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急情况的处理措施

2024-08-27

紧急情况的处理措施(精选8篇)

1.紧急情况的处理措施 篇一

紧急情况的处理措施、预案以及抵抗风险的措施

紧急情况的处理措施、预案以及抵抗风险的措施;1.安全预警系统的建立;1.1组织系统的建立与运转;(1)建立从公司一级领导到施工现场的施工作业班组;(2)一旦事故发生,不管在工地内还是在工地外发生;1.2救助系统的建立;(1)设施保证系统;现场驻地项目部大门口设立醒目的救济、应急电话指示;(2)共建安全系统;与当地的医疗系统建立直线的对联联系,并在施工现场;

紧急情况的处理措施、预案以及抵抗风险的措施 1.安全预警系统的建立 1.1组织系统的建立与运转

(1)建立从公司一级领导到施工现场的施工作业班组的直线领导系统,依靠施工现场的项目经理组织实施。

(2)一旦事故发生,不管在工地内还是在工地外发生,其结果导致直接施工人员或第三方人员伤亡时应立即将受伤人员送往医院进行救治并向业主代表报告,首先口头报告,然后在事故发生后24小时内提交书面报告,分事故的类别及大小向相关部门汇报。

1.2救助系统的建立(1)设施保证系统

现场驻地项目部大门口设立醒目的救济、应急电话指示牌,上面明确急救电话为120、火警电话119、报警电话110,并为电话的拨打提供必须的固定电话设施(座机、手机)。

(2)共建安全系统

与当地的医疗系统建立直线的对联联系,并在施工现场设立受专业医护培训的临时人员;在办公室及民工驻地张贴当地医疗救助联系电话。可以直接用电话拨打120、110、114等电话联系。

(3)保证系统

凡是施工现场有工人上班,现场的管理人员必须有人值班,以保证现场发生紧急情况时,能够有管理人员进行统一的组织、安排应急管理措施的实施。

(4)安全教育的落实 以积极的态度搞好班前的安全生产教育,对现场的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必须有专人负责并长期坚持。

1.3人员受伤和财产损坏的赔偿

项目部应做好一切必须的工作,包括将他所受到的索赔要求及时通知保险公司,以保证所有的赔偿能够得到迅速妥善的解决,还应该让业主代表知晓解决索赔问题的进展情况,否则,业主代表有权直接向索赔人支付项目部认为不应该支付而尚未付清的款项,然后从业主代表将付给项目部的款项中扣除。

2.抵抗风险的措施

2.1本着谁主管谁负责安全的精神,项目经理是本工程安全生产的全权负责人,有专职安全员检查督促各项施工任务安全生产的进行,有各要素相关部门协作。设立施工用电、吊装、道路、交通、管线为重点部位,并要设置风险控制措施,并落实各级责任制。

2.2工程开工,由项目经理对所参加本工程的员工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和交底,考试合格后方可准予上岗。同时做好变动工种的安全教育,班组定期教育。

2.3对焊工、电工、机械操作工等特殊工人须通过专门的培训,经过当地考核单位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并进行二年一次的安全复审考核。

2.4生产负责人在安排施工任务时,应考虑施工现场安全措施及结构工艺针对班组人员进行交底。

2.5按照危险源清单,实施定期检查和专项检查,做好记录,分析原因,纠正预防措施,限期整改,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中,杜绝事故的发生。

2.6施工人员进场必须做好劳务手续,此项工作由班组长与安全员协同做好。

2.7坚持执行班组“安全一讲评”制度。自工程开工到竣工坚持每天进行班组“安全三上岗”讲评制度,上岗前由班组长进行交底,上岗时由班组安全员进行上岗巡回检查和认真做好上岗记录,每周进行一次,总结讲评工作。

2.8认真执行“安全技术交底制度”,安全技术交底与施工技术交底同时进行,施工队(项目组)一级的安全技术详细交底。安全技术交底最基层是单位施工员向班组交底,在交底时要结合具体操作部位,贯彻安全技术措施,上级领导的指示,明确关键部位,安全生产的重点及注意事项,参加的施工人员,不论是管理人员或者是班组长,施工中一律进行安全技术交底,随到随交,均应签字备查。

2.9落实安全生产教育制度,加强文明施工、安全第一的思想教育。在开工前,由总公司安全部门、项目安全负责人、项目安全员和班组兼职安全员对全体施工进行一次安全教育,贯彻安全操作规程,学习安全生产六大纪律和“十项”安全技术交底,并针对本工程的特点,对各工种进行分部分项安全技术措施交底,对新工人进行公司、项目部、班组三级安全教育,各班组应每15天召开一次安全生产、文明施工例会。总结经验和事故教训,落实下一步计划,杜绝伤亡事故,加强本人的自我保护和应变能力,表彰先进,处罚违章额。

3.施工现场的安全防护

3.1进入施工现场必须要戴好安全帽。

3.2在危险场所或区域及醒目易见处挂设各类警示牌、指示牌及安全宣传牌。

3.3在宿舍内、木工棚、食堂均应设置灭火器,并按要求配备,组织专人定期检查。

3.4机械设备均有人进行例行保养,下班关掉闸,关机并装上防护措施。4.工地安全用电及机械设备 4.1重点控制工地安全用电

(1)施工现场临时用电严格按建设部标准要求规范布局。在开工前会同甲方安排决定施工用电和线路面向。

(2)临时用电应由专业电工负责,根据现用电量合理选择导线。

(3)本工程用电机械及照明设施,一律采用三相五线制,保护接零、接地,电阻必须小于4欧姆。

(4)安装测试、维修均按规定实施。电工执行,专业人员负责验收合格后投入使用。

(5)施工期间做好电工执勤,做好交接记录,做到人离电断,确保安全。4.2施工设备安全技术管理

本工程施工牵涉机械较多,在编制中提出几点措施:(1)挖土机、大小机械设备在进场后,必须要协调,会同专职安全员、现场负责人、驾驶员进行全部验收,做到定机定人指挥。严禁单人无防护进行违章操作和带病运转。

(2)电焊机气割安全措施:电焊、气焊工必须持证上岗,电焊机应设有效的接零保护。氧气、乙炔气的安全距离必须大于5m,与明火地点相邻距离不得小于10m,并有防爆装置,防晒措施。

