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比喻”在无机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2024-07-04

谈“比喻”在无机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共12篇)

1.谈“比喻”在无机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篇一

比喻在电子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比喻是用某些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喻想要说明的某一事物,以便表达得更加生动鲜明的一种手法。在教学中使用可以是学生听得明白,记得清;同时也能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专业信心。

【关键词】比喻;电子教学;听得明;记得住;气氛活

比喻又叫打比方,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是用某些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喻想要说的某一事物。电子类学科大都理论性很强,抽象难懂,枯燥无味。如果在电子教学中,大量使用比喻可使抽象的理论形象化、具体化、简单化,学生听得明白、记得牢;同时也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建立专业信心。

一、具体简单听得明

人们获取知识大都是从生动的直观开始,生动鲜明的直观形象能给学生提供具体的感性认识。在电子类课程中有很多理论和概念枯燥无味,抽象难懂,如果采用比喻的教学方法可使教学内容变得具体化、直观化,符合学生的认知习惯,使老师说得清楚,学生听得明白。如在讲信号发射与接受过程中,传统讲法是:用低频信号控制高频振荡的过程称为调制;从高频已调波中检出调制信号的过程称为检波。这两个概念用演示实验来讲授是非常困难的。但如果我们用恰当的比喻来讲授,就会容易得多、形象得多。音频信号的传播可比喻成人去远方办事,人的脚力是有限的,去远的地方比较困难,人可以借助交通工具,比如汽车、火车或飞机。音频信号由于频率较低不能传播到远方,音频信号也可以借助高频信号这个能传播到远方的“交通工具”。于是调制的过程可以叫做“上车”;传播的过程可叫做“坐车”;检波的过程可叫做“下车”。这样就把抽象的理论形象化,具体化,学生们很容易听得明白,并能够清楚地理解“调制”和“检波”的概念。再如,在讲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时,我们可以用打气筒的阀门来比喻,空气只能从阀门的一侧流向另一侧,反过来就流不通,这就是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这样的比喻形象具体,易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二、生动形象记得住

在电子教学中还有一些公式、概念很难记,易混淆,如果使用比喻形象生动,回忆公式概念时是就想一种场景,很容易记起来。比如电容定义公式:C=Q/U。有时搞不清Q和U哪一个在上边。我让学生建立这么一个场景:在一个杯子上搭一块木板,木板上放一个鸡蛋,把木板迅速抽掉,鸡蛋掉进杯子里。学生很容易记住鸡蛋(Q)在上边,杯子(U)在下边。在讲电容和电感对信号波形有移相作用时,学生总记不住,电感和电容哪一个使波形超前,哪一个滞后。于是我说了一句话:“赶鸭超前,绒鸭落后”。并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在赶鸭子的时候,赶的鸭子在前面,而毛绒绒的笨鸭子在后边,然后再双手放在腰间,做一个笨鸭子走路的动作,学生哄堂大笑,一下就记住了:感压(赶鸭)超前,容压(绒鸭)落后。在讲授有PN结的形成过程时。只简单告诉学生:在半导体中,由于P型半导体空穴浓度高,N型半导体自由电子浓度高,当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紧密相邻时会引起扩散运动,在交界面形成空间电荷区,即PN结。这样讲解学生既不能理解也记不牢固。在讲课过程中,我把一滴墨水滴入清水中,墨水慢慢四周散开,清水逐渐变黑。若将这个过程描述或加以实验,学生会形成对扩散的印象并很难忘却。这样用同学们身边的事物说明电子技术中的深奥道理,把理论生动化、具体化,学生在回顾理论知识时就会把相关的身边熟悉的情景回忆起来,既能使教学流畅自如、简洁明了,又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激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能够听得明白记得牢。

三、妙趣横生气氛活

传统的课堂枯燥无味,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上课是一种“受罪”;如果我们运用丰富教学语言,妙趣横生、妙“比”生花,一堂课下来,学生就会感觉津津有味、回味无穷,上课就会变成一种“享受”。我们在讲电容充放电时,电容的充电电流逐渐减小,两端的电压越来越大,充电结束后充电电流变为零。学生难以理解,也枯燥无味。在讲课过程中,我们把电容的充电过程比喻为人的吃饭过程,充电电流比喻为某人的吃饭速度,把电容比喻为人的肚子,人在刚吃饭时,由于胃里严重缺货饥饿难耐,强烈想进食,所以吃饭速度很快,随着吃饭的进行,胃里的东西越来越多,吃饭速度越来越慢,当吃饱后,吃饭速度为零,胃里东西恒定;电容在放电时,由于放电电流逐渐减小,电容两端的电压逐渐减小,放电结束后电路的放电电流为零,电容的电压为零。我们可以把电容放电过程比喻成人的花钱过程,放电电流比喻为某人的花钱速度,把电容电压比喻为某人拥有钱的数量,在人们有钱时,由于钱较多花钱速度很快,随着花钱进行,钱越来越少,花钱速度越来越低,直至把钱花光。通过这样的比喻学生既能够把问题听明白,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鼓足勇气信心足

通过在教学中大量使用比喻可以使学生感觉学得会,记得牢,有意思。同时在学生专业教育中我也常使用比喻,我用“天使的翅膀”和“点石成金”形容了专业的作用。任何一个传统的领域和电子专业结合起来,就变得先进和神奇了,比方说:普通的水壶加上一个温控开关,就变成了全自动热水壶了;普通的一扇门加上一块线路板(单片机)就变成自动门,有人来了他就开,人走了它又闭上了。再有照明、汽车、轮船等领域都是因为有了电子技术这双“天使的翅膀”,才变得先进和神奇的;SI是地球上含量最多的元素之一,是粘土、玻璃、水泥、石头的主要成分,可是经过提取、切片、掺杂等工艺,一个像手指甲大小的SI片,做上几十万个元器件变成集成块,可以买到几十元甚至几百元,所以电子专业是一个“点石成金”的专业。学生听了热血沸腾,信心百倍,充满了对专业的信心和热爱。

五、几点问题要注意

比喻虽好但不是万能的,使用不好也会弄巧成拙,适得其反。在教学过程中使用比喻要注意以下三点:首先比喻要确切,不能生搬硬套。比喻在教学中固然有生动、形象的作用,但比喻得不确切,非但起不到好的作用,反而会弄巧成拙,使学生更加迷惑不解。其次,比喻使用时既要强调相似的一面,也要指出不相同的一面,否则,容易引起学生的误解。最后就是比喻切勿以学生为对象对人身进行攻击,否则会伤害学生的感情,造成不良影响。

参考文献

[1]才家刚.电工口诀[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2]崔允?t.有效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作者简介:严顺枝,男,河北武强人,大学本科,衡水职业技术学院电子教研室副教授,研究方向:应用电子技术。

2.谈“比喻”在无机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篇二

1“两宫太后”比喻法

每当教到“时间数列的水平分析”这一章节中的“由相对数和平均数时间数列计算平均发展水平”时, 学生们的思路往往乱了, 因为之前的“由绝对数时间数列计算平均发展水平”的分类太多, 已经让他们晕呼呼的了, 现在前者的计算又要建立在后者的基础上, 更是让他们不知所措。所以这里我就想出用比喻的方法来帮助他们理解, 那就是引用清朝慈禧、慈安两太后临朝用的垂帘听政的方法。先给他们讲讲垂帘听政的故事:在清朝同治帝及光绪帝四至十六岁间, 因为皇帝年幼, 无法主持朝廷政事, 而清朝又是不准妇人干预朝政的, 于是太后们就在皇帝和太后之间设置几重纱屏, 即以簾子垂下隔开表示听政的太后不在朝廷上, 这样东西两宫太后就坐在皇帝后面听政了。年仅五岁的同治帝虽然坐在前面, 但实际上没有大权, 真正执掌大权的却是坐在帘子后面的两宫太后。然后我把相对数时间数列或平均数时间数列比喻成小皇帝, 把构成相对数或平均数的分子绝对数时间数列和分母绝对数时间数列比喻成两宫太后, 即根据相对数时间数列或平均数时间数列计算平均发展水平时, 不能直接根据相对数或平均数时间数列计算出, 也就是说小皇帝没有权力, 说了不算, 应该找出小皇帝背后的两宫太后, 即分子的绝对数数列和分母的绝对数数列, 她俩说了才算数, 也就是应该分别计算出分子数列的平均发展水平和分母数列的平均发展水平, 然后把它俩进行对比即可。自从我在这一章节引用了“两宫太后“的比喻法后, 我发现学生们的兴致很高, 抢着说两宫太后是什么什么的, 理解很快, 我也很顺利、很成功地完成这部分内容的教学。

