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建设厅城乡建设网

2024-11-09

江苏建设厅城乡建设网(8篇)

1.江苏建设厅城乡建设网 篇一

关于转发江苏省建设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我省建设工程监理管理的若干意见》的通知

连建质〔2007〕551号

各县、区建设局,市各有关单位:

为了进一步加强我市建设工程管理,提高监理的工作质量水平,促进监理企业健康有序发展,现将省建设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我省建设工程监理管理的若干意见》(苏建工〔2007〕168号)转发给你们,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意见,请一并遵照执行。

一、同期开发建设的住宅小区以及其他建设工程,应当由一家监理企业监理,建设单位不应划分成若干标段分别委托不同的监理企业监理。

二、建设单位与监理单位签订合同时,应当在合同中约定:对采用监理企业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后节省投资的,由建设单位从节省的投资中提取10%—30%奖励给监理企业。

三、对发现签订阴阳合同、压低监理取费、恶意拖欠监理费用的建设单位,我局将及时上报省建设厅,并由省建设厅将报送建设单位及法人代表信息至人民银行南京分行,由人民银行南京分行将其登录在全国联网的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中,并定期向省内各金融机构通报。征信系统将提示各金融机构对签订阴阳合同、压低监理取费、恶意拖欠监理费用的建设单位和个人不予信贷支持。

四、建设单位在建设工程开工前应当将监理的范围、内容、总监理工程师姓名及委托给监理企业的权限等内容书面告知施工企业。在办理质量监督和安全监督手续时,应提供书面告知施工企业的内容。

五、外省外市的监理企业在我市承接监理业务时,应按照有关规定进行项目核验,招标人或代理机构对潜在投标人进行资格审查时,必须审查监理企业的《核验通知书》,应对没有进行项目核验的监理企业不予审查通过。

六、监理企业在承接监理业务后,应按照投标文件的项目监理部人员组成到位履行监理工作职责,不得随意变更,监理合同备案部门要及时将投标过程中的项目监理部组成人员传送给工程所在地质量安全监督机构。

七、项目总监理工程师非以下原因不得变更。

1、身体原因不能胜任工作的;

2、调离原单位的;

3、建设单位对总监理工程师工作不满意要求变更的;

4、总监理工程师需长期脱产学习的;

5、不再具备从业资格的;

6、因受行政处罚等原因不能继续履行职责的。

总监理工程师在一年内变更不得超过两次,否则该总监理工程师从第三次变更之日起一年内不得参与投标。

因上述原因确需变更总监理工程师的,监理单位应提供书面报告、备案表和下列材料(备案表格式见附件):

1、要求变更的原因及相关有效证明材料;

2、企业任命总监理工程师的任职文件;

3、建设单位与监理单位签订的变更补充合同;

4、新任命总监理工程师的注册岗位证书;

5、外地总监理工程师无在建工程的证明(地市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出具)。

项目总监理工程师发生变更的,监理单位应重新任命不低于原项目总监理条件且无在监主体未完工程的同志担任,建设单位、监理单位须签订补充协议并重新进行合同备案,由合同备案部门上传至工程建设信息档案网告知各相关单位。

八、市建设局负责本市范围内的不良行为的考核工作,各县、开发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委托机构负责所辖区范围内的考核工作。市建设局的工程建设管理各职能部门按职责对照标准进行考核,对监理企业和监理人员有所列不良行为考核标准的,必须予以扣分,扣分行为需由两名或两名以上监督人员进行。

九、扣分程序

(一)发现违规行为予以纠正;

(二)在签发整改通知单的同时,发出《扣分通知单》,送违规总监理工程师或所在企业签收(《扣分通知单》格式见附件);

(三)市区内监督人员应将扣分情况于检查当日上传市建设局,各县、开发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做出决定5个工作日内上报市建设局,市建设局将及时处理记入信用档案(上传扣分情况格式见附件)

(四)总监理工程师对扣分情况有异议的,由所在企业在3日内向市建设局质安处申诉,市建设局接到申诉后应组织核实。

十、对获得省示范监理企业的,表彰决定印发日起两年内每次评标应进行加分,每次加分分值不高于5分;属省优秀监理企业的,表彰决定印发日起一年内每次评标应进行加分,每次加分分值不高于3分;属省优秀总监理工程师的,表彰决定印发日起一年内参与投标每次评标应当加分,每次加分分值不高于3分。对获得市示范监理企业的,表彰决定印发日起两年内每次评标应进行加分,每次加分分值不高于3分;属市优秀监理企业的,表彰决定印发日起一年内每次评标应进行加分,每次加分分值不高于2分;属市优秀总监理工程师的,表彰决定印发日起一年内参与投标每次评标应当加分,每次加分分值不高于2分,对于同时获得省市两级的监理的企业和总监不重复加分。

十一、对达到限制分值的监理企业和总监,市建设局将及时通知招标管理部门和代理机构,在限期内限制其相应的活动。

二〇〇七年九月十三日

2.江苏建设厅城乡建设网 篇二

1 主要做法

1.1 以规范化建设为抓手, 把标准化贯彻到健全基础体系和优化工作流程中

规范化建设是标准化管理的有效载体, 也是标准化建设的核心内容。该所从规范化管理入手, 围绕9项创建标准化实施细则, 对供电所的功能设置进行了调整补充, 建立健全了班组规范化管理网络图和工作流程, 完善了工作标准和考核办法。同时, 运用流程信息化管理系统, 实行资料台账电子化管理, 既有利于日常管理和运用, 又提高了规范化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1.2 以专业化管理为依托, 把标准化落实到简便实用的闭环管理中

专业化管理是标准化建设的重中之重, 也是创建工作的关键所在。该所重点抓好营配分开与抄收分离工作, 组建了3个专业化班组和12个专职岗位, 实行专业化管理。严格执行专业规定, 重点加强无功、线损管理和分析考核, 对业扩报装、计量、抢修等管理流程实行信息化闭环管理。建立健全了9类班组制度和记录台账, 完善了专业工作6项标准和管理流程, 明确了专业班组职责范围和考核细则。严格按照专业化工作流程办事, 应用现场作业辅助软件, 加大“两票”执行力, 规范农电员工专业化施工行为, 形成了行业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闭环运行体系。

1.3 以精益化运营为中心, 把标准化融入到转变营销模式和提高经营效率中

精益化是标准化建设的延伸和升华。该所围绕营销标准化建设, 强化农电精益化管理, 实现了由粗放型向精细型的转变。精简营销管理流程, 完善了业扩亮单考核和绩效管理, 重新规范低压客户业扩流程, 形成了目标明确、职责清楚、分析透彻、考核到位的线损绩效管理体系。深化电能损耗精益化管理, 健全了线损、无功和电压管理制度, 确保电能量在抄核收等环节上正确无误。以线损目标考核为抓手, 加强农网无功设备管理和电能平衡工作, 改善配网结构, 增加导线截面积, 缩短供电半径, 适时调整三相不平衡负荷, 在提高变压器负荷率、电容器可用率和投运率中提高系统功率因数, 降低电网损耗。

2 取得成效

2.1 专业化管理让供电所管理模式由旧变新

该所以专业流程信息化管理为依托, 以满足生产经营需要、有利于日常工作和专业化管理与运用为目的, 应用信息管理系统, 推行资料台账电子化。一手在增强农电员工计算机操作应用能力上下功夫, 一手做好信息系统数据及时更新。把属专业班组编制、保存、更新的专业台账保存在班组, 基础资料台账完整、动态更新、符合现状, 提高了供电所信息网络的稳定性和可用率。全面应用现场作业辅助软件, 规范农电员工专业化施工行为, 改变了班组划分不清晰、工作职责不明确的松散式管理现状, 提高了现场标准化作业水平, 推动了供电所的转型升级。

