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发展趋势

2024-10-15

全球发展趋势(精选8篇)

1.全球发展趋势 篇一

21世纪全球广告业发展趋势

未来广告业在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都将有着广阔的前景

• 更人格化、更个性化的未来广告观念

• 信息时代的到来对广告行业即将产生的深刻影响

• 全球化浪潮冲击下,广告业的国际化趋势

• 1986年5月,芝加哥举行第30届世界广告大会。

• 议题:是探讨广告走向21世纪的发展趋势。

• 内容:全球性的市场正在变得越来越具有竞争性和复杂性;

• 世界范围内的推销商品活动正在急剧增加;

• 广告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和变革;

• 全球广告通向21世纪的艰难历程;

• 广告业势必朝着广告大托拉斯的方向发展;

• 广告公司和全球广告客户的蜜月已经过去;

• 21世纪广告文化的艺术性和科学性;

• 如何改变广告的创作形象;

• 国际广告协会的独特作用;

• 以及如何针对21世纪的全球媒介和全球市场,制订最有销售力的广告战略等。• 1989年2月19~22日,巴基斯坦拉合尔城举行的第16次亚洲广告大会。

• 主题:是“共同迈向明天”。

• 特征:

(1)世界高新技术进一步发展并在实际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

(2)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出现新的变化;

(3)这些特征必然导致世界经济生活(包括广告业)的进一步国际化和整体化。

• 跨国广告公司的出现

• 广告公司将朝着信息公司的方向发展;

• 信息的传递速度加快,信息呈爆炸增长;

• 广告制作本身如技术手段、表现方式也都将提到更高水平。

• 世界广告业未来发展关注的问题:

一方面,广告业面临着各方面的严峻挑战;

另一方面,在世界经济增长的过程中,促使广告业往更高的水平发展。

第一节未来广告的地位与作用日益提高

• 80年代的广告只是起着引导消费的作用。

• 90年代以后的广告将是以现代科技手段和设备武装的、着力开发潜在市场、向消费者提供全方位服务、培养新的生活方式和现代水平的广告。

• 广告在人类的活动中的作用:

1.广告首先为现代社会提供全面的信息服务。

• 信息是现代社会不可缺少的重要战略资源

• 广告是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

• 广告信息被看作“社会机能的润滑油”。

2.广告在社会的政治生活中发挥着作用。

• 广告作为一种信息传播手段,在国家履行自己的管理职能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3.广告在未来经济方面的影响将越来越大。

• 广告逐渐突破“能销售即是好广告”的信条的限制

• 摆脱偏于市场榨取的、无限制追求市场利润的倾向

• 从社会的整体角度和长远利益出发去确定企业的发展

• 广告活动使企业在整个社会的发展中来达到自我的最大实现

4.在社会文化方面,广告不仅仅是提高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手段,而且也是提高人们精神文明水准的工具。

• 1986年在第30届世界广告大会上,美国/以《文化的艺术和科学》为题作了长篇发言 • 创造人类共同的文化

• 沟通不同文化的联系和交流

• 促进世界各国不同文化的相互理解

第二节跨世纪广告新观念的革命

一、广告宣传突出了社会责任感

• “企业是地球的公民”,“企业是社会一员,是社会的组成部分。”

• 对社会负责、对消费者负责的精神。

• 为企业与社会沟通的一种手段,为消费者的需要服务而存在的。

二、广告宣传突出人生、人格的价值

• 广告诉求主题:强调是提供信息、诱发需求、刺激购买。

• 实质:强调的是生活,如何满足人的生活需要。

• 未来广告诉求更多的强调的是人生。

• “人生”的含义比“生活”更广、更深,它既包括物质生活、生活方式,也包括人生价值观念、社会责任、处事原则等。

• 产品的销售由以“物”为 中心转变到以“人”为中心上来。

三、“软性广告”更能满足消费者的需要

• 美国托夫勒/第三次浪潮的冲击理论。

• 第二次浪潮经济体系最大特点是大批量生产;

