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新课程实施小结(精选8篇)
1.高中物理新课程实施小结 篇一
高中物理新课程实施经验交流
江苏省栟茶高级中学徐卫兵
在传统教学中我们学校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为高校输送了大批的优秀学生,成为了在全省有名的普通高中。江苏省从2005年开始实施高中物理新课程,至2008年一轮结束,在2008年高考之前我们一直担心新课改会不会影响我们的教学质量,尤其是我们是农村中学,2008年我们学校有近千名学生参加物理高考,结果高考成绩是学校的物理B率达到83.8﹪。回顾我们三年的课改,自我感觉2005年以来我们在新课改的共同起跑线上我们又取得了胜利,现在向大家作一汇报,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新课程推进
新课程改革后,我们南通使用的新教材是人教版的(2005年教材的确定是南通市教育局组织基地学校的专家讨论后确定的),新教材的使用让我们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但我认为物理学科作为一门自然学科,在体现“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方式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1、教学观念的转变是课改成功的关键
理念的转变是课改的先导,是否真正领会课程新理念是课改成败的关键。传统的学习方式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依赖性的基础上,忽略了人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物理知识由教师做实验得出结论(有的的老师甚至连实验也不做,就是讲实验)而直接灌输给学生,而新的理念要充分发挥学生能动性、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采取“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在抓知识与技能的同时重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领路人、引导者,不单纯是知识的授与者。基于此,我们每一位物理教师面对课改新理念,都感到一份沉甸甸的压力,尤其是2005年下半年上高一的老师,他们是第一批参加新课改的,无经验可借鉴,形势逼迫老师们必须抓紧一切时间去学习,去理解课改新精神。
2、“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要紧密依托课堂主渠道
课堂上充分体现“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参与合作交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创设物理情境,课堂上让学生自主提问,在具体问题的解决上体现学生的合作与探究,并将三维目标落实于课堂上。
3、通过改革物理学科评价制度,以评价方案多元化来促进物理课改
实施课改实验是否成功,一是对学生的评价也是极其重要的环节,以往的评价是一张试卷定终身,只看考试成绩,现在课改要求评价多元化。因为录取还是以学生的高考成绩为主(当然高校的自主招生比例在逐年增加),但我们增加了课堂上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这既增强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4、对物理课改有正确的导向
(1)坚持持久论。对学生能力培养不是一朝一夕一堂课能解决的,要持之以恒。二是对课改需不断的在实践中探索,才能形成较完备的体系。
(2)克服硬件决定论。要有因地制宜的思想,一开始部分教师存在课改需要较高的硬件设施,目前的教具是以前教材的,条件差了课改不易成功的想法。其实不然,我们主要从教法领会课改精神,根据现有条件因地制宜体现课改。
(3)注意课改的实效性。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的同时,我们从不忽略基础知识,因为基础知识是物理科学探究的基础。
5、力争改善实验条件
由于新课改十分重视学生的探究,因此对实验的要求提高了,于是,我认真阅读了我们学校用到的6本教材,将教材中需要用到的器材全部列出,同时请实验室老师将实验室已有的器 1
材列出清单,然后进行对照,列出所需购买的器材,再向学校提出申请。近几年我们增加了不少器材,尤其是增添了两个DISLab(数字化信息实验室),与此同时要求教师尽可能多做实验,并鼓励教师自制教具。
6、提供教师出去学习的机会
尽可能的让教师走出看别人是怎么做的,再听听专家的讲座,如2005年在江苏省海门中学听取了由省教研室组织的各种版本的编者对各自教材编写意图的报告,2006年在南通市第一中学参与了由南通市教研室组织的人教社编写物理教材的专家进行了面对而交流。
总之,新课程给我们教师带来很大的冲击,也给我们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正是由于我们的理念更新快,措施落实到位,所以我们的起跑是成功的。
二、教师发展共同体建设
新课程改革的成败对一个学校的一个学科来说教师的合作是至关重要的,这就要求这个学科的把关者、领头人做好这个牵头工作,并建立一个组织-----“学习共同体”,是有教师和其他有关人员(教师、主管领导等)构成的教、研、训一体的组织。我国学者历以贤认为,“学习型组织指团体及其成员,在共同的目标下,进行持续学习并不断转化与创新的组织”。所以,教研组一旦被改造成为行动研究小组,就变成了学习型组织,这种学习型组织就是基于行动研究的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2009年我们学校举行了学科组建设推进会,物理组作为唯一介绍经验的教研组在会上作了交流,在上级教研究员的精心指导下,2007年我们物理组还被南通市物理学会评为优秀集体。
1、完善相应机构,从组织上保证学习共同体的运作。
(1)物理教研组
组建学习共同体,通过问题研究、备课研究、课例研究、课型研究等实现组内成员的有效链接。基础教育改革实践过程中,新的教育理念和现实的差距给我们带来了众多的共性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必须借助团体的力量,所以,校本研究常常体现为一种集体协作,体现为教师作为研究者相互之间的合作,是靠团队的力量来从事研究活动,最终达到研究的目的,从而使不同的思想、观念、教师模式、教学方法得到充分的展示与交流。每两周举行一次全组教师的学习,形式多种多样,有优秀录象课、有教材教法的讲座、有专家对编写新教材的意图等。
(2)年级备课组
同年级的教师安排在同一个办公室,每周进行一次集体备课,每次备课由备课组长组织,有主讲人,可以讲内容、重难点的突破、教法等,在课余时间对教学问题进行探讨。或者通过备课、听课、评课等活动实现组内成员的有效链接。教师之间的差异就是教学资源,差异就是合作学习的动力和源泉。于是,在更多的非正式教研活动时间里,鼓励教师频繁交流、对话,更大范围的促进教育信息的流动,扩大和丰富教师的信息量和各种认识,促进备课组共同体建设。
(3)课题组
研究同一课题的成员组建学习共同体,通过课题研究实现组内成员的有效链接。在课程改革中,需要我们对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理性而又科学的研究,从而揭示教育教学的内在规律。所以,课题组是学习共同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参与不同科研课题研究的教师,在研究的过程中共同承担研究任务,发扬团队精神,群策群力,使教师在互不共生中成长,在互动合作中发展。
(4)互助同伴
教师同伴互助是指教师同伴自愿结成教学互助辅导小组,成员可以是两人或两人以上,通过共同阅读与讨论、示范教学、课例研究,学习并彼此分享新的知识,改进教学策略,进而提高教学质量,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教师同伴互助可以是实践中的主体教师结对或组成学习小组,强调教师的相互平等、相互支持与相互学习。教师通过这种自愿前提下的双向选择,组成学习小组,在研究、学习的互动和交流过程中,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最终促成教师合作文化的生成。
学习共同体使教师在学习过程中富有归属感、信任感、互惠感和分享感。
2、确立教师参加校本研究的“六个一”制度,以制度促进共同体的运作。
