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旗下讲话:构建和谐的校园(共12篇)
1.国旗下讲话:构建和谐的校园 篇一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构建文明和谐的校园 大家早上好!
同学们,我们都知道:良好的行为习惯会对人的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会让一个人终身受益。19世纪著名心理学家李德说过:“播下你的良好行为,你就能拥有良好的习惯;播下你的良好习惯,你就能拥有良好的性格;播下你的良好性格,你就能拥有良好的命运。”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是育人的场所,理应在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方面大有作为。所以,要求我们全体学生都能遵守《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规范我们自身的行为,人人争做一个文明的学生,将我们的界石铺中学构建成一个文明和谐的校园。
作为学生的我们要共同构建文明和谐的校园,那就需要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参天大树,需要从小树苗一天天成长起来。良好的行为习惯也需要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身边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良好道德品质的养成首先体现在基本的行为规范上。如上课专心听讲、积极思考、不懂就问;作业独立完成、讲究质量;午休保持安静、不影响他人;课间文明休息、不追逐吵闹;集体活动整队前往、文明有序;保持教室、校园整洁,不乱扔果皮纸屑等废弃物,见到垃圾随手捡起来;不损坏学校的一花一草一木,不浪费一滴水,一度电;让我们的校
园洋溢着与老师、同学相遇时温馨的礼貌声、早读课上朗朗的读书声,课堂上清晰流畅的表达声,优美动听的歌声,课间操中规范有力的脚步声,体育课上雄壮有力的口号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只要我们每一个人时时刻刻都能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就一定能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成为一个文明的人,成为一个有高尚情操的人,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人。我们的校园,也必将成为一个文明的校园、和谐的校园。同学们,我们播下一个动作,将收获一个习惯;播下一个习惯,将收获一个品格;播下一个品格,将收获人的一生。文明已被人们放在心里的一个重要位置,时时刻刻在与文明交谈,千万不要把文明行为习惯看做小事。每个人的举手投足之间都传递着丰富的文明信息,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吧,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人人学规范、个个讲规范、时时守规范,让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携起手来共同创建文明和谐的校园,让我们界中的明天更加美好!
2.国旗下讲话:构建和谐的校园 篇二
一、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和谐构建的三大层面
和谐是反映事物与现象的协调、适中、秩序、平衡和完美的存在状态的范畴, 是多样性的协调与统一。和谐的校园网络文化必须建立在三个层面上:
(一) 校园网络文化物质层面的和谐
在高校校园, 网络文化的物质性和谐首先体现在基础的网络设施上。校园网拥有核心设备, 以电缆线组网, 将计算机和电子办公设备互联起来, 使得用户可以互相通信、共享资源、访问远程主机或其他网络;学校内部、学校之间用光纤连接, 学校校园网络进入多媒体教室和实验室, 校内各单位、教工宿舍和学生宿舍均可通过校园网上网, 能够进行方便、快捷的信息交换, 实现校内高速信息流通道畅通。其次物质性和谐还体现在以网络为载体, 构建校园网络文化的广大师生与网络管理者身上。在校园网络中, 师生是网络文化的建设者, 他们在校园文化网上网下的互动是否能依靠网络管理者提供相应的网络保障技术, 通过网络传输的平台展示出来, 共同构成本校独具特色校园网络文化是物质性和谐的重要方面。
(二) 校园网络文化制度层面的和谐
在大学校园里, 校园制度文化是以广大师生为主体创造的精神财富通过承载这些财富的规章制度表现出来的。在网络成为“第四媒体”的今天, 高校的组织制度、管理制度、学习制度、工作制度、行政制度等校园制度文化通过校园网络的形式传输给广大师生, 学校最新制定和更改的信息及时地发布使高校的师生员工能及时准确地掌握学校的动态, 可以根据这些消息及时调整个人或集体的某些行为方式和活动。为本校的师生员工提供有效的行为活动指南。同时, 网络上的一些道德规范、法律法规等网络制度文化会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广大师生的网上行为方式当中, 学校既有的制度与网络规范相结合、互相依托、互相借鉴, 创新出本学校独具特色的网络文化制度, 达到校园网络文化制度层面的和谐。
(三) 校园网络文化精神层面的和谐
这主要体现在以网络形式承载的资源内容表现出来的和谐性。校园精神文化, 是学校全体人员长期或短期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的心理状态的总和, 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在高校网络文化的建设中, 师生员工及网络管理者是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主体。他们本身的文化素养、人文精神, 总价值取向等校园精神文化会通过网络载体, 以校园门户网站和各种特色校园网站、网页、BBS论坛等多种形式展示出来, 形成本学校特有的校园网络精神文化。在这里, 高校利用其校园门户网站来宣传自己的管理思想、制度和决定;利用校园论坛来引导学生释放言论和情绪, 使师生员工等能与学校形成一个动态的、相对一致的价值观, 有利于他们自身及相互关系的协调。通过高校校园网络传播的内容对师生员工长期的浸润, 把校园网络建设成民主、科学、人文、协调和顺的校园网络。
二、目前高校校园网络文化构建中存在的不和谐问题
在建设信息化、数字化高校的时代, 校园网是高校学生及教职员工共享的必不可少的交流平台。校园网络的高质量建设是构建和谐校园网络文化的基础性条件。各高校在校园网建设与管理方面进行了开拓性的创新与发展, 同时又面临着不容回避的问题, 这是构建和谐校园网络文化的障碍。
(一) 网络设施不完善与网络技术不成熟造成的校园网络文化物质不和谐
校园网络是高校教师之间、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沟通、交流、勉励、资源共享的重要渠道。但在校园网络的建设与实际应用中, 这个交流的平台没有建好, 渠道疏通不畅。在高校, 大部分学校在校园网络的建设上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技术不成熟, 网络结构不合理, 部分高校多媒体教室较少, 远程教育更谈不上。甚至一些高校校园网入教室、宿舍的条件也没有。这样教师与学生就不能很好地成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主体, 校园的网络文化和谐建设就无从谈起。
(二) 网络建设与管理的规范、制度长期缺乏导致校园网络文化制度不和谐
在高校校园网络文化中, 各种机构、组织、规范、制度等校园文化要素形成一个统一的体系, 各个构成部分互相依存, 从不同侧面维持着校园网络的团结, 校园网络文化在为学生与教职员工提供网上行为模式、价值和规范的标准外, 还应有一套强制的制裁方法, 以保证网络秩序的正常运行。但事实上网络文化立法滞后, 校园网络文化管理规定总体上缺乏相应的法律规范支持, 很多领域处于一种无法可依、无法可管的状态。同时, 目前普遍存在大量使用行政管理手段管理网络文化的现象, 行政手段亟待规范, 法制管理手段欠缺。这就使得校园网络文化的整合过程中, 和谐法制文化的功效不能有效发挥, 网络文明缺乏保障。
(三) 网络主体的网络道德弱化, 网络服务功能不强冲击校园网络文化的精神和谐
网络的虚构性、数字化、符号化开放性弱化了网络主体的道德意识。改变了网络主体固有的价值观念。尤其是对于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主体之一———大学生更是如此。网络行为中, 在缺少“他人在场”的情况下, 日常生活中被压抑的人性的丑与恶, 往往在这种状况下会暴露出来。大学生通过校园网以及开放性的网络链接, 很容易接触到不同价值的文化, 其中有些网络信息不可避免地存有不少“垃圾”。这些黄色、反动、迷信或不实信息必然会影响和冲击大学生的思想, 在他们的思想中引起一些困惑和迷茫, 更易导致大学生的情感异动、责任弱化、道德滑波。致使他们在行动上造成失误和不可弥补的损失。与此同时, 网络形式缺乏创新, 服务功能不强。在高校校园网站上, 版面不够活跃, 网络文化知识的传播途径和方式有待创新;网上资源内容丰富性不够、敏感性不够、新闻发布不及时, 师生在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中个性化的主体地位不能凸显, 缺少一批优秀的、高品位的个性化的网站和全方位网络文化服务的网站。
三、和谐视野下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创新构建的对策
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 营造良好网络环境,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 努力创造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校园网络文化。
