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骨折伴休克的护理

2024-06-27

多发骨折伴休克的护理(共7篇)

1.多发骨折伴休克的护理 篇一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89例中, 男124例、女65例, 年龄11~76 (平均41.3) 岁。均为暴力致伤。部位:四肢、头部、胸背部、腰背部、臀部等。伤后就诊时间:伤后8 h内就诊135例, 8~24 h就诊41例, 24~72 h就诊13例。休克程度:轻度休克63例, 中度休克82例, 重度休克44例。

1.2 护理

入院时立即安置入抢救室, 成立特护抢救小组, 按照护理程序, 制订周密的护理计划, 以完整护理病历的形式动态记录和解决患者现存和潜在的问题。

1.2.1 迅速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

一条为上肢浅静脉, 另一条经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尽早、尽快足量地补充血容量。根据补液原则有计划按时按量补充晶、胶体液, 全血或代血浆。注意体内水电解质的平衡, 维持有效的生理功能, 改善组织灌流, 疏通微循环, 改变组织缺血低氧的状态。

1.2.2 吸氧, 改善低氧状态

由于创伤失血, 使氧的交换明显障碍而导致低氧, 引起呼吸增快、表浅及至呼吸暂停。首先保持呼吸道通畅, 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及异物。早期给氧, 采用鼻塞、鼻导管或面罩给氧, 必要时使用简易人工呼吸器或经气管插管人工呼吸机给氧, 以改善组织低氧及提高血氧饱和度。

1.2.3 密切观察呼吸、脉搏、意识、皮肤温度、血压的变化根

据病情每30分钟或每1小时测量一次, 作好详细记录。意识是脑组织血液灌流和全身循环状况的反映, 若患者烦躁不安或表情逐渐淡漠, 说明患者有潜在性循环血量不足及休克的存在;皮肤温度、色泽是体表灌流情况的标志, 患者面色苍白或发绀、四肢皮肤发凉, 说明循环血量不足;先观察脉率再观察血压的变化, 因脉率的变化多出现在血压变化之前[1]。因此, 发现患者脉率增快是提醒潜在性休克的信号, 要给予高度重视。

1.2.4 尿量的观察及中心静脉压 (CVP) 的监测

尿量是反映肾血液灌注情况的有效指标。应特别注意观察每小时尿量, 当尿量<40 ml/h时应引起重视, 及时补液, 同时碱化尿液, 以促进毒性物质排泄, 也可使用氧自由基清除剂, 减轻肾脏损害[2]。右心房或胸腔静脉内压力的变化通过CVP来体现出来。CVP在作为反映休克是否存在指标的同时, 其指标也为补液量及补液速度提供参考。连续监测CVP, 以此调整输液量及速度。

1.2.5 心理护理

突发暴力事件造成的损伤, 患者在毫无思想准备的前提下, 必然会有紧张、恐惧、焦虑等心理。应对此类患者, 护理人员应沉着冷静地处理伤口, 加强巡视和看护, 细心地观察病情, 使患者产生安全感。对患者做到体贴、关心的态度, 一切以患者为中心, 对可能引起患者不安的操作做好解释和安慰工作, 指导患者如何配合治疗和护理, 以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

2 结果

本组189例患者入院后经2~48 h积极抗休克救治及护理, 168例一般情况顺利恢复, 另16例出现不同程度的脏器功能损害, 其中11例经过进一步治疗得以恢复, 余5例因严重合并伤伴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

3 讨论

多发性骨折并休克的抢救与护理在急诊外科临床上意义十分重要, 时间与措施得当与否可直接关系着患者的预后情况。创伤后1 h为抢救的“黄金时间”, 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是提高急诊急救成功率、减少伤残率和死亡率的重要环节。

摘要:目的:探讨对多发性骨折并休克患者的急诊室抢救及护理。方法:回顾分析对189例骨折合并休克患者采取的抢救及护理方法。结果:除5例因严重合并伤伴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外, 其余184例均痊愈出院。结论:多发性骨折并休克的抢救与护理在急诊室外科临床上意义十分重要。

关键词:多发性骨折,休克,护理,抢救

参考文献

[1]祝学光.外科休克[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55.

[2]Heithan TH, Bruce CK, David WM, et al.Postinjury multiple organ fail-ure:the role of the gut[J].Shock, 2001, (15) :1.

[3]尹建明, 米久明, 王西莲.我国院前急救发展与建设[J].中国当代医药, 2008, 15 (23) :107-108.

[4]蔡国庆.出血性休克与手术问题[J].中国现代医生, 2008, 46 (2) :155-156.

2.多发骨折伴休克的护理 篇二

急性胰腺炎是常见的急腹症之一,胰酶激活后引起胰腺组织自身消化所致的急性炎症。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属于急性胰腺炎的特殊类型,是一种病情险恶、并发症多、病死率较高的急腹症,占整个急性胰腺炎的10%~20%。近年来,随着SAP外科治疗的进展,治愈率有所提高,但总体死亡率仍高達17%左右。我院自1995 -06/2012-12共收治急性胰腺炎96例,其中重症急性胰腺炎16例,死亡3例,占18.8 %,死亡的主要原因是休克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经过全科医护人员的抢救治疗及精心护理,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临床效果满意。重症急性胰腺炎救治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96例病人中男性9例,女性6例;年龄19—60yr。其中:结果急性胰腺炎96例,其中重症急性胰腺炎16例,死亡3例,占18.8 %。手术治疗89人,非手术7例。

2 护理

2.1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对急性胰腺炎进行非手术治疗时应严密观察病情,及有无器官功能衰竭的表现。护理人员要密切注意病人生命体征变化,病人入病房后立即测量病人的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休克期每15-30 min测血压、呼吸、脉搏1次,做好护理记录。上腹部剧烈疼痛伴休克即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四肢湿冷、血压下降、脉搏细速等表明大量液体丧失出现脱水征象。迅速建立两条以上静脉通道,输液部位的选择,上肢为肘正中静脉,下肢为大隐静脉,必要时作静脉切开,一条静脉输液通路,先输入平衡液(BES)1000—2000ml,另一条输入胶体溶液。及时补充血容量,给予病人输血治疗,以维持血容量,准备输血,交叉配血。失血性休克属于低血容量性休克,需进行输血治疗。因为,红细胞有携带氧的能力,是其他液体所不能代替的,大量快速输入库存血应注意补钙、碳酸氢钠及新鲜血浆等以避免出现并发症。以保证液体输入量并作好记录。采取适宜的体位,以增加回心血量,96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失血性休克体征,入院时血压在0-9.3kpa之间,立即给予病人取正确的头、脚各抬高15-30°的中凹位,抬高头部有利于呼吸,抬高下肢有利于静脉回流,增加回心血量,减少因缺血、缺氧而造成的损害,同时,注意切勿随意搬动病人避免活动而加得出血及休克。严重休克者取去枕平卧位。体征上呼吸急促或困难,呼吸大于22次.min。及时给予病人吸氧,吸氧浓度为400mL.L-1,流量4-6L.min-l为宜,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改善缺氧状态,以增加血氧浓度,减少重要脏器缺氧,有利于休克的纠正,并注意导管的通畅。。