• 第三次浪潮的革命性特点是市场区隔越来越小的世纪。

• 广告的表现形式,保持新鲜感,标新立异。

• 运用微笑和亲切的手法来诉求,以获得良好效果。

四、广告的个性化更为突出

• “同质化”、“一体化”将逐渐衰落,“地方化”、“个性化”将充满活力。

• 日本广告界认为:无论从价值观,还是从经济状态,或是从地域差上来看,同质化、一体

化的时代将要结束,广告传播的方式与表现将更具独创性,否则难以产生真正的活力。• 欧美广告学专家认为:广告的统一性只适合于在经济、文化、法律相近的国家,但这也只是 广告内容的统一,而广告形式是很难统一的。

• 广告的个性化是未来发展的趋势。

第三节高科技发展对广告业的促进

• 高科技领域以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新材料等为主要内容。

• 高科技发展的本质:是信息处理的电脑化。

• 广告核心职能是传递商品信息,同时广告本身就是一种信息,它是一种极为重要的信息资源。

• 高科技促进了现代信息通讯技术的发展,从而使广告媒介技术进入空前繁荣的发展时期。• 主要有电话、录音、录像、文图传真、计算机通讯、卫星通讯、激光、电子广告牌、光纤空中广告等。

• 21世纪最主要的广告媒介可能是集电话、电视、计算机等功能于一体的信息网络系统。• 多媒介时代的出现。

• 电脑设计以其先进的技术手段在广告领域大显身手。

• 电脑广告画面线条规则清晰

• 视觉上达到平衡,立体感极强

• 传递商品信息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可视性

• 揭示商品的内部结构,突出商品的优点

• 高科技的运用,开拓和发展了新的媒介技术。

• 如电视信息上,图像更加清晰,色彩更加鲜艳与逼真,抗干扰能力更强,稳定度更高等 • 印刷技术上,报纸彩色广告印刷已实现自动铸字、自动照相植字等自动化技术; • 可不断显示商品的形状、特点、功能、价格等,方便消费者购物;

• 旅游上,能显示旅游路线风景;

• 餐桌上,可以显示各种菜肴的形状、份量、价格、营养 价值,点菜方便,迅速准确。

• 市场经济促使广告信息量的增加,广告信息量的增加又促使广告空间不断扩大。• 广告是推销商品与劳务的手段

• 为社会提供更新的知识与情报

• 指导社会生产与社会生活的职能

• 全球广告将向着电子化、现代化、艺术化、空间化的方向发展。

第四节广告国际化是必然趋势

•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工业品市场、高新技术产出市场、信息市场和高档消费品市场的全球一体化。

• 8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结构出现了投资分散化与经营全球化的明显特点。

• 日本经济界人士认为未来的世界经济是“无国界经济”,• 由于商品经济没有国界,其必然结果是迫使各个国家的广告业走上国际化的道路。

• 信息通讯技术的发展,促使全球性广告媒介和全球广告应运而生。

• 70年代,李奥贝纳(美)、萨奇•萨奇(英)、电通(日)等大型广告公司出现。• 90年代以后,世界大型广告公司基本上都实施了国际性的广告经营战略。

• 国际经济区域性集团和行业性集团的出现,促使广告公司必须向集团化的方向发展。

• 40~70 年代,美国大部分专业广告公司都被大型综合广告公司所兼并。

• 1986年,4月27日,由BBDO环球、DDB和Needham harper三 家广告代理公司联手组成了OMNICOM(奥姆妮康)集团。

• 同年5月8日,英国的萨奇兄弟公司又买下了世界著名的贝茨环球公司而成立了萨奇•萨奇集团。

• 1987年,英国的跨国传播集团WPP收购了著名的智威汤逊广告公司

• 1989年,买下了世界最大的跨国广告公司“奥格威集团”。

• 这时期的特点:

一是整个欧美广告市场为几个超级集团所瓜分,二是许多老牌广告公司被吸收进垄断集团之中发展集团化、国际化、具有规模优势并能提供整体服务的大型广告代理公司,是跨世纪广告的趋势与要求。

