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高中语文学业评价浅谈

2024-10-24

新课改下高中语文学业评价浅谈(精选11篇)

1.新课改下高中语文学业评价浅谈 篇一

浅谈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评价

河北省南和县贾宋学区明德学校 沈素玲

内容摘要:教师应改变传统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着眼学生发展的多元化评价;改以往评价是教师的专利为学生是评价的主体及评价方式的多元化。

关键词:评价主体多元化 评价方式多元化 《新课程标准》对教学的要求是多方面的,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效果又有差别,这就要求评价标准和方法也应该是多样化的,这样才能够促进每一位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这正如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里所说:“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因而量化和客观化不能成为语文课程评价的主要手段”。

那么,如何更好地发挥教学中的评价作用,促进和提高教学的质量呢?我认为语文教学评价应从现代教育的特点出发,着眼于学生发展的多元化评价,使教师的评价与学生的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评价的作用。

一、评价主体多元化

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要知道学生由于年龄不

同,他们的体力、智力、兴趣、爱好都不同。此时,一句积极的评价就会使其终身受益。当一个学生犯了错误后,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把学生的错误看成其成长过程中的必然。“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犯错的是未成“人”的小孩子呢?这时候的教师应采取:用信任的眼光、和蔼的态度、轻轻地抚摸。给学生“老师相信你不是故意的,相信你能改掉这个错误,相信你以后会更棒”的信号,让学生不仅能改正错误而且能发挥特长,更好地学习。要知道:信任是最好的鼓励。俗话说:“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据心理测试表明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赏识,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着眼于激励性评价为主,寻找学生的兴趣点,转化为积极的学习情感。这样,准确、合理、富有鼓励性的评价就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更好地充分发挥学生的内在。在课堂上,老师和同学们鼓励的话语、赞许的眼神、默许的点头、满意的微笑,都会使学生们感受到倍受器重、关切和敬佩,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如沐春雨,欣然奋发,课堂上气氛就像春天的细雨和谐而愉快。即使并不是表扬也应注意语言的委婉。如作业中常出现的作文内容不具体,字迹马虎,语句不通顺等,评价应该是 “如果内容再具体一些,就更好了,相信只要认真修改,你的语言会更优美”,作业会写得更漂亮”,应避免出现“字迹马虎”,“内容

不具体”,“语句不通畅”等语言,同是批评的语言,换一个委婉的说法,学生既容易接受,又能引起学生的反思。相反,粗暴的训斥、刻薄的讽刺、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只会导致教育的失败,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教学中就要求教师掌握评价的度。

二、实现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教师评价学生是教学评价常用的形式。传统教学评价的主体是教师,学生是评价的客体,在评价中处于被动地位。新课程倡导教学评价的主体的多元化,在教学中教师要把评价权下放,提倡学生自己评价自己,同学之间的相互评价,家长评价以及学生和教师的互动评价等等,使评价成为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互动的过程。使学生成为评价主体中的一员,因此,教学中的评价并不是教师的专利,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广大家长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愿,让家长参与评价,一方面,有利于教师和家长及时发现孩子在学习中的不足,学校和家庭形成合力,共同提高孩子的学业水平。另一方面,使他们能更直观感性地了解自己孩子在学校里的学习情况,为自己孩子的小小进步感到自豪。家校联评易于形成积极有效、平等和民主的评价关系。这将有助于被评价者接纳和认同评价结果,促使其改进,并获得发展。教师的评语评价与记录评价相结合,日常评价与阶段评价相结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要将学生作业完成

情况、单元测验与日常表现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评价。赏识激励性的评价,融洽了师生感情,缩短了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很好地促进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这样可以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使学生在校内外做到表里如一,从而得到全面的健康的发展。

在语文课堂中,要想使我们的学生更好地发展,教师就要按新的理念、独特的评价艺术开启学生的心灵。每位教师都要“多一把衡量的尺子,”相信我们的教育会更有生机的。

(作者简介:沈素玲,河北省南和县贾宋学区明德学校少先队辅导员,大专学历,小学一级教师,2008、2009、2010、2011连续四年被评为南和县“优秀少先队辅导员”称号;2010年被评为邢台市“优秀少先队辅导员”称号;2009年被评为南和县教育工作“先进个人”称号;2008年执教的《猫》获得南和县优质课二等奖;2009年获得南和县综合科“同课异构”优质课一等奖;2009和2011年两次获县政府嘉奖。)

2.新课改下高中语文学业评价浅谈 篇二

一、课堂自主激励评价作用的发挥

1. 高中语文课堂自主激励评价的首要作用是诊断

语文教师对学生学情的了解, 学生对自身学习基础和能力的检测, 这些都是为了找好学习的起点, 准确地诊断好“问题”, 使整个教学过程的目标更加集中。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也需要随时对学生的学习状态、所遇到的问题和目标的达成进行准确地诊断, 为主体更好地完善和发展自己指明了方向。

2. 课堂自主激励评价的核心作用是激励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就是师生在教学问题和情境中探索的过程, 师生均需要在语文学习进程和阶段成果获得肯定性评价的基础上增强教学的效能意识。从自主学习中自主责任心的唤醒, 到合作探究和展示交流中的自主发展, 到验标拓展中的自主创新, 自主激励会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性因素, 可以说没有激励就没有高中课堂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

3. 课堂自主激励评价的终极作用是发展

对于高中语文教师而言, 语文课堂自主激励评价能够促使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 并在反思中变革自己的教学理念, 形成正确的课堂教学行为;对于学生而言, 高中语文课堂自主激励评价, 真正确立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充分活动、良性互动, 在快乐轻松、自主和谐的氛围中全面持续地发展。

二、把握好高中语文自主激励评价的几个环节

1. 把握好自主学习环节

学生在进入新的语文学习内容以前, 先对相关知识储备、能力基础进行自评, 然后对照语文学习目标, 搭建学习支架, 在明确的学习目标的引领下, 灵活结合个人的实际情况自主确定学习任务与难度等级, 自主选择学习方式, 自主优选学习策略, 在学习的过程中将收获的体验和发现的问题记录下来。

教师在学生进入语文学习内容前, 要积极地根据所了解的学情分等级确定好学习目标和任务, 供学生自主选择;在学生自主学习期间, 语文教师应在教室内巡视, 把握学生的自学进度, 发现普遍存在的问题并予以点评, 表扬自学的进度快、效果好的学生, 提醒不认真自学的学生应该端正学习态度, 对学习效果好的小组予以表扬, 按小组表现情况分等级激励评分。

2. 把握好合作探究环节

学生将在自主学习中发现的语文教学中的问题和预设教学重点、难点、典型习题作为探究内容, 以小组为单位, 分工协作, 积极探讨, 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组员之间应先充分肯定发言者的合理内容, 委婉指出不足, 再发表个人见解, 对不能解决的问题进行整合, 及时记录下来, 集中到全班讨论解决。在讨论的过程中, 学生要起立, 全部参加活动, 讨论时要敢于提出问题, 勇于发表意见, 声音要洪亮, 气氛要活跃, 讨论完毕后自动坐下, 小组要配备专用的语文课堂讨论记录本, 由专人负责整合讨论内容。

学生合作探究学习期间, 语文教师要防止部分学生游离在讨论之外, 发现普遍存在的问题应在方法上予以点拨, 也可以有选择性地参加某一个学习小组的合作讨论, 适当引导和点拨学生的思维, 也可以平等地充当一个学习者, 适时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要注重观察班级的整体学习状态, 对整个学习进程进行宏观调控, 对讨论热烈、思路清晰、问题解决到位、答案整合优秀的小组给予肯定与表扬, 对各小组的学习表现分等级进行激励评价。

