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基础工程建设习题(通用8篇)
1.教育基础工程建设习题 篇一
造价工程师《工程计价》基础习题及答案
1、下列哪项符合我国《招标投标法》及建设部有关文件规定的投标保证金( )。
A.投标总额为5000万元,投标保证金为90万元
B.投标总额为4000万元,投标保证金为70万元
C.投标总额为3000万元,投标保证金为65万元
D.投标总额为2000万元,投标保证金为50万元
参考答案:B
2、在有偿出让和转让土地时,下列说法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规定原则的是( )。
A.有偿出让和转让土地使用权,要向土地受让者征收契税
B.地价应与当地的社会经济承受能力相适应
C.居住用地的土地出让年限为70年
D.商业用地的土地出让年限为50年
参考答案:D
3、投标人投标报价中关于暂列金额编制原则,说法正确的是( )。
A.按照其他项目清单中列出的金额填写,不得变动
B.根据投入人员进行修改
C.列入措施项目费
D.列入间接费
参考答案:A
4、根据预算定额中人工消耗量的相关规定.下列不是人工幅度差内容的是( )。
A.各种工序间的工序搭接及交叉作业配合索发生的停歇用工
B.质量检查工作的影响
C.班组操作地点转移用工
D.班组返工作业用工
参考答案:D
5、在工程项目招投标过程中,招标人除了要求总承包管理和协调外,还要求提供配合服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总承包服务费一般按分包的`专业工程估算造价的3%~5%计算
B.总承包服务费一般按分包的专业工程估算造价的1.5%计算
C.总承包服务费一般按分包的专业工程估算造价的1%计算
D.总承包服务费一般按分包的专业工程估算造价的1%~1.5%计算
参考答案:A
6、该工程定额是在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阶段编制投资估算、计算投资需要量时使用的一种定额,往往以独立的单项工程或完整的工程项目为计算对象,编制内容是所有项目费用之和,其编制基础仍然离不开预算定额、概算定额。此工程定额是( )。
A.预算定额
B.概算定额
C.概算指标
D.投资估算指标
参考答案:D
7、在项目招投标的评标中,下列有关投标报价有算数错误的情况,错误的是( )。
A.若大、小写金额不一致,则按大写金额为准
B.投标人不接受修正价格的。其投标作废标处理
C.修正后的价格同样具有约束力
D.总价金额与单价计算出来不一致,则按单价金额为准修改总价
参考答案:C
8、下列措施项目清单可以采用分部分项工程清单方式编制的是( )。
A.安全文明施工
B.大型机械设备进出场及按拆
C.垂直运输机械
D.已完工程及设备保护
参考答案:C
9、某施工企业的企业管理费以人工费为计算基础,已知该企业生产工人年平均管理费为1000万元,年有效施工天数310天,人工单价150元/天,则该单位的企业管理费费率是( )。
A.1.83%
B.1.85%
C.2.15%
D.3.71%
参考答案:C
10、按照管理组织划分工程造价信息,则下列各项属于此种划分的是( )。
A.建设项目和单项工程造价资料
B.单位工程造价资料和分部工程造价资料
C.横向和纵向的工程造价资料
D.系统化和非系统化造价资料
参考答案:D
2.教育基础工程建设习题 篇二
近些年, 北京市紧紧围绕“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总体发展目标, 大力发展教育信息化, 做好整体规划和顶层设计, 建立基础保障环境和管理运行机制, 促进资源整合与共享。
目前, 已建立了北京市中小学资源平台, 现有资源近450万条, 中小学师生实名用户40余万人, 基本覆盖到了所有一线教师;建立了中小学数字图书馆, 现有69457种、88万册数字图书, 220万种文献资料向中小学师生免费开放;建立了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 构建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数字空间和信息共享环境, 统筹市级资源545家, 市、区两级资源1260家;建立了北京市教师研修网, 覆盖中小学23个学科, 向全市各级各类中小学及教研机构提供新课程的数字化课程资源。
首都基础教育云环境将为学习者提供无处不在的泛在学习服务:
一是提供按需供应、灵活方
便的网络环境, 在云端为学习者提供个人存储空间、计算服务和云应用;
二是提供基本的智能化服务, 实现终端接入的智能化, 学习环境识别的智能化以及学习评价和事务管理的智能化;
三是建立开放、交互的云教
育模式, 促进教育技术和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汇聚各级各类教育资源, 既关注固定形态的优质教育资源建设, 又关注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的生成性资源, 为师生提供最优化、解决实际问题的个性化资源, 满足多元化和个性化学习需求;
3.教育基础工程建设习题 篇三
1.根据对现金流量的理解,则计算营业现金流量时,每年净现金流量可按下列 ( )公式来计算。
(A) 净现金流量=每年营业收入-付现成本
(B) 净现金流量=每年营业收入-付现成本-所得税
(C) 净现金流量=净利+折旧+所得税
(D) 净现金流量=净利+折旧-所得税
2.某项目的年销售利润为18万元,年折旧摊销费2万元,年贷款利息3万元,总投资为250万元,则总投资收益率为( )。
(A) 8% (B) 1.6% (C) 9.2% (D) 2.1%
3.有两个投资方案,投资的时间和数额相等,甲方案从现在开始每年现金流<4000元,连续6年;乙方案从现在开始每年现金流入6000元,连续4年,假设它们的净现值相等且小于零,则( )。
(A) 乙方案优于甲方案 (B) 甲方案优于乙方案
(C) 甲乙均是可行方案 (D) 甲乙均不是可行方案
4.年名义利率为10%,计息期为月,则年实际利率( )。
(A) 10.46% (B) 10.51% (C) 10.38% (D) 10.25%
5.某项目合同勘察费为500万元,勘察单位已接受委托方支付的定金150万元,但勘察单位因某种原因不再履行合同义务,则委托方有权要求勘察单位返还( )。
(A) 100万元 (B) 150万元 (C) 300万元 (D) 500万元
6.《房地产管理法》规定,超过出让合同约定的动工开发日期满一年未动工的,可以征收土地闲置费。征收的土地闲置费相当于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的比例为( )。
