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导型教学设计人教版语文

2024-07-18

授导型教学设计人教版语文(通用13篇)

1.授导型教学设计人教版语文 篇一

Unit 2 what’s the matter?

SECTION A

Teaching goals:

1.词汇,让学生熟记这些单词,能够很熟练地指出表示身体部位的某些单词。

2.能够用所学的单词谈论身体并且能给出中肯的建议。3.通过听力练习,争取能够提高学生的听力能力。Important points: 1.Words.2.Sentences: I have a headache.You should go to bed.He has a stomachache.He shouldn’t go to bed.She has a toothache.She should see a dentist.Difficult points: How to talk about the health and give the advice.Teaching procedures: Step 1 Leading in 1.sing a song and do some actions

2.Play a game and revise some words we have learned.3.(Today we’ll learn some parts of the body.)

Look at the picture and teach new words.Step 2 Pre-task 1.Read the new words by the Students first.2.Then check the Students if they can read the new words by themselves correctly.if there is mistakes, then correct.3.Practice reading the new words.Give them 6 minutes.4.Have a competition between boys and girls.Write the words you remembered just now on the blackboard.Page7, 1a.Do this part by the Students first.Write the correct letter after the name of each body part on the list Play a game.All the Students close your books, we’ll have a instructor to say: Touch your nose /head /right ear ….Let’s see which student do it correctly and quickly.First all the Students do this game.Then have competitions between boys and girls.5 boys and 5girls to the front to do what the instructor said.if you are wrong, please go back to your seats ,the last one who stands at the front is the winner.Step 3 While-task 1.Look at the picture and learn the main sentences.A: What’s the matter with you? B: I have a cold.2.SB Page 7,1c Look at the pictures, work in pairs and act out.3.SB Page 7, 1b.(1)Listen and check the answers.(2)Listen and fill in the blanks.Step 4 Post-task

同桌之间设计一个医生与病人之间的对话。Step 5.Exercises in class

2.授导型教学设计人教版语文 篇二

【正式开讲】

第一站:识字苹果园。

1.在识字苹果园里, 有我们这节课要认识的11个生字宝宝, 请小朋友看好了, 上面可没有标注拼音, 就是要考考你们认不认识它! (黑板上画好几棵苹果树, 师把准备好的生字苹果贴到这些小树上, 提示孩子不可以告诉别人)

2.了解学生课前识字情况。师:苹果挂好啦!全部认识的, 请把小手举起来!只要认识一个字宝宝的, 就可以把小手举起来!

第二站:写字小花园。

1.明确写字任务。师:现在羊羊邀请我们进入第二站。小花园里, 我们要会写8个生字。

2.课件出示8个生字。师:请孩子们观察字形, 看看在结构上你有什么发现, 在田字格里书写时哪些笔画需要注意?先在小组里交流。

3.学生汇报字形观察情况。

4.师指导写字。师:那老师和小朋友来把上下结构和左右结构的字各写一个。先看“琴”字。书写时六根琴弦都在上半格, 注意横与横之间的距离要相等, 两个王字大小也要相等。下边的“今”要把撇和捺拉得特别长, 像把小伞一样。最后点、横折居中线上。老师写完了, 请小朋友动笔吧。注意做到“三个一”。

5.接着我们再写这个“戏”字。作为一个左窄右宽的字, 写的时候要注意把又字的大长腿给收起来, 变成一个大点。右边部分注意笔顺:应该是1笔小横、2笔大斜钩, 3笔撇要穿插到左边, 最后4笔点收尾。好, 你们开始动笔。

6.师巡视, 并选出两份漂亮的作业展示。谁来夸夸这两位小朋友哪里写得好? (师引导从结构、笔画谈)

7.小结:在写字小花园里小朋友们都做到了认真观察、耐心书写, 祝贺你们成功获得了下一站的门票!

第三站:词语游乐园。

1.瞧, 羊羊给我们带来了好多有意思的词语呢!请小朋友赶快读一读吧!

2.结合词语畅谈生活乐趣。师:自由说说自己喜欢哪一项?师随机点拨两个词语———

(1) 练书法。

(1) 你平时是怎么练书法的?

(2) 书法是我国的一门艺术瑰宝。老师这里就给大家带来了一幅书法作品。瞧, 这是楷书, 这是隶书……它们有的横平竖直, 方方正正;有的却弯弯曲曲, 如同一幅画。据说大书法家王羲之为了练好书法, 足足练了十八缸墨水!所以说“练”是需要时间的, 练是需要努力的。这个练就是我们说的勤学苦练。

(2) 养金鱼。

(1) 你养过什么?怎么养的?

(2) 师小结:爱护它, 照顾它才叫“养”。世界上最伟大的爱就是父母对我们的养育。

A看来这些词语里, 有太多太多生活的乐趣!老师真想和你们再读一读!师生同读。

B观察词语发现构词特点。师:词语读了这么多遍, 大家有没有发现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生自由谈, 师相机出示词语分解图。每个词的第一个字都表示动作, 叫动词。第二个字表一种东西或者事情, 叫名词。一个动词+一个名词就组成了一种全新的很特别的词语。今天羊羊邀请大家来词语乐园, 就是为了让你们认识这种非常非常特殊的词语! (要板书出来吗?)

C体会动词词意发生的变化。师:这种特别的词语还有更特别的地方呢!请大家到羊羊迷宫里看看这几组词语: (出示迷宫图片, 里面有2组词语:拉二胡/拉起手;下象棋/下楼梯) 这两个“拉”和两个“下”, 意思一样吗?

D学生汇报, 师相机讲解, 辅助出示二胡图片。拉: (1) 指弓与弦的摩擦; (2) 指连接在一起。下: (1) 指方位; (2) 指往下走。

点拨:很多汉字都具有一字多义的现象, 我们的动词宝宝在和名词交朋友的时候, 意思的变化就更丰富啦!

E拓展延伸。瞧, 羊羊迷宫里还有好多这样的动词宝宝呢!请你跟小伙伴讨论讨论下面这些动词的意思一样吗?你还能说出更多吗?

(出示:跳:跳舞, 跳高……

吃:吃水, 吃糖, 吃鸡肉……

打:打球, 打人……你还能说出更多吗?)

F总结过渡:小朋友在词语乐园里的表现太精彩了!今天我们对汉字一字多义的现象有了更深的认识, 小朋友以后说话写作文可要准确运用好动词哦!