3. 把握好展示交流环节

每个语文小组均派出代表, 把本小组的合作探究成果以口答、演示或板演等形式进行汇报, 小组之间可以相互质疑、答辩与点评, 对于全班性的问题, 可以进行小组竞答。学生回答问题或点评时要面向全体同学, 仪态要大方、发言要大胆、声音要洪亮。各小组在点评时要依据共同的计分标准为被点评小组计好分, 特别是对学困生评分要注重激励性, 以调动学困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学生展示时, 语文教师布置其他学生做练习或讨论, 引导学生关注其他小组的展示情况, 为点评交流做好充分准备。小组点评质疑时, 语文教师要做好仲裁工作, 教师要对学生点评时的计分进行审核和订正, 并对点评小组进行评价。

4. 把握好验标拓展环节

学生既可以通过紧扣学习目标的适量、适度和限时高效的课堂检测来对高中语文课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也可就本课的相关目标作适度的迁移性设计或拓展。以小组为单位, 对当堂课的收获进行清点, 写好课堂日记, 由语文教师或学科组对各小组的表现情况进行激励评价, 小组对每一位同学的表现做出评价。临近下课时, 语文教师对本堂课的小组成绩进行总结, 合计记入周学习小组成绩总分记录册, 对前三名的小组进行表扬。课后语文教师应把学生的导学案收上来进行复查, 对学生的课堂日记仔细审读, 择优交流展示。

3.浅谈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 篇三

关键词:新课改 高中语文 教学改革

随着时代的不断更新,社会的不断进步,教育也要随之而进行变革。新课程改革是教育界的大事件,各个教育领域都在积极探索不同的途径和策略将新课程理念落实到实处。作为高中语文教师,我们应该把握住这次新课改的机遇,同时也要积极地应对新课改带来的挑战。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在语文领域的创造性精神,不能够仅仅局限在课本知识里。在知识的海洋里,让学生尽情去享受,去吸收。

一、新课改的教学要求

(一)以学生为主体

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就是我们俗称的“填鸭式”,教师将教学任务和目标定义为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却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教师说,学生听,这种方法对培养学生的语文兴趣很不利,忽略了学生对于美的感受性与创造性。新课改提出了要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在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出发点,让学生从内心爱上语文,把语文学习当成是一种享受的过程,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二)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兴趣。例如,创设情境,就是许多教师经常运用的教学手段。教师通过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引发学生进行思考,在探索的过程中了解到相关知识。在教学中,我们还应该坚持趣味教学,为学生创建一个轻松、有趣的学习氛围,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带动学生的热情。一个有趣味的情境,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思维跳动,从而引导学生进行思索探究。一旦学生有了强烈的学习热情,那么整个课堂都会变得活跃起来,活力十足,学习气氛轻松愉悦。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之下,就会觉得语文的学习也是非常有趣的。教师应该多与学生交流沟通,征求学生的意见,采取学生喜爱的教学方式,尽量满足他们的需求,开展学生感兴趣的语文教学活动。

二、创新教学手段

语文的教学方法有很多,比如,阅读教学法、分层教学法、合作教学法等等,这些方法都丰富了教学的课堂,教师应该勇于尝试各种新型的教学方式,也可以将多种方法进行组合,探索出一种适合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最优方式,努力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个性化教学

个性化教学的目标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语文的学习中去。个性化教学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的“主人”,强调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这就需要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灵活地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掌握每位学生的个性,满足学生的需求,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将注意力只放在学生的学习成绩上,要知道,高中语文的教学任务不是为了应付“高考”,更不是为了提高学校的升学率,而是要真正教会学生更多实用性的东西,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在语文教学中,要关注学生是如何理解课文的,通过学习课文,会有什么样的体会和心得,让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合作教学法

合作教学法是一种高效的教学和学习模式。高中语文的教学内容较多,而且语文属于三大主科之一,其在高中教育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利用合作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整合信息与资源,增进他们之间的相互了解,加深他们的友谊。合作学习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借鉴别人已经总结出来的学习经验和成果,可以将一项繁重的任务分担给几个人完成,这样就能够为我们节省更多的时间来获取更多的知识,以此来取得高质量的教学目标。尤其是在现在,学生的学习压力很大,课业负担重,利用这种方法可以减轻学生的负担,在合作学习中,每位组员分担一部分,不仅降低了学生的压力,而且还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可谓一举两得。

(三)分层教学法

长期以来,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通常采用统一的授课方式,分层教学法对于他们来说,还是比较陌生的。然而,一个班级的学生人数众多,学生的语文基础又不同,学习能力也是参差不齐,如果我们还是一如既往地采用这种授课方式,那么肯定无法满足全体学生的需要,对于那些学习能力较差,语文基础不牢固的学生来说,他们根本无法理解和接受教师讲课快节奏的步伐,因此,也就不能很好地掌握学习内容,很容易失去学习的兴趣。然而对于那些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而言,可能还会觉得欲求不满。分层教学法恰好可以解决这些问题,教师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目标设置,将教学目标细化,使每个学生都能学好语文。

(四)阅读教学法

高中语文的教学中,阅读是其中的重要篇幅。阅读对个人的影响是很大的,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另一方面有助于推动学生思维的发展。但在日常教学中,阅读教学往往容易被忽视,究其原因,还是在于教师对阅读教学不重视,没有深刻地认识到阅读的重要作用,这就导致了学生的课堂阅读时间非常少,缺乏必要的阅读训练。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因此,我们要重视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致力于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

语文教学的改革之路还很漫长,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不断地探索,发现更好的、适合语文教学的方法,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促进高中语文教学的发展。

4.新课改下高中英语的教学及评价 篇四

随着素质教育的回归,教育改革的深化和新课程标准的进一步实施,教师首先要从根本上转变教育观念,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建立起一种和谐、互动、教学相长的新型的师生关系。其次,要正确处理好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关系,课程标准是贯穿我们教学中的“纲”,而教材是教学的材料和载体,是我们教学中行之有效的工具。再次,在英语教学实践中真

正引入正确的评价体系,以发挥有效评价的外力作用。

一、师生和谐互动,形成一种动态的双边教学过程

在新课程标准下的英语教学中,教师要从根本上转变教育观念,要不断改变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教学模式,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和谐互动,形成一种师生双方共同学习,共同发展的集合体,而且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资源、共同丰富课堂教学的过程。课程应变成一种动态的、发展的东西,教学要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人性化的创造过程。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同时也是自我教育与发展的主体。教学过程是师生相互交往、共同努力、共同发展、共同创造的互动过程。在素质教育回归的前提下,教师要彻底转变自己的角色观念,思想观念和教学行为,即教师应该做到:①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教师只有置身教学情景,以研究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育教学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并运用规律,才能解放学生和解放自己。②是课程资源的建设者。新课程倡导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教师要有强烈的课程开发意识,通过对英语教学的不断总结和反思,不断形成具有本地化,特色的校本资源。③是教育过程的筹划者。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地看,积极地听,设身处地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多关注学生传递的信息,及时筹划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方法和策略,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和行为,以追求师生双方效益的最佳结合点。④是学生心理的鼓舞者。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采用各种适当的方式创造并鼓励学生自行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和开阔,探索知识的热情更加高涨和洋溢。⑤是学生人格的塑造者。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教育学生遵守纪律,与他人友好相处,培养合作精神,让互助探究成为主渠道,让小组合作学习成为主旋律,让育人成才成为教育的最终目的。动态的双边教学过程是集教与学的大方略,和谐互动的师生关系是教学质量,只有充分发挥师生双边的积极性,运用动态的双边教学手段,才能真正实现教学相长的教学过程。