• 电通藤原治/《广告公司的海外战略论》

• 广告国际化在组织上的发展,还带来了其他一些广告业的变化趋向

• 如广告语言的全球一体化,“一对一”广告代理制的衰落,及对广告经营管理人才的需求等。• 欧美广告业中作为广告代理制经营基础的“一对一”原则和“AE制”走向衰落。

• 所谓“一对一”原则,是指广告公司在代理业务时,在一个行业中只能为一个客户做代理,而不能做多头代理。

• 所谓“AE”制,是指广告公司执行广告业务的具体负责人,多数实行一个商品一个AE。• AE既是这一商品广告组织实施的负责人,也是广告主企业的代表。

• 广告国际化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立足于竞争去培养人才、选拔人才、善用人才,这是国际化广告业发展的关键。• 世界广告运动的前景是光明的。

• 高科技手段将大大丰富和推动广告传播技术和设计艺术。

2.全球发展趋势 篇二

激光加工技术是一种智能化的先进加工技术, 被誉为“21世纪的万能加工工具”。它主要是利用能量密度很高的激光束使工件材料熔化、汽化和蒸发而予以去除的高能束加工工艺。与计量、图像技术、信息传递等激光应用领域一样, 激光加工技术随着激光器及外围技术的进步而发展起来。目前, 激光束加工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制造业、太阳能电池制造等领域中。由于激光束加工技术良好的应用前景, 目前国内外都对该项技术展开了大量的研究工作。20世纪80年代, 日本的激光器制造商在世界市场上曾作出过重大贡献。然而到了90年代, 德国、美国等一些技术先进的国家增大了对该领域的投入, 不断开发出新的产品, 逐渐拉开了与日本的距离。到了90年代末, 日本掀起了第二波研发热潮, 开发出了半导体激光泵浦的大功率固体激光器及新型高性能装置, 人们对其在21世纪的应用寄予厚望。

为了深入研究激光束加工技术在全球的发展趋势, 预测其今后的发展动态, 并找到领域内的核心研究机构, 本文从专利角度, 对该领域展开分析, 以期为我国激光束加工领域的下一步的发展作出相应支持。

二、本文的研究框架

专利分析研究是情报学的重要内容, 属于情报服务中的高层次活动。专利作为一种衡量尺度, 对一个国家、公司的发展影响很大。

为了研究激光束加工技术在全球的发展状况, 我们可以通过领域内专利的申请数量和质量在宏观上衡量产业技术水平, 以掌握技术的发展进程与趋势。

在中观上, 我们按照国家进行分类, 对各国的研究状况进行分析, 掌握各国的研发实力及研发重点, 并通过进一步的深入挖掘, 确定各国在激光束加工技术领域的合作与竞争关系。

在微观上, 我们对激光束加工技术领域的高产申请机构及其研究领域进行进一步的挖掘, 确定领域的核心机构, 为今后进一步追踪领域发展奠定基础。

综上所述, 按照这种研究思路, 本文的研究框架如下所示:

三、实例验证

按照上述思路, 我们按照“宏观、中观、微观”三层次分析法对激光束加工技术的全球发展状况做一个全面的分析, 以期为我国今后在该领域的发展提供相应的支持。

为了研究该领域全球的发展状况, 我们选择数据较为全面的欧洲专利局的专利数据作为数据源, 并建立了激光束加工技术专题全球专利数据库。其步骤包括:使用恒库专利下载软件下载主IPC为B23K26 (激光束加工) 的全部专利, 时间限制为2001年至2010年。利用北京理工大学知识管理与数据分析实验室自主开发的专利分析系统, 对原始数据进行数据预处理, 将文本数据转化为适合进行专利情报分析的可靠的精确的数据, 形成激光束加工技术专题全球专利数据库。