(一) 加强网络物质基础设施建设与技术构建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的物质和谐
学校领导要从思想上重视校园网络文明建设, 给校园网络建设提供足够的资金上的支持, 改善校园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同时还要大力发展网络科学技术。我国一般高校的校园网硬件建设已初具规模, 校园网不仅覆盖面广, 而且实现高质量运行。多数高校已实现网络进办公室进图书馆、进宿舍, 信息交换速度可达百兆以上。信息网络中心不但努力做好电子邮件、FTP、WWW等基本服务, 校园信息化建设已经起步。目前大学网络文化在软件开发制作方面仍然处于弱势, 多数尚属空白。在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中, 大力开发有利网络文化健康发展的中文软件是刻不容缓的事。
(二) 加强网络管理机制与规范建设, 构建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制度和谐
校园网络是学校未来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学校文化价值的体现, 更是展示学校形象的窗口健全工作机制, 明确工作责任, 是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的根本保证, 所以要加快建立与完善相应的校园网络文化管理机制。如日常联系协调机制、舆情汇集和研判机制、快速反应机制、信息安全保护机制、网络监管机制、屏蔽机制建设等, 为规范网上行为实行高校BBS、博客、播客等的实名制;为加强校园及周边网络环境综合治理, 高校与当地宣传文化管理部门、互联网行业主管和监管部门建立联动机制;建立健全领导工作体制、专业培训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积极探索建立法律规范、行政管理、师生自律、技术保障相结合的管理体制等。
(三) 加强网络道德建设, 丰富校园网络文化活动, 构建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的精神和谐。
1.加强网络道德规范建设。高校要通过各种方式, 增强学生上网的法律意识、责任意识、政治意识、自律意识和安全意识, 树立良好的网络道德。如不利用互联网进行非法活动;不浏览、传播、下载、复制、制作各种色情淫秽的文章和图片等等。加强对校园网民的网络教育, 建立网络道德规范, 养成网络道德的高度自律。建立学生网络道德评价制度, 增强学生的网络道德意识, 网上网下合力打造“绿色网络校园”。
2.创新网络服务内容, 开展丰富多彩的和谐校园网络文化活动。鼓励高校不同的院、系、部乃至班级建立自己不同风格的网站、网页, 倡导自己院、系、专业、班级的特色文化;开展优秀网站评选活动;创办网络文化月、网络文化主题系列活动;在网上开展网络文化教育专题, 号召大学生文明上网;高校之间联办网络文化节, 开展各种活动:如网络辩论赛、校园网络DV大赛、网络知识系列讲座等, 吸引教师和学生参与, 共创和谐文明网络。
摘要: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 营造良好网络环境”。高校和谐的网络文化作为当前我国网络文化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担负着极其重要的责任。本文试图从和谐的理念出发, 分析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探究高校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的创新对策。
关键词:和谐校园,网络文化,创新构建
参考文献
[1].江玉安.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探析[J].沧桑, 2006, 5
[2].黄雄英.新形势下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对策[OL].ht-tp://www.fytvu.net.cn/Index.as
[3].教育部举行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研讨会[OL], ht-tp://www.gov.cn, 2007, 12, 21
[4].郑华萍, 柴莉.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现状、问题及对策探析[J].理论导刊, 2007, 1
3.国旗下讲话:构建和谐的校园 篇三
关键词:和谐校园;思想政治工作;挫折教育
一、构建和谐校园呼唤挫折教育
2004年9月1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大会上正式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命题。古往今来,许多思想家和政治家都把社会和谐作为一种理想的追求和美好的模式。在西方,毕达哥拉斯最早提出和谐的概念:“美德乃是一种和谐。”在中国古代,《周易》中最早出现“太和”观念,奠定了中国“和”的文化精神。西周太史史伯指出:“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国语·郑语》)这一思想被孔子提升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
而“和谐校园”作为一种新的教育价值取向,是随着“和谐社会”的提出而出现的新的教育理念。高校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引领、示范和推动作用。建设和谐校园,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是高校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确保当代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当代大学生是最活跃、最有朝气的社会群体,他们身心的和谐,他们群体之间的和谐,既直接关系到大学校园的局部和谐,又关系到我国社会的整体和谐。
在构建和谐校园的过程中,如何构建和谐的心理环境是重中之重。新时期的大学生作为未来竞争的主群体,无论是在校学习还是就业,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不可避免地会遭受各种挫折,产生种种不良的心理,如果对此熟视无睹,任其存在和发展,不仅会损害身心健康,甚至会产生不良的社会行为动机。因此,构建和谐的心理环境、加强大学生挫折教育是大学生可持续竞争的保证,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内容。
著名教育家封敏教授说:“只有推行挫折教育,才能防患于未然。”我们不仅要使大学生形成合理的科学文化知识结构,更要使他们在未来的社会中学会如何适应环境,形成和练就在困难和挫折中求生存的能力,成为生活的强者。
因此,构建和谐校园视野下的大学生“挫折教育”呼之欲出。
二、挫折教育及其意义
1.什么是挫折教育。在社会心理学上,挫折指个体在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遇到障碍或干扰而产生的心理状态,表现为失望、痛苦、沮丧、不安等。挫折可使意志薄弱者消极、妥协,却也可使意志坚强者接受教训,在逆境中奋起。
挫折教育是指针对将来意外的心理伤害培养积极的防御机能和迅速恢复的能力;也指个体在遭受挫折打击后,能够适应、抗御和对付挫折的一种能力。心理学研究表明:能承受挫折的打击,保持自身心理平衡与个性完整,是适应能力强和心理健康的明显标志。当今社会具有快节奏、多风险、多竞争、多变革等特点,因此社会成员必须适应这一特点,具备良好的抗挫折能力。
2.高校开展挫折教育的意义。近年来,高校恶性暴力事件及自残、自杀事件层出不穷,种种事件均显示出大学生心理问题日益严重。大学生抗挫折能力差的现状令人担忧,给教育界敲响了警钟。
开展挫折教育,矫正学生的不健康心理,调节心理平衡,使学生产生新的情绪体验,以增强其耐挫能力,使其以乐观、豁达的情绪状态来面对困难和挑战,并提高其社会适应和心理承受能力。良好的挫折教育有助于学生扔掉“拐棍”,独立发展;有利于调整学生的强势认知,找到自己的合适位置。长期的成功使大学生形成“我永远是强者”的思维定式,不肯承认自己在某些方面的不足,因此也就不难理解某些大学毕业生眼高手低就业难,甚至毕业后成为“啃老族”的现象。挫折教育是我国高校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必然要求,是我国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大学生社会生存和竞争能力的客观要求。
三、大学生挫折感的具体表现
1.学习挫折。学习挫折是大学生在校期间面临的最主要的挫折,大一新生表现得尤为明显。由于种种原因,很多同学最后所学专业与入校前所期望的专业不同,因此产生心理落差,进而出现厌学心理;也有的同学不适应大学阶段自学的学习方式以及学习内容,感到无所适从。
2.人际交往挫折。面对大学这个新的环境和新的集体,很多同学感到不适应,甚至产生迷茫感。由于大学生分别来自不同的地域和家庭,思想观念、价值标准、生活方式、生活习惯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在遇到实际问题时容易发生冲突,往往表现为闷闷不乐、消沉冷漠、无所寄托、受人冷落的挫折心理。
3.恋爱挫折。大学生正处在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最活跃的时期,对恋爱的需求和渴望非常强烈,但往往由于在恋爱观、道德观、人生观和自制力等方面缺乏锻炼,经验不足,容易遭受恋爱挫折,尤其是面对失恋时,极易产生悲伤、绝望、烦躁等消极的情绪。据调查,在大学生自杀现象中,80%的轻生者都是由于恋爱受挫。
4.家庭挫折。部分家境贫困或者家庭出现重大变故的大学生思想负担沉重,以致情绪低落、心理灰暗、意志消沉、自卑自贱,自认为“低人一等”。为了守护自己的尊严,部分家庭有困难的大学生与人交往时总抱有一种戒备心理,唯恐别人看不起自己,对学习、集体活动没有兴趣而自我封闭,有的甚至性格怪异,或者心理特别脆弱和敏感,一点点刺激和挫折就会使他们烦躁不安、精神崩溃甚至走向极端。
