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理-名词解释

2024-10-25

原理-名词解释(10篇)

1.原理-名词解释 篇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解释 (三) 》 (以下简称为《婚姻法解释 (三) 》) 的出台意味着立法又一次介入到了婚姻生活关系中, 并由此引发了强烈的争论。其中争议广泛地集中在第七条、第十条和第十二条 (1) , 这些条款涉及到对离婚后房产纠纷的处理方法。对于以上条款, 支持者有之, 而似乎反对者更多。支持者认为其出台适应社会需要, 便于法官判案, 有利于司法效率;反对者则认为这是一部“男人的法”, 是“对家庭伦理的颠覆”, “使婚姻法成为物权法的分支”等等。之所以会存在如此广泛的争议, 原因在于立法机关以及司法机关对于亲属法的立法范围和界限缺乏基本判断, 其深层次的原因在于亲属法学当中的许多基本问题没有得到澄清。

二、亲属法学未澄清的基本问题

从亲属法学的研究来看, 笔者认为主要存在以下两个重大问题:

(一) 现有研究成果在微观层面上的探讨居多, 而对亲属法的本质和规律的研究较少

这直接导致了立法机关及最高法不能明晰婚姻法的立法内容及界限。我国目前的亲属法研究多迎合立法的需要, 侧重于具体的亲属法律关系的探讨。亲属法研究的最高的专门学术团体———中国婚姻法学研究会, 其2007年年会入选论文的56篇和2009年年会入选论文的48篇中没有一篇属于亲属法基本原理内容的;在2010年年会入选的66篇论文中, 属于学理研究的只有8篇;2011年入选的72篇年会论文中, 属于亲属法基本理论部分的内容也只有11篇。我国亲属法基本问题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

(二) 从研究方法看, 亲属法学与其他部门法学的研究相脱节, 没有从体系内部关联的角度思考亲属法律问题

这导致了最高法出台司法解释时似乎希望通过婚姻法一部法律解决婚姻生活中出现的所有法律问题, 而不是尝试运用法体系内部的相互关联, 通过与总则、债法、物权法等法律制度的联动解决问题。[1]

以上两点是婚姻法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两个基本问题。当务之急是探究婚姻法的基本问题, 即亲属法律关系的本质以及亲属法律制度与其他法律制度体系关联。只有在这两个问题上达成了共识, 才能明确婚姻法的立法范围和界限。

三、亲属法律关系的本质

法律关系也就分为与这三种标的相对应的三种类型, 即对于本人的法律关系、对于不自由的自然的法律关系和对于他人的法律关系。

对于本人的法律关系, 即“原权”, 是生物人对于自己的权利;对于不自由的自然的法律关系, 即对“物”的权利, 其最完整和最纯粹的形式是所有权;对于他人的法律关系则分为两种:一种是将人作为“原子化的个人”, 涉及他人的特定行为, 被称为债;而另一种是将人作为一个“不完整的、需要在自然关联中加以完善的存在”。而个人的不完整性又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性别的区分, 所以需要“婚姻”。其二是个人时间的有限性, 所以需要“继承”。由此创造了在民法法秩序中债法、物权法、婚姻家庭法、继承法的具体法律制度的划分。其中债法和物权法属于财产领域, 其本质为“个人自由的扩张”;而由于划分婚姻家庭法和继承法依据的法律关系的本质是“人的不完整性”, 是一种“自然需要”, 因此婚姻家庭法和继承法从一开始就具备了极强的伦理色彩。换言之, 家庭关系并非全由法律调整, 毋宁说家庭关系中只有一部分具备法律性质, 另一部分应该留给道德。[2]

但是家庭关系中的哪一部分能够上升为法律呢?在萨维尼看来, 家庭关系中关乎“其存在和承认的条件, 包括法律关系可能性的前提、其产生方式以及解体的依据”的内容明显是可以被法律规范的。我国《婚姻法》第六章五十一条包括结婚的原则、条件, 婚姻的效力, 家庭关系, 离婚条件、离婚后父母子女关系, 离婚财产纠纷等等。可见婚姻法的规定基本都是在萨维尼的框架内展开的。其中对于离婚财产纠纷采取了相当审慎的态度, 强调先“协议”, 协议不成交给法院“根据财产的情况, 照顾子女和女方权益的原则判决”, 且增加了离婚时夫妻适当帮助义务。使用“协议”、“法院裁量”的方法而不是直接立法本身就是避免将家庭关系由法律直接上升到家庭法律关系层面的表现, 最大程度上尊重道德。

德国民法典素以逻辑严谨、条文详细著称, 但在第四编第一章第七节第一a目关于离婚时的婚姻住宅和家庭用具的处理上, 也只保留了两个法条:1568a条处理涉及第三人利益情况下的财产纠纷, 1568b条体现法院应依据“子女最佳利益和配偶双方的生活状况分配房产”。[3]这体现了德国立法机关的矜持, 遵守婚姻家庭法法律关系所决定的立法范围, 避免过多的介入, 绝不越雷池半步。台湾立法例在新民法典第四编第二章婚姻部分一共删除了28个条文, 立法大量从婚姻家庭领域退却。第四编第二章第五节离婚部分也只是谈到了离婚理由、对子女的抚养照顾义务和离婚时的适当帮助义务等, 离婚财产分割也只用了一千零五十八条一条带过 (2) 。

