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调查报告(精选9篇)
1.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调查报告 篇一
湖北汽车运输有限公司信息化建设报告
一、企业基本情况简介
我公司通过采取坚持不懈开拓市场,调整市场和产品结构,强化公司内部管理,加强费用及成本控制,实施设备升级改造等一系列措施和办法,生产效率稳步提高,公司实现了稳步发展,随着公司效益提升,按照集团公司规定和企业长远发展需要,公司不断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增加信息方面的投入,不断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大力推进公司信息化建设工作。
二、公司信息化建设总结
2015至2017年是公司全面起航,快速发展的时期,也是公司信息化建设快速发展的时期,几年来,在集团领导、公司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公司十分重视公司信息化建设,投入一定的人力、财力、物力用于信息化建设,通过公司上下的一致努力,公司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1、财务信息化系统(浪潮管理软件系统)
公司财务部统一安装了财务专用软件系统,改变了公司财务部门以前分散的、老旧的报表系统,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加强上级公司的财务部门对所属企业财务信息的管控。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为提高公司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公司不断加大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2015年,公司积极与电信部门联系,对综合办公楼电话通信网络进 行统一更新,为每个办公室都预留宽带接口,加大带宽接入,为后期局域网的建设打下基础。
3、增加设备购置
近年来,公司先后给各部门购置计算机,注重员工的计算机使用能力的培养,大力提倡信息化办公,提高了办公效率。
4、创建公司网站和电子商务平台
公司科学决策,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的优势,重新建立了公司网站,从产品市场、企业历史、企业文化、人才建设等方面对公司进行宣传,取得良好的效果。
公司积极借助网络优势,建立了“车主家园”电子商务平台及微信公众号平台,结合我公司车辆检测线开展电子商务交易,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5、制定公司信息化规划
公司于制定了信息化规划,明确了公司未来信息化的发展方向、发展重点和发展方式,对企业的信息化转型发展有战略性的意义。
6、建立企业qq群及微信群
公司由办公室建立企业内部qq群和微信群作为文件传达及信息交流的平台,逐步实现无纸化办公,节约公司办公成本,保障信息传达的及时与畅通。
三、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1、缺乏信息化专业知识,对企业信息化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认识不足,公司的信息化建设还没有与公司发展战略很好的融合。
2、信息化技术应用水平低。主要表现为公司现在只有财务部实现内网联网办公,应用范围小。
3、用于信息化建设的资金不够,硬件设施仍显不足。
4、信息化人员不足。信息技术人员不足,懂信息化技术又懂业务流程和企业管理的复合型骨干人才更加奇缺;企业员工的信息素质、信息活动能力参差不齐。
5、缺乏信息化专业知识,信息化安全意识薄弱,缺乏数据备份意识及其相关投入;
5、缺少与信息化先进企业经验交流、学习机会。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1、信息化目标
根据公司发展目标和现状,公司将采用分步走的方法不断推进信息化建设工作。力争达到集成采购系统、财务系统、物流销售系统、仓储系统、人力资源系统资源共享,并组建公司网络平台的最终目标。
第一步,完善公司互联网建设,为企业信息化整体数据架构打好基础。
第二步,继续有针对性地应用业务软件,实现企业各部门之间信息共享。
第三步,信息子系统集成整合,做到信息共享、建设公司网络平台,最终实现全面信息化管理。
2、信息化工作任务及计划(1)成立机构,提高认识 进一步提高对信息化工作的认识,加强组织领导,统筹实施公司信息化建设工作。
(2)持续改进
针对目前公司管理现状、信息化基础,通过调查和分析,对公司综合管理工作进行归纳、分类,进行管理流程识别,从企业改革与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对现有管理流程进行分析,改进不合理的活动,优化结构,重新安排流程中活动的组成与结合方式,对流程进行重新设计,使得各阶段工作明确、具体,各部门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提高流程的质量与效能流程,进行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综合办公系统建设。
(3)加强专业人员的引进和公司员工的培训
公司发展重点是架构调整,随着产业、产品、市场、管理等方面的不断调整,对信息化系统各模块、流程的需求也要不断进行更新和调整。因此,一方面公司要引进专业技术人员,按照集团公司要求和公司发展要求,实施信息化工作;另一方面,通过专业人员加大对公司信息化管理、应用人员进行专业技术培训,提高信息化人员整体素质,为公司信息化工作提供人才保障。
(4)建设主营业务信息系统
公司分析行业生产经营管理过程,提出管理信息化建设需求,分步实施生产财务管理、市场管理、仓储管理、订单管理,直至信息系统涵盖公司从采购到销售后服务的各项业务。
(5)信息安全体系建设
坚持积极防御、综合防范的原则,健全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信息安 全等级保护制度,加强信息化系统权限管理。优化信息资源配置,综合考虑成本和安全。加快信息安全人才培养,提高员工信息安全意识。定期进行信息安全风险评估。
(6)完善信息化绩效评估
建立公司信息化工作绩效考核标准,制定相关部门、岗位考核指标,组建信息化工作绩效考核体系,将信息化指标工作纳入部门、岗位绩效考核范围,严格考核落实,保证信息化系统有效运行。
2.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调查报告 篇二
为适应和配合学院工作重心的转移, 以及国网公司“三集五大”体系改革的实施, 做好班组管理信息平台建设的支持服务工作, 笔者选择了顶岗实习和调研相结合的方式, 较全面又有重点地实地考察和了解信息技术在供电企业班组建设管理中的应用。笔者先后走访了南昌供电公司、九江供电公司、修水县供电公司的相关班组, 并在九江供电公司人力资源部和“江西省一流县级供电公司”———修水县供电公司进行专题调研, 掌握了供电企业一线班组工作状况, 以及班组建设信息管理的现状与需求。
1 班组建设实际情况与特点
2012年1月召开的国网公司二届二次职代会暨2012年工作会议, 审议通过了“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就深化“三集”管理, 构建“五大”体系作出了全面部署。供电公司按照集约化、扁平化、专业化的方向, 调整了部室和班组, 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同时班组建设也产生了下述新情况与新特点。
一是班组数量和一线班组人数大幅增加。如九江供电公司机构调整为15个部室, 一线班组45个, 同时对13个县级供电公司进行管理。修水县供电公司2012年股权全部上划, 作为省电力公司的全资子公司, 设有7个部室, 11个班组, 13个供电所, 营业厅遍布36个乡镇。
二是班组组织结构专业化。供电企业按照“三集五大”体系调整了组织结构, 随着企业管理模式的转变, 原有综合性班组相继变成了专业性班组。
三是班组各项工作离不开信息化。ERP企业资源管理系统已全面覆盖, 95598通讯平台与客户终端对接并由省公司适时控制, SG186生产业务系统全部直达生产一线, 高效的MIS系统也已建立并上线运行, 大量的作业流程都是在信息系统中完成, 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班组的生产作业习惯, 信息系统已成为班组生产作业和管理的工具。面对这些快速高效的现代管理技术, 需要每位员工熟练操作才能有效开展工作, 才能实现“三集五大”建设的预期目标。
2 班组管理面临的问题和困难
随着供电企业“三集五大”人力资源的变革, 班组管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班组工作在适应变革中不断创新和发展, 保证了企业组织各项任务的圆满完成, 但是, 同时班组建设也面临一些问题和困难。
一是班组人员素质与企业发展要求不适应, 这一问题在县级供电公司表现更为突出。为提升整体的人力资源素质, 省电力公司和各级供电公司经常开展员工培训、调考以及各种形式的岗位练兵, 且要求各基层班组开展每周一课现场培训。尽管如此, 还是有大量基层员工跟不上“三集五大”改革发展的需求, 特别是对现代管理技术的应用完全处于被动状态, 并已经构成了阻碍班组发展前进的瓶颈。
二是班组日常管理负担重。突出表现在:1) 重复工作多, 台账资料多;2) 工作计划不合理, 造成重复劳动, 工作量增加;3) 报表多, 且由于专业部门设计的报表, 数据通用性不强, 造成重复填报;4) 国网班组建设信息管理系统只作为班组建设达标的工具, 没有作为班组建设和管理的工具。
3 解决班组管理瓶颈的建议———建立班组基础信息平台
