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社会工作教学大纲(精选8篇)
1.家庭社会工作教学大纲 篇一
幼儿园一学期家庭教育指导工作计划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根据幼儿园新三年发展规划中的具体要求和幼儿园园务计划相关工作指导思想,以完善多维度、多层次的家园共育格局为目标,加强各类师资的培训,重视家庭教育指导委员会的建设,加强家长参与课程建设的指导,深入开展家长学校工作,提高家庭教育指导水平。
二、工作目标
1、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管理,提高家庭教育指导水平。
2、完善家长资源的有效运用,加强家长助教活动,有效整合资源,拓展幼儿园课程,发挥家园共育的`作用。
3、注重和社区等周边单位的共建,充分利用优质资源,营造幼儿园、家庭、社区互助合作的教育环境。
4、提高早教师资水平,丰富早教的形式,提高周边0-3岁婴幼儿教养人员的育儿水平。
三、工作措施
1、加强家教园部会议的组织与开展,注重实效性。
2、开展家长学校指导工作,以“家长读书活动”为抓手,以“每月一题”为主要形式,加强对班级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
3、各园部结合自身情况,有效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
4、进一步建立家长助教活动机制,注重社区资源的利用,形成教育合力。
5、提高育婴师培训率,丰富早教活动的内容。
四、具体安排
九月份:
1、新生普访、部分幼儿家访工作
2、园部新生家长会
3、班级期初家长会
4、家长学校教材征订
5、家庭教育工作例会
6、班级、幼儿园家委会换届选举、家委会会议
7、家长开放日
十月份:
1、家长学校每月一题
2、亲子秋游
3、家庭教育工作例会
4、家委会活动
十一月份:
1、家长开放日
2、家长学校每月一题
3、家长“读书沙龙”活动
4、期中家长会
5、家委会会议
6、家庭教育工作例会
十二月份:
1、家长开放日
2、家长学校每月一题
3、家委会活动
4、家庭教育工作例会
5、早期教育指导咨询活动
一月份:
1、家长开放日
2、家长学校每月一题
3、期末家长会
4、家委会会议
5、家庭教育工作例会
2.家庭社会工作教学大纲 篇二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2014年1月-2015年12月深圳市宝安区西乡街道全部3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家庭病床服务报表数据及工作资料。
1.2 调查方法
对上述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统计如下指标: (1) 工作总量指标。包括年建床总数、诊疗总人次、家庭病床服务医生总人数。其中家庭病床服务医生细分为专职医生与家庭医生。 (2) 人均工作量指标。包括家庭病床服务医生人均建床数及上门诊疗数。 (3) 质控考核结果。以深圳市《家庭病床质量评分标准》为评分依据, 对每次上门诊疗进行质控考核, 指标包括管理质量、病史质量、护理质量, 满分分别为41分、41分、18分。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 P S S 19.0处理数据, 工作总量指标采用描述性统计, 人均工作量指标及指控考核结果以±s表示, 组间采用t检验, 以P<0.01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实施前后工作总量指标描述性统计
家庭医生服务模式落实后, 年建床总数增加3 141张, 增长率为13.9% (3 141/22 541) ;诊疗总人次上升7 242人次, 增长率为15.8% (7 242/45 933) ;专职医生减少182名, 降低率为57.4% (182/317) ;补充家庭医生621名;家庭病床服务医生总人数上升439名, 增长率为138.5% (439/317) , 见表1。
2.2 实施前后服务医生人均工作量指标对比
实施后家庭病床服务医生人均建床数、上门诊疗数明显低于实施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见表2。
(±s)
2.3 实施前后质控考核结果对比
实施后诊疗管理质量、病史质量、护理质量均明显高于实施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见表3。
(±s)
3 讨论
家庭医生服务与家庭病床服务均是较先进的社区卫生服务措施, 均能够为患者提供连续性的健康服务, 使患者在院外也能够获得可靠的医疗干预, 从而保障其持续性健康。其中家庭医生服务模式以家庭医生和全科护士为服务给予者, 通过一对一的签约式服务, 采用门诊、上门随访等方式持续为患者提供医疗支持[2,3], 但服务给予者主要为全科医生, 受全科医生在国内普及时间尚短的限制, 其针对特定疾病的服务效果可能较专科医生仍有所不足;家庭病床服务则旨在将病床从院内拓展至家庭内, 使行动不便的患者在家庭内获得医疗支持[4,5], 其医疗服务提供者主要为专科医生, 但受专科医生总人数限制的影响, 服务提供者的人均工作量相对较高, 可能进而造成服务质量下降。上述2种服务模式结合, 打破了社区医护人员以门诊干预为主的服务模式, 且有助于弥补2种服务模式的缺陷, 更好地为社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
本研究显示, 将家庭医生服务制度与家庭病床服务制度融合, 鼓励家庭医生参与家庭病床服务, 能够有效提升家庭病床服务医生人数, 社区年建床总数和上门诊疗人次明显上升, 但服务医生的人均工作量却明显下降, 这提示家庭医生参与家庭病床服务能够有效补充家庭病床服务力量, 提升家庭病床工作效率和服务总量, 降低医生的工作量, 从而使家庭医生有更多的精力参与门诊诊疗、健康档案维护等工作。专科医生与全科医生相互合作, 还保证了患者能够接受更具针对性的医疗干预, 在基础疾病严重时期重点接受专科医生的专科干预, 而在疾病缓解其能够主要接受全科医生的全科干预[6,7]。
质控考核显示, 在家庭医生服务落实后, 家庭病床的服务质量明显上升, 表明吸收部分全科医生后, 家庭病床的服务质量能够得到有效提升, 这与陈翔[8]在上海市虹口区开展的研究有所差异, 可能是因为其研究相对较早, 获得的结论指导价值较高, 其中护理质量下降的结果具备的一定的警示性, 我区开展研究时参与者能够重点规避此类问题。但本研究与前述研究均能够得出整体服务质量提升的结论, 说明家庭医生服务的落实能够有效提升家庭病床服务质量。
综上所述, 家庭医生服务落实后家庭病床总体工作量上升、人均工作量下降, 这对提升家庭病床服务质量有积极作用, 值得关注。
参考文献
[1]曾海涛, 黄冬娟, 徐学凡, 等.上海中心城区家庭病床3年工作量调查与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 2015, 13 (6) :986-988.
