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澳大利亚试题

2024-07-15

初中地理澳大利亚试题(共8篇)

1.初中地理澳大利亚试题 篇一

《澳大利亚》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作为世界分区地理,教材对澳大利亚的编排在两个方面仍延续了前面介绍几个国家的编写体例:首先,在对国家的介绍上不求面面俱到,而是突出这个国家特有的自然环境特征及经济发展特点;其次,充分注意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密切结合,把人与环境的关系作为贯穿这一节的主线,为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各地理事物间相互关系的能力创造条件。教材归纳了三个框题进行表述,抓住了澳大利亚地理的主要特征。其知识结构如下:

1)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地处南半球,南回归线穿过,被太平洋与印度洋包围,孤立存在。

2)地理位置长期孤立,生物进化缓慢,故形成特有生物。

3)地势低平,草原广阔,地下水丰富,没有大型食肉野生动物,利于发展农牧业,成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4)地广人稀,农牧业生产机械化程度高,农牧业产品大部分出口。

5)讨论农牧业分布与气候的关系。

6)矿产资源丰富,服务业发展迅速并超过农牧业与工矿业。

7)人口与城市的分布特点。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澳大利亚稀有动物的特点,理解澳大利亚大陆动物古老性的成因。

2.了解澳大利亚独特的地理环境(位置、地形、气候、资源等)特征,分析自然环境对农牧业的影响。

3.了解澳大利亚农牧产品在世界的地位;记住主要的农、矿业产品;农牧业的分布规律。理解“骑在羊背上的国家”的含义。

4.了解澳大利亚城市及人口分布特征,并分析其原因。知道澳大利亚的著名城市。

5.了解澳大利亚矿产资源的特征及其分布,知道“坐在矿车上的国家”的含义。

6.了解工矿业及服务业在澳大利亚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能力目标

1.使学生学会运用地图和资料,说明澳大利亚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和特有的自然地理现象,提高读图能力,建立正确的空间概念。

2.通过分析澳大利亚人口分布特征,初步学会分析人类的发展与环境、经济活动的关系。

情感目标

1.通过对澳大利亚充分合理利用自然条件和资源优势发展工农业生产的了解,使学生认识到因地制宜发展生产的重要性。

2.通过探究澳大利亚人与环境的关系,初步形成正确的人地观点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三、教学重难点

1.从地形和气候因素分析澳大利亚农牧业地区差异的原因。

2.澳大利亚的主要矿产资源及其分布。

从地形和气候因素上分析澳大利亚农牧业地区差异的原因,进而理解因地制宜发展生产的重要意义。

四、教材处理与教法

本节用两课时,在第一课时,主要通过课件展示图片与视频资料让学生从感性上认识澳大利亚特有的生物,用大陆漂移说的观点,通过学生讨论分析有如此多的古老生物的原因。通过师生探讨,认识澳大利亚的地形特点,进而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分析农牧业生产与地形的关系,农牧业生产与气候的关系。在第二课时,主要通过学生讨论探究矿产资源的分布情况,理解“坐在矿车上”的国家,并强调虽然澳大利亚的农牧业与工矿业都很发达,然而服务业发展迅速并已大大超过了农牧业与工矿业,成为澳大利亚的的经济支柱。通过学生分析,师生共同总结人口与城市的分布特点,并通过课件展示城市景观照片丰富教材,达到激发兴趣的目的。

五、学法指导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综合分析获取新知,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间的关系等,从而提高学习能力。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世界活化石博物馆

1.直接导入:在世界地图上,澳大利亚孤独地存在于南半球的汪洋上,它是世界上唯一一个独占一块大陆的国家。被南回归线穿过,被两个大洋包围。说起澳大利亚,它也有着浓重的殖民色彩,它曾经是英属殖民地,我们从澳大利亚与英国的国旗图案上就能看出它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课件展示两国国旗)

关于这段历史,同学们可以登录Baidu网站,通过搜索关键词“澳大利亚的殖民统治”来了解这段历史。(这样突破了课堂局限性,给学生构建起了开放的学习空间,同时锻炼学生利用网络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2.课件展示国徽图片:

观察:澳大利亚国徽上怎么会有两只动物?它们是什么动物呢?同学们认识他们吗?

教师简单小结介绍:同学们很快发现其中一只是袋鼠,而另一只动物在世界上也是十分独特的,它就是形似鸵鸟、三趾足、两翼退化、不能飞翔的鸸鹋。

3.澳大利亚人在国旗上都要做上动物的标记,说明澳大利亚的动物一定非常独特和可爱。那么,同学们就来详细地了解一下这些动物。学生自学澳大利亚的几种特有动物。(腹部有口袋以保存幼兽的大袋鼠;形似鸵鸟的鸸鹋;世界特有的卵生哺育动物鸭嘴兽;憨实可爱的考拉)

播放课件,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澳大利亚的特有生物。

4.探讨为什么只有澳大利亚才有如此多的古老生物?

小结:刚才同学们自学了澳大利亚的几种特有的珍奇动物,从进化的角度讲,这些动物都是在地球演化过程中保留下来的非常古老的生物种类,现成为人们研究地球演化历史的活化石。因此澳大利亚也被称为“世界活化石博物馆”。(板书)

试用大陆漂移的假说,分析为什么只有澳大利亚才有如此多的古老生物,而南极生物很少的原因。

师生共同总结。

5.说到澳大利亚的动物,不得不提澳大利亚的羊。澳大利亚的自然环境特别适合绵羊的生长和繁殖,现在澳大利亚已经成为世界上拥有羊最多的国家之一。因为羊特别多,因此称澳大利亚为(板书)。

其实在200多年前,澳大利亚并没有羊,这些羊都是殖民者随船带来的移民羊,优越的自然环境加上澳大利亚没有大型野生食肉动物,绵羊数量迅速增加,经过不断改良培育成的美利奴新种细毛羊,产毛量高、毛质细长柔软。

(1)澳大利亚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羊呢?请同学们先阅读教材P74,“骑在羊背上的国家”然后对照P75“澳大利亚的地形”图,分析澳大利亚养羊业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学生分组探讨:

师:其实,澳大利亚不仅羊养得好,其他的农牧业部门也十分发达。下面,我们来看看澳大利亚人是如何充分利用当地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地发展农牧业的。

板书:发达的农牧业生产

师:请同学们看图8.37“澳大利亚农牧业的分布”,并从图中找出澳大利亚的四大农牧业区:“粗放牧羊

区”“粗放牧牛区”“绵羊与小麦混合经营带”“羊、牛与经济作物混合经营带”。

不过,我们同时注意到在澳大利亚的农牧业分布图上,有一些地方没有任何农业带,这是什么原因呢?为了说明这个问题,书上专门为我们设计了一个活动,下面,就让我们通过解决活动中提及的问题来寻找上面问题的答案吧!

组织活动: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有关活动的问题,引导学生找出各问题之间的相互关系。问题1是要求学生从地形的特征来分析澳大利亚农牧业的分布合理性;问题2是在要求学生了解澳大利亚基本气候类型的基础上,分析出气候对农牧业产生的具体影响;问题3是将地形和气候结合起来,说明对农牧业的影响是两个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问题4是通过对澳大利亚人充分利用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来发展农牧业的分析,认识澳大利亚人因地制宜发展农牧业的聪明才智。

展示课件,共同学习澳大利亚的自然环境特征。分析地形、气候等对澳大利亚农牧业的影响,及其澳大利亚因地制宜发展农牧业的地区分布。

提示:可以从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湖泊、水资源、植被等方面分析。(每一小组选择一个要素分析。)

6.各组代表发言。

完成课件练习题。知道澳大利亚70%以上的羊只,集中在东南部和西南部沿海的混合经营地带,其他广大地区放养的羊只相对较少。明确澳大利亚养羊业地区差异大的自然原因。

提问:读“澳大利亚地形图”,说说东、中、西部地形有什么不同?它们各属于哪一种地形类型,海拔分别是多少?

师:读图澳大利亚最长的河流──墨累河。

提问:说出本区所处温度带? 生:热带、亚热带、温带。

师:读澳大利亚气候分布图,说出澳大利亚大部分地区是什么气候?