(一) 激光束加工技术宏观层面分析

1. 专利申请趋势分析。

为了了解激光束加工技术领域的整体研发情况, 我们用领域内专利历年申请数据来推测研发投入趋势和技术发展趋势。

激光束加工技术在这10年中, 发展较为稳定。申请数量基本在1000至1500条之间波动。2001至2003年这三年申请数量比较多, 达到了1600左右, 之后的几年, 专利申请数量有所下降, 而到了2008年, 专利申请数量又有回升的趋势。

图1用折线图的形式直观的描述了激光束加工技术专利申请变化状况。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激光束加工技术领域的专利数量在2002年有一个小的高峰, 2000、2004、2007年各有一个小的低谷, 但各年之间的波动不是很大。

2. 技术发展趋势分析。

在了解激光束加工技术整体发展状况后, 我们可以对该领域的子领域进行细分。专利在分类时会依照不同技术类别归类, 这就是专利的IPC号。因此我们可以通过专利IPC号进一步对激光束加工技术各个子领域的研发情况进行研究。从表1中, 可以看到前十IPC年度分布状况。从2000年至2009年, 激光束加工领域的技术主要集中在B23K26 (激光束加工, 例如焊接, 切割, 打孔) 这个子领域。从表中可以看出, 在激光束加工技术中, 所有子领域在这十年间都呈现缓慢下降的趋势。我们可以看到, 几乎所有子领域都在2001-2003年达到最大值, 因此,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明各技术目前都处于成熟状态, 发展速度变慢。

从图2中, 我们可以更清楚的看到前十IPC技术的发展趋势。很明显地, 排名第一位的B23K26 (用激光束加工, 例如焊接, 切割, 打孔) , 其数量远远高于其它的几个IPC。但它的总体趋势却是持续下降的, 这可能是因为该项技术已经非常成熟, 现在对它的研发投入已经较少了, 其它九种IPC数量相对较少, 在这十年中缓缓下降, 没有出现较大的波动。

通过宏观层面的分析, 我们可以看出激光束加工技术在这10年中, 发展较为稳定。其中用于焊接、切割以及打孔的激光束加工是整个领域的研发重点。为了更加清楚的看出激光束加工技术在各国的研发情况, 我们把整个技术领域细化到各个国家, 从国家的角度进一步分析激光束加工技术的研发情况。

(二) 激光束加工技术中观层面分析

1. 专利国家分布分析。在宏观了解激光束加工技术的整体研发情况后, 接下来我们从国家角度分析该领域的研发情况。

在欧洲专利局激光束加工技术领域的专利中, 日本占据首位, 一共有7170条, 比处于第二位的德国, 高出近5000条。而在该领域申请专利数超过1000的国家只有四个, 除了日本和德国外, 还有排在第三位的美国和排在第四位的中国, 这四个国家在该领域具有很高的占有率。

为了进一步分析全球的技术发展情况, 我们对主要国家的专利申请数量进行了分析。图3展现的是日、德、美、中四国技术发展趋势。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日本的专利申请数量是最多的, 但是波动比较大, 在2002年达到最高点。中国在2000年的起点最低, 但是一直持续增长, 在2009年超过其他国家达到最大量。德国和美国的趋势是缓缓下降, 波动较小。

2. 高产国家研究领域分析。

进一步对高产国家研究领域进行分析。在激光束加工技术领域中, 申请专利最多的日本, 主要研究领域与前面分析结果相同, 主要集中在B23K26 (用激光束加工, 例如焊接, 切割, 打孔) 、B23K101 (钎焊、焊接或切割制成的制品) 以及H01L21 (专门适用于制造或处理半导体或固体器件或其部件的方法或设备) 上。排名第二的德国, 主要研究领域集中在B23K26、B29C67 (不包含在B29C 39/00至B29C 65/00, B29C 70/00或B29C 73/00组中的成型技术) 以及B22F3 (由金属粉末制造工件或制品, 其特点为用压实或烧结的方法) 上。而中国的主要研究领域是B23K26、C23C24 (自无机粉末起始的镀覆;金属粉末烧结法制造复合层、工件或制品) 以及B23K37 (非专门适用于仅包括在本小类其他单一大组中的附属设备或工艺) 这三个子领域。日本、德国、美国以及中国在激光束加工技术领域拥有的专利申请量最多, 且联系也比较紧密。从这四个国家的主要IPC分类中也可以看出, 研究领域也互有交叉。