2.2 精益化管理让供电所经营质量由劣变优

精益化促进了供电所经营模式由粗放型向精细型转变, 经营质量和水平上了新台阶。该所把精益化管理融入到营销管理和服务质量考评中, 健全了供电所与农电员工两级营销服务质量责任机制和管理体系, 实行营销服务质量一票否决制, 每月进行一次服务质量考评, 把营销服务质量优劣、供电能量多少列入农电工作目标管理, 一级抓一级, 一级保一级, 一级对一级负责, 促进了增供扩销, 提高了供电经营效率和效益。

2.3 规范化建设让所容所貌由陋变美

过去, 该所的家当也就几间房屋, 几张桌椅, 几样工器具。如今, 供电大楼临街而立, 营业大厅宽敞明亮, 现代化电网生产经营设施完备, 功能齐全。该所在院中、楼道和营业办公场所栽植、放置了树木花草, 绿化美化了环境。严格执行营销窗口创建标准, 在营业大厅内设置了客户等候休息区和写字台, 公布了服务监督台、电价标准及业扩报装流程等5个营销服务内容。健全规章制度, 在柜台及办公桌上摆放了各种业务标志标牌, 工作人员统一着装, 挂牌上岗。

3 成功经验

3.1 从分解创建责任做起, 抓下联动上, 在推进活动有声有色上求突破

该所细化分解标准化创建活动实施方案, 明确岗位标准化创建目标、职责分工、建设措施和创建计划, 并对时间节点、激励与考核等方面作出具体规定。一是以规范化建设为动力, 整治了环境卫生, 绿化美化了生产办公环境。二是以深化营业窗口专业化建设为切入点, 引导专业岗位人员按照工作流程办事, 严格执行各专业规定, 塑造了良好的营业窗口形象, 提高了标准化作业水平。三是以“供电标准化建设橱窗画廊”等为阵地, 营造岀“人人学标准、事事讲标准、个个树标准”的浓烈氛围, 创建活动既轰轰烈烈, 又扎扎实实。

3.2 从细化创建措施入手, 抓分步考评, 在全员全程跟踪督导上下功夫

该所明确标准化供电所建设的的工作目标、职责分工、建设措施和创建计划, 制定了9项重点建设措施, 对时间节点、考评程序、激励与考核等方面提出具体规定。明晰各专业班组职责, 完善工作制度, 优化工作流程, 将标准化班组创建工作作为标准化供电所建设的核心内容和前提条件, 细化分解标准化供电所创建活动实施方案, 做到人人创建有目标, 个个肩上有压力, 达到了预期效果。

3.3 从实际出发, 抓以创促建, 在带动全面工作提档升级上见成效

3.网时代的品牌建设 篇三

2011年11月出版的《新周刊》封面主题是“人联网—2011网络生活价值榜”。这个榜单就反映了当今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当手机不再是通话的工具,而是手持终端的时候,人联网就出现了。很显然,手机和手持终端是完全不同意义上的概念。当越来越多的人通过手机使用微博、微信等工具,就意味着每一个人都成为了一个独立的媒体—我们可以把它称之为自媒体,即自己就是媒体,这种自媒体的影响力已远非以往能比。可以看一看近两年的社会热点,就可以感知到自媒体的强大力量。为什么人联网可以创造巨大的轰动效应呢?中国有句老话:“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也就是说,人的每个举动都在上天的眼中留下印痕。人在做,天在看。所谓水落石出,是在说自然,亦是说人类社会。

世界的本质结构是网

所有的活动在这个世界上都会留下印记,就像品牌本身就是一个印记一样。所以,我们开展的每一项营销活动,都有它的效果和结果,只不过印记的深浅不同而已。

当个体的人通过手机等手持终端和互联网连接在一起的时候,世界的本质结构就开始显现,那就是网状结构。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今天这张天网已经通过手持终端与互联网的连接落地了,而且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这就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

由自然而社会,为什么联网的时候人就变得非常有影响力?因为这个世界的本质就是一张网。

首先,是宇宙自然网,作为继爱因斯坦之后最伟大的物理科学家,斯蒂芬·霍金在《大设计》一书中描述了世界网的本质。他认为这是宇宙的一个现状。霍金说世界之所以存在,就在于我们拥有解释它的办法。就如同古人称谓的“中国”, “中”就是“居天下之中”之意。又比如天圆地方之说,当时中国古人对世界的解释就是如此。

其次,是人类社会网。人类社会网的本质,即一个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网:以一个个个体为中心而与他人形成关系。每个人都是这样,在某一个点上,以此为核心形成一个网。

最后,人脑也是一个网。人脑由大脑、小脑、间脑、脑干组成,由神经纤维构成一个网。

因此,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一个世界以网的形式连接起来之后,会有如此强大的影响力。

品牌建设进入网时代

我们看到了世界发展的大趋势。因此,对于企业经营者来讲,就必须明白品牌建设和品牌营销已经进入网时代。当然,我们一直处在网时代,只不过我们并没有很好地认识和运用“网”的概念。就像以前所有的品牌营销研究,很多时候是链条似的,包括价值链(凯文·凯勒的品牌价值链模型),然而现在看,其实都是网状的。当然,仅仅是洞察到还不行,还要做深度研究才行。在网时代,要深入思考、研究品牌应该如何做、营销应该如何做、传播应该如何做,通过网络、微信、微博、手持终端,将品牌营销这张网连接起来。

在网时代,与以往相比,厂商和顾客之间的信息获取发生了对移、翻转。什么是翻转?因为一直以来,厂商和顾客之间的信息是不对称的,厂家知道的,顾客不知道。但是在人联网的网时代,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微博、博客、论坛等信息沟通和互动平台上,聚集了更多的有着共同消费体验的顾客,聚集了很多真正的专家。在这种情况下,甚至是厂商不知道的,顾客已经知道了,这就是信息不对称的翻转。

顾客成为品牌建设的生力军

因此,我们必须研究网时代的品牌建设和营销。那么,网时代品牌建设的最大特点是什么呢?网时代品牌建设的最大的特点就是:顾客成为品牌建设的生力军。以往,很多企业高喊“顾客是上帝”、“我们要为顾客服务”等冠冕堂皇的口号,但真正为顾客解决问题的企业并不多。有,的确很少,比如乔布斯和苹果公司。苹果公司的操作系统虽然是封闭,但在内心深处,乔布斯却洞察到人们的需求—“活着,只为改变世界。”他不仅说,也的确做到了。我以前从未用过苹果公司的产品,为了看电子杂志,才买了一部iPand2,其使用体验确实是不一样的。苹果公司之所以吸引全世界的目光,不是没有原因的。

顾客在网时代成为品牌建设的生力军,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点。以前顾客想反馈信息都没有足够多的媒介可以选择:想传播却没有好的渠道,想发泄却没有便捷的途径。如今,微博上的一条信息足以决定一个品牌的生死存亡。“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在微博盛行的网时代,已经成为一条铁的定律。因此,企业在品牌建设中要注重口碑管理,把口碑管理前移。企业要给顾客提供价值。当企业给客户提供价值的时候,客户可以真切地感知到,如同苹果公司的产品。

网时代品牌建设方法论

品牌建设必须符合网时代的特征。帮助客户解决问题,而不是抓住机会赚钱,是品牌建设的核心。稻盛和夫先生讲“定价即经营”,因为永远有价格更低的产品,所以企业不能在价格的高低上做文章,而应该在价值的高低上做文章。什么样的价值决定了什么样的价格,而不是说什么样的价格决定了什么样的价值。

而所谓的营销,营,营造氛围;销,建立并打通价值通路。也就是说,有价值的东西得让人买得到,才能真正体现并实现价值。

当有人开始买你的产品的时候,你就开始建设品牌了。可以说,品牌是在销售中建设起来的。因为品牌的本质是关系,只有发生了关系,才能谈其他的。厂商和顾客就是通过销售发生关系的。

