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和国家领导人

2024-10-24

党和国家领导人(共7篇)

1.党和国家领导人 篇一

各个阶段党和国家领导人排名

本帖介绍各阶段的党和国家领导人排名,1、按时间段综合排名,不按机构类别,时间段依据党代会、人代会等划分;

2、以《人民日报》报道为排名依据,人民网、新华网资料为补充、校注依据;

3、拙笔利用业余时间,历时月余,反复校对、校注完成此贴,仍恐有失,敬请指正;

4、本帖所指广义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包含了政协、国防委员会副职、两院正职。

一、政协一届全会后1949.9.30,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后1949.10.1,一届政协一次会议后1949.10.9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后1949.10.19—1954.9.中央人民政府主席(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政协主席)毛泽东

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 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至1954.8)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 林伯渠 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 周恩来

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副总理 董必武 陈云 郭沫若 黄炎培 邓小平(1952.8.)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 彭德怀、程潜 林彪(1951.11)中央人民政府最高人民法院院长 沈钧儒 中央人民政府最高人民检察署检察长 罗荣桓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陈叔通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略)

政务院秘书长、政务委员(略)人民革命军委委员(略)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秘书长、常委(略)

注:1.建国初期报道领导人的排名名单按政府职务,不署党内职务。

2、凡担任多个职务的只列入较高的职务或第一个提及的职务。

3、任弼时同志是当时中央五大书记之

一、中央秘书长,党内排名第五,当时病休且未任政府职务,未列入名单,1950年10月逝世。

参考资料:

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国庆节 北京四十万人举行庆祝大会

进行各兵种部队大检阅和各阶层人民大示威(新华社1950年10月1日讯)欢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届国庆节 首都昨日隆重举行庆祝典礼

(新华社1951年10月1日讯)

欢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届国庆节 首都昨日隆重举行庆祝典礼

毛主席朱总司令出席阅兵检阅群众游行队伍(新华社1952年10月2日讯)首都举行盛大的国庆节庆祝典礼 毛泽东主席检阅武装部队和人民游行队伍(新华社1953年10月1日讯)

附:(一)、党中央领导人排名名单(1945年6月中共七届一中全会选举):

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央政治局主席、中央书记处主席: 毛泽东

中央书记处书记:毛泽东 朱德 刘少奇 周恩来 任弼时(1950.10逝世)陈云(1950.10)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 陈云 彭真(1945.8政治局扩大会议决定)

中央政治局委员: 陈云 康生 高岗(至1954.8)彭真 董必武 林伯渠 张闻天 彭德怀 中央秘书长: 任弼时(1950.10逝世)邓小平(1954.4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任命)副秘书长: 李富春(1945.10调东北)杨尚昆(1948.4)(二)、六大行政区党政军负责人:

高岗(1952.11调国家计委)李富春(1950.4调重工业部)林枫;薄一波 聂荣臻 刘澜涛; 饶漱石(1953.3调中组部长)陈毅 谭政林;林彪 邓子恢(1953.1调农工部长)李雪峰; 彭德怀习仲勋(1952.9调中宣部长)马明方;邓小平(1952.7调副总理)刘伯承(1950.11调军事学院)贺 龙(1953.4调体委)宋任穷 二、一届人大后1954.9.28、二届政协后1954.12.25————————1956.9.毛泽东主席 朱德副主席、刘少奇委员长、周恩来总理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

宋庆龄、林伯渠、李济深、张澜(1955.2逝世)、罗荣桓、沈钧儒、郭沫若、黄炎培、彭真、李维汉、陈叔通、**喇嘛•丹增嘉措、赛福鼎

程 潜(1958年2月11日)

国务院副总理

陈云、林 彪、彭德怀、邓小平、邓子恢、贺龙、陈毅、乌兰夫、李富春、李先念 聂荣臻1956.11.17、薄一波1956.11.17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 董必武 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张鼎丞

国防委员会副主席

刘伯承、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程潜、张治中、傅作义、龙云(1958.2罢免)政协副主席 何香凝 李四光 章伯钧(1958.3停职)陈嘉庚 **额尔德尼•确吉坚赞 包尔汉

参考资料

首都举行盛大阅兵式和示威游行(新华社1954年10月1日讯)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六周年 首都举行盛大的阅兵式和群众游行(新华社1955年10月1日讯)

首都各界人民公祭张澜副委员长(1955年2月14日《人民日报》 注:

1、这段时间的大型报道中“党和政府/党和国家的领导人”仍按国家机关职务排名。

2、凡担任多个职务的只列入较高的职务或第一个提及的职务。

3、有些报道单独提到某领导人时署党政双重职务,如《首都举行杨立三同志追悼大会》、《首都各界人民公祭司徒美堂先生》、《首都各界人民公祭谭平山》: “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刘少奇”,“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书记处书记、国务院总理周恩来”,“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政治局委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林伯渠”、“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政治局委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彭真”(《人民日报》); 但张澜副委员长追悼会报道领导人一律未署党内职务,另外,党际交往用党内职务。

4、国务院举行的国庆招待会副总理列在副委员长前。

附:党中央领导人排名:

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央政治局主席、中央书记处主席:毛泽东 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 毛泽东 朱德 刘少奇 周恩来

陈云(1950.10)

中央政治局委员: 陈云 康生 彭真 董必武 林伯渠 张闻天 彭德怀 林彪 邓小平(1955年4月中共七届五中全会补选)

中央秘书长: 邓小平(1954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任命)

副秘书长:李富春、杨尚昆、谭震林、马明方、宋任穷、刘澜涛、林枫、李雪峰、胡乔木三、八大以后1956.9.28-------1959.4.前期报道的领导人排名:

毛泽东主席 朱德副主席、刘少奇委员长、周恩来总理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

宋庆龄、林伯渠、李济深、张澜(已于1955.2逝世)罗荣桓、沈钧儒、郭沫若、黄炎培、彭真、李维汉、陈叔通、**喇嘛•丹增嘉措、赛福鼎、程 潜(1958年2月11日)

国务院副总理

陈云、林 彪、彭德怀、邓小平、邓子恢、贺龙、陈毅、乌兰夫、李富春、李先念 聂荣臻1956.11.17、薄一波1956.11.17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 董必武 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张鼎丞

国防委员会副主席

刘伯承、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程潜、张治中、傅作义、龙云(1958.2罢免)全国政协副主席

何香凝 李四光 章伯钧(1958.3停职)陈嘉庚 **额尔德尼•确吉坚赞 包尔汉 参考资料

隆重举行阅兵式 五十万人大游行 首都人民欢度国庆节(新华社1956年10月1日讯)周总理在国庆节前夕举行盛大招待会(1956年10月1日《人民日报》)阳光照耀天安门 红旗遍布北京城 万众欢腾庆祝国庆

我国领导人和各国贵宾检阅陆海空军和游行群众(新华社1957年10月1日讯)首都各界人士公祭黄敬同志(1958年2月14日《人民日报》)注: 1、1956、1957年大型报道中“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员”仍然按国家职务排名,虽然开了八大。

2、凡担任多个职务的只列入较高的职务或第一个提及的职务。

3、国务院举行的国庆招待会及国务院部门负责人逝世报道,副总理列在副委员长前

4、单独提及领导人时署党政双职。

附:党中央领导人排名:

中央委员会主席: 毛泽东

中央委员会副主席: 刘少奇 周恩来 朱德 陈云 林 彪(1958.5)

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邓小平

中央政治局委员: 林彪(1958.5列入副主席)林伯渠 董必武 彭真

罗荣桓 陈毅 李富春 彭德怀 刘伯承 贺龙 李先念

柯庆施 李井泉 谭震林(1958.5)

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乌兰夫 张闻天 陆定一 陈伯达 康 生 薄一波 中央书记处书记:

彭真 王稼祥 谭震林 谭政 黄克诚 李雪峰

李富春 李先念(1958.5)

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刘澜涛 杨尚昆 胡乔木

后期(1958年5月25日八届五中全会后)报道的领导人排名:

毛泽东 刘少奇 周恩来 朱德 陈云 林 彪(1958.5)邓小平

中央政治局委员: 【林彪(1958.5列入副主席)】 林伯渠 董必武 彭真

罗荣桓 陈毅 李富春 彭德怀 刘伯承 贺龙 李先念

柯庆施 李井泉 谭震林(1958.5)

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 乌兰夫 张闻天 陆定一 陈伯达 康 生 薄一波

中央书记处书记:

【彭真】 王稼祥 【谭震林】 谭政 黄克诚 李雪峰 【李富春 李先念(1958.5)】

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 刘澜涛 杨尚昆 胡乔木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

宋庆龄、【林伯渠】、李济深、张澜(已于1955.2逝世)【罗荣桓】、沈钧儒、郭沫若、黄炎培、【彭真】、李维汉、陈叔通、**喇嘛•丹增嘉措、赛福鼎、程 潜(1958年2月11日)

国务院副总理 【陈云、林 彪、彭德怀、邓小平】、邓子恢、【贺龙、陈毅、乌兰夫、李富春、李先念】 聂荣臻1956.11.17、【薄一波1956.11.17】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 【董必武】

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张鼎丞

国防委员会副主席

【刘伯承】、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程潜】、张治中、傅作义、龙云(1958.2罢免)全国政协副主席

何香凝 李四光 章伯钧(1958.3停职)陈嘉庚 **额尔德尼•确吉坚赞 包尔汉

注: 1、1958年后大型报道中,“党和国家的领导人” 出现“毛刘周朱陈林邓”之说并出现党和国家职务混排。

2、上列名单中,凡担任多个职务的按较高的一个职务或第一个提及的职务排名,重复排名用括弧【】标明。

参考资料

首都六十万人国庆大游行 毛主席检阅大跃进辉煌成绩(新华社1958年10月1日讯)

北京各界公祭张玺同志(1959年1月12日《人民日报》)四、二届人大1959.4.28三届政协1959.4.29后------1965.1 毛泽东 刘少奇 周恩来 朱德 宋庆龄 董必武 陈云 林彪 邓小平

毛泽东、刘少奇、宋庆龄、董必武、朱德、周恩来、陈云、林彪、邓小平

中央政治局委员: 林伯渠(1960、5逝世)【董必武】 彭真 罗荣桓(1963、12逝世)陈毅 李富春 彭德怀(1959.7停职)刘伯承 贺龙 李先念

柯庆施 李井泉 谭震林

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乌兰夫 张闻天(1959.7停职)陆定一 陈伯达 康生 薄一波

中央书记处书记:

【彭真】 王稼祥 【谭震林】 谭政(1960.10停职)黄克诚(1959.7停职)李雪峰 【李富春 李先念】 [陆定一 康生] 罗瑞卿(1962年9月中共八届十中全会增选)