四、民法体系视角下的婚姻法问题

依据法律关系的性质划分出了各个具体的法律制度。而不同的法律关系又是依赖于对于人类支配对象的划分而确定的。换言之, 各种法律关系、法律制度从创立伊始便具备了“内在的有机关联”。曾经有人批评债法和物权法的划分是对完整经济生活的割裂。[4]例如有关动产买卖行为产生的义务规定在我国《合同法》的第135条及以下, 而规定动产交付义务的履行则规定在《物权法》第23条及其以下。但这是否就意味着在遇到经济问题时, 法官就会束手无策呢?事实上, 法官在处理问题时会根据不同的法律关系分别从债法和物权法中寻找相关的依据, 然后结合相关法律而不仅仅是一部单行法解决法律问题。

生活关系是复杂的, 现实中无时无刻不在产生着大量的法律纠纷。家庭婚姻领域亦然。离婚财产纠纷问题愈来愈受到民众的广泛关注, 但是, 这不意味着就要通过《婚姻法》自身的具体规定来予以解决。假使婚姻家庭法律关系中没有关于离婚房产纠纷的具体解决条款———就如同我们的《婚姻法》及婚姻法解释 (一) 、 (二) 一样———这是否就意味着在出现纠纷时, 法官就无法所依而素手无策了呢?事实是, 在婚姻法解释 (三) 出台之前, 法官往往援引债法和物权法的相关规定来解决离婚财产纠纷问题。如前所述, 债法和物权法属于财产领域, 其本质为“个人自由的扩张”。当涉及离婚财产纠纷时, 财产分割本身就是对于“外在的不自由”的支配和对“特定行为”的请求, 当然可以适用债法和物权法的相关法理。

不要单纯的通过价值判断讨论婚姻法解释 (三) 的合理性与否。“法学是缺乏一个由所有法益及法价值构成的确定阶层秩序, 由此可以像读图表一样获得结论的。”可以肯定, “相较于其他法益 (尤其是财产性的利益) , 人的生命或人格尊严有较高的位阶。但是在大多数案件中, 或是涉及位阶相同的权利 (例如同种人格权) 间的冲突, 或者正因涉及的权利如此歧异, 因此无从作抽象的比较。”在婚姻法立法中, 究竟家庭伦理重要还是个人自由重要, 这也是一个无从进行抽象判断的问题, 也只能通过“个案的利益衡量”的方法。[5]

五、结论

最高法出台的《婚姻法解释 (三) 》等同于立法, 也因为此在学界、民众当中引起了广泛的争执。亲属法律关系的本质是“人的不完整性”, 具备极强的伦理道德色彩, 立法应当尊重民众的道德感, 在婚姻领域的立法应当保持谦抑性;对于现实问题的解决应当从体系出发———正如同中国司法实践一样———适用债法、物权法等法律制度的相关规定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丁慧.试论中国亲属法哲学的发展方向——兼与徐国栋教授商榷[J].法学杂志, 2012 (7) .

[2]朱虎.法律关系与私法体系:以萨维尼为中心的研究[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2010.

[3]德国民法典[M].杜景林, 卢谌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9.

[4][德]迪特尔.梅迪库斯.德国民法总论[M].邵建东译.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4.

2.原理-名词解释 篇二

中学物理课中,交直流发电机工作原理是一项重要内容,但学生对交流发电机和直流发电机的构造和原理理解困难,尤其对电流方向改变的规律理解困难。只能听老师口述,凭自己想象理解,不能形成感性认识,因而教学效果平平。

如能设计出线圈在磁场中作切割磁感线转动时,学生能用肉眼直接观察到线圈上产生了电流、线圈上电流的方向和输出的电流方向随线圈转动而改变,就很容易掌握交直流发电机的原理和电流方向改变的规律,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示教装置的组成与结构

目前教师在讲解交直流发电机的原理时,电流及电流方向的变化学生看不见摸不着,只能听老师讲授,凭自己想象理解,不能形成感性认识。本发明就是为这一不足而提供的一种交直流发电机原理全面解释示教装置。演示装置只是起演示的作用,本身不产生电流。

装置结构见图l,装置实物见图2。

如图1所示,示教装置包括绝缘基板l、演示装置2、内隐装置4,绝缘基板l上设有演示装置2,演示装置右侧设有内隐装置4。

演示装置2包括第一支架21、第二支架22、第三支架23、转轴24、铜滑环25、换向器251、线圈26、磁铁27、电刷28、小金属滑环29、接线柱30。转轴从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第三支架上方穿过,转轴的右端连有一摇柄31,第一支架的右侧转轴上设有一铜滑环和换向器,换向器和铜滑环右侧连有一线圈,线圈分别安装有两条相反的可视线,即第一线圈电流可视线261与第二线圈电流可视线262。第一支架设有2个接线柱30,其上套有小金属滑环,小金属滑环上设有电刷,电刷分别与铜滑环或换向器接触;在第一支架左侧设有一灯泡32,灯泡与第一灯泡电流可视线321、第二灯泡电流可视线322、第三灯泡电流可视线323相连。3条灯泡电流可视线分别与灯泡火线接线柱与灯泡零线接线柱相连,第一支架上的2个接线柱分别通过绝缘线与灯泡火线接线柱与灯泡零线接线柱相连,演示装置只是起演示的作用,本身不产生电流。

