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让学生学会学习的论文

2024-10-25

浅谈让学生学会学习的论文(共11篇)

1.浅谈让学生学会学习的论文 篇一

浅谈让课堂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基地论文

【论文关键词】课堂创造创新思维

【论文摘要】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渗透创新意识,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扩大阅读面,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供条件。

Make the class become the base for cultivating students’ innovation thought

【Abstract】The main base of the quality education is the class. Therefore, our class must infiltrate the innovation consciousness, must establish the democratic and equal teacher-students relation, ensure students’ main-body position, encourage students to extend the reading scope and provide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innovation thought with the condition.

【Keywords】ClassCreationInnovation thought

积极培养富有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学生,这是知识经济时代对我们每一个教师发出的呼唤,也是当今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渗透创新意识,努力挖掘人的这种创造潜能,培养人的创造思维,研究创造规律,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怎样让学生幼小的心灵在课堂上发出创新思维的火花?

1.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学生创新思维的心理氛围。首先,创新思维需要有民主的氛围和宽松的环境。营造一个允许民主讨论、自由探索、自由辨论和反批评的人际环境和学术环境对激励人们的创造性至关重要。创造是对未知领域的探索,它需要突破现有的圈子,打破思维常规,要求人们思想解放,思路开阔,想象丰富,具有一种敢想敢说敢干不安于现状的精神,需要重视实验和实践,让创造者在同一起跑线上,为突破自己的界限而努力,才能时时保持旺盛的创造热情。其次,富有创意的导入,也可以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开阔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智慧,使之善于思考问题,以及培养学生的定向思维。因为教师有重点的导入新课,能使学生的思维迅速定向,集中探索知识的本质,为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

例如,小学语文第二册《乌鸦喝水》一课的导入:

观察图画:同学们这是一只什么鸟?谁认识?(这是一只乌鸦)它遍身乌黑,大大的嘴。这只乌鸦现在口渴了,它到处找水喝。我们今天要学的这一课,就是乌鸦喝水的故事。 “

请同学们打开书,仔细看插图,边看边想:乌鸦找到水了吗?水在哪儿?乌鸦喝到水了吗?怎么喝的?

这段导语把贯穿全文的线索用四个问题串起来,让学生从静态的三幅图中找答案,思考、讨论结果。这一过程学生的.思维也是最活跃的,对问题的思考是深入而全方位的,这些问题激发了学生们的心理驱动力,在讨论争议中,让学生迸发出创新思维的火花。

2.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设立学生创新思维的环境。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一门课程就是一个以任课教师为中心,以学科教材为边界的封闭系统。学生往往被禁锢其中,难以相互交流,这样就大大消弱了环境中的信息刺激,不利于开展创造性思维。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抑制了学生的异想天开,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的创新意识就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他们在课堂上“动”起来,“活起来”,以个人自学,小组讨论,同桌交流,集体评议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方法替代呆板机械的课堂组织模式,让课堂焕发生机。如教学《小木船》一文时,先让学生围绕学习目标要求独立学习,运用读、想、划、圈、查、注等方法,自学课文。在此基础上,摘出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在小组或同桌中讨论,组内每个学生都要发表意见,让同伴评议,然后每组再进行交流。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展开争议,提出创造性的肯定,因为敢于打破传统的思维模式,不循规蹈矩,正是学生们创新思维的萌芽。

3.鼓励学生扩大阅读面,拓展学生创新思维的渠道。教学实践证明,凡是各科成绩好的学生往往是课外书看得多的学生,喜欢看书的同学也往往是自学能力强的学生。而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每册课文均在25篇左右。在长长的半年时间里,师生们都围绕着这几篇课文,忙得不亦乐乎。从抄写生字,抄写词语,又从抄写课文到抄写词语解释,学生整天被机械重复的作业所困,哪有时间去读课外书?人手一本的《学生天地》被束之空阁,甚至连自学课文也无暇顾及。长此以往,我们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只会是思维单纯,行动木讷,依样画葫芦的变相弱智者,还会有什么“创新”可言?“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试想,一个不博览群书,广采众纳的人怎能登上科学的殿堂?有关专家指出:做作业不等于学习,不会阅读几乎等于不会学习。为此,我们再三压缩教参规定的课时,尽量挤时间让学生阅读一些课外读物。如学习了《地球什么样》一文,又引导学生去学习《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学地理的小画家》等文章,想方设法创造条件让学生广泛、大量阅读课外书,从中汲取丰富的知识营养,为他们拓展创新思维的渠道。

从实践看,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这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地充电,努力地更新传统的教学观念,适时地抓住课堂教学的点滴契机,启发引导,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创造在创造中不断学习。

2.浅谈让学生学会学习的论文 篇二

一、精心创设活动情境, 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

作文教学难就难在学生没有写作的兴趣和欲望, 再就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学生肚子里没内容, 就不知道写什么, 让他们感到没什么可写的。由此可见, 进行作文教学主要是需要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和兴趣。激发学生写作欲望和兴趣的方法有很多, 以下简述几种。

(一) 创设活动情境

活动是儿童的本能, 因此在作文教学中, 我们要为学生创设他们喜欢的活动情境, 让学生置身于这种情景中, 充分参与到活动中来, 感受生活, 有了激情, 有了材料, 这样就会使作文教学由“要我写”变为“我要写”, 这样学生写起作文来才顺畅, 不再时无内容可写。因此, 我们要加强作文前的指导, 避免到了写的时候才给学生唠叨作文的选材、构思、命题等。

(二) 给学生充分的自由, 减少限制

教师一般情况下, 不要给学生指定作文, 这样就会束缚小学生的个性。小学生都具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 他们有不同的喜好和表达方式。因此, 他们在写作文时会选择不同的题材和表达方式来反映自己看到的情景, 从而创作出他们眼中缤纷多彩的世界。如果教师对学生作文条件限制太多, 就会使学生思维和言语受到压制, 写出的作文内容就会千篇一律, 缺乏趣味。

所以, 我们的作文教学要对学生放宽, 少一点限制, 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让学生自由抒发自己的情感, 体验作文的快乐, 使我们的学生童心焕发、自鸣天籁。

(三) 贴近生活实际, 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一句话:“生活如源泉, 文章如溪水, 源泉丰富而不枯燥, 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他的这句话就告诉我们, 给学生布置作文时, 内容一定要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实际, 这样学生才会乐于表达, 易于动笔, 有内容可写。

二、教给学生写作方法

教师要指导学生细心观察,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能力, 让每一位学生都具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首先教师要教学生学会认真细心地观察, 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观察自己周围熟悉的人和事物, 观察它们的特征, 感受他们给自己留下的印象, 从而产生表达灵感和欲望。

教师在教学课文的过程中, 指导学生写作方法。教材就是很好的写作例子, 我们教材中选入的课文都是优秀范文, 课文中作者巧妙的构思, 独特的观察角度以及有序的写作方法都是学生学习的好材料, 教师在教学这些课文的时候, 要充分利用好课文中这些形象直观的例子, 让学生认真去读, 去思考, 自由的讨论, 并在此基础上, 与学生一起归纳出写作的要点, 并让学生也学着课文的写作方法进行模仿练习, 慢慢领悟出作文的真谛。例如, 在教学《飞夺泸定桥》这篇课文时, 课文的写作特点是有详有略, 重点写了时间紧迫路途艰险和泸定桥的险, 其他内容略写。在教学这篇课文时, 我就让学生明白在写作时对与文章中心关系紧密的内容要详细写, 与文章中心关系不大的内容要略写, 可以一笔带过。

又如, 在教学《赤壁之战》时, 作者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把战役的起因、经过、结果写得清楚明白。我在教学时就让学生学习按一定顺序写作的方法, 把事情写清楚, 加深别人的印象。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这句话就告诉我们, 读的书多了, 语言积累就丰富了, 写作起来自然就流畅。学生如果没有语言的积累, 写作文时就会“茶壶里煮饺子——有话倒不出”。因此, 我在教学课文时, 注意让学生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句, 同时鼓励学生多阅读课外书籍, 以丰富自己的大脑仓库, 使学生写作起来文如泉涌, 下笔如神。