(三) 激光束加工技术微观层面分析

在了解世界上主要国家的研发状况后, 我们从研发机构这一角度对激光束加工领域进行分析。通过对重点研究机构的进一步挖掘, 我们从微观层面了解到企业的研发热点, 这也为我们把握产业发展趋势奠定基础。

1. 高产申请人分析。

住友重工以绝对的优势位于首位, 共有专利390件, 这反映出该公司在激光束加工技术领域研发实力的雄厚和对专利保护的重视。排在第二位的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技术实力也比较突出, 共申请专利252件, 但与排名第一的住友重工相比还有不少的差距。从申请机构的国家看, 日本包揽了全部10家公司, 这表明日本的公司在激光束加工技术领域具备相当的研发实力;从申请机构的类型来看, 这10家全为企业, 说明企业在整个激光束加工技术领域的技术创新和研发中起着重要作用。

2. 机构关联分析。

为了更加直观地展现激光束加工领域研发机构之间的关系和研发的投入比例, 了解领域内的合作及竞争关系, 我们对研究机构进行进一步的关联分析。申请机构中, 联系最为紧密的包括:住友重工 (SUMITOMO HEAVY INDUSTRIES)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天田株式会社 (AMADA CO LTD) 以及新日本制铁股份有限公司 (NIPPON STEEL CORP) 。这四个公司在该领域的成果最多且联系最为密切。这说明, 在激光束加工技术领域, 这四个公司掌握着核心技术, 在市场占据着最为重要的作用。因此, 为了进一步的追踪该领域的发展状况, 了解最新的研发技术, 我们需要进一步关注这几个领头企业的研发动向。

四、结论

通过对激光束加工技术欧洲专利进行分析, 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激光束加工技术在这10年中, 发展较为稳定。申请数量基本在1000至1500条之间波动。2001-2003年这三年申请数量比较多, 达到了1600左右, 之后的几年, 专利申请数量较这三年有所下降。2008年, 专利申请数量又有回升的趋势。

2.从技术子领域的发展来看, 2000至2009这10年中B23K26涉及的专利数量最多, 一共有10800条专利。排在第二位的是B23K101, 共有1333条专利。排在第三位的是H01L21, 其数量是1139条, 第一位数量是第二位数量的8倍左右, 是第三位数量的9.5倍左右, 这三类专利, 总数都在1000条以上, 远远超过后面的几类。由此可以说明, 这三个子领域是整个激光束加工技术领域发展的重点。

3.从基于关键词的国家关联关系中可以看出, 国家只有一个群组, 说明世界上各国家对激光束加工技术的研究有共同地方, 不是各自独立的。其中日本、德国、美国以及中国专利所占比例较大, 其中中国、日本紧密相邻, 说明在这一领域的关联十分紧密。而日本、德国以及美国又以三角之势处于整个组群的核心位置。这说明这几个国家不仅专利申请数量多, 且研究的技术子项也处于该领域的核心地位。因此, 要想进一步发展激光束加工技术, 我们需要加强与日本、德国、美国的合作。

4.从高产机构的角度来看, 在前10专利高产公司中, 日本包揽了全部10家公司, 这表明日本的公司在激光束加工技术领域具备相当的研发实力。我国要想进一步发展激光束加工技术, 一方面需要追踪这些核心机构的研发动态, 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 另一方面也应该明确目前该领域的专利壁垒, 有效规避研发风险。

综上所述, 激光束加工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目前国内外都对该项技术展开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为了进一步发展激光束加工领域的相关产业, 我们一方面需要加强与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的合作, 追踪其核心研究机构的发展动态, 另一方面也应该关注相关技术的专利申请状况, 有效的规避研发风险。