[2]胡国庆, 张兴元, 王洁, 等.综合医院在家庭医生制中的服务功能探讨[J].中国医院管理, 2016, 36 (5) :71-73.
[3]廖秉琼.家庭医生团队对社区65岁以上老年人不良生活习惯的干预及效果评价[J].广东医学, 2016, 37 (z1) :201-202.
[4]麦艳冰, 李学文, 彭秋平, 等.护理风险评估在社区家庭病床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6, 13 (13) :107-109.
[5]张惠玲, 保颖怡, 黄玉娟, 等.脑卒中患者应用家庭病床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2, 28 (21) :17-19.
[6]张颖, 陈晓阳, 杨同卫, 等.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家庭医生对社区老年人群的医学人文关怀[J].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5, 28 (5) :804-807.
[7]赵梦, 朱兆芳, 孙昊明, 等.北京市居民对社区家庭医生式服务的认知和利用情况调查[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16, 32 (5) :382-384.
3.家庭工作室 篇三
打破工作室的一般设计传统,室内未采用任何墙身或屏风作空间划分,不仅保持了空间的整体性,而且大大增强了空间的开阔感,更能充分地利用室外的光线。另外,设计师特意放置了一些圆形的家具,如圆形的地毯、地灯灯罩、圆角的云石茶几等等,减少了工作室的拘束之感,营造出温暖的家的氛围;并利用木质的地板、屏风、餐桌等,使室内充满了大自然的气息。
大厅设置了两组层架,用来摆放不同风格的饰品,增加了室内的艺术性。大厅的中央位置预留了较大的空间并装置了电动反床,当业主工作疲劳时可在此小憩。大厅的后面是工作区,设计师利用升高的木地台、齐腰高的强化玻璃作为两个区域的划分,这样业主在工作的闲暇时即可俯视整个工作室及窗外的景色。
饭厅继续延用了木元素,并在近大门的墙体上设计了四根粗壮的实木柱,既使墙体在视觉上得到了延伸,又在空间上营造出一份若隐若现的通透感。粗犷的柚木餐桌配合球形金属网状的吊灯,令整体更有层次感,同时选用了两款不同的餐椅——再造柚木椅子和仿藤椅子,为饭厅增添了不少趣味。
户外平台的地板及墙身均铺贴了户外木及塑化再生木,墙身还加装了户外防水壁灯,这样即使在晚上,也可以到平台坐坐,欣赏一下香港的夜景。
4.家庭社会工作教学大纲 篇四
12日在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亲切会见全国文明家庭代表,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我们要重视家庭文明建设,努力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成为人们梦想启航的地方。要动员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家庭文明建设,推动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文明委主任刘云山参加会见并出席表彰大会。
12日上午,京西宾馆会议楼前厅人头攒动、气氛热烈。身着各色服饰的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精神饱满,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9时30分,习近平等来到这里,现场响起长时间的热烈掌声。习近平等同代表们亲切握手,不时互动交流,向他们问好。代表们纷纷向总书记问好,代表各自家庭向总书记表达衷心祝福。习近平同代表们合影留念。
在热烈的掌声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他首先代表党中央,向受到表彰的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工作在精神文明建设一线的同志们致以诚挚的问候。
习近平指出,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铭记在中国人的心灵中,融入中国人的血脉中,是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重要精神力量,是家庭文明建设的宝贵精神财富。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无论经济社会如何发展,对一个社会来说,家庭的生活依托都不可替代,家庭的社会功能都不可替代,家庭的文明作用都不可替代。希望大家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习近平强调,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我们要认识到,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最终要体现在千千万万个家庭都幸福美满上,体现在亿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上。我们还要认识到,国家好,民族好,家庭才能好。只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家庭梦才能梦想成真。