三、鼓励学生说真话, 表真情

真实的感受才是学生写作的第一手材料, 真实的情感才最能打动人心, 因为只有学生亲身经历的, 情感才切合实际。教学作文时, 要想让学生有话可说, 有事可写, 就要让学生写他们的真实生活, 表达他们的真实情感。

除此之外, 教师还要鼓励学生敢说真话。即使是学生在作文中说的真话内容和思想不是积极向上的, 语言表达也不是太规范, 教师也要给予学生肯定, 表扬他们能够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在此基础上, 再对他们在作文中出现的问题加以指导改正。

四、重视作文的修改讲评

教师要让学生知道, 无论一个人的写作水平多高, 他第一次完成的文章肯定会有漏洞, 会出现很多不完美的地方, 必须经过反复修改。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 学生的作文更是如此, 不可能写一次就完事, 需要经过多次修改才能写好。

教师对学生作文的批改讲评是作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教师在在批改讲评时, 既要肯定学生在作文中的闪光点和成功的地方, 并对此提出表扬, 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又要指出他们的不足与失误, 教给学生学会修改, 培养学生勤于修改的好习惯。

3.浅谈让学生学会学习的论文 篇三

数学教育家波利亚认为,教师的作用在于“系统地给学生发现事物的机会,并给予恰当的帮助,让学生在情境中亲自去发现尽可能多的东西。”这种思想的本质就是肯定学生的主体地位。新的数学教学处处强调这一思想,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要把学生的主动学习作为首要目标。

一、放开老师呵护的双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探索。

现在的课堂把“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作为数学教学观,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敢于“放”,把时间和空间交给学生,让他们通过观察、操作,独立思考及群体讨论,去获得数学知识,给学生有表现自己才能的机会。实践使我体会到,学生头脑中潜藏着极大的智慧和才干,只要教师放开你呵护的双手,就会发現,孩子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创造者!

在教学“分类”——按不同标准的来分类时,我让学生采取四人小组的形式学习。每人把自己带来的纽扣都拿出来,4个人的集中在一起,摆放在桌上,组内先观察,再讨论,最后动手分。分完后,我说:“每组派一个代表给大家汇报,你们组是怎样分的?按什么标准来分的?有几种分法?如果他说的不完整,其他同学可以做补充发言。”经过讨论交流、动手操作,学生们想出了十多种分法。如:有按颜色来分的;有按大小来分的;有按扣眼的个数来分的;有按形状来分的;有按钉的方法分的;有按扣子上的花色图案来分的等等。真是人多智慧大,学生的分法之多,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

从这一例子来看,这样的教学,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探索知识,既发挥了学生之间的互补作用,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思路得以开拓,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都得到了锻炼,教学效果明显优于那种老师讲学生听,老师演示学生看,老师提问学生回答的传统教学模式。

二、改变古老的应用题教学模式,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的体验、感悟。

新教材最大的变化之一是应用题教学,把原来的表格、图文、文字应用题变成了含有数学问题的情境图,学生的学习目的由以掌握应用题结构、学会解题方法为主,变为以体验数学问题、感悟思想方法为主。

过去应用题教学,学生的学习过程大致都是读题——理解题意——列式解答,不管学生是否能理解,只要列出算式就达到目的。而现在的教学,我对情景图的处理方式是:仔细观察——叙述图意、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列式解答)。这一过程每一步的实施都注重了学生的体验、感悟。例如在教学“8、7加法”这个教学内容时,学生在观察图时,不仅想到了图上有兔子、蘑菇、小草、房子等,还意识到了左边有几只蘑菇、右边有几只蘑菇,黄蘑菇有几只、花蘑菇有几只,一共有几只等教学问题。正是因为有了观察的体验,才会使学生产生了联想,在观察图意的同时联想到所观察对象的数量、在图中的布局、相互间的比较等数学问题。观察、叙述图意每一步都给了学生体验、感悟的空间。

同时,新的应用题教学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一幅情景图,学生要看、要说、要算,要想象图的寓意、组织语言表述、计算结果。整个过程既要有丰富的想象力,又要有组织材料的能力,还要有比较通顺的语言表达能力。之所以不同的学生对同一幅图会有不同的认识,也正是因为学生观察事物的角度不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同,思维水平的不同,组织概括能力的不同,对事物的综合认识水平不同,审美意识不同等综合素质所决定。所以,现在的应用题从根本上改革了以往的应用题教学,是培养学生对数学的体验和感悟、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

三、树立数学为生活服务的思想,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

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所以教学中要让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用数学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从中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与能力。新教材安排了“用数学”的内容,选择了许多现实的素材与情境,为发现数学问题,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了丰富的生动有趣的资源。

例如,在教《时、分的认识》时,我为了让学生感受到1分钟时间的长短,要求孩子们在课前试验一下自己一分钟拍几下皮球,一分钟做几道口算,然后在课上让学生听了一段一分钟的小故事,数一数一分钟自己的脉搏跳动几下数,有了这些课前和课上的实践活动,这节课的学习将由枯燥变得生动,使学生主动参与知识构建的过程,也培养了学生搜集资料的习惯与能力,感受到了课前实践的乐趣,也提高了课堂实践活动的效率。

4.浅谈让学生学会学习的论文 篇四

中国是诗的国度。仔细玩味异彩纷呈的古代诗词,便觉民族的烙印尤为明显和深刻。 因此,笔者认为,我们的语文课堂应为古诗词的赏析积累、体验运用创设情境,努力让古诗词穿行在语文课堂之中。

一、课前朗读精彩纷呈

笔者曾经浏览过四川省宜宾市李端初中的网页,看见这样一段文字:

开学之初,李端中学教务处为形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过程抓起,在原来课前朗读的基础上做了更为明确的规定,并写进了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在班主任与科任教师的通力合作下,两周以来,实现了课前三分钟教室内书声琅琅。

多好的朗读模式!其实我们大可以借鉴这样一种方法,制定计划,把古诗词的朗读安排在课前,创建一个书声琅琅的书香校园。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正因为如此,编者在每一册书都编排十首《课外古诗词背诵》。我们大可以利用好课前的这点宝贵的黄金时间,进行精彩纷呈的读读背背。

课前朗读古诗词,在自觉的行动中开拓了他们的视野,改善了他们的阅读环境,扩大了他们的阅读范围。对课内知识进行了有效补充,对于阅读理解水平的提高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课前的朗读为学生施展自己的才华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有的学生朗读水平较高,喜欢表现自己的优点,这就更能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使他们在有感情的朗读中很自然地提高了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对于那些不善言谈的学生这一行动更能起到不可估测的激励作用,使他们逐步用自己的实践来完善自己的不足之处。

二、诗词导入情趣横生

课文的导入,利用诗词导入也不失为一种良好的方法。如笔者在教学丰子恺《竹影》一文,从郑板桥的《竹石》入手,学生们一边打着节拍一边放声朗读,既能够有效引入课文,又能够让学生复习巩固以前所学,可谓一举两得。有些课文的意境和一些古诗词极其相似,通过吟诵导入新课,这样既可以丰富同学们的文学知识,又可以提高讲课的艺术韵味。例如讲授郦道元的《三峡》,可用李白的《早发白帝城》引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教学周敦颐的《爱莲说》,可用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导入: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三、点击破题茅塞顿开

课文的题目,是全文的旗帜和窗口。一些经典课文的题目往往是经过作者反复琢磨、锤炼的,许多还出自一些经典古诗词,我们在破解课题,导入课文时可以有意点击。如人教版第七册《夸父逐日》一文介绍了夸父与太阳进行赛跑最后渴死在半路上,“弃其杖,化为邓林”。笔者在引领孩子们进入课文时设计了这样的教学: 夸父逐日的故事,到底颂扬了夸父怎样的伟大精神呢?学生进行讨论后,本人接着以幻灯片的形式出示陶渊明的《读山海经诗?九》:“夸父诞宏志,乃与日竞走。俱至虞渊下,似若无胜负。”唐朝柳宗元《行路难》诗:“君不见夸父逐日窥虞渊,跳踉北海超昆仑。”夸父的远大志向便跃然纸上了。