第四站:背诵小天地。

1.最后让我们一起快快乐乐地进入到背诵小天地吧!羊羊把这些词语编成了一首好听的小儿歌, 看谁最先把它背下来!准备时间:1分半。

2.师逐步删掉儿歌中的词语, 引导学生一步步背下来。

【总结全课】课件播放羊羊们在乐园里唱京戏、玩滑板、学画画、学烹饪的快乐场景, 师在情境中鼓励小朋友课外多学习本领, 做一个多才多艺, 勇敢活泼的孩子。

3.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练习设计研究 篇三

【关键词】 教育目标分类理论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 练习设计

综观国内几套教材,笔者发现诸多问题。笔者试以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为依据,对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的课后练习设计加以分析,提出其现存的问题以供探讨,并提出自己的思考和建议。

一、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练习存在的问题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第六册阅读课文分为四个单元,每单元4课,其中教读课文12课,自读课文12课,笔者依据布卢姆的认知目标分类理论对每课课后练习设计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练习数目过量。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课后习题显然是过量的,以下是每课之后的练习题数量表格:(此练习题的数量经过了细化,包含了每一道练习中的各个具体的小题以及诸如阅读一段文字之后要求回答的各个小题)(表格一)

从表格一中我们得出一些数据:所有题目总数达164道,百分之八十的篇目后习题数量超过五道,其中古诗文两个单元共八篇古诗文,要求背诵的有五处,其中四处是要求全篇的背诵。

我国《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第三部分的实施建议中,关于教材的编写建议中明确阐述:“教材应注意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方法。语文知识、课文注释和练习应少而精,具有启发性,有利于学生在探究中学会学习。”根据新课程的理念,每课的课后练习应该“少而精”,一般3-4道题,最多不到5道题,显然,人教版练习是过量的,这样会加重学生的负担,势必会造成学生厌恶学习语文。

2.低层次认知水平的练习过多。教育目标是指预期的学生学习结果。1956年,布卢姆立足于教育目标的完整性,制定了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他提出把教育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个目标领域,并按照由低到高、由简到繁的顺序把每个目标领域再细分为多个层次和水平。认知目标按照由低级到高级的水平共分为六级: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从利用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对人教版初中教材第六册的分析中得出以下数据:(表格二)

从数据可以看出,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的练习设计中低层次的知识和理解各占34.78%和47.10%,而较高层次的分析,综合及评价则占得少之又少,总数仅仅不到百分之二十。

九年义务教育的《语文课程标准》中的实施建议的阅读部分阐述如下:“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但不应该把它割裂开来。”显然,在现有的练习设计中较高要求的“欣赏和评价能力”和较低要求的“感受和理解能力”比重不尽合理,还缺乏进一步的结合。

好的练习设计应该是分层次的,这既符合思维的规律,也符合学生的实际。布卢姆把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分为六个层次,他所划分的这六个层次体现着学生从掌握知识到形成能力的过程,这六个层次是连续的,相互蕴含的。而我们从数据的分析中可以看出,人教版的课后练习设计并没有遵从这些规律,较低层次过多,较高层次过少。

3.开放性、实践性不够。从表格一中可以看出,课后练习设计大多数为知识和理解层面的题目,而应用、分析、综合及评价层面的题目仅占百分之二十左右。而从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人教版的练习设计中多揣摩语句、背诵、相关文章对比分析、练笔的类型。尤其是综合层面的题目多数为改写篇目或是新一段文字的阅读理解。其练习设计的形式过于单一,缺乏变化。

二、对练习设计的几点反思和建议

1.为教材练习系统的编排寻找理论依据。目前没有一种理论与语文教材的练习设计直接有关,研究者们常常用课程标准或教学目标来进行衡量,视角还不够宽广,缺乏普遍认同的练习设计的整体建构。因此,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应从语文学科的理论层面入手,吸收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并结合语文学科方面的知识、技能、策略,为语文教材的练习设计构建起理论的支持。

其实目前有很多关于教材练习设计的研究,如本文采用的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还有其他的理论依据如: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他将人类学习结果分为五类,分别是:言语信息、智慧信息、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巴雷特将阅读中的学习结果分为五类:文字理解、重组、推断性理解、评价和鉴赏。我们的教材编写者应该运用这些理论为我们的课后练习寻找一种理论框架,使我们的课后练习更能适合学生的情况,巩固我们的语文学习,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2.使教材的练习设计有助于学生的语文学习。练习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注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内容安排应由简到丰,由浅入深,由单一到综合,形式要生动活泼,富有趣味,只有这样的练习设计才真正有助于学生的语文学习和语文能力的提高。

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基本出发点和根本归宿。我们教材中的练习设计归根结底还是为了学生的语文学习,所以,练习的编排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展学生的思维,追求多样性和层次性,突出整体性,只有这样练习系统才可以真正起到练习的作用。

好的练习设计不仅能指导教师的教,还可以指导学生的学;不仅能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价,还可以引导学生在课文这一具体的言语作品中学习动态的言语范例,思索学习语言的规律。所以,一套教材的好的练习是不可缺失的。而目前,国内对于教材课后练习设计研究还不是很多。文中笔者只是暂时对人教版2002年出版的初中语文教材作了分析,希冀对下一步的编写出版的初中语文教材有所启示。

参考文献:

[1]高耀明.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认知领域试评.教育理论与实践,1990(5):58

[2]马爱莲.国外母语教材练习系统的特色.语文教学研究,2005(12):106

[3]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九年制义务教育四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语文.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4]王文平.小学语文教科书练习设计——以人教版教科书为例.小学语文,2007(2):46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6]张玉祥.初中语文教科书练习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反思.语文建设,2007(2):34

4.授导型教学设计后测 篇四

四、授导型教学设计后测

1.(单选)当两根等长的小木棍两端放齐时,儿童才认为它们同样长;若把其中一根朝前移一些,就会认为它长一些。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此时的儿童处于认知发展的哪一阶段?

A、具体运算阶段

B、形式运算阶段

C.前运算阶段(正确答案)D、感知运动阶段

2.(单选)下面哪一项不是对学习者起点水平所进行的分析?

A、预备技能的分析

B.学习风格的分析(正确答案)C、学习态度的分析

D 目标技能的分析

3.(单选)“操练与练习”教学方法属于下列哪一种教学模式(T:教师 L:学习者 R:资源 P:问题)?

A、呈现力 B、重现力

C、传播性

D.可控性(正确答案)

4.(单选)下列符合马杰的“ABCD”教学目标陈述法的是?

A.在指认和书写中,学生能迅速无误地读出和写出10个生字(正确答案)

B、理解植物生长的条件

C、提供10个图形,二年级学生能够识别那些是长方形、那些不是长方形 D、连贯、迅速地说出影响植物生长的各个要素

5.(单选)按照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认知领域包括哪六个层次?

A、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B.知道、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正确答案)C、接受、反应、价值评估、组织、价值的复合 D、模仿、控制、精确、连接、自动化

6.(单选)下列关于教学媒体的说法中,哪项不恰当?

A、教学媒体的出现,丰富了传统的课堂教学

B.在选择教学媒体时,应该优先选择先进、智能化的教学媒体(正确答案)

C、媒体是指承载、加工和传递信息的介质或工具;当某一媒体被用于教学目的时,被称为教学媒体。

D、在选择教学媒体的时候需要考虑教学目标、教学条件、教学对象、教学内容等信息 7.(多选)在学习进展过程中所做的评价,具有反馈的功能,其目的是监督学习进程,对学习进程进行调整或修正,该评价是下列哪个评价?

A、终结性评价

B.诊断性评价(正确答案)C、形成性评价 D、总结性评价

8.(单选)通常所说的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的分类准则是? A、评价功能的不同 B、评价分析方法的不同 C、参与评价的主体不同

D.评价基准的不同(正确答案)

9.(单选)下列哪一项不是教育评价的功能?

