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坡地质灾害报告

2024-10-03

滑坡地质灾害报告(共9篇)

1.滑坡地质灾害报告 篇一

自然地质灾害滑坡的防治措施

一、概述

斜坡上的部分岩体和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的影响下沿某个滑动面发生剪切破坏向下运动的现象称为滑坡。滑动面可以是受剪应力最大的贯通性剪切破坏面或带,也可以是岩体中已有的软弱结构面。规模大的滑坡一般是缓慢的、长期的往下滑动,有些滑坡滑动速度也很快,其过程分为蠕动变形和滑动破坏阶段,但也有一些滑坡表现为急剧的滑动,下滑速度从每秒几米到几十米不等。滑坡多发生在山地的山坡、丘陵地区的斜坡、岸边、路堤或基坑等地带。滑坡对工程建设的危害很大,轻则影响施工,重则破坏建筑;由于滑坡,常使交通中断,影响公路的正常运输;大规模的滑坡,可以堵塞河道,摧毁公路,破坏厂矿,掩埋村庄,对山区建设和交通设施危害很大。因此,研究滑坡的成因及行为特点,有助于我们采取有效的工程措施来避免滑坡的发生或者是减少滑坡发生后的损失。下面从滑坡的形态特征及分类、滑坡的成因及滑坡的防治措施几个方面分别作简单介绍。

二、滑坡的形态特征及分类 1.滑坡的形态特征

滑坡在平面上的边界和形态特征与滑坡的规模、类型及所处的发育阶段有关。一个发育完全的滑坡,一般包括:1,滑坡体,指滑坡发生后与母体脱离开的滑动部分;2,滑动带,滑动时形成的碾压破碎带;3,滑动面,滑坡体沿着下滑的表面;4,滑坡床,滑体以下固定不动的岩土体,它基本上未变形,保持了原有的岩体结构;5,滑坡壁,滑体后部和母体脱离开的分界面,暴露在外面的部分,平面上多呈圈椅状;6,滑坡台阶,由于各段滑体运动速度的差异而在滑体上部形成的滑坡错台;7,滑坡舌,又称滑坡前缘或滑坡头,在滑坡前部,形如舌状伸入沟谷或河流,甚至越过河对岸;8,滑坡周界,指滑坡体与其周围不动体在平面上的分界线,它决定了滑坡的范围;9,封闭洼地,滑体与滑坡壁之间拉开成沟槽,相邻滑体形成反坡地形,形成四周高中间低的封闭洼地;10,主滑线,又称滑坡轴,滑坡在滑动时运动速度最快的纵向线,它代表滑体的运动方向;11,滑坡裂隙,分为四类:1,分布在滑坡体上部的拉张裂隙;2,分布在滑体中部两侧的剪切裂隙;3,分布在滑坡体中下部的扇状裂隙;4,分布在滑坡体下部的鼓张裂隙。由此可见,一个滑坡完整的应该包括以上11个部分组成。当然,在实际的滑坡现象中,有时候我们很难分清楚各个部分明显的边界。

2.滑坡的分类

滑坡分类的目的在于对发生滑坡作用的地质环境和形态特征以及形成滑坡的各种因素进行概括,以便反映出各类滑坡的工程地质特征及其发生发展的规律,从而有效地预测和预防滑坡的发生,或在滑坡发生之后有效的进行治理。根据不同的原则和指标,各国学者和工程部门对滑坡提出了各种分类方案。我国铁道部门则按滑坡体的岩性、滑面与岩土体层面的关系、滑体厚度等进行了分类,在国内应用较为广泛。从研究山坡发展形成历史出发,则可以分为古滑坡、老滑坡、新滑坡、现代活滑坡等类型;日本渡正亮则按滑坡的发展阶段,将滑坡分为幼年期、青年期、壮年期和老年期;按滑坡的滑动力学特征,则可分为推动式、平移式和牵引式滑坡。对于一个滑坡,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有不同的分类,但实践中,我们应该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根据突出因素对滑坡进行分类,分类的原则就是看对我们认识、防治和处理此滑坡是否有帮助。

三、滑坡的形成条件

要探讨滑坡的形成条件,就必须考虑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因素,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因素有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两个方面。内在因素有组成边坡岩土体的性质、地质构造、岩体结构、地应力等。它们常常起着主要的控制作用。外在因素有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作用、地震、风化作用、人工开挖、爆破以及工程荷载等。其中地表水和地下水是影响边坡稳定最重要、最活跃的外在因素,其他大多起触发作用。查明和掌握这些影响因素对了解边坡失稳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制定防治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1.滑坡形成的内部条件

产生滑坡的内部条件与组成边坡的岩土的性质、结构、构造和产状等有关。不同的岩土,它们的抗剪强度、抗风化和抗水侵蚀的能力都不相同,如坚硬致密的硬质岩石,它们的抗剪强度较大,抗风化的能力也较高,在水的作用下岩性也基本没有变化,因此,由它们所组成的边坡往往不容易发生滑坡。反之,如页岩、片岩以及一般的土则恰好相反,因此,由它们所组成的边坡就比较容易发生滑坡。从岩土的结构、构造来说,主要的是岩(土)层层面、断层面、裂隙等的倾向对滑坡的发育有很大的关系。同时,这些部位又易于风化,抗剪强度也低。当它们的倾向与边坡坡面的倾向一致时,就容易发生顺层滑坡以及在堆积层内沿着基岩面滑动;否则反之。边坡的断面尺寸对边坡的稳定性也有很大的关系,边坡也陡,其稳定性就越差,越容易发生滑动。如果坡高和边坡的水平长度都相同,但一个是放坡到顶,而另一个却是在边坡中部设置一个平台,由于平台对边坡的反压作用,就增加了边坡的稳定性。此外,滑坡若要向前滑动,其前沿就必须要有一定的空间,否则滑坡就无法向前滑动。山区河流的冲刷、河谷的深切以及不合理的大量切坡都能形成高陡的临空面,而为滑坡的发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总之,当边坡的岩性、构造和产状等有利于边坡的发育,并在一定的外部条件下引起边坡的岩性、构造和产状等发生变化时,就能发生滑坡。

2.滑坡形成的外部条件

滑坡发育的外部条件主要有水的作用,不合理的开挖和坡面上的加载、振动、采矿等,以前两者为主。调查表明:90%以上的滑坡与水的作用有关。水的来源不外乎大气降水、地表水、地下水、农田灌溉的渗水、高位水池和排水管道等的漏水等。不管来源怎样,一旦水进入斜坡岩土体内,它将增加岩土的重度并产生软化作用,降低岩土的抗剪强度,产生静水压力和动水力,冲刷或侵蚀坡脚,对不透水层上的上覆岩土层起润滑作用,当地下水在不透

