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高效课堂讲座稿

2024-06-27

英语高效课堂讲座稿(精选6篇)

1.英语高效课堂讲座稿 篇一

英语高效课堂的总结

在近来的理论学习中,使我对高效课堂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是师生的共同进步,是知识和素养的共同提高。

一、我理解的高效课堂是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配合老师的点拨指导,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益发展。教学高效益就其内涵而言,是指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一般来说,高效课堂效益评价主要标准是,学生思维活跃,语言表达正确、流利、有感情,课堂充满激情,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强。

二、从我们教师的角度来说,高效课堂应做好以下三个条件:一是教师能够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编制科学合理的导学案。二是教学的过程必须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这种主动参与主要体现在教师能否采取灵活机动的教学策略和评价方式调动和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改进课堂教学方式,实施有效教学、高效教学,实现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下面就我校英语教学的高效课堂实践总结如下:

一、加强情感教育,创造和谐氛围

英语教学不仅是一个认识过程,而且也是一种情感活动过程。学生的学习情感调控得好,可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首先,要让学生在获得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亲身感受英语知识的广泛应用,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其产生肯定的学习情感,使他们认识到如果想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且能更好地胜任以后的工作和当前的形势,必须学习英语并且一定要学好英语。

其次,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感情投入。通过日常教学中许多细微之处对学生科学引导、热情帮助,使学生切实感受到老师的爱心和对自己的关怀,时时刻刻感觉老师在关注自己,使之“亲其师,信其道”,这样师生之间就会产生情感共鸣,学生对英语课就会产生强烈的兴趣。

最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批评的艺术和技巧,要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和个人尊严,应用“评语式批改作业法”加以鼓励,对每次上交的作业除了批改正确与否之外,教师也可写上激励式的语言,如“老师相信你是班里最棒的”、“本次作业表现不错,继续努力”等等,表明教师对该学生的关注。

二、组织丰富活动,体验学习快乐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尤其是初中的孩子们。因此,针对这一点,我把我的英语课堂教学游戏化,作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渠道,成为学生创新学习的全过程,让学生自始至终感受到成功的愉悦,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学中,我结合教学内容并根据学生争强好胜的特点,开展了“看谁答得又对又快”、“男女对抗赛”、“小组对抗赛”,等竞赛活动。这样的活动,激发了学生参与的兴趣,使他们多种感官处于一种积极活动状态,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而且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竞争能力和团结合作精神。把游戏结合到课堂之中,能够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更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到快乐,使大多数学生都能参与到活动中来,以此带给孩子们无比的自信。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激发学习兴趣

学习语言最怕缺乏语言环境,课堂上没有英语气氛,会使具有好动、情感易变特性的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而运用多媒体,精心设计好每一堂课,把抽象的语言、单调的词汇、语段具体化、生动化、形象化,就会深刻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学生对英语的情趣,迅速培养其学习兴趣,提高学英语的能动力。

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替代了静止、呆板的教具,参与了直观教学,犹如给课堂教学注入了一股新鲜血液,特别是对学生的形象思维起到了导引、刺激的独特作用。动画、音像剪辑、粘贴等多媒体组合技术,使课堂效果更为生动,学生如亲临其境,在强烈逼真的情景中发展了形象思维。灵活多变的多媒体教学课件,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多媒体的运用,能够按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需求,精选内容,编制程序,把教师难以通过描述完成的大量信息,用计算机在顷刻之间就能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深深的印象,无疑也会大大地提高课堂教学的密度和效率。

四、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潜能,享受成功的乐趣

我们从英语教学中深深感到,信任学生,是对学生人格的肯定和评价。学生成绩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学生能力的信任,对学生满怀期待之心,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在德智体等方面进一步得到完善,将激发学生积极上进的情绪,从而产生巨大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克服英语学习中的种种困难,攻克一切难关,最终取得英语好成绩,享受成功的乐趣。教学中要特别注重给学生成功感,因为“成功越大,兴趣越大,动力越大”。课堂上的双边和多边活动,能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在大大小小的各类竞赛中,那些表现出众者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而“再表现”的欲望,会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会使他们在英语课上满怀兴趣、集中精力,课下又会根据自己的爱好,翻阅英语课外书,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五、优化作业设计,减轻压力延伸兴趣

作业的设计和布置不能为训练而训练,而必须着眼于学生的认知、情感、能力的协调发展。课后作业主要是检测学习目标是否达成,在学习目标的基础上,不仅要根据教学实际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还要着重所学知识的重点、难点的突破和巩固。

总之,英语是一门有趣的学科,如果我们能注意挖掘潜藏在英语中的宝藏,不断提高英语教师自身的授课水平,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坚信高效的课堂定能使我们的英语教学质量大幅度上升,我们也一定会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英语专业人才。

2.英语高效课堂讲座稿 篇二

关键词:讲学稿教学法,高效课堂,初中数学,有效性

引言

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 我们东庐中学讲学稿模式, 能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 推动学生的有效发展, 使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 进而提升自我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以讲学稿教学法为主, 对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重点分析, 并且研究了教师运用讲学稿教学法的过程, 非常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一、讲学稿教学法实教案例流程

讲学稿教学法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非常有帮助, 例如我在进行苏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第一章《全等三角形》的教学时,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就应用了讲学稿教学法。教师在讲解该章内容之前, 可以提前一天发放讲学稿, 让学生按照讲学稿中的内容进行预习, “同学们, 这是我们明天要学习的内容, 今天回家要预习其中的内容, 划出不会的、不懂的, 并完成其中的测试题, 明天老师会统一检查。”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好。”在这种情况下, 学生会对讲学稿产生浓厚的兴趣, 迫切想要知道明天会学些什么, 所以, 教师可以在讲学稿中加入一些关于全等三角形的基础知识、重点、难点内容, 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1]。在第二天上课之前, 教师可以将学生的讲学稿收上来, 认真检查, 从而掌握学生的预习情况, 清楚学生不懂的地方, 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 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新授课时, 教师一定要明确教学思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这时还可以充分发挥讲学稿的作用, 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讲学稿拿出来, 针对上面的内容提出相应的问题, “同学们, 昨天你们已经通过讲学稿预习过了, 现在你们可以提出自己不懂的地方, 我们共同解决。”有的学生会说:“老师,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我不是十分理解。”有的学生会说:“老师, 全等三角形的证明应该怎样做?”总之学生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 这总比什么问题都没有, 但是在实践中不会做题要强很多[2]。