(A) 10%以下 (B) 15%以下 (C) 20%以下 (D) 30%以下
7.根据《房地产管理法》,下列房地产( )不得转让。
(A) 以出让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符合本法第三十八条规定的
(B) 依法收回土地使用权的
(C) 依法登记领取权属证书的
(D) 共有房地产、经其他共有人书面同意的
8.《招标投标法》中未规定中标无效的情形是( )。
(A) 招标人以不合理的条件限制、排斥潜在投标人的
(B) 招标人向他人透露已获取招标文件的潜在投标人的名称,影响中标结果的
(C) 招标人与投标人就投标价格进行谈判,影响中标结果的
(D) 招标人在评标委员会依法推荐的中标候选人以外确定中标人的
9.违反《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的规定,处2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款的是( )。
(A) 建设单位对施工单位提出不符合安全生产法规要求的
(B) 勘察单位未按照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进行勘察的
(C) 设计单位未在采用新工艺的设计中提出保障施工作业人员安全措施建议的
(D) 工程监理单位未对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安全技术措施进行审查的
20.安全监督检查人员具有的职权是( )。
(A) 拒绝权 (B) 现场处理权 (C) 紧急避险权 (D) 建议权
4.教育基础工程建设习题 篇四
可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准则。
2、产品质量检验机构伪造检验结果或出具虚假证明的,责令改正,对单位处五万元以上十万
元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3、计量认证证书有效期
三 年,申请复查应在有效期满前 六 个月提出,逾期不提出由发证
单位注销计量认证证书,停止
使用计量认证标志。
4、实验室认可是 自愿
行为,它是证明其具备向用户、社会及政府提供自身质量保证的能力。
5、对总体质量状况不明的情况不能采取 代表性 抽样方式。而应采用 随机性 抽样方式。
6、测量误差的表现形式有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偶然误差)、和过失误差(粗差)。
7、准确度高的检测数据,精密度不一定高;精密度 高的,准确度 高。
8、在将测量值(或计算值)与标准规定的极限值作比较时,标准中各种极限数值未加说明时,均指采用:格拉布斯法,只要超出规定的极限数值.都判定为数据异常
9、一个检验批通常由在基本稳定的生产条件下,在同一生产周期内生产出来的产品构成。
10、实验室应建立对拟检验样品的 唯一识别 系统,以保证在任何时候对样品的识别不发生
混淆。
11、对政府下达的指令性检验任务,应编制计划并保质保量按时 完成.
12、实验室应
定期 对其工作进行审核,以证实其运行能持续地 符合 质量体系的要求。
13、所有记录、证书和报告都应安全贮存、妥善保管并为
委托方 保密。
14、为了确保审核的有效性和效率,审核员应遵循审核的客观性、独立性和公正性三个基本 原则。
15、质量体系一般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质量计划和质量记录四大部分。
16、需要使用非标准方法时,这些方法应征得 委托方 同意,并形成 有效 文件,使出具的 报 告 为委托方和用户所接受。
17、内部审核一般可分为 审核计划、审核准备、审核实施过程、纠正措施和验证过程、记录
验证结果 等五个阶段
18、程序是“为进行某项
活动
所规定的途径。”
19、为社会提供公证数据的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必须经
省级 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对
其计量检定、测试能力和可靠性考核合格。
1、计量认证的依据(①②③④⑥⑦)①相关标准②相关规范③质量手册④程序文件⑤作业指导书
⑥评审准则 ⑦有关法规 ⑧ISO9000标准
2、重复性条件包括。①人②设备③测量方法④不同地点
3、以下各组检测数据是3位有效数字的有(①②③⑥)①1.23② 2.04③ 0.850 ⑩12.00ml
4、伪造数据包括(①②⑥)的行为。①没有相关的检测设备②无样本出具数据③检测周期未列出具数据④采用非标准方法⑤仪器设备超过有效期⑥超出承检范围-1
5、正确表示的法定计量单位(②③)。①KM ②MPa ③kN ④ms ⑤w/(k·m)
6、保留三位数字,下列数据修约错误(②③)。①12.439—12.4②42.050—42.1③ 84.250--84.3④52.750一52.8⑤5.09498—5.09
7、我国标准分为(①②③).①企业标准 ②行业标准
③国家标准
④协会标准
8、计量认证评审有(①②③④)。①初次评审 ②监督评审 ③复评审 ④扩项评审 ⑤跟踪评审
9、法定计量单位由(①②③④)组成。①SI基本单位 ②SI辅助单位 ③SI导出单位④国家选定的其他计量单位及SI单位的倍数单位
10、选择提供校准服务机构应是(D)A有资格的单位; B有能力的单位: C国家计量院; D有资格、有测量能力、能溯源到国际或
④0.066 ⑤ 0.84⑥124mm ⑦9.6x10 ⑧14.73%⑨100.52g 国家标准的单位:
11、须进行“二合一’’评审的检验机构是(C)A为社会提供公证数据的; B第三方检验机构;
C依法设置和授权的
12、实验室所购买的、影响检测和/或校准质量的供应品.试剂和消耗性材料,(D)投入使用 A可以立即: B有合格证就可: C有CMC标志就可:D经检查或证实合格后方可
13、(B)需要制定纠正措施。A针对不符合有可能再发生的原因;B对所有发生的不符合;c对尚未发生但有可能发生不符合的原因; 14.样品的唯一标识系统是指(C)A 样品有编号; B 样品编号与检验报告编号相同: C实验室有统一的样品编号和状态标识规定,且每个样品的编号与其他样品不重复,任何时候都可明示其状态。
15、检验原始记录(A D E)(此题为多项选择)A应在工作时记录;
B也可以事后补记,但要签字; C不能修改;D可以修改,修改处应签名和日期;
E不能涂改。
1、实验室新购置的仪器,凡带有出厂合格证或制造许可证的在一年内可以不必检定或校准。(×)
2、若客户在收到检验报告l 5日后对检验结果提出异议,实验室将不再予以受理。(×)
3、管理评审的主要目的是决策实验室的重大问题以便增加效益。(×)