水层顶面上汇集成层时,它还对上覆地层产生浮力作用等等。总之,水的作用将会改变组成边坡的岩土的性质、状态、结构和构造等。因此,不少滑坡在旱季原来接近于稳定,而一到雨季就急剧活动,形成“大鱼大滑,小雨小滑,不雨不滑”。这也说明了雨水和滑坡的关系。山区建设中还常由于不合理的开挖坡脚或不适当的在边坡上填放弃土、建造房屋或堆置材料,以致破坏斜坡的平衡条件而发生滑动。此外,振动对滑坡的发生和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如大地震时往往伴有大滑坡发生,爆破有时也会引发滑坡。

四、滑坡防治措施

通过以上对滑坡的形态特征及滑坡形成条件的介绍,我们不难得出治理滑坡的相关工程措施。然而,一个滑坡的发生往往是多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为,我们只有做详细的调查和分析计算后,才能制定出切合实际的防治措施。总的来说,治理滑坡应该坚持以防为主、综合治理、及时处理的原则。结合边坡失稳的因素和滑坡形成的内外部条件,治理滑坡可以从以下两个大的方面着手:

1.消除和减轻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危害

滑坡的发生常和水的作用有密切的关系,水的作用,往往是引起滑坡的主要因素,因此,消除和减轻水对边坡的危害尤其重要,其目的是:降低孔隙水压力和动水压力,防止岩土体的软化及溶蚀分解,消除或减小水的冲刷和浪击作用。具体做法有:防止外围地表水进入滑坡区,可在滑坡边界修截水沟;在滑坡区内,可在坡面修筑排水沟。在覆盖层上可用浆砌片石或人造植被铺盖,防止地表水下渗。对于岩质边坡还可用喷混凝土护面或挂钢筋网喷混凝土。排除地下水的措施很多,应根据边坡的地质结构特征和水文地质条件加以选择。常用的方法有:1,水平钻孔疏干;2,垂直孔排水;3,竖井抽水;4,隧洞疏干;5,支撑盲沟。

2.改善边坡岩土体的力学强度

通过一定的工程技术措施,改善边坡岩土体的力学强度,提高其抗滑力,减小滑动力。常用的措施有:1,削坡减载;用降低坡高或放缓坡角来改善边坡的稳定性。削坡设计应尽量削减不稳定岩土体的高度,而阻滑部分岩土体不应削减。此法并不总是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要在施工前作经济技术比较。2,边坡人工加固;常用的方法有:1,修筑挡土墙、护墙等支挡不稳定岩体;2,钢筋混凝土抗滑桩或钢筋桩作为阻滑支撑工程;3,预应力锚杆或锚索,适用于加固有裂隙或软弱结构面的岩质边坡;4,固结灌浆或电化学加固法加强边坡岩体或土体的强度;5,SNS边坡柔性防护技术等。

五、结语

本文对滑坡的形态特征、影响边坡稳定性因素及滑坡形成条件、滑坡的防治措施做了简单的介绍。天然的或人工开挖形成的边坡到处可见,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边坡失稳,引起各种规模的滑坡时有发生,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了巨大的灾难。因此,作为土木工程技术人员,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去研究和治理滑坡,从而减少滑坡的发生和降低因滑坡造成的损失。相信通过我们研究的不断深入,滑坡现象将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控制。

参考文献

[1] 李斌.《公路工程地质》.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年.

[2] 郑书彦,李占斌.《滑坡侵蚀研究》.黄河水利出版社.2005年. [3] 王连接,马建宏 等.《水库滑坡与防治技术》.长江出版社.

2005年

2.滑坡地质灾害报告 篇二

长期以来崩塌滑坡地质灾害给世界各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和损失,因此一直都是各国重点研究和防范的对象。

20世纪70年代以前,我国的崩塌滑坡地质灾害监测预报研究主要局限于对灾害分布规律、形成机理、趋势预测等方面的分析,基本属于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学科的范畴。20世纪70年代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国以交通、能源、水利、城市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滑坡、崩塌与泥石流等崩塌滑坡地质灾害问题日益突出。为了减少崩塌滑坡地质灾害造成的社会经济损失,我国国土资源、铁路、水利水电、矿山、公路、城建等系统和高等院校、科研部门开展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在崩塌滑坡地质灾害的基础理论、勘察技术、评估技术、监测预报技术以及崩塌滑坡地质灾害预防整治技术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1995年,由国土资源部组织了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等多家单位成立“崩塌滑坡地质灾害监测预报与防治技术方法研究”课题组进行联合攻关,课题研究内容涉及崩塌滑坡地质灾害形成及演化过程、监测与预报方法技术、防治理论与技术、信息处理等方面。进入21世纪,我国先后建立了巫山崩塌滑坡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示范站、四川雅安崩塌滑坡地质灾害预警示范区、江西重点崩塌滑坡地质灾害防治区监测预警示范区等多个示范区、贵州公路滑坡自动监测示范站。

2 滑坡监测技术

监测技术自20世纪50年代末期以来有了巨大的进步。现代科技成就,特别是电子技术和计算技术的成就被引用到地质工程及岩土工程中来,极大地推动了监测技术的进展,加速了信息化施工的推行。监测系统的总体结构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已经具有了一定的数字化、自动化和网络功能。

崩塌滑坡地质灾害监测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监测方法及机具本身的进步。2)监测内容的不断扩大与完整,分析方法的不断完善。

目前崩塌滑坡地质灾害监测及应用方面还存在着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监测仪器本身在稳定性、重复性、响应特性及操作性方面存在不少问题。2)监测信息的采集对基础地质信息重视不够,信息处理的新技术、新方法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发展。3)在一些工程项目中,虽然重视了崩塌滑坡地质灾害的监测工作,但监测信息却没有得到充分的应用,崩塌滑坡地质灾害监测信息真正得到实际应用的不多,用以现场指导生产、解决实际问题的则更少。4)信息处理在主要依靠传统数理统计方法的同时,引入了一些非线性处理方法及神经网络处理技术,但研究程度还不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和工程实践的检验。

3 滑坡预报

世界各国众多学者根据各自不同的研究背景提出了许多预报模型和方法,大致可以分为确定性预报模型、统计预报模型和非线性预报模型三类。不过这些模型只有在一定范围、一定条件下是有效的,但由于崩塌滑坡地质灾害的成因机理、形成条件、诱发因素等复杂多样,地域特征明显,因此希望单纯依赖某种模型完全从定性或定量的角度去预报崩塌滑坡地质灾害的发生是非常困难的。