(1)教师做好教后记,每学期至少要写一篇教学反思,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经验,找出不足,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2)每学期向学校提供至少一个典型个案,重点是教学方式或学生学习方式转变方面的,供教研组、备课组借鉴。(3)每学期至少上一节研讨课,要求上课、评课一条龙,在本教研组、备课组具有引领作用,体现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色。(4)教师要为任课班级的学生建立一个成长档案,记录每位学生通过本学科学习及教师本人的培养所取得的进步和成绩,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5)每月至少提供一个问题(每月向同学科教研组或备课组提供一个本人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值得探讨的问题)。(6)每学年至少撰写一篇有质量的经验总结、课例研究或论文。
这个制度,促使教学研究活动由被动变为主动,由自发走向自觉,由无序走向有序。
3、开展好五个层面的校本教研活动,从活动中保证共同体成员的发展。
一是新教师的亮相课,是面向新教师的适应性教研活动,通过组内研讨,同级交流,帮助新教师尽快适应新课堂,缩短教学和教研的过渡期,进而以教研促教学。
二是新教师过关课,着力落实搞好“师徒带教”工作,由师傅指导徒弟尽快熟悉和掌握教育教学的一种教师间合作方式。其过程主要包括:(1)新教师观察老教师的教学实践,以获得有关教学的感性知识。(2)在观察的基础上,新教师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开始逐步学习、模仿指导教师有效的教学行为。(3)老教师在对新手教师的教学状况充分了解的基础上,针对新教师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指导,新教师按照老教师的指导进行再实践,逐渐转换成自己的教学经验。师徒带教过程中,新教师与老教师始终是平等互助的,正是师徒之间的这种交流、对话和讨论,达成了教师之间的资源共享,同时也促进了教师合作文化的生成和发展。
三是三年内青年教师的比武课,三年内青年教师在物理组内进行比赛,由学校领导和物理组骨干教师做评委,要求物理组教师全部参加,及时打分、及时评课,以发现优秀教师,可以去更高层次的比武。
四是骨干教师示范课,促进教师自我总结、自我提高,对自己课堂教学特长的发挥起到引领作用。倡导教学个性化,发展青年教师的教学技能,促进青年教师初步明确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特色。
五是教学研究课,鼓励教师围绕课堂教学作深层次的科研探索,上好实验研讨课,由点及面作主题性的研究实验,从而推动全体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研究。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特色,向“名师”方向努力。
总之,教研组是学校教学与研究的基本单位,探讨如何将教研组改造成为行动研究小组,构建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打造实践型学习共同体,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对于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学校教学质量具有重大意义。
三、青年教师培养方面的经验
近几年我校物理组青年教师逐渐增加,目前共22人,基本上都是30岁左右。可以说,学校教育教学水准,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青年教师的素质。青年教师大都经过专业的培训,有较扎实的专业基础,可塑性大,教学热情高,无疑为学校的物理教育教学增添了活力,但实际教育教学经验不足,某些教育教学知识还有欠缺,所以培养青年教师、提高青年教师的整体素质,有效提高他们的教育教学实际能力,为我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取得良好的办学成效起了重要的作用。我作为一名特级教师、物理学科的带头人,无疑肩负着培养物理青年教师的重任。可以说这几年尤其是课改以来为我校物理青年教师的培养作出了很大的努力,也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当然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物理青年教师们的整体素质提高了,基本功更扎实了,教育教学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比如青年教师吴明磊获南通市教学比武一等奖,多名教师获县教学比武一等奖。
1、思想熏陶,树立教师光荣的观念
为了适应社会变革、时代需求与教育发展需要,必须提高青年教师的思想觉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师德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显得更为重要。
组织全组教师向优秀教师学习,让他们聆听优秀教师的报告,向他们宣传本校、本地区乃至全国优秀教师和劳动模范辛勤耕耘、奉献教育事业的先进事例,进一步鼓舞和鞭策他们。比如南通的著名特级李庚楠已七十多岁,仍在教学一线,已做了五十多年的班主任,现在仍教两个班的数学,通过师德典型让他们明确社会责任,讲究职业道德,树立教师光荣的观念。同时,也注意用个别违背师德规范的反面事例教育他们,勉励青年教师尊重事业,尊重自己,尊重学生。我带领他们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使他们进一步了解教师职责,进一步明确他们的人生价值,努力塑造新时期教师形象,团结协作、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增强他们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2、鼓励青年教师集体备课,迅速提高整体素质
集体备课也是提高青年教师整体素质的重要途径,不仅可以挖掘青年教师个人的潜能,又能充分发挥群体的作用。所以我要求青年教师积极参与集体备课,大家集体研究,在资源共享和智慧碰撞中,相互启发,相互促进,以达到共同提高。
(1)要求青年教师在集体备课前独立备课,认真钻研新课标、教学大纲、教材,研究教法学法,以现代教学观念为指导,对授课内容进行科学地分析,从而确定授课内容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及教学方法等。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学习目标,以及实现这些目标的学习任务和巩固练习。
(2)每次集体备课时,确定青年教师轮流作为中心发言人进行说课。其他青年教师参与,就中心发言人设计的集体备课方案的各项内容发表各自的独到见解,决不当“听客”和“看客”。鼓励大家见仁见智,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是否体现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是否落实了新课标所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体验学习、探究学习、建构学习等的学习方式;是否体现了开放性思维训练和创新意识的培养等。课堂练习的设计是否有针对性;是否有基础题和能力题;是否关注了重点、难点、考点等。
3、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促进学生发展
让青年教师认识到老师讲、学生听;老师说、学生记;老师写、学生抄;老师做、学生看的传统教学方法已经不适应当前新的教育形式的需要了。要求他们必须转换教师角色,从教材知识传播者和学生的管理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为此,要他们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应该离开讲桌,到学生群体中来,和学生的距离更近一些、态度温和一些、融洽一些,特别是班级的后进生,要他们在学生身边多看一些,多关注一点、多指导一点,使学生学习情绪都会得到鼓励。面对面来了解他们,和他们一起研究,探讨合作学习,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给他们以良好的学习心理支持和思维上的点播。正因为所以我们关注每一个学生,使得我们受老百姓的欢迎,学生的欢迎,所以2008年高考学生的B级率高。
(2)学生是课堂的中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为此,我要求青年教师把课堂的学习时间和空间更多的还给学生,放手让学生去自主学习、合作、讨论、探究。让他们引导学生更多的参与学习、体验学习、探究学习,通过师生和学生的互动、交流、讨论,来经历求知的探究和能力全锻炼的过程。