2.2术前准备。需要手术治疗的要做好术前准备,在积极抗休克的同时,应尽快在短时间内迅速做好术前准备,备皮、皮试、放置胃管及导尿管,做好术前用药。

2.3应熟知各项实验室的临床意义,以便根据检查结果的变化,提供及时动态的临床资料,为医生对病情严重程度做出及时、正确的判断、治疗提供有力依据。

2.3.1 血氧饱和度小于90%,腹部高度膨隆,全腹明显压痛和反跳痛,叩之鼓音及移动性浊音。本组有2例在腰背部和脐部见Grey-Turner征和Cullen征,肠鸣音弱或消失,腹腔穿刺为血性液体且淀粉酶高。

2.3.2化验检查按Ranson指标大于4项和具备SIRS,尿、血淀粉酶显著升高。

2.3.3 X线片肠腔高度扩张及液平,表现麻痹性肠梗阻症状和体征。

2.3.4 B超示腹腔内大量液性暗区估计液体大于500 mL以及CT见胰腺点、片状坏死等。并有1或2个以上脏器功能不全。本组3例肺功能不全应用呼吸机72 h后撤机和4例出现急性肾功能不全,其中l例血液透析恢复。

2.3.5 本组病人手术89例,非手术7例。在非手术治疗过程中,经CT证实胰腺大片坏死以及高热不退。本组有I例65 yr男性患SAP发病后7d,CT示胰腺坏死并胰周积液和体温在39℃左右,行手术引出稠厚胰液及清除大量的胰腺和大网膜坏死组织,住院42 d痊愈出院。

2.4引流管护理。保持各种引流管通畅,妥善固定,防止脱出。详细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性质及量。

2.5用于腹腔冲洗的生理盐水,及经空肠造口灌注的营养液或要素饮食均应新鲜配置,现用现配,外用的消毒引流管及导管应每日更换。

2.6观察病人的皮肤、黏膜、呕吐物、粪便的颜色及性质、有无出血倾向。

2.7如发生胰外瘘,要保持负压引流通畅,并保护瘘口皮肤,可涂氧化锌软膏。

2.8营养及饮食护理

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可出现严重的代谢功能障碍,处于高代谢状态,蛋白质和热量的需要明显增多。肠内营养能使肠黏膜维持正常细胞结构和细胞间连接及绒毛高度,使肠黏膜的机械屏障不至受损,肠道固有菌群正常生长,维持了生物屏障的作用。加强营养饮食,术后7d内每日补充必要地热量和蛋白质以维持氮的平衡,改善全身应用状况,给予病人TNP-Ⅱ,全胃肠外营养,拔出胃管后,可给少量流食,以后逐渐加量,对于无法早期应用肠内营养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早期行全胃肠外营养也是必要的。一般来说完全胃肠外营养可为病人提供全面的营养素,达到早期营养支持的目的,在病人的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得到纠正。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加强营养,提高机体抵抗力。恢复期的治疗,疾病恢复期做好病人的康复治疗,鼓励病人适当下床活动,注意休息,保持精神愉快,消除一切思想顾虑,促使病人早日康复。

一般情况下得病情平稳即体温正常、疼痛减轻或消失、腹部无压痛、各项化验检查和B超、CT等无明显异常并有饥饿感,2 wk后考虑进流质、无脂饮食,目前虽强调肠内营养的重要性,但切不可急于求成。本组l例56 yr女性经治疗后病情好转即给半流饮食后诱发剧烈腹痛,濒繁呕吐,病情加重出现“反跳现象”,经再次禁食和综合治疗2 wk后病情方平稳,各项检查接近正常,又过3d再进食时无不适,住院42 d,随诊2a无复发。初进食时以米汤、菜汤和无脂牛奶连服3—5 d如胃肠道无反应改半流并逐渐加量直至恢复正常饮食。

2.9控制感染

做好口腔护理,每日3次,因口腔是病原性微生物侵入机体的途径之一,防止口腔炎症发生是控制感染的重要环节。鼓励和帮助病人深呼吸、咳嗽、排痰,防止坠积性肺炎发生。病人术后取半卧位,有利于腹腔引流,防止腹腔感染发生。放置留置导尿管要注意无菌操作,防止泌尿系感染。做好皮肤护理,清洁皮肤,勤翻身、按摩皮肤受压处,防止褥疮发生。

重症急性胰腺炎发生后感染率迅速上升,使病情进一步加重,为此可常规使用有效的抗菌药物。联合应用抗生素。SAP早期为无菌性感染,多数采用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即能透过血胰屏障的药物和抗厌氧菌药的联合应用,2 wk左右病情多能平稳,可以停用。有的仍有发热,尤其是并发多脏器功能不全者长期大量抗生素的滥用,往往是真菌感染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本组有l例44yr男性患者因并发大出血和肠瘘20 d内先后3次手术,连用抗生素20 d余并发霉菌感染,口腔粘膜霉菌生长,腹泻10余次.d_1,高热40C以上,肝肾功能明显损害,甚至尿培养亦见霉菌生长,此时果断停用一切抗生素,加强支持疗法并肠内营养以改变肠道

3 健康教育.

要注意日常生活的保健预防,是有效预防胰腺炎的关键。

3.1 保持积极乐观的精神。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3.2 忌酒、戒烟。酒精和香烟的有害物质能直接损伤胰腺,刺激胰液分泌。

3.3 避免过食油腻、辛辣食物。进食油腻、辛辣食物时,胆汁分泌增加,损伤胰腺,从而引起胰腺组织坏死。;

3.4 不宜暴饮暴食。由于短时间内大量食物进入十二指肠,导致胰液、胆汁分泌增加而引流不畅,易引起急性胰腺炎。

3.5 胰腺炎患者的饮食注意事项:

3.多发骨折伴休克的护理 篇三

凡具备两个部位以上的骨折或脱位者皆称为多发骨关节损伤(以下简称损伤),是一种较严重的损伤,若处理不当,可导致严重残废,甚至死亡。我科从2003年7月~2005年7月共收治损伤合并休克病人50例,经及时实施有效的急救护理对策,提高了抢救成功率,减少了死亡率。现将急救护理经过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人50例,其中男39例,女11例;年龄最大68岁,最小16岁,平均42岁。住字最长69天,最短17天,平均42天,治愈42例,好转6例,疗效差2例,无1例死亡。