教师在了解学生的困惑之后, 可以针对普遍问题进行综合讲解。在讲解的过程中要注意以学生为主, 可以慢慢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的内容, “刚才有位同学说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不是特别理解, 那么我们现在就从该方面入手, 你们知道什么叫全等吗?”学生的回答非常统一:“两个一样的就是全等。”“真的是这样吗?那么一个大一个小呢?它们全等吗?”学生们恍然大悟, 这时教师可以给学生看两个一模一样的三角形, 但是大小不同, 问学生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吗?学生会说:“不全等”。由此教师可以说:“只有两个形状、大小相同的三角形才可能是全等三角形, 但是还要通过验证, 而验证的方法也就是判定方法, 教材中主要列出了五种。”教师可以利用大屏幕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展示给学生们看, 再配上相应的图片, 如图1所示, 就是两个全等的三角形。通过这种方式, 学生对三角形全等能够有一个更加深刻的理解, 对后面的学习非常有利。

通过这种方式, 学生已经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有了初步了解, 在教师的引导下, 再加上讲学稿的作用, 学生肯定会充分掌握全等三角形的相关知识。教师在进行讲学稿的设计时, 都会格外注重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的提升, 使学生充分掌握讲学稿中的内容, 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实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在学生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基础知识之后, 教师针对讲学稿中的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因为教学并不是教师单一地向学生传授知识, 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以及知识结构创建的能力。教师可以利用讲学稿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 “我们看一下讲学稿中的例题。现在大家已经掌握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那么你们可以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全等三角形证明方面的问题吗?”

例题为:AB=4, AC=2, D是BC的中点, AD是整数, 求AD的长。具体如图2所示。在这种情况下,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之间进行讨论, 组织他们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有的学生认为应该做AD的延长线, 从而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就能得出AD的长[3]。

但是, 通过相关的实践表明, 教师在利用讲学稿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 分组一定要科学合理, 按照学生的学习情况、性格特点, 组建有效的学习小组。而且, 教师的问题一定要有营养, 不能随意提问。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加强小组内成员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充分发挥小组的力量, 形成互帮互助的学习氛围。另外, 教师还要及时对小组合作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采取相应的奖惩措施。比如在上个例题中, 某一小组的成员回答出应该做AD延长线, 这时教师就可以给予一定的奖励, “这位同学回答得非常好, 老师要奖励他一个日记本。”这样能够切实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积极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当中。

为了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可以采取讲学稿教学法, 但是在最后一定要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 提高课堂效率。课堂反馈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非常注重的一个环节, 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检测, 所以, 在利用讲学稿教学法时, 在课程结束之后, 教师可以让学生对讲学稿中的内容进行巩固, 找出自己理解不够透彻, 或者是重点、难点的地方, 自己进行汇总, 在课后可以单独指导。

二、讲学稿教学法的注意事项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 课堂有效性的提升已经成为教师重点关注的问题, 所以教师在利用讲学稿教学法进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时, 一定要掌握好其中的利与弊, 从而为学生创建一个和谐、自主的学习环境,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思维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 要随时进行讲学稿教学法的优化, 在新课程改革理念下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进而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另外, 在应用讲学稿教学法时, 教师要对讲学稿进行合理的设计, 使其成为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手段, 从而促进学生的有效发展。由此可见,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 充分发挥讲学稿的作用, 不仅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还能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使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进行初中数学的学习, 进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结语

在进行初中数学教学时, 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学生的需求, 单一的教学模式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 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是非常必要的。在改革的过程中, 教师要改变以往以自我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 从而创建高效的数学课堂, 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实现学生的快速成长。

参考文献

[1]张永辉.初中数学讲学稿教学模式实践研究[D].淮北:淮北师范大学, 2015.

[2]王炜煜.以“讲学稿”为载体, 构建初中数学有效课堂教学模式[J].中学数学研究:华南师范大学版, 2014 (22) :23-24.

3.英语高效课堂讲座稿 篇三

关键词:讲学稿的设计;讲学稿的使用;高效课堂

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处理好课本、练习以及其他学习资料的关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目前深化课堂改革的重要方向。以“讲学稿”为载体的“教学合一”模式,可以帮助我们实现高效课堂。下面,笔者就优化化学讲学稿、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谈谈自己的几点想法。

一、讲学稿的设计

1.设计要目标正确,做到有的放矢

讲学稿特点是少而精,层次性强,有深度,并且能做到讲、学、练一体化。初中化学讲学稿主要包括目标解读、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训练巩固、拓展提升等环节。这些环节都必须围绕预设的学习目标进行,一定要避免内容和目标脱节。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深入研究教材,正确解读课本。当然还需要多方面查阅资料,借鉴别人对教材的解读,为我所用。我们可以在目标解读中设置教学目标双向细目表。

点评:教师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排序,引导学生对知识点分清主次、握准难易,不管是课前预习,还是课堂探究以及课后巩固都有了明确的方向,提高了学习的有效性。

2.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自然认知规律

在设计讲学稿过程中,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充分体现课前、课中、课后的发展和联系。

(1)自主学习环节设计要考虑新旧知识的衔接。新旧知识的衔接处一般是学生学习的起点,是学习内容的迁移点。在讲授新知识前,教师要有意识地复习与之相关的旧知识,再设计一些相关联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去理解新知识,达到温故知新的效果。