(3)青年教师要欢迎学生个性的张扬,充分调动学生展示学习的个性,鼓励学生敢于讲话,敢于提问,敢于向老师质疑,敢于表达个人的见解,敢于评价教材内容和评价别人,敢于把自己获得的有关信息应用于学习之中。这样调动学生是开发学生个性资源的基本表现,是教学方式转变的一种表现。这全在于教师角色的转换,从学生学习的管理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从而,引导学生在求知的过程中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4)青年教师要注意唤起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让学生产生自己能学的意识并体会到内容和乐趣,让学生在同伙伴们的讨论、交流中,自己体会大家在一起研究学习的乐趣和收获,要让学生在玩乐中学习。要求青年教师创设学生自主学习的思维支点。第一个支点是解疑,给学生设疑点,且要求学生自我设疑点,并引导学生解决;第二个支点应该是目标点。要引导学生按教材的内容目标学习,也要求学生自己设立学习目标,让学生自己选择要完成哪些学习任务。第三个支点是找推敲点、争论点。第四个支点是找兴奋点。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4、集体听课和互相听课
为了使青年教师尽快胜任教学工作,要求他们每节课都要听师傅的或老教师的课,师傅听了课后要及时请师傅评点。对青年教师来说,坚持听课,可使自己尽快成长,为了让青年会听课,我还作这方面的专题讲座
总之,我们虽然在新课程改革中做了一些,但还有许多不足,需要我们去学习、去研究(如校本研究、网络教研等方面)。今后我们将在省、市、县教研室的领导精心指导下,将新课改革继续推进。
2.高中物理新课程实施小结 篇二
一、认真学习新课程, 转变教学观念, 理解新课程的内涵
我校组织教师学习物理新课程标准, 领会新课程精神。与老的教学大纲进行比较, 大家经过学习讨论, 认为新课程标准有下面两个显著的特点。
1. 增加了体验性
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这是一种直接体验;了解科学家发现知识过程的辛酸苦辣, 这是一种替代体验。学生通过直接体验、替代体验, 能了解科学研究的方法, 激发投身科学的热情, 从而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 关注发展性
发展有三层含义:
(1) 促进学生自身的发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新课程强调过程与方法在新的情景下的可移植性, 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激发好奇心与求知欲, 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
(2) 促进物理学科的发展。新课程增加了一些近代物理学内容, 让学生了解到经典物理学在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 还存在局限性, 还需要不断完善发展。
(3) 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新课程关注物理学对社会发展的双刃剑作用, 关注对经济、文化的影响, 要求学生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有振兴中华的使命感与责任心, 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
二、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以教学内容为载体, 备课的重点是备学生, 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程序, 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 要吃透大纲、教材, 把握重点、难点, 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兴趣, 使他们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在课堂教学的互动中, 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活动参与者, 他们既是信息的发送者, 又是信息的接受者和加工者。传统的教学以教师为中心, 与学生保持单向交往, 教学效果较差, 所以我们要把教师的“一言堂”改为“众言堂”。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保持双向交往, 同时也允许学生之间的交往。当然最佳的交往模式是多方位的, 即从教师到学生、从学生到教师、从学生到学生、从个体到群体、从群体到个体、从个体到个体、从群体到群体, 等等。小组活动是师生互动的一种比较有利的模式, 但并不排斥其它活动形式。
三、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员
教学中教师要与学生处在平等的地位, 融入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去, 要缩短与学生的情感距离, 使整个教学过程形成师生呼应、教学互动的局面。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 要使之有效地进行, 教师就要建立起学生对教师的信任, 师生之间的互相理解;改变传统的师道尊严的旧思想, 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尊重热爱学生, 对学生持肯定、接纳的态度, 能缓解学生内心的紧张, 从而激发他们的思维和想象力, 而学生则对教师表现为尊重、信任, 积极配合教学。教师对学生要有信心和耐心, 尤其对学习有心理障碍的学生更要善于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热情。
四、加强课标研读, 努力实现课标、教材、教辅三位一体
据教育部考试中心副主任应书增的解读, 新课标高考大纲在新课标的范围内只做减法, 不做加法。新大纲被规定在新课标的范围之内, 而各省市的考试说明, 以及考生选考的科目又在新大纲范围之内。打比方说, 如果新课标是一个大圆的话, 那么新大纲就是一个中圆, 各省市的考试说明则是一个小圆, 考生答题的范围就在小圆里。基于上述精神, 教师要深刻领会课标是教学的封顶线而不是保底线的精神, 认真研究逐步“达标”的具体策略, 认真对照课标、基于学情, 研究教学目标和要求, 并将这个要求在课堂教学、作业、考试中统一起来, 严格控制拓宽和加深的知识内容。对于教材中删去的基本原理, 教师要根据课标的知识技能要求和学情, 适当补充。同时, 教师要坚决地将那些课标未作要求而教材却有呈现的知识技能从课堂教学内容中删去。对课堂教学的评价与研讨的重要内容之一, 就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重新审视, 看其是否符合课标、符合学情。教师在新教材配套的练习中应精心筛选符合课标要求和学生学情的练习, 大胆删去过难偏深的题目。
五、加强学法指导, 跨跃初高中新台阶
3.高中物理新课程实施小结 篇三
高中物理新课程学生课堂教学校本教研2010年,高中新课程教学改革在我省全面实施,到现在已过去两年了,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了教师观念更新慢、对新教材研究不透、教学班班额过大、学生不适应、学校基础设施跟不上教学要求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约,课堂教学改革困难重重。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加强教师培训,大力开展校本教研,加强学生学法的指导,创新新的教师和学生评价机制及不断加大学校投入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最好办法。目前,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改革遇到的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部分教师观念更新慢,对新课程理念和要求理解不透
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多数流于形式。从实施普通高中物理新课程到现在,虽然已经过了两年,但参加新课程知识培训和学科培训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大多数的教师只是初步了解新课标的要求。而身边的资源也较为有限,制约着一线教师对新课标的理解。许多教师仍然在用老方法教,只是在领导听课时摸索着用新的教学方式教学。这两年里,听了不少示范课,我听到的學生“自主学习”大多是学生先阅读课文,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之后教师总结。这看起来是学生自主学习,实则是搞形式,简单内容倒罢了,若是难一点的,抽象一点的内容,学生根本无法通过简单的阅读掌握物理思维和方法,许多学生的阅读自学只是停留在将课文内容读完,由于时间较短,对课文中讲到的深层次问题根本没有充分思考,根本达不到预期的学习效果。目前,多数教师不知道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到底应该是怎么样的,该怎么样组织,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高效学习,自主学习,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教学效果很差。