5.就业挫折。随着市场竞争不断强化,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过去那种天之骄子的从容与优越被严峻的就业现实带来的焦虑和压力所取代。部分学生对就业形势缺乏正确的认识,对自己缺乏客观的评价,目标期望值较高,结果在选择工作时“高不成,低不就”。也有部分用人单位择优用人的就业机制不健全,“凭关系”等不合理现象使大学生感到前途渺茫,心中充斥着对就业的强烈渴望和对未来就业竞争的担忧与无奈。
四、高校挫折教育的具体途径
1.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挫折观。首先,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挫折是在所难免的,人的成长离不开挫折,人人都会遇到挫折。人活在现实生活中,总有不顺利的事情,总有一些目标实现不了,作为大学生也不可避免会碰到挫折,小至被同学嘲笑、班干部落选,大至突如其来的家庭变故、天灾人祸等。其次,要让学生正确认识到挫折的双重性,挫折同世界上的任何事物一样,也具有矛盾的两面性。一方面,挫折使人产生心理上的痛苦,情绪失衡,行为失控,甚至会引起种种疾病以至悲观厌世;另一方面,又要看到其积极的一面,如挫折可以帮助人们总结经验教训,促使人们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人变得更加聪明、坚强,成熟得更快。
2.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提高对挫折的容忍力。人的意志总是和克服困难、战胜挫折联系在一起的,意志坚强的人抗挫折能力比较高。坚强的意志反映在意志的四个品质中,即自觉性、果断性、坚持性和自制性。要对学生进行意志品质教育,在挫折面前,能明确自己的目标,不轻易改变计划和决定,善于抑制消极情绪。我们可以通过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大学生的挫折容忍力,教会他们进行挫折的自我调适;通过给学生设置一定的生存障碍,让他们体会到生存的艰难,激发他们克服面临的困难的潜能,从而达到挫折教育的目的。
3.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心理防御机制。针对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学校应有计划地开展心理卫生知识讲座,及时地进行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心理防御机制并提出恰当的建议和目标;激发学生的自尊心和潜能,树立学生的信心,合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防止学生由于自尊心受到伤害而转向不自尊和不自信;通过引导,让学生懂得自尊并不等于虚荣,真正的自尊是建立在自我的严格要求和良好的表现的基础上的,使他们进入一种更高的精神境界。
4.国旗下讲话:构建和谐的校园 篇四
各位同学、各位老师: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讲话的题目是“养成文明习惯,争做文明学生,构建和谐校园”。先让我为大家讲两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是《好习惯可以成就一个人》:说的是一家外企公司招聘高级管理人才,有很多应聘者去参加答辩考试,一个个考下来,虽然对答如流,但都没有被录取。轮到最后一个人了,他走进房门时,发现干净的地毯上有一个纸团,有卫生习惯的他很自然的捡起纸团放到纸篓里。这时,考官说:“请你看看捡起的纸团。”这位应聘者打开纸团,只见上面写着:“热情欢迎你到我们公司来任职。”后来这位应聘者成为一家大公司的总裁。这么一个小小的习惯,竟给自己带来了这么大的福音。在让人无限感慨之际,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良好的习惯,简直就是无限的财富。
第二个故事《国庆节后的天安门广场》:据中央电视台报道,国庆节后的天安门广场,随处可见的口香糖残迹,显得格外刺眼,40万平方米的天安门广场上竟有60万块口香糖残渣,有的地方不到一平方米的地面上竟有9块口香糖污渍,密密麻麻的斑痕与天安门广场的神圣和庄严形成了强烈的反差。由此可见我们有些中国人还没有养成文明的习惯。
今年,学校提出要构建和谐校园。和谐校园最基本的特征应是师生行为文明、校园整洁。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就要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一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善于发现,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对不懂的问题要主动向老师请教。二是要养成文明礼貌习惯,会用文明用语,看见老师、客人会问好,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团结友爱。三是要养成良好的纪律习惯,上下楼右侧通行,在楼道里不大声说话,不随便跑动,保持校园的安静。
四是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坚持每天按时清扫卫生,保持校园的清洁;五是要养成节约的习惯,不浪费水电,为国家节约资源。
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做文明学生,管住我们的口,不随地吐痰;管住我们的手,不在墙上乱写乱画,不乱扔垃圾;管住我们的脚,不践踏花草。
我相信,我们全体师生经过努力,一定会营造出一个安定、有序、整洁、文明的和谐校园。
5.国旗下讲话共建和谐校园 篇五
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强化安全教育,共建和谐校园。
据有关方面统计,校内外安全事故已经成为青少年非正常死亡的第一原因。我国每年大约有1.6万名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中小学生因安全事故、食物中毒、溺水、自杀等死亡的,平均每天有40多人,也就是说每天将有一个班的学生在“消失”。而导致悲剧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的青少年欠缺安全防卫知识,自我保护能力差。所以教育部倡导广大师生牢记“没有安全防范意识就是事故”、树立“安全重于泰山,生命高于一切”的安全观。为了进一步做好我校的安全教育工作,现提出以下几点要求,希望各个班级、各位学生认真作好。
第一,我们全校师生要有高度的安全意识,充分认识到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各班班长要协助班主任对本班教室里的各种教学设施、用电设备进行一次专门检查,若发现隐患,及时向总务处汇报,防患于未然。
第二,在各项运动中要注意运动安全。上体育课和课外活动前要作好准备活动,运动时(特别是在打篮球时)要注意不要剧烈地碰撞,以免撞伤或摔伤。
第三,提高卫生安全意识,不在校外,尤其是不要在无证摊贩处购买零食和小食品。此类食品卫生与质量无法得到保证。油炸食品是垃圾食品,是没有营养价值的,也是最容易致癌的。经常吃这种食品会让身体发胖,脸上长痘。
第四,在同学间遇到矛盾时,一定要冷静,要理智,切忌用拳头代替说理,给自己和同学带来不良的后果。注意自身安全,严禁私自下塘下江游泳。
第五,上下楼道慢步礼让右行;课余不在走廊和教室以及校园内嬉戏、追逐、打闹。第六,爱护校园环境和消防、监控等安全设施设备,不得随意动用相关器材,不得搬动消防柜用做攀爬工具。
第七,不迷恋网络,慎重交友,不携带管制器具进入校园。
安全隐患无处不在。食品安全,交通安全,影响着生命安全。最后,希望在全校形成一个“人人关心校园安全”的浓厚氛围。同学们,生命是美好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而要拥有这一切的前提是安全。所以我们一定要时刻加强安全意识,努力增强自我防范能力,做到警钟长鸣!同学们、老师们:让我们积极响应教育部的号召,努力培养公共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切实保障人身安全,共建和谐校园。
6.共建和谐校园主题国旗下的讲话 篇六
近年来,自媒体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已经呈现多点开花的趋势,校园暴力是其中一种极端表现形式:网络视频中五花八门的暴力内容始终难以根除,尤其是随着移动终端、社交媒体的兴起,网络不良信息的传播频率加快、范围扩大,互相影响走入恶性循环。这些负面信息对青少年日常生活、精神世界的干扰越来越大,出现如刘晓翠所说的那种“获得网红满足感”之类的情形。
有位传播学者曾经用“童年的消逝”来形容由于信息传播的发达导致儿童过早进入成年人的世界。自媒体时代的青少年面临着同样的困境,无处不在的信息传播终端把一些连成年人都难以完全抵御的负面信息全方位呈现在青少年面前,最终导致一些青少年走上校园暴力的不归路。
近日,国务院对近期校园暴力频发作出了重要批示。批示指出:校园应是最阳光、最安全的地方。校园暴力频发,不仅伤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也冲击社会道德底线。教育部要会同相关方面多措并举,特别是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坚决遏制漠视人的尊严与生命的行为。
校园,是培养人的地方,是文明的殿堂;校园,本该是一方净土!发生的网络上热传的暴力现象是由于很多同学总是出口成脏、恶语伤人,横行霸道,喜欢用暴力解决问题,欺负弱小,甚至打群架。这些现象给宁静的校园蒙上了一层阴影。党中央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要知道,没有和谐的校园,就没有安宁的学习环境;没有校园的和谐,就没有社会的和谐。
校园暴力不仅给同学们造成了身体上的伤害,更给他们的心灵烙下了深深的伤痕,也不可避免的影响了同学的学习,影响了同学的健康成长。同学们,面对校园暴力,应做些什么呢?