2“母子”和“母女”比喻法

统计中的加权算术平均数的计算也是经常让学生们纳闷的章节, 因为它的权数有两种:一个是绝对数即次数, 另一个是相对数即比率或频率, 学生们往往不知道该用哪个, 为此我在教这一章节时, 就把加权算术平均数比喻成母亲, 而把绝对数作为权数的公式比喻成儿子, 把相对数作为权数的公式比喻成女儿, 对学生们解释母亲对儿子和女儿的爱是一样, 碰到具体的家务事是叫儿子做呢还是叫女儿做, 要看具体的情况而定, 比如重活当然是叫儿子做, 而琐碎的活当然是叫女儿做, 为此告诉他们, 如果资料提供的是各组的单位数即次数时就用儿子公式, 如果资料提供的是各组的单位数比重即比率时就用女儿公式, 但不管用哪个公式, 得出的结果是一样的, 即母爱是一样的。每当教到这一章节时, 学生们就觉得很有意思, 一会儿说用儿子, 一会儿说用女儿, 气氛非常高涨, 当然他们是很轻松地理解了该部分内容。

3“煮鱼”比喻法

总指数的编制是统计课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章节, 可每当讲授到这一章节时, 学生们的思维又是很混乱, 因为这里面有综合指数、平均指数, 又有数量指标指数、质量指标指数、加权算术平均指数以及加权调和平均指数。为了帮助他们理解并掌握该部分内容, 从日常的买菜做饭中, 我想到了用煮鱼的方法来比喻, 即告诉学生, 鱼有两种:海鱼和淡水鱼, 不管是海鱼还是淡水鱼, 它们的煮法一般有两种:清蒸和红烧, 至于什么时候要清蒸, 什么时候要红烧, 这要看鱼的新鲜程度。一般情况下, 如果是新鲜的 (即活的) 海鱼或是淡水鱼, 就用清蒸的方法, 味道鲜美, 如果是死鱼, 那就用红烧的煮法较妥。有了煮鱼的概念后, 我立即把学生的思路拉到总指数的编制上, 告诉他们总指数有两种:综合指数和平均指数 (相当海鱼和淡水鱼) , 两种总指数又各有两种具体的指数, 即综合指数有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之分, 而平均指数有加权算术平均指数和加权调和平均指数之分 (相当海鱼有清蒸煮法和红烧煮法, 而淡水鱼也有清蒸煮法和红烧煮法一样) , 至于到底用哪种指数来反应总指数, 要看资料的具体情况 (相当看鱼的新鲜情况一样) , 即当具备全面资料时可用综合指数法来编制总指数, 而当只具备局部资料时可用平均指数法来编制总指数。下面用图示来表示比喻的双方:

在教授这一章节的课堂上, 对吃鱼很感兴趣的学生们同样兴致很高, 曾经沉闷的课堂变得气氛活跃, 他们很快就明白了总指数下的四种具体指数的用法, 比以往的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了这部分内容。

除此之外, 在其他的统计章节我也用了类似的比喻法, 比如:剥洋葱法、火锅法等等, 只要学生容易接受, 感兴趣学的任何方法我都用, 这样原来被他们认为根本学不会的课程就变得容易了。

摘要:为了让学生轻松掌握统计课程, 本文借助语文中的比喻手法, 采用几个典型的例子说明了如何在统计教学中引进比喻手法。

3.例谈比喻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篇三

关键词:比喻;数学教学;转化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6-278-01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很强的学科数学课堂上往往是概念、定理法则堆积。而对于初中学生,抽象性思维还有待发展。目前基础课程改革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个学生得到发展”,我们的教学不能只关注少数学习素质好的学生,更多的应该照顾后进生,为他们的学习树立信心。然而,数学的教学抽象性强,往往这些后进生思维无法达到要求,如何让后进生也在课堂45 分钟里得到发展,是每个数学教师应该深思的问题。如果对于数学概念或法则等抽象知识的教学,教师再照本宣科灌输式进行讲授, 那么就会使学生对数学原有的一点兴趣丧失殆尽。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若能根据教学内容适时、灵活地运用自然贴切、新颖有趣、耐人寻味的比喻引入教学活动中,即使是只言片语,也会激活课堂气氛,启发学生的智慧,从而将教学内容化难为易、化生为熟、化理为趣,甚至使学生在欢快愉悦的课堂气氛中,毫不费力地解决那些很难说清楚的问题,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下面谈谈笔者在实际教学中巧用比喻活化课堂,化难为易的一些做法。

一、利用比喻,解决符号判断的混乱

初中数学代数问题中常常会涉及计算的正负号判断问题,而这些符号的判断常常让学生感觉混乱,难以把握。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做了以下尝试:

例如:计算-2+5

在正负数的教学中,我把正、负比喻成考试成绩的进退,-2就是退步2 分,+5 就是进步5 分,那么-2+5 就可以比喻成第一次考试比入学成绩退步2 分,第二次在第一次的基础上进步5分,结果比入学成绩进步3 分,即+3。学生对考试成绩进退十分熟悉和敏感,这个比喻加深了学生对有理数加减的理解,避免法则死记带来的混乱,即便学到后面,依旧记忆犹新。再如:计算-32 和(-3)2 时,学生往往不知道计算结果到底是正数还是负数。教学中教师常常会让学生先判断结果的符号,可到底如何判断呢?教学中,我把括号比喻成一座冰冷的城墙,城里缺水断粮,可怜的“-”想出去,对不起,门外有告示,排单双号,双号不准“-”号出城,这样“-”就饿死在城里,而单号自由通行,“-”就活跃在城门外了。于是每每遇到这类问题,首先提问学生今天城里有无“-”。如果在城里,再看看今天是单号还是双号,单号可出城,最后在城外数数“-”的个数,奇数个的话计算的结果就是负的,反之是正的。双号不可出城,“-”就湮灭在城里。如果遇到(-(-3)3)2此类较复杂的计算,仍然可以用两重城门来比喻。实际教学中,这样的比喻的确收到很好的效果,学生不再为计算符号的判断难而烦恼了。

二、代数式的变形

例如:因式分解2ab2-4a2b=2ab(b-2a)

本题要用提公因式法进行因式分解。在提公因式法的教学中,我把提公因式比喻成地主到农户家搜刮粮食,每家每户交的要东西一样,而且每家每户都拥有的东西要全部上交。可怜的农户,只能在地主走后关起门来藏起剩下的粮食。有了这样的比喻,学生就会注意在提公因式的时候看看是否提尽所有公因式,以及公因式是否正确。

再如:化简 。教学中,绝大多数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常犯 =a 的错误,经多次纠正、强调后效果甚微。我告诉学生可以把“ ”看做一间房子,房子里的a 手上有配套的一把钥匙,但是别忘了,即便a 走出了房门,仍然还在院子(绝对值符号“︱︱”)里,这是两堵高高的墙,能不能出去还得看a 的体质如何。体质较好甚至健壮(a>0)的直接爬出去,而体质虚弱(a<0)的爬出去就会被刮伤,贴上了创可贴(即负号)!全班大笑, 而学生也在这次笑声中理解和掌握了知识的内涵。在以后的解题应用中, 出错的学生就极少了。这就充分说明了比喻在这次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三、解一元一次方程

例如:解一元一次方程2x+1=3x-2

学生在变形方程时不知道如何放置这些项,以及是否需要变号。在教学中,我把等号比作一座桥,桥的左边看做含未知数的那些项的家乡,把桥的右边比作常数的家乡。3x 和1 都常年背井离乡。如今,他们穿着要和平常不一样的衣服(变号)衣锦还乡,回到桥对岸的家(等号的另一边)。

