,并有真正的读者对象,让学生更好的发挥自己的写作水准来真实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并把重点放在了如何通过有效的内容和态度来完成。所以这种明确读者对象的引导写作,更能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综上所述,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同时也是如何有效达到写作教学的一大难题与挑战,但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大部分老师开始重视写作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变化,并通过实践开始更好的让小学四年级乃至整个小学阶段的作文教学研究得到更加具有意义的落实,并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改变原有的作文教学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构思技能,努力为未来学生的写作和交际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楼 坚.论如何提高小学四年级学生写作的选材能力[J].课堂内外:教师版,2012,22(3):30-32.

[2] 张菊芝.学生自己的生活就是取之不尽的源头活水——谈小学中年级写作素材的积累问题[J].小学生作文辅导:教师适用,2012,15(4):46-46.

[3] 何苏苏.在主题阅读中如何提高小学中年级学生的写作能力[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4,18(7):97-97.

[4] 易福强.未见意趣 必不乐学—浅谈如何培养四年级学生的写作兴趣[J].新课程学习:下,2012,25(4):136-136.

4.四年级科学实验报告 篇四

2017

3月

7日

实验者

实验名称:

体验静电现象

实验目的: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

实验器材:塑料梳子或笔、碎纸屑

实验步骤:

1、用梳过干燥头发的塑料梳子慢慢接近碎纸屑,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2、用梳过干燥头发的塑料梳子再一次靠近头发,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观察到的现象:

摩擦后的塑料梳子吸上了(碎纸屑)。

实验分析:通过摩擦可以使物体带静电!

实验结论:

梳子摩擦后吸上了轻小物体,说明梳子摩擦后产生了(静电现象)。

科学实验报告单(2)

2017

实验者

实验名称:

认识灯泡构造与如何使灯泡发亮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认识到短路的现象及其危害,学会检查电路装置,能区分断路和短路的异同。

实验器材:导线1根、电池1节、小灯泡1个。

实验步骤:

选择连接方式使小灯泡发光。

1、导线连接小灯泡的螺纹与电池底部的锌壳,电池铜帽与小灯泡的锡粒接触,观察现象。

2、导线连接小灯泡的锡粒与电池底部的锌壳,电池铜帽与小灯泡螺纹接触,观察现象。

3、导线连接电池铜帽与小灯泡螺纹,小灯泡的锡粒与电池底部的锌壳接触,观察现象。

4、整理器材。

观察到的现象:小灯泡亮了。

实验分析:电流从电池的正极流出,经过小的灯丝再到电池的负极,形成一个循环的路线,这样小灯泡才能亮起来!

实验结论:点亮小灯泡需要一个完整的电路,只有电流流过灯丝时小灯泡才会发光。

科学实验报告单(3)

2017

实验者

123组

实验名称:

认识简单的电路

实验目的:

经历让更多小灯泡亮起来的活动过程,并且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实验器材:小灯泡、小灯座、电池、电池盒各1个、导线若干根。

实验步骤:

组装电路

1、在电池盒的两端各连接好一根导线,把电池正确安装在电池盒里。

2、用连接电池的两根导线的另一端接触小灯泡,确定能使小灯泡发光。

3、将小灯泡安装在灯座上,再连接上导线---小灯泡亮了。

4、拆分器材

5、整理器材。

观察到的现象:小灯泡亮了。

实验分析:要使小灯泡亮了起来需要一个完整的电路,只有电流流过灯丝时小灯泡才会发光。

实验结论:电路中的电流必须形成一个循环的封闭的路线,小灯泡才能亮起来.科学实验报告单(4)

2017

实验者

实验名称:

检测材料的导电性

实验目的:能依据检测一块橡皮的“科学规范”计划去检测更多的物体,能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与分析,并提出问题。

实验器材:木片、塑料片、回形针、钥匙、纸板、橡皮、布、丝绸、玻璃、铅笔、铜丝、铁钉、铝片、陶瓷……,1个电路检测器。

实验步骤:

1、从以上物品中选择6种检测。

2、检查电路检测器。

3、检测每种物品,观察现象:使小灯泡发光,说明被鉴别的材料容易导电;小灯泡不发光,说明被鉴别的材料不容易导电(注意要重复检测)。

4、能说出导体、绝缘体的概念,并将被检测物品正确的分为导体和绝缘体两组。

5、整理器材。

观察到的现象:在我们选取的材料中,铜片、钥匙……能让小灯泡发

;纸条、塑料片、木片、橡皮……不能让小灯泡发。

实验分析: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质叫导体,不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质叫绝缘体,实验结论:我们身边的物体有的是(导体),有的是(绝缘体)。

2017

年3

实验者

实验名称:

比较串联和并联情况下,灯泡的光亮强度

实验目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是两种用不同连接方法组成的电路。

实验器材:电池、电池盒、灯泡、灯座各2个、导线4根。

实验步骤:

1、把电池装入电池盒里,把灯泡装在灯座上。

2、用导线把电池、灯泡、逐个串接法

连起来。比较电池的串联和并联的特点。

3、用导线把电池、灯泡、逐个串接法

连起来。比较灯泡的串联和并联的特点。

4、拆分器材

5、整理器材。

观察到的现象:串连电池的小灯泡最亮。串连小灯泡的小灯泡最暗。并连小灯泡和并连电池的小灯泡一样亮。

实验分析:电路连接的方法有串联和并联两种。不同的电路连接,小灯泡的亮度是不同的。

实验结论:两节电池串连是3V,两节电池并连是1.5V

科学实验报告单(6)

2017

实验者

实验名称:

观察一朵油菜花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知道花的各部分名称,认识到解剖是人们解决观察中遇到问题的一种方法。

实验器材:油菜花1朵、镊子1、放大镜1、白纸1小张

实验步骤:

1、用放大镜观察1朵油菜花,2、把油菜花放在白纸上,用镊子解剖观察,解剖顺序是由外及内,要夹住各部分的基部。

3、说出油菜花是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部分组成的,各部分数量。

观察到的现象:通过解剖观察,油菜花有4个花瓣,呈黄色;4个萼片,呈黄绿色;6根雄蕊,1根雌蕊组成。

实验分析:油菜花分成了4部分,即萼片、花瓣、雄蕊、雌蕊。

实验结论:油菜花是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部分组成的科学实验报告单(7)

2017

4月13

实验者

实验名称:

观察花的构造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让学生认识各种各样的花的构造。

实验器材:放大镜,白纸,镊子,各种花若干。

实验步骤:

1、用各种感官观察各种不同的花。

2、借助放大镜、镊子等简单工具对每种花进行观察。

观察到的现象:有的花只有雄蕊,有的花只有雌蕊,有的花没有萼片,有的花花瓣多,有的花花瓣少。

实验分析:有的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部分都齐全叫完全花,有的缺少其中的一部分或几部分叫不完全花。

实验结论:

不同的花有不同的构成和不同的特点。

科学实验报告单(8)

实验四:辨别食物的营养成分

(10分)

时间;2017年5月16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让学生知道食物中的主要营养成分

实验材料:花生米、瓜子、馒头、面包、土豆……白纸、碘酒、滴管。

实验步骤:

1、用烘烤法检测小麦中的水分。

2、用燃烧法检测花生,小麦中的无机盐。

3、在白纸上挤压法检测脂肪。

4、用稀碘液检测淀粉

5、整理实验材料。(2分)

实验现象;1、试管口部有水珠2、燃烧后剩下白色粉末物质

3、纸上有油迹

4、变蓝

实验分析: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很多,不同食物中所含的营养成分是不同的。

实验结论: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主要包括:水、无机盐、脂肪、糖类、蛋白质和维生素六大类。

2017

实验者

实验名称:

哪一块面包上的霉菌生长得快

实验目的:面包的变质发霉是霉菌大量繁殖引起的,霉菌的生长需要适宜的环境和条件。

实验器材:面包、牙签、霉菌、塑料袋、冰箱、温度计、记录单

实验步骤:

1、准备四块烘干的面包,用牙签放上霉菌。

2、分组实验:第一组:让一块面包保持干燥,另一块滴十滴水,分别装在两个塑料袋中,扎进口放在桌子上。第二组两块面包都滴十滴水,分别装在塑料袋中,扎进口,一块放在冰箱中,一块放在温度较高的地方。隔一天观察一次,做好记录。

观察到的现象:保持干燥的面包没有长,滴有水的面包长有,冰箱里的面包没有长,温度较高的面包长

了。

实验结论:

霉菌的生长需要获取

营养

适宜的生长环境。

科学实验报告单(10)

实验组别

2017

实验者

实验名称:

观察岩石标本

实验目的:了解常见岩石的鉴别方法,掌握三大岩石种类的基本特征。

实验器材:岩石标本(花岗岩、石灰岩、砾岩和砂岩)、放大镜、稀盐酸

实验步骤:

1、用放大镜观察每一种岩石。

2、用胶头滴管将稀盐酸分别滴在每一块岩石上。

3、采用其他办法识别出所提供的花岗岩、石灰岩、砾岩和砂岩。

观察到的现象:花岗岩上有

石英、长石、云母。将稀盐酸滴在石灰岩上出现

气泡的现象。

实验结论;矿物在自然界中很少单独存在,经常是好几种混杂在一起的岩石。

科学实验报告单(11)

实验组别

2017年

6月

实验者

实验名称:

比较矿物的反光情况和透明度

实验目的:矿物的透明度、光泽和形状是矿物的重要特性。

不同矿物的透明度、光泽和形状是不同的。

实验器材:几种矿物、手电筒、金属、玻璃、泥土、蜡烛、丝绸、记录单。

实验步骤:

1、观察几种矿物的透明度,并记录。

2、观察金属、蜡烛玻璃泥土、丝绸的反光情况,按反光强弱进行排列。

3、整理器材。

观察到的现象:按反光强弱进行排列是

金属.玻璃

蜡烛

丝绸

泥土。

实验结论:不同矿物

透明度、光泽和形状

不同,有金属光泽的大部分

金属

5.四年级科学期中诊断试卷分析报告 篇五

试卷总体评价:

本次四年级期中诊断试卷总分100分,由填空题(22分)、判断题(20分)、选择题(20分)、图形题(38分)四部分组成。整张试卷结构比较合理,检测内容比较全面,难易也适度,比较真实地反映出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

学生答题情况分析:(总体分析+分项分析)

考试人数:40 及格人数:29 优秀人数:17 低分人数:1平均分:77.65 下面对本次诊断中出现的典型错题和原因进行分析:

1.填空题:在一朵花中,既有雄蕊又有雌蕊,这朵花叫做_________。主要错误:完全花

原因分析:将两性花和完全花概念混淆,或者是审题不仔细。

2.填空题:植物的雄蕊产生的_________传到雌蕊的柱头上,使雌蕊子房里的胚珠受精,受精的胚珠发育成长形成__________。

主要错误:第一格不会填,第二格填成“果实”。

原因分析:没有掌握植物传粉受精的相关知识,还有就是把“子房发育成果实、胚珠发育成种子”混淆。

3.填空题:一节电池的电压是1.5V,2节电池串联时是______V,并联时是______V。主要错误:不会填或胡乱填。

原因分析:此题虽然是书上的知识点,但学生并没有真正理解。4.填空题: 一个煮熟的鸡蛋包括_________、________和气室三部分。主要错误:不会填。

原因分析:此题有问题,鸡蛋的组成包括“蛋白”、“蛋黄”、“蛋壳”、“胚”、“气室”五个部分,当然学生不会写主要是没有掌握该知识点。

5.判断题:母鸡产的卵都能发育成新的生命。

主要错误:判断对。

原因分析:学生没有相关的知识背景,对鸡的受精不了解。6.判断题:完全花一定是两性花,单性花一定是不完全花。主要错误:判断错。

原因分析:“完全花”、“不完全花”、“两性花”、“单性花”,这四个概念容易混淆,特别是放在一起学生不容易辨析。

7.判断题:解剖油菜花的过程中应该使用镊子尖轻轻夹住油菜花各部分上部,小心地撕下。

主要错误:判断对。

原因分析:这个题目主要是检测是否认真读题,学生容易忽略“上部”两字而对其他内容所迷惑轻易判对。

教学存在的问题:

1.缺乏必要的复习时间。目前,四年级每个班一星期只有2节科学课,完成书上的教学内容时间十分紧张。若再加上各种活动、会议冲掉的课时,以及单元考试、试卷分析等时间,科学课的课时数严重不足。没有必要的复习时间帮助学生进行系统梳理和温习,学生成绩受到严重影响。

2.需要进一步引导学生亲历探究过程。科学教学活动应围绕学生的探究活动展开,教学中要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得学生能在一定的科学探究的环境下,动手做实验。这段时间,由于缺少实验器材或准备比较麻烦的原因,有不少探究活动没有落实,影响了学生知识掌握情况。

3.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没有落实。影响班级成绩的很大因素是后进生,由于各种原因,平时学习没有对后进生有太多的关注,复习阶段也没有对进行督促,导致他们许多基础知识没有掌握。

教学改进建议:

试卷分析的重要功能是了解教学效果,了解教学策略是否得当,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水平,哪些知识点的掌握还不到位等,然后根据发现的问题,寻找产生的原因,寻求解决的办法,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以下就是我的一些教学改进建议:

1.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落实。从基本题的得分情况来看,学生对科学知识的重视程度不够,教师应在课堂上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概念。

2.进一步加强实验教学。加强实验教学的管理,提高实验教学的开出率,让实验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让学生在操作中掌握探究的过程方法,学会分析综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

3.提高后进生的学习成绩。后进生的形成过程决定转化工作必须持之以恒。在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中做到及时、全面,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帮助其树立信心,增强自信心和学习积极性,逐渐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6.四年级科学实验报告 篇六

一、考试成绩分析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本次考试的试题主要有以下题型:填空、判断、选择、和简答题。所出题型涵盖了本学期所学内容,试题结构合理、题型全面、题量适中,范围广泛,同时侧重双基,体现了知识与技能相统一,过程与方法相联系的新课标要求。这份试卷既注重了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又考察了学生实验探究能力。在命题上符合新课标理念。第一题填空题,考察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学生掌握较好,矢分较少。第二题判断题,考察的都是一些容易产生混淆的知识点,但因为我备课时注意了这些情况,在教学中进行强调,这部分内容学生答的反而很好。第三题选择题,考察学生对知识点掌握情况,个别学生审题不清,粗心大意,有个别题失分。第四题问答题,本题重点考察学生的生活积累及观察能力,失分较高。

三、反映教学中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1、学生存在审题不仔细,没有养成良好的做题习惯,缺乏正确分析问题的能力,在以后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2、学生不能运用积累的科学知识解决问题,灵活应变能力差。

这提示教师以后教学中多留有空间让学生动脑思考,这样才会在考试时灵机应变。

3、在答题过程中学生表述不过关,回答问题拖泥带水,答非所问,没抓住要点回答。

4、个别学生书写差,错字多。

7.《科学》课堂教学结构四周期 篇七

一、第一时间周期:复习巩固承上启下

《科学》课堂教学要掌握好复习的阶段性和周期性,要注意复习的方法和措施,及时复习巩固旧知识,一般采用提问的方法,既可以让同学单独回答,也可以采用集体回答的方式。通过同学的回答,及时获得反馈信息,进行必要的矫正,并导入新课。