A、导向功能 B、监督功能 C、激励功能 D、调节功能

E.筛选功能(正确答案)F、鉴定功能

第二套试题测 试

1. 下面哪项是科学研究通常经历的五个阶段?(B)

A.预设方案、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研究探索、得出结论

B.发现问题、分析问题、预设方案、研究探索、得出结论

C.发现问题、预设方案、分析问题、研究探索、得出结论

D.研究探索、发现问题、分析问题、预设方案、得出结论

2. 以下对研究性学习的说法正确的是(C)

A.研究性学习中,学生自主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

B.研究性学习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从课本的相关内容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

C.研究性学习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 D.研究性学习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研究过程中由教师来向学生传授相关知识

3. 以下对于MiniQuest的说法不正确的是(B)

A.MiniQuest一般针对的是单学科学习

B.一个MiniQuest过程中不能完成真实问题的研究

C.一个MiniQuest过程一般1~2课时内就能完成

D.最简单的MiniQuest可能只包含情境、任务、成果、过程、资源、评估等要素中的三到四个要素

4. MiniQuest必须包含①情境②任务③成果④过程⑤资源⑥评估这些要素中的(A)三个要素。

A.①情境②任务③成果

B.①情境③成果④过程

C.②任务③成果⑥评估

D.③成果④过程⑥评估

5. 研究性学习中创设情境的形式,以下哪项说法不合适(D)

A.借助实物、模型、图像、标本以及实验、参观等创设教学情境

B.借助语言创设教学情境

C.借助新旧知识和观念的关系和矛盾创设教学情境 D.借助演示、活动和动作创设教学情境,从理科的角度来说主要指表演,从文科的角度来说主要指操作

6. 关于研究性学习的任务设置,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A.信息技术含量

B.基于生活

C.体现学科特点

D.融入情感

7. 关于研究性学习的任务设置,以下说法正确的是(B)

A.任务应该可以在课堂上45分钟内完成

B.应该给学生一个完整任务的思想

C.学习任务集可以没有一个主题

D.学习任务应该是学生可以在课堂中完成的

8. 学习支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C)

A.学习支架的作用就在于帮助学生顺利穿越“最近发展区”以获得更进一步的发展。

B.学习支架常见的形式有范例、问题、建议、图表、向导等。

C.学习支架的形式灵活多样,但都需要在课前预先设计好。

D.“解释、对话、合作等”也是学习支架的随机表现形式。9. 以下哪项不属于基于项目的学习的构成要素?(D)

A.目标

B.角色

C.对象

D.资源

10. 以下哪项不属于研究性学习的学习组织形式(C)

A.小组合作研究

B.个人独立研究

C.以教师为中心,各小组合作研究围绕教师的具体要求而开展

5.《鸟的天堂》授导型教案设计 篇五

1.学习本课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课后练习题3的9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3.默读课文,理解内容,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那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4.领悟作者抓景物特点进行联想的表达方法,体会文章语言的准确、生动。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积累、运用语言;

2.体会“鸟的天堂”的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并能用各种方式表达个人阅读感受。教学准备:

1.课前师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上网或查阅有关《鸟的天堂》的资料(文字、图片、音像等),开资料展示会。

2.多媒体课件。

一.展示预习成果。

课前,教师提供给学生能体现层次性并带有方法提示的“预习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自选目标和方法来预习。课前5分钟,学生对照“预习要求”,汇报自己完成哪些任务。课始,教师抽机检查,巩固预习所得。

(评:语文学习要张扬学生个性,体现学习的自主性。通过预习成果的展示,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整体感知课文。

1.交流自学感受:鸟的天堂给我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要求学生分别用一个词、一个短语或一句话来说。

2.速读课文:找出文中写出了作者经过鸟的天堂后发出赞叹的句子。

课件出示:“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评:中段学生通过整体感知,激发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和概括能力。)三.揭示研读专题,开展研读。

㈠让学生围绕以上这句话提出问题,从中提炼研读专题:

①前一个“鸟的天堂”指什么?后一个鸟的天堂指什么?

②为什么巴金爷爷会发出“‘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这样的赞叹?

独立研读课文2.小组合作研读,得出初读成果。

㈡集体交流:

1.引入学习描写大榕树的相关段落。重点学习七、八自然段,体会榕树的美。

⑴围绕描写榕树枝杆多、树大的相关语句,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让学生了解大榕树的特点,体会、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通过交流,相互启发,共享学习心得。教师顺势进行朗读指导)

⑵围绕描写榕树叶子的相关语句,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联系学生实际,以及自己的感受谈体会,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教师要珍视学生的个体感受。)

通过以上环节,归纳:

远:许多株 一簇簇

榕树 大

近:一株 干:不可计数 绿

根:垂 伸 茂盛

枝:卧 富有生命力

叶:翠绿 堆

⑶教师参与朗读7、8两段,进一步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体会、感悟榕树奇特的美。

(评:把阅读与质疑有机结合,把阅读与思考有机结合,把阅读与感悟有机结合,让学生经历“读—思—悟—通”的学习过程,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行为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

2.引入学习描写群鸟的相关段落,体会百鸟齐飞的动态美。

⑴演示课件(群鸟齐飞图,配乐朗诵课文),让学生重点品味12、13自然段;

⑵自由练读12、13自然段,再小组个人赛读,每组评出最棒的一个人;

⑶小组推荐,选两位同学朗读12、13自然段;(课件配乐)

⑷交流感受:你想到了什么?

⑸师生共同感悟,这“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评:以不同形式的读来代替讲,在读中理解文章内容,感悟表达技巧,拓展升华和积累语言,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创设情境,进行语文实践。

推荐“小鸟”参加鸟类演讲比赛。课件出示主题:我们的生活多么快乐。

要求:根据课文12、13自然段的内容,发挥想象,自由表达。

1.以小组为单位,自由练说,评出一位高手参赛。

2.生准备后交流,生生互相评价。

小结:精彩的演讲,使我们更加喜爱大榕树,也更加珍惜我们快乐自由的幸福生活。当然也忘不了人类对我们的友善与保护。此时,我们也更能体会出巴金老爷爷的赞叹:

齐读:“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评:把演讲这一学生熟悉的活动方式引进课堂,把教材“还原”成生活场景,让学生在现实的、生活化的“生命态”中展开“对话”,活化了教材。)

五.自选练习

教师出示以下三组不同形式的练习,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特长任选其中一项,可以小组合作完成。

1.摘抄:把本课中自己喜欢的好词佳句或精彩片段摘抄下来;

2.画鸟的天堂:根据文中描写的情景来画鸟的天堂,可插入简短的文字说明;

3.结合课文,参考课前搜集到的资料卡片,设计导游词,可以小组合作实地当一回导游演习一下。

(评:差异性的练习设计,尊重了学生的个性,体现了教学的弹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六、板书设计

鸟 的 天 堂

赞美

树:大 茂盛 奇特美丽

鸟: 多 欢快 壮

6.授导型教案及讲稿 篇六

学科

语文

授课年级

三年级

学校

太西小学

教师姓名

张旭贤 章节名称 22课《富饶的西沙群岛》 计划学时 一课时 学习内容分析

课文首尾相呼应,围绕“富饶”这一题眼,描写了海水、海底、海滩、海岛那极富热带风情的秀美景色,本文在写作上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以一个中心句提纲挈领,先写西沙群岛是一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地方,最后一段则写西沙群岛将变得更加美丽、富饶。第二个特点是用词准确,写珊瑚的形状像“花朵、鹿角”,写海参“懒洋洋地蠕动”,写大龙虾“全身披甲”“威武”等。学习者分析

三年级学生有较强的自主识字能力、具备了初步的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体会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作用的能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会认10个生字,重点指导写好“懒、威、武”3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五光十色、各种各样、懒洋洋、披甲、威武、成群结队、飘飘摇摇、颜色、形状、千奇百怪、渔业工人、四脚朝天、”等词语。

