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工作总结及发展方向

2024-08-23

it工作总结及发展方向(共11篇)

1.it工作总结及发展方向 篇一

伴随着IT技术的诞生与发展,人类社会从工业经济时代跨入了知识经济时代,依赖于管理革命、人力资本、知识及IT技术的美国新经济模式已初步获得巨大成功:它神话般的克服了工业经济时代司空见惯的经济周期的波动,在全球石油价格暴涨数倍的情况下,国民经济仍然保持了良好的增长势头。一时间,美国新经济模式成为各国经济学家,政府首脑竞相研究与模仿的对象。宏观经济的转型与发展。对当代会计学科发展背景所产生的冲击也是显而易见的,主要表现在:

第一,企业组织结构的不断创新对传统财务会计的基本假设产生了冲击

动态联盟,虚拟企业这种组织形式在IT技术的催生下在E时代越来越普遍。IT技术的诞生,大大降低了企业的经营管理费用及交易费用,因此,在传统经济中,以企业代替市场进行交易的方式在新经济时代有所改变。企业间的动态联盟以半市场、半企业的交易方式,以半松散、半紧密的组织结构,和其不确定的生命周期令人耳目一新。从会计学角度来看,动态联盟无疑对主体假设、持续经营假设产生了直接冲击。未来电子商务的发展,电子货币的盛行,对货币计量单位假设又是一个挑战。

第二,社会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改变,第三产业及信息产业必将成为对世纪新经济的支柱。知识经济时代的生产要素迥异于工业经济时代

传统产业虽然仍是新经济时代社会经济的基础,但经济的发展对能源、土地、资源及借贷资本的依赖性开始下降,转而依靠资本市场、网络经济来拉动经济发展。ZI世纪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是当代主流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它需要创新会计计量与确认的手段。如采用公允价值会计模式对创新金融工具进行反映。此外,知识资本及人力资源是发展新经济重要的生产要素,它们确认及计量模式完全不同于工业经济时代的机器、厂房等有形资产,这无疑为现代会计提出了新的课题。

第三,管理思想发生彻底改变

随着当代管理思想的不断创新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利用计算机加强与拓展传统会计信息系统的职能正进入了一个加速的阶段。以顾客为导向来优化企业价值键及作业管理的思想已全然取代了以往“大财务小生产”的狭隘思想。IT技术与会计信息系统结合的方式及设计思想日臻完善。从MIS到ADSS一再到基于网络技术的 MRP、ERP以及电子商务,其最终目标是通过网络来实现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

第四,发展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长期的经营战略目标,企业的经营战略理论的创新使当代管理会计的重心也发生了变化

核心竞争力理念的诞生,标志着人们新的经营观念的形成。人们将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传统途径——扩大生产规模,降低成本,扩大市场份额,转换到通过培育、维持并不断创新企业核心竞争力上。这使得经营管理当局不可避免地对自身的价值优进行审批,对业务流程进行在组。他们不再追求企业经营范围与规模上的“大而全”,“小而全”,而是主次分明地将企业经营重心放在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及维持上,摈弃了与建立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企业最终产品优势无关的生产与经营环节上,追求技术垄断而非多元化经营。

综上所述,传统会计信息系统所设定的目标、功能与范围已远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信息需求的多样性。会计信息系统的改革势在必行,共党与新的管理思想。管理技术、IT技术紧密联系起来。本文试图从如下五点进行探讨:

一、由封闭走向开放,由单纯反映企业内部信息转向共同反映相关的企业内部与外部人息

传统会计信息系统由财务会计信息系统和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组成,主要是反映会计主体内部的会计信息。财务会计信息系统是按复式记帐的原理,遵循公认会计准则,按照会计循环来反映会计核算信息,其目的是对外提交财务报告。管理会计信息系统把财务会计从单纯地核算扩展到解析过去、控制现在、和筹划未来,借此为企业管理当局提供决策支持。但当代管理思想发生了重大改变,亚当·斯密及福特等人所倡导的劳动分工原理在一定程度上已被现代化的集成管理思想所替代,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各业务循环及过程不仅在组织内部相互关联,还超越了一个工厂或企业的范围,扩展到供需链、供需网。企业与其生存环境息息相关,人们对企业行为的研究也从企业内部延伸拓展到企业外部。借助于企业综合业绩评价制度,通过相关的外部信息与指标来衡量内部管理效率,如顾客满意程度,重要顾客价值等。也与同在一条价值链上的上下游企业间增加了解,以跨越组织边界共享信息,搞好供销链管理。除此以外,网络与电子商务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企业间关系发生转变;由以往相互竞争向当今共生互利、竞争与合作发展,从而产生了动态联盟、虚拟企业、B2B电子商务公司这样的组织形式。企业在联盟之前选择联盟伙伴,一方面要参考传统的财务指标,另一方面,有关联盟各方的人力资源、研究开发能力、管理状况等信息也很重要。可见,采集及系统分析及评价组织外部信息对企业经营战略的制定有重要意义,也将成为未来会计信息系统重要功能之一。此外,现在企业经营战略的创新也要求企

业的信息系统能及时获取外部信息。前不久,企业还在热衷于大规模地兼并与收购上下游的企业及相关产业、通过资产重组等手段来达到规模经济、低成本扩张、提高产业集中度的目的;依靠多元化经营,规避产业风险。可越来越多“大而全”、“小而全”企业经营的失败似乎说明这样的经营方法是不可取的,发展、培养企业的核心能力,以获取长期的竞争优势。核心能力的培养,注重企业间分工合作,大力发展“外包”业务,形成企业间协作的群体。

二、由单纯计量与处理货币信息向反映与处理多元化信息方向发展

传统会计信息系统不能有效反映非货币信息,特别是财务会计信息系统实质上是遵循公认的会计准则,按会计循环有选择地处理相关的货币信息。从信息处理的角度而言,财务会计特点在于按特定的会计科目对财务信息进行分类、汇总与报告。对于企业的生产能力、创新技术、关联方及关联方交易等非货币性信息,则在报表附注中定期披露。传统的计量标准与手段对非财务及非经济信息无能为力,不能将其量化为货币信息纳入财务报表的披露范围。尽管近年来会计实各界理论界对改进企业报告作了很大努力。但这些内容越来越“丰富”的财务报告、被罚越来越“详细”的报表附注,似乎有信息堆积之嫌,远不能满足信息使用者需求。市场经济的发展,必然使现代企业处于一个日益复杂多变的环境里,在决策中,我们需要把非财务数据与财务数据综合起来,需要多元化的决策支持信息。所以,管理人员的信息需求与传统会计报告间的差距越来越大,甚至不能从传统的会计信息系统中找到相关的信息。因此E时代会计信息系统的结构应转为事件驱动式(event dirven)的结构,它基于业务活动而不是从特定的GAAP的视角来反映会计信息,能一次性地、适时地、完整地集成所有的业务数据,而不是任由数据分散存储、重复存储于多个耦联度低的信息系统中,避免了数据分散与缺失的现象。在处理时,立足于集成的会计信息系统的数据仓库能对信息进行多维处理,避免了不同信息系统在不同的数据基础上进行不同的处理所造成的混乱状况。卡普兰所着的《综合记分卡》在理论上做出了重大贡献,它解决了如何对非货币信息进行计量的问题,把对战略目标实施的监控及适时调整与协调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中,以优化作业链与价值链管理。

三、将会计业务流程重组与会计组织的改造结合起来

会计信息系统的改革与发展,不仅体现在会计理论研究的深入,如会计准则体系进一步完善与发展,还需对现有会计业务流程及会计组织结构模式进行反思与改造。现有会计业务流程模式是建立在会计循环基础之上,其特点是会计信息的录入、处理和报告集中于财务部门,相对独立于其他业务流程。会计循环为400多年前意大利数学家巴其阿勒所创造,它是一个环环相扣,前后继起,结构简单的循环过程,通过平行登帐、总帐与分类帐相互核对等方法来保证手工会计信息处理的准确与完整。该模式历经手工会计与电算会计的发展,至今仍根深蒂固地存在于现行的会计模式中,没有多大改变。然而在400年间,管理手段不断创新,IT技术不断发展,加之组织规模不断扩大,业务越来越复杂,使我们必须对会计循环——帐务处理过程,也即传统的手工的会计信息处理方式、纸制的凭证与文档传递与集合过程进行深刻的反思与改造。应该说,体现在会计循环中分类汇总、复式簿记的思想在现阶段仍然是适用的,但其实用方式应该改变。会计组织机构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会计信息处理的流程的安排。传统会计组织结构的特点是边界分明,这使得会计流程与其他业务流程之间相互独立,会计人员与其他业务人员在职能上相互独立。当前越来越多的企业组织结构伴随着业务流程重组,已从传统的直线——职能制组织改造为横长纵短的柔性化扁平化的组织。数据集成处理的模式也要求业务人员与会计人员互相沟通与协调,发挥团队精神,避免信息处理过程中所出现的重复及滞后现象。因此,使基础会计循环自动化是远远不够的,必须结合BPR及组织结构的改造,使企业会计信息处理过程有质的改进。使以反映为主传统会计信息系统转向反映与控制并重。