一、培养健全的人格、做一个文明的学生。做事不能冲动,凡事要考虑后果;发生矛盾时不要抓住对方的错误不放,而应该检讨自己错在哪里;总之我们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二、提高社会交往能力。正确处理好自己的人际关系,交友要谨慎,不与行为不端的人联系,不与社会上的人交朋友,不要上网交友;多参加各种有意义的文体活动,远离不良文化。
三、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遇事要及时告诉家长和老师,受到暴力侵害时,采取灵活的应急措施,要及时报警。
7.国旗下讲话:构建和谐的校园 篇七
关键词:高校工会,和谐校园,构建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现阶段的战略目标,符合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更是实现经济繁荣、社会发展和人民幸福的重要前提。因此,我们党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奋斗目标。
高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地方,是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随着教育事业的现代化发展,高校在经济社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校园,是推动教育事业和谐发展的需要,更是“十三五”期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1]。
高校工会是高校教职工作为高校“桥梁”和“纽带”的群众性组织,应当牢牢抓住这一历史机遇,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和各高校的管理体制和实际相结合,以积极参与和谐校园建设为重要工作,为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同样也是现阶段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具体实践。
1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增强工会组织的政治性和先进性
工会参与和谐校园构建,必须有一支政治思想觉悟高、师德高尚、敢于创新和善于协作的教师队伍,才能紧密结合高校的实际,不断为和谐校园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活力[2,3,4]。
因此,首先应该提高教师,尤其是党员教师的政治思想觉悟,在新形势下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践行“两学一做”教育方针,根据岗位职责的不同提升自身的教育意识、管理意识和服务意识[5]。其次,要把师德教育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以德修身,以德育人,不断提高整体的道德素养和业务水平,优秀的老教师更要以身作则带动青年教师,弘扬师德、师风、师魂和师表教育,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再次,创新是一个民族不断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调动广大教职工的教育创新意识,鼓励他们为高校的制度改革和教育现代化发展“建言献策”,组织教职工参与各项职能培训,这也是新时期对“创新型社会”的具体实践,既符合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又使他们能有自觉参与学校决策的主人翁意识,这样更有利于和谐校园的更快建设。
2 严格履行维权职能,保持工会组织的制度性和群众性
高校工会作为教职工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严格履行维权职能是其基本职责,也是和谐校园构建中的基础工作[6]。工会应结合高校的管理体制,维护好教职工的政治、经济和精神权益。
首先高校工会应加大教职工参与决策工作的力度,依法组织教职工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比如定期进行校务公开和民主评议,召开座谈会,以及深入基层进行调查研究,切实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同时,要特别关爱弱势职工和关注女职工的心声及问题。加强帮扶困难教职工的各项举措,开展“办实事、送温暖、献真情”等活动,切实解决弱势职工的实际困难,保障校园环境的和谐与稳定。女性教师也是高校工会中的中坚力量,也是高校工作的“半边天”,她们的权益同样应该受到维护[7],在对她们开展“自尊、自信、自立、自强”教育引导的同时,突出维护女性教职工的合法权益和特殊利益,多多倾听她们的诉求,特别是近期“甘肃高校女教师因患癌症被学校开除”事件的发生也让我们关注到了高校工会工作中应该注意到的问题。
3 创新开展文体活动,提升工会组织的参与性和活跃性
随着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逐步发展,广大教职工生活质量也得到了很大提高,以此同时工作的压力和竞争也随之增大,在物质利益不断得到满足的同时,教职工精神上的需求也显得日益丰富和重要。
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既有利于教职工的身心健康,又能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8]。高校工会可以结合自身高校特色,针对教职工提出的各项意见,创新性地开展各类文体活动,如合唱队、球类比赛、趣味运动会、陶艺制作、摄影、多肉植物种植等群众性的文体活动,调动广大教职工的兴趣爱好,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从而在共同的娱乐活动中无形地建立相同的价值观和信念,使他们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充沛的精力投入到教学、科研工作中去,更好地参与和谐校园的构建。同时也可以充分发挥各部门的特色和作用,为各部门教职工提供健康丰富的活动场所,使教职工开展文体活动的形式更多样,参与面更广泛,凝聚力和团队活力更高,从而使得和谐校园的建设更加稳定。
4 发挥网络阵地作用,体现工会组织的改革性和创新性
新形势下,随着新媒体快速发展,其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日益突出。高校工会在利用以往校报、广播台、会议等线下各种有效交流渠道外,应该紧跟时代发展,发挥好网络阵地的作用,做好宣传和引导。一方面,可以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利用微信、微博等通讯工具,通过开通公众平台和交流群等方式密切联系教职工,做好工会职能介绍、工会活动宣传、意见投诉以及教职工联谊等基础工作。另一方面,要注重突出新闻的导向型,宣传新思想、正能量,表彰先进集体和个人,弘扬新师德、新风尚,以此引导和带动广大教职工,使他们积极地投入到和谐校园的构建中去。总而言之,高校工会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与广大教职工联系紧密的优势,迅速准确地掌握广大教职工的思想动态和精神状态,主动地用科学的思想,先进的文化,高雅的艺术去引领高校的思想教育阵地,抵御不良的网络文化和思想对广大教职工的影响和侵害,增强他们的鉴别能力和抵抗能力,以此营造积极向上的和谐校园文化氛围。
参考文献
[1]周鹏.探索高校工会在和谐校园建设中的作用[J].科技信息,2012(10).
[2]丁玲玲,邵飞.新常态下高校工会构建和谐校园路径探析[J].山东工会论坛,2016(22).
[3]张慧.浅谈工会群众工作中的新理念与创新策略[J].山西青年,2016(8).
[4]李翠,周华,唐琼.基于组织管理学的高校工会组织规范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西部素质教育,2016(2).
[5]王晓庆.浅谈高校工会在教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地位作用[J].经济研究导刊,2016(4).
[6]黄宇平.工会如何在构建和谐校园中发挥独特作用[J].科学咨询(决策管理),2009(10).
[7]陈志红.新形势下高校工会在建设和谐校园中的作用[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6).