课程标准: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联系上下文理解关键词句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西沙群岛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及解决措施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积累、运用语言。解决措施:创设情景,引导积累 教学难点及解决措施 同难点 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语言优美、意境清新,我主要利用多媒体的声音、图像资源,借助大量的图片,悠扬的音乐,创设情境,让学生产生“视象”,引导学生入境入情,欣赏美景,品读课文,以达到体会画中之情,文中之意的目的,从而完成教学目标。

1、谈话导入,了解位置。

2、紧抓题眼,整体感悟。

3、创设情景,朗读积累

4、整体回顾,总结拓展

依据的理论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本文文质兼美,是丰富学生语言积累、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的好材料。我主要采用抓题眼整体感悟,创设情景,直奔亮点,丰富表象,朗读感悟,内化积累语言等方法,力求使学生在宽松、富有情趣的教学氛围中读课文、学语言、受到情感的熏陶。信息技术应用分析 导入 了解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

图片 看图找一找 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关键词语的学习能正确认识生字而且会理解相关的词语 投影仪 投影仪出示词和短语 直观展示 通过课件演示提高了学生感受语言的能力

多媒体 视频欣赏、给动态画面配音 强烈的视觉、听觉感受、激发学生积累的兴趣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一、谈话导入,了解位置 导入新课,了

二、紧抓题眼,整体感悟 整体感知,了解课文内容,三、创设情景,朗读积累 感情朗读课文,积累有关句段

四、整体回顾,总结 教学反思

7.授导型教学设计人教版语文 篇七

知识与技能

1.引导学生发现同学的长处, 能用具体的事例真心实意地夸奖同学。

2.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做到与人交际时举止大方, 有礼貌, 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感受, 学会认真倾听。

过程与方法

通过游戏、创设情境等形式激发学生的交际兴趣, 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交际过程中增进同学之间的情谊, 能发现同学的优点, 取长补短, 共同进步。

训练重点:

通过师生互动, 生生互动, 有层次地训练口头表达能力。

训练难点:

掌握用具体事例真心实意夸奖同学的方法;培养有礼貌的、真诚的交际习惯和良好的听说态度。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营造氛围, 引出话题

1.老师边讲述边出示一组照片:我们班上的同学个个都很棒。你看, ××同学专心听讲, 积极发言;××同学能歌善舞, 多才多艺;××同学是个热心肠, 乐于助人……

2.老师采访:××同学, 刚才你被老师夸奖了, 心情怎样? (高兴)

3.是呀!真诚的夸奖能给别人带来快乐。今天我们就来当一回“快乐小天使”, (出示一个玩具“快乐小天使”) 夸夸我们的同学吧! (出示课题, 齐读一次)

设计意图:教师开场的欣赏和夸奖营造了一个和谐、快乐、温馨的“交际场”, 在这样的“场”中, 学生的心理状态被激活, 情绪被调动, 自然地投入到“夸夸我的同学”这个话题中。

二、回忆“发现”, 拓展思路

1.“快乐传递”的游戏:每个同学都有优点, (出示玩具“快乐小天使”) 这是“快乐小天使”, 音乐响起时, 请把“快乐小天使”往后传, 音乐停止时, “小天使”在谁手上, 谁就站起来用一句话夸夸同学。

2.学生做游戏, 用一句话夸同学。

3.小结归纳:同学们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你看, 刚才我们就是从这些方面来夸同学的。 (出示:爱学习爱劳动有礼貌有特长孝敬父母乐于助人……)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一句话简单夸奖同学, 不仅让学生回忆了同学的优点, 还让学生明白了可以从哪些方面去夸奖同学, 拓展了学生的思路。

三、范例引路, 明确方法

1.我们班的××同学是个“朗读小能手”, 现在请××同学读读这首古诗。 (出示古诗《草》, 生读)

2.谁来说说这位同学读得怎么样?

3.学生评价。教师引导学生从音准、音量、感情等方面具体评价。

4.谁能当面来夸一夸这位“朗读小能手”?

5.学生走到朗读古诗的同学面前夸他。教师相机引导当面夸别人时要注意的地方。

6.师生共同小结此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板书:有礼貌真心夸举例子说具体)

设计意图:在交际中, 学生的表述是否清楚, 语言是否得体, 态度是否真诚等, 都需要示范。引导学生夸班内的“朗读小能手”, 目的就是让学生明白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为下面展开交际作好铺垫。

四、运用方法, 互动交流

1.小组内同学之间互夸。

2.指名上讲台前面对面夸奖同学。

3.引导其他学生对上来展示的同学进行评价。

设计意图:正如叶老所说, “教是为了不教”。学生在前面习得方法后, 教师引导学生互夸互评, 进一步展开交际, 促进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

五、创设情境, 深化交际

1.“我说你猜”游戏:用具体事例来夸一个同学, 但不能说名字, 让其他同学猜猜夸的是谁。先同桌练习, 一个夸, 一个猜。

2.请几名学生上来夸同学, 其他同学猜。

(1) 假如学生猜对了, 让其说说为什么会猜出来。

(2) 假如学生猜不出来, 则引导多举一两个具体事例夸。

3.“招聘《校园报》小记者”:《校园报》的主编听说我们班的同学能说会道, 想在我们班招聘一名小记者。条件是:会举具体事例来夸同学。先在小组内练习练习, 再推荐代表上来参加应聘吧!

4.小组代表上来夸同学, 全班同学当“小评委”, 认真倾听发言。

5.全班评议, 推选出优胜者, 颁发“小记者证”。

设计意图:创造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自觉参与到口语交际的过程中, 是口语交际教学的首要任务。这一环节以“我说你猜”游戏、创设“招聘《校园报》小记者”情境的形式调动了学生互夸互评的积极性, 激发了学生交际的兴趣, 保证了学生参与面的最大化。

六、总结激励, 拓展延伸

1.在生活中, 还有哪些人值得我们夸奖?

2. (拿起玩具“快乐小天使”) 让我们继续做一个“快乐小天使”, 把夸奖的快乐带给身边的每一个人吧!

8.人教版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 篇八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人教版

【中图分类号】G623.2

1.引言

在新的教育形式下,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学,当前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必须关注课堂,追求“有效教学”,提高课堂教育的质量。“有效教学”是20世纪80年代形成的一种教育理念[1]。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

2.影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主要因素

2.1部分教师对教学目标不够清晰

在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对小学语文的总目标和分各年级段的分目标都有明确的表述。小学语文学习的总目标分为以下四个方面:(1)语言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工具,我们要掌握它;(2)语文承载文化,我们要学习可以学习的文化;(3)要通过学习语文培养我们高尚的思想,如爱国、爱人、坚强、勇敢、礼貌、讲信用等;(4)通过学习语文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如自学、沟通、合作探究的能力。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往往重视对目标落实而忽视其他,或者落实的浮光掠影。

2.2部分教师教学方法落后

许多有成就的教师总结出各种优秀的教学方法,但是想推广比较难,教学是一门很深奥的艺术,并不是教师听一二节好课就可以学会的。俗话说教无定法,虽无定法,但大的原则还是有的,好的课是一定让学生主动的开心的积极参与的,好的课堂教学一定是可以让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都得到很好培养的,而不少教师远远不能做到这些,原因是胸中无教法,或教法简单、无趣[2]。

2.3身边的教学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合理的运用

在不同的地区,教学资源是有很大差异的,无论是教学的硬件,还是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都是有差异的,这些方面通常我们教师无法改变。重要的是我教师要用好身边教学资源的意识和用好身边教学资源的能力,要把身边的教学资源充分合理的运用。而当前部分教师还不能够充分利用好身边的教学资源进行教学。