四、一次函数一般形式:y=kx+b(k≠0)

我把一次函数y=kx+b 中,y 比作战士x的营地,x 前有拦路虎(k)后又追兵(b),优秀的士兵甩掉追兵以后就剩下前面的敌人,这个优秀的士兵就是正比例函数。当然,不管士兵是不是优秀,都是一个阵营的,所以正比例函数仍然是一次函数。

在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的教学中,为说明若a>b 时不等式组的解集是x>a,学生用同大取大的结论去运用时,对此结论学生非懂非懂。于是举了这样一个例子:操场上有两个高低不同的栏杆,已知有些人只能跨过低栏杆,有部分人两种栏杆都能跨过,如果让你们中的有些人能跨过这高低两个栏,那么这部分同学跨栏的高度应该是多少? 学生立即回答说:能跨过高栏杆的! 经过用这样的比喻加以引导后,学生记住并会运用了这一知识点。

4.浅谈信息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篇四

摘要:信息技术在迅速改变社会的同时,也给教育以更大的发展空间。利用多媒体资源,一方面有利于发挥老师实验教学中引导、启迪、归纳等方面的主导作用,提高实验教学效率。另一方面,它通过文本、图象、声音等方式可以将抽象概念具体化、直观化,能创设情景,激发兴趣,突出重点和难点,优化教学过程,大大提高了课堂实验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信息技术 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 优化课堂结构

正文:化学是以实验为主要手段进行教学的学科,与其它学科有明显的不同。实验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有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但有的实验费时,有的实验过于抽象,有的实验危险等等。这些不利因素使化学教学受到限制,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实验教学巧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弥补了这一方面的不足。下面就初中化学教学来谈谈信息技术在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一、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1、重点实验现象,重点表演 对九年级学生而言,化学是一门新学科,这对于刚刚接触这门课程的他们而言,有一种新鲜感和好奇感,很多人对之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但这种兴趣仅仅是停留在表面上,作为教师,如果不能及时抓好“入门”教育,将这种兴趣及时加以深化和延伸,相信学生很快就会对化学这门课失去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运用计算机来辅助教学。多媒体以其直观形象,声形具备,表现形式多样,从而极大的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直观性。

一些重要的实验现象不仅要引导学生观察,而且要求学生记忆。但是有些反应会产生有害物质,对学生产生侵害,如硫、磷在氧气中燃烧。这样就可以通过计算机媒体播放实验现象,并采用放大、慢放、重放、定格等特技帮助学生观察、记忆,收到良好效果。

2、难点概念,层层透析

化学中的很多概念都是和我们生活距离比较远的。如分子、原子等,这些概念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很不容易。利用多媒体就显得轻松多了。化学反应历程的模拟,原子和分子等微观粒子的运动,电子的空间运动等。可以使学生比较直观的、正确的理解微观粒子运动的运动状态,从而有助于认识化学的本质。例如:在讲“分子”的概念时,我给学生演示了人怎样闻到酒香。从而说明物质是由我们肉眼看不到的微粒构成的。使学生对“分子”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并为后面的“分子的性质”做下铺垫。

3、模拟实验过程,形象直观

有些实验操作比较简单,但原理确不容易理解。例如: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的实验。一个盛满空气的集气瓶,学生往往认定是空的,而用另一种无色气体通入瓶中把空气赶出来,从而集满另一种气体。这个过程是肉眼看不到的。如果用多媒体对这一过程进行模拟可以使之具体化、直观化。例如用不同的颜色表示一种空气和另一种要收集的气体,通过颜色的移动显示一种气体把另一种气体从集气瓶中赶出,其直观性是很强的。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动态模拟,它能使学生获

得在课堂上难以见到的,接近真实直观的实验和体会,对掌握所学知识具有非常巨大的作用。如石油和煤的形成,钢铁生锈等。

4、危险实验,显示后果

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中的重要部分,通过实验即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态度,又能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所学知识。但初中化学中有些实验危险性较大,还有的实验无法实际操作。运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模拟实验就可以弥补这一不足。如模拟错误实验造成的后果:浓硫酸稀释时将水倒入浓硫酸中,液体沸腾飞溅;点燃没有验纯的氢气导致氢气发生装置的爆炸;制取氧气时先熄灭酒精灯,再移出导管会出现水倒流回试管使之炸裂的情况等等。教师在讲解如何避免化学实验中这些典型错误操作时,不宜在课堂上演示,否则会造成危险。但仅仅靠教师分析错误的原因以及讲解错误操作可能带来的危害,往往比较抽象和乏味。通过演示模拟实验,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达到教育教学的目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和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

二、增大课堂容量,提高效率 目前化学知识总量增加,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巨增,要在化学教学中做到既教给学生知识,又训练技能,提高能力,还培养学生的科学方法,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尤为重要。如进行实验装置及相关练习部分的复习、比较、小结,出于课的容量大,密度紧,很多实验无法在课堂中重现,可能造成以口述实验或用传统的方法把装置图画在黑板上,这样既浪费时间又无新鲜感,如果制成课件呈现出来或制作化学实验常见的仪器素材库,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进行组合实验,就可以增强学生参与活动的自觉性,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又促进学生思维训练的容量,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三、优化课堂结构,加强指导 一些重要实验,教师应在实验前讲解实验装置,说明实验步骤并通过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最后通过讨论、分析得出结论。这一系列复杂的教学活动如果进行速度过快,学生掌握起来有一定困难。在每一部分教学内容进行前,如果设计几道思考题,通过计算机启发、引导,使学生真正领会每一个实验步骤的意义,有利于引导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例如:讲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时,可以在计算机的屏幕上显示多种仪器{试管、铁架台、酒精灯、导管、单孔塞、水槽等等}的图形,让学生根据实验目的选择所用仪器然后连接。比如:试管如何放置,反应需要什么仪器加热,如何导出气体、收集气体等。无论选择或连接是否正确,计算机都会给出评判和解释。这样不仅提高了课堂效率,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而且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5.谈“比喻”在无机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篇五

摘 要:计算机多媒体能够以视频,课件,动画,实验模拟等对化学教学手段进行丰富和补充,能最大限度地综合处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及视频信息,对化学实验过程能逼真模拟,加深学生对知识记忆的保持,也有利于对实验的掌握。将计算机辅助教学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起来,找到一个合适的切入点,就能够最大程度发挥其作用,增大课堂容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化学教学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化学教学;多媒体

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教学建议中要求: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在教学中,教师应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的运用实物、模型、标本、图表、幻灯机和投影仪等多种教学媒体和手段,尤其要注重有效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

应用新的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可以突破传统化学教学方式的局限性,能够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多媒体辅助教学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它在提高教学效率、便于创设情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多媒体计算机利用储存的图、文、声、像、视频等多种教学信息,做到图文并茂,活跃课常气氛,还可以用化学软件形象逼真第进行化学实验过程的全真模拟,多方位刺激学生感官,把学生带入全新的教学环境中,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与兴趣,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下面我从两方面谈一下在教学中如何应用多媒体的。

一、多媒体课件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课件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学的需要,经过严格的教学设计,并以多种媒体的表现方式和超文本结构制作而成的课程软件。其中由于PowerPoint制作简单,加之现在功能越来越强大,是目前中学老师最常用的手段。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如果运用多媒体课件投影,可使化学知识直观、形象地表现出来,多媒体课件可以集文字、图形、声音、动画与一体,全方位多角度对学生进行刺激,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既能增强教学过程的直观性,让学生充分运用感觉器官直接获取知识,同时又能节省教师板书时间,适当增加教学内容的容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知识接受能力。例如,在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在讲解课题《分子和原子》时,我利用动画的方式演示了氧化汞分子分解和氢气与氧气反应过程,让学生很好地接受并理解;并能化静为动,形象逼真。学生学的有趣、轻松,掌握牢固,比单纯讲解和粉笔加黑板效果好得多。同时,学生也感受到了微观世界的神奇,有一种想要探索的冲动,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化学复习课的教学中,我们也可以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将学习纲要制成复习辅导课件,课上以PPT的形式给同学们展示。复习是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为提高复习教学的有效性,我在上复习课时,把知识系统归纳做好复习课件,并穿插典型习题,做到学以致用。还设计了一些探究活动,采取小组讨论等形式,调动了复习积极性。使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实现了化学知识的整合,并把知识前后紧密联系起来。提高了复习质量和效率。