参考文献

[1].刘俊杰, 周秀芝, 秦丹, 王云.激光加工技术中激光束的研究[J].创物理与工程, 2009 (3)

[2].激光加工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光机电信息, 2000 (10)

[3].卢飞星.激光加工在工业制造业中的市场分析[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2009 (9)

[4].苏法刚.激光加工在太阳能电池制造中的应用与机遇[J].光机电信息, 2010 (3)

3.全球医疗Spa发展趋势预测 篇三

虽然全球医疗Spa的发展方向依然是医学和美容的有机融合,但如今的Spa更倾向于提供整形和身心健康的服务,从而渐渐形成了一种围绕医学和美容有机融合的需要,而提供更多的整合性服务的方式。这可以说是未来时期,医疗Spa的新趋势。

融合趋势:对服务项目评估

解决问题的关键就要求医疗Spa经营者一定要做到紧跟顾客的需求。这里所说的顾客多为上世纪70年代末期到90年代初,婴儿潮时期出生的人,如今这些人已占到美国人口的28%;所引发的经济消费数字也达到美国经济消费数字的50%。不仅作为精明的消费者,婴儿潮出生的这一代人还对护肤方法特别感兴趣,而且乐意为健康和美花大把的银子。这一代人还会强烈地搜寻最新上市美容佳品、最新的美容服务项目以及最新的Spa,以满足他们改善容颜和身心健康的强烈需求。

所以,应该从Spa环境、零售、个性化疗法、无创伤整形技术以及身心疗法等各个环节,来调整现代医疗Spa整合的各项技术设置,从而更好地做一个医疗Spa的完美变身。

1.营造优雅舒适的环境

医疗设施营造出来的放松环境可以大大提高Spa的利润,很多实践证明医疗Spa更新装饰以及加入个性化元素将有利于招揽回头客。无论是在现有的空间里增加色彩,还是增加冷色调、中性色调或明亮的闪光,都会为Spa增色不少。甚至由全不锈钢质地营造的传统室内装饰,也会由于桌布上多出来的刺绣logo而增添些许柔情。供顾客穿用的柔软的埃及风格的长袍,雇员穿的上面绣有禅宗图案的现代服装,都可以诠释奢侈与优雅。塑造贯穿整个Spa的舒适风格,这一点非常重要,它为Spa设定了一种基调,将优美的第一印象延伸至整个Spa的各个过程中来。

为了提高零售额,可以使用几种物品营造出吸引顾客购买欲的氛围。顾客走入Spa不仅仅是为了美容和放松身心,她们还想把这种宠爱身体的体验带回家里。如果Spa内播放背景音乐,最好在零售区内摆放该音乐的CD供出售。假如顾客喜欢芳香疗法,就要把香薰灯和精油摆放出售。长袍和拖鞋是最大的零售品种,也可以作为礼物赠送给顾客。零售商品的品牌很重要,也可以将Spa的logo印到商品上。

还有一些要点需要记住TIPS——

·医疗Spa增加医疗项目的速度,必须要比装修和改善环境的速度快。

·引进医疗项目后要对员工进行及时培训。

·电话随访以及邮件询问等私人之间的接触既简单易行还花费不多。

·面带微笑迎接顾客,而且要叫得上顾客的姓名,从而营造出温暖诱人的氛围。

·要用高附加值的服务奖赏回头客,迎合她们个性化需要将有助于提高顾客的忠诚度。

·赠送VIP顾客富有创意的礼物,让她们知道这个Spa是最佳享受场所。

2.推行个性化治疗方案

现在,仅向顾客推荐强脉冲光(IPL)技术应用于面部皮肤光老化的治疗或化学祛角质嫩肤是远远不够的,你需要针对综合护肤的要求制定个性化疗法,个性化的家庭护理方案将会增强Spa疗法的效果。

