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

2024-10-21

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精选8篇)

1.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 篇一

2006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

——2006年2月8日在宁夏回族自治区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四次会议上

自治区主席 马启智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自治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关于2005年的主要工作

2005年是“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在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各级政府和全区各族人民团结奋斗,拼搏创新,胜利完成了“十五”计划确定的各项奋斗目标,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99.4亿元,增长10.3%,人均突破1200美元;财政一般预算总收入达到87亿元,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7.7亿元,增长27.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44.7亿元,增长16.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093.6元,增长12.1%;农民人均纯收入2508.9元,增长8.1%。这些成就的取得,标志着我区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主要表现在:

“三化”战略深入推进。工业化势头强劲。我们努力摆脱传统工业化模式的羁绊,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通过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推进企业技术创新,大力调整工业结构,培育壮大优势骨干企业,形成了煤炭、电力、冶金、化工、建材、机械、轻纺、新材料、生物制药等具有现代化水平和区域特色的产业新格局。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202.3亿元,增长18.5%,实现利润26.7亿元,增长31.3%,完成技改投资57.5亿元,增长22.4%,基本实现了“三个增长20%”的目标。特别是自治区“一号工程”──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启动快、起点高、前景好,标志着我区工业化进入了跨越式发展的新阶段。城市化水平全面提升。继续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不断强化产业支撑,加强市政建设,完善城市功能,丰富文化内涵,营造和谐环境,基本形成了以银川市为中心、四个地级市为骨干、县城和中心集镇为基础,特色鲜明、规模合理、功能互补、环境趋美的城镇体系,全区城市化率达到42%。旅游业快速发展,房地产、商贸流通、公共交通、餐饮娱乐、金融保险、信息咨询等传统和现代服务业日趋繁荣。城镇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更加顺畅,百姓生活更加方便。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促进了农村人口向城市集聚和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推进了城乡互促,产业联动,协调发展。农业产业化稳步推进。面对严重旱情、动物疫情多发、农资价格涨幅较大等严峻形势,实施并完善了“五补一免”政策,自治区财政对农民的各种补贴达1.4亿元,免征农业税及其附加7000万元。实施了“581”等一批农林水重点工程,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大旱之年全区粮食总产量仍达299.8万吨,是历史上第二个高产年。农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四大战略性主导产业和六大区域性优势特色产业规模和效益稳定提高,一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辐射带动力和竞争力不断增强。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38亿元,增长6.1%,养殖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6.2%。

县域经济蓬勃发展。自治区科学决策、分类指导、强力推进,县域经济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支撑我区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进一步增强,驱动城乡协调发展的基础正在夯实,2005年实现经济总量占全区的57.9%。各市县坚持把加快工业园区建设作为发展县域经济的突破口,以项目为载体,加大招商引资和园区建设力度,实现销售收入、工业增加值、上缴税金占全部工业的30%以上。工业园区已成为我区特色产业的聚集区、招商引资的主平台和县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坚持把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作为县域经济的主体,放宽政策、依法保护、加强服务、创新机制,促其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非公有制工业企业增加值占全区工业增加值的42%以上。非公有制经济在扩大就业、增加地方财政收入、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生力军作用。坚持把扶贫开发作为山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大力实施“整村推进”工程,不断创新和完善扶贫投入机制,改善山区基础设施和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劳动者的科技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山区自我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具有区域特色的草畜、马铃薯、劳务经济、旅游等优势主导产业正在形成和壮大。山区8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经济增长速度加快,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687元,增长13.4%。

投资规模适度增长。在国家对部分行业加大宏观调控的形势下,我们紧紧盯住固定资产投资和重点项目建设不放松,千方百计促进投资合理增长,能源、交通、水利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得到加强。全年新增发电装机容量92.8万千瓦,煤炭产量达到2590万吨。我区已被国家确定为4个“西电东送”火电基地和13个亿吨级煤炭基地之一。继续实施城乡电网改造项目,自然村全部通电,城乡同网同价。全区高速公路主干路网基本建成,农村公路通达通畅工程建设步伐加快,实现了所有市县1小时内上高速路、所有乡镇通油路、所有行政村通公路的目标,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670公里,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1.3万公里。河东机场改扩建正在加紧进行。建成了沙坡头水利枢纽等一批重点水利工程,全区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145.6万亩,解决了19.3万人的饮水困难。水权转换试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我区被国务院确定为省级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区。加快推进生态建设重点工程,巩固禁牧封育、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成果,加强自然保护区和湖泊湿地保护与建设,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10.5%,缺林少绿的状况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改革开放取得新进展。农村改革不断深化。比国家要求提前一年免征了农业税及其附加。粮食、农垦、林业、供销社体制改革有序进行。引黄灌区农村水费改革取得明显成效。国有企业改革继续深化,法人治理结构进一步完善,分离办社会职能顺利推进。国有资产监管体制的框架基本建立。在全区范围内推行了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收支两条线管理改革。“乡财县管”改革试点进展顺利,“三奖一补”政策得到落实。对社会投资项目实施了核准制、备案制改革。非经营性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试点工作开始启动。地方金融机构改革取得进展。资本市场和保险业稳步发展。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县乡超编人员分流工作有序进行,全区行政机关编制和人员实行了实名制管理。事业单位改革进一步深化。

对内对外开放迈出新步伐。全区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9.67亿美元,其中出口6.87亿美元,增长6.3%。认真落实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举办了一系列重大招商引资活动,共引进实施项目674个,实际到位资金153.6亿元。利用外资1.38亿美元,其中外商直接投资6712万美元。引进国内外知名的大企业集团来我区合作开发势头良好。

和谐社会建设得到加强。一年来,我们在改善人民生活、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等方面,做了大量有成效的工作。就业是民生之本。采取政策引导、资金支持、技能培训、目标考核等多项措施,努力扩大就业和再就业,全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4.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农村劳务输出72.4万人,实现劳务收入30亿元。“两个确保”得到巩固,再次提高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全区参加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的人数分别达到67.5万人、64.5万人、37万人、23.5万人、21万人。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健全和规范了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全年发放救灾救济资金1.04亿元,有21.3万城镇居民享受了城市低保,享受农村特困灾民最低生活救助和农村低保的农民分别达到19.7万人和3.1万人。社会福利和残疾人事业进一步加强。启动实施了“塞上农民新居”、南部山区危窑危房改造、煤矿沉陷区居民搬迁以及农垦系统职工住房改造工程。经济适用住房竣工面积44.5万平方米。在中部干旱带实施水源工程建设,采取多种措施,努力缓解大旱之年人畜饮水困难。认真做好建筑领域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清欠工作。初步建立了应急突发事件和防灾减灾体系,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有效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深入实施食品药品放心工程,整顿规范市场秩序。消费市场日趋活跃,消费品零售总额174.3亿元,增长13.6%。依法开展土地和矿产资源专项整治,土地市场和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明显好转。重点地区、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的污染得到有效治理,整体环境质量有所提高。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加快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和科技创新型人才培养。已建成国家和自治区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个、企业技术中心20个,省部共建和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7个。“8613”农业科技工程和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深入推进,农业新技术覆盖率超过75%。全年取得科技成果136项,申请专利516项。培育了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和高新技术产品。农村义务教育继续加强,全区有54万贫困家庭学生享受了“两免一补”政策,有16个县市区完成了“两基”攻坚目标,南部山区全面完成了普及初等义务教育的历史性任务,普九人口覆盖率(以县为单位)达到70%,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和初中入学率均达到99%以上。实施了十大基础教育重点工程,扩大优质教育规模,基础教育有了长足发展。高中课改顺利实施。民族教育不断加强。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完成了高等教育联合办学体制改革,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9%以上,进入了大众化教育阶段。各级各类人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作用不断增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不断发展。“四馆三中心”等五十大庆重点项目开工建设,一批城乡文化体育设施建成使用,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广泛开展,竞技体育水平有所提高。成功举办了第一届宁夏文化艺术节。继续实施“西新工程”和“村村通”工程,广播电视覆盖率进一步提高,所有行政村全部通上了电话。制定实施了加强农村和城市社区卫生工作的政策措施,基层卫生设施得到改善,城乡卫生工作进一步加强,基本建成了区市县三级疾病预防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重大疫情信息网络和卫生执法监督体系。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范围扩大到11个县市区,参合率达70%。初步建立了农村贫困户医疗救助制度。我区被卫生部列为农村和社区卫生建设联系点。进一步完善了“少生快富”扶贫工程长效机制,被国家列入“十一五”规划加以推广。建立了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全区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0.98‰以内。

民主法制和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认真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教育和引导全体公民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蓬勃开展。各级政府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共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221件、政协委员提案434件。充分发挥群众团体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坚持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完善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保障了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广泛开展“四五”普法活动,依法治区深入推进。认真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三个离不开”的思想深入人心,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政府职能不断转变,依法行政能力有了新的提高。全年提请自治区人大审议地方性法规议案8件,制定政府规章11件。在全区各级行政机关全面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集中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政风建设不断加强。认真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监察和审计专门监督,廉政建设取得了新成绩。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种犯罪,建立信访联席会议制度,努力消除化解不安定因素,保持了社会稳定。加强国防动员和双拥工作,维护了军政、军民团结。

各位代表!