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就是加大教师培训力度,让教师全面学习新课程理念,知道新理念下的课堂是追求什么样的效果,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应该怎样组织。
二、教师对新教材研究不透,制定不出高效的教学方案和学习方案
针对现行的教材,多数教师并没有仔细研究。哪些内容适合学生自学,如何制定有效地自学方案;哪些内容适合学生合作探究,怎样引导学生制定合理的探究方案;哪些问题适合学生讨论掌握,学生怎么讨论,讨论什么,如何来引导。对这些问题,多数教师没有仔细考虑。如果这些问题提前搞不清楚,就会造成教师教学效率低下,学生学习效果差,进而影响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积极性,最终导致学生课堂参与度不高,课堂秩序混乱。目前,教师单独解决这些问题尚有困难,当前高中教师的教学任务普遍较重,课时量大,作业多,辅导多,教师疲于应付各种教学活动和检查,用于搞教学研究的时间非常有限,因此,解决这些问题,靠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
解决上述问题的最有效措施,就是加强校本教研。现在,学校每个年级都有备课组,可以充分发挥备课组的优势,利用这个平台,同科组老师坐到一起讨论研究,逐节分析每一节课,吃透教材,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为学生确定有效的学习方案,并通过听评课逐步完善。
三、多数教师仍然找不到有效的方法来组织和检测新的教学模式
新的教学理念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可是课堂怎样组织,时间怎样控制,学生学习效果怎样检测,这对初接触新课程的教师来说是很困惑的问题,也是很难解决的问题。初尝试时难免会有课堂秩序混乱,课堂结构不合理,课程内容进行不完等现象。这对教师是一种打击,会导致许多教师回到老路上去,不敢再尝试新的教学模式,最终阻碍教学改革的实施。
四、学生参与度不高
目前,新课程教学遇到最大的困难就是如何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如何让绝大多数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当中来。学生在之前已经习惯了老师讲,自己听,现在要让学生突然转变观念,很快适应新的教学模式是不可能的,加之教师对这种教学模式也不是很熟悉,操作起来有困难,让学生学起来感觉很不适应。还有相当一部分同学不能主动参与到新的学习模式当中来,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部分学生本身不善言谈,对于课堂讨论,不知道说什么,也不愿意听别人说,不能积极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二是教师组织引导不到位,如对学生要求不明确,问题设置不合理,问题不具体、太大太空,学生不知道从什么地方下手,使讨论陷入僵局。
解决这个问题的措施,首先,是教师要备好课,在学生自学或是讨论前,做好铺垫和引导,自学前能给学生学案,针对需要掌握的知识点设计巧妙合理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讨论前帮助学生创设物理情景,提出具体的问题进行引导,让学生知道讨论什么,怎样讨论,最后得到需要的结论,而不会让讨论的方向跑偏。其次,是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让学生能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来。再次,是对部分学生要给予方法上的指导,让他们尽快适应新的教学模式。
五、学生不适应新的学习方法
学生学习方法转变较慢,不能很快形成有效的与新模式相适应的学法,并养成良好的主动学习的习惯。如许多学生没有预习的习惯,仍然停留在老师布置什么任务,就干什么,没有主动学习的意识。有相当一部分同学不知道自己应该学什么,怎么学,怎样才能适应新的学习模式,甚至有一部分同学由于不适应而学习退步。
解决这个问题的必要措施是,教师要对学生如何学好高中物理进行培训。首先,倡导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好习惯,教给学生预习、听课、讨论、复习的方法。其次,是积极引导学生更新学习理念,转变学习方式,给学生讲清楚新的课堂模式是学生学为主体,教师教为主导,教师的作用是帮助学生制定学习方案,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问题,课堂的主体是学生自己,而不是教师。第三,是教师在课后经常与学生交流,及时发现部分同学的问题,对症下药,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尽快适应新的学习模式。
六、物理实验教学开设不足
新课程注重过程与方法,注重动手能力,实验明显增多,实验室的数量也要相应增加。新教材的“实验与探究”与“做一做”栏目中编排了大量的实验,很多是旧教材所没有的,这些实验需要学校补充,但目前大多学校资金紧张,不能在短时间内完善。
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一是政府要加大学校的投入,增加更新实验用品,增编实验人员,为物理实验开设打好基础。二是设立开放实验室,师生可以将自制的实验器材收纳到开放实验室,以供大家使用,设立开放实验室也可以给对物理感兴趣的同学搞自主研究提供便利和平台。
4.中学物理新课程培训个人小结 篇四
徐州九里区庞庄中学杨召玲
通过参加江苏教师教育网“徐州市教育局2009年初中物理新课程教师网络培训九里班”的培训学习,使我对在新课程的教育教学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有了更新、更深刻的认识,收到了很大的收获。现就个人的学习体会总结如下:
一、要正确建立新课程教育教学的理念。
通过观看专家讲座、示范教学以及学员间的网络交流,我切身感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能单靠教师传授,还要靠学生自己领悟、体验。因此教学应该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在课堂上,教师经常运用学生容易接受的教育教学方法,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求知需要的满足,不能把学生看成是分数机器,尽量营造有利于学生参与的各种学习氛围,使每一位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都能在参与的过程中有所提高。
新课程理念把课程目标分解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教师上课应从这三维培养目标出发,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再根据学生的特点考虑怎样落实这些目标。教学目标中要求的难度、分量必须适当。过高会使学生难于接受,难以成功;过低会使学生即便获得成功也没有成就感。虽然跳起来摘到的桃子比从地上拣起来的好吃,但努力去跳仍然摘不到桃子,就失去了跳的动机和兴趣,同时失去了参与的机会。课堂教育目标的制定同样要恰当,适宜,而且与教学目标相辅相成。在学生学习遇到困难,不能完成学习目
标时,教师要抱以满腔的热忱,耐心地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帮助学生顺利地翻越障碍,取得成功。这小小的成功可能会有超乎寻常的意义,成为以后取得更多、更大成功的“媒介”;这小小的成功能使学生保持自信,在成功的欢愉中步步登高。教学目标的实现,促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同时在求知需要的满足中获得愉悦,增进师生情感。
二、教师自我知识和经验的结累,对提高教学效果影响巨大。
