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邮箱的信息安全研究论文

2024-06-29

企业邮箱的信息安全研究论文(精选12篇)

1.企业邮箱的信息安全研究论文 篇一

供电企业网络信息安全防范措施研究论文

[摘 要]运用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加强网络的安全性,是当前创造安全性与可靠性网络环境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主要以供电企业网络信息安全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多种信息安全问题,并从病毒预控、人员监管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供电企业;网络信息安全;防护

网络安全具有保密性、完整性、可控性、可审查性、可用性等特点,主要是指网络系统软件、硬件以及内部数据的安全性,同时也包括网络中信息或资源传输、接收、处理、存储、运用等过程的安全性,是利用高科技技术手段实现的一种数据安全防护的过程,不会因某种蓄意因素或是偶然原因而导致信息数据泄漏、破坏、更改等网络服务中断的情况发生,保障网络系统的安全、可靠、正常、稳定的运行。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的应用,能够使网络在动态安全或静态安全中保护自身数据或信息安全性,保证数据或信息不被任何外在因素所破坏。

一、在网络安全中运用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的必要性

1.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创新有非常直接的联系,各行各业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运用已经非常普遍,而其网络安全也成为决定经济增长快慢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利用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促进网络安全性的提升,能够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2.从根本上解决网络安全问题

由于现今网络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各种各样威胁网络安全的手段也在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创新而日益改变与进化,其破坏性的不断增强更加的难以解决,因此,作为网络技术中基础的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它的有效应用,将会从根本上解决网络安全问题。

二、网络信息通讯存在的安全问题

(一)供电企业网络服务器质量不高

在信息技术的发展下,各种网络侵入技术也有了较快发展,服务器非法入侵问题越来越严重,不仅给网络信息的安全性带来了较大隐患,而且破坏了社会稳定。在供电企业中,不同的服务器据具有不同的认证系统,主要是为了提高网络安全性,但是没有建立一个统一管理的网络系统,致使工作人员难以对服务器进行有效管理;电力系统中的WEB服务器经常会受到各种恶意病毒的侵袭,致使信息访问的安全性遭到较大冲击;在供电企业的邮件服务器中,存在较多的垃圾邮件,但是管理人员疏于监管,而许多工作人员不具备较好的安全意识,将这些邮件随意传播,致使企业网络信息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二)供电企业网络信息安全防护能力不足

在供电企业中,其网络信息安全防护能力还存在较大问题,难以适应网络环境的复杂性与多变性,所以提高供电企业网络信息安全防护能力势在必行。目前,网络的保护系统还没有得到更为有效的保护,我国目前对于网络信息的保护还仅仅是停留在购买杀毒软件这个层次上,但是杀毒软件其实效果是有限的,如果想要更加健全更加全方位的保护就必须要有自己的防护系统,例如在网关处加入自己的防护措施,并且具有针对性的增强安全手段。毕竟,对于供电企业来说,很多信息是非常重要的,也算是企业的机密文件,所以对于网络的安全尤为重要。就部分供电企业而言,并不具有完善的信息安全防护系统,在杀毒软件方面存在一定落后性,当网络遭到外部攻击时,现有的安全防护措施难以进行抵御。此外,有些供电企业不具备较好的数据恢复系统,一旦信息出现损害或消失,供电企业难以补救数据漏洞,从而给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带来不利。目前的供电企业大都缺乏网络信息安全评价体系,致使供电企业不能有效了解自身的网络情况,也难以加强信息安全,所以如何提高网络信息安全防护能力是供电企业面临的重大问题。

(三)计算机病毒威胁

供电企业大都通过自身网站与外网进行链接实现信息访问,由于网络信息不具备较好的规范性,许多恶意网页也隐藏在网站中,当员工点开恶意网页的链接时,计算机病毒就会侵入供电企业网站服务器,并迅速扩散,最终造成服务器瘫痪。计算机病毒并不能够直接用肉眼识别,许多计算机病毒都隐藏在一些正规的网页中,所以電脑使用者不能够及时发现网页危害,当其无意中点开恶意网页链接时,计算机病毒就会通过一定运作方式扩散至整个计算机终端,并改变服务器的运行程序,从而产生多种问题。

三、供电企业网络信息安全防护措施

(一)完善计算机防火墙

防火墙是计算机中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软件防火墙,另一种是硬件防火墙。防火墙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能够阻止网页非法访问以及恶意信息侵入,并能对信息的流通环节进行较好控制,从而保障网络信息安全。因此,供电企业可以对硬件防护墙进行完善,利用其对企业内网与外网之间的信息访问进行控制,并对外网进行有效隔离,从而提高信息访问的安全性。为了更好保障网络信息安全性,供电企业可以在完善防火墙的基础上对杀毒软件进行升级,并建立数据备份系统,从而取得较好的防护效果。在对防火墙进行完善时,供电企业需对访问权限进行合理设置,并对相应的数据资源进行加密,合理控制数据进出环境,排除一切不利因素,从而提高防火墙的效果。防火墙不仅会对外网信息传输进行控制,而且还会对供电企业内网信息传输进行限制,所以供电企业在完善防火墙时必须对多种情况进行合理考虑,在满足企业工作需求的前提下提高信息安全度,从而更好保障供电企业正常运作。

(二)增强员工安全意识

供电企业中具有多种类型的工作,而员工又是工作主体,所以增强员工安全意识对提高网络信息安全性具有重要作用。供电企业须根据实际情况建立网络安全制度,并加强对员工安全意识的教育,要求其在实际工作中树立信息安全风险意识,严格控制信息输出及输入环节,按照相关规范进行工作。由于供电企业中多项环节都会涉及到网络信息的应用,所以供电企业必须注重对员工进行安全培训,并提高其专业能力,从而降低因人为因素造成的网络信息安全隐患。

(三)加强对于信息系统的检查力度

加强信息体统的检查力度对于运维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深入检查信息运维管理系统,要进行事前准备。信息量大、管理任务繁重是每个企业IT部门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对于大量的.数据信息,企业必须加强对信息的审核,IT部门要不断及时、深入地巡查信息运维管理系统,当出现问题时,能够将问题在萌芽阶段解决。此外,还要对出现的错误信息进行整理记录,制定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在以后遇到类似问题时,能够马上将问题化解。在信息数据整理好后再由IT部门移交给服务部门进行审核,以加强信息的准确性。

(四)完善信息运维管理制度

完善信息运维管理制度,首先要建设一个科学的管理系统。IT管理主要是各种技术管理各种,例如:服务器管理、互联网管理、系统软件管理和信息台账管理等,为了更好的开展信息运维管理各种,需要从以往的技术管理转化为流程管理,再将流程管理转化为服务管理,最后上升到服务管理,以满足客户的需要,创造更为人性化的服务。与此同时,想要建立起具有行业特点和企业特色的运维管理系统,须要保证运维管理的及时性与主动性。通过建立专门的运维中心,便于数据的存放和管理。此外,国家和企业也要制定相应的运维管理制度,制定一套完善的信息运维管理体系,对于违背原则的行为必须严厉制裁,企业还应多鼓励技术的更新,加强对信息运维管理的投资力度,保证程序的合理性和规范性。

四、结束语

基于电力企业的重要性,维护网络信息安全有着极大意义,也是保障社会稳定的重要措施。网络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其存在着多种漏洞,因此,信息安全问题在所难免,只有加强信息安全防护才能更好保障供电企业各项工作正常进行,所以供电企业必须加强对员工专业素质的培训,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计算机病毒,这样才能更好保障网络信息安全,满足人们正常供电需求。

参考文献

[1] 胡滔.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在供电企业中的应用[J].信息通信,,(11):131-131.