4、实验室内审活动应由质量负责人负责策划和组织。(√)
5、所有检验工作均应制定作业指导书。(√)
6、临时的和移动的检测环境比固定的检测环境要求低。(×)
7、实验室质量方针应以文件形式发布,也可以写入质量手册。(×)
8、测量设备的运行检查就是缩短了检定周期。(×)
9、实验室授权签字人是指经过评审机构认可批准,能在被认可范围内的试验报告或校准证书上获准签字的人。(√)
10、审核组长必须由实验室的质量负责人或主任担任。(×)l、简述内审员的职责: 答:
1、负责按审核计划实施质量体系内部审核,并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
2、认真作好审核记录,向审核组长报告审核情况;
3、负责跟踪验证受审核部门因存在不合格而实施的纠正措施。
4、有权对受审核部门的质量体系进行检查并如实记录;
5、对发现的问题,有权对受审核部门发出不合格报告,并要求其限期整改;2.3 对不配合内审工作的部门或人员,有权向管理者代表汇报。
2、何谓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其目的分别是什么? 答:内部质量审核是公司管理者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自我检查,自我评价、自我完善的管理手段,旨在查明质量体系是否有效地实施、有效地保持及与标准的符合性。内部质量审核工作由公司管理者代表负责组织进行。由于此项工作涉
及到公司内所有的部门和全体员工。因此,开展内部质量审核时各部门要密切配合。其内审目的:⑪检查本公司质量保证能力是否符合强制性产品认证的要求;⑫检查本公司质量体系运行是否有 效;⑬检查强制性认证产品的一致性。管理评审是由最高管理者组织按规定时间间隔进行的评审活动,主要评审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是否正在实现;评估质量管理体系改进的需要;从而确保质量管
理体系的持续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其管理评审目的:是保持组织的HSE管理体系的适用性、充分性和有效性,从而实现组织对持续改进的承诺。
3、简述如何做好质量体系的运行。答:
1、抓好不合格品的控制
2、落实纠正和预防措施
3、提高内部质量审核质量
4、加强管理评审工作
5、正确使用统计技术
4、计量认证立法的原意和依据是什么?答: 原意是指在于对社会提供公正数据的产品质量检测机构要实施计量监督,即要通过严格的技术考核,确认其是否真正具备同检验工作相适应的计
量检定、测试能力和可靠性。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发》第22条的规定.5、实验室的行为规范是什么?答:
1、实验室是应符合按规定并取得资质的检查机构
2、并独立于检测、校准和检查数据和结果所涉及的利益相关各方,不受任何可能干扰其技术判断的因素的影响,并确保检测、校准和检查的结果不受实验室和检查机构以外的组织或者人员的影响。
3、不得与其从事的检测、校准和检查项目以及不得参与任何有损于检测、校准和检查判断的独立性和诚信度的活动;
4、应当建立保证其检测、校准和检查活动的独立性和公正性的质量体系及其文件,明确本机构的职责、责任和工作程序,5、实验室和检查机构应当按照相关技术规范或者标准的要求,对其所使用的检测、校准和检查设施设备以及环境要求等作出明确规定,并正确标识。
6、实验室和检查机构在使用对检测、校准的准确性产生影响的测量、检验设备之前,应当按照国家
相关技术规范或者标准进行检定、校准。
7、实验室和检查机构应当确保其相关测量和校准结果能够溯源至国家基标准,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8、实验室和检查机构应当按照相关技术规范或者标准实施样品的抽取、处置、传送和贮存、制备,测量不确定度的评估,检验数据的分析等检测、校准和检查活动。
9、实验室和检查机构应当按照相关技术规范或者标准要求和规定的程序,及时出具检测、校准和检查数据和结果,并保证数据和结果准确、客观、真实。
9、实验室和检查机构按照有关技术规范或者标准开展能力验证,以保证其持续符合检测、校准和检查能力。
10、有保密义务,并建立相应保密措施。
11、实验室和检查机构应当建立完善的申诉和投诉机制,处理相关方对其检测、校准和检查结论提出的异议。
6、检定与校准的区别是什么? 答:检定与校准的区别共有5点:
1、校准不具法制性,检定具有法制性,属计量管理范畴的执法行为。
2、校准主要确定测量器具的示值误差,检定是对测量器具的计量特性及技术要求的全面评定。
3、校准的依据是校准规范、校准方法,可作统一规定也可自行制定,检定的依据是检定规程。
4、校准不判断测量器具合格与否,但当需要时,可确定测量器具的某一性能是否符合预期的要求,检定要对所检的测量器具作出合格与否的结论。
5、校准结果通常是发校准证书或校准报告,检定结果合格的发检定证书,不合格的发不合格通知书。
7、产品质量检验机构计量认证的内容? 答:
1、计量检定、测试设备的配备及其准确度、量程等技术指标,必须与检验的项目相适应,其性能必须稳定可靠并经检定或校准合格。
2、计量检定、测试设备的工作环境,包括温度、湿度防尘、防震、防腐蚀、抗干扰等条件,均应适应其工作的需要并满足产品质量检验的要求。
3、使用计量检定、测试设备的人员,应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和实际经验,其操作技能必须考核合格。
4、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应具有保证量值统一,准确的措施和检测数据公正可靠的管理制度。
8、系统误差、随机误差、粗大误差产生的原因及常用的消除方法。答: 系统误差产生的原因:在测试前就已存在,而且在试验过程中,始终偏离一个方向,在同一试验中其大小和符号相同。
常用的消除方法:系统误差容易识别,并可通过试验或用分析方法掌握其变化规律,在测量结果
中加以修正。随机误差产生的原因:由许多难以控制的微小因素造成的。常用的消除方法:由于每个因素出现与否,以及这些因素所造成的误差大小、方向事先无法知道,有时大、有时小,有时正、有时负,其发生完全出于偶然,因而很难在测试过程中加以消除,但完全可以掌握这种误
差的统计规律,用概率与数理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以获得可靠的测量结果。粗大误
差产生的原因:在于测错、读错、记错或计算错误等明显地歪曲试验结果。常用的消除方法:含有粗大误差的试验数据是不能采用的,必须利用一定的准则从测得的数据中剔除。
9、测量不确定度的来源包括哪些? 答: 来源包括十个方面:
1、对被测量的定义不完整或不
完善;
2、实现被测量的定义的方法不理想;
3、取样的代表性不够,即被测量的样本不能代表所定义的被测量;
4、对测量过程受环境影响的认识不周全,或对环境条件的测量与控制不完善;
5、对模拟仪器的读数存在人为偏移;
6、测量仪器的分辨力或鉴别力不够;
7、赋予计量标准的值或标准物质的值不准;
8、引用于数据计算的常量和其他参量不准;
9、测量方法和测量程序的进似性和假定性;
10、在表面上看来完全相同的条件下,被测量重复观侧值的变化。
10、质量特性可用哪两种形式表示? 答: 形式表示:
1、计数值
2、计量值
10、(12.2+0.2 15+0.035 1)×0.146=?答:(12.2+0.22+0.04)×0.146=12.86×0.146=1.82
11、如何理解质量、量值溯源、运行检查、能力验证等概念答:质量:质量是产品的固有特性,生产制造过程中 即 发生了的质量---质和量,即顾客的满意程度.产品质量的合格率。量值溯源:
指自下而上通过不间断的校准而构成溯源体系。能力验证:是利用实验室间比对来确定实验室能力的活动,实际上它是确保实验室维持较高的校准和检测水平而对其能力进行考核、监督和确认
的一种验证活动。运行检查:
五、请指出下列场景中的不符合项和不符合条款,判断需采取纠正还是纠正措施,对需采取纠正措施的一个不符合项完整填写一份不符合报告 1,××检验员为使检验记录干争、整洁,试验时先将数据记录在另一 纸上,确认没问题后再誊写在正规的记录纸上,由于他的记录写得工整 无涂改,还经常受到领导表扬。
2、某实验室的检验报告上有检验用设备的描述,但其检验原始记录上 却根本没有所使用设备的记录,问及为什么,该室负责人说,我们编报 告的人都知道做哪个试验需要用什么设备,报告格式上有这一栏就直接填上去了
3、某检测机构的内审计划在2000年12月10~11日有张×、李×、刘×完成,查看内审记录,实际上是在2001年1月5~6日,由张×、李×、王×完成的。评审员问:“为什么没有按计划进行?’’回答:“有一批质检任务很忙,所以推到了元旦后,且刘×探亲未归,只好由王×替其完成任务’’问:“王×经过审核培训了吗?“答:“没有”,问:“计划变更有批准吗?”答:“反正按要素做了内审,也没有再对变更的计划进行审批。
六、应用题
以《评审准则》中8仪器设备和标准物质或11样品的处置(选其中一个要素)按要素编写一份内审检查表。实验室相关管理知识点 一、名词解释 1.管理体系:控制实验室运作的质量、行政和技术体系,管理体系的认证有时也成为注册 2.质量手册:阐述一个组织的质量方针并描述质量体系的文件。3.程序文件:描述为实施质量体系要素所涉及到的各职能部门活动的文件。4.作业指导书:试验人员方便获得并有有效使用的操作规程及检验细则等。5.质量主管:应赋予其在任何事后都能保证与质量相关的管理体系 得到实施和遵循的责任和权力。质量主管应由直接渠道接触决定实验室政策和资源的最高管理者 6.技术主管:全面负责技术运作和确保实验室运作质量所需的资源 7.改进要素:实验室应通过实施质量方针和目标、应用审核结果、数据分析、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以及管理评审来持续改进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二、填空题 1.实验室管理体系文件一般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表格报告及质量记录等质量文件构成。
2.公路工程试验检测机构等级评定工作分为受理、初审、现场评审3个阶段。3.实验室或者其所在组织应是一个能够承担法律责任的实体。
4.实验室中最高管理者、技术主管、质量主管、各部门主管 应有任命文件 5.实验室能力验证计划主要有实验室间校准计划、实验室间检测计划、分割样品检测计划、定性计划、已知值
计划、部分过程计划。
6.实验室的法律定位可以通过独立法人或法人授权两种形式予以体现
7.实验室应保存技术人员有关资格证书、培训、技能和经历等技术业绩档案
8.管理体系的认证有时也称为(注册)。
唯一性标识9.实验室管理体系文件应有,该标识应包括发布日期和/或修订标识、页码、总页数或表示文件结
束的标识和发布机构。10.非独立法人 试验室的最高管理者应由其法人单位的行政领导成员担任
11.检验完毕后,样品留样不得少于报告申诉期。留样期一般不超过60天。12.试验室应建立对拟检验样品的唯一识别系统,以保证在任何的任何时候对样品的识别不发生混淆。
13.检验报告和证书应采用法定计量单位。
14.实验室有责任为用户保密,保护用户的所有权,制定保密和保护所有权(含专利权)的程序
三、判断题 1.检验仪器(包括参考标准和标准物质)在两次检定校准之间应经受运行的检查。(T)2.实验室检验人员应考核合格持证上岗(T)3.实验室应正确配备进行检验的全部仪器设备(不包括标准物质)。(F)
4.样品在检验过程可以遗弃(F)5.压力表属于强制检定项目,而天平不属于强制检定项目。(F)6.实验室授权签字人是指经过评审机构授权或批准对被认可的实验室出具的试验报告签字员有责任的主要技术人员。(T)
四、选择题 1.实验室内审工作由(质量负责人)组织 2.如不可能溯源到国家计量基准,实验室应提供结果相关满意证据,可以是(参国实验室间的比对的或参加能力验证计划的、使用有证标准物质、由有关各方一致同意并明确规定的协议标准或方法)3.质量方针是由试验室(最高管理者)发布的 4.管理体系文件每年至少评审(1)次,保证其持续适用和有效性。5.内部审核的周期通常为(一年)6.试验室技术主管需具备(中级以上)职称 7.每一台仪器设备都应有唯一性标识来表明其状态,应有“合格、准用、停用”等计量鉴定标志;分别用(绿、黄、红)颜色表示 8,内部审核是由(质量主管)负责的 9.管理体系文件在装订时需装订成(活页)。10.量值溯源是指(自上而下)通过不间断的校准而构成溯源体系 11.量值传递是(自下而上)通过逐级检定而构成检定系统 12.以下(最高管理者、技术主管)的变更需授权部门确认 13.质量方针是在(质量手册)文件中提出的
5.岩土工程师基础知识习题及答案 篇五
1、逆断层即( A )
A 上盘相对上升、下盘相对下降的断层 B 上盘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的断层
C 上盘水平左移,下盘水平右移的断层 D 上盘水平右移,下盘水平左移的断层
2、下列关于断盘的叙述,哪项正确( B )
A 沿断层面相对上升的断盘为上盘 C上盘即上升盘
B 当断层面倾斜时,位于断层面以上的断盘即上盘 D下盘即下降盘
3、若地质平面图上沉积岩被岩浆岩穿插,界线被岩浆岩界线截断,则岩浆岩与沉积岩之间为( C )。
A.沉积接触 B.整合接触 C.侵入接触 D.不整合接触
4、未经构造变动影响的沉积岩,其原始产状应当是( D ).
