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诵读观猎(11篇)
1.诗词诵读观猎 篇一
1 尝试描述, 把心放平
新课未上前, 我往往会要求学生课前预习, 并尝试上课前描述。此时, 诗是山, 词是水。未进“山”, 未入“水”, 诗词就是一幅山水画。看山看水, 把心放平, 看个全貌就行, 不必苛求理解“画境”。
在尝试描述诗歌的过程中, 学生为了能文通句顺, 就可能会调动自己以往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来进行描述, 描述的过程就是从自己的角度初步解读诗歌的过程, 描述完成了, 诗歌的教学差不多就完成一半了。当然, 开始采用这种方法的时候, 有些学生可能没有能力达到完全理解的境地, 老师也要平心, 可以设计一些问题帮助学生完成。比如《雨霖铃》的课前描述, 我就设计了这样的问题 (1) 词的上片写了什么景物渲染离别时的氛围? (2) 词的下片写了哪些景物表达离别后的感受? (3) 这是一首离别词, 词中写出了“离人”的形象, 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一形象。学生思考这几个问题, 不仅有助于他们描述, 也有助于对词意的理解。
除了描述外, 预习还应该包括查找作者和写作背景的相关资料, 这是描述的基础, 也是为进一步的理解内容, 把握情感做准备。
2 尽情吟诵, 把心放进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之后, 老师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吟诵诗歌。俗语说“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作诗也会吟”又说“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可见吟诵是引发学生对作品的直接感受和深入了解的一种重要方式。吟诵不同于朗读和背诵, 它是美读, 要建立在对诗歌相关文学常识有所了解的基础之上。所以, 在诵读之前老师要介绍诗词的顿挫、押韵和声律等方面的知识, 让学生能够读出抑扬顿挫之感。在此基础上, 结合诗人创作风格, 所处的创作阶段以及创作的时代背景, 让学生设身处地, 把自己当作诗人, 设想自己面对同样的处境来吟诵诗歌。通过这样的诵读学生一定能对诗歌的内容和情感有较深刻的理解和把握。下面我以杜甫的《登高》为例来具体阐释。
《登高》是一首七言律诗, 七律的停顿节奏以四、三为主, 又可细分为二、二、二、一。这样的节奏, 在吟诵时, 凡是停顿处都不得与下一字连续。这种停顿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略作停顿, 一种是加以拖长。七言诗的第二字和第四字, 都是在诵读时应该略作或拖长停顿的地方。即使第二字和第三字连在一起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 在讲解的时候可以放在一起理解, 读的时候, 还是要分开。至于第六字, 则视情况而定, 或者停顿或者与下一字连续。而七言诗的第一、三、五字则必须与下一字连续读。学生可以根据这些规则, 加上自己的理解给这首诗划出节奏, 从而读出顿挫之感。
在押韵方面, 七言律诗一般是偶句押韵, 有时首句也押韵, 多押平声韵。平声字一般都宜拖长音调来吟诵。律诗的中间两联又是两个对偶句, 应该读出上下两联开合相应的口吻。停顿的顿挫与押韵的抑扬结合在一起, 诵读就有了抑扬唱叹之感了。
作者和写作背景, 学生在课前预习已经有所了解, 老师在课堂上不必详细介绍, 只需强调和有助于理解诗歌的内容。我是这么介绍的“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二年的重阳节时诗人登高抒怀之作。此时杜甫寓居长江畔的夔州 (今四川省奉节县) , 患有严重的肺病, 生活也很困顿。诗人登高望远眼前是萧索凄凉的秋景, 耳中是猿猴的哀啼, 年迈多病、寄寓异乡的诗人感时伤世、内心悲苦, 和着血泪吟诵出这首诗。”
做了充足的铺垫后,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吟诵。一般在自由吟诵三到五遍后, 学生就跃跃欲试, 有了当众朗诵的欲望, 这时候应该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他们表现。对于学生的朗诵, 只要他们没有常识性错误, 老师不做错误与否的评价, 应该多点表扬和鼓励, 这样学生才敢于表现。另外, 叶嘉莹教授说过“吟诵是用声音对诗歌所做的一种诠释。”每个人的感受不同, 对诗歌所做的诠释不同, 在吟诵时候的处理就不同。如果非要用一种调调将其固定, 势必会限制扼杀个人的体验。学生们在朗诵《登高》时, 有人在第六字后停顿的长, 有的停顿的短, 有的就和下一个字连在一起读, 我在评价时就没有指出优劣, 只是引导学生体会不同的停顿带来的不同感受。
学生尽情诵读之后或者之前, 老师的示范朗读也很重要。吟诵作为一种“口耳相传的艺术”聆听是学习的最好方式, 同时老师恣肆汪洋的朗诵也给学生做了榜样, 能让学生抛开羞涩大胆表现。
诵读通透之后, 学生基本上就能穿越时空去理解诗人的情感了, 而且诗人的情感, 以及触发诗人感动之物也会触动学生的情感和联想。在谈诵读体会时, 有的学生想到了自己游长江时所见所感, 以及自己想要描述眼前景苦于不能很好的表达, 今见“不尽长江滚滚来”才豁然开朗的感受;有的学生甚至谈到诗人用“木叶”所带来的萧瑟之感, 竟然和《说“木叶”》里的论述有相似之处。这让我深深体会到了朗诵在诗歌教学中的分量。同样, 学生对诗歌的联想和启发也是丰富多彩的, 只要学生谈到的内容不流于谬论妄说, 我在教学中都加以肯定, 我以为这样能使学生思维自由, 能让他们富于创造。
在诵读中, 学生不仅能把握诗歌内容, 理解诗人的情感, 也能悟出诗人表达情感的方法。可以说通过诵读学生已经达到了孔子所说的“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的“愤”和“悱”的阶段, 老师这时候再“启发”之, 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课外迁移, 让心飞翔
诗词从它产生之时起, 就与诵读相伴。古人作诗常说“吟诗”、“咏诗”, 这是因为古人作诗是吟咏出来的。杜甫, 李白都是吟诗的高手, 常和朋友相聚以吟诗为乐。因此, 在诗词的教学中, 我们实在应该将诵读作为一项重要的训练, 而不是“为读而读”, 有口无心的读。在诗词教学中, 把大量的时间花费在给学生讲解内容, 情感和表现手法上, 我认为是一种舍本逐末的做法, 很可能会出现老师口干舌燥, 苦口婆心, 学生却一知半解, 兴味索然的尴尬的教学情景。
语文的学习从来都不能只局限于课堂, 诗歌的学习更是如此。课堂之外, 老师要给学生创造机会比如举办诗歌朗诵竞赛的游戏, 使他们课堂上学习到的诵读技巧, 能多加练习, 灵活运用, 以培养他们朗诵诗歌的兴趣和习惯。这种兴趣和习惯的养成, 能提高他们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 也能帮助诗词教学走出误区。又比如, 让诗词成为歌曲唱出来, 高二阶段, 我就曾经做过这样的尝试, 请同学们为你喜欢的诗词谱曲, 然后进行歌咏比赛。同学们于是各显神通, 有自创谱曲的, 有请音乐老师帮忙的, 当然也有网络上现成的。歌咏比赛上, 《雨霖铃》、《沁园春·雪》、《送别》等在歌声中飞扬。我想, 不一样的演绎, 当有不一样的理解。