2.企业邮箱的信息安全研究论文 篇二

一、电力企业网络信息安全

1.1当前存在的问题

电力企业在网络信息安全方面依然存在以下问题:信息化建设需要进一步健全, 信息化作为一项系统工程, 需要专门的机构来推动和企业各个部门的配合;企业管理革新滞后于信息化发展进程;网络信息安全管理需要成为企业安全文化;网络信息安全风险的存在包括网络结构不合理、来自互联网的风险、来自企业内部的风险、病毒的侵害、管理人员素质风险、系统的安全风险等方面的危险。

1.2拓扑网络信息安全风险

根据电力企业对网络拓扑的充分分析。可知网络信息安全方面存在以下几个可能的风险:网络未能严格按照功能进行划分, 难以按照业务要求进行不同等级的安全管理;关键业务数据与日常办公数据混合, 难以对数据进行审计、审查;提供应用服务的服务器安全保护等级较低, 容易遭受攻击办公网容易成为外部攻击整个网络系统的跳板。

二、网络信息安全防范

基于电力系统整体动态的安全策略设计电力安全体系结构, 结合电力系统本地、远程网络架构, 依据策略制定电力系统网络完整动态的安全解决方案。包括物理环境、网络结构、网络服务、网管系统、主机系统、数据、应用系统、安全系统、安全相关人员、处理流程、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策略等。并且注重高可用性、动态性、整体性。

2.1建立信息安全模型

网络信息安全风险模型主要依据ASNZS 4360:1999标准、国际风险评估标准BBS7799, ISO/IEC 13335, 建立安全风险管理流程模型、安全风险关系模型和安全风险计算模型共同组成安全风险模型。

2.2控制信息管理等级

这里将信息安全管理分为5个级别, 5个级别描述不同的信息安全管理的能力成熟度。其中1级最低, 5级最高, 详见表1。在信息安全防范中, 分析好信息安全等级也是重要的方面。

三、小结

3.企业信息安全制度的创新研究 篇三

关键词:企业;信息制度;信息安全;问题;创新

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前进以及信息技术在企业生产和经营管理当中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企业离不开甚至可以说是依赖网络信息。但时病毒入侵、遭到黑客攻破等等诸如此类的现象屡见不鲜,使得人们认识到保障信息安全制度的重要性,而完善信息安全制度的工作也迫在眉睫。

一、企业信息制度

从图1中我们可以直观的了解到企业制度包含很多方面,企业信息制度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其中企业信息制度也包括了企业信息设立、企业信息公开、企业信息安全、企业信息维护几个方面。

企业信息制度有其存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与规矩的意义相当,企业制度将企业的发展范围规定在法律许可的空间内,也将企业的前景预定在自身的发展中。除此之外,企业的发展也离不开企业制度的相关规定。

二、当前我国企业信息存在的问题

对企业信息制度的相关内容、重要性有了初步的了解、认识之后,我们会很清楚的意识到,网络技术的应用对企业来说是一把双刃剑,即企业可以利用网络规划自身内部一切的资料整合,但同时又得注意到存在的信息安全隐患。就当前我国的企业来说,无论是小型企业, 还是大型企业,都面临着信息泄露等安全隐患,有些甚至可以说是信息侵权等问题。

(一)企业信息制度的规定不完善

中国的企业是在近50年来随着近现代化的工业进程发展起来的,有很多的地方都不成熟,无论是在企业的设立当中还是在企业设立后的一些信息维护当中。企业信息制度对企业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的不完善会使企业的发展以及生存受到限制。企业在成立之初只是将能够预见的问题进行规定,对于后来真正遇到的却没有进行一个补充性的规定,久而久之企业自身的发展与企业的相关规定就相互约束着彼此。

(二)企业信息制度的落实不到位

一些大型企业有了对于信息的相关制度,但是却只是留在了纸面上,所有的都是一纸空文,对于企业发展并没有发挥实质性的作用。

(三)企业的素质较低

企业的素质较低,主要从两方面来讲。一方面是企业自身的素质较低,还不成熟,对自己的环境没有明确的认识,另一方面是其他企业的道德较低,比如说一些经常发生的恶意竞争。

三、企业信息制度创新

为了给企业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对于企业信息制度的创新研究,我将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相关建议:

(一)完善企业信息制度

企业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应当注意自身的软实力建设,对于信息的获取、信息的使用、信息的保密性、以及信息的安全等等相关问题都及时的给与规定。信息制度的完善不仅仅是从内容上的完善,还应该针对自己的信息产权安全作出明确规定,比如说,本企业信息收到不法分子的侵害时自己可以有哪些手段去维护,自己是否对此有相关的说明,别人是否构成了侵权行为。

(二)落实企业信息制度

企业信息制度在确立后,应该落到实处。这一点也是符合当前我国的实际要求的,只有落到实处,才能够更好的检验企业信息制度的质量;只有落到了实处,才能够更好的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当然,最关键的还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去落实。这一点,企业可以在内部搞好宣传活动,让员工明确企业信息制度的落实对于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让与员工明白企业信息制度的落实对于员工有着重大的

利益。

(三)企业员工的意识培养

企业离开了员工就是一个空壳子,只有员工的存在,才可以给企业创造价值,才可以给企业带来生机。一个企业员工的素质代表着企业的形象,为了使这个形象更好,企业可以举办培训活动,对企业员工进行培训,无论是职业素养还是企业文化素养。只有这样,企业才会有自己的特色,才会走着不同的道路,使自己立足于社会当中。

结语:总之,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信息制度的不断完善和落实会给企业的发展以及生存带来客观的利益,只有做到利益最大化,企业才能够长久的生存。在21世纪的大环境下,企业在依赖网络技术的同时,也应当注意网络技术带来的不安全隐患,企业只有不断完善自身的信息制度,才能够更好的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谢新洲,尹科强,史克伟. 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信息制度的建设[J]. 图书情报工作,2004,02:74-77.

[2]陈锡生 ,袁京蓉. 企业信息资源生态系统中信息制度要素研究[J]. 技术经济,2002,07:21-23.

[3]程刚.企业信息竞争力形成机制研究[J].情报探索,2013,02:8-12.

[4]程刚. 基于知识管理的企业信息资源管理保障体系研究[J]. 情报理论与实践,2006,01:91-96.

[5]周毅,孙帅. 应对突发事件的信息制度及其构建思路[J]. 情报科学,2012,05:641-647.

[6]柯健. 企业信息生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 图书情报工作,2011,14:54-58.

4.企业邮箱的信息安全研究论文 篇四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企业管理制度也在逐步完善与改进。但是,由于市场变化以及企业自身因素等,导致企业经济信息管理始终存在一定的安全性问题,这些问题将会对企业发展产生严重的不利影响。提高企业经济信息管理安全性就要健全经济信息体系的安全保障,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

关键词:信息安全;企业管理;经济

信息管理高效的经济信息管理是企业不断发展的重要保障,而要想实现高效的信息管理,对信息安全性的管理与控制是十分重要的一个因素。近年来,随着科技与管理理念的不断丰富,对信息管理中的信息安全性控制也在不断强化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由于企业

信息管理涉及的因素较多,导致目前仍旧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有必要对企业的经济信息管理中的信息安全进行分析与探讨。

一、企业经济信息管理的信息安全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管理力度不足

企业管理力度不足是信息管理目前存在的普遍问题,也是导致企业信息管理存在安全隐患的主要原因之一。一方面,部分企业将管理重点放在了人员管理与财务控制方面,忽视了对经济信息安全的管理与控制;另一方面,部分企业的管理人员由于专业素质与工作经验的缺乏,对信息安全管理没有采取科学的方式方法,导致信息安全管理难以充分发挥其作用与价值,进而导致信息管理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总之,管理人员与管理制度是导致企业管理力度不足的重要因素。

(二)缺乏总体规划

在企业管理中,对经济信息的管理涉及到许多因素,所以高效的管理需要一个科学的总体规划。对于企业来说,经济信息管理不是单个部门或人员的工作,而是需要整个企业人员都具有信息保护的意识。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工作内容具有一定的差异性或工作重点不同等原因,使得不同的员工与信息安全的意识程度不同,所以管理效果也难以达到最佳状态。考虑到这些问题,企业在进行经济信息管理时就需要制定一个整体规划,但许多企业在这方面的工作力度仍有不足。(三)对信息安全不够重视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此时保证企业的经济信息安全是管理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但是,在实际竞争中,许多企业对经济信息的安全保障意识不够强烈。只是单一的对市场信息进行分析,而没有完善的管理系统,难免会导致信息储存或管理出现一定的问题,甚至造成企业关键经济信息的泄露,给企业发展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另外,信息管理中管理人员作用的发挥也非常重要。部分企业没有重视到这一点,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提升速度较慢,导致安全隐患的存在。

二、对企业信息管理安全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分析

(一)环境因素的影响

由于市场竞争比较激烈,许多企业将管理重心放在了市场拓展与产品优化等方面,出现了先重视产品与业务,再考虑信息安全的现象,导致信息安全管理滞后于业务的进行,产生一定的安全隐患。这是外部环境的影响,内部环境对企业的信息管理也有着一定的影响。企业的业务流程对信息管理体系的设置与实施有着一定的影响。此外,部分企业虽然重视对信息安全的管理,但由于防范体系的不够完善等原因,使得安全责任没有落实到具体,这些都是导致经济信息管理存在安全隐患的因素。