内隐装置4的主要构件为电流换向器41,它包括线圈供电换向器42和灯泡供电换向器43。

线圈供电换向器42为圆柱形,位于线圈26右侧套合在转轴24上,线圈供电换向器侧壁上设有2条竖形的金属触片,它对面的侧壁上也设有2条竖形的金属触片,金属触片之间相互绝缘,2条竖形的金属触片下方设有2个线圈供电电刷421,2个线圈供电电刷分别与外接的220V市电的火线、零线相连,线圈上的第一线圈电流可视线分别与2条竖形的金属触片相连,第二线圈电流可视线分别与对面的2条竖形的金属触片相连,外接的220V电源可以给第一线圈电流可视线和第二线圈电流可视线分别供电。这样,演示时就可以看见可视线中电流的方向。

灯泡供电换向器43为圆柱形,位于第二支架22及第三支架23之间,灯泡供电换向器43左端的侧壁上设有第一金属触片431,第一金属触片下方设有2个第一灯泡供电刷,2个第一灯泡供电刷串联在外接的220V电源火线上并与第一灯泡电流可视线321电连接;第二金属触片432位于灯泡供电换向器43背面与第一金属触片错开,第二金属触片侧面设有2个第二灯泡供电刷,2个第二灯泡供电刷串联在外接的220V电源火线上并与第二灯泡电流可视线322电连接。第三金属触片433位于第二金属触片右侧,第三金属触片是正反面对应的2块金属片,它的下方设有2个第三灯泡供电刷,2个第三灯泡供电刷串联在外接的220V电源火线上并与第三灯泡电流可视线323电连接。

装置的具体工作过程

演示交流发电状态时,将第一支架21上的电刷28移至与两个铜滑环25接触。接通电源后,摇动摇柄31,第一线圈电流可视线261点亮,可以看见线圈内电流的方向,外接电源通过第一金属触片431将第一灯泡电流可视线321接通,同时,灯泡32点亮,第一灯泡电流可视线321点亮,可以看见其内的电流方向,继续摇动摇柄使得线圈与磁铁垂直时,线圈中电流可视线熄灭,灯泡32熄灭,说明此时没有电流产生。继续向同一方向摇动摇柄旋转,第二线圈电流可视线262点亮,可以看见线圈内电流的方向与之前相反,外接电源通过第二金属触片432将第二灯泡电流可视线322接通,灯泡32点亮,第二灯泡电流可视线322点亮,可以看出第二灯泡电流可视线内的电流方向与之前的方向相反。

演示直流发电状态时,将第一支架21上的电刷28移至与换向器251接触。关闭第一灯泡供电刷及第二灯泡供电刷的电源,打开第三灯泡供电刷的电源,摇动摇柄,可以看到线圈中电流的方向始终一致,第三灯泡电流可视线323点亮,灯泡与可视线的电流方向总是只朝一个方向流动。

装置的优越性

本发明的优越性在于:线圈在磁场中作切割磁感线转动时,借助装置中的可视线,学生可以用肉眼直接观察到线圈上产生了电流,可以观察到线圈上电流的方向和输出的电流方向随线圈转动而改变,因此更容易掌握交直流发电机的原理和电流方向改变的规律,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教学效果更好,效率更高。

该项目获得第30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技辅导员创新成果科技发明类一等奖。

专家评语

3.管理学原理名词解释 篇三

管理: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他人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管理学:系统的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系统: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一般环境:亦称宏观环境或社会大环境,主要指影响组织的广泛的经济环境、政治和法律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科技环境和全球化环境等。

社会具体环境:亦称产业环境或行业环境,指那些对管理者决策和行动产生直接影响并与实现组织目标直接关系的要素。

社会文化环境:由生活在一定环境中的人口因素以及相应的人们的态度、要求、期望、信念等构成的。社会责任:组织的遵守、维护和改善社会秩序、保护增加社会福利等方面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计划工作:指制定计划,就是根据组织内外部的实际情况,权衡客观需要的主观可能,通过科学的预测,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组织所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

目标管理:让组织的管理人员和员工亲自参加目标的制定,在工作中实行自我控制,并努力完成目标的一种管理制度或方法。

核心能力:竞争对手无法迅速模仿的能力,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总成本领先战略:以低成本取得行业中的领先地位。

差异化战略:使企业在行业中别具一格,具有独特性,并且利用有意识形成的差异化建立起竞争优势,以形成入侵者的行业壁垒,并利用差异化带来的较高的边际利润补偿因追求差异化而增加的成本。使命:社会对该组织的基本要求,各种组织的集体活动都应当有一个使命。

战略:为了回答使命和目标而对发展方向、行动方针,以及资源配置等提出的总体规划。政策:组织在决策或处理问题时用来指导和沟通思想与行动的方针和明文规定。决策:为达到一定目标,从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合理方案分析判断过程。

程序化决策:决策可以程序化到呈现出重复和例行的状态,可以程序化到制定出一套处理这些决策的固定程序,以致每当它出现时,不需要再进行重复处理。

非程序化决策:决策新颖、无结构、具有不寻常的影响,处理这类情况没有灵丹妙药,因为这类问题时例外,或者因为其确切的性质和结构尚捉摸不定或未发生过,或因为其十分重要需用现裁现做的方式加以处理。