总结去年,回顾“十五”,这五年是我区经济体制发生重大变革、经济社会管理方式不断创新的五年,是迎接挑战、战胜困难、与时俱进的五年,也是我区历史上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群众得到实惠最多、面貌焕然一新的时期。五年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9%;财政一般预算总收入和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分别增长21.2%和1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2.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5%;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7.8%。“十五”计划的全面完成,不仅为“十一五”的跨越式发展和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且也极大地丰富了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积累了一些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指导意义的经验和启示。主要是:

(一)坚定不移地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认真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决策和自治区党委的重大部署,与时俱进,务实苦干,不断开创了我区现代化建设的崭新局面。

(二)紧紧抓住加快发展第一要务,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针对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更加重视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更加重视“三农”问题的解决,更加重视山区的开发建设,努力使我区经济社会步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三)认真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提高依法行政能力,不断增强驾驭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本领,推进观念创新、机制创新和制度创新,加快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

(四)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紧紧围绕改革的难点、发展的重点和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统筹兼顾,协调推进,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人民群众的可承受程度有机结合起来,以改革促发展,以发展保稳定,使我区呈现出经济快速发展、社会繁荣进步、人民安居乐业的新景象。

(五)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不懈地为群众解难事、办实事、做好事,让人民群众最大限度地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促进了和谐社会建设。

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区各族人民群众团结奋斗、无私奉献的结果。在此,我代表自治区人民政府,向奋战在全区各条战线的广大干部群众致以崇高的敬意!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离退休老同志,向驻宁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中央单位,向所有关心、支持宁夏发展的海内外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越是在好的形势下,越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越要高度重视存在的问题。特别是随着改革的深化、体制的转轨和利益格局的调整,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逐步凸显,我们应对的物质条件和措施仍然不够;经济增长的方式还比较粗放,质量和效益还不高;改革攻坚面临的困难较多,体制机制性障碍还没有从根本上消除,政府职能转变相对滞后;驱动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内在动力还不强,自主创新能力较弱;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收入分配等方面还有许多问题,构建和谐社会的任务艰巨而繁重,等等。对此,我们一定要本着改革、创新、开拓的精神,不断探索,勇于实践,认真加以解决。

二、关于“十一五”规划纲要的简要说明及2006年主要任务

“十一五”,是我们实现跨越式发展、迎接自治区成立五十周年的关键时期,也是努力缩小差距、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的重要阶段。乘风扬帆正当时,凌峰阔步展宏图。我们一定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强烈的历史使命感,精心谋划,沉着应对,把握得当,千方百计推动我区经济社会实现又快又好的发展,力争在新的起点上有更大的作为。

“十一五”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加快发展第一要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着力加快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着力实施工业强区战略,着力推进城市化,着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更加重视社会事业进步,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切实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轨道,努力实现又快又好发展。主要奋斗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00亿元,年均增长10%以上,人均达到2000美元;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3300亿元—3500亿元,年均增长14%—16%;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85亿元,年均增长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100元,年均增长6.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250元,年均增长5%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降到9‰以下;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到“十一五”末,全区经济总量迈上一个新台阶,经济结构调整、增长方式转变取得显著进展;基本解决山区绝对贫困人口的温饱,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普遍提高,达到宽裕小康;科技创新能力增强,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核心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基础设施更加完备,环境状况明显改善;受教育水平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和谐宁夏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实现上述奋斗目标,必须注意把握好以下几个重要方面:

一是必须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对我区这样一个欠发达地区,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在于加快发展。发展是永恒的主题。要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缓解就业的巨大压力和处理好各种社会矛盾,必须保持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分析各种条件,《纲要(草案)》提出“十一五”年均10%%以上的增长速度,这个目标是积极稳妥的,也是必须要实现的。同时,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做到速度、结构、效益相统一,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我们要正确把握经济发展趋势的变化,及时采取有力措施,妥善解决好可能妨碍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各种问题。

二是必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要实现新阶段的发展任务,把宁夏的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必须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最大限度地调动民智民力,建立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纲要(草案)》提出,在抓好财税、金融、投资、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制改革的同时,要全面推进和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农村综合配套改革和现代市场体系建设,建立有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我们要充分认识深化改革的必要性、紧迫性和复杂性,以更大的决心、更大的气力,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要紧紧抓住国内外产业快速转移,资本和技术加速流动的难得机遇,全面提高招商引资的质量和水平,使我区经济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融入国际国内大循环。

三是必须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自主创新是提升科技水平和经济竞争力的关键,也是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对我区来讲尤为重要。我们要按照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大力实施科教兴宁和人才强区战略,不断强化创新意识、完善创新机制、培育创新人才,切实创新发展模式,攻克一批重大科技项目,努力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能力,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四是必须保持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适度增长。就目前而言,我区仍是典型的投资拉动型经济,经济增长依赖投资拉动的特征不会从根本上改变。列入《纲要(草案)》重点项目库的主要建设项目有282个,计划投资250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要达到3400亿元左右,年均增长15%左右,与“十五”相比,增速虽然降低了,总量却翻了一番。今后五年的重点项目建设,既有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也有能源、化工、电力等基础产业项目,还有加工业、现代服务业、城市建设、社会事业发展项目。我们要千方百计确保重点项目的顺利实施,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后劲。

五是必须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城市和农村、川区和山区是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山区。我们要从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出发,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在加快城市发展的同时,坚持把解决“三农”问题放在各项战略任务的首位,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加快川区发展的同时,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建立健全协调互动的合作帮扶机制,推动城乡、山川经济社会良性互动,共同发展。

六是必须加强和谐社会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也是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要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要求,加快推进和谐宁夏建设。《纲要(草案)》提出,要努力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加快发展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加强公共安全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设。经过五年的努力,使我区各族人民的生活更加美满和谐。

各位代表!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70亿元,增长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11亿元,增长1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1亿元,可比增长12%;进出口总额10.8亿美元,增长12%,其中出口7.7亿美元,增长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660元,增长7%;农民人均纯收入2630元,增长5%;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0.3‰以下;城镇新增就业5.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基本任务是:

(一)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央在新阶段提出的一个历史性任务,也是关系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决策。我们要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和要求统领“三农”工作,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搞好规划,扎扎实实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办几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

一是继续加大政策支农力度。按照加大、规范、整合、提高的要求,稳定、完善和强化各项支农惠农政策措施,逐步建立起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和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今年区市县三级财政支农资金增量和预算内资金用于农村建设的比重,要高于去年。继续对农民实行“五补”,粮食直补标准一律提高到每亩15元。今后,凡涉及农民的补贴资金都要通过“一卡通”发放。要加强流通环节监管,严格控制农资价格上涨,防止优惠政策给农民带来的好处被抵消。

二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稳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建设用地原则上不占用水浇地。全区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200万亩,粮食产量稳定在290万吨以上。大力调整农业结构,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安排专项资金扶持一批重点龙头企业,带动农业战略性主导产业、区域性优势特色产业和产品,实现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促进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争取在规模、效益、品牌等方面有大的突破。继续深入实施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加强农村科技推广服务体系改革与建设,增强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

三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从今年起,逐步实施生态与现代农业省域示范区等36个农林水重点工程,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抓紧六盘山水系综合开发和黄河大柳树水利枢纽前期工作。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重点建设唐徕渠西干渠合并、西夏渠、红墩子扬水工程,抓好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农业综合开发水保二期等项目。继续实施“581工程”,新增水浇地20万亩,改造中低产田35万亩,新修旱作基本农田35万亩。加快大六盘生态经济圈建设步伐。继续推进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天然林保护、荒漠化土地和小流域综合治理等重点生态建设工程。搞好灌区农田林网建设和环村庄绿化。巩固生态建设成果,确保森林草原植被有效恢复。

四是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整合各类建设资金,重点实施农村“六大工程”,努力改变农村社会发展滞后的局面。今年,川区土坯房改造、山区危窑危房农民迁居、全区饮水安全问题和中部干旱带百姓的饮水困难、行政村通油路、农村收看8套电视节目、农村沼气入户率、山区太阳能入户率,都要按要求完成任务。部分县级卫生医疗机构达到部颁标准、乡镇卫生院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深化农村面源污染综合防治试点工作,对乡镇脏乱差的状况进行重点治理,创建环境优美乡镇。加强农垦系统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主体是农民。要加大对农民科技文化知识教育和培训的力度,培养和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守法文明的新农村建设者。

(二)全面提升工业化水平

紧紧抓住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这条主线,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力争工业增加值、利润总额、技改投资分别增长15%以上。

一是加快培育壮大优势特色产业。立足现有基础和优势,大力发展煤炭、电力、石化、冶金、轻纺等五大支柱产业,增强工业经济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依托我区新材料产业带,做大做强钽铌铍稀有金属、镁及镁合金、电解铝及铝材加工、碳基材料及加工、多晶硅等产业,努力把我区建成西部乃至全国重要的新材料产业基地。积极培育发展数控机床、自动化仪表、生物制药、农产品加工、清真食品等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发展潜力较大的产业,力争经济规模或产品市场占有率有较大幅度提高。

二是坚持抓大促小。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力度,实施一批重大技改项目,不断增强企业的发展后劲。重点支持30户国有骨干企业和30户非公有制工业企业。力争培育神华宁煤集团等6户年销售收入过100亿元、东方有色金属集团等10户年销售收入过50亿元的大型企业。各市县也要依托优势特色资源,培育扶持一批年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龙头企业。要把发展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作为重点,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发展一批科技型、外向型、资源加工型、专业配套型和劳动密集型企业,使其成为县域经济的主体、吸纳就业的主体、民间投资的主体。

三是提高工业园区建设水平。工业园区要在搞好规划的基础上,着力提升整体水平,在基础设施、产业布局、招商引资、服务效率、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重点培育宁东能源化工基地、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等10个产业聚集、特色鲜明、规模较大的样板工业园区,使其成为经济发展的带动区、特色产业的培育区、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的试验区、城市发展的新区。进一步加强矿产资源勘查工作,整顿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加大对环保产业的扶持力度,积极推行清洁生产,节约能源资源,建立发展循环经济的机制和框架,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三)更加注重区域、城乡、产业协调发展

大力发展县域经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我区山川差别较大,川区是我区的精华地带,要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尽早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宽裕型小康目标。经过努力,建设一批特色鲜明、发展势头好、增长后劲足的经济强县,争取有更多的市县进入“西部百强”。山区是我区的半壁河山,要在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努力解决温饱的基础上,加快向培育主导产业、壮大县域经济整体实力转变;在解决好“三农”问题的基础上,加快向统筹城乡、推进二三产业的协调发展转变;在加强生态建设与产业开发相结合的基础上,加快向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转变。要坚持不懈地发展劳务产业,加大劳动力技能培训和转移输出力度,努力打造具有宁夏特色的劳务输出品牌。积极鼓励和支持大中型企业和有实力的民营企业,依托山区资源,兴办煤电一体化、农产品加工、旅游开发等项目,带动山区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继续落实对口帮扶政策,加大帮扶力度,努力实现山川共同繁荣进步。

大力推进城市化,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继续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加快“沿黄城市群”的建设与发展,推动全区城市化进程。银川市要围绕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进一步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力争建成西北地区最适宜创业和人居的城市。石嘴山、吴忠、固原、中卫市要在做强产业、做大规模、做优功能、做美环境上有一个新的突破。积极推进公共服务行业和城市公用事业的市场化进程。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努力打破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推动产业和农村人口向城镇聚集。