广大家庭都要把爱家和爱国统一起来,把实现家庭梦融入民族梦之中,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用我们4亿多家庭、13亿多人民的智慧和热情汇聚起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习近平指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涉及很多方面,但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是如何做人的教育。要把美好的道德观念从小就传递给孩子,引导他们有做人的气节和骨气,帮助他们形成美好心灵,促使他们健康成长,长大后成为对国家和人民有用的人。广大家庭都要重言传、重身教,教知识、育品德,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要在家庭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家庭成员特别是下一代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华民族。要积极传播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传递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观念,倡导忠诚、责任、亲情、学习、公益的理念,推动人们在为家庭谋幸福、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贡献的过程中提高精神境界、培育文明风尚。
习近平强调,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不只是人们身体的住处,更是人们心灵的归宿。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广大家庭都要弘扬优良家风,以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抓好家风,继承和弘扬革命前辈的红色家风,向焦裕禄、谷文昌、杨善洲等同志学习,做家风建设的表率。各级领导干部要教育亲属子女树立遵纪守法、艰苦朴素、自食其力的良好观念,明白见利忘义、贪赃枉法都是不道德的事情,要为全社会做表率。
习近平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把家庭文明建设摆上议事日程。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要结合自身特点,积极组织开展家庭文明建设活动。各方面要满腔热情关心和帮助生活困难的家庭,帮助他们排忧解难。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部门要发挥统筹、协调、指导、督促作用。
刘云山在大会上指出,总书记亲切会见代表并发表重要讲话,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对全国亿万家庭的亲切关怀,为推进家庭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遵循。要自觉以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深刻认识家庭文明建设对于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作用,更加注重家庭、家教、家风,把家庭文明建设作为一项长期任务抓实抓好。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家庭文明建设,倡导正确理想信念,注重以文化人,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深入开展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宣传教育,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神养分,推动核心价值观在家庭中生根。要建设和弘扬新时代家风文化,重视发挥家庭教育的基础作用,发挥先进典型的引领作用,发挥政策法规、宣传舆论和文化产品的引导作用,深化和拓展文明家庭创建活动。领导干部要带好头、做表率,廉洁修身、廉洁齐家,做家庭美德和家庭文明的践行者、示范者。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认真贯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加强工作指导和政策支持,统筹用好各方面资源和力量,推动家庭文明建设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刘延东参加会见并在大会上宣读表彰决定,刘奇葆参加会见并主持大会。大会为受表彰家庭代表颁奖。全国妇联、浙江省负责同志,文明家庭代表邱宏涛、兰华雄、黄春红作大会发言。
中央宣传思想工作领导小组成员,中央文明委委员,中央主要新闻单位、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有关负责同志等参加会议。
5.家庭暴力问题的社会工作介入 篇五
一、宏观方面对受家暴伤害妇女提供的援助服务
(一)社会工作者视角下的家庭暴力问题介入
(二)社会工作对受虐妇女处境的回应
(三)社会工作者对受虐妇女提供服务的原则
(四)具体实施援助受虐妇女的工作原则
二、微观方面对受家暴伤害妇女提供的援助服务
(一)个案工作介入
(二)小组工作介入
(三)社区工作介入
(四)社会行政介入
一、宏观方面对受家暴伤害妇女提供的援助服务
(一)社会工作者视角下的家庭暴力问题介入