通过观看视频、听专家讲座,使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应该具备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因此,教师特别要勤奋进取,十分注重自身新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使自己在教育教学中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对学生提出的较复杂的问题也能从容解答,增强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和敬佩。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应经常阅读专业以外的相关书籍,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给学生树立一个博才多学的教师形象,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同时,教师要按照新课程的教学要求,对自己的教学过程或教学经验要及时回顾、总结,不断丰富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以求不断提高,持续改进。
三、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自觉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通过培训课程中观看示范课程的教学,我深深地感到老师们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执着。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教师在施教中应尽量创造问题情境,将这些问题筹划为各种形式,给学生造疑,促使学生存疑、质疑,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在讲授利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时,利用伏特
表和电流表测出的电压和电流可算出待测电阻的阻值,能不能只用一个电流表或电压表来测量电阻呢?如果能,还需哪些辅助器材?怎样测量?让学生设计出方案,画出电路图。通过这种说疑、释疑的教学活动,就可培养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和创造性的思维。另外,教师在教学中要允许和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无中生有”和“胡思乱想”,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敢于创新的思维能力。学生通过求异思维,不拘泥于书上所讲观点,敢于独抒新见,知识也就学活了。
总之,通过这次物理新课程培训,不仅让我更新了教育理念、丰富了的教学知识,而且也获得了优秀老师和专家们宝贵的教育经验,提高了业务素质和能力。我决心把学到的知识、方法和经验运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去,并通过今后的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为培养更多更好的创新型人才、为国家的教育事业作出自己的贡献。
5.高中物理新课程实施小结 篇五
张顺辉2010年11月
十一月份是本学期本课题的规划之月。从计划的制定,到教材的挖掘整理;从授课中发现的疑点,到实际中的教研探索,都需要我们敏锐地观察切实地研究。现就本月的课题研究进行小结。
1.在教材中挖掘课题视点,结合教材《探索》进行课例设计
本学期在高一地理教学中,课本给出了十二个《探索》,但对我们学生来讲,可操作性的《探索》案例只有六个,其中《中国人口变化模式》《中国的城市郊区化》、《高新技术产业区的区位选择》《调查一个城市的变化》四个,我们计划在教学中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在相应学段是实施。目前已实施的是《中国人口变化模式》,让学生调查了他们自曾父(母)到祖父(母)到本人各段的家庭子女数量,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分析人流变化一家庭为单位的变化数量;同时结合国家的基本国策和国情从中分析人口数量的主观原因。学生对这一课题完成的交好!
2.结合教学活动,从实际出发,自主设计操作性强,实效性高的课题特例 本月,我们针对第一章第二节人口迁移的内容,在讲授了“人口的概念、分类”后,重点从经济的原因入手学习了“人口迁移”的五大原因。为了使广大学生切实感到人口迁移的影响,我们设计了《调查家族人口的增长和迁移》教研子课题,要求学生以时间为纵坐标,调查自己家族人口自曾祖父(母)起到本人,这段时间的家庭居住地变动状况及不同居住地经济条件,并且以询问的方式记录下被调查人口的语录,从中分析家族人口迁移的原因。共收到学生为完成此子课题所进行的调查报告七十余份,还有一部分未完成。不过从中可看出学生的学习热情,有的同学热情很高。
3.学习《多元智能论》、《建构主义与学校教育》、《地理学课的实验方法》三本理论著作。
6.物理学科实施新课程教学工作总结 篇六
辽阳县教师进修学校 孟令娟
2005年秋,我县初中物理开始使用新教材,实施新课程。两年来,作为研训教师,围绕新课程的实施,组织和开展了很多丰富多彩的研训活动,在全县物理教师的积极努力下,新课改取得了优异的成果。
一、以课改为契机,开展丰富多彩的研训活动,提高教师自身素质,适应课改要求。
我县是我省第三期进入课改的县区,而且农村学校多,长期以来传统的教育理念及教学方式根深蒂固,给课改的实施带来很大的阻力。为了使课改顺利实施,课改前后,我县物理学科开展了许多丰富多彩的研训活动。
课改前,组织全县初中物理教师认真学习《物理课程标准》,并举行了全县范围的“初中物理新课标知识竞赛”;组织任课教师观摩课改区优秀课,使全县教师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新课程的实施过程,课改前就能逐渐进入角色,顺利完成课改前后的过渡。
实施新课程后,为了进一步推进课改工作的进行,又做了大量工作。
1、对全县初中物理教师进行了《物理课程标准》及新教材的全员培训。
每学期初,都召开全县八九年级任课教师培训会,会议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1)新《课标》与旧《大纲》对比
物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理论、规律、原理是不会改变的,但《物理课程标准》对一些知识、能力的层次要求与旧《大纲》中的要求有明显不同,教研员在认真研究准备之后,进行统一辅导,以免在教学中出现“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
(2)新旧教材的对比
对新旧教材的知识结构、知识范围等方面的一些变化,进行辅导。
(3)新旧教学方式的对比
实施新课程最主要的就是教学方式及教师角色的转变,针对这一问题,在培训会上,让与会教师观摩优秀课改区的优质课。具体做法如下:
首先给出大家课题,让大家围绕该课题完成简单的教学设计。然后观摩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观摩后,让老师们结合自己的设计与观摩课的设计,谈自己设计中的不足,体会观摩课的优点,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指导教学实践。
2、组织各校骨干教师赴优秀课改实施区本溪观摩、学习。
2006年,为了培养物理学科骨干力量,组织各校骨干教师去本溪观摩、学习,在观摩后,组织大家与课改区教师座谈、研讨,使骨干教师素质得到提高。
3、以点带面,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
由于全员培训受时间限制,全面辅导也有一定局限性,因此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非常重要,对各校骨干教师定期培训后,使他们在各自学校发挥积极作用,以点带面,进而带动全县课改的发展。
4、教研员深入基层学校,听课辅导,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充分利用时间深入学校,通过听课、座谈,了解各校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并及时答疑解惑,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5、积极开展教科研活动,引导教师由“辛苦型”、“经验型”向“科研型”、“创造型”转变。
一个好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能是书本知识与学生之间的二传手,而是要把教学的全过程,当作一个创造过程去研究。去走一条“学习—教学—科研”三结合之路。课改期间,指导并组织本学科教师参加了辽宁省“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建构主义理念下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研究》的研究工作,服务于课改。