顾客如何第一次购买是非常关键的。例如新产品要促销,为什么要促销,就是鼓励顾客第一次购买。为什么鼓励第一次购买,因为你的产品有相应的价值,能够解决顾客的问题,给顾客带来价值。顾客只有尝试了你的产品或者服务,才能够感知到这种价值,形成品牌印象。

在顾客持续购买的过程中,或者相互推荐的过程中,品牌最终形成了。然后,就是进行品牌管理,包括品牌形象调整、企业文化提炼等。

所以说品牌形成是一个动态调整的过程,是形成一张网。这就是网时代品牌建设的品牌网。

网时代品牌体系化运作

关于品牌建设,更重要的是我们必须清楚,它是一个体系化的运作。如今,任何一个企业的竞争都是体系化的竞争。

观察一些企业,不难发现,它们的体系无法支撑它们发展。很多企业短短几年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然而紧接着就是增长放缓,甚至开始下滑,其根本原因就是企业没有及时调整增长模式,用体系化运作增强自己的竞争能力。只有体系化运作才能支撑企业发展,所谓局部即是整体,就是这个道理。

营销讲究匹配性,品牌讲究共鸣。品牌营销本身就是体系化的能力体现,尤其是在网时代。

4.内网建设 篇四

国家林业局内网建设主要是指局机关内网办公系统的建设。国家林业局局机关内网办公系统是林业电子政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01年起开始运行。最初系统采用C/S结构,在Lotus Notes平台上开发完成。系统的建成和应用实现了网上信息查询,为局内的用户提供了信息共享的平台,为各司局发布信息提供了载体。经过几年的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实际需求还有很大差距。从2006年开始,内网办公系统进行了全面的技术升级。目前注册人员达到800多人。

总体思路

根据我国林业发展战略的总体目标和要求,结合林业自身特点,以满足林业事业发展和林业管理的需要为宗旨,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下,结合国家林业局现有网络环境及办公需求的具体情况,由国家林业局统一规划、组织和建设。

一、指导思想

国家林业局内网办公系统建设遵循“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统一规划,循序渐进,统一标准,整合资源,系统、安全、可靠和可扩展”的指导思想。

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有需求才有动力,有应用才能发展。系统的建设和应用以实用和实效为重点,在综合分析机关办公业务和领导科学决策的需求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展系统建设和应用开发工作,并通过系统应用的成果不断推进系统建设的深入发展。

统一规划,循序渐进:办公自动化系统建设和应用是一项涉及面广、技术和资金密集的系统工程,为确保系统发挥整体效益,由国家林业局统一规划指导,协调各个部门,分期开展系统的建设工作。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进行的系统建设,一边建设,一边应用。

统一标准,整合资源:统一标准,利用统一的网络建立办公平台,促进办公系统与各个业务系统和林业基础数据库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切实改善局机关的办公和信息资源环境,促进电子政务的建设。对数据进行有效整合和集成,达到资源共建共享的目的。

二、总体目标

国家林业局内网建设的总体目标是最终构建一个安全可靠、稳定高效、结构完整、功能齐全、技术先进的电子办公平台,实现机关内部公文、会议、信息、督查、内部事务管理等主要办公业务的数字化和网络化。实现公用文档管理的自动化,各类知识和信息的有序存储。实现信息集成,将数据中心、各种业务系统的数据集成到办公自动化系统中。提高办公效率、规范办公流程、提升政府机关形象、降低运行管理成本,全面实现机关办公信息化,促进我国林业又快又好地发展。

网站内容

国家林业局内网办公系统是整个国家林业局电子政务系统的基础平台,它与专网综合办公系统、林业数据库以及其它业务系统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构成国家林业局电子政务系统。内网办公自动化系统采用B/S结构,用户用浏览器登陆办公平台后,就可进行日常办公直接访问电子公文传输系统和林业数据库。在办公平台主页上分别排列着各个功能模块。员工通过内部的多功能的信息交换平台,将工作中传统方式的面对面、纸介质的信息交换方式转移到网络上来,使员工充分利用网络的先进技术工具,提高工作效率。

国家林业局内网办公系统主要包括信息服务、网上办公、综合互动、安全认证系统等四个部分。

一、信息服务版块

信息服务系统主要为系统内用户提供林业的基本情况、政务信息、政策法规等信息服务,用户依据权限进行输入、浏览、编辑和打印等操作。

(一)林业概况

林业概况包括林业基本情况、林业发展报告、国土绿化状况公报、林业大事记、林业工程公报等信息内容。

(二)领导专区

包括领导活动、领导讲话、领导文集等。领导活动用于发布局领导的活动安排,有权限的人员可为领导安排日程, 其它用户也可根据授权点击日程表查看该项安排具体内容(时间、地点、事件等)。领导讲话和领导文集发布领导的讲话以及出版的文集,方便用户的查询、学习。

(三)今日要闻

发布每日与林业相关的重要新闻和资讯。

(四)工作动态

发布各司局重要的工作汇编。

(五)信息简报

对林业情况通报、林业要情等政务信息进行有效的管理,可以方便的进行输入、修改、查询、打印等操作。

(六)政策法规

存储林业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制度以及其它的法律法规,可按多种方式方便的进行查询检索。

(七)规章制度

发布机关内部的规章制度、管理办法、工作指南等。

(八)电子政务

发布林业电子政务相关的政策、规划、重要事件等。

(九)机关建设

为机关党建工作提供一个信息发布、交流学习的场所,包括党员之家、反腐倡廉等栏目。

(十)生活资迅

为用户提供天气预报、交通资讯等信息。

二、网上办公版块

网上办公系统可以实现政府收发文、签报、催办、审批、会议管理、档案管理等办公程序的计算机网络化管理。

(一)最新文件

存储和发布最新的文件,用户可以依据权限进行查询。具体包括收文、发文、签报以及最新文件、中央文件等内容。

(二)公文流转

公文(文件、签报、函等)流转是办公系统的重要模块,主要用于实现公文的网上流转和管理,包括收发文管理、来文阅办、流程监控、公文归档、公文检索等。系统会根据办公的实际需要部署到不同应用者的办公平台之上。

为收发文件提供管理平台,实现通知、报告等各类正式公文的起草、签发(会签)、传输、签收、归档、查询的电子化,公文在流转时采用专用的版式文件,能保持版式的不可更改和一致性。能够进行批注、修改,支持痕迹保留、手写签名。真正做到方便、高效、安全、规范。

系统还能根据行文工作流程,设置收发文流程,并可监控流程执行情况。具有催办提示功能,当有新的工作项目到达,系统在相关人员的登录机器上给予提示。

(三)专网传输

可将内部流转的公文、简报等经过签发、盖章等程序后直接转入专网上的综合办公系统,实现远程传递。

(四)会议计划

1、会议申请。可以进行会议的申请,列表分页显示所有自己发出的会议申请,显示会议名称,审批状态,可添加,修改,取消会议。

2、会议审批。有权限的用户可以对会议申请、会议预算做审批。

3、会议通知。会议申请审批通过,系统自动将一份会议通知发到与会者的即时消息中;系统都将通知所有与会者;已通过的会议申请被取消,系统也将发出会议撤消通知。

4、会议室管理。可以对会议室安排进行协调和管理,可以查询选定的日期里会议室分配情况。

(五)会议材料

包括会议前会议名单、会议文件等材料的准备、会议后会议材料的分类存储等功能,用户可按权限对会议材料进行查询。

(六)会议落实

记录会议的落实情况,相关的文件、办法等。

(七)视频会议

实现桌面的视频会议,每个用户可以通过桌面的视频互相沟通交流。

(八)调查研究

存储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调查研究工作制度,制定和落实调查研究工作计划,发布调查研究结果及报告。