2.诵读诗词传承经典 篇二
【关键词】小学生 古诗词 文化传承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6-0230-02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单纯,简单。与之相对的,我国的古诗词是我们文化的精髓之处,不仅蕴含深刻的内涵,意境也相当高远,不仅有对当代民生的思考,也有对后代美好江山的设想。不仅有豪情壮志,也有悲思无法释怀的感叹,拥有大量深刻的人文内涵,这正是学生所需要的。因此,我们需要培养学生从小阅读优秀古诗词的好习惯,既可以丰富学生的思想,也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一举多得。
一、巧妙地引导学生感受古诗词的美
(一)语言精炼,情感丰富
学生最初能感受的古诗词的语言美在于古诗词的韵律节奏美。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需要让学生反复的朗诵咀嚼古诗词。这是学习古诗词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最关键的一步。古诗词的创作过程中最注重的就是韵律,平仄声。之后就是五言七律等。正是因为古代诗词家的重视,如今我们在朗读古诗词的过程中,即使不用唱歌的方式,单就朗读也能够很顺畅,郎朗上口,感受到音乐感和节奏感。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学生朗诵古诗词的这一步骤,让学生能够切身体会到古诗词语言的魅力。
古诗词拥有另外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语言精炼,直击要害,同时又能让读者产生想象。例如:王安石的《破船瓜洲》中,描写所处环境的美好,春风又绿江南一句话,就表达的淋漓尽致,整首诗用一个“绿”字,就将祖国江南地区的美丽景色表达的透彻。一句“明月何时照我还”中的“还”字,和之前美丽的大好河山相对应,自然的体现出作者的相思之情。全片不过二十字,着眼于“绿”和“还”,生动形象的将景色的美好和作者的思乡之情表达。体现出诗词的精炼特点。
(二)意境开阔,让人浮想联翩
评价一篇古诗词的优劣,最重要的指标就是这篇古诗词的意境。一篇古诗词,就算通体拙劣些,但意境到了,就能比全片华丽辞藻但没有意境的古诗词上一个台阶。意境有三重,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乃第一重。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乃第二重。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乃最高境界。学生能够领悟到诗词中高深的意境,不能够让学生进入作者的角度去感悟诗词,从而加深对诗词的理解,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境界。
例如:在教学王勃的《滕王阁序》,只一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就将滕王阁所处的风景描绘的淋漓尽致。一句话包含了五个层次的意境,不愧是千古绝句。本句首先是色彩美,晚霞余光,孤鹜深色羽毛,水天一色。其次是动态美,孤鹜在飞,云霞在落,只有天空凌然不动。秋水静静流淌,多么美好的画面。再者是虚实美,秋水依稀倒映出天空的美景,微风吹过,波光粼粼,虚虚实实。然后立体美,在天边,天空和水面这两个本来并不相交的平面经过持续的变形相交了,这符合人们的视觉习惯,并能使人感到整个画面具有三维立体空间的真实感。最终是想象之美,在如此美妙的风景中,王勃的思绪又在何方呢?引导学生感受着层层深入的境界,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感受这篇千古绝唱的意思。
(三)情感丰富,引人入勝
文字生动鲜活的关键就在于注入了情感。通过文字来传达作者的情感给读者,是我们创作诗歌的动力和源泉。没有了情感,只能是死板没有生气的文字,没有任何存在的意义。给诗词注入了情感,就仿佛给木偶注入了灵魂,赋予了它存在的意义。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感悟诗词的情感,可以和作者产生共鸣,从而帮助学生理解诗词。
例如:《悯农》这首诗,描绘了农民耕种粮食的艰辛。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读完这首诗后的感受是,要感激农民伯伯,要帮助他们一起耕种粮食。
这就和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产生了偏差,学生对于诗词的理解就是浅显不到位的。这时候我就引导学生,逐层深入的问学生,为什么要描绘农民伯伯,学生们回答种田太辛苦。我接着问,农民伯伯辛苦种地是为了干嘛呢?学生们回答是为了给我们粮食吃。最后我问,那么我们有更好的方式维护他们的劳动吗?学生们得到最终的答案,要珍惜粮食。这首描绘农民的诗歌正是因为这样的情感才得以流传,教师在教课过程中要准确引导学生,让学生理解正确的情感,对诗歌有正确的认识。
二、指导学生正确背诵古诗文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刚开始接触古诗文的时候一定要多读多背。能够流传下的诗词都是文化的结晶。是民族文化的积淀。学生在不断的背诵过程中,会潜移默化的形成我们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对民生的思考,对朋友的一诺千金等,优秀的文化能够在大量的背诵中得到传承。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方式对待背诵古诗词。我们要充分利用好早读课的时间,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这样的经验,带领学生多次通读一篇文章,学生凭借良好的记忆力可以自然的将整篇文章背诵下来。因此,我们只需带领学生进行反复的通读,学生自然就能够将古诗词烂熟于心。在此基础上,我们需要引导学生对烂熟于心的古诗文进行思考探索,做到真正的理解。唯有了解背上的古诗词,学生才能够将之转化为自身的知识,才能够有效的传承优秀的中华文化。
让学生有效的传承中华文化,是我们教师肩负的最重要的使命。让学生通读烂熟于心是古诗词是最重要的手段。我们教师,要运用正确的方式,耐心地引导学生进行古诗词的背诵,理解,转化。传承中华文化,此路漫长,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姜汝真.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阐释与现代价值.山西教育出版社,1997.