6、开展“走进新课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大练兵活动”。
通过这次活动,调动了全县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各校教师踊跃参加,通过几天的比赛,评选出学科教学优胜得,并发现了一些新秀,对课改的实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在全县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县初中物理课改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两年多的课改实践,给我县初中物理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及师生角色也发生了新的变化,在各级教研活动及中考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1、指导教师参加市、省、国家级优秀课评选,为我县争得荣誉。
在课改中涌现的优秀教师,积极推荐到市里参加评选,一些优秀教师如印文旭、刘邦库、迟凤娇等又被市里推荐代表我市参加省优秀课评选,获一等奖;迟凤娇老师又被推荐到北京参加全国优秀课评选并获二等奖,为我县争得了荣誉,为我县初中物理课改又增添了一靓丽的风景。
2、备战中考,全面辅导,取得优异成绩,创历史新高。
2007年是我县实施新课程以来的第一个中考,学生、老师及家长都非常关注,高度重视,我们做了以下工作。
(1)学期初,除《课标》、教材辅导外,进行了2006年课改区中考物理试卷的分析研讨。
2006年中考后,组织了骨干教师参加了外地中考评卷工作,并布置评卷教师写好反思材料。2006年秋季学期初,召开全县九年级物理教师研讨会,颁发2006年中考物理试卷,分析、研讨新课程理念下的中考物理命题趋势,并请参加过中考评卷工作的老师发言,谈学生试卷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反思出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提前备战中考。使任课教师有目的、有方向性地进行教学。
(2)中考前,召开中考物理复习研讨会。
2007年4月,为有利于备战中考,召开了中考物理复习交流研讨会,全县九年级任课教师全员参加,会议主要内容有:
①解读2007年《辽宁省十二市物理学科初中升学考试说明》。
②近年来课改区中考试题典例精析。
③2007年辽宁省十二市中考命题最新信息发布及热点题型预测。
④各校交流中考复习计划及方法。
⑤教研员向各校提出中考专项复习—科学探究专项复习建议及策略。
会议深受与会教师的欢迎,取得良好效果。由于备战充分,2007年中考中,我县中考物理成绩喜人,110分以上成绩占10%,100分占30%。
三、新课程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在两年多的课改实践中,通过听课、调研及一些研训活动,发现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教学中要正确处理好《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关系。
《课程标准》是教学的基本纲领,教材只是一个教学的材料,在教学中应依据《课程标准》用活教材、超越教材。
首先,教材是根据《课程标准》编写的,有很多种版本,就内容而言,有些知识在这种教材上呈现的深一些,面宽一些,而在另一种教材上则不然。所以说,“教材只是一个例子”。并不是教材上所有的内容都要求学生学会,也不是教材上没有的东西就不能涉及,关键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例如“信息窗”是为了丰富资源、培养兴趣、提高素养、拓宽视野而设置的,并不是所有“信息窗”介绍的内容都要求学生学会。但是,也不是说不能涉及。像球面镜,完全可以让学生知道它是面镜还是透镜?它对于光有什么作用?在实际中有些什么用途?等等。
其次,要用好教材,用好教材上的所有资源。教材的编写不能背离《课程标准》,教材上每部分内容的呈现、没一个栏目的设置、每一个事例的选择、每一个实验的选取,甚至每一个图片、每一个习题,都凝聚了作者大量的心血,是新课程理念的全面体现,更是促进学生认知和能力发展的第一手材料。必须深入挖掘、认真领会、科学处理。对学生的评价,包括期中期末考试也要本着依据《课程标准》、贴近教材、超越教材的原则来命题。
2.正确处理好进行科学探究与提高学业水平的关系。
首先,这是一个知识观的问题。由于多年的传统教学过于注重知识的积累和传承,形成了以“知识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讲授为主要方式”的教学模式,认为只要储存了大量的知识,就达到了学习目标,新课程则强调“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一体的课程目标,关注的是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事实上,依据原《教学大纲》实施的教学对知识掌握的要求己大大超过了现行《标准》的要求,但是恰恰缺少了科学的发展观,忽略了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严重束缚了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因此,这种担心很大程度上是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
其次,是对于科学探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实施科学探究与提高教学质量是相辅相成的。义务教育的物理课程目标更多关注的应该是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而科学素养的形成必须注重观察、体验和感悟,必须注重过程,注重探究。学习过程越接近于真实的研究过程,学习过程中对学生的能力提高就越大,就越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品质”。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同时就是学会学习、形成价值观的过程。所以,“探究的过程比探究结果更重要”。
3.在探究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通过观摩老师授课和跟老师的交流,结合对于科学探究的学习,认为目前老师们进行的探究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很有必要在此提出来。
(1)科学探究不能搞成“程序化”。科学探究不一定非要遵循“提
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这个程序,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去探究,也不是都必须进行完全探究。可以有所选择,可以只进行一个或者几个环节,即部分探究。还要注意循序渐进,一节课把握好一个或几个重要的环节就行,对科学探究全过程的认识要逐步进行。
(2)不要把科学探究作为惟一的教学方式,每堂课都去探究。提倡科学探究并不是要抛弃原来的教学方式,而是要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的现状,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更多的提倡探究式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关注学生能力的增长。所以,原来的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仍然要用好。
(3)科学探究并不是创造一种表面上的“热闹”场面,要更加注重
实质性的思维含量。从提出问题、建立猜想,到评估、交流,都要关
注深层次的能力的发展和情感态度的形成,表面上的热热闹闹不仅不
是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就连传统的教学方法也不如。
(4)教师的教学要为学生的探究提供充足的条件,不要为了赶进度
而在学生还没有进行足够的思考时草率得出结论。相反,为了让学生
充分体验探究的过程,应该安排足够的时间让各种想法、各种观点进
行充分的交流和讨论,这样才能体现探究的真正价值。
(5)要注意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这是科学探究的起点和基础,也是目前学生探究能力的薄弱所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日之功,要靠教师平日注意引导,逐步提高。要让学生提出问题,必须提供真实的情景,并注意引导和启发,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要有问题可提,如果学生提不出问题,非让学生提出问题,学生只能是瞎猜。