二、第二时间周期:课堂揭示教学目标

首先,教师在整个《科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认识和发挥教学目标的期望、定向、激励和调控的能力,从全面、准确的教学目标出发。在教学大纲和教材的指导下,教师应该对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有非常清楚、具体的认识。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明确了教学目标,从而调动自己的注意力和积极性思维,激发学习动机来实现自己的学习目标。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既要有认知目标,也要有能力培养目标。教师揭示教学目标的方式,可采用幻灯机或使用投影技术将教学目标投射到银幕上,也可以在上课前将教学目标写在小黑板上,上课时挂起。如果利用多媒体教学,将教学目标展示在学生机上,效果当然最好。其次,学生自学。学生自学时,教师应该加强监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督促学生按质、按量、按时地完成自学任务。教师要注意学生在自学时出现的问题,可以通过巡视、个别询问、参与讨论等方式获取第一手信息,清楚地知道学生对重点是否掌握,难点是否突破,哪些问题带有普遍性、倾向性,哪些问题只是极个别的现象,并进行归纳、整理,进行第二次备课,为实施第二阶段的教学奠定基础。

三、第三时间周期:紧扣双基系统授课

教师应该在熟练掌握《科学》教材的前提下,围绕本节课的双基(基本知识、基本能力)进行讲授,同时注意学生自学后所产生问题的普遍性、倾向性和个别性。带有普遍性、倾向性的问题,教师要讲到、讲好、讲透。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和思想性,运用概念要精确,论证原理、结论要严密,定理、定义、定律的证明要充分,引用材料要确凿可靠,讲授要有系统性、连贯性和逻辑性,层次清楚、突出重点、难点和关键部分,语言要清晰、准确、简练、生动、形象,通俗易懂,符合学生理解能力和接受水平。通过讲授,使学生彻底掌握双基,并能促使学生查漏补缺,掌握重点,突破难点。

四、第四时间周期:课堂测验反馈评价

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在课堂,向课堂45分钟要效率,把刚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为教师减负,特别是为学生减负,把学生从课后的题海中解放出来,回归他们孩子般的天性,是课堂练习和测验的目的所在。练习的内容重在能力的培养,每个练习题都要精雕细刻,题量要少而精。练习或测验的形式要和正规考试那样,完全独立、快节奏地完成,并及时检查,得出结果,评价本节课的《科学》课堂教学质量。通过这样严格的练习和测验,能够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磨炼学生的意志,增强竞争意识,养成良好的习惯。当堂测验和练习的方法有多种,可以使用幻灯机、投影仪将题目投射到银幕上,也可以把检测题事先抄写在小黑板上,还可以采用做练习册或问卷的形式,效果都不错。如果使用多媒体交互型课件进行教学,既方便了教师测试后对成绩的统计,及时反馈矫正,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效果会更好。

8.实验四工业工程实验报告2011 篇八

一、实验目的了解自动化立体仓库的入库、移库、出库作业和电子标签货架系统;根据产品生产线规划设计AGV小车的运行轨迹。

二、实验内容

结合减速器装配生产线进行入库、移库、出库作业和电子标签辅助拣选,规划设计AGV小车的运行轨迹,用其为装配线各工作站运送零件,完成减速器的装配。

三、实验步骤

1.将减速器箱体入库到立体仓库。

2.将其余零件入库到电子标签货架。

3.规划AGV小车领取零件运送至各工作站的运行轨迹。

4.运行AGV小车至电子标签货架,并进行零件出库作业。

5.用AGV小车将零件运送至各工作站。

6.制定生产计划,启动流水线,进行减速器装配作业。

7.对减速器成品进行移库作业。

9.科学实验四年级作文 篇九

我先拿了两个杯子,钻了两个洞,里面放了半杯子的土,又把六瓣蒜种到了土里。浇足了水,一杯放在屋里不见阳光,另一杯放在阳台上见阳光。一周过去里,屋里的蒜苗长的长;屋外的蒜苗长的短,而且都有一瓣蒜没发芽。

今天我又看了一下蒜苗,屋里的又细又长,是黄绿色的,最高的有十五厘米,最短的有十一厘米。蒜瓣比原来小了,蒜瓣已经吸收了很多蒜瓣里的营养,它的根是一绺一绺的,很细。其中有两棵蒜苗长了两片叶子,一棵长了一片叶子。屋外的又粗又短,是深绿色的,最高的才有十一厘米,最短的只有七厘米。蒜瓣和原来差不多,蒜苗大部分的营养是通过光合作用吸收的。蒜苗的根是一丝一丝的,很分散。有两棵蒜苗长了三片叶子,一棵长了两片叶子。