(3)操作人员必须正确使用个人的劳保用品,增强个人自我保护意识。5.施工现场防火措施

5.1在施工过程中,加强现场防火制度及防火宣传。

5.2焊接、气割工作人员持证上岗,施工动火严格申请动火作业审批手续。动火作业施工区域必须配备足够灭火器具,清理现场易燃物,严格执行“十不烧”规定。

5.3现场木工间、机修间、挂设禁烟牌,各种作业棚做好文明施工落手清工作。

5.4工地成立防火领导小组和义务消防队,定期做好防火巡逻工作,发现险情苗子及时抢险,义务消防队加强掌握消防灭火技术,正确做好集体财产不受损失。

5.5职工宿舍不得私拉电线,使用电炉等不合格电器。在宿舍区域按规定每100m2配备两只灭火器。

5.6现场电器照明、电线拉设按规范进行,熔丝尽可能不用铜线代替,导线的大小应根据机电用量选择。现场不得使用破损老化电缆,防止触电事故。

5.7电气操作人员必须掌握电气、火灾急救知识,及消防知识。5.8机械设备必须保持清洁无油渍。

5.9加强灭火器材的检查和保养工作,传授防火知识及消防法,提高职工消防意识。

6.综合治理

6.1加强企业社会治安治理工作,做到规范化、制度化,推动企业治安、综合治理管理水平,维护社会稳定,成立工地治安小组。6.2工地与当地派出所建立警民共防共治领导协议,共同搞好社会治安稳定工作,开展宣传法律知识。

6.3加强工地内部管理,各类贵重物品、票证登记等防范工作,联防队员加强夜间巡逻,防止偷盗、赌博、斗殴等坏风气发生,杜绝外来人员盗窃工地建筑材料,破坏施工的违法犯罪行为。

6.4外来民工的管理,坚持“五证”上岗,组织职工学习法律知识,提高职工的法律意识。

6.5与当地派出所签订治安消防协议书。

2.紧急情况的处理措施 篇二

“八山一水一分田”写的就是福建, 福建省80%以上的面积都被山区、丘陵覆盖, 特别是中西部地区, 多为山地、丘陵地貌, 且山高林密。如福建三明地区大部分为中低山、丘陵地貌, 森林覆盖率在75%以上。又如龙岩地区, 地域内分布武夷、玳瑁山等山脉。呈东北高, 西南低地势, 全区也以山岭、丘陵为主要地貌。其次, 福建地处亚热带地域, 大部分地区最低气温大于10℃, 平均气温在17℃~21℃。这一温度很适合淡水鱼的生长。如三明地区平均气温17.9℃~20.2℃, 龙岩地区平均气温18.7~21℃, 且大部分地区光照充足;福建山区水质好、无污染, 提高了渔业养殖的效益。美中不足的是福建中西部地区的山间流水受丰水期、枯水期影响较大, 且水的p H较小 (为酸性水质) , 而淡水鱼养殖比较适宜中性或弱碱性水质, 因此, 在养殖过程中要结合水质情况给以适当的调整, 否则会影响鱼的生长。如草鱼, 在酸性水质中生长速度就会减缓, 而且体质较弱, 易患鱼病。

2 山区池塘养鱼的常见紧急问题

2.1 养殖技术落后导致的紧急问题

随着渔业的发展, 养鱼致富已是福建山区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在福建中西部地区, 常见的淡水养殖鱼类有草鱼、大口鲶、花白鲢、鲤鱼等。在养殖过程中, 最常见的问题之一就是鱼苗投放的密度不科学, 导致鱼苗大量死亡或生长缓慢, 影响了渔业养殖的经济效益;不重视水质改良。由于福建中西部山区自然环境优美, 山清水秀, 水质清澈、无污染。因此, 很多渔民在投资养鱼过程中不注重水质的改良。如一些山区海拔较高, 山水较凉, 直接引入鱼池不利于鱼的生长。又如水的弱酸性得不到适当的调整会导致淡水鱼的体质较弱, 影响鱼的生长;暴雨后, 山水中的杂质较多, 直接流入鱼池也会影响鱼的生长环境, 造成池鱼的死亡等后果;对于鱼病的预防、治疗不科学, 造成的鱼大量死亡。如对鱼池的杀虫、消毒处理不当 (如杀虫、消毒不分季节、间期, 用药不分药品种类等) , 导致鱼病成灾或池鱼中毒等时有发生, 损害了养鱼的经济效益。还有, 防堵、防逃措施建设不利, 造成的大量逃鱼现象等。此外, 福建中西部山区养鱼规模逐渐形成, 但在一些偏远山区, 渔业养殖还比较零散, 相配备的鱼病预防指导、养鱼技术咨询等服务指导不到位, 影响了养鱼技术的传播, 制约了山区养鱼业的发展, 给福建依仗山区资源开发的渔业养殖带来了较多的紧急情况。

2.2 增氧不合理

缺氧会导致鱼的大量死亡, 导致渔业养殖的重大损失。如在山区池塘养鱼中, 大多养鱼户中午不开增氧机。中午阳光很强, 植物的光合作用旺盛, 氧气释放较大, 养殖户就认为没有必要开增氧机, 导致水中的氧气大量流失, 鱼池水的含氧量低且分布不平衡, 容易造成鱼的缺氧和死亡。又如, 一些养殖户笼统的认为雨天鱼池需氧量大, 因此不分情况遇到阴雨天就开增氧机, 及时在暴雨天也不例外。因此, 造成了“吃力不讨好”的结局, 暴雨天开增氧机不但浪费电源还容易造成鱼的泛白、死亡。总之, 缺氧是山区鱼池面临的一个重要的紧急问题, 处理不当就会造成大量的鱼死亡。

2.3 用药不恰当

山区施药主要包括2个方面:

2.3.1 鱼塘清理杀虫、消毒

这方面常出现的问题有2点:未检测药物残留直接投放鱼苗, 这样的后果非常严重。残存的药物毒素可能造成整个池塘的鱼全部死亡;药物使用不合理, 未考虑其他影响因素, 导致杀虫、消毒不利, 造成鱼苗投入后鱼病的频发, 造成大量的鱼死亡。

2.3.2 对于常规杀虫、消毒用药不当、方法不正确

如长期使用一种消毒药, 不但消毒的效果会受到影响, 而且会增大药物的副作用, 导致泛塘鱼死。又如施药时间太随意、不科学, 造成施药后鱼中毒死亡等。再如施药时药物为充分溶解, 导致鱼吞食-中毒-死亡等。

3 常见紧急问题的处理措施

山区池塘养鱼面临着众多的紧急情况导致鱼死、鱼逃等现象, 影响养殖户的经济收益。对于这些紧急情况的发生都有一定的诱发因素, 大多是由于问题的长期积累导致的问题的突然爆发。在处理这些问题时应从长计议, 从预防、防范入手, 减少鱼塘养鱼紧急情况的出现。