生:草原气候和荒漠气候。

师:澳大利亚中部和西部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气候干旱,形成草原和沙漠;东北沿海全年高温多雨,为原始的热带雨林;东南沿海地处亚热带和温带,受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影响,气候温暖湿润。

澳大利亚是个地广人稀的国家,平均人口密度仅为中国的1/45,因而,广大的土地资源可以被用来开发为农牧业用地。人们在长期的实际生产中,不断提高生产技术,实现农牧业的高度机械化,开辟大规模的农场等等,以此来减少劳动力的消耗,提高农牧业的生产效率。但由于澳大利亚地理条件中地形和气候条件的限制,在澳大利亚西部高原广阔的地区分布了大面积的沙漠,没有办法发展农牧业,形成一个大面积的农业空白区域;而在东南部地区,地势低平,气候湿润,雨热条件好,既有利于小麦的种植又有利于养羊业的发展,形成了绵羊和小麦的混合经营带;东北沿海地区和东、西部的山岭地区,由于地形或气候相对干燥,只能形成粗放的牧业区;东南地区与塔斯马尼亚岛之间有一区域为牧业和经济作物混合带,也

是由于此处正是东部大分水岭末段的缘故。

第二课时

师:在复习前知的基础上导入,我们明白了人们为何将澳大利亚比做“骑在羊背上”的国家了,但有人又将澳大利亚比做“坐在矿车上”的国家,又是什么意思呢?下面,让我们来继续研究。

板书:

三、“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1.丰富的矿产资源

师:澳大利亚矿产资源丰富,你们知道我国从澳大利亚进口什么矿产吗?

生:(略)

师:我国上海宝山钢铁厂使用的铁矿石就是从澳大利亚进口的。

生:为什么?

师:因为澳大利亚的铁矿石质量比较好,含铁量很高。澳大利亚除蕴藏有丰富的铁矿外,还有煤、石油等等,其中储量居世界前列的有煤、铁等等,出口量在世界上占重要地位,矿产品出口创汇额占总出口额的很大部分。二战后,澳大利亚经济发展很快,尤以采矿、机械、化学、纺织等工业发展迅速,工矿业的出口收入已超过农牧业,成为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请一个同学阅读教材P78页的阅读材料“澳大利亚的工业是如何发展起来的”),所以,人们就称澳大利亚为“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板书:迅速发展的服务业

师:到20世纪70年代后,澳大利亚的服务性行业迅速发展起来。你们知道哪些部门是服务性行业吗?

生:(略)

师:(肯定学生的回答)澳大利亚旅游业发展很快,迅速成为出口创汇的支柱产业。

(展示澳大利亚风情图片)

板书:工业中心和港口城市

师:澳大利亚东南沿海人口稠密,这一带有较好的港口,对外联系便利,英国移民首先到达这里,建设城市,发展农牧业和工矿业。随后,大城市相继出现,如首都堪培拉,全国第一大城市悉尼和第二大城市墨尔本都位于这里。因此,澳大利亚的大城市也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请同学们在地图上找出这些城市。

生:读图,查找城市。

2.气候特点:

教师:指导学生读书上澳大利亚气候图,(1)找出南回归线,看看它穿过澳大利亚的位置,说出澳大利亚在五带中的位置(2)找出澳大利亚有哪些气候类型。

学生:讨论澳大利亚农牧业分布与气候的关系。

教师:在了解地形和气候的特点的基础上,我们再来分析澳大利亚发展养羊业的有利条件,可以从以下方面考虑:地势平坦、气候适宜、草原辽阔、饮水丰富、无野生肉食动物等。

教师小结:澳大利亚人民充分利用了优越的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发展农牧业,农牧业生产机械化程度也很高。

[展示幻灯片(6)自动剪羊毛图片、机械化耕作的农场的图片],指出澳大利亚是重要的小麦出口国

教师:澳大利亚不仅有发展农牧业的优越条件,发展工矿业的条件也得天独厚。

三、“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学生:阅读书上材料──澳大利亚的工业是如何发展起来的。

教师:强调二战后澳大利亚利用丰富的矿产资源,发展起工业。指导学生读澳大利亚矿产分布图,说出澳大利亚有哪些重要矿产?找出铁矿石的地区分布。

教师:介绍澳大利亚矿产资源的特点:埋藏浅、质量优、储量大等。

学生:阅读书后资料,说说澳大利亚在发展采矿业方面的资源储量优势。

教师:由于矿产储量大,使澳大利亚成为世界主要的矿产品出口国,介绍主要出口矿产品及销往国家。

教师:由于矿产品出口额在出口总额中占有很大比重,所以有人称澳大利亚是“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课堂练习一:

澳大利亚首都的房屋,哪一面是朝阳的?学校放暑假应该在几月份?为什么?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抓住澳大利亚位于南半球,其季节与北半球相反。

【选题角度】

本题考查学生对澳大利亚地理位置的掌握。

课堂练习二:

澳大利亚气候分布和澳大利亚农牧业的分布

(1)根据气候分布图可知中、西部为_________气候,北部为_________气候,因而中、西、北部地区气候干燥、草原广布。

(2)根据农牧业分布图可知澳大利亚在中、西、北部发展_________带和_________带。

(3)读气候图回答:东南部为_________气候,其特点:夏季_________;冬季_________。西南部为_________气候,其特点:夏季_________;冬季_________。因而东南和西南部地区水热条件较为优越。

(4)据农牧业分布图,可看出澳大利亚利用这里优越的气候条件发展起了_______带和_______带。

【选题角度】

本题意在通过读图分析的方法,提高读图技能,同时学会如何分析各自然要素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

【答案】

(1)热带沙漠 热带草原

(2)粗放 牧羊 粗放 牧牛

(3)亚热带湿润 高温多雨 温和湿润 地中海 炎热干燥 温和多雨

(4)绵羊与小麦混合经营 羊、牛与经济作物混合经营

探究活动

“澳大利亚”

课堂小结:谈谈你对澳大利亚的印象。前面从澳大利亚动物的独特性入手,引出位置、面积、领土组成;后面从澳大利亚的经济特点入手,中间穿插地形、气候等的特点,这样改变了学生学习国家的一贯结构,让学生知其然,还想知所以然,可以保持学习的积极性。

对于地形、气候的特点,学生还没有概念,鼓励学生到书中去找答案,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指导学生如何读分层设色地形图,培养读图能力。

通过对地形、气候的了解,与农牧业的分布相联系,训练学生用学过的知识解释地理现象的能力,体现学以致用,也让学生体会到因地制宜的思想,帮助学生理解“坐在矿车上”的国家的含义。作为课堂小结,学生会把澳大利亚的知识融合在一起,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达到学以致用;或者加入自己的东西,教师可以作为课堂的延伸。

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间的关系大致梳理如下:

自然环境

人类活动

东南部气候温湿,沿海交通便捷

移民开发早,是人口集中区和经济重心。

内陆、西部为热带沙漠

人口稀少,只有少数采矿点。

东北部热带雨林区

尚未开发。

地势低平,草原广阔,地下水丰富,没有大型食肉野生动物

利于发展农牧业,成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煤、铁等矿产资源丰富

为工矿业发展提供物质基础,成为“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教学点评:

教材没有面面俱到的介绍澳大利亚地理概况,而是抓住澳大利亚最突出的特点,也就是教材三个非常形象的标题来展开。教学抓住这个特点,用解疑的方式,把自然地理融入到特有现象中,让学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从动物的独特性入手,引出位置特点;从发达的养羊业,引出地形、气候特点等,这种设计改变了学生学习国家的一贯结构,用问题解决模式完成新课标的要求。在解疑的过程中,也把澳大利亚的其他地理知识传授给了学生,让学生对澳大利亚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又抓住了最主要的特点。

典型例题

“澳大利亚”

1.为什么澳大利亚被称作“世界活化石博物馆?”