社会工作者的服务包括个案、小组、社区等直接服务以及倡导社会政策,促进社会改革的间接服务。而从受虐妇女和施暴男人分别表现出来的共性和规律性表明,家庭暴力不是某个男人或女人的事情,而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文化环境下产生的,所造成的危害也是社会性的。因此,为受暴力伤害的妇女创造一个安全、有尊严的生活是社会共同的责任,也是社会工作者应承担的使命。
(二)社会工作对受虐妇女处境的回应
1.援助受虐妇女是社会工作的使命
社会工作者能够运用社会工作价值观、原则和技巧帮助受虐妇女提高应对的问题的能力,协助她们获取所需资源和社会支持,改善其生存状况,重新建立生活的信心,并以此推动性别平等理想的实现,促进人与环境的协调与发展。因此,援助受虐妇女是社会工作的使命,也是促成社会工作倡导社会的公平、公正与进步这一使命实现的过程。2.社会工作援助受虐妇女的可行性条件
(1)社会工作的价值观能够帮助受虐妇女找回尊严、重新获得自我创造新生活的信心社会工作在实践过程中形成了社会工作者长期奉行和遵守的一整套指导其实践的原则和理念,称之为社会工作价值观,包括:个人应受到社会的关怀;个人与社会是相互依赖的;个人对他人负有社会责任;个人潜能应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2)社会工作强调的专业关系和工作原则能够帮助受虐妇女走出暴力的阴影 社会工作强调专业的助人关系,以便协助受助者成功的解决或处理问题。专业化的助人关异于一般的人际关系。若有效地、成功地帮助受助者,社会工作者必须掌握一些特殊的技巧和态度。建立专业协助关系必须具备四个核心条件,包括:同感、亲切、真诚和具体。一个良好的助人关系能够增强社会工作者和受助者之间的沟通效果,使社会工作者更具有影响力,其建议更有说服力,技巧的运用也更为有效。
(三)社会工作者对受虐妇女提供服务的原则 1.社会工作者应当承认文化背景对女性生活的强影响,包括权力、制度、结构、种族、社会分层等。
2.社会工作者应具备帮助受助者使受虐妇女改变和克服性别僵化的技能。3.建立专业工作关系,激发受虐妇女的成长,协助她们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4.给受虐妇女增权,提升其自信心。5.建立一种互动、真诚、互补的关系。
(四)具体实施援助受虐妇女的工作原则
1.保密原则
是指保守与受虐妇女有关的、在助人过程中透露给社会工作者的秘密资料,是保证受虐妇女愿意并放心交谈的先决条件。2.接纳原则
即尊重受虐妇女的基本人格,积极地无条件的对待她们,尝试去理解她们真正的感受,帮协助她们思考并表达其对自己的问题的看法。3.个别化原则
强调考虑受虐妇女的感受、经历和要求。相信受虐妇女对其所处的情境、所遇到的问题或困难都有独特的看法与感受,视每一位受助者都是独立的、有价值的个体。4.非批判原则
是指尊重对方的自尊心,即使不同意对方的行为,也不要随意指责。5.案主自觉原则
(1)认同受助者都有自我决定的权利,对自己所面临的问题负有抉择的责任;(2)工作者应鼓励受助者参与解决问题的活动,增强其力量,使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3)工作者要耐心的培养受助者自决的能力,即应求助者对自己的需求和满足需求的方式。方法作出决定。
(4)帮助案主认识自己的问题和需要,分析情况,鼓励案主自主寻求获得协助,可提一些建议,供其选择。
二、微观方面对受家暴伤害妇女提供的援助服务
(一)个案工作介入 个案工作目的是在于协助案主充分认识自己拥有的资源和潜能,增强其解决困难的能力,从而达到对社会的良好适应,促进案主的改变和成长。而实现援助受虐妇女的个案服务工作目标是一个艰难的过程,需要经过一个结构化的操作实施,需要通过一系列有计划有步骤的阶段。
一个完整的援助受家暴妇女的个案服务工作过程包括以下程序: 1.接案
接案是社会工作助人活动的基础和开端,也是专业助人活动成功的前提。因此针对受虐妇女的特殊性做好这一阶段的工作是援助受虐妇女活动的关键阶段,主要工作内容包括:
(1)了解受虐妇女求助的方式,如是否是主动求助、他人转介,或是由社会工作者主动接触而成为服务对象;
(2)了解受虐妇女求助的类型,如是否是自愿性求助、非自愿性求助;(3)了解受虐妇女求助的过程;(4)帮助受虐妇女接受社会工作服务。2.预估
预估,即收集资料和了解服务对象问题形成的过程。在这一阶段需要完成以下工作内容:
(1)了解受虐妇女的问题及成因;
(2)运用绘制家庭结构图、社会生态系统图、社会支持网络表等手段了解 受虐妇女个人生活经历及行为特征,包括其人格特征,能力、优势与弱点;(3)了解受虐妇女的需求和希望获得的帮助;(4)了解受虐妇女与环境互动的状况。
(5)与受虐妇女建立专业关系,实施援助目标,激发受虐妇女改变的动机,协助她进入角色,愿意接受协助;(6)作出评估报告。3.制定介入计划
援助受虐妇女的介入计划应包括以下内容:
(1)协助受虐妇女明确改变的目标,包括长远的目标和眼前的目标;(2)分析和寻找她的资源以及可以使用的资源,寻找促进改变的可行性机 会或条件;
(3)制定介入策略,包括介入的技巧,社会工作者的角色以及任务,形成 可行性计划;
(4)订立行动契约,明确受虐妇女和工作者之间各自的角色、责任和承诺;(5)明确具体的工作程序及进程。4.实施介入计划(1)直接介入计划
针对受虐妇女个人、家庭,或其他与之有关的成员,重点是协助她们思考自己的处境,尝试调整与家庭成员或与之有关的人际关系,用行动改变现状。(2)简介介入计划
主要是由工作者承担改变受虐妇女周围环境的工作,主要工作包括: 1.运用和发掘社区的人力资源援助受虐妇女,协调居委会。邻里等资源,帮助受虐妇女处理危机状况,对施暴者进行严厉谴责和教育。2.协调和连接各种服务资源与系统。
3.协助受虐妇女思考如何安排今后的生活,包括生活就业抚养孩子等,解决 受虐妇女最需要解决的生活问题。
4.运用各种方式进行反对家庭暴力意识提升的社会宣传。5.评估
针对受虐妇女的介入工作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对受虐妇女的介入计划实施情况进行总结。
(2)回访受虐妇女,了解她们被介入后的生活状况,与丈夫家人等的关系是 否有改善,应对困难的能力是否增长等。