在讲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琦君的《春酒》一文时,本人出示王安石的《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在集体配乐齐诵《元日》的氛围中,教师激情导入:同学们,在阵阵爆竹送去旧岁,迎来新年的喜庆中,让我们打开课本,去品味琦君笔下浓烈香醇的《春酒》吧!又如课文《端午的鸭蛋》的解题,也可从唐代文秀的《端午》“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中引入。课文《雷电颂》,诗人梅尧臣的`《五月五日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 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也为孩子们进入课文铺设神往的心路。

四、即兴穿插活跃气氛

在学习课文的过程当中,即兴穿插一些经典的古诗词,既是一门教学艺术,又是活跃课堂气氛的一种绝佳手段。如在学习《春》时,学生们对文中的雨也尤其喜爱,在一遍遍诵读之后,我问学生,“喜欢雨吗?说说理由吧!”学生们纷纷举手回答,个别同学还结合诗句来表达对雨的喜爱,于是我挥笔写下了写雨的诗文。在一遍遍诵读中,孩子们感受到了“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愉悦轻柔;感受到了“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潇潇暮雨子规啼”中寒雨的伤感;体会到了“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沾衣欲湿杏花雨”中雨的闲适……读着朱自清笔下的纤纤细雨,品著名家经典中真实、灵性的雨,孩子们不免意往神驰。

五、拓展延伸积累颇丰

某日,笔者在上完杜牧的《赤壁》时,忽然回忆起了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羽扇纶巾,雄姿英发。谈笑间,墙橹灰飞烟灭。”我说:“同学们,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在古诗词中是很有名的。老师写的这句话,主要是想把‘周郎’与‘公瑾’进行一番对比,意在说明‘东风’对于每一个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如此一番讲解后,孩子们啧啧称奇,兴奋地读了起来,他们为“谈笑间灰飞烟灭”的迅捷而惊奇,为“羽扇纶巾”帅气的周瑜而折服,更为经典的魅力而感叹。一节课结束了,孩子们还在互背互诵。那种认真让我始料不及。

曾经在《羚羊木雕》教学中做过这样的辩论:这能怪我吗?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甲方说,如此贵重的东西,一个小孩家家,不应该轻易转送他人,要尊重父母,凡事都要与父母进行商量,不能怪我;乙方说,我们都初中生了,不再是小孩子,凡事应该有主见,也不能怪我;丙方说,友谊是无价之宝,不要轻易对朋友反悔,更不能怪我…… 各抒己见,众说纷纭。显然,学生都已经理解了文章的主旨,最后老师概括:一件小小的家庭冲突,真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啊。

作家余秋雨曾经说过:“幼小的心灵纯净空廓,由经典奠基可以激发起他们一生的文化向往。”让古诗词时时不经意地穿行于语文课堂,让学生充分领略古诗词这道独特而亮丽的风景线。“腹有诗书气自华”,相信学生的语文生活也一定如一弘清泉,一路奔流,一路欢歌。

5.浅谈让学生学会学习的论文 篇五

创设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学会学习

文/蔡荣花

摘 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深层次地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作为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动口说理提问,动手书写操作,重视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要引导他们学会学习,使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在“做数学”当中都能得到发展。

关键词:自由表达;动手操作;说理提问;板演

新课程改革给数学教育注入新的血液,同时也给全体数学教师带来了挑战。那么新课改下的数学课应把什么留给学生呢?教育学家叶老先生曾经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我们现在的教就是为了学生今后的自学。这就需要我们的课堂教学要重视认知目标的完成、能力的训练、情感意志、态度观念以及良好个性品质的培养。需要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深层次地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并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自信心、主动性、创造性,使他们学会学习。

一、为学生创设自由表达的空间

新课标中的“课程实施建议”中明确提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有许多教师对所授知识,尤其是遇到重难点时,生怕学生有所闪失,总是一讲再讲,以为这样反复强调,学生就能牢固掌握,就会忘不掉。教师的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其实那样做,是缺少对学生心理的一种顾忌。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就是毕业以后很多年,学校里教的东西渐渐忘了,还有一些东西是忘不掉的,忘不掉的东西才是教育。”课堂中缺少了学生自由表达的空间,才最容易让学生产生对知识的厌烦与倦怠。对于学生来说,不易忘记的应是在愉快学习中所获得的知识、经过主动探究所获得的经验。所以,教师要尽量为学生创造“说”的机会,开拓学生“说”的空间。

例如,一年级《时分的认识》的教学,现在的一年级学生从小就见过各种钟表,钟表的认识应该是建立在学生一定生活经验的基础之上的,只是缺乏系统地归纳与整理性的学习。如果课上教师还是从老一套的教学方式出发,拿着一面钟从钟面形状、数字、时针、分针滔滔不绝地介绍着,我想学生肯定是不爱听也不想听,心中都会想:老师,你说的我都知道了。把你说的时间让给学生,给学生创造表现的机会。以“小朋友们,对于钟表这个朋友,你都知道了些什么?用你带来的钟与你的同桌说一说”,再全班交流。一年级那些爱说爱表现的孩子定会给你意想不到的结果,作为老师,只需在学生交流表达时适时地给予引导、梳理、质疑、纠错,一堂课也许会有些闹哄哄,可学生快乐,学生爱学。在自由表达中学生将生活经验中认知不足的知识得以补充、延伸,何乐而不为呢?

为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尝试着改变过去的“滔滔不绝”。例如,复习旧知时,变老师“倒片子”为学生独立整合;探索新知时,让学生猜、议、评,教师在关键处、疑惑处、转折处再加以点拨;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凡是学生中有人能回答的,尽量让学生来回答,教师不包办代替;巩固、小结时,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去梳理归纳,畅谈学习心得;作业与试卷评讲时,尽量让学生自己思错、评错、纠错。实践告诉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要把握得好,精讲比多讲收到的效果确实要强。

二、为学生创设动手操作的空间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体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的演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固然重要,但教师在教学时,应多挖掘教材中可利用的因素,把数学教材中的一些知识设计成学生探究的实践操作的活动,让学生动手操作,手脑并用,使学生在实践中感悟数学思想与方法,从而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五年级下册《有趣的测量》一课的教学,一些教师只是用课件播放不规则物体在透明容器中上升或下降时的画面,或在讲台上自己自编自导地演示一番,然后得出结论: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容器底面积乘水上升的高度(或水下降的高度),这样的教学学生只能是生搬硬套公式化计算,学生的创新意识直接被抹杀,注重学生去经历数学思想与活动体验过程这一重要教学目标只流于形式。将可行性测量方案留给学生去设计、去创新,课前做好充分的学具准备,给学生创设动手操作的空间,让学生在课中用准备好的用具,通过小组合作进行实践体检,在直观的操作中感受“等积变形”思想及方法的应用,这才是行之有效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又如,教学“圆锥的认识”时,有位教师教学“圆锥体体积”,先让学生分组实验,给各学习小组学生提供的学具不一,特别安排几组是等底等高的圆柱与圆锥,一组是等底不等高的圆柱与圆锥,一组是等高不等底的圆柱与圆锥,一组是不等底也不等高的圆柱与圆锥,在实验后让学生各组互换使用并比较学具的特点,发现问题所在。一堂课后,学生对只有等底等高的圆柱与圆锥的体积之间存在3倍关系印象极深。在实践应用中极少出现计算圆锥体积漏乘三分之一的现象。记得美国华盛顿一所大学有句名言说得好:“我听见了,我忘记了,我看见了,也忘记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让学生主动进行实验就必然开放了课堂,形成张扬学生个性的氛围,就能展示出学生不同的体验和困惑,真正形成学生自己对数学学习的切身体验。