3.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对策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将成为最具有生命力和智慧的生灵,他们的潜能得以充分的开发,课堂教学质量也因之切实得以提高。课堂有效教学存在的问题严重抑制了课堂教学功能的整体实现。作为有效教学,就必须把学生的进步与发展作为教学的首要目标,以关注教学效益与质量的方法[3],要求教师把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统一起来。借鉴优秀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实践经验,下面列举实施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几条途径:

3.1制定准确、明确且有层次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在教学活动中有定向的作用。语文教学目标的明确是指不要过于宽泛。在一篇课文中,哪些知识只要一般了解,哪些知识需要理解并会运用,要着重训练听说读写中哪一项能力,应达到什么程度等等,都应尽量细化,明确到位。

3.2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要实现有效教学,营造一个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必不可少。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扬民主教学思想,让学生始终拥有安全、自由、开放的心境,无拘无束,敢疑敢问,敢说敢为[4]。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的民主程度越高,学生自觉学习的热情就越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也就越高。

3.3提高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的程度

在一堂课上,如果70%以上的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主动地参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这就可以说是一堂高效率的课。”教师教的过程,学生未必在学,即使在学,很可能是被动地学,低效甚至无效地学。真正有效的教学不是简单地让学习者占有别人的知识,而是要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形成自己的见解。因此,教师单方面的积极性,不争取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是无论如何难以实现有效教学的。学生可以参与制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质疑解惑、与他人合作和教学评价等教学的全过程。

4.课堂实例

在一堂课上,如果70%以上的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主动地参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这就可以说是一堂高效率的课。”教师教的过程,学生未必在学,即使在学,很可能是被动地学,低效甚至无效地学。真正有效的教学不是简单地让学习者占有别人的知识,而是要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形成自己的见解。因此,教师单方面的积极性,不争取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是无论如何难以实现有效教学的。学生可以参与制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质疑解惑、与他人合作和教学评价等教学的全过程。例如在读《在南极的日子》这篇课文前,我用征求的目光巡视了一下全班同学,诚恳地说:“老师要读课文了,你们对老师有什么建议和要求吗?”孩子们稍加思索,大胆地说道:“我希望老师的声音要洪亮。”“老师读的时候要把作者和考察队员之间的深厚感情表达出来。”……我读完后,学生纷纷举起了小手,“老师读得很好,很有感情。”“老师的声音有的地方不够洪亮。今天,纪念标揭幕,智利、苏联、乌拉圭和民主德国的考察队的队员和孩子们都来了。这一句中有几个国家,我就没有听清楚。”我对学生点点头,微笑着说:“谢谢同学们,我再读的时候一定注意。”接着,我又充满感情地读了一遍,学生高兴极了,他们有的露出了会心的笑容,有的竖起了大拇指!因为老师真的听从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和自己一起读书、一起学习了。

5.结论

综上所述,当前进行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具有重要意义,我们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者,要自觉的进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身边的教学资源,一切从实事求是出发,从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出发,不搞花架子,做到确实让学生喜欢语文,爱学语文,轻松学语文,确实做到提高每堂课的教学效益,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任重而道远,是我们每个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的责任。

参考文献:

[1]约翰·杜威.我们怎样思维[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2]瑞士.裴斯泰洛齐.教育史讲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3]美.赫钦斯.教育中的冲突[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

9.授导型教案及其课堂电子讲稿. 篇九

教学设想

1、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前预习,查询有关作者的资料。

2、课堂上展开多边活动,师生互动,学生讨论,师生协同探究, 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3、让音乐、绘画走进语文课堂,培养学生的美感。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

1、认识 9个生字,会写 7个字,认识“舟字旁”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过程与方法: 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反复诵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有感情的诵读古诗。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感受古诗的魅力,产 生热爱古诗词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本课中的 9个生字,会写 7个生字,认识“舟”字旁。

2、有感情的诵读古诗。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教学设计思路 :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它通过短短的二十八个字,四句诗。展现文 本的美,我主要利用多媒体的课件、声音资源,优扬的音乐,创设情 境, 引导学生入境入情, 欣赏古诗, 体会古诗意境, 文中之意的目的, 从而完成教学目标。

1、情景导入

2、解诗题

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4、随文识字,理解古诗内容,指导朗读

5、巩固识字,拓展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设疑导思法、自主、合作、探究。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同学们请看屏幕, 你们看到了什么?这画上的景色美不美啊?(太 美了

2、是啊!这就是美丽的大自然。关于这幅画还有个小故事呢?想听 吗?故事发生在唐代,那时发生了一场战乱,百姓们都流离失所,著 名的大诗人杜甫也不得不逃离了家乡, 过了很久战争结束了, 杜甫又 回到了四川成都的家看到了这美丽的景色, 心里别提有多愉快了。于 是他触景生情,写下了这千古流传的《绝句》。

二、解诗题

1、板书诗题,领读。

2、同学们观察题目看看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学习“绝”

3、师指“绝”说:“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

4、师:同学们的方法可真不少,这个字记住了吗?那老师给同学们 出个字谜大家猜一猜:丝线染成五色,堪称天下独特。

5、学生字可真有趣啊,“绝”字说了:“原来,有这么多的朋友在 关注我,那好吧,今儿高兴,就让你们看看我的成长经历吧。”

6、“瞧,这是刚出生时的我(甲骨文;渐渐地我长大了,变成了 这样„„”(课件:分析“绝”的字理图。(“绝”:是会意字, 甲骨文是两束悬挂的丝,其上有三横,三横表示用刀切开的痕迹,会 意为用刀断丝

7、区分“绝”、“决”和“诀”

师:老师这里还有两个“决”,你能正确区分他们吗?(课件:出示“绝”和“决”的对比练习。、任何事情都不是(对的。、我下定(心要努力学习。、这学期我们学习了用乘法口(计算乘法。

8、再读课题,并告诉学生:绝句是旧诗体裁之一,不直接表示诗的 内容,每行诗有五个字的,叫五言绝句;每行诗有七个字的,叫七言 绝句。

9、同学们看一看我们今天学的是几言绝句啊?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下面老师就为大家朗读一遍这首诗。

2、师范读。(配乐

3、生自由读。(注意把生字的音读准,把诗句读通顺。

4、指名读。

5、读得真好,真美,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杜甫的草堂,去和他一 同分享这大自然的美景。