A.无法确定 B.倾斜的 C.垂直的 D.水平的
5、水平岩层的岩层分界线与地形等高线( A )。
A.平行 B.弯曲方向—致,但岩层界线的弯曲度大于地形等高线的弯曲度
C.弯曲方向相反 D.弯曲方向—致,但岩层界线的弯曲度小于地形等高线的`弯曲度
6、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反,则岩层分界线与地形等高线( C )
A平行 B 弯曲方向一致,但岩层分界线的弯曲度小于地形等高线弯曲度
C 弯曲方向相反 D弯曲方向一致,但岩层分界线的弯曲度大于地形等高线弯曲度
7、岩层倾向与地面倾斜方向一致,当岩层倾角小于地面坡角,则岩层分界线与地形等高线(D )
A平行 B弯曲方向一致,但岩层界线的弯曲度,大于地形等高线的弯曲度
C 弯曲方向相反D 弯曲方向一致,但岩层界线的弯曲度小于地形等高线的弯曲度
8、岩层倾向与地面倾斜方向一致,当岩层倾角大于地面坡角,则岩层分界线与地形等高线( C )
A平行 B 弯曲方向一致,但岩层分界线的弯曲度小于地形等高线弯曲度
C弯曲方向相反 D 弯曲方向一致,但岩层分界线的弯曲度大于地形等高线弯曲度
9、下列有关褶皱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C )。
A.褶皱构造中岩层的连续性末受到破坏 B.褶皱是岩层产生的—系列波状弯曲
C.褶皱核部为新地层、翼部为老地层 D.褶皱的基本类型有背斜和向斜
10、背斜表现为:( B )
A 核部为新地层,两翼对称出现老地层 B 核部为老地层,两翼对称出现新地层
C 向下的弯曲 D 与弯曲方向无关
11、下列哪项不是判别活断层的确凿证据?( C )
A 错断全新世以来的最新地层 B 地面疏松土层出现大面积有规律分布的地裂缝
C 地层的重复或缺失 D 古老地层与全新世以后最新地层是断层接触
12、下列哪项是判别活断层的确凿证据?( A )
A地面疏松土层出现大面积有规律分布的地裂缝 B地层的重复或缺失
C 断层三角面山 D呈带状分布的泉
13、两侧岩层向外相背倾斜,中心部分岩层时代较老,两侧岩层依次变新,且两边对称出现的是( C )。
A.向斜 B.节理 C.背斜 D.断层
14、垂直岩层走向顺倾斜面向下引出一条直线,此直线在水平面的投影的方位角,称为岩层的( A )。
A.倾向 B.走向 C.倾角 D.方向
15、岩层层面与水平面交线的方位角称为岩层( D )。
A.倾向 B.倾角 C.方向 D.走向
16、岩层在空间的位置是由以下何种要素确定。( D )
A 地壳运动 B 地形地貌 C 走向和倾斜 D 走向、倾向、倾角
17、下列关于岩层走向的叙述哪项不正确。( D )
A 岩层的走得可由走向线的方位角表示 B 岩层走向方位角与倾向方位角相差90°
C 岩层的走向有两个数值,且两数值相差180° D岩层的走向只有一个数值。
18、根据岩土的水理特性,砂土层与粘土层相比,其隔水性( A )
A 差 B 相同 C 好 D 不能确定
19、下列哪项可用来表征岩石的抗冻性?( B )
A 渗透系数 B 吸水率 C 软化系数 D 强度损失率
20、根据地质成因,结构面可分为原生结构面,构造结构面及以下何种结构面。(D )
6.教育基础工程建设习题 篇六
一、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是民族振兴的基石, 是改善民生与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
1. 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必然要求切实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
改善民生已经作为社会建设的重点, 而教育是民生之首,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没有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就不可能实现民生的根本改善。农村基础教育教师承担着7亿多人口 (据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我国乡村人口占总人口的55.1%, 城镇人口占44.9%) 中学龄子女的教育重担, 改善农村人口的民生, 让农村孩子不仅学有所教, 而且学有所获, 必须建设好农村教师队伍。并且农村教师本身是教师队伍中的弱势群体, 他们自身也是改善民生应该特别关注的对象, 不关注他们的生存状态,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就没有希望。
2. 解决“三农”问题,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离不开农村教师问题的解决
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 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 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 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而“三农”问题的长久根本性解决, 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 可以说农村基础教育决定农村的未来, 也决定中国的未来。但如果农村教师数量不足、素质不高、队伍不稳的现实问题得不到解决, 农村基础教育的艰难局面就不能改变, 三农问题的解决也将落空。所以, 全社会都要站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高度, 切实增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3. 实现教育公平和教育均衡发展必须优先解决农村教师队伍建设问题
教育公平作为社会公平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 不仅是现代化的基本价值和基本目标, 也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而城乡学校办学条件与师资队伍等教育资源方面的配置不公是导致我国教育不公的突出制度性因素, 因此, 消除城乡师资差别, 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是各地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手段和发展目标, 并且已经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中作出了关于均衡配置农村教师的规定, 第三十二条要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教师培养工作, 采取措施发展教师教育;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均衡配置本行政区域内学校师资力量, 组织校长、教师的培训和流动, 加强对薄弱学校的建设。第三十三条要求: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鼓励和支持城市学校教师和高等学校毕业生到农村地区、民族地区从事义务教育工作;国家鼓励高等学校毕业生以志愿者的方式到农村地区、民族地区缺乏教师的学校任教。2006年教育部还下发了《关于大力推进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的意见》, 这些措施都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是力度和进度以及惠及的广度都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必须充分认识到解决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中的问题对实现教育公平和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性。
4. 解决农村教师队伍建设问题是解决一些教育现实困难, 实现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