随着班组建设的不断推进, 现代管理技术大量被采用, 而大多现代管理技术都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供电公司作为国有企业, 员工队伍相对稳定, 由此也带来了很多老员工特别是一线的生产服务岗位员工, 文化程度普遍不高, 长期在传统粗放管理环境中从事业务工作, 因此, 对现代技术的学习和掌握既不主动, 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面对突然而来的“三集五大”体系改革, 复杂的信息技术平台架构, 扁平的组织管理模式以及由此带来的全新工作环境、工作要求使得他们难以适应。那么如何帮助班组成员尽快适应高速高效的现代管理技术成为目前班组建设的重点。笔者认为可通过系统的基础工作—班组基础信息平台的建设解决这一问题。
班组是企业员工的聚集地和基层终端组织, 具有“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组织特点, 是企业一切工作的落脚点, 其工作既多又杂。现代客户的要求越来越高, 信息更新的速度也越来越快, 所以要求基层员工用传统方式来应对企业现代管理体系, 显然是不行的。笔者认为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 创建班组的基础信息平台。有了这个平台, 可将班组的人、财、物、技术等各种数据都放在这个平台上, 不仅每个员工可重复使用, 同事、领导均可共享这些数据, 以此减少员工的重复工作量, 降低工作频次, 从而减轻工作负担, 提高工作效率, 也可实现公司无纸化办公和管理。
每个班组均可建立自己的班组数据平台, 在建立的过程中, 要考虑与国网公司大的信息平台有效对接, 既满足“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需要, 又要满足班组员工日常工作需要, 甚至还可考虑员工训练的作用。有了这个基础信息平台, 班组员工不仅可以共享平台所有信息, 而且许多工作均可在平台上实现。比如, 每天的工作安排, 传统做法是班组成员等待班组长亲自下达工作指令, 在创建了班组基础信息平台之后, 班长只需将工作安排放在平台上, 员工在平台上查阅工作安排, 按照计划井然有序地开展工作, 无需像往常一样要等班长下达指令之后才能开始工作。
国家电网公司已于2011年出台公布了《国家电网工作班组建设管理标准》, 提出了“工作内容指标化、工作要求标准化、工作步骤程序化、工作考核数据化、工作管理系统化”的班组建设目标, 并于2012年11月推广应用《国家电网公司班组建设信息化管理系统》。如果供电公司的基层班组, 能够借助于《国家电网公司班组建设信息化管理系统》逐步建立起自己的基础信息平台, 并针对国家电网公司的“五化”管理标准, 逐步理顺工作关系, 改变传统的习惯做法, 在实现“五化”过程中的各个环节, 不断学习和尝试, 基层班组员工的素质一定会有一个明显提升。
4 结束语
3.浅析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 篇三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国内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中小企业信息化已经逐步成为了中小企业摆脱自身劣势、提高竞争优势以增强竞争力与发展能力的一种重要选择。本文分析了中小企业信息化的重要作用,总结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对策
0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快速推进,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许多中小企业加快了信息化建设的步伐,企业信息化水平直接影响到企业竞争力。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在生产、流通及服务等各项业务活动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去整合企业现有的生产、经营、设计、制造等各个环节,实现企业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管理方式的网络化、决策支持的智能化和商务运营的电子化,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竞争力的过程。
1加强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作用
1.1有助于企业的技术进步。信息技术促进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有利于技术创新在企业间扩散。借助信息技术,企业获得的经验信息更容易存取和处理,并能借助信息网络从外部获得技术信息。这使企业联盟之间的合作研发更为便利。企业内部各部门通过内网交流技术信息,更易于建设学习型企业。
1.2有助于提高企业的应变能力。借助信息技术和网络,企业可以及时地获得市场信息,扩大市场范围,有利于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使企业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增强企业的灵捷性。灵活的市场应变能力可以缩短生产周期,降低库存成本,提高资本效率。通过信息网络与客户、供应商、商业伙伴及时共享信息,可以降低交易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1.3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借助信息化管理,可以减少信息不对称,使企业的决策更为科学,可以减少管理层级,使企业趋于扁平化,降低职能结构的成本。信息化管理的自动化、智能化可以降低决策成本,提高决策效率。
1.4有助于节约能源和资源。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处理企业的信息流,可以节省人力操作,节约纸质文件,可以提高作业率、节省时间成本、交通成本,降低环境、能源的压力。
2当前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2.1认识存在误区。尽管目前很多中小企业都不同程度开展了信息化建设,但大多数并非对什么是企业信息化、如何实施信息化有透彻的了解。不少企业的管理人员认为信息化建设就是对企业原业务流程进行“原版复制”,用计算机代替手工操作,因而用传统的习惯和标准对系统和使用过程进行评价,并据此提出修改意见。此外,不少企业的决策者认为,信息化是软件专家的事,企业只要出钱把软件买回来或请人把系统软件设计出来就可以了,结果往往导致信息化建设难以实施。
2.2资金投入不足。企业信息化是一个需要长期发展投入的系统工程,不仅在初期要花费大量资金购买硬件和与之相匹配的软件资源,在后期的人员培训,技术跟进,系统升级与维护方面更是要投入巨大的资金。但是,中小企业由于本身实力较弱、管理水平低、信誉低的缺陷,很难得到商业银行的贷款。另外,我国的财政和相应政策多偏向于大型国有企业,也使得中小企业的融资更困难,导致信息化过程中资金问题成为重要因素。
2.3复合人才匮乏。中小企业既懂IT技术又懂业务流程和企业管理的复合型骨干人才很少,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质量和速度。同时,中小企业与大中企业相比缺乏吸引力,一方面难以引进优秀的信息化人才,另一方面中小企业许多信息化人才在积累了一定经验后就跳槽,信息化骨干力量人才流失现象严重。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是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过程,信息产品和设备需要有专门的人员进行维护和管理,而服务提供商不会提供免费的无时间限制的服务。因此,要保证信息化体系的有效运转,企业一定要有自己的技术与管理人才。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待遇低,计算机专业人员和高级管理人才通常不愿到中小企业从事工作,而大部分中小企业又过分依赖专业技术人员,轻视对内部职工的培训,致使相关人才很难满足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需要。另一方面,即使企业有能力招聘到信息人才,但在人才的培训教育上仍然存在问题,当前大部分中小企业对于信息化的继续教育重视不足,采取的形式通常是短期培训,导致信息化人才的素质难以提高。
2.4管理配套落后。企业信息化要促使信息技术发挥其在管理中的作用,就必须与先进的管理手段和方法结合起来,融进现代化的管理思想和方法。许多中小企业由于缺乏技术和管理人才,管理方法陈旧,管理思想落后,个别还停留在家族式管理状态,管理制度、组织结构、管理理念与信息化的要求不相适应。
2.5外部环境欠缺。目前国内真正服务于中小企业的、具有典型意义和推广经济实用型信息化的解决方案还很少,国外企业管理软件存在“水土不服”等问题,很难为中小企业所接受。此外,电子支付、信息安全、物流配送、社会信用体系等问题使企业认为现在还不是开展信息化的最佳时机。
3加快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措施
3.1强化企业信息化意识。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使企业信息化建设成为势不可挡的时代潮流。企业信息化的本质是增强企业的竞争,中小企业都应充分的认识到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把实现企业信息化提高到一个战略的高度来加以认识,要转变思想观念,这种观念的转变不仅仅包括企业领导层,还包括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和企业普通员工,都要求转变观念,强化企业信息化意识。另外,要增强主体意识,只有增强了自身主体意识,并贯穿于信息化建设全过程,才能有效地提高主体能力,发挥主体作用,确保信息化建设的成功。这些意识主要包括环境意识、危机意识、管理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在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最终消除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可能遇到的观念阻碍和人为障碍,从而促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健康发展。