努力扩大消费需求,实现三次产业协调发展。消费需求作为最终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更为直接有效、稳定持久。要适应消费结构整体升级和多样性变化趋势,清理修订抑制消费的不合理政策和规定,引导适度消费,培育和扩大住房、通信、旅游、教育、交通、文体、保健等消费热点,更多依靠扩大消费需求拉动经济持续增长。支持城市流通企业经营网络向农村延伸,扩大农村消费。实施邮政村村配送市场工程。积极发展金融、保险、信息、咨询、法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运用现代经营方式和信息技术改造提升商贸流通、交通运输和市政服务等传统服务业。大力发展社区服务业。激活规范房地产业。加快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提高服务业的整体水平和档次。加大旅游基础设施投入,引进先进经营管理理念,突出特色景区建设,构建“一带二区六线”的区域旅游总体格局,把我区建成西部独具特色的旅游胜地。

(四)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和重大项目建设

要正确把握宏观经济形势,紧紧围绕国家鼓励和重点支持的基础产业,千方百计上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继续发挥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加快推进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宁东能源化工基地今年将进入投资建设高峰期,一批重大基础产业项目进入建设的关键阶段,要举全区之力加以推进,努力实现小省区也能办大工业的夙愿。年内要实现羊场湾、枣泉煤矿建成投产,马莲台、灵州电厂2号机组、石嘴山电厂技改工程全部并网发电,25万吨甲醇项目基本竣工,西部聚氯乙烯公司热电工程投入使用;加快梅花井、清水营、任家庄、石槽村煤矿,灵武电厂,煤基二甲醚、煤基烯烃等项目建设进度;抓紧开工建设神华宁煤集团52万吨合成氨、92万吨尿素,红柳、麦垛山煤矿,西夏热电厂、贺兰山风电场四期、红寺堡、长山头风电场,宁东热电项目等。加快宁东和银川城市电网建设,配合国家电网公司努力实现宁东至兰州东750KV交流输电和宁东至华北±500KV直流输电工程的核准和建设。加快煤炭间接液化、六盘山煤电一体化等项目前期工作。

继续保持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强度,搞好交通、城市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的重大项目建设。加快太中银铁路建设,做好神朔铁路延伸至宁东的前期工作。抓好高速公路固原至沿川子段、银川绕城西北段、中宁至孟家湾段建设,开工建设盐池至中宁、孟家湾至营盘水高速公路。加快河东机场扩建工程,做好固原六盘山、中卫沙坡头支线机场前期工作。继续实施城市道路、防洪、供排水、集中供热、污水垃圾、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处理等项目,使市政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加快“四馆三中心”五十大庆重点项目及宁夏大学、宁夏医学院、固原师专新校区、中国矿业大学银川分院、宁夏理工学院、宁夏育才学校等建设进度,新建扩建一批医疗卫生重点项目,着力改善社会事业发展的硬件设施。

(五)不断加快改革开放步伐

改革是发展的动力,也是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保证。要把改革的重点放在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上,努力在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的突破。

全面推进农村综合配套改革。重点是推进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体制改革,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完善粮食行政管理、储备管理和购销市场体系。积极培育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继续推进灌区供水体制和水费管理制度改革。加快农垦、林业和供销社改革步伐。完成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动物疫病防控体系。

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继续推进国有经济结构和布局的战略性调整,加强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继续推进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积极培育后备上市资源。完成国有企业清产核资,规范企业改制重组工作。积极稳妥解决好国企改革中的遗留问题。进一步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健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和经营业绩考核体系。建立和完善金融资产、非经营性资产、自然资源资产等监管体制和办法。积极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推进财政和金融管理体制改革。围绕建立公共财政框架总目标,进一步深化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和“收支两条线”等各项制度改革。完善国有及政府投资项目招投标和政府采购制度。全面推行乡财县管和乡镇财政预算管理改革,逐步化解乡村债务。不断规范各项税费政策,清理和取消不合理收费。加快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完善投资核准制和备案制,健全政府投资项目公示制和决策责任制。深化金融企业改革,加强监管,防范风险,确保安全。加强银企、银地合作,支持金融业稳健发展,努力实现经济与金融的良性互动。

推进现代市场体系建设。继续发展土地、技术、资本、劳动力、信息等要素市场,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完善商品及要素价格形成机制。深入实施名牌战略。以健全信贷、纳税、合同履约、产品质量信用记录为重点,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着力打造“信用宁夏”。

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积极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加强对外科技文化交流。抓住国内外产业转移的重大机遇,加强东西合作,继续开展“招商引资年”活动,加快引进技术水平高、带动力强的大企业和大项目,推进我区产业升级。坚决制止低水平、高污染项目向我区转移。加强招商队伍建设,认真组织好重大招商引资活动。注重签约项目的跟踪落实,确保履约率、资金到位率和投产率。今年要确保航空口岸开放。

(六)切实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特别是自主创新能力,是提升综合竞争力的核心,是利用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跃升的重大选择。面对经济全球化和新科技革命的迅猛势头,必须把科技教育真正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强化创新意识,培育创新人才,夯实创新基础,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要把提高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人民福利水平的中心环节,制定完善“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创新政策环境,加大投入力度,深化体制改革,激发创新活力,提升科技贡献率。继续深化科研院所改革,推进转企院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非营利科研机构建立现代科研院所制度。加快建立一批自治区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大力培育和发展各类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建立具有我区特色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科研院所与高校的联合攻关,建立科学研究与高等教育有机结合的知识创新体系。组织实施国家重大产业技术开发项目、自治区重点科技攻关和技术创新项目,筛选一批关键领域重点技术和制约我区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的共性、瓶颈技术,组织科技攻关与示范,推进产学研相结合,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专有技术,提升我区经济竞争力。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应当成为技术创新和知识创新的主体,发挥领军作用。

努力夯实教育基础。科技创新,教育是基础,人才是关键。坚持教育的先导地位,加强义务教育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积极推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体制改革。从今年起全部免除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学杂费。打好山区“两基”攻坚战,到明年全面实现“两基”目标。大力推进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3133”等重点教育工程,开展教育强县、强乡(镇)创建活动。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步伐。大力发展民族教育,构建民族教育优质办学体系。职业教育要调整结构,扩大规模,突出特色,培养大批社会急需的实用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高等教育要着力提高质量和效益,加强重点学科建设,大力培养具有创新和实践能力、服务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类专业人才。围绕培养、吸引、使用三个环节,建立有效的培养奖励机制,开发人力资源,推进创新团队建设,努力培养和壮大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队伍。

(七)努力构建和谐宁夏

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认真解决好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就业、社保、医疗、环保、安全等问题,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认真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要把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和再就业。在继续解决体制转轨遗留的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和重组改制关闭破产企业职工安置问题的同时,重点做好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继续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制度,提高各类企业的参保率。积极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扩大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覆盖面。完善公务员工资制度,推进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适时调整离退休人员待遇和最低工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以及各类优抚对象的相关待遇。要切实保障进城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解决他们在工资待遇、工作环境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问题。认真做好救济、救灾工作,解决城乡特困群众住房、医疗、生活等问题。关心支持残疾人事业。维护妇女、儿童和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大力发展文化体育事业。加大政府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投入,建立覆盖全社会的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加快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提高竞技体育水平。办好第十二届全区运动会。积极申办第七届全国城市运动会。

高度重视卫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大力发展农村医疗卫生和社区卫生服务事业。用三年时间完成全区乡镇卫生院的改造工作,并实行全额拨款。每个行政村建成一个规范的卫生室,适当提高村医的补贴标准。乡村医疗机构用药实行零利润。从今年起,对山区乡镇医务人员实行定向招生培养。本届政府任期内,全区所有社区要按照统一标准和要求,建立规范化的卫生服务中心(站)。抓好平罗、隆德农村公共卫生综合改革试点。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整顿药品生产流通秩序,逐步推行药品招标、配送、价格三统一。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规范医院、医生的医疗和用药行为,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努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加强重大传染病防控工作。扩大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的覆盖面,继续推进“少生快富”扶贫工程,开展川、山“三无”、“一无”乡(镇)创建活动。积极推行优生优育,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从完善体制、落实责任、健全制度、增加投入、技术改造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重点做好矿山、道路交通、危险化学制品、特种设备、易燃易爆物品等行业和领域的安全监管工作,坚决防止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加强气象和各种自然灾害的预测预报,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强化对食品药品、餐饮卫生等市场监管。加大环境综合治理力度,加强环境安全管理,努力使人民群众喝上干净水,吃上放心食品,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

(八)进一步加强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各级政府要认真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和决定,及时报告工作,自觉接受监督。积极支持人民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主动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及各人民团体的意见建议。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积极推进政务公开、厂务公开和村务公开,完善基层民主管理制度,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和城市社区建设。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法,加快制定民族区域自治条例,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共同进步。积极培养、使用回族等少数民族干部。认真贯彻落实宗教事务条例,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大力减轻信教群众的宗教活动负担,引导信教群众把更多的热情和精力投入到劳动致富、提高生活质量上来。

深入推进“平安宁夏”建设。正确处理新时期社会矛盾,认真落实涉及群众利益的各项政策,重视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及时化解矛盾。重视信访工作,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继续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依法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活动。加强基础工作,不断增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加强涉外国家安全和保密工作。全面实施依法治区规划,加强普法宣传教育,做好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工作。搞好国防教育和国防动员工作,加强民兵预备役建设,做好军转干部和退役士兵安置工作,深入开展双拥共建活动。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全面落实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的战略任务,进一步巩固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加强改进大学生和未成年人思想政治教育。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三、加强政府行政能力建设

在新的起点实现新的跨越,把宁夏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不断推向前进,是全区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各级政府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按照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总要求,不断提高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切实做到为民、务实、清廉。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继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提高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调节经济、管理社会的能力,切实把政府职能转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完善行政管理决策机制,健全对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事项决策的协商和协调机制,健全对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重大事项决策的专家论证、技术咨询、决策评估制度,健全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决策的公示、听证制度,发挥好政府参事、文史馆员的参谋作用,加强电子政务建设,推进行政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完善对行政管理权力的监督机制。

提高行政执法水平。按照建设法治政府的总目标,全面落实行政许可法和自治区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五年规划,依法规范行政执法主体,界定执法责任,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推进综合执法,加快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的行政执法体制,保证各级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职权、履行职责。严格行政执法责任制度和过错追究制度,完善行政执法监督制约机制。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大力加强法制教育,提高广大公务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法律素养,做到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

加强政风建设。要认真贯彻落实公务员法,加强对公务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建立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公务员考核评价制度,做到奖罚分明。建立健全行政问责制,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畅通与群众的联系渠道,切实改进调查研究的方式方法,真正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疾苦,真心实意为群众解难事、办实事、做好事。坚决反对和克服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力戒空谈和浮夸。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业不正之风。坚持清正廉洁,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始终同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今年,改革发展的任务十分繁重。我们将以公务员能力建设为重点,进一步提高驾驭全局、促进发展的本领,提高攻坚克难、推动改革的本领,提高善于学习、依法办事的本领,提高关注民生、服务群众的本领,提高真抓实干、开拓创新的本领,努力建设一支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公务员队伍,确保完成各项奋斗目标。

各位代表!