(二)人为因素的影响

人为因素的影响主要是指经济信息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与工作态度等因素的影响。一方面,安全管理人员是接触机密信息的直接人员,这部分工作人员若是出现刻意泄露或工作疏忽等现象,极易导致企业关键经济信息的泄露,给企业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影响企业的稳定发展。另一方面,技术人员也是人为因素中的重要部分,技术人员主要对相关设备进行管理与维护,也能够直接接触到关键信息。需要维护的设备较多,但部分企业为了节约人力成本,让同一个技术人员负责多个设备的维护,导致技术人员的工作难度增加,进而影响其工作效率。

(三)技术因素的影响

信息安全技术是保证信息安全的重要因素,也是企业在这方面管理中比较重视的一部分。具体来说,技术因素对信息安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软件方面影响,包含了设计漏洞或技术缺陷,以及杀毒软件更新较慢或临时发生的运行故障等问题,这些都是

对信息安全管理产生影响的因素。二是信息管理体系的设计方面,包含了风险评估数据、业务流程数据、测试数据、访问权限设置以及对信息资产的保护程度等。这些因素导致信息管理体系存在必然的安全隐患或漏洞,而这些漏洞将会为整个企业管理带来严重的不利影响。

三、强化企业经济信息管理中信息安全的必要性

(一)企业信息管理的主要特征

企业信息管理的特征主要包括三个内容:第一是具有保密性,这是信息管理的基本特征,也是信息管理的基本要求。各个部门负责的事项不同,部门人员只能获取应当了解的信息,而不能越权了解其他私密信息。第二是完整性。保证经济信息的完整是企业信息管理的基本原则,只有保证信息具有基本的完整性,才能更加精准地获得数据价值,从而发挥其作用。第三是可用性。只有具有较强的可用价值与企业的私密信息,才具有一定的安全保护价值,才能在企业发展中发

挥其本身的作用。

(二)强化信息管理安全的必要性

正是由于经济信息具有的这些特征,才使其有了明确的强化必要性。首先,强化信息安全的管理有助于保证数据的保密性与完整性。只有保证信息的完整与私密,才能促使其在企业竞争中充分发挥价值。其次,信息的高效运用与价值发挥的实现,本身就需要一定的网络条件,而网络环境比较复杂,所以对数据的安全保护就显得十分关键。例如,不法分子的信息盗取、网路黑客的恶意攻击等,都是影响信息安全的因素。所以,对信息安全管理进行加强,是企业实现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手段。

四、提高企业经济信息管理安全性的建议

(一)健全经济信息体系的安全保障

构建健全的经济信息体系的安全保障,是实现高效经济信息管理的重要前提,也是实现信息管理制度能够稳定发展的重要条件。在健全管理体系的保障过程中,最为首要的任务,即是在系统设计过程中就强调安全性。从目前来看,由于市场的宽容度逐渐升高,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到市场竞争中。由于部分企业对信息安全的认知不够明确,或者管理制度不够合理等因素,导致其经济信息管理制度本身就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因此,企业需充分明确自身实力与发展情况,确定当前发展中的关键,设计针对性的安全管理制度。具体来说,企业可加强对进入内部信息系统的准入设置与权限、增加必要的保护屏障技术等。另外,还可借助科学技术与计算机技术,将指纹识别等运用到信息管理中,以保障管理制度的安全性。

(二)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

企业重要的经济信息泄露,其中一个关键的原因,即是工作人员的刻意为之或工作疏忽导致的。因此,在企业的经济信息管理中,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与安全意识是十分有必要的一项措施。一方面,企业可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培训,促使其对信息安全有明确的认识;同时,还可借助培训,提升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与风险意识。另一方面,管理责任的落实也十分重要。企业的经济信息涉及到许多企业的重要信息,要在日常管理者中将管理责任落实到具体,进而提高工作人员的管理责任心。此外,提高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以及综合素质等,也是一个比较有效的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企业的经济信息管理效率。

(三)强调对硬件的安全管理

在信息安全这个问题上,管理设备与硬件条件的强化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可以说,硬件设备是高效的信息安全管理中的重要基础。首先,针对企业的实际情况,可淘汰一部分功能比较传统的设备,购进更先进、安全保障程度更高的设备,进而促使设备在信息安全管理

中充分发挥作用。其次,在运用过程中,随着运用时间的增长硬件设备的损耗程度也更大,所以对硬件设备的维护工作必须得到重视。企业可安排专门的维护人员,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或零件更换,避免因硬件系统而导致的信息泄露等问题。同时,还可对维护人员进行培训,以提高其技术水平。此外,合理的安全屏障与接入控制、禁止未授权访问或下载文件等措施都是硬件强化中的重要方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对经济信息的安全保障。

(四)健全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的完善,是保证企业经济信息管理安全性的重要因素。从企业管理的角度来讲,企业对经济信息进行的管理是根据本身的信息安全需要、业务分析以及风险预测等的结果,并结合科学技术与计算机技术实现的信息管理。构建完善的信息管理制度,能够为信息管理提供包括设计、运行等各个方面的安全保障,并有效避免因安全隐患导致的各类安全事故。一方面,企业可建立起相关的安全管理体系与防范制度,加强对关键数据的保存与备份,以保证在发生安全事故时能够及时进行弥补,避免业务受到影响,进而将企业的损失降到最小程度;另一方面,还可建立起集中的管理控制体系,将经济信息进行综合管理,并借助企业内部的管理平台对其进行管理。

结语

据上述的分析可知,强化企业经济信息管理中的信息安全,不仅是推动企业不断发展的重要方法,更是推进我国企业管理理念不断完善的重要手段。通过健全经济信息体系的安全保障、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强调对硬件的安全管理,以及健全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等方式,从企业管理的各个角度强调了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企业信息管理中的信息安全。

参考文献:

5.提高小企业信息安全的八个建议 篇五

配合国家网络安全意识月,美国国家网络安全联盟(NCSA)和赛门铁克公司公布了一项调查,这项调查的结果显示大部分美国小型企业(少于250名员工)认为他们不会遭受到黑客攻击或是感染上恶意软件,即便他们的安全防御非常脆弱,甚至是根本毫无安全防护。

通过这项调查的结果,我们总结了如下8点建议,可以帮助那些小企业规范在线操作,改善网络安全状况。

1.了解你的企业都需要哪些防护:对于小企业来说,一个数据的丢失就可能会造成大量的损失。看看你的数据都在哪些地方被使用并且都存放于何处,这些地方都是需要着重保护的。

2.强制使用长密码策略:用8个或更多的字符组成密码,并使用字符、数字和符号(e.g.,# $ %!?)进行组合,这将大大提高数据的安全性。

3.马上制定一个灾备计划:等到事发的时候就一切就晚了。首先确定好需要保护的资源,然后使用适当的安全与备份解决方案,并把重要的文件归档,还要经常进行安全检测。

4.给机密信息加密:在那些台式机、笔记本和移动设备都应该进行加密,未授权的访问都不能看到你的核心信息,进而保护好你的知识产权,并让你的客户与合作伙伴等相关数据得到有力的保护。

5.选择一个可靠的解决方案:现在很多安全解决方案不仅仅是防病毒和防垃圾邮件。有些方案可以定期扫描文件,检查文件大小,看看它们是否发生了变化;检测系统是否安装了恶意软件,对可疑的电子邮件附件发出警告。若是要保护好你的信息,前边那些步骤都是非常有必要的。

6.数据防泄漏:其实你曾经备份的业务信息更为重要。备份与安全解决方案相结合,基本上就能够免除一切形式的数据泄漏。

7.保持更新:一套安全解决方案最好能够保持更新到最新版本。每天都会诞生新的病毒,蠕虫,特洛伊木马和其他恶意软件,然而旧版本的软件是无法检测出这些新变种的。

6.国外信息安全企业三大缺陷 篇六

错误认识

一、国外信息安全企业没有政治倾向

对于国外的信息安全产品,大部分人的观点是:质量可靠、性能优越。国内不少运营商、金融用户的信息安全系统均使用国外设备。国外信息安全产品的质量和性能确实有独到之处,但是,有没有安全隐患呢?有人会说,政治是政治,企业是企业,不应该混为一谈。但真实情况是怎么样的呢?这些国外信息安全企业,是不是真如大家所想象的,完全不带任何政治色彩呢?