四、从IT的视角来更新内部控制观点

建立健全内控制度的目的在于减少与消除管理风险的产生,然而,永远适用的内控模式及制度是不存在的,它将随着一个组织的战略目标、文化、结构、业务流程等的改变而改变。因此,从人处理到计算机处理,从纸张数据存储和数据传输到电子数据存储和数据传输,这些数据处理方式的变化必将使当代内部控制的观念与模式发生变化。

首先,原来会计循环中一些为确保数据正确的重复记录和重复核对机制的重要性开始下降,这些主要用来防范手工处理数据发生错误的手段在EDP系统中显得次要甚至多余。

其次,IT技术对企业业务流程产生了重大影响,影响到与传统业务流程相适应的内控原则及措施。如“不相容职务不能由同一个人来执行”是一条普遍适用的原则,通常利用职责分离的方式来相互牵制与检查业务的执行。但在采用IT技术后,很可能会出现一个人在执行业务的同时也适时地记录该数据的现象,这无疑和上述的原则相悖。其实IT技术带来的自动控制处理一包括业务执行过程和信息处理过程,分离乃至替代了原来人所担当的角色,从而消除了同一个人执行几项不相容活动的风险。

再有,内控制度的设计应改变以往过分依赖外部独立审计师定期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检查及符合性测试,查错防弊的模式,重视对适时业务处理的控制。传统会计制度的安排,使会计人员在工作中较注重防范会计信息处理过程中的风险,如防止会计信息失真,但对业务过程中的风险控制主要依靠事后分析与检查来进行。随着企业业务流程与信息处理及反映过程的整合,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用历史信息对生产过程进行控制显得愈加滞后无力,因此要将会计信息系统与各业务循环过程通过IT技术有机地整和在一起,从而利用适时信息处理机制来健全企业的预警系统,以防范业务过程中的风险。随着审计准则、具体会计准则的完善以及鉴证系统准确性的提高,由传统的查错防弊转向对商业风险的事前控制。商业风险的预防将比查错防弊更为重要。因为未来审计师所面对的不再仅仅是独立的会计循环了。

五、拓展未来会计服务行业的业务范围

当代是建立在内控基础上的审计,未来财务报表的审计业务仍然会是外部审计师提供的一个重要服务,但随着企业再造工程的进行,未来业务流程与会计流程的整合,使传统审计业务的重点发生转移——由“结果”审计转向“过程”审计:传统的审计业务从审计对象角度而言是一种“结果”审计,也就是说它主要是就委托人所提供的财务报表——即会计业务流程的结果发表审计意见。然而,网络财务下会计业务流程重组使会计信息的生成机理发生了重大变化,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及可靠性会更加依赖于其数据的生成过程。因此,审计重点必将由“结果”转向“过程”。注册会计师在执业过程中要追溯会计数据的生成过程,要关注会计业务流程的设计是否合理,相关的内部控制是否健全,并要对此进行分析,鉴定及评价。就它们能否保证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可靠性、真实性、及时性发表审计意见。可见,未来的审计业务将是“穿透”会计业务流程所进行的审计,是财务审计与管理审计的有机结合,必将大大拓展其服务范围:既可为企业外部的信息使用者提供服务,也能为企业管理当局提供服务。

此外,随着未来大规模按需适时财务报告模式的实现,财务报告的生成基本上是自动完成的,未来审计师由对企业报告进行定期的审计转向对企业数据仓库中信息及其处理过程的可靠性提供保证。

未来管理咨询业务必将成为会计师事务所的主营业务之一。当前,许多会计师事务所与咨询公司同时提供财务与咨询服务。在社会经济模式及产业结构转型期间,寻求电子商务策略,进行BPR,实施ERP计划的企业十分需要专业人士的指点。美国《财富》杂志的一个统计数据表明,随着越来越多的公司寻求电子策略,全美咨询行业收入的百分比发生了变化:1998年,来源于电子商务咨询收入占总收入的29%,2003年,该比例将提高到57%。此外,全球五大会计师事务所之———PricewaterhouseCoopers1999年的收入已达到了71。7亿,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来源于管理咨询业务,而且其咨询业务随时都会从公司中分离出来自立门户。未来管理咨询业务包括了网络管理咨询业务与企业基础管理咨询业务,使企业在加强基础管理的同时,提高网络管理的水平。未来咨询业务有:网络财务流程设计,企业业务流程改造,企业综合业绩评价制度设计。注册会计师要研究如何充分有效地利用IT技术,实现会计数据网及管理数据网的统一。

尽管电子商务,BPR,ERP等名词是当前管理人员所追逐的“时尚”,但是不可忽视的是企业基础管理的加强,加强企业的基础管理工作与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是相辅相成的。在许多时候,企业实施ERP或BPR的失败,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忽视了对企业基础管理工作的完善。

2.it工作总结及发展方向 篇二

关键词:IT服务与外包行业,发展前景,人才需求

随着社会服务行业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十二五”时期就把IT服务与外包作为了重点发展的高端服务业。与制造业相比,IT服务外包行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明显的战略优势。目前,我国IT服务与外包行业发展迅速,已经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在国际上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仅次于印度、爱尔兰等国家。IT服务与外包行业具有搞人力资源含量、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含量等特征,这对我国IT服务与外包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主要分析了IT服务与外包行业发展前景和人才需求研究,以期能够促进我国IT服务与外包行业的发展。

1 IT服务与外包概述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了互联网时代中,计算机、网络和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不但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还对传统商业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从计算及用户和网民规模的快速增加,如今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对社会各个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不断深入,市场竞争也发生了激烈的变化。而在信息化建设的步伐上,国内外不少企业都在专注自己的核心业务,加快信息化建设,并且为了做企业最擅长的业务,企业的决策层也在发生着观念上的变化,由此可见,将IT等非核心业务外包给一些专业公司去完成,成了当今企业选择业务的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根据相关研究资料显示,与传统企业的运行效率相比,将IT业务外包的公司运营成本更低,效率更高。IT服务与外包(ITOutsourcing Managed Service)是指为了代替企业内部部门和人员承担企业IT系统,企业战略性地选择外部专业技术行业服务资源,也被称作IT外包服务,系统设计的业务流程的建设、运营、维护和支持的服务外包。IT服务与外包是企业迅速发展企业数字化,提高企业工作效率,提高数字化质量为个人用户提供巨大帮助,节约信息化成本的一种途径,其主要包括信息化规划(咨询)、网络系统和应用软件系统建设、设备和软件选型以及维护管理平常整个系统网络和升级等。IT服务与外包的方式主要有三种:首先IT业务整体外包。由于企业迫切希望降低运营成本,而又不想成立IT部门或雇佣IT工程师,因此,将IT系统的整体业务外包给专业公司,包括规划、采购、运维、培训等等。其次单项IT业务外包。一些企业选择将诸如网络建设、设备维护等部分IT业务外包给IT服务企业,这是由于对日常的各种繁杂事务难以应付,只拥有少数的额IT技术人员。另外系统维护业务外包。有些企业由于自有的维护人员日常工作不多,但是当信息化系统建设完成后,有了问题又处理不过来,这时企业可以将维护业务选择随机地外包,不但能够保障已经建成的系统能够正常地运行,还能享受到团队技术力量的服务。