撤销:[黄克诚、谭政]书记处书记(1962年9月中共八届十中全会决定)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 刘澜涛 杨尚昆 胡乔木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

【林伯渠(1960.5逝世)】李济深(1959.10逝世)【罗荣桓(1963.12逝世)】 沈钧儒(1963、6逝世)郭沫若 黄炎培 【彭真 】 李维汉 陈叔通

**喇嘛•丹增嘉措 赛福鼎 程潜 **额尔德尼•确吉坚赞 何香凝(女)【刘伯承】 林枫 国务院副总理

【陈云 林彪 彭德怀(1959.7停职)邓小平】 邓子恢 【贺龙 陈 毅 乌兰夫】

【李富春 李先念】聂荣臻【薄一波 谭震林 陆定一 罗瑞卿】习仲勋(1962.9停职)全国政协副主席

【彭真 李济深(1960、5逝世)郭沫若 沈钧儒(1963、6逝世)黄炎培 李维汉】 李四光 【陈叔通】 陈嘉庚(1961.8.12逝世)包尔汉 【陈 毅 康 生】

帕巴拉•格列朗杰 阿沛•阿旺晋美 后补选副主席 [何香凝(1960年4月11日)] 后推定常务副主席 [康生 李维汉 陈叔通 包尔汉](1959年5月12日)国防委员会副主席

【彭德怀(1959.7停职)、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邓小平、罗荣桓(1963.12逝世)】 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程潜】、张治中、傅作义、卫立煌(1960、1逝世)蔡廷锴(1962年增补)最高人民法院院长 谢觉哉

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张鼎丞

参考资料

首都隆重举行建国十周年庆祝大典(1959年10月2日《人民日报》)赫鲁晓夫到京受到热烈欢迎 毛主席、刘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到机场迎接(1959年10月1日《人民日报》)

党和国家领导人和各方面负责人向林伯渠同志遗体告别(1960年5月30日《人民日报》)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 向罗荣桓同志的遗体告别(1963年12月18日《人民日报》)

首都七十万人隆重举行国庆盛典(1964年10月2日《人民日报》)注:

1、关于“党和国家的”九大领导人排名:本阶段的国庆报道中,1959、1960按前一种排名,1961—1964按后一种排名;党内领导人逝世报道一直按前一种排名,党外领导人追悼会一直按后一种(国家职务)排名,如《首都各界李济深副委员长》(《人民日报》1959年10月13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沈钧儒先生昨日在京逝世 董副主席周总理等前往向遗体告别 》(1963年6月12日《人民日报》)报道: 毛泽东、刘少奇、宋庆龄、董必武、朱德、周恩来。

2、关于其他领导人排名:党政职务混排起初限于国务院招待会和党内同志逝世等报道,1959至1961国庆报道仍按国家职务排名,1962、1963国庆报道政治局委员、候补委员,书记处书记、候补书记列在副委员长、副总理之后,1964年国庆报道如上列名单。党外人士追悼会一直按国家职务排名。

3、本阶段报道两院首长、国防委员会副主席、政协副主席排序与以前相反。4、1963年国庆招待会报道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将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两院首长排除在外。其表述为“出席招待会的我国党和国家领导人,还有……

……。出席招待会的,还有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张鼎丞,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吴德峰。”

而林伯渠、罗荣桓同志逝世报道未作此区分,林伯渠同志逝世报道中“各方面负责人”指的是党政军各部门负责人,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的负责人等。

5、公祭和吊唁陈赓的报道,“中共中央委员徐向前元帅”紧接在政治局成员之后。(《人民日报》1961年3月26日)五、三届人大1965.1.4四届政协1965.1.5.后-----------1966.8 毛泽东 刘少奇 宋庆龄 董必武 朱德 周恩来 陈云 林彪 邓小平

中央政治局委员:

【董必武】 彭真(1966.5停职)陈毅 李富春 刘伯承 贺龙 李先念 柯庆施(1965.4逝世)李井泉 谭震林 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

乌兰夫 陆定一(1966.5停职)

陈伯达 康 生 薄一波 中共中央军委负责人:

聂荣臻、徐向前、叶剑英 中央书记处常务书记:

陶铸(1966年5月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增补)中央书记处书记:

【彭真(1966.5停职)】 王稼祥 【谭震林】 李雪峰 【李富春 李先念】 【陆定一(1966.5停职)康生】 罗瑞卿(1966.5停职)

叶剑英(1966年5月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增补)国务院副总理

【林彪、陈云、邓小平、贺龙、陈毅、柯庆施(1965.4逝世)、乌兰夫】、【李富春、李先念、谭震林】、【聂荣臻】、【薄一波、陆定一(1966.5停职)】、【罗瑞卿(1966.5停职)】、陶铸、谢富治

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

刘澜涛 杨尚昆(1966.5停职)胡乔木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

【彭真(1966.5停职)、刘伯承、李井泉、康生】、郭沫若、何香凝、黄炎培(1965.12逝世)陈叔通(1966.2逝世)、【李雪峰】、【徐向前】、杨明轩、程潜、赛福鼎、林枫、刘宁

一、张治中、阿沛•阿旺晋美、周建人 全国政协副主席

【彭 真(1966.5停职)

陈 毅】 【 叶剑英】 【黄炎培(1965.12逝世)】 【陈叔通(1966.2逝世)】【刘澜涛 】 宋任穷 徐 冰 高崇民 蔡廷锴

韦国清 邓子恢 李四光 傅作义 滕代远 谢觉哉 沈雁冰 李烛尘 帕巴拉•格列朗杰 许德珩 李德全 马叙伦

后补选常务副主席 [徐 冰 陈叔通(1966.2逝世)高崇民](1965年3月18日)国防委员会副主席 【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邓小平】、【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罗瑞卿(1966.5停职)】、程潜、张治中、傅作义、蔡廷锴】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 杨秀峰 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张鼎丞

参考资料

《高举毛泽东思想的伟大红旗,全面贯彻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首都五十万人隆重举行国庆盛会和游行》(1965年10月2日《人民日报》)注:

1、本次报道的“党和国家领导人”,三位“中央军委负责人”中,聂荣臻时任军委副 主席,徐向前、叶剑英时任中央军委常委,三位元帅排在政治局成员之后。

2、本次报道副总理的排名位置很不一样。

3、党外人士追悼会报道领导人一律按国家职务排名,如《首都各界公祭黄炎培副委员长》(1965年12月24日《人民日报》)、《首都各界公祭陈叔通副委员长》(1966年2月19日《人民日报》):“摆着毛泽东、刘少奇、宋庆龄、董必武、朱德、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送的花圈”,其他领导人也均不署党内职务。

六、八届十一中全会后1966.8.12------1969.4.毛泽东 林彪 刘少奇(1967.1被打倒)宋庆龄 董必武 周恩来

陶铸(1967.1被打倒)陈伯达 邓小平(1967.1被打倒)康生 朱德 李富春 陈云

中央政治局委员:

【董必武】 陈毅 刘伯承 贺龙(1967.9被打倒)李先念

李井泉(1967.6被打倒)谭震林(1967.8被打倒)徐向前 聂荣臻 叶剑英 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

乌兰夫(1966.8.16被监护、1967.8被打倒)薄一波(1967.1被打倒)李雪峰 谢富治 宋任穷(1967.8被监护)中央书记处常务书记:

【陶铸(1967.1被打倒)】 中央书记处书记:

王稼祥(1966.8辞职)【谭震林(1967.8被打倒)李雪峰 李富春】

【李先念 康生 叶剑英 谢富治】 刘宁一(1968.3停职)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

刘澜涛(1967.3被打倒)胡乔木(1966.8被批,1967.1被打倒)中共中央军委负责人:

萧华(1967.8被打倒)、杨成武(1968.3被打倒)粟裕(1967.3常委)中央文化革命小组(1967.2取代政治局和书记处,1969.4停止)组长:【陈伯达】 顾问:【陶铸(1967.1被打倒)】【康生】 第一副组长:江青

副组长:王任重(1967.1被打倒)、刘志坚(1967.1被打倒)、张春桥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

【刘伯承、李井泉(1967.6被打倒)、康生】、郭沫若、何香凝、【李雪峰】 【徐向前】、杨明轩(1967.8逝世)、程潜(1968.4逝世)、赛福鼎、林枫(1966.8.19被打倒)、【刘宁一(1968.3停职)】、张治中(1969.4逝世)、阿沛•阿旺晋美、周建人 国务院副总理

【林彪、陈云、邓小平(1967.1被打倒)、贺龙(1967.9被打倒)、陈毅】、【乌兰夫(1966.8.16被打倒)、李富春、李先念、谭震林(1967.8被打倒)】、【聂荣臻】、【薄一波(1967.1被打倒)】、【 陶铸(1967.1被打倒)、谢富治】

国防委员会副主席

【林彪、刘伯承、贺龙(1967.9被打倒)、陈毅、邓小平(1967.1被打倒)、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程潜(1968.4逝世)、张治中(1969.4逝世)】、傅作义、蔡廷锴(1968.4逝世)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 杨秀峰(1967.1被打倒)第一副院长:谭冠三1966.11-1968.2 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张鼎丞 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 陈 毅 叶剑英】 【刘澜涛(1967.3被打倒)】 【宋任穷(1968.2被打倒)】

徐冰(1968.8被打倒)高崇民(1968.10被关押)【蔡廷锴(1968.4逝世)】 韦国清 邓子恢 李四光 【傅作义】 滕代远 谢觉哉

沈雁冰

李烛尘(1968.10逝世)帕巴拉•格列朗杰 许德珩 李德全 马叙伦 参考资料:

《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高潮中热烈庆祝建国十七周年 毛主席检阅一百五十万游行大军》(《人民日报》1966年10月2日)注:

1、关于主要领导人序列,1966年8月18日到1966年11月27日 历次毛主席接见红卫兵的报道领导人依次为: 毛主席和林彪、周恩来、陶铸、陈伯达、邓小平、康生、刘少奇、朱德、李富春、陈云、宋庆龄、董必武。

2、关于其他领导人序列,两种报道均把政协副主席列在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两院首长后。3、1967年以后大批领导人被打倒,一些国家机关停止工作,新闻报道仅称”中共中央、中央文革、中央军委的负责同志”

《欢呼毛主席革命路线十八年光辉胜利 庆祝文化大革命最大最大最大成绩 毛主席同首都五十万军民欢度国庆》(1967年10月2日《人民日报》):

同毛主席和林彪副主席一起登上天安门城楼的,有中央其他领导同志和各方面的负责同志:(常委)周恩来、陈伯达、康生、朱德、李富春、陈云、(国家副主席)宋庆龄、董必武、(政治局)陈毅、李先念、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谢富治、(中央文革小组)江青、(中央军委常委)杨成武、粟裕、(中央文革)戚本禹、(全军文革小组)叶群。