我区各族人民正满怀信心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征程中阔步前进。让我们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团结和带领全区各族人民,牢记使命,不负重托,发奋图强,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宁夏美好未来而不懈奋斗!

2.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 篇二

广西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甘向群在报告会上致词, 广西科协副主席方芳、中国科协咨询副主任王诚等参加了报告会。

为了更好地做大做强电子信息产业, 把北海打造成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硅谷”和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广西科协和北海市科协经过多方联系与沟通, 专程邀请三位专家到北海作有关电子产业的报告。

当天, 姚建铨院士的“智慧城市与物联网发展”报告, 马建教授的“物联网技术的国际发展与现状”报告, 王新霞做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报告内容丰富生动, 针对性强, 受到与会人员的好评。

此次报告会对推动北海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将起到较大的促进作用。

3.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 篇三

本刊讯(通讯员杨春华) 为贯彻落实全国、全区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实施人才强桂战略,加快吸引和培养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组织开展第四批自治区级人才小高地申报和遴选工作。

据悉,申报的建设载体可以是单个企事业单位,也可以是由产学研单位共同组成、有统一协调的运行机制、明确牵头单位的联合体。推荐对象要服从和服务于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重点支持自治区重点产业、重大项目、重要科研创新平台和优势企事业单位。

申报的具体条件:一是申报载体在学术技术或产品研发上应当具有“区内龙头、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地位和社会影响,必须有省部级以上的科研项目,有在本行业处于全国一流地位的学术技术带头人。二是高层次人才相对密集,已经形成或初步形成有基础研究、项目开发和推广应用等不同领域、年龄梯次结构相对合理的创新创业人才团队。其中,申报自治区级产业类人才小高地应能聚集一批国内同行业公认、有原创能力的技术精英和在国内、区内同行业公认的优秀经营管理者;产品研发和技术成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有多项省部级、国家级科研技术成果;博士、硕士研究生人数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15%-20%。申报自治区级学术类人才小高地要有在本领域处于国内乃至国际水平、有较高知名度的学术带头人和创业人才团队;研究项目处于本学科国内先进水平;博士、硕士研究生人数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60%以上。申报自治区级综合类人才小高地要有一支由区内乃至国内同行公认的优秀经营管理者、技术精英及学术带头人组成的人才队伍;研究项目、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能互相推动,效果显著,成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研究项目处于本学科国内先进水平;博士、硕士研究生人数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30%。三是具有良好的人才创业环境和较强的经济实力。建设载体人际环境和谐,学术环境民主;经营和运行状况良好,能为人才小高地建设提供有效的资金保障,为人才提供必要的科研实验室和配套设备,能保证人才在住房、交通、通讯等方面的需要。

4.广西“壮族三月三”活动工作方案 篇四

广西2017年“壮族三月三”活动工作方案1

一、活动背景: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xxx年广西“壮族三月三”活动工作方案的通知》(桂政办电〔xxx〕31号)精神,为做好我校“壮族三月三”节日前后的校园文化氛围、文化活动及民族团结,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该活动方案。

二、活动主题:“弘扬民族文化,展示八桂风采”

三、活动时间:xxx年3月1日---4月30日

四、活动内容

我校将以“壮族三月三”为契机,结合我校实际,集中开展为期一周的民族文化教育过活动,引导师生积极参与各项活动,拓展民族文化视野,传承优秀民族文化,丰富校园民族文化生活,激发民族文化认同和民族自信,提升师生民族文化素养。促进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发展。

五、活动形式以及安排

(一) 宣传、筹备阶段(3月1日至4月4日前)

1.方案制定、发放负责人:胡xx

xxx年3月份开展以“壮族三月三”主题进行旗下教育活动。负责:团委落实:黄xx

2.全校各个班级在“三月三”放假前开展主题班会课,在本班宣传“壮族三月三”基础知识、民族政策、法律法规和民族基本知识、民族团结团结进步创建,积极营造班级校园民族团结的浓厚氛围。

负责:各年级领导、班主任落实:黄xx

3.在“三月三”放假之前,举办以“壮族”为主题的体现壮族特色的手抄报评比活动。引导各个班级挖掘壮族人民的文化特色(语言、音乐、戏曲、绘画、雕塑、舞蹈、建筑、服饰、习俗、节日等)

负责:各年级领导、班主任落实:胡xx

(二)举办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文艺活动

1.举办我校第一届民歌合唱节,民歌合唱节选唱曲目以中华民族传统民歌为主,通过咏唱中国传统民歌,弘扬我国民族传统文化,不断丰富校园民族文化氛围,让学生在中国传统民歌中感受中华民族艺术的魅力,提升我校师生民族文化修养。民歌合唱节比赛所唱曲目由各班选定,交由年级汇总报音乐组审核。各年级预赛在清明节前结束,并将参加学校决赛名单上报德育处。名额分配:高一加“2+4部”初一、初二共9个班级、高二加“2+4部”初三共8个班级晋级学校决赛。决赛时间定于xxx年4月份(“三月三”放假前)

5.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 篇五

开创广西海洋管理工作新局面-广西海洋管理工作会议综述

2009年4月1日,广西海洋管理工作会议在南宁召开.这是一个统一思想、迎接挑战、催人奋进的.大会. 广西国土资源厅厅长、党组书记,广西海洋局局长肖建刚在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广西海洋管理的新思路,充分显示了广西国土资源厅厅党组对构建海洋管理新机制、统筹保护资源和保障发展的关系、全力保障海洋经济发展和增长的工作力度.这份在深入调研基础上、以务实的态度提出的工作报告,蕴含着科学的工作思路,使与会代表深受鼓舞.

作 者:王馨奇 莫萍 作者单位:刊 名:南方国土资源英文刊名:NANFANG GUOTU ZIYUAN年,卷(期):2009“”(4)分类号:关键词:

6.区政府工作报告 篇六

**区人民政府区长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参加大会的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年政府工作回顾

**年是本届政府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区全面推进市区共建、打造“三大**”、实现率先发展的起步之年。一年来,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省委“两富”总目标、市委“绿色崛起、科学跨越”战略总要求,科学谋划,狠抓落实,经济社会在更为复杂的形势下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较好完成了区**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实现生产总值227.32亿元,同比增长9.2%,人均生产总值49710元,同比增长8.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5.33亿元,同比增长40.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9.09亿元,同比增长15.5%;农业总产值22.84亿元,同比增长9.7%;工业总产值70.05亿元,同比增长21.2%,其中,规上工业总产值41.28亿元,同比增长23.1%;接待国内外游客314.60万人次,同比增长37.0%,实现旅游总收入17.58亿元,同比增长39.1%;财政总收入14.02亿元,同比增长8.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8.33亿元,同比增长15.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087元,同比增长11.1%;农民人均纯收入10841元,同比增长13.5%。节能减排等控制性指标达到上级考核要求。

农业基础进一步稳固。加大粮食安全基础投入,建成丽水粮食物流中心,开工**区中心粮库项目,新增粮食生产功能区面积7500亩,被评为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县。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累计完成投资1.77亿元。基本完成“强塘工程”,争取到两个国家级水利重点县项目补助资金1.67亿元。投资10亿元的森宇集团铁皮石斛项目顺利签约,大鲵产业示范区、国内领先的食用菌工厂化生产项目建成投产。新增白枇杷种植面积1050亩、处州白莲1100亩。累计建成蔬菜钢管大棚核心基地2440亩。与市农科院合作共建峰源高山放心菜基地、**区食用菌产业提升工程。建成油茶示范基地1.37万亩。新增农业龙头企业7家、农民专业合作社65家。新建无公害农产品基地1.54万亩,农业标准化实施率达54.4%。新增土地流转面积4753亩。新启动5个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中心建设。

工业经济进一步崛起。实施“工业百亿行动计划”,与义乌市签订共建山海协作产业园区协议。高溪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项目完成清场交地2077亩,启动场地平整1390亩。全年出让工业用地508亩,为我区历年之最。碧湖产业区块北区块一期基础设施工程开工,园区新增投产企业8家、累计达30家。开展工业闲置用地和低效项目清理,盘活项目2个、土地87.90亩,新增投资2.16亿元。狠抓招商引资工作,实际利用内资18.56亿元、增长252.4%,实际利用外资400万美元、增长7倍,“浙商回归”到位资金3.90亿元,引进大项目11个、国家“千人计划”项目1个,完成工业投资8.47亿元,同比增长33.2%。积极服务企业发展,扎实开展“进村入企”大走访、困难企业帮扶救助等工作。

第三产业进一步壮大。编制《瓯江风情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古堰画乡游客接待中心完成主体工程,东西岩景区顺利通过4A级景区复核,石牛温泉一期主体工程完工。编制生态休闲养生(养老)产业发展规划和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成立生态休闲养生(养老)经济促进会,启动郎奇—白桥养生(养老)基地建设,开工全市首个养生(养老)项目——通济堰文化养生园。发布实施《**区服务业发展**规划》,古堰画乡文化产业基地、瓯江风情旅游度假区、通济堰养生文化园等3个项目入选省级服务业重大项目。中山街被命名为省级特色商业示范街。