三、为学生创设提问的空间

“问题”是促进创新的原动力,课堂质疑在教学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新课标对四基要求中明确指出要注重学生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对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是不可缺少的。如何激励学生,调动他们敢于也乐于提问题是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前提。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把问题隐藏在情境之中,激发学生提问的兴趣。如,在上《利息》这一课时,我先创设了淘气存款与取款的情境,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学生提出:“咦,淘气一年后取出的钱怎么多了呢?这多出的钱怎么计算得来的?同样多的钱怎样存利息会更多呢?”看,学生提问真到位!个个直指知识要点。有一个学生提出了:“老师,书上讲存款既利国又利民,我认为只利民不利国,因为国家派银行替我们保管钱,不但没有收保管费,反而贴利息给我们,这哪儿是利国呢?”这个问题表面上看起来与这节课要学习的利息计算没有多大联系,实际这一问题与利息的意义相关,对理解利率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我先肯定了这个学生敢于怀疑课本、敢于提问的精神,接着我就拿这个问题反过来问学生:“这是怎么回事呢?银行只办理存款业务吗?存储与借贷的钱都用在哪了呢?”让学生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并适时通过课件补充了相关知识,解答一些疑惑,课后学生对利息、利率的意义了然于心。因此,要想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就要努力让学生有“胆”敢问,减少课中“对不对?”“是不是?”这样一类徒劳提问的时间,给学生创设提问的机会。让学生多说,学会提问;让学生多做,启发提问;让学生多想,深刻提问。

四、为学生创设板演的空间

板书是教师运用黑板以凝练的文字和图表来传递教学信息的教学行为方式。板书对于准确地表达和理解知识、加深记忆、使知识结构系统化,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有着积极的作用。很多教师认为讲台与板书应是教师独领风骚的领域,其实这一理解是错误的,在数学课上,学生板演也是学生展示自我、自主学习的一种交流方式。对于小学生而言,能被老师请上台板演,哪怕只计算一小题也是无上光荣的,而对于坐在下面的学生,此时最想做的就是发现上台同学的错误,只要一有同学被请上台,其余同学将会积极思考问题,以稍快的速度,较为准确地答题,来与台上同学比较,发现问题,还会小声地与同桌交流意见。因此,课堂教学中,作为教师,必须要重视板演的重要性。很多情况下,教师少写而让学生多写,并学会尊重学生的板书,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记得在一次省课题年会中有幸聆听了名师吴正宪的`一堂课《搭配中的学问》,吴正宪老师给学生多次创设了板演的机会,学生中有用线段图的,有画各种实物图的等。直观上,板书乱七八糟,打乱甚至挤掉了老师的板书设计,可吴老师并没有擦掉这些,而是很欣赏地用红笔把学生的“杰作”圈起来,让台下学生质疑,板演学生在讲台上说出自己学习思考的过程,一堂课下来效果极佳。学生板演调动了学生思考的兴趣和展示的欲望,讲台成为学生多种学习方式的展台。黑板是交流的平台,同时也体现了老师对学生创意的一种保护,对学生的一份真诚,表明他把学生放在主体位置上是从心底里做起的,而这一切又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课堂教学中有人做过这样一个实验,把同样一个思考题,在不同班级由教师和一个优秀学生分别讲和书写步骤,到单元考试时这道题的正确率是学生讲的班级比教师讲的班级高,这说明了学生是从学生认知角度出发讲的,而教师是从成人认知角度出发,讲的重点不一样(或许还有学生对学生讲的新鲜感吧)而导致这样的结果。提供黑板与时间由学生去板演,虽然他们的字迹不够工整,图形不够美观,但那才是他们自己的东西,感兴趣的东西。对于学生板演结果的对错,由其他学生去判断、去订正还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作为教师,在给学生创设板演的机会的同时,必须做到心中有数,调控有节,做到因“材”而用,因“课”而用,因“人”而用。这样才能发挥板演的真正作用,否则就是流于形式,画蛇添足了。

综上所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地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时间与空间,是为了达到教而不教的终极目标。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的情感和态度,帮助他们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可以更好地体现“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作为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动口说理提问,动手书写操作,重视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要引导他们学会学习,使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在“做数学”当中都能得到发展,这也是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理念。

6.让学生学会学习 篇六

“让学生学会学习”是教育界很久以前就提出的一种教育理念,它是教育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也是教师们一直都在苦思冥想、致力于实现的理念。如何在课堂中指导孩子的学,如何让孩子自主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也成为当前教师们思索的问题,下面是我针对这种教学模式学习后的一些心得体会:

孔子在给他的弟子讲学时就说过:对于我听过的东西,我会忘记。对于我看过的东西,我会记得。对于我做过的东西,我会理解。这三句话充分说明了,只有亲自体验,亲身感受、亲手去做,才能让学习过程变得有意义。这种思想告诉我们要想让学生学会学习,就要让他们自主的深入到学习过程中,自主的发现问题,交流问题、解决问题。

首先,要找准切入点,让学生明确每堂课的学习目标。教师备课时都会有明确的教学目标,那么,明确的学习目标也是孩子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可以通过某一个切入点引导学生寻找突破口,在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既锻炼了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也让他们在这个过程中积极动脑思考,主动学习。使学生在遇到难题时知道采取自主、主动的学习态度,自己去独立思考,采取与同学讨论的方式解决。

其次,教师与学生形成了一种平等互助的关系,真正体现了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的四个环节。第一阶段为自主学习阶段,在这一阶段主要以自由读课文,初读检查,理清层次为主。教师要教给学生质疑方法、鼓励学生质疑,强化指导训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时间长了,学生的自学能力逐步提高,课堂学习会觉得越来越轻松,学习的效率越来越高。第二阶段引领学生深入课文,把权力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自由读句子的同时,标画句子,通过句子找重点词语,并能够简要写出自己的感受,教师可以适当指导,鼓励学生质疑,并交给他们质疑的方法。第三阶段为小组合作互动交流阶段。学生围绕自学产生的疑点和问题,在组内展开讨论,形成共识。在交流的过程中,通过互相表达和倾听,不仅能使自己的想法和思路能更好的表达出来,而且还可以了解他人对问题的不同理解,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逐步加深。小组合作交流不仅能让学生学会表达,更让孩子学会倾听,同时也让他们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感受到合作的力量,独立解决问题的成就感。最后是汇报展示,点拨提升阶段,在学生学习的基础上,教师通过检测,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的状况。学生的提高需要自己的内省和反思,更需要教师的纠正和反馈,重点指导学生容易错的,容易混淆的地方,充分利用有效时间完成教学过程。

以上是我在学习学校课堂教学模式的新的体会,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我会认真落实模式,同时锻炼自我,提升自我。

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心得体会

自主学习通常是指主动,自觉,独立的学习。新课程改革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应进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探索。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罗杰斯曾说:“自由愈高的学习,身心投入程度就愈高。在实际教学中,我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下面结合我在教学中积累的点滴体会,现总结如下: 一·给学生创设一个真正学习的情境。实践证明,学生在不平等的环境中学习是被动的,紧张的,不愉快的。学生也容易产生厌学到心理。因此教师对学生的期盼和希望可以产生巨大的感召力,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才找到自己,激发兴趣,自主地学习。例如:上课伊始,创设一种轻松的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对称》教学中,首先出示对称图形的一半,让学生猜是什么动物,来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也可以通过扮演角色,把学生带入到具体情境中。二·教师要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虽然一节课时间较短,但教师也要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去思考,去探索,使学生始终处于自觉积极的状态之中,来进行合作条件,自主学习。三·培养学生问题学习能力。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敢问,好问,善问的好习惯。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上课时,教师要注意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疑问,提出问题。在复习课上,也尽量想办法,问题让学生提,答案让学生总结。让学生发现问题,找出问题,让其他同学帮助解决,教师作以补充评价。有时不要怕被学生问倒了,因为他们在求知。有时我也只能告诉学生,等我查阅资料后再告诉他。四·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学会学习。首先,现在的孩子普遍存在不会学习的现象,表现在:家长或老师督促学习,管着学习,不动脑思考,不动手实践等不良习惯。作为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要让学生会学。用启发式点拨式的教学取代传统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进行中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发展他们的个性。其次,要通过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成功体验,来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五·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受益终生,但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人的许多习惯都在早年形成(也包括坏习惯),而教师要调查学生的表现要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教学的具体情况,循序渐进的培养,持续稳定地发展,比如:低年级的孩子上课要养成仔细观察,认真听课,课后按时完成作业,乐于和同学交流等习惯。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水平的提高,到了高年级,就要有良好的阅读习惯独立思考,乐于提问额度习惯。因此,课堂上我严格培养,帮助,指导养成这种学习的习惯,久而久之才会见到成效。六·加强反思评价,提高自主学习效果。随着课改的深入,学生探究能力的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成分越来越多,这就要重视反思,及时评价找出自己该做什么?什么该自己做,养成反思习惯。逐步提高自主学习效果。未来的教育,要让学生经历一个自我提问,自我探索,自我体验的过程,要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如何做人,如何发展。