登上天安门城楼检阅台的还有:

张云逸、许世友、黄永胜、韦国清、陈锡联、韩先楚、萧劲光、李作鹏、吴法宪、余立金、潘复生、冼恒汉、李天佑、王新亭、邱会作、郑维山、蔡畅、邓颖超、汪东兴、吴德、傅崇碧; 郭沫若、何香凝、李雪峰、刘宁

一、程潜、张治中、阿沛•阿旺晋美、周建人、宋任穷、张鼎丞、谭冠

三、高崇民、蔡廷锴、李四光、傅作义、滕代远、谢觉哉、沈雁冰、许德珩、李德全,以及李宗仁先生。

1968年10月2日《人民日报》《欢呼毛主席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欢呼工人阶级登上上层建筑各个领域斗批改政治舞台 毛主席同全国工人代表和首都军民欢度国庆》:

同毛主席、林副主席一起在天安门城楼检阅的,有(常委)周恩来、陈伯达、康生、(中央文革小组)江青、张春桥、姚文元、(全职)谢富治、(军委办事组)黄永胜、吴法宪、叶群、(中办、卫戍)汪东兴、温玉成同志。

登上天安门城楼的还有: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朱德、李富春、陈云、董必武、陈毅、刘伯承、李先念、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以及在北京的其他中共中央委员和候补中央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各总部、国防科委、各军种、各兵种、院校、北京卫戍区的负责同志

还有中共中央各部门的军代表、负责干部和革命群众组织大联合委员会负责成员。

还有其他方面负责人和民主人士:宋庆龄、郭沫若、何香凝、张治中、周建人、王淦昌、贝时璋、邓初民、卢汉、史良、庄希泉、华罗庚、严济慈、吴有训、张鋆、陈其尤、陈垣、茅以升、罗叔章、竺可桢、季方、孟继懋、施复亮、胡子昂、胡厥文、胡愈之、章士钊、龚饮冰、熊克武、李四光、傅作义、沈雁冰、许德珩、李德全。

还有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国务院各部门的军代表、负责干部和革命群众组织大联合委员会负责成员。七、九大以后1969.4.28-------1973.8.毛泽东、林彪(1971.9事变亡)、周恩来、陈伯达(1970.9隔离审查)、康生

中央政治局委员

叶群(1971.9隔离)、叶剑英、刘伯承、江青、朱德、许世友、陈锡联、李先念、李作鹏(1971.9隔离)、吴法宪(1971.9隔离)、张春桥、邱会作(1971.9隔离)、姚文元、黄永胜(1971.9隔离)、董必武、谢富治(1972.03逝世)候补委员

纪登奎、李雪峰(1971.1隔离审查)李德生 汪东兴 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

【林彪(1971.9事变亡)刘伯承、】

陈毅(1972.1逝世)、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 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 宋庆龄 【董必武】 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刘伯承、康生】 何香凝(1972.09逝世)、郭沫若、【李雪峰(1971.1 隔离审查)】 【徐向前】 赛福鼎 阿沛•阿旺晋美、周建人 国务院副总理

【林彪(1971.9事变亡)】、陈云、【陈毅(1972.1逝世)】、李富春、【李先念、聂荣臻】、【谢富治(1972.03逝世)】 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 陈 毅(1972.1逝世)叶剑英】韦国清 邓子恢(1972.12逝世)、李四光(1971.4逝世)、傅作义、滕代远、谢觉哉(1971.6逝世)沈雁冰 帕巴拉•格列朗杰 许德珩、李德全(1972.04逝世)马叙伦(1970.5 逝世)

原最高人民检察院院长 张鼎丞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 吴德峰

参考资料

《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和他的亲密战友林彪副主席同首都群众和来京代表共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二十周年》 6(《人民日报》1969年10月2日)

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谢觉哉同志逝世(1971年6月20日《人民日报》)注:

1、九大政治局恢复,不设书记处、文革小组

2、九届政治局委员排名按姓氏笔画为序

3、国家副主席、人大委员长未列在第一层

4、高法半维持,高检已撤销,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以另外兼职报道

1971年“九一三”、1972年2月后

毛泽东 董必武(1972.2代主席)宋庆龄 朱德 周恩来 康生

政治局委员

【朱德】江青、叶剑英、张春桥、姚文元、李先念 ;

(病休)刘伯承、(不在京)许世友、陈锡联,谢富治(1972.03逝世)

政治局候补委员

纪登奎、李德生、汪东兴; 中央军委副主席

【刘伯承、】 徐向前、聂荣臻 【叶剑英】; 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刘伯承、康生】 何香凝(1972.09逝世)郭沫若、【徐向前】

赛福鼎 阿沛•阿旺晋美 周建人;

上海市委第三书记、市革委会副主任 王洪文(1972.9进京“实习候任”)国务院业务组副组长兼广州军区政委 华国锋(1971.1调京)国务院副总理

陈云、李富春 【李先念、聂荣臻】 【谢富治(1972.03逝世)】 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叶剑英】 韦国清 邓子恢(1972.12逝世)傅作义、滕代远

沈雁冰、帕巴拉•格列朗杰、许德珩、李德全(1972.04逝世)国防委员会副主席 【傅作义】 参考资料:

《人民日报》——《首都隆重举行追悼谢富治同志大会》 ——《首都隆重举行追悼何香凝副委员长大会》 ——《首都隆重举行追悼邓子恢同志大会》

——《首都人民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二十三周年》 注:

“九一三”后,政治局委员人数骤减,报道政治局委员排名,不像上一阶段那样按姓氏笔画排名,如 首都《隆重举行追悼陈毅同志大会 伟大领袖毛主席参加了追悼会》:政治局委员江青、叶剑英、张春桥、李先念,(一九七二年一月十日讯);《首都隆重举行追悼谢富治同志大会》: 政治局委员朱德、江青、叶剑英、张春桥、姚 文元、李先念,(一九七二年三月二十九日讯); 《首都隆重举行追悼邓子恢同志大会》:政治局委员江青、叶剑英、张春桥、姚文元、李先念,(一九七二年十二月十四日讯)八、十大以后1973.8.30--------1975.1 毛泽东、董必武、宋庆龄 朱德、周恩来、王洪文、康 生、叶剑英、李德生、张春桥、中央政治局委员:

邓小平(1973.12)韦国清、刘伯承 江青、许世友、华国锋、纪登奎、吴德、汪东兴、陈永贵、陈锡联、李先念、姚文元、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

吴桂贤、苏振华、倪志福、赛福鼎

国务院副总理

陈云、李富春(1975.1逝世)、【李先念、聂荣臻】、邓小平(1973.3.恢复,1973.12复任政治局委员、军委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

【刘伯承、】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 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刘伯承、康生】郭沫若、【徐向前、赛福鼎】阿沛•阿旺晋美、周建人、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叶剑英、韦国清】、傅作义(1974.4逝世)、滕代远(1974.12逝世)、沈雁冰、帕巴拉•格列朗杰、许德珩

原最高人民检察院(1968年12月11日被撤销)院长 张鼎丞

参考资料:

《首都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二十四周年 我党和国家领导人同五十万群众一起游园联欢》《人民日报》1973 7 年10月2日

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傅作义先生追悼会在京举行 伟大领袖毛主席、党和国家其他领导人送了花圈》《人民日报》1974年4月24日

《李富春同志追悼会在首都隆重举行》《人民日报》1975年1月19日

注:

1、1974年国庆报道《首都人民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二十五周年 决心团结一致沿着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继续前进》中,政治局委员、候补委员未按姓氏笔画为序:江青、姚文元、李先念、邓小平、陈锡联、纪登奎、华国锋、吴德、陈永贵、苏振华、倪志福、吴桂贤;再如《王稼祥同志追悼会在北京举行》:周恩来 王洪文 张春桥 江青 李先念 邓小平纪登奎 汪东兴《人民日报》1974年1月31日;《傅作义先生追悼会在京举行》:康生、叶剑英、张春桥、江青、刘伯承、徐向前、聂荣臻 2、1974年4月傅作义逝世以后之逝世报道、1974年国庆报道政协副主席不列入“党和国家领导人”,其表述为:“党和国家领导人…………,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参加了……。” 九、四届人大以后1975.1.17-------1977.8 毛泽东(1976.9逝世)、华国锋(1976.2代总理,1976.4第一副主席、总理,1976.10主席)周恩来(1976.1逝世)、王洪文(1976.10隔离审查)、康生(1975.12逝世)、叶剑英、李德生(1975.1辞副主席)、邓小平(1975.1选,1976.4撤,1977.7恢复)朱德(1976.7逝世)、张春桥(1976.10隔离审查)、董必武(1975.4逝世)、宋庆龄

中央政治局委员:

江青(1976.10隔离审查)、姚文元(1976.10隔离审查)、李先念、陈锡联、纪登奎、华国锋、汪东兴、吴德、许世友、韦国清、李德生、陈永贵; 刘伯承(病休)

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

吴桂贤、苏振华、倪志福、赛福鼎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董必武(1975.4逝世)宋庆龄】 【康生(1975.12逝世)】 【刘伯承 吴德 韦国清 赛福鼎】 郭沫若 徐向前 聂荣臻 陈 云 谭震林 李井泉 张鼎丞 蔡 畅(女)乌兰夫

阿沛•阿旺晋美 周建人 许德珩 胡厥文 李素文(女)姚连蔚 后补选 副委员长 邓颖超(1976年12月2日)国务院副总理

【邓小平(1976.4撤,1977.7恢复)张春桥(1976.10隔离审查)李先念】 【陈锡联 纪登奎 华国锋(1976.2代总理)陈永贵 吴桂贤(女)】 王 震 余秋里 谷 牧 孙 健 中共中央军委负责人

粟裕

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叶剑英、韦国清】、沈雁冰,帕巴拉•格列朗杰、【许德珩】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 江华

注:四届人大新宪法不设国家主席,中共中央主席统帅全国武装力量,不设检察院。参考资料:

《认真执行毛主席关于学习理论反修防修、安定团结和把国民经济搞上去的指示

首都人民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二十六周》(1975年10月2日《人民日报》)

《首都百万群众怀着极其沉痛和无限崇敬的心情 隆重举行伟大的领袖和导师 毛泽东主席追悼大会》(1976年9月19日《人民日报》)十、十一大以后1977.8.19-------1978.3 华国锋 叶剑英 邓小平李先念 汪东兴 宋庆龄

中央政治局委员:

韦国清 乌兰夫 方毅 刘伯承 许世友 纪登奎 苏振华 李德生 吴德 余秋里 张廷发 陈永贵聂荣臻 倪志福 徐向前 彭冲 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