3.2加快复合型信息化人才的培养。企业信息化同其它任何工作一样,最终决定于人及其素质,要想搞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必须有一支具有计算机操作和网络管理能力、信息收集、处理、分析研究能力以及相应外语水平的高科技的人才队伍,这支队伍应包括系统分析和设计人员,软件开发人员,数据库管理人员,硬件维护人员等等。企业应该建立相应的机制,培养并保持一支技术队伍,要提高所有业务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信息技术管理知识和理论水平。企业可以定期、分阶段、分批培训员工,同时注意从社会吸收引进相关人才,提高企业掌握和运用先进信息化设备的能力。
3.3采取重点突破分阶段实施。企业信息化一步到位是不可能也不现实的,应采取分步实施、重点突破的系统建设模式,可以分成若干不同的阶段来分步实施。作为中小企业,受自身条件限制,能够投入信
息化建设的资金肯定不会太多。企业首先要考虑的是少花钱、多办事,找出最需要信息化的地方进行重点投资,也就是寻找能够明显解决问题或能够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的切入点。在设备和软件的选择上遵循好用、够用、实用的原则,要考虑使用成本,不能忽视人力成本和维护成本。在战略上遵循“整体架构、分步实施、追求最大回报率”的原则。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企业信息化的分期分阶段实施计划,确立每期每阶段的任务和目标。中小企业要紧紧围绕以效益为中心,采取滚动规划、逐步推进的原则,从个别部门的应用开始,待大部分部门的数据信息化比较成熟后,再考虑建立内联网、外联网接通因特网,开展电子商务活动等。信息化发展通常伴随着企业问题的提出与解决,伴随着企业整体活动的全过程,贯穿于企业的整个生命周期,要有针对性的采用信息化手段来解决企业面临的实际问题。企业在不同时期其发展目标是不同的,企业的信息化必须紧紧围绕企业不同时期的发展目标,并制定出相应的企业信息化策略。在不同的环境、资源、条件的约束下,企业应该有侧重点的选择信息化建设项目,实现以点带面的突破,而不是笼统的盲目的推进企业信息化。在选定重点方向后,要注重信息化发展的各方面因素。按照分步走的原则,明确每一步发展所要实现的目标与功能,成本管理以及实施策略等。
3.4发挥社会及政府的支持作用。我国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尚处于启蒙阶段,离不开政府的引导及社会的支持。政府在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过程中应做好以下工作:首先,给予中小企业必要的资金援助。政府可为中小企业信息化时提供信贷担保,给予优惠贷款、贴息贷款,给予一定的税收减免和财政补贴等。其次,提供技术、人才培训等服务。充分发挥现有教育科研机构和中介咨询机构的作用,为中小企业培训技术人员、提供技术咨询、技术诊断等服务。第三,加快信息化法律法规建设。尽快制定信息管理法规,解决网上交易与结算的安全、电子合同的认证等问题,保障网上交易的有效性。
3.5加强企业内外部资源的利用。中小企业应确认内部管理是否规范化,基本管理的流程是不是通过信息化的手段来实现的,诸如产、供、销的业务是否连贯,财务处理是否和业务处理一体化,是否具备一个实时有效的计划和预算等,以对各个环节做出优化,减少各个环节的信息延迟,消除信息扭曲现象。这可以加强企业内部运作管理,减少库存,避免库存浪费,从而降低成本。中小企业信息化在强化内部管理的基础上,也要注重外部资源的管理信息系统,密切与供应商的联系,跟踪客户服务,实现企业与企业间供应链管理、客户链管理的信息化。应将链上的其他组织视为盟友,以合作关系为基础,建立共同目标,通过相互间信息的自由交流,共享知识成果。
3.6建设基于互联网的企业电子商务系统。电子商务是企业信息化的一个重要组成。以企业内部信息化为基础,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开展的商务贸易活动,可对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三流加以整合。其实现过程分为三个步骤:一是信息流的交互,首先通过互联网宣传企业产品的技术、质量、性能和价格信息:二是交易各方通过互联网开展商务谈判,进一步沟通信息:三是通过互联网络签署购销合同并完成支付结算,进而实现信息流、资金流与物流的统一。利用互联网实现信息共享和实时交互商业运作,减少中间过程,保证交易可以一条龙的完成,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益。
4.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调查报告 篇四
一、煤炭企业信息化概念与内涵
1.煤炭企业信息化概念
目前关于企业信息化的概念有很多,但对于煤炭企业信息化的概念还不是很多,本文旨在根据相关学者对煤炭企业信息化的理解,总结出煤炭企业信息化的概念。
煤炭企业信息化是将煤炭企业的产品开发、生产、成本、库存、销售、运输、财务、事务处理、现金流动、客户交互、人力资源等各个业务过程数字化,通过各种网络化信息系统加工生成企业所需的各项信息资源并提供给各层管理者。使管理者能够及时掌握业务中的一切信息,从而做出有利于生产要素组合优化的决策;使企业资源更加合理配置,从而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煤炭企业信息化是指煤炭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研究开发、市场销售等方面应用信息技术,建设应用系统和网络,通过对信息和知识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调整或重构企业组织和业务模式,服务企业发展目标,提高企业竞争力的过程。煤炭企业信息化是煤炭企业根据煤炭企业的实际情况,有选择的应用信息技术,有效开发信息资源,充分调动人力资源,运用合理的管理方法,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组织模式和业务流程,并应用到企业生产、管理、安全的各个环节,从而提高煤炭企业的决策力、安全生产能力、竞争力和经济效益的一个系统工程。
2、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内涵
煤炭企业的实际情况是信息化的前提。要根据煤炭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信息化发展规划,有选择、有步骤的实施信息化。煤炭企业是信息化的主体。煤炭企业要至始至终把握实施信息化的主动权。煤炭企业的管理方法、组织模式和业务流程是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基础。应用信息技术和开发信息资源是煤炭企业信息化手段。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是企业信息化的物质和资源基础。调动人力资源是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关键。必须重视开发利用人力资源,尤其是开发信息化人力资源。提高煤炭企业的决策力、竞争力、安全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是煤炭企业信息化的目的。煤炭企业信息化是一个涉及到组织结构调整、企业流程重组、管理方法创新等贯穿企业的生产、安全、管理、等各个环节的系统工程。
由此可见,要根据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前提,明确煤炭企业信息化的主体,了解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基础,应用煤炭企业信息化的手段,抓住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关键,为实现煤炭企业信息化的目的来实施企业信息化这一系统工程。煤炭企业信息化没有固定的标准和模式,也没有一成不变的目标,煤炭企业信息化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不断变化和持续发展才是煤炭企业信息化的真正内涵。
二、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信息化的不断深入,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产生了一些问题,本文主要从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内外部环境进行分析。
1.煤炭企业外部环境现状
(1)政府和管理部门支持力度不够
煤炭企业信息化的推进离不开政府的扶持和引导。目前,我国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也得到了政府的鼓励和支持,但总的来说支持力度不够,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国家对煤炭企业信息化的政策扶持不够,在财政、税收、信贷、人才等方面没能提供太多的优惠政策;二是国家对煤炭企业信息化的政策引导不够,国家为推进煤炭企业信息化而颁布的专门政策、法规比较少,且涉及范围比较小;三是国家对一些促进煤炭企业信息化的示范工程的组织实施力度不够。这些都严重制约着我国煤炭企业信息化有效、顺利实现。
(2)信息化公共支撑环境发展落后