(2)合作探究环节中的问题设计要深刻。要在学生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度理解问题,掌握这一系列问题的思考方法,达到对知识点不易忘记的效果。在设计讲学稿时,对高难度的题目要舍弃;对有一定难度的问题,要精心设计学习探究过程,将难点一点一点地细化、一层一层地弱化,抽丝剥茧,最后突破。

例如,在设计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进行适当补充引导如下:

【探究目的】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酸

【查阅资料】紫色的石蕊试液(石蕊和水的混合物)

酸性物质可以使石蕊变色

点评:此讲学稿充分考虑学生思考时可能遇到的问题,将课本中的难点通过填空引导的模式进行弱化,并引导学生用对比排除法验证,强化了学生的认知。

3.设计要面向各个不同层面的学生

分层设计可以渗透到目标解读、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训练巩固、拓展延伸等各个环节,选出的题目一定要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让优生的能力得到提高、基础差的学生不失信心。这在训练巩固和拓展提升环节中会更明显。如,按知识基础将学生先分为A、B、C三组,其中A组优生要求全部完成训练巩固、拓展提升内容,B组学生全部完成训练巩固内容,C组学生则只需要完成巩固练习内容,实现“提优”和“补差”两不误。

4.设计要更贴近生活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而贴近生活的趣味化学实验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我们可以考虑设计一些家庭小实验,让学生回家自己操作。

如,在自主学习环节设计中,让学生回家提前做碱面和醋反应的家庭小实验,了解碳酸盐的性质;在学习燃烧与灭火时,可以设计“纸烧水”的家庭小实验等。又如,在拓展提升环节设计中,课堂上已经进行物质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程度不同的对比探究实验后,再设计将月饼、面包包装袋内的脱氧剂散在蜡烛火焰上的家庭探究小实验。学生会发现铁丝在空气中不燃烧,而脱氧剂内的铁粉却可以在空气中燃烧。为什么呢?学生很自然地就体会到燃烧的剧烈程度除了与氧气的含量有关外,还与可燃物的颗粒大小有关。

二、讲学稿的使用

1.预习环节很关键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反复强调预习的重要性。讲学稿目标解读、自主学习这两个环节的设计,其重要的目标就是:引导学生通过课前系统预习,养成独立自主学习的习惯。

教师必须将讲学稿在上课的前一天发给学生,提前布置预习内容,要求学生根据讲学稿自学教材。一方面,教师可以对课前预习的情况进行检查,了解学生的困惑和学生学习的难点,针对实际情况进行二次备课,让课堂教学针对性更强。另一方面,对学生而言,通过预习,学生可以了解教学的基本内容,做好标记,带着问题去上课,有选择、有目的地听,为全面掌握相关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2.合作探究是核心

合作探究是化学课堂的核心和灵魂。在这个环节中,讲学稿起到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方法的作用,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1)组建合作探究小组。每组人数不要多,一般可以把1名优生、2名中等生、1名基础较差的学生编成一个小组。每组需挑选一名学习能力、组织能力,在学生心目中有一定权威性的学生当小组长。小组长在教师的指导下,组织全组成员先读透讲学稿中的实验目的、实验注意事项、基本设计思路等问题,然后再组织动手操作,展开讨论、总结办法、展示成果,这样做到中心明确、全员参与,避免了探究形式化。

(2)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讲学稿的设计和使用无疑应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有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养成,但也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对于学生在利用讲学稿进行合作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知识问题、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问题,教师要在维护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基础上,实事求是地指出、矫正。在合作探究活动中,教师如果能像“放风筝”一样收放自如,课堂自然就高效了。要实现这点,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课堂调控能力。

3.练习环节不可少

练习在课堂教学中所占的时间看似很少,但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学习是一个反复强化的过程,要将知识点强化,教师必须要求大多数学生过关巩固练习。拓展练习要鼓励学生深入地思考,把自己的见解和已经掌握的知识展示出来,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

讲学稿记录了自主学习的全过程,保留着预习时的思维痕迹,留有学生在课堂上“设疑解疑”的思维记录,是信息加工最好的载体,是从整体上理解、把握所学内容的工具。我们必须非常明确:精心编写是前提,课前预习很关键,合作探究是核心,巩固、拓展练习不可少,环环相扣,才能把这种教学模式发挥到最佳效果,从而实现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王达新.从教案到讲学稿:浅谈初中化学教改尝试.科技与教育,2009(02).

[2]路文.关于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思考.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1(02).

(作者单位 广东省中山市西区初级中学)

摘 要:在教学中,要优化讲学稿,重视讲学稿的设计和使用,各个环节与学生认识过程相辅相成,最终得以升华,实现化学高效课堂。

关键词:讲学稿的设计;讲学稿的使用;高效课堂

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处理好课本、练习以及其他学习资料的关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目前深化课堂改革的重要方向。以“讲学稿”为载体的“教学合一”模式,可以帮助我们实现高效课堂。下面,笔者就优化化学讲学稿、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谈谈自己的几点想法。

一、讲学稿的设计

1.设计要目标正确,做到有的放矢

讲学稿特点是少而精,层次性强,有深度,并且能做到讲、学、练一体化。初中化学讲学稿主要包括目标解读、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训练巩固、拓展提升等环节。这些环节都必须围绕预设的学习目标进行,一定要避免内容和目标脱节。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深入研究教材,正确解读课本。当然还需要多方面查阅资料,借鉴别人对教材的解读,为我所用。我们可以在目标解读中设置教学目标双向细目表。

点评:教师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排序,引导学生对知识点分清主次、握准难易,不管是课前预习,还是课堂探究以及课后巩固都有了明确的方向,提高了学习的有效性。

2.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自然认知规律

在设计讲学稿过程中,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充分体现课前、课中、课后的发展和联系。

(1)自主学习环节设计要考虑新旧知识的衔接。新旧知识的衔接处一般是学生学习的起点,是学习内容的迁移点。在讲授新知识前,教师要有意识地复习与之相关的旧知识,再设计一些相关联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去理解新知识,达到温故知新的效果。