陈慕华(女)赵紫阳 赛福鼎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宋庆龄】 【 刘伯承 吴德 韦国清 赛福鼎】 郭沫若

【徐向前 聂荣臻】 陈 云 谭震林 李井泉 张鼎丞

蔡 畅(女)【乌兰夫】 邓颖超(1976.12)

阿沛•阿旺晋美 周建人 许德珩 胡厥文

李素文(女)(1978回原职)姚连蔚(1977.7停职)国务院副总理

【邓小平李先念 陈锡联 纪登奎 陈永贵】

吴桂贤(女)(1977.9辞)王震 【余秋里】 谷牧 孙健(1978.3免)

陈锡联 耿飚 9 中共中央军委负责人

粟裕 罗瑞卿

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叶剑英、韦国清】、沈雁冰,帕巴拉•格列朗杰、【许德珩】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 江华

参考资料:

《华主席和首都军民一起游园联欢观看焰火》《人民日报》1977年10月2日 十一、五届人大1978.3.5五届政协1978.3.8以后-----------1980.2

华国锋 叶剑英 邓小平李先念 陈云(1978.12补)汪东兴(1980.2辞)宋庆龄

中央政治局委员: 王震(1978.12)韦国清 乌兰夫 方毅 刘伯承 邓颖超(1978.12)许世友

纪登奎(1980.2辞)苏振华(1979.2逝世)李德生

吴德(1980.2辞)余秋里 张廷发 陈永贵

陈锡联(1980.2辞)胡耀邦(1978.12)、赵紫阳(1979.9)、飚

聂荣臻 倪志福

徐向前

彭冲 彭真(1979.9)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

陈慕华(女)赵紫阳 赛福鼎

中央秘书长:胡耀邦(1978.12.25)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宋庆龄】 【聂荣臻 刘伯承 乌兰夫 吴德 韦国清】

陈云(1979.7转任副总理)郭沫若(1978.6逝世)彭真(1979.7)谭震林 李井泉 张鼎丞 蔡畅(女)邓颖超(女)【赛福鼎】 廖承志 姬鹏飞(1979.9转任副总理)阿沛•阿旺晋美 周建人 许德珩 胡厥文

后补选 [彭真] 肖劲光 朱蕴山 史良(女)(1979年7月1日)国务院副总理

【邓小平李先念】 陈云(1979.7)【徐向前 纪登奎 余秋里 陈锡联 耿飚】

【陈永贵 方毅】 王震 谷牧 王任重(1978.12)康世恩 【陈慕华(女)】

后任命 [王任重](1978年12月26日)

[陈云] 薄一波 姚依林(1979年7月1日)

姬鹏飞(1979年9月13日)中央军委负责人(常委)

粟裕

罗瑞卿(1978.8逝世)

中央副秘书长: 胡乔木 姚依林(1978年12月25日)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书记 黄克诚(1978.12)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乌兰夫 韦国清 彭冲 赵紫阳 郭沫若(1978.6逝世)】 宋任穷 沈雁冰 【许德珩】 欧阳钦(1978.5逝世)史良(女)朱蕴山 康克清(女)季方 王首道 杨静仁 张冲 帕巴拉•格列朗杰

【 周建人】 庄希泉 胡子昂 荣毅仁 童第周(1979.4逝世)

后增选 刘澜涛 陆定一 李维汉 胡愈之 王昆仑 **额尔德尼•确吉坚赞

(1979年7月2日)最高人民法院院长 江华

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黄火青

参考资料

《首都隆重举行郭沫若同志追悼大会》(1978年6月19日《人民日报》)

《华国锋同志举行盛大招待会热烈庆祝建国三十周年》(《人民日报》1979年10月1日)十二、十一届五中全会后1980.2.29----1980.9 华国锋(1980.9辞兼总理)叶剑英 邓小平李先念 陈云 宋庆龄

刘伯承 徐向前 聂荣臻 彭真 邓颖超 胡耀邦 赵紫阳(1980.4副总理1980.9总理)

中央政治局委员: 王震 韦国清 乌兰夫 方毅 许世友 李德生 余秋里 张廷发 陈永贵(1980.9辞)耿飚 倪志福 彭冲 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 陈慕华(女)赛福鼎

中央书记处书记: 万里 王任重 【方毅】 谷牧 宋任穷 【余秋里】

杨得志 胡乔木 【胡耀邦】 姚依林 【彭冲】 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书记 黄克诚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宋庆龄】【聂荣臻(1980.9辞)刘伯承(1980.9辞)乌兰夫】

吴德(1980.4辞)【韦国清】 【彭真】 谭震林 李井泉

耿 10 张鼎丞(1980.9辞)蔡畅(女)(1980.9辞)【邓颖超(女)】【赛福鼎】 廖承志 阿沛•阿旺晋美 周建人(1980.9辞)

许德珩 胡厥文

【彭真】、肖劲光、朱蕴山、史良(女)(1979年7月1日补)

1980.9补: 彭冲习仲勋 粟裕 杨尚昆 **额尔德尼•确吉坚赞 国务院副总理

【邓小平(1980.9辞)李先念(1980.9辞)陈云(1980.9辞)徐向前(1980.9辞)】 纪登奎(1980.4免)【余秋里】 陈锡联(1980.4免)【耿飚】

【陈永贵(1980.9解除)】 【方毅】 【王震(1980.9辞)】 【 谷牧 】 【王任重(1980.9辞)】 康世恩 【陈慕华(女)】

薄一波、【 姚依林 】 姬鹏飞

【赵紫阳 万里】(1980年4月16日任命)

杨静仁 张爱萍 黄 华(1980年9月10日任命)最高人民法院院长 江华

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黄火青

中共中央军委常委 粟裕 韩先楚 杨勇 王平

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乌兰夫 韦国清(1980.9不再兼任)彭冲(1980.9不再兼任)】 【赵紫阳(1980.9不再兼任)宋任穷(1980.9不再兼任)】 沈雁冰 【许德珩】 【史良(女)朱蕴山】 康克清(女)季方 王首道 杨静仁(1980.9不再兼任)张冲 帕巴拉•格列朗杰 【周建人】

庄希泉 胡子昂 荣毅仁

(1979年7月2日补)刘澜涛 陆定一 李维汉 胡愈之 王昆仑 **额尔德尼•确吉坚赞(1980.9不再兼任)

1980.9补: 何长工 肖克 程子华 杨秀峰 沙千里 包尔汉 周培源 钱昌照参考资料:

《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各界代表万余人隆重举行刘少奇同志追悼大会 》(人民日报 1980年5月18日)十三、五届人大三次会议1980.9.10、五届政协三次会议1980.9.12---------------1981.6 华国锋 叶剑英 邓小平李先念 陈云 宋庆龄(1981.6逝世)刘伯承 徐向前 聂荣臻 彭真 邓颖超 胡耀邦 赵紫阳

中央政治局委员: 王震 韦国清 乌兰夫 方毅 许世友 李德生 余秋里 张廷发 耿飚 倪志福 彭冲

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 陈慕华(女)赛福鼎

中央书记处书记: 万里 王任重 【方毅】 谷牧 宋任穷 【余秋里】

杨得志 胡乔木 【胡耀邦】 姚依林 【彭冲】 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书记 黄克诚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宋庆龄(1981.6逝世】 【彭真】 【邓颖超(女)】 【乌兰夫】

【韦国清】 谭震林 李井泉 【彭冲】 【赛福鼎】 廖承志 阿沛•阿旺晋美 许德珩 胡厥文

【彭真】、肖劲光、朱蕴山(1981.5逝世)、史良(女)(1979.7补)

【彭冲】、习仲勋、粟裕、杨尚昆、**额尔德尼•确吉坚赞(1980.9补)国务院副总理

【余秋里】 【耿飚】 【方毅】 【谷牧】 康世恩 【陈慕华(女)】

薄一波、【姚依林】 姬鹏飞

【万 里】(1980年4月16日任命)

杨静仁、张爱萍、黄 华(1980年9月10日任命)国务院顾问 钱之光 刘澜波 李强 曾生(1981年3月6日任命)最高人民法院院长 江华

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黄火青

中共中央军委常委 【粟裕】 韩先楚 杨勇 王平陈锡联 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乌兰夫】 刘澜涛 陆定一 李维汉 沈雁冰(1981.4逝世)

【许德珩】 【史良(女)】 【朱蕴山(1981.5逝世)】 康克清(女)季方 王首道 张冲(1980.10逝世)拉•格列朗杰

周建人 庄希泉 胡子昂 荣毅仁

【刘澜涛、陆定

一、李维汉】、胡愈之、王昆仑(1979年7月2日补)

何长工、肖克、程子华、杨秀峰、沙千里、包尔汉、周培源、钱昌照(1980.9补)参考资料:

帕巴 11 首都万人集会隆重追悼宋庆龄同志(《人民日报》1981年6月4日)十四、十一届六中全会后1981.6.29----------1982.9十二大召开

胡耀邦 叶剑英 邓小平赵紫阳 李先念 陈云 华国锋 刘伯承 徐向前 聂荣臻 彭真 邓颖超

中央政治局委员: 王震 韦国清 乌兰夫 方毅 许世友 李德生 余秋里 张廷发 耿飚 倪志福 彭冲

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 陈慕华(女)赛福鼎

中央书记处书记: 万里习仲勋(1981.6)王任重 【方毅】 谷牧 宋任穷 【余秋里】

杨得志 胡乔木 【胡耀邦】 姚依林 【彭冲】 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书记 黄克诚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彭真】 【邓颖超(女)】 【乌兰夫】

【韦国清】 谭震林 李井泉 【彭冲】 【赛福鼎】 廖承志 阿沛•阿旺晋美 许德珩 胡厥文

【彭真】、肖劲光、史良(女)(1979.7补)

【彭冲、习仲勋】、粟裕、杨尚昆、**额尔德尼•确吉坚赞(1980.9补)

朱学范(1981年12月13日)

国务院副总理

【余秋里】 【耿飚】 【方毅】 【谷牧】 康世恩 【陈慕华(女)】

薄一波、【姚依林】 姬鹏飞

【万 里】(1980年4月16日任命)

杨静仁、张爱萍、黄 华(1980年9月10日任命)国务院顾问 钱之光 刘澜波 李强 曾生(1981年3月6日任命)

1982年5月4日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决议: 副总理 【万里 姚依林】

国务委员 【余秋里 耿飚 方毅 谷牧】 康世恩 【陈慕华(女)】 薄一波 姬鹏飞 黄华 张劲夫

后增补国务委员 张爱萍(1982年11月19日任命)最高人民法院院长 江华

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黄火青

中共中央军委常委 【粟裕】 韩先楚 杨勇 王平陈锡联 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乌兰夫】 刘澜涛 陆定一 李维汉 【许德珩】 【史良(女)】 康克清(女)季方 王首道 帕巴拉•格列朗杰 周建人