主观决策法:用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的成就,采取有效的组织形式,在决策过程中,直接利用专家们的指示和经验,根据已掌握的情况和资料,提出决策目标及实现的方法,并做出评价和选择。组织工作:设计和维持一种有效的集体活动的组织结构的活动过程。

组织结构:组织中划分、组合和协调人们的活动和任务的一种正式的框架,表现为组织各部分的排列顺序、空间位置、聚集状态、联系方式和相互关系。

职位设计:将若干工作任务结合起来构成一项完整的职位。

矩阵结构:在组织结构上,既有职能划分的垂直领导系统,又有按项目划分的横向领导系统的结构。直线职权:某项职位或某部门所拥有的包括做出决策、发布命令等的权利,即指挥权。参谋职权:某项职位或某部门所拥有的辅助性职权,包括提供咨询、建议等。

职能职权:某项职位或某部门所拥有的原属于直线管理者的那部分权力,大部分是由业务或参谋部门的负责人来行使的。授权:指上级委授给下属的一定的权利,使下级在一定的监督下,有相当的自主权、行动权。

活性化:员工参与的一种高级形式,它意味着员工在规定的限度内拥有做出决定和采取行动的知识、技能、职权以及意愿,同时他们对自己行动的后果以及对企业的成功又有着高度的责任感。管理委员会:组织中的最高决策权交给两位以上的管理者,就是把权力分散到一个集体中去。

业务过程再造:为了在关键的绩效指标方面实现剧烈的改进,而对业务过程进行的根本的在思考和激进的再设计。

人员配备:对管理者进行恰当而有效的选拔、培训和考评,目的是为了配备合适的人员去充实组织机构中所规定的各项职务,以保证组织活动的正常进行,继而实现组织的既定目标。

人才生命周期:一个人才在组织内的生命周期,可分为四个阶段,即引入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衰落阶段。

领导工作:对组织内每个成员和全体成员的行为进行引导和施加影响的活动过程,目的在于使个体和群体能够自觉自愿而有信心地为实现组织的既定目标而努力。团队:指完成相互依存的任务,实现共同使命的一群人。过程改进团队:改进或开发某个具体业务过程的项目团队。

工作团队:对某一特殊过程负责,成员在一个共同的环境里协同工作。自我管理团队:直接管理所在过程或部门的日常运作的员工群体。

沟通:就是信息交流,指将某一信息传递给客体或对象,以期取得客体做出相应效果的过程。激励:管理者通过设计需要,促进、诱导下级形成动机,并引导行为指向目标的活动过程。强化:指通过不断改变环境的刺激因素来达到增强、减弱或消失某种行为的过程。

控制工作:管理者根据事先确定的标准,或根据组织内外环境的变化和组织的发展需要重新拟定的标准,对下属的工作成效进行测量,评价和采取相应纠正措施的过程。

管理突破:通过解决组织的慢性问题,增强组织素质的有组织的活动过程。

预算:用数字编制未来某一时期的计划,也就是利用财务数字或非财务数字来表明预期的结果。零基预算:在每个预算开始时,将所有还在进行的管理活动都看作重新开始,即以零为基础。比率分析:对于组织经营活动中的各种不同度量之间的比率分析,是一项非常有益的和必需的控制技术或方法。

盈亏分析:根据销售量、成本和利润三者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对企业的盈亏平衡点和盈利情况的变化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又称“量本利”分析。

损益控制法:根据一个组织的损益表,对其经营和管理成效进行综合控制的方法。

投资报酬率控制法:以投资额和利润之比,从绝对和相对数量方面来衡量整个企业或企业内部某一部门的绩效。

管理审核:以管理学基本原理为评价原则,系统地考察、分析和评价一个组织的管理水平和管理绩效,进而采取措施使之克服存在的缺点或问题。

限定因素原理:在计划工作中,越是能够了解和找到对达到所要求目标起限制性和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就越能准确地客观地选择可行方案。

许诺原理:任何一项计划都是对完成某项工作所做出的许诺,许诺越大,所需时间越长,实现目标的可能性越小。

灵活性原理:在计划工作中表现的灵活性越大,则由于原来意外事件引起的损失的危险性越小。改变航道原理:计划工作为将来承诺得越多,管理者定期地检查现状和预期前景,以及为保证所要达到的目标而重新制定计划就越重要。

目标统一原理:组织中每个部门或个人的贡献越是有利于实现组织目标,组织结构就越使合理有效。分工协作原理:组织结构越能反映为实现组织目标所必要的各项任务和工作分工,以及相互间的协调,组织结构就越使精干高效。

管理宽度原理:组织中管理者监管其直接下属的人数越使适当,就越能保证组织的有效运行。责权一致原理:在组织结构设计中,职位的职权和职责越是对等一致,组织结构就越使有效。

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原理:对组织结构中职权的集权与分权的关系,处理得越适中,就越有利于组织的有效运行。

职务要求明确原理:对主管职务及相应人员的要求越是明确,培训和评价管理者的方法越使完善,管理者工作的质量就越有保证。

责权利一致原理:组织越是想尽快地保证目标的实现,就越是要使管理者的责权利相一致。公开竞争原理:组织越是想要提高管理水平,就越是要在主管职务的接班人之间鼓励公开竞争。用人之长原理:管理者越是处在能发挥其才能的职位上,就越能使组织获得最大的收益。