3.1 增强科学养殖观念

科学的养鱼科学养殖观是确保鱼塘高收益的关键。

3.1.1 投放密度要适当

结合养殖品种, 适当的投放鱼苗, 避免因投放密度过大造成的鱼塘缺氧、进食多、生长缓慢等情况的发生。同时, 可适当进行混合养殖, 即充分利用了鱼塘资源, 又不影响鱼的生长、健康。

3.1.2 重视鱼塘水质改良

注重观察水的透明度变化, 防止水中杂质、浮游生物过多造成鱼的缺氧等;留意观察流水的气味等以防水的污染造成的鱼中毒、死亡事件。此外, 还应针对福建地区水质弱酸的特点给以适当调节, 确保鱼的健康体质, 增强鱼的抵抗力, 减少鱼在紧急情况中的死亡。

3.1.3 科学的进行鱼病的预防、治疗

重视水质改良的同时对于鱼塘进行科学的杀虫、消毒处理, 尽量减少鱼病的发生及爆发影响。当出现病症及时的施药, 控制鱼病的蔓延、恶化。

3.1.4 积极准备一些紧急事件的预防

例如福建地区雨水充足, 特别是山区雨后水浑浊、流水急、存水难。要做好水中悬浮物、杂质流入鱼塘对鱼的伤害和鱼塘水的污染。同时, 预防急水流造成的逃鱼等现象;注重枯水期雨水的储存, 确保鱼池用水的质量和足量。避免因鱼池水位过低引发的泛塘等紧急情况的出现。

3.2 合理增氧

缺氧导致的泛塘后果迅速且严重, 在山区鱼塘增氧方面要重视增氧的主动性, 不要等鱼有了缺氧现状才增氧, 也不要没完没了的增氧。这样都不利于鱼塘最大经济效益的获得。一般避免鱼塘缺氧的处理措施有:晴天中午供养2h以上, 确保水中氧的含量, 避免水中氧气的流失。同时有助于鱼的进食及消化, 促进了鱼的生长;晚上看情况开增氧机, 一般以早开机为宜;雨天开机要科学, 阴天、小雨天及时打开增氧机;暴雨、骤雨天等雨停后开始增氧, 促进鱼的呼吸和进食。当发生鱼塘缺氧这种情况时, 没有别的办法, 就是增氧, 尽可能搅动全塘的水, 最大程度的提高鱼塘水的含氧量。总之开增氧机时间为:晴天中午开, 阴天清晨开, 连续阴雨半夜开。傍晚不开, 浮头早开, 鱼类生长季节坚持每天开。半夜开机时间长, 中午开机时间短, 施肥后, 天气热, 水面大或饲养密度大时, 开机时间长;不施肥, 天气凉爽, 水面小或饲养密度小时, 开机时间短。在鱼类主要生长季节, 特别注意傍晚下雷阵雨或暴雨, 夜间气压低又无风的天气, 可考虑及早开机, 以防“泛塘”事故发生。

3.3 恰当施药

鱼塘药物的使用一要谨慎、二要科学。如鱼塘的清理、消毒, 要确保药物残留挥发完全后才可以投放鱼苗, 避免鱼的中毒死亡。同时注意消毒时的其他因素影响。如枯水期清理鱼塘, 对于无水的鱼塘每667m2使用50~75kg生石灰或漂白粉消毒。对于有水塘则需要增加消毒药物的计量, 生石灰每667m2水深1m需提高到125~150kg, 把石灰溶化后泼洒全池7d后可放苗, 或含氯量30%漂白粉, 每667m2水深1m用13~15kg, 化水后均匀全池泼洒, 3~5d后放苗, 漂白粉清塘效果较好。对于有鱼的池塘消毒则需要重视鱼药的选择, 尽可能使用副作用小的鱼药, 且注意鱼药的更换, 如阿维菌素与伊维菌素轮换使用, 确保消毒的效果。此外, 还要重视鱼药投放时间的科学性。如不易在早上施药, 早晨鱼塘缺氧、水温较低, 此时用药药物挥发慢, 在鱼塘中的分布不均匀;还会造成体质弱的鱼在药物刺激下死亡。

4 结语

福建中西部山区自然条件得天独厚, 是发展渔业养殖的理想地域。切实的落实池塘水质的管理、鱼塘的投料及增氧、鱼病的预防治疗等问题, 避免山区鱼塘养鱼紧急事件的发生, 增进鱼塘紧急情况的处理效果, 可有效的提高渔业养殖的收入, 为当地人民的致富打开更广阔的出路。

参考文献

[1]陈浪彬, 汤宣浩.山区池塘养鱼水质调控技术探讨[J].水产科技, 2007 (05) :20-21.

[2]陈萍.池塘养鱼紧急情况的处理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 2010 (01) :318.

[3]郭严军, 刘亚军, 付鹏.洛阳市池塘草鱼肝病死亡的原因及防治对策[J].科学养鱼, 2011 (07) :50-51.

[4]李强.提高池塘养鱼鱼体抗病能力的几种有效措施[J].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2 (06) :201-202.

3.紧急情况的处理措施 篇三

【关键词】多重耐药菌;感染分布情况;处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616-01

多重耐药菌(MDROs)是指具有多重耐药性的病原菌,被认为是一种微生物对3类或3类以上的抗生素同时耐药[1]。随着抗菌药物的大量使用,耐药细菌株也不断增加,使得患者身体内部菌群出现失调,引起免疫力下降,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健康。目前,多重耐药菌感染已经成为全球医务工作者所关注的焦点,也构成了新世纪治疗多重耐药细菌感染的新挑战[2]。因此,了解多重耐药细菌感染的分布和对其实施干预处理措施是控制医院多重耐药菌传播和感染的重要手段。本文选取我院2012年12月-2013年10月住院部65例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临床病因学标本检验方法对其进行分析,并探讨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及相关的处理措施,现将内容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细菌株来源

选取我院2012年12月-2013年10月住院部收65例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进行病原学检查,其中男性49例、女性16例,年龄24-84岁,平均年龄64.1岁;患者住院时间为19-300d,平均住院时间35d。感染患者送检的标本主要为血液、痰液及尿液等体液标本,标本的采集均由临床医护人员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采集,并送检验科。

1.2 细菌耐药菌的分离和鉴定

所有患者标本均由各科室医患人员负责采集,送检。检验科检验人员根据标本的种类对送检标本进行常规分离和培养,采用西门子公司(德国)生产的Micoroscan AUTO4微生物鉴定分析仪进行菌株鉴定。