2 急救护理

2.1 抢救休克

创伤性休克是严重创伤的常见并发症,原则为消除创伤的不利影响,弥补由于创伤造成的机体的反应,动员机体的潜在功能以对抗休克。根据休克程度,迅速建立2-3条静脉通道。目前我科最常采用20号静脉留置针行正中、贵要静脉、颈外静脉、大隐静脉穿刺,其中一条静脉通道有输血器,为输血作准备,其余根据情况输入低分子右旋糖酐、平衡液、706代血浆等。如收缩压68~90mmHg者,争取在30min内输入平衡液1500ml,收缩压<53mmHg者,30min内输入平衡液2000ml。32例病人就诊时血压均<53mmHg,24例经过快速大量补充液体,短时内血压明显回升,8例血压测不到,其中2例骨盆多发骨折合并重型腹腔出血不能纠正,会诊后,即行手术治疗,术后转科治疗;2例双下肢多发骨折合并股静脉、股动脉损伤破裂,立即进行手术止血,术后在ICU监护治疗,BP平稳后回我科,治愈出院。其余4例经积极输液、输血,BP在4h内收缩压>90mmHg。此时多数病人表现为烦躁不安,周围血管萎陷,欠充盈,极易穿破血管壁,液体外渗,因此,必要时配合医生于锁骨上或下行锁骨下静脉穿刺,以利快速输液、输血和给药,有效补充血容量。输液前尽快抽血定血型、配血、取血或红细胞、急查生化,输血时注间有无反应,必要时直接加压输出液、输血。颈外及锁骨下静脉输液时应严密观察局部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并准确记录液体入量。

2.2 迅速建立氧气通路

供氧是严重创伤急救的一项重要治疗措施。给氧前迅速处理呼吸道阻塞如活动性假牙、血块等,昏迷者用电动吸引器吸出鼻口咽内分泌物,必要时行气管切开,确保呼吸道通畅,充分建立供氧通路。我们采用头环氧管、鼻塞给氧法。给氧后密切观察病人意识、精神、紫绀情况胸廓运动及呼吸节律,根据病情调节流量,做好用氧安全。

2.3 生命体征及全身情况观察

在充分建立输液输氧通路的同时用监护仪持续监测心电图、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观察病人全身情况包括意识的改变如烦躁、淡漠、谵忘、昏迷以及皮肤颜色、温度、湿度、出血点。及时与生命体征监测结果结合起来,做好详细记录,随时报告医生。

2.4 早期有效固定骨折及处理伤口

紧急控制出血,尽量用无菌敷料加压止血,选择合适的夹板临时固定骨折肢体,待生命体征及全身情况稳定或相对稳定后再尽早行清创缝合加内外固定术。注意抬高患肢,观察远端动脉搏动及温度、色泽、肿胀情况等。

2.5 镇静止痛

剧烈疼痛可反射引起血管扩张,血压下降,加重休克,也是病人烦躁原因之一。烦躁、肢体躁动不利于抢救治疗护理的进行,除适当约束肢体外,应按医嘱应用安定、鲁米那、颅痛定等药物,疗效不佳可加大剂量或缩短间隔时间以达到镇静止痛效果。

2.6 留置气囊导尿管

准确记录24h尿量,及时观察尿液的性质,根据监测结果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2.7 重视心理支持,加强心理疏导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实施整体护理已越来越受到重视。大部分病人由于是瞬间事故造成,没有任何思想准确,伤口流血,骨折处疼痛、畸形,对疾病的轻重程度心中无数,产生害怕致残心理,使躯体和心理上都存在着严重的创伤。因此在急救过程中不但要重视“急的疾病”,还应重视“急的心情”运用非语言交流手段,以从容的态度、熟练的技术、整洁的仪表、稳重的姿态,给予病人作任与安慰。同时应同情关心病人家属,主动与其沟通,及时提供抢救信息,力求减轻病人家属的心理负担,取得理解与支持。

2.8 做好术前准备如备皮、配血、

4.多发骨折伴休克的护理 篇四

【关键词】 多发肋骨骨折;接骨板内固定术;术后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370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706-02

胸部创伤较常见的形式就有肋骨骨折,其中多发肋骨骨折会以为胸壁的不稳定、连枷胸而导致呼吸循环系统发生病变,产生严重的呼吸、循环功能障碍等。为了达到消除胸壁浮动的效果,要尽量减少并发症出现的风险,尽可能减轻患者的痛苦,采用内固定器械进行手术固定纠正连枷胸已成为趋势,并越来越倾向于操作简单和微创化[1]。

多发性肋骨骨折治疗使用爪形肋骨接骨板内固定术,近年来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治疗人员与患者接受,这种方法具有患者痛苦少,恢复快,病程短的显著特点。传统治疗方法是采用牵引固定或加压包扎,易使患者咳嗽无力,排痰不畅,会出现肺部并发症,而且患者治疗时间较长,会使患者疼痛增加,恢复减慢。肋骨接骨板内固定术是采用纯钛合金制造的爪形钢板,它可以根据肋骨的形状进行调整,达到合适的塑形,不需要外力加固,对肋骨断端直接施行对位固定术。与髓内装置、垂直衔接装置和钢丝或缝线等固定装置相比较,肋骨接骨板内固定术具有手术伤害小、易固定、不易松动、生理呼吸运动不受限制、不需要二次手术等多项优点[2]。做好爪形肋骨接骨板内固定术后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3月-2012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接受接骨板内固定书的患者共有89例,其中男性54例,女性35例,年龄最小的18岁,最大的54岁,平均年龄34岁。

1.2 护理 多发肋骨骨折接骨板内固定术后的护理主要针对患者心理以及对疼痛的耐受力进行护理,优质合理的护理对患者术后的康复会有很大帮助,多发肋骨骨折接骨板内固定术后的患者护理主要针对心理护理、患者的病情观察以及术后出现的肺挫伤、肺炎肺不张等并发症的护理,还要时刻关注患者的健康锻炼,具体护理方法如下:

1.2.1 加强对患者的基础护理与术后的心理护理 患者术后会因为活动咳嗽等导致受伤部位受到运动牵拉,从而导致剧烈疼痛。所以护理人员需要详细耐心的像患者本人及其家属讲解正确的呼吸以及有效的咳嗽和活动的方法及意义,并要耐心地解答患者本人及家属的疑问,这样不仅可以使护理工作更好的进行,也会消除患者心理恐惧、增强治疗信心、使患者保持最好状态来配合治疗的目的[3]。