总而言之,崩塌滑坡地质灾害的产生,受两个因素制约,即地面因素和气象因素。地面因素包括地形、地质、水文、人为活动等诸多因素。气象因素是诱发崩塌滑坡地质灾害的主导因素之一。即该地区降雨量多大的情况下可能产生何种类型、多大规模的崩塌滑坡地质灾害,这就必须了解以往该地区发生过的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临界雨量。临界雨量确定后,也只能说明该地区各种崩塌滑坡地质灾害在响应的临界雨量下可能产生灾害,还无法确认何时发生灾害。要预测预报何时会发生灾害,则应结合气象预报,而气象预报准确是很困难的。

由上述可见,对未有明显崩塌滑坡地质灾害发生的特征,而将来又可能产生灾害的斜坡或暂时停歇的崩塌滑坡地质灾害何时再度发生等的预测预报,难度是最大的。

4 崩塌滑坡地质灾害管理信息系统

国内信息系统使用很广,各部门从自己的需要出发,编制了不同的信息系统。但信息系统规模都较小,功能较为单一,如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研究所建立了滑坡信息监测与反馈系统。其中香港土木工程署建立的斜坡信息系统是最为完善的。

国内GIS的研究起步于1986年,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应用于崩塌滑坡地质灾害管理。大范围的研究、应用则始于2000年以后。国内关于GIS应用于崩塌滑坡地质灾害监测预报基本上是单一用途,其中最多的是将GIS运用于崩塌滑坡地质灾害的区划和评价,其次是应用于滑坡的分析和预测,也有将GIS应用于泥石流预测的以及单纯利用GIS建立数据库实现查询功能的。而综合性的基于GIS的崩塌滑坡地质灾害监测预报系统还尚未发现。

5 公路滑坡监测预报存在的问题

通过工程实践我们发现在崩塌滑坡地质灾害监测预报方面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在公路规划阶段,没有对线路走廊带进行崩塌滑坡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划研究或者研究很不全面,从而导致线位选择不合理。

2)在勘察设计阶段,很少或者根本没有进行崩塌滑坡地质灾害监测工作,对潜在和已经存在的崩塌滑坡地质灾害特征和发展趋势分析的不全面、甚至不正确,造成设计方案不合理乃至失误。

3)在施工阶段,很少或者根本没有进行崩塌滑坡地质灾害监测预报工作,做不到信息化施工,以致盲目施工,从而引发或加剧了崩塌滑坡地质灾害的发生。其结果往往是崩塌滑坡地质灾害发生后才治理,大大增加了建设投资、延误了工期、甚至造成人员伤亡事故。

4)在运营阶段,缺少针对整条线路和整个路网的实时有效的崩塌滑坡地质灾害预测预报系统和管理机制。因崩塌滑坡地质灾害时有发生造成交通阻断有的甚至是车毁人亡的重大事故。

5)未建立服务于公路建设和运营管理全过程的,既服务于政府职能部门,又面向公众;既服务于业主,也服务于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的群防群测与专业监测预报有机结合的基于GIS平台的崩塌滑坡地质灾害监测预报系统。

6 结语

结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研究思路:

1)加强“3S”新技术在崩塌滑坡地质灾害监测预报方面的应用研究;2)开发新的监测技术和方法,如光纤应变监测技术等;3)在时间预报理论方面,既要注重崩塌滑坡地质灾害的一般规律共性特征的研究,又要注重崩塌滑坡地质灾害个性特征的研究,要从边坡变形机制、泥石流发生机理出发,考虑多因素对崩塌滑坡地质灾害发生的影响,将以监测数据为基础的定量预报模型与以宏观变形破坏迹象为依据的定性预报有机结合起来,进行综合系统预报;4)在空间预报方面,应注重野外调查和收集已有资料,以地质环境研究为基础,以“3S”技术为依托,从系统工程观点出发,同时实现多种尺度崩塌滑坡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划,以满足不同的需求;5)注重数值分析技术在边坡内演化规律方面的研究,进而实现数值预报。

摘要:着重介绍了崩塌滑坡地质灾害监测预报的一般方法、技术和影响预测预报准确性的因素,针对公路的具体特点,分析了公路规划、勘察设计、施工以及运营不同阶段监测预报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了解决问题的一些方法和思路。

关键词:崩塌滑坡地质灾害,监测,预报,公路

参考文献

[1]文宝萍.滑坡预测预报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地学前缘,1996,3(1,2):86-91.

[2]许强,黄润秋,李秀珍.滑坡时间预测预报研究进展[J].地球科学进展,2004,19(3):478-483.

3.雷霆万钧的地质灾害:山体滑坡 篇三

这是一次典型的山体滑坡。

山体滑坡,有些也称“泥石流”。泥石流发生在北方,且洪水成分较多的时候,又可造成“山洪爆发”。

山体滑坡、泥石流、山洪爆发是我国频繁发生的地质灾害。它发生时犹如排山倒海、雷霆万钧,造成的灾害也是非常巨大的。2000年4月,渝黔高速公路巴南区附近一条百米多长的山梁整体倾滑,其势万钧,不可阻挡,9名民工被乱石吞噬;2000年5月,成都茂县的一起特大山崩,一声巨响之后,蘑菇云状的烟尘从山坡升起,近百米的公路段消失,公路上的两辆越野车不见了踪影;2000年8月,云南盈江县一个电站附近,发生山体滑坡,泥石流将电站的4层值班大楼推倒,第四层楼被冲进盈江,楼内的人员被埋在泥石中;2001年4月,重庆武隆县仙女路西段发生山体滑坡,1.2万立方米的土石以雷霆万钧之势冲下山坡,将山脚下一幢9层民楼摧毁,74人丧生……

自然界中一些陡峭的山体,经大量降雨或冰雪融化后,其坡体饱水失稳,于是会呈楔形高速滑下。地震也可以使本来处于不平稳的山体崩落下滑。

然而,不可忽视的是,引发山体滑坡的人为因素越来越多:对山林的滥砍滥伐、不当的开山采石以及一些施工建设,都可能成为山体滑坡的隐患。如我国三峡库区,近20年来发生滑坡、崩塌、泥石流多达70处。据专家讲,蓄水后也可能发生水库塌岸,或引发地质灾害。