2 国内外IT服务行业发展前景

自2000年至今,全球IT服务外包业务得到了高速的增长,IT服务与外包行业规模和发展速度惊人,市场空间巨大,产业呈现出“供需两旺”的局面。作为IT服务提供商,IT服务企业纷纷成长起来,全球IT服务行业的发展都十分迅猛。但是目前,我国IT服务与外包虽然从一定程度上满足了IT服务外包业务的需求,但是,IT服务企业数量和规模还远远不够,还不能完全满足实际IT服务业务的需要。

2.1 国外IT服务行业的发展现状

目前,全球承接IT服务外包业务的国家主要来自于三个地区,如:亚洲、东欧和拉美等,其中亚洲约占全球份额的45%,是全球承接IT服务与外包业务最多的地区。根据2013年权威机构的统计结果显示,从地域分布来看,美洲地区约占IT服务外包市场的42%,北美和西欧等发达经济体IT服务外包市场约占全球总量的80%,欧洲、中东、非洲地区约占42%。印度、中国等国家已经成了全球IT服务与外包的主要承接国家,由于其具有丰富的人力资源、较强的支付能力等优势,相应的IT服务行业发展速度十分惊人。

2.2 我国IT服务行业的发展现状

我国发展IT服务行业具有较好的基础和先天优势,人口数量多地域广阔,在IT服务外包市场上已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家。2006到2010年,为了刺激我国IT服务行业的发展,国务院先后发布了《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等重要政策文件,实行了财税优惠,对被认定为信息技术外包和技术性业务流程外包的服务企业,强调要大力发展信息服务业。如:在收益方面,IT服务与外包对中国经济的贡献是原料加工的20倍;在增值价值方面,IT服务外包的国内增值接近100%,而制造业原料加工增值部分只占总规模的2%~3%;在能源消耗方面,IT服务外包单位的GDP能耗只为制造业的20%。目前,我国已经有近4000 家IT服务企业,并且有的企业已经与国际标准正常接轨,步入了正常的发展轨道,但是有的企业服务有待规范化,在观念上需要更新。近些年来,根据国内外IT服务外包市场的现状,我国工业与信息化部制定了符合我国国情的IT服务行业统一标准,与国际、国内市场双双接轨。

2.3 我国IT服务行业的发展前景

目前,在诸如一些电信、银行、保险等企业核心业务中,不断增强了对信息技术的依赖性。随着我国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一方面,为了使业务部门能够更好地达到业务目标,企业要求IT服务外包能够创造更多的机会,也要求IT服务持续不间断的支持业务运营。因此企业需要不断开发一些软件,如:ERP、CRM软件等。另一方面,为了保证业务的安全性,企业需要打造铜墙铁壁,不断升级和更新各种硬件设备。根据相关研究表明,企业IT项目的生命周期是典型的“技术高消费”阶段,投资仅占整个IT投资的20%,在大约80%的时间与IT项目运营维护有关,但是在未来一段时间中,这种反常的现象会发生重大的逆转。另外,在IT服务外包观念上,为了跟上领头企业科学管理的步伐,各个行业的领军企业的变化将会带动其他一些企业,IT服务外包将会是很大、中型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这说明我国IT服务外包行业会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服务外包市场潜力巨大。

3 IT服务与外包行业的人才需求分析

目前,IT服务人才的培养已经成了我国竞争的主要砝码,但是随着我国IT技术市场与国际标准的全面接轨,我国IT缺乏服务人才,结构不合理,高端人才缺乏,基础人才总量又不足,严重地制约了我国IT服务外包产业的快速发展,为了填补人才资源不足而造成的缺口,高职院校就要培养很多的IT服务人才。

3.1 岗位需求

企业的IT系统基本由基础设施、系统平台、应用系统等三个层次结构构成,其中基础设施包括网络环境和计算机硬件环境等;应用系统包括信息系统和电子商务等;系统平台包括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等。IT服务团队的主力军是计算机应用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其为了保证企业IT系统各部分稳定、安全而高效率的运行,他们主要从事IT运维和系统服务工作,涉及岗位主要有IT桌面运维、IT技术支持、网络运维服务等。因此,目前,我国一些高职院校传统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等面临着招生规模呈现下滑的趋势,为了满足我国IT服务行业对计算及类人才的大量需求,一些高职院校适当地调整了这些专业,并设置了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即:IT服务方向。另外,在IT服务行业就业中,根据一些企业对毕业生的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要适当地调整原有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

3.2 总体需求

IT服务外包产业被认为中国未来20 年最大的就业“蓄水池”,其需要大量的储备人才。

近些年来,在我国IT服务行业中,IT服务外包产业人才紧缺,IT服务人才培养没有满足IT服务企业实际需求。,在“十二五”期间,为了实现我国商务部等有关部分的规划目标,我们要努力促进著名跨国公司将服务外包业务转移到中国,培训实用人才,建立一批产业聚集并具有服务外包基地。目前,随着产业的发展,我国IT服务外包企业对各层次的人才存在着各有侧重的需求,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呈现多层次的特点。

参考文献

[1]杨晓芳.“IT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科技视界,2013(2).

[2]姜灵敏,钟瑞琼.IT服务外包人才创新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华章,2012(2).

[3]王晓红.全球服务外包发展现状及最新趋势[M].国际贸易,2011(9).

3.浅析IT信息技术的应用及发展 篇三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 全球信息化 现代企业管理 城市发展 物流产业发展

0 引言

现代社会中信息技术(IT)无处不在,信息技术产业化也已初具规模。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IT产业将得到迅猛发展,IT产业化将对世界经济结构产生巨大影响。我们都知道,在现在的社会中,人们对IT信息技术已经不陌生,随着其新技术快速的发展,其甚至成为推动社会前进的杠杆,并已深人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信息技术推动生产力突破传统的束缚,实现跨越式发展,广泛渗透到经济和社会的各个领域。因此更应该成为人文社会科学家和哲学家们研究的重大时代课题。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的产品和生产过程正在被现代信息技术正在改变着,甚至企业和产业的发展也被现代信息技术改变着。做为一个企业管理者,要有敏锐的眼光和判断,应该知道怎样利用信息技术来为企业创造持久的竞争优势,同时也应该深刻认识到信息技术的广泛影响和深刻含义。

因此,把信息技术看作是辅助或服务性的工具已经成为过时的观念,无疑,一场关系到企业生死存亡的技术革命已经到来,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正在改变着企业家们习以为常的经营之道。企业必须迎接挑战,我们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以便立于不败之地。

1 现代信息技术发展与全球信息化背景

我们知道,随着微电子技术、计算机硬件与软件技术、信息网络技术、系统集成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产业逐渐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先导产业。特别是20 世纪80 年代以来,世界信息产业高速发展。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其发展速度越来越快,有力地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进步。

尤其在企业的发展中,信息技术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据有关统计资料表明,实施企业信息化可使企业大大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例如:劳动生产力率提高10%一30%,库存降低30%一60%,流动资金周转速度提高60%一200%,新产品开发周期缩短90%以上。所以,对一个企业来讲,决定其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之一是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和程度。

因此,许多国家认为提高生产率的最重要办法就是最优先发展信息技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科学技术革命已变为科技发展与科技进步的核心和主流,可以这样说,在未来的经济竞争中,谁能拥有高度发达的信息科学技术,谁便迅速获得信息并使之转化为经济优势,谁就获得发展的主动权。据有关部门提供的资料,我国每生产一美元产品所消耗的能、原材料约为发达国家的二至五倍,而消耗的信息量却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十分之一。可见,发达国家在国民生产中大量的利用了无形的科技知识等信息资源,而我国生产的增长主要靠有形的物质资源消耗。

2 现代信息技术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影响

2.1 信息技术对企业管理的作用

现代信息技术正在改变着产品和生产过程、企业和产业、甚至竞争本身的性质。把信息技术看作是辅助或服务性的工具已经成为过时的观念,管理者应该认识到信息技术的广泛影响和深刻含义,以及怎样利用信息技术来创造用力而持久的竞争优势。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信息技术就成为管理的一个重要对象,并且资讯管理上升到企业发展的战略地位。重视程度和原来远远不一样,与生产管理、营销管理、财务管理、人事管理和研发管理鼎足而立,因此企业管理者需要深刻认识到信息技术的作用,树立资讯意识,在企业中建立全面的资讯管理(Total Information Management)。