市区共建进一步深化。创新城市社区社会管理的经验得到原省委书记赵洪祝的批示肯定,“96345”被省民政厅确定为主导模式在全省推广。高效推进土地房屋征收工作,全年共清场交地5261亩,拆迁房屋12.67万平方米,有力保障了金丽温高铁、330国道、50省道、绿谷信息产业园等一批重点工程建设。深化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建成区主街道、背街小巷、社区及城中村实现保洁市场化,在全市率先开展城区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实施括苍新村老小区改造试点,基本完成灯塔公园改造、旧机场区块窝棚区整治、农贸市场改造等工作,成立全市首个物业行业协会,出台对物业服务企业考核监督办法。成功创建省级示范文明城区、省级卫生区。

城镇发展进一步加快。碧湖镇纳入全市小城市培育试点,编制完成《碧湖-大港头分区规划》,建立主要经济部门帮扶碧湖镇发展捆绑考核机制,出台《关于推进碧湖镇小城市培育的若干意见》。联城城郊农

民新社区一期主体工程完工,二期完成土地挂牌。碧湖镇江滨路、文二路、人民路、环北路,大港头镇丽云西路,老竹镇镇前街俞店段拓宽工程,雅溪镇双桥路,三个中心镇农贸市场改扩建等一批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扎实推进。谋划“**统筹城乡综合体”项目。联城撤镇设街道,高溪乡、双黄乡撤并等工作顺利完成,全区建制镇和街道占比提高到68.8%。

丽乡村进一步做靓。统筹推进“千万工程”、农村发展“六大行动计划”、“四边三化”行动、“爱心企业结对帮扶美丽乡村建设行动”、中心村培育工程等一揽子工作,被评为浙江省“美丽乡村”创建先进县。全面开展以提高城乡环卫水平为重点的“洁净村居”创建活动,打造下南山、堰头、大港头、利山四个主题突出、风格鲜明的“美丽乡村”示范点,圆满承办了全省“深化千万工程,建设美丽乡村”现场会。强力推进“三沿五区”坟墓整治,坟墓整治面达98.5%,开工建设市区公益性公墓和284个村级生态墓地。出台农民占用集体土地违法建住宅处置政策。丽武公路**段建成通车。协调新开通农村公交线路11条。

公共服务进一步提升。扎实推进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等文化阵地建设,“天天乐”文体广场入选全省首批10个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之一,《通济堰的价值挖掘与展示研究》课题入选国家“指南针计划”。成功举办首届“处州白莲节”。开通中国**新闻网站。如期完成年度标准化学校创建、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等任务,解决17所学校、35条线路的学生接送车问题,初三学业考试成绩连续九年名列全市第一。推进县级公立医院、乡镇卫生院改革,全面落实药品零差率,村卫生室紧密型一体化管理率达70.4%。获国家科技富民强县项目第二轮立项,新增省级创新平台11家,专利申请、授权总量均居全市首位。连续11年获全市计划生育工作考核优胜。开展城区信报箱免费更换工作,实现村邮站布点全覆盖。

民生保障进一步改善。超额完成社保扩面任务,基本实现社保卡“一卡通”,全区各类医保参保率均达95%以上,被评为全省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先进单位。完善劳动保障信息网络,城镇登记失业人口减少6.4%,荣获省级创业先进城市称号。依托“96345”平台全面开展城区居家养老服务,进一步提高高龄老人补贴额度。启动社会救助和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信息平台建设。大幅提高困难群众住房、临时救助、低保等各项救助标准,扶贫标准由2500元提高到4600元。“分区划分、包干到户”构建食品安全责任网,被省政府确定为“**模式”在全省推广。成功创建省扶残助残爱心城市。完成滩坑移民34个安置点基础设施改造工程。

社会管理进一步强化。深化“平安**”、“法治**”建设,社会治安持续稳定,安全生产各项控制性指标均实现“零增长”,有望实现“平安区”创建七连冠。落实维稳绩效挂钩考核办法,开展“信访积案化解攻坚年”和信访“四无”乡镇(街道)创建活动,有效维护了党的十八大等重点时期的社会稳定。积极开展12件重大事项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不断加强流动人口、特殊人群和“两新”组织服务管理工作。全面推进“1355城乡社会协同管理创新平台”建设。区、乡、村三级便民服务中心全覆盖,并实现联网运作。村监会规范化建设、“村集体工程大家建”、村级财务“双代理”等工作有力推进。

改革创新进一步深入。不断优化市区共建共享的体制机制,市区环卫、殡葬等体制进一步理顺。以山区科学发展综合改革为统领,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行政审批提速率达90.9%,区招投标平台建设工程项目限额从50万元提高到200万元。深化农村金融改革,组建**建信村镇银行、万兴小额贷款公司,完成农村合作银行增资扩股,瓯宝安防科技公司成功发行我市首只中小企业私募债。完善行政运行机制,完成碧湖镇、丽水工业园区体制和人员的双向融合;实现瓯江风情旅游度假区管委会实体化运作;成立区环卫局;深化基层站所管理机制改革,30项管理权限下放到位;出台新一轮乡镇(街道)财政管理办法。扎实推进国有林场、农场、文化经营单位等改制工作。

政府建设进一步加强。修订区政府工作规则和会议制度,实行季度报告、半年会审、全年考评的动态监督落实,“10+2”重点指标逐月分析点评,重点项目、“洁净村居”、坟墓整治、计划生育等工作进度每月上墙排名通报等机制,营造争先恐后抓落实的氛围。及时办理人代会议案4件、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289件。继续推行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出庭应诉率、胜诉率均列全市前茅。狠抓反腐败和廉政建设,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创新干部任前廉政考试制度,实行政务公开目录化管理。

同时,粮食、物价、统计、工商、质监、老龄、妇女、儿童、关心下一代、工会、红十字、爱卫会、民族、宗教、老区、侨台、外事、史志、保密、国防动员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进步。

各位代表,成绩来之不易,这是上级党委政府和区委科学决策、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大力支持、有效监督的结果,是全区广大干部群众抢抓机遇、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在各领域辛勤工作的建设者、劳动者,向给予政府工作支持帮助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华人华侨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莲部队、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向所有关心支持**发展的海内外朋友,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更要清醒地看到发展中存在的差距和面临的挑战。主要表现为:土地、资金、人才等制约较为突出,要素保障压力较大;产业层次不高、集聚规模不强、亩产效益不优,整体竞争力有待加强;投资结构、产业结构、城乡结构等仍不合理,经济转型升级任务艰巨;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事业发展不平衡,增进民生福祉的压力加大;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依然较多,管理虚拟社会、应对突发事件、维护公共安全等工作有待加强;干部抓发展、促和谐、保民生的能力、作风、效率与发展新要求、人民新期望还存在较大差距。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积极作为,努力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克服和解决。

二、**年工作总体要求

**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起始之年,是深入落实“**”规划的关键之年,也是打造“三大**”、实现率先发展的深化之年。抚今追昔,我们深深地感到,今天的**正处在一个重要的历史关头,成绩与问题同在,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将善用“底线思维”,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全面落实区委十三届三次全会提出的“一四八”工作目标,以更新的观念、更大的气魄、更实的举措、更优的作风,对选准的路子坚定不移,朝认准的目标坚持不懈,抓看准的事情持之以恒,用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果,鼓舞和带动全区广大干部群众朝着更高的目标迈进。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为主线,深入实施省委“八八战略”、“两创”总战略和“两富”总目标、市委“三市并举”发展战略和“绿色崛起、科学跨越”战略总要求、区委“三区”战略和“三大**”总目标,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改善民生为根本,着力抓投资、兴产业、强改革、提效率、促统筹、保民生,为打造“三大**”、实现率先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按照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两个翻番”和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四个翻一番半”要求,建议今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生产总值增长1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农业总产值增长5%,工业总产值增长20%以上,旅游总收入增长25%,地方财政收入增长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名义增长11%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名义增长13%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节能减排确保完成省、市下达的刚性指标。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和预期目标,着重把握好以下要求:

(一)要突出发展速度与质量效益相统一。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坚定不移发展壮大实体经济,加快扩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层次,做大经济总量,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促进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消费投资出口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努力在转型中实现更好更快发展。

(二)要突出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相统筹。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夯实经济基础,依靠发展解决民生问题。坚持以人为本、富民为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统筹推进城乡、区域发展,加快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创造财富与公平分配相协调,着力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依法保障公民权益,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

(三)要突出改革开放与科技创新相协调。坚持用改革的办法破解发展难题,深化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弊端,坚持依靠科技人才支撑和推动发展,努力在构筑有利于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体制机制上取得新突破,在拓展发展空间和实现创新发展上开创新局面,加快形成经济社会发展新优势。

(四)要突出借力发展与特色发展相促进。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强力推进招商引资工作,积极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和资本扩张,在更大范围扩大对外合作、拓展发展空间、吸纳优质要素、提升竞争能力。坚持特色发展、错位发展,不断集聚和激发**的生态优势和区位优势,积极开创体现**特色、独具竞争力的发展体系。

(五)要突出市场机制与政府作为相结合。进一步解放思想,充分尊重人民群众首创精神,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促进各类市场主体依法平等使用要素、公平开放参与竞争。更加有为有效地履行政府职能,转变工作作风,提高行政效能,着力营造尊商、爱商、亲商、护商、兴商的浓厚氛围,进一步形成抓落实、促发展的强大合力。

三、保持经济持续平稳健康发展

坚持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发展,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构筑有**特色的科学发展体系。

(一)围绕转型发展,构建现代化的产业发展体系。

做大工业经济。争取生态产业集聚区**分区扩容,完善产业布局规划,大力引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阀门加工产业集群。完善互利双赢的合作共建机制,加快推进义乌—**山海协作产业园区建设。碧湖产业区块北区块基础设施工程全面开工,并全部完成招商,其中,一期区块基础设施完工、招商项目全部开工。大力推进“腾笼换鸟”、“机器换人”,盘活工业低效项目4个以上,引导企业加强管理创新、产品创新和市场创新,完成技改投入2.8亿元,新技术、新产品产值增长15%以上。坚持“以亩产论英雄”,完善项目用地准入评价机制。深化“微小企业上规模、规模企业上台阶”活动,新增亿元以上企业3家,规模工业比重提高到60%以上。全年工业投资、制造业投资增幅均达到21%。深化服务企业工作,深入开展“进村入企”大走访、困难企业专项帮扶,完善扶持工业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落实审批提速、执法备案、首违告诫等制度,做好企业用地、用工、用电等服务保障,营造合力扶工氛围。