(九)档案管理

国家林业局已经将建国以来的总计约350万页的档案数字化,为更有效的使用这一资源,在内网办公平台上开发档案管理系统,实现文件归档、档案查询、档案借阅管理的一体化。

(十)人事管理

人事管理包括人事变动、假期审批、考勤管理、培训发展等内容。

1、人事变动。从人员变动申请的提出到最后审批结束的一个人事变动流程。由流程管理工具来实现,具体审批人员和流程步骤由人事管理相关部门提出。

2、假期审批。从员工提出休假申请到最后审批结束的一个假期审批流程。同样由流程管理工具来实现,具体审批人员和流程步骤由人事管理部门提出。

3、考勤管理。以文件的方式记录每月或每周的考勤情况表,相关管理人员有修改和录入的权限, 其它人员只能查看。

4、培训发展。以公告栏的形式,显示培训计划及其详细内容。人事相关人员有权限进行录入和修改,其它人员只能查看,报名。

三、综合互动版块

(一)通知公告

通知公告栏目包括通知公告和公示公告两部分内容。能够迅速发布单位内部和各级部门内部的通知、活动安排等、快讯等信息,并能够追踪信息的浏览情况。用户依据权限浏览,可以带有附件,可自动发到成员的电子邮箱。

(二)司局专区

管理每个部门专有的办公所需资源。为机关的每个司局及直属单位建立专有的区域,提供信息发布、共享、交流的场所,可以存储本司局的公用文档,实现司内文件传递,发布通知等。

(三)信息报送

各用户通过此项功能向局信息管理部门保送本单位的信息。

(四)在线调查

针对某些问题进行专项调查,了解民意。

(五)建言献策

作为一个自由讨论区,可依据权限就某个问题在各级范围内展开讨论,提出建议,帮助形成单位的文化氛围。

(六)网上举报

为用户提供举报违法违纪现象的场所。

(七)数据库

国家林业局内网办公系统的建立,是以空间数据管理技术和文档数据管理技术为基础的。根据信息资源的适应范围和业务分类分别建立数据库,以便快速、准确和有效的提供数据服务。根据国家林业局的职能和业务流程建立业务资源数据库系统,该数据库系统是电子政务的基本信息源。业务资源数据库系统将分门别类地管理国家林业局各类业务管理部门所需的专题数据,提供专项数据服务;并在数据交换中心的支持下,集成各类业务信息,在技术上实现数据共享。

实现国家林业局内网办公系统与林业资源数据库的连接,能够为政府办公提供图形、图像、图表及多媒体数据。最大限度的将其他专题管理信息系统中的数据集成到办公系统中,实现在一个平台上的调用。实现内部办公系统中的的数据与外部网站数据的有机结合,系统内的数据经审批后可直接发布到外网的相应模块中。

(八)个人专区

构建个人办公区域,主要内容包括电子信箱、个人文档、个人通信录、日程安排等。

1、电子信箱。利用此系统局内的用户可以在内部网络或专网上收发电子邮件。

2、个人文档。个人的文档管理工具,不与他人共享,可分门别类的存储自己的文件。提供安全的服务器备份,可以实现异地操作。

3、个人通讯录。通讯录条目管理,可以按照姓名,公司,电话进行关键词查询。私人拥有,可与个人电子邮箱发信功能结合。

4、日程安排。用户可安排自己每天的日程,日程表可按一日、一周、一月等显示。日程表中某项时间可以生成定时器中的一条记录,同时具有任务单的任务分配功能,可根据任务的发派情况自动生成每个成员的公共日程表。

(九)视频点播

为用户提供视频信息,用户可以在网络上选择播放自己需要的视频文件。

(十)综合查询

在计算机网络和文档服务器支持下,建立办公业务文档综合查询系统,存储和管理林业各级政府部门及员工的办公文件、工作报告等文档数据,并对这些办公文档进行统一的管理。办公文档主要包括公文资料、项目文件、技术方案、林业标准、内部电话、专家信息等几类。用户可以根据权限对文件进行输入、查询等操作。

(十一)竞争上岗

为局机关竞争上岗工作提供服务,具体内容包括:政策规定、问题解答和公示公告等。

1、政策规定。公布竞争上岗的实施方案、报名表、工作安排等,便于内部职工查询。

2、问题解答。解答机关工作人员关于竞争上岗的问题

3、公示公告。公示竞争上岗的结果。

四、安全认证体系

可以提供完整的用户身份认证、授权管理,实现对整个系统的权限统一管理。可以随时动态调整组织结构、人员组成和资源权限,适应单位组织结构调整和功能需求的变化。

(一)部门及用户管理

有权限的管理人员可以自定义部门,包括建立部门、修改部门信息、删除部门等。组织结构采用标准树状网络结构。可以方便地管理每位用户,给他们分配部门、角色。并可以灵活地增加、修改、删除用户信息。

(二)身份认证

确定每个进入系统的用户身份的合法性,保证系统的安全。

(三)授权服务

可按照组织结构或人员设定各项通用办公资源的使用权限(读写删),分配角色,所有内容依权限显示,体现专门化和保密性;某用户可在不交付自己帐号密码的前提下,将自己所有资源权限交给其他用户代理,并可随时收回被代理的权限,并查看被代理期间代理人的操作记录。

(四)日志管理

日志记录系统每天发生的事情,可以检查错误发生的原因,或者受到攻击时攻击者留下的痕迹。能够进行审计和监测,实时的监测系统状态,监测和追踪侵入者。

网站技术

一、技术体系架构

电子政务的目标是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缩短时间,这就需要存在一种简捷,快速的服务于机关员工之间。提供这些服务的应用软件必须同信息系统)相结合,并提供新的能向更为广阔的用户提供的服务。这些服务具备以下的特点:

1、功能强大。系统可以实现任何用户需求。

2、易用性。用户能够简单快捷地使用系统功能。

3、高效性。能够有效地利用系统资源。

4、易维护性。系统功能可以很容易地修改和改进。

5、可扩展性。能适应各种规模的用户需求。

6、柔性。可以适应环境的变化,降低风险。

7、安全性。保护用户的隐私和数据的安全。

8、可依赖性和可扩展性。保证操作的正确和迅捷。

通常这些服务是由分布的应用程序组成的,包括前端数据端和后端数据源以及它们之间的一层或几层,这些中间层提供了把功能和数据与EIS相结合的功能。这些中间层把客户端从复杂的业务逻辑中分离出来,利用成熟的INTERNET技术使用户在管理上所花费的时间最小化。合适的技术体系架构可以降低开发这种中间层服务的成本和复杂程度,因而使得服务可以被快速的展开。

软件体系结构的设计是整个软件开发过程中的关键点。对于应用系统软件来说,特别是一些较为复杂的软件系统,没有一个合适的体系结构而要有一个成功的软件几乎是不可想像的。不同类型的系统需要不同的结构体系,系统的设计往往很大程度取决于体系结构的选择。国家林业局内网办公系统采用基于B/S网络结构体系来开发。B/S结构将OA系统中的三要素(数据、功能、行为)分离,形成前端客户层,负责可移植的逻辑表达;中间的应用层,允许用户通过将其与设计应用隔离而共享和控制业务逻辑;后端的设计隔离和服务层,提供对专门数据服务的访问,处理客户端与数据库间的数据流。所有应用部分的应用服务可以通过WebService来访问。随着技术的发展,随着Internet应用逐步变得普及,许多应用程序将不再作为单机系统运行,而是会彼此通过互联网进行通信——互联网将不再仅仅是个人对个人通信(如,通过电子邮件)的介质,或者个人对应用程序通信(如下载信息)的介质,而且也是应用程序对应用程序通信的介质。此通信将通过消除人为干扰使工作流程更加有效,并将会通过采用一组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分布式计算标准来完成,这些技术使得现有应用程序和新的应用程序可以在基于服务的体系结构中作为“WebService ”进行访问。这些标准涉及基于XML 的网络协议(SOAP——简单对象访问协议)、基于XML 的接口规范(WSDL——Web Service 描述语言)和服务注册表(UDDI——通用描述、发现与集成)。它们将需要发展以包含其它工具(如信息处理、事务处理、安全性、服务的合成或集合及其它)。