当前, 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与教育问题、城市优质学校大班额问题、农村学生辍学问题严重制约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2300万农村留守儿童在生活、心理、人身安全、成长教育等方面一系列问题的解决需要合格的教师;阻止农村生源大量往城市转移需要有优秀的农村教师;让农村学生热爱学习, 减少辍学学生人数需要大量充满活力、懂教育教学方法的教师。没有人民满意的农村教师队伍, 就不可能有人民满意的教育, 就不可能实现整个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当前农村教师队伍存在的突出问题
2007年, 我国共有小学32.01万所, 其中80%在农村;初中5.94万所, 其中70%在农村。这些学校的教师组成一支庞大的队伍, 而它的数量、质量都还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
1. 教师编制紧缺或者不能按编到位, 农村教师超负荷工作现象普遍
教师编制中存在的问题是制约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瓶颈”。编制问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农村地区的教师编制少, 不能满足实际需求。现行教师编制标准实际上只考虑了“生师比”一个维度, 缺乏城乡均衡发展导向, 不能适应素质教育要求, 对农村极不公平。因为农村学校班级学生少、年级多, 小班小校越来越多, 特别是不发达的山区、边远贫困地区, 生源分散、经济落后、交通不便, 存在大量的教学点和复式班, 按照国家规定的生师比, 有的农村学校甚至无法确定一个教师编制, 有的小学一个老师要教三个年级才行, 连复试教学都没有办法进行。有一个乡中学, 有的老师要同时教授语文、数学主课, 大部分老师要兼生物、地理、音乐、美术等课程, 平摊到每个教师身上的课时达到每周30节, 即每天都必须上6节课。一旦有老师生病, 就会打乱所有的教学安排, 如果碰上两位以上的老师同时生病, 学校就根本无法正常上课, 完全陷入瘫痪。
二是区域教师编制超编, 但实际上大量农村学校教师缺乏。现行教师编制以行政区域为单位核定, 由于农村学生人数自然减少, 以及随父母进城务工就读, 导致县域教师总体超编的现象比较普遍。然而, 一个县内教师数量过多, 不能保证该县内每一个学校教师达到标准;一个县的教师队伍结构合理, 不能保证该县每一所学校教师队伍结构合理。某县教师总人数超编, 县城和交通方便的学校教师有余, 负担轻, 而边远乡的教师严重缺少。有一所比较偏远的乡中学680名学生, 老师只有32人, 其中还有2人是代课教师;而一个靠近县城的乡中学300多学生, 有40多个老师。
三是编制内的教师数量得不到满足。有的县与乡镇管理部门, 把机关分流人员放到学校占用教师编制, 有的为了减少经费, 宁愿设法临时聘用教师, 也不愿意聘用大中专毕业生为正式教师。
2. 教师所教学的专业合格学历比例偏低, 教非所学现象普遍
按照2007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数据, 我国小学教师学历合格率达到99.1%, 初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达到97.18%。但是, 这个合格率在农村中小学要大打折扣。其原因有四个:
第一, 近几年来, 普通高中扩招, 造成高中教师严重短缺, 不得不从初中教师中选拔大专学历的教师进高中任教, 从小学高年级教师中选拔中专学历的教师到初中任教, 这种“层层拔高”现象, 把原本合格的教师变成了不合格的教师, 把原来的骨干教师变成了一般教师, 造成农村教师队伍整体水平严重下降。
第二, 虽然学历达到要求, 但任教的科目不是所学专业, 实际上属于不合格学历。调查中发现, 有一个乡中学, 数学、物理、化学、外语都没有一个大专学历的专业教师, 而学校所有的老师大都有大专学历, 因为其中有一些教师是读函授取得的大专学历, 所学专业不是所教专业。在一个市2006年的数学一级教师职称评审中, 127名参加评审的对象中只有27人是数学专科毕业。这主要是由于现在的学历进修中, 选择文科专业的居多, 因为文科专业获得学历证书比理科专业容易一些。这种学历进修中“重层次, 轻专业”的倾向, 使得农村教师学非所教的问题更加突出。
第三, 一个教师教多门课程, 必然有教非所学的现象存在。农村小学的计算机和英语教学基本上没有专业教师, 英语教师中许多从未接受过专门的小学英语教学训练。
第四, 民办教师转正、教职工子女就业进入教育行业后转做教师的大部分人员中, 专业合格学历难以达到要求。
3. 教师队伍年龄结构不合理、青黄不接现象异常突出
农村教师年龄结构呈现出区域性结构失衡的态势, 广大农村尤其是边远贫困地区的中小学教师年龄偏大、老化的问题更为突出。有的县已经十年没有新进农村小学老师, 教师的补充与贮备没有得到重视, 一旦老教师大量退休, 没有合格的青年教师补充进来, 农村教师队伍的状况将更加恶化。
4. 农村教师队伍的稳定性差, 不合理流动问题严重
由于农村教师待遇低, 工作环境差, 生活条件比较艰苦, 外出学习机会少, 职称评上难, 不少农村教师总是通过各种关系想办法外流, 由村流向镇, 由镇流向县城, 由县城流向市区, 优秀教师更是“孔雀东南飞”, 流向经济发达的省市。同时, 城市和城镇发达地区在推行教师聘任制的过程中, 将一批不合格的教师分流到农村, 越差的教师越分到农村基层, 导致了强校越强, 弱校越弱, 使农村教师队伍陷入了低质徘徊的怪圈。
5. 教师获得在职进修的效果不理想, 积极促进自己专业成长的意识不强
近几年来, 教师在职培训逐渐受到管理部门的重视, 特别是课程改革的推进过程中分级进行了一些培训。但是, 总体说来, 由于农村教师培训经费紧张 (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和培训的费用大部分由教师个人承担) 、培训资源缺乏、教师培训机构办学条件较差、继续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缓慢、培训手段落后、培训内容、方式、教师的教学水平与被培训教师的期望有较大差距, 以及工学矛盾严重等问题, 致使本来机会不多的在职培训所产生的实际效果多数是“完成了培训任务”“认识一些人”。
教师参加继续教育效果不理想的另一个原因是教师自己的专业成长意识不强, 许多农村教师不主动利用也不善于利用培训机会进行同行交流和问题讨论。长期以来, 农村教师重视在学生身上的时间付出, 容易满足于一种量性敬业, 没有重视通过提高自身的业务素养和教学水平来实现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难以从单一的量性敬业过渡到量性敬业与质性敬业和谐统一的全面敬业。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进后, 一些老师感到难以适应新的教学任务, 有些抱怨, 而自觉行动起来寻求各种途径提升专业素养水平的气氛还没有形成。广大农村教师的在职专业培训和自我提升还难以满足农村教育的需要。
三、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建议
优质教师资源对学校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而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原因是复杂的, 破解这些问题不是单一行为可以实现的, 要讲究系统性。
1. 切实提高各级管理部门对农村教师队伍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倡导全社会对农村教师高看一等, 厚爱一层
国家的兴旺在于人才, 人才的兴旺在于教育, 而教育的兴旺在于教师。这已经为各级管理部门和领导所认同。但是农村教师队伍数量大, 人员分散, 开支多, 投入短期难以看到政绩, 导致一些管理者和地方领导不愿在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上花财力和精力, 不愿意下真功夫促进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有的甚至觉得农村学生和家长比较好对付, 差一点、少一点也不会有人找麻烦, 只要能敷衍过去就尽量敷衍, 畏难情绪严重;有的认为教师资源均衡配置难以实施, 把好教师放到农村去会降低城镇的教育质量。这些错误认识的纠正首先要提高对农村教师队伍的认识, 需要管理者有大局观念, 决不能总是说起来重要, 干起来不要。事实上, 一些地方的经验证明, 地方党委、政府的核心领导层真正把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放在心上, 就有办法从组织上、财力上保证农村教师建设工作的顺利推进。