(3)巩固受虐妇女已有的改变,积极促使其建立自信。(4)终结、解除与受虐妇女的专业工作关系。
(5)转介,与受虐妇女所在社区及其相关的服务机构沟通,以便继续巩固和 支持受虐妇女。
(二)小组工作介入
对家暴受害者的问题,可以通过建立受家暴妇女支持小组来解决。该小组成员可以由几名长期从事反家庭暴力活动并受过社会工作专业培训的工作者和受到家庭暴力的人员组成。小组的目标是通过有相同或类似经历的人彼此交流,舒缓情绪和心理压力,提供情感上的相互支持,通过集体行动,共同争取权益,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受暴者支持小组的主要工作过程可分为: 1.宣泄情绪。
社会工作者运用专业的工作技能,使组员形成彼此接纳、尊重,产生一种共鸣的气氛,组员在分享过往经历时,可以适度宣泄。2.治疗伤痛,重建自信。
工作者要帮助受暴者看到已有的伤痛如何影响自己,通过社会工作专业的技巧让受暴者从伤痛中走出来,学习自爱,重建自信,确认自身的主体性。3.赋权受暴者。
赋权是指个人或集体使自己的生活或社团获得权利和能力的过程。它强调的是受暴者增强自己的力量。这种力量不是统治别人的力量,而是受暴者提高自己内在力量的能力。这是一个“减少无权感”的过程。4.建立受暴者支持网络。
在组员已经建立关系的基础上,使其进一步彼此支持,互助自助。使受暴者相信有改变自己命运及环境的能力,通过集体行动,共同争取权益。
对接受过小组辅导的受虐妇女的追踪调查结果分析,目前运用社会工作方法援助受虐妇女是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在小组活动期间,社会工作者可以运用社会性别分析工具和受虐妇女共同讨论她们的处境以及如何选择未来的生活等内容。1.因素分析
应用“大树图”分析方法在小组中动员组员以参与式的方式对自己某一方面的问题作相关因素分析,还可以应对这一组员找出的问题作干预行动计划的讨论。
2.两种发展模式分析
①妇女参与发展模式:
侧重点:受害妇女。对家庭的看法:家庭是和谐无冲突的,利益均等,相互依赖的关系。对家暴的看法:是家庭问题,私事,家务事。对受害妇女的看法:受害妇女是弱者,是被动的。方法:注重外在、形式。
目标人群:受害妇女,要提高她们的素质。关注点:效率。
对资源的权力:关注受害妇女获取资源。策略:妇女问题、妇女救助项目。
②性别与发展模式:
侧重点:社会性别关系。
对家庭的关系:有合作、有冲突、有权利关系。对家暴的看法:是社会问题,对权利的侵害。
对受害妇女的看法:受害妇女是积极主动的参与者,有内在的潜能,有改变的动力。
方法:社会性别敏感,意识提升,改变观念。
目标人群:男女两性,注重男性的改变:制定、执行政策的相关机构。关注点:改变性别关系。
对资源的权力:不仅使受害妇女能够获取资源、还能够控制资源。策略:社会问题,社会多机构合作、承诺,男女共同参与,对施暴者的教育与辅导。
(三)社区工作介入
家庭暴力的社区介入模式主要是以社区为依托,充分利用社区内外的资源,以形成社区内多机构的合作,来干预家庭暴力事件的发生及其所引发的伤害。比如,将社区中的公安、司法、妇联、中介组织及其他部门与社会工作者联合起来,共同推动全社区对家庭暴力问题的认识,促进问题的解决。
以警察与社会工作者的合作为例,我们可以借鉴美国警察“社区为本”的反家庭暴力模式,并同时发挥社会工作者的重要作用,让警察和社会工作者形成合力来防治家庭暴力。自20世纪70年代起,美国警察就开始介入反家庭暴力运动。美国警察对家庭暴力的干预是美国近年来对家庭暴力的认识转变、法律改革、警务改革的结果。经过三十多年的探索与研究,他们总结出“社区为本”的反家庭暴力模式,即整合社区内的政府力量与非政府力量,充分挖掘社区内资源,预防和控制社区内的家庭暴力。工作重点包括:警察的配合;妇女权利的倡导;司法单位的参与;社会服务的介入;包括在社区成立庇护中心、以社区为基础的社会支持系统、教育团体及就业训练机构等。这种模式有助于充分利用社区的各种资源,帮助受虐者,是一种多机构合作模式。在西方国家,多机构合作是其普遍采取的模式。
而在与公关机关等多机构合作模式中,社会工作者同样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比如,以社区为基地,通过反家庭暴力的服务项目,可以将包括警察在内的司法、医疗、街道居委会等社会支持系统联合起来,形成一个防治家庭暴力的工作网络,并对这个工作网络里的工作人员进行反家庭暴力的培训,改变他们的传统观念,增强他们的人权意识、平等意识、性别意识,并将专业社会工作的知识与方法纳入到其工作当中去,以在其处理家庭暴力案件中起到协助作用。同时,社会工作者也可以整合社区内的各种社会网络和社会支持资源,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理念和方法,对家庭暴力的受害者提供服务,如生活上、经济上、医疗服务和精神康复上的救助等。
社区社会工作具体介入的措施:
1.设立家庭暴力防治机构,由专业社会工作者负责
从全国范围看,除广州省外,所属社区的专门的家庭暴力干预机构还没有建立。在家庭暴力发生后,有条件的社区可以派出专门的协调人员(专业性不高)进行干预。在反家庭暴力体系中,社区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应挂靠在相应的街道办事处或居委会,或者街道(社区)购买由专业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提供的服务,在家庭暴力发生之后社区能够采取相应的介入措施,与社区支持系统相辅相成,快速有效地解决有关问题。
2.建立健全社区心理支持和法律援助机制