3.古诗词诵读 篇三
明日歌(明)文嘉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
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
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明日歌》是明代著名才子文徵明的儿子文嘉所作。诗人以通俗流畅的语言,明白如话的句子劝勉人们要珍惜时间,勿虚度年华,莫荒废光阴。
【译文】
明天又一个明天,明天何等的多。如果我们一生做事都要等待明天,一切事情都会错过机会。一般的人苦于被明日牵累,春去秋来衰老将到。早晨看河水向东流逝,傍晚看太阳向西坠落。人一生有多少个明天?请你听取我的《明日歌》。
《观沧海》 曹操(三国)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观沧海》是建安十二年(207)九月曹操北征乌桓,消灭了袁绍残留部队胜利班师途中登临碣石山时所作。这首四言诗借诗人登山望海所见到的自然景物,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既刻划了高山大海的动人形象,更表达了诗人豪迈乐观的进取精神,是建安时代描写自然景物的名篇,也是我国古典写景诗中出现较早的名作之一。
【译文】
东行登上碣石山,来感悟大海。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树木和百草一丛一丛的,十分繁茂。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翻腾着巨大的波浪。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出发的。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画家温泽辉书画作品。观沧海
庆幸得很呐!就用诗歌来表达心志吧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作品。此诗作于763年(唐代宗广德元年)春。当年正月史朝义自缢,他的部将李怀仙斩其首来献,安史之乱结束。杜甫是一个热爱祖国而又饱经丧乱的诗人,听到这消息,不禁惊喜欲狂,手舞足蹈,冲口唱出这首七律。
【译文】
剑门关外忽然听说官军收复蓟北,乍听到止不住的泪水洒满了衣裳。回头看妻儿的愁容不知去了何方,胡乱收拾着诗书不由得欣喜若狂。白日里引吭高歌而且须纵情饮酒,春光无限我与妻儿一同返回故乡。立即动身穿过了巴峡再穿过巫峡,然后经过襄阳再转向那东都洛阳。
黄鹤楼崔 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译文】
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有一片碧绿的芳草覆盖。天色已晚,眺望远方,故乡在哪儿呢?眼前只见一片雾霭笼罩江面,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
龟虽寿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龟虽寿》是东汉著名文学家、军事家、政治家曹操创作的一首乐府诗,作品富于哲理,阐发了诗人的人生态度。笔调兴会淋漓,有一种真挚而浓烈的感情力量。写这一组诗时,曹操刚击败袁绍父子,平定北方乌桓,踌躇满志,乐观自信,充满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译文】
神龟的寿命虽然十分长久,但也还有生命终结的时候。螣蛇尽管能乘雾飞行,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年老的千里马躺在马棚里,它的雄心壮志仍然是能够驰骋千里。有远大抱负的人士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雄心不会止息。人的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所决定的,只要自己调养好身心,也可以益寿延年。我非常高兴,要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
已亥岁感事(唐)曹松
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传闻一战百神愁,两岸强兵过未休。
谁道沧江总无事,近来长共血争流
【译文】大片的水域江山都已绘入战图,百姓想要打柴割草度日而不得。请你不要再提封侯的事情了,一将功成要牺牲多少士卒生命!
集俗语竹枝词(清)佚名
公门里面好修行,半夜敲门心不惊。
善恶死对头终有报,举头三尺有神明。
这首《竹枝词》是集民间俗语而成的。意思是说在公门里做事(做官)的人,在公门里要好好修行,行事只要公道端正,即使半夜有人敲门,问心无愧,一点也不惊。一个人在世,为善为恶,到头来总是有报应的。
此词所集四句,用来劝世的,劝人要行善,尤其是在公门里做事的人,更要好好修行,莫要弄权使势,为非作歹。
醉太平无名氏
堂堂大元,奸佞专权。开河变钞祸根源,惹红巾万千。官法滥,刑法重,黎民怨。人吃人,钞买钞,何曾见。贼做官,官做贼,哀哉可怜。
【译文】
堂堂大元,奸佞专权。开河变钞祸根源,惹红巾万千。官法滥,刑法重,黎民怨。人吃人,钞买钞,何曾见。贼做官,官做贼,哀哉可怜。
采桑子吕本中
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
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
此词从江楼月联想到人生的聚散离合。月的阴晴圆缺,却又不分南北东西,而与人相随。词人取喻新巧,正反成理。以“不似”与“却似”隐喻朋友的聚与散,反映出聚暂离长之恨。具有鲜明的民歌色彩。全词明白易晓,流转自如。风格和婉,含蕴无限。
词作鉴赏
这首词写的是离别之情。上片写他宦海浮沉,行踪不定,南北东西漂泊的生活,经常月下怀念君(指他的妻子),只有月亮来陪伴他。本词中表面上说“恨君”,实际上是思君。表面上说只有月亮相随无离别,实际上是说跟君经常别离。下片借月的暂满还亏,比喻他跟君的暂聚又别。这首词的特色富有民歌风味。民歌是感情自然流露,不用典故,是白描。
过零丁洋(南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译文】
4.毛泽诗词诵读 篇四
他,就是我们的伟大领袖——毛泽东。
他是老百姓心中的神,是中国人民心中一座永远的丰碑
(半个多世纪以来,人民缅怀他的丰功伟绩,歌咏他的超群智慧,他的形象,他的思想,早已成为中国人民心中一座永远的丰碑。)
我们缅怀毛泽东的丰功伟绩,更喜欢阅读他留下的隽永诗词。
那些诗词如同中国革命的史诗,记载着那个战火纷飞年代的光荣
洋溢着伟人豪放乐观的革命激情!