不断培养原理:组织越是想要其管理者能胜任其所承担的职务,就越是需要他们不断地接受培训和进行自我培养。

指明目标原理:领导工作越是能使全体成员明确理解组织的目标,则人们为实现组织目标所做的贡献就会越大。

目标协调原理: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能取得协调一致,人们的行为就会趋向统一,从而为实现组织目标所取得的效率就会越高,效果就会越好。

命令一致原理:管理者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下达的各种命令越是一致,个人在执行命令中发生矛盾就越小,领导与被领导双方对最终成果的责任感也就越大。

直接管理原理:管理者同下级的直接接触越多,所掌握的各种情况就会越准确,从而领导工作就会更加有效。

沟通原理:管理者与下属之间越是有效地、准确地、及时地沟通,整个组织就越会成为一个真正的整体。激励原理:管理者越是能了解下属的需求和愿望,并给予满足,他就越是能够调动下属的积极性,使之能为实现组织的目标做出更大的贡献。

反映计划要求的原理:计划越明确、全面、完整,所设计的控制系统越是能反映这样的计划,控制工作就越能有效地为管理者的需要服务。

组织适宜性原理:组织结构越明确、全面和完整,设计的控制技术越是能反映组织机构中的岗位职责,也就越有利于纠正偏离计划的误差。

控制关键点原理:管理者越是尽可能选择计划的关键点作为控制标准,控制工作就越有效。例外情况管理:管理者越是把注意力集中在例外的情况,控制工作就越有效。

4.现代管理原理名词解释参考 篇四

管理:是管理者为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对组织资源有意识、有组织、不断地进行的协调活动。

企业文化:是指一定历史条件下,企业在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所创造的具有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及其物质形态。

决策:就是指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从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合理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

领导班子:在一个最高领导统帅下具有一定结构,一定层次的领导集体,即领导班子。企业目标:是在分析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基础上确定的企业各项经济活动的发展方向和奋斗目标,是企业经营思想的具体化。信息沟通:就是信息的传递和理解。

5.传感器原理名词解释(范文模版) 篇五

1、传感器的的定义:能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的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和装

置,通常由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组成。

2、相似系统:能用同一类型的微分方程描述的不同系统。

3、频率保持性:指线性系统的输入为某一频率信号时,系统的稳态响应也为同一频率信号。

4、通过变量:只由空间和路上的一个点来确定的变量。

5、跨越变量:由空间和路上的两个点来确定的变量。

6、力——电压相似:以机械系统的激励力和电路的激励电压相似为基础的相似方法。

7、力——电压相似的特点:

一、机械系统的一个质点用一个串联电回路去模拟;

二、机械系统

质点上的激励力和串联电路的激励电压相模拟,所有与机械系统一个质点相连接的机械元件与传亮回路中的各电气元件相模拟。

8、双向传感器:凡是既能做机械量的接收器又能作机械量的发送器,从而实现机电可逆变换的变换器。

9、传感器测物理量的两种形式:

一、稳态(静态和准静态)的形式,它不随时间变化或变化

缓慢;

二、动态(周期变换或瞬态)的形式,它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10、线性度:指传感器输出与输入之间的线性程度。它的优点:

一、可大大简化传感器的理论

分析和设计计算;

二、为标定和数据处理带来很大方便。

三、可使仪表刻度盘均匀刻度。

四、避免了非线性补偿环节。

11、传感器的非线性误差:将近似后的拟合直线与实际曲线进行比较,其中存在偏差,这个最

大偏差称为传感器的非线性误差,即线性度

12、传感器的各部分代表什么含义?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①敏感元件:指传感器中直接感受被测量的部分。

②传感器:能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通常

由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组成。

③信号调理器:对于输入和输出信号进行转换的装置。

④变送器:能输出标准信号的传感器答:

13、传感器动态特性主要有:时间常数τ;固有频率n;阻尼系数

14、灵敏度:指传感器在稳态下输出变化对输入变化的比值。

15、迟滞:传感器在正(输入量增大)反(输入量减少)行程期间输出——输入特性曲线不重

合的程度。

16、迟滞现象:对应于同一大小的输入信号,传感器正反行程的输出信号大小不相等。

17、重复性:传感器在输入量按同一方向作全量程多次测试时所得特性曲线不一致性程度。

18、动态特性:传感器对激励的响应特性。

19、动态误差:输出信号不会与输入信号具有完全相同的时间函数,这种输出与输入间的差异

就是动态误差。

6.可数名词与不可数名词 篇六

1.They are from__________.They’re_________. (2008年恩施)

A.Germany;Germans B.Germans;Germany

C.German;Germany D.Germany;Germen

2.—Would you please this old man?