二、理解领域教学,加强科目之间的联系和整合普通高中新课程提出:加强知识之间的横向联系,强化课程的整合,设置了八大学习领域并提出了模块教学,这一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更有利于我们高中英语教学。英语本身就是一门语言,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国与国之间的频繁交流,“走出去”和“拿回来”成为一种时尚,这要求我们要实施英语大课堂教学,天下皆语言。在语言学习这一教学领域把英语又

分成若干模块,如环保、人物、文化、艺术等等,同时把英语教学进行细化,如听力的教学:里面就可以包罗万象,如就餐,购物,交通,学习,天气,物理,化学,生物等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这样就把英语的教学和其他各科的知识有机地连接起来,同时也很符合双语教学的意义和时代发展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课标把英语教学进行量化,哪个年级达到哪级标准都有明确的要求,这样英语教学就会让教师教有所依,教有所据,同时还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有不同的满足感和成就感。传统的观点认为只要有英语教学和汉语教学就是双语教学,这是一种误解。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把各科的知识进行有机的整合,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融合在知识整合过程中的兴趣中来,既加强了学科间横向的联系,又激发了学生巨大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学习其他方面的知识,在学习其他各科知识的同时思考英语的学习,二者相辅相成。领域和模块的教学还可以把学生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深化了英语间的纵向联系,容易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和知识网络,减少了小而多,细而乱的局面,克服了教与学的盲目性。

三、关注个性差异,建立多元化发展性的评价体系

在英语课程中实施素质教育:在实施新课程中,英语课程一定要注重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要求每位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关注每一个学生,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哲学上有这样一句话:在世界上很难找到两个完全一样的树叶。千人千模样,万人万思想。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其生理特点,性格爱好,知识特长,家庭交际等方方面面都体现了个性差异,这些个性差异就要求我们因材施教,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性差异:口语突出者,练地道;写作突出者,练规范;综合突出者,练协调。教师要使课堂充满活力,必须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但突出学生的主体并不简单的是教师少讲授,学生多参与。学生参与的多少并不足以体现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学生为主体源自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发展和创造。课堂的真正活力源自于师生的心心相通,心有灵犀,这种默契能协调教学过程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使其形成一种合力。而产生这种合力的关键在于打破唯书,唯师和非此即彼的思维定势,潜意识的师道尊严以及非此即彼的思维定势是课堂活力的大敌。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进行分层次教学以及小组合作学习就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尊重个性差异的人本主义教学理念,这样的课堂教学没有轰轰烈烈的活动场面,但学习者能够选择和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通过翻阅资料,查字典等手段进行自我调节和补救,能够在教学的个性化和人性化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和创造的能力。让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和谐互动,逐渐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集体主义观念。

不断树立新的英语教学评价观,“多一把评价的尺子就会多一批好学生”。英语课程标准要求建立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多元化、发展性的评价体系,评价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对学生的英语学习起促进作用。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英语教学评价要坚持多元化的原则,即评价主体多元,学生、教师和家长都要参与到评价活动中来;评价目标多元,既注重语言知识的考查,更注重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及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评价;评价方式多元,要坚持听力与口试的结合,笔试与考查的统一,坚持形成性评价

5.新课改下高中语文学业评价浅谈 篇五

摘要:作为新课改形式下的农村高中语文教师,必须适应新的写作要求,及时改变观念,改革教法,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和兴趣,努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以适应现代文明发展的需要,适应新高考的需要。关键词:新课改 农村高中 作文教学

《语文新课程标准》自2003年5月颁发以来,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已在学校、社会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积极的响应。新课程标准对高中作文教学提出了更高更合理的要求:“善于观察生活,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能有意识地考察写作的目的和对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看法;提倡自由作文,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写作,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必须适应新的写作要求,及时改变观念,改革教法,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和兴趣,努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以适应现代文明发展的需要,适应新高考的需要。

我们农村中学也一直都在认真学习新课标的内容,试图在作文教学中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可是我通过听观摩课、学习、交流,发现真正在写作教学中改掉过去那种“指导—作文—批改—评讲” 的刻板被动的四部曲训练模式,考虑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既贯彻新课标的精神,关注农村学生的写作发展,又真正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能力的老师,真是少之又少。

针对存在的这种现象,通过我多年的作文教学的总结和反思,简要谈谈我对课程标准下作文教学的理解和体会,供大家参考。

一、农村中学生作文现状

农村虽然在发展但相对闭塞。特别是农村的学生, 相对于城市里的学生而言,生活中所接触到的新鲜事物比较少,缺乏写作材料,对作文望而生畏。农村中学生可供阅读的书匮乏,眼界的狭小,使学生的知识容量也相应地变小,所以他们的作文内容虚假,立意不深,考试时要么胡编乱造要么背人家的作文。我们常会听到学生这样的谈论:这周又要写作文,烦人,我都不知道又去编什么,学生怕写作文不喜欢上作文课的现象比较普遍。

二、怎样使农村高中语文作文教学走出困境

针对农村中学生的作文现状,我们要冷静的去反思我们的教学,让学生能从容的去面对高考,是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第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一)消除心理障碍,激发写作自信。

要使学生对写作文感兴趣,首先应让学生树立写作的自信。因为无论做什么事情,拥有自信心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成为一个人勇往直前、战胜一切困难的内部动力。(1)多鼓励,少批评

我认为,多鼓励学生“写心中事”,让学生平常怎么说,写作时就怎么说。学生作文并不是要求写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只要把生活中和父母、老师、同学之间的细微小事,通过文字把其中的真情表达出来,就是一篇优秀的文章。同时,写作时让学生保持一种自由的心灵状态也是极为重要的。我们不要用太多的条条框框来拘束学生的思想,教师应尽量使学生在作文的过程中,保持一种自由的状态,情感所至,悲喜怒骂,可以尽情地描述与抒发出来!

学生的每一篇作文,大多是经过他们冥思苦想而获得的成果,来之不易,应该受到老师的尊重和理解,所以,老师在批改学生的作文时首要的任务就是要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比如一个好的开头、结尾,哪怕就一个精当的词,一个优美的句子,一个小小的进步,都应及时地给予鼓励,在文后给予中肯的评价。使学生深切的感受到自己的“成功”,自信心也就树立起来了。

每次作文我都选几篇优秀作品张贴在教室后面的写作园地,还鼓励他们参加学校文学社征文,参加各种作文比赛,让他们随时有锻炼的机会。这样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兴趣。(2)快速批阅,及时反馈 学生交上作文,有的是为了完成任务,有的则当作是自己一次精心创作的尝试,渴望很快得到结果,老师就应及时批阅及时发放,让学生尽快品味到写作成功后的喜悦。这样就可以满足学生求知的心理,又可以趁热打铁,让学生了解到自己写作中存在的不足,看到自己的进步,尝到成功的甜美。

(3)批改具体,不能空泛

作文批改要解决具体问题,使学生作文水平有所提高,就不仅要在字、词、句、修辞等问题上指出不足、进行修改,更要在文章的布局谋篇、材料选择、详略安排等较抽象的问题进行具体、细致的修改,使学生能够从总体上进行把握,提到确实的提高;并通过和以前批改的比较,让学生明确其进步,从而使其作文兴趣有所提高。