如何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究学习

儿童学习的最根本的途径应该是活动,活动是联系主客体的桥梁,是认识发展的直接源泉。根据心理特点,放手让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的协调之中,进行自主探求知识的活动,可发展学生的认知结构。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实行开放式教学,让学生自主地探究性学习。

一、让学生尽可能去“想”。

培养学生一个“敢”字,鼓励他们毫无顾及的尽情去想,合理的去想。2

二、让学生尽可能去“看”。

看”就是让学生观看、观察,给充足的时间去观察,通过“看”发现,在此基础上去主动学习知识。

7.浅谈让学生喜欢地理的技巧 篇七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925X(2012)11-0132-01

任何学科的教学质量都跟学生对该科目的兴趣有关,学生的学习过程往往伴随着浓厚的个人情绪,觉得有兴趣就学得积极主动;反之,就消极被动。我们的课堂应努力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使课堂永远对学生有一种魅力,使学生感受课堂生活的快乐。怎样才能在地理课堂中营造一个和谐融洽、积极愉快的教学氛围呢?我的体会是:

1 培養兴趣,创建愉快学习原动力

1.1 适时联系学生所关心的时事热点进行教学。学生总是比较喜欢新鲜的事物,时事热点由于具有较新的时效性,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如讲西亚这一章之前,我联系当时阿富汗反恐战争为时事热点的情况,首先提出问题:现在正激烈进行的“反恐战争”发生在哪个国家呀?学生一致喊到:阿富汗!那么阿富汗位于亚洲的哪个部分呢?学生们便纷纷开始翻查地图,于是,很自然地进入了该章节的学习。再如,在讲巴西一节时,我对巴西国家队在世界杯上的表现稍作评论,便使学生对巴西这个国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2 借用诗歌,谜语讲解地理事物。诗歌,谜语是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比较特殊的格式、形式。他们能增强教学语言的感染力,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在讲到《山地垂直自然地带分布图》时,我选用了白居易的“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来说明山地气温及热量的垂直变化,这使得地理事物更加直观、鲜明。还有,在讲“地图”时,我采用谜语导入:容纳万水千山,胸怀五湖四海,藏下天下名山,浑身绚丽多彩。通过谜语,使学生形成轮廓概念,同时加深了学生对地图特征、作用等的印象。

2 将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事物形象化,营造愉快氛围

2.1 巧设比喻,便于记忆。恰当地运用一些比喻,常起到“调味品”的作用,将知识趣味化。我们可把足球强国意大利的主体轮廓图形比作一只长筒靴,而西西里岛比作一只足球;将非洲的轮廓比喻为一把火炬。再如,总结等温线的分布规律时,可指着《一月、七月世界等温线分布图》,因势利导:这弯弯的等温线是否更像一个安图享受的人呢?热时向冷的地方(高纬)跑(突出),冷时向热(低纬)的地方跑(突出)。顿时,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2.2 通过图片、实物标本等形式帮助学生理解。正所谓:百闻不如一见。中学生尤其是初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较低,将地理事物形象化,直观化更有助于他们理解。因此,讲到“陆地地形”时,学生如何才能区别多种多样的地表形态呢?我们可以用幻灯片将各种典型地形的图片投影出来,同学们在观察归纳后便都明白了。再如讲到“矿产资源”这一节时,学生对石英、方解石、硫铁矿等矿物比较陌生,我便将相应的一系列矿物标本呈现在大家面前。同学们一时兴致高涨,很感兴趣。

3 让学生充分体会成功,体验愉快

3.1 鼓励为主,给学生更多的肯定。学生都渴望别人的了解,也比较爱面子,很多人害怕在课堂之上答错问题。所以课堂中,我很少点名提问。一般是将较复杂的问题分拆成几个小问题,按列或排让学生依次作答,使每个人参与的次数和成功的机会大增;若遇到学生不会回答或回答不正确时,我会马上给予鼓励和启发。逐步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克服不良的心理习惯。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作为教师要充分利用“亲其师而信其道”的心理效能,强化师爱作用,把微笑带进课堂,把激励带进课堂把竞争带进课堂,把信任的目光投向每位学生,把尊重的话语说给每一位学生,把和蔼的微笑撒向每一位,从而创设出一种宽松、和谐、相互尊重的教学情境。由此产生的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产生最佳的学习心态,保持积极向上的乐观情绪和努力探求再获成功的强烈愿望,有利于塑造学生完美的心灵和健全的人格。同时不断运用激励性原则,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的成功感,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

3.2 唤起学生的竞争意识及对成功的渴望。 没有竞争就没有进步,没有竞争就没有成功。虽然时间比较少,但我们还是见缝插针组织了三次地理竞赛。比赛时无论场上队员还是场外观众,都全神贯注不肯放过主持人所说的每个字。如果本队选手答错了,马上传来一片惋叹之声,而一旦本队选手答对问题,便即刻欣喜若狂,呐喊欢呼,成功的喜悦溢于言表。

4 利用活动,引导愉快的行为

“学”的主体是学生,一节课的成功与否不只看老师讲得如何,关键是要看学生学得如何。所以,我会在课堂上安排一些恰当的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中,主动的去学习,这也是愉快教学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尤其是初一学生,年龄在13岁左右,正值求知欲、表现欲都十分旺盛的时期,如果能满足他们这一心理要求,学生的学习动机就会有进一步的发展。因此,我在课堂教学中安排很多适合学生参与的小活动。

5 加强自身素质,创造“愉快教师”形象

要让学生“愉快”,首先教师必须“愉快”,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亲切的眼神、一句幽默的发问、一个循循善诱的举止,甚至整洁、典雅的衣着,都会给学生带来良好的心境和积极向上的求知情趣。因此,教师要注意精心备课,博览群书,充分准备。课堂上利用各种合理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营造美好的愉快学习气氛,达到师生间的协调默契,将学生引导进神圣的科学殿堂。对于课堂可能出现的不愉快因素,教师要以宽容、大度的气质,巧妙地融而消之。另外,还要注意作好后进生的思想工作,让那些后进生逐渐加入到有趣的课堂教学中来。

8.浅谈让学生学会学习的论文 篇八

观音寺中心小学—唐永飞

摘 要: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我们深知沉闷的英语课堂只有让学生更沉闷。新课程标准下的英语课堂教学应是灵活多变且活跃的, 而不是沉闷枯燥的。经过这几年的教学经验我从三大方面进行相关的阐述。第一,利用各种教学媒体,激“活”教科书,让学生更易理解接受。第二,我们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扬教学民主,创设和谐气氛,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第三,我们老师也要转变观念,让教学手段“活”起来。其中第二点,又详细的说明了,怎么样才能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兴趣,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与勇气,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如何发扬民主,营造和谐气氛,让学生动起来。通过一系列的实践证明,在教学中,老师要敢于在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设计的研究,教学策略的运用等方面“另辟蹊径”、“独出心裁”,让课堂教学活起来。关键词:英语课堂教学主动学习互动的主体

长期以来,我国传统的教学观念是“英语就是死记硬背”、“满堂灌”,故而造成了“哑巴英语”“聋子英语”的不良恶果。小学基础教育必须摆脱应试教育,转变“教师为中心(teacher-centered)”为“以学生为中心(student-centered)”。要想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主动参与课题教学,使他们带着个人发展的需要、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浓厚的兴趣、高昂的积极性、饱满的热情参与学习,教师就得设计一些新颖、有趣的教学活动,这样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发学生的思维,使他们主动地获取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也就是我们必须想方设法然课堂教学活动活起来。那么,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怎样才能让课堂教学“活”起来呢?