庄希泉 胡子昂 荣毅仁

【刘澜涛、陆定

一、李维汉】、胡愈之、王昆仑(1979年7月2日补)何长工、肖克、程子华、杨秀峰、沙千里(1982.4逝世)、包尔汉、周培源、钱昌照(1980.9补)

刘斐 董其武(1981年12月14日)

2.党和国家领导人 篇二

一、首次在国际中主动发声, 向世界说明

中国作为一个大国, 尤其是领导人换届之后, 全世界都很关注中国领导人的相关情况。之前, 在媒体中, 当新一任领导人履任之后, 往往都是一个标准的人物照片配上在诸多关键事件点上领导人从事的重要职务, 除此再没有更多的信息, 长期以来, 我国主流媒体在这一方面信息的匮乏, 使得受众也津津乐道于各种不实和八卦报道, 或者迷惑于似是而非的小道消息, 网络传闻。而这次不同, 新华社播发的“中共高层新阵容”系列人物特稿让其他国家的受众和我国受众深入了解我国领导人的个人经历、情感、工作中解决问题的细节及家庭, 通过这一报道可以看出媒体在领导人报道中表现出自信、开放和气度, 开始在国际中主动发声, 这一报道也成为海外媒体转发、评点的热门新闻, 他们惊讶:中国领导人的形象更加立体。[1]

二、从传播者角度来说, 体现出我国媒体对领导人报道的“以人为本”思想和平民化态度

“以人为本”, 是相对于以神为本和以物为本的, 强调把人的价值放到首位。媒体一直将领导人“神化”, 这其实是一种错误的思想, 这次细节化的报道反倒让受众感觉很真实、很自然, 原来, 领导人其实也是和我们一样的常人, 彰显出了媒体“以人为本”的思想。

新闻传媒有着塑造媒介人物的能力, 作为党和国家的领导人, 老百姓不可能有深入的了解。那么, 这就依赖于传媒的报道, 在电视画面或报纸中, 领导人一般都是以高度严肃的姿态出现, 这就不免会造成群众与领导人之间的陌生感、距离感。新华社的这组报道无疑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不仅看到了领导人曾经饱尝艰辛的底层生活和特殊的成长经历, 还了解到习近平是一个拉着母亲的手散步的好儿子, 他还是一个很爱妻子, 每天都通电话的好丈夫、也是一个和普通老百姓一样, 骑着自行车在院子里带着女儿玩的好父亲, 这就让受众感觉到领导人也是有血有肉、有喜怒哀乐的人。这一报道也体现了媒体在领导人报道上的平民化态度, 在报道领导人时不是以仰视, 高不可及的角度观察对象, 而是将其置于一个普通的被报道者的位置表现领导人作为普通人的一面[2]。这无疑是一种媒体进步, 希望媒体沿着这种思路继续探索。

三、使硬新闻软化, 重申了“新闻”的真正内涵

对党和国家领导人在正式场合的报道, 采取严肃的报道方式是必要的。但不一定全是严肃的新闻, 在新闻报道中完全可以多一些趣味, 表现在内容上就是拓宽报道领域, 多一些人文、细节性、故事性的新闻;表现在图片上就是活泼、丰富。媒体从上到下, 引用陈力丹老师的话讲就是一直按照官衔来选择的“标准”, 单维度成为选择新闻的主导标准, 因为一旦新闻的编排顺序没有按照领导人的政治规格和党内排序出场, 就会被视为严重的“政治错误”。这样长期下去, 关于领导人的报道就形成了一套常年不变的八股模式。在一系列固定的宣传模式下, 新闻报道长期停留在套路化表达的肤浅层面, 忘了传媒的基本功能是传播新闻[3], 也忽略了“新闻”的真正内涵。

这次新华社的这组报道探出了回归新闻本位, 注重社会效果的苗头。同时也折射出新华社作为中国最主流的媒体, 在塑造领导人形象上的一种新思路, 这也就符合了2012年12月4日, 习近平同志提出的“要改进新闻报道, 中央政治局同志出席会议和活动应根据工作需要、新闻价值、社会效果决定是否报道”的要求, 在国内率先开了一个好头。

四、满足了受众的知情权

在百度搜索中看到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国家领导人, 像主席啊总理啊, 他们什么时候休假啊?为什么媒体没报道过?美国媒体就报道奥巴马。”其实, 这个问题问出了好多老百姓的心声, 也说明了我国媒体在领导人报道上的欠缺。

肯特·库柏曾提出:公民有权知道他应该知道的事情, 国家应最大限度地确认和保障公民知悉、获取信息的权利, 尤其是政务信息的权利。公众想了解领导人是一种人之常情, 也是现代政治生活的需要。这次新华社的报道主动向公众公开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从政经历, 实事求是地向公众介绍他们的人生经历, 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受众对领导人的认知需求和情感需求, 自然也得到受众的欢迎。我们衷心希望我国媒体能沿着这一思路继续探索、前行。

摘要:党和国家领导人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 媒体在报道时往往都是遵循常规, 小心翼翼。去年年末, 新华社推出了“中共高层新阵容”系列人物特稿, 并播发了一系列家庭照和生活照, 这一报道在受众中引发热议。通过这一报道, 来探讨我国媒体对党和国家领导人报道的新突破。

关键词:媒体,党和国家领导人,新华社,新突破

参考文献

[1]中国领导人的形象更加立体[N].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2-12-27.

[2]陈新蕊.浅谈关于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报道[J].新闻大学, 1998.

3.曾建徽与党和国家领导人 篇三

曾建徽在青年时代受革命熏陶,1945年在昆明西南联大和1946年后在北平清华大学学习期间,积极参加进步学生运动,并于1948年参加地下党。1949年春北平解放后,他被调入新华广播电台英语广播部(新华社对外新闻部前身)工作,从此走上了党的新闻工作岗位和对外宣传岗位,一连工作了50个春秋。

毛泽东、周恩来耳提面授

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1966年“文化大革命”前,曾建徽在新闻界已有很高的知名度。他担任新华社对外记者组组长,是少数几位能进入中南海采访的新华社外事记者之一,使他有机会直接接触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从中受到极大教诲。

1959年,有一天,曾建徽在中南海勤政殿采访毛泽东接见外宾,正好迎面遇到毛泽东。当时外宾尚未到,毛泽东同他亲切握手,问他是哪个单位的,他答是新华社记者。毛泽东笑着说:“你们新华社要注意,报道不要搞浮夸,要实事求是。”

周恩来的外事活动很多,曾建徽与之接触的机会也较多。周恩来对工作极端负责,一丝不苟,待人谦和,使曾建徽深受教益。周恩来对一般干部很谅解,对部长们则要求很严。曾建徽在采访周恩来主持的国务院例会时,经常见到他就一些问题或数字询问在座的有关部长,他们有时答得比较含糊或不准确,周恩来就当场纠正,并且批评有关部长胸中无数,这样要误大事。

周恩来每天工作到凌晨三四点钟后才能休息,他日理万机,但对新华社的重要新闻和评论都要亲自审阅。有时由于时差关系,有的国外分社稿子发到总社编好后送总理办公室已是下半夜,周恩来都在处理完重要国务后即审阅新华社送去的稿件,给退回后才休息。“文化大革命”后期,曾建徽参加新华社总编室发稿工作,每次值夜班都要等待总理值班室来电话说总理已经休息了,他们才下班,因为周恩来在晚间有时会就新华社某项报道作出指示的。

陪同邓小平出访日本

曾建徽先后担任新华社记者、副社长。在这期间,他曾随同邓小平先后出访日本和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撰写大量极具影响的通讯。

1978年10月22日至10月29日,曾建徽率强大的报道组随同邓小平访日,全程采访,昼夜奋战,圆满地报道了这次10亿中国人民和1亿日本人民“历史性拥抱”的大事。他亲自撰写了《历史性的访问——随邓小平副总理访问日本散记》,《人民日报》发表后,在国内外产生广泛深刻的影响。

通讯以独特的视野,从不同角度介绍了邓小平博大精深的外交思想。评论家们认为,不但生动记载了邓小平访问日本所取得的外交上的巨大成功,同时深入地剖析了从周恩来到邓小平为中日邦交正常化和中日友好所作的贡献,具有特殊的启示意义。

1978年11月,曾建徽随同邓小平访问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短短10天,74岁高龄的邓小平,飞往3个国家的首都,行程1万多公里,曾建徽夜以继日地工作,采写了《难忘的东南亚之行》,发表在同年11月21日《人民日报》上。

负责撰写《中南海纪事》专栏开篇稿件

曾建徽长期在新华社对外部工作。1981年任新华社副社长,主管国内新闻对外报道、国际新闻报道和总编室的日常工作,同时仍主持和参加重大政治外事活动的采访报道工作。1986年至1992年,曾建徽虽仍兼任新华社副社长,但实际上主要是在中央对外宣传小组工作。

1981年新华社创办《瞭望》杂志,报中央经邓小平批准开办了一个“中南海纪事”专栏。

当时指定曾建徽和冯健负责写“中南海纪事”的开篇稿件。曾建徽等找中央办公厅的几位领导和中央领导同志的秘书分别进行采访,同中办许多熟知情况的同志们举行座谈,还经批准翻阅了中央一些会议的纪要和记录材料。根据搜集到的材料,曾建徽和冯健一口气写成3篇通讯,陆续刊登在《瞭望》“中南海纪事”专栏,并同时被《人民日报》转载。这3篇通讯是:《中南海的春天》、《时刻想着八亿农民》和《经济工作的战略转折》。

《中南海的春天》,以大量事实介绍了作为党中央第一线领导工作机构的中央书记处成立后的工作情况。

《时刻想着八亿农民》,介绍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如何致力于发展农村经济、发展农业生产、解决农村问题的情况。

《经济工作的战略转折》,主要介绍了陈云的经济思想和他在纠正经济工作中“左”的思想,使经济工作出现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

这3篇通讯发表后,有的西方通讯社评论说,通讯使人看到“为神秘面纱所遮盖的中国最高决策的一端,引起人们的注目”。

随胡耀邦访问粤湘鄂和西北高原、内蒙古等地采访

胡耀邦任党的总书记期间,经常到各地视察、调研。曾建徽曾经多次随行采访。

1983年2月6日,时任新华社副社长的曾建徽随同胡耀邦总书记开始了为期19天、旅程1.2万里的粤湘鄂之行。

1983年7月16日晚上,工作了一整天的曾建徽随胡耀邦又踏上旅途,开始为期20天,行程近万里的西北高原之行。

1984年12月,曾建徽再次随胡耀邦访问鄂赣山区。1985年4月,随胡耀邦访问云南。9月,随胡耀邦访问新疆。1986年1月,曾建徽又随胡耀邦访问浙江、广东。2月,陪胡耀邦视察西沙群岛看望守备部队的指战员。