4.滑坡地质灾害报告 篇四

一、质量和安全目标 5

(一)工程质量保证体系 5

1、工程质量目标 5

2、组织保证措施 5

3、制度保证措施 7

4、技术管理措施 7

5、信息管理措施 9

6、预防措施 10

7、纠正措施 11

(二)本工程的质量检标准及投入仪器和设备 12

1、质量检测标准 12

2、主要的试验、测量、质检仪器设备 13

(三)整体工程质量目标 14

1、施工质量控制 14

2、工程档案管理 16

3、成品保护措施 16

4、计量管理 16

5、冬春季施工措施 17

6、雨季施工措施 17

(四)工程施工安全目标 19

1、工程施工安全目标 19

2、安全管理体系 19

3、安全管理 19

4、安全措施 20

二、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和工期 24

(一)施工总进度图和单位工程施工进度图 24

(二)工期保证具体措施 25

1、工程工期安排 25

2、工期保证具体措施 25

(三)施工总体布置和施工道路布置 29

1、布置原则及依据: 29

2、施工道路 29

3、临时设施及主要机具布置: 29

4、施工用电、水 30

5、平面管理措施 31

(四)施工截排水、施工期监测及施工抢险预案 32

1、施工截排水预案 32

2、滑坡施工监测预案 32

3、施工抢险预案 33

(五)主体施工技术措施 37

1、排水工程施工 37

2、抗滑桩 37

3、回填护坡 40

4、施工顺序 41

5、测量 41

6、碎石土填筑与碾压 42

7、砌体施工 43

8、反滤垫层的施工 44

9、排水系统施工 45

10、砼工程 45

11、科技进步目标 48

(六)施工期间地质工作的开展 50

1、人员的配备 50

2、编录、鉴定工具 50

3、剖面的绘制 50

4、土工试验 50

5、抗滑桩开挖中地下水的观测 50

6、岩土试验标准 50

(七)工程变更应对措施 52

1、工程的变更 52

2、变更应对措施 52

(八)施工机械、人员进场计划 54

1、主要施工机械设备需用计划 54

2、人员计划 54

(九)材料进场计划 55

1、材料的供应、采购 55

2、材料进场计划 55

(十)资金使用计划 57

(十一)施工过施工程中和移交前工程保护措施 58

1、服务目标 58

2、施工中的保护措施 58

3、移交前的保护措施 58

4、工程保修管理措施 59

(十二)安全文明施工措施及方案 60

1、安全文明施工及环保目标 60

2、安全环保 60

3、文明施工 61

4、文明施工管理措施 62

5、综合治理措施 63

6、确保正常经营措施 63

三、附表

(一)主要施工机械进场计划表

(二)劳动力进场计划表

(三)材料进场计划表

(四)资金使用计划表

(五)临时用地计划表

(六)质量自查明细表

(七)试验、质检、测量仪器设备表

四、图件

(一)施工总平面布置图

(二)施工进度计划图

(三)劳动力用量直方图

(四)资金用量直方图

(五)资金使用曲线图

(六)项目组织机构图

(七)质量保证体系图

(八)质量控制程序图

(九)施工过程质量控制图

(十)信息工作程序图

(十一)预防措施实施流程图

(十二)纠正措施实施流程图

(十三)项目安全管理机构图

(十四)项目安全管理程序图

(十五)施工流程图

(十六)预制块盖板施工流程图(十七)钢筋制安施工流程图(十八)碎石土施工流程图(十九)水沟砌筑施工流程图(二十)反滤垫层施工流程图

(二十一)水沟盖板预制块护面施工流程图(二十二)模板施工流程图(二十三)砼施工流程图(二十四)钢筋质量控制程序图(二十五)砼工程质量控制程序图

一、质量和安全目标

奉节县陈家包滑坡治理区位于奉节县宝塔小区内,为三峡移民迁建区,新县城以东1.6Km的长江北岸,离新县城约3Km。滑坡后缘边界位于奉节师范学校体育场中部,高程约296.8m左右,东侧以冲沟为界西侧以基岩出露为住,滑坡平面形态呈扇形,长260~330m,后缘宽200m,中部宽300~400m,前缘宽450m,面积约92万m2,体积约200万m3,属大型非涉水滑坡。该滑坡主要危害对象为奉节师范学校、移民统建房15幢及居民36户、城区主干道鱼腹路及沿江大道约1000m,包括投资500万元的长150m新桥沟桥梁,危害人数约3千人,经济损失超过1亿元。拒《三峡库区三期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技术要求》判定该滑坡防治工程等级属于Ⅰ级。结合施工设计图及现场具体情况和相关标准规范、制定本方案。

(一)工程质量保证体系

1、工程质量目标

按照国家《GB50300-200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重庆市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定》(2006)和相关现行规范的要求进行验收,工程质量合格,一次通过验收。

2、组织保证措施

公司对该工程按“项目法”组织施工,实行项目管理,建立以项目经理为首的项目经理部,开展方针目标管理,对工程质量、进度、安全、文明施工,科学管理、成本管理等全面负责。公司对项目经理部直接管理,并在人、财、物的管理上,将赋予项目部更多的自主权和配备强有力的施工力量,以利于项目部开展管理工作的独立性和主动性。(1)项目组织机构

在公司直接领导下,专门建立项目经理部,项目经理部由项目经理、项目总工程师、项目副经理以及劳资财务部、工程技术部、物资设备部、质量安全部、测试计量部等职能部门组成。其中项目经理负责本工程的全面管理工作;项目总工程师主要负责生产技术、工程质量、工程计量等工作;项目副经理主要负责生产、后勤物资、设备、劳资财务等工作。劳资财务部主要负责劳动工资、成本核算、预(结)算工作;工程技术部负责施工技术,生产任务,施工队的管理;后勤物资设备部主要负责材料、设备的计划、采购、供应和管理;质量安全部负责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消防保卫、环保等;测试计量部主要负责计量、测量、试验等工作。

项目经理部下辖挖运施工组、碾压施工组,模板钢筋组、砼施工组、测量组、砌筑施工组、材料组等作业组;各施工组下设施工作业班组。项目机构的组织见附图

(六):项目机构组织图。(2)关系的协调

在施工过程中,项目经理部应作好内部、外部工作,并在协调过程中,其行为应符合现行法律、法规,不损害双方及国家利益,本着为用户服务的宗旨,保障本工程施工有序进行,全面履行合同。

协调主要方法和内容见下: a、内部协调: 协调对象:项目部内部、项目部与公司。

协调内容:人与人之间、各职能部门之间、各阶段施工作业面之间的协调。协调方法:完善管理制度措施,划清职责范围及召开日常工作会议 b、外部协调: 协调对象:业主、监理、设计单位、市政、消防、街道、环卫、治安等。