第一,利用教学媒体,激“活”教科书,让学生更易理解接受。

摆在我们面前的教科书就只是教科书而已,不能说话也不能动。我们要想方设法,利用电教器材如TV、VCD、电脑、录像等,让教科书“活”起来、动起来、形象起来、发出声来,让“活”的教科书震撼学生的心灵、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我在教

学牛津小学英语4A UNIT 9 What’s the matter?这一课时,我先将课文中刘涛和杨铃的对话What’s the matter? I’m ill„/tired/thirsty/hungry.Here’s „ for you.等,制作成为一段Flash人物动画,然后在学生将这段Flash认真观看之后,由老师将动画的声音消除并扮演Flash中的人物,模仿他们的对话进行配音,接着再让学生们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配音。男同学扮演刘涛,女同学扮演杨玲,可以根据对话的内容做相应的表演,如一男同学问What’s the matter? 女同学回答I’m hungry.女同学可以两手摸着肚子,用肢体语言告诉大家她现在很饿。学生们的积极参与使课堂变得有声有色、生动有趣,学生充满激情,易理解掌握,并能模仿自编自演对话。

第二,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扬教学民主,创设和谐气氛,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

1.诱发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活动总是由一定的学习动机引起的,只有当学生喜欢学、想要学时,才能自觉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那么,学生的这种学习动机从何而来呢?这就要靠教师组织富有成效的学习活动去诱发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活跃学生思维,比如设置悬念、创设情景等。例如组织课前活动,我通常是以听说训练为重点,利用课前几分钟,开展听说训练活动。现在很多老师都习惯性的用一首歌曲来当作一节课的开场白,时间久了,次数多了,学生也会渐渐的失去兴趣了,我们也要适当的变换一下方式。比如,我们将所学过的单词或者句子编入到我们熟悉的歌曲当中去。我在教学 4AUnit 9What’s the matter?这一课时,就将学过的一些单词编到了“两只老虎”这首儿歌里面:What’s the matter?

What’s the matter?

I’m ill / thirsty.I’m ill / thirsty.What’s the matter?

What’s the matter?

I’m hungry /tired.I’m hungry /tired.(两只老虎的音乐)

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一边唱着一边夸张的作着动作,用这样的音乐唤起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和兴趣,让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来迎接即将开始的英语课。

2.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与勇气,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

英语课的教学特色是充分发挥其语言功能,讲究对话的艺术,这就要求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克服羞于开口的毛病,积极开展语言交际活动。我常常使用表扬和鼓励的话语(Excellent!You are clever!Good job!等),激励学生,让学生能够大胆地表现自己。每一堂课,都尽量创设大量情景并提供广泛的语言材料,让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在Dialogue的教学中,我让学生自己选择场景自编对话演一演。由学生自由讨论、自由组队,选择自己所要扮演的人物,然后编一个对话并表演出来。如Nancy 和Helen在超市,Nancy又渴又饿„„ S1:What’s the matter?

S2: I’m thirsty.(学生自己加动作)

Here’s some juice for you.S1: Thank you!

S3:What’s the matter?

S4:I’m hungry.Here’s some bread for you.S3: Thank you!

如此让同学们自编自演,使得原本比较枯燥的对话变得有声有色,生动有趣。长期以往,我们的学生由胆怯别扭到自然大方而且不时有精彩的即兴表演。

3.发扬民主,营造和谐气氛,让学生动起来。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激情来源于外界相对独立的刺激。在英语教学中,如果我们教师根据学生不同年龄段的知识水平、兴趣、爱好、情感和意志等方面的特征,努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课堂教学必将收到较为理想的效果。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和归宿是交际。所以在课堂上,要精心设计他们喜闻乐见的课堂教学活动,把静态的语言知识转变为动态的语言交际中去。然而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将“动中学,学中动”有机结合,使学生动脑、动口、动眼、动耳、动手以及动表情,以最佳心理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去。例如,在教学Unit 4 On the farm 时,我一边教学新单词、一边让学生模仿各种动物的叫声或动作,学生学得意趣盎然,教师也教得轻松自如。又或者让学生模拟实际生活场景,让学生以角色的身份来说话,实际上这也是一种交际。表演激起了学生的表现欲和参与意识,无论是表演者还是观众,都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角色。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获得。它还可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训练学生在头脑中将英文单词与相应的图联系起来,从而增强分辨、记忆单词的能力。例如,在学习hot, cold, rainy, windy等表示天气情况的单词的同时,引导学生用简单的动作来表示单词的意思。如:戴草帽或摇扇子表示hot,打伞或穿雨衣表示rainy,头戴纱巾或树枝摇摆表示windy,戴墨镜表示sunny,打雨伞、摇扇子表示hot and rainy„„

第三,我们老师也要转变观念,让教学手段“活”起来。

新世纪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快节奏的、灵活多样的、丰富多彩的,而不是“黑白”无声的。教师上课节奏要快,要训练学生的反应、思维与速度。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小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大多数不超过20分钟,注意力易分散,一但教学方法呆板、节奏慢,就会出现学生做小动作或小声讲话等不良习惯。为避免这一点,教师应抓住注意力集中的短暂时刻,用学生能接受的节奏组织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

游戏教学是“寓教于乐”的具体体现,在课堂教学中精心设计游戏,能使课堂气氛活跃,有新鲜感,学生能在畅快的笑声中,兴味盎然地吸取新的知识,而且印象较深。

为此我总结了以下几种课堂教学活动:

发口令做动作:老师发指令,学生做动作来表现理解,教师再用多种新的常常是幽默的方式来重新组合指令,一旦学生能说的时候,反过来由他们对教师发指令或互相发指令,游戏、幽默短剧、语言的意义用动作来澄清。

传话:可利用学生在教室里的座位按横排或直行来进行比赛,也可以没两个横排或两个直行为一组。教师低声对每组的第一个学生来说一个单词或句子,要求依次低声传下去,由每组最后一个学生起立大声重复,传话又快由准的为优胜。在一个时期时,传话的内容可以逐渐增加,难度可以逐渐增大,以便锻炼学生的听说能力。

动作猜谜:一组中的一个学生做表意动作,模仿某一动物或动作,另一组学生必须用英语说出是何种动物或动作,表意动作也可以是表示大家熟悉的内容,要求对方用英语说出。如:在教“cat”一词时。模仿其叫声,或模仿抚摩猫的动作,再要求猜出,并大声说出“cat”。

自我认识:参加者每人背上贴一张小纸片,纸片上写着有个亿人名或一个物品,物名最好是教室内能看到的东西,但每人并不知道自己背上的小纸片写着什么,游戏开始,大家就在走动中互相提问,要求对方用Yes或No来回答,当猜出自己背上的小纸片上的内容时,就可以把纸片拿下来。

表演:发动学生亲自制作道具,参加表演,表演课本剧、唱歌、跳舞、会话等,其情其景,十分融洽,受到了良好的效果。

找朋友:卡片、实物发给学生,两两对应,一问一答。

竞赛:包括个人抢答竞赛(教师出要求,学生自由抢答)、分组竞赛(将学生按实际情况分成几个小组,组与组之间开展学习竞赛,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生团结互助的集体注意精神)、师生竞赛(在活动中,要真正做到师生间的“心心相容”,必须融洽师生关系,师生之间开展竞赛是融洽师生关系的主要方法之一,它充分体现了学会上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学会上更好地主动学习)。竞赛形式易调动学生的激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稳定的心理素质,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同桌交往式:同桌是交往的学习中最小的单位。给每个学生找同桌(partner),比较容易控制,这种较为的效率也较高,祈祷了互问互答、互督、互纠互帮的作用,最终起到了生生教学的作用。

Bingo游戏:在Bingo卡的9个空格上随意写上9个单词或短语,老师每次随意读出其中3个,学生对照所填写的Bingo卡划去听到的单词或短语,如果划去的单词或短语成横线、竖线或斜线(任一方向)就喊 “BINGO”,最快的胜出并获得奖励。