请听《七律长征》
1961年12月,正值反华高潮、三年自然灾害,年轻的共和国处于极度危险的境地。面对此情此景,毛泽东以前所未有的格调和时代精神,借梅花而言志,抒发了一个共产党人自信乐观,豁达大度的革命豪情,(为梅花创造一种空灵淡远而又热烈绚美的意境,豁然开了一个新生面)
《卜算子·咏梅》
在毛泽东众多的诗词中,有一首一直是众人的最爱,被盛赞为千古绝唱。那豪放的风格、磅礴的气势、深远的意境、广阔的胸怀。令人读来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又看到了那个意气风发,指点江山的伟人,这就是——《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5.诗词诵读与赏析 篇五
诗文诵读与赏析主要有古风、格律诗、自由诗、散文诗及民歌还有歌赋。这学期主要学习了宋词,现代诗以及几篇著名的诗赋。代表人物有柳永,毛泽东,曹植等。要先理解内容,把握主题,感受诗歌的形象,体会诗人要暗示或启迪什么。鉴赏时,要沿着诗人的思路,领略其意境和感情及运用的比喻、拟人、夸张、象征、想象、联想等写作手法,品味诗歌的语言、用典的切当和平仄押韵的讲究。现把诗歌鉴赏的几点心得与体会总结如下。
一、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
诗歌常饱含强烈的情感,而作者的情感又是通过诗歌中的形象来承载的,这个形象来源于生活中一些具体的可以感知的事物,这些形象又创设一种意境去感染人们。所以,在理解现代诗歌的时候,首先要做的事就是对诗歌的反复阅读,从形象与意境入手去赏析诗歌,体会诗人的情感。诗歌中的诗眼、中心句或题目等也是可以帮助我们把握诗歌情感的。如《相信未来》、《岳阳楼记》这些诗歌从题目就可以理解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
二、把握诗歌的表现手法
在表现手法上,现代诗歌常用修辞来增强艺术表现力。一般常见的修辞有比喻、拟人、排比、反复等,要让学生结合具体的诗句分析修辞对于增强诗歌的表现力的作用。想象与联想也是诗歌常用的艺术手段,它们是诗歌的生命力所在。在诗歌赏析中,我们也不必作抽象的解释,而是要结合具体的诗歌形象来了解诗歌中联想和想象的作
用。如毛泽东《沁园春·雪》中由江山多娇联想到历代君王,最后颂扬当今风流人物。眼前景象与想象的结合,有着画龙点睛之妙,二者的融合,成为一个有机的艺术整体,给人以艺术的美感和享受。
三、把握诗歌的形式特点
诗歌是诗人情感的宣泄,我们除了要感受诗歌的情感外,还要品味诗歌形象凝练的语言,体会诗歌和谐的韵律,体会它鲜明的节奏。诗歌常用重章叠句的表现形式,有的是一咏三叹,回环往复,食指的《相信未来》一诗中,每一段都是以相信未来结尾,表达的感情主旨十分明确。对于现代诗歌章法的精美,诗句的匀称,韵律的和谐悠扬,只有多读才能体味其形式之美。
四、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
要从诗歌的阅读赏析中获得自己的感受,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一些启示,也就是说要通过再造想象注入自己的情感。一般的问题就是“读了这首诗,你有什么启发?”这就需要我们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对诗歌的主观体验了。《洛神赋》里宓妃的仙人之姿令我生出无限暇想,“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飘兮若流风之鸿。”那是怎样的美啊!《洛神赋》里作者的思念令我生出感慨万千,“浮长川而忘返,思绵绵而增慕。夜耿耿而不寐,沾繁霜而至曙。命仆夫而就驾,吾将归乎东路。揽騑辔以抗策,怅盘桓而不能去。”,那是怎样的思恋和伤怀啊!残缺的美才会撼动灵魂吧,所以,独臂维纳的斯的笑容也才会成为千古之迷。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曾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
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做诗点眼,犹如画龙点睛,诗无眼则佳处不见,龙无睛则神采尽失,点睛是要挺要响,用实字则挺,用动字则响。这些词话有助于我们做诗填词,也有助于我们更进一步深刻精准地鉴赏诗词,学习领悟其异彩纷呈的诗歌内容和艺术风格。
另外本次课程的另外一项内容诵读也基本完成了,上台诵读了秦观的《踏莎行》加深了我对这首词的情感的理解,同时也让我更加懂得了诵读的重要性。
读诗品句,相信我以后会对这一层有更深的理解。
6.诗词诵读观猎 篇六
那么, 如何改进教学古诗词的方法, 培养学生诵读古诗词的兴趣, 提高教学古诗词的效果呢?