总之,掌握学生作文的心理特点,帮助学生消除各种心理障碍,就能激发写作自信,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二)指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激活写作热情

要提高学生写作热情,必须使学生在写作中持续地感受到成功的愉悦,“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最大的写作难题莫过于素材的缺乏,写作素材的积累是保证写作激情的前提。首先,我针对农村高中生知识面窄,课外书籍匮乏的特点,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教材资源。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能力。”语文课本中的文章蕴涵着丰富的美,有自然美、社会美、人性美,这所有的美在学生面前展示了一个璀璨夺目的美的世界,让学生积累这类文章,进行审美陶冶,是最好的捷径。所以,我在教学中通过对教材内容的深化、拓展,从而在培养学生感受语言的同时培养起学生感受美的能力。如沈从文的小说《边城》,小说描绘了一幅“温柔、美丽和平静的茶峒”自然风景图,通过延伸,就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亲切;同时小说描绘了湘西淳朴的民风,借此可以让大呼社会黑暗的学生看到社会的美;小说描绘的质朴的亲情、纯洁的爱情,就更可以让学生领悟到人性美、人情美而培养起高尚的情操,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中,我还注意引导学生认真感悟挖掘课本中深刻的、熟知的素材。如2001年的高考作文,以“诚信”为话题写一篇文章,仅第四册高中语文课本就有很多素材可参考:柳毅不辞千山万水为小龙女送信可见其诚信;诸葛亮严肃军纪挥泪斩马谡也是一种诚信;玛蒂尔得节俭勤劳偿还债务,未尝不是一种诚信。反面的例子也有,纨绔子弟李甲贪蝇头小利变卖杜十娘,是背弃诚信;葛朗台为诱骗欧也妮放弃继承权而阻止经纪人讲明真相,也是背弃诚信。

特别是议论文写作中,素材的缺乏一直是困扰广大中学生的一个难题,我从学生熟悉的教材入手,发动学生充分发掘其中的写作素材,进行多角度思维,思考材料可以为哪些观点服务、如何为观点服务,使课本成为议论文写作素材的“源头活水”。比如:

家国天下篇

课文素材:①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冯唐,西汉人,有才能却一直不受重用。汉武帝时选求贤良,有人举荐冯唐,可是他已九十多岁,难再做官了,后以慨叹生不逢时或表示年迈。李广,汉光武帝时的名将,多年抗击匈奴,军功很大,却终身没有封侯。后来慨叹功高不爵,命运乖舛。②周公吐哺:《史记》记载,周公在吃饭时多次把饭从嘴里吐出来,为接待贤士人才而中途停止吃饭。曹操有“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诗句。

服务观点:①呼唤伯乐;②正确选才;③善待人才的作用与埋没人才的恶果;④改革用人机制,人尽其才。还有立志立业篇,求师求学篇,道德品行篇,评诗论文篇,情感爱情篇等都按照这种形式进行归纳,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让学生明白了,其实我们的教材可以运用的素材很多,写作文并不是那么可怕。

其次,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还从拓宽学生的阅读面指导学生积累课外素材,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的。我从自身做起,自订三种刊物,广泛涉猎大量的素材,一是能给学生起到示范作用,二是能及时发现并推荐优秀的适合于学生的作品给他们,有效地扩大他们的阅读面。我还动员学生尽量多读一些学生刊物,提高语文素质,定期或不定期让学生把自己读到的好文章推荐给全班同学。并且指导学生每读到一篇好文章后就在笔记本上写一个简明的阅读提要,在以后回顾时,这就是开启记忆之门的钥匙。我经常从一些刊物上选取贴进学生生活,又文质兼美的文章印发给学生,并指导学生主要从文章的整体构思、立意、选材和语言特色等方面进行阅读分析,以求让学生通过自己静心地领悟,体会到美文的魅力、阅读的乐趣。每到这时我还要求学生拿出积累本,摘抄下美妙的词句、语段,让他们沉浸在反复朗读精美语段的愉悦中。

第二、教师的教法要新颖而别具一格。

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会让学生觉得轻松愉快,其乐无穷,很自然地他们就会对学习产生兴趣。所以关键是教师的教法要新颖而别具一格,让学生体会到上作文课的乐趣。农村中学生作文水平非一朝一夕能改变,但经常在教法上探新路却是每位中学语文教师可以做到的。我主要是从如下几方面做的:

(一)教师应身先士卒

许多语文教师教人作文自己却不会作,虽然现在的教材都是名家妙文,但对于农村中学生而言却是遥不可及。他们不会去自主欣赏,而老师的文章学生是乐意学的。

老师“下水”和学生一起作文,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的改进,而且是一种教学思想和教学观念的转变。语文教育家叶圣陶曾对此有一段十分精辟地论述,这就是“希望老师深知作文的甘苦,无论怎样布局、遣词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而且非常熟练,具有敏感,几乎不假思索,而自然能左右逢源。这样的时候,随时给学生引导一下,指点几句,全是最有益的启发,最切用的经验。学生只要心领神会,努力实践,作一回文就有一回进步”。教师“下水”指导学生作文,一是不但使教师切实不忘作文甘苦,而且由于经常“下水”磨“刀”,还可使教师的“老刀不老”,具有进取性;二是可给学生起表率的作用,使学生明白,教师并非是只说不练的天桥把式,具有求实性;三是可以使学生怀着敢跟老师争高低的心理来饶有兴趣地写作文,具有启发性;四是教师身临其境,便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掌握讲评作文的主动权,具有权威性。

因此我在作文教学时要求学生写的同时,我必定亲自动手写。如,在指导学生如何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时,我把自己写的《仙人掌逸趣》一文作为示范,介绍写作目的,思路,文章结构,重点分析此文感人的原因——真情实感的体现。引起学生的兴趣,激起学生的写作热情。

(二)走出校门,感受大自然。农村没有高楼大厦、立体交叉桥,却有城市无法比拟的自然景观。巍峨的群山、广袤的原野、潺潺的流水、幽幽的小巷、丰富的野生动植物、美丽的乡村景色„„这些都是观察的对象。我指导学生观察,要抓事物的特征,还要启发学生以引起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如见到急流,引起对力量的歌颂;见到飞鸟,引发对自由的向往;见到根,引起对故乡的思念;看到脚印,回忆起人生的旅程等等。把这些所见所想用脑用笔记下来,这就是写作的材料。因此,我每期都把学生带出校门:学习疲倦了我们去爬山,感受征服的快乐;压力重了,我们放飞自己,到湖边感受湖水的宁静。一方面让学生放松,另一方面让学生在感受大自然的同时有事可写,有情可抒。如,只有一个月就高考了,学生的压力非常重,再说已经三周没放周末了,他们也非常疲倦。于是我利用早上的语文课,带他们出去到湖底(夏天库区放水,说是湖其实已变成一条小河)一游。学生如出笼的小鸟获得自由,那种兴奋无法用言语来形容。游完湖底,同学们写作热情高涨,于是我临时决定上成写作课,和他们一起定时作文,并当堂交流发表。这次作文,每个学生都写得很好,有两个同学甚至写得比我的好,我当时给与肯定。这堂作文课出乎意料的成功。