(6)科学探究并不是做实验,不要认为只要从问题开始,创设情景,再让学生多动手就是科学探究。其实这仅仅是启发式教学,科学探究的实质特点远非如此。另外,科学探究除了有实验探究之外,还有理论探究,一些重要的理论假设、推理验证的过程也是探究,应该好好地引导学生去进行。
4.正确处理好实验器材很难满足实验教学的要求的问题,广泛开发实验资源。
用好新教材,开好物理实验,紧紧依靠现有的实验器材是不够的,面对这种现状,不能消极等待,也不能怨天尤人,而是要广泛开发实验资源,增加趣味性、生活化的实验。要大力提倡用学生身边的物品做实验,其目的是让学生体会“科学就在我身边”,意义重大。
从当今世界的物理教学改革中,可以看到这样一个现象: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对教师充分利用身边的材料,开发低成本实验非常感兴趣。利用身边的材料进行物理实验已成为一种共识。使用身边随手可得的材料进行实验探究活动可以拉近物理学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深切体会到科学的真实性,感受到科学和社会、科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另一方面,由于这些材料本身的用途并不是进行物理实验,所以这种做法本身就是一种创新。不能把低成本实验仅仅看做解决设备不足问题的权益之计。教师可以因地制宜地设计这类实验。“盆盆罐罐当仪器,拼拼凑凑做实验”,这其中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利用身边的材料开发物理实验是一个可以大力开发的领域,它的发展将有利于加强物理实验,有利于创新精神的培养。
5.科学有效的发挥多媒体技术的辅助作用。
计算机作为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可以用模拟物理实验过程,辅助物理实验教学,但永远代替不了物理实验。因为物理知识是从实践中来的,实验中蕴藏着研究物理问题的典型方法,是学生观察、体验、感悟的必要手段。学生参与实验的过程,可以验证、探究一些物理规律,是实实在在的观察的触摸、真真切切的经历和感悟,同时也是获得能力和价值观提升的过程,这是靠观看模拟动画所不及的。
可以借助计算机重现物理实验过程。对于一些条件不易控制、或存在某些干扰、使得学生对主要的物理现象的观察不够详细和明了的现象和过程;一些细微变化(如分子的运动、电流的形成、固液气三态结构、原子的结构等);对于一些自然、生产和社会中的一些场景、现
象等信息的增加;对于一些音响、色彩的渲染;等等,都可以用计算机模拟。有些实验,可以先做实验,再播放模拟动画,把主要现象尽可能的表现出来,以利于学生抓住本质、总结规律。绝不能把多媒体教学看成是万能的手段。
7.高中物理新课程实施小结 篇七
1) 实验教学与理论知识相结合, 每个实验都要动手操作。新课程改革以来, 物理教材中所有的安排的需要进行实验的内容, 老师必须落实, 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实验活动, 做到理论知识与实验紧密结合。
2) 新课程改革以来, 物理教材中需要学生做的实验越来越多, 而这些实验的种类又各有不同, 有的需要小组合作完成、有的需要个人单独完成、有的需要老师亲自动手, 而这些实验都安排在课堂上进行, 这样就可以充分的把理论知识和实验结合起来, 不仅凸显了实验的重要性而且可以让学生熟练的掌握理论知识, 充分调动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3) 新课程改革对实验要求没有太多限制, 例如他不会指出你必须使用什么器材、采用何种方法。完全是一个自由发挥的过程, 这样有利于学生扩散思维的形成, 有利于大家互相交流方法、利于实验顺利完成。通过老师和同学之间的相互配合可以探讨出很多不同的方法, 可以促进学生自主思考问题的能力。
一、新课程下实验教学模式构想和实施
新课程改革, 倡导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 老师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 正确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而学生也要充分认识到自己有能力自己学习, 遇到问题自己要想办法解决, 不能一味依赖老师。要不断使自己独立的建构知识体系, 提高自控能力。可想而知, 新课程改革已经成为未来教育领域的新方向。
1.新课程下实验教学模式构想
有关专家认为:自主进行科学研究他可以作为一种学习方案、也可以作为一种目标, 在物理教学中观察学生的学习行为是老师不断了解学生的过程, 也有利于老师跟学生之间的沟通, 可以让学生明确自身的优点与不足, 有利于老师制定教学方案。学生自主探究实验与老师的合理引导相结合, 学生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进行试验设计。所以, 科学研究方法应该大力引入课堂, 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凸显学生的自控能力。
传统的物理教学方案存在两个误区:
(1) 传统的物理教学理念对物理实验不够重视, 他们认为物理实验可有可无, 物理课程主要进行理论知识讲解就行, 忽略的物理实验的特点和优点。
(2) 没有认识到物理实验可以给学生带来的好处。例如, 忽略了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性的有效手段。
传统的物理教学理念是学生被动学习, 是一种老师讲解实验的过程, 学生听实验, 然后自己琢磨, 把里边的注意事项背下来, 能应付老师即可。为了改变这种现状, 国家积极采取相应措施, 通过高效的实施, 物理实验教学取得了良好的进展, 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2.高中物理自主探究实验教学内涵
通过学生自主进行实验探究的科学方法, 让学生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 不断探索新知识, 成为新知识的爱好者和探索者。学生通过自己亲自动手做实验, 不断寻找新的实验方法, 总结实验中存在的困难和自认为自己最棒的地方, 通过考试和同学之间的交流评定, 使自身有进一步的提高。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这就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模式。
二、新课程下实验教学模式的实施
老师设定要进行的实验情境, 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实验。但实验的具体方法和器材完全由学生自主选择, 老师不设定要求。同学可以选择小组或个人进行试验, 但必须保证每个人都有动手的机会。实验完毕后, 老师挑选学生对自己的实验进行讲解, 然后老师进行点评。
整个实验的过程包括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具体操作、分析探讨、总结报告等几方面。具体实验方法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可以是小组进行、个人独立完成、老师协调帮助完成。整个实验过程中并不要求老师参与太多, 而是完全把实验时间就给学生, 老师只是做一个辅助作用, 这样不仅可以减少老师的工作负担, 也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如果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实验的科学方法, 那么老师的指导也显得尤为重要。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 以老师的指导为辅助, 充分发挥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长期下去也会产生一个矛盾, 例如, 学生的自主学习性和老师的指导会形成矛盾, 老师不能不指导, 也不能指导过渡, 所以这就要求老师适度的把握这两者之间的尺度。同时老师也要根据实验的具体要求来确定具体指导方案。除此之外, 老师还要对实验的各个要素有清晰的把握, 如果需要锻炼学生自主因素的实验, 必须要求学生亲自动手完成, 对于需要锻炼同学合作意识的实验, 务必让学生按小组合作完成, 提高小组成员的合作能力。不同分类的实验老师要采取不同的实验措施, 达到实验探究的最终目的。
总之, 自主实验探究的科学方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他要根据具体的实验要求来确定, 最终达到实验探究的目的, 使学生动手能力得到提高、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