8.谈和谐的校园构建 篇八
一、教育环境的和谐发展
教育环境的和谐发展,首先表现为学校教育环境与社会教育环境的和谐发展。社会是育人的大学校,是学生学习的大课堂,无论是杜威提倡的“教育即生活”,还是陶行知提倡的“生活即教育”,他们的教育理论都是主张教育与生活的一致性,强调的都是教育环境的和谐发展。和谐的学校教育应当是开放的、社会广泛参与的教育,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学校管理的开放性,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学生走出教室,置身社会,在生活中学习。
其次是学校教育环境与家庭教育环境的和谐发展。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一举手一投足往往是无言的规范,对孩子的影响胜过千言万语。父母应该为孩子创造健康的、积极向上的、民主平等的家庭环境。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下,学校要充分利用家庭这一重要的课程资源,提供有关教育资讯,让家长明确良好家庭教育的标准;针对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及时给予解答和帮助,努力创设学校教育环境与家庭教育环境和谐发展的课程环境。
第三,教育环境的和谐发展还表现为学校教育环境中教学因素与非教学因素的和谐发展。“教学因素”指的是以课堂为主渠道的诸种因素;“非教学因素”指的是学校的校园环境、办学理念、制度建设、校风校貌等校园文化方面的育人因素。教学因素与非教学因素的和谐发展是形成和谐校园整体效应的关键性因素、决定性因素。校园环境能起到无声的育人效果,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
二、教育主体诸要素间的和谐发展
学校校长、副校长、中层干部、各科老师等诸要素共同构成教育主体。构建和谐校园必须注重教育主体诸要素间的和谐发展,在提倡谅解与宽容、促进公平与公正的和谐氛围中,增强竞争实力,获得效益的整体提升。校长作为学校的第一责任人,要在办学思想的形成上下功夫,要用自己的实力、活力、魅力去影响师生,共建一定的价值观、群体意识、行为规范等等。同一学科教师要摒弃“文人相轻、同行是冤家”的陋习,互相学习,共同提高;不同学科的教师要打破画地为牢的学科壁垒与偏见,涉猎其他学科知识,改变自己单一的知识结构,走综合型教师发展之路。在教师和谐互动的正向氛围中,完善学校的合作机制,让教师充分认识到学校的兴衰荣辱都关系到自己的切身利益,都关系到渴求发展的莘莘学子。
三、学科间的和谐发展
在升学率的压力下,各学科间形成“主科”和“副科”之别。由此,学科地位、课时、作业、学生重视程度都发生了偏斜,难以形成教师的团队意识,合作发展就成了一句空话。《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是要“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这无疑给学科间的和谐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课程改革的学分制管理又为学科间的和谐发展搭设了平台。因此,教师应该转变观念,以课程改革为契机,成为促进学科间和谐发展、构建和谐校园的实践者和生力军。
四、“五育”的和谐发展
近代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在《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中以人体为喻,提出了“五育”并重,融合发展的思想。他指出:“军国民主义者,筋骨也,用以自卫;实利主义者,胃肠也,用以营养;公民道德者,呼吸机循环机也,周贯全体;美育者,神经系也,所以传导;世界观者,心理作用也,附丽于神经系,而无迹象之可求。”我国现阶段的教育方针仍然强调受教育者应当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五育”的和谐发展是改变重智轻德,片面追求升学率,单一追求智育的现状,树立育人为本的思想。“五育”的和谐发展就是素质教育的本质体现。有专家指出,所谓素质教育,是通过科学的教育途径,充分发掘人的天赋条件,提高人的各种素质水平,并使其得到全面、充分、和谐发展的教育。“五育”的和谐发展并不意味着学生各方面的均衡发展,而是在学生身上体现出教育的整体效应。在增长科学文化素质的同时,思想道德素质、劳技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等方面都能和谐共进,为将来成为合格的建设者、可靠的接班人奠基。
五、学生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
和谐校园的构建最终还是要落实在学生身上,学生个性素质的高低是评价和谐校园构建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尺度;学生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是和谐校园的一个重要标志。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发表的权威性报告《学会生存》中指出:“应该把培养人的自我生存能力,促进人的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作为当代教育的基本宗旨。”教育的过程是学生生命感受和经验体会的过程。学生在主动学习、主体实践、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获得知、情、意、行诸方面协调发展;在培养适应社会要求所必需的各种基本素质的同时,根据自身潜能、兴趣、爱好、特长等因素培养出具有鲜活个性的多样化人才,使校园的每一位学生的潜能充分发挥,特长充分展现,都能做到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
9.和谐校园国旗下讲话4分钟 篇九
和谐校园国旗下讲话4分钟1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早上好!
今天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和谐”一词。
和谐,也就是和睦协调,这几乎可以算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理念,是万事万物的最高追求,是中国人从古至今源远流长的文化心理、政治信条、智慧要求。
儒家经典说:“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儒家把“和”看做是天道的追求,是世界之所以成立的本源。如果达到适中的、和谐的状态,天地万物就能各自恰如其分、生发有序。
而佛家对和谐的强调更是随处可见,甚至直接提出了“六和敬”的思想,要求身和、口和、意和、戒和、见和、利和。而很多人也认为,“和尚”这个词,就喻示着“以和为尚”的精神。
还有,中国的琴道讲究中正平和,中国的茶艺推崇和静怡真,中国的建筑代表里有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中国的医学要求五脏调和、七情调和、气血调和。
可以说,和谐,在中国文化中,是一种皆大欢喜的状态,是一种全面胜利的智慧。和谐的文化理念教导中国人:对于自我修养,要养性和情;对于同道中人,要和睦相处;对于存异之人,要和而不同;对于家庭整顿,要家和万事兴;对于社会秩序,要礼乐和谐。总之是,守中致和,以和为贵。
学校是社会的有机组成,建设和谐校园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大事,也是我们自身成长的需要。一个和谐的校园,将有利于培养我们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可以使我们养成乐观开朗的个性,积极向上的态度;还可以使我们懂得团结友爱,乐善向群。
不过,我要告诉大家的是,和谐校园不是我们空喊几句口号就可以拥有的,没有全体师生共同的努力,没有一种主人翁的责任感,“和谐”便永远只能停留在理想层面,断没有实现之可能。那么,我们该怎样着手建设一个和谐的校园呢?我们要把握时代的脉动,响应党的号召,从小事入手,从身边做起,尽到自己的一份责任与义务,构建起和谐校园。
校园中存在两种重要的人际关系。首先是同学间的关系。每个人对于事物的看法可能存在不同,所以价值认同就显得犹为重要。我们需要一种包容的心态去面对这种差异。如一只珍珠蚌,包容入侵的沙砾,最终磨励成一颗耀眼的珍珠。这颗珍珠就是我们所要追求的人际关系的和谐。除了这种包容,与人相处还需要真诚、关爱。生病时的一杯热茶、伤心时的一双肩膀、失落时的一句安慰都是人际关系的调剂,令我们的关系更融洽和谐,令友情升温,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其次,构建和谐校园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是老师给了我们文化知识的启迪,使我们从无知到有知,从幼稚走向成熟。老师给了我们知识的雨露,需要的是我们全身心的接受,珍惜老师的付出,尊重老师的劳动。师生互敬互爱,从而打造和谐的学习氛围。
另外,构建和谐校园还需建立需要建立好的学风、好的校风。我们要倡导一种蓬勃向上的团队作风,一种脚踏实地的学习精神,一种团结奋进的班风和刻苦勤奋的学风,这些能促使个人在良好的环境中成长。好的校风如春风化雨,不声不响地吸引每个学子奋勇向前,为了理想而努力拼搏。而诚信、文明正是这方面最重要的。同学之间相互信任、坦诚相待、说实话、做实事。考试时坚决杜绝舞弊现象,用诚实和实力给自己和老师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作风严谨、行为文明,从而打造和谐的校园文化。
最后,构建和谐校园还要应增强节约意识和环境意识,我们应以校园为家,用心呵护。从身边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在整洁的校园里不乱扔垃圾,节约用水、用电,在无人用的教室要养成随手关灯的好习惯,做节约型新青年,从而创建和谐校园环境。
同学们,构建和谐校园,从我做起。茫茫学海中,我们每个人都要做勇敢的水手,以智慧做浆,自信做舵,扬起理想的风帆,乘长风破万里浪,向和谐校园的彼岸前行。相信只要我们不懈的摇浆,定会奏响和谐的乐章。
和谐校园国旗下讲话4分钟2
老师们、同学们,早上好!