协调内容:签订的合同在履行中与业主发生的矛盾;和监理部在工程开工准备、施工过程中的三大控制,两个管理,交工验收;与设计在施工图纸中存在的问题,施工中采取的措施,对工程结构的影响及设计变更,材料代用等;与交通、治安、卫生、水电供应处理施工现场的消防、卫生、社会治安等。

协调方法:合同履行的矛盾主动与业主协商解决;向监理部积极主动请示汇报,并通过常务协调会协调,项目内部加强管理,主动配合监理搞好综合管理;和设计积极联系,主动配合,严格按图施工,遵守工作程序,共同把好工程质量关;与交通、治安、卫生、水电积极联系,主动配合,独立加强协调,不给业主带来麻烦。

5.滑坡与泥石流灾害的研究报告 篇五

学校:南海一中班级:116姓名:陈思彤指导老师:谢群

1、研究的动机

滑坡与泥石流一旦发生,会给人们造成很大的伤害和财产损失。例:在2012年,彝良县发生了山体滑坡,导致山下准备上学的小学生丧失了自己的生命。

2、研究的目的为了让人们更清楚地认识到滑坡和泥石流灾害所造成的严重影响,从而学到当灾害来时我们应该如何保护自己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尽量把财产损失降到最低。

3、研究方法

通过上网查找资料、进行调查或找相关的专家们进行访问

4、研究内容

①、滑坡与泥石流形成的原因:

滑坡主要发生在较软的土层和岩石层中。当坚硬岩层内存在有利于滑动的软弱面时,也易于形成滑坡。由于水的浸入,使滑动面减小了摩阻力,同时也增加了滑坡体的重量,特别在滑动面下有泉水的地方更易形成滑坡。其它如:风化、降水,人为不合理地加载、地表水对坡脚的冲刷、地震等,也是形成滑坡的原因。泥石流是一种突然爆发的含有大量泥砂、石块的特殊洪流。主要发生在地质不良、地形陡峻的山区。一般来说,形成泥石流有三个条件:一是有较集中的不稳定的松散土石物质;二是有突发而急骤的水流;三是有宜于汇水和较陡的地形。②、滑坡与泥石流的前兆

泥石流:一般会出现巨大的响声、沟槽断流和沟水变浑等现象。泥石流携带巨石撞击产生沉闷的声音,明显不同于机车、风雨、雷电、爆破等声音。沟槽内断流和沟水变浑,可能是上游有滑坡活动进入沟床,或泥石流已发生并堵断沟槽。滑坡:会出现裂缝不断产生,滑坡体后部快速下座,四周岩土体出现松动和小型塌滑现象;滑带岩土体因摩擦错动出现声响,并从裂缝中冒出气或水;在滑坡前缘坡角处,有堵塞的泉水复活或泉水、井水突然干涸;动物出现惊恐异常现象;滑坡前缘出现鼓丘;房屋倾斜、开裂和出现醉汉林、马刀树等。③、应急措施

居民要随时注意灾害预警预报,选好躲避路线,避免到时措手不及。发现有泥石流迹象,应立即观察地形,跑至沟谷两侧山坡或向高地跑。逃生时,要抛弃一切影响奔跑速度的物品。不要躲在有滚石和大量堆积物的陡峭山坡下。不要停留在低洼地方,也不要攀爬到树上躲避。

5、研究结论

1、滑坡的发生常和水的作用有密切的关系,水的作用,往往是引起滑坡的主要因素,因此,消除和减轻水对边坡的危害尤其重要。

2、通过一定的工程技术措施,改善边坡岩土体的力学强度,提高其抗滑力,减小滑动力。

6、研究心得

6.地质灾害评估报告 篇六

目 录

前 言

第一章评估工作概述

第一节 工程概况与征地范围

第二节以往工作程度

第三节工作方法及完成的工作量

第四节 评估范围与级别的确定

第二章地质环境条件

第一节气象、水文

第二节地形地貌

第三节 地层岩性

第四节地质构造与区域地壳稳定性

第五节工程地质条件

第六节 水文地质条件

第七节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第三章 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第一节地质灾害类型及特征

第二节 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第四章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第一节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方法及内容

第二节工程建设可能引发或加剧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

第三节工程建设可能遭受地质灾害危险性的预测

第五章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及防治措施

第一节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原则与评估方法

第二节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

第三节建设场地适宜性分区评估

第四节 防治措施

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二、建议

7.滑坡地质灾害报告 篇七

南宁市某学校滑坡位于邕江南岸岸坡,滑坡坡体范围约12 025 m2,滑坡体厚度为3~7m,滑体体积约0.9×104 m3左右,为小型土体滑坡。滑坡严重威胁着学校400位师生的生命和财产的安全。因此,研究滑坡的产生机理、治理滑坡成为防治河岸边坡地质灾害的关键。

2 工程概况

南宁市某学校边坡地质灾害位于学校校园西北侧(如图1所示),属于邕江南岸岸坡,丘陵地貌,现在坡地上植被较发育,主要为人工种植的桉树等。河岸边坡长约120 m,坡高10~12 m,坡面角度为30°~70°;其中,场地东侧的浴室、厕所的边坡已出现滑移裂缝长约5 m,其挡墙在建成后5年内垂直向下位移10 cm,水平向东位移6 cm;位于场地西侧的食堂的边坡已出现滑移裂缝长约50 m,挡墙在建成后5年内垂直向下位移8 cm,水平向北位移12 cm;位于场地中部的操场挡墙在建成后5年内水平向北位移3 cm。

3 滑动带特征

通过对工程地质测绘和勘探资料的分析,该滑坡是浅层滑坡,滑坡体物质组成以杂填土、粉土(局部相变为粉质黏土)为主。滑坡物质中的杂填土结构松散,主体成分为建筑垃圾,包括砖块、水泥块、垃圾袋等,厚0.5~7.5 m。粉土(局部相变为粉质黏土)为冲积成因,土质均匀,其基本保持原有的物质结构特征,厚1.0~5.5 m。

勘探资料所反映出的滑动带和下部滑床物质结构特征如下:场地东部1和2号剖面滑动面主要由杂填土和粉土的接触界面控制,西部滑动面是由粉土与黏土④(Qel)的接触界面控制;滑动带主要在粉土层中发育,最大厚度小于1m。滑床物质由黏土④(Qel)组成,土质均匀。