我发现屋外的能见阳光,通过光合作用,叶子里产生了很多叶绿素和糖份。糖份对于植物来说非常重要,所以它长的很粗壮。长的短的原因是前几天屋外太冷了!而屋里的蒜苗不见阳光,没有光合作用,叶子里缺少叶绿素,所以病恹恹的。长的高是因为屋里很暖和。

10.小学四年级科学实验总结 篇十

一、花生中含脂肪,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证明

1、材料用具:花生、纸

2、实验过程:把花生放在两层纸之间,使劲挤压,观察现象。

3、实验现象:纸上留有油渍。

4、实验结论:花生中含有脂肪。

二、植物的根是否吸收水分,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证明

1、我的猜想:植物的根能吸收水分。

2、材料用具:有根的月季花、玻璃杯、棉花、水

3、实验过程:a、在玻璃杯中装入适量的水;

b、把植物放入玻璃杯中;

c、用棉花把口密封,防止水分蒸发,固定好植物,并在杯壁水面

处做标记;

d、把植物放在向阳的地方,观察玻璃杯中液面的变化。

4、实验现象:玻璃杯中的液面会逐渐下降。

5、实验结论:植物的根能吸收水分。

三、设计实验证明,植物的叶子是否有蒸腾作用?

1、我的猜想:植物的叶子有蒸腾作用。

2、材料用具:一盆有叶的植物、一个透明塑料袋

3、实验过程:在植物上套上塑料袋,扎紧,浇足水,放在阳光下,观察现象。

4、实验现象:塑料袋内壁有小水珠。

5、实验结论:塑料袋内的小水珠,是植物蒸腾作用形成的。

四、设计实验将叶子中的叶绿素除去。

1、材料用具:2个烧杯1大1小、新鲜绿叶、浓度95%的酒精、三角架、石棉网、火柴

2、实验过程:a、把一片绿叶放入小烧杯中,再加入95%的酒精到淹没叶片为止;

b、把小烧杯放入大烧杯中,在大烧杯中倒入热水;

C、在三角架上放好石棉网,然后把大烧杯放在上面,点燃酒精灯加热

3、实验现象:会看到小烧杯中无色酒精变成绿色

4、实验结论:叶绿素能溶解在酒精中。

五、设计实验证明茎有运输水分的作用

1、材料用具:凤仙花、水、滴入几滴红墨水的水、玻璃杯、刀片等

2、实验过程:a、剪取一支凤仙花的枝条;

b、把凤仙花插入装红墨水的玻璃杯内;

c、将插好凤仙花枝条的玻璃杯放在较强的阳光下照射,使叶面迅速蒸腾水分,从而使红色液体上升到叶脉;

d、当看到叶脉微红时,从瓶中取出枝条,用清水冲洗,再制成切片观察

3、实验现象:看到茎内导管被染红,其他部分没被染红

4、实验结论:茎有运输水分的作用,方向是自下而上。

六、设计实验探究热气球上升的原理

1、材料用具:塑料袋、蒸发皿、酒精、火柴、木块

2、实验过程:a、把蒸发皿放在木块上,往蒸发皿内倒入适量酒精;

b、将塑料袋展开,罩在蒸发皿上方;

c、点燃蒸发皿内的酒精;

d、过一会,塑料袋膨胀起来,当感觉到有种向上的冲力时,轻轻放手,观察现象。

3、实验现象:点燃酒精后,先看到塑料袋充满气,膨胀变鼓,然后上升。

4、实验结论:空气受热后,体积膨胀,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会上升。

七、设计实验证明纸蛇旋转的原理

1、材料用具:纸片、铁架台、酒精灯、剪刀

2、实验过程:a、在纸片上先用铅笔画出螺旋纹,然后用剪刀沿纹路剪出一条纸蛇;