(三)运用合作学习法,师生共同评改作文。“文从改中来”,可以说好的文章是改出来的,修改作文的能力是学生作文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作文评改主要是老师的事,学生只是看看老师的评语和分数了事。教学中我尽量引导学生参与评改,发挥学生在评改过程中的主体能动作用,努力克服过去“教师一人评阅,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作文评讲课也由学生唱主角,我只扮演一个穿针引线的的配角,如在评讲《感恩》这篇习作时,任意抽取一篇作文,由学生读、讲、评、议,最后学生总结,让学生尽情地说三道

四、评头论足。不仅充分调动了作文的兴趣和积极性,还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说话能力。平时作文,我要求学生先拟草稿,反复修改,努力做到文从字顺,每次作文均由学生在班小组中公开读给大家听,看有没有拗口的地方,然后换个立场,请别人来读,自己听,删去多余的字、词、句、段,将罗嗦的语句修改得简洁明了,将与中心无关或重复多余的材料删去,使语言通畅,文字简洁、精炼,注意书写工整、标点正确。

我从多年的教学经验中总结出师生共同评改作文有如下好处:

1、同学之间要互评作文,必然就要认真阅读甚至研究别人的文章,在阅读中就是一种交流、学习、思考的过程,也是一种提高的过程,在阅读点评的过程时又不断领会别人的长处,学习借鉴别人的长处。

2、通过互评,学生还能及时发现同学作文中的某些不足或毛病,培养纠错能力,并当堂及时交换意见,共同进步。

3、让学生及时互评作文,大大缩短了由教师一个人批改评判的时间,且能最大限度地避免由于师生心理距离较大而造成的评判者主观、被评判者常常不服的矛盾。、能有效地扎实地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习惯,使学生的学习层次很快地上升,为其奠定终身学习的素质。

夸美纽斯在《大教育论》里说:“寻求一种方法,让教师尽量地少教,而使学生尽量地多学”。让学生互动起来,主动起来,这正是师生共评的优点。

(四)加强阅读,增加积累,引导模仿走向成功 鲁迅、巴金等名家行文时之所以能挥洒自如,就是因为他们在精读、背诵方面下了许多苦功的缘故。青年时期,精力充沛,记忆力强,应不失时机地让学生抓紧时间背诵一些名篇佳作,吸收大量优美的词汇汇聚于脑中,把许多布局谋骗的章法存储脑际,逐步形成各种各样的优秀写作范例。这样,在写作下笔时,一旦触及灵感就会意到笔随,妙语连珠。

模仿是人类学习,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模仿的特点在于针对性强,有法可循,既降低了难度,又收到明显的效果。我们在教学中可以从仿句、仿文使学生看到名家之语,可以出于已口。教师应充分利用课文中生动的语言,精彩的情节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与身边所见的人、物、事相对照,然后激发学生的模仿创造,可以达到较好的效果。

总之,要走出农村中学作文教学的困境并非易事,它需要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老师们应从实际出发,尊重农村中学学生作文实际情况,在此基础上大胆创新,探求新教法,让农村中学生的作文写出新意、写出特色。同时广大农村中学生也应自觉地扩大知识面,丰富阅历,拓宽写作题材,勤于练笔,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常言道:“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最后期望我们每个人都能结一个善源——给人无穷智慧的源头。参考文献:

1、《农村初中作文教学路在何方》新语文 四川泸县桐兴分校 / 陈文华

6.新课改下高中语文学业评价浅谈 篇六

要想促进学生学习效率和质量的提高,教师首先需要采用合适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多种方法:

第一,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课题的导入,以此来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这一种教学方法比较适合画面感较强的教学内容,如风景类文章、叙事性文章等[3]。例如,在《荆轲刺秦王》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在教学前通过网络信息技术搜寻相关的视频。网络中关于这方面的视频种类仍然是较多的,教师可以选择稍微具有深度的视频,如影视剧中的截取图片和视频、或者纪录片的片段等。课堂教学中教师先给学生展示视频,然后再进行自然的导入:“你们知道这段视频的主要主人公以及内容是什么吗?”从而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进一步的教学。

第二,教师可以采用情景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指的是教师在教学中创设生活情景,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我有一个梦想》的教学中,为了更好地导入课题,教师可以设置具体的教学情境为:“今天我们举办一次小型的演讲,演讲的内容就是‘我有一个梦想’”。这种方式实际上就是情境教学,教师设置了特定的情境,学生在这情境中进行演讲训练,然后再引入马丁路德金的演讲内容,可以进行自然的教学过度,同时还能增强学生对课文内容以及作者想要表达情感的理解;

第三,通过简单的小游戏来活跃课堂,这种教学方法也可以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师可以在课前两分钟让学生玩“成语接龙”的游戏,也可以挑选学生上台讲几个小故事,这样对于活跃课堂氛围,放松学生的身心有着重要的.作用,也能够有效提高本堂课的学习效率。当然,教师也可以进行适当的创新,改变游戏的形式。同样是接龙游戏,教师在《林黛玉进贾府》的教学中就可以让学生尝试以“古诗句接龙”的方式进行游戏,以小组为单位,每组完成一句“古诗句”,其他组接下去。这种游戏方法不仅新颖,还能够锻炼学生的古诗词能力,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

2.2重视增强教学的探究性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不仅要重视教授学生一定的阅读学习技巧,更加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探究能力,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所谓的探究学习指的是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能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经历,对文章进行全新的理解,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强化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和创新能力发展等有着重要的意义[4]。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重视教学的探究行,让学生能够加强对语文阅读的自主理解和探究。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也可以提问的形式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2.3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帮助增强学生的语文语感,也可以丰富学生的认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同时还能够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如,在朗读时,教师必须要求学生能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有感情地朗读,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增强学生对文章中心情感的把握,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5]。此外,教师应该每天给学生布置一定的阅读任务,让学生养成每天阅读的好习惯,这对于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3结语

综上所述,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关键,高中语文教师应该要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以灵活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切实促进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志红,杨举丽.新课改背景下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试题的特点与启示[J].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07:54-57.

[2]张丽丽.基于新课标课堂教学有效性视角下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模式探究[J].生物技术世界,,03:158.

[3]刘吉平.新课标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教学研究———以人教版为例[J].赤子(中旬),,10:116.

7.浅谈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师的反思 篇七

关键词:教学反思,概念,必要性,源头,善后

我们对新课程教材的理论学习、观摩学习与实践活动并不少, 但教学效率仍难以提高。经过认真的学习与思考, 结合实践与反思, 并总结出一个答案, 那就是我们的理论学习只是表面性的学习, 没有深入地探究及消化;观摩学习, 只是观摩而已, 没有认真对该活动进行思考与评价, 吸取其精华。若要取得进步, 就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知识, 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只有在不断地学习、实践和听取评课意见中学会反思, 消化和积累, 才能使自己不断地成长和提高, 才能真正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一 教学活动前的反思

从一个教学活动方案的初步形成到真正付诸实践, 我们常常会一次次地说课、磨课, 并且不断地否定、修改教学设计, 尤其是在公开活动时。其实这样一个不断否定、不断修改的过程, 就是教师不断进行教学前反思的过程。能使教师们更关注学生的感受, 更认真地研读教材, 明确教材的中心思想, 更准确地把握活动的目标、重点和难点。同时, 更进一步熟练教学过程。

1. 教学前的反思侧重于教育活动的目标及价值

教师在精心预设每一个教学活动时都要不断地思考、否认、修改、自己磨课、再次修改、提炼。确定教育目标后, 还要认真思考:活动对推动学生当前有效发展的价值在哪里?它包括:为什么在这个时候选择这个教材;开展这个活动能解决什么问题, 达到什么目标;选用哪些关键的素材和资源才能更好地达成活动目标。

2. 教学前的反思要关注学生的经验

以学生为主体, 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 是丰富和开发学生生活经验的依据。因此, 在教学前我们必须对学生的知识、社会、生活经验进行充分思考:学生已有哪些经验?适合本班学生最近发展区的、最具有挑战性的经验是什么?学生的经验怎样才能得到充分的交流展示、梳理提升和迁移运用?