信息技术的崛起因其自身特有的经济技术特性而改变了社会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管理作为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一环也必然深受其影响。信息技术不仅使整个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而且为企业的管理方法、手段注入了新的活力,并进一步推动了管理理论、管理思想的发展,导致了管理水平的大幅提升。

2.2 信息化建设人才的需求分析

信息化建设人才现在是企业紧缺的人才,企业要想生存、发展,增强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就必须采用先进的现代化信息管理手段。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生产和经营和管理方面,电子商务软件、ERP软件以及CRM软件已正逐步地被使用,但由于信息部门仅重视软件的技术开发和设备维护,信息资源的管理显得非常薄弱,由于没有专门的信息化管理人才,需求定位出现偏差,使用效果并不理想。

因此对企业人员进行信息化培训,提高企业中普遍人群的信息化应用能力和核心技术,使之与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理念同步,是当务之急。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信息化面临的最大难题是信息化建设的人才匮乏,由于待遇和企业重视程度等因素决定了中小企业召到和留住高素质信息化建设人才比较困难。

2.3 建立企业网站、开展电子商务

网站和电子商务等手段,已经早被一些企业运用的炉火纯青,国际互联网作为近年崛起的网络技术革命的代表,其互联互通性不仅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还为企业展出现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同传统媒介相比,企业网站作为一种新的形象传播途径,这样就可以帮助企业与消费者建立更亲密、更稳固的联系,对受众更具有亲和力与吸引力。因此,很多企业开始倾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因为网站的易用性与实用性可全面充分地发挥品牌已经具有的价值,有必要采取更加行之有效的数字化策略来建立和提升网站形象,这一点已经被广大企业所深刻认识到。

2.4 信息技术与企业管理

我们知道,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其在企业的生产、管理、经营和财务等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甚至决定了企业的竞争力水平,一个完整的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应当至少包含三个层面的内容:

①业务运作层。简单的讲,它可以使资源得到最合理的配置,帮助企业合理的规划企业的所有运作资源,目的是得到最大限度的获利,在有限资源的前提下,帮助控制企业的运作成本。

②业务支持层。这也是一个主要功能,通过它,对企业财务及资金状况、企业管理成本的比率等会有一个比较充分的了解,可以清楚了解员工对企业资产的使用程度,企业的满意度状况。

③企业决策层。它是必不可少的一个主要内容,能使企业能够事先避免出现的危机,立于不败之地。它可以帮助监控和判断企业的现状,及时调整企业的管理战术,它的操作不仅仅停留在帮助企业的决策者模拟和决定企业的管理战略上,对现代企业来说,更为实用。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企业要想获得竞争优势,企业家们要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对原有企业管理模式所产生的深刻影响,必须认识到信息技术是一种新的生产力,能对内外环境作出快速反应,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企业成本,使企业的竞争力得到极大提升,使其企业内部信息传递环节减少,速度加快。

参考文献:

[1]《信号与系统(第二版)》A.V.Oppenheim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0年.

[2]《数字与模拟通信系统》Leon W.Couch,II电子工业出版社.

[3]邓泽平.一种多用途电度表的红外通讯问题[J].湖南电力,2003,4.

[4]朱磊,郭华北,朱建.单片机89C52在多功能电度表中的应用研究[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

[5]罗兆虹,詹学文,戴学安.红外通讯技术在电能表数据交换中的应用[J].电测与仪表,2002,12.

[6]吴叶兰,廉小亲,石芹侠.电能计量芯片组AT73C500和AT73C501及其应用[J].电测与仪表,2002.

[7]蒋俊峰.基于单片机的红外通讯设计[J].电子设计应用,2003,11.

4.IT运维团队的组建及管理总结 篇四

如何建设一支能够解决问题、创造价值、有活力的、不断进取的IT运维团队,并带领这支团队,充分发挥这个团队的优势力量,是运维业务有效开展的关键。运维策略是直接体现运维业务的经济价值所在。好的运维措施、方法可以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充分发挥该设备、物品应有的作用,创造更高的经济价值;错误的运维措施、方法可能缩短设备使用寿命或毁坏设备,严重时会带来一场巨大的灾难。信息安全是IT运维质量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只有通过有效、可行的管理、监控手段才能降低安全风险,防止重要数据泄漏,保障数据安全。

IT运维队伍组成

IT运维涉及的专业有:网络、数据库、操作系统、服务器(包括小型机)、存储、桌面运维、视频会议、门户、美工、业务管理系统等。这些专业的专业性很强,需要专业化人才进行运维管理。各专业知识面不一样,能从事运维工作的业务面也不一样。如从事网络、操作系统专业的运维人员可以从事桌面运维工作,但从事桌面的运维人员不一定能从事网络、数据库、存储维护工作。对涉及信息安全的专业必须分开运维,如网络权限、数据库权限、操作系统权限、存储权限、业务管理系统权限管理这几个专业必须独立,不得互相兼用,但做技术的可以兼用。IT运维中技术难度低的工作,工作量较大,人员需求较多,而技术难度高的工作,工作量相对小,人员需求相对较少。因此以上提到的每个专业的人员都必须有,但总的工作可以统一协调安排。

IT运维管理人员较少,工作量大,因此对人员专业面、专业素质要求高。对重要专业要能吃得透,在项目建设中能把握住方案的要害,所组建的设备、系统平台既要保证运行可靠、高效,还要不浪费,而且便于维护。在运维中要能制定合理可行的运维策略,完全了解所管辖的设备运行和停运的风险。在指挥运维作业时,能指出不规范或错误的操作,能意识到相应的风险,并能做到不瞎指挥,不违章指挥。

运维人员按专业设组,每个组至少有一名技术专家,该专家负责解决该专业的疑难问题,根据日常运维业务量配备相应的技术人员,在信息安全不互斥的情况下可以兼用。对以下两个专业特别指出:一是网络专业,该专业覆盖面大,专业性强,影响面大,因此从事网络专业人员的数量有一定要求,并具有5年及以上网络从业经验。专业上具有以下能力:能够独立配置该公司所有品牌的网络设备,能够随意组网,能够优化网络设备的安全策略,能够利用常用工具快速查找、分析、处理故障。二是数据库专业,该专业风险大,数据库一旦故障可能造成所有业务管理系统中断,严重会造成数据丢失,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失。因此必须取得DBA证书,并具有5年及以上从事数据库开发或维护工作经验的,才能独立从事数据库维护工作。

IT运维队伍的管理

一个团队要有凝聚力,相互协作,听指挥。尤其在处理疑难问题和应急情况处理时,更需要团队的力量。每个运维人员必须有相应的岗位及岗位职责。IT运维的岗位应按以上提到的IT专业设置。由于工作量的不平衡,在信息安全不互斥的情况下,可以兼任其它岗位,相互渗透。而且便于人才的培养。每台重要设备确定一个主责任人,特别重要的设备可以增加一个辅助维护人员。

新技术学习、专业相互渗透、常规培训必须保证足够的时间和次数。IT技术更新极快,每人每周参加一次集体的培训,相互培训、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每个专业的技术专家每年至少得参加一次一周左右的外送培训。

每天发生的运维业务很多,有常规的、有临时的、有应急的。如何使这些业务不落掉。做到每个运维业务定人定责,随时能跟踪运维进度。因此我们需要利用我们的强项IT技术,建一个问题管理系统,对整个业务执行过程进行监控。做到定人提报问题或定时发布常规任务,定人分配问题。得到任务的人员及时对问题进行处理,如果个人处理不了,可以找相应专业的技术专家处理,技术专家处理不了可以找团队共同处理,直到问题关闭。问题的处理过程及措施都在系统中体现。问题处理不及时,或没达到用户的要求。将会报警并产生扣分项。有了以上的问题管理系统,就可以监控、跟踪每个运维业务,提高信息共享、传输的效率,从而提高运维的工作效率,防止工作失误。周报、月报及每人的考核、团队的考核以系统中具体的数据为依据。

5.IT行业技术人员的职业发展方向 篇五

几乎每个企业都需要技术人员的支持,IT行业更是需要大量软件研发和设备维护的硬件工程师。不过,一个严峻的现实是,大量的IT技术人员对自己的职业定位和职业生涯规划显得非常迷茫和困惑。

IT行业由于技术和知识更新的速度太快,软件开放人员普遍被认为是吃“青春饭”的职位。其实,IT行业的技术人员同样有着非常广阔的空间,当然,关键一点你要另自己的视野更开阔些,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