三、随文识字,理解古诗内容,指导朗读。(一学习第一句(课件:“两个黄鹂鸣翠柳”。

1、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两个黄鹂在树梢上鸣叫。

2、文中哪句诗描写了这个情景。(指读

3、学习“鹂”、“鸣”、“翠” “鹂”怎么记住、造字法、图片

“鸣”怎么记住、字谜鸟儿把口张,叫声真响亮 两只黄鹂站在柳枝上会说些什么。

“翠”怎么记住、绿的意思、观察上半部分的羽你发现了什么?(书 空

4、看吧,两只活泼可爱的黄鹂鸟在翠绿的柳梢间鸣叫。他们是春的 使者,给人以希望和向往。谁愿意用朗读表现这种春的生机呢?(指 读、齐读

(二学习第二句(课件

1、正当诗人陶醉于黄鹂悦耳的鸣叫声中,忽然眼前掠过一道白色的 弧线,你猜,这白色的弧线会是什么?(白鹭

2、这就是“一行白鹭上青天”。(指读(行的多音字

3、学习“鹭”,讲一讲这个字、造字法、图片

4、白是表示颜色的词,诗中还有表示颜色的词吗?(翠、白、黄、青青是什么颜色。

翠绿的是„„嫩黄的是„„洁白的是„„湛蓝的是„„

4、真美啊!仰望青天,一行洁白的鹭鸟飞向蔚蓝的天空,这又是一 幅多么高远而开阔的美呀!谁愿意读读这句诗?(指读

5、谁能把前两句诗一起来读 ?(指读、齐读(三学习第三句

1、到处莺歌燕舞,满眼绿柳垂丝,怎不令诗人陶醉,此时他透过窗 户,又被什么吸引住了?(被远处的西岭雪山吸引住了。

2、谁知道这是哪句诗?谁愿意把这句诗读给同学们听?(指读

3、瞧,又有两个生字朋友跳出来了,看看这两个小淘气谁认识呢?(字卡:“岭”)“岭”去掉“山字旁”,你还认识它吗?为了更好的学习岭我们先学习令字。认识“令”字,怎么记住、字理图(古人端坐在大伞下面,用手指着 前方,他向下

面的人发布命令)课件出示“今”,再贴上“、”,变成“令”字,让学生认读 添加部首,教给方法,巧引“岭”等一串字 4.那这个“令”字加上“山字旁”就念……,很显然这个字的造字 法是……。令是它的……,山是它的……山是它的形旁说明它的意思 和什么有关。组词。对这就是山岭的岭。5.如果是“金字旁”加“令”字,与什么有关,念什么? 如果是“羊字旁”加“令”字,与什么有关,念什么? 如果是“令”字加“页字旁”,与什么有关,念什么?……(相机出示:岭铃羚领等一串字)7.小结:看来汉字的构字是非常有规律,学习起来也是非常有趣的。那我们再学一个字,出示字卡“含”字。怎样记住它? 8.教师再出示“令”字,让学生观察它是怎么变成“含”字的。引导学生分析“含”字——令字一点被咬下,放在口中不咽下。9.借助道具“窗框”,引导学生讲诗中“窗含”是什么意思。10.这就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谁能读一读这句诗?

(四)学习第四句

1、有山就有水,有水就有船,我们看诗人还看到了什么?(万里船)这是要开往哪里的客船呢?

2、学习“吴”怎样记住它?东吴:指长江下游的江苏一带

3、吴与吞对比。

4、东吴远不远啊,从那个词看出来的。

4、同学们,战乱过后江河畅通,万里航船再不受阻而行于其中,诗 人看到此情此景,心里高不高兴啊?(愉快)

5、让我们读出作者愉快的心情吧。(指读)

6、后两句诗指读齐读。

四、诗画一体,配乐朗读,感悟诗意 同学们我们一句一句的品读了这首诗,你感觉诗写的美不美啊? 是啊,只要善于发现,大自然处处是美景。这么美的景、这么美的诗,谁想读一读。这样我们一起来读,老师读前四个字你们读后三个字。掉过来。听到老师是怎么读的了吗?谁能这样读一读。老师给同学们配上音乐,让我们一起吟诵这首诗好吗!(课件:出示 整首诗,配乐读,感受意境)

五、巩固识字 我们这节课的收获可真大啊,不仅欣赏了古诗还一边读诗一边认识了 这么多的生字朋友,老诗把它们从诗中请出来你们还能认出它吗? 再加点难度把它放在词里再请同学们认一认。

六、拓展

把这些字放回诗里同学们再读一读。你有什么新收获吗? 讲解押韵、对仗。

七、同学们可真聪明,我们反反复复读了这么多遍,每读一遍都有新 的收获。熟话说熟读成诵,这首诗你被下来了吗?(试背)

八、同学们这节课我们通过朗

读、吟诵、背诵古诗仿佛身临其境也置 身于这美丽春景之中,其实诗不仅仅可以读,可以诵可以背还可以唱 呢,想听听吗?

10.国培远程教育小学数学授导型教案 篇十

——百分与小数的互化

新帮小学 李友桥

本教案注重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以最新的课程标准和考纲为依据,以方法为主线,以思维为重点,以能力为核心,将基础知识、考试内容和能力提高融为一体。

学习内容: 百分数与分数的互化。学习目标:

1、理解和掌握百分数与分数互化方法,能正确进行百分数和分数的互化

2、利用已有知识迁移、类推,感受数学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

3、通过合作交流、探索比较等数学学习活动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优良品质。预习作业

1、课本例3,在书上做“试一试”。

2、在自己练习本上做“练一练”和练习二十第4—8题。学习过 程

一、学情调查

1、把下面分数改写成小数(除不尽保留三位小数)= = ≈ =

2、把下面小数改成百分数

0.42= 1.5= 0.03= 0.8= 1.04=

3、把下面分数改写百分数 = = = =

二、合作探究

学习引导(一):尝试练习

把下面各分数改写成百分数:

9/100 35/100 212/100 1.8/100

(这几个分数有什么特点?怎样能改写成百分数?)

学习引导(二):教学例3

1、问题:你会用百分数表示出上面的分数吗?

2、怎样把分数改成百分数表示呢?先独立思考,自己试一试。

3、把你的想法在组内说一说。

3/5 = 3÷5 =0.6=60%

2/7=2÷70≈0.286 =28.6%(遇到除不尽的情况,一般应保留三位小数,并要注意正确使用≈)

4、将分数化成百分数,还有什么方法?

5、完成练一练

学习引导(三):百分数改写成分数

1、完成试一试。

2、想一想,把百分数改写成分数要注意什么?

三、展示交流

1、口头交流学习导引(一),说出这几个分数都是分母是100的分数。

2、交流学习导引(二)

A、分数改写成百分数的方法是什么?

B、重点讨论:分数改写成百分数是通过什么数改写的?

C、遇到除不尽的分数我们应该怎么办?

D、重点讲各题的改写方法。

E、通过练一练的练习,你想到了什么?

引导小结:分数化成百分数的方法。

3、交流学习导引(三)

重点讨论:百分数改写成分数要注意什么?

4、展示练习二十4-8题

四、达标检测

1、把下面的分数与百分数互化 = = = ≈

3﹪= 25﹪= 37.5﹪= 2.4﹪=

2、在3.75﹪、0.37(·)5(·)、0.375 和 四个数中,①最大的数是(),最小的数是()

②相等的两个数是()和(),它们都可以用小数()表示

3、分别用分数、小数、百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阴影部分

分 数()分 数()分 数()分 数()

小 数()小 数()小 数()小 数()

百分数()百分数()百分数()百分数()

五、总结提升

1、这节课又学会了哪些知识?

2、你觉得自己这节课哪个知识点掌握有困难吗?请提出来。大家一起帮忙解决。

11.浅谈人教版初中语文的教学方法 篇十一

【关键词】人教版 语文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0-0154-01

国家越来越重视教育问题,语文教学是各个学科的教学基础,是对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通过语文教学,可以使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人教版语文相对于其他版本更倾向于学生基础知识能力的建立和应用,针对这一目标,结合教学实践,对教学方法做出以下分析:

一、如何吸引学生主动学习语文?

语文是语言和文学的简称。我们从未出生就要接触各种各样的语言教育,母亲与自己的交谈声,家人或旁人的争吵声,清新或劲爆的歌声等,美妙的与乏味的语言伴随我们一直到老。文学是相对于语言更高深的一面,将语文基础学好,才能够更深入的研究文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教师应该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在应试教育中吸引学生主动学习呢?