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强化安全教育,共建和谐校园。
据有关方面统计,校内外安全事故已经成为青少年非正常死亡的第一原因。我国每年大约有1.6万名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中小学生因安全事故、食物中毒、溺水、自杀等死亡的,平均每天有40多人,也就是说每天将有一个班的学生在“消失”。而导致悲剧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的青少年欠缺安全防卫知识,自我保护能力差。所以教育部倡导广大师生牢记“没有安全防范意识就是事故”、树立“安全重于泰山,生命高于一切”的安全观。为了进一步做好我校的安全教育工作,现提出以下几点要求,希望各个班级、各位学生认真作好。
第一,我们全校师生要有高度的安全意识,充分认识到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各班班长要协助班主任对本班教室里的各种教学设施、用电设备进行一次专门检查,若发现隐患,及时向总务处汇报,防患于未然。
第二,在各项运动中要注意运动安全。上体育课和课外活动前要作好准备活动,运动时特别是在打篮球时要注意不要剧烈地碰撞,以免撞伤或摔伤。
第三,提高卫生安全意识,不在校外,尤其是不要在无证摊贩处购买零食和小食品。此类食品卫生与质量无法得到保证。油炸食品是垃圾食品,是没有营养价值的,也是最容易致癌的。经常吃这种食品会让身体发胖,脸上长痘。
第四,在同学间遇到矛盾时,一定要冷静,要理智,切忌用拳头代替说理,给自己和同学带来不良的后果。注意自身安全,严禁私自下塘下江游泳。
第五,上下楼道慢步礼让右行;课余不在走廊和教室以及校园内嬉戏、追逐、打闹。第六,爱护校园环境和消防、监控等安全设施设备,不得随意动用相关器材,不得搬动消防柜用做攀爬工具。
第七,不迷恋网络,慎重交友,不携带管制器具进入校园。
安全隐患无处不在。食品安全,交通安全,影响着生命安全。最后,希望在全校形成一个“人人关心校园安全”的浓厚氛围。同学们,生命是美好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而要拥有这一切的前提是安全。所以我们一定要时刻加强安全意识,努力增强自我防范能力,做到警钟长鸣!同学们、老师们:让我们积极响应教育部的号召,努力培养公共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切实保障人身安全,共建和谐校园。
我的讲话完了,谢谢大家。
和谐校园国旗下讲话4分钟3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早上好!今天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创建和谐校园,争做文明学生》。
文明是什么呢?文明是路上相遇时的微笑与问好,是同学有困难时的热情帮助,是上下楼梯时的靠右行,是对生活学习环境的自觉保护……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在我们身边,仍有一些不文明的现象:校园内总能见到白色垃圾;课间有同学在走廊上追逐打闹;不爱护公共财物,乱写乱画;绿油油的小草被任意践踏;用过的餐具被随意丢弃......同学们,我们要自觉纠正这些不文明的行为,从自己做起,从细微之处做起,和文明交朋友,争做文明的学生:用我们的口,礼貌地问好、打招呼,管住我们的口,不吵闹,不说脏话,不随地吐痰;用我们的手去帮助有困难的人,管住我们的手,不乱扔垃圾;用我们轻轻的脚步,营造一个宁静、有序、有着良好学习环境的校园,管住我们的脚,不横冲直撞,不践踏草坪。相信我们每个人都一定能够做到,那样的话,天会更蓝,水会更清,我们的校园会更美丽!
同学们,让我们在国旗下共同祝愿,祝愿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处处开满文明之花!祝愿我们自己一步步地迈向文明!
我的讲话完毕,谢谢大家!
和谐校园国旗下讲话4分钟4
同学们: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场所,是传播人类文明的地方。高中阶段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可能对你以后的学习、工作都会留下深刻的印象。当你走进一中的校门,你就是一中的一员,你就是班级集体中的一员,你的一言一行就代表着、反映着“一中”学生的文明程度、精神面貌和一中学子的形象。
现在我们学校校园改造完成后,硬件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变,为我们师生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场所,但是在我们平常的学习过程中,仍然存在一种不文明现象和行为:个别同学爬墙出校园,考试作弊,自修课在没有教师管理时课堂声音吵杂,课余十分钟休息时大声喧哗,同学之间互相推撞,吃完食物后一些包装纸随意乱扔等现象还不同程度存在,这些现象的存在,是与学校文明不相吻合的,损害了学校的形象,也损害了班级集体荣誉。
作为我们高中生,无论在学习上还是在遵守学校日常行为规范上,应该严格要求自己。因为你们这个年龄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是非分辨能力,遇事应该积极思考,不断增强自己的责任意识,要对自己负责。
同学们都知道,班级就是一个团队,良好的班风、学风的形成靠我们班级里每一位同学去培育、去争取,每一位同学都应树立这种责任感。班级中一旦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良好的自修课纪律,同学在这样一个氛围的班级中学习、生活,我们每一个同学学习心情也愉快,学习的效果也会提高。
现在我们国家还在努力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市正在申报国家卫生城市,我们学校从2--0年到现在已连续三次被评为“--市文明单位”,现在还申报了“省文明单位”。要达到上述目标,需要我们每一个同学的努力,我们要树立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改变过去存在的一些不文明行为和现象,要规范自己的行为,树立学校和班级集体荣誉感,做一个文明的一中人。
和谐校园国旗下讲话4分钟5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做文明学生,创和谐校园。
人生因什么而精彩?答案很多,但有一个答案一定正确合理-——人生因文明而精彩。
校园因什么而文明?因你、我的文明而文明。从教育成长的角度,文明是告别昨日的无知和粗俗,是自觉的控制,是人性的战胜,战胜不符合社会、法律、纪律、公德的本能欲望,是把自己从相互敌视、相互防范中解放出来,从心灵的战争中解放出来……
在我们身边,在一部分同学身上,还存在着一些不文明的行为。例如,在我们的校园内、楼梯上总能见到与我们美丽的校园极不和谐的纸屑,教室里、校园内食品袋、方便面盒随处可见,甚至有的同学认为:反正有值日的同学做清洁工作打扫,扔了又何妨;再例如有的同学在教学楼走廊上追逐打闹,走路推推搡搡习以为常;还有部分同学相互之间讲脏话、粗话,随意攀爬树枝,甚至还有个别同学故意损坏学校的公共财物。我们很多同学把文化知识的学习放在首位,而常常忽略了社会公德的培养,文明习惯的.养成,而这恰恰从本质上展现出一个人的思想品质。
今天的小学焕然一新,平坦的校园广场,典雅的喷水池,别致的观赏石……都带给我们耳目一新的感受。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校园里的一草一木,角角落落,都是我们工人师傅在假期里不分昼夜的劳动成果。工人是平凡的,是不引人注目的。平凡的不为人知晓,不被人看重。然而,正是这些平凡的工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用自己的一身脏,换来了万家净。是他们甘愿吃苦忘我的劳动,为我们的校园除垢布新,才有这清新优美的环境呀!说到这里作为我们这个学校“大家庭”的一份子你们不觉得应该做点什么吗?
所以,我们首先应该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一个懂文明、有礼貌的谦谦君子,然后才是成才,不能做一部单纯掌握知识技能的机器,而要成为一个身心和谐发展的人。文明就是我们素质的前沿,拥有文明,那我们就拥有了世界上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要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做文明小学生。那么请我们每一个人管住我们的口,不说粗话、不随地吐痰;管住我们的手,不乱扔垃圾、不打架斗殴;管住我们的脚,不践踏草坪。我相信,经过我们全体师生共同努力,一定会营造出一个文明美好的校园。试想假如全国每一个校园都共同创建文明校园,那么我们民族的整体素质将大大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将会大大加强,祖国的未来一定是繁荣昌盛、灿烂辉煌!
10.和谐校园国旗下讲话稿 篇十
大家早晨好!