IT行业的分类相当复杂,最典型的是以下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软件开发,通俗来说就是编程。实际上我认为真正的软件开发人员和制鞋工厂中的工人处在一个地位,是企业产品的最终生产者。当然,由于分工不同,在软件开发的岗位上也有很多不同的职位,如:开发工程师、测试工程师、文档人员、架构设计等岗位。

第二个部分是MIS: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ervice/System(管理信息系统),主要负责基础IT建设、网络、通讯、软硬件支持、简单开发等职能,为公司其他部门提供IT基础服务。

第三部分是ERP: 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系统),主要涉及企业管理类软件实施、维护、管理。通过是引入信息化手段在企业现实的实现企业的资源管理,协调企业各方面的生产运作,它对业务的规范和企业的管理机制有很大的依赖。

让我们来分别看看这三部分人员的职业发展空间:

1.开发人员

目前在国内软件开发还属于发展期,各种各样的中小企业林林总总,身处于不同的公司也会有不同的收获。有的在小公司,但好处是从需求到上线测试,几乎所有的人事情都是你在做,虽然不如大公司规范和细致,但对个人的成长是非常迅速的,特别是刚刚入行的新手,而且对个人的表达能力锻炼特别大。而大型公司或者说比较规范的公司,也可以学到很多,像文档的规范性、团队的合作等等。

总而言之,如果真的要做开发,可以先从中小型企业入手,有了一定实施和开发经验的时候,应该找一个更好的平台,最好是进入跨国企业或国内龙头企业。如果数据方面的技术很强,可以考虑转向互联网搜索方向;如果在电子和通信设备方面有优势,可以从简单的程序开发转向通信产品的开发。

2.MIS人员

MIS内容广泛,可从事的职业很多:网管、技术支持等,而且通过努力可以得到提升成为小小的主管(当然要有自身的素质),进而成为MISManager,但做到MIS Manager基本也就到头了,不过倒是可以考虑转到不同的行业或企业做MIS。

在企业内做IT技术支持工作,既避免了纯编程式的软件开发人员遇到的“人老珠黄”的被动局面,也不必担心IT产业泡沫破灭而产生的生存危机。

3.ERP类人员

从事企业管理类软件的人员一般起点比较高(公司的起点就比较高),要求对财务、生产、销售等流程都有清楚地认识,从业人员不一定为IT出身,而有可能是财务人员或理工科人员等转行而来。IT的迅速发展和企业

6.IT个人发展规划 篇六

毕业前一个学期,于利特意拽来好朋友跑到其在上海的哥哥家讨教求职、就业经验。令他倍感意外的是,好朋友的哥哥说,要是于利是他的亲弟弟,他不希望于利也做编程。朋友的哥哥接下来说,编程表面上看起来薪水高、待遇好,很是风光,实际上是份不折不扣的苦差事,有时候甚至都觉得不是人干的。整天就围着一样密密麻麻的英文字母和数字转,还必须得集中精力,一点都错不得,真的很累。

虽说这两年是赚了一些钱,但是付出的精力和健康代价实际上远不如此。而且,编程的工作环境封闭,整个人的精神状态也大不如以前了。听完朋友哥哥一番话,于利觉得编程类工作的确有些可怕,而且自己也没有很好的功底,工作起来想必更吃力。而且,自己的性格是偏外向的,也不喜欢整天大部分时间与电脑字母打交道的封闭环境。考虑后,于利决定找偏硬件类的it技术工作,而且自己在这方面也有一些功底。

毕业后,于利顺利在现在这家it公司找到了网络工程技术服务工作,待遇虽然没有编程的同事高,但是比起同龄人中其他行业的人来说已算不错了。刚开始,于利觉得挺满足,然而,做了两年后,慢慢地,于利开始焦躁起来。这时的他,手上的工作已经很熟练了,没有了原先的新鲜感。在现在这家公司也看不到有晋升的空间。

最要害的是,于利总觉得技术工作也有点像吃青春饭的,自己也不是非凡喜欢,总不可能一辈子做技术;即便自己愿意,客观环境也不一定答应,技术更新换代的那么快,自己很轻易就被后来的年轻人淘汰了。可是不做技术,自己又能干嘛呢?

抱着这样的念头,于利又做了一年,最近,他开始对自己的工作产生了明显的厌倦,对未来也从未感到如此的迷茫,迫切地,于利想要为自己的将来选择一条更好的出路,于是,他来到了向阳生涯。

职业规划师分析

没有完美选择,适合自己最好由于国内长期缺乏职业生涯教育,绝大多数学生在选择大学专业的时候、职场新人在选择自己的第一份职业的时候往往表现出不够成熟与理性。他们中大多数人会跟随大流的思想,认为最热门的即是最好的。热门的的确是公信力好,普遍意义上靠的住的选择,但对个人来说未必是最好的。

于利很早就瞄准了当时热门的it行业作为自己以后职业发展的空间平台,在大学专业选择的时候义无返顾地选择了热门的计算机专业。应该说他在当年中学刚毕业的时候就能根据当前的就业形式来考虑自己的专业选择,这种眼光值得肯定,但他同时也忽略了一点,他始终都是站在大众的.角度上来考虑问题,却忘了想想对于自己来说什么才是最合适的。

事实上,职业选择是个十分个性化的,它不仅关系到社会的需求,更重要的是必须基于自身的个性、能力、价值观等进行综合考虑。每个人的个性千差万别,能力有别,价值观也可能各式各样,所以,并没有完美的选择,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找到职业选择的真命天子先定位,后择业有句歌词叫有多少爱可以重来,选择也是这样,没有多少选择可以重来。一次职业选择一旦付诸实践就意味着时间和精力的投入,而这些都是不可重来的。要使职业选择可能面临的遗憾最少,在选择之初对自我准确的定位是必不可少的。定位是一个自我了解的过程,是一个对就业形势把握的过程,也是一个将自己与就业环境紧密结合的过程。好的定位可以发现自己的优势优点,发掘最适合自己发展的就业空间。当然,定位除了自己主观上的深入思考以外,借助一些专业的测评也是有必要的。于利的职业偏好、职业性格和职业技能是可以与it行业工作较好结合的。

于利的案例给那些想要进入it行业的年轻人一点重要的启示,倘若你只是项目it行业的高科技、高待遇,而并不确定这个行业是否是自己的爱好所在,是否希望在这个行业长远发展,那么,最好先明确自己的职业定位。目前,市场上已经有it职业培训机构开始将职业规划引入培训课程。

择业同时需规划既然专家的测评结果显示于利的职业选择是适合其职业发展的,那为什么于利还会如此的焦虑和不安呢?最大的原因在于择业的同时于利没有进行科学合理的职业规划,缺少长远的发展目标。

从目前于利的情况分析,他在技术的纵深方面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同时,于利的职业气质中体现出很好的团队组织、协调能力和良好的治理技术潜能,建议于利可以从进一步提高技术技能着手,同时补充一些组织治理方面的知识能力,逐渐过渡到向治理层面发展。

7.IT服务业发展趋势思考例 篇七

随着全球信息技术、通讯技术的发展, 以及全球产业升级的内在要求, 以服务外包、高端制造和技术研发环节转移为主要特征的新一轮世界产业结构转移正在全球展开, 以IT服务为代表的服务业正加速实现跨国界转移。IDC研究数据显示 (图1) , 随着市场潜力的不断释放, 市场规模正在呈膨胀式增长, 从2012年到2020年全球离岸服务外包市场规模的增长速度大幅增加。全球软件与信息外包将对中国现代服务业, 特别是与国际接轨的服务外包产业, 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近年来, 在国家高度重视和大力扶持下, 中国软件产业保持了快速增长的态势 (据IDC预测图2) , 年均增速高达38%, 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2008年软件产业收入为7573亿元, 是2000年的12.7倍, 2010年突破万亿大关, 成为拉动信息产业发展的引擎。

现在“智慧地球”又为未来中国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广阔空间。“智慧地球”利用先进的数字化技术, 将传感器嵌入和装备到各行各业的物体, 形成“物联网”, 通过超级计算和云计算将“物联网”整合起来, 实现人类社会和物力系统的整合。“感知中国”以中国主导的“物联网”技术和其他先进IT技术为基础, 围绕两化融合战略, 结合中国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和需求, 成为引导中国IT产业发展的技术方向和趋势。