二、多媒体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动手实验是获取化学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但这并不是说所有的实验都必须要老师演示或学生动手操作的,对于一些危险性比较大的,现有实验室条件下无法完成的实验,可以考虑利用媒体的强大交互功能加以展示,通过学生视觉,恰当运用多媒体,帮助学生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过渡。例如在进行课题《氧气》教学时,教材中安排有硫在空气和氧气里燃烧实验,由于这实验不适合在课堂上演示,因此课前我从网上找一些实验视频,又先在实验室通风厨中完成了该实验,并录成微课,然后课上给同学们播放,给学生带来身临其境的感觉,并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化学实验中的瞬间反应稍纵即逝,我们把这种反应现象绘制成投影图片,在实验之后映出,让学生再观察模拟的实验现象。通过覆盖片上的文字说明和给出的符号与数据,帮助学生进行理性分析,实现认识上的飞跃,效果很好。投影字幕片可以节省课堂板书板图时间。化学实验装置零件组合叠映投影片可以随时复习化学实验装置的合理组装,不仅可以在投影仪上放映,学生在白板上也可?S处进行复习,兼有学具功能。

不能把多媒体看作课堂教学的万能钥匙。多媒体教学手段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模式,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和使用。由于多媒体的诸多优点,我们也不能采用多媒体代替一切授课方式,为了省去繁杂的演示实验、学生实验的准备过程,取而代之的就是多媒体,将所有的实验一鼓脑的搬上了幕布,这样做当然减轻了我们的工作,可是同时也忽视了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而“使学生初步形成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却是化学课程标准中一个相当重要的课程目标。根据多年教学实践,在日常教学实践中若能将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和实验教学有机结合,便可弥补单一教学手段所带来的不足,可以更好的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6.谈“比喻”在无机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篇六

同心路初级中学 王慧君

摘要

本文结合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相关经验,论述了信息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的重要意义,一般步骤,注意事项,及良好效果。

关键词

信息技术 初中化学 一般步骤 注意事项

我们都知道,当今社会是信息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社会,而二十一世纪的课堂是信息技术的课堂,在科学技术发展的今天,教育不再仅仅是“粉笔加嘴巴”的传统模式,现代教育技术已经进入教学领域,计算机辅助教学(cai)必然会成为未来教学的发展趋势。初中化学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技术通过各种表现手法将内在的、重要的、本质的东西凸现出来,如抽象的概念,难以观察清楚的现象,不易实现的实验等,进行信息处理和图象输出,在屏幕上实施微观放大、宏观缩小、动静结合。这样,在短时间内调动学生多种感觉器官参与活动,使学生获取动态信息,从而形成鲜明的感性认识,为进一步形成概念、上升为理性认识奠定基础。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优化了教学过程,提高了课堂效率。

一、信息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课前研究

课前研究是教学的准备。利用计算机强化课前研究,辅助备课是一个很好的途径。计算机备课便于随时修改教案,当然这并非计算机辅助备课的主要目的。我们应利用计算机收集整理化学教学内容和信息,譬如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查看省内外的化学教学信息,或者选用市场上出售的教学软件,从中选择或借鉴对教学有用的东西来充实化学教学。

(二)教学过程

学习新课,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部分。许多化学现象、化学概念、化学反应、化学规律都要求学生在学习新课时有一个正确的第一印象,这样可以避免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造成认识上、理解上的模糊或错误。在讲授新课时,利用信息技术技术,运用文字、声音、图象来刺激学生和调动学生多种感官,以多种方式,不同的表现手法对新授课的内容进行加工,使之生动、有趣地展现于学生面前,让学生充分认识化学现象、化学反应及其规律。实践证明,正确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使课堂生动形象,学生普遍感兴趣,让学生在活泼轻松的气氛中学习,知识接受快,课堂效益好。

1、情境创设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利用信息技术计算机的特点,通过创设意境、渲染气氛,将与教学有关的知识运用图像、动画、声音、文字信息等,在课堂上展示出来,以大量的视听信息、高科技手段刺激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如:在讲述二氧化碳的教学内容时,上课开始先播放一段二氧化碳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重要性,使学生对它们又有了新的认识,渴望知道它们是如何制取的,还有哪些性质,有自己想试一试的冲动,给新授知识创设了一个良好的心里氛围。

2、机理解剖

物质的结构、化学反应机理,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计算机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计算机以其丰富的表现力把化学现象、化学过程形象生动地呈现出来,特别是对学生平时无法观察的难以了解的知识更显示出巨大的作用,为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提供了充分的认知手段。例如,利用三维动画可将水通电分解的过程即水分子分裂成氢、氧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氢分子和氧分子的过程展示出来,计算机能使许多肉眼看不见的反应过程变成生动有趣的化学过程。一般化学反应都进行得较快,无法控制,学生难以看清,难以理解,利用信息技术技术二维或三维动画软件,可模拟化学反应的过程随教学过程同步控制。信息技术信息量大而快,增大了知识的密度,加快了教学的速度,提高了课堂效益。

3、实验模拟

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中的重要部分,通过实验即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态度,又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但初中化学中有些实验的危险性较大,还有的实验无法实际操作。运用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模拟实验就可以弥补这一不足。如模拟错误实验造成的后果:给装有碱式碳酸铜的试管加热时,试管口向上倾斜,加热后生成的水倒流回试管,使试管炸裂;制取氧气时先熄灭酒精灯,再移出导管会出现水倒流回试管使之炸裂的情况;浓硫酸稀释时将水倒入浓硫酸中产生的危害;还可以使用vcd播放一些与教学有关的录像片,如易燃易爆知识及危害等等。通过演示模拟实验,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达到了教育教学目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和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

4、演示整合

化学教学中经常要对不同时期学习的内容进行比较、归纳、概括、总结。信息技术能很好地展示相异反应类型、相似反应过程等。诸如氢气、氧气、二氧化碳的制取收集,氢气、碳、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等的比较、小结。以上内容,重做实验,既浪费时间,又无新鲜感,利用信息技术文字声音图象表格动态再现化学实验,唤起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进一步得到同化,使学生的知识形成系统,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学习总结

在初中总复习时,运用计算机将课堂教学中的板书、例题、练习制成一个cai课件,即可增大课堂信息量、减少板书时间,又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再如进行o2、h2、co2实验装置及相关练习部分的复习中,用传统的方法若把装置图画在黑板上很浪费时间,用一些挂图,又没有动态效果,如果制成cai课件,只需一按键即呈现出来,运行极为方便。也可制作化学实验常见的仪器素材库,根据每节教学内容的需要进行组合实验,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这样在总复习时,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充分一以导为主,启发学生思维,增加课堂练习容量,提高教学效果。

(四)反馈检测

快反馈、强矫正是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途径。利用计算机贮量大、速度快、交互性能好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和检测,这样可把学生对问题的思维过程、方式、结果的正确与否给以立即判断,以矫正思维过程。调用计算机题库中的试题,学生可以直接在计算机上练习或考试。练习或考试完后,学生可以调出参考答案,及时找出问题的所在,起到教师面批的效果,而且还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也可以利用计算机来编拟试卷,可随时修改,随意排序、控制题目的难易程度。教师还可以利用计算机数据库软件,帮助分析试卷、分析成绩;通过各种成绩数据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采取措施弥补不足,强化优势。

二、信息技术教学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它是为教学服务的,是辅助教学,这一点必须明确。特别是在当前的中小学阶段,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地位是从属的。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有“四个不宜”。