这期间,曾建徽在做好新华社所担负的领导工作的同时,笔耕不辍,废寝忘食,写出了许多很有影响的文稿。其中随行采访胡耀邦总书记的通讯有《南行一万二千里》、《西北高原行》、《内蒙古边境纪行》、《总书记来到共青城》、《鄂赣山区纪行》、《早春时节访云南》、《天山南北行》、《新年要有新面貌》、《西沙群岛之行》等9篇,文风朴实、清新、笔力遒劲,客观地记录了许多珍贵的历史细节和瞬间,从中可以强烈地感受到胡耀邦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关心劳动人民疾苦的思想作风和人格魅力。

曾建徽对胡耀邦很多重要改革思想的忠实记录和很有价值的分析,将永载史册。

同西方反华舆论作斗争

1989年平息政治风波后,面对当时滚滚而来的反华浪潮,曾建徽认真落实邓小平的指示,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外宣传,组织对美国等西方传媒的反击,特别是以大量的事实充分揭露暴乱真相。

北京政治风波后中央下决心大力加强对外宣传工作,于1990年3月决定恢复中央对外宣传小组,由朱穆之担任组长,曾建徽任副组长。1993年,中央将中央对外宣传小组改称为中央对外宣传办公室(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作为党中央、国务院的一个参谋和助手,负责统一管理全国对外宣传工作。在人权、西藏等问题上的斗争,对外宣传工作有了突破性的进展,打开了一些局面,在重新树立和维护中国在国际上的形象,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香港回归洗雪了中华民族百年耻辱,在中国历史上书写了光辉的一页。在宣传工作史上也是精彩篇章,打了一个漂亮仗。8000多名记者云集香港,其中有6000多名外国记者。中央特别重视这次宣传报道,派出600多名记者。曾建徽是这次宣传报道的总指挥,负责筹划主持整个对内对外宣传和报道工作。

曾建徽深有感触地说,跟英国打交道,情况复杂。比如香港回归仪式现场电视直播是用我方拍的镜头,还是用他们拍的镜头?当时还是港英管理着,他们想垄断。经过艰苦谈判,最后达成协议,我方电视台一台机器,港英一台机器,同时往外传播信号,由用户选择。由于中央电视台报道信息量大,全面及时,被外国电视台大量采用,广泛转播。可以说是压倒了西方的宣传。这期间,曾建徽还组织国务院新闻办制作了大量宣传品,介绍中国的情况,香港的历史、香港问题的由来,同港英及彭定康的斗争,以及一国两制与香港未来的前景等等,全部以事实说话,内容短小精练,制作精美,很受欢迎。

1994年,海外出版了一本对周恩来造谣中伤的书《叫父亲太沉重》,作者艾蓓,闹得沸沸扬扬。

周恩来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在中国和世界上享有盛誉。中国政府怎么可能坐视不理,中央要求新闻办辟谣。

在曾建徽主持下,新闻办写了《揭开艾蓓身世的真相》长文,经中央审定,通过新华社在海外发表,用铁的事实戳穿了艾蓓的弥天大谎,使真相大白于天下。

1994年,海外还出版了一本对毛泽东造谣污蔑的书《毛主席私人医生回忆录》(中、英文两种版本),作者是当过毛泽东保健医生的李志绥。

新闻办通过中央文献研究室,找到几位曾长期在毛泽东身边工作过的同志,如秘书林克、保健医生徐涛、护士长吴旭君等,由他们根据亲身经历,批驳李志绥的谎言。这几位同志写的文章集成《历史的真实》一书,在香港出版,向国外发行。海外读者反映:“这才是真正的毛泽东”、“李志绥太可耻了”。这让李志绥的谣言失去了市场。

精心运筹当好新闻发言人

曾建徽从九届人大一次会议至五次会议担任全国人大新闻发言人。每次新闻发布会前,他总是精心运筹,作好充分准备,夜以继日,忘我地工作着。他特别熟悉新闻宣传,尤其是对外宣传和人大工作,受到国内外广泛好评。

1998年3月17日,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这天的会议由大会执行主席胡锦涛主持。曾建徽是大会执行主席之一。会议经过投票表决,决定朱镕基为国务院总理。

自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至第五次会议,每次会议闭幕后,曾建徽作为大会新闻发言人,都主持中外记者招待会,邀请朱镕 基总理同中外记者见面,并且回答记者的提问。

新闻发布会上,曾建徽在回答外国记者一连串的尖锐复杂的问题时,思维敏捷,经验丰富,沉着应对。例如,2002年3月4日在九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开幕前的记者招待会上,美联社记者问:朱镕基总理将于明年3月本届任期届满,明年此时,他是否还要作政府工作报告?如果李鹏也从政治局常委退下来,那么,从十六大到明年全国人大换届,期间有四五个月时间,人大领导层如何平稳过渡?

这连串问题暗藏“陷阱”,但是曾建徽没有回避“陷阱”。他回答说,总理任期是到2003年3月份。下任总理产生以前,国务院还是现任总理负责。因此,下一次大会,政府工作报告还是由朱镕基总理来作。回答有关李鹏的部分,曾建徽说:“你讲的都是猜想的情况……”

曾建徽抓住中外记者关心的焦点,精辟地发布消息,回答问题。

在九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首场新闻发布会上,曾建徽指出,台湾地区领导人的变更不能出现可能导致“台独”等分裂祖国的后果,不能改变台湾是中国一部分的事实。曾建徽说,希望台湾当局不要逆历史潮流而动,为两岸关系的发展和祖国统一设置种种障碍。对一切分裂祖国,搞“台独”的图谋,我们绝不会坐视不管。

反腐败问题很为国人关注。曾建徽在2000年3月4日九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国已基本建成反腐败法律体系,今后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还将进一步加强这方面的工作。

4.党和国家领导人为档案工作题词 篇四

――1999年江泽民同志为中央档案馆馆庆四十周年题词

珍藏档案存真求实 探索规律鉴往知来

――1999年李鹏同志为中央档案馆馆庆四十周年题词

对历史负责 为现实服务 替未来着想

――1999年李瑞环同志为中央档案馆馆庆四十周年题词

档案事业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方面,是一项崇高的事业。

1999年胡锦涛在全国档案工作暨表彰先进会议上的讲话

不断提高政治水平和业务水平,发挥档案、资料的作用,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1959年朱德同志为档案工作题词

——

5.党和国家领导人 篇五

1980年8月18日,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邓小平就我国的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改革问题发表了题为《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重要讲话。

今天我将这篇讲话认真读了一下,深受感悟。

这篇讲话深刻揭露和分析了我国现行政治体制中存在的弊端及其产生的根源,系统精辟地论述了政治体制改革的目的、意义和主要内容,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思想,标志着党的政治体制改革思想和理论纲领的基本形

成。

《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一共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

一、国务院负责人人选的调整

二、改革党和国家领导制度及其他制度,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

性,加速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

三、改革党和国家现行的一些具体制度

四、肃清封建主义和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

五、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具体重大改革

第一部分先讲到“权力不宜过分集中”,就这点,我看到邓小平他老人 家分析的比较具体的,感触颇深。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我想这个权力的问题就是因为集中在高官权贵的手上,老百姓更谈上不“权”的问题了。这是一个,再一个,对政权的影响也是至关重大的。“兼职、副职不宜过多。简单些,也容易加重人民的负担。“着手解决党政不分,以党代政的问题”我想也是从封建王朝和民国时期吸取的经验,可以这么说,封建时代,权力集中于达官贵族,不管是官员也好,皇族也好,始终以自我为中心,他们的认为老百姓是应该为他们付出的。邓小平他老人家这样说,给我们中国人民来说一个明确的认识,也显示了社会主义另一优点,权力是人民的、是集体的。“从长远利益着想,解决好交接班的问题”说明白点,大家读过历史的,即使不深入的,偶也见过历代王朝,一个皇帝,自己坐到老死,然后又儿子继承,这样的制度也涉及到皇权贵族,可能来说也是这样的,这也是封建王朝走向末落的原因之一吧。“长远”这个时间可能说是无限的,社会关系也是复杂的,但是必须这样制定,只能这样,如邓小平他老人家所说的,才能涌现了年轻有为的干部队伍,也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的促进国家的发展,也能让那些年轻有用的人发挥他们的能力。这一点的提出呀,竞争是激烈的,也不像当坐高享受那么容易了。

第二部分中讲到要改革党和国家领导及其制度,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加速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主要努力实现三个方面的要求:

(一)经济上,迅速发展生产力,逐步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

(二)政治上,充分发扬人民民主,保证全体人民真正享有通过各种有效形式管理国家;

(三)为了实现以上两方面的要求,组织上,迫切需要大量培养、发现、提拔、使用坚持四项基

本原则的、比较年轻的、有专业知识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

第三部分讲到改革党和国家的一些具体制度。应为在当时的制度中,有不少的制度都有弊端,妨碍甚至严重妨碍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发挥。其中弊端主要有官僚主义现象,权力过分集中的现象,家长制现象,干部领导职务终生制现象和形形色色的特权现象。官僚主义现象是我们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广泛存在的一个大问题。它的主要表现和危害是:高高在上,滥用权力,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好摆门面,好说空话,思想僵化,墨守陈规,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办事拖拉,不讲效率,不负责任,不守信用,公文旅行,互相推诿,以至官气十足,动辄训人,打击报复,压

制民主,欺上瞒下,专横跋扈,徇私行贿,贪赃枉法,等等。

第四部分讲到肃清封建主义和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毕竟中国经历了这么久的封建社会,许多封建思想在人民的思想里扎根,这很妨碍现代社会的发展,公

民的权利意识淡薄,不懂得维权等。

第五部分具体讲到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具体改革。分时段的具体执行,这样

有利于党的发展,保证党的优越性。

《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真正开启了中国政治体制改革之路,在它的指引下,我党对政治体制改革的认识不断深入,在实践上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其重要意义在于:一是明确了改革的目标和思路。《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全面分析了我国政治生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明确了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系统总结了官僚主义在党和国家生活中的具体表现和严重危害;完整准确地剖析了官僚主义的体制根源,找到了可行路径;深刻总结了“文化大革命”发生的体制原因。二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纲领性文献。在这篇文献指导下,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思路逐步清晰,改革方案逐步细化,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机构和章程等及时出台;通过设立并在适当时机撤销顾问委员会顺利废除了领导干部终身制。三是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运用唯物史观深刻剖析了现存政治制度中不适应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确立了改革的价值取向——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深入剖