首先,应培养学生的参与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感觉轻松自在,有优越感。由优越感带动学习兴趣,从而主动学习语文。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初中语文课堂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被动状态,“教的多,导的少”使学生的思维模式受限,只能“听的进”,却“想不出”,导致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厌烦心理。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教学实践中,可以根据课程要求,举办小比赛或者做小游戏,根据初中生对新事物的较强接受能力,引导学生举办参加辩论赛,或者成语接龙,将游戏与教学结合起来,让学生参与其中,放松心情,更好的接受所学的知识。

其次,引导学生进入课文中来。感染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发现更多,体会更多。例如我们在学习《论语》时,可以结合历史中学到的知识,引导学生思维上回归到古代,追随孔子老先生,体会《论语》时代所发生的事,加深学生记忆。在教散文诗歌时,结合情境,利用语言或者音乐配合,调节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热情,使学生感同身受。将学生带入情境中去,使其“身在其中”并能够融入其中。

最后,使学生从教学中受到启发。古人说:“授之与鱼,不如授之与渔”。通过课堂的引导及参与,启发学生发展各自智能。既能够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培养学生的求知和探索精神。使学生在学习上能够事半功倍。

二、如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语文深刻的影响着人的成长和发展,影响着一个民族的思维方式、文化传承和精神世界。新编初中语文教材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为了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大大加强了文化的分量。《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作外在附加的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初中语文开始接触文言文,扩展阅读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可以尽可能的给学生提供大量阅读实践的机会。吟诵,鉴赏,对学生理解和继承古文化,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阅读优秀的诗词读物,使得学生“腹有诗书气自华”。抑扬顿挫的反复诵读,可以领略古诗文独特的魅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选择文化气息浓厚的古文诗词及散文诵读外,也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在应试教育中,更多的家长及部分老教师把语文学科的任务局限在语文课本上,全然不顾语文素质的培养。每日机械重复字、词、句、篇的基本训练,学生对语文的兴趣荡然无存,变成了答题机器人。基础固然重要,培养语文素质才是发展语文能力的基础,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双手同时抓起,基础学好,素质培养好。

三、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现代社会需要的是全方面发展的优秀人才。不是死读书,读死书的高分学生。学生除了要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做人这些基础学习外,还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进入社会后能尽快为国家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学校教育最终要通过塑造和改变每一个学生个人的心理和行为来服务于社会和个人”,这是教育心理学的基本观点。教师放下教师身份和架子,真诚的理解学生,融入学生,不以成绩高低来划分学生好坏,对所有学生采取一视同仁的平等态度,学生能够因为一个老师喜欢一门学科,这样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有个性的发展。很多教师的教学计划中,似乎都存在这一条,但是真正实施的却少之又少。实施起来有一定的难度,经过再三思忖,最后干脆删除掉不再提起。最终导致开创思维式教育停滞不前,而中国式教育却越挫越勇。

因材施教依然是教学的重点。教学要求有基本要求和较高要求。基础知识掌握好后,人教版语文为较高要求的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天地。并在课文的选取和其他方面上,倾向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比如课文练习,没有固定的正确答案,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不同的理解各抒己见。对不同类别的课文,从不同方面去解析,从而得到更多答案,开启更多思维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做更多的引导,而不仅仅是教授,有助于开发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传统教学理念,教师按照教科书“教”,不利于学生发挥自主学习的能力。为了利于学生动脑自学,参与其中,人教版语文更多的尊重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帮助学生开动脑筋,自主学习。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如果一味跟随老师的教学,不能够主动学习,则无法更多的理解书本中的内容。课文中的学习重点,注释和练习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提出,先预习再教学的学习理念。提倡学生自主预习课文,教师在之后的讲课过程中也可事半功倍。可在课堂前期阶段,由学生积极发言,阐述自己所预习的课文中的大致意思,学生自主思考,教师再按照教案中加以引导教学。

另外,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行组织开展语文活动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一项重要方法。定期举办读书会,分享读书心得,体会读书的乐趣。重视培养初中生的阅读水平,加深学生对各类文章的阅读理解程度,启发学生领悟文学作品的写作宗旨,又能够陶冶情操,从而增强学生的写作水平。学生愿意主动学习是至关重要的。

上述各种教学方法,在实践中有过不少成功案例,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待不同时代的学生使用不同的教育方法也是必要的。因材施教更考验教师的教学水平。在实践中探索,才能在实践中成功。

作者简介:

12.授导型教学设计人教版语文 篇十二

关键词:小学语文,批判教学,创新能力

俗话说: “学从疑生,疑解则学成。”质疑是批判教学的基础,只有对教学行为或文本内容敢于质疑,才会促使自己找出依据,证明自己质疑的正确性; 才会更深一步探究从依据,验证依据; 才会在取得依据的过程中使自己的思维“脱离”原有的思维定势,打破常规,形成新的思维模式,产生新的思维定势,创新能力的养成就已初具规模了。

一、教师要具有自我批判的教学观念

在批判教学的所有环节中,教师的自我批判观念非常重要,它是整个批判教学的基础,无它则批判教学成为一句空话,无法进行,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无法增长。在授课之前,教师应该对自己的教学设计等进行自我批判,审视这些教学内容能否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增长。在授课中,边教边审视,当发现教学行为无法增长学生的创新能力时,则必须及时变通教学内容或授课方式。笔者曾摘录一语文教师教授《燕子》的教学片断:

师: 请同学们看着课文,“在蓝天的映衬下,电线杆之间连着的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哇。”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对电线杆的描述应该用“根”,作者为什么用“痕”呢?

生: ……

师: ( 着急,加以引导) : 我们一般是说“一根线”“两根线”,这里为什么用“几痕”呢? 同学们再好好想想( 此处启发没有切中切点) 。

生: 电线只能用几痕,不能用几根( 评委在窃窃私语,授课教师的难红起来了) 。

师: ( 急忙加以讲解) : 看来同学们对课文还没有理解。因为电线很高, 看不太清楚,所以作者只能用“几痕”这个词。同学们明白了吗?

生( 齐) : 明白了( 在教师的灌输下,把知识点记住,但脸上仍然带着疑惑) 。

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是想分析本句中语言特色,让学生去品味其语言特点,但是该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对学情的分析不够,无法了解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状态以及回答问题的能力,并且设计问题的立足点没有找准。 如果他在授课之前,能够用批判的眼光审视自己所设计的问题,至少可以从两个方面作调整: ( 1) 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回答问题的反应作应急处理; ( 2) 修改问题设计的立足点,应该从“在蓝天的映衬下”此语句通过距离的远近来启发学生对“几痕”的思考,从而增长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二、阅读教学中对文本进行批判,增长学生的创新能力

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选入教材的文本虽然具有可读性,但是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尽信书不如不信书”,所以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多元化的阅读方式,指导他们去感受、去吸收文本中的精华部分,同时还是启发他们在感受吸收文本精华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独特的体会,从而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使自己的知识体系经历吸收、运用和再创造的过程。在自己独特体会的形成过程中,正是对教材的批判的过程,个性化的独特体会就是创新能力增长的表现。要想在阅读教学中增长学生的创新能力,务必通过“激疑—质疑—释疑”三个路径来实现。