(一)不宜替代教师

在教学过程中既不能只顾教师对学生的灌输,也不能让学生脱离教师而单纯与机器交互学习。有的教师认为当今的教育改革就是教学工具的革命,即用电脑取代教师、黑板、粉笔,产生了“电脑万能观”,误认为只要采用了电脑教学,教学中的一切问题皆可迎刃而解。有的几乎整节课都在播放动态的画面、千姿的文字等,可谓十分丰富。教师成了“放映员”,丢掉了“主导者”的地位;学生成了“观众”,丧失了“主体者”的地位。其实,初三学生大多十四五岁,他们的思维正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如果整个过程完全使用信息技术教学,那么很有可能扼杀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形成,这样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只有充分体现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育教学质量才有可望提高,才能充分体现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真正意义。

(二)不宜取代实验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化学实验是化学理论赖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是化学理论运用于生产实践的桥梁和中介。化学实验是检验化学科学知识真理性的标准,所以说化学实验是不可替代的。我们主张化学实验尽量让学生亲自操作、亲自观察,让学生获取第一手资料,享受第一感觉。当然对于一些限于条件,不能进行的实验,用信息技术模拟,也是可取的;或者实验中涉及有毒气体的,我们可以事先做好实验的实录,到时再播放。

(三)不宜照搬别人 信息技术教学要以优化教学目标为宗旨。使用现成的教学软件,一定要根据教学实际和学生情况,有所选择和加工,注重择优,千万不要图省事,照搬不误。最好是根据教学情况、学生实际和教者风格自己制作课件。

(四)不宜顾此失彼

在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计算机在使用时,学生容易关注生动有趣的画面,而忽视教师的点拨,教师应留心观察,随时调节学生的心理状态,使之集中注意力,积极思维。

7.谈“比喻”在无机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篇七

例如,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 其“最小”的实际意义是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会变成其他原子。又如在讲“单质”与“化合物”这两个概念时, 一定要强调概念中的“纯净物”三个字, 然后再根据它们的组成元素的多少来判断其是单质还是化合物, 否则学生容易错将一些物质如臭氧和氧气的混合物看成是单质 (因它们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精选题目, 做到去糙取精, 选取具有代表性和典范性的事例, 通过事例使学生掌握化学现象和过程的本质, 这样学生才能发展知识、发展能力。

二、遵循“基础性”, 重视学情分析, 使教学内容适用学生智力发展水平

教师要认真进行学情分析, 摸清学生的知识水平, 兴趣特点, 注重学生的基本经验和生活实际。课堂设计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 教学方法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 对学生的要求要切合实际, 使课堂教学发挥最佳效果。

例如, 我在教学“碳和碳的氧化物”这一单元时, 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难度的基础练习题, 使各层次的学生得到应有的发展。在讲述“金刚石”和“石墨”时, 采用编成化学故事的形式, 使学生更清楚地掌握和区分两者基本性质的相同与不同;讲述“二氧化碳的性质”时, 采用CAI课件, 使教学更明了, 充发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

三、遵循“范例性”, 精选典型材料, 训练学生的思考与判断能力

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精选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材料, 引导学生对材料进行分析, 排除非本质的联系, 透过表面现象, 掌握事物的本质。教师要善于在这些复杂的事例中选取主要的、本质联系明显的、能引起学生兴趣的、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事例进行教学, 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如我在教“燃料及其利用”这一单元教学中选择了安徽淮北芦岭煤矿发生特大瓦斯爆炸事故, 发生的一些爆炸事件, 设计了如下问题: (1) 在煤炭的形成过程中会产生瓦斯, 瓦斯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瓦斯爆炸后, 坑道内一氧化碳气体含量达10%以上, 引起人体一氧化碳中毒。现场抢救一氧化碳中毒者, 应立即采取什么措施? (2) 淮北芦岭煤矿特大瓦斯爆炸事故发生后, 该矿某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瓦斯爆炸前, 探测仪器 (完好) 显示瓦斯浓度正常、坑道通风正常, 没有发生爆炸的迹象。你认为该负责人的话是否有科学道理, 简要说明理由。 (3) 近期国内屡屡发生矿难, 你认为主要原因是什么?

通过引导学生对以上事例的分析, 学生很快就掌握了一氧化碳的性质, 而且还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和安全教育。

四、重视学生的兴趣, 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教学过程中, 教师必须注意调动学生积极性。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选择的事例对学生来说必须是有意义的, 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关的, 让学生觉得重要和有趣的。如把“催化剂”比作是交易活动中心中的“中介人”很贴切。中介人虽然参与交易活动, 但他不是交易活动的当事人, 不涉及交易项目的利益分配。这如同催化剂虽参与化学反应, 但反应前后自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没有改变。在学习中结合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实例, 学生能比较快地掌握和理解化学概念和化学规律。

总之, 借鉴范例教学可以使教学具有以下几个优点: (1) 符合知识和能力发展的一般规律; (2) 使教学具有更大的迁移效应, 使学生更容易联想和类比; (3) 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 (4) 因为遵循了基础的基本性和范例性, 所以所选择用作教学内容的事例更是“一般”性, 有利于学生的对学科的整体性进行深入了解; (5) 给学生留有更大的探索余地, 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

摘要:范例教学把教学看成是一种不断推动学习的推动力, 是帮助学生主动学习的手段, 其对于培养学生独立判断能力和社会生存能力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 理论联系实际, 在化学教学中借鉴范例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现总结如下, 与同行切磋。

关键词:范例教学,初中化学教学,应用

参考文献

[1]靳莹, 卫子光, 李琳, 裴新宁.化学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综述[J].化学教育, 1999 (Z1) .

8.谈“比喻”在无机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篇八

关键词:比喻和示范教学法 声乐教学 作用

声乐演唱艺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自有人类以来,便有了发音、歌唱,便有了音乐,生活中离不开音乐,美妙的歌声能给人带来极大的乐趣。医学证明,歌声能促进大脑中酞的分解运动,使人体内的各种功能得到改善,从而更好地增强人体内脏器官的正常活动。

在声乐教学中运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是至关重要的。比喻和示范是目前声乐教学中比较成功的教学方法,也是声乐这门特殊学科两种必要的手段。

所谓比喻教学法就是通过打比方的方法,将两个本质上有异曲同工之处的事物建立联系。通常情况,选择一个熟悉的事物,引伸出未知事物的影子,从而达到让学生更好地认识新事物的目的。恰当的比喻有时胜过千言万语,让人豁然开朗。

声乐是一门看不见摸不着的艺术,它具有高度抽象的属性。“比喻”是声乐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手法,恰当的运用比喻,能使学生产生丰富的联想,从而帮助学生解决声乐学习中的一些难题。运用准确、恰当的比喻,让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和把握发声歌唱的方法,在声乐教学中有着重要意义。比喻教学法在声乐界早已有之,曾经有人请教世界著名的男高音歌唱艺术家帕瓦罗蒂,是怎样在唱高音拖长拍时,保持音高不下滑的,帕瓦罗蒂回答,当他在高音上拖长拍时,就像爬升的飞机,有一种不断往上飞的感觉,这样就保持长音不下滑了;世界歌剧艺术大师、声乐教育家基诺·贝基,在讲气息支撑声音的问题时说,歌唱时,腰部就好像有一把撑开的伞倒放着的感觉。

声乐教学的第一步就是训练“打开口腔”。一般人在张大嘴打开口腔时下巴容易用力,而在声乐教学中的打开口腔练习,下巴是要求放松的。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在下巴放松的基础上打开口腔呢?在教学中我给学生打了个形象的比喻,就是“啃苹果”,即想象中将又大又红的苹果挂在下巴的上方,那又甜又脆的苹果使人垂涎欲滴,至使吃苹果的人非常兴奋地放松(这正是歌唱发声时所需要的内心状态)。在准备唱歌前,老师一般都告诉学生打开喉咙后再唱,具体怎么做,可以这样告诉学生,早上起来,站在茂密的小树林里呼吸着清新的空气,舒展地伸一个懒腰,打一个哈欠,保持住打哈欠的状态来歌唱就是打开喉咙。有些学生在歌唱时声音紧,不松弛,老师可以根据他们的情况做五度上行往下的发声练习,吸开后打开牙关上面找哭泣的感觉同时下面找放松叹气的感觉,这样学生很快就找到正确的方法,声音就会松弛起来。有些学生在歌唱时总是气息很短很浅,两小节就换一口气,一会儿就唱得上气不接下气,这时老师就可以打个比方,在歌唱时气息就像涨潮的海边的波浪一样,波浪出去了还要回来,唱时气息就像海边的波浪一样源源不断均匀流畅,或者说气息就像荡秋千一样推出去了还要回来,循环连贯,学生就能很快体会到。