4 滑坡的变形破坏和滑坡产生机理

4.1 滑坡变形破坏

滑坡的早期活动特征十分明显,滑坡后部可见滑坡后缘、滑坡台坎、滑坡平台等滑坡微地貌,滑坡裂缝清晰可见,滑坡后缘影响区的建筑物变形等足以说明该滑坡的早期活动特征。据访问,由于2000—2003年间学校扩建,学校在曾经种植林木的河岸边坡修建挡墙,并在挡墙内通过直接堆填未经压实的黏土及砖块来平整地面,以此作为建筑地基,建设有操场、浴室、厕所等。2005年,挡墙内操场水泥面及食堂后空地的水泥面产生拉裂变形,围墙、挡墙出现裂隙。2006年,食堂后空地的水泥面、浴室、厕所产生下沉,围墙、挡墙裂隙变宽、变大。

4.2 滑坡产生机理

(1)地形地貌:

位于邕江南岸,坡脚常年接受邕江水体的冲刷,对其稳定性产生不利的影响。该边坡长约120 m,高10~12m,地形起伏较大,边坡坡度较陡,边坡坡面角度一般在30°~70°,坡向约330°。地形条件对边坡的稳定不利。但坡体上植被较发育,植被根系对边坡起加固作用。

(2)地层岩性:

滑坡区上覆第四系土层为人工杂填土、素填土、第四系冲积粉土、第四系残积黏土。杂填土含碎砖块、水泥块等建筑垃圾,欠固结,呈松散状~稍密状;素填土欠固结,属高压缩性土,工程性质差;第四系冲积粉土多呈密实状,抗剪强度较低;第四系残积黏土埋藏较深。

(3)水文地质条件:

本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环境,年内降水丰富。地表水下渗,一方面增加斜坡土体的重度,另一方面降低土体抗剪强度。当地表水渗入弱透水层(黏土层),使接触带的粉土含水量增大,土的黏聚力和内摩擦角减小,并在分界处形成软弱面,当上部粉土荷重随含水量的增大而增加到一定程度,而界面处粉土的抗剪强度减小到不能抵御上部土层下推力的作用时,斜坡土体在土的自重作用下,沿软弱界面产生滑动,形成滑坡。

(4)人为因素的影响:

场地东侧的学校浴室、厕所处的边坡,场地西侧的学校食堂及场地中部的学校操场处的边坡。由于学校用水量大,用水时间长,加上排水设施布置不合理。大量水体下渗进入土体中。坡体上部松散的人工杂填土、素填土及粉工具有强透水性,位于下部的黏土的透水性差,从而使得介于中部的第四系冲积粉土(局部含粉质黏土)长期处于饱和状态,其抗剪强度降低,导致土体滑坡。

综上所述,边坡位于邕江南岸,坡脚常年接受邕江水体的冲刷,对边坡稳定产生不利的影响;坡体上植被较发育,植被根系对边坡起加固作用;黏土埋藏较深,不是诱发滑坡的直接原因。本工程滑坡主要是由于学校及周边排污管等地表排水设施布置不合理,加上场地浅层岩土渗透性较强且力学性质较差,在长期地表水体的渗透浸泡作用下,边坡土层力学强度进一步降低,造成滑坡。

5 滑坡稳定性分析与验算

5.1 计算模型

根据结果分析,该滑坡后缘地表局部已变形,滑坡前缘植被较发育,其变形不明显,但滑坡体现状稳定。依据岩土体情况及地表变形情况,判定滑坡的破坏形式为推移式,滑动方式为折线形(如图2、图3所示)。根据滑坡体的变形特征,对1—1'和2—2'剖面进行滑坡稳定性计算。

5.2 计算方法及参数选取

5.2.1 计算方法

根据野外调查和滑坡成果分析,滑坡体坡面地形线及可能滑面均简化为折线,采用传递系数法进行稳定性计算[1],具体如下滑坡稳定性计算公式:

5.2.2 计算参数选取

滑坡土体抗剪强度参数的选取对滑坡稳定性计算起关键性作用。本滑坡的土体抗剪强度参数经室内土工试验、反演分析、经验数据类比等综合取值。

5.2.2. 1 室内土工试验

本次采取滑带土样5组,进行室内饱和剪切试验。C值范围在13.5~21.2 kPa,Φ值范围在3~10。

5.2.2. 2 反演计算法

滑带土体抗剪强度参数也可通过反演计算法来确定。反演计算法是假定滑坡在某种不利工况下可能处于的稳定状态,并据经验确定C、Φ当中的一个值,按如下公式对C、Φ值进行反演计算。本次反演计算工况为饱和状态,在饱和状态下,滑坡可能处于饱和状态,取稳定系数为1,反演方法采用传递系数法。本滑坡的滑带抗剪强度参数反演采用先给定内摩擦角,后反求黏聚力的方法。选用滑坡剖面1—1',取滑坡的稳定系数F=1.00 (按暂时稳定状态~变形状态)。采用如下公式进行反演[2]:

根据反演结果,C=12~16 kPa,Φ=6~9,稳定系数接近1。

滑带土抗剪强度参数主要依据室内试验数据、反演计算及南宁市区类似的老滑坡经验值取值。综上所述,滑带土取值为C=15 kPa,Φ=7。

5.2.3 滑坡稳定性分析和验算

(1)定性评价。

经现场地质调查与测绘和钻探揭露,滑坡迹象较明显,周界拉张裂缝呈圆弧形。旱季时,滑坡整体处于基本稳定~稳定状态,但雨季时,因雨水下渗,滑坡体土体抗剪强度降低,可能产生滑动。

(2)定量分析。

根据钻探情况及地质调查结果,本滑坡体采用折线滑动法对1—1'和2—2'剖面进行稳定性验算,计算结果见表1、表2。

本工程滑坡直接影响学校食堂、宿舍和教学楼等建筑物的安全,边坡安全等级按一级考虑,边坡稳定性系数不小于1.35[3],否则应对边坡进行处理。该边坡稳定安全系数为Kf,滑坡面的安全系数在天然状态下为1≤Kf≤1.15,边坡基本稳定,边坡大部分处于极限平衡状态,但在饱和状态下,Kf<1,边坡不稳定会产生大规模滑坡,应采取工程措施进行滑坡治理。

6 滑坡势的预测及防治

本工程滑坡主要为土体滑坡,由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经验算分析,在天然状态下,滑坡稳定安全系数为1.05~1.04,在饱和状态下,滑坡稳定安全系数为0.76~0.78,说明滑坡仍有继续滑动的趋势,应做好滑坡的防治工作。根据滑坡的成因、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及工程结构特点提出以下防治措施。

(1)滑坡坡体大多处于极限平衡状态,主要是松软的人工杂填土和粉土构成滑动段边坡主体,且滑动段边坡坡度较陡、滑坡体厚度较大,结合河岸边坡的场地地质条件,建议滑坡采用抗滑桩进行治理。