单词接龙:老师给出一词,学生接上另一词,要求该词词首的字母与给出的词尾的字母相同,依次接下去。这种游戏可调动课堂气氛,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

谜语:英语中有大量有趣的谜语。教师可选择或编造简单、适合小学生水平的谜语,以随机的形式出现,这样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

以上这些活动贴近学生的生活,能够让学生有话可说,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活跃了课堂气氛。

结束语

有效的课堂活动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认知需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要提高课堂活动的有效性,这样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轻松,才能达到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和谐与统一。

参考文献:

[1]王蔷.《小学英语教学法教程》2003.8

[2]王素娥.《教育教学论文网》.2006.8.10

9.指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浅议 篇九

“不好的教师是传授真理,好的教师是叫学生发现真理。”教学中教师的主要作用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授之以渔”,培养学生从“学会”向“会学”成长。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观察、评价、纠错,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最终形成终身学习。

结合我多年的教学实践,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大胆放手教学,把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

首先,课前仔细研读教材,做好准备,多准备一些直观、生动、形象的图片或实物进行教学。便于学生理解要点,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能力。其次,利用网络和多媒体等让学生直观、形象的进行学习。最后,通过以上的了解,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感悟,结合教材上的知识进行自主练习。

二、及时捕捉学生的优点进行激励性点评,激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作为教师一定要善于观察、捕捉学生优点和错误,及时进行表扬和改正,多运用肯定、表扬、鼓励性语言,使学生真正获得自主练习的时间、空间、方法。在改正错误时,可通过同学们互相学习来纠正。要特别关注学生的情绪,以帮助学生牢固树立学习的自信心,激发学习积极性。自主学习、锻炼的能力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能力。具有这种能力的学生一般都有强烈的求知欲,善于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善于积极思考,敢于质疑问难,表现出强烈的探索和进取的精神。

实践证明,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自主互助学习,能使每个学生在各自原有水平上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都会有所提高。

三、让学生学会观察、评价、纠正错误,实施分层教学。

有效的完成课堂教学。

加强对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对自己的自主学习过程、效果进行评价。使之更加了解自己,同时也理解别人。学会在练习中互相帮助、互相质疑、在合作中学习,在交往中进步,营造一个安全、宽松的学习心理环境。指导学生选取最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进行锻炼。

10.浅谈让学生听你的 篇十

一天,我同他班主任谈起这件事,班主任上课也一样,班主任对他也没办法,老师对他说的话都置不不理。一次,在与学生的闲聊中,让我体会到了“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得知他家里的情况比较特殊,二岁时母亲去世,还有一个姐姐在读中专,父亲游手好闲,平时跟奶奶相依为命。而他奶奶又年岁已高。他的学费靠“一免一补”,生活很困难。得知他的情况,我试着改变以前的教育方式,也许会发生奇迹。

我开始暗暗观察王海,竟发现他有不少优点。他人很聪明,能够与同学和睦相处,乐于助人。很孝顺他奶奶,双休日还会帮奶奶砍柴,作为男孩子要做到这点不容易。

于是,我再次找他谈话,从他的家庭,谈到现在的学习情况,再谈到他的将来。刚开始我对他说,只是低着头,爱理不理。当谈到他奶奶时,抬头看了我一眼,似乎感到有些疑惑,好象在问,您又不是班主任,怎么对我的家庭情况这么了解。

我继续说出自己的想法,希望他能认真一点学习,不为你自己,也要为你奶奶想想,你奶奶年纪这么大了,万一哪天离你而去怎么办?你一定要学到真本领,学会自立。这时他的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一下子掉下来。我感觉时机已熟,让他自己表态,以后应该怎样对待学习。他说:“老师,以后上课我会认真听讲了,我会听您的。” 终于让王海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慢慢地,学习上有不懂的问题能主动来问。我鼓励他,自己心中树立一个竞争对手,默默地超过对方。从此,他的成绩进步很大。

这件事,给我很大的启发。教师只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爱心,改变一下教育方式,就能解决一些教学中的难题。

11.浅谈让学生学会学习的论文 篇十一

(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一)课题的提出 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提出“核心素养”的观点。“核心素养”是一个崭新概念,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践行“核心素养”是我思考的问题。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涉及方方面面,而我认为“自主发展”是很重要的一个层面。在“自主发展”层面,其中很重要的一项任务便是如何指导学生“学会学习”。

近年来,我一直担任九年级语文教学。为了提高学生的中考语文效率,我一直在思考探索。根据观察,我发现部分学生对语文重视程度不高,学习态度不够端正,缺乏学习兴趣,甚至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部分学生作业书写潦草,作文页面不整洁,写字不规范;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走神;课前不能及时预习,课后不能有效复习;字词听写、古诗词默写中错别字频频出现;作业完成方面,回答现代文阅读题只写几个词或一句话,不能静心阅读文章;文言文阅读不注重积累,考试不会迁移; 作业抄袭参考书或他人作业,不愿独立思考……其实,不难发现,这些现象的背后隐射出的是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指导学生“学会学习”。

教的目的是为了不教,我们的教学应让学生从“学会”转变为“会学”。“学会学习”,即学生要乐学善学。能正确认识和理解学习的价值,具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能自主学习等。因此,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着重从初中语文教学方面来探讨如何指导学生学会学习。

(二)价值和意义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所以,在核心素养的引领下,必须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那么,本文着重从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方面来谈谈如何学会学习,提高素养。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本文不注重理论的界定,主要是结合初中语文教学实际提出具体、细致、操作性强的方法践行“核心素养”。我认为学会学习的前提是培养学生“端正的态度”、“浓厚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

俗话说:“态度决定一切。”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有什么样的态度就有什么样的行为。因此,对学习态度的探讨,有利于培养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也有重要的作用,也有助于践行“核心素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激发学习兴趣,可以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行为养成习惯,习惯造就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一种良好的学习行为,坚持久了,就会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要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通过教学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由“学会”变成“会学”,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我们教学的重中之重。

所以,我觉得作为一线教师,有责任在“核心素养”的引领下,来研究学生的学习行为,通过此课题的研究使教师自觉地意识到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此外,本课题的创新之处就在于该课题的研究不是停留在理论研究的层面,而是有效针对本校学生的特点、问题和动向,研究总结出具体方法。

二、课题研究的依据 1.理论依据

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老先生曾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习惯。”著名语言学家吕淑湘先生也曾说过:“在语文教学上主要的任务应该是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不能过分依赖教师的分析和讲解。”其实,古今中外的很多专家学者,无不重视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而且,《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多处提出:“语文教学要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等。因此,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通过教学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真正的学会学习,是我们教学的重要任务。2.教学实际

我校是一所县属中学,但通过日常教学来看,学生语文学习能力亟待提高。大部分学生表现为书写不规范,遇到疑难字词瞎猜,不查字典;不能及时预习和复习;过分依赖手机或电脑,不能独立思考;粗心大意,不能自主检查;阅读量少,主动性不强等等。而中学生正值受基础教育、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如何能及时有效地消除种种不良习惯,进行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养成的指导,将大大提高我校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

因此,在实施新课程的今天,研究学习习惯的养成及其培养方法,对于提高学习效率,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推进素质教育进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现实意义。

三、研究目标与内容

(一)研究目标与预期成果

1.目标:本课题试图从学生目前的学习现状入手,通过调查和分析,整理出目前学生存在的不良行为,然后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关对策,从而不断改善语文教学的方法,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果,最终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学会学习。

2.成果:撰写教学实践论文、调查报告、课题总结报告、结题研讨会。

(二)研究内容

1.中学生语文学习行为习惯现状的调查研究(态度、兴趣、习惯)

采用问卷调查与访谈相结合的方法,调查并整理学生目前在语文学习方面存在的不良现象。2.好习惯难以养成的原因

(1)结合案例分析,查找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

(2)采用访谈的方式,与老师、家长交流,进一步整理归纳原因。3.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学习兴趣和养成良好习惯的方法(1)纠正不良行为习惯(2)长期监督指导(3)创造良好环境氛围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收集材料,学习理论,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深入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学习行为。在此基础上研究制定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具体目标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新经验,研究新问题。