—Sure.Take my seat, please. (2008年扬州

A.prepare a room for B.make room for

C.give a room to D.take up room for

[答案简析]

第1题答案为A。题意为“他们来自德国, 他们是德国人”。注意:“德国人”的复数形式是Germans, 不是Germen。

第2题答案为B。make room for“为……让出地方”, 注意词组中room是不可数名词, 意为“空间”。

可数名词及不可数名词是中考考查的重点。现将其用法归纳如下:

一、可数名词是可以用来计数的名词。可数名词有单数和复数形式。如:desk—desks, apple—apples, box—boxes等。不可数名词是不可以直接用来计数的名词。不可数名词没有复数形式, 只有单数形式。如:some bread, some meat, a little milk等。

二、单数可数名词表示泛指时, 前面要用不定冠词a (an) , 表示特指时, 前面要用定冠词the;而不可数名词前不能用a (an) 修饰, 只有表示特指时, 前面一定要用定冠词the。如:

He is a worker.他是一个工人。

There is a vase on the table.桌子上有一只花瓶。

The coffee in the cup is Mary’s.那杯子中的咖啡是玛丽的。

No one can see air.没有人能看见空气。

三、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前都可以用some, any, a lot of, lots of等来修饰, 表示“一些”, “许多”。如:

There are some oranges on the desk.桌子上有一些橘子。

Are there any tomatoes in the fridge?冰箱里有西红柿吗?

There is a lot of water in the bottle.瓶里有许多水。

四、可数名词前可用具体的数词来表示具体的数量。如:two apples, four books, ten knives等。不可数名词前通常用“单位词+of”来表示数量。如:a piece of paper, two cups of tea, three pieces of news, four bottles of milk等。需要注意的是:当数词大于“一”时, “单位词”要用复数形式。

五、可数名词作主语时, 谓语动词的单复数与主语的单复数保持一致。如:

This picture is very beautiful.这幅画很美。

These boys are from America.这些男孩来自美国。

不可数名词作主语时, 谓语动词要用单数形式, 但是不可数名词前有复数“单位词”时, 谓语动词要用复数形式。如:

There is some bread on the plate.盘子里有一些面包。

There are two cups of tea on the table.桌上有两杯茶。

六、有些名词既可作可数名词, 又可以作不可数名词, 但是意义不同。如:an orange (可数名词) 橘子, a glass of orange (不可数名词) 橘子汁;two papers (可数名词) 文件, 试卷, two pieces of paper (不可数名词) 纸;two fishes (可数名词) 两种鱼, There is some fish on the plate. (不可数名词) 鱼肉。

七、对可数名词前表数量的修饰词提问用how many;对不可数名词前表数量的修饰词提问用how much。如:

There are ten apples in the box.

→How many apples are there in the box?

There is some tea in the cup.

→How much tea is there in the cup?

注意:对不可数名词前的修饰语中的数量词提问时, 疑问词用how many。如:

There are three pieces of bread on the plate.

→How many pieces of bread are there on the plate?

八、可数名词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一) 注意牢记规则名词复数形式构成的规则

1.名词复数构成规则

(1) 一般在词尾直接加-s。如:apple—apples, desk—desks, map—maps pencil—pencils, question—questions等。

(2) 以辅音字母s, x, ch, sh结尾的名词, 在词尾加-es。如:bus—buses, box—boxes, brush—brushes, dish—dishes, wish—wishes, match—matches, sandwich—sandwiches, watch—watches等。但stomach—stomachs (胃) 。

(3) 以字母f, fe结尾的名词, 把f, fe变为v, 再加-es。如:half—halves, leaf—leaves, wolf—wolves, self—selves, shelf—shelves, knife—knives, life—lives, thief—thieves, wife—wives等。你只要记住下面这首顺口溜, 相信你就一定会记住这些词:

妻子持刀去砍狼,

那个小偷发了慌;

躲在架后保己命,

半数树叶都落光。

顺口溜中的下划线部分是中学阶段出现过的以-f (e) 结尾的名词, wife (妻子) , knife (小刀) , wolf (狼) , thief (小偷) , shelf (架子) , self (自己) , life (生命) , half (一半) , leaf (树叶) 这9个词变为复数形式时都是改-f (e) 为ves。值得一提的是, wife也包括housewife;由self构成的复合词, 其变化与self相同, 如:myself—ourselves yourself—yourselves;himself—themselves, 除此之外, 其他学过的以-f (e) 结尾的名词变复数时, 都是直接加s, 如:cafe—cafes (咖啡屋) , safe—safes (保险盒) , roof—roofs (屋顶) , handkerchief—handkerchiefs (手帕) , chief—chiefs (头领) 等。

(4) 以“辅音字母+y”结尾的名词, 先变y为i再加-es。如:city—cities baby—babies, factory—factories, duty—duties等。但是Mary—Marys, Henry—Henrys等专有名词则直接加-s。

(5) 以“辅音字母+o”结尾的名词加-es。如:tomato—tomatoes, potato—potatoes, hero—heroes。但不少以o结尾的外来词变复数时只加-s。如:radio—radios, photo—photos, piano—pianos, zoo—zoos等。注意:zero—zeros/zeroes。

(二) 注意牢记不规则名词的单复数形式

如:man—men, woman—women, Englishman—Englishmen, Frenchman—Frenchmen, policeman—policemen, 但German—Germans, Norman—Normans二词则直接加-s, 还有foot—feet, tooth—teeth, (注意:noodle—noodles) child—children, mouse—mice等。

(三) 注意掌握单复数相同的可数名词

(1) a sheep—two sheep, a deer—three deer。

(2) 以-ese或-ss结尾的表示“某国人”的名词, 单复数形式相同。如:a Chinese—two Chinese;a Japanese—three Japanese;a Swiss—four Swiss (瑞士人) 。

但是, 下面表示“某国人、某大洲人”的名词变复数需加-s:

American—Americans (美国人) Asian—Asians (亚洲人)