1.3 药敏试验

采用K-B琼脂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根据本院常用的抗菌药物种类选择K-B药敏试纸,试纸购置于英国Oxoid生物公司。采用梅里埃(法国)公司生产的VITEK2-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药敏试验,结果的判定根据卫生部公布的《临床检验中心指定的标准》执行。

1.4 统计学分析

将从2012年12月-2013年10月住院部65名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患者分离得到的86株耐药菌株按照菌株种类、标本分布、科室等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多重耐药细菌种类

本院2012年12月-2013年10月住院部86例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分离得到的菌株主要包括47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15株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18例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3株耐万古霉素肠球菌,其它3株。

2.2 多重耐药菌株的科室分布情况

多重耐药杆菌在临床各科室的比例:综合ICU 25株(29.1%)、呼吸内科19株(23.2%)、神经外科17(19.8%)、神经内科14株(16.3%)、消化内科10株(11.6%)见表1。

2.3 多重耐药菌的所在标本分布

多重耐药菌所在标本的分布情况为在痰液中分离得到的菌株29株、检出率为34.2%;在尿液中分离菌株20株,检出率为23.3%;在分泌物中分离菌株15株,检出率为17.6%,在脓液中分离得到菌株11株,检测率为12.7%;在血液中分离得到菌株11株,检出率为12.9%。

3 讨论

近几年来,随着抗菌药物的广发应用,多重耐药菌已经成为医院内患者发生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其能通过病患之间发生交叉感染,或者由于人工呼吸机等医疗器械引起传播,往往导致患者发生肺部、泌尿道、腹腔等感染[3]。目前多重耐药菌检查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应引起医疗单位和相关部门的广泛关注。

本文的监测结果显示,临床科室送检的痰液、尿液及分泌物等标本分离得到的多重耐药菌达到 74.4%,说明多重耐药菌的感染主要集中在呼吸道、泌尿道及创面感染 。多重耐药菌分布的临床科室主要為综合ICU、呼吸内科,比例共占52.3%,因此临床医生应对综合ICU、呼吸内科等易感部位进行检测,医院感染管理部门需加强上述重点科室的感染监测,有效地的预防和控制医院多重耐药菌的感染。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分布很广,在医院中MRSA是引起医院内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4]。近年来,随着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MRSA的检出率呈现出上升的趋势。MRSA的耐药机制为通过产生修饰酶改变抗菌药物的作用靶点及降低细胞膜的通透性,因此MRSA可对甲氧西林或与其结构相同、或者与β内酰胺类结构相似的抗菌药物,如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四环素类等产生不同程度的耐药。MRAS是引起深部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如肺部感染、皮肤或皮肤结构感染、创伤感染等。本院的多重耐药性感染主要以MRSA为主,共分离得到的MRSA菌株47株,占55.3%,分离得到该菌的主要科室为综合ICU、呼吸内科和神经外科。

由于医师对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使得多重耐药菌种类日益增多,尤其是对第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逐年增加。因此加强对多重耐药菌的监控就变得极其的重要,医院感染科及时对细菌耐药率、耐药谱、耐药趋势等进行总结,及时告知各临床科室,提高各科室临床医师防范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风险意识,指导制定合理的预防控制措施并执行,以便降低细菌耐药性,有效地控制医院多种耐药菌的感染。

另外,对于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预防和控制还应做到以下几点:①加强临床医师和护理人员手卫生,要求医务人员和护理人员为患者进行诊疗护理服务时严格注意执行手卫生规范,减少因手卫生而引起的耐药菌感染;②严格落实隔离措施,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患者应进行单间隔离、单独配备体温计和血压计,使用后还需做好终末处理,同时医务人员在诊疗治疗过程中,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在接触病人体液、血液或分泌物时应佩戴好手套;③加强病房的清洁和消毒,科室及病房应定时通风和进行空气消毒,对患者常接触的物体和设备表明进行消毒;④加强患者及其家属健康宣教,定期向患者及其家属开展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和控制的专题讲座。

综上所述,广大医务工作者应密切观察多重耐药菌易感科室,严格控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发生。同时医院感染科应及时对细菌耐药率、耐药谱、耐药趋势等进行总结,并及时告知各临床科室,而临床各科室医师应根据药敏试验的结果合理规范的使用抗菌药物。对于日益严重的多重耐药菌感染,临床上还应加强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其中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是控制多重性耐药菌感染的关键。希望通过上述这些努力,进一步减少医院多重耐药菌株的产生以及延长抗生素药物的使用时间。

参考文献

[1] 嵇晓红,刘春湘,陈嫣红. 多学科协作模式在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中应用的效果观察[J]. 重庆医学. 2013, 42(19): 2254-2256.

[2] 熊小玲,劳志刚,赵艳群,等. 集束干预策略在预防ICU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应用效果[J]. 广东医学. 2013, 34(15): 2426-2428.

[3] 何健,赖富华,曾荣芳. 某基层医院呼吸内科多重耐药菌目标性监测效果分析[J].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13, 35(12): 1246.

4.紧急情况的处理措施 篇四

日前,沈海高速公路发生了一起车辆刹车失灵的险情,一辆处于定速巡航状态下的日系轿跑车在没有刹车的状况下,从浙江一路飞奔到上海。浙沪两地交警部门为其开设绿色通道,一路护送至上海S4高速,在遭遇堵车后,驾驶员采取措施自救,在拉起手刹后,车辆与隔离带碰擦后才停下来,幸运的是,驾驶员除了受惊吓外没有受伤。

值得推崇的是:车主在汽车高速驾驶过程中遇到突发的状况后,没有惊慌失措,而是迅速冷静下来,采取了正确的应对措施,最终化险为夷,尽可能地把损失降到了最低。虽然,电视报纸网站等媒体曾多次报道过高速驾驶中的应急避险措施,但当危险真正发生时,您应当如何迅速做出正确处理呢?下面就为大家带来我们认真总结的几种常见高速驾驶中的应急避险处理措施。

刹车失灵

如果车辆在行驶中发生刹车失灵,应该怎么办呢?