信息化公共支撑环境主要包括信息化基础设施、信息化法律、法规建设和信息化的咨询、评价及监督机构。信息化基础设施包括计算机技术、通信和网络技术及自动化控制技术、遥感技术和智能技术等,如果信息化基础设施没有建立并发展起来,就缺乏煤炭企业实现信息化的基础。我国在针对信息技术本身及煤炭行业具体实施信息化尤其是安全信息化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不健全。信息化的咨询及监督机构发展缓慢,煤炭企业实施信息化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这就需要煤炭企业咨询相关的中介服务机构,再结合煤炭企业自身来实施信息化。而目前我国还很缺乏这种信息化咨询机构,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实施。另外,我国也缺乏对煤炭企业信息化效果的评价和监管机构,没有形成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咨询一监督-评价”机制。
(3)外部信息技术供应商开发能力有限
企业信息化建设日益依赖外部信息技术供应商,煤炭企业也不例外。一方面由于外部信息技术供应商自身的研发能力有限,难以满足煤炭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的需求;另一方面由于我国信息产业发展时间较短,经验积累不够,有的外部供应商一味强调标准软件的通用性,不考虑煤炭企业的特点,很难开发出适合煤炭企业信息化的产品,而且也缺乏售后服务意识,不能保证煤炭企业信息化工作的开展。
2.煤炭企业内部环境现状
(1)煤炭企业的特殊环境问题
首先是煤炭企业生产环境和条件特殊,我国煤炭生产主要是井下作业,而井下开采条件复杂多变,容易受自然条件的限制。井下瓦斯爆炸及煤尘爆炸等都是矿井生产中面临的主要安全问题。煤矿井下的潮湿环境,会对电气设备、数据采集设备等产生腐蚀性影响,这对各种设备的隔潮性、绝缘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次是煤炭生产运用大机器体系,技术装备复杂,煤炭生产所采用的成套钻探、采掘、提升、运输、通风、供排水、供电、选煤等设备,种类之多和技术复杂程度都是其它生产企业少有的,这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带来难度6。再次煤炭企业对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很高,煤炭企业生产过程具有事故较多、风险较大的特点,在其生产过程中,通风、排水、供电等任何环节发生故障都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这也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提出了新的挑战。
(2)观念和人才方面的问题
一方面煤炭企业的领导者尤其是“一把手”对信息化的观念和意识直接影响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实施。目前,不少煤炭企业领导的信息意识不强,观念陈旧,认为购置计算机、能联网、上mis、erp等软件系统、建立一个企业网站就实现了信息化。这些观念都是由于对信息化认识不深刻造成的。另一方面煤炭企业中层领导和基层人员对信息化的理解也影响到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实施。很多中层领导和基层人员消极对待信息化,一些中层管理人员害怕信息化引起新权利分配、为了保护本部门的利益等原因,对煤炭企业信息化采取消极的态度。一些基层人员只是被动的接受和参与一些工作,认为煤炭企业信息化影响了他们已经熟悉的旧的工作方式,对采用新的技术抱一种怀疑的态度,不肯接受新的事物,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实施。
煤炭企业缺乏相应的人才特别是复合型的信息化人才。首先,煤炭企业员工平均知识素质低。由于煤炭行业的条件艰苦,使得煤炭企业引进信息技术人才有一定的难度。另外,近几年一些煤炭企业由于效益不好,人才激励政策不到位,信息化人才流失严重。其次,煤炭企业对员工的教育培训不足。既要针对不同层次的人采用不同的培训内容和方式,又要重视对信息化战略意识的培养,不能只重视技术和技能的培训,而忽略对管理、业务及信息化理论的教育。煤炭企业对员工教育培训不足也制约着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进行。
(3)技术和管理方面的问题
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中技术方面存在不少问题,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首先,煤炭企业重视硬件投入,轻视软件开发。经调查发现,近几年来煤炭企业的信息化投入大多集中在硬件设备上,煤炭行业在硬件上的投入占总体投入的67%,而软件的投入仅占21.2%,在服务上的投入也只有11.8%。其次,煤炭企业信息化缺乏统一规范和标准。煤炭企业应参照现行的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并结合煤炭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统一规范和标准,避免产生“信息孤岛”,不利于系统集成和资源共享。再次,煤炭企业缺乏研究开发能力。引进的信息技术,只有通过消化吸收和与企业管理融合以后,才能取得预期效果,但很多技术并不都是现成的,要获得实际技术能力,则需要把触角仲向企业外部,在充分理解和吸收信息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因此,就需要企业有一定的研究、开发能力,而目前国内煤炭企业在这方面的能力是比较差的。最后,煤炭企业缺乏对信息安全的认识。煤炭企业应该加强对信息安全的理解,采取各种措施来加强信息的内部防范和堵塞漏洞,有效阻止内部信息对外泄露和外界对信息系统的侵害。
管理在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煤炭企业信息化投入不足和投入结构不合理。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投入远远不能满足煤炭企业信息化发展的要求,并且煤炭企业信息化投入结构不尽合理,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和延缓了煤炭工业信息化的进程。第二是煤炭企业信息化缺乏合理的规划。很少有煤炭企业从煤炭企业的总体发展,采用系统和结构化的方法制定规划,致使信息化工作没有明确的实施步骤、程序,往往急功近利,为了解决眼前的问题而采用实施某一套或几套子系统,从而导致后期软件系统的种类繁多、难以兼容。第三是煤炭企业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落后、组织结构不合理。由于煤炭企业长期处在计划经济体制中,煤炭企业的管理体制、模式都比较落后,并且煤炭企业的组织结构是典型的金字塔型垂直结构,部门众多,机构重叠。第四是煤炭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不高。信息化建设是建立在与之相适应的先进管理基础上的,它要求信息处理具有规范性、准确性、及时性、系统性和安全性,随着集成程度的提高,传统的管理思维、方法和制度都要做相应的变化。第五煤炭企业忽略对信息资源管理。很多煤炭企业还没有对信息资源的管理引起足够的重视,对基本数据和信息的采集、处理、利用等工作做的不够,而且对于煤炭企业数据库的建立还不是很完善,没有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也不利于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三、推进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对于改善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外部环境,不仅需要政府大力支持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制定适应煤炭行业的相关政策、法规和政策。而且需要外部供应商提高其研发水平,能开发出适合煤炭企业信息化的技术。煤炭企业的管理者尤其是一把手要转变观念,加强信息化知识的学习,增强信息化意识。煤炭企业的中层管理者及基层工作者要积极接受新的技术,配合信息化工作的开展。要加强对信息化人才尤其是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制定一些激励措施,避免信息化人才的流失,更要加强对员工的教育培训。要对信息化建设投入更多的资金,优化投资结构,制定煤炭企业信息化所需的统一的规范和标准,建立适合煤炭企业信息化发展的管理体制及组织结构,要根据煤炭企业的实际情况规划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发展,也要加强对信息资源的利用。
5.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调查报告 篇五
一、信息技术教室,设备配置情况
自2013年以来,我校先后共建立了两间学生信息技术教室,每间信息技术教室配备50台学生机和1台教师机。两间信息技术教室都安装有网络教学软件,能通过教师机进行广播教学、个别辅导、视频播放、语音对话和远程监控等;学生机通过该软件可接收教师机广播、电子举手、语音对话等。
两间电脑室都能通过中心交换机连接到校园网上,同时通过一台代理服务器接入教育数码网和互联网连接。为了满足信息技术教学的需要,学校在网络中心设置一台专用教学服务器(ftp://192.168.2.155)其中FTP服务器给每个学生提供帐号和密码,让学生自已登录后保存练习、作业、学生作品等; 同时学生也可以随时浏览上课内容,便于学生自学和复习。
二、信息技术教室管理和使用
1、信息技术教室是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场所,供师生教学、培训使用。
2、学校对信息技术教室的管理,安排了专职管理员负责信息技术教室的日常管理、使用、保养、维护、安全工作。
3、做好了信息技术及辅助设备、软件及有关文件资料的登记造册工作。要分类编号定位,逐一登记入账,做到账据齐全、账物相符。