析了制度与权力的辩证关系;剖析了我国现实政治问题的文化根源。

《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

在本文中,邓小平同志科学地分析了我国党和国家

领导制度的历史和现状,深刻地阐明了我国进行党和国

家领导制度改革的迫切性、目的、基本内容以及应采取的根本性措施和方法。

首先,邓小平同志阐明我国党和国家

领导制度改革的必要性、目的和方向,指出,为了适应社

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为了适应党和国家政治生活

民主化的需要,为了兴利除弊,必须积极地、有步骤地对

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以及其他制度继续进行改革。改革

党和国家领导制度及其他制度,是为了充分发挥社会主

义制度的优越性,加速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为了充分

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主要应当努力实现以下三

个方面的要求:经济上迅速发展社会生产力,逐步改善人

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政治上充分发扬人民民主,保障全体

人民真正享有通过各种有效形式管理国家和各项企业事

业的权力;组织上造就大量能够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具

有专业知识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党和国家的各

种制度究竟完善不完善,必须用是否有利于实现这三条

来检验。

其次,邓小平同志深刻揭示了我国现行政治体制

中存在的主要弊端,强调要着重从制度方面来解决问题。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是优越的,但是党和国家现行的一

些具体制度中,还存在着不少弊端,妨碍甚至严重妨碍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发挥。如果不认真改革,就很难适应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就要严重的脱离群众。从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干部制度方面来说,主要的弊端就是官僚主义现象、权力过分集中现象、家长制现象、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现象和形形色色的特权现象。邓小平同志还明确地

提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论断: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这些方面的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

事,甚至会走向反面。因此,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这种制度问题,关系到党和国家是否改变颜色。因此,只有对现行制度中的弊端进行有计划、有步骤而又坚决彻底的改革,才能逐步克

服它。

再次,邓小平同志提出肃清封建主义和资产阶级思

想影响的任务,指出,上述党和国家领导制度中的种种弊端,多少都带有封建主义色彩。过去我们对肃清思想政治方面的封建残余影响的重要性估计不■,现在应该明确

提出继续肃清思想政治方面的封建主义残余影响的任

务,并在制度上做一系列切实的改革。肃清封建主义残余影响,重点是切实改革并完善党和国家的制度,从制度上保证党和国家政治生活的民主化、经济管理的民主化、整个社会生活的民主化,促进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顺利发展。在思想政治方面肃清封建主义残余影响的同时,决不能

丝毫放松和忽视对资产阶级思想和小资产阶级思想的批

判,对极端个人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的批判。

最后,邓小平同志提出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改革应采取的根本性措施和

方法。这些根本性措施是:改革权力过分集中于个人或少数人的领导制度,实行民主集中制;改革党政不分,以党代政的制度,建立和实行党政分工制;改革中央高度集权的管理体制,实行中央统一领导下的地方分权的管理制

度;改革我国领导制度忽视法制的制度,健全保障人民民主权利的各项制度;改革机构臃肿的领导体制,精简机

构;改革不合时宜的组织制度和人事制度,实现干部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他还强调指出,改革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正确方法是:改革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不是要削弱党的领导,涣散党的纪律,而正是为了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坚持和加强党的纪律。当前,只有不断地改善党的领导,才能加强党的领导。坚持和改善党的领

导,乃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始终坚持的一个基本点。

邓小平同志的这篇文章,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献,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在本文中提出的关于改革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这些论述,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对我们当前探

6.党和国家领导人 篇六

(2012年1月7日中国关工委工作会议印发)

1、2011年12月12日,贾庆林同志在中国关工委报送的《2011年工作总结和2012年工作要点》上批示:“请中央统战部、全国工商联继续做好民营企业关工委的工作,这是帮助民营企业提高青年职工素质、提高企业竞争力和企业回报社会的有效形式。请配合中国关工委推动这项工作健康发展。”

2、2011年12月9日,李长春同志在中国关工委报送的《2011年工作总结和2012年工作要点》上批示:“秀莲同志:多年来,关工委为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作了大量卓有成效工作,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突出强调,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青少年是我们的未来,关工委的工作任重而道远,望继续努力,作出更大贡献。”

3、2011年12月14日,习近平同志在中国关工委报送的《2011年工作总结和2012年工作要点》上批示:“顾秀莲同志:关工委以庆祝建党90周年为契机,充分发挥„五老‟优势,积极开展活动,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教育培养青少年做了大量工作。在新的一年里,希望你们认真总结经验,再接再厉,进一步调动„五老‟的积极性,增强工作的针对性,提高活动的吸引力,切实做好青少年引导教育工作,不断作出新的贡献。(抄延东、陆昊同志)”

4、2012年1月1日,李克强同志在中国关工委报送的《2011年工作总结和2012年工作要点》上批示:秀莲同志:2011年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有声有色,取得良好社会反响,特别是上千万老同志活跃在这项工作的第一线,满怀爱心,不辞辛劳,用自己的坚定信念和丰富的人生体验,影响和教育了几亿青少年,让他们懂得了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在此,谨致诚挚问候和崇高敬意!希望大家继续采取多种方式,加强青少年理想和道德教育,使他们更加健康的成长。”

5、2011年12月19日,***同志在中国关工委报送的《2011年工作总结和2012年工作要点》上批示:“各级关工委和广大老同志多年来为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做出了积极贡献,发挥了重要作用。请中央综治办及各专项工作组委把这支队伍纳入社会管理整体格局,积极提供便利,进一步发挥好他们在关爱留守儿童、帮扶失足青少年等方面的独特作用。”

6、2011年12月12日,刘延东同志在中国关工委报送的《2011年工作总结和2012年工作要点》上批示:一年来,关工委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努力为青少年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各项工作有声有色,卓有成效,得到党委、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赞扬和好评,谨向同志们表示亲切问候和崇高敬意!希望关工委在新的一年里,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充分发挥„五老‟作用,不断创新工作形式,丰富工作内容,着力加强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推动解决青少年成长中的实际问题,为青少年健康成长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请教育部、文化部、妇儿工委继续支持关工委的工作,共同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12月16日,刘延东同志批示:“请贵仁、秀岩同志落实习近平同志的批示精神,大力支持关工委工作,更好地发挥„五老‟的积极作用,共同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而不懈努力。”

7、2011年12月13日,陈至立同志在中国关工委报送的《2011年工作总结和2012年工作要点》上批示:“关心下一代工作呈现崭新局面,可喜可贺。” 李源潮同志2012 年1月5 日批示:老同志是重要的政治力量,关心下一代大有可为。

近年来的批示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 温家宝同志

2011年1月8日,温家宝同志批示:20年来,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为广大青少年成长做了大量工作。请代我向从事这项工作的老同志们表示问候和敬意。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 贾庆林同志

2011年1月11日,贾庆林同志批示:在中国关工委的组织倡导下,无锡、金坛等地民营企业建立“关工委”的工作,取得了积极效果。请你们阅研并支持,努力拓宽民营企业回报、服务社会的有效形式。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 李长春同志

2008年9月24日,李长春同志批示:大学生的学习热情难能可贵,吉林高校关工委的工作更应赞扬。请中宣部支持他们的学习热情,《复兴之路》专题片之类的辅助教材可提供一些,中央重点媒体可报道他们的经验,特别是学习的效果。

2009年2月17日,李长春同志批示:(1)要重视“五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和青少年健康成长中的作用,各地好的经验可宣传报道。(2)黑龙江省用北大荒精神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的载体的经验可予宣传。

2010年2月12日,李长春同志批示:关工委的工作有声有色,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做出了重要贡献,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付出了辛苦的劳动。向关工委和“五老”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新春祝福。“五老”是我们党的宝贵财富,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望继续努力,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做出更大的贡献。

2010年8月1日,李长春同志批示:东莞市关工委连续多年利用暑期组织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有效协助院校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很好,教育部可总结推广一下,在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可宣传他们的经验。

2011年1月10日,李长春同志批示:多年来,关工委为广大青少年健康成长,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深表敬意。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关系到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战略工程。希望关工委继续发挥优势,总结多年来形成的行之有效的好经验、好做法,不断创新形式、内容、方法,搭建工作平台,增加对广大青少年的吸引力、凝聚力,推动方方面面关心青少年健康成长,在新的一年取得更大的成绩。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同志

2009年3月23日,习近平同志批示:过去一年,中国关工委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发挥优势、主动作为,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希望你们在新的一年里,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指示精神,继续发挥老同志的特殊优势,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青少年,坚持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教育青少年,努力把各项工作做深、做细、做实,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关心下一代工作迈上新台阶。

2010年2月9日,习近平同志批示:顾秀莲同志:来信收到,认真看了总结报告,感到去年工作成绩明显,在社会上起到了很好的影响作用。希望新的一年各项工作开展顺利,继续取得新成绩。

2011年1月13日,习近平同志批示:关工委在2010年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奋发进取,各方面都取得新成绩。希望在新的一年里以庆祝建党90周年为契机,认真开展有关教育活动,唱响主旋律,增强青少年爱党、爱国、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情感。更加注重抓基层、打基础工作,扎实解决青少年成长中的实际问题,为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做出新的贡献。谨向从事关工委工作的同志们致以新春的诚挚问候。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书记***同志

2009年3月24日,***同志批示:中关工委发动依靠“五老”,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为培养教育青少年健康成长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谨向同志们及全体老同志们表示敬

意!请中央综治办支持配合关工委做好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帮教失足青少年、关爱留守儿童等工作,为青少年的成长提供更好的社会环境。

2010年2月14日,***同志批示:刚刚过去的一年,各级关工委“急党政所急,想青少年所需,尽关工委所能”,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政法、综治机关要注意进一步发挥关工委和“五老”在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中的独特优势,形成推进三项重点工作的合力。

2011年1月10日,***同志批示:今天,胡锦涛同志在中纪委六次全体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关心下一代工作直接关系到祖国的未来。社会的发展和变动,使大批青少年不能在父母的身边健康成长,中国关工委在支持各级党委政府做好此项工作中,作了大量卓有成效的新探索,取得了好的成效,包括发挥“五老”作用、开展法制宣教活动、创建未成年人零犯罪社区以及失足青少年的教育感化等等。今年是建党90周年,赞成你们提出的工作要点,只有关心教育好下一代,我们党、国家才有未来。中央政法各单位,各级政法机关都要积极支持中国关工委工作,做好事关我国未来的这件大事。

2011年2月16日,***同志在顾秀莲同志报送的江苏省宜兴市教育局、宜兴市教育局关工委《积极开展“四帮一”教育活动 有效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上批示:这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教育方式,实打实地把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落实到实处,见到实效,有推广意义。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 刘云山同志

2009年2月10日,刘云山同志批示:关工委工作积极主动,勇于创新,很有成效。实践证明,各级关工委和900万“五老”是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力量。今年确定的五个方面工作,体现了文明委的总体要求,文明办要加强协调,很好支持关工委工作,发挥关工委作用。