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法德并重,构建和谐校园》。
本周德育处处理了两起学生打架的事件,参与打架的学生事后都非常后悔。本来是一件小事情,宽容一点就过去了,但是却因为一时的气愤,于是动手了,结果造成他人的伤害。不仅赔偿了金钱,更为重要的是牺牲了自己的不少时间。这些学生在陪护受伤学生的过程中,感到疲惫和痛苦,当初如果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想到事情的后果就好了。
12月4日是法制宣传日,作为公民,我们需要学习法律知识,规范自己的行为,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积极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做一个学法、守法、用法和护法的好公民。
我们在提高法制认识的同时,更要加强自己的道德修养。一个人的道德素养高,守法观念就强。我们不难注意到校园中的文明行为,看到地上的纸片,有同学主动捡起来;看到同学有困难,有人伸出援助之手等等。高尚的道德正是通过点滴小事体现的。
11.浅论和谐校园的构建 篇十一
和谐校园是指在管理上民主法治,公平公正,人与人之间诚信友爱,团结融洽,各项工作安定有序、富有生机活力、稳定发展的文明校园。尤其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特别重要,应该做到:
1.学校领导与师生之间的和谐。领导干部在工作中应做到公平公正,公道正派,对于学校的重大决策,要广泛征求广大师生的意见,做到校务公开,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同时领导干部要从工作、学习、生活上多了解,多关心群众,努力营造和谐的干群关系。
2.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和谐。通过教学和科研活动。培养教师之间的团队合作精神,以“传帮带”的形式。促进教师之间相互学习,相互沟通,促进教师之间和谐相处。
3.师生之间的和谐。师生之间应该是“民主、平等”的,不仅学生要尊敬教师,同时教师也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与人格。只有这样才能使师生之间形成一个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关爱的和谐关系。
4.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和谐。通过班会、文体活动等形式,拓宽学生的交际面,促进学生建立起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相互团结、平等互助的和谐关系。
二、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性
我们中华民族是个崇尚和谐的民族。历史告诉我们,人与自然和谐则万物生长,人类和谐则人民生活快乐幸福,民族和谐则国泰民安,校园和谐则人才辈出。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构建和谐校园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学校育人的根本目的来看,构建和谐校园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具备坚定的政治立场、高尚的道德情操、过硬的专业知识技能、较强的组织和管理能力、高度的责任感和乐于奉献的精神。和谐校园更有利于学生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全面发展。更有利于学生成人成才。
三、构建和谐校园应做到如下几点
1.重视师德建设,紧跟形势,健全政治学习制度
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党的先进性教育学习,深刻地认识“八荣”“八耻”,学习“务实进取。开放包容,敬岗爱业,诚信守法,和睦友爱”的蓬江人精神。
组织教师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及江泽民同志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学习有关教育的刊物和文章。对照我区我镇有关师德师风的要求,结合我校教师在工作中的表现,开好学习讨论会,以师德模范为镜子,以师德要求为标准,以我校“和谐、扎实、进步、奉献”的教风为要求,找差距。制定工作目标。
2.优化管理机制
竞争机制是教师队伍优化管理的主要内容,在管理上实行责任制,制定出《学期工作岗位责任制方案》,即在定岗、定职、定目标的基础上,各项工作责任到人,按绩计分,按分计奖,使教师明确自己的工作岗位要求,各尽其责。在工作中做到有的放矢,对教师的各项工作定时进行检查,量化打分。这样做的目的是树立我要干的意识,真正做到能者上,庸者下。全体教师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不搞论资排辈,使广大教师明确机会是均等的,自己不把握时机,工作不主动,就会失去成功机会。鼓励每位教师要敢试一试,只有迈出了第一步。才会有海阔天高,才能任鱼跃、任鸟飞。有效途径使每一位教师养成乐学、善学、必学、敢创的好习惯,真正成为具有时代理念和现代精神的创新型教师。
要实行参与式管理。学校是知识分子聚集的地方,吸引全体教师参与学校的决策和管理,是现代师资队伍管理的一个重要特征。教师有知识,重修养,主体意识强,这使得他们具有强烈的自尊心,渴望受到尊重和平等的对待。所以,在学校的师资队伍管理中,教师们所欣赏的是民主型的管理和管理者对自己的尊重和信任。所以应进行民主管理,发动教师参与学校大事的讨论和决策。这样。教师对自己参与做出的决议,易于增强认同感,产生强烈的责任心和义务感,并自觉遵守执行。从而有利于形成统一的行动,使学校工作收到最好的效果。如我校每学期的《学期工作岗位责任制方案》是经全体教师讨论,充分发表意见后修改,一致通过才定下来的,执行起来人人心悦诚服,多年来实施效果很好。
教师们渴望学校管理的民主,希望发挥主人翁的作用。参与学校的管理并希望自己的意见能得到尊重。管理者应做到民主平等待人,心胸开阔,以诚相待,积极地、有意识地保护教师的自尊心,在纪律约束上大处从严,小处从宽。学校领导要以身作则,对教师尊重、信任、关心、爱护。还要善于倾听教师们的意见,采纳正确的建议,处事公正,宽容地对待教师。学校领导要以校为家,每项工作干在前面,不计较个人得失,时时处处起带头作用,这样教师们才能和领导说心里话,领导和教师才能关系融洽,团结协作地做好各项工作。
3.以学生为根本
学校的各项工作还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一切为了学生。学校要以学生为中心,以服务为宗旨,以育人为己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学生教育和管理中,要强化服务意识,教育学生要以诚待人,以情感人,以理服人。要与学生多谈心,多交流,对学生要多关心,多帮助,要视学生为自己的子女,尽显爱心。在制度上要科学化、规范化、人性化。由于我们以学生为根本,时时处处事事为学生着想,领导、教师在干部、群众、家长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社会信任学校、信任教师,没有对学校、教师的不满情绪或投诉现象。我校每次召开学生家长会,即使有时天气不佳,出席率都在95%以上,缺席者都是有事才不参加的,并先请假。会上家长们乐意听学校介绍情况和解释目前的热点问题,并善意地提出一些建议。每次家长会都开得十分成功,收到良好的效果,办学单位和中心村委会都非常满意。
4.抓好校风学风建设
校风、学风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综合素质的高低。如果学生在校经常迟到早退,对学习毫无兴趣,同学之间为了一点小事情而互不谦让,针锋相对,甚至打架斗殴,在这种风气的影响下,哪还谈得上“构建和谐校园”?因此,必须狠抓校风、学风的建设,引导学生立志好学,培养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在思想上,教育学生要遵纪守法,讲文明,有礼貌,讲诚信,有爱心,讲奉献,有集体主义责任感;在学习上要学先进,比先进,赶先进。超先进,要团结合作,互帮互助,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在生活上要互相关心,互相照顾,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在制度上要健全学生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可循。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校风、学风。我们持之以恒地抓校风、学风建设,用“爱校、守纪、勤奋、向上”的校风和“勤学巧练、创新共进”的学风教育学生,为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创造了良好条件。
5.坚持依法办学
依法办学,依法治校维护校园安全稳定,是构建和谐校园的保障。和谐校园,安全是本,学校要加强各项安全管理和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各部门实行责任制,签订安全管理责任书。要始终把稳定校园作为学校的头等大事,定期开展各项安全检查,加强学生安全意识和常识的宣传。一直以来,我们坚持依法办学、依法治校,狠抓安全工作,连续十数年来实现师生“无犯罪、无闹事。无重大安全事故”,为学校的稳定及和谐创造了必要条件。
6.开展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与课内活动两者之间互相促进,相互渗透,互为补充。课外活动能活跃校园气氛,营造校园文化氛围,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学校要以课外活动为载体,组织健康向上、学生喜爱的多姿多彩的活动,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挥学生特长,挖掘学生潜能,提高学生的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寓思想教育于各种活动之中,使学生的素质经过艺术的熏陶不断提高。同时课外活动也能增强学生的体质,增强学生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协作精神,促进校园和谐发展。
7.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
要努力营造净化、绿化、美化、艺术化的校园,使学生感受到美的熏陶和精神力量的感染;使学生高尚的品德、艺术修养,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给学生以思想的启迪。灵魂的净化,心灵的升华。校园环境要景致怡人,各项建设要从“精”字上着手,精心营造一个“以美促德。以美益智”的艺术化校园环境,使学生在有限的空间里接受“无限的美育”。从办学观念、学校历史、师生规范、校园标识等方面综合考虑,制定出校规、校旗、校歌、校徽、校花等,形成有鲜明特色、统一和谐的校园理念形象。同时,加大德育宣传的途径,设置德育专栏,张贴名人警句等,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学校还应加大投入,使校园形成绿化、美化、艺术化、优化的育人环境。我校在这方面十分重视,受到了上级的高度评价和赞扬,家长为孩子能在这样的学校就读而感到自豪和放心。