根据系统的总体设计,系统呈现三层结构,和其他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比较多。此外,在系统中的数据传递要求有严格的可靠性,必须保证数据传递的准确、及时。第三,由于应用程序采取B/S构造,在进行数据传输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到数据的并发存取而对数据库、应用程序造成的压力。根据系统应用的需求,在该系统的构造过程中,应使用数据访问控制、数据服务、面向对象的事务处理、安全防范和管理等中间件产品,建设用以规范和集成各业务应用系统软硬件的中间件平台。通过采用中间件技术和产品,推动资源共享,互联互通。

二、安全认证和应用支撑平台

建立统一的安全认证和应用支撑平台,提供以人为本的应用整合服务,提供全程的协同办公服务。

用户在业务系统中拥有统一的身份,即方便用户使用又方便管理员管理。用户在使用业务时不必每次都要出示证件,以达到单点登录的目的。用户提交身份标识,通过身份验证之后,即可进入门户页面,所有该用户有权访问的应用系统都列在门户页面之中,点击即可进入。

对本部门内用户及业务系统提供权限注册服务,实现各类实体的联系人权限和网络及网络资源访问权限等进行统一管理,并根据上述权限进行鉴别授权。业务控制与应用整合体系基于标准体系框架,提供统一的应用系统申请、注册和发布服务,方便的实现对原有应用系统的整合;提供电子印章、电子签名等信任服务,实现信任服务的快速部署。

主要特点

国家林业局内网办公系统将内部办公系统、外网上的国家林业局网站、专网上运行的电子公文传输系统、正在建设中的森林资源数据库及其它业务系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统一的办公平台使用户利用信息更加方便快捷,信息资源更加丰富,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大大提高。系统的建设提高了办公效率、规范办公流程,达到推进林业领域的信息化进程,推动林业发展的目标。

一、统一的内网办公平台

在国家林业局统一规划指导下,协调各个部门,建立统一的电子政务平台,防止各自为政、重复建设和信息孤岛;建立统一的标准规范,整合现有的信息资源,最大限度的挖掘和利用可用信息,降低信息利用的成本,达到资源共建共享的目的;建立统一的、协调的、跨部门的业务流程,解决好共享与交互及安全问题。促进了办公系统与各个业务系统和林业基础数据库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切实改善局机关的办公和信息资源环境,促进电子政务的建设。

二、合力共建的管理体制

电子政务是政府改革的产物,必须有强有力的领导。建立一个高效的、有力度的管理组织和制度,才能确保内网建设的顺利进行。

为了更好地发挥各司局、各单位力量,明确各栏目的信息提供单位,建立责、权清楚的内网办公系统管理制度,合力共建,保证信息丰富更新及时,实现内网建设的持续发展。

三、以需求为导向与以应用促发展

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绝不是一句口号,有需求才有动力,有应用才能发展。只有真正按照需求建立的系统才是有生命力的系统。精确的需求和业务流分析能很好的解决了在办公系统中经常出现的与业务部门脱节,信息采集和供给渠道不畅通的问题。系统的建设和应用以实用和实效为重点,在综合分析机关办公业务和领导科学决策的需求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展系统建设和应用开发工作,并通过系统应用的成果不断推进系统建设的深入发展。

内网建设的重点同外网建设一样也逐步向为公众服务转移。应用逐渐由面向内部为主转向面向社会。内网建设将成为推动政府向服务型政府改革的重要工具。

5.街网建设工作汇报) 篇五

街面巡逻防控网建设工作简介

今年以来,在局党委的正确领导和市局巡特警支队的业务指导下,我大队以“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年”为契机,以街面巡逻防控网络建设为突破口,抢抓机遇,克难攻坚,凝心聚力,强力推进,使我县街面巡逻防控网络建设初具规模,驾驭管控社会治安的能力逐步增强,有力的维护了城区的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的安居乐业。现将街面巡逻防控网建设工作报告如下:

一、领导重视,周密部署

局党委多次召开专题会议,专题研究部署街面巡逻防控网建设工作。大队成立了以分管巡特警工作的副局长马博任组长,巡特警大队长刘达厚、教导员李明任副组长,各中队长为成员,办公室内勤徐永芳负责日常办公的领导小组,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和规划,由于领导重视,安排部署有力,措施得当,街面巡逻防控工作有条不紊开展。

二、街面巡逻防控网建设初具规模

为了进一步推进我县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步伐,确保街面巡逻防控网建设任务顺利开展。按照省、市“853”工程总体要求,我大队在街面巡逻防控网建设上狠下功夫,积极向党委政府汇报,以求得人、财、物等方面的大力支持。由于领导们的高度重视,在财政局、政府采购中心等相关部门的鼎力相助下,我县城区街面巡逻防控网建设初具规模,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以网格化巡逻区域为单元,实现巡逻防控无盲区。为了进一步加大巡逻密度,夯实巡逻责任,我们根据城区的实际情况,将城区划分为东、西、中三巡逻责任区,每个巡逻责任区安排2个巡逻中队12名警力,配备敞蓬巡逻车一辆、警用面包车一辆、警用摩托车2辆、笔记本电脑2部、对讲机2部。同时又将每个巡逻责任 区划分为两个片区12个段区,实行大队领导包巡逻责任区,中队领导包片区,巡逻队员包段区,全面落实好定人员、定岗位、定巡逻路线、定工作职责、定责任的“五定”工作机制,大队对各巡逻责任区的发案情况实行每周一评比通报,每月一倒查问责,使人人身上有压力,个个肩上有担子,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灵活多变的运用各种巡逻方法和技巧,实现对巡区的全方位、全时空、网格化的巡逻防控模式。

二是以治安岗亭为载体,强化社会面的管控。为了真正把警力布置在街面,提高群众的见警率和安全感,快速便捷的处置各种警情警务,我们向县财政争取资金25万元,在城区治安复杂、人口密集、案件多发的西沟桥、三角公园、九寺街、渔洞峡设立了4个治安岗亭,每个治安岗亭配备有警灯、LED屏、空调、电脑、饮水机、办公桌椅等。在渔洞峡设立了1个治安岗亭,主要对出入城区的嫌疑车辆和人员进行盘查,其他3个治安岗亭与网格化巡逻责任区紧密结合,每个巡逻责任区负责一个治安岗亭,各个巡逻责任区民警以岗亭为中心,实行24小时巡逻防范。治安岗亭与3辆流动警务巡逻车、6辆警用摩托车动静结合,无缝对接,基本实现了对城区巡逻防控的全覆盖。

三是以巡逻中队为抓手,积极开展二、三级巡逻联动。按照规定,巡特警大队担负一级巡逻任务,主要对城区主要道路、广场、繁华地段、治安复杂区域、重点单位和重要部位周边区域的巡逻;派出所巡警中队担负二级巡逻任务,主要对辖区一般道路及其他治安复杂区域巡逻;社区和内部单位组织的是三级巡逻,主要承担城乡社区、本单位内部的治安巡逻防范。为了充分发挥二三级巡逻力量,我局于2011年6月18日,以《镇公治字[2011]38号文件》下发了《关于在派出所成立巡警中队的通知》,明确了各派出所巡警中队的职责任务、人员组成、工作要求。城区的城关、永乐派出所巡警中队率先挂牌成立,运行良好。同时,在巡特警大队和辖区派出 所的指导下,城区的5个社区和30多个内部单位也分别成立了治安联防队和护楼护院队。这样,巡警大队与派出所巡警中队以及和城乡社区、内部单位之间分工明晰,责任明确,实现多级联动,警力整合,三级巡逻勤务模式已经形成。