某个在近年来声名鹊起的美国本土信息安全企业,于今年9月发布了一份名为《世界网络大战:理解网络攻击背后的国家意图》(World War C: Understanding Nation-State Motives Behind Today’s Advanced Cyber Attacks)的报告,文中极尽谄媚美国政府之能事,不但完全不提监听了全世界的棱镜门事件,反而将美国政府的网络战描绘为不得己而为之,且其手段完全处在法律许可范围之内。报告对中国则十分严厉,声称中国的入侵案例遍及世界。另一家美国著名的信息安全公司也在近期发布的名为《Hidden Lynx-Professional Hackers for Hire》的报告中,指责中国政府发起了对美国的网络攻击。当然,这份报告也绝口未提棱镜门。所以说,“国外信息安全公司没有政治倾向”这句话是完全错误的,尤其是在后棱镜门时代,信息安全企业必须选择自己的站队,表明自己的政治立场,绝无骑墙的可能。错误认识

二、国外信息安全产品没有故意设置后门

对于“国外信息安全产品存在着刻意留下的后门”这个说法,很多用户倒是有着清楚的认知。

其实早在2001年,某信息安全公司的首席研究员就表示:如果FBI使用了某个键盘记录等“工具”窥探用户,这个工具又没有被其他人使用时,该公司的升级病毒库将会避开它。这也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解释,为什么那些被证实是美国制造并传播的超级病毒,例如震网(Stuxnet)、超级火焰(Flame)都是由俄罗斯人率先披露,而并非由似乎技术上更为先进的美国防病毒企业发现。

错误认识

三、国外信息安全企业有很好的职业道德

保护用户私隐,是信息安全企业的责任。任何一家企业,都不应当在推广产品时泄露用户的私隐。但实际上并非如此,下图来自某著名国外信息安全企业的一份公开PPT,在这张图片上,各种个人信息赫然在目(考虑到保护个人私隐起见,原图中仍能看到的信息已做擦除处理)。除了个人信息,甚至还有国内某大型金融机构的网络拓扑图,而且,这些信息已经放到了互联网上。试想一下,这应该是一家专业的信息安全企业的做法么?

7.基于企业信息系统的网络安全研究 篇七

目前,信息技术在我国取得了高速的发展,各个企业纷纷建立起了自己的信息系统。企业间业务的往来,企业内部项目的完成,无不依赖于信息技术的平台,企业通过互联网将世界各地的信息互联共享,“数字地球”这一提法正是电子信息化广泛应用的形象写照。但是,随着企业信息网络开放性的提高,其安全性已成为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它是考验网络性能的关键。

2 企业信息系统存在的网络安全隐患

企业信息系统网络安全主要分为两个层面:即网络安全、信息安全。网络安全主要包括系统软件、应用软件以及硬件平台的安全;信息安全主要是指数据信息的安全,如数据的加密、备份等。目前,企业信息系统网络主要存在的安全威胁有计算机病毒的感染、黑客入侵和攻击、内部用户非法访问、数据意外损坏或丢失等。

3 企业信息系统的网络安全防护技术

3.1 防火墙技术

防火墙处于内网和外网之间,用来执行两网之间的访问控制策略。从本质上来讲,它是一种保护内网安全运行的访问控制技术。它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主要包括包过滤路由器、应用层网关以及电路层网关等,一般在企业信息系统内网服务器前端放置,基主要工作原理是:通过包过滤技术将从内网和外网过来的数据流利用应用层代理的方式进行处理,从而实现内外网之间的安全通信。

硬件防火墙是企业信息网络系统中比较常见的,在使用它之前需要进行一些设置,如工作模式的设定、网络接口的设置等。防火墙的工作模式有两个:Drop-In Mode和Routed Mode。前者主要适用于无内网的环境,所以一般选择“Routed Mode”模式。然后进行外部接口、内部接口的设置。完成一系列配置后,便可通过GUI程序与防火墙相连接了。

3.2 NAT技术

NAT技术是一种网络地址转换技术,通过在路由器上这安装NAT软件,在访问外网时,会将企业内部的私有IP地址转换成有限的数个(或一个)公有IP地址,从而隐藏企业内网各个主机的真实IP地址,达到提高网络安全性的目的。NAT技术的实现主要有三种方式:静态转换、动态转换以及端口多路复用。

以静态转换为例,通过一段NAT配置代码简述其原理。

如图1所示,此企业通过一台路由器(S0为内部端口,S1为外部端口)与外网相连,企业有两台服务器:FTP服务器和Web服务器,供外网用户访问。假如企业申请到四个公网地址(222.222.1 00.1-222.222.1 00.4),可以做如下配置:(ISP端路由器使用222.222.1 00.4)

通过这样的配置,外部用户在访问企业信息系统时,路由器通过NAT技术将公网IP地址转到内部IP地址,从而对内部服务器进行访问,但外部用户只能看到公网IP地址。

3.3 入侵检测系统IDS

入侵检测系统(IDS)可以主动防御攻击,与防火墙相配合可以使企业信息系统的安全防御更加完善,在信息系统的网络安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IDS一般放置在内网服务器前端,如图2所示,检测器与控制台的设置是入侵检测系统的关键。我们可以在外路由器与外网的连接处,防火墙与管理信息系统(MIS)之间分别设置检测器,在管理信息系统和监控信息系统(SIS)中分别设置检测器;在管理信息系统中设置控制台。然后,为重点服务器、工作站安装入侵检测软件。

3.4 身份认证技术

身份认证技术是用来对来访用户进行身份验证,从而对不同的用户进行访问控制和记录。为了确保网络的安全,特定的用户只能访问特定的网络资源,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非法用户的访问,使其无法访问权限以外网络资源。

其中指纹加密技术是公认的可靠性强的身份认证技术。其主要原理是:首行在计算机上运用IDEA算法为用户生成一个用户密钥IDEAK,之后将它与用户名及用户指纹信息一起用KDC(密钥分配中心)的公钥EPK进行加密,最后将这些信息存储到KDC中。

身份认证时,将用户名及指纹信息与数据库中的记录相比对,合法用户将获得其R SA私钥,来解密公钥加密信息,从而获得与外界网络的安全通信。

3.5 SSL加密技术

在数据传输过程中,为了保证数据的安全,很多企业采用SSL加密技术。主要是建造一条介于浏览器和Web服务器之间的安全通道,从而来进行数据的安全传输。SSL主要采用RC 4、MD 5、RSA等加密算法,使用的密钥位数达到40位,尤其适用于对商业重要信息的加密。如百度、淘宝等中的HTTPS就是HTTP over SSL,是基于SSL技术开发的浏览器内置协议。它通过默认端口443来和TCP/IP进行通信,而不是HTTP中使用的80端口。HTTPS协议使用SSL技术在发送方加密原始数据,之后在接受方对数据进行解密,两个过程都需要通过交换密钥来完成。因此,数据在传送过程中就不易被黑客截获、解密。

5 结束语

企业信息系统的网络安全技术除了上述几种外,还有防病毒技术、虚拟局域网技术、数据备份技术等一些被广大企业普遍应用的技术。总之,要通过各种措施加强企业信息系统的网络安全,为企业商业项目的推进保架护航,从而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

摘要:论文对企业信息系统的网络安全进行了研究,首先简述了企业信息系统的现状,提出加强企业信息系统网络安全的必要性;其次指出了目前企业信息系统中主要存在的网络安全隐患;最后对构建企业信息系统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所用到的主要技术进行了阐述。论文对企业信息系统的网络安全运行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8.企业邮箱的信息安全研究论文 篇八

关键字:安全体系 制度管理 风险防范 电力企业信息化

DOI:10.3969/j.issn.1672-8289.2010.09.024

1 前言

随着电力企业Intranet 与Internet 的互联, 电力企业信息网络系统的安全问题日益尖锐。网络信息安全是一个涉及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密码技术、信息安全技术、应用数学、数论、信息论等多种技术的边缘性综合学科。一般意义上,网络安全是指信息安全和控制安全两部分。国际标准化组织把信息安全定义为“信息的完整性、可用性、保密性和可靠性”;控制安全则指身份认证、不可否认性、授权和访问控制。

2电力网络安全存在的问题

2.1 安全意识淡薄是网络安全的瓶颈

目前,在网络安全问题上还存在不少认知盲区和制约因素。网络是新生事物,许多人一接触就忙着用于学习、工作和娱乐等,对网络信息的安全性无暇顾及,安全意识相当淡薄,对网络信息不安全的事实认识不足。总体上看,网络信息安全处于被动的封堵漏洞状态,从上到下普遍存在侥幸心理,没有形成主动防范、积极应对的全民意识,更无法从根本上提高网络监测、防护、响应、恢复和抗击能力。

2.2 运行管理机制的缺陷和不足制约了安全防范的力度

运行管理是过程管理,是实现全网安全动态管理的关键。有关信息安全的政策、计划和管理手段等最终都会在运行管理机制上体现出来。就目前的运行管理机制来看,有以下几方面的缺陷和不足。