一、指导学生鉴赏古诗词, 品味诵读古诗词的乐趣
古诗用词准确、凝练, 诗句的精深华妙充分表现了汉语之美:歌江山美, 吟边塞情;或悲凉慷慨, 或缠绵宛转;有豁达, 亦沉郁。因此, 必须指导学生在理解品味诗词的过程中体会古诗词的魅力, 激发诵读古诗词的兴趣。
1. 赏析法。
组织学生收听、观看配画、配乐诗诵录像。学生从动人的画面上, 从轻响的乐声中去想象、体味、感受诗文的艺术魅力。情有所感, 理有所悟, 学生在欣赏中对古诗词的描绘进行再造想象, 感受到了诗文的意蕴, 从而增进了学生对诗词的理解。
2. 评析法。
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 要指导他们对诗词的选材、立意、遣词等方面进行评价, 提高他们内心体验的倾吐能力, 增强对诗词的理解。
3. 自查自悟法。
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 自行查阅资料, 通过询问、调查、收集、阅读等手段, 来理解、感悟古诗词的内容、作者的思想感情及蕴含的哲理。为了能有效地调动学生自行理解、领悟的积极性, 可以开展一些激励性活动, 如“资料展示会”、“自主学习心得交流会”等。
二、指导学生积累古诗词, 体会诵读古诗词的乐趣
为文之道在于厚积而薄发。学生只有熟读、背诵、摘记大量的古诗词, 才能充分地汲取古诗词的精华, 得到古诗词的浸润, 从而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那么, 如何引导学生多背古诗词呢?我认为必须在阅读教学和课外阅读指导中训练学生掌握背诵古诗词的方法。
1. 表演背诵法。
古诗词不是无情物。根据青少年的年龄特点, 让他们在背诵时, 加上适当的语气和动作, 边背诵边表演, 会增进对古诗词的理解, 从而与古诗词的情感产生共鸣, 促使学生背得快, 记得牢。
2. 归类背诵法。
根据古诗词所描绘的景色或叙述的事件或抒发的感情等进行分类背诵。这样能促使学生从某种角度上把握古诗词的脉搏, 从而达到流畅记忆的目的。例如, 按四季时令进行分类, 让学生在“春游芳草地, 夏赏绿荷池, 秋饮黄花酒, 冬吟白雪诗”的美妙意境中轻快而富有条理的记住诗词。此外, 还可按诗的不同内容, 如“言志”、“送别”、“劝勉”等, 进行分类背诵, 这样可为大面积背诵古诗词奠定基础。
3. 摘记背诵法。
将优美的诗词摘记在一个本子或读书卡片上, 经常拿出来看一看, 读一读, 读到熟时方能悟。但不能熟读成诵也就置之不理了, 因为根据遗忘的规律, 背诵后还是会忘记的, 因此还要多复习一下来提升记忆的效果。
4. 综合背诵法。
这是融多种形式为一体的背诵方法。为了调动学生背诵古诗词的兴趣, 可采用同桌赛、小组赛、男女生赛, 或限时背、师生背、快慢背、轮换背等方法。多种形式综合背, 灵活且富有变化, 可大幅度调动学生背诵古诗词的积极性。
三、指导学生运用古诗词, 增强诵读古诗词的乐趣
如果说, 倡导学生背诵古诗词, 积累语言材料是为了提高学习的语文能力, 那么将这些材料内化、运用则是学生追求的另一种境界。熟读、理解了的古诗词, 也要引导它们出来“走一走”。让学生在“温故而知新”中感受古诗词运用时更有乐趣。
1.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运用古诗词。
古诗词源于生活, 引导学生把在生活中观察到、体验到的东西用古诗词进行表达, 能促进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与感悟。如春游时来句“无边光景一时新”;扫墓遇雨时吟句“清明时节雨纷纷”;风筝飞舞的日子, 说句“忙趁东风放纸鸢”;新同学来了“笑问客从何处来”……让古诗词在悄然无声中走进学生们的生活, 这样那些背诵贮存在学生大脑里的古诗词, 就会如同一汪清泉流淌在学生们的心间, 激荡他们的情感, 升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
2. 鼓励学生在作文中运用古诗词。
古诗词走进了学生的生活, 有心的学生已发现生活中处处是“诗”。从事教学多年, 我欣慰地发现在学生的文章中竟然出现了诗词的踪影。教师应指导他们把古诗词写进文章里, 可以在写景中用, 在叙事中用, 也可以在抒情和议论时用。同时, 还可以引导学生以诗词的意境为基础, 诱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为古诗词续编故事、扩展情境、改写白话文等。如此一来, 学生就会发现“诗到用时方觉少”。此外, 在作文中运用古诗词, 不仅能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因为他们在运用时, 会给诗词创设一种新的写作氛围, 赋予一种新的表达内容和感受, 而且能从诗词原先的意境中跳跃出来, 从更新、更广的角度去理解、品味古诗词。这样在作文中运用好古诗词, 不仅使学生的作文有了创新, 而且形成了古诗词诵读的良性循环, 真可谓“一举两得”, 事半功倍。
7.古诗词诵读之我见 篇七
关键词:古诗词;诵读;文化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165-02
中国古代诗词是中华文化宝库中一块瑰丽的宝石,数千年来,无数文人墨客、仁人志士,或咏物抒情,激昂文雅;或叙述历史,分厘必究;或吟山咏水,描绘祖国大好河山……不一而足。它以自己特有韵律和方式向世界展示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一、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
1.古诗词的创作几乎贯串了我国古代的整个历史。我国古代诗词起源于古代劳动人民的劳动生产。在原始社会,还没有文字的时候,古朴勤劳的先民,就在劳动生产中,或歌或号,开始了诗歌创作,并口口相传。直到产生了文字,就有了古代的智者把人们生产中的歌整理成集,这就成了我国的第一部诗集《诗经》。从此,古代诗歌正式走上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舞台,历经楚辞,唐诗,宋词,元曲直至晚清,并延续至今,演绎了中华五千文化兴盛不衰的传奇。
2.古诗词的内容涵盖人类社会的所有方面。古代诗词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劳动,因此它的取材也十分的广泛,有的描述生产技术,有的反映风土人情,有的记述战争场面,有的描绘大好河川……,每个不同的时代,都有不同的诗歌,把当时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几乎完整的呈现在当今世人的面前。
二、古诗词诵读是中国古典文化特有的学习方式
1.中国古诗词讲究韵律优美,对仗工整,可读可歌可诵,简单易行。无论田间地头,学堂集市,只要具有一张嘴,人们就可以尽情吟诵歌唱,兴致所至,还可边吟边舞,其乐无穷。
2.讲究平仄,富有节奏,读起来朗朗上口,小到伊呀学语的幼儿,上到耄耋老人,都能背几首古诗,唱几句曲。古诗诵读对中国人来说,不仅是一种学习方式,更是一种自娱自乐的文化生活。