做优现代农业。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和产业布局,推动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尽快成型。加快**区中心粮库项目建设,建成粮食生产功能区7000亩以上。推进7个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中心建设,深化与市农科院的科技合作,完善科技支农服务体系。提升蔬菜、水果、畜禽、食用菌等传统主导产业。累计建成蔬菜钢管大棚核心示范基地3000亩以上、峰源高山放心菜核心示范基地800亩以上。推广“高山早熟桔设施栽培”模式。打造老竹—丽新“十里荷花长廊”,建设处州白莲主题公园。积极发展铁皮石斛、大鲵等特色产业及油茶、香榧、笋竹等林产业。新增农业龙头企业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0家。新增“三品”认证农产品7个、新建无公害农产品基地5000亩。建立区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完成土地规模流转3000亩以上。实施“生态精品农业六大行动计划”,新建一批生态精品农业示范乡镇、示范企业、示范合作社。支持供销社强化为农服务功能,构建农资、农产品、日用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等四大网络。拓展产销直挂、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交易方式,加强“农超对接”,构建从田园到餐桌的农产品物流体系。

做强第三产业。围绕打响“养生**”区域品牌,精心筹办以“荷怡养生、醉忆**”为主题的“**处州白莲节”。推进古堰画乡文化产业园、通济堰博物馆等重大项目建设,完成古堰画乡国家4A级旅游景区创建,石牛温泉一期营业、二期开工,东西岩景区理顺机制、提升管理。加快郎奇—白桥养生(养老)基地建设、通济堰文化养生园、处风荷谷养生园等一批项目建设,打造峰源“天然氧吧、避暑圣地”休闲养生目的地。谋划坪地半岛高端休闲养生度假区、九龙国际旅游岛等项目前期。加强旅游营销、导游培养、服务提升等工作,力争游客接待人数、旅游综合收入增长25%以上。推进锦绣绿谷、里河—蒲塘、“诗画利山”等一批农家乐综合体及白口现代农业观光园等项目建设,引导农、林、水等产业延伸旅游服务功能,新建省级农家乐特色村(点)2个,实现农家乐综合收入5000万元以上。积极构建以“莲”文化、畲族文化、古堰文化、摄影文化、油画文化为主体的文化产业发展体系。积极发展商贸流通业,推动商贸流通网络向城镇、农村延伸。着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完善园区配套产业布局,超前谋划空港服务项目。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谋划推进中心镇现代商业综合体项目。

(二)围绕协调发展,构建内生型的动力支撑体系。

强化三大驱动。投资驱动,完善招商引资体制机制,整合成立若干个招商小组,实行分类、专业招商,完成合同利用市外内资28亿元以上,实际利用市外内资16亿元以上,合同利用外资550万美元以上,实际利用外资350万美元以上,“浙商回归”到位资金5亿元以上,引进大项目7个以上。着力优化投资结构,落实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加快破除制约民间投资的体制障碍,修改投资工作考核办法,大幅提高计划执行率、民间投资强度、向上争取要素等工作的考核权重。消费驱动,依托市区优势,培育市场主体,促进旅游休闲、养生养老、文化教育、家政服务、现代商贸等服务消费。以瓯江商旅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为载体,推动现代服务业向城镇集聚发展。加快“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农村综合服务社建设,完善城乡消费设施和商贸流通体系。加强物价和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改善消费环境。外贸驱动,抓住国际经济形势变化和产业布局深度调整的机遇,鼓励企业加强国际经济技术合作,进口先进技术装备、关键零部件和重要能源材料。引导中小企业利用电子商务拓展市场,支持企业参加境内外展会和产品展示,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励企业扩大产品出口,力争外贸出口增长8%以上。

强化三大支撑。改革支撑,以推进山区科学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为统领,切实把改革红利转换为发展动力。进一步理顺市区体制机制,促进市区一体化发展。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力争实现审批事项进驻率100%、窗口直接办理率75%以上。深化农村金融改革,支持金融机构向中心镇延伸服务,扶持**农村合作银行向商业银行转型。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稳步推进乡镇财政所建设。探索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鼓励发展家庭农场,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施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加快扶贫开发改革。科技支撑,加快行业性技术中心和企业研发中心建设,新认定国家重点扶持高新技术企业1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1家。推进质量强区建设,实施专利、标准、品牌三大战略,力争创建国家产品标准3件,专利申请和授权量分别增长10%以上,新增市级以上名牌5个、著名商标6件。实施第二轮国家科技富民强县项目。生态支撑,抢抓生态文明列入“五位一体”总布局的机遇,以创建国家级生态区、国家卫生城市为抓手,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和奖惩机制。推进以“大森林”为重点的生态屏障建设,打造生态林业和森林碳汇基地,加快主要景区林相绿化、美化、彩化改造。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业污染整治、瓯江水系保护修复、节能降耗等工作。推进“环瓯江慢生活休闲绿道”建设。广泛开展生态文明观教育。

强化三大保障。土地保障,加快推进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加强规划、土地报批全过程的跟踪衔接,全年新增工业用地2000亩、出让500亩以上。加强转而未供土地的供地和指标盘活工作,深入实施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农村土地开发等项目,确保耕地占补平衡。资金保障,加强政银企对接,拓展私募债、动产抵押等融资新渠道,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完善按项目进度拨付资金的机制,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和调度能力。规范国有资产管理,保障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人才保障,注重“高精尖”人才与项目的同步引进,重点引进掌握前沿技术、有成功创业经历的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和团队,确保入选“绿谷精英”或引进“千人计划”对象1个,申报成功国家或浙江省“千人计划”1个。

(三)围绕统筹发展,构建一体化的城乡建设体系。

共建中心城市。以提升“最具幸福感城市”为抓手,积极共建功能现代、生态宜居的休闲之乡、创业之都和养生名城,扎实推进金丽温铁路扩能改造、古城岛搬迁等项目征收工作,保障市区重点工程顺利开工、无障碍施工。以“六创、六整、六建”为重点,全力推进“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推动建立责、权、利相统一的环卫行政体制,推进垃圾分类试点扩面提质,巩固保洁市场化成果,提升市区环卫保洁质量;继续推进老小区改造、农贸市场改造提升、污水收集处理等“三年行动计划”;抓好窝棚区整治、小区停车管理和新一轮文化墙构筑等工作;完善物业管理网络和服务质量考核评价体系;强化街道城管办建设,提升城市管理的精细化水平。以加强社区、社团、社工“三社”联动为抓手,实施社区建设“六大工程”,引导建立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公司、属地“两新”组织及驻地单位共同参与的社区工作格局。推广运用“1355社会协同管理创新平台”,提升“96345”服务功能,并逐步向中心镇延伸。统筹推进全市十件大事、市区十件实事。稳步开展撤村建(并)居工作。

加快城镇发展。把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作为引领统筹城乡发展、扩大内需的重要抓手,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深化扩权强镇改革,落实中心镇培育政策,进一步理顺基层站所管理机制,加强中心镇财政能力建设。落实“重振碧湖行动计划”,开工50省道—碧湖连接线、碧湖新水厂等一批小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完善主要经济部门与碧湖镇发展捆绑考核机制,强力推进碧湖小城市培育工作。实施《碧湖—大港头分区总体规划》,对接争取“**统筹城乡综合体”项目,整合空间资源,推动要素集成,构筑碧湖—大港头、老竹—丽新组团发展新格局。探索建立“竹柳新桥”跨县域畲族经济协作区。注重规划引领,促进城镇功能特色、发展定位与规划风格相协调,积极打造大港头“瓯江诗画风情古镇”、老竹“畲乡风情小镇”、雅溪“生态特色城镇”。严控在镇区周边建“迁建式”新村,鼓励集中建公寓式住宅,加快推进商住地块开发,引导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城镇建成区人口增长3%以上。强化城镇脏乱、拥堵等问题的综合整治,改善城镇面貌。

建设美丽乡村。围绕打造“养生**、秀美乡村”,巩固提升4个美丽乡村示范点创建成果,再启动碧湖镇里河村、大港头镇北埠村、老竹镇梁村村、联城街道金弄口村、丽新乡吾赤口村等5个重点村建设,力争“一年大变样,三年成示范”。研究出台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办法,推进省级历史文化村落重点村——碧湖镇下南山村,及碧湖镇堰头村、雅溪镇西溪村、峰源乡西坑村、岩泉街道陈寮村等5个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工作。推进农民异地转移、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加大农居点缩减力度,培育建设碧湖镇上南山村和高溪村、大港头镇均溪村、丽新乡黄弄村、黄村乡黄村村等5个中心村。推进“连线成片”创建,重点推进丽武公路沿线“四边三化”整治,完成丽雅公路、330国道、金丽温高速、“两龙”高速沿线提升整治,启动瓯江风情旅游度假区和东西岩景区2个区块的美丽乡村创建。完善“洁净村居”创建机制,实现创建由行政推动向村民自觉的转变,洁净由公共区域到村民居所的延伸。完善城乡基础设施网络,争取开工南山互通至丽新公路,继续实施村际联网工程和撤渡建桥工程,推进堤防加固、山塘整治、小农水建设、河道治理等水利工程建设,加快城乡电网改造提升。强力推进“三改一拆”,改造提升7个老小区,启动新一轮城中村改造工作,推进旧厂区改造,开展农民占用集体土地违法建住宅处置试点,在全面排查建立数据库的基础上,坚决有效地推进农村“两违”处置工作。

四、不断提升和改善民生保障工作

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理念,寓管理于服务之中,提高民生福祉,促进社会和谐。

(一)切实提升公共服务。全力推进“文化强区”建设,力争创建省级文化先进区。完成区文化中心、电影院多厅改造等项目,实现乡、村两级文化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网络全覆盖。争取《通济堰文物保护规划》通过国家审批。弘扬“**精神”。注重文化人才培养。完成省级体育强区创建。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扎实推进省教育现代化区创建,创建省级标准化学校5所、市级教育现代化达标(示范)学校2所、学前教育达标(示范)乡镇3个;完成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确保省等级幼儿园招生覆盖率72%,幼儿教师持证率65%;深化城乡教育共同体建设,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区验收;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提升公办教育吸纳流动人口生源能力,开工建设白云小学,筹建市区民工子弟学校。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推进社区卫生服务站布点;提高紧密型乡村一体化管理率,逐步将村卫生室纳入医保即时结报系统;加强医疗卫生队伍和医德医风建设;巩固基本药物制度;完成区人民医院改革和区疾控中心挂牌。严格执行计划生育国策,深入落实计生责任“三捆绑”制度,探索城市社区计生管理新模式。