(1)网络安全管理方面人才匮乏

网络安全装置、服务器、PC机等不同种类配置不断出新的发展。信息安全技术管理方面的人才无论是数量还是水平,都无法适应企业信息安全形势的需要。

(2)安全措施不到位

互联网复杂多变,网络用户对此缺乏足够认识,未进入安全就绪状态就急于操作,结果导致敏感数据暴露,使系统遭受风险。操作系统配置不当或者不进行同步升级厂商发布的补丁等都有可能存在入侵者可利用的缺陷,而造成无法发现和及时查堵安全漏洞。原因是管理者未充分意识到网络不安全的风险所在,未引起重视。

(3)缺乏综合性的解决方案

由于大多数用户缺乏综合性的安全管理解决方案,稍有安全意识的用户越来越依赖“银弹”方案(如防火墙和加密技术),使这些用户也就此产生了虚假的安全感,渐渐丧失警惕。其解决方案应是一整套综合性安全管理解决方案,包括风险评估和漏洞检测、入侵检测、防火墙和虚拟专用网、防病毒和内容过滤、企业管理等方面内容。

2.3 缺乏制度化的防范机制

不少单位没有从管理制度上建立相应的安全防范机制,在整个运行过程中,缺乏行之有效的安全检查和应对保护制度。不完善的制度滋长了网络管理者和内部人士自身的违法行为。

3 当前电力网络安全的主要技术手段

3.1 现行网络信息安全的技术手段

一般来讲,当今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功能主要体现在5个层面上:a.网络b.系统c.用户d.应用程序e.数据。在以上的各个层面上,每个层面都应该有不同的技术来达到相应的安全保护,如表1所示。

表1 不同安全层面上所对应的安全保护技术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计算机网络系统网络上将承载着大量的企业生产和经营的重要数据。因此,保障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至关重要。为了确保网络信息的安全,在实际应用中通常采用的安全技术有如下几种。

(1)防病毒技术

计算机病毒实际上就是一种在计算机系统运行过程中能够实现传染和侵害计算机系统的功能程序。病毒经过系统穿透或违反授权攻击成功后,攻击者通常要在系统中植入木马或逻辑炸弹等程序,为以后攻击系统、网络提供方便条件。病毒在网上的传播极其迅速, 且危害性极大。并且在多任务、多用户、多线程的网络系统工作环境下,病毒的传播具有相当的随机性, 从而大大增加了网络防杀病毒的难度。要求做到对整个网络要集中进行病毒防范、统一管理, 防病毒产品的升级要做到无需人工干预, 在预定时间自动从网站下载最新的升级文件,并自动分发到局域网中所有安装防病毒软件的机器上。

(2)防火墙技术

防火墙是在内部网和外部网之间实施安全防范的系统,是由一个或一组网络设备组成。防火墙技术是一种用来加强网络之间访问控制,防止外部网络用户以非法手段通过外部网络进入内部网络,访问内部网络资源,保护内部网络操作环境的特殊网络互联设备。它对两个或多个网络之间传输的数据包如链接方式按照一定的安全策略来实施检查,以决定网络之间的通信是否被允许,并监视网络运行状态。

图1 防火墙逻辑位置示意图

(3)入侵检测技术

入侵检测(Intrusion Detection)是对入侵行为的发觉,是防火墙的合理补充,帮助系统对付网络攻击,扩展了系统管理员的安全管理能力(包括安全审计、监视、进攻识别和响应),提高了信息安全基础结构的完整性。它从计算机网络系统中的若干关键点收集信息,并分析这些信息,看看网络中是否有违反安全策略的行为和遭到袭击的迹象。入侵检测被认为是防火墙之后的第二道安全闸门,在不影响网络性能的情况下能对网络进行监测,从而提供对内部攻击、外部攻击和误操作的实施保护。Dennying于1987年提出了一个通用的入侵检测模型(如图2所示)。

图2 通用的入侵检测模型

(4)风险评估技术

风险评估(Vulnerability Assessment)是网络安全防御中的一项重要技术,运用系统的方法,根据各种网络安全保护措施、管理机制以及结合所产生的客观效果,对网络系统做出是否安全的结论。其原理是根据已知的安全漏洞知识库,对目标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逐项检查。目标可以是工作站、服务器、交换机、数据库应用等各种对象。然后根据扫描结果向系统管理员提供周密可靠的安全性分析报告,为提高网络安全整体水平产生重要依据。网络漏洞扫描系统就是这一技术的实现,它包括了网络模拟攻击,漏洞检测,报告服务进程,提取对象信息,以及评测风险,提供安全建议和改进措施等功能,帮助用户控制可能发生的安全事件,最大可能的消除安全隐患。

风险评估技术基本上也可分为基于主机的和基于网络的两种,前者主要关注软件所在主机上面的风险漏洞,而后者则是通过网络远程探测其它主机的安全风险漏洞。然而风险评估只是一种辅助手段,真正的安全防护工作还是依靠防火墙和入侵检测来完成。

(5)虚拟局域网(VLAN)技术

基于ATM 和以太网交换技术发展起来的VLAN 技术, 把传统的基于广播的局域网技术发展为面向连接的技术, 从而赋予了网管系统限制虚拟网外的网络节点与网内的通信, 防止了基于网络的监听入侵。例如可以把企业内联网的数据服务器、电子邮件服务器等单独划分为一个VLAN 1, 把企业的外联网划分为另一个VLAN 2。控制VLAN 1 和VLAN 2 间的单向信息流向: VLAN 1 可以访问VLAN 2 相关信息;VLAN 2 不能访问VLAN 1 的信息。这样就保证了企业内部重要数据不被非法访问和利用。

(6)虚拟专用网VPN(Virtual Private Network)技术

虚拟专用网络是企业网在因特网等公用网络上的延伸,通过一个私用的通道来创建一个安全的私有连接。虚拟专用网络通过安全的数据通道将远程用户、公司分支机构、公司的业务合作伙伴等与公司的企业网连接起来,构成一个扩展的公司企业网。VLAN 用来在局域网内实施安全防范技术, 而VPN 则专用于企业内部网与Internet 的安全互联。VPN 不是一个独立的物理网络, 他只是逻辑上的专用网, 属于公网的一部分, 是在一定的通信协议基础上,通过Internet 在远程客户机与企业内网之间, 建立一条秘密的、多协议的虚拟专线, 所以称之为虚拟专用网。

除了以上介绍的几种网络安全技术之外,还有一些被广泛应用的安全技术,如身份验证、存取控制、安全协议等等。网络信息安全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它与网络系统的复杂度、运行的位置和层次都有很大的关系,因而一个完整的网络安全体系仅靠单一的技术是难以奏效的。在实际应用中,只有根据实际情况,综合各种安全技术的优点,才能形成一个由具有分布性的多种安全技术构成的网络安全系统。

4电力网络安全的防范机制

做好网络信息安全工作,除了采用上述的技术手段外,还必须建立安全管理与防范机制。因为诸多不安全因素恰恰反映在组织管理等方面。良好的管理有助于增强网络信息的安全性。只有切实提高网络意识,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才能保证网络信息的整体安全性。

(1)网络与信息安全需要制度化、规范化。网络和信息安全管理真正纳入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并能够得到有效运作,就必须使这项工作制度化、规范化。要在电力企业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中融入输变电设备安全管理的思想,就像管“电网”一样管理“信息网络”,制定出相应的管理制度。如建立用户权限管理制度、口令保密制度、密码和密钥管理制度、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病毒防范制度、网络设备管理流程、设备运行规程、网络安全防护策略、访问控制、授权管理等一系列的安全管理制度和规定。管理制度具有严肃性、权威性、强制性,管理制度一旦形成,就要严格执行。企业应组织有关人员对管理制度进行学习,保证制度的落实。

(2)明确网络与信息安全保证体系中的四个关键系统,即安全决策指挥系统、安全管理技术系统、安全管理制度系统和安全教育培训系统,实行企业行政正职负责制,明确主管领导职权、部门职责和用户责任。按照统一领导和分级管理的原则,明确安全管理部门是企业安全生产监督部门,行使网络与信息安全监督职能以及安全监督人员职责。

(3)应用“统一的策略管理”思想实现网络信息安全的管理目标。“统一”,就是要提高各项安全技术和措施的协同作战能力;策略,就是为发布、管理和保护信息资源而制定的一组规程、制度和措施的综合,企业内所有员工都必须遵守的规则。电力企业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规定各部门和用户要遵守的规范及应负的责任,使得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有一套可切实执行的依据。