三、古诗词诵读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1.习诵古诗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知识在于积累,荀子曰:“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积累是学习知识的良好方法,更是语文学习的基本形式。古诗文习诵是古人学习的主要形式,古代历史上灿若星河的伟人大家,无不是古诗词诵读的受益者,他们从学语就开始习诵古诗文,他们的才华就在古诗文的吟诵中得到积累。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诵。这也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明了古诗文诵读对学习的重要性,对知识积累的重要性。
2.习诵古诗训练学生记忆能力。记忆是学习过程中,最基本的要求,记忆能力的高低在最根本上决定了一名学生成绩的好坏,如果说成绩是一座大楼,记忆就是这座大楼的基础。储存在头脑中的知识是人们进行思考的依据。一个人的聪明才智,从某种意义上说,取决于头脑里记住的知识量。根据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的研究,记忆是有规律可循的,记忆能力是可以通过一些有效的训练得到提升,如现在涌现的一些记忆大师就是熟练记忆技术的佼佼者。而诵读古诗,就是训练学生记忆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是提高记忆能力的一种有效的训练方法。现在的学生,吃苦精神差,不喜欢背诵,觉得背诵是一件苦差事。从小到大就是不喜欢背诵,记忆力较差,最终成绩也较差,成为学困生。我们就可以通过这些朗朗上口、短小精悍的五言、七言绝句,让他们背诵,因为简单,韵律节奏感又强,学生很容易背诵,从而可以让这些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让他们享受到学习的乐趣。然后逐步加大训练量,增加难度,扩大范围,使记忆能力得到有效的锻炼和提升。
3.习诵古诗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①我国古代诗歌本身就是一种艺术。无论是绝句、律诗,歌赋,词曲……都是古代文学的艺术形式,每读到一首唐诗,还是一阙宋词,在我们诵读中,在我们的吟诵中,我不仅感受到是文字的美,内容的美,更像是一曲美妙的歌曲。②古诗词讲究诗中有画,更是把中国古诗词带入了一种惟妙惟肖的,独有的艺术境界。一句“大漠孤烟直”,寥寥数语,就勾画出一个绝美的画面,我们不由得不惊叹塞外的绝美风光,更为惊叹诗人用词的优美精炼,更是让人感受王维只身塞外的孤单与悲凉。通过诵读一首古诗,我们不仅能从字面上了解外在的美,形式的美,更能够从“境”及“形”,由“形”感到“意”。就在这种思维的过程中,我们就感受了美,欣赏到了美。③通过欣赏古诗,还可以品味诗人的艺术风格。李白豪放飘逸,杜甫沉郁述史,辛弃疾铁血悲壮,柳永细腻婉约……通过诵读风格迥异的诗句,不仅体会到不同的美,更能体会到不同时期的社会生活。
4.习诵古诗,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①古诗文的内容包罗万象,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需求。上自先秦,下至晚清,上自天文,下至地理,即有人文知识,辨思论策,又有天工开物,木牛流马之神奇。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兴趣爱好,有的学生善舞文弄墨,这里就是她的舞台。有的学生喜欢描红绘绿,这里可以增加他的艺术修养。有的学生爱舞枪弄棒,这里有无数的英雄好汉;有的学生动手制作,这里有古人的奇思妙想;有的学生欲治国家天下,这里有秦皇汉武,更有毛泽东的雄才伟略……但在古诗词的世界里,每一位学生在这里都可以对号入座,找到自己的感兴趣的内容,进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②诵读古诗文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活动。古诗文,无论是唐诗、宋词、元曲,还是楹联、歌赋,读起来朗朗上口,能吟能唱。由于中国语言的特殊性,就是普通的文言文里,也多有平仄的韵律。中学生善玩好乐,古诗词正好迎合了中小学生的心理发育特点,使学生在说、玩、读、唱中学到知识,提升了文学素养,同时也通过说、玩、读、唱获得了乐趣。③古诗文背诵本身就是一种富有激励性的学习竞赛活动。一场古诗文诵读比赛,简单点可以比赛记忆的速度,可以背诗接龙,也可以对诗……复杂点可以结合音乐、舞蹈举行古诗词诵读晚会,可以在一节课内进行,也可以在课外进行,可以在一个班内进行,也可以在全校进行。通过古诗诵读竞赛,优生的自信心得到培养,学困生的自信得到恢复,学生在古诗诵读中享受到了学习快乐,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8.毛泽东诗词诵读 篇八
配乐诗朗诵毛泽东经典诗词诵读
(音乐:《长征组歌交响曲》)
(男领)《清平乐·六盘山》
(齐)毛泽东
(男领)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男齐)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女领)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女齐)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女领)《七律长征 》
(齐)毛泽东
(男女领)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男齐)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女齐)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齐)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男领)沁园春·雪
(齐)毛泽东
(男领)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男齐)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女齐)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女领)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男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
(齐)雄竞折腰。
(男齐)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女齐)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