(2)合作探究环节中的问题设计要深刻。要在学生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度理解问题,掌握这一系列问题的思考方法,达到对知识点不易忘记的效果。在设计讲学稿时,对高难度的题目要舍弃;对有一定难度的问题,要精心设计学习探究过程,将难点一点一点地细化、一层一层地弱化,抽丝剥茧,最后突破。

例如,在设计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进行适当补充引导如下:

【探究目的】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酸

【查阅资料】紫色的石蕊试液(石蕊和水的混合物)

酸性物质可以使石蕊变色

点评:此讲学稿充分考虑学生思考时可能遇到的问题,将课本中的难点通过填空引导的模式进行弱化,并引导学生用对比排除法验证,强化了学生的认知。

3.设计要面向各个不同层面的学生

分层设计可以渗透到目标解读、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训练巩固、拓展延伸等各个环节,选出的题目一定要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让优生的能力得到提高、基础差的学生不失信心。这在训练巩固和拓展提升环节中会更明显。如,按知识基础将学生先分为A、B、C三组,其中A组优生要求全部完成训练巩固、拓展提升内容,B组学生全部完成训练巩固内容,C组学生则只需要完成巩固练习内容,实现“提优”和“补差”两不误。

4.设计要更贴近生活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而贴近生活的趣味化学实验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我们可以考虑设计一些家庭小实验,让学生回家自己操作。

如,在自主学习环节设计中,让学生回家提前做碱面和醋反应的家庭小实验,了解碳酸盐的性质;在学习燃烧与灭火时,可以设计“纸烧水”的家庭小实验等。又如,在拓展提升环节设计中,课堂上已经进行物质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程度不同的对比探究实验后,再设计将月饼、面包包装袋内的脱氧剂散在蜡烛火焰上的家庭探究小实验。学生会发现铁丝在空气中不燃烧,而脱氧剂内的铁粉却可以在空气中燃烧。为什么呢?学生很自然地就体会到燃烧的剧烈程度除了与氧气的含量有关外,还与可燃物的颗粒大小有关。

二、讲学稿的使用

1.预习环节很关键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反复强调预习的重要性。讲学稿目标解读、自主学习这两个环节的设计,其重要的目标就是:引导学生通过课前系统预习,养成独立自主学习的习惯。

教师必须将讲学稿在上课的前一天发给学生,提前布置预习内容,要求学生根据讲学稿自学教材。一方面,教师可以对课前预习的情况进行检查,了解学生的困惑和学生学习的难点,针对实际情况进行二次备课,让课堂教学针对性更强。另一方面,对学生而言,通过预习,学生可以了解教学的基本内容,做好标记,带着问题去上课,有选择、有目的地听,为全面掌握相关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2.合作探究是核心

合作探究是化学课堂的核心和灵魂。在这个环节中,讲学稿起到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方法的作用,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1)组建合作探究小组。每组人数不要多,一般可以把1名优生、2名中等生、1名基础较差的学生编成一个小组。每组需挑选一名学习能力、组织能力,在学生心目中有一定权威性的学生当小组长。小组长在教师的指导下,组织全组成员先读透讲学稿中的实验目的、实验注意事项、基本设计思路等问题,然后再组织动手操作,展开讨论、总结办法、展示成果,这样做到中心明确、全员参与,避免了探究形式化。

(2)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讲学稿的设计和使用无疑应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有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养成,但也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对于学生在利用讲学稿进行合作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知识问题、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问题,教师要在维护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基础上,实事求是地指出、矫正。在合作探究活动中,教师如果能像“放风筝”一样收放自如,课堂自然就高效了。要实现这点,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课堂调控能力。

3.练习环节不可少

练习在课堂教学中所占的时间看似很少,但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学习是一个反复强化的过程,要将知识点强化,教师必须要求大多数学生过关巩固练习。拓展练习要鼓励学生深入地思考,把自己的见解和已经掌握的知识展示出来,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

讲学稿记录了自主学习的全过程,保留着预习时的思维痕迹,留有学生在课堂上“设疑解疑”的思维记录,是信息加工最好的载体,是从整体上理解、把握所学内容的工具。我们必须非常明确:精心编写是前提,课前预习很关键,合作探究是核心,巩固、拓展练习不可少,环环相扣,才能把这种教学模式发挥到最佳效果,从而实现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王达新.从教案到讲学稿:浅谈初中化学教改尝试.科技与教育,2009(02).

[2]路文.关于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思考.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1(02).

(作者单位 广东省中山市西区初级中学)

摘 要:在教学中,要优化讲学稿,重视讲学稿的设计和使用,各个环节与学生认识过程相辅相成,最终得以升华,实现化学高效课堂。

关键词:讲学稿的设计;讲学稿的使用;高效课堂

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处理好课本、练习以及其他学习资料的关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目前深化课堂改革的重要方向。以“讲学稿”为载体的“教学合一”模式,可以帮助我们实现高效课堂。下面,笔者就优化化学讲学稿、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谈谈自己的几点想法。

一、讲学稿的设计

1.设计要目标正确,做到有的放矢

讲学稿特点是少而精,层次性强,有深度,并且能做到讲、学、练一体化。初中化学讲学稿主要包括目标解读、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训练巩固、拓展提升等环节。这些环节都必须围绕预设的学习目标进行,一定要避免内容和目标脱节。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深入研究教材,正确解读课本。当然还需要多方面查阅资料,借鉴别人对教材的解读,为我所用。我们可以在目标解读中设置教学目标双向细目表。

点评:教师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排序,引导学生对知识点分清主次、握准难易,不管是课前预习,还是课堂探究以及课后巩固都有了明确的方向,提高了学习的有效性。

2.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自然认知规律

在设计讲学稿过程中,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充分体现课前、课中、课后的发展和联系。