【解析】

首先要明确澳大利亚有多种其他大陆所没有的古老动物,如袋鼠、鸭嘴兽、考拉、鸸鹋等,种类之多是其他大陆所无法比的。利用上册板块构造学说的理论可知:6500万年前,澳大利亚就脱离了其他大陆,漂移到目前的位置上。由于这块大陆较早与其他大陆分离,因而减缓了生物进化的速度,再加上这里动物没有天敌,所以古老的动物生存至今。并与其他孤立于大洋中的大陆进行比较,南极大陆特有动物较少,是因为它始终在地球的南端,气候寒冷,环境恶劣,不利于生物生存。

【选题角度】

这是一道利用旧知识去探究新问题的题目,意在考察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答案】几千万年前,澳大利亚大陆同其他大陆分离,孤立于南半球的海洋上。长期以来,自然条件单一,动物演化缓慢,至今还保留许多古老种类,如袋鼠、鸸鹋、鸭嘴兽、考拉等,是其他大陆所没有的。虽然南极大陆也孤立于海洋中,但长期以来,其纬度高,气温低,环境恶劣,不利于生物生存发展,所以澳大利亚被称作“世界活化石博物馆”。

【答案】澳大利亚位于南半球,首都堪培拉在南回归线以南,正午太阳位于头顶北方,房屋北面朝阳。季节与北半球相反,学校放暑假在一月。

3.读澳大利亚气候分布图和农牧业分布图,分析该国如何利用各地气候特点,因地制宜发展农牧业生产。

【活动题目一】

为什么只有在澳大利亚才有如此多的古老生物呢?

【活动内容】

这是一个用上册学过的板块构造学说知识来探究新问题的活动。

①首先通过学习,学生要明确澳大利亚有多种其他大陆所没有的古老动物,如袋鼠、鸭嘴兽、考拉、鸸鹋等,种类之多是其他大陆所无法比的。

②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这里可以安排一个小小的讨论,让学生试分析其中的原因。

③在学生分析的基础上,教师用一个个问题引导学生去探究。可以让学生回忆上学期学过的大陆漂移说,或者出示大陆漂移图,明确:6500万年前,澳大利亚大陆就脱离了其他大陆,漂移到目前位置上。这对于生物的进化会产生什么影响?由于这块大陆较早与其他大陆分离,因而减缓了生物进化的速度,再加上这里动物没有天敌,所以古老的动物生存至今。

④可能有的学生会有这样的疑问:长期处于孤立状态的大陆还有南极大陆,为什么澳大利亚有这么多特有生物,而南极大陆却很少呢?这是因为南极大陆始终在地球的南端,气候寒冷,环境恶劣,不利于生物生存。

⑤这个活动要联系学过的大陆漂移知识,明确澳大利亚大陆脱离了其他大陆,漂移到目前的位置,加深对大陆漂移说的理解。也要知道澳大利亚大陆没有大型食肉动物,才能使古老生物能保存下来。学生能理解到这种程度就可以了。

【活动题目二】

探究澳大利亚的自然条件与农牧业发展的关系。

【活动一】

这个活动需要阅读大量地图,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地图完成。

①阅读澳大利亚农牧业分布图,了解澳大利亚农牧业分布状况。

②看澳大利亚地形图,了解澳大利亚东、中、西部地区的地形差异,为了解农牧业与地形的关系奠定基础。

③通过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讨论澳大利亚农牧业的分布与地形的关系,明确西部、北部、中部地区,是低矮的高原和大面积的平原,有优良的牧草,没有大型野生肉食动物,因此适合露天围栏放牧。东南部和西南部沿海平原既适合牧羊又适合发展耕作业,所以发展混合农业。

④看澳大利亚气候类型图,讨论农牧业的分布与气候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同样是平原区,为什么中部是粗放式农业,而沿海却发展混合农业,这两个地区在自然条件上还有哪些不同?由此引出气候对农牧业的影响。

⑤通过分析地形、气候对澳大利亚农牧业的影响,学生能够理解自然条件和农牧业的关系。还可以鼓励学生谈谈对澳大利亚发展农牧业的认识,有没有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鼓励学生积极思维,只要回答的有道理,教师都应给予肯定。

关于“人口分布特征与环境的关系”的教法建议

“人口分布特征与环境的关系”一部分是本节的重难点,突出体现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讲解本知识点时一定要抓住这一主线。教师可以首先利用澳大利亚人口分布图让学生总结澳大利亚人口分布的特点,并提出问题:澳大利亚人口为什么会如此分布?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澳大利亚气候分布图,分析对比两者间的联系,同时进一步提示历史因素,使学生一步步进行归纳和分析,从而最终得出结论。

需要注意的是澳大利亚与我们在北美介绍过的加拿大有一些相似的地方,特别是人口和城市的分布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密切这一特点在两个国家表现得较为突出:都受气候的制约,只不过澳大利亚受水份的影响较大,而加拿大更主要的是受热量的影响。因此在讲解本知识点时可设计一些相应的探究活动,比如比较两国在人口、城市、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异同,利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形成知识的迁移。

教师可在最后利用表解法进行总结,清晰明了,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关于“骑在羊背上”和“坐在矿车上”的国家的教法建议

讲授“骑在羊背上”和“坐在矿车上”的国家这两部分内容时,教师要注意充分运用课本所提供的地图和景观图,教给学生如何利用这些资料分析地理事物各要素之间相互关系及各种地理事物特征的方法。

教师引入关于澳大利亚养羊业的知识,可以直接从书上提供的事例入手,也可播放关于养羊业的录像或展示景观图片,让学生观察这些图像资料获得感性认识。如果为了更突出反映澳大利亚养羊业在世界所处的地位,教师可以再给学生提供一些澳大利亚绵羊的头数、羊毛出口量、羊肉产量,以及在世界所处的位置等数据资料,使学生对“骑在羊背上”的国家这一含义有更感性的认识。

在分析采矿业时也是如此,要先利用矿产资源分布图,使学生对澳大利亚的矿产资源有所了解,然后再提供一些有关澳大利亚矿产资源丰富的资料及数据,分析为什么称澳大利亚是“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对这一部分教材的讲授,要特别注意一方面要突出特点,另一方面又要反映澳大利亚经济的全貌;不要使学生产生澳大利亚只有养羊业和采矿业这两个部门的错觉。澳大利亚是农牧业和矿产业生产水平较高的国家,又发展了多种工业部门,而且当今澳大利亚的服务业发展迅速,已超过农牧业和工矿业,所以澳大利亚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这应该是最后的结论。

2.初中地理澳大利亚试题 篇二

改善学科教学,最快速的方法就是改善其评价方式,但最难、阻力最大的也是改变评价方式。为了了解发达国家和地区科学教学评价体系,更新教育理念,拓展视野,笔者于2014年9月至12月,参加了宁波市教育局组织的“影子教师”项目,深入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中学进行调查,走访了州教育部领导、专家学者、一线教师,并研究了相关文献资料。笔者发现,澳大利亚初中科学采用多元化评价,注重学习过程和专业发展趋势的评估,操作性强,值得我们借鉴。

一、多元化的评价目的

“Assessment for learning(评价是为了学习)”“As sessment as learning(评价是一种学习方式)”“Assess ment of learning(评价是对学习的反馈)”是澳大利亚教学评价的三大支柱功能。正是多元化的评价目的,让教学评价在学科教学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1.评价是为了学习(Assessment for learning)

澳大利亚国家课程标准尤其强调,“评价是为了学习”是一个成功教学的最基本组成部分。教师可以通过评价了解学生的知识与技能,从而修正下一步教学。教师还可以将评价反馈给学生,使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并有的放矢地帮助学生,提高其学习效率。

2.评价是一种学习方式(Assessment as learning)

评价过程学习化是指将考试过程变成一种运用已有学习能力进行拓展性学习的过程。例如,教师经常把学生做项目当作一次测试。完成项目本身就是一个学习过程,它需要运用原有知识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构建新知识,符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此外,评价作为一种学习方式,还包含学生在测试过程中学会测定自己的发展能力、提问能力和操作技能;学生利用自我评价和教师反馈,反思自己的学习,加深对知识的再理解,更加接近学习目标。

3.评价是对学习的反馈(Assessment of learning)

作为评价的最基本目的,它可以通过成绩帮助教师判断学生是否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或评价标准,为学生学业发展状况留下轨迹,同时为他们以后获取证书、毕业升学等留下必要的证据。

二、多元化的评价特点

1.学校常规评价与国家教学质量监控并举

澳大利亚科学教学评价由两条主线构成。

一条为常规评价。学校制订年度评估计划后,教研组长将组织教师严格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制订评价计划,包括每学期测评重点、测评内容、各块内容的分值、测试所用的试卷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评价标准,给出学生评价等级(A~E),这是教师诊断学生学业情况的重要途径,也是学校分层教学的依据;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成绩,及时调整学习。