>用户的统一管理:实现员工档案、访问资源的权限的统一管理。

>资源的统一配置管理:文件系统、网络设备(防火墙、认证系统、入侵检测、漏洞扫描),Intranet、Internet网络资源的统一配置管理。

>管理策略的一致性:防火墙规则的制定、Internet访问控制的管理,内部信息资源的管理应体现一致性。只有管理政策一致,才能避免出现遗漏。

(4)强化企业内部人员安全培训

信息安全培訓是实施信息安全的基础,根据中国国家信息安全测评认证中心提供的调查结果显示,现实的威胁主要为信息泄露和内部人员犯罪,而非病毒和外来黑客引起。据公安部最新统计,70%的泄密犯罪来自于内部;计算机应用单位80%未设立相应的安全管理;58%无严格的管理制度。

要实现“企业安全”就必须对企业内部人员进行安全培训,从而强化从高层到基础员工的安全意识,最终提升企业网络信息安全的“机率”。安全培训计划可阶段性地进行,根据企业性质与人员的职责、业务不同,可以将安全培训分成三个不同的层次,即初级、中级和高级。初级培训的对象包括所有员工,培训的内容主要角色与责任、政策与程序;旨在强化所有员工的安全意识与责任;第二层次为中级培训,对象包括高层领导、(非)技术管理人员、系统所有者、合同管理者、人力资源管理者与法律人员。教育及培训的内容包括安全核心知识、风险管理、资源需求与合同需求等,旨在强化人员的安全能力与安全意识。第三层次为高级安全培训,对象包括信息安全人员、系统管理人员,内容主要包括操作/应用系统、协议、安全工具、技术控制、风险评估、安全计划和认证与评估,旨在提高企业的整体安全管理。

5.结束语

综合上述几方面的论述,企业必须充分重视和了解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威胁所在,制定保障网络安全的应对措施,落实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才能使网络信息得以安全运行。由于网络信息安全的多样性和互连性,单一的信息技术往往解决不了信息安全问题,必须综合运用各种高科技手段和信息安全技术、采用多级安全措施才能保证整个信息体系的安全。要做到全面的网络安全,需要综合考虑各个方面,包括系统自身的硬件和软件安全,也包括完善的网络管理制度以及先进的网络安全技术等。

参考文献

[1] I.Slutsker,K.Clements. Real time recursive parameter estimation in energy management systems[J] .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Systems, 1996, 11 (3) :1393-1399 . [2] Liu W-H E, WuFF, LiuS-M. Estimations of parameter errors form measurement residuals in state estimation .IEEE Trans on Power Systems, 1992, 7(1) :81-89 .

[3] VAN CUTSEM T,QUI NTANA V. Network parameter esti mation using online data with application to transformer tap position esti mation .IEE Proceedings:Generation,Transmission and Distribution, 1988, 135 (1) :31-40 .

[4] 甘德强,胡江溢,韩祯祥.2003年国际若干停电问题思考[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4,28(3):1-4.

[5] 精英科技.网络协议大全[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1.

[6] 毛京丽,张丽,李文海.现代通信网[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1999.

[7] 洪宪平.走向网络化的远动系统.电力系统自动化,2001,25(6):1-3.

9.企业邮箱的信息安全研究论文 篇九

电子邮箱作为日常重要的信息沟通工具,安全隐患首当其冲。一项最新研究表明,大约有近94%的公司承认,他们在防止公司机密通过邮件外泄方面显得力不从心,只有6%的受访者表示有信心防止内部员工通过邮件泄露公司机密。这是一个尴尬的调查结果,为人们提供便捷信息通讯服务的电子邮件,反而成了最容易导致机密外泄的入口。

针对当今社会电子邮箱的犯罪案件越来越多,用户在享受电子邮件快捷便利的服务同时还要承受邮件泄密带来的后果。为了提高邮件信息的安全性,目前有效的方法就是进行邮件通信信道加密。

网易企业邮箱经销商强比科技提醒您:为了保护敏感数据在传送过程中的安全,避免用户在发送重要信息的时候,邮件被第三方获取,泄露隐私及密码,企业用户可依靠全程SSL加密技术实现对邮件的加密,彻底保证邮件传递信息的安全性。

SSL加密用以保障在Internet上数据传输的安全,利用数据加密技术,确保数据在网络传输过程中不会被窃听、破解或改变。通过全程SSL加密,浏览器URL全程显示为https,可理解为是以安全为目标的HTTP通道。而网易企业邮箱默认采用ssl加密功能。

利用SSL技术,在互联网传输的数据都将是经过加密的密文。他人即使获取了数据,由于没有解密密钥,也无法识别其中传输的信息。而且,每次进行SSL链接所产生的会话密钥都是临时性的,使得破解经过SSL加密的数据几无可能。

在通常的网络连接方式中,通信内容是以非加密的形式在网络上传播的,这就有可能被非法窃听到,尤其是用于认证的口令信息。为了避免这个安全漏洞,就必须对传输过程进行加密。SSL协议使用通信双方的客户证书以及CA证书,允许客户/服务器应用以一种不能被窃听的方式通信,在通信双方间建立了一条安全的、可信任的通信通道,它确保了信息保密性和信息完整性。

那么在客户端是否能设置SSL加密呢?如果能,如何在oulook/foxmail等客户端中中设置全程SSL加密?

客户端不但可以设置SSL加密,并且非常简单。

设置客户端全程SSL加密,只需要在网易企业邮箱客户端中勾选“此服务器要求安全连接SSL”后,修改SMTP和POP的端口即可。

SMTP端口参数设置为:994,POP3端口参数设置为:995。

10.关于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篇十

安全生产是企业的头等大事,必需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和群防群治制度,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管理制度,切实加强安全管理,保证职工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根据国家和省有关法规、规定和文件,制定本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一、计算机设备安全管理制度

计算机不同于其他办公设备,其有用性、严密性、操作技术性强,含量高、部件易受损,特殊是联网计算机,开放性程度比较高,电脑内部易受外界的愉窥、攻击和病毒感染。为确保计算机软、硬件及网络的正常使用,特制定本制度。

1、公司内全部计算机归网络部统一管理,配备计算机的员工只负责使用操作;

2、计算机管理涉及的范围

2.1全部硬件(包括外接设备)及网络联接线路:

2.2计算机及网络故障的排除:

2.3计算机及网络的维护与修理:

2.4操作系统的管理:

3、公司内全部计算机使用人员均为计算机操作员:

4、网络维护部负责对公司内全部计算机进行定期检查,一般每两月进行一次;

5、计算机的使用部门要保持清洁、安全、良好的计算机设备工作环境,禁止在计算机应用环境中放置易燃、易爆、强腐蚀、强磁性等有害计算机设备安全的物品。

6、非本单位技术人员对我单位的设备、系统等进行修理、维护时,必需由本单位相关技术人员现场全程监督。计算机设备送外修理,须经有关部门负责人批准。

7、严格遵守计算机设备使用、开机、关机等安全操作规程和正确的使用方法。任何人不允许带电插拨计算机外部设备接口,计算机出现故障时应准时向电脑负责部门报告,不允许私自处理或找非本单位技术人员进行修理及操作。

二、操作员安全管理制度

1、计算机原那么上由专人负责操作维护,不得串用设备。下班后必需按程序关闭主机和其他设备,切断电源。

2、为保证计算机信息安全,必需为计算机设置密码。

3、计算机操作员除使用操作计算机外,不允许有以下行为:

3.1硬件设备出现故障擅自拆开主机机箱盖板;

3.2更换计算机配件(如鼠标、键盘、耳麦):如有向网络管理员写设备申请单审批。

3.3删除计算机操作系统及公司指定的软件:

3.4使用带病毒的计算机软件;

3.5让外来人员进行有损于计算机的技术性操作;

4、不得使用来路不明或未经杀毒的盘片。计算机操作员定期对计算机进行杀毒。如觉察计算机有病毒时,应准时去除,去除不了的病毒,要准时上报,5、个人的公司重要文档、资料和数据保存时必需将资料储存在除操作系统外的其它磁盘空间,严禁将重要文件存放于桌面或C盘下。

6、工作时间内严禁工作人员在计算机上进行与工作无关的操作,不准上网与工作无关的聊天、玩电脑游戏、看影视、听音乐,迅雷下载等,7、电脑及网络设备所在环境应保持清洁、卫生、通风,留意防尘、防潮、防火。

8、公司全部计算机使用者,不得破坏网管员对计算机的安全设置。包括用户使用权限。

9、除服务器外,其他全部计算机下班后必需关机并切断电源;

10、计算机使用者离职时必需由网络管理员确认其计算机硬件设备完好、移动存储设备归还、信息系统管理帐户密码和资料未破坏、个人帐户密码去除后方可办理离职手续。

11、如工作人员不按规定操作,造成不良后果的,将按有关规定,由操作者承担相应责任,并追究科室负责人的有关责任。

12、操作员设置与管理

(1)网络管理员管理操作权限必需经过公司领导授权取得;根据不同部门的要求及岗位职责而设置:

[2)网络管理员负责故障恢复等管理及维护,必需有其上级授权:不得使用他人操作代码进行业务操作;

三、密码与权限安全管理制度

1、密码设置应具有安全性、保密性,不能使用简洁的代码和标记。密码是爱护系统和数据安全的把握代码,也是爱护用户自身权益的把握代码。密码分设为用户密码和操作密码,用户密码是登陆系统时所设的密码,操作密码是进入各应用系统的操作员密码。密码设置不应是名字、生日,重复、顺序、规律数字等简洁猜测的数字和字符串;

2、密码应定期修改,间隔时间不得超过一个月,如觉察或怀疑密码遗失或泄漏应马上修改,并在相应登记簿记录用户名、修改时间、修改人等内容。

3、服务器、路由器等重要设备的超级用户密码由运行机构负责人指定专人(不参与系统开发和维护的人员)设置和管理,并由密码设置人员将密码装入密码信封,在骑缝处加盖个人名章或签字后交给密码管理人员存档并登记。如遇特殊状况需要启用封存的密码,必需经过相关部门负责人同意,由密码使用人员向密码管理人员索取,使用完毕后,须马上更改并封存,同时在“密码管理登记簿”中登记,4、系统维护用户的密码应至少由两人共同设置、保管和使用管理制度,5、有关密码授权工作人员调离岗位,有关部门负责人须指定专人接替并对密码马上修改或用户删除,同时在“密码管理登记簿”中登记,四、数据安全管理制度

1、存放备份数据的介质必需具有明确的标识。备份数据必需异地存放。

2、留意计算机重要信息资料和数据存储介质的存放、运输安全和保密管理,保证存储介质的物理安全,3、任何非应用性业务数据的使用及存放数据的设备或介质的调拨、转让、废弃或销毁必需严格根据程序进行逐级审批,以保证备份数据安全完好,4、数据恢复前,必需对原环境的数据进行备份,防止有用数据的丢失。数据恢复过程中,出现问题时由技术部门进行现场技术支持。数据恢复后,必需进行验证、确认,确保数据恢复的完好性和可用性。

5、数据清理前必需对数据进行备份,在确认备份正确后方可进行清理操作。历次清理前的备份数据要进行定期保存或永久保存,并确保可以随时使用。数据清理的实施应避开业务高峰期,避开对联机业务运行造成影响。

6、需要长期保存的数据,数据管理部门需与相关部门制定转存,根据转存和查询使用方法要在介质有效期内进行转存,防止存储介质过期失效,通过有效的查询、使用方法保证数据的完好性和可用性。

7、非本单位技术人员对本公司的设备、系统等进行修理、维护时,必需由本公司相关技术人员现场全程监督。计算机设备送外修理,须经设备管理机构负责人批准。送修前,需将设备存储介质内应用软件和数据等涉经营管理的信息备份后删除,并进行登记。对修复的设备,设备修理人员应对设备进行验收、病毒检测。

8、管理部门应对报废设备中存有的程序、数据资料进行备份后去除,并妥当处理废弃无用的资料和介质,防止泄密。

9、运行维护部门需指定专人负责计算机病毒的防范工作,建立本单位的计算机病毒防治管理制度,常常进行计算机病毒检查,觉察病毒准时去除。

10、营业用计算机未经有关部门允许不准安装其它软件、不准使用来历不明的载体(包括软盘、光盘、移动硬盘等)。

五、网络管理

1、网络系统属于公司无形资产,公司有权限制上网行为,根据工作需要限制各部门的上网行为。

2、公司网络管理员对计算机IP地址统一安排、登记、管理,严禁私自更改IP地址。

3、公司员工必需自觉遵守企业的有关保密法规,严禁利用网络有意或无意泄漏公司的涉密文件、资料和数据。不得非法复制、转移和破坏公司的文件、资料和数据,4、实行“绝密”文件、涉秘件与计算机网络确定隔离,不得在计算机网络中输入、打印、复制“绝密”文件和有关涉秘件;

5、网络维护部负责文字工作的计算操作人员必需遵守有关的保密制度,对保密的文件资料进行加密存放,不得上网共享。

六、附

11.企业邮箱的信息安全研究论文 篇十一

关键词:纺织企业 预防型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信息系统

0 引言

纺织工业是我国传统、重要的行业,2003年从业人数达到1800万,拥有棉纺、毛纺、印染、丝绸、麻纺、针织、化纤、纺织机械制造等多种工业。其分工复杂,从业人员多而杂,工作环境差,安全生产管理任务繁重,安全生产形势日趋严峻,因此,提高其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已刻不容缓。目前,纺织企业安全管理停留在宣传、教育、定期安全检查阶段,且多为“事后型”管理。这种传统、被动和滞后管理,很难适应现代安全生产的要求,因此,迫切需要建立先进的、适合我国现有生产条件的安全管理方法,力求把安全管理从传统的事后追踪变为事前预防控制。以系统论为指导思想的企业安全管理信息系统,通过快速和系统地收集安全相关信息而进行安全分析、评价、预测和控制,指导企业安全管理,为预防型安全管理奠定基础。

1 纺织企业安全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近年,我国纺织企业的信息化进程加快,据统计,截止2003年底,全国纺织企业已建立12500家企业网站,占到企业的59%,拥有自己局域网的企业仅41%,少数企业开发和应用了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和ERP系统,中小企业比例相对更低,但专业的纺织企业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应用未见报道,企业的安全管理的信息化相对滞后,部分大型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包含安全管理信息子系统,但都停留在表面应用层次上,没有深入到企业的安全管理各个环节。企业的认识不足、缺少资金、信息技术和人才缺乏是存在的三大主要问题。

1.1 企业对安全管理信息化认识不足 通过对部分纺织企业从业人员调查表明,很少人能认识到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具有高效、准确、系统地处理安全信息的功能,能为领导提供具有价值的辅助安全决策信息,具有明显优于传统管理的高效、动态、系统和准确的优点。

1.2 专业人才缺乏,缺乏系统设计 安全管理信息系统是个专业性管理信息系统,系统的开发、运行和维护都需要相应专业技术和专业人才来支持,企业一般不具备技术能力和人才储备。目前,单一的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在应用时出现诸多不协调情况,缺乏系统性,如安全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危险源安全管理系统等,系统开发作了大量工作,花费了大量的资金,在某个方面取得一定效果,但没有产生系统效益,相反地构筑了一个个“信息孤岛”,未能实现信息的流通和共享,系统的高效和准确性未得到体现。

1.3 安全资源有限,建设投入不足 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和应用是一项涉及面广、周期长、风险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投入较大,动用的安全资源多,因此对企业有限的安全资源来说,开发和运行资金保障难以实现。企业基础薄弱,企业信息资源基础不统一,信息采集渠道单一,缺少灵活性,使得信息来源不系统,导致信息流通不畅,使得系统的高效性和准确性难以实现,而且安全信息的采集和录入是涉及到班组等一线员工的基础工作,一线员工对信息处理能力的差异,也影响系统正常运转和功能发挥。

2 企业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内涵

系统安全管理是多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涉及到多学科多领域,彻底改变了传统的单因素安全管理的模式,管理方式也由传统的只顾生产效益的安全辅助管理转变为效益、环境、安全与卫生的综合效果管理。系统安全管理从系统建立到系统整个寿命周期全过程的事故预防控制,变传统的被动滞后的安全管理为主动超前的安全管理模式。在事故管理上变事故分析型为隐患管理型,而且其安全管理目标是一个封闭的动态系统,随企业任务的变化不断修正安全目标、安全任务、安全计划,改变了传统的静态管理模式。在系统的全过程控制中,随着生产任务的改变,不断地采取新的控制措施,保证系统安全。

3 纺织企业安全管理信息化的构建

3.1 纺织企业安全管理信息化综述 纺织企业安全管理信息系统是基于纺织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特点,以安全系统理论、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开发手段,将纺织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有关信息数字化,通过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等处理,力求实现安全管理信息化、动态化和高效化,为企业提供更先进的安全管理手段。系统的工作程序为信息收集录入、信息存贮(记忆)、信息传输(信息流)信息加工(信息分析、危险评价和预警判断等)和信息反馈输出(安全状态信息、预警信息和控制措施)5个阶段,将人工安全管理转变为计算机信息管理,具有预防、高效、系统的动态的特点,以适应纺织企业安全管理从“事后型”管理向“预防型”管理的要求。