(1)自主学习环节设计要考虑新旧知识的衔接。新旧知识的衔接处一般是学生学习的起点,是学习内容的迁移点。在讲授新知识前,教师要有意识地复习与之相关的旧知识,再设计一些相关联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去理解新知识,达到温故知新的效果。

(2)合作探究环节中的问题设计要深刻。要在学生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度理解问题,掌握这一系列问题的思考方法,达到对知识点不易忘记的效果。在设计讲学稿时,对高难度的题目要舍弃;对有一定难度的问题,要精心设计学习探究过程,将难点一点一点地细化、一层一层地弱化,抽丝剥茧,最后突破。

例如,在设计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进行适当补充引导如下:

【探究目的】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酸

【查阅资料】紫色的石蕊试液(石蕊和水的混合物)

酸性物质可以使石蕊变色

点评:此讲学稿充分考虑学生思考时可能遇到的问题,将课本中的难点通过填空引导的模式进行弱化,并引导学生用对比排除法验证,强化了学生的认知。

3.设计要面向各个不同层面的学生

分层设计可以渗透到目标解读、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训练巩固、拓展延伸等各个环节,选出的题目一定要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让优生的能力得到提高、基础差的学生不失信心。这在训练巩固和拓展提升环节中会更明显。如,按知识基础将学生先分为A、B、C三组,其中A组优生要求全部完成训练巩固、拓展提升内容,B组学生全部完成训练巩固内容,C组学生则只需要完成巩固练习内容,实现“提优”和“补差”两不误。

4.设计要更贴近生活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而贴近生活的趣味化学实验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我们可以考虑设计一些家庭小实验,让学生回家自己操作。

如,在自主学习环节设计中,让学生回家提前做碱面和醋反应的家庭小实验,了解碳酸盐的性质;在学习燃烧与灭火时,可以设计“纸烧水”的家庭小实验等。又如,在拓展提升环节设计中,课堂上已经进行物质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程度不同的对比探究实验后,再设计将月饼、面包包装袋内的脱氧剂散在蜡烛火焰上的家庭探究小实验。学生会发现铁丝在空气中不燃烧,而脱氧剂内的铁粉却可以在空气中燃烧。为什么呢?学生很自然地就体会到燃烧的剧烈程度除了与氧气的含量有关外,还与可燃物的颗粒大小有关。

二、讲学稿的使用

1.预习环节很关键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反复强调预习的重要性。讲学稿目标解读、自主学习这两个环节的设计,其重要的目标就是:引导学生通过课前系统预习,养成独立自主学习的习惯。

教师必须将讲学稿在上课的前一天发给学生,提前布置预习内容,要求学生根据讲学稿自学教材。一方面,教师可以对课前预习的情况进行检查,了解学生的困惑和学生学习的难点,针对实际情况进行二次备课,让课堂教学针对性更强。另一方面,对学生而言,通过预习,学生可以了解教学的基本内容,做好标记,带着问题去上课,有选择、有目的地听,为全面掌握相关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2.合作探究是核心

合作探究是化学课堂的核心和灵魂。在这个环节中,讲学稿起到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方法的作用,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1)组建合作探究小组。每组人数不要多,一般可以把1名优生、2名中等生、1名基础较差的学生编成一个小组。每组需挑选一名学习能力、组织能力,在学生心目中有一定权威性的学生当小组长。小组长在教师的指导下,组织全组成员先读透讲学稿中的实验目的、实验注意事项、基本设计思路等问题,然后再组织动手操作,展开讨论、总结办法、展示成果,这样做到中心明确、全员参与,避免了探究形式化。

(2)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讲学稿的设计和使用无疑应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有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养成,但也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对于学生在利用讲学稿进行合作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知识问题、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问题,教师要在维护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基础上,实事求是地指出、矫正。在合作探究活动中,教师如果能像“放风筝”一样收放自如,课堂自然就高效了。要实现这点,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课堂调控能力。

3.练习环节不可少

练习在课堂教学中所占的时间看似很少,但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学习是一个反复强化的过程,要将知识点强化,教师必须要求大多数学生过关巩固练习。拓展练习要鼓励学生深入地思考,把自己的见解和已经掌握的知识展示出来,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

讲学稿记录了自主学习的全过程,保留着预习时的思维痕迹,留有学生在课堂上“设疑解疑”的思维记录,是信息加工最好的载体,是从整体上理解、把握所学内容的工具。我们必须非常明确:精心编写是前提,课前预习很关键,合作探究是核心,巩固、拓展练习不可少,环环相扣,才能把这种教学模式发挥到最佳效果,从而实现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王达新.从教案到讲学稿:浅谈初中化学教改尝试.科技与教育,2009(02).

[2]路文.关于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思考.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1(02).

4.高效课堂讲座 篇四

老师们:

下午好!

今天我们利用学校数学教研活动时间,共同探讨“如何开展高效课堂”的问题。说实话,对于“高效课堂”,我理解得并不是很透彻,甚至有些迷茫。单从字面意义去理解,我想“高效课堂”应该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极大限度的调动学生,不但使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会学。无论课改怎么进行,最终目的都是让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让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本领。达到不是老师向学生“灌水”,而是学生自己“取水”的目的。下面结合我平时的一些做法谈谈如何开展“高效课堂”的个人意见。

一、小学生要有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习惯决定一切。我们不但要加强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的教育,更要关注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因为学生的学习习惯直接反映了学习态度。

老师们都知道,如果一个学生的计算能过关,那这个学生起码能达到合格的标准。可有些时候正是因为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做起计算题来,有看错题目的,看错运算符号的,算错得数的,这就是我们平时说的“粗心大意”、“马马虎虎”。如何克服这种现象呢,粗暴的责备,简单的订正,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责备过后,订正过后,学生下次还重犯老毛病。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老师另僻溪径。我的做法是:

1、教育学生定下心来做事。

2、培养学生仔细审题的习惯。

3、讲一些马虎误事的故事。

4、对学生进行意志力的训练。

二、加强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要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必须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学生具有主观能动性,不能只求学会、被动地接受知识,而应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加强自主学习能力。