1、根据路况和车速控制好方向,脱开高速挡,同时迅速轰一脚空油,将高速挡换入低速挡。这样,发动机会有很大的牵引阻力使车速迅速降低。另外,在换低速挡的同时,应结合使用手刹,但要注意手刹不能拉紧不放,也不能拉得太慢。如果拉得太紧,容易使制动盘“抱死”,很可能损坏传动机件而丧失制动能力;如果拉得太慢,会使制动盘磨损烧蚀而失去制动作用。

2、利用车的保险杠、车厢等钢性部位与路边的天然障碍物(岩石、大树或土坡)摩擦、碰撞,达到强行停车脱险的目的,尽可能地减少事故损失。

3、上坡时出现刹车失灵,应适时减入中低挡,保持足够的动力驶上坡顶停车。如需半坡停车,应保持前进低挡位,拉紧手制动,随车人员及时用石块、垫木等物卡住车轮。如有后滑现象,车尾应朝向山坡或安全一面,并打开大灯和紧急信号灯,引起前后车辆的注意。

4、下坡刹车失灵,不能利用车辆本身的机构控制车速时,驾驶员应果断地利用天然障碍物,如路旁的岩石、大树等,给汽车造成阻力。如果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地形、物体可以利用,紧急情况下可将车身的一侧向山边靠拢,以摩擦来增加阻力,逐渐地降低车速。

5、车辆在下长坡、陡坡时不管有无情况都应该踩一下刹车。既可以检验刹车性能,也可以在发现刹车失灵时赢得控制车速的时间,也称为预见性刹车。

6、手刹制动,刹车失灵后,可用手刹来进行刹车,但要操控得当,不能由于惊慌而去猛拉手刹车,否则会造成手刹的钢丝绳因为用力过猛绷断,使手刹失效、或车辆后轮抱死,车辆也很容易失控。正确的方法是缓缓拉起手刹,分几次拉紧、松开、拉紧、松开的方法使车辆减速停下来。需注意的是,拉手刹车的手柄时要摁进手刹车手柄的保险按钮,这样可以使手刹车手柄在拉紧、放松的过程中操作自如,防止拉紧时手刹车锁死。

7、减档制动,手动挡车也可通过强制降挡减速停车,具体做法是直接挂入二挡,再松油门抬离合器,这时车辆会有一种急刹车般的感觉,然后再伺机挂入一挡,此时可以把电门关掉,利用发动机气缸压缩的作用使车辆停车。

如果是在一些下坡等危险路段出现刹车失灵,为防止险情进一步扩大,必要时可利用路边的沙泥堆、草堆、路沟、树林、岩石等障碍物给车辆阻力而停车。

当转向机构中有零件破裂、脱落、卡滞时,会使转向机构突然失控,致使驾驶员无法控制车辆转向。应采取以下的应急措施:

(1)一是应立即抬起,把变速杆推入低档位;二是均匀而有力地拉驻车制动器,三是当车速明显降低时,踩下制动踏板,尽快使车辆逐渐停住。

(2)应及时向其他车辆和行人发信号示警,如打开危险警告指示灯、开前照灯、鸣喇叭并打手势。

(3)如动力转向系统出现故障,突然发现转向很困难,应迅速松开油门,降低车速,用力操作转向盘,并将车辆停到适当的地点将车修好。

(4)汽车若仍能保持直线行驶状态,前方道路情况也允许保持直线行驶时,不可采取紧急制动。应轻踩制动踏板,轻拉驻车制动操纵杆,缓慢平稳地停下来。

(5)汽车偏离直线行驶方向时,事故已经无法避免,则应果断地连续踩踏制动踏板,使汽车尽快减速停车,可以缩短停车距离,减轻撞车的力度。

注意!千万别急踩刹车

应急处理

如果在高速路上发生爆胎事故,您可千万别猛踩刹车,否则很容易铸成大错。正确的应急处理方法是这样的,如果是前轮爆胎,要握紧方向盘,调整车头http://,动作要轻柔,不要慌张地反复猛打方向盘,以免汽车出现强烈侧滑甚至调头。然后慢慢减速,可以挂空挡或逐级减挡,松开油门踏板并反复轻踩刹车,将汽车缓慢停下来。

如果是后轮爆胎:车会呈现一种不稳定状态,产生一股轻微的力量,使车子倾向爆胎的那一边,此时应采用收油减档的方式将汽车缓慢停下。在这里我们要强调一下与前胎爆裂不一样的是,由于后轮不具有导向功能,而且一般车的后轮承载重量相对不高,因此,后轮爆胎并不是非常危险,只要驾驶者保持镇定,以双手紧握方向盘,通常都可以使汽车保持直线行驶。此外,最好反复一下一下地踩踏制动踏板,这样可以把汽车的重心前移,使完好的前轮胎受力,减轻爆裂后轮胎所承受的压力。记住,不要过分用力踩制动踏板。

被异物意外击中请先冷静

虽说在高速公路上,被突如其来的异物击中的概率相对较低,但却并非完全不可能,此前也曾有车上乘客被路边玩耍的小孩用石头击中的案例。而当下不少驾驶者和乘客在高速公路上乱扔垃圾的不文明行为,更是

大大增加了车辆被异物击中的几率。

处置办法:由于这种情况的发生往往完全没有任何先兆,而且整个过程通常就在短短几秒内发生,让人猝不及防。因此,不但需要冷静的头脑,更需要在平时就打好“预防针”。一旦遇到类似的情况,比如被飞溅的沙石击中挡风玻璃,玻璃一旦碎裂,不但会对驾驶员的视线造成严重影响,甚至还有可能危及车内乘客。所以驾驶员应如司机吴斌那样保持冷静,打开转向灯,并逐步将车辆变换车道,在应急车道上安全停下,然后拉好手刹,防止车辆前后溜动;打开双闪灯,警示后方车辆避免发生碰撞;最后在确认后方安全的情况下,将安全警示牌放置在车辆后方百米开外,并组织车上乘客安全撤离事故车辆,等候救援。

高速行驶突遇路障

不少车友指出,在二级公路上遭遇突然蹿出家禽、家畜较为常见,遇到这类情况确实不知如何处理。“紧急避让,如果操作不当,易引发更大事故,而径直撞上去,也难确保安全。”

点评:南宁某驾校教练苏先生指出,车辆在高速行驶时,突遇路上有障碍物,可选择“避重就轻”的原则。行车过程中突遇障碍物,多数驾驶员第一反应就是猛打方向和急踩刹车避让,这样的操作并不完全正确,很容易引发翻车事故。他表示:只有在安全时速下行车,遭遇突发情况时才有充足反应时间和行车距离,让驾驶员控制好车速和方向。

如果车辆速度过快时,遇到小猫、小狗、鸡、鸭、鹅等质量较轻且个头较矮的小动物,如果来不及躲避,选择直接碰撞的危害,比猛打方向和急刹车要小。因为这些小动物质量轻、个头小,被车辆碰撞后会弹出去,车辆本身发生严重事故的可能性也相对较小。但是,如果障碍物是个头较大的牛、马,或是一些体积较大且硬度较高的物体,则应选择避让,因为一旦撞上这些物体,这些物体可能通过挡风玻璃砸向车内人员,车也可能因此侧翻。