2. 修改《教师法》, 从法律上对农村教师队伍予以专门关注
《教师法》是教师队伍建设走向规范化、法制化的根本保障。其中第二十七条规定,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教师以及具有中专以上学历的毕业生到少数民族地区和边远贫困地区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 应当予以补贴。第二十八条规定:县、乡两级人民政府应当为农村中小学教师解决住房提供方便。这些条款对农村教师予以了关注。但从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看, 有必要在《教师法》中明确实行教师的公务员制度, 写入关于农村教师的专门条款, 引起全社会对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高度重视。要从法律层面规定各级政府职责, 对在农村工作的教师从待遇、奖励、考核、培训方面都给予专门的规定。如:明确教师编制向农村倾斜, 明确农村教师的工资和养老、医疗、住房等福利待遇按照国家公务员标准由中央、省和地方财政共同承担, 明确在职称评审方面向农村教师倾斜, 提高农村中小学中、高级职务岗位比例;提高教师准入的门槛, 规定教师准入程序, 防止教师入口的权力干预。
3. 加快教师编制政策创新, 对农村基础教育师资数量实行倾斜
农村中小学教师编制标准的制订要与时俱进。核定教师编制时, 既要考虑现行编制标准, 还要以学校为单位, 综合地、动态地、科学地核定。学生数自然是核定教师基数的一个重要依据, 但农村教师编制的核定还要考虑任课门数与教职工比、周课时与教职工比等因素, 规模小的农村学校还要考虑年级数与教师比。对中心小学以下的教学点, 实行按班额配备编制, 确保每个班有1.5名教师编制。可设立城市和农村学校流动编制;可以设立一定的专业编制, 解决农村缺少体育、音乐、美术、英语、信息技术教育等学科专业教师的实际困难;可以设置拓展性编制, 满足农村教师承担当地农村社会责任功能性扩展的需要, 如配备生活指导教师等。必须加强对农村教师编制的管理, 严禁以各种形式挤占挪用农村中小学教师编制, 严格控制学校领导和行政后勤人员比例, 把更多的师资投放到农村教育教学第一线, 逐步扭转部分条件好的学校人满为患而边远贫困地区学校严重空编的现象。要建立编制退出机制, 对于那些老龄化的在编农村教师, 省级和县级财政可以通过工资补偿的方式, 劝其提前退休, 同时辞退即使经过培训也无法胜任农村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 空出一定的编制给那些合格但没有编制的在职教师, 以及有志于在农村工作的优秀大学毕业生。
4. 改革师范招生政策, 加强农村基础教育教师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使用政策的落实
农村教师的培养应该得到特别的重视, 摸清需求量, 做好培养计划。可以在全国范围内改变师范生的入学方式, 采取国家奖学金的形式, 也可以采取国家担保的助学贷款形式, 每年在全国各个层次的师范院校 (包括高校的教育学院) 拿出数万名招生名额, 为农村和薄弱学校定向培养教师。跟踪“农村小学教师定向培养专项计划”的实施效果, 使免费为农村乡镇以下小学定向培养专科层次小学教师收到实效。五年制专科层次小学教师全科型有特长综合培养模式也值得深入探讨。
5. 鼓励地方制定城乡师资均衡流动政策, 大力推进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程
建立合理有序的农村中小学教师流动机制和规范性的教师定期交流轮换制度, 需要充分运用行政手段和发挥经济待遇的杠杆作用。市县可以明确规定区域内每年城乡教师交流数量的比例, 比如每年10%~15%的专任教师在“大学区”内交流, 其中80%的教师是“人走关系动”, 实现在职教师资源的二次配置。可以把到农村学校的任教经历作为职称晋升的必要条件;可以进行经济待遇激励, 至少要让在农村学校工作的教师, 拿着与城市里一样的工资, 最好是有所提高。
要创造条件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短期支教活动。包括:城镇办学水平较高的学校与农村中小学建立长期稳定的“校对校”对口支援关系, “结对子”“手拉手”;就近组织城镇中青年骨干教师到农村中小学兼课、带教或“走教”, 缓解农村中小学师资不足和学科结构失衡的矛盾;组织“特级教师巡回讲学”“学科带头人 (骨干教师) 送教下乡”系列活动, 发挥专家学者、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引领辐射作用;组织校际教研和联片教研;积极开发优秀教师示范课远程课件和教学光盘, 将城镇优质教育资源送到农村中小学;组织师范生到农村实习支教;师范院校在农村学校建立实习基地、实习教学点。
在鼓励教师到农村去的同时, 更要努力减少农村教师的流失。针对当前农村贫困地区教师 (且大多是优秀教师) 大量流失, 被城镇学校无偿吸引走, 加重了农村教师紧缺特别是合格教师的严重不足的情况, 一方面要规范管理, 调出教师必须与所在学校商量, 在影响学校正常教学而又没有教师补充的时候一律不得调走, 建立严格的学校--教育局--政府三级教师流动审批程序, 凡调出学校不同意的一律不得用行政权力强行调走。另一方面, 制定农村教师流失补偿制度, 要求流入地对流出地有所补偿, 流出学校可用补偿金聘用其他合格教师, 或为本校在职教师提供进一步进修的机会。
6. 开发优质教师培训资源, 建立开放高效的农村教师培训系统, 促进农村教师专业成长
农村教师继续教育是提高农村教师整体素质的重要手段。构建覆盖全省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远程培训网络、完善省、市、县三级培训基地是一些具有现实意义的工程。必须每三年实施一轮农村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计划, 不仅培训“新课程、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 更要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和价值观培训, 增强农村教师的关爱之心、责任之心。
要充分发挥各级教师培训机构和师范院校在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的主体作用, 把各级培训机构办成本地区在教育教学、资料信息、教改实践、教育技术、教育科学研究等方面具有指导作用的教育中心。可以由部分师范院校牵头成立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联合体, 进一步整合教师继续教育资源, 搭建起一种全新的合作平台, 为农村教师继续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同时, 应该积极推进农村区域性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建设, 逐步形成多功能的区域教师学习中心与资源中心, 负责本地教师培训的组织、协调工作, 为各种途径和形式的教师学习提供资源、信息和技术等方面的支持服务。还要对中小学校开展校本培训加强指导, 提供必要的支持, 以“研训一体”方式促进农村教师自主发展, 逐步形成符合农村和边远贫困地区实际的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机制, 激发农村教师的教研能力和相应的学习能力, 增强他们的“造血”功能, 逐步从“输血”为主变为“造血”为主, 促进农村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7. 理清农村教育的责任体系, 切实增强财政保障力度, 努力解决农村教师的系列实际困难
7.教育基础工程建设习题 篇七
一、名词解释:
1、前期固结压力?