b、把纸蛇挂在铁架台上;

c、点燃酒精灯放在纸蛇下面;

d、观察纸蛇的变化

3、实验现象:悬挂的纸蛇旋转起来。

4、实验结论:热空气会上升,带动纸蛇旋转。

八、设计实验证明“瓶吞鸡蛋”的原理

1、材料用具:火柴、熟鸡蛋、广口瓶

2、实验过程:a、将鸡蛋剥掉壳;

b、用火柴点燃一张纸,放到广口瓶中;

c、迅速将剥了壳的鸡蛋小头朝下塞人瓶口,把瓶口堵严不漏气;

d、观察鸡蛋位置的变化

3、实验现象:鸡蛋被“吞”进瓶子。

4、实验结论:燃烧消耗氧气,瓶内气压降低,大气压力将鸡蛋“推”进瓶子里。

九、设计一个证明水流是否有力量的实验

1、我的猜想:水流有力量

2、材料用具:小水轮、玻璃杯、水盆、水

3、实验过程:a、在玻璃杯内盛满水,在小水轮上方半米处对着小水轮的叶片均匀地倒水;

b、观察水轮的变化

4、实验现象:当用水冲小水轮时,小水轮转动起来

5、实验结论:水流有力量。

十、观察木屑在水中运动的实验报告

1、我的猜想:木屑在热水中,有的向上运动,有的向下运动

2、材料用具:烧杯、锯末、火柴、石棉网、酒精灯、三角架

3、实验过程:a、在三角架上放上石棉网,把装有冷水和锯末的烧杯放在上面;

b、点燃酒精灯给水加热,观察水中锯末的变化

4、实验现象:在加热过程中,有的锯末循环运动,有的一会上升,一会下降

5、实验结论:加热烧杯底部,水受热会变轻上升,周围较冷的水会流过来补充,然后又被加热上升······冷水热水相对流动,使整杯水逐渐变热,这就是对流。

十一、对比试验:搅拌能加速某种物质的溶解,设计实验证明

1、材料用具:烧杯、玻璃棒、药匙、冰糖、小锤、冷水、热水、白砂糖(食盐)

2、实验过程:a、在两个烧杯内分别倒入等量的冷水;

b、将颗粒大小相同的冰糖分别同时放入两个烧杯中;

c、用玻璃棒搅拌其中一个烧杯中的水,观察比较实验过程中发生的变化

3、实验现象:搅拌的烧杯中冰糖溶解的快,不搅拌的烧杯中冰糖溶解的慢。

4、实验结论:搅拌可以加快溶解。

(用热水、研碎的对比实验同上)

十二、对比实验:设计实验证明,水位越高,水流的力量越大

1、材料用具:小水轮、玻璃杯、水盆、水

2、实验过程:a、玻璃杯内盛满水,在小水轮上方30厘米处对着小水轮的叶片倒水;

b、再在玻璃杯内盛满水,在小水轮上方60厘米处对着小水轮的叶片倒水,水量要保持不变;

c、重复以上两个步骤,观察小水轮转动情况

3、实验现象:水位低时,小水轮转的慢;水位高时,小水轮转的快

4、实验结论:水位越高,水流的力量越大

(流量越大,水流力量越大的对比实验同上)

十三、对比实验:设计实验证明植物的根吸水与根毛多少的关系

1、材料用具:有根的凤仙花(一根根毛多,一根根毛少)、玻璃杯2个、棉花、水

2、实验过程:a、在两个玻璃杯中装入适量的水,水量一样多;

b、把植物分别放入两个玻璃杯中;

c、用棉花把口密封,防止水分蒸发,固定好植物,并在杯壁水面处做标记

d、把植物放在向阳的地方,观察玻璃杯中液面的变化

3、实验现象:根毛多的玻璃杯液面下降得多;根毛少的玻璃杯液面下降的少

上一篇:《钱缪》阅读答案下一篇:两新工委组织生活会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