元旦即将来临,相信会有很多车主选择自驾的出行方式。那么,行车前的安全检查就显得至关重要。正所谓行车安全须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检查车辆轮胎

高速爆胎的主要原因就在于行车前没有做好轮胎检查,轮胎或者已经出现鼓包或者是损伤等。检查轮胎首先要检查胎压,其次要检查轮胎的侧面及接地部分是否有明显的损伤;另外,还要检查胎纹间是否有石子等异物。另外一点就是轮胎是否磨损过度,这时根据具体情况的不同您可以选择换上备用轮胎并尽快到附近的4S店进一步检查。

检查车辆水液

检查的主要项目有:

1、检查全车油、水是否足够、油质量是否良好。

2、检查动力总成、传动系统有无渗漏机油。主要检查有几大部件如发动机、变速箱、后桥等。

检查刹车系统

刹车失灵的危险性极高,因此行车前进行细致的刹车系统检查非常必要。

检查刹车系统在车辆行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透过轮胎铝合金钢圈目测刹车碟表面是否光滑。如果有明显凹槽,车辆在行走时可能会发出异响。这时有条件的话最好到一些4S点或是专业的修理厂为爱车进行一下检修和保养。

检查车辆底盘是否完好

尽管汽车的底盘在出厂前都做过防锈处理,由于平时在较好的城市路面上没有太多的考验。但是如果行驶在山路或者泥泞道路上,泥浆等脏物极易附在底盘上,同时一些不断敲打底盘的沙石也会将底盘的保护层破坏,这样底盘被锈蚀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检查内容包括各传动部件、悬挂部件是否松动或损伤,如传动轴、半轴、半轴防尘套、悬挂、减震器、球头及底盘锈蚀检查。

检查车辆的灯光使用是否正常

车灯就是汽车的眼睛,在夜间灯光的正常使用更为重要。这里需要检查的有大灯(示宽灯、近光灯以及远光灯)、雾灯、刹车灯以及转向灯等。如果存在问题应及时更换或者修理。

看了以上应急避险的相关知识,想必您一定收获颇多,但编辑再次提醒您:遇到危险时保持冷静的头脑也是至关重要的。

5.紧急情况的处理措施 篇五

最近1号店接连举行促销活动,同时带来订单超出常规单量情况较多,在此突发状况下,工作工时延长严重,发货环节人员超负荷运转,这个分析主要由于

第一:各环节负责人未能及时安排人员加快环节工作时间,纯按个人意愿自愿加班与否,导致工作人员缺乏;

第二:各环节负责人未能及时联动互助,如收货上架理货等支援拣货等团体互助,导致工作量不平衡,发货环节人员超身体负荷运转,后期人员请假、生病最终影响仓库整体运作;

针对以上情况,我个人建议建立突发单量应急方案,主要针对解决超出日常单量情况下,仓库人员应发挥团体精神,集中按时保证发货正常,同时适当平衡发货环节压力,减少后期人员因长期超负荷运转导致病假等影响仓库运营:

建立此方案优点;

第一:各环节负责人可针对单量知悉自己环节需安排多少人员加班,而不是目前的纯按自愿原则加班,保证落实充足人员按时完成超出单量的工作;

第二:建立非发货环节人员支援发货环节人员机制;可达到灵活运用人员,也可在一定程度降低发货环节人员短时间内的压力,提高整体仓库运作效率;

方案如下:

方案启动条件:假设常规单量**单,发货环节可承受单量***;

1.日下午6点30分单量<常规**单;按日常流程运作

2.常规**单<日下午6点30分单量<超发货环节负荷单量,发货环节启动应急方案,各环节负责人落实:

1.拣货:

2.包装:

3.分拣发货:

各环节负责人需落实相应人员完成超单工作量,不可超出常规工时,拖延整体效率

3.日下午6点30分单量>发货环节可承受单量:

除发货环节启动紧急方案外,仓库全体启动紧急方案:

6.紧急情况的处理措施 篇六

在生产过程中,潜在隐患很多,当出现安全或紧急情况时,现场发现人员应立即报告项目部并设法控制事态发展,项目经理应做出应急反应和调度。在项目部接到报告的同时,应逐级向上报告或联系社会急救组织,如来不及向上级报告的同时,应有现场管理人员做出应急处理,事后向上级报告。紧急情况发生后,项目部应采取“四不放过”原则,即:事故原因没查清楚不放过,广大职工不受到教育不放过,责任人受不到处理不放过,广大职工不受到教育不放过,责任人受不到处理不放过,防护措施不到位不放过。

1.火灾:

火灾情况发生后,发现人员应及时向项目经理汇报并积极进行抢救。项目经理接到火警后,组织现场人员进行抢救,打“119”火警电话。如有人员伤亡,拨打“120”的同时,向上级报告和向社会求助,并立即组织疏散人员,保护现场;

2.暴雨、下雪天:

遇到有狂风、暴雨、下雪天,应给司机进行友情提示,并做好现场排水工作,等险情结束后回复正常生产;

3.停电:

因各种因素遇到突然停电情况,项目经理要组织相关人员检查所有用电设备的工作状态,并切断电源,向操作人员说明停电原因和所要做的弥补工作,如果搅拌机突然停电,应在切断电源后进行人工清挖;

4.中毒:

凡遇到中暑、中毒等情况,应采用现场急救措施进行抢救,并尽快送往就近医院进行治疗,如果有伤害事故发生,应逐级上报;

5.石料坍塌:

施工现场遇到任何塌方,现场人员应立即向项目经理汇报,并设法控制事态发展。项目经理接到通知后,要组织人员进行重新堆放,如果有人伤亡,应立即送往医院抢救,上报主管领导。砂石料的堆放,平时收料人员要多检查,及时发现隐患,应及时通知项目经理,提前采取措施,消灭事故隐患;

6.触电:

在工作中遇到触电事故,发现人应立即采取断电措施,拉闸,切断电源,立即向项目经理汇报,并与120联系呼救,教育大家避免触电事故的发生;

7.机械伤害:

以预防为主,教育工人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不违章操作,不违章作业,经常检查龙门吊的钢丝绳卡,插销磨损程度,泵、空压机的工作状态,不带病工作,凡发生机械伤害事故,发现人员应立即向项目经理汇报,项目经理及时组织人员抢救并向上级汇报。(附领导联系方式)

项目经理:秦超宁家庭住址:七里河电话:*** 构件公司总经理:胡荣生家庭住址:城关区电话:*** 构件公司副总经理:王兴祥家庭住址:安宁区安宁东路15#电话:***