如我在组织分享阅读巴金的《小狗包弟》观摩活动时, 认真研读教材, 思考教材的中心思想, 结合本班学生的特点, 多次对该活动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进行反思、修改。因此, 在观摩活动中, 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挖掘学生的原有生活经验, 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 很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并得到指导老师和领导的肯定。但是, 因为课前的反思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社会经验, 当学生对读本的理解和掌握高出老师的要求时, 就不能够很好地引导和提升。因此, 教师在开展每一个教学活动前对学生的经验多一份了解与思考, 活动的质量也就多一份保证。

二 教学活动中的反思——边教学边反思

教学活动中的反思是一种难度较高的瞬间反思, 实际上是教学智慧的集中体现。它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及时主动地根据学生的兴趣、热点、生成问题及学习状况调整活动方案和教育策略。它能体现教师的随机应变能力, 语言组织、表达能力, 这也正是我校教师的弱点。

1. 教学中的反思要聚焦在活动中动态生成的事件

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和学生自发生成的事件或突发事件, 及时地进行价值判断, 调整预设计划, 灵活地反馈应对。

如有经验的、教学能力较强的教师, 在进行“值日生”的公开主题活动中, 原本还是艳阳高照的天气忽然打雷下雨了, 学生一下子将视线转向窗外。教师当即做出判断:这是个非常不错的教育契机, 于是马上让学生思考讨论:如果你是值日生, 你将怎样记录这样的天气呢?学生顿时醒悟, 饶有兴趣地讨论起来。

2. 根据学生对教师预设问题的反应进行瞬间反思与调整

如教师在设计教案时, 通常会预设一些问题, 但是, 在活动实施中, 就会发现学生对该问题很难理解和掌握, 而教师却没能够及时地调整问题的提问方式, 而只注重引导。

三 课后反思

教学活动后, 我们可反思, 在这一活动中, 哪个环节组织得好, 哪个环节还存在不足, 下次遇到相同的问题又该如何处理等。

8.新课改下高中语文学业评价浅谈 篇八

高中语文有效教学新课改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学科,而高中阶段更是学习语文的黄金期,这一阶段正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与综合能力的重要阶段。而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们的高中语文学科教学以高考为中心,严格地按照教学大纲机械地进行教材的灌输,这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了一系列先进的教育思想与教学理念,更加关注学生素养与能力的全面提高,实现有效教学这是课程改革的核心。就高中语文教学而言,我们要改变以往枯燥而单一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机械地讲授教材,而是要立足于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体参与、主动探究,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学堂,促进学生素养与能力的全面提高,以真正构建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现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对高中语文有效教学的实现浅谈如下几点体会。

一、转换角色,主体参与

实现有效教学的核心与关键就在于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确立。在以往的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处于次要从属地位,教学活动是按照教师的主观意愿来进行。教师与学生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角色的对立将教师与学生推到了教学的边缘,教学只是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要实现有效教学,就必须要对教师与学生的角色进行重新定位,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以主体身份积极地参与到语文教学活动中来,让课堂教学成为学生主体参与的学堂。

1.尊重学生,增强学生主体意识。“以学生为中心”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要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教学理念来设计教学活动。要尊重学生、信任学生,视学生为与教师一样平等的学习主体,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在时间与空间上保证学生主体参与课堂教学。这样当学生意识到自身的被尊重与被认可,学生自然就会在心中激起强烈的主体意识,对自己在学习中的角色也会进行重新认识。从而使学生以主体身份真正地参与到教学中来,主体地参与到探究活动中来,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学堂。

2.发挥教师组织者与指导者的功用。成功的教学不是单方面的活动,而是师生共同参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那么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呢?不是事无巨细的保姆型教师,也不是完全放任的放羊式教师,而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与启发者,是与学生一样平等的学习共同体。教师要站在一个全新的角度与高度,对教学活动进行全面调控,发挥主导作用,给予学生必要的启发与诱导,从而使学生在教师的主导下主体参与,完成知识的主动构建。

二、妙用留白,促进生成

留白是一种高超的教学艺术,可以说是课堂动态生成的关键因素。如果教师将课堂教学排得满满的,学生真正属于自己的时间很少,那么学生就只能成为机械的被动接收者,这样的教学只能成为灌输式、填鸭式教学,这与新课改所倡导的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是相违背的。要造就更多课堂生成,就要巧妙地运用留白艺术,让学生有更多主动思考与思維的空间,这样才能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来阅读文本,将阅读与思考结合起来,学生才能由此产生更多的独特见解与看法,才能实现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让课堂上有更多的标新立异与独树一帜,由此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整个课堂教学充斥着各种不同的声音,从而促进更多的动态生成。

一是文本的留白。一个省略号、意犹未尽的结尾都可以带给读者以无限的遐想。此时我们要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这样更能够让学生将文本的学习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张开想象与联想的翅膀,由文本拓展开来。

二是思考的留白。现代教学倡导大的语文教学观,我们的教学视野也要由教材延伸到宽广的现实生活。为此在教学中我们不能让文本束缚我们的思想,限制我们的思维,而是要提出与现实生活密切的、具有开放性的问题,以将学生的视野引向宽广的现实生活。让学生在思考上具有很大的空间。这样更能够让课堂上有更多学生的身影,有更多不同的声音。这样才能促进课堂的动态生成。

三、多法并用,优化教学

1.情境教学法。建构主义提出:知识不是独立于情境的符号,而是存在于具体情境和可感知的活动中,人的学习应该在情境化的活动中进行。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也要避免单一的讲解,而是要为学生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将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中,以引发学生的关注,激发学生的想象,引导学生展开主动探究。如生活情境,语文学科与生活密切相关,每一部优秀的作品无一不是作者细心观察生活、留心生活,对生活的真实写照。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作品,我们可以通过创设熟悉而逼真的生活情境,以此来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激起学生强烈的阅读动机,从而使学生深入文本,学生更能如临其境,从而获取更多的独特见解与感悟。

2.问题教学法。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富有启发性与探索性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诱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从而使学生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在教学中我们要改变没有悬念的平白讲述,而是要学会运用提问艺术,以问激趣、以问启思,让学生展开主动而积极的探究活动。这需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

一是设计具有探索性的问题。问题本身是否具有探索价值,这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成败。如果问题过于简单,没有深度,这样只能限制学生的思维,而无法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处,自然无法取得预期的教学目标。我们要设计出富有探索性、启发性与开放性的问题,这样才能拓宽学生思维的深度与广度,引导学生展开深入的探究,在探究中达到对文本的真正理解以及综合能力的整体提高。

二是把握好运用的时机。频繁的提问只会让学生产生心理疲劳,而懒于参与,怠于思考,这不仅不利于教学效益的提高,相反还会成为教学的干扰。为此我们不是盲目发问、随意发问,而是要把握好提问的时机,要在知识的重难点、学生理解肤浅或是困难处设问,以此来引起学生的关注,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展开主动探究,进而在探究中的过程中掌握这些基本的知识点,得到自身的长足发展。这样学生所获取的不仅仅是几个知识点,更为重要的是能力。这样更加利于学生学会探究,掌握学习方法,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实现有效教学。