2、土的工程地质性质
3、粒度分析
4、滑坡
5、地基附加应力
6、崩塌
7、地基变形允许值
8、压缩模量
9、稠度
10.压缩系数
二、简答题
1.随着压力增加,压缩曲线逐渐变缓的原因是什么?
2.岩石与土相比工程地质性质有何不同?原因是什么?
3.累计曲线的形态表明了什么?如何在累计曲线上确定某一粒组的百分含量?
4.为什么震级是有限的?
5.什么是土的压缩性?土产生压缩的原因是什么?
三、简述题
1.为什么说土的力学性质是土的工程地质性质的最重要组成部分。
8.教育基础工程建设习题 篇八
1、某岩石呈灰白色,可见结晶颗粒,遇稀盐酸强烈起泡,具层理构造,该岩石可定名为( A )。
A 石灰岩 B 白云岩 C 花岗岩 D 片岩
2、下列哪种岩石为岩浆岩( D )?
A 砂岩 B 灰岩 C石英岩 D 正长岩
3、下列哪种岩石为岩浆岩( A )?
A 流纹岩 B 灰岩 C 石英岩 D 砂岩
4、某矿物呈灰白色,菱面体,三组完全解理,小刀能刻划动,遇稀盐酸强烈起泡。该矿物可定名为:( C )。
A 石膏 B 食盐 C 方解石 D 白云石
5、某矿物呈褐色、短柱状、玻璃光泽、两组近正交的中等解理,小刀不能刻划动。该矿物可定名为:( A )。
A 辉石 B 角闪石 C 黑云母 D 蛇纹石
6、某矿物呈绿黑色、长柱状、玻璃光泽、两组124°相交的中等解理,小刀不能刻划动。该矿物可定名为:( B )。
A 辉石 B 角闪石 C 黑云母 D 蛇纹石
7、某矿物呈乳白色粒状,玻璃光泽,贝壳状断口,钢刀不能划动,则该矿物定名为:( C ) 。
A 斜长石 B 白云石 C 石英 D 蛇纹石
8、某矿物呈肉红色、板状、柱状、玻璃光泽、中等解理,解理面成直角。该矿物可定名为:( B )。
A 辉石 B 正长石 C 黑云母 D 斜长石
9、某矿物呈白、黄色、土状光泽。该矿物可定名为:( D )。
A辉石 B 角闪石 C 黑云母 D 高岭石
10、下列矿物中遇冷稀盐酸剧烈起泡的是( B ) 。
A. 石英 B. 方解石 C. 黑云母 D. 正长石
11、矿物受力后常沿一定方向裂开成光滑平面的特性称为( D ) 。
A. 断口 B. 节理 C. 层理 D. 解理
12、关于矿物的解理叙述不正确的`是( D )。
A. 矿物解理的完全程度和断口是互相消长的 B. 矿物解理完全时则不显断口
C. 矿物解理不完全或无解理时,则断口显著 D. 矿物解理完全时则断口显著
13、下列哪种矿物为变质矿物?( B ) 。
A 石英 B 蛇纹石 C 方解石 D 辉石
14、下列哪种矿物为变质矿物?( A )。
A 石榴子石 B 长石 C 高岭石 D 白云石
15、下列哪种矿物为粘土矿物? ( C )。
A 石榴子石 B 长石 C 蒙脱石 D 白云石
16、按地质成因岩石可划分为以下哪三类:( B )。
A 岩浆岩、石灰岩、片麻岩 B 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C 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 D 碎屑岩、粘土岩、生物化学岩
17、某矿物呈黑色,玻璃光泽,一组极完全解理、板状,该矿物可定名为( D )。
A 角闪石 B 辉石 C 石榴子石 D 黑云母
18、设某一岩浆岩手标本岩块,经表观和放大镜观察鉴别,其中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正长石,角闪石、黑云母等粒结构,试鉴定其岩石类别为( A )。
A.花岗岩 B.闪长岩 C.正长岩 D.辉绿岩
19、某矿物呈白色,玻璃光泽,一组极完全解理、板状,该矿物可定名为( D )。
A 角闪石 B 辉石 C 石榴子石 D 白云母
20、某矿物呈灰白色、板状、柱状、玻璃光泽、中等解理,小刀能刻划动。该矿物可定名为:( D )。
【教育基础工程建设习题】推荐阅读:
强化基础建设 深化务实教育08-21
基础教育提升工程督查情况的报告10-11
工程造价基础知识-典型习题解答06-24
基础教育与创造08-22
幼儿园教育基础09-12
基础教育工作专题09-22
农村基础教育调研10-11
我国基础教育发展10-11
基础教育信息化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