每个年级,每册教材解决问题(应用题)的教学都是重点,又是难点。大部分学生在这方面都只是机械的模仿。比如,这节课讲的是乘法问题,学生做题就全都用乘法,讲的是除法问题,学生就全都除法,讲连乘就全部题目都连乘等。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学生都只是被动的接受了知识,而没有去自主分析。面对这种情况,我的做法是:

1、强调学生初学应用题时一定要去分析题目的数量关系,有必要时把它写下来。

2、作业布置时,故意出一些和课堂所授知识不同类型的题目,培养学生自主分析能力。

3、多做一些对比练习,增强学生辨别能力。

三、开展“高效课堂”备好课是前提。

备课包括备教材、备课标、备教法和备学生。

再有经验的老师,如果不备课就去上课,那这堂课的效果肯定不会比备了课效果好。就是说哪怕是照原先的备课抄一篇,也比没备课效果肯定要好。当前,4-6年级都是课改年级了,所以我今年的备课和往年也有所不同。

备教材:现行教材大纲目标要求其实很简单。但说实话,只达到大纲要求并不适用我们县教研室考核要求。比如说六年级现在正在学习的分数乘法解决问题,课本内容非常简单,学生也基本容易掌握,但是如果只是掌握了课本这些简单的内容,在考试中很难得到优秀。所以这时就要对内容加以延伸。这是备课时必须做好的。

备教法:课改要求我们改变以前那种老的教学模式,要以宁达中学“六环节模式”备课。这六环节中,其实有些环节我们以前也是这样做的,以前没有涉及到的要数“预习导学”这一环节了。要做好这个环节的准备,特别要利用好课堂学习指南,要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课堂学习指南的自主学习阶段。而后开展教学就会顺手多了。

四、要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教师讲得多,不如学生练得多。教师只要做好让学生接触不同类型的试题,其余的就尽可能让学生去独立完成,留给学生自我展示的舞台,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这样才能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时效。

五、高效课堂要求教师必须富有“激情”。

美国一位著名教授曾经说过:伟大的教师一定是有激情的教师!是的。教师 的魅力在于激情。没有激情的教学平平淡淡,没有激情的课堂兴味索然。激情的教师富有感染力,激情的课堂鲜活生动。激情是教师的亲和力,激情是高效课堂的催化剂!教师的激情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激情”不是简单的“热闹”。

激情课堂不是教师的搞笑与滑稽逗乐,而是教师的高尚情操和丰富智慧的表现,是高雅的艺术性与幽默的趣味性的有机融合。不是手舞足蹈、笑过则己,而是自然洒脱,用富有激情的言行给学生以意味深长的启迪;不是哗众取宠,而是用现代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激情教学不允许游戏课堂,热闹课堂不等于高效课堂。

2、“激情” 不是单纯的“热情”。

我们常见,有的老师忙忙碌碌,可谓披星戴月,但教学效果却不尽人意。究其原因,在于朋友们舍本求末,把精力放在课堂讲授、课后补习、作业批改上,而没有吃透教材、熟悉学生。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教师痴心不改、苦苦耕耘的精神值得颂扬,但这只能算作热情,而不能称之为激情。激情的教师懂得科学安排课堂,知道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高效课堂重在保护教师的健康与孩子的童真,单纯地凭借教师的满腔热情实现不了“高效课堂”。

3、“激情”不是教师的“独唱”。

“高效课堂”不是教师个人的演绎。高效课堂是师生互动的课堂。如果一个情感奔放、才情飞扬的教师,面对满堂的孩子自唱自演,没有孩子的激情焕发,没有学生的趣味盎然,那无疑是徒劳的。个人的舞台不能成就学生的激情,饱含激情的优秀的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让学生迸发出激情。

总之,数学 “高效课堂”来源于数学老师自身的“身怀绝技”和“满腹活水”。

教师“身怀绝技”,才能服膺学生。教师“满腹活水”,才能吸引学生。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激情满怀还源于一个“勤”字。勤读书、勤思考、勤练习。“勤”是引来源源不断“知识活水”的渠道,也是成就“高效课堂”的根本!

5.英语高效课堂讲座稿 篇五

课堂教学指的是什么?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一名教师要真正做到“传道有术、授业有方、解惑有法”,课堂教学就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从而尽可能充分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把握课堂教学艺术,引领学生进入知识.数学课堂教什么?

数学的基本思想的两个标准:

数学的产生与发展必须依赖的思想

学习过数学与没有学习数学的思维差异 什么是数学的基本思想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研究对象:数量、图形

研究内容:数量关系、图形关系

课程改革活跃了我们的课堂,新的理念、新的课标、新的教材、新的教法,使教师充满激情,学生充满活力,课堂教学变得更为精彩。但在一些“热闹”的课堂之后,冷静下来,反思那些已经被广大教师认同并积极采用的新的教学方法,比如情境设置、动手实践、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算法多样化等,感到我们在理解新课程、新理念上还有误区。有些教师过于追求课堂教学改革的形式,而忽略了数学教学的基本出发点,丢掉了教学方法中的一些优秀传统,失去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让学生得到充分发展。因此,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当前课程改革中必须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在经历了几年的课改之后,反思我们的做法和效果,越加感到对新理念、新课标、新教材、新教法应该有个科学的、理性的、切实的理解。

一、怎样理解“算法多样化”“一题多解”和“算法最优化” 现代教育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尊重差异。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不搞一刀切,要创造促进每个学生得到长足发展的数学教育。因此,针对过去计算教学中往往只有一种算法的弊端,在新课程中提出了“算法多样化”。

比如:一年级“20以内退位减法”,教材提示了用“破十法”“想加算减 ”“点数”“连续减”等方法都可以。因此这些算法对一年级学生而言,很难说孰优孰劣,学生完全可以按自己的经验采用和选择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教师不对各种算法进行评价,要尊重学生自主的选择,保护学生自主发现的积极性,提倡和鼓励算法多样化。