1. 对教材的激疑。宋朝的张载说: “学成于思,思源于疑”,疑是创新思维的起源,是创新能力增长的基础。只有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才能引出学生对问题进行质疑,在对文本批判的基础上,增长创新能力。所以说,激疑是培养学生批判意识和增长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基础。那么,该如何来激发学生质疑的意识或兴趣呢? 笔者认为,在教学阶段,要善于激发学生现有知识体系和文本教学内容之间的冲突,促使学生去积极思考问题,不断激发学习的欲望,去分析问题,查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满足认知层次的需要。例如,上文所提及《燕子》的教学片断,就可以在学生日常生活常识与文本教学内容之间制造一些“麻烦”,使它们之间产生意识上的冲突。在备课时可设计问题: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对于电线的说话,我们通常用‘根’这个数量词,可是在本文中,在‘在蓝天的映衬下’,作者为什么用 ‘痕’这个量词呢? 这种用法和我们日常生活是否相矛盾呢? 为什么?”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对于“根”这个量词已形成了固定的思维,在文中改成 “痕”,必然会和他们固有的知识体系产生冲突,思考的过程就是创新思维运行的过程,创新能力也在慢慢增长。

2. 对教材的质疑。对教材的激疑只能起着辅助作用,通过教师的激疑来激发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质疑,提出问题,增长创新能力。孔子云: “学而不思则罔”。在“思”的过程中就要对文本产生疑问,把自己的见解或意见提出来,创新能力方能见长。

现代教育心理学对质疑作了如下解释: 学生在阅读文本时,如果对文本产生了疑问,其心理一定会处于不平衡状态,这种不平衡状态会使学生心里非常难受,从而激发他们想方设法解决此问题,平衡自己的心理。在寻求心理平衡的过程中,一定会对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过滤一遍,寻找解决此类问题的答案或依据,当问题解决之后,新的知识体系重新生成,也就是说,知识在创新的过程中重新组合,形成另一知识体系。

在《猫》的讲解中,我要求学生把自己最喜欢的句子找出来,其中一位学生找出的句子是: “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要求给抓痒”,他同时也提出一个问题: “蹭”的意思是“摩擦”,在本文为什么不用“摩擦”,而用 “蹭”这个词呢? 我把此问题“踢”回给学生,要求学生再阅读文本,看看在文中能否发现什么呢? 学生在自由品读、自由讨论的过程中,得出如下结论: “蹭”用了拟人的手法,说明老舍爷爷喜欢猫,猫也喜欢老舍爷爷,蹭出了他们之间的友谊和感情。由些可见,质疑能把学生内心当中思维的火花敲击出来,在对文本进行多元解读时增长自己的创新能力。

13.授导型教学设计人教版语文 篇十三

一、用插图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插图可以通过直观的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尤其是对比较枯燥的、不易理解的文言文。如《童趣》是学生进入初中的第一篇文言文。“万事开头难”, 如果直接讲解翻译, 绝对使孩子一开始就对文言文的兴趣大打折扣。而插图就是对课文主要内容形象的诠释。根据孩子们的心理, 上课前我先让学生观察课文插图, 要学生描述都看到了什么。学生的兴趣马上来了, 纷纷回答自己所见。有的说, 画面的小孩留着长辫, 一看是清朝时期的人物 (说出了作者身份) ;有的说是用烟管吹烟中的一群白鹤玩 (一说烟管他们更有兴趣) ;有人问为何在床上而且还在蚊帐中抽烟, 他这样做对吗?问题形形色色。孩子们充分调动观察力和想象力, 对画面情景进行描述。我适时引导他们:要想知道答案, 请看课文文字是怎样“绘画”的。趁热打铁, 他们个个迫不及待去读课文, 寻找答案——原来画中小孩就是小时候的作者、清朝文学家沈复;他正“留蚊于素帐中, 徐喷以烟, 使之冲烟而飞鸣, 作青云白鹤观”, 他躲在床上的素帐中, 正是为了自己好玩……绘画与课文合二而一, 进一步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 课堂气氛轻松愉悦, 许多问题迎刃而解, 且当堂成诵, 教学效果非常好。

二、用插图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人物形象

《我的信念》是居里夫人所作。通过文章, 我们感受到了一个醉心于研究、淡泊名利, 热爱科学如“迷醉于神话故事一般”, 又有着坚韧不拔意志的女科学家形象。课文中有一张居里夫人在工作的照片。为了让学生对这位了不起的科学家有更深入的了解, 我让他们对这张照片进行描述, 看看能否从文章中找到切合这张照片的语句。画面上的居里夫人正坐在书房里, 认真地做实验。通过这一环节表述, 学生们对一个伟人的形象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在课堂适时地“插入”插图, 自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用插图教会学生如何生动描述景物

《紫藤萝瀑布》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 文中用大量的笔墨描写了藤萝花富有生机与活力的美。语言生动形象, 色可观、形可触、香可嗅。如何让初一的学生感受并学会描述美景美物呢?学课文之前, 我注意到一幅藤萝画的插图, 那一簇簇藤萝花开得那么繁密、那么美丽。于是, 我灵机一动, 提出几个问题:1.观察画面, 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藤萝花的样子。学生纷纷描述:花朵繁密、花色粉紫、上浅下深……2.你以为应抓住花的哪些方面才描写得详细些?学生思考后认为:描写花应从花的颜色、形状、香气等方面写才更详细。3.如何描写才生动形象?学生一致认为:要想生动形象, 就要使用修辞手法, 还得会用修饰词。

通过有针对性的描述训练, 学生已经对如何刻画景物的层次顺序了然于心, 此时教师再引导他们走进文本, 与作者的描写加以比较阅读, 进行语句品析。经过一观、一练、一品, 既提高了鉴赏能力, 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四、用插图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绘画就是线条和色彩写成的无字文章。因此, 我们应该用文字描述出画的意境和韵味。特别是古诗词, 语言凝练, 画面感强。不少教师在教学中会让学生根据课文去绘画, 以达到深悟文本的目的。然而, 他们常常忽略了文本插图的妙用, 它正是训练学生用文字表情达意的媒介。如七年级上册第十五课《诗四首》中马致远的《秋思》, 漂泊在外的游子郁郁寡欢, 愁眉不展, 憔悴的脸上写满了孤寂。他胯下的瘦马似乎通晓主人心思, 低头郁郁而行。正是夕阳西下时, 这对“主仆”要到哪里留宿?诗歌虽短小精悍却极富感染力, 学生读罢诗文, 再仔细观看插图, 图文对照, 一时文思泉涌, 纷纷举笔。有学生写道:

枯藤在秋风中瑟瑟颤动。薄暮中, 乌鸦在盘曲的老树上空聒噪着盘桓, 天又凉了。不远处是一座小桥, 流水潺潺从村子外边流过。几户人家屋顶上扬起了袅袅的炊烟, 他们的家人该是多么幸福地准备共进晚餐!太阳即将躲下山头, 然而, 村外的漫漫古道上, 漂泊在外的游子不知道家在何处。他孤独而悲伤, 骑着一匹瘦马, 向着那夕阳外渐行渐远……

通过这些“插曲”, 我以为观察插图进行课堂小练笔是最有效的训练途径, 不仅因为它直观, 更主要的是画面的形象性和文章的情感内蕴使学生情感内化, 产生表达的欲望, 即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中所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 观文者披文以入情, 沿波讨源, 虽幽必显。”

上一篇:安全主任安全生产责任书(安办主任)下一篇:街道办事处主任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