2009年2月18日,刘云山同志批示:请配合关工委总结宣传好各地创造的好经验。2011年1月10日,刘云山同志批示:去年关工委工作有特点、有亮点,为推动未成年人成长做出积极贡献,创造了新鲜经验。今年工作安排具体实在,中央文明办在部署工作时,要统筹考虑予以支持。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 刘延东同志

2009年2月11日,刘延东同志批示:2008年关工委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作为、不断创新,为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谨向关工委及老同志们致以崇高敬意!望新的一年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以来中央关于青少年工作的指示精神,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发挥优势,完善机制,务实创新,推动关心下一代工作迈向一个新台阶。2010年2月9日,刘延东同志批示:2009年关工委围绕中心和大局工作,以是“所急”“所需”“所能”三位一体科学定位,为推动下一代健康成长做出了重要贡献。20年关工委的工作成绩卓著,老同志们精神可敬可嘉,谨致崇高敬意和新春祝福!请教育部、妇儿工委积极支持关工委的有关工作,共同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美好明天创造更为有利的环境和条件。2010年4月15日,刘延东同志在袁贵仁同志签发的《关于教育部关工委工作情况的汇报》上批示:教育部关工委在教育部党组和中关工委的领导下,从教育工作的实际出发,发挥独特优势,不断开拓创新,配合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发挥积极而重要的作用。谨向同志们致意!望继续发挥优良作风,再接再厉,为祖国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做出新的贡献。

2010年8月6日,刘延东同志在广东省东莞市关工委《深入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 努力引领大学生健康成长》上批示:请贵仁同志落实长春同志批示精神,推动院校发挥好关工委的作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2011年1月10日,刘延东同志批示:关工委20年来充分发挥“五老”作用,积极为青少年健康成长献计出力,成绩斐然,影响广泛。谨向所有关心支持青少年事业的老同志表示崇高敬意!请教育部、妇儿工委进一步支持关工委的工作,为青少年成长成才创造良好环境和条件。

2011年2月17日,刘延东同志在顾秀莲同志转送的江苏省宜兴市教育局、宜兴市教育局关工委《积极开展“四帮一”教育活动 有效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上批示:“四帮一”教育活动,对于教育引导转化未成年帮教对象效果很好。请以切实有效方式推广此经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 李源潮同志

7.党和国家领导人 篇七

高校教师的政治观对学生的影响大。关于青年教师政治观的要求国家一直以来都做了明确的规定:“热爱祖国, 热爱人民, 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 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遵守宪法和法律法规, 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 依法履行教师职责, 维护社会稳定和校园和谐。不得有损害国家利益和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言行。”虽然绝大多数教师积极健康向上, 但是仍有某些教育者在工作中存在不当的言行, 对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产生不好的影响, 因此, 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 国家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来加以规范, 给予权益的保障、政策的支持, 以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大学生的政治观再上一个台阶。

一、2012-2015年党和国家关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宣传政策的文本分析

自2011年12月国家出台《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目前各部门都颁布了相关的政策, 围绕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做了全方位的部署, 现就2012-2015年党和国家关于高校思想政治宣传政策简单梳理如下:

2012年8月20日, 针对当前我国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队伍结构不尽合理, 教师管理体制机制有待完善, 农村教师职业吸引力亟待提升等问题, 国务院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 (国发[2012]41号) 文件 (简称41号文件) 。文件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重点任务, 加强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和师德建设, 大力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 建立健全教师管理制度, 切实保障教师合法权益和待遇, 确保教师队伍建设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六个方面对教师队伍建设进行了部署。文件明确指出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是提高师德素养和业务能力。到2020年, 形成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针对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 文件指出通过理论学习、社会实践活动及定期调查分析制度, 确保教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遵守宪法和有关法律法规, 坚持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 帮助和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012年9月20日, 为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 教育部、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围绕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和《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 (国发[2012]41号) 文件精神, 提出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 (以下简称《意见》) , 在第一条中明确提出了提高青年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水平的各种措施和途径, 对于高校青年教师更具有针对性、更全面。青年教师在宪法和法律法规范围内, 在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基础上, 明确指出不能散布错误政治观点和有害言论信息, 坚持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并对有严重失德行为、影响恶劣者给予严肃处分或者撤销教师资格。

2013年5月,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 加强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 提高青年教师思想政治素质, 促进青年教师全面发展, 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教育部党组根据《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等有关规定, 结合高校实际, 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 (教党[2013]12号) (以下简称12号文件) 。12号文件在对青年教师的重要意义及政治观表现现状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通过政治上引导、专业上培养、生活上关心的方式, 全面提高高校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 并对以上三种途径具体进行了解析, 对师德师风建设提出了更为具体的意见:建立健全学习培训和考核机制, 杜绝有损国家利益和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言行, 并对不同言行给以奖惩。该文件对提高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规定更为明确、全面, 更有针对性, 措施更为有力。

2015年1月19日,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 充分肯定了高校作为意识形态阵地的重要地位, 从七个方面对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做了全面的部署。其中高校教师队伍思想政治素质作为第四条被提出来, 是对以上三个文件的内容和精神的提炼和融合:把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作为重点, 通过理论学习、学术安全培训、社会实践和挂职锻炼、党员发展的方法, 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教师的头脑;通过师德“一票否决制”推进师德建设;通过探索建立教师定期注册制度对教师严格考核。

二、2012-2015党和国家关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宣传政策的特征

从以上文本分析可见, 党和国家在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方面的政策部署是连贯的、不断深化、不断与时俱进的, 制度的建设也越来越成熟、越常态化。具体来说主要表现为以下四方面特征:

(一) 高度重视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

国家一直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重视有加, 青年教师作为其中重要的群体、关键的环节, 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产生重要的影响。这与青年教师群体的特点有着重要的关系:青年教师年龄与学生接近, 因此, 思想上有更多的接触点, 平时接触学生群体的机会也更多, 在学生中也有着更多的话语权, 其思想、言行对大学生有着直接的示范、引导作用。因此, 高校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事关高校整体的思想工作的发展, 关乎大学生的成长和成才, 关乎国家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二) 青年教师的思想建设为主导

加强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 首先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其头脑, 以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坚定其意志。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 强化青年教师的政治理论学习和形式政策教育。可以通过开展报告会、座谈会、研讨会、培训班、读书班和信息平台等学习方式, 使青年教师有更多的机会接触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学习党的各项方针、路线、政策, 坚定理想信念, 为实现中国梦凝聚强大的力量。

(三) 青年教师的师德建设为主体

职业道德规范着高校教师的言行, 师德师风建设对于改善目前一些师德失范的现象有着直接的影响作用。通过将师德师风的学习纳入高校教师的学习培训计划中, 使教师明晓师德规范, 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开展定期的师德楷模评选活动, 树立榜样, 感染教师和学生;健全教师考核机制, 建立师德档案, 坚持“一票否决制”, 构建学校、教师、学生、社会参与的师德监督体系, 施行严明的奖惩机制, 从制度上敦促高校教师严守师德, 重视育人工作, 真正做到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 杜绝有损国家利益和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言行。

(四) 多种途径齐头并进

通过党组织的力量, 加强青年教师的思想培训和政治引导, 充分发挥教工党支部在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和校内兼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了解国情、社情, 了解学生的思想特点和心理活动, 为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做准备;通过网络信息平台, 加强对青年教师思想动态的监督, 及时应对, 以提升网络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通过关心青年教师的待遇、心理及职业发展等切身利益, 为青年教师专心投入思想政治工作解除后顾之忧;通过建立健全的领导机制, 为以上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良好的制度条件和工作环境。

三、现状与政策预设之间的差距

政策原本应是教育的先行者, 但在现实中更多的作为问题解决者的角色而出现。因此, 不免就会出现旧的问题未解决, 新的问题又涌现, 并且在解决目前问题中, 由于现实因素, 实际取得的效果总是与预想的有差距, 具体来说, 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 对于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方面存在着功能与现实性的矛盾

在党和国家层面, 对于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视毋庸置疑, 但是在现实层面上, 虽然各级领导层层部署有关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务, 但是在一些高校现实情况中, 思想政治工作仍然是作为一个冷门而存在, 尤其可以从学校、学生对于“两课”的重视程度窥见一斑。无论是队伍组织建设、青年教师的发展、课程设置情况都体现出一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被动性和流于形式。

(二) 对于提升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水平的实施过程方面存在着效果与形式的矛盾

党和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来强调如何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尤其是给出了诸多创新的、切实可行的途径以指明如何提升高校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水平, 如不断的培训学习、考核监督等, 但是众多的学习会议和培训对于人数众多的青年教师群体而言既存在个体的差异, 整体上又容易流于形式, 疲于应付, 导致整个实施过程效果不佳。因此, 在实施过程中, 在创新途径的同时也要考虑到现实的因素, 在开展活动之前做好青年教师的心理及思想工作, 并且在工作过程中给予实在的关怀。

(三) 对于关心青年教师切身利益方面存在着现实能力的差距

青年教师正是出于工作任务多、生活担子重的时期, 生活上的困难对于青年教师全身心投入思想政治工作也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影响。因此, 为了帮助青年教师解决生活上的现实难题, 党和国家提出要主动关心青年教师, 花大力气帮助其解决住房、收入、子女入托入学等实际问题, 为青年教师提供及时、有效的心理咨询服务, 逐步提高青年教师的收入水平, 为青年教师搭建发展平台等措施。但是, 在现实性上, 这些措施的推行受到诸多部门的牵制和领导, 并且不同的地区和高校存在巨大的差距, 因此推行起来极其困难。

(四) 对于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存在专业力与胜任力的矛盾

教师的队伍素质直接关系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 其中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是其两大指标。前文提到, 国家相关政策指明诸多的途径提升高校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专业能力, 这些方法包括开展多样的学习培训、完善的评聘机制等, 但是对于现阶段的思想政治工作现状, 单纯地通过这种形式提升其素质和能力显然不够, 还需要探索更多、更有效、更专业的方法加强队伍的建设, 提升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水平。

结语

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见成效的。虽然国家政策的制定在某种程度上总是存在着一定的欠缺, 但是对于解决当前问题、为未来指明努力的方向、为当下创造更多的有利条件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 尤其是对于政治工作, 无论是学术研究或者是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 都应秉着学术无禁区、言行有纪律的原则, 围绕国家的大政方针来开展工作, 促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有所增益, 逐见成效。

参考文献

[1]鲜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政策发展研究——基于政策文本分析的视角[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 2014 (11) :96-99.

[2]巫盼盼.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相关政策研究[D].广西大学, 2013 (6) .

上一篇:高中英语作文100词左右下一篇:《豌豆公主》读书笔记读后感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