8.2004:IT技术十大发展趋势 篇八

随着2003年AMD Opteron64与Athlon64系列CPU的发布,64位计算从服务器的高端应用 走 向桌面,走向大众成为了可能。对于32位应用的兼容性,使得AMD的64位处理器成为PC从32 位向64位平滑过渡的桥梁。

整个产业链也纷纷看好桌面64位计算的前景——芯片和主板制造商如VIA、Nvidia等纷 纷推出配合上述两款CPU的主板产品,整机厂商如IBM、HP等也纷纷表示支持,软件开放商也 准备为其开发64位的应用程序,以发挥其强大的运算能力,这其中甚至包括微软即将推出专 门为Athlon64优化的Windows操作系统。

面对如此大的压力,Intel不可能没有反应了。我们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Intel就 会在桌面64位计算市场大张旗鼓,利用其强大的实力应对AMD的挑战。两大巨头相争,最大 受益者当然是消费者,而且Intel进入得越早,桌面64位计算就越能得到发展和普及。64位 带来的计算能力的飞跃,无疑会为IT的发展带来一系列的惊人的革命。

WLAN——边普及,边成长

2003岁末国家公布的WLAN国家标准WAPI,虽然受到了一些人的反对与批评,但我们应该 从中看出,正是由于政府对于WLAN技术的看好与推广意愿,才对其进行重点考察,并为弥补 其数据安全方面的不足,制定出我国自有的标准。因此WLAN在2004年很有可能在政府以及商 用行业得到广泛推广。并且,国家标准的强制执行使得行业规格统一,兼容性提高,更有利 于WLAN在我国的快速普及。而另一方面,巨大的中国市场,是任何一家厂商也不愿放弃的, WLAN标准组织已经同我国联系,准备制定符合我国国家标准的WLAN标准,所以WLAN的自有标 准并不会导致与世界脱轨。

在发展远景方面,WLAN作为一个尚在快速发展的技术,其惊人的潜力将随着更先进标准 的研制展示在世人面前。目前成熟的802.11g标准的54M的带宽已经能够满足绝大多数应用的 需要。而正在研制中的基于WiMax技术的802.16a标准,据称可以实现最大30英里的传输距离 和70M的带宽,这将使无线局域网发展为无线城域网。

DVD——“刻录”+“蓝光”=二次革命

随着网络带宽的提高与大众多媒体应用的增加,计算机对海量数据的存储能力逐渐受到 考验。作为光存储领域排头兵的DVD技术,在市场的要求下在不断的发展进步。而“刻录” 与“蓝光”,就是它的两把利斧。

DVD刻录技术已经发展多年,但是各个企业为了抢占行业制高点而制定了不同标准,如 松下、日立等公司支持的DVD-RAM,由Pioneer所主导的DVD-RW,由PHILIPS、Sony、YAMAH A等公司制定的DVD+RW。标准之争大大阻碍了生产的规模化和产品的普及。但是随着DVD+R W标准的逐渐胜出以及DUAL DVD(兼容DVDRW)與DVD ALL(兼容三种标准)技术的推出,DVD刻 录终于开始走向普及阶段。2003年末,DVD刻录机掀起了降价风暴,一些机型降到了千元以 下,而更高倍速的刻录机也在不断推出中,由此我们可以预计,DVD刻录机的性能将快速提 升,同时价格也会快速下降,2004年,必将是DVD刻录的普及年。

同时,DVD光盘容量的扩展也会顺应市场的需求不断提高。2003年2月1 9日,三星等9家 公司发布了一种新型“蓝光盘”(Blu-ray Disc),由于采用波长更短的蓝色激光进行读 写,蓝光盘的数据存储量达到了传统“红光盘”的5倍,双面双层的“蓝光盘”将可以达到 惊人的100G的存储容量。预计在2004年,蓝光盘及读写设备将开始进入市场,在实际的应用 中接受检验和磨练。

显示设备的多元化发展

17寸纯平显示器占据显示设备主流地位已久,虽然近两年媒体对“液晶普及”进行了铺 天盖地的热炒,CRT显示器凭借其非常成熟的技术和极高的性价比自岿然不动。但是随着技 术的进步,液晶显示的技术逐渐强大起来,一方面,响应时间、亮度、对比度等参数不断提 高,逐渐逼近CRT性能;另一方面,采用DVI接口将是液晶显示器的大势趋,与相应显卡配合 ,完全数字化的显示能够充分体现液晶显示的优势。日趋成熟的技术必将使得LCD拥有与CRT 抗衡的实力。

在研发领域已取得重大突破的OLED显示器,势必成为下一代显示器的核心技术。OLED是 一项基于有机薄膜的自有光源显示屏技术。与液晶相比,OLED具有许多优点,如超薄,厚度 只有1毫米左右;超轻;广视角;刷新速度是液晶的1000倍;高清晰度;低能耗;制造成本 低。目前,大屏幕OLED器件的稳定性大大提升,基本上达到商业应用的要求,已可制造出15 英寸的高清晰度显示屏。

移动计算的飞跃——3G与SoC

业内普遍预测,2004年,中国将颁发3G牌照。TD-SCDMA作为中国提出的第一个自主知 识产权的国际3G标准,已与欧洲支持的WCDMA和美国CDMA2000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并在 中国政府的关注与大力支持下,完成了试验网验证。技术上已经完善的3G终于会进入实用, 其提供的高带宽会使广大用户享受到丰富多彩的数据服务,包括视频传输、互动游戏等等。

而要充分利用3G提供的高带宽,提高接入设备的处理能力也是关键,SoC将引领嵌入式 芯片的技术发展。SoC(System on Chip)即片上系统,从狭义上讲,是将系统集成在一块 芯片上;从广义上讲,它是一个微系统,如果说集成电路是大脑,那么SoC就是包括大脑、 眼睛和手的系统。随着SoC的发展,它将不断满足日趋增长的功能密度、灵活的网络联接、 轻便的移动应用、多媒体的信息处理等需求,满足人们以GUI屏幕为中心的多媒体界面与信 息终端交互需求。

Linux向嵌入式设备大力进军

Linux的发展是非常迅速的,几年之内,它已经占领了Web服务器领域的半璧江山,然而 在个人PC领域,与Windows相比,linux图形界面的效率和其界面友好度仍然较低,这导致li nux在桌面领域普及缓慢。然而展望linux的未来,我们发现,嵌入式设备是其新的用武之地 。

有限的ROM、有限的RAM、有限的传输速率、使用广泛而且其中不乏高危场合。这一切的 一切,都要求嵌入式产品需要一个核心很小、效率很高、优秀的内存管理,功能按需裁减而 且非常稳定的内核才行。而linux显然非常符合这些要求。我们可以预见,将会有越来越多 的嵌入式设备采用linux作为操作系统。

建设分布、平等的网络——P2P“登堂入室”

2003年走红的BT下载使得P2P技术深入人心。而与此同时,IT业的巨头们也开始涉足这 一领域,力图开发出其巨大的应用潜力,Microsoft将推出支持P2P的Windows XP SP2,而In tel也大张旗鼓地开始了P2P的研究应用。由此我们可以预见,在2004年P2P将逐渐向主流应 用领域发展。

信息安全——系统安全与数据安全

2003年的冲击波病毒等带来的影响使得IT安全再次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在防毒防攻击 方面,中央控管技术由于能够对网络安全进行全面、系统的控制与管理,将继续作为关键技 术得到发展。而整合了应用层监测和阻断攻击功能的智能防火墙技术将带来防火墙领域的革 新。

而数据保密性方面,随着SSL VPN(加密套接字协议层虚拟专用网)在应用中的不断成熟 ,2004年将是其遍地“开花结果”的一年。最初的服务可能仅限于比较单一的内容,但最终 将与企业各自的管理应用相结合。

基于XML的Web技术得到较多应用

为了解决现有Web信息结构化不强、不适合于深层信息加工和处理问题而提出的XML(可 扩展标记语言)一经提出,就被认为是构建下一代互联网的核心技术之一。在新的一年里, 将会有越来越多的Web站点采用这一技术,来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组织、加工和共享利用 。而在要求更高的商用领域,使用XML标记的高度结构化数据能够为企业间信息交换提供更 高效的平台。