摘要:通过对问卷调查的分析, 我们意识到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了解了现如今实验教学的目前状况和我们寄予的期望, 同时也提出了如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引入实验教学方法。也对实验教学模式的特点以及优点进行了讲解。浙江省全面实施新课改之后, 物理教学中的实验内容和实验方法都有了很大改变和延伸, 接下来我们对高中物理教学该如何建立实验教学模式作简单的探讨。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自主探究模式
参考文献
[1]刘沛然.高中物理学习的误区及对策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 2016 (01)
8.高中物理新课程实施小结 篇八
关键词:新课程; 高中物理教学; 德育教育; 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1-052-001
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新课改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其中情感态度价值观就是属于德育层次的教育。物理知识及物理学的发展都贯穿着大量的德育因素。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全面挖掘本课程的德育资源,做到教书与育人的有机融合,是物理教师面临的艰巨任务。高中物理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的基本策略有:
一、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
在高中物理学科德育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德育主体性,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高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在教学中创设或模拟道德冲突,通过分析、研究和讨论,让学生在一个真实、真诚与坦率的环境中体验,唤起他们对学习、生活和社会高度的热情和高尚的道德责任,提升他们的道德思维和道德判断能力。例如,我们可以安排学生重做物理学史上中外科学家发现重要定律和原理的实验,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严格操作、认真实验的态度,培养学生锐意进取、百折不挠的精神,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
二、立足课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高中物理课程中有广泛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能够激起学生的爱国热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适当介绍我国科技发展中取得的重大成就:一方面可以介绍我国古代科学的成就,如四大发明、“赵州桥”等,这些古代素材,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另一方面,可以广泛介绍我国近代科学家的光辉事迹和现代科技的伟大成果,如有“中国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之称的钱学森放弃美国优厚的物质条件,突破重重阻力,毅然回到当时还是一穷二白的祖国,对我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在学习“天体运动”时,介绍我国在航天领域的发展状况和“神舟飞船”的情况;在讲授“洛伦兹力”时,向学生介绍了我国正负电子对撞机的情况等等。当然也要让学生看到我国在科学技术方面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进一步激发学生在科学的道路上继续前进的愿望,树立为祖国的发展贡献力量的伟大理想。
三、坚持辨证唯物主义,培养学生试验科学的辩证思想
物理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其原理充满着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教学中对物理科学原理形成过程的理论充分展开和表述,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实践观和辩证的方法论。如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可以客观地揭示物质世界的多样性、可统一性,这是辩证思想的充分反映;讲述“惯性”、“摩擦力”对人类有益一面和有害一面,可帮助学生树立“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辩证观点;讲述质点、点电荷等理想化概念模型时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处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原理;再如在学习《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时,通过介绍历史上的理论之争,使学生体会到用辩证观点看待事物、处理问题的重要性。
四、坚持真理,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物理课堂实施德育教育时,教师应当有意识的将科学家严谨的科学态度、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坚定的科学信念,甚至为捍卫真理而献身的壮举渗透到教学当中,“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名人的成长历程对学生的成长具有一定的影响力,科学家的精神和态度容易对学生心灵产生震撼的作用,影响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人格的健全。从哥白尼、布鲁诺到牛顿、法拉第等等,一系列闪光的名字下蕴含着多少的血泪艰辛,让学生去体会、去反思,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坚定学生坚持真理的信念。
高中物理实验课是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态度最好的平台。因此,实验课上一定要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要求学生认真做实验,对实验结果决不能马虎对待,一定要仔细观察实验现象,真实的记录数据,并分析实验中出现的问题,不能为了实验结果篡改实验数据,潜移默化地培养他们严谨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五、坚持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新课改下高中物理课程中有大量的探索性实验素材,通过设计探索性实验、改“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实验”、改“测量型实验”为“设计型实验”,可以把学生带入科学探索情景中,引发学生大胆猜疑,在实践中探索新知识,亲身经历寻求并发现知识的过程,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关注探究,使学生的创新潜能得到开发,创新意识得以培养,产生积极的创新思维,为创新提供了前提条件。
综上所述,新课程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应充分挖掘物理学科的德育因素,教师要有意识地去既教书又育人,不失时机地进行德育教育,实践高中物理德育教育的理论价值、教学价值和能力价值,这样才能做到教书与育人的完美统一。
参考文献
【高中物理新课程实施小结】推荐阅读:
高中物理新课程实施的几点思考08-07
高中物理新课程解读07-13
高中新课程作业本物理选修3-4选修08-29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07-19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构建08-03
关于高中物理教育教学的课程认识08-01
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10-20
高中物理 科普08-30
宁波市鄞州高中物理教学论文 高中物理分层次教学初探10-02
高中物理带答案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