四是以协勤人员为重点,积极扩充巡防力量。为了缓解巡防力量不足,充实一线巡逻力量,我们按照政府出资聘用,公安机关管理使用的模式,积极向政府争取专职协警人员。县政府5月26日常务会议研究决定,同意为公安局招聘部分协勤人员,并安排部分乡镇富余人员和军转干部充实到公安队伍。9月30日,局党委专题研究巡特警人事问题,在人员紧缺的情况下,依然为巡特警调来2名年轻的正式民警,为巡特警大队补充了新鲜血液。目前,巡特警大队有正式民警11人,协警44人,15个派出所巡警中队协勤人员65名,巡逻力量已达120余人,大大缓解了巡防力量不足的问题。乡镇富余人员和军转干部安置到公安队伍来的工作正在落实之中。

五是巡特警经费和装备有所加强,为街面巡逻防控网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今年以来,县委、政府和局党委高度重视巡特警工作,县财政每年拨付巡特警办公经费50万元,今年又追加经费19万元,局党委每年为巡特警解决人头经费20万元,加上大队自行争取的经费,大队现在每年经费超过100万元;装备方面,县局为我大队配备了圣达菲越野车1辆、比亚迪F6警车1辆、面包巡逻车5辆、专职警用巡逻车3辆、巡逻摩托车6辆、单警装备40余套、标准化信息采集室1个、台式电脑5台、笔记本电脑9部、摄像机3部、照像机1部、录音笔1支,警务保障工作得到了很大改观。由于局党委和上级公安机关的关心和支持,协警的工资待遇和办公经费得到了极大的缓解,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大队民警的工作积极性,为街面巡逻防控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六是充分利用视频监控,对城区每时段的治安状况进行动态监控。根据各时段、路段的警情和治安状况,随时调度和部署 警力,将警力向防范薄弱、案件多发、群众需要的部位和时段上倾斜,以提高对违法犯罪的发现率和抓捕率,实现对社会面的全时空监控。

三、街面巡逻防控工作效果明显

6.江苏电信设施建设和保护办法 篇六

(第二次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提升全省通信服务水平,维护电信用户和电信业务经营者的合法权益,规范电信设施建设,保护电信设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和《江苏省信息化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电信设施的建设和保护活动,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电信设施,是指用于提供经营电信业务并实现电信功能的通信交换传输设备及其配套设施,包括通信机房、基站(含室内、隧道及山洞等无线覆盖设施)、机柜、光(电)缆、管道、杆(塔)、分线箱(盒)、交接箱(间)、节点设备及其他配套设备。

附搭电信设施的电力、广播电视和交通设施,除适用电力、广播电视和交通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外,同时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将电信事业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制定支持电信设施建设的资金、土地等政策措施,协调解决建设和保护的相关重大问题。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配合电信设施建设与保护的相关工作。

第四条 省电信管理机构负责全省电信设施建设和保护的组

— 1 — 织协调、监督管理工作。省电信管理机构设立的派出机构根据职责行使监督管理职能。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发展改革、经济和信息化、城乡规划、住房和城乡建设、公安、国土资源、环境保护、水利和交通运输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电信设施建设和保护的相关工作。

第五条 电信设施属于公共基础设施,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阻碍电信设施建设、危害电信设施安全。

第二章 规划与建设

第六条 电信设施建设应当遵循统筹规划、资源共享、破除垄断的原则,执行国家通信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并符合安全生产、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等要求。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应当为电信普遍服务提供便利条件,对信息通信基础网络管道租用,信息通信基础网络管线穿越公路、铁路、桥梁、河道、运河堤岸以及移动通信网络覆盖地铁沿线时,应当给予政策支持和费用减免。

第七条 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编制城乡规划,应当编写电信设施建设章节,并征求省电信管理机构和相关电信业务经营者的意见。

省电信管理机构应当编制本省电信行业发展规划,由发展规划主管部门审定后,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有关部门在编制、修订涉及电信设施建设的相关专项规划时,应当征求省电信管理机构和相关电信业务经营者的意见。

电信业务经营者编制的企业发展规划应当符合城乡规划、电信行业发展规划和有关专业规划。

第八条 电信设施的建设项目应当与当地自然环境、城乡建设风貌相协调,依法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并符合国家电磁辐射环境防护标准。在自然保护、风景名胜和历史文化保护等区城内建设电信设施,应当采取美化或者隐蔽措施。

电信设施建设项目应当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办理相关手续,符合开工条件后方可组织实施。

第九条 下列建设项目应当同步配套电信设施:

(一)开发区、工业园区;

(二)城镇道路、高速公路、轨道交通、铁路;

(三)机场、车站、港口、码头;

(四)宾馆饭店、商业、办公场所、住宅小区;

(五)学校、医院、文化体育场馆等。

建设项目提供的配套电信设施应当为电信业务经营者提供平等的接入条件,并满足多家电信经营者共享使用的需要,不得与任何电信业务经营者签订具有排他性条款的协议,阻碍其他电信业务经营者进入区域提供服务。

建筑物内的电信管线和配线设施以及建设项目用地范围内的电信管道,应当纳入建设项目的设计文件,并由建设单位随主体

— 3 — 工程同时施工与验收,所需费用应当纳入建设项目概预算,并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条 房地产开发企业在规划和建设住宅小区时,应当根据电信业务经营者的规划要求明确电信配套设施(含移动通信基站)的位置。

第十一条 建(构)筑物内的信号盲区或者弱区、移动通信话务量高的大型场所、通信网络频繁切换的场所等区域,应当设置通信网络室内覆盖系统。场所产权人或者管理人应当为电信业务经营者建设网络室内覆盖系统提供必要的条件。

第十二条 在国有土地上建设通信机房、基站、管道、杆(塔)、交接箱(间)等电信设施的,依法办理相关手续。在集体土地上建设电信设施的,采用租赁、征用等方式协商解决,并依法办理相关手续。

第十三条 公共机构办公场所、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的公共区域,其管理者应当无偿提供电信设施建设必要的场地和接入的便利条件。

第十四条 新建、改建、扩建杆(塔)、基站、管道等电信设施应当实行共建。已有杆(塔)、基站、管道等电信设施应当开放共享,不具备共享条件的应当采取技术改造、扩建等方式进行共享。

省电信管理机构应当组织电信业务经营者制定电信设施共建共享的目标范围和管理办法,电信业务经营者应当执行电信设施— 4 — 共建共享规定,接受依法实施的监督管理。

第十五条 因新建、改建、扩建电信设施,造成相关权益人经济损失的,电信业务经营者应当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给予补偿;违法造成相关权益人经济损失的,依法予以赔偿。

第三章 保护措施

第十六条 因公路、铁路、城镇道路、城市轨道交通、桥梁、隧道、农田、水利工程等建设,确需搬迁电信设施的,应当与电信业务经营者协商一致,并签订搬迁补偿协议,在支付搬迁费用以及因搬迁造成的经济损失后,由电信业务经营者进行搬迁。

第十七条 电信设施周围应当设立安全保护区。电信设施安全保护区的范围按照下列规定设置:

(一)架空设施保护区:市区内、外架空通信线路分别向两侧水平延伸0.5米-1.5米并垂直于地面所形成的两平行面内的区域;

(二)埋设设施保护区:地下通信线路两侧各0.5米-2米,水底通信线路两侧各50米,内河港区内水底通信线路两侧各100米,通信铁塔基座边缘10米。

第十八条 在电信设施安全保护区范围内,实施下列可能影响电信设施安全或者通信质量行为的,应当事先书面告知电信业务经营者,并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

(一)建造建筑物、构筑物;

(二)新建、改建、扩建车站、机场、港口、公路、铁路、城镇道路、桥梁、隧道、城市轨道交通、水利工程等;

(三)铺设电力线路、电气管道、煤气管道、自来水管道、下水道、广播电视传输线路、电信线路以及设置干扰性设备;

(四)实施采矿活动;

(五)建设生产易燃、易爆物品,排放腐蚀性物质的工厂;

(六)其他可能影响电信设施安全或者通信质量的行为。在电信设施安全保护区范围以外实施前款行为,可能威胁电信设施安全的,应当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