4、做好了信息技术教室清洁卫生工作,保持室内整洁。
5、做好了设备日常维护保养工作。要有防尘、防潮、防高低温、防晒、防静电等措施。雨季和假期要定时开机维护。
6、严控外来磁盘、光盘和优盘等存储介质的使用,定期进行信 息技术病毒检测和杀毒工作。
7、建立工作日志,记载每天信息技术教室的日常工作情况。建 立每台信息技术的使用、保养、故障维修的技术档案。
8、加强防火、防盗的安全保卫工作。机房内严禁明火并合理配置消防器材,管理员应正确掌握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下班离开教室时,管理员要负责关闭电源、锁好门窗。
9、禁止擅自拆装硬件,凡有人为损坏,查明责任、照价赔偿。
10、禁止使用人员对信息技术教室机器的系统软件进行删改, 未经许可不得随意安装应用系统软件,禁止通过本教室机器传播病毒、攻击性程序,以及有不健康内容的文件。
11、进入机房前要更换专用拖鞋或使用鞋套,可携带上机操作必备的课本、资料和练习本。书包和其它物品应放在指定地点。
12、信息技术教室实行定人定位及上机登记制度。学生上机时 按指定位置入座,填写《上机登记表》。《上机登记表》包括姓名、班 级、上机时间、机器状况、离机时间等内容。
13、开机前,应先检查电源和信息技术设备,并查看该座位的《上 机登记表》,发现问题及时报告。
14、严格遵守上机操作程序:先打开显示器等外部设备,再打开 主机电源;关机时顺序相反。不准频繁关启电源,关开机间隔在一分 钟以上。
15、上机操作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 报告信息技术教师,不得自行处理。
16、不得在机上玩游戏或进行与教学无关的操作。
17、不得私自修改信息技术系统配置,如设置密码、增删软件等。
18、在使用信息技术过程中,不得晃动或搬运机箱及设备,不得 插接或拔下各种联结线和接口卡。
19、学生上机时,应遵守机房纪律,不得大声喧哗,不要随意下位走动。保持机房清洁卫生。
20、注意爱护信息技术以及教室内的其它物品。上机完毕,应主动把各项物品放回原处。
三、信息技术教师的配备情况
我校有3名信息技术教师,1名教师专门为机房管理员职责,2名教师分别担任七、八、九年级的信息技术教学工作。
四、学生上机操作情况
本校学生上机前能遵守机房制度,下机前能按照顺序正常关机,放好鞋套,排队下机,防止拥挤,造成对电脑的碰撞。
计算机教室管理员:卜志文
6.(中小企业)信息化调查报告 篇六
中国软件行业协会财务及企业管理软件分会副秘书长 李 岩
前 言
信息化无疑是当前企业管理中最时髦的概念之一,作为一家现代化企业而言,不开展信息化建设几乎是不可想象的。然后,企业对于信息化的认识却是千差万别,企业对于信息化的要求,更是林林总总,不可胜数。为了解中小企业信息化现状以及对信息化的需求,2002年10月-12月,21CN网站()通过网络联合开展了一项企业信息化状况调查活动。截至12月15日,共获得3943个有效样本,调查的部分结果如下。
第一部分 样本构成
本项调查吸引了大批企业信息化相关人员的参加,根据受访者填写的个人身份,在样本中,企业总经理、CEO约占6%,CIO或其他IT相关人员占14%,CFO及其他财务人员占5%,营销及销售人员(MARKET/SALES)占11%,业务人员占14%。从样本的这一构成情况来看,本次调查基本反映了企业中与信息化相关的各类人员的综合意见。
计算机数量是反映企业信息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在受访者企业中,计算机的数量从10台以下到100台以上不等,其中有28%的企业拥有100台以上的计算机,代表了一部分信息化要求较高的企业的情况,同时,也有约一半左右的企业计算机数量在20台以下,反映了一部分
小型企业的状况。
单位中使用计算机的人员数量是企业信息化的另一个重要标志,97%的受访者企业有需要使用计算机进行工作的人员,其中计算机使用人员在20人以上的,占51%。一般说来,计算机系统的复杂程度是随着用户数的增长而呈几何级数增长的,20个用户以上的计算机系统,已经属于复杂的系统,需要进行专业化的系统开发,才能够保证系统的运行效率和数据安全。因此,从调查结果来看,相当一部分企业的计算机应用已经达到需要专业化开发的程度,企业信息化建设中,专业化服务的市场空间十分巨大。
与使用计算机人数相对应的,是计算机专职人员数量的增长。计算机专职人员是使用计算机较多,或者将计算机作为主要工作工具的人员,这部分人员占用计算机系统资源最多,同时其工作绩效也最依赖于计算机系统的性能。从调查中看,拥有20名以上计算机专职人员的企业占22%,这样的企业对于信息化的要求是最为强烈的。
第二部分 企业建设情况
在接受调查的企业中,仅有23%没有建设局域网,仍然处于单机操作的阶段。这样的企业一部分属于不需要局域网操作的,但也有相当部分是属于需要局域网,但没有建网能力的。从这一结果也可以看到,目前尚未进行局域网建设的企业已经属于少数,大多数企业已经注意到局域网的价值,并且建设了本单位的局域网。在受访的企业中,56%不但拥有局域网,而且有专业的职能部门负责局域网的建设和维护工作。
除局域网外,企业在互联网上的网站建设情况也非常乐观。在受访者中,只有36%表示自己的企业没有自己的网站。31%的受访者表示本企业已经建成了网站,并有独立的域名,实际上已经开辟了网上的窗口。此外,还有33%的受访者企业或者已经申请了域名,或者已经建成了网
站,正在全面地实现企业上网。
当然,需要指出的是,由于本次调查是通过网上实现的,受访者大多数来自上网条件较好的企业,因此也就更多地反映了上网条件较好企业的状况。即使是这样,这一调查结果也说明我国企业的上网需要正在迅速增长,企业信息化已经越来越多地与网络化实现了无缝的衔接。
从调查结果中看,尽管企业上网需求正在迅速上升,但使用传统拨号上网方式的企业仍占大多数,6%的受访者表示本企业没有互联网接入,53%反映本企业采用的是电话拨号或者ISDN拨号接入,不过,也有41%的受访者表示企业是采用DDN、帧中继或者其他方式接入互联网的。对于具有较多上网需求的企业来说,采用拨号方式上网无疑会受到在线时间、带宽等因素的限制,因此,加强接入服务对于企业信息化建设仍具有重大的意义。
第三部分 企业对于信息化的认识
对于什么是信息化,不同的受访者显然认识也有所不同。但是从调查结果来看,认为信息化就是“有电脑”的,只占到10%,这反映出企业信息化在概念推广方面已经获得了很大的成功。
局域网、内部邮件、无纸办公等概念,已经逐渐深入人心,近半数的受访者认为这些内容
才是信息化的真正含义。
软件的重要性也得到了极大的承认,ERP、CRM等概念对于广大受访者已经不再陌生,分别有43%和44%的受访者认为信息化中必须包括这样一些概念。
66%的受访者认为电子商务是信息化的一大标志,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企业在谋求建立自己的网上窗口。
还有10%的受访者表示,问卷中给出的选项还远远不够,企业信息化的含义并不局限于调查中的选项。看起来,相当一部分受访者已经站在企业信息化的前沿上,其对信息化的认识水平已经远远超出了调查设计人员的预期。在撰写本份报告之时,我们既为这一疏忽感到遗憾,又为这一结果感到无比欣慰。
企业人员对于信息化的知识仍有极大的需求,需求的层次从低到高依次为
IT基础培训(49%);
信息化能给企业带来什么(48%);
信息化如何规划,从何做起(65%);
如何选择方案(52%);
具体的信息化理念培训,例如CRM、ERP等(55%)。
从上述结果来看,企业信息化推广过程中,各个层次的服务均有极大的市场潜力,而这种不同层次的搭配,也正好是一个企业信息化推进过程的缩影。
在受访者企业的信息化应用中,办公自动化是最直接也最广泛的方向,有68%的受访者表示本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体现在办公自动化之中。
企业信息化的其他应用依次是:财务管理(56%),业务管理(55%),宣传(42%),库存管理(42%),客户关系管理(40%),经营决策(30%),供应链管理(25%)。从这一顺序来看,恰好是越高端以及越前沿的应用,普及的程度越低。企业往往是从低端和直接的应用开始,逐渐认识和接受信息化,然后再一步步地深入。许多前沿的信息化应用目前虽然还不为大多数企业所认识,但市场前景是非常美好的。
电子商务是大多数受访者心目中企业信息化的典型应用。从调查结果来看,已经开始建设电子商务的企业,占到了调查样本的58%,一个企业全面“触网”的时代正在到来。不过从建设的程度来看,各企业的差异还比较大,23%的企业尚处于计划建设的阶段,16%的企业正在建设,尚未投入实际的运行。已经开展电子商务的企业占全部受访企业的19%,但其中10%表示效果还不够明显,真正开展了电子商务并且效果明显的企业,仅占9%。这样一个结果反映出目前在我国开展电子商务还处于起步阶段,企业的愿望与市场的接受程度之间,还有一些差距,对此,广大正在开展电子商务建设的企业,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去等待市场的充分发育。
在企业信息化的推进过程中,面临着许多这样那样的困难。从调查中反映,目前企业信息化建设中遇到的最普遍的问题是缺乏专业技术人员,有62%的受访者认为这是本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一大障碍。尽管近年来我国在IT人才的培养方面进展很大,但是相对于庞大的企业需求来说,还远远不够,尤其是具有相当经验的IT人才还十分欠缺。在这种情况下,借助于专业化服务商来开展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尤其显得重要了。
妨碍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因素还包括:决策层认识不足(56%),资金不足(54%),员工素质不足(51%),缺乏系统性的信息化建设规划方案(47%),信息化与企业原有模式的冲突(43%),没有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42%),缺乏客观的成本效益分析(40%)。
从上述各项来看,目前信息化专业服务商面临着几方面的任务,一是要积极地开展信息化的概念推广,使越来越多的企业决策人员认识到信息化的价值所在;二是提供更为个性化的服务,为企业量身定制规划方案和解决方案,提供培训机会;三是脚踏实地,客观地为企业进行信息化的性价比分析,避免为了追求自身的营业额而哄骗企业盲目上马大型的信息化项目。信息化的市场是长期市场,如果让企业在一次投资中感觉到性价比太低,那么未来这个企业就会彻底失去对信息化建设的兴趣,到最后就会使信息化市场全面萎缩。