7.猪丹毒的流行情况及处理措施 篇七

猪丹毒丝菌俗称猪丹毒杆菌, 首先由Pasteur于1882年从患病猪体内分离到的, 是一种革兰氏阳性菌, 为直或稍弯曲的细杆菌, 厌氧, 不产生芽孢, 无荚膜, 无鞭毛, 单在或呈V形、堆状或短链排列, 易形成长丝状猪丹毒丝菌。至今已发现了26个血清型。我国从各地分离的猪丹毒菌株经血清学鉴定, 致病菌株多为1a型和2型。该菌对环境的抵抗力很强, 在自然界广泛存在, 耐干燥, 但不耐热。在饮水中可存活5 d;在污水中可存活15 d;在深埋的尸体中可存活9个月;在病死猪的肝、脾内4℃存活159 d, 毒力仍然强大;在猪粪便中12'C能存活l~6个月。有报道称碱性土壤有利于猪丹毒杆菌存活, 但其容易被普通消毒剂杀死。该菌主要通过消化道、损伤的皮肤和吸血昆虫传播。病猪、带菌猪是最重要的传染源, 通过粪便和鼻腔分泌物向外排菌, 污染饲料、饮水、土壤、用具和圈舍等。

该病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地, 主要发生于猪, 最易侵害母猪和架子猪, 发病初期多为急性败血型或亚急性的疹块型, 随后转为慢性型, 患猪多发生关节炎、心内膜炎。猪丹毒病多呈散发或者地方流行, 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但炎热多雨季节及气候温和的季节 (5~9月) 多发, 近年也见有冬春暴发流行。

早在20世纪80、90年代, 猪丹毒曾被称为中国养猪业的三大传染病之一。随着养猪业规模化的发展, 近几年猪丹毒似乎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临床上基本不注射疫苗免疫。然而健康猪带菌现象普遍, 环境中的污染尤其是猪舍污染越来越严重。猪丹毒的隐性感染可能会发展成慢性型, 成为防治的难题。最近几年本病在猪场有了明显抬头的趋势, 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12013—2014年, 我县及周边连续发生的多起猪丹毒病例

2013—2014年, 我县及周边连续发生了多起猪丹毒病例。发病猪只包括母猪、架子猪, 以急性发病为特征。发病初期出现猪只急性发病死亡, 随后出现亚急性症状的患猪数量增加。猪只背部、胸部等皮肤出现红色斑疹、高热、不食, 死亡率高。治疗及时的, 康复比较快;一旦治疗不及时, 死亡率迅速增加。下面列举几个典型发病的猪场情况。

2013年5月底, 某猪场70头母猪急性发病, 架子猪也有发病, 发病数高达120~160头。发病初期猪身发红, 体温升高, 有些猪只背部出现不同程度的类似皮炎的红斑;随后红斑增多变大形成方块、菱形等很规则的红色斑块, 似“打火印”;猪只食欲减退或不吃, 并伴有气喘, 不愿走动。到了发病后第三天, 架子猪死亡60~80头, 母猪死亡10头, 个别怀孕后期的母猪发生流产。

2014年6月中旬, 某猪场饲养的200头母猪和20多头60~110 kg的架子猪, 短时间内不同程度地出现体温升高至41~42'C、猪身体发红、卧地不起、口渴、呕吐、粪硬附黏液等亚急性 (疹块型) 症状。发病1~2 d后病猪身上出现“打火印” (红色斑块) , 尤其背部、胸侧。疹块突出皮肤1~3 mm, 大小不等, 有的多、有的少, 指压褪色, 干枯后形成棕色痂皮。由于发病之初治疗缺乏针对性, 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 造成6头发病猪出现了败血症而死亡。其他猪只在随后纠正治疗方案后, 体温开始下降, 病情缓解, 疹块颜色逐渐消退。部分病猪数日后自行康复。

2014年9月初, 某猪场, 自繁自养了60头母猪, 多头母猪出现急性败血症, 死亡前无明显临床症状而突然倒毙, 死亡后腹部出现紫色斑块。随后该场架子猪陆续出现高热不食的病症, 身体不同部位出现界限明显, 圆形、四边形、有热感的疹块, 经及时治疗后全部康复。

2 临床剖检

剖检急性败血性和亚急性病死猪, 可见败血症状明显:死猪全身淋巴结肿大出血, 内脏及黏膜出血, 充血严重;肾脏出血、淤血, 肿大, 呈弥漫性暗红色, 典型的“大红肾”;脾脏呈红色, 充血、肿大, 肺脏充血、水肿;消化道有卡他性或出血性炎症, 胃底及幽门部尤为严重, 黏膜发生弥漫性出血;十二指肠及空肠前部发生出血性炎症。个别慢性病例关节肿胀, 切开肿胀病变的关节, 可见大量的黏稠的浆液性、纤维素性渗出。心瓣膜有菜花样疣状赘生物。

3 实验诊断

西南农大荣昌校区实验室进行了实验室诊断。对发病猪场高热期的病猪采血样、病死猪采取新鲜的疹块、肝、肾、淋巴结作涂片, 革兰氏染色、镜检, 分离培养。镜检结果为革兰氏染色阳性, 菌体平直或稍弯曲的纤细小杆菌, 单个、成堆长丝状杆菌。鲜血琼脂平板分离培养结果, 在平板上形成表面光滑、边缘整齐、灰白色、露珠状小菌落, 菌落周围有淡淡的溶血环, 从中挑取2~3个菌落革兰氏染色后镜检, 为革兰氏阳性的纤细小杆菌。为与李氏杆菌区别, 还将病料用生理盐水制成1∶5-1∶10的乳剂, 分别给小白鼠 (皮下注射0, 2 m L) 、鸽子 (肌肉注射1 m L) 和豚鼠 (皮下注射1 m L) 接种, 结果由病料制成的乳剂可使小白鼠和鸽子在2~5 d内陆续死亡, 并在尸体内可检出大量的丹毒丝菌, 而豚鼠健康, 无异常。

根据以上实验室诊断结果并结合该病流行病学、典型临床症状及病猪剖检变化可以确诊为猪丹毒病。

4 处理措施

4.1 急性病例治疗

及时发现, 及时治疗是控制的关键。

4.1.1 氨苄青霉素 (1 g×2支) 、氟尼辛葡甲胺 (5 m L×2支) 、地塞米松 (5 mg×3支) , 混合肌注, 1次/d, 连用3 d。如果治疗比较及时, 按此方法可在注射后4 h左右降低体温, 在1 d内将有明显恢复迹象。以上均按40~50 kg体重计算给药量。