从国内外的经验看, 专业的社会工作者是作为家庭暴力辅导主要的力量, 首先表现在对受虐者的身心辅导上,因为服务对象在遭受其他家庭成员的暴力后,身心承受重大压力和创伤, 若不及时疏导和处理, 常常会形成严重的心理疾病,因此服务对象需要专业性的心理辅导,社区社会工作者帮助她们疏导情绪,恢复自我,增强权能,从家庭暴力的阴影中走出来,重新面对生活。其次实施对施暴者的心理辅导和帮助。施暴者往往存在着生活压力大、人格缺陷等社会或自身问题,必须对他们进行心理辅导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家庭暴力发生的根源。对施暴者进行辅导时,倡导其学习正确的家庭沟通技巧,从而与服务对象更好的沟通,同时提供心理疏导,减缓其在生活中面临的压力,从而更好地面对生活,建设和谐家庭。社区的心理支持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如热线电话、个案辅导、家庭访问、互助小组等等。
而在法律层面上援助和保护受害者是反对家庭暴力的重要措施,目前中国的各级法律援助机构已经初步形成。但是,由于我国还未出台专门的反对家庭暴力的法律法规,家庭暴力受害者的损失没有明确地规定,使得一部分家庭暴力行为逃避了法律的制裁,因而在社区中建立法律援助机构是十分必要的。而在社区内建立法律援助机构的优势十分明显,社区中只需要少量的配备一定专业法律知识的社会工作者就可以很好的完成法律援助的任务。加强法制意识,使受害者树立妇女权利不容侵犯的观念,依法处理家庭暴力问题,从而在法律上为受害者提供支持。
3.建立社区庇护所,组建社区支持网络
建立社区庇护所,可以使受害者在第一时间获得保护,并为后续的治疗和康复或家庭的重新融合提供便利的场所。在社区内,由政府出资并建立反家庭暴力的临时避难所,以向受虐妇女提供食宿、法律及心理咨询等一系列的服务,由此促使受虐妇女脱离暴力环境,获得了生活和心理上的支持。如辽宁抚顺成立了妇女救助站,给因受家庭暴力伤害及在家生活可能发生意外的妇女一个安全的空间。庇护所也向有暴力倾向的男士提供相应的服务,如对施暴者进行劝告、心理疏导、调解,必要时还可以帮助受虐妇女提起诉讼,以寻求法律的支持等。
4.开展宣传活动,加强社区文化建设
在社区中,我们可以运用以下方式开展反家庭暴力的宣传:在黑板报、公示栏登载有关反家庭暴力的常识;印发反对家庭暴力的宣传小册子;定期召开家庭座谈会、讲座,以了解社区内的家庭暴力情况及开展宣传教育;聘请一些有闲暇时间并愿意发挥余热的社区积极分子,加入到家庭暴力防范的宣传活动中,引导广大社区居民尊重女性权利,远离家庭暴力,由此形成了一个防治家庭暴力的良好氛围,进而预防家庭暴力的发生。在此需要强调的是,反对家庭暴力的宣传应该以社区的全体居民为对象,结合我国社区的特色宣传,注重宣传效果,让反对家庭暴力的思想深入人心。
(四)社会行政的介入
运用赋权的概念个受害妇女以支持,因此为受害妇女提供的服务有:
1.受虐妇女庇护所
建立受虐妇女庇护所的经验来自欧美国家,20世纪70年代初,欧美各国社会学界开始关注家庭暴力,特别是关注更多妇女遭受来自配偶的暴力、强奸、性骚扰等基于性别的暴力。到70年代末,欧美地区的一些妇女组织纷纷发起了建立受虐妇女庇护所的运动,例如挪威的“丹娜之家”等。通过这些努力,促使反对针对妇女的暴力进入了政治议程,司法系统、警察系统也开始介入并作出了努力,这些努力引起了全社会的反响。建立妇女庇护所所需经费来自政府,对施暴行为起到了一定的威慑效果。2.妇女热线咨询
热线电话咨询是各国援助受害妇女常用的援助方法,在中国内地和香港一些妇女组织和民间组织也都采用了热线咨询的方法帮助受害妇女。各级妇联系统也都开设了热线咨询服务,还利用热线咨询统计评估妇女的需求,有针对地设计与开展妇女的服务。
3.呼吁政府制定有关制度
(1)利用大众传媒各种手段进行社会宣传,呼吁政府制定相关福利制度,支持受害妇女。
(2)深入研究暴力发生的原因,开展相关的研究项目,试图寻找能够帮助受虐妇女摆脱暴力环境的方法。
(3)呼吁修改、增加能够制裁施暴者的法律条文,真正能够给与以制裁,真正消除家庭暴力。
(4)探索社区多机构合作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
4.反对家庭暴力的社会运动
6.家庭签约工作小结 篇六
为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围绕以“我承诺、我服务”的活动主题,不断完善和加快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优化签约服务内涵,提升签约服务效果,促进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制度的落实,现将有关工作总结如下。
一、强化组织领导,为签约服务顺利开展夯实基础
为更好地开展家庭签约,我院加强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的组织、协调等相关工作,负责统一调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的监管等工作。工作中我们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不断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与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等改革工作的衔接,确保各项任务落实到位。
各人员积极履行各自职责,合力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5月9日召开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月”活动会议,讨论如何开展活动,开展活动的形式等。
二、强化措施落实,为签约服务平稳推进提供保障
结合实际情况,我院将制定签约优惠服务政策,吸引居民签约。深入实施“10+X”签约服务包,不断加大力度,持续提供优质医疗服务,引导病人合理就诊。同时,提供上级医院的预约工作,引导签约患者到相关科室就诊,并落实必要优惠的政策,做好上转工作。
三、强化舆论宣传,为签约服务搭载平台