(2)为了避免滑坡土体受雨水的冲刷与浸泡,滑动段边坡面建议采用浆砌片石或骨架草皮护坡等措施进行防护,坡顶设置截(排)水沟,防止雨水冲刷、下渗再次对边坡造成危害,避免再次产生滑坡。

7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该滑坡进行稳定性评价,以及对滑坡进行防治与治理,避免了滑坡地质灾害的发生。

摘要:目的:河岸滑坡是南宁市河岸边坡常出现的主要地质灾害之一,严重影响了人民的生命与财产安全。为了有效地防治此类滑坡对人类的影响,文章以典型的邕江河岸边坡某学校的滑坡治理为例,对其形成机理进行研究,并为防治此类滑坡提供科学依据,达到防治滑坡的目的。方法:通过工程实例和数理理论相结合的方法,既定性地分析了滑坡的各种形成条件,又定量地通过计算对滑坡进行了稳定性分析,为防治滑坡灾害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方法。结果:通过对滑坡的形成机理研究及稳定性分析,认识了滑坡灾害的一些规律,进而提出了滑坡灾害防治措施。结论:通过对滑坡的防治,取得了较好的治理效果,使滑坡长期保持稳定状态。

关键词:滑坡,稳定性分析,机理,治理

参考文献

[1]DZ/T 0218-2006,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S].

[2]DZ/T 0219-2006,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S].

8.滑坡地质灾害报告 篇八

关键词:气象-地形-水文-地质-人文耦合;滑坡;空间预警

我国地质灾害种类十分齐全,从地震到滑坡,从水土流失到地面塌陷等,其中滑坡是山区较为常见的地质灾害之一。为了充分保障山区百姓生活安定和经济发展,我国迫切需要建立完善成熟的滑坡灾害空间预警体系。与此同时,基于气象-地形-水文-地质-人文耦合的滑坡灾害预警模型得以构建,在此基础上需要进行准确细致的研究分析,从而更好地为山区滑坡灾害区提供理论支持。

一、预警空间单元的选择

为了更加精确的研究滑坡灾害,构建合理的空间预警模型,预警空间单元的选择是第一步,也是十分重要的一步。伴随着降雨或者人文活动等多重因素,加上斜坡地形的内部因素,山区极易发生滑坡自然灾害,其中斜坡单元是滑坡的重灾区,可以在最小尺度下基本保障单元内部属性的一致。综合以上各类情况,预警空间单元的最佳选择为斜坡单元。为了更加准确合理的研究这个预警空间,需要将其在GIS平台上,使用源头切割法将沟谷线和山脊线作为边界,将斜坡单元合理划分,为接下来的研究奠定基础。

二、气象-地形-水文-地质-人文耦合预警模型

在确定预警单元选择之后,就要依次进行气象-地形-水文-地质-人文耦合的滑坡灾害空间预警模型的构建、计算和验证工作,在每个环节都需要研究者投入一定的精力和时间,并且保持着科学负责的态度,为滑坡灾害预测做出一份贡献,从而推动山区人民生活安定和经济发展。

(一)构建气象-地形-水文-地质-人文耦合预警模型

构建气象-水文-地质耦合模型是研究的第一步,为了研究滑坡灾害发生的水文临界点,需要假设斜坡为极限平衡的状态,此时就可以得出降水量与水文饱和因子的关系式,此时将其和斜坡稳定性与反映饱和情况关系结合,从而获取到降水量与稳定性的关系式,也就是气象-水文-地质三者的耦合关系。

在得到气象-水文-地质三者的耦合关系之后,就要研究其与人文的内在联系。由于人类活动对于山区滑坡灾害存在不可忽视的影响,过度的树木砍伐和工业活动,不仅改变了山区的地貌形态,而且严重影响了地下水循环的原有状况。假设在受到人文影响情况下,斜坡保持0.5的稳定性系数,也是其临界状态,以此类推得到临界降雨量的计算公式,从而有效判断滑坡是否处于稳定状态。

(二)计算气象-地形-水文-地质-人文耦合预警模型

为了更加准确计算模型预警,需要对模型参数进行设置,其中包括土壤有效粘聚力、导水系数、山洪因子以及人类工程活动定量化指数。

首先,导水系数的获取需要进行野外量测工作,得到地表坡度及土层厚度两者数据。而通过单元平均坡度值,就可以反过来推出土层的厚度分布,获取导水系数的分布。

其次,山区洪水是诱发滑坡灾害的诱因,为了更好的研究洪水造成的滑坡灾害,需要对滑坡水文环境的变化进行估算,这主要可以借助ARCGIS平台进行分析,从而获取有效数据。

另外,人类活动是滑坡地质灾害的原因之一,而为了更加准确的计算预警,需要选择建筑强度、道路密度、垦殖指数等作为衡量人类活动的指标,合理反应当今人类活动对于滑坡地质灾害的影响。之后采用层次分析法和加权法,获得人类工程活动定量化指数。

在获取每个参数数据之后,需要合理预测滑坡地质灾害,综合各方因素准确划分滑坡危险区,结合模型和参数设置,计算各斜坡单元的临界降雨量值,然后与实际的降雨量比较,就可以判断出斜坡单元是否稳定,从而有效预测滑坡地质灾害的发生。

(三)验证气象-地形-水文-地质-人文耦合预警模型

虽然以上模型可以判断出地质灾害是否发生的预警,但是缺乏科学准确性,为了更加规范合理的预测地质灾害,我们需要对于模型开展验证工作。首先,通过对比实際滑坡灾害发生记录,判断预警模型的准确性。这就需要每个地区认真记录每次滑坡灾害发生的情况,如发生地点、时间、发生原因等一系列数据,从而为模型验证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持。其次,可以参考滑坡地质灾害的历史资料,完成预警模型的验证工作。

通过以上一系列验证工作,才能有效判断气象-地形-水文-地质-人文耦合预警模型是否准确合理,从而为实际地质灾害做出准确的预测,充分保障滑坡重灾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从而促进我国地质灾害预警系统的完善,推动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

三、气象-地形-水文-地质-人文耦合预警模型研究结论

通过以上模型研究,我们可以得出很多结论。其一,确定预警单元,是滑坡灾害预警工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传统预警模型通常将栅格及行政单元作为预警的基本单元,这种方法虽然便于计算预警模型,但是不能有效科学的反应灾害原因机理。本文另辟蹊径,将斜坡单元作为预警单元,有利于研究滑坡成灾的规律,有利于实现预警的快速计算。