Australian—Australians (澳大利亚人) ,

European—Europeans (欧洲人) Greek—Greeks (希腊人)

Arab—Arabs (阿拉伯人) Hungarian—Hungarians (匈牙利人)

(四) 有些单词形式上是单数, 但用作复数。如:people, police (警察) 等。

There are three people in her family.她家有三口人。

(五) 有些可数名词只以复数形式出现。如:glasses (眼镜) , trousers (裤子) 等。这些名词作主语时, 谓语动词用复数, 如果表示“一条”、“一副”等时, 可用a pair of...表示, 此时谓语动词使用单数还是复数取决于“单位词” (pair) 的单、复数形式。如:

His glasses are new.他的眼镜是新的。

There is a pair of glasses on the table.桌上有一副眼镜。

Two pairs of trousers are on the chair.两条裤子在椅子上。

[巩固精练]

用所给词的适当形式填空

1.Two________live in this building. (family)

2.Look at those________. (child)

3.There are some________on the table. (glass)

4.Are there any_______in the basket? (tomato)

5.He has two________.One is old, the other is new. (watch)

6.There aren’t any________in my bedroom. (shelf)

7.There are some_________in the town. (cafe)

8.How many_______are there in your class? (boy)

9.Are they________? (Japanese)

10.Is there any______in the box? (ice cream)

Keys:

7.豹纹年代 名词解释 篇七

一些缩写

SBT

Studbook Tradition的缩写,指品系种猫,也就是家猫与亚洲豹纹猫间的异种后代,繁育到第四代以后的猫咪(F4),也只有在第四代之后的小猫才能算作可以家庭饲养的孟加拉豹猫。

FG

亚洲豹纹猫与家猫杂交后代中的前三代被称为基础种猫Foundation Generations。FG并未被承认是适合家庭喂养的家猫,而是作为培育出孟加拉豹猫的种子选手。

F4

基础种猫的代号中的“F”系来自拉丁语 “filius”,指子女也就是世代的意思。F1是第一代;是一只母的ALC(亚洲豹纹猫)与一只公的SBT(品系种猫)或其他种家猫交配所产生的跨种后代。F2是第二代;是一只母的F1(基础种猫)与另一只SBT或其他种家猫的后代。以此类推,F4就是第四代,这时候的小猫身上只带有1/8的ALC血统,外表华丽而充满野性,内心却温顺忠诚,它们和它们繁育出的后代才是真正的孟加拉豹猫。目前市面上出售的大部分孟加拉豹猫已达到F6级别。

几种花纹

我们最常听到的花纹应该有这些:玫瑰花纹、大理石纹、钱状斑点……但实际上,它们之间的关系应该是这样的。

一个怪词

还有一个听起来有些怪的词也会被用来描述孟加拉豹猫,那就是——金沙。

人们发现,当强光照在孟加拉豹猫身上时,它们的被毛会随着肌肉的运动闪烁着金光。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其被毛的尖端是中空的,更容易反射光线,加上丝绒一般的被毛材质,看起来才会闪闪发光。但要注意的是,虽然许多人对金沙有偏好,但它并不是判断孟加拉豹猫好坏的标准。

白色

孟加拉豹猫脸上的白色纹路正是它们充满野性的证据,也是它们的祖先亚洲豹纹猫的主要特征,无论哪种颜色的孟加拉豹猫,眼睛周围和下巴都是白色的。

灰色

刚出生的小孟加拉豹猫身上不但毛茸茸的,还会有一层灰蒙蒙的颜色,这是它们的保护色,就像新生的小猎豹一样,这让它们能够卧在杂草中而不被其他猎食者发现。随着年龄的增大,它们的花纹就会越来越清晰。

8.原理-名词解释 篇八

1、产权界限、红线:道路红线:规划的城市道路(含居住区级道路)用地的边界线。用地红线:各类建筑工程项目用地的使用权属范围的边界线。

2高层建筑:10层及10层以上的居住建筑,(包括首层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住宅)或建筑高度超过24m(不包含单层主体建筑超过24m的体育馆、会堂、剧院等)的公共建筑。

3、建筑层高:建筑物各层之间以楼、地面面层(完成面)计算的垂直距离,屋顶层由该层楼面面层(完成面)至平屋面的结构面层或至坡顶的结构面层与外墙外皮延长线的交点计算的垂直距离。

4,容积率:在一定范围内,建筑面积总和与用地面积的比值。

5,建筑密度:在一定范围内,建筑物的基底面积总和与占用地面积的比例(%)。

1.实际空间:现实的、以成就的、比较严格的,关系、定位都比较严格,限定了人的行为,一旦成就后,想改变很不容易,因此,设计一定要严密

2.心理空间:想象的、虚拟的、比较模糊的,根据以往的生活阅历去预期或衡量一个实际空间

3.诱导界面:实际空间有一定的形体,通过诱发使用者的联想和经验暗示使用者空间的特征。联想:首先要给人以方位感,让人知道自己的位置

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之间要有联系

经验:与一般人的认知经验要符合明确怎么诱导人,尽量减少并联的选择

9.原理-名词解释 篇九

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是对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的集中概括。它体现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性质和整体特征,体现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3.哲学基本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存在和思维谁是第一性的问题,这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第二方面是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4.物质