1.2.2 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注意患者病情的变化 根据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要制定相应的日常监护机制,每1-2小时要监测患者的生命特征,如觀察患者的口唇及面部色泽、观察患者的胸部起伏等,还要监测患者的血氧饱和度等关键指标,对患者进行定时听费诊断,注意患者有无出现呼吸窘迫现象等等。同时还要观察患者的血压变化,以免患者出现其他的心血管疾病,使治疗复杂化。

1.2.3 肺部并发症的护理多发肋骨骨折患者多会伴有肺挫伤、肺炎、肺不张的并发症,对这类肺部损伤及炎症的护理要遵循最基本的护理守则,在基础护理的基础上多发肋骨骨折的患者要着重注意肺部损伤以及炎症,具体的做法可以在患者术后清醒且血压血氧等各项指标平稳后两小时将患者床头抬高30度并且头部垫枕。这样有有利于对患者的引流,也可以及时的发现患者病情的变化,减少肺不张的发生率。

1.2.4 胸腔引流管的护理 多发肋骨骨折患者术后一般都会进行胸腔引流,这就衍生出胸腔引流管的护理,对进行胸腔引流管的患者要加强对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时细致的观察不仅可以保证患者的日常恢复,也是避免医疗意外的保障,同时也要告知患者家属协助观察患者的临床病情,及时通报护理人员或者医疗人员。有效的胸腔闭式引流能够充分引流胸腔积液积气,促使肺早日复张,重建胸腔负压,术后要妥善固定,防止引流管受压、扭曲;定时挤压,保证引流通畅。正因为胸腔引流管的作用重要,所以,在进行胸腔引流管的护理也要加倍细心[4]。

1.2.5 患者术后的功能锻炼与康复指导任何疾病的患者在进行治疗之后,合理的心理护理,优质的医疗护理,都是可以帮助患者早日康复的,但是患者自身的功能锻炼对患者术后的康复也是起到很大作用的。多发肋骨骨折患者内固定术后手术即可对患者进行鼓励治疗,可以协助患者进行四肢的屈伸运动,改善术后的肌肉状态,可以使患者尽早的恢复。第一天要鼓励、知道患者进行呼吸功能训练,比如深呼吸、有效咳嗽、吹气球等等。另外患者术后2-3天,引流管拔除后可以鼓励患者下床,进行适当的室内活动,手术侧上肢和肩关节进行适当活动等等。

2 结果

本组89例患者在接受接骨板内固定术之后,在我院接受了专门的术后护理,89例患者全部治愈出院,患者满意度很高,其中非常满意57例(64%),满意29例(33%),基本满意2例(2%),一般1例(1%)。

3 讨论

胸部创伤较常见的形式就有肋骨骨折,其中多发肋骨骨折会以为胸壁的不稳定、连枷胸而导致呼吸循环系统发生病变,产生严重的呼吸、循环功能障碍等。为了达到消除胸壁浮动的效果,要尽量地减少并发症出现的风险,尽可能地减轻的痛苦,采用内固定器械进行手术固定纠正连枷胸已成为趋势,并越来越倾向于操作简单和微创化多发性肋骨骨折治疗使用爪形肋骨接骨板内固定术,近年来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治疗人员与患者接受,这种方法具有患者痛苦少,恢复快,病程短的显著特点。传统的方法多数采用牵引固定于加压包扎,这些方法容易导致患者的咳嗽无力、排痰不畅等症状,严重的还会导致患者并发肺不张,且病程较长,患者痛苦加重,恢复慢[5]。

多发肋骨骨折患者会因为胸壁的浮动造成呼吸反常,从而导致低氧血症、呼吸衰竭、肺不张等并发症。其治疗手段也比较多,目前比较流行的就是接骨板内固定术。接骨板内固定术具有可以使患者减轻痛苦、恢复快、病程短等等优点。但是接骨板内固定术的护理要求也相对较高,其中对患者日常护理、肺部并发症、胸腔引流管等各项护理都会提出很高要求。会出现肺部并发症,而且患者的整体治疗时间会较长,患者所承受的痛苦也会加重,患者的总体康复也会减慢。而肋骨接骨板内固定术是采用纯钛合金制造的爪形钢板,它可以根据肋骨的形状进行调整,达到合适的塑形,不需要外力加固,对肋骨断端直接施行对位固定术。与髓内装置、垂直衔接装置和钢丝或缝线等固定装置相比较,肋骨接骨板内固定术具有手术伤害小、易固定、不易松动、生理呼吸运动不受限制、不需要二次手术等多项优点[2]。但是还是要在以内留存医疗辅助器械,所以做好护理工作,不仅是要加快患者术后的恢复,也是对患者出院后的日常生活做出了保障。所以说,多发肋骨骨折接骨板内固定术后的护理工作,是一项需要认真、细致、积极地来完成的工作。

参考文献

[1] 何明,周灵飞,马双慰,周智勇.多发性肋骨骨折的内固定治疗[J].重庆医学,2006:16.

[2] 孙立红,蒋新明,孔彩霞.超声雾化治疗新生儿肺炎临床观察及护理[J].当代护士(学术版),2006,05.

[3] 舒进,陆箴琦,张燕,华健.全身麻醉胸部术后早期半卧位的探讨[J].上海护理,2008,02.

[4] 刘志敏,王述平,李雪冬,张惠萍.超声雾化吸入效果的影响因素及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0,06.

5.多发骨折伴休克的护理 篇五

[关键词] 闭合性骨盆骨折;失血性休克;抢救;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1)24-132-02

骨盆骨折是由于受强大暴力直接或者间接挤压骨盆而发生的[1],特别是闭合性骨折在所有骨盆骨折中占一半以上,但是单纯的闭合性骨折却并不常见,骨折常合并广泛的软组织损伤以及器官损伤,骨折断端及脏器的损伤都可以导致机体有效循环血量骤降,引起失血性休克。在所有的骨盆骨折合并症中,尤以合并失血性休克最为严重,致死率较高,诊治也较为复杂,如救治不当可导致死亡。笔者所在医院于2007年12月~2010年12月间收治急救闭合性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30例,由于观察病情仔细,主次分明,判断重要损伤部位正确,及时有效地进行了救护,成功抢救28例。现将急救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7年12月~2010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共收治闭合性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30例,男21例,女9例;年龄17~67岁,平均(39±15)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20例,摔伤10例;均有失血性休克的症状;合并脑挫裂伤5例,腹腔脏器损伤10例,多根肋骨骨折6例,四肢骨折7例,腹膜后血肿2例。