“一题多解”与“算法多样化”是有区别的。一般来说“一题多解”是面向个体,尤其是中等以上水平的学生,遇到同一道题可有多种思路多种解法,目的是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而“算法多样化”是面向群体,每人可以用自己最喜欢或最能理解的一种算法,同时在算法多样化时,通过交流、评价可以吸取别人的优势或改变自己原有的算法。因此,在教学中不应要求学生对同一题说出几种算法,减轻学生不必要的负担。

但是数学是讲究“最优化”的,数学中“算法最优化”的含义是要求寻找最简捷、最容易、速度快的方法。这一点,教师 在课堂教学中要十分明确,要负责任地引导学生去比较、去评价,并使学生掌握那些公认的最佳的、最优的、最基本的算法。曾经看到一些计算课,讨论一道计算题,出现了十多种算法,教师还一个劲地催问:还有什么方法?占用了大量的课堂教学时间,直到临下课时才说: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结果班级一些思维慢的学生搞得眼花缭乱、无所适从,最终也不知道哪个方法最好。这种教学效益是不是太低了?

二、怎样摆正“情境设置”与“教学内容”、教学“有效性”的位置

在新课程的课堂上,我们看到一些教师为“情境设置”花了很多工夫,的确使课堂活跃了许多、精彩了许多。但是某些课堂在这一环节上教师花费了过多的时间与精力,却偏离了课堂教学内容,丢失了课堂教学高效率性。

因此我们要分析哪些是数学内容,哪些是非数学内容。例如田园风光图,师问“你们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学生回答:小鸡,兔子„„,树林里可能有小鸟,水里有小鱼,小鸡是谁家的,没有人看,它不跑吗?等等,非数学内容就干扰了学生的数学学习。但是一师问:“在这美丽的田园里,有兔子,有小鸡,你们看看,兔子、小鸡是几只几只的在一起的,谁能这样几只几只地数一数小鸡?你能列出加法算式吗?三个2只我们怎么算?从而开始了几个几的学习。让学生看小鸡几只几只在一起,就突出了现实情境中加数相同这个特点。让学生说出这是3个2只,4个3只,这就是把生活语言抽象成数学语言。为与乘法意义建立联系做了准备。将生活语言上升成数学语言,再联系乘法意义进行思考,正是解决简单问题的思路。让学生数一数加法算式中的相同加数有几个,又从形式上加深了几个几的联系。这一切都为乘法意义的教学做了准备 在课改中,我们应当提倡什么样的“情境设置”?“情境设置”的作用是什么?这是我们必须要明确的。新课程中所倡导的“情境设置”的作用有:其一,提供富有儿童情趣的素材和活动,激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其二,提供学生熟悉的问题情景或认知矛盾,引起学生关注的兴趣和探究热情,并体会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其三,情境不仅是导入,而是相关学习活动的认知基础。

数学是抽象的,但是对儿童来说,他们往往会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解读”数学现象。比如,小学数学三年级 “小数的初步认识”,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小数。为了降低对小数抽象性理解的难度,教材创设儿童熟悉的情境:商店的商品价格。在情境中让学生利用已有的关于元角分的知识来感悟小数的含义、小数的加减法,学生学起来亲切、有趣、易懂。这种情境是学生学习小数的认知基础,也是效果好、效率高的一种教学方法。

同样是“小数的初步认识”这节课,一位教师这样创设情境:我们来到数字王国,数字1,2,3踢皮球,一会儿是1跑在前面:1.23,一会儿是2跑在前面:2.13,„„有近10分钟的时间停留在数学王国的情境渲染中,才说:这就是小数。浪费了很多教学时间,学生对小数的意义还没理解。这种情境设置是不是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怎样看待“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等学习方式

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材在编写中很注重学习方式的培养,注意在学生认真听讲、课堂练习的同时,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去亲自探索、操作实践、与同学交流和分享 探索的结果,从而更好地了解数学的基本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掌握数学方法。

“动手实践”“合作学习”都不能满足于学生表面上的“热热闹闹”的操作和参与,而应关注学生究竟在做什么,他们的动手实践产生了怎样的实际效果,是否引起并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在鼓励学生自主探究的同时,教师怎样发挥指导作用,教师指导的最佳介入时期在哪,学生自主探究的知识基础和经验支持是什么。

但是在某些课堂上曾经看到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等学习方式往往是只有形式,没有内容。比如,二年级下册“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一课,例1,小猴分桃,计算12÷3=?提问了几个学生,都已用平均分和乘法口诀算出,教师又说:分组讨论,用小棒分一分。这时学生对已经会做的题目失去了探究的兴趣,多数都在玩小棒。这种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就有些太形式化了。这种形式化,浪费了有效的教学时间,也失去了教学活动的价值和意义,怎能体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怎样继承和发展数学教学的优秀传统

教育改革、课程改革已是一种世界趋势,世界各国的教育专家们都在研究教育。但是课程改革是教育的不断创新,不是忽左忽右的运动。因此,我们要以平常心态冷静地看待课改,课程改革不是对传统教学的全盘否定,而是要继承和发展优秀的教学传统。比如“学生预习”就是一种很好的传统的教学方法。预习之前可以给出问题提纲,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或者提出问题:预习之后,你们知道了什么?培养学生阅读、分析、整理资料的能力。

这是“圆的认识”六年级上册)的课堂教学片段,教师安排学生课前预习,并给出问题提纲: 1.半径、直径都有哪些特征? 2.怎样验证这些特征? 3.怎样寻找一个圆的圆心?

学生认真阅读教材,自主探究。

师:一个圆有多少条半径、直径?为什么?

生1:将圆形纸片反复对折,可以得到无数条直径,所以圆有无数条直径,并且所有直径都相等。

生2:圆上有无数个点,每一点与圆心的连线都是圆的半径,半径就有无数条。

师:怎样找圆心?