物质就是不依赖于人类的意识而存在并能为人类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物质范畴则是对一切客观存在的共同本质的抽象和概括,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5.意识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6.矛盾

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

7.认识的本质

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它不但具有再现客体内容的反映性特征,而且具有实践所需要的主体能动的、创造性特征,认识是主体以实践为基础对客观能动的、创造性的思维再现。

9.真理

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范畴,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所谓正确反映,是指真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认识对客体本质和规律的符合、一致和接近。

10.生产力 生产力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以使其适合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标志人类改造自然的实际程度和实际能力的哲学范畴,是人类改造自然使其适应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生产力由劳动者、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三大要素构成,其中劳动资料中的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程度的测量器和指示器,是生产力发展程度的主要标志和集中体现。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11.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

12.经济基础

经济基础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13.上层建筑

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

14.商品

商品是用来交换、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或两种属性,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15.垄断

所谓垄断,是指少数资本主义大企业为了获得高额利润,通过相互协议或联合,对一个或几个部门商品的生产、销售和价格进行操纵和控制

16.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是指在生产不断发展、科技加速进步、社会分工和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生产的社会化和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活动越来越超出一国和地区的范围而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过程。

17.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①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

②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③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

18.矛盾

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两个方面的对立和统一及其相互关系

19.唯物辩证法

20.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 价值。它是雇佣工人剩余劳动的凝结,体现了资本家与雇佣工人之间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21.共产主义社会

共产主义社会是指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条件下,在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的基础 上,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原则的劳动者自由联合的社会经济形态。

22.唯物辩证法

关于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学说是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矛盾的观点来考察世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法有三大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肯定否定规律。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23.社会基本矛盾

由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两对矛盾共同组成社会基本矛盾决定着社会发展的形式、内容和方向。

24.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所需的劳动时间。

25.社会主义发展规律

①社会的进步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互作用矛盾推动的结果。生产力的发展改变生产关系推动社会的进步,而社会的进步也反作用于生产力的发展。

②资本主义制度不会止步不前。因为社会是运动的,一切事物都在变化发展中,资本主义制度随着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而变化,向社会主义或是更高层的社会关系进步。

③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推动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反作用于社会主义文明和物质文明。由于事物是的联系的,当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得到一定发展后,对精神文明的要求也提高,先进的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26.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和社会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

27.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①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组织生产,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的需要是社会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

②对社会生产进行有计划的指导和调节,实行等量劳动领取等量产品的按劳分配原则

③合乎自然规律的改造和利用自然,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④无产阶级革命是无产阶级进行斗争的最高形式,必须以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为目的

⑤无产阶级专政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⑥通过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高度发展,最终实现向消灭阶级、消灭剥削、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的过渡

28.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①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首先,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并关系的性质。其次,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②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②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②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29.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认识运动是一个辩证发展过程: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认识运动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

30.经济危机

指的是一个或多个国民经济或整个世界经济在一段比较长的时间内不断收缩(负的经济增长率)。经济系统没有产生足够的消费价值。也就是生产能力过剩的危机。

31.两个必然或两个不可避免

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讲述了资本主义灭亡和共产主义胜利的客观必然性。

考试类型:名词解释(闭卷)、证实证伪题(开卷)、申论题(结合原理分析问题)(开卷)

10.原理-名词解释 篇十

2云计算:是基于互联网的服务的增加、使用和交付模式,通常涉及通过互联网来提供动态易扩展且经常是虚拟化的资源。是传统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发展融合的产物,它意味着计算能力也可作为一种商品通过互联网进行流通。

3物联网:是指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它是在互联网基础上延伸和扩展的网络。

4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0年11月国务院下发《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深入调查,准确掌握当地学前教育基本状况和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县为单位编制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预计通过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各地将新建改扩建幼儿园9万多所,可新增园位500多万个,有效缓解“入园难”问题。

5城镇居民医保:全称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我国2007年启动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试点,对象为不属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覆盖范围的中小学阶段学生、少年儿童和其他非从业城镇居民。筹资方式以家庭缴费为主,政府给予适当补助。重点解决参保居民住院和门诊大病医疗支出。2011年政府补助标准达到每人每年200元,参保人数达到2.2亿,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和开展门诊统筹地区比例分别达到70%和85%。

6新农合:全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村居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2003年,我国正式启动新农合试点,2008年基本实现制度全覆盖。2011年,新农合参保人数达到8.32亿,参合率超过96%。2011年政府补助标准达到每人每年200元,政策范围内的住院费用报销比例达到70%,超过85%的统筹地区开展了门诊统筹。

7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是指按照建立健全有利于科学发展的税收制度要求,对服务业由征收营业税改为征收增值税的一项重要改革。从2012年1月1日起,在上海市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开展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试点行业总体税负不增加或略有下降,基本消除重复征税,并逐步推广到其他行业,条件成熟时选择部分行业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全行业试点。

8尿毒症等8类大病:儿童白血病、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终末期肾病(尿毒症)、乳腺癌、宫颈癌、重性精神病、耐多药肺结核、艾滋病机会性感染。

9肺癌等12类大病:肺癌、食道癌、胃癌、结肠癌、直肠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心肌梗塞、脑梗死、血友病、Ⅰ型糖尿病、甲亢、唇腭裂。

上一篇:写猜猜他是谁的作文550字下一篇:小学六年级我的班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