(一)开展大型公共场所宣传活动。5月21日由区政府和卫计局组织大型宣传活动,活动通过开展义诊服务、组织家庭医生现场签约、发放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宣传材料、健康教育和咨询、宣传展板展示等形式。我院积极配合上级的活动,在辖区内结合健康教育共组织宣传11次,宣传活动现场,通过摆放宣传展板、发放宣传单页、现场咨询、义诊等方式,发放宣传材料300余份,受益群众600余人。
(二)张贴一系列宣传画。统一印制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宣传海报。
(三)播放宣传电子屏。在本院的大型户外电子广告屏播放家庭医生签约相关宣传内容,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四)悬挂宣传标语。在健康教育时悬挂“家庭医生:我承认、我服务”为主题的横幅,对家庭签约进行宣传。
四、开展签约调查:对辖区内的居民关于家庭签约进行调查问卷,随机问卷50份,从问卷中发现工作的重点和要点,及群众对签约的看法和要求。
7.教改不能增加家庭和社会成本 篇七
在中国的教育环境里,这位妈妈的感慨与困惑, 其实也是许多家长的心声。素质教育和“减负”实施以来,如今小学生所面临的教育环境,和70后、80后家长当年的教育环境已经迥然不同。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家庭作业的“升级换代”,作业动辄就要以PPT上交,呈现形式越来越多元化。
当然,家长的无奈与苦恼,也不能全部归咎于老师。老师只是整个教育体系中的执行者,体系之轨伸向什么方向,他们就沿着什么方向推进。所以,“学生减负、家长受罪”病因并不在于具体布置作业的老师。
那么,问题到底出在哪?归根到底,还是有关素质教育、“减负”等教改举措存在着一些不足。除了五花八门的小学家庭作业,这种不足还体现在:“减负”新政越推越多,学生们放学时间越来越早,大多数小学都是下午3点左右放学,而这个时间点正好是家长的工作时间,怎么挤出时间接孩子放学,让家长们无比苦恼。但这些苦恼,似乎很少在教改决策者的考虑范畴。
孩子是家长的希望,也是社会的希望。所以,教改的问题也不单单只是教育领域内的事,也必须考虑家庭、社会所负担的成本。让孩子的素质越来越全面、让孩子的压力越来越小,这些本是好事,但相关政策落地推行并强化之后,反而引起家长的不满。原因在于,教改决策者并没有把教改当作一个系统问题来看待,而只是将其看作“校园内的改革”。即只要学生在校园内减负了,剩下的问题无论变得多么复杂,都和这项改革不再相干。
8.家庭社会工作教学大纲 篇八
推进家庭教育立法应从五个方面深化认识
一是从有利于推进家庭教育事业发展的长远考虑看,因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并列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三大支柱,构成了塑造儿童健全人格的完整教育体系,而其中家庭教育是立德树人的最基础教育,是伴随着每个人成长和发展的终身教育,同时也是需要给予支持和指导、加强管理和研究,相对独立的教育领域。需要通过立法确立家庭教育的法律地位,规范行为,予以支撑,切实保障,以提升家庭教育在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生教育体系中的基础地位,发挥应有作用。二是从目前我国家庭教育面临的新问题看,社会转型、时代进步、教育变革的外部环境给家庭教育带来了新课题和新挑战,主要是家庭教育在制度上缺乏顶层设计和总体安排,家庭教育的政策法规相对缺失,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存在缺位,家庭教育的监督管理不够规范,家庭教育的基本公共服务资源比较匮乏,家庭教育的指导、管理、服务等支持系统有待健全。另外,还有一些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陈旧落后,家庭教育理念不够科学,家庭教育方法不够正确,家庭教育知识缺乏等。这些问题都需要通过立法来加以规范和解决。三是从我国推进家庭教育立法的实践看,全国人大对家庭教育立法给予了高度重视,对全国人大代表提交的家庭教育立法方面的议案,开展了调研论证。在地方,重庆市已经在2016年率先出台了《家庭教育促进条例》,山西省、贵州省、辽宁省鞍山市、山东省青岛市已将家庭教育立法纳入了人大立法计划,还有一些地方已经启动了立法调研工作。这些都为推进国家家庭教育立法和地方立法提供了可借鉴、可参考、可推广的实践经验和有效做法。四是从社会大众对推进家庭教育立法的期盼看,据全国妇联最新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有90%的被调查者对家庭教育的关注度非常高,对家庭教育立法的呼声也很高,足以反映出社会大众对家庭教育立法充满了期待,充分说明了家庭教育立法适应了社会大众的实际需求,顺应了社会大众关切家庭教育立法的民心所向。五是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和促进现代家庭教育发展的现实高度看,家庭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化中最具影响力和生命力的文化传统之一。中华文化的根本在于重视教育,而重视家风家教也蕴含其中。家风家教凝结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卓越智慧,构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和精华。现代家庭教育需要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哺育和滋养,更需要传承和弘扬以及创新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为家庭教育立法提供了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