另一条是中学科学基础评价(ESSA)。ESSA是联邦政府委托专业评价机构,专门针对8年级学生的科学学业成就水平进行的在线测试,旨在从国家层面监控全国科学教学质量状况。每年11月下旬,评价机构将向社会开放网站,公布测试纲要、主要内容,并给予一周左右的准备时间。测试当天,学生阅读所发资料,同时在线答题。题型以选择题为主,也有排序、判断、简答等题型,另外还有三个大型论述题。内容均在大纲要求的各个知识点范围内,包括实验操作技能、生活技能以及科学态度与价值观。网站开放时间为两周左右。

不同于其他评估,这一考试有两大作用,一是提供学生在第四阶段(7~8年级)科学学业成绩的全面报告,并作为第五(9~10年级)、第六阶段(11~12年级)学习的起点,与12年级HSC考试成绩进行比对,评估学生在后续阶段的科学学业发展趋势。二是加强学生、教师和家长对科学的关注度,为参与国际科学PISA考试和TIMSS做好准备。

2.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融合

形成性评价由美国哈佛大学斯克里芬(M.Scriven)提出,布卢姆(B.S.Bloom)将其引入教学领域。形成性评价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估与判断,它通过多种渠道,综合分析学生日常学习的信息,了解学生的知识、能力、兴趣和需求。它不仅注重对学生认识能力的评价,也重视对学生情感及行为能力的评估。终结性评价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估,它用来对学生的学习做出结论和判断。

澳大利亚科学教学十分重视学习过程,在一学年的四个学期中,教师对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实验操作、课堂表现等均给予形成性评价,及时指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随时修正师生的教与学。但形成性评价作用不止于此,它们还将量化为分值保留下来,作为学生年度终结性评价的有机组成部分。以九年级科学终结性评价为例(见表一)。

将形成性评价融入终结性评价,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一个相对全面、真实、准确的评估。也正是这一评价形式,使澳大利亚高度自由、开放的课堂教学能够顺利开展。

3.个体评价与群体表现相联系

澳大利亚科学课程标准特别关注学生的团队意识,反映在评价中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学生的最终成绩与班级或学校学生的总体表现挂钩。以澳大利亚高考录取分数———HSC成绩的由来为例。HSC成绩由两部分组成:(1)HSC考试(类似于高考)分数,占50%;(2)学生的平时成绩,也占50%。二是而学生平时成绩则为教师给出的该学生平时分数乘以各校系数。学校系数由教育局根据各校学生整体学业质量给出,质量高,系数就高,反之亦然。这在初中科学里也有类似反映,各班科任教师给出成绩后,教研组长需要汇总年级成绩,根据班级学生在年级中的整体状况相应调整每个学生的分值,再记录到报告单中。

二是学生平时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完成项目、进行科学实验,而这些都是以小组活动形式开展的。教师根据小组的整体情况打分,这一分值由小组成员共享。因此,如果一个学生个体很优秀,但他没有组织好同学完成合作项目,照样拿不了高分。

三、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澳大利亚科学教学既实行对学生的多维度评价,包括科学知识的理解、实验技能、科学态度与价值观、生活技能等,又强调学习过程。所以在评价方式上也表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1.纸质评价

纸质评价即我们通常意义上的考试,是澳大利亚终结性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中国的考试不同,它分为常规考试和技能测试两部分,分别在两个不同学期进行。为追求考试的标准化管理,教研组长会在考试前两周公布本次测试范围及对应的大纲要求,考试结束后同样会公布评分标准和试卷分析,以便学生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修正。达成考试是为了更好地学习这一评价目标,同时增加考试透明度,达到公平和公正。

2.档案评价

科学教学评价还包括对学生课堂表现的评估。如学生出勤率、课堂参与程度、话题讨论情况、课堂活动中运用科学方法的能力、笔记以及作业情况等。这些名目繁杂的内容,如果在学期结束时凭印象打分,势必会带上教师的主观色彩,对学生造成不公,违背了墨尔本宣言“学校教育要追求公平和卓越”的目标。因此,在学科教学中,学生的课堂表现是以电子档案形式记录下来的。另外,每次作业、笔记等教师也会进行登记。学校对作业迟交或不交等行为都有明确的扣分规定,如迟交一天扣本次作业总分的20%,迟交两天再扣20%等,这些细则都公布在学校网站上。有痕迹,有标准,学生、家长对此十分认可。

3.研究性学习评价

研究性学习评价是澳大利亚科学教学评价又一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评价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实验技能、安全意识与安全操作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等,其评价目标明确、评定细则详细、方案具体、操作性强。以生物实验“影响酶活性的因素”评价单为例(见表二)。

研究性学习细化的评价标准,对学生创新能力养成有很强的指导作用,能有效引导初中科学教学向关注学生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科学应用能力的方向发展。

四、评价的呈现形式

澳大利亚科学教学评价报告对象包括学生、教师、家长、学校、教育行政部门以及社会等在内的所有参与者。考试管理部门为不同对象提供的报告,在内容上也有所区别。如向家长提供的报告中不仅有孩子的课堂表现、学科整体成绩,还有班级以及同龄孩子的标准成绩,以及学科教师评语,家长可以根据评价报告,甄别孩子科学学习的优势与不足;向学校提供的报告中包含学生整体成绩和全国或州平均水平,帮助学校改进教学。学校和教育部门还可以通过SMART软件,自行进行数据分析与比较,获取更多有效的教育信息(如下图),并将其发送给学科教师,这样有利于教师改进教学策略和制订教学计划。

21世纪最需要的是创新型人才,而我国现行的教育制度显然无法承担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任。国家教委已经认识到评价改革势在必行,高考改革正在轰轰烈烈地展开。怎样迎合高考改革,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使物理、化学、生物在众多选修科目中立于不败之地,是初中科学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希望澳大利亚初中科学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方式,能为大家提供启示和借鉴。当然由于国情不同,如何将澳大利亚小班化的评价经验应用于我国的大班化教学,值得我们一线教师进一步思考与研究。

参考文献

[1]Melbourne Declaration on Educational Goals for Young Australians.

[2]Science years7-10(Science K-10Syllabus volume2).

[3]何珊云.基于标准的学生学业成就评价——澳大利亚的经验[J].全球教育展望,2008(4).

3.初中地理澳大利亚试题 篇三

一、内容分析:三个视角,统筹落实“新义标”要求

1.从试题“内容标准”角度看

中国地理、世界地理、地球地图、福州(乡土)地理所占分值的比例(两年平均)约为42 ∶31∶15∶12,该比例与各册教材投入的学时权重比较接近。

2.从知识点分布角度看

各知识点覆盖面较广,2014年卷主要涉及43 个知识点,2015 年卷主要涉及46 个知识点;突出主干,没有错题、偏题、怪题、难题,基础性明显,对教学的导向性鲜明。

3.从考查要求角度看

以读图,知道、理解、简单应用基本原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础实践的考查为主,如福州的市花与市树、等高线地形图上地形部位和坡度的判读、实地距离和海拔高度的量算、地图的方向与比例尺,区域的主要特征、区域发展、地理事物的分布等。

二、试题特点:继承传统,强化新增“三性”的体现

1.贴近生活取材,反映地理教育价值取向

试题选用课外、课内的文本和地理图像素材,设置情境,构成新的设问角度;试题情景贴近生活,反映热点问题,凸显时代性,改变传统枯燥无味的应试,拓宽学习生活视野;试题联系活动探究,更加切合学生实际,重视体现实践能力,学习终身有用地理(表1)。

2.紧扣课程标准,侧重“四基”考查

试题紧扣“新义标”强调对学生基本原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础实践的考查,突出对地球、地图、区域特征分析、工业、农业、交通、旅游等主干知识的考查,重在呈现方式上的创新,既体现试题在“新义标”背景下的稳定性,又体现试题的发展性(表2)。

3.强调综合运用,凸显地理学科能力

试卷大幅减少死记硬背的题目,更加注重对知识、原理、技能、实践的灵活掌握和综合运用。试题着重考查学生阅读和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描述和解释地理特征的能力、探究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既反映初中地理的学科特点,也反映初中学生对地理学习的特点。