第十九条 架空电信、电力、广播电视线路在相互平行、交叉穿越时,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间隔距离。不符合的,相关单位应当协商解决。不能解决的,报请当地人民政府协调处理。

油、气、水、电等管线需要与电信管线交叉穿越、平行建设时,应当保持规定的间隔距离。不符合的,后建单位应当与先建单位协商,遵循使用安全原则,采取适当措施,确保先建设施的安全,并承担相关费用。

第二十条 种植的植物应当与电信设施保持安全距离。危及电信设施安全的,电信业务经营者应当告知其所有权人或者管理人进行修剪;所有权人或者管理人在合理期间内仍未修剪的,电信业务经营者可以进行修剪,并不补偿修剪植物的相关费用。

第二十一条 电信业务经营者需要进入放置电信设施的场所— 6 — 进行施工、维护和维修等活动的,该场所的产权人或者管理人应当给予配合、提供便利。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阻挠、妨碍电信业务经营者进入放置电信设施的场所进行施工、维护和维修。

第二十二条 电信业务经营者应当根据电信设施保护的需要和国家有关技术标准设置警示标志。警示标志应当标明电信设施的所有人和联系方式等。电信业务经营者应当定期对警示标志进行维护。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阻止电信业务经营者在电信设施安全保护区范围内设置警示标志。

第二十三条 禁止实施下列危害电信设施安全的行为:

(一)在安全保护区范围内爆破、烧荒、烧窑、焚烧物品,打桩、顶管施工,堆放易燃、易爆物品,倾倒含酸、碱、盐等腐蚀性的废液、废渣等;

(二)在安全保护区范围内挖沙、取土、挖沟、掘井、植树,设置化粪池、牲畜圈、沼气池;

(三)损坏或者擅自迁移、拆除电信设备,切断电源等;

(四)在设有水底、海底光缆标志的禁区内抛锚、拖网、挖沙、爆破以及从事其他危及通信线路安全的作业;

(五)在电信设施上附挂物体、攀附农作物、拴系牲畜、攀爬杆(塔);

(六)涂改、移动、拆除或者损毁电信设施安全警示标志和

— 7 — 保护设施;

(七)向电信设施射击、抛掷物体;

(八)其他危及电信设施安全的行为。

第二十四条 公安机关应当依法及时查处阻碍电信设施建设,破坏、盗窃电信设施以及其他危害电信设施的违法犯罪行为。

电信业务经营者应当执行岗位责任制和维护工作制度,加强巡回检查,开展护线宣传,与沿线各单位密切联系,共同搞好护线联防,协助公安机关查处破坏通信设施的案件。

第二十五条 实施损害电信设施行为的,应当赔偿电信设施产权人的损失,赔偿范围包括修复电信设施的费用以及阻断通信造成的损失。

具体赔偿标准由省电信管理机构会同省价格主管部门制定后公布执行。

第二十六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阻止应急通信保障、电信设施抢修人员、车辆进入通信保障应急处置场所或者电信设施抢修现场,并不得收取任何费用。

第二十七条 禁止收购来源不明的通信电缆等电信设施。

收购、运输废旧电信设施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建立收购台帐,如实登记出售人、交运人的单位名称、住所或者姓名、身份证件号码、住址以及废旧电信设施的来源、规格、数量和去向等内容;发现有公安机关通报寻查的赃物或者有赃物嫌疑的物品时,应当立即报告公安机关。收购台帐的保存期限不得少于2年。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八条 违反本办法第九条第一款规定,建设项目未同步配套电信设施的,按照综合验收不合格处理,并由建设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违反本办法第九条第三款规定,未为电信业务经营者使用区域内的配套公共电信设施提供平等的接入条件,或者与电信业务经营者签订具有排他性条款的协议的,由省电信管理机构责令限期改正,处5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九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三条第(一)项、第(三)项、第(四)项规定的,由省电信管理机构责令限期改正,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三条第(二)项、第(五)项、第(六)项、第(七)项规定的,由省电信管理机构责令限期改正,处5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七条规定,收购来源不明的通信电缆等电信设施,收购、运输废旧电信设施的单位和个人未建立收购台帐,或者未如实登记相关内容,以及发现有公安机关通报寻查的赃物、有赃物嫌疑的物品未报告公安机关的,由公安机关处2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一条 省电信管理机构及相关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人

— 9 — 员在电信设施建设与保护工作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章 附 则

第三十二条 专用电信网、广播电视传输网的建设和保护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

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自

7.江苏高速公路建设与创新 篇七

然而回顾江苏高速公路的建设历程,既有成功的喜悦,更有奋斗的艰辛,从高速公路零的起步,到实现联网畅通,从“创国优,争一流”到建设生态环保型高速公路,从路面使用寿命1~2年到确保10年不大修,这其中既凝聚着高速公路建设者的智慧与汗水,也印证着工程建设广大技术人员的执着和追求。

1 问题与困惑

当广靖锡澄高速公路仅通车使用半年时间路面就产生大面积损坏,沪宁、京沪高速公路仅通车1~2年就出现比较严重的病害,广大工程技术人员震惊了,是技术问题还是质量问题、管理问题,难道中国人就修不好高速公路?发达国家沥青路面使用寿命一般都能达到设计寿命,为什么我们建设高速公路沥青路面使用了1~2年就产生较严重的早期病害。回顾当时高速公路建设,一条路成立一个指挥部,派出了精兵强将,从上到下都高度重视,大家都有很高的热情和很大的信心创国优精品工程,如果说建设者不认真,不负责任我不相信,可是这么多人倾注心血打造的“优质工程”为什么如此不堪一击呢?我们必须反思。如果后面要建的大量的高速公路都出现这样的状况,那无疑是一场灾难。

2 探索与研究

沥青路面使用寿命短的问题,已经成为全国的质量通病引起了社会各界和交通部及有关路面专家的高度关注。这一问题解决不好,不仅严重影响交通形象,而且严重影响工程的经济性、交通的安全性,由于通车后的养护成本过高可能会产生恶性循环。因此,解决沥青路面的寿命短的问题,不仅是技术问题,而且是经济问题,甚至是政治问题,必须花大力气进行攻关研究。要把病治好,首先得对症下药。因此,对广靖锡澄、沪宁路等的路面病害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和分析。通过分析发现水损害是沥青路面产生早期损坏的主要原因,而产生水损害的原因非常复杂,是多方面的,必须系统地对此进行攻关研究。为此,江苏省高指于2001年开展了“延长沥青路面使用寿命关键技术”的研究,围绕沥青路面产生的病害,在路面材料、结构、级配、质量控制指标和施工过程质量动态控制等方面进行了系列化研究及其他相关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

为解决水损害和其它质量通病,主要的研究成果和采取的措施有:

(1)改二灰结石基层为水泥稳定碎石基层;

(2)根据压实厚度不小于最大公称粒层2.5~3.0倍的原则,调整了结层厚度,沥青路面结构层总厚度从原来的16 cm提高到了18~20 cm;

(3)对《规范》中沥青混合料级配进行了大胆的调整,改“悬浮”状结构为“嵌挤密实”结构,创新性地提出了AC-IS和AC-ⅡS结构;

(4)对沥青路面下封层进行深入研究,推广采用改性乳化沥青下封层,并采用智能型洒布车撒料;

(5)提高了沥青路面压实功能,推广采用16 t钢轮振动压路机和25 t以上胶轮压路机,并对沥青路面的压实度实行双控指标;

(6)严格控制沥青用量,将误差±0.3%减小为+0.2%~0.1%;

(7)严格控制沥青路面离析,沥青的渗水指标严格控制在50~60 ml/min。

(8)大力推广SBS改性沥青,重载交通除上面层采用改性沥青外,中面层也采用改性沥青;

(9)严格控制沥青路面用石料的质量,控制对石料生产,进行源头管理和准入管理,增加了高温下石料的压碎值指标;