9.新课改下高中语文学业评价浅谈 篇九

摘要:山东省新课程改革全方位展开,各级学校尤其是高中改革步伐很大,这既是基于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高中学段自身定位的必须。在《中学语文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构建高中语文教学的高效课堂,对于高中语文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一、新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的要求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方式”。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语文教师在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上,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因此,将探究性学习方式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和引导学生有所创见,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与探究性学习方式有关的理论主要涉及两对概念,即“过程”与“结果”、“情境”与“形式”。西大博仁补习学校老师认为,从探究性事实的角度来说,“过程”是指学生为探索和发展知识所经历的过程,这一过程通常是在教师的组织和支持下进行的。“结果”则是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可以表现为多种不同的形式,如语言描述、行为表现、情感体验等。“情境”主要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面对的多种具体问题,“形式”则是指学生对获得学习结果的形式化描述。因此,我觉得,探究性学习可以理解为学生在特定学习情景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从而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学习方式和过程。这也是新形势下对语文课的基本要求。

二、语文高效课堂构建的策略

基于《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学语文教学的要求,作为中学语文教师必须在从下几方面进行探究式教学,从而构建语文教学的高效课堂:

第一,教师的教学行为应当转变。教师应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状态,把教学看成学生通过探究性活动主动建构学习的过程。改变教师单向传递知识的教学行为,树立以活动促发展的教学观念,教师不再是传统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支配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与学生成绩的评判者,而应是学习环境的设计者,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和指导者,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注意培养学生自觉、自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第二,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的习惯。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无数事实证明,“问”是培养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切入口。有人说,学习的过程是从“无疑”到“有疑”再到“无疑”的过程。只有学生有了疑问,才会产生探究的兴趣。因此,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发言,让学生在探究中寻找答案,这一过程中,教师适当做以点拨和补充,这与老师将现成的答案一下子“端”给学生,效果会截然相反。

第三,培养学生思维方法。

1、打破定势思维,引导反向思维,让学生发现问题。要善于指导学生从习惯性思维模式中跳出来,打破思维定势,试着进行反向思维,引导学生用批判的眼光看事物,从中发现问题。

2、曲设情境,发散思维,启发学生梳理问题。曲设情境,广开言路,多向思维,使学生在思维的发散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在曲设情境时,一定要设计具有开放性的问题,从而引起学生兴趣,帮助学生拓宽思路。

3、挖掘难点,探究思维,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在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探究式学习中,教师要善于捉住疑难点,引导学生探究性思维,让学生去发现和探究疑难、突破疑难,然后陈述出来。

第四,教学评价中增加学生创新比重。教师评价对学生学习行为的塑造有很大作用。论文格式提倡探究性学习方式,就要在教学评价中,要突出学生探究性学习成果的独创性,最大限度地增加学生创新的比重。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品尝到探究性学习的甜头,重视这种学生方式与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第五,教师解放思想,调动广大学生的积极性。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做到“放权”。首先,下放导语权。每一节语文课的课前三分钟时间让学生进行口语交际活动,要求学生设计本课导入语。在学生激情的引导下,同学们已把目光聚焦到这篇课文上来,接着,教师乘势上课。其次,下放教学字词权。西大博仁补习学校认为,上新课前,布置学生认真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扫清生字词障碍。学生实际上已经在课前很好地按要求掌握了对生字词的学习。教学新课时,让一两个学生教学字词,着重理解多音字和形近字,实际上是组织一次对生字词的巩固练习,对难检字进行识记,再组织字词竞赛。再次,下放提问权。把提问权交给学生,是开启学生思维、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一条很好的途径。可以先让学生充分熟悉教材,再让学生提问,这样,他们提的问题往往会有针对性。

三、改革探索中的反思

新课改调动广大教师学生的积极性,改革第一步带来的是思想的变革,思维的转变不可避免的会带来些见解偏差,下面一些问题值得反思:

第一、语文课程不能一味的追求活跃而忽视了基础。新课程以来“课堂气氛活跃”成了评价一堂课质量的标准,为了避免课堂上出现冷场,我们许多教师在教学时采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们既要从表面上看课堂是否活跃,而且还要从基础知识入手,语文基础知识是语文的基石,没有基础知识的训练,语文教学的创新发展也就失去了意义。活跃的课堂气氛固然重要,但这并不是最终的目的,我们应把静态的语言语言文字训练转化为动态的实践活动,这样就会使语文训练与人文精神的熏陶融为一体。

第二、语文课堂上不应过分强调个性而忽视了有价值的合作学习。在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语文课堂教学,提倡教师发扬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尊重学生的表现。而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过分强调学生的独特体验,对学生的回答加大表扬,没有否定之词,这样扼杀学生的创新思维,我认为课堂上应给学生一些合作学习的机会。让小组成员积极参与,从而达到真正的学习目的。

10.新课改下高中语文学业评价浅谈 篇十

黄美丽

摘要:在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的地位十分重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应该着重在兴趣上引导学生,补充其课外阅读量,使之形成良好的自主阅读的习惯,为他们的学习提供更好的帮助。

关键词:自主 阅读 兴趣 感悟

新课程标准在谈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时就提到了要丰富语言的积累,在课程总目标中也再次提到应使学生“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通过阅读和鉴赏,深化热爱祖国语文的情感”。①阅读所积累的语言材料也为学生写作提供了储备,吕叔湘先生也说过:阅读的本领学会了,自己写作就不难了。②可见,阅读在高中语文教与学的活动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充分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但是在新课改之前,许多语文老师在课堂上总习惯于一讲到底,很少给学生自己阅读的机会。考生升学压力大,教师责任也很重大,此种情况之下,学生亦不敢花上些许时间阅读名篇名著,久而久之,除了课本里选出的文章,他们没有更多的与文字打交道的机会,理解文字的能力自然不会强。学生失去了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阅读成了一种奢望。

实际上,语文是基础的基础,任何学科的学习都离不开阅读,抓好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对其它任何学科的学习都会有帮助,因此,新课改在河南推行两年来,我们都在为如何多角度提高学生自主阅读能力而不懈探索着。我认为,要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必须从兴趣激发入手,通过课堂引导和课外阅读的结合,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有了这样的一步步积累,学生的阅读能力一定会提高。具体该如何操作,笔者总结为以下三点:着眼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新课标明确规定了高中阶段学生的阅读总量和各学段的阅读分量,阅读水平、阅读质量的提高,应以一定的阅读量为前提。但学生是不成熟的阅读者,需要教师智慧的引领和启迪。我们在课堂上应该着眼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倡导广泛的、自主的、个性化的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指导他们以正确的阅读方法。

每个教师心中都要装着总目标,要深入研究教材,做到胸有成竹,在每一篇课文教学中要

确立整体观下的重点突破目标,选择最佳的“切入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奋点,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空间中养成整体把握的能力,让每个学生都能分享阅读的快乐。

例如我在教学《疱丁解牛》时,为了让学生更好理解“臣之所好者,道也”所体现的庄子思想,印发了一些关于“庄子生平经历”的材料。上课时由一组漫画导入,学生表现了极大的兴趣。在互相探讨阅读中,学生生成了许多有价值的经验和感悟。

原文: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目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却,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③