目前各企业了解信息化的手段还比较缺乏,49%的受访者表示自己了解信息化的手段是展会和各种会议,47%表示通过网络浏览。这两项结果反映出传统的展会手段在宣传方面仍具有很大的优势,而网络的硬广告和软性宣传也已经形成极大的势力。
通过媒体广告和新闻了解信息化的受访者占37%,通过IT公司的销售人员介绍来了解信息化的占36%,这反映出信息化服务的媒体宣传和人员推销力度还远远不足。
第四部分 信息化需求
在被问及企业的信息化需求适用模式时,45%的受访者选择了量身定做,这一比例反映出企业目前所接触到的多数信息化产品并不能适合于企业自身的需要。对于这种情况,从信息化服务商来说,需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方面是如何进行软件产品的柔性制造,以便为每个不同的客户低成本地提供个性化的产品;另一方面,我们需要认识到其实许多企业的个性化特点可能并不会如此强烈,企业所以感觉到信息化产品不能适合自己,原因在于所接触到的产品类型还远远不足。套用一句现成的话,实际上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众多的信息化产品中,“必有一款适合你”,企业不能找到合适的产品,并不是因为没有这种产品,而是信息化服务商的售前服务没有到位。
22%的受访者提出希望服务商在对通用方案进行客户化个性改进之后提供给自己,这说明许多方案本身是有可取之处的,不过,如果客户化个性改进的成本过高,企业也是无法承受的。
20%的企业选择自己开发,这种模式对于大型企业来说是可行的,对于信息化需求程度极低的小型企业来说,也有一定的意义。但是对于中型企业来说,自主开发在性价比上,是远远
不如专业化服务的效果的。
只有13%的受访者表示可以使用现有的商品化解决方案,这一结果可以说明为什么信息化
产品的推广尚有相当的难度。
如果需要购买一套信息化方案,用户最为关心的问题是购买方案对自己的好处,65%的受访者选择了这个问题。消费者购买产品是为了使用的,这是营销理论中最核心的观念。如果服务商一味宣传自己的产品如何先进,却不能说明该产品能够给用户带来什么利益,那么这样的宣传是苍白无力的。
受访者关心的其他问题还包括:方案如何保障实施成功(58%),售后服务(56%),有无需要信息化来解决的问题(55%),如何选择方案(51%)。前两个方面是属于售中和售后服务方面的,后两个问题是属于售前服务的。这四个问题集中反映出来的,都是信息化技术与企业实际应用人员的距离。信息化技术毕竟是专业性极强的技术,用户从概念认识到质量认定,再到售后的使用,都有很大的困难。如果信息化服务商不能消除这些障碍,就很难说服用户接受
自己的产品。
其他一些问题,包括使用培训、成功案例等,也受到受访者的广泛关心。
在未来的一年中,受访者所在企业大多有信息化方面的建设计划,其中37%的企业将建设自己的互联网站点,35%的企业将开展电子商务活动,32%的企业表示要建设本企业的局域网,30%的企业将实施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如ERP、OA等。新出现的竞争情报系统,也有5%的企业给予了关注,表示将在未来一年内加以建设。
由此看来,对于信息化服务商来说,2003年将会又是一个繁忙而成果丰硕的。
在信息化建设的目的方面,用户最为关注的是加强企业管理(68%),内部管理是企业信息化最为直接的应用方向,对于服务商来说,也是最有效的切入点。用户其他关心的内容还包括:搜集市场信息(61%),提高服务水平(57%),提高生产效率(53%),促进技术创新(50%),所有这些用户的需求,都是服务商需要认真分析并全力满足的。
在企业信息化的过程中,除了服务商方面的努力外,企业自身的配合也非常重要。对此,本
次调查也进行了有关的研究。
企业在信息化过程中,必然遇到原有工作模式与信息化要求之间的冲突,对于此,绝大多数的受访者都表示可以接受工作模式的调整。其中,40%的受访者表示可以完全接受,28%的受访者表示工作模式或者进行大幅度的调整。表示不能接受工作模式调整的,仅占受访者的4%。这一结果反映出企业对于信息化服务的极大配合。
对于在信息化咨询中的收费,受访者的态度也是非常积极的。28%的受访者表示,如果IT咨询服务商提供的咨询服务确实能够增加企业的收益,那么他们完全能够接受在信息化咨询中的收费。55%的受访者回答较为谨慎,他们认为如果收费不高,那么他们将可以接受,中国企业在咨询方面的投入与国际水平相比,是明显偏低的,在信息化咨询方面,同样存在这样的问
题。
14%的受访者表示,他们能够理解这方面的费用,但是无法接受这种费用,这显然是观念上的差距,许多企业能够为信息化的软硬件付费,都不能为信息化方案咨询付费。殊不知在咨询上的微小投入,也许能够带来软硬件投资的极大的节约。
7.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误区 篇七
一、中小型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误区
1. 企业信息化由企业信息部门主导。
在中小型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往往存在这样一种情况:企业的决策层由于没有正确把握企业信息化的内涵, 把企业信息化当成技术工程来抓, 又限于自身的技术水平, 因而把信息化工作全权交由企业的信息部门负责。而企业信息部门则从自身所处的位置出发, 站在企业操作层和发展企业技术水平的角度来制定企业信息化规划, 无论系统引进、开发还是应用都以信息部门为核心, 一切由信息部门做主。结果是虽然企业IT的发展对业务运营起到了较大的支持作用, 但与企业管理、企业文化等却没有形成契合局面, 信息部门制定的信息化规划与企业战略规划相脱离。企业信息化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 它涉及生产、经营、管理和决策等各个层面, 贯穿于企业整个经营周期, 它既不是企业阶段性的工作, 也不是单纯某个部门的事情。信息部门缺乏对企业战略的整体理解, 难以驾御全局, 不能及时做出全方位的判断和制定战略决策, 调动的人力、物力资源也相当有限。因此, 信息部门主导的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不可能顺利、有效地开展的。
2. 企业信息化就是实施ERP系统。
将企业信息化与ERP (企业资源计划) 划等号, 认为企业信息化就是实施ERP系统。具体表现为, 在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初期就投入大量资金、技术、人力, 立即选购、上马ERP系统, 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追加投资, 改造、提升和优化ERP系统, 忽略了企业的实际发展状况。结果是ERP系统实施与企业发展战略不匹配, 大量资源浪费, 投入与效益不成比例。从我国目前已取得信息化成就的企业来看, 企业信息化大致经历了制造资源计划 (MRP) 、企业资源计划 (ERP) 以及电子商务三个阶段。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诚然, ERP系统的实施能够改进和优化企业的管理理念、业务流程等, 但在上马ERP系统之前是需要做前期准备的, ERP系统的实施离不开企业基础数据的规范、业务流程的改造、管理理念的提升等等。从我国的企业信息化成功案例来看, 以上各方面的改进是需要经历制造资源计划阶段的。一些企业在没有成功解决企业数据、业务流程、人员素质问题的情况下, 就随波逐流, 赶时髦, 盲目地引入ERP系统, 这样做的结果不仅实现不了预定目标, 而且还可能使企业的经营出现倒退。
3. 企业信息化以部门信息化为基础。
为实现信息化, 企业通常以部门为单位引进计算机、通信和网络等信息设备, 逐步实现各个部门的信息化。从目前的发展来看, 主要实现了办公自动化、业务处理自动化和生产、设计、客户服务自动化。在这个过程中, 由于部门各自为政, 在信息化的可行性分析、数据库设计、网络构建、软件开发、系统集成等方面缺乏全局设计和统一规范, 致使数据共享和系统集成等方面出现问题, 影响了企业内部的融合度, 造成企业运转效率不高, 信息化投资出现负效益或低效益。出现这一情况的根本原因是, 忽视了各个部门、各环节之间的相互关联, 没有将企业信息化作为一个系统工程。事实上, 企业信息化应该建立在统一的标准规范之上, 只有各部门间相互融合, 才能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企业内部资源, 真正实现企业生产自动化、管理网络化和决策智能化。
4. 企业“信息化黑洞”不可避免。
出于对信息化重要性的认识, 国内企业做了大量的IT投资, 然而许多企业发现IT投资和投资回报率之间没有明显的关联。调查资料显示, 在20世纪中国的两次管理信息化热潮中, 我国企业在应用MRPII系统方面投资达80亿元, 但是应用成功率不到10%, 达到预期效益的更是寥寥无几。由此国内出现了“不上ERP是等死, 上ERP是找死”的论断, 认为企业信息化是一个巨大的黑洞, 企业成本的不断投入和追加都将成为泡影。问题的症结在于, 企业在进行信息化投资和运营过程中, 没有树立效益观念, 没有控制成本支出, 缺乏对信息化投资效益充分、准确的评估。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都缺少一套科学有效的评估方法, 而信息化投资目的的明确, 信息化产品选择的指导, 信息化项目管理的加强以及信息化工作绩效的评价, 都有赖于科学评估体系。在缺乏行之有效的效益评估手段的情况下, 企业是无法成功获得信息化投资的预期回报的。
5. 企业信息化成效取决于第三方的支撑。
由于中小型企业自身规模的限制, 在信息化建设中往往缺乏资金、技术和经验, 因此许多企业普遍的做法是, 将信息化系统建设外包或者打包购买成熟的信息系统, 需要第三方从系统建设的专业角度和使用方的角度来监督和管理系统的开发质量。即使对那些有能力自行开发和实施系统的企业来说, 由于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和文化的制约, 在开发和实施系统过程中阻力也是相当大的, 也需要第三方进行客观的可行性研究、管理诊断等, 信息工程监理和信息化咨询公司的作用正在于此。一些中小企业在寻求第三方支持的过程中, 错误地将系统的开发、购买、运行完全寄托于第三方, 认为这样就可高枕无忧了, 而无需关注系统建设的具体问题, 由此导致了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的边缘化、被动化局面。