3.2 纺织企业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组成 人类活动影响安全,安全状态又影响人类,这是人类与安全之间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安全管理信息系统不断获取安全状态和人类活动的数据,及时地综合分析加工出决策信息,指导人类的活动,造成新的安全状态,通过样本数据又反馈到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如此循环往复,使得人类一安全系统的有序化程度不断提高。安全管理信息系统以大量安全基本信息作为主要数据基础,以安全信息的录入、查询、修改、打印、基于安全信息的安全分析、安全预测及安全评价为主要功能。纺织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根据企业产品类型的不同,安全管理的内容、重点有一定的差别。我们依据系统安全的思想,统一划为对人、对物和对环境的管理,结合信息系统的开发和运行要求,将纺织企业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划分为以下5个功能模块构成:安全基本信息数据库模块,安全数据分析模块,安全预测模块,安全评价模块,安全决策模块。安全信息系统的内部系统主要可分为4大部分:数据系统,评价系统,预测系统和决策系统。

3 结束语

纺织企业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加入WTO和国家对安全生产要求的提高,要求纺织企业变革安全管理理念,提高安全管理的手段。本文在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构建出的安全管理信息系统,正是这一方面的一个探索。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必然会导致安全信息管理学在安全科学的领域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也必然会导致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在人类安全系统的管理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不是一个简单研究项目,而是一个包括科研、设计、建设、教育和软硬件市场等诸多方面的社会性专门事业的历史进程。这就需要我们搞安全管理工作的人员更加努力地不断进行探索,相互探讨,总结经验,健全安全模型,逐步完善系统的功能,使安全管理信息系统更加适用、完善。

参考文献:

[1]王晶禹,张景林,郭艳丽.一种现代化的安全管理方法—安全管理信息系统.中国安全科学学报.1999.9(5):22—26.

12.企业信息化管理中数据安全的研究 篇十二

随着信息技术时代的到来,特别是微电子技术的高速发展和计算机应用的普及,各个企业需要处理的数据以爆炸式的方式增长。企业面对浩如烟海的信息,仅仅依靠孤岛式的管理方式是无法对其实现科学而高效的管理的。当前,信息化管理水平的高低已然成为衡量一个企业综合实力的标志,各企业都结合本企业实际生产状况建立了适合本企业的信息管理模式。这些信息化管理手段在提高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的同时,也带来一个令诸多企业管理者头疼的问题: 信息化管理模式下的信息安全。因此,如何确保日常工作中的信息安全,就成为信息管理者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

2 信息安全现状

2.1 信息数据的类型

从信息管理的角度来看,日常生产包含了多种类型的数据。首先也是最主要的,是院内设计和生产部门形成的各种文件,主要由设计形成的图纸、保密的合同、以及未公开的各项试验数据等组成。其次就是财务部门日常工作处理的数据和形成的各种报表文件,这类数据和文件对安全性要求极高,未经授权任何人不得访问。最后一类数据是由院内各种网络应用程序产生的日志文件,其中包含了员工对数据访问的历史记录,以及在各种应用软件上的网络访问活动等。

上述数据的生成、存储、传输都严重依赖于计算机和网络系统。可见,确保院内数据的安全,首要问题就是解决院内计算机应用和网络系统的安全。目前,影响院内计算机和网络系统安全的因素主要有几个方面。

2.2 计算机病毒的威胁

计算机病毒作为一种有害的软件程序, 其短小、隐蔽,但能给计算机系统带来较大的破坏,因而成为当前计算机系统面临的主要威胁。一台感染了病毒的计算机,轻则出现应用软件运行变慢,甚至无法正常运行的情况;严重时将导致操作系统崩溃、重要数据丢失;最为极端的情况是,计算机的硬件系统可能被一些类似CIH的病毒破坏,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看似小小的病毒,瘫痪的却是整个计算机系统。

2.3 软件漏洞的威胁

随着操作系统与应用软件变得越来越大,日益复杂的软件开发框架在满足了终端用户项目需求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安全隐患。目前,操作系统软件补丁层出不穷,隐藏在各种应用软件中的后门更是比比皆是。软件本身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安全漏洞给用户数据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非法用户利用漏洞获取合法授权用户的数据访问权限,从而导致数据的篡改和丢失。

2.4 网络攻击的威胁

与计算机病毒相比,网络攻击的最大特点就是发动者带有明确的目的。也就是说,网络攻击从开始就设定了攻击对象,而被攻击者只有在意识到自己遭受了攻击后才开始实施补救措施。除此以外,网络攻击的范围更广,其攻击对象不仅是单台计算机,而且包括了整个网络传输系统设备。对网络设备攻击行为不但会导致网络传输的拥塞, 拒绝服务攻击还可导致正常的Web服务请求无法完成,最终导致网络瘫痪。

3 信息安全的实现

3.1 管理制度与技术手段的结合

对于利用网络进行分布式数据处理以及远程数据传输的用户来说,确保信息安全首先需要建立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没有相应管理制度保障的信息安全是无法实现的。其次,管理制度的具体实施依赖于先进的计算机和网络管理技术,脱离技术支持的管理是无法有效进行的,二者相辅相成,共同守护信息的安全。

信息安全管理的对象包括了信息数据的创建者和使用者,信息数据本身以及完成信息数据存放、处理、传输的设备。建立科学完善的管理体系,应从上述三个方面入手, 解决信息的访问控制机制和监测机制两大问题。前者指对用户数据以及相关访问用户进行的有效的管理与控制。 后者则是为了保障网络系统正常运行而采取的相关技术手段。

3.2 建立管理制度的基本原则

信息安全管理的核心是数据,建立科学管理制度的前提是对院内不同部门的业务数据进行安全等级划分,同时对相关人员的数据访问限定不同级别的权限,杜绝非法授权访问,从而避免重要数据被篡改甚至丢失。

管理制度中另一个问题是对联网设备进行审核。依据接入网络中计算机处理数据的不同密级,管理员采取相应的联网方式及保密措施。特别是对涉及财务数据的计算机,严禁一网两用,一定做到专网专用,实现物理层的隔离。

定义了数据的安全级别以及访问权限,管理制度需要解决的又一个重要问题是信息安全的监测。为了保障网络的正常使用以及发生安全事件后的行为追踪,管理人员除了日常的实时巡查外,还需配置相关软硬件来记录数据以及网络访问的历史记录,做到数据访问有据可查。

3.3 管理制度实施的技术手段

目前,比较流行的计算机操作系统都对数据安全提供了很好的支持。在基于Windows域构建的数据共享网络中,文件系统和域访问机制实现数据的安全性。数据作为软件系统的文件, 管理人员通过对文件设置完全、可执行、只读、无任何权限来设定文件的安全级;域上的用户通过分配不同的权限来实现对数据的安全访问。这一安全访问机制较好地解决数据能不能被访问, 以及可由谁来访问的问题。

对接入网络的计算机,用户通过交换和路由设备实现对网络数据的访问。管理人员一方面利用MAC地址的唯一性, 在绑定PC的MAC地址与交换机物理端口的基础上,实现接入用户身份确定。另一方面通过防火墙配置的IP地址访问列表来限定不同用户数据交互的访问权限。特别是对和外网有数据交互的网络应用,利用加密的口令认证技术和VLAN技术实现内外网交互的身份识别,确保数据使用安全。

在互联网中,各种网络攻击事件时有发生。院内每台计算机安装的防火墙和网络中心的入侵检测设备可有效降低这类危害,二者分别从计算机用户和网络管理员方面为数据提供安全屏障。特别是位于网络中心的入侵检测系统,实时监测并记录网络设备运行状态,如发现异常访问,可及时向管理人员报警。对已发生的网络攻击事件,入侵检测系统的日志文件提供外网用户对内网的访问记录,管理人员据此分析攻击来源以及攻击类型,了解网络存在的隐患,进而通过制定相关措施增强既有网络的安全性。

4 结束语

如何确保开放网络环境下的信息安全,是企业信息化过程中面临的重大问题。企业信息安全的实现,不仅依赖于本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的健全与完善,还与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企业内部相关软硬件设备的配置密切相关,只有将科学管理方法与先进的管理技术进行科学整合,才能真正实现企业的信息安全。

摘要:实现信息化管理是当前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而信息化管理的实施则依赖于企业信息安全建设的发展程度。本文从设计院数据应用的实际需求出发,提出了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建设的基本原则,并给出了保障信息安全的相关技术手段。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与相关技术手段相结合的管理模式较好地解决了企业信息安全的保障问题。

上一篇:立足新定位,迎接新使命;把握新机遇,开创新局面(定稿)doc下一篇:综合治理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