(齐)射大雕。
9.经典古诗词诵读 篇九
(2012-2013学年上学期)
第一篇章:月是故乡明 甲:“月是故乡明”,乡情,乡思,乙:乡愁,乡音,甲乙:家乡始终是令人梦绕魂牵的地方。甲:“叶落归根”“告老还乡”见游子奔回家乡心情之切,乙:“乡音无改鬓毛衰”是游子归乡后的感慨。
甲:古往今来,人们用各种形式和行动,表达着同样的情感—— 甲乙:对故乡的依恋和热爱。甲:请欣赏思乡组诗。1.唱《秋思》
2.伴月背诵《天净沙 秋思》 第二篇章:吹面不寒杨柳风 乙:英国诗人雪莱说:“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甲:自古以来,春天被中国诗人们的生花妙笔一次又一次地吟咏。乙:今天,让我们一起在冬日的北风中走进古诗中的春天。1.齐背《早春》 2.《春夜喜雨》 3.《滁州西涧》 4.《江畔独步寻花》 5.《江南春》
第三篇章:一寸光阴一寸金
甲:三春花事好,为学须及早。乙: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甲:请和我们一起唱响惜时歌—— 甲乙:《长歌行》。结束语:与您共勉
甲: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乙: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甲: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
乙: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
10.诵读古典诗词 提高学生素养 篇十
古典诗词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也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尤其是大纲推荐的80首背诵篇目,都是历代名篇佳作,不仅内涵丰富,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而且短小精悍,词句优美,韵律和谐,特别适合小学生背诵。那么如何指导学生背诵古诗呢?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几点做法和体会。
一、巧妙利用时间。学校7:25早读,我一般7:10就到,到校后先进教室和学生一塊早读。学生知道我的习惯,都愿意提前到校和老师一起早读。这样无形之中早读就多出了十来分钟。利用语文早读的黄金时间,英语、数学早读前的三五分钟也不放过,再就是下午放学前布置作业的时候,三分五分,十分八分,点点滴滴,日积月累。其实背一首诗有个三五分钟也就够了。这样既不加重学生负担,又调节了课堂气氛,不至于使学生感到枯燥。我从不不为了应付检查而搞突击,也不占用语文课的时间来专门背古诗,因为我觉得诵读古诗是一项润物无声的工程,它应该如春风化雨般的慢慢渗透,而不应该是疾风暴雨式的硬灌。
二、有目标,有计划。不贪多,不性急,每天背一首或两首,边背边巩固。把近期目标告诉学生,每天按计划进行。这样形成规律,学生会很自觉地配合老师完成背诵任务。比如开始背时每天背一首,边背新的边复习旧的,十天一小结,停下来巩固一次。这样10首10首的过关。全部背完后再开始总复习,每天复习4首,20天又是一个阶段。因为开始是从前面往后背,前面的经过不断复习,总比后面的背得熟,就再从后面倒着往前背。背熟后再抄写或默写,还是像前面那样,一天四首。这样反反复复,正背了倒背,倒背了再打乱顺序背,不给学生遗忘的机会。用不了多长时间,80首诗就能巩固住了。如果赶上假期,就布置学生一天一首,边背边抄,既练了字又起到了巩固的作用,可谓一举两得。根据学期计划合理安排,一步一个脚印,步步踩实,诵读活动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三、教给学生方法。背诵古诗离不开老师的指导,教给学生背诵方法,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我一般是按这样的步骤教学生背古诗的:先领读三五遍,使学生读正确,读通顺。读第一遍最重要,一定让学生看清楚读准确,不然一旦读错了等到背熟了再改可就麻烦了。然后是帮助学生逐句理解诗的大意,再让学生边读边在脑海中形成画面,最后熟读成诵。有的诗适合加动作我就边领读边做动作帮助学生记忆;对于比较难理解的诗,需要给学生讲解时代背景;简单易懂的,就放手让学生自己背;像《商山早行》那样难读又难懂的诗,我就和学生一块背。在看了电影《疯狂英语》后,我又将李阳的“三最法”融入到背古诗中来,更激发了学生的背诗兴趣。
四、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小学阶段重在开发学生的记忆,大量的背诵、积累,不必加重学生负担,非要学生弄懂不可。另外在背的过程中我建立了学生档案,将学生每天背诵的情况及时记录下来。对那些记忆能力较差,背诵起来确实有困难的学生,抽空单独进行辅导,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为了激发学生的诵诗兴趣,我还采取了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如诗文表演、古诗接力赛、给诗配画、办古诗专刊手抄报、配乐诗朗诵等。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大大激发了学生诵读古诗的兴趣,学生诵读古诗的热情日渐高涨。在圆满完成小学阶段必背80首古诗词的任务后,这学期我又开始给学生补充初中必背古诗文,每天一首,抄在黑板上,让学生积累在采蜜本上并背过,如今全班学生人均背古诗100多首。在学校组织的几次古诗诵读竞赛和抽赛中,我班均获得了满分的好成绩。
开展古诗诵读活动近两年来,学生不但积累了大量的故事,而且掌握了一定的背诵方法。我统计了一下,主要有以下几种:(1)熟读成诵法,有的同学把它叫做狂读法,也就是李阳的三最法。多读,大声读,读着读着就背过了。这是背诵古诗最原始也是最好的方法。(2)理解背诵法。先理解诗的大意,然后顺着意思背。(3)想象画面法。边读边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形成画面。对这三种方法,学生还进行了比较,说第一中方法背得快,但不如后两种方法记得牢。另外还有“加动作法”、“听录音法”、“边写边记法”等。这些经验都是学生自己总结出来的。问起他们背诵古诗的好处,归纳起来,也有这么几点:1、可以增强记忆力;2、能训练口才;3、明白一些做人的道理,受到思想教育;4、了解古时候的一些人和事;5、培养想象能力;6、提高审美情趣;
7、作文时可以用上一些佳句。其实,我觉得开展诵读古诗词活动的好处远不止这些。前几天,我想查个资料,问学生谁带古诗书了,教室里如雨后春笋般一下冒出四十多本书来,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绝妙唐诗》《诗经》《古诗大看台》《古诗文全集》《新编千家诗》《千家诗评释》《千古美文》《初中双色必背古诗文》《古诗文导读》……林林总总,近三十种。有个同学还买来了《毛主席诗词》。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古诗词诵读活动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11.语文古诗词开放性诵读教学分析 篇十一