4.1.2 对氨苄青霉素不敏感的急性发病病例改用0.9%生理盐水500m L+乳糖红霉素 (0.5×5支) , 静脉滴注, 1次/d, 连用3 d;另肌肉注射 (10 m L×1支) 帮助退热。

以上两种情况如兼有败血症状的, 肌肉注射Vc2 g、Vk50 mg, 2次/d, 连用2 d。以上均按40~50 kg体重计算给药量。

4.2 慢性病例或受威胁健康猪的处理

采用拌料给药途径, 添加复方阿莫西林、林可霉素加解益舒等进行群体防制, 加强护理, 一般耐过猪只可康复。

5 诱发猪丹毒的原因分析

5.1 养殖密度大、疏于防范

猪丹毒属二类传染病, 属非国家强制免疫的重大动物疫病, 一般不注射本病疫苗。随着养殖业向着集约化、规模化方向发展, 养殖户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 不断提高饲养密度, 导致病原体传播机会大大增加, 使猪群处于易感状态, 增加了暴发本病的概率。

5.2 多种因素导致

混合感染、继发感染、免疫抑制等都是近几年猪病难防的重要原因。猪丹毒的散发和季节性暴发可能与霉菌毒素、蓝耳病病毒、圆环病毒2型等引起猪群免疫力下降密切相关。

5.3 应激诱发

突然更换日粮、天气突变、高温潮湿、转圈、混群、猪只过度疲劳等应激因素均可诱发本病的发生。

5.4 环境管理

猪丹毒杆菌在自然界广泛存在, 在潮湿环境中可存活1个月以上, 可以通过消化道, 吸血昆虫等传播。

消毒不彻底、采用不清洁的饲料、饮水或粪便垫料得不到及时清理、引水系统遭病原污染、室内通风不好、蚊虫叮咬等日常管理不善都容易诱发本病, 因此, 对上述因素进行正确控制是整个疾病控制的关键所在。

6 防控措施

6.1 坚持自繁自养, 安全引种

引种引进新病原成了目前很多规模猪场疾病传播的最重要并最容易被忽视的环节。2008年周绪斌等对我国10个省市36个猪场进行了猪丹毒流行病学调查, 猪场阳性率87.88%。尽量减少外购猪只, 降低引入新病的风险。

6.2 加强饲养管理降低应激

防暑降温, 慎防天气突变或转群带来的应激, 可在饲料或饮水中适当添加多维、维C等抗应激和提高免疫力的营养物质。

病原微生物无处不在, 坚持做好猪舍卫生, 定期消毒, 猪舍保持清洁通风, 粪便及时清理, 防饮水污染, 保持舍内适宜的湿度, 定时驱虫等可降低舍内病原微生物密度。

6.3 依法处理病死猪

病猪及时隔离治疗, 死猪深埋或销毁处理, 对慢性病猪尽早淘汰, 防止其带菌传播。

6.4 疫苗预防

疫苗免疫依然是预防该病的一个有力措施。多数研究认为, 免疫接种不仅减少了急性猪丹毒的发生, 而且也减少了慢性型关节炎的发生。

8.烫伤后的紧急处理 篇八

热液烫伤最常发生在炎热的夏季,其高峰期是5~9月份,其中又以7月份最多。但近年来,农村冬季也时有发生。原因是锅灶连着热炕,小孩不慎摔入锅中,造成严重烫伤。

热液烫伤的小儿,大多数烫伤面积不大,创面较浅,但小儿皮肤薄嫩,相同温度的热液引起的烫伤要比成人严重得多,如处理不及时或处理不当,常可使创面加重或感染,甚至遗留瘢痕,如果在关节部位,还可能影响关节的功能等。

小儿烫伤后怎么办呢?

一、紧急处理:

1.热液烫伤后应迅速用剪刀将衣服(包括内衣及较紧身的外衣)及袜子等剪开、剥下,切勿用力脱,以免弄破水泡或撕脱烫伤的皮肤,增加感染的机会。

2.将烫伤的部位迅速放入冷水中或用流动的自来水冲洗半小时至1小时,天热时,可用冰水,这样,既能减轻疼痛又能减轻烫伤程度。

二、估计创面大小及烫伤程度:

1.估计烫伤面积:小儿五指并拢的手掌大小为身体的1%,可测一下烫伤面积占身体约有百分之几。

2.观察一下烫伤程度:烧伤(包括烫伤)分为Ⅰ度 ~Ⅲ度,热液烫伤以Ⅰ度、Ⅱ度最多。

Ⅰ度:烫伤局部干燥、疼痛、微腫而红,无水泡。

Ⅱ度:包括浅Ⅱ度及深Ⅱ度:

浅Ⅱ度:局部红肿明显,有大小不一的水泡形成,内含淡黄色液体,水泡破裂后可见潮红的创面,质地较软,温度较高,剧烈疼痛,痛觉敏感,伤后

1~2天最为明显,此期一旦感染即转为深Ⅱ度。深Ⅱ度:局部肿胀,表皮较白或棕黄,有较小水泡,去除表皮后,创面微湿、微红或红白相间、质地较韧、感觉迟钝、温度较低,伤后1~2天最明显。

三、根据烫伤面积及程度采取相应措施:

1.Ⅰ度烫伤:创面处理主要是止痛及保持创面清洁,勿再使烫伤加重。可用冷水浸泡或冲洗1小时,再涂紫草油或紫花膏、京万红烫伤膏(各大医院及药店均有售)等。3~5天后,局部由红转为淡褐色,表皮皱缩、脱落,露出红嫩、光滑的上皮而愈合,不留瘢痕,可有短时间的色素沉着。

2.浅Ⅱ度:创面处理主要是减轻疼痛,防止或减少感染。可用冷水冲洗1小时后,用碘伏纱布湿敷创面,将大的水泡用无菌针头或将缝衣针用白酒烧红,待其自然冷却后,沿大水泡的底部刺破,将泡内液体驱尽,保留泡皮,再涂紫草油,用40瓦~60瓦的灯泡烤干;如在四肢及躯干部可用碘伏、紫草油纱布覆盖创面,用绷带包扎,3~4天换药一次,同时服用或静脉用广谱抗生素防感染,减少患处活动,约2周愈合,不留瘢痕,可有时间长短不等的色素沉着。如果此期感染,可转为深Ⅱ度,愈合后遗留瘢痕。如果烫伤为浅Ⅱ度,面积较大,超过5%或家庭卫生条件差者以住院治疗为佳。

深Ⅱ度:防止或减少感染,保留残留的上皮组织,减少瘢痕形成。此期应住院治疗,一般需植皮方能愈合。

上一篇:《农夫与蛇》读后感200字下一篇:读书改变生活作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