例如,2014年试题第30题“东北平原与塔里木盆地比较”、2015年试题第26题“极地地区和中东地区的比较”都由若干个问题组成,都是区域地理综合性和差异性的体现,解题思路是:从题目获取图文信息→分析题目设置的问题→最终分析得出答题要点,整个解题过程,就是作为地理学科核心能力之一的综合性的理解过程(表3)。

4.注重图表应用,彰显地理学科特色

试卷除了应用文字表述外,还运用了大量的地图、景观图、统计图和漫画图等来表达地理信息。注重对地理图表的阅读、分析和运用能力的考查,彰显地理学科的鲜明特色。通过对图表的考查,提升了学生读图、析图、用图的能力,也对今后初中地理教师重视对图像教学起导向作用。

5.加强实践探究,鼓励创新思维和开放答题

试题充分体现鼓励学生实践探究的基本理念,无论是在问题的创设背景、创设形式,还是在答案的设置方面,都有创新之处,都体现基础实践和生活体验的重要性。试题多次以研究性学习的形式呈现,在一些开放性答题方面能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独特的见解,可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

例如,2014年试题29题的第(4)小题“福州在建设‘海上丝绸之路’中具有哪些优势?”2015年试题第29题的第(4)小题“你认为大城市应不应该快速发展?并说明理由”等开放性题目设置新颖,不仅为学生提供自由探究、大胆想象的空间,更对今后初中地理教学提出更高要求。

6.寓德于“卷”,关注人类发展问题

“德育点”蕴含在试题中,或在情境设置中“显性”表达,或在试题内容里“隐性”呈现。爱国爱乡是地理教育秉持的光荣传统,例如,2014和2015年试卷福州地理内容都占12分;钓鱼岛位置和台湾岛物产进行主权和国防教育;傣族泼水节、朝鲜族长鼓舞、布达拉宫等传递“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信息;古老的引水工程坎儿井和丝绸之路激发民族自豪感;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表达当前“扩大开放的战略布局”之意图。

关注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情系人类生存与发展。例如,试题中多次体现农业生产;以“珍爱地球,从我做起”设置情境,推介可再生资源和绿色生活方式;参观被风沙掩埋的古城遗址(生态意识);尼泊尔地震、台湾多地震、印度旱涝灾害、泥石流的分布与逃生(防灾减灾);人口老龄化,城市化过快利弊分析和北京四合院保护;黄河泥沙及治沙成就(正反两面);青藏高原环保行(旅游公德)等。

三、教学启示:六个“基于”,全面落实“新义标”理念

1.基于地理学科特性的教学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以区域地理为主,区域性和综合性是地理学科的特性,把握区域性和综合性的相互联系是引领地理教学的关键。地理课程的区域性赋予空间观念,所有的地理现象或地理事物都发生在一定尺度的区域,许多地理规律、地理原理、地理事物、地理现象的考查终究都落实到区域。

首先,区域的问题都是综合的。区域内某一个地理事物(或现象)的分布、形成、变化,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例如,区域内“人口分布”既要考虑气候、地形、土壤、水源、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等自然因素,又要考虑工农业分布与发展水平、城市、交通、经济发展状况、历史等社会经济因素。因此,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全面、准确地去把握“区域性”,综合分析区域特征,重在懂得区域空间定位、归纳区域特色(自然与人文特点),进行区域差异比较,思考区域在差异基础上如何因地制宜地发展,关注区域联系的背景、方式与意义。

其次,地理课程的综合性赋予整体观念,它必须在区域中体现。自然界中人地关系、自然环境各要素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反映了地理环境的综合性。王民教授在“国际中学区域地理教学状况与发展”一文中指出:“学习区域能使学生综合理解从当地到全球不同尺度的地球表面的自然和人文特征”。教学中,要选定某一区域作为“托盘”,去“容纳”地理要素,并进行各要素间相互关系的研究,诠释、印证“共同作用、综合影响地理事物”这一规律。学生通过区域分析比较,加强空间概念,提高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基于地理问题解决的教学

地理教材中的教学内容,是一系列“碎片化问题”的集合体;学生生活体验中,“问题”无处不在。新义标鼓励学生体验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让他们掌握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方法。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质疑习惯和能力,让他们乐于发现并提出问题;注重学法指导和探究平台搭建,让他们乐于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地理问题,实现知识、体验、问题的“对接”。例如,2014年试卷第31题“北半球某地冬夏季某日正午楼房的影子”和“不同纬度地区某日正午景观图”,就是将七年级教材中“寒、温、热三带人们衣着变化图”与现实生活中楼房影子图作为载体,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现象,联系学科知识,提出问题、说明原因(分析问题),直至提出问题解决的设想。

在问题教学中,要促进学生逻辑思维的发展,以避免在问题面前“颠三倒四”。主要在创设情境与问题的逻辑性关系、问题设计的逻辑性、问题解答(分析)的逻辑性、板书的逻辑性等方面“下真功”,围绕“现象——原因——产生影响——措施”、“在哪里——哪些条件——产生影响——对策”等线索,从“有利与不利”、“积极与消极”、“优势与劣势”等不同角度分析问题。例如,2015年试卷第31题要求在方框(地理示意图)中补充内容,这道题源于七年级下册教材“现代化的畜牧业”活动1和活动2,教学中可以整合这两个活动的问题,应用纲要信号框架图,顺着“欧洲西部地处中纬度大陆西岸——地形以平原为主,温带海洋性气候广布——草场广布、牧草多汁——畜牧业发达——以牛羊肉和乳产品为主要食物” 这一主线分析归纳。

3.基于地理学科特色的教学

地图教学是地理学科的特色,空间思维能力训练很大程度上依赖地图教学。近年地理中考试题中,对空间思维考查的要求在提高,大量地理信息是通过地图、示意图、统计图等方式来呈现的;新义标教材中各类地图的比重越来越大,呼唤教师的地图教学水平、学生的读图能力要不断提高。但在现实教学中,有不少教师或不重视,或地图教学方法单一、效果低下;许多学生读图、析图、绘图能力较低,对读图积极性不高,出现看不懂、不想看的消极情绪。

首先,应该将地图教学作为学生开展自主性学习的重要内容,例如,教材中利用经纬网确定位置、板块运动与火山地震的关系、地震及自然灾害防灾示意图等,学生都能通过自主学习来了解。其次,地图教学应当生动形象,寓图于乐,教材和地图册中有大量的自然景观、风土人情等图片,活泼生动,对初中学生有强烈的吸引力,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特点,生动、形象地开展地图教学。再次,地图教学应与文本教学“互联互补”,地图与文本知识密切联系,一些地理内容无法用文字描述,只能通过地图来表达,地图成为教材知识的必要补充和说明。因此,有完美的地图教学,才有完整的地理课堂。

4.基于地理学科思想孕育的教学

地理思想是地理学的核心,包括可持续发展思想、因地制宜思想、区位理论思想、系统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爱国爱乡思想等。它蕴含于地理课程的每一个角落,例如,教材的文本和图表、习题、试题、实验、实践活动等。地理思想引领地理教育 ,这在实现课程目标方面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掌握地理思想—掌握地理知识—知识转化为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新课标地理贯彻的主导思想是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此,初中地理以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观念为主线,体现在教学中有两大基本任务:一是关注人类生存环境,引导学生将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作为中心话题,了解国情,感受祖国、家乡变化,理解保护环境和促进生态平衡的深远意义,培育增强服务祖国、服务人类的责任感,提高生态文明素养;二是关心人类自身生存能力,将生命教育、防灾减灾教育、生态安全教育等作为地理教育的新使命,科学规划,将地质、气象、生物、天文等灾害的防灾减灾常识渗透到相应章节、相关知识点或实践活动的教学中,增强防灾减灾意识,提高自护自救能力。

5.基于乡土凸显实践性和思想性的教学

“新义标”提倡积极开展地理实践活动,增强地理实践能力,鼓励开展野外考察和社会调查,让学生亲身体验地理知识产生的过程。家乡是哺育学生的乐土,这里的物、人、事易于引发好奇心,是地理实践活动的很好载体,可以成为地理教学的案例。同时,立足乡土开展地理实践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爱国爱乡情感,体验人与地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之美,将寓德于教落到实处,引向深入,探出新路。