2.调查分析法。在实验之初,我们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现状”进行了调查摸底,整理资料。在实验中,针对学生实际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研究策略。

3.实验研究法。以本班为实验班进行研究,注意观察本班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的态度及行为习惯,有计划、有针对性地采取一些方法,对学生施以积极影响,向研究目标迈进。

4.个案研究法。本课题一方面面向全体学生,努力促使全体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将随机选取一些学生,进行追踪观察,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调整对策。

五、研究的主要步骤

第一阶段:研究准备阶段(2016.12——2017.02)

1.从本校本年级的实际出发,查阅资料,制订课题的研究方案,组建研究队伍,确定研究对象。

2.课题申报,制订课题研究管理办法。

3.召开课题组会议,进行前测、分析和调研,撰写研究方案。第二阶段:课题研究阶段(2017.03——2017.07)

1.组织课题参研人员学习有关理论和相关精神,开展课题研究工作; 2.讨论研究现阶段的学生语文学习行为习惯存在的问题,分析情况;

3.在实施过程中做好观察、记录、分析,收集反馈信息并撰写阶段研究总结。4.在实践中应用和完善,逐步培养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形成。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7.08——2017.11)

1.针对实施阶段的情况,调整、完善目标、内容、途径和方法; 2.深入分析研究形成全面而深刻的研究性成果; 3撰写结题报告,召开结题会; 4.进行经验推广。

六、研究的主要成果

(一)培养端正的学习态度

态度是个体对特定对象(人、观念、情感或者事件等)所持有的稳定的心理倾向。那么,学习态度是指学习者对待学习比较稳定的具有选择性的反应倾向。因此,对学习态度的探讨,有利于培养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也有重要的作用,也有助于践行“核心素养”。俗话说,态度决定一切。有什么态度,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行为,从而决定不同的结果,学习亦是如此。1.培养积极进取的学习态度

(1)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在学习中,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体会求知的快乐;遇到困难能够主动克服,有完成目标的决心和信念。学习态度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学习成效,也直接关系学生个性与人格形成与发展。因此,培养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对每一个学生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2)学会控制自己。态度是靠自己去控制的。一旦具有积极的学习态度,需要坚持,不能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半途而废。面对干扰或消极情绪,要学会控制自己,加强自我管理。(3)学会反省。学生经常进行反思,也是端正态度的一种好方法。“吾日三省吾身”,问自己:自己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自己现在追求的是自己想要的吗?自己有哪些缺点需要改正……

态度决定一切。端正学习态度,发挥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2.认识语文的重要性

(1)语文自身的魅力。语文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优秀文化的积淀。学习语文,有助于培养我们观察世界,了解世界的能力。在语文课本中无论是祖国的大好河山,还是古今中外的名人事例都让我们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陶冶了情操。工具性和人文性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征。语文与生活同在,用心发现,生活中处处有语文。

(2)语文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和获得知识的必需技能。学习任何知识和技能都需从理解开始,这必然离不开语文。如解题时,审题分析需要语文,证明诠释需要语文,答题归纳也需要语文。纵使你对生活充满了感悟,对知识有着不尽的求知欲,亦或是心中充满疑惑……但是掌握不了语文,也是“满肚子蝴蝶飞不出来”。(3)中考指挥棒的作用。语文是中考的必考科目,满分120分,又是第一场考试。“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语文考试的成败也直接影响了其他科目的发挥。“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因此,端正态度,重视语文是学好语文的前提。

(二)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激发学习兴趣,可以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一旦学生“乐知”,兴趣被激发出来,语文学习也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精心设计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1)好的导入可以创造出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学习的兴趣,进而为语文教学创设出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迅速的走进预设的教学氛围境界。

(2)注重课堂教学,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入手,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积极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进而获取知识。2.用教师的个人魅力感染学生。

(1)为人师表,以身作则。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通过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教师要在仪表、生活作风及行为习惯等方面都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好学生的表率。

(2)有良好的品性。良好的性格,对学生具有亲和力,学生就喜欢教师,学习积极性就高,让学生在“亲其师,信其道”的心理氛围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3)有自己的风格。一名优秀的教师,应该有智慧,教学上有自己的风格。具有独特的个性魅力的教师,适时地幽默,让学生轻松地学习。

(4)与时俱进。现代社会知识更新日新月异,教师要努力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利用当前的多媒体资源和网络资源,从听觉、视觉等多方面刺激学生,拓展语文教学的时空,丰富语文教学的内容,提高语文的教学效率。总之,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爱上语文,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要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同时“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明确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由此,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通过教学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由“学会”变成“会学”,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我们教学的重中之重。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对教师、对我校的发展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教是为了不教,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是优化学习过程、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益的重要环节,更是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的具体体现和学生获取终身学习能力的重要方法。

1.课前预习、课堂听讲、课后复习

有效地预习,不仅能提高学习新知识的目的性和针对性,更能提高学习的质量。在预习时,要求学生借助字典等工具书,解决生字词或文言字词,熟悉课文内容,让孩子自己去读书,去发现问题,对于不懂的知识,用笔做上标记。这样,孩子就能带着疑问听课,效果会更好。但预习的前提是老师必须布置明确细致的预习任务,避免学生盲目预习。

课堂听讲,调动各种感官,把眼、耳、手、口、脑都要动起来,眼看课本、看老师、看板书、看屏幕等;耳听老师讲、同学说、自己说等;手记笔记、重点、疑惑、练习等;口说,朗读、复述、发言等;脑到,积极思考,心力集中。只有全身心投入,方能有所获。课后复习,每天做作业之前,把老师课堂上讲的内容像过电影似的“过”一遍,有疑问的地方及时搞明白,加深印象。先复习在做作业,只有真正地做到认真地复习所学的知识,才能把每天新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在做作业时,就能够运用自如。2.针对各种题型,注重习惯养成。

语文学习是一个漫长的学习积累过程。对于中考而言,各种题型的训练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日常积累。针对其中的某些题型,制定相关的策略方法,培养孩子的习惯养成。

(1)对于字词题型,准备一个“字词积累本”,积累平时易混淆的同音字、形近字(比如戌、戍、戊)或是习惯性误读的字词(比如潜力qián),也可是读书看报不认识的字词等。分类整理,闲时翻看,加深印象,强化记忆。

(2)对于古诗词默写,错别字历年来是学生丢分的最大“敌人”。其一,因为同音字、形近字的干扰,要求学生必须是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熟读成诵。弄清楚易错字在本句的意思,不要误解。其二,准备一个“诗词听写本”,将听写时出错的字词记录在案,可用红笔改正,并明确错因,从而加强记忆。

(3)对于名著阅读,这重在考查学生有无真正阅读名著的问题。读书,一直是大部分学生的薄弱点,亦或是老师强调到了,学生未能落实。为此,为了检查读书的落实情况,准备一个“名著积累本”,上面著明“时间、章节(页码)、主要内容(概括)、完成情况”,使名著阅读真正落到实处。此外,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可开展“读书交流会”“故事人物猜猜猜”,撰写读书笔记等活动,让孩子真正爱上读书。

(4)对于文言文阅读,要培养学生养成由课内到课外的知识迁移能力。学生准备“文言文积累本”,从七年级开始,每学习一篇文言文,在文言文本上抄写一遍,要求是一行文言文底下空一行,写重点字词的注释,此外,归纳本课的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文言句式等,掌握扎实的文言文基本知识,从而由课内到课外进行延伸。

(5)对于写作,由于学生的生活阅历少,视野不够开阔,加上阅读习惯差,知识面较窄,所以素材的积累尤为重要。因此,采用“自由积累法”,准备一个“作文素材本”,随时随地积累,可积累名人名言、好词好句、作文片段、身边的新鲜事、国内外的重大新闻或人物等,这样即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为作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3.写的习惯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是语文学习的要求。如今,写好汉子已进入中考,况且我们的测试也主要以“写”的形式呈现。这就要求学生写规范字。由于信息时代的到来,学生对电子设备的依赖性加强,书写能力有所下降,当然,也有自身认识的不足。

上一篇:信贷信用风险排查报告下一篇:五年级家长学校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