总的来看,家庭教育立法的重要意义在于,有利于构建和完善三位一体立体化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有利于打牢立德树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基,有利于促进家庭教育科学化、法制化、规范化、专业化的健康发展,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和家庭幸福,有利于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可以说,我国家庭教育立法势在必行。家庭教育立法是从源头上促进家庭教育发展的根本大计,是已经基本建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现实和深远的意义。
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将进一步增强和肩负起在推进家庭教育立法进程中的社会责任和崇高使命
学会具有家庭教育理论研究、学术交流、宣传培训、指导服务的4大优势,具有引导性、学术性、专业性、权威性、智库性的5大特点,特别是汇集了我国家庭教育领域顶尖、知名的专家学者的精英资源,在促进我国家庭教育事业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在近年来学会的总体工作中始终坚持了把推进家庭教育立法作为重要环节,重点开展了《家庭教育立法调研论证》的课题研究,举办了专题研讨会,开展学术交流活动等,为推进家庭教育立法做了很多提供参考依据和理论支持等方面的工作,成为推进家庭教育立法的重要力量,学会理应在推进家庭教育立法中自觉担当,主动作为,切实发挥助推器作用。
学会在下一步的工作中将继续把推进家庭教育立法作为重点,注重在四个方面助力推进
一是强化家庭教育理论研究,为助推家庭教育立法进程提供理论支持。学会将在研究确定的“十三五”期间家庭教育课题研究指南中,把推进家庭教育立法及其相应的政策措施作为研究重点,组织力量,重点攻关,力求推出一批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研究成果。二是深化学术交流,为助推家庭教育立法进程探索新思路新经验。学会将围绕推进家庭教育立法举办主题研讨和专题论坛等活动,主要就家庭教育立法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立法应坚持的价值理念和基本原则、应明确的主要内容和核心功能、应规定的法律责任和特别措施,以及在推进立法进程中所面临的重点和难点问题等进行深度研讨。同时,组织学会的专家学者继续积极撰写全国“两会”提议案,为推进家教立法建言献策,贡献智慧,凝聚共识。三是开展宣传培训,为助推家庭教育立法进程营造浓厚氛围。学会将运用现代宣传手段,特别是妇联、学会所属的媒体资源,开办专栏,设立专题,大力宣传家庭教育立法的重要意义、立法的基本知识、立法的进展情况、地方立法的经验和做法,以及专家学者对立法的意见和建议等,进一步提高家庭教育立法的社会知晓率,进一步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参与和高度关注。学会还将把与家庭教育相关的法律法规纳入到长效化的培训工作中,纳入到培训计划和培训课程,不断增强家庭教育骨干队伍的法治意识,帮助他们学习和掌握相关的法律知识,发挥好骨干队伍在推进立法中的重要依托作用。四是积极参与配合,为助推家庭教育立法进程发挥应用作用。学会将密切配合全国妇联、教育部等部门为推进家庭教育立法所组织开展的工作,以及采取的措施和行动。积极参与有关方面开展的推进家庭教育立法的相关活动,实现共商共议,共享共用推进家庭教育立法的资源和成果,共同推进家庭教育立法进程不断取得新进展。五是各地家庭教育学会要把推进家庭教育立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要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家庭教育立法的推进工作,要把这项工作作为学会的一项重要任务,增强担当意识,始终保持持续推进的态势。要更加积极主动地配合妇联、教育等有关部门和有关方面,开展相应的理论研究和学术研讨,不仅为推动地方家庭教育立法,同时也要为加快推进国家家庭教育立法提供科学依据,贡献智慧和力量。各地家庭教育学会在推进家庭教育立法的进程中要更加注重问题导向。在推动家庭教育立法的探索实践中,要注重立法的调研,能够及时准确地掌握家庭教育的现实状况。要着力于研究新情况和新问题,着重于研究社会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更加清晰精准地提出哪些问题是需要通过立法来进行规范和加以解决的。尤其要在立法草案的形成过程中,着眼于研究带有战略性、全局性、普遍性、典型性、操作性的问题,要发挥好专家学者的智囊作用,做好研討论证工作,努力为有关方面提供高质量的法律文稿。
【家庭社会工作教学大纲】推荐阅读:
家庭暴力社会工作07-21
古代社会的家庭教育09-04
家庭教育社会调查问卷09-13
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学习心得体会10-14
青年家庭成员及主要社会关系证明材料10-05
尊老爱幼 家庭美德 教学设计11-04
家庭医生工作计划06-21
调整工作与家庭的关系06-26
家庭教育工作宣传标语06-27
家庭安全教育工作总结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