“诵”与“读”在词源的解释上是存在区别的,“诵”较倾向于表现语气、语调、韵律、情感,而“读”则更侧重于对内容的理解,同时又包含“诵”的内涵。在古诗词的诵读教学上,诵读有助于学生体验诗文所蕴含的内在美,既拓宽了知识面,又锻炼了学生的说话能力。从“熟读成诵”的观点来看,反复诵读有助于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同时又助于知识的积累,因此诵读对古诗词教学来说具有突出的作用。在中学语文古诗词诵读教学中,采用开放性诵读教学是由古诗词的文体特点决定的,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更适合学生对古诗词的记忆特点。
二、开放性古诗词诵读实践
(一)内容的开放性
在整个中学阶段,教材内的古诗词内容是固定的,在实践教学中可结合古诗词特点进行内容整合,并设置成主题单元的形式建立基础记忆平台,并在此基础上整合古诗词,拓宽内容,引导学生的古诗词能力向课外延伸,进而提升学生的知识面水平。古诗词单元整合可依照同一主题、对比式教学、同一作者进行单元分配。此外在古诗词诵读教学过程中,要适当地开放内容,不仅局限于古诗词,还可结合相关的现代文形成“古今联系、融古入今”的模式,借助现代文来加深古诗词的理解,这种内容的开放性和拓展性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课堂教学效果。此外,古诗词诵读中还可联系生活、联系历史,使学生能够从生活与历史中获得古诗词的情感认同和情感体悟,让学生自己在古诗词诵读创新中寻找教学的乐趣。
(二)开放的层级诵读
语文古诗词开放性诵读应重视古诗词的文体特点和规律,须由浅入深,引导学生领会古诗词的意境,并在情感的引导下置身其中,耐心体味作者情感,进而获得情感上的陶冶。开放性古诗词诵读教学应从三个阶段进行,一是初读,即文通字顺,可借助教师示范诵读、多媒体影音资料示范等模式,让学生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然后在提出了解字意、理解语言、掌握大意的要求;二是品读,即感受诗意,在该阶段,教师要注重诵读方法的传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把握速读与停顿,读准语音和语调,明辨重读与韵律;三是悟读,即领会意境,这是古诗词诵读的关键,可采用的教学方法诸如音乐铺垫、多媒体创设情境、图画展示等。
(三)开放的诵读时间
古诗词诵读时间的开放是指将传统课堂教学进行延伸,充分发挥课前、课后时间的利用价值,实现课前、课后学习时间的开放。在课前时间,要求教师打破课堂“四十五分钟”的孤立,关注学生课前“知识自主储备”。语文教师指导学生课前知识储备与能力训练的方法,引导其自主学习;在课上时间,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课堂上的每个时间段,教师结合学生特点与注意力集中的时段分配规律制定合理的古诗词诵读课堂教学计划,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课后时间,强调课后与课前、课堂的联系性,借助有效形式给学生提供一个广阔的思维扩展、想象空间。常用的课后教学实践形式有复习型、整合型与扩展型。
三、推进语文古诗词开放性诵读教学的建议
(一)教师提升语文古诗词素养,做教材的塑造者
为推动古诗词开放性诵读教学,要求语文教师具备较高的古诗词素养和创新教学意识,教师自身只有具备了扎实的古诗词知识,对古诗词有充分的了解,才能够熟练地掌握古诗词诵读方法,才能够有能力驾驭古诗词教学。因此教师在古诗词诵读教学中,不仅要注重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还应该注重自身古诗词学习,努力提升自身古诗词素养来适应开放性的古诗词诵读教学。此外,在当前语文教材固定的情况下,教师要积极发掘更多的教学资源,将教学资源最大限度的开放,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塑造开放的教材体系,提供给学生更广阔的学习和思维空间。
(二)建立语文古诗词教学网络平台,开拓开放性领域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不断应用于教学中,语文古诗词诵读教学也应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合理利用网络,突出体现开放性古诗词诵读教学的开放性。借助网络打造现代化教育方法体系,比如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模式。利用互联网的内容广泛性,将其作为古诗词开放性诵读教学的平台,开展分散的个体学习模式。这样在古诗词开放性诵读教学中学生既可以进行高效的学习,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体会设计出开放式的高效课堂,使网络平台成为真正的开放式的绿色学习通道。
(三)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民主化是现代教育理念和新课程理念的集中体现,是指师生双方并不把对方看作是一个仅有的加工或认识对象,而是看作与“我”讨论共同文本或话题的“你”。在古诗词开放性诵读教学实践中,师生应立足古诗词,对学习内容、学习材料、学习方法、学习过程进行开放性的解读和诠释,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讨论,塑造平等、民主的课堂氛围。开放式诵读教学不仅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层面的开放性,更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开放的合作,在彼此合作学习中既发展了认知能力,又促进了情感交流,最终提升学生古诗词素养和能力。
参考文献
[1]吴蔚.论传统的吟诵方法在古诗词教学中的运用[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8(5).
[2]陈建伟.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4(10).
【诗词诵读观猎】推荐阅读:
古诗词诵读教学10-07
经典诵读比赛爱国诗词10-10
古诗词诵读比赛串词09-16
诵读经典诗词.主题队会doc09-19
4.1古诗词诵读比赛活动方案准确07-25
古诗诵读06-20
经典诵读教案08-07
经典诵读心得09-20
经典诵读七09-26
师生诵读大赛策划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