1.2 结果

治愈28例,死亡2例,其中1例为合并肝破裂大出血,1例为合并严重胸外伤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均为经抗休克治疗,血压不升( 收缩压低于60 mmHg),救治无效死亡。

2 急诊抢救

2.1 急诊检查

立即将患者安置在抢救室,休克早期,头部垫薄枕,严重休克给予去枕平卧位,头及腿间断抬高,以利于呼吸道通畅并减少静脉血流保持血压。剪除衣裤,检查受伤原因,便于随时观察病情,随时手术;检查时要注意保暖,身体暴露不要过多、时间不要太长,防体温的急剧降低而加重休克[2]。及早全面的初步检查,了解患者伤情及并发症情况,监测生命体征,完善各项辅助检查,检查患者气道通畅与否,有无合并伤,必要时气管插管。

2.2 密切观察

骨盆骨折合并休克患者,病情危重而复杂,并发症多,应该自入院抢救之时就应迅速连接各种监测仪器,随时监测并记录各生命体征变化,测量血压的间隔时间视病情而定,必要时可进行动脉置管监测有创血压以精确了解血压波动情况。如出现血压下降(收缩压低于90 mmHg,舒张压低于60 mmHg),脉率升高(心率高于120次/min),应及时处理。护士还应密切观察患者意识、表情、皮肤和黏膜色泽,并准确记录各项指标的动态,随时监测休克的纠正情况,患者出现血压及中心静脉压上升、心率减慢、面色红润、尿量增加说明治疗有效果,医生根据这些动态监测数据,判断休克程度,随时调整治疗方案,调整用药量,必要时手术治疗,为整个治疗抢救提供准确的原始材料,赢得抢救的最佳时机。

2.3 开通静脉通道

马上选用12#~16#留置针头建立2~3条静脉通道快速输液,快速补充血容量,确保输液用药通畅,维持有效循环,必要时进行深静脉置管补液。静脉输液一般保持要及早、充足,晶胶平衡的原则,快速输入生理盐水、复方氯化钠注射液及适量的羟乙基淀粉注射液补充血容量;随时做好交叉配血试验,交叉配血,输入血浆及全血或悬浮红细胞补充血容量,并要在输液的同时注意保持电解质的平衡,适当输入碳酸氢钠和钙,应用止血药物或者血管活性药物。在快速输液时根据患者的血压回升、心率变化、中心静脉压、尿量进行调节,警惕肺水肿和心力衰竭的出现。

2.4 充足给氧

因失血性休克循环血量减少,肺部血流量降低可引起肺微血管阻塞,造成肺功能不全,氧的需要量不足,导致氧分压下降,发生呼吸困难,甚至窒息。因此患者应给予充分大流量吸氧,以面罩吸氧最为适宜,并注意氧气的充分湿化。根据缺氧的轻重来调整氧流量,降低机体缺氧状态。为保持吸氧的充足供给,必须保持呼吸道通畅,随时吸痰、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合并胸部损伤的患者如果影响呼吸,紧急给予胸腔壁式引流,记录引流量;出现呼吸窘迫患者及时应用呼吸机辅助呼吸。

2.5 观察尿量

创伤后,特别是挤压伤,大量的肌红蛋白及红细胞破坏,加之休克造成肾脏本身的损伤,极易导致肾功能衰竭;骨盆骨折也可能造成内脏及泌尿系统的损伤,应在抢救的初期给与留置尿管,记录尿量、尿色,并做好记录;还可以帮助观察内脏器官损伤情况,监测抗休克治疗的效果[3]。导尿时必须动作轻柔,防止误伤。如果不能插入尿管,则立即给予膀胱置管导尿,说明有尿道损伤或者膀胱损伤的情况,立即手术。对于尿量、颜色、比重、PH值加强动态监测,如有异常应随时记录并汇报,根据医嘱作出对应的处理。

2.6 一般护理措施

2.6.1 解除患者的恐惧心理 由于意外伤害使患者遭受了身体创伤和精神伤害的双重打击,存在着各种复杂的心理状态和不同程度的恐惧感或沮丧状态。护士应关心同情患者,动员家属给患者以心理和经济方面的全力支持。耐心介绍医生已经采取或将要采取的治疗方案,及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耐心细致的护理患者,注意语言轻柔,动作轻柔,使其产生信赖感,能积极配合治疗。

2.6.2 皮肤护理 由于骨盆以松质骨为主,骨盆腔内血管丰富,出血量较大且不易控制,需绝对卧床休息,不要随意搬动患者 ,以免加重痛苦,使骨折错位和加重休克。如必须搬动,则应放置在平板担架上移动,医护人员陪同,随时监测病情变化。由于卧床时间长,易形成压疮,必须加强基础护理,保持床铺整洁、干燥、平整、皮肤清洁,保护骨突部位,避免局部长期受压,2~3 h可稍抬高受压部位减压1次,操作时动作应轻柔,以防引起疼痛或加重神经、血管损伤。

2.6.3 注意观察其他部位的伤情 出血过多是休克的常见原因,有胸内出血、腹内出血、靠近骨盆的髂内外动静脉撕裂伤出,还有可能是骨盆骨折出血急聚在腹膜后形成腹膜后血肿等等,都可能成为危机生命的损伤,应随时注意观察[4]。经过一系列的急救措施实施后,如血压不升或者上升后很快又下降,说明患者有活动性出血,此时应在积极补液及补充血容量的同时准备手术急救。

3 小结

闭合性骨盆骨折患者出血量大,且经常合并失血性休克,通过对30例闭合性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的急救,笔者认识到,对于抢救合并休克的闭合性骨盆骨折患者,要有主观能动性,合理评估病情;娴熟的急救技能和操作能力,还要有一个紧密团结的抢救小组,分工合理,密切配合。总而言之,闭合性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急救及护理的体会是:分工明确、及时准确、严密观察、加强护理。

[参考文献]

[1] 曹维新,李乐之.外科护理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558.

[2] 陆彩萍.骨盆骨折合并休克的急救护理[J].淮海医药,2004,22(4):143.

[3] 鲁劲松,卜丽雅,宋玉芝.骨盆骨折合并休克57例急救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3):65-67.

[4] 徐晓燕,占淑琴.骨盆骨折早期合并症的观察与护理[J].中国骨伤,2001,14(3):187.