课后我进行了总结,统一阅读的材料虽不算多,但是学生在读完之后,会凭借自己的阅读兴趣利用一些课余时间再去寻找、选择符合自己口味的材料来读。本课的语法、修辞知识学生在预习阅读中自己就可以体会,教师就可以不在课堂上特别指出甚至是强行灌输这些文法知识,这就直接减轻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任务和厌烦感。

另外,我也总结到在阅读教学中,“读”也是激发学生兴奋点的一种方法,在这篇文章的教学中我充分地让学生与文本对话,采取了默读,诵读,精读相结合的多种方式,学生十分愿意将自己的才华在朗诵课文时展现给同学们。曾国藩曾说:“非高声朗读则不能得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韵。”叶圣陶先生也指出:“熟读名文,就是在不知不觉之中追求语言的完美,诵读的工夫,无论对语体、对文言都很重要,仅仅讨究,只是知识方面的事情,诵读却可以养成习惯,使语言不期而然近于完美。”文章的情感和意味,气势和神采,以及音韵美和节奏感等等,不诵读几乎就体会不到它的妙处。通过不断的阅读和自我体悟,学生理解了庄子“道”的思想:人生在世不仅要做好事而不做坏事,而且好事要自然而然地去做,千万不能有意地去做,不能为了沽名钓誉而做。做坏事和为了获名而做好事,就像是刀刃触及牛体的硬骨一样,会伤及己身。我想,学生既对读感兴趣,又能够在诵读当中收获学习的硕果, 双管齐下,何乐

而不为呢?补充课外经典读物

阅读是积累和培养学生文化底蕴的最好途径,优秀的作品是对生活感受深刻、丰富、细腻的作品,易于触发学生的心灵,读一部好书,可以使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和洗礼。我们在指导阅读时,既要根据学生的成长和学习阶段,选择易于为学生接受、使之易受感染的好作品,又配合适合他们的有效形式,指导其作相应的阅读积累,达到学习的目的。

目前高中阶段语文的必修和选修课本里所选篇目大都是文化经典,对于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阅读能力都有十分有益的影响。但是我们不能将阅读的视野仅仅局限于课内,应该开拓阅读的课堂,将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联系起来,提倡少做题,指导学生阅读古今中外的优秀著作,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

学生在课外阅读中,也许会对阅读作品缺少方向性、辨别性的选择,教师应该先向学生阐述了阅读对于语文学习的重要性,然后在课外阅读初始阶段里给出范围进行指导以供学生参考。

提出课外阅读要求之初,我先从引起学生兴趣入手,向学生介绍了他们那个年龄阶段比较喜欢读的一些书,比如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学生被书中有趣的描写和作者充满神秘乐观的生活所深深吸引,很多同学短时间内就能看完这本书,并希望我能给他们介绍更多的好看有益的书。此时,教师就应该跟进提出要求,指导学生在阅读时批注文段,摘抄句段,引导他们进行阅读积累。教师可以在每周末给学生提供一些书目,像美国小说家杰克·伦敦的《热爱生命》,法国作家巴尔扎克的《高老头》,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托尔斯泰的《复活》,中国作家霍达的《穆斯林的葬礼》,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古典四大名著„„这些名著从不同的层面吸引着学生的兴趣,在一本接一本的阅读中,他们享受着文化带与他们的饕餮大餐,体验到阅读带来的快乐和充实,而我们的阅读教学的目的亦能在此过程中得以实现。

学生的主体地位逐步凸显出来,教师也就不用再发挥传统教学中“讲”的功夫,而是鼓励引导学生自己去读,自己去选择一些好书去看,他们的阅读感悟也会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刻。在一步步的引导中,学生的阅读兴趣被激发出来,并将这种兴趣由课内转向课外,转向他们的语文生活中去,学生会受益匪浅。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毫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和内容,并不是“语文阅读课教学”的重点,重点是学生能够运用已学过的阅读方法去阅读,并使之得以巩固。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我们教师还应特别重视“阅读习惯”的培养,使之可以自如地阅读、理解更多更好地作品,能够适应未来的学习。

(1)主动阅读。一切外因都要靠内因起作用,如果学生能够主动自觉地参与到阅读学习中去,那么他就一定具备独立学习的能力。

(2)勤于思考。子曰:“学而不思则罔”,如果没有勤于思考的习惯,学习就会变得枯燥无味,学生也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高中阶段的学生大多不喜欢动脑思考,在阅读过程中,我们要教会学生如何发现问题,养成通过深入思考、认真分析,自己解决问题的习惯。

(3)勤于摘录。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任何积累都可以从一点一滴的知识开始。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准备了一个摘抄本,督促学生养成做各种类型的读书笔记的习惯,如圈点批划、摘抄要点、制作卡片、写读书笔记等,目前我的学生中已经有人积累了4本厚厚的摘抄,养成这样的习惯,学生在生活中做任何事也会是很有条理的。

(4)勤查工具书。善读者一定能善用工具书。在阅读过程中,学生遇到关于字词等方面的疑难,不一定马上告诉学生,可以要求其自己动手查阅工具书,并及时做好记载。

综上所述,在高中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老师应该努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鼓励学生自主地阅读优秀作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学习能力,才能在真正意义上落实学生的自主“阅读”,体现新课程“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核心理念。

注释:

11.新课改下高中语文学业评价浅谈 篇十一

关键词:互动;引导;高效课堂

要提高课堂的有效性,教师必须处理好两个环节:互动、引导。

一、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授课理念

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一方面要尊重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造条件,勉励、督促学生独立阅读,自主识记,独立思考,提高认识,进而做到个性化地解读文本,最终逐步提高语文素养。另一方面,要建立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对话模式。通过问答,分享观点,合作反馈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层感悟和全面理解,使学生逐步走出自身认识的局限性的误区,纠正他们的主观片面性,引导学生思维向科学、全面、合理方向发展,并逐步成熟。

二、新课改下的课堂应是学生合作探究的舞台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和学的交往、互动。教师要改变过去那种多讲、多教,让学生多听、多记的做法,而应该把大部分时间留给课堂上的主人即学生,教师应努力创设问题和合作探究的机会、

环境,让学生有组织、有秩序地共同参与,让他们互动起来,合作

学习。

三、学生互动需要监督机制和奖惩机制做保障

教师应把班级里的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确定小组长,每一组座位的安排要方便学生互动探究。如此,有利于教师对课上学生的有效监督,以免个别人不参与互动学习。

对于让学生探究的问题,教师可采取随机抽组,抽学生编号的做法让学生展示探究学习的成果。采取赋分制,可以分别累计个人得分和小组得分,定期结算,优者小奖,以资鼓励;劣者小罚,以示督促。这样个人和集体荣誉感会发挥极大的作用,学生會积极踊跃地参与到探究性学习当中,高效课堂便会应运而生。

四、师生互动,教师重在引导

课上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有利于知识、思想、经验达成共识、共享,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尤其是在语文课堂上,学习一篇新的文本,比如,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中《过秦论》一文,对于问题:“作者认为秦灭亡的原因是什么?”“练习所学历史知识,说说你的看法。”

第一个问题,让学生间互动探究,在文本中不难找出作者的观点;第二个问题,则最好在生生互动的基础上,需加上教师的适时引导。

总之,新课改下,创设高效课堂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持之以恒、不断追求的目标,语文课堂上师生间的互动与引导是目前较有效的学习形式,只要每位有志于钻研新课改的教师潜心追求,勇于探索,定会创设出高效课堂,更好地落实教育教学目标。

上一篇:学习《如何打造高执行力》心得体会下一篇:书籍《瓦尔登湖》读书心得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