(二)持续加强民生保障。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筹建碧湖人力资源服务中心,城镇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继续深化社保扩面,理顺社保基金“三位一体”运行机制,推进市区社保经办机构职能调整。完善医保付费方式,实现全省异地就医实时结算。加大助困、助残、助学、助医专项救助力度,建立社会救助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机制。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建立区养老服务指导中心。深化省级爱心城市创建成果,开展农村残疾人“农疗”等就近康复服务。深化民兵调整改革,积极落实优抚安置政策,持续推进“双拥”创建。争创“国家三级标准综合档案馆”。出台殡葬惠民政策,市区公益性生态公墓一期工程和村级生态墓地投入使用。支持慈善事业发展。推进新一轮扶贫开发,扶持民族地区、偏远山区、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深化农民异地转移工程、素质提升工程、低收入农户收入倍增计划、农村电子商务暨青年网上创业行动等活动,完成异地搬迁2000人,培训农民5600人,发放来料加工费1.5亿元。

(三)不断创新社会管理。深入推进“平安**”、“法治**”建设,力争实现“平安区”八连冠。加强隐蔽战线斗争。维护宗教领域安全。健全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机制,抓好涉及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完善信访责任追究制度,深化信访“四无”乡镇(街道)创建活动。推进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仲裁调解“四调联动”,创建行政调解示范区。支持司法机关依法履职。深化“六五”普法工作。加强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确保安全生产主要控制性指标稳中有降。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全面推进食品药品安全示范乡镇创建。抓好防汛抗旱、防灾减灾工作,加强群体性事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极端恶劣天气等应急管理处置工作。发挥好“天网工程”、“地网行动”作用,健全立体化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校园安保和学生接送车安全管理。切实做好流动人口、特殊人群、虚拟社会和“两新”组织管理服务工作。

同时,进一步加强粮食、物价、统计、工商、质监、老龄、妇女、儿童、关心下一代、工会、红十字会、爱卫会、民族、宗教、老区、侨台、外事、史志、保密等工作。

五、努力打造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我们将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为主线,以昂扬向上的朝气、改革创新的锐气、广纳群贤的大气,争创一流的勇气,努力开创政府工作新局面。

善谋发展之策。精心组织开展党的十八大精神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准确把握,学以致用,切实把十八大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为行。加强市场经济、项目包装、招商引资、城乡规划、社会管理等知识的学习,着力提高科学思维的能力,努力掌握科学工作的方法,不断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坚决消除不利于科学发展的思想束缚和体制机制障碍。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围绕打造“三大**”、实现率先发展,强化坐不住的责任感、慢不得的紧迫感、等不起的危机感,确保“两个发展”、“10+2”重点指标走在全市前列。

践行实干之风。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六个严禁”,贯彻落实**区《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实施办法》,实行“目标任务项目化、推进工作时序化、落实工作责任化、督查考核常态化”。从开短会、讲短话做起,下决心整治“文山会海”,健全效能问责体系,坚决惩治慵懒散疲等不良风气。完善领导联系制度,领导干部带头下基层、接地气、解难题、办实事。强化乡镇(街道)工作,落实“一线工作法”,完善 “住村联心”制度,健全促进基层干部“用脚步丈量民情”的机制,以真情服务赢得群众的真心拥护。夯实基层基础,加快便民服务实体平台建设,大力扶持经济薄弱村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稳步提高基层民主化管理水平。

履行法定之责。严格按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坚决服从区委的正确领导,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的意见。畅通民意沟通渠道,扩大公众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加强电子政务、政府门户网站、政务微博建设,持续推进“网络问政”,打造“阳光政府”。进一步强化依法行政,完善行政决策程序,落实重大事项公示、社会听证、专家咨询等制度,健全决策问责和纠错机制。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促进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弘扬廉洁之气。按照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要求,不断完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加强重点领域、关键部位、特殊岗位的监管,坚决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深化经济责任审计和政府性资金覆盖审计,强化行政监察和行政层级监督,严肃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完善财政支农资金申报、立项、审批、公开、管理、使用、评估、考核机制,规范政府投资管理,从管理和监督上防止公共财政资金浪费,从源头和制度上预防腐败。大兴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之风,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特别是“三公经费”支出。

7.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 篇七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根据不同的行政级别和传染病报告质量的不同进行抽样。每年抽查1/4以上的市及被抽查市的县 (区、市) 1~2个。市级调查单位:所在市的1家市级 (包括所在市的省级医院) 综合医院和1家市级 (包括所在市的省级医院) 专科医院;县级调查单位:县级及以上综合医院2家和乡镇卫生院 (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1家。

1.2 调查方法

依据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计生委每年统一制定并下发的《广西法定传染病报告管理质量调查工作方案》的要求, 现场随机抽查当年1月份至现场调查前1个月医疗机构的内科、儿科和感染科等与诊疗传染病有关的科室门诊部和住院部登记的法定传染报告信息, 比较分析医疗机构诊断登记的传染病病例和同期该机构网络直报的病例, 若医疗机构诊断登记的病例进行网络直报, 计为报告, 否则计为漏报。及时报告率:比较分析医疗机构现场登记病例的诊断日期与大疫情网络直报系统该病例报告卡的生成日期, 甲类及采取甲类预防控制措施的传染病要求两者间隔在2小时及以内, 乙、丙类传染病两者间隔在24小时及以内计为及时。纸质报告卡填写的完整率:纸质传染病报告卡的关键字段信息, 包括病例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现住详细地址、疾病名称、发病日期、诊断日期、病例分类、死亡日期、填卡日期、报告单位和报告人, 填写无缺失计为完整。纸质报告卡填写的准确率:上述关键字段填写完整且诊断日期与填卡日期无涂改, 其填写与门诊日志或出入院登记簿信息完全一致, 其他内容填写无逻辑错误视为准确。网络报告信息一致率:纸质报告卡内容与网络报告电子卡内容均符合, 视为一致。上述关键字段若有任何一项不符合, 可认为不一致。

1.3 质量控制

每年由广西壮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统一制定现场调查实施方案, 抽样方法和调查技术路线经专家反复论证。调查组人员抽调自治区卫生计生委、卫生监督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市级疾病预防控中心业务技术骨干组成, 进行统一培训。调查期间各调查小组长负责现场调查数据的质量检查, 发现质量问题及时更正。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Excel 2003建立统一的录入数据库,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 (%)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报告质量的评价方法参照《全国法定传染报漏报调查方案》。

2 结果

2.1 传染病报告率调查

累计调查医疗机构194家, 其中省级7家, 市级51家, 县级72家, 乡镇级64家。调查乙、丙类传染病共27种3 977例, 漏报183例, 年均漏报率为4.40%。不同年份间漏报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6.122, P>0.05) , 见表1。漏报前3种疾病依次为戊型肝炎 (56.25%)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13.33%) 和风疹 (11.32%) 。其中乙类传染病调查20种, 漏报率为4.28% (90/2 055) ;丙类传染病调查7种, 漏报率为4.84% (93/1 922) , 乙、丙类传染病漏报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477, P>0.05) 。

各级医疗机构传染病漏报率情况:省级医疗机构传染病漏报率为9.47% (18/190) , 市级医疗机构传染病漏报率为4.49% (64/1 425) , 县级医疗机构漏报率为4.50% (83/1 846) 、乡镇级医疗机构漏报率为3.49% (18/516) , 医疗机构级别越高, 漏报率越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8.82, P<0.05) 。在医疗机构内部, 门诊部漏报率为4.90% (134/2 735) , 住院部为3.95% (49/1 242) , 门诊部和住院部漏报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1.77, P>0.05) 。

2.2 及时报告率调查

2.2.1 不同年份及时报告率调查:

抽查病例3 807例, 及时报告3 421例, 年均及时报告率为89.86%, 及时报告率逐年提高, 不同年份及时报告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287.57, P<0.05) , 见表2。

2.2.2 各级医疗机构及时报告率调查:

省级医疗机构传染病及时报告率最高 (97.09%) , 最低为县级医疗机构 (87.48%) , 各级医疗机构传染病及时报告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1.60, P<0.05) 。

2.3 传染病报告卡填报质量调查

2.3.1 总调查情况:

调查传染病报告卡3 079张, 报告卡填写完整2 937张, 填写准确2 382张, 录入一致2 778张, 年均报告卡填写完整率、准确率和录入一致率分别为95.39%、77.36%和90.23%。报告卡填写完整率最高为2015年, 最低为2014年, 不同年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23.074, P<0.01) ;报告卡填写准确率最高为2012年, 最低为2014年, 不同年份报告卡填写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58.256, P<0.01) ;录入一致率最高为2015年, 最低为2013年, 不同年份报告卡录入一致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27.082, P<0.01) , 见表3。

2.3.2 各级医疗机构报告卡填报质量情况:

报告卡填写完整率, 从高至低依次为分省级、县级、市级和乡镇级医疗机构,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1.476, P>0.05) ;报告卡填写准确率, 从高至低依次为县级、市级、乡镇级和省级,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2.769, P<0.01) ;报告卡录入的一致率, 从高至低依次为省级、市级、县级和乡镇级,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5.168, P>0.05) , 见表4。

3 讨论

近年来, 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行政部门高度重视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 各级疾控中心不断加强对辖区内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的督导, 每年都开展法定传染病报告管理质量调查, 故传染病报告质量逐年提高, 漏报率呈逐年下降, 年平均漏报率为4.82%, 比2008年的漏报率 (15.99%) [1]下降了69.67%, 低于2009年全国漏报率 (5.47%) [2], 高于江苏省2010年的漏报率 (2.05%) [3]和福建省2011年漏报率 (0.33%) [4]。报告卡填写质量高于2011年全国平均水平[5]。说明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传染病疫情报告质量虽然有了很大的提高, 但与经济发达的省份比较仍有一定差距。

调查发现, 不同级别医疗机构漏报率存在差异, 医疗机构级别越高, 漏报率越高, 与福建省泉州市的调查结果相似[6], 这可能与传染病管理为属地管理, 省级医疗机构由区级卫生行政部门管理, 难度大、力度不够有关;医院级别越高, 诊疗技术也高, 就诊的病人多, 传染病报告工作不易做细以及医院传染病报告管理不到位等诸多因素有关;各级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报告卡填写完整率、准确率和一致率均存在差异, 提示各级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质量工作不均衡。这与部分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管理制度不健全或未落到实处, 部分临床医生法制意识淡薄、对传染病报告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和人员变动频繁等因素有关。说明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知识培训还有待加强。

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是中国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基石, 是传染病暴发早期预测预警、风险评估等科研工作的基础, 其质量的提高将使中国传染病防控工作更为科学规范有序成为可能[7]。针对以上现状, 建议: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定期对辖区内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 加大对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的考核力度。医疗机构疫情报告的质量如何, 关键是看医疗机构负责人对疫情报告工作的重视程度如何, 其次是看疫情责任报告人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责任心如何。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应树立医防结合的理念, 重视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 加强疫情报告的规范化管理, 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 有行之有效的管理班子, 完善管理模式和手段, 建立有效的奖惩机制, 从而提高传染病报告质量, 使网络直报系统充分发挥应有的价值。

参考文献

[1]付志智, 吕炜, 吴秀玲, 等.广西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状况分析[J].应用预防医学, 2009, 15 (3) :137-139.