在训练气息下沉时,用闻花的动作,双手提水的感觉去体会就不至于把气吸到胸上。当训练声音靠前唱时,教师会说“让你的声音先向后划圈再抛向前方”“让声音坐在气上滑出去”、“唱高音时要像跳高运动员起跳时脚先向下蹬,身体再向上抛的感觉”“声音要始终向前滚动的唱,气才不会重”、“声音的高位置像雨伞的伞蓬,气像伞的把”、“声音像风筝在空中自由飘荡,气息要像线轴始终在下面拖着”。在教学中老师常对学生说吸着唱、横着唱、竖着唱、声音圆起来唱等等,这些说法都比较抽象。吸着唱可以让学生多找轻声唱的感觉,声音集中。把每个字归韵,声音抛物线的出去,这样声音就圆起来了。运用生动的比喻,比用单纯技术性的阐述,更容易为学生所理解和接受,这样教学效果就会好得多。

在练习控制呼气时,常常让学生体会吹跑桌面上尘土的感觉,既要把尘土吹干净又不能让灰尘飞的满脸。

在讲解共鸣时候用“包子”来比喻学生的声音,把唱的实的声音比喻成“包子馅”,把唱的虚的声音比喻成“包子面”,这样让学生来判断自己的声音的缺陷就很容易让学生识别出自己声音的缺点了。

在练习气息灵活性时,让学生观察夏天很热的天气里,小狗是怎样喘气的,这样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怎样让自己腰部的气息灵活起来。

在讲如何让气息托着声音唱出来时,可以把气息比喻成小船,把声音比喻成坐船的人,让人和小船一起悠起来唱。这样就很容易找到感觉。象类似的比喻在声乐教学中还有千千万万,教师要善于观察和积累经验,把那些抽象的声乐技巧用比喻的方法向学生表诉出来,这是需要教师很巧妙很精细的加工,对于教师来说也是知识的二度创作过程。

在声乐教学中采用确切生动、形象的语言,比用单纯技术性的阐述,更易为学生所理解和接受。

示范也是声乐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首先声乐老师应具有较强的演唱能力和一定的钢琴伴奏能力,要有灵敏的听觉能力,有模仿学生错误声音的能力。尤其对于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对声音的概念还不是很清晰,错和对的声音往往分辨不清楚。很多学生自己在课下也不知道该怎样练习,老怕自己唱错,只靠上课有限的时间来练习,这样学生进步的比较慢。在课堂上学生经常对自己唱出错误的声音分辨不出来,只能让老师告诉自己哪些地方唱错了。老师适当的示范能够帮助学生分辨出声音的对和错,好的范唱不仅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有力手段,还能使老师从生硬的理论讲述中解放出来。学生通过聆听老师的范唱,可以直接模仿老师的歌唱方法,还可以体会到老师对作品的艺术处理和艺术表现,达到对作品的深层次的理解和把握。老师在示范后告诉学生自己的感受,在课下可以多让学生听一听名家的演唱,与学生一起讨论,一起学习。让低年级学生尽早建立起一个正确的声音概念,提高学生对声音的鉴赏力。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是提高学生声乐水平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法。对学生唱出的错误的声音,老师还可以模仿得稍微夸张一点,同时要示范出正确的声音。让学生有对比,可以明显感到自己错在哪里。当然在课堂上老师的示范也不宜太多,不要让学生对老师的示范产生依赖性,不自己动脑筋去想,去琢磨,要让学生学会用大脑去独立思考、判断总结,从记忆声音的正误到变为理性的认识,尤其是声乐教学。声乐教学在发展学生想象力方面的作用是独特的,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比喻和示范是声乐教学中的两种常用的方法。声乐教学没有器乐教学那样直观,学生只能通过聆听教师的演唱和从教师的教学语言中,去理解发声的原理和琢磨歌唱的技法,去领会音乐作品的内涵,去创造美好的声乐艺术形象。教学语言起到信息传导与反馈的作用,对声乐教学的语言研究探索,对促进声乐教学水平,教学效果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样对中小学音乐课教学有意义。

参考文献:

[1] 《论高师声乐课中的比喻法教学》,维普资讯

9.谈“比喻”在无机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篇九

摘要: 本文就双语教学在生物化学课程中的应用,从介绍什么是双语教学,到探索生物化学课程的双语教学的课程体系与评价体系。探讨高等院校双语教学在生物化学课程中的应用。关键词:双语教学 生物化学课程 双语教学模式探索

21世纪已经到来,以加强外语和计算机为新世纪人才特征的教育教学、课程改革方兴未艾,“大德育”、“探究型学习”、“双语教学”等新概念成为“热门主题”,成为推进“素质教育”的又一着陆点。其中“双语教学”是最引人注目的视点。1 双语教学

双语教学:双语教学就是将母语以外的另外一种语言直接应用于语言学科以外的其他各种学科的教学,使第二语言的学习与各学科知识的获取同步进行。

在中国,双语教学是指除汉语外,用一门外语作为课堂主要用语进行学科教学,目前绝大部分是用英语。它要求用正确流利的英语进行知识的讲解,但不绝对排除汉语,避免由于语言滞后造成学生的思维障碍;教师应利用非语言行为,直观、形象地提示和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以降低学生在英语理解上的难度。中国不象新加坡、加拿大、印度是一个双语国家,语言环境并不是中外并重,所以中国的双语教学环境决定了它的目的性,属于“外语”教学

3范畴,而不是“第二语言”的教学范畴。中国的双语教学只能是上述界定中的“保持型双语教学”。

生物化学双语教学是指教师贯彻双语课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教学思想,即,在生物化学教学中同时使用两种语言—— 母语及第二外语来组织、安排、实施教学活动,使生物化学知识与专业外语运用产生有机融合,并在这种全新教学模式所形成的特殊氛围中,让学生在学习生物化学知识的同时,高效率地加强专业外语的学习与掌握,使学生初步具备直接阅读生物化学及相关专业的外文版教材、外文期刊等资料的能力;而且可促使学生多渠道了解国外本专业最新的学术动态和各种学术观点,扩大学生的专业视野;同时使学生利用最新的外文资料进行小型的学术研究。

双语教学最初源于国外,它在国外的发展已有较长的历史,在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都有长足的进步。而在我国,双语教学发展的历史较短,目前的高校所进行的双语教学改革多数尚处于实践摸索阶段,国外的经验和实践只能作为参考,并不能照搬照抄。即使国内高校实施双语教学也取得了不少成绩,但由于校情不同,面临的学生对象不一样,因此也不能照搬他们的做法,且国内双语教学提出的有关双语教学的观点过于宏观、针对性不强,因此也不便完全采纳,本论文旨在广泛阅读文献的基础上和针对本省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特别是本校的实际情况,以生物化学课程为突破口,探索适合综合高职院校生物化学课程双语教学的模式,以期对生物化学双语教学的实施起到实质性的指导和推动作用。2.进一步深化生物化学课程改革,提高学生和教师的专业英语技能。①研究教材:学习生物化学理论课教学大纲,统一教学章节的重点和难点,加强课题组间的交流与互助,一起面对教材上的难点,逐个分解难点。②写出设计详细的讲稿:在双语教学的初始阶段,双语讲稿需要十分全面、系统和详尽。课堂上所有教学内容,包括每一个问题,每一个段落,每一个细节都要在讲稿中。特别是问题之间、段落之间的过渡性语言,要用醒目的英语写在教案中。③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问题,这些问题即要反映专业知识又要与我们周围生活实际有关联。④制作课件时尽量将表达语句较长的句子分解成几个短句,并通过网络收集尽量多的相关章节图片,使内容更形象生动。⑤ 强调预习:要求学生在上每一章之前都要将该章中的专业词汇记下来,并查其含义和发音,由学委检查同学预习情况,记入平时成绩中。我们认真分析不同章节的内容特点与难易程度,探索适合每一章节的教学模式。3.1 问题式教学的探索