(10)加强对沥青路面施工过程的质量动态控制,实行沥青路面各层施工过程质量第三方技术服务,确保质量不失控;

(11)下发沥青路面施工指导意见,对沥青路面施工所有人员在施工前进行技术培训;

(12)每年度召开沥青路面技术研讨会,跟踪沥青路面使用情况,总结和交流经验,提出进一步的改性措施。

通过针对性的攻关研究,及时将成果应用于沥青路面施工,沥青路面质量有了质的飞跃,沥青路面使用寿命有了显著提高,江苏在全国率先解决了沥青路面早期损坏问题。2002年通车的汾灌高速公路,尽管为重载交通,至今没有一个坑塘,车辙、裂缝也很少,沿江、宁杭、锡宜等高速公路尽管交通量繁重,但至今完好如初,10年不大修的目标完全能实现,可谓是沥青路面质量的奇迹。

3 开拓与创新

解决了沥青路面的早期病害问题,并不能说明是高品质的高速公路。要使江苏省高速公路质量水平保持全国领先水平,并与国际水平接轨必须要延伸质量的内涵,加大创新力度,加强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应用,提高高速公路建设的技术含量,提升建设理念和建设品位。

为进一步提升沥青路面的技术水平,自2003年始,成功推广采用了SMA和Superpave沥青路面结构,在高速公路上在全国率先引进和摊铺了排水沥青路面、橡胶沥青路面和OGFC等新结构(见图1~图4),在重载交通路上掺加了聚脂纤维,大力推广应用SBS改性沥青,大大提高了沥青路面结构的承载能力和可靠性,延长了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据统计,仅2008年,由于养护工作量的大幅减少,养护费用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1/2,节省8亿元。

将高速公路建设与自然环境,人文环境有机结合,融为一体,打造生态、环保、景观、旅游高速公路,是高速公路建设更高境界的要求,早年建设的沪宁高速公路等很少在生态、环保、景观方面提出要求,机场高速公路在这些方面作了一些探索,至今效果依然明显,而发达国家的高速公路在这些方面非常讲究,往往要进行细部设计,相比之下,我们的设计既费钱,又不安全,更不好看,没有考虑以人为本、以车为本的原则,因此,迫切需要打破传统的设计理念,进行大胆的创新,以提升高速公路设计水平和建设水平。

江苏自2001年始,把宁杭高速公路建设作为突破口,开展了生态、环保、景观、旅游路示范工程建设,为推动这项工作,专门请英国伟信公司进行咨询设计,提出了“珠-链”设计的理念,首次对高速公路进行景观设计,改浆砌片石防护为生态防护,进行了路基排水的创新设计,加大了绿化工程的投入,按照草地、湿地、林地相结合的原则,营造高速公路景观,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见图5、图6)。

2004年,交通部在宁杭高速公路召开了全国第一次公路勘察设计工作会议,推广宁杭高速公路的建设理念和经验。从此,宁杭高速公路的建设理念不仅在江苏省其它高速公路得到了推广,而且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推广。沙庆林院士在看完宁杭高速公路后说“宁杭高速公路建设,代表我国今后高速公路的发展方向”。

为进一步提升江苏省高速公路建设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自2004年始,在宁杭高速公路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经验,以宁常高速为依托,在工程设计阶段就重视设计的创新和建设理念的提升,对工程建设提出了“设计最优、工程最精、环境最美、创新最多”的建设要求,全力打造江苏最好、最美的高速公路。通过在排水防护工程、路面工程、安全设施、服务区建设、隧道建设、绿化工程、景观桥设计等十几个方面的创新工作,再加上工程的精细化施工和严格的管理,宁常高速公路的建设质量水平在宁杭高速公路的基础上又上个台阶,达到了一种新的境界,被誉为“彩色之路,森林大道”(见图7~图9)。

2008年,全国高速公路技术创新现场经验交流会在宁常高速公路召开,宁常高速公路的建设理念,质量水平得到了与会专家学者的一致好评,江苏又为全国高速公路建设树立了一面旗帜。行驶在宁常高速公路上的驾乘人员对宁常高速公路的美丽与舒适及其高超的建设水平无一不交口称赞,每一个高速公路建设者都引以为自豪。至此,江苏高速公路又以一个崭新的面貌呈现在广大的公众和全国道路工作者面前。

4 结语

江苏高速公路建设和质量水平领先于全国不仅体现在沥青路面质量、技术以及生态环保路建设,还包括软基处处理技术、大型桥梁建设、服务区建设等,然而成绩只能代表过去,未来任重道远,到2015年,江苏将建成5 200 km的高速公路,在全国各地高速公路建设和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和追逐的形势下,江苏高速公路建设能否继续保持领先地位,还必须紧紧依靠科技创新和江苏交通人对事业认真负责和执着的精神。

摘要: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江苏高速公路建设质量和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新材料、新技术不断涌现。文章总结了近几年江苏高速公路在路面材料、结构、级配、质量控制指标和施工过程质量动态控制等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并以宁杭、宁常高速公路为例介绍了江苏高速公路生态、环保型的设计理念。

8.完善法治江苏建设的保障体系 篇八

一是组织领导要健全。健全党委统一领导、统一部署、统筹协调的全面推进依法治省的领导体制,把法治建设工作全面纳入经济、政治、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全局,把法治建设绩效列入领导机关、领导班子、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各级党委要充分发挥依法治理领导小组的统筹协调作用,定期研究部署法治建设工作,主要负责人切实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及时就法治建设工作的重大问题作出决策。进一步加强各级依法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机构建设,规范工作制度,理顺运行机制,充实编制职数,使其更好地履行统筹谋划、协调部署等工作职责。

二是分工责任要落实。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各方分工负责实施、推动工作落实的责任机制。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省有关部门贯彻落实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会意见重要举措分工方案,要求省各有关单位按照中央和省委要求,加强领导、精心部署、周密安排,结合本部门职责,对照任务清单,抓紧制定本部门本单位落实任务的行动方案和工作计划,提出时序进度要求。要求各牵头单位负责协调落实,各参加单位积极配合,省依法治省办定期督查通报,并将其纳入法治江苏建设指标体系考核,强化了全面推进依法治省的分工落实责任制。省依法治省办全面加强对省各有关部门分工落实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会意见重要举措情况的督促检查,评估考核工作举措、进展绩效,激励各地各部门抓好落实。

三是基础支撑要有力。通过加强地方法规制度、法治文化和高素质法治队伍建设,为全面推进依法治省提供重要支撑和基础条件。具体来说,要进一步完善立法体制机制,切实加强党对地方立法工作的领导,健全有地方立法权的人大主导立法工作的体制机制,加强人大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创新社会普法教育机制,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加强立法、执法、司法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建设。

四是创建体系要完善。在目前全省业已形成的以法治城市和法治县(市、区)区域法治创建为主体,以依法行政、公正司法、法治文化示范点等行业法治创建为支撑,以乡镇(街道)和村(社区)及机关企事业等基层法治创建为基础的法治创建体系基础上,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创建工作,推动从活动创建向系统构建转变,不断提高法治江苏建设整体水平。坚持以依法行政、公正司法、法治教育为工作重点,广泛动员干部群众积极参与法治江苏的生动实践。以推动法治建设为民办实事为有效形式,继续深入实施法治惠民工程,真正使法治建设看得见、可操作、能感受、易评价。

五是考核评价要科学。建立健全科学的法治江苏建设指标体系和考核标准,充分发挥其在全面推进依法治省中的引领、规范和激励作用。省“两办”已正式印发《法治江苏建设指标体系(试行)》,设置了7大类、29项考核指标和1项综合评判指标,是科学评价法治江苏建设绩效考核表彰法治创建活动的量化标准,是展示全面推进依法治省、努力建设法治江苏阶段性成果的直接体现。省依法治省办将围绕发挥《指标体系》的功能作用抓好相关运用工作。

上一篇:主题班会渗透德育下一篇:大学生的社会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