二、走出误区的几点建议
1. 明确方向, 找准定位。
中小企业决策层要站在全局发展的战略高度, 从企业经营战略、体制、技术、管理、文化、人力资源、行业环境、竞争地位等方面, 对企业进行全面的自我判断和准确定位。在此基础上, 确定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关键需求、方向、规划、力度和深度, 既不脱离企业实际, 又能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的发展战略。在明确信息化的方向和定位时, 一方面, 可以找有经验、资质和公正的咨询公司进行合作;另一方面, 要对企业内部各部门进行调研, 在咨询公司的帮助下由面到点, 以点带面, 从全局出发确立企业信息化的目标和重点。
2. 标准先行, 规范第一。
只有借助相关标准的制订和实施, 才能保证数据自动交换, 保证系统的可移植、可操作和可伸缩, 确保企业内外部信息的高速聚集、传播与共享, 避免“信息孤岛”, 最终实现企业预期的经济效益与战略目标。构建企业信息化标准有两种基本思路:第一, 是面向企业信息化产品的构建方法。这种方法强调企业信息化供方的地位, 是一种“推式”的标准构建方法;第二, 是面向企业信息化组织的构建方法, 强调企业信息化需方的地位, 是一种“拉式”的标准构建方法。企业信息化标准构建应采用这样的思想:把企业作为构建信息化标准的主体, 从企业信息化规划的方向和定位出发构建信息标准, 而信息化产品及其相关标准则应被吸收进本企业的标准体系中, 并结合自身情况进行更新、升级和优化。
3. 注重效益, 优化配置。
信息化的巨额投资关系着企业的存亡, 一旦投资失败往往会拖垮整个企业。因而对于中小型企业的信息化而言, 注重投资效益是重中之重。具体建议如下: (1) 根据总体规划, 从需求出发, 分清轻重缓急, 由点到面, 按部就班地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企业信息化应在完成基础数据处理自动化的前提下, 逐步实现高一级的办公自动化、业务处理自动化以及生产、设计和服务自动化, 而不是一开始就引入ERP。 (2) 注重投入的相关要素的质量和平衡。企业信息化建设依赖于由人、财、物、技术等要素组成的资源系统, 这个系统运转良好才能获得预期的效益。为此, 一方面要保证各投入要素的质量, 使其符合相应的要求和规范;另一方面, 要注重各要素之间的优化组合。
4. 企业信息化要把握主动权。
8.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调查报告 篇八
关键词: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
现代企业所处的市场经济环境复杂多变,企业的经营者必须及时了解企业自身的经营活动,同时还要对外部市场环境有所了解,这就需要有充足的市场信息和财务管理信息。另一方面,随着我国企业信息化进程向纵深发展,信息化与工业化交融互动的关系,给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与政策支持。但由于中小企业受其规模、市场、技术水平和观念等的限制,以及一些外部因素的影响,使得中小企业的会计信息化建设不甚理想。本文结合中小企业自身的特点,就我国中小企业如何实现会计信息化问题展开探讨。
一、会计信息化的含义
企业会计信息化是为了顺应现代社会网络化、信息化发展趋势而产生的,其含义可定义为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的会计模型进行重整,并在重整的现代会计基础上,结合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建立信息技术与会计学科高度融合的、充分开放的现代会计信息系统。这种会计信息系统将全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网络系统,使业务处理高度自动化、一体化,实现信息资源的高度共享,并能够进行主动和实时报告会计信息,是企业经营者做出准确、有效、及时的管理决策的关键。
二、会计信息化对中小企业的作用
1为企业提供信息支持
在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财务业务的协同成为可能,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将企业整个生产经营活动的每个信息采集点都纳入企业信息网之中,大量的数据通过网络从企业各个管理子系统直接采集,并通过公共接口,与有关外部系统相联接,使会计系统不再是信息的孤岛,绝大部分的业务信息能够实时转化,直接生成会计信息,会计信息已作为资本进人企业参与经营,运用会计信息选择资金运营情况,用完整准确的会计信息改变企业投资方式,促进企业追求的目标为资本最大化和效益最大化。
2简化会计流程,实时反馈信息
由于电子计算机具有强大的运算功能,网络会计系统执行从会计凭证到财务报告全过程的信息处理,客观上消除了手工方式下信息处理过程的诸多环节。在网络环境下,各种数据实现在线输入,电子货币自动划转,业务信息实时转化,自动生成会计信息,省却了手工方式下将业务资料输入到会计账簿的过程,使得会计核算从事后核算变为实时核算,静态核算变为动态核算。这样,信息使用者可以随时随地了解企业的信息,及时做出决策。
3增强企业监督管理职能
通过会计信息化的建设和管理,企业会计工作的系统化、网络化、标准化、规范化程度得到显著提高。由于企业会计信息具有大众性、公开性的特点,企业其他部门和社会公众可以通过网络进人企业内部、在线访问或直接调阅企业相关的会计信息;这不仅增强了会计信息透明度,而且有效地避免了会计业务的“黑箱”操作,提高了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确保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及时性和真实性,在某种程序上强化了会计的监督、管理、服务等职能。
三、中小企业加强会计信息化建设的若干途径
1完善中小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相关制度
健全的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实施会计信息化的前提条件。实行会计信息化,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范围和控制程序比手工会计系统更加广泛、更加复杂,控制的重点由对人的内部控制转变为对人、机的共同控制。因此,中小企业必须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保证企业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息系统对企业经济活动反映的真实、准确、有效。
2加快信息化人才的建设
人才是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成功之本,我国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必须培养大量信息化人才。我国中小企业应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各种途径积极推进员工的再教育工程,提高员工的思想品德、职业道德、专业知识、工作技能,通过信息化的教育与培训,培养既能掌握现代化信息技术,又能掌握现代会计知识和管理理论与实务的“复合型”人才,同时实施会计信息化建设的继续教育工作,实现人才培养教育工作的连续化、规范化、制度化,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综合素质和能力。
3将会计信息化提升到战略高度
信息化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会计信息化也不例外。良好、有效的会计信息化可以提升企中小业的竞争力和企业价值。因此在中小企业在加强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必须将会计信息化提升到与企业密切相关的战略高度。只有这样才不会使会计信息化建设半途而废,才不会使会计信息化建设成为一场运动,从而最终提高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的成功的可能性。
四、结束语
9.中小企业信息化调查个人报告 篇九
我校积极响应《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对我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学校针对本校学生情况,因地制宜,为切实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效果,我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环节安排的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关注和思考中国近、当代重大经济社会问题,形成客观全面的认识;同时思政老师积极引导学生通过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和积极向上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另一方面,老师们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式,通过对教学实践环节的精心安排,培养了学生们分析复杂社会现象、严谨的学术精神和创新、团队协作精神和口头交流以及写作等各个方面的能力,大幅度提高我校学生综合素质。