生:将圆片按不同方向对折,折痕的交点就是圆心。师:黑板上的圆,不能对折,怎样找圆心?

生1:在圆内做一个顶点在圆上的长方形,长方形对角线的交点就是圆心。

生2:用直角板在圆上做一个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心就是圆心。

生3:我看见家里装修时,师傅对墙上的圆找圆心,是先用水平尺找到圆上的最高点,再在最高点上用“线坠”找直径,之后确定圆心。

生4:连接圆上两点得到线段,在这个线段的中点做垂线得到直径,直径的中心就是圆心。

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步步深入,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课堂气氛热烈,学生也学到了很多知识。这堂课很充实,是一节效果好、效率高的好课。

其实,通俗地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在有效的教学时间内体现出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教学要讲求效率,教学方法要讲求效果。面对新课改,教师要尽最大可能采用效果最好、效率最高的教学方法,让课堂的每一分钟都体现出价值。实现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途径: 在有效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而教师是关键。这就要求教师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从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最终使学生想学、乐学、会学、学会、会用。根据我教学的体会,我认为为教师要把握好“吃”、“用”、“看”三个字。

1、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吃准学生: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在课前准备中,教师不妨经常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①学生是否具备了新知学习所必需的认知基础?②学生是否已掌握或部分掌握了新知?掌握的人数、内容、程度怎样?③哪些内容自己能学会?哪些内容需要相互讨论?哪些内容需要教师点拨和引导?只有准确了解了学生的学习现状,才能找准学习起点。

二是吃准教材,把握教学目标:首先,目标的定位要准,要建立在教师对教材的深入钻研以及准确把握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之上,确定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第二,目标定位要全,既要有知识技能的目标,又应有发展性的目标。教师着重要搞清哪些方面是学生学习的重点、难点,需要在教学中“浓墨重彩”加以突破,哪些方面可作“淡化处理”,只需在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稍作点拨即可。

2、用。一是用好教材:把教材用好、用活、用实。用好,就是基于教材但又不完全拘泥于教材,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或根据教学的需要,或针对教材中的一些不足之处,对教材进行改进和补充,使之更好地为教学、为学生服务。用活,体现在解放思想、勇于创新,大胆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再创造”。用实,就是使教材更加切合本地实际和学生的实际,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学得主动、扎实,富有成效。

二是用好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的有效性必须通过学生自身的活动才能实现。①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中,教师应设法使学生在数学学习前处于对知识的“饥饿状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绝大多数学生对新鲜事物都有敏感性、好奇心,具有强烈的自我表现和好胜心理。所以在数学教学中,要改变传统的讲授方法,运用幽默的语言、生动的比喻、有趣的例子、别开生面的课堂情境,把枯燥的数学知识转化为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刺激物,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实现有效的数学教学。②给予学生成功的体验。任何人都渴望成功,成功的体验能增强学生学习数学时心理求知的原动力。在数学教学中,要给每个学生创造出更多的表现的机会,同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注意是多角度地观察和接纳学生,寻找和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及时地、有针对性地做出恰当的激励评价,给学生以自信,使他们获得满足感。尤其在学生的智慧火花闪现时,教师更应给予充分的肯定。让成功的良好体验为学生注入新的活力,促进学生的潜能的发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看。一是看教学的总体效果。在课堂上,通过观察学生的发言、讨论等活动、查看学生的课堂练习,进行课堂检测等手段,了解学生在本堂课或本单元内容的学习和掌握情况,然后与既定的教学目标对照,以确定教学目标是否完成。如有差距,应该找到原因,然后针对问题,进行补缺。

二是看学生个体的进步情况。不同的学生,因为基础条件、思维习惯等各方面原因,在同样的教学时间内对同样的教学内容,学习的效果不尽相同。但教师关键要看学生个体是否有进步,即通过本堂课或本单元内容的学习,学生个体在知识和能 力方面有没有提高,提高的程度如何。如果确实有学生没有取得进步或进步很小,教师可以考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利用适当的时机进行个体辅导、补差。这也是有效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6.听高效课堂讲座心得体会 篇六

传统的教育方法有的已经不再适应现代教育,我们要充分吸收上冻各名校的方式方法,把他们的精华融入进我们的课堂,使之成为我们自己的东西。在课堂上不仅要留住孩子们的身,更要想办法留住孩子们的心,要让孩子们热爱学习的知识,不厌恶、不讨厌、不放弃,这就需要一个好的教育方法。在课堂上我们要注重结合环境和孩子们的心理,作出一些适当的调整,不能死搬硬套,别人用的好的方式,也许搬过来时,就不适用了,所以我们要自己开发设计出一套完整有效的适合自己,并能够有效地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的方法。用最高效、最有价值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掌握最大量的知识。让孩子热爱自己的课堂就是提高效率的一个有效的途径。

高效课堂上,要想教好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其中,而不是老师在上边教,学生在下边听,这种方式并不适合大部分学生,没有多少效率。要让多的孩子融入并参与到自己的课堂,不要让大多数孩子做观众。要想教好每一节课,就需要一个高效、实用的教课方法,把提高效率作为课堂的第一要务。传统方法的改进,可以作为我们提高效率的借鉴。提高效率是为了让孩子们在最短的时间内,吸收掌握大量从来没有接触过的知识,这需要时间,但是一节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所以提高效率就成为孩子们吸收转化知识为己用的瓶颈。

高效是未来课堂教育的发展趋势之一。在课堂的教课上,我们要注重每一名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以及他们的性格,能吸引学生的课堂才是好课堂,能让孩子们对所授知识感兴趣的老师才是好老师。现代的课堂知识是多元化的,具有多样性的,传授孩子们更多的知识是最终目的,为此我们就要制作合适自己也适应孩子们的一套教育方法。这套方法不仅具有传统教育的优点更需要高效实用,使之能够引起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使这节课刚刚结束,他们就迫不及待的想着下一节课。

上一篇:自护故事下一篇:保育员的教育随笔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