其二,基于气象-地形-水文-地质-人文耦合的滑坡地质灾害预警研究,充分体现了学术研究的科学性合理性。因为滑坡灾害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除了大气降水的诱因,还涉及到地质、水文、人文等多方面条件,因此模型综合了考虑了多种因素,并通过历史材料进行验证,让预警更加合理计算出来。

其三,气象-地形-水文-地质-人文耦合滑坡地质灾害预警模型的研究,建立在多种假设条件的基础上,与实际情况之间存在必然的差异,但是,只要加强对于野外检测资料的搜集,多方验证模型的实际效果,将会为我国滑坡灾害空间预警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结束语:

总而言之,气象-地形-水文-地质-人文耦合滑坡灾害空间预警模型,是地质灾害研究的最新成就,将会为我国地质灾害进行客观有效的预测,为山区社会安定与经济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黄健.基于3DWebGIS技术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2(11)

[2] 石磊.基于服务模式的滑坡灾害管理空间辅助决策技术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4)

9.地质灾害实习报告 篇九

0 引言

摘要:青岛市崂山区特殊的自然地理和地质环境条件,在内、外动力地质作用以及人类工程、经济活动的影响下,引

发了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突发性的地质灾害。在对区内地质灾害点全面调查、排查和勘测工作的基础上,进行地

质灾害危险性分析,编制出崂山区典型地质灾害的治理方案,为该区地质灾害治理工作提供技术依据。

关键词:地质灾害;危险性分析;治理施工方案;青岛市崂山区

青岛市崂山区特殊的自然地理和地质环境条件,受内、外动力地质作用以及人类工程—经济活动的影响[ 1 ] ,在形成千姿百态的地质地貌景观的同时,对地质环境的负面影响也日益明显,引起了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发生、发展,并陆续产生了一些新的地质灾害隐患[ 2 ] ,不仅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隐患,而且给当地经济、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构成威胁。随着近年来极端天气的增多,特别是2007年8月11日崂山区遭到了50年一遇的暴雨,对区内的地质环境产生了较大影响,王哥庄街道返岭前发生滑坡,其他地点也发现灾害隐患。为确保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重新对全区地质灾害隐

患点进行了新一轮详细的调查,进行了区内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全面调查、排查和勘测工作,编制了崂山区典型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治理方案①。为崂山区全面科学地开展地质灾害综合防治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地质灾害类型及成因

经调查发现,崂山区地质灾害及隐患点发育类型主要为:崩塌、滑坡和泥石流3种类型,区内有重要地质灾害及隐患点共50处,其中崩塌34处,滑坡12处,泥石流4处,各街道办事处不同地段及景区地质灾害及隐患点情况见表1。

崂山区地质灾害及隐患点绝大多数分布在海拔250 m以下,少数灾害点分布在300 m以上。从地形特点上,多分布在山坡陡峭及河流切割深度强烈的区域,除此之外,一部分由人类工程地质活动造成的灾害及隐患点分布在交通干道两侧[ 3 ]。崂山区地质灾害发生及隐患存在是内外动力地质作用和人类地质活动共同影响的结果,地壳区域性抬升和较强烈的断裂活动是导致地形陡峭、山势险峻、岩石节理裂隙发育、山体顶部岩石多呈散体状的内在因素[ 4 ];流水切割、风化则是沟谷纵横“V”型谷发育的外部条件;人类工程地质活动和社会经济 活动破坏地质环境则是造成灾害隐患的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区内山体或危岩体崩塌占灾害隐患数量比重较大,大多分布在山势陡峭、岩体破碎、坡面巨石堆积的地域,泥石流灾害隐患多为陡峭的“V”型

谷、谷底被流水剥蚀形成阶地及小型滑坡、不稳定斜坡等不良地质现象存在的出口部位。交通干线的不稳定斜坡(崩塌)均为人工开挖路基形成。针对崂山区地质灾害情况,崩塌、滑坡和泥石流分别选取一个典型地质灾害点,按照彻底清查,力求根治的原则;“景治合一”的原则;经济合理,充分考虑施工技术条件的原则,进行崂山区地质灾害危险崩塌灾害点危险性分析与治理方案

崩塌以王哥庄街道办黄山社区3号崩塌地质灾害最为典型。该点位于王哥庄办事处黄山社区西山坡之上,东为黄海,所在地区的地貌形态为低山和近海坡地,地面坡度35°左右,地面标高200~500m之间,出露元古宙黑云二长花岗岩,花岗岩山体的风化剥蚀物为崩塌隐患提供了固体物源。

2.1 地质灾害危险性分析

2.1.1 基本情况

危岩体下距黄山社区山前民房约70 m,威胁附近3户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此处2个危岩体上下叠置,其中1 号危岩体东北底部半悬空,顺坡向倾斜,坡向NW方向,地面坡度35°,高15 m,平均直径约9 m,体积达500 m3 ,重达1 350 t,下部1 /3处紧靠2号危岩体,并依靠其支撑,空隙约30 m3;2号危岩体底部接触基岩风化层,最下部有8.5 m3 空隙,其底部受冲蚀作用后稳定性会越来越差,风化剥蚀底部接触支撑面越来越小,一旦滑动, 1号危岩体亦将失去支撑而崩落,虽然崩塌规模级别为小型,但将直接危害下部的黄山社区居民生命财产,危险性较大[ 5 ]。

2.1.2 崩塌影响范围分析

崩塌活动的主要特征参数除崩塌体体积外,主要为崩塌体的运动速度和沿边坡的弹跳距离。若忽略声能,则崩塌、落石的势能仅转化为动

能及克服摩擦做功(热能),设初速度为零,则崩塌体的运动速度为:

式中: v—崩塌体沿斜坡运动的速度(m / s);g—重力加速度(m / s2);h—坡顶至坡底的垂直高度(m);f—斜坡平均阻力系数;α—斜坡坡度(°)。

崩塌落体沿斜坡的弹跳距离:

式中:β—崩塌体的弹跳抛射角;其他符号同前[ 1 ]。该区边坡高度h = 200 m,斜坡坡度α = 35°,根据专家经验评判和实际情况确定f = 0.4,重力加速度g = 9.8(m / s2)。经计算,崩塌体沿斜坡运动的速度为51.3 m / s,崩塌体的弹跳抛射角β= 57.9°,坡面破碎岩体崩落后的平均弹跳距离为94.2 m。为增大安全系数,将其影响范围扩大为100 m。

2.1.3 崩塌危险性预测结果

上一篇:学生党员个人年度总结下一篇:2017从严治党主体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