12.国旗下讲话:构建和谐的校园 篇十二
一、和谐校园视角下,构建高职学生党支部工作考核评价体系的意义
高职学生党支部工作考核评价是加强高职学生党支部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合理评估高职学生党支部工作成效、发挥高职学生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的重要举措。科学合理的工作考核体系能够更好地帮助高职学生党支部在建设和谐校园中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具有引导、监督、激励的作用。
1. 考核评价是做好高职学生党支部工作的重要手段。
考核评价指标应根据高职学生党支部的工作内容而定,工作内容也需要通过考核评价予以明晰。考评体系基本覆盖高职学生党支部工作的范畴,它不仅是考评的依据,更是高职学生党支部开展日常工作的“指挥棒”。高职学生党支部在平时工作中,可以对照考评体系做好常规工作,创造性地开展特色工作,即做到“规定动作一丝不苟,自选动作精彩纷呈”,逐步达到考评体系的指标要求。通过对具体工作内容的逐项考评,能使高职学生党支部责任人在工作时明确职责,清晰谋划工作思路,研究工作方法和手段,检查工作落实的效果,形成高职学生党支部工作的新局面。
2. 考核评价是提高高职学生党支部工作者素质的重要保证。
高职学生党支部工作是高职院校保障党团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这就决定了高职学生党支部工作的重要性,即高职学生党支部工作者要担负起把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落实到广大学生中去的重任。因此,高职学生党支部工作者尤其需要结合工作实践加强学习,不断提高做好高职学生党支部工作所需要的综合素质,成为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自觉贯彻者、积极落实者和忠实执行者。高职学生党支部工作者队伍必须按着“高进、严管、精育”的原则不断提高。而这种提高的前提是科学的考核,通过考核,鼓励高职学生党支部工作者努力工作,勤奋钻研业务,把工作当事业干,对优秀的高职学生党支部工作者选拔重用,促进高职学生党支部工作者队伍的合理流动,实现高职学生党支部工作者队伍的动态平衡。
3. 考核评价是激励高职学生党支部创新工作的重要环节。
高职学生党支部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其工作要有很强的创新性。但目前来说,高职学生党支部的工作创新意识还有待加强。通过对高职学生党支部工作的考核评价,对考核评价结果优秀的支部要加以表彰,鼓励其不断创新工作,并将其作为学习的榜样,督促其他支部创新工作,提升整体工作水平。
二、和谐校园视角下,构建高职学生党支部工作考核评价体系的原则
1.导向性原则。
从根本上讲,构建高职学生党支部工作考核评价体系是为了以评促改,完善各项工作制度,促使高职学生党支部工作规范化,优化工作方法,提升工作水平。因此,构建高职学生党支部工作考核评价体系的首要原则即是导向性原则。要充分考虑到评价指标体系的指导与监督作用,使高职学生党支部能更好地对照评价准则来开展工作。
2.客观性原则。
要根据高职学生党支部工作的客观情况来构建考核评价体系。如果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条目过多、标准过细,则很难具有一定的普适性;相反,抓住学生党支部工作的共性要求,才能将考核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得更加合理。
3.可测和可比原则。
在高职院校成立的考核小组中不可能存在全知全能的专家,所以考虑考核小组的操作实际也是必要的。评价指标体系必须符合可测和可比原则。指标体系中的各个指标概念要完整,意思要明确,杜绝歧义;针对各指标的资料的收集要简便易行,评价标准的尺度应当易于掌握;根据指标获得的数据应较为稳定可靠,能够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与分析。
4.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高职学生党支部的工作考核评价不是某一个部门、更不是某一个人的责任,而是组织内各级管理者及其下属员工共同的责任,每个人都承担着相应的考核职责。这就要求对高职学生党支部工作考核评价必须遵循公开的原则。既有党组织和党员的责任,也有各部门的工作,更要有非党员同学参加,从而取得全校师生的认可,做到公平公正。
三、和谐校园视角下,高职学生党支部工作考核评价体系的构建
1.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高职学生党支部工作考核评价体系。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对构建高职学生党支部工作考核评价体系有着重大指导意义。
首先,科学发展观为构建高职学生党支部工作考核评价体系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高职学生党支部工作考核评价体系要坚持以人为本,以实现高职学生党支部工作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根本目标。
其次,科学发展观为高职学生党支部工作考核评价体系的构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人为本,要求学生党支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夯实党在高校大学生中的群众基础;保质保量地完成党员发展工作;完成党的组织生活和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全面发展,要求高职学生党支部工作考核评价体系的实施面要宽广,不仅要包括班子建设、工作思路、作用发挥、制度建设、组织生活等层面,而且要包括专题研究、运行机制、目标管理、落实待遇等层面。协调发展,要求高职学生党支部工作考核评价体系的各环节要具有连贯性。高职学生党支部工作考核评价体系的实施有四大环节,即考核评价体系的制定、执行、评估、总结反馈。这四个环节是一个连贯的过程,缺一不可,任何一环节都不能弱化,否则会影响到实施的效果。可持续发展,要求高职学生党支部工作考核评价体系建立既立足当前、有效解决突出问题,又着眼长远、保证工作不断推进的工作机制。
2. 以项目化的形式,构建高职学生党支部工作考核评价体系。
在高职学生党支部工作考核评价体系中运用项目化目标管理,项目通常有非常明确的目标,可以使考核评价体系得到很好地执行。高职学生党支部工作考核评价体系可分为四大项目:目标制定项目、目标执行项目、目标评估项目、总结反馈项目。目标制定项目可分为:班子建设目标管理、组织生活情况目标管理、民主评议党员情况目标管理、预备党员培训情况目标管理、学生申请入党情况目标管理、申请入党积极分子情况目标管理、发展党员材料(含转正)及程序情况目标管理、实习生党员后继教育情况目标管理、党员表现情况目标管理。各目标管理项目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再细化,如组织生活情况目标管理,可细分为有工作计划和总结、学生党员参加组织生活到会率、党日活动受表彰情况、按时按标准按规定收缴党费等内容。
在目标制定项目阶段,高职学生党支部在每学期开始要根据工作考核评价体系的要求填写相关信息,制定学期目标计划,计划制定好后,可根据工作考核评价体系的项目分值进行预估,确保工作计划能够被很好地执行。
在目标执行项目阶段,高职学生党支部工作者可以根据工作开展情况填写相关信息,并报上级党组织审核。如是否开展“三会一课”、是否发扬民主、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发挥如何、学生党员在关键事件中是否起模范带头作用等等,都将其记录下来,也就是说每开展一项工作,都要做好登记。在目标执行过程中要加强监督管理,各学生党支部开展工作的情况存在差异,要加强监督管理,克服主观化和随意性。
在目标评估项目阶段,上级党组织可以根据高职学生支部开展工作情况记录表,依据工作考核评价体系评分标准,给支部评出一定的分数。例如,党员参加组织生活到会率95%以上,满分(10分);80-94%,5分;70-79%,3分;69%以下,0分。最终要形成阶段性小结,并作为学期评估报告的参考内容。上级党组织可以及时了解支部完成目标的情况,对照目标进行阶段性检查,督促高职学生党支部完成目标,评估目标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帮助高职学生党支部对那些可行性差的目标进行及时调整。
在总结反馈项目阶段,高职学生党支部可根据上级党组织的评估报告,把高职学生党支部工作目标实现的效果与制定的工作计划进行比较,找出差距,分析原因,进行整改,总结经验,从而为更好地做好下一步的工作奠定基础。根据评估结果和预先制定的奖惩制度,上级党组织可以对优秀的学生党支部进行一定的奖励,激励学生党支部为完成更高的目标而努力。
事物都处于发展之中,建立一套高职学生党支部工作考核评价体系不可能一劳永逸。高职教育环境的变化,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的转变,都有可能影响高职学生党支部工作考核评价体系的适应性。只有不断修正与完善,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才能更好地发挥其促进作用,不断开拓高职学生党支部工作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杨东民.高职院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的若干问题研究[J].中国科技博览, 2009 (3) .
[2]李宗玲.高职高专学生党建工作现状及改进措施[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8 (6) .
[3]郑绍保.党的基层组织工作[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 2007 (1) .
[4]刘启定, 周贤君, 万爱华.高校学生党支部规范化管理机制的建立[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07.
[5]唐莉芳, 徐兵.和谐校园视角下加强高职学生党支部建设的研究[J].新西部, 2007 (24) .
【国旗下讲话:构建和谐的校园】推荐阅读:
和谐校园国旗下讲话稿11-10
国旗下讲话:创文明和谐校园(老师稿)09-25
国旗下的讲话:校园卫生07-02
校园不文明现象的国旗下讲话08-21
爱护校园国旗下的讲话稿09-10
我爱我的校园国旗下的讲话09-25
国旗下讲话稿:《迎奥运 讲礼仪 促和谐》10-08
国旗下的讲话:让良好师德师风洋溢校园06-21
小学校园安全国旗下讲话09-14
感恩校园国旗下讲话稿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