将乡土文化的相关内容纳入地理课程基本资源库是基础性工作,目前可以通过乡土地理教材编写、乡土地理实践基地建设、乡土地理实践活动开展等渠道,增强地理课程资源开发的系统性、针对性、开放性、实用性、可操作性和时代感;将乡土地理纳入教学计划并有效实施是重要一环,侧重探讨乡土地理与国家统编中学地理教材如何有效整合,探讨地方与校本课程中如何开设、评价、上好乡土地理课,探讨如何将乡土地理野外考察或社会调查(至少1次)落到实处。

6.基于数字资源助力高效课堂的教学

在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中,数字教学资源的应用是重要抓手,数字教学资源所具有的多样性、共享性、扩展性、工具性等优点,对提高地理课堂效益是重要推力。课堂上,应发挥数字教学资源的优势,将着力点放在促进地理图像运用功效的提升和使用频次的增加,数字化演示实验的推广应用,教学情境创设的优化,课堂练习、检测针对性与实时性的加强,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有效性的提高,让“副科”地理课堂留住人、学得乐、减负担、提质量、增效益、敢创新。

4.初中地理试题参考 篇四

中国南极考察队于2009年1月27日在南极洲内陆最高的冰盖上,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南极洲内陆科学考察站——昆仑站。读图2回答4-5题。

4.中国在南极洲建立的昆仑站,位于图中

A.甲地 B.乙地 C.丙 D.丁

5.在南极洲考察最理想的月份是

A.12—2月 B.3—5月

C.6—8月 D.9—11月

5.初中地理试题 篇五

(1)“双基”仍然是考查的重点,贯彻学以致用的方针,考查学生灵活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等多方面的能力。取消机械训练、死记硬背的题目,不出偏题、怪题。试题的着眼点和着力点主要放在考查能力与素质上。如在下列图幅相同的四幅地图中,比例尺最大的是( D )

A.世界地图 B.中国政区图 C.云南省政区图 D. 曲靖市政区图

总结:解答该题应该了解地图中比例尺大小的比较及应用,属于学习地理知识的基本知识与技能的应用

★ 科尔沁的世界地理试题

★ 初中中考作文题目

★ 初中中考作文

★ 初二地理试题之工业探究

★ 初中中考语文作文范文

★ 初中中考语文写作技巧

★ 初中中考英语作文

★ 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地理试题

★ 中东区域图的世界地理试题总结

6.初中地理会考模拟试题 篇六

一、 单选题(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1、下列四个地点,既位于东半球又位于北半球是。

2、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 )。

A.0°经线 B.0°纬线 C.20°W,160°E D.20°E,160°W

3、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

A.巴拿马运河 B.苏伊士运河 C.乌拉尔山 D.京杭运河

4、纵贯南北美洲的山系

A.喜马拉雅山系 B.阿尔卑斯山系 C.科迪勒拉山系 D.阿特拉斯山系

5、我国黄土高原上的`传统民居有

A.窑洞 B.吊脚楼 C.竹楼 D.蒙古包

6、下列描述中表示天气的是

A.冬暖夏凉 B.风和日丽 C.四季如春 D.终年干旱

7、在卫星云图中白色表示

A.海洋 B.陆地 C.云雨区 D.国界线

8、世界上最深的湖泊

A.贝加尔湖 B.死海 C.里海 D.苏比利尔湖

9、马六甲海峡沟通了

A.太平洋和大西洋 B.大西洋和印度洋 C.太平洋和印度洋 D.太平洋和北冰洋

10、南极洲代表性的动物有

A.企鹅 B.鸸鹋 C.北极熊 D.斑马

11、巴西产量居世界首位的农产品是

A.蔗糖、香蕉、剑麻 B.咖啡、可可、剑麻

C.小麦、玉米、大豆 D.柑橘、香蕉、棉花

12、“骑在羊背上的国家”和“坐在矿车上的国家”是

A.阿根廷 B.新西兰 C.澳大利亚 D.巴西

13、我国人口的基本政策是

A.逐渐增加人口 B.大杂居,小聚居

C.实行计划生育 D.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14、下列山脉中,属于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是

A.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横断山

B.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C.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D.秦岭——淮河一线

15、海南岛的最北端是

A.鱼鳞角 B.铜鼓岭 C.木栏角 D.锦母角

16、治理黄河的根本措施是

A.在上游峡谷修建水库 B.在中游搞好水土保持

C.加固江防大堤 D.开辟入海新河

17、我国某山脉,山北以旱地为主,山南以水田为主,

山北人们以面食为主,山南人们以大米为主,这是我国的

A.天山 B.阴山 C.秦岭 D.南岭

18、解决水资源季节分布不均的有效途径是

A.跨流域调水 B.兴修水库 C.节约用水 D.防治水污染

19、位于西藏自治区的农业区是

A.湟水谷地 B.雅鲁藏布江谷地 C.河西走廊 D.河套平原

20、西北地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是

A.湿润 B.酷寒 C.高寒 D.干旱

21、塔里木河河水来源于

A.地下水 B.湖泊水 C.季风降水 D.冰雪融水

22、内蒙古牧区的优良畜种是

A.滩羊 B.细毛羊 C.三河马、三河牛 D.牦牛

23、从上海把一批急救药品运往拉萨,最佳的运输方式

A.铁路运输 B.航空运输 C.公路运输 D.管道运输

24、读我国分区略图(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图中有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 B.乙图中大部分地区农作物一年一熟

7.高考地理能力测试题(一) 篇七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 (选择题) 和第Ⅱ卷 (非选择题) 两部分。

第Ⅰ卷 (选择题共50分)

本卷共25小题, 每小题2分, 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塔里木盆 地示意图 (图1) , 完成1~2题。

1.图示地区的交通线和城镇分布在 ()

A.山脉阳坡B.河谷地区

C.盆地边缘D.盆地内部

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图1所示区域生产条件及特点的是 ()

A.光照充足, 日温差大, 作物品质好

B.煤炭、石油资源丰富, 是我国主要的能源基地

C.劳动力丰富, 加工工业发达

D.与多国接壤, 边境贸易发达

表1为我国四个省份2010年地理数据统计表。读表, 回答3~4题。

3.1234四个省份分别是 ()

A.1浙江、2海南、3青海、4河南

B.1青海、2浙江、3海南、4河南

C.1海南、2浙江、3青海、4河南

D.1浙江、2青海、3河南、4海南

4.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1省份人口年均增长率高主要是外来人口迁入造成的

B.2省份第三产业比重最高, 说明经济发展水平最高

C.3省份目前经济发展水平最低

D.四个省份中1省份老龄化问题最严重

读中国国际会议城市排行榜 (图2) , 回答5~7题。

5.由图2可知 ()

A.在南方举 办的国际 会议次数 远多于北方

B.在中西部举办的国际会议集中在川、陕两省

C.图示时间内, 我国的直辖市都举办过国际会议

D.举办国际会议的北方城市数量远少于南方城市数量

6.与北京举行国际 会议次数 多无关的 是 ()

A.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B.社会治安条件好, 安全度高

C.市内交通快捷, 交通优势显著

D.是中国首都, 国际知名度高

7.举办国际会议数量世界排名可能高于北京的城市是 ()

A.吉隆坡B.新加坡

C.底特律D.科伦坡

读新疆等高线地形图 (图3) 和某山垂直自然带带谱示意图 (图4) , 回答8~10题。

8.图4中山脉位于图3中的位置是 ()

A.1B.2C.3D.4

9.R自然带主 要分布在 哪一坡、原因是 ()

A.南坡降水多B.北坡降水多

C.南坡气温低D.北坡热量丰

10.据图判断, 乌鲁木齐所处的自 然带是 ()

A.温带荒漠带B.山地草原带

C.高山草甸带D.冰雪带

读图5, 回答11~13题。

11.建筑物夏季需防热、通风、防雨、防洪, 冬季可不考虑防寒、保温的地区是 ()

A.B区 B.C区 C.D 区 D.E区

12.划分A、B、C、D四个一级区域的主要依据是 ()

A.气温B.降水C.日照D.风

13.a、b、c分别是武汉、重庆、拉萨,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城市服务范围相同