如在讲信息分子代谢这一章时,我们给学生留了8个问题,要求学生回去后针对这些问题,认真阅读教材,结合网络资源,完成下面的问题。我们并不是要求学生给出完全正确的答案,而是督促学生带着问题用心阅读教材,并向学生推荐一些有关信息分子的英文学习网站

3.2 讨论式教学的探索

“讨论式”课堂教学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以小组或全班为单位,通过讨论或辩论,发现问题、获得知识、培养能力的一种课堂教学形式。

4.深入研究,不断反思,构建生物化学双语教学的课程体系与评价体系。4.1.课程体系的构建

生物化学是高职生物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理论课课时原先仅有42个学时,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传授生物化学的基本理论,需要根据专业培养的计划特点,优化理论教学体系,调整理论教学内容,本着少而精的原则,合理取舍精减教学内容。同时又保证本课程的重点核心内容得到讲解。这样安排虽然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教学内容,但教学效果有待提高。所以,重新构建新的生物化学课程体系。首先,要遵循循序渐进性。

从语言习得的衔接角度来看考虑,专业双语课程的开设在大学的第三学期(包括第三学期)之后比较合理,因为前三个学期始终贯穿着公共基础课大学英语的学习,为英语教学在双语教学的实际应用,这样英语就不只是学习的目标,它更是达到其他专业知识学习目的和手段,使学生真正学会把英语当成一个帮助自己获取各种知识的实用工具,更好地促进自己在专业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活动,这才是英语学习的真正意义所在;而专业英语的学习为开启双语教学做了必要的铺垫,使学生能够阅读、理解、翻译和应用专业文献,对自己本专业的知识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另一方面,双语课的开始,也可以较好地起到英语教学的过渡和衔接作用,从而有效地保证学生完成从英语学习阶段到英语使用阶段的过渡。大四上半学期,通过毕业论文设计,要求学生通过互联网查阅中英文资料,完成毕业论文的前半部分内容(课题研究的意义,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并翻译论文的摘要,这是对学生双语教学的一次锻炼和小型检阅。从专业知识的掌握难易程度上考虑,生物化学涉及的专业知识要比分子生物学和生物技术专业知识较易,因此适合作为专业双语教学初始课程。

其次,遵循专业知识的系统完整性。

现在开设的双语课程,绝大多数比较孤立,因人设课较多。在实际教学中,生物化学与多门课程之间内容上有着密切的联系,结果导致:一方面学生因知识衔接不上而造成理解上的困难,另一方面因双语课程的孤立性,使所学的专业双语知识在其它课程中得不到应用,形成不了双语教学的氛围,致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大大降低。因此,在选择和安排双语教学课程时,要注意整个课程体系的全方位建设,注意各门课程之间在知识内容方面的衔接性,决不能把双语教学课程单单作为一门孤立的课程来进行传授,不能以降低整个学科教学质量为代价来换取一门孤立的双语教学课程质量的提高。4.2.双语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

双语教学的评价,是双语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它是检验双语教学效果、检验双语教师的业务水平、工作态度、教学方法、学生学习情况的必要手段,是检验教学质量高低的重要措施。

以双语教学的形式和手段,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计算能力、写作能力、电脑信息处理运

用能力、现代交际能力和其它必要的生存常识,已经成为当今学生和家长们所追求的热点2。参考文献

10.谈“比喻”在无机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篇十

目前,隧道结构防火措施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参阅大量文献,分析了采取隧道防火保护的原因,将隧道结构的防火措施分类进行了评析,重点介绍了喷射无机纤维防火材料在隧道中的`应用,分析了喷射无机纤维防火材料的防火隔热保护机理及特点,并对今后隧道防火材料的发展进行了一些展望.

作 者:吕绍国 范恩强  作者单位:青岛市公安消防支队保税区大队,山东,266555 刊 名:安防科技 英文刊名:SAFETY & SECURITY TECHNOLOGY 年,卷(期): “”(8) 分类号: 关键词:隧道   防火材料   无机纤维   喷射   应用  

11.谈“比喻”在无机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篇十一

关键词:化学史;化学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5-071-02

化学史,记录了人类认识物质,創造新物质和利用物质的过程,同时也记录了科学家们辛勤劳动、顽强探索物质世界的进取精神。化学史是化学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化学教育的重要部分,它是科学与人文的重要融合。因此,要让学生学好化学,更深层次的理解和应用化学,化学史的教育尤其重要,特别是高中化学教育,化学史的教育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著名物理化学家傅鹰教授曾说过:“化学给人以知识,化学史给人以智慧”。读过历史的人都知道这样一句话,读史使人明智。化学史也是历史,它是记录化学发展的历史,化学是一门学科,我们要深入地理解化学专业知识,就必须了解这门学科的发展史以及创造这门学科的化学家们的历史,了解他们辛勤劳动、努力探索的精神,学习他们的经验和知识,了解他们为人类的进步作出的重大贡献。

单独将化学史这门课开出来,显得有些单调,枯燥。单独地学习化学专业知识,有些学生也觉得无法每堂课都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所以,将化学史渗透到化学教学中,在课堂中将化学史的功能发挥出来是我们每个化学教师应该做而且要做好的事情。现在,有许多的化学教师也在逐渐地重视化学史在课堂中的应用,他们都有共同的体会,将化学史有机地渗透到化学教学中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可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有些科学家的事迹可以让学生增强爱国意识,科学家所做过的实验甚至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可以说,将化学史渗透到高中化学教学中,可以激发学生情感的火花,可以点燃学生心中的明灯,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挖掘教材中各种化学知识的背景历史,合理利用,将它们有机地融合到化学教学中,会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也会产生重大的影响。

现在的高中化学教材,不论是哪个版本的,都或多或少地穿插了许多化学史的相关资料,有图片、有资料卡、有化学史话等多种形式呈现出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为教师的教学的选择和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充足的选择余地。那么,该如何来合理的利用好这些素材呢?怎么将这些素材有机地融合到我们的教学中呢?怎样处理才不至于将化学课上成历史课?怎样处理才能更好地达到高效教学的目的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来思考。

首先,可以利用化学史的趣味性来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对于新课的教学,要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有许多种,而化学史的合理利用会起到很好的效果,而且省时省力。教师在备课时,可以教材中的化学史料和自己收集的化学史料经过修改整合融入到新课的导入环节。一上课,就通过化学史的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设计时,还可以将要探究的问题融合在导入的材料中,让学生在听故事同时,带着好奇心和问题新课的思考和探究,学习的主动性增强,学习效果肯定会更好。对教师来说,这样备课可以让整堂课更有亮点,设计更加严谨,课堂更加高效,同时也更好地完成了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需要说明的是,化学史料的修改和整合要尊重事实,不能违背历史事实,可做一些必要的补充和引申,要符合教学要求,不能不加选择地全盘使用。

其次,可以将化学史的相关内容整合到习题中。现在的化学习题有许多是编出来的,完全是为了考试而编,如果能在习题中渗透化学史知识,不仅可让题目更加丰满富有人文味道,题目也因为加入了化学史的内容让题目的背景耳目一新,学生在训练时既可以训练解题、巩固知识点,还可以通过化学史这样的知识知识背景,训练审题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学生多训练这样的题目,解题能力可能全方位的提高,这样的训练才能让学生得到全面均衡的发展。例如,近些年的各地高考题中有渗透一些最新的前沿科学知识背景的,还有一些化学家如何研制出新的分子的相关题目,都或多或少的渗透了化学史的背景在其中,也说明高考在这方面的指向。所以,作为化学教师,我们平时在设计和整理化学习题时,也可以适当地将一些化学史料渗透到习题中,对教师整合化学史和化学习题的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