(收稿日期:2011-11-30)

(上接第122页)

3 讨论

漏斗胸是小儿临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对于小儿漏斗胸的治疗方法依旧是手术法配合后期的护理治疗,以达到良好治疗效果的目的,手术治疗十分重要,传统的漏斗胸患儿的治疗,对患儿会造成剧烈的手术创伤,患儿在接受手术后,往往会伴有手术创口的剧烈疼痛,这也是限制临床漏斗胸患儿进行有效治疗的一个影响因素,改良后的NUSS法属于微创手术技术,具有手术创口小、易于患者术后恢复等优点,可以有效克服传统治疗方法的不足,给广大漏斗胸患儿带来了低创伤治疗的福音。同时护理配合是本术式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良好的护理配合能减少手术中发生意外的风险,也能有效的促进本术式的推广。

本次实验虽取得良好的临床治疗结果,但是由于临床病例有限,不能排除一些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希望能在今后的工作中,对小儿漏斗胸的改良NUSS手术治疗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以取得更加详细的临床治疗资料。

[参考文献]

[1] 戚继荣,莫绪明,顾海涛,等. Nuss手术矫治复杂漏斗胸[J].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2010,26(6):393-395.

[2] 吴映红,杨翠芹.胸腔镜辅助下漏斗胸矫形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J].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3):2349-2350.

[3] 包德意.胸腔镜辅助F漏斗胸矫治术的护理[J].实用医学杂志,2009,25(14):2376-2378.

[4] 曾骐,张娜,陈诚豪,等.漏斗胸的分型和微创Nuss手术[J].中华外科杂志,2008,46(15):322-326.

(收稿日期:2011-10-18)

(上接第131页)

对接受前列腺手术治疗的临床患者采用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以使该类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得到有效保证,使患者的应激心理状态发生显著改变[7]。

[参考文献]

[1] 王振香,姜文,张颖,等.护理干预对患者术前心理应激反应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06,21(9):835-836.

[2] 李运贵,张茹英,孙长生,等.临床护理科研原理[M].西安:世界图书出版西安公司,2006:222.

[3] 刘喜梅,魏新,梁涛,等.术前访视对心脏手术患者术前焦虑度影响的研究[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8,18(12):311-312.

[4] 何其英,李露霞,蒋平,等.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尿道狭窄发生的危险因素与护理[J].实用护理学杂志,2006,17(5):20-21.

[5] 李艳玲.导尿及留置尿管的护理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05,15(7):488.

[6] 吕振环,徐俊,张淑燕,等.心理干预对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围术期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09,15(12):90-91.

[7] 陈丽英,李国卿.微创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的术后观察与护理[J].中国医药导报,2009,6(7):104-105.

6.多发骨折伴休克的护理 篇六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12年1月—2012年6月我科收治颅脑损伤伴休克病人58例, 男45例, 女13例;年龄13岁~72岁, 平均32.6岁;车祸受伤38例, 高处坠落伤12例, 其他8例;损伤类型:脑挫裂伤51例, 硬膜下血肿32例, 硬膜外血肿为26例, 颅骨骨折53例;单纯骨折为9例, 其余均为复合伤;入院后病人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GCS) >8分11例, 3分~8分38例, <3分9例;病人从受伤到就诊时间30 min至6 h。

1.2 治疗方法

病人入院后, 根据临床护理路径表对病人进行评估, 然后建立初步的医疗护理目标, 再对病人进行一系列的治疗与护理, 最后评估目标完成情况, 并及时进行改进。

1.3 结果

抢救成功49例, 死亡及入院后死亡9例。

2 护理

2.1 及时监测生命体征, 对病人进行准确的评估

对于颅脑损伤伴休克病人一定要观察病人的意识和瞳孔变化, 如果病人表现为表情淡漠、意识模糊、感觉迟钝甚至昏迷, 表示病情恶化。注意观察病人瞳孔可及时发现颅内压增高的现象, 如果一侧瞳孔一过性缩小, 很快进入一侧或双侧瞳孔进行性散大, 提示脑疝形成[2]。其次, 严密观察病人脉搏、血压与脉压的变化, 在抢救过程中, 及时量血压, 并做好记录, 直至血压稳定后, 可减少测量次数。第三, 要监测病人呼吸及尿量。大部分休克病人均伴有呼吸频率及幅度代偿增加, 当出现呼吸加深加快或变浅不规则, 并出现鼻翼扇动, 提示病情恶化, 应严密观察及时处理。尿量的监测是护理工作中观察、判断肾脏毛细血管灌流量的一项重要指标之一, 如每小时尿量少于20 mL, 说明肾脏血液灌流量不足, 提示有休克。第四, 要观察病人的体温。休克病人体温一般偏低, 如病人突然体温升高表示有其他感染, 要及时报告医生。

2.2 保持呼吸道通畅, 采取合理体位

护士要迅速清除口腔及呼吸道内分泌物及异物, 遇有喉头水肿或昏迷病人舌后坠可用舌钳夹出。必要时立即进行气管插管, 给予氧气吸入, 及时改善缺氧状态。对严重创伤的病人窒息、呼吸道阻塞如不迅速解除将是致命的, 所以要加强吸痰, 吸痰时固定好病人的头部, 避免吸痰过程中病人头部剧烈晃动发生脑疝[3]。同时要采取头及躯干抬高10°~15°, 下肢抬高20°~30°的中凹卧位, 以增加静脉回心血量和减轻呼吸负担, 也可采取平卧位, 保持病人安静, 不要在血压不稳的情况下随意搬动病人。

2.3 迅速建立2条静脉通道

建立2条静脉通道, 以便于及时输入液体及药物, 为抢救病人生命创造条件。创伤性出血性休克病人, 有效循环血量均有不同程度减少, 应迅速建立两条静脉通道, 静脉选择近心端穿刺, 对穿刺困难者应及时静脉切开。一般选用一条静脉用作扩容, 给予少量生理盐水, 以备输血或输入平衡液, 还可输一定量的低分子右旋糖酐或706代血浆等, 另一条则可及时输入各种抢救药品。

2.4 全面的体检、针对性的客观检查可防止漏诊

辅助检查以简单、快速、可靠为原则。头颅CT、胸部X线片、骨盆片及腹穿应视为常规检查。如病情不稳定采用床边辅助检查、B超及拍X线片为宜;疑似腹腔内脏器损伤, 行腹腔穿刺协助诊断。有脑病表现的给予CT头颅扫描明确诊断。对重度休克病人不可把意识表现单纯归结于颅脑损伤, 更不可轻易把血压下降归结于高颅压危象及脑干功能衰竭而放弃抢救治疗。

2.5 加强基础护理

休克病人应给予保暖, 避免受寒, 以免加重休克;病人体温过低时, 应增加室温, 增加被服。室温保持在18 ℃~20 ℃, 温度太高会增加组织的代谢率, 从而增加氧气的消耗量, 维持适当的舒适, 减少不必要的活动, 让病人充分休息。