B.城市等级相同

C.都受夏季风影响

D.流经三城市的河流属于同一水系

在东部沿海地区的纺织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的过程中, 抱团转移成为一种新型 转移模式。如南通纺织和服装等企 业组团“扎堆”投 资有30多年纺织产业历史的太康, 在太康形成了一座“南通纺织 城”。据此, 读图6, 回答14~16题。

14.太康吸引南通纺织产业迁入的主要区位优势是 ()

A.交通便捷, 进入市场快

B.中原地带, 市场广阔

C.劳动力丰富且质优价廉

D.基础设施完善

15.与企业个体分散转移相比, 纺织和服装等企业抱团转移的主要优势是 ()

A.环境改变较小B.协作条件较好

C.接近原料产地D.地租更加便宜

16.纺织和服装等企业抱团转移对南通市的影响主要是 ()

A.造成产业结构失调, 不利于经济发展

B.造成人口性别比失衡, 社会失稳

C.有利于促进城市化和工业化

D.短期内造成部分人口失业

图7是世界部分区域某清洁能源电站的分布示意图。完成17~18题。

17.图7中清洁能源最有可能是 ()

A.风能B.核能

C.地热能D.潮汐能

18.目前, 该清洁能源发电量较小的原因可能是 ()

A.发电量不稳定, 有季节变化

B.能源较分散, 难以集中利用

C.资源蕴藏量小, 难以大规模利用

D.分布位置较偏僻, 离大城市较远

图8为雅鲁藏布江谷地局部等高线地形图 (单位:m) , 读图回答19~20题。

19.对图8中河段描述正确的是 ()

A.纬度低, 无结冰期

B.流速较慢

C.航运价值较大

D.水量年际变化大

20.图示地区的种植业生产较周边地区发达, 其主要自然条件是 ()

A.作物生长期长B.光照丰富

C.积温较高D.劳动力较丰富

图9示意我国某地地形和降水分布, 当地居民随季节转场放牧。降水量大于400mm为森林景观, 200~400mm为草原, 小于200mm为荒漠。读图完成21~22题。

21.现在属于森林景观的是 ()

A.甲B.乙C.丙D.丁

2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夏季草场生长好, 宜扩大畜群数

B.夏季到乙地放牧, 可保护低地草场

C.冬季在丙地放牧, 可充分利用草场资源

D.在丁地大量 掘井, 可增加牧 场、扩大耕地

马尔维纳斯群岛 (英国称福克兰群岛) 气候阴凉湿润, 降水季节分配均匀。该岛最吸引人的是奇花异草、种类丰富的海鸟、海洋哺乳动物等。读马尔维纳斯群岛简图 (图10) , 回答23~25题。

23.导致西福岛海岸线曲折破碎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1流水侵蚀2风力侵蚀3海浪侵蚀4冰川侵蚀

A.12 B.23 C.34 D.14

24.该岛最具有开发前景的新能源资源是 ()

A.风能资源B.地热能资源

C.太阳能资源D.生物能资源

25.马尔维纳斯群岛在发展旅游经济时可以重点开发的资源是 ()

A.风土民情B.生物景观

C.地质地貌景观D.山水组合景观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50分)

本卷共4小题, 共50分。

26. (10分) 读成渝经济区资源、交通与城市分布及发展规划图 (图11) 和重庆月均温和浓雾发生频率图 (图12) , 回答下列问题。

(1) 重庆沿江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是全国第三、西部第二个国家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简述其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有利条件。 (4分)

(2) 分析重庆市浓雾天气出现的季节及其该季节浓雾形成的原因。 (6分)

27. (12分) 读毛里求斯岛及其附近区域示意图 (图13) 和相关材料, 回答下列问题。

(1) 简述普莱桑斯的气候特点, 并解释其形成原因。 (4分)

毛里求斯是地处印 度洋西南 的一座火 山岛。自18世纪以来, 甘蔗一直 是其主要 农作物。

(2) 分析毛里求斯发展甘蔗种植业的有利条件。 (8分)

28. (14分) 阅读以下 材料和图14, 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伊犁地区、日本北海道的富良野和法国的普罗旺斯是世界三大薰衣草种植基地。普罗旺斯和北海道的薰衣草一年只花开一季, 而伊犁河谷可以使薰衣草花开两季, 这在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伊犁薰衣草第一季在5月底至6月中旬, 6月底收割一次;第二季在7月底至8月, 9月底再收割一次, 被人们称为夏花和秋花。

材料二薰衣草产品的质量和技术要求很高。目前, 伊犁河谷有30多个薰衣 草产品品牌。伊犁河谷年产约150吨薰衣草精油, 其中60%用于国内市场, 40%作为初级原料出口欧美国家及日本等, 新疆本地企业以薰衣草精油和花穗做终 端产品所 用伊犁薰 衣草产量 不到15%。

(1) 分析说明伊犁河谷的薰衣草能“花开两季”的原因。 (6分)

(2) 简析伊犁河谷薰衣草产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8分)

29. (14分) 阅读图15, 回答问题。

(1) 描述图示地区干燥度分布规律, 并简析其成因。 (4分)

(2) 指出A河河水的主要来源, 并简述其水文特征。 (6分)

(3) 针对B湖日趋缩小的现状, 有专家提出“治湖的关键是治河, 治河的关键是协调人地关系”的治理思路。分析B湖面积缩小及A河水量减小、断流期延长的原因, 并提出治 理措施。 (4分)

【参考答案与解析】

1.C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观察及获取信息的能力。观察图中交通线、城镇的位置, 结合塔里木盆地可知, 其分布在盆地边缘。

2.C熟悉新疆的自然、社会经济条 件是回答本题的基础。其中A、D选项中的内容可从图中观察或推理出来, 所以其是该区域的特点。而对B选项的判断, 要靠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

3.A本题考查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在产业比重、人口增长率、城市化率等 方面的差异。一般来说, 发达地区第三产业的比重大, 城市化率高;欠发达地区第一产业的比重大, 城市化率低。从题中所给的四个选项来看, 浙江经济最发达, 所以1为浙江, 排除B、C选项。要想正确解答本题学生必须知道:河南为农业大省, 海南旅游业在经济中所占比重大。

4.B根据上一题答案, 1为浙江, 经济发展水平高, 人口自然增长率低, 老龄化严重, 外来人口多, 所以A、D叙述均正确;海南以旅游业为主, 第三产业比重大, 但是总体经济发展水平并不高, 因为经济发展水平包括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人均国民收入等多项指标;3省位于青藏地区, 经济发展水平最低。

5.D本题考查读图能力及对南方地区、中西部地区、直辖市、北方城市的范围及我国重要城市的分布等基础知识的熟悉状况。比如, 北方地区指青藏高原以东、秦岭淮河以北的地区, 包括图中的北京、西安、天津、大连等, 其余城市属于南方地区。将举办国际会议的次数与选项所述进行比较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6.C本题考查学生对我国大城市、特大城市市内交通的了解。选项中与北京不相符的是C。

7.B本题考查学生的推理能力及对所给城市的熟悉程度。吉隆坡是马来西亚的首都, 新加坡是国家城市, 底特律是美国汽车工业城市, 科伦坡是斯里兰卡的首都。四个城市中, 新加坡位于联系太平洋与印度洋的交通枢纽上, 交通便利, 而且生态环境保护得好, 有花园城市之称, 所以, 举办会议数量最可能高于北京。

8.A读图4可知山脉海拔约5400米, 根据等高线图的数值和等高线的递变趋势, 可以判断只有1处比较合理, 所以A对。2处的海拔小于4000米, 所以B错。3处的海拔 在4000~5000米之间, 所以C错。4处海拔小于3000米, 所以D错。

9.B由上题可以判断图示山脉是天山山脉。因天山是东西走向的山脉, 北坡是阴坡, 南坡是阳坡, 并且北坡是西风的迎风坡, 降水多, 所以冰雪带海拔低且自然带较多的坡应为北坡。故R自然带主要分布于北坡。

10.B读等高线图可知, 乌鲁木齐位于海拔1000~2000米之间。对照垂直自然带分布图, 可以判断乌鲁木齐位于山地草原带。

11.C根据试题的设问可以知道, 该地的气候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 冬季温暖, 所以具备此特点的是D区域。