为了积极响应学校的号召,我也积极参与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环节中,我也组队参加了实践,我们团队积极准备,先是确定了调研的大致方向,我们最后一致确定将对中小型企业的信息化展开调研,我们的带队老师为了切实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效果,更新了教育教学观念,进一步凸显我们在调研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建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新模式。通过此次调研,我也认识到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加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之间的有机联系,应当采取针对性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以及教学手段的改革,同时切实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建设,进一步通过加强实践教学来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队伍建设,推动科研与教学的良性循环,集聚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实现教学双方的互动,推动学生理论结合实际的良好学风的形成。在此次调研过程中,我认识到了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的重要性。
此次调研活动我的感触颇深,我也学到了很多在书本上没有学到的东西,下面是我在暑假在社会中小型企业调研的一些感触和感想。
一、本次实践活动的任务
(一)前期准备
在前期准备的过程中,我们团队的6个人精心合作,取得了突破性的效果,首先,我们队的队员们召开团队会议,先是确定了我们团队的组织原则,约定每个队员都要服从领导,服从组织安排,第一次会议我们就将本次实践活动的一些任务分配了大家,大家也积极参与任务的讨论,大家对自己的任务都非常的满意,然后大家一起讨论此次调研的内容和我们所要面向的对象,经过对国内外形势的分析和我国现阶段的情况,我们团队最终确定将对我国的中小型企业信息化程度展开调研。
通过对一系列的问题进行分析,我们最终确定将对各个中小型企业的网络建设情况,各个公司对信息化概念的认识,和各个公司对办公软件的熟悉程度的调查。同时对这些基本问题的调查过程中,我们还讨论并决定应该对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和难度进行调查和分析,从而得到我们国家中小型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存在的问题,以及分析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电子商务建设在21世纪这个信息化时代显得尤为突出。因此我们也将对电子商务方面也将进行调查。
通过我们团队的努力,前期的准备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过充分的准备我们团队的每一个成员都满怀信息的走向了我国的中小型企业。
(二)问卷调查
我们经过的充分的讨论,大家通过综合的分析和认真的推敲,将我们讨论的内容形成文档问卷的形式。假期开始了,我们队的六名队员,分别走到了祖国各地,对我国中小型企业的信息化程度进行了调研。
我来到了我的家乡安徽省宿州市砀山县,砀山县位于安徽省最北端,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七县交界处;东连本省萧县,东南部、南部、西南部、西部分别与河南省永城市、夏邑县、虞城县接壤;西北部与山东省单县,东北部与江苏省丰县毗邻。陇海铁路,310国道贯穿全境,京
九、京沪铁路,105、206国道擦肩而过。百里黄河故道横卧其间。县城东距历史名城徐州市84公里,西接古都商丘市72公里,芒砀山雄峙于前,黄河襟带于后,古为汴京齿唇,徐淮门户,素有九州通衢、天下要冲之称,是安徽省连接欧亚大陆桥的唯一通道。由于黄河故道贯穿砀山,黄河两岸的积淀形成了丰厚肥沃的土壤,适合梨树的栽培,砀山酥梨驰名中外,皮薄多汁、酥脆甘甜,并兼有止渴生津、社热消暑、化痰润肺、止咳平喘、通便利尿之功能。砀山是以酥梨生产为龙头,多种水果并存的综合水果大区,县园艺场获“国际龙马金奖”的“砀园”牌酥梨,果园场的“翡翠”牌酥梨,西南门镇的高产、优质的高档品种酥梨等数家拳头产品,以及县市力集园艺场被颁发了绿色食品证书并评为“中华名果”的“仙园牌”酥梨,更是名驰九洲,誉满天下。每年清明时节,那里银装素裹,雪白的花海中飘出阵阵清香,沁人心脾,成为了江淮地区的道亮丽的风采,因此砀山被誉为梨都之乡,举世闻名。
勤劳勇敢的砀山人民在这片热土上打拼出来自己的事业,砀山县注重水果的深加工产业,政府大力招商引资,近年来很多的中小型企业落户砀山县经济开发区,初步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我只身来到了我县几个中小型的水果加工厂,对企业的信息化程度以问卷的形式进行了调查,以面对面交谈的方式了解到了我县中小型企业信息化的程度,我通过调研认识到,我县的大部分企业都在加紧对信息化建设,基本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我县中小型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仍然还存在了很多的突出性的问题,这些问题一直阻碍着我县的很多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三)问题分析
我通过调查,我了解到了我县在信息化建设过程的存在问题有如下几点:
1、各个企业对信息化平台的建设的基本要求还没有搞清楚,有些企业的老板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目标还不够明确。
2、各个企业中的信息化人才严重不足,很大一部分企业的领导层对办公软件的熟悉程度不够,有的甚至基本没有了解。
3、各个企业的领导层和员工的学历层次普遍偏低,还有部分文化程度在小学水平,严重阻碍了信息化建设的水平和进度。
4、还有一些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着资金不足的问题。
5、企业的生产模式过于低下,导致企业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停滞不前,最原始的加工和生产模式成为了制约信息化建设的最主要的绊脚石,信息化建设的阻碍者。
6、各个企业的领导人对电子的商务的作用和不够了解,对电子商务的认识还不够清晰。
(四)结果分析 综合以上几点,成为了阻碍我县中小型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根本原因,希望各个企业能够及时调整自身不足,尽快加大改革力度,优化企业结构,改善企业管理,政府积极宏观调控,使我县的经济朝着又好又快的方向发展。
通过此次调研,我深刻认识到了企业要想发展,企业要想竞争中更具力度,信息化建设、网络建设、电子商务将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成分。
今后各个企业需要尽快加快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具体的措施大致如下:
1、求
2、组织员工对办公软件进行培训,是各个员工对办公自动化能各个企业要加强人才的培养,提高对领导和员工对学历的要够有最基本的了解和实现最基本的操作。
3、政府将对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资金问题的公司实行帮扶政策,为其解决资金方面的问题。
4、政府加强对企业老板和经理对信息化理念的宣传,让他们意识到信息化建设所带来的经济效益。
5、政府加大对企业网络化和电子商务化的宣传。
通过以上各项措施,再加之政府的积极正确的引导,我县的信息化建设将会在短时间内取得突破性进展。
二、实践感受
此次教学实践活动使我增加了人生阅历,对我个人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从此次活动中,我的各个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比如我的语言沟通的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写作的能力,吃苦耐劳的能力等都取得了突破。
虽然我们大家在一起讨论和共同一起完成的任务,但是我深刻的认识到了团队力量的重要性。我认识到了以后在社会中和自身发展中都应该加强对合作意识和团结协作的能力。同时我们在团队合作的同时,还应加强分工的效率性,通过合理的分配任务,使我们的团队得到良好的效果,这样更能突出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本次社会实践受益匪浅,使我学到了很多在课堂和学校学不到的东西。使我对以后的人生方向的选择和人生道路的规划的有了更加清晰的思路。我坚信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只要我肯努力,我就一定会实现我的人生理想和人生目标。
【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调查报告】推荐阅读:
浅谈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08-31
新经济下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思考07-26
中小企业品牌建设的瓶颈06-21
试论中小企业文化建设09-21
中小企业服务平台网络建设研究论文08-21
中小学信息技术“三通两平台”建设培训方案09-27
中小企业研究报告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