2.6 积极手术治疗

颅脑损伤合并其他脏器损伤伴休克, 手术治疗仍需遵循损伤控制外科的基本原则, 初期仍然是实施救命手术;无论是针对脑损伤本身, 还是针对内外出血, 积极有效的抗休克仍然是第一位的。对于颅脑损伤治疗效果的关键是及时清除血肿, 降低颅内压, 特别是入院时病人即出现脑病的情况下, 应提倡边抗休克边行开颅血肿清除减压术, 而不应一味追求血压平稳再开颅, 因其将造成脑干不可逆的受压损伤。

2.7 药物治疗

脑疝病人采用20%甘露醇快速输入, 伴有休克的病人, 需要保证血压稳定在100/70 mmHg (1 mmHg=0.133 kPa) 以上时, 才能边补充血量边脱水治疗。同时, 在进一步的处理中, 可应用促脑细胞代谢药物和大剂量糖皮质激素配合使用脱水剂及自由基清除剂、物理降温等, 以消除脑水肿, 降低颅内压, 促进脑细胞代谢。在大部分创伤病人的血压、心率、尿量恢复正常后, 血浆乳酸含量仍然升高, 混合静脉氧饱和度下降, 对颅脑损伤非常有害[4], 积极纠正酸中毒十分必要。

3 讨论

对于重型颅脑损伤合并休克的病人在伤后1 h呈现第1个死亡期, 称为“黄金1小时”, 若在伤后5 min内实施救助, 伤后30 min给予医疗急救, 则可挽救18%~25%的生命[5]。对于颅脑损伤合并休克的病人, 抢救治疗原则是既要纠正循环休克状态, 又要降低颅内压、预防脑缺血。治疗高颅压的脱水与休克的扩容 一对矛盾仍然是临床治疗过程中的难题, 处理不好会使病情恶化。因此, 在救治颅脑损伤的同时, 应积极处理合并伤, 尤其是对低血压休克病人, 应尽快查明原因, 补充血容量, 纠正低血压, 以提高脑循环灌注压, 减少或避免脑组织的继发性损伤, 降低病死率。同时, 在抢救治疗过程中, 健全完善的指挥是抢救实施的重要保证, 过硬的专科技术是提高抢救成功的关键, 对病人进行细微的护理、完善的程序, 对病人的抢救起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史玉泉.颅脑损伤实用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2:1034.

[2]彭秀丽.87例颅脑外伤病人急诊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1, 14 (2) :39-40.

[3]张尧明.重型颅脑损伤伴休克病人早期急救护理体会[J].海南医学, 2011, 22 (13) :144-145.

[4]蒋建新, 粟永萍, 黄跃生, 等.严重创伤后期全身性损害基础研究的现状展望[J].中华创伤杂志, 2000, 18 (4) :199.

7.39例多发性骨折的急诊护理体会 篇七

关键词:多发性骨折,急诊护理,疼痛管理

多发性骨折是骨科常见的急症,损伤部位多,一般多伴有大动脉损伤、脏器损伤、复合损伤等情况,病情严重复杂,假若抢救不当,随时会有生命危险[1]。因此,及时正确的抢救和积极有效的护理对挽救患者生命十分重要。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急诊外科对2015年1-12月收治的39例多发性骨折患者积极救治的同时,给予精心的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急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12月笔者所在医院急诊外科救治的39例多发性骨折患者,其中男27例,女12例;年龄28~69岁,平均(37.28±10.92)岁;骨折原因:交通事故伤23例,高处坠落伤14例,斗殴伤2例;骨折类型:开放性骨折15例,闭合性骨折24例;受伤部位达2处者17例,3处及以上者22例。

1.2 护理

1.2.1 急诊初步处理

(1)迅速评估病情。多发性骨折患者被送入医院后,急诊护士应迅速接诊,询问患者病史,了解受伤的部位、时间、原因及处理经过。询问病史的同时,立即解开或剪开患者衣裤,检查患者受伤部位,评估损伤程度,观察患者呼吸、心跳,结合患者或家属主诉,初步判断危及患者生命的损伤,立即采取措施紧急处理。(2)呼吸道管理。急诊护士要仔细观察患者呼吸情况。将患者头偏向一侧,立即清除口腔、鼻道内的血凝块、分泌物和呕吐物,避免引起窒息。患者多处骨折,失血量大,早期给予持续吸氧,5~6 L/min。对呼吸抑制者立即行气管插管术,呼吸机辅助呼吸。(3)建立静脉通道,补充有效血容量。急诊护士要预见性的快速建立2~3道静脉通道,避免因患者病情变化静脉塌陷无法穿刺。快速补充有效血容量能维持患者的基本生理功能。按照补液原则先后补充晶体液和胶体液,一般在入院1 h内输入液体不得少于1000 ml。护理过程中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中心静脉压、血气、尿量的变化,并做好记录,避免因输液过快导致循环负荷过重引起急性肺水肿。如无条件观测中心静脉压的,当成人尿量大于30 ml/h时,考虑血容量基本补足,可减慢滴速。(4)病情观察。多发性骨折常常合并其他脏器损伤,骨折局部剧烈疼痛会掩盖早期症状,不能及时诊断治疗,影响疾病的预后。因此,在骨折处理的同时,急诊护士要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每10分钟监测生命体征一次,及时发现潜在的其他损伤。密切观察患者血压、脉搏、皮肤黏膜、尿量变化、疼痛程度、皮肤张力和温度以及毛细血管充盈时间等。发现患者面色紫绀或者苍白、四肢湿冷、脉搏细速、脉压差缩小,考虑休克,应积极抗休克治疗;如伴有多脏器损伤,要考虑多器官的因素,避免超量补液,并尽可能利用监测手段[2]。当尿量<40 ml/h时应引起重视,及时补液,同时碱化尿液,以促进毒性物质排泄,也可使用氧自由基清除剂,减轻肾脏损害[3];当患者突发意识障碍,前胸、颈部、腋窝、耳后、眼底出现出血点及皮肤淤斑,进行性低氧血症,呼吸窘迫,心率在120~140次/min,呼吸增快30~40次/min,应高度怀疑脂肪栓塞综合征的发生,立即通知医生处理[4]。若出现患肢肿胀严重、肌张力增高、被动屈伸足趾或手指引起患处肌腹部剧烈疼痛,并出现感觉异常、足背动脉或桡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肢端苍白或发绀,应考虑筋膜间隔综合征,协助医生做好术前准备[5]。(5)有效固定,包扎止血。及时有效固定能防止骨折残端对周围组织的再损伤,减轻疼痛,是急救的关键措施之一。根据骨折部位选择合适的体位固定:脊柱骨折选择硬板床仰卧位平躺,不宜翻身;肋骨骨折宜采用半卧位,腹式呼吸;四肢骨折宜保持相应的功能位并抬高患肢,减少肢体肿胀。然后再选用合适的材料进行局部外固定,对闭合性稳定性骨折尽早予石膏或小夹板外固定。开放性骨折并伤口大出血时,应以无菌敷料加压包扎,若骨折并血管撕裂的则应于近心端以止血带进行暂时止血,并标明上止血带的时间,上肢不超过1.5 h,下肢不超过2 h,同时应用止血药物[6]。固定后,急诊护士要观察患者固定肢体远端血供,发现外固定过紧造成供血不畅时应马上调整。(6)术前准备。多发性开放性骨折早期行手术治疗,有利于骨关节功能的恢复。伴有大出血或其他严重并发症的患者大多需行急诊手术。急诊护士要有预见性,遵医嘱迅速做好术前准备,以缩短手术等待时间,保证手术及时开展。