HDTV/DTV全新的信息服务平台

数字电视(DTV)是一场革命,这场革命的核心是数字化。数字化使电视正式进入信息社 会的“数字化大家庭”,从技术基础上推动电视演化成综合娱乐、体验和信息服务平台。

9.IT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篇九

2、就业范围广 :一般企业都有自己的IT部门,企业里的信息量比较大,就势必需要数据库的管理、企业信息化管理等。

3、薪资水平高:根据有关数据显示,IT行业是目前平均收入最高的行业,其从业人员平均年薪已逾十万元,有经验的IT工程师平均年薪一般在12万元以上。如JAVA开发工程师、安卓开发工程师、网络营销工程师、UI设计师等IT人才必将成为职场紧缺人才,发展前景好,薪资水平高。

4、工作环境好:北上广深及沿海发达城市成为我国信息产业较密集地区。一般从事信息产业的企业大都集中在高级写字楼内或软件科技园。工作环境好,设施完善。

IT行业未来的发展潜力主要基于以下几个重要的方面:

第一:物联网领域。随着5G标准的落地,物联网领域将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尤其是车联网、农业物联网、可穿戴设备等领域将逐步打破已有的场景限制,进一步促进相关产品的落地应用,也会由此创造出大量的就业机会。

第二:人工智能领域。物联网的发展会促进大数据领域的发展,而大数据的发展会进一步促进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万物互联必然会带来万物智能。从这个角度来看,未来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前景也非常广阔。目前人工智能领域尤其是机器学习(包括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和计算机视觉等方向都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不少人工智能产品也开始陆续应用到生产环境中,未来人工智能领域的市场发展空间将十分巨大,同样会释放出大量的就业机会。

10.浅析IT运维发展及其特点 篇十

IT运维发展步伐

互联网从出现之时就注定是一场决定性的革命。在中国,仅仅十年时间,互联网已经取得了惊人的发展成果,普及范围之广、技术更新之快、应用类型之多,无一不在向世人展示着其强大的生命力和发展前景。而这一强劲的趋势促使了中国广大行业信息化的建设,甚至不断深入。至今为止,中国信息化“飞奔”取得了让世界都惊讶的进步。政府、电信、金融等行业的信息化建设不言而喻,当下,医疗、教育、交通、能源等行业也纷纷开始信息化进程;国有大型企业的信息化开始较早,现在已经趋于完善,各个小企业也相继进行着信息化的步伐。信息化已经成为一种全球技术更新和互联网应用共同作用下的必然趋势,而国家相关政策的颁布也为全国范围内各行各业信息化如火如荼的开展做了催化剂。

互联网催生了众多相关的应用,硬件或者软件,IT或者非IT。所以,在互联网应用不断增多和更新、信息化越来越火热的同时,IT运维领域也得到跳跃性的发展,逐步成“气候”,成为IT领域不可忽视的一股“势力”。

IT运维领域,格局起伏,此起彼落,几乎每两年就会呈现一个新的局面。IT运维概念从模糊到清晰的过程,也是用户对于IT运维认同度和感知度提升的过程。研究国内IT运维领域的用户需求变化,我们可以看出一个不断成长的折线趋势图:从2000年最初的从无到有的企业网管软件需求以及单一的产品线,到2004年呈明显需求势头的网管市场,以至2005年起陆续进军网管软件市场的厂商增加、产品线拓展,于2007年逐步形成“IT运维”概念,到2009年IT运维厂商各显神通、差异化路线形成。运维十年的成长,是不断迸发的市场需求推动的结果。目前,运维厂商产品线已覆盖信息中心绝大部分的日常工作,包括:数据中心能耗监控(DCM)、IT服务管理(ITSM)、服务器性能监测管理(ECC)、智能设备管理(TR069)、网络设备监测管理(NNM)、用户上网行为管理(EIM)、桌面管理(DM)、虚拟局域网(VLAN)构建等。

综上所述,IT运维的发展同IT技术、政策以及用户的认知度有着极大的联系,同各行业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和建设程度的关系更是密不可分。而对于一个传统经济支撑的行业——烟草行业来说,IT运维是随着其信息化建设的进行,到达一定阶段后所必须的需求。

烟草行业IT运维需求

下面来看一看烟草行业中现代业务系统的运用。

在烟草行业,软件和服务的快速增长与行业内三大系统的实施密不可分。烟草行业重点推广烟草生产经营决策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和电子商务系统。这三大系统成为烟草行业信息化建设基本和必要条件。

决策管理系统包括有客户关系管理(CRM)、财务管理、业务系统等系统。通过该系统,让决策者对目前的客户状况、企业财政状况、人员绩效进行整体把握。通过业务智能系统进行分析,为决策者的管理与决策提供强大的支持,决策者参考最终的分析信息,为制定下一步的销售计划、财务计划、人事计划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同时,让决策者了解到目前企业的运营机制的利弊,有利于进行经营体制的优化。构建了行业统一的基础信息平台,为数字烟草奠定了基础。

针对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建设,各分支机构已经开始将公文传输系统从卫星网和拨号网络上移植到地面网上运行,开始建设内部网站,实施网上审批系统,并参照国家烟草局的标准,开发各机构内部的办公系统。构建了行业统一的数据交换与传输通道,实现国家局—省级—地市级的三级数据交换,为行业信息的上传、下达提供了有效、可靠的技术手段。

电子商务系统是数字烟草发展纲要中强调的第三大重点系统。“按客户订单组织货源”的信息化支撑体系,是在现有的行业卷烟销售网建、工业企业信息化建设等系统建设的基础上,通过对新订单处理业务流程的梳理和优化,进一步增强和拓展市场销售预测业务的功能。加强行业电子商务系统建设,实现商流、物流、资金流的统一。在专卖管理体制下,推动行业电子商务向更高水平迈进,建立高效、协调、完整的行业现代流通电子商务运行体系,是行业工商交易方式改革的需要,是行业“按客户订单组织货源”试点工作的需要。烟草行业电子商务应用体系可概括为:两级平台,一个中心。两级平台,即工商交易电子商务平台和商业与零售客户交易的电子商务平台,实现支付型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相结合;一个中心,即行业统一的工商协同中心,实现行业协同供应链管理与企业内部资源计划相结合。

正是这三个软件的应用促使了烟草行业服务的不断增长。而这三个系统的稳定和正常的运行又和IT运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众所周知,IT运维管理是对网络中的所有的硬件设备、应用程序、数据库等监控和管理。一个网络能否畅通,取决于各个设备的正常与否,服务器、网络设备、终端的正常是最关键的基础因素。网络和各基础设备的畅通和完善则直接决定了所有业务系统的正常与否。

底层数据监控融合决定着IT管理高度

当我们把IT运维比喻成企业管理的中枢神经系统的时候,理所应当的会想到那些数量庞大、功能各异的神经末梢,这些神经末梢就是我们所提到的底层数据、基础架构。我们认为,管理基础的完善才能决定管理的高度和质量。只有将这个底层基础搭建完善,才能真正实现在此基础上流程化管理。对于企业发展过程中不断扩大的服务器硬件设备、不断变更的IT资产、不断完善的部门机制以及日趋复杂化的人员操作流程都需要全面细化的掌控。当我们把这些底层数据信息系统的整合完成后,对于企业的业务管理流程脉络就已经清晰可见了。

对于底层数据的监控,一般采用ECC(综合系统管理)、NNM(网络设备管理)和DM(桌面管理)等等。此类系统软件可以实现对业务运行的底层设备,例如服务器、网络通讯设备以及应用程序数据监测和策略管控,数据运行时的各种故障事件,都可以实现实时报警和及时处理,并可生成类型丰富的数据报表,为用户提供全面,细致的分析信息。

对硬件的管理和监控,只是IT运维的最初阶段。而IT运维的趋势却是IT与业务的不断融合。在企业IT管理的早期,更侧重于对网络、硬件等设备的管理。那时的IT管理就是通过某种方式对网络进行管理,使网络能正常高效地运行。早期的这种IT管理是面向基础架构的管理阶段,主要的面向目标就是底层的基础网络设备。基础架构管理是对网络中的底层设备进行实时、统一的监控。当网络中出现了问题或者即将出现问题的时候,管理系统向网络管理者提出故障定位和报警,这样做无疑大大方便了网络管理员的工作。但是,这种系统对于网络上运行的各种业务系统以及业务系统的用户只能做一些简单的管理。这个时期的IT管理,可称之为网络运维管理阶段,这时候的IT管理人员称之为网络管理员,简称“网管”。这个阶段的IT运维管理产品可以称之为“网管软件”。