12.A从图中A、B、C、D四区域南北排列的顺序可以看出, 主要的差异在于气温。

13.C本题考查中国的季风气候区、中国的外流河区域范围以及武汉、重庆、拉萨等城市的基本特点。本题难度较小, 对四个选项的判断依据是对上述基础知识的记忆。比如夏季风能到达的区域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以东的地区, 由此可以确定C项正确。

14.C产业转入地相对于 产业转出地来说, 一定具有比较优势。纺织业为劳动密集型产业, 所以相对于沿海发达地区的南通而言, 河南太康的优势在于劳动力丰富且质优价廉。

15.B本题考查产业转移对企业的影响。纺织企业与服装企业属于生产合作中的上下游关系。“抱团转移”能够保持原来的协作关系不被打乱, 市场或原料的供应保持稳定, 减少运输成本, 提高经济效益。

16.D本题考查产业转移对转出地的影响。纺织业与服装业都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 属于工业中的低端产业, 对发达地区来说其技术含量低, 附加值小, 影响经济的发展, 所以需要转出, 但转移会使得那些从事该产业的工人暂时失去工作;人口并没有随产业转移, 所以产业转移对人口性别比、城市化程度影响不大。

17.C从图中可以看出, 电站主要分布在板块边界附近, 这说明该清洁能源的形成与板块运动相关。由于板块边界处地壳薄弱, 地球内能得到释放, 地热资源丰富, 该清洁能源最可能是地热能。选项C正确。

18.D地热能与板块运动有关, 没有季节变化;地热能源储量大, 分布集中;地热资源分布地区地壳运动活跃, 人口和城市分布较少, 位置偏僻, 离大城市较远。选项D正确。

19.B本题考查河流的水文 特点。由于该河段位于雅鲁藏布江谷地, 属于河流的上游, 水量主要来自于冰雪融水, 水量少且年际变化小。该地虽然纬度低, 但海拔在3600米左右, 冬季有结冰现象。从等高线图中可以看到, 此河段在大于3400米、小于3600米之间, 落差小, 所以流速较缓。该地水量小, 人口少, 工业不发达, 不利于发展航运。

20.C此地位于河谷中, 海拔相对较低, 热量较周围地区多, 农作物能够成熟, 所以可以发展种植业。而作物生长期长、光照充足等条件都是在能够生长农作物的前提下, 农作物品质好的条件。

21.C本题考查读图能力。因“降水量大于400mm为森林景观, 200~400mm为草原, 小于200mm为荒漠”, 所以, 确定甲、乙、丙、丁四地降水多少很重要。过400mm降水量作横坐标的平行线与降水量曲线相交于两点, 两点以上的曲线降水量大于400mm, 其对应的山坡为丙区域, 所以丙为森林景观。

22.B由图可知, 甲区域对应的降水量小于200mm, 为荒漠, 所以不宜扩大畜群数;乙地降水量在400mm左右, 为草原, 且海拔高, 夏季气温低, 蚊虫少, 所以可以作为夏季牧场;丙地为森林植被, 宜发展林果业;丁地降水量大于200mm而小于400mm, 以草原为主, 且海拔相对于乙地较低, 适宜作冬季牧场, 但是过度放牧、大量掘井可能导致荒漠化。

23.C西福岛海岸线曲折, 主要是外力作用中的侵蚀作用所致。因为是海岸线, 所以受海水侵蚀作用大, 该地处于西风带, 外力主要是大浪与潮汐;由于在地质历史时期, 欧洲高纬度地区是一个巨大的冰盖, 冰川的侵蚀作用强大, 欧洲西海岸留下了众多的峡湾式海岸、阿尔卑斯山上的角峰、瑞士与芬兰众多的湖泊。此题不选流水侵蚀, 是因为流水到达海岸附近主要以沉积为主。该题易错点是:现代英国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冬季流水不结冰, 加之山地海拔又低, 某些学生认为该地不可能有冰川, 所以不选冰川侵蚀。

24.A该地处 于西风带, 常年受西 风影响, 所以有丰富的风能资源。因为降水量多, 纬度高, 太阳能并不丰富。

25.B根据材料“该岛最吸引人的是奇花异草、种类丰富的海鸟、海洋哺乳动物等”, 这些属于生物旅游资源。

26. (1) 煤、天然气、盐、水和水能资源丰富;水陆交通便利;劳动力丰富且廉价;城市密集, 市场广阔;国家政策支持。 (任意其中4点即可, 共4分)

(2) 冬半年。地表冷却, 夜间容易出现辐射逆温, 大气稳定;盆地地形, 夜晚吹山风, 容易出现地形逆温, 再加上地形阻挡, 水平气流也弱;河流众多, 蒸发水汽多;城市凝结核多。 (任意其中3点即可, 共6分)

27. (1) 地处低纬, 全年高温 (各月气温 在20℃以上) ; (2分) 位于山地迎风坡, 受东南信风的影响, 年降水量丰富 (1500mm以上) , 且主要集中在夏秋季节 (12月至次年5月) 。 (2分)

(2) 高温多雨; (2分) 土壤肥沃; (2分) 河流众多, 水源充足; (2分) 种植历史 悠久等。 (2分)

28. (1) 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 夏季升温快, 早播种; (2分) 北面有山脉阻挡冷空气, 入冬迟, 生长期长; (2分) 品种改良后, 更加耐寒。 (2分)

(2) (种植) 薰衣草品种退化, 表现在单产量下降、品质降低、抗病能力减弱;混种现象普遍, 直接导致薰衣草精油原料的混杂; (加工) 加工技术、工艺、设备落后;伊犁河谷薰衣草精油产业规模小, 龙头企业少; (销售) 品牌建设不足, 企业产品同质化严重; (服务) 技术服务体系配套严重缺位。 (需要分别从生产、加工、销售、服务四个方面说明, 每一方面内任意一点合理给2分, 共8分)

29. (1) 东部:由东南向西北增加。 (1分) 受夏季风影响, 降水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减少。 (1分) 西部:由西南向东北增加。 (1分) 气流遇山地 (祁连山) 抬升, 降水由西南向东北减少。 (1分)

(2) 高山冰雪融水补给。 (2分) 水文特点:汛期短且集中于夏季, 冬季断流;含沙量较大;流量小。 (任答其中2点得4分)

8.初中地理澳大利亚试题 篇八

智利甘露酒庄计划在亚洲销售百万箱葡萄酒

智利甘露酒庄透露,计划成为在亚洲市场销售葡萄酒过百万箱的葡萄酒品牌。甘露酒庄出口总监Cristian Lopez表示,亚洲是他们下一个要攻克的大市场,也是增长最快速的市场。他们的长期目标是使该酒庄的葡萄酒在亚洲市场上的销售每年能达100万箱,目前是6万箱,并在中国市场上全心全意的取得成功。

全球最昂贵葡萄酒在迪拜出售

全世界最贵葡萄酒目前在迪拜机场对外销售,这款标价195000美元的葡萄酒,全世界只有三瓶限量版外售,这瓶12升的葡萄酒由法国波尔多地区的Margaux酒庄酿造,售价还包括一张前往法国的头等舱机票,买主可以搭乘航班去法国参观Margaux酒庄。

南非建立开普敦酒商分级统一

南非开普敦酒商分级系统(CVC)近日成立,旨在确保开普敦葡萄酒的质量。这一系统将在葡萄酒原产地计划框架内实施。开普敦葡萄酒生产商为了建立一个认证系统,向客户提供管理和保证,通过CVC这样一个认证系统为酒商创建了分级,CVC系统的三级分级分别是:特定葡萄园葡萄酒、庄园葡萄酒以及原产地葡萄酒。

黑桃A香槟推出史上最大容量粉红香槟酒

黑桃A香槟公司将推出30升容量的Midas粉红香槟。首瓶粉红Midas香槟将在Hakkasan拉斯维加斯餐厅推出,位于美高梅大赌场酒店。该款香槟相当于40个标准容量的(750ml)酒瓶,4英尺高,重45公斤,标价275000美元,此次推出的粉红Midas香槟酒为限量版。

阿莫林2013年软木塞生产数量达40亿

上一篇:小麦机收启动仪式领导讲话下一篇:暑期大学生实习报告-社会实践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