1.2.2 疼痛护理

多发性骨折常伴有剧烈疼痛。通过询问和观察,急诊护士要明确患者疼痛的部位和疼痛程度,分析疼痛原因并作出针对性处理。在护理过程中尽可能不要搬动患者,避免加剧疼痛;检查外固定是否适当,避免过紧造成局部肢体缺血或者过松引起骨折端移位。患者疼痛难忍,确认无其他损伤和严重并发症后可给予镇痛药镇痛治疗。

1.2.3 心理护理

患者发生多发性骨折后,往往会出现焦虑、恐惧、抑郁、悲观、害怕、孤独情绪不稳、易冲动等多种不良的心理状态[7]。这种不良的心理状态会影响到患者疾病的治疗,甚至会失去最佳的治疗时间。因此,急诊护士应积极主动地与患者沟通,关心患者,耐心疏导他们的负性情绪。家属不在身边的要想尽办法及时通知家属来院陪伴。要鼓励患者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换位思考,尽可能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让患者能感受到急诊护士柔的一面;在救治过程中,要沉着冷静,动作麻利,操作熟练,体现出快、准,让患者或家属能感受到急诊护士刚的一面。这样可以培养护患之间的信任感,减轻患者或家属的不安心理,有效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救治。在紧张的护理过程中,急诊护士要合理分工、合理分配时间,将患者的初步诊断、下一步处理措施以及疾病的预后告知患者或家属,让患者或家属心理有充分的预期,并鼓励他们勇敢的面对疾病。同时,要引导患者家属在生活、精神上给予患者更多的支持。

1.2.4并发症护理(1)脂肪栓塞综合征。脂肪栓塞综合征是多发性骨折的常见严重并发症,发病急,如不及时处理将会导致患者死亡。为降低脂肪栓塞综合征发生,早期有效固定患肢后尽量避免搬动,特别是以长骨为主的多发性骨折。及时发现脂肪栓塞综合征早期症状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急诊护士应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意识状态和皮肤黏膜的变化。一旦考虑为脂肪栓塞综合征,首先要保持呼吸道通畅,迅速开放气道,高流量吸氧;必要时马上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迅速开通静脉通道,持续心电监护。早期足量使用激素减轻脑水肿,冰帽降温降低脑组织的耗氧量,使用脱水剂降低脑组织代谢。(2)骨筋膜综合征。骨筋膜综合征多见于肢体创伤后,处理不当会影响患者肢体的正常功能,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严重者可危及生命。急诊医护人员要密切观察病情,早期确诊骨筋膜室综合征,及时彻底地切开减压,有效应用抗生素及补充血容量,加强基础护理和切实有效的健康教育,积极预防并发症[8]。

2 结果

被送入笔者所在医院急诊外科就治的39例多发性骨折患者经积极的抢救和精心的护理,病情稳定后收入院治疗或行急诊手术治疗的36例,其余3例死亡(1例失血性休克抢救无效死亡,1例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1例考虑为肺栓塞抢救无效死亡),急救成功率为92.3%。在急诊救治期间,发生1例患者并发骨筋膜综合征和1例患者并发脂肪栓塞综合征,因急诊护士观察仔细,发现早期疑似症状后及时通知医生处理,经对症治疗后,患者恢复良好。

3 讨论

多发性骨折是急诊外科常见的疾病,对患者的生理、心理产生巨大影响,如处理不及时可能会危及患者生命。早期正确的病情评估是急诊救治的关键。因此,急诊外科护士通过简单的问诊以及快速的体格检查能初步判断患者的病情程度,优先处理危及患者生命的并发症。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意识状态、血氧饱和度、皮肤、尿量的变化,遵医嘱及时处理。首先要保持呼吸道通畅,建立静脉通道快速补充血容量,及时有效的固定以及包扎止血,避免出现并发症。多发性骨折患者合并多种生理创伤,易发生多种并发症,往往也会导致患者的心理创伤。由于伤情突发、严重,患者家属难以面对事实,焦虑、不知所措。急诊护士应根据不同患者及家属的特征进行心理疏导,及时向患者或家属解释病情、处理措施以及疾病预后。语言要通俗易懂、言简意赅,尽量让患者或家属能快速做出决定。同时鼓励患者或家属,争取得到他们的配合,保证急诊救治的顺利进行。本组患者中,通过早期正确的病情评估、急诊救治和精心的护理干预,36例患者病情得以控制转入病房或行急诊手术。通过密切观察病情,早期发现1例骨筋膜间隔综合征和1例脂肪栓塞综合征,及时通知医生给予针对性处理后恢复良好。多发性骨折患者病情危急,需要快速处理,与时间赶速度。这要求护理人员必须拥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掌握熟练的操作技能,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在遇到突发情况时可以处乱不惊,胆大心细。因此,急诊护士在工作之余,要加强业务的学习以及急诊的应急演练,能为急诊患者提供优质、高效的护理服务。

综上所述,对多发性骨折患者实施有效的急诊护理干预能提高急救成功率,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黄典清,尤福萍.多发骨折并休克在基层医院的抢救护理[J].右江医学,2012,40(5):752-753.

[2]康先启,周初松.68例多发性骨折的治疗体会[J].赣南医学院学报,2009,29(1):65-66.

[3]Heithan T H,Bruce C K,David W M,et al.Postinjury multiple organ fail-ure:the role of the gut[J].Shock,2001,15(1):1-10.

[4]崔定风,马咏梅.多发性创伤合并骨折的急救护理体会[J].新疆医学,2010,40(4):104-106.

[5]郑晓明.多发性骨折130例急救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8,14(18):5-7.

[6]王金玲.63例多发性骨折并休克抢救的护理体会[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6,12(16):111-112.

[7]李建萍.多发性骨折患者的心理护理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26):62-63.

上一篇:副护士长述职报告范文下一篇:部队党员理论学习心得体会

热搜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