第三,教学中可以适当还原化学史中的实验。充分利用化学史中科学家做过的化学实验,将化学实验的教学还原到当时的历史背景中去,把学生带进化学实验室只能教会学生怎么做这个实验,如果能将学生对化学实验的看法与当时科学家对同样的实验的做法融合在一起,学生一定会有不一般的收获,如何让学生体会科学家当时为何要这样做,得让学生了解科学家做实验的背景和过程,让学生想像自己就是当时这个科学家,学生身临其境时更能激发他们做实验的热情。比如侯德榜制碱法的例子,教师可以将这个故事先讲解给学生,然后让学生把自己当成侯德榜先生,现在要重温当年他是如何制得纯碱的。学生会把自己置身在那时的背景中去,在条件简陋和国力衰弱的年代,让学生体会当年制碱的不容易,让学生体会侯德榜先生制碱的良苦用心以及他的爱国情怀。学生因为身临其境地模仿科学家做实验,这在很大程度上会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态度,学生会从以往的“要我做实验”变成“我要做实验”最后变成“我要去探索”,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了,变被动为主动,学习效果也大大提高了,教师的教学目的也就达到了。

第四,应用化学史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传道最重要的部分就是进行德育,教学生如何做人。化学史是很好的德育资源,化学史中很多科学家的事迹可以对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形成很大的影响。比如居里夫人提炼镭元素的过程中要做很多重复的工作,而且工作量大。但她不怨其烦,一直坚持,最后提炼出镭元素。通过这个例子让学生明白做事情要认真,要持之以恒,最后一定会成功的。

第五,把化学史的教学引申到课外研究及校本课程[4]。现在很多学校和老师都很重视校本课程的开发和教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收集化学史素材,整理其中的化学实验,化学探究问题进行自主探究学习,教师可以将学生的探究成果整理成文,形成有本校特色的校本教材。对学生、教师和学校都有好处。

总之,将化学史渗透到教学中必须适量且适用,处理时要恰到好处。无论是利用化学史来作为导入材料,还是渗透到习题和实验;无论化学史的应用是用来辅助专业知识的学习,还是来进行德育的,化学史的教育都越来越多地被化学教师应用到教学中去,只是我们化学教师对化学史的还要多研究,以更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将化学史的教育作为化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 朱传芳,李中华.化学史在有机化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化学通报.1991年第11期.

[2] 刘莹.渗透化学史对化学教学的重要性.高等教育.2015年7月.

[3] 安念周.化学史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角色.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5年第5期.

[4] 吴来圆.化学中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新课程.

12.谈“比喻”在无机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篇十二

启发式教学作为一种先进、优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已经深入到了教育教学的各个学科、各个阶段。启发思维的方法,早在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所著《论语》一书中就有记载了“不愤不启,不俳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的道理。揭示了因何而启,怎样而发和启发的目的。《学论》中亦指出了启发时应遵循“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原则(在学习时,教师应引导他,但不要强迫他;应鼓励他,但不要压抑他;在指点他,但不要告诉他结论)。这同“君子引而不发”是异曲同工之理。在西方,最早探索启发教育的人们指出:“通过谈问话的方法使学生获得知识”。俗称谈话法,直到五十年代末,在布鲁纳鼓励和积极倡导下,才完整的形成了发现法,指出了教学中教师是教学工作的主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一切劳动都是为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为目的而服务的。

启发式教学法并无一定之规,不同的学科具有不同的特点,故也就有不同的方法。化学教学中启发学生的思维的方法有多种,如实验启发、直观启发、问题启发、练习启发、讨论启发等,以上方法均可起到启发学生思维的作用。本文着重讨论启发式教学法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1 运用实验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促进学生智力发展

学生在化学实验中一般都会观察到各种绚丽多彩的奇妙现象,如发光、放热、沉淀、生成气体、变化颜色等。化学实验本身就会给学生提出很多的“为什么”,这是化学实验的一个特点,也是进行实验启发式教学的良好机会。但并非做每个实验都能很好启发学生思维,比如让学生做验证性实验,由于其事先早知道实验结果,可能部分学生只是达到了巩固知识、熟悉实验仪器和熟练掌握操作技能的目的,有时难得到启发思维的效果。因此如何巧妙的设计、精心的安排好实验,使实验真正具有启发性,是值得探索的课题。教师可在验证性实验中恰当的引入探索性实验的设计理念,如在中学化学教学法实验中,可将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入三氯化铝溶液中先生成白色沉淀而后溶解的验证性实验,引入试剂滴加顺序颠倒的实验即将三氯化铝逐滴滴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请学生比较二者现象是否相同,并分析其原因。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启发其思维。这种启发式教学的方式也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

2 运用直观启发提高学生对问题的辩识能力

在化学教学中,为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觉器官参与教学活动,以便获得大量感性信息,除演示实验外,还可借助模型、图表、幻灯片、投影等直观教具进行教学。这样,学生不仅可以听、说,而且可以看、做、想,让学生的眼、耳、口、手、脑等各种感觉器官都得到充分的调动,从而达到启发学生的思维目的。

3 运用问题启发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质疑、解惑能力

设疑、善问、讨论、指点是启发思维最常用的方式。启发式教学有极精深的艺术内涵,不能片面的认为在课堂上多提问或教师与学生间一问一答就是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包括两个基本条件:首先是在学生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设计一系列富于思考、切中要害的问题,引导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维,如果能把问题提的生动有趣,甚至扣人心弦就更佳;其次是教师所提的问题之间应尽可能形成知识阶梯,符合人的逻辑思维规律,形成层次,让高潮迭起,引人入胜。一堂成功的启发式教学课,应以学生原有知识为基础,沿着知识的阶梯即认识的自然规律,提出并解决一个又一个富于思考和进取的问题,如同机床上的切割刀,步步逼近,层层深入,逐步揭示化学的奥秘,学生在课堂上通过紧张而愉快的学习似乎是“不知不觉”地、“自然而然”地接受了新的化学知识,进入新的化学境界。这样,学生获得知识将会比较深刻和牢固,学习化学的兴趣、积极性,也将被有效地调动起来。

怎样才能优化设疑呢?除了注意问题的科学性外,还应注意问题的新颖性和难易适中,并且有社会现实性,密切化学与社会生产的联系,是国际化学教学发展的一大趋势。

总之,通过设疑使客观矛盾转变为学生自身的思维矛盾,将设疑、激疑、解惑融为一体,有机地结合,才能获得好的效果。

4 运用练习启发使学生学以致用,知识升华

练习是知识向智能有机转化必不可少的环节,练习题分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问题、提高性问题、综合训练问题三种,其中又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紧扣教材。练习的分量应适中,学生确实已经牢固掌握的部分可以少练、精练,否则就应多练,练的效果往往决定于教师所选择的内容是否切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太深了,容易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太浅了,又易引起学生的自满情绪。因此,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精选一些梯度性习题,通过一定的思考或略加提示便能够解决的问题。这样由浅入深,逐步提高,既能调动学生运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是知识得到最大程度的升华。

5 运用讨论启发使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

讨论启发的基本形式是讨论,核心是强调学生的积极性,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授课前,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的智力价值进行课堂教学的整体构思,从兴趣、认识、技能、方法等方面进行全方位设计,根据教材合理安排,引导学生通过“问题——实验——分析——结论”几个阶段步步深入地启发诱导,是学生完全进入学习的角色。实践证明,通过学生自身的讨论或争论得到的知识最扎实,印象最深刻。

6 结 论

启发式教学法是传统教学方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同时也是行之有效、常用不衰的好的教学方法,是一种古老而常青的教学指导思想。启发式教学与培养学生能力关系是非常密切的,是提高学生素质,开发学生智力的有效方法。只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学为主体、教为主导、发展智力”的原则就一定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为培养具有厚基础、高素质、强能力的化学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谢安邦.高校扩招后教学质量调查与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5(8):84-89.

[2]周亚军.启发式教学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10(3):32-33.

【谈“比喻”在无机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推荐阅读:

杨澜谈英语07-01

浅谈商标07-07

马云谈管理09-06

浅谈情商培养06-20

浅谈师德修养06-28

浅谈人脸识别06-30

浅谈个人转型07-03

浅谈生物课改07-15

浅谈创新理念07-26

浅谈婚庆摄像07-27

上一篇:企业推荐就业协议下一篇:民族音乐鉴赏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