随着企业IT系统的日益成熟和复杂,企业的关注点已从单点管理到综合管理角度的转变,从关注单一网络到对业务系统的关注。原因在于,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业务系统涉及环节逐渐增多,单一的网络运维管理已经不足以满足管理需求,需要落实如何保障业务系统的各个环节。在满足对IT资源进行统一管理、降低运行成本、提高突发事件应对能力、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的基础上,更需要保障业务系统的正常运行,才可以保证IT投资的价值体现。同时,在国内IT 管理领域,伴随着用户IT规模的扩大、IT技术的发展和用户需求的提高,原有的网络管理系统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当前的用户需求。

从这样的发展历程,我们不难看出,IT运维的成长是按照不同时期的需求不断进步的,每个单点管理的细化、成熟化都是为了给更好的运维管理一体化铺设基石。与其仰望测量IT运维的深度和复杂程度,不如站在彼岸来整体打量这个不断扩充内容的庞大体系。这时,或许就会看到一个正在高速运转的“中枢神经系统”。

当我们发现对底层架构的管控所涉及的方方面面已经非常完善的时候,还需要考虑:为了更好的研究制定业务流程管理解决方案,如何将这些看似各不相关,但又与企业信息化管理紧密相连的各层面监控产品更好的融合在一起。

ITSM发展呈发展趋势

近年来,竭力倡导的绿色数据中心给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引入了新的话题。以往的数据中心节能降耗只是从物理设备、硬件方面进行优化,使用好的电源供应设备。但是随着企业信息化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数据处理量的激增,单纯的加大硬件方面的投入力度,势必给企业带来负担,增加运营成本,那不免有些本末倒臵的嫌疑,企业也无力坚持绿色数据中心的持续和有效。

建立强大的底层管控系统,在应对上层业务流程的管理时,就可以得心应手,一步步搭建ITSM的核心运转中枢了。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元已经搭建完备,并具有多元化的软硬件拓展,那么神经中枢就已经依稀可见了。随着企业IT信息化基础平台建设的发展,企业IT和业务的融合越来越紧密,企业管理的需求开始从日常的运营监控、统计分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向ITSM流程化管理扩展。借助于支持、维护过程(流程)与基础设施管理的结合,有效地实施ITIL最佳实践,将管理质量提升到更高的层次,最终使IT管理能够更好地支持、服务于业务,并实现智能化业务服务管理。

我们可以总结一下ITSM的发展轨迹。在本世纪初,ITSM=软件,IT服务管理可以理解成为是一套软件,形同于网管软件,厂商提供的是软件的功能和性能,咨询和培训不被看重。近阶段五六年的发展,ITSM=软件+流程,此时用户逐步认识到,必须要有流程,而且要符合不同实际需求的流程,才能真正运转IT服务管理。因此,除软件外、培训、咨询、实施方案等开始被广泛认同。接下来的发展思路应当是ITSM=软件+流程+人员,ITSM要从“供方市场导向”转向“需方市场导向”,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定制。任何涉及到IT服务管理与业务的运维产品都应该秉承这个理念,以业务价值为核心,既为IT管理提出了业务目标,又和以往的管理方法一脉相承。

IT运维节能减排之路

节能减排已经不是工业领域的独有任务,这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行业,乃至人们的生活。尽管哥本哈根气候大会没有达成实质性的协议,但是这次被称为最后一次拯救人类的会议还是将节能减排和低碳经济推向一个更多关注视点的高度。2010年,低碳经济会成为主流经济发展模式。在全社会都在低碳下前行之时,绿色IT也以破竹之势发展。在经济形势和发展模式的带领下,IT界也正在向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不断前行,为未来地球和人类的生存积累现有的努力。2009年,国外一些IT巨头已经慢慢开始IT绿色节能减排的计划,并且做了相应的行动。互联网巨头谷歌投入千万进行可再生资源的研究;软件巨头微软则不断减低电力的消耗;IBM大力推动之恩那个电网的建设;世界领先的信息管理软件开发商Oracle也参与到推广智能电话的活动中。而戴尔也曾经表示,“绿色信息技术”将是全球实现和保持繁荣的低碳经济的最强大的手段之一。全球最大的芯片提供商英特尔,则在处理器平台技术和产品上形成了高性能、低能耗的发展线路。

而在国内,自温总理在哥本哈根气候会议上承诺“到202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后,国内各个行业都积极响应,作为新兴技术产业的IT界更是不断进行技术的创新,以达到不仅使自家企业,更是广大社会各产业都能够进行节能减排的目的。以在国内IT运维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的游龙科技为例,在2009年已经推出SiteView DCM(数据中心管理平台),通过英特尔的节能技术和游龙科技的监控技术的结合,达到数据中心、服务器的节能减排。这个举动开启了国内IT运维领域“绿色”行动之门,给业内的相关节能技术的发展予以很大的鼓舞。

在低碳经济的大趋势背景下,IT运维走向节能减排的道路已是必然。而目前在IT运维领域,“绿色”IT概念刚刚形成,游龙科技便推出“绿色”网管产品打开了绿色网管的大门。

11.IT业须冲破陈旧发展思路 篇十一

确实如此,中华民族是这样一个习惯于崇古的民族。最初的儒家理论,核心思想就是守旧,未来是不可期待的,只有传说中的尧舜时代才是人类历史上最美好的时期。而在汉代之后,儒家思想统治中国两千余年,培养了中国人高度忍耐现实的性格,是坚韧,也可以理解为“能不改革就不改革”。

就IT业而言,目前,也到了一个重新思考过去发展路径的关键点。

主流的观点认为,在此次金融风暴发生后,随着全球大型金融机构的纷纷垮台、破产和被政府变相接管,金融业的缩水无法避免。而随之而来的就是IBM、微软、英特尔这类IT巨头不得不调低收入预期,因为金融机构是他们最重要的客户。而同时,对于英特尔这类依靠技术更新速度击败对手和培育市场的引擎型公司而言,同时还要面对消费市场降温的噩耗,紧急刹车更是板上钉钉的事。

IT巨头们非常不愿意,因为这意味着不能再卖出更多的服务器、大型的解决方案、昂贵的服务,当然,还有很多已经尘封多年但随时可重新盛装登台的管理理念。无论这些东西是否真的有用,多少年来,正是它们忽悠用户应该建个别墅了,接着说总得有锁吧,之后表示应该把钥匙藏在保险箱,而保险箱最好放在海王星上,放心,飞船已经准备好了……

这种局面持续多年。IT行业有意无意地认同乃至习惯了这种驱动方式。

对企业级用户而言,绝不意味着过去的那些投入是浪费了。虽然没有确切的数字,我们却可以自信地下结论,有无数的计算能力是浪费的,在N年前,我们就具备了未来N年所需的计算能力。然而,痛苦的事情是,当我们发现了这个秘密时,总是能听到这样的声音: 云计算确实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同时,虚拟化也可以帮你解决这些问题……

像命运一般,客户很难逃脱IT巨头的摆布。你可以说是欲望,但是,冗余,以及制造冗余,成为IT业多年来的惟一目标。只有持续地制造冗余,乃至让冗余本身可以流通,才可以持续创造高度繁荣的IT产业。

这跟金融风暴如此之像。金融机构为人们描述未来生活的美好样子,让所有的人都去购买无数的金融衍生产品和垃圾债券,让每个人看上去都像有钱人。

债券总得还,冗余总得付出成本。如果没有了冗余,大厂商们会很不习惯的。如果每个人都要精打细算地过日子,大厂商们的好日子可怎么过?

冗余,正像一台无处不在、无影无形的永动机,推动整个IT产业疯狂地往前奔跑,跑啊跑啊,就像那追赶太阳的夸父,奔跑到死。

现在的问题是: 冗余可否有尽头?

这意味着,我们是否还有机会迎来一场真正有价值的改革。

上一篇:消防主管述职报告下一篇:消灭蟑螂的作文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