[2]刘世炜, 王丽萍, 王晓风, 等.2009年全国传染病网络直报管理与报告质量现状评估[J].疾病监测, 2011, 26 (5) :392-397.

[3]李媛, 刘文东, 艾静, 等.2010年江苏省医疗机构传染病网络直报工作质量评价[J].江苏预防医学, 2011, 22 (4) :36-41.

[4]陈彩粼, 张莹诊, 黄文龙, 等.2011年福建省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报告管理质量调查[J].预防医学论坛, 2012, 18 (11) :801-803.

[5]姬一兵, 郭岩, 郭青, 等.2011年中国6省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监测报告质量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 2011, 38 (20) :4266-4268.

[6]黄亚兰, 龚苍涛, 王晓云, 等.泉州市2005-2010年医疗机构传染病漏报调查情况分析[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2011, 12 (9) :800-801.

8.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 篇八

2015年广西人才网联系统中用人单位发布职位的平均薪酬(其定义见注2,下同)为3826元/月,比2014年的3413元/月增长了12.07%,而求职者期望平均薪酬为3797元/月,比2014年的3511元/月增长8.16%。区内各市的薪酬水平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以南宁市及周边辐射区域和北部湾地区增长最为明显(见图1)。

如图1所示,2015年在广西人才网联系统中各地市的用人单位提供的薪酬水平分布中,工作地在南宁市的用人单位提供的职位平均薪酬水平最高,达到4074元/月,比上年度增长了17.01%。另外,北部湾地区和南宁市周边各市的薪酬水平在近年来均出现高速增长,目前已经在广西处于领先地位,其中工作地在北海市的用人单位提供的职位平均薪酬水平仅次于南宁市,达到4069元/月,比上年度增长16.84%。工作地在钦州市的用人单位提供的职位平均薪酬水平达到3752元/月,比上年度也增长了16.30%。

如图2所示,期望在北海市工作的求职者对薪酬要求最高,其期望平均薪酬达到3908元/月,期望在南宁市工作的求职者对薪酬要求较高,排名第二位,达到3893元。

二、用人单位发布职位在各个薪酬区间的季度分布及变化趋势

近年来广西人才网联系统中,用人单位提供的职位薪酬水平呈现快速增长态势,特别是从2012—2015年期间,总体薪酬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见图3)。

如图3所示,近4年来曲线明显后移,职位平均薪酬水平呈现上涨态势。其中2000元/月以下区间的职位数量比例从占据主流地位到目前逐步边缘化,呈现了非常明显的下降趋势,其职位数量占比在2015年仅为10.20%,比2012年减少27.23个百分点;而近年来主流的2000-2999元/月区间的职位数量占比也开始出现回落,2015年为35.13%,已经低于2012年水平;同时3000-3999元/月区间职位占比已经崛起,近4年来不断增长,目前已经成为用人单位招揽人才的主流薪酬区间之一。

从2015年求职者期望与职位薪酬对比来看,求职者和职位数量最多的区间仍旧是2000-2999元/月,这个区间共有35.95%的求职者和35.52%的职位数量,是广西人才网联系统目前最普遍的薪酬范围.但在3000-3999元/月区间中,也集中了29.49%的求职者和25.72%的职位数量,该区间是求职者和职位数量比例增长较快的区间。

从近两年各季度主要薪酬区间的职位数量占比来看,广西人才网联系统中2000元/月以下薪酬的职位数量占比呈现直线下降趋势,在2015年第四季度时已经降到8.22%。同时2000-2999元/月区间的职位数量占比在2015年也出现下降趋势,2015年第四季度已经降至31.49%。而3000-3999元/月区间的职位数量占比则稳步增长,2015年第四季度再创历史新高,占比达27.90%.与此同时,4000-4999元/月区间的职位数量占比也在2015年第四季度上升至13.02%。

近两年较高薪酬的职位数量占比继续呈现比较明显的上升势头,特别是2015年中,6000-7999元/月区间的职位数量占比从第一季度的3.21%增至第四季度的6.97%,翻了一番多。

三、各种职位类别的职位薪酬和求职者期望薪酬情况

2015年,随着薪酬水平较高的金融和IT等类别职位需求的快速增长,同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物价的上涨,广西人才网联系统中用人单位发布职位的总体薪酬水平和求职者的期望薪酬水平均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

其中,广西人才网联系统中用人单位发布职位平均薪酬最高的前五位职位类别为:经营管理类、房地产/房地产中介类、法律/法务类、银行类和证券/投资/其他金融类。其平均薪酬分别达到6961元/月、5564元/月、5485元/月、5470元/月和5417元/月,而保安/家政服务类、餐饮/娱乐类、行政/文职/后勤类、物流/6储/运输类和物业管理类等职位的平均薪酬较低,其平均薪酬分别为2426元/月、2757元/月、2974元/月、3118元/月和3120元/月。

而求职者期望最高的前五位职位类别分别为:经营管理类、房地产/房地产中介类、建筑/工程类、证券/投资/其他金融类和法律/法务类。其期望平均薪酬分别为6736元/月、6250元/月、4822元/月、4664元/月和4437元/月.而期望从事保安/家政服务类、行政/文职/后勤类、客服/技术支持类、文教/科研类和百货/连锁/超市/零售类等职位的求职者对薪酬要求较低,其期望平均薪酬水平为2922元/月、2942元/月、3105元/月、3150元/月和3199元/月。

四、部分具体职位薪酬参考

(一)经营管理类职位薪酬参考

经营管理类主要以中高层管理职位为主,总体薪酬水平高,同时该类职位薪酬浮动较大,工作壓力强,实际薪酬可能比用人单位提供薪酬标准要高很多(见表1)。

(二)人力资源/人事类、行政/文职/后勤类和财务/税务/审计/统计类等职位薪酬参考

人力资源/人事类、行政/文职/后勤类和财务/税务/审计/统计类等职位求职者众多,是广西人才网联系统中热门的职位类型,该类职位工作较为稳定,薪酬浮动较小(见表2)。

(三)销售类和市场/营销/推广类职位薪酬参考

销售类和市场/营销/推广类等业务类职位需求人数众多,是广西人才网联系统中需求最大的职位类别,该类职位有流动性大,业务压力大,薪酬水平与业务完成度挂钩导致浮动较大等特点,而且用人单位在提供该类职位薪酬时,往往以达成要求目标后来测算收入水平(见表3)。

(四)客服类薪酬参考

在广西人才网联系统中,客服类职位与业务类职位联系比较紧密,同时其薪酬水平也相对比较稳定,是目前市场需求量较大的职位类别(见表4)。

nlc202309090907

(五)IT类职位薪酬参考

在广西人才网联系统中,IT类职位供需对应工作地较集中,特别是互联网/网络应用类职位对应工作地基本集中在南宁市。该类职位较固定,薪酬稳定,同时专业性较强,受到广大年轻的求职者青睐(见表5)。

(六)建筑/工程类和房地产/房地产中介类职位薪酬参考

建筑/工程类和房地产/房地产中介类职位供需总体较热门,该类职位薪酬水平较高,不同用人单位间薪酬差距较大,而且对该类优秀的求职者的社会需求非常紧俏。其中对偏向业务的置业顾问职位而言,销售目标仍是考核其薪酬水平的主要标准,因此该职位的薪酬浮动性非常大,用人单位仅提供一个普通达标水平的薪酬参考(见表6)。

(七)金融类职位薪酬参考

金融类职位是目前比较热门的职位类别,特别是银行类职位,该类职位相对稳定体面,是白领的典型代表,拥有工作环境较好,薪酬水平较高等特点;而证券/投资/其他金融类职位虽然薪酬浮动较大,但发展空间大,工作自由度较高,深受追逐高薪、向往自由的年轻求职者青睐;另外保险类职位相对吸引力较低,其业务类职位工作压力大,流动性强,但业绩達成后的薪酬水平很高。南宁市作为广西的金融中心城市,聚集了众多的金融类企业,因此,广西人才网联系统中金融类职位的工作地多数集中在南宁市(见表7)。

(八)百货/连锁/超市/零售类和餐饮/娱乐类职位薪酬参考

百货/连锁/超市/零售类和餐饮/娱乐类职位需求总量大,但求职者数量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同时这两类职位薪酬水平在近两年虽然有较快提升,但总体水平仍较低,特别是最基层职位的薪酬水平处于社会较低层级,其职位门槛低,受具有一定学历的求职者排斥,同时职位的社会地位不高,职位吸引力受到严重制约。广西人才网联系统中这些类别职位的人才需求缺口很大(见表8)。

(九)保安/家政服务类职位薪酬参考

保安/家政服务类职位需求量大,但总体薪酬水平低,而且求职者老化现象严重,同时网络平台在该类求职者普及度不高,因此广西人才网联系统中该类职位的人才缺口大(见表9)。

(十)技工类职位薪酬参考

技工类职位对技术专长要求较高,是蓝领的典型代表,其普通基层职位的薪酬水平在广西而言处于中下游位置,而高级技师的薪酬水平相对较高。其中柳州市作为广西悠久的工业城市,重工类或机械类企业较多,对该类职位需求也较多(见表10)。

(撰稿人:彭伟)

上一篇:2024年上半年围棋入门班教案下一篇:最美校园摄影大赛 策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