比较受欢迎的方法——

·经过初步询问并综合顾客以往做过的各种疗法以及目前的治疗结果等情况。

·制定最具前沿性的治疗方案,诸如改变饮食习惯和药疗方法等等。

·重要的是记得叮嘱顾客治疗后的注意事项,以及如何护理和保养才能增强治疗的效果。

·个性化疗法中还可加入IPL或光子面部回春术(LED)疗法

·一个从头到脚的治疗方案应该包括激光脱毛——美体塑形——足疗和修指甲等。

·根据预期的疗效,在治疗过后的两周内安排对顾客随访,评价疗效并根据情况做必要的修复。

3.流行无创伤美容整形手术

如今,高科技无创伤疗法越来越流行。联合应用几种无创伤疗法具有疗效更佳、手术成本更低、而且术后几乎无需休息即可继续工作等优点。尽管要想达到顾客的满意效果不止需要做一次手术,但还有很多顾客愿意选择低创伤甚至无创伤的整形手术。

以下这些美容技术,是现代性医疗Spa不可或缺的法宝——

·肉毒素注射除皱术以及注射填充剂达到面部局部丰满的效果等整形手术越来越流行,这些手术能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深受消费者欢迎。

·除了激光脱毛、IPL、LED和射频技术之外,微晶嫩肤以及化学嫩肤依旧是稳定的需求手术。

·引入激光技术的无创伤淋巴排毒疗法既能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执行者的劳动强度,还能控制蜂窝组织炎的发展,最终达到美体塑形的效果。

融合趋势 :东风西渐

——东方医学对西方Spa的影响与日俱增

来源自东方古老医学理念的各种身心疗法不仅传达了美容护肤的效果,还兼具保健和预防疾病的效果,现如今也被频繁地引入到了现有的Spa疗法中。

巧妙的糅合东西方养生理念,可以让Spa疗法事半功倍——

·阿育吠陀、东方医学、针刺疗法和水疗等能在促进身体健康的同时,由内而外地辅助Spa的美容功效,已经成为当今美容主流。

·越来越多的医院和医疗Spa使用上述疗法来舒缓神经、减压以及抗衰老等。

·美容机构增加水疗设施很容易,但巧妙组合东方医学所带来的效益不仅是提高了治疗效果,更是维护了顾客的身心健康。

为了迎合最新的全方位美容时尚潮流趋势,很多医疗型Spa产生了增加服务项目的紧迫感。但是这些转变必需进行详细的研究和企划,才能做出较为正确的决策。尤其要对运营成本、营销策划、人员配备以及新疗法如何与现有服务项目更好整合等问题进行考量,如果缺乏通盘考虑的话,不但会引起经营混乱,还会导致成本增加。所以,审视最新的时尚趋势以及考虑如何与现有服务项目融和,是获取竞争优势的第一步。

指导专家 /Lisa Travis

4.全球发展趋势 篇四

内容提示:智研咨询研究部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全球药品市场规模约9619亿美元,增速4.1%。

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化学原料药及其制剂、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血清、疫苗、血液制品和诊断药品等。

5.全球发展趋势 篇五

内容提要

经济全球化不仅在促进世界经济快速发展,也对各民族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安全、政治稳定、文化传承以及社会和谐等方面带来了新的风险和挑战。本文主要就其本质特征以、带来的问题以及中国经济如何决策展开论述,希望能够为客观科学的认识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人们提供一些理论支撑。关键词

经济全球化

中国经济

发展趋势

目录 前言...................................................1 1.1 研究背景....................................................1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2 经济全球化的主要特征...................................2

2.1 科技革命、信息经济的发展,使世界成为“地球村”..............2 2.2 国际贸易超过生产增长速度,金融全球化显现....................2 2.3 国际直接投资与跨国公司的大发展..............................3 2.4 区域一体化组织大发展,加速了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3 2.5 国际组织大发展,国际经济规则不断扩展和完善..................3 2.6 不同制度国家的体制创新市场经济成为涵盖整个世界的经济制......4 3 “反全球化”:经济全球化的派生物........................4 3.1反全球化的主要特征...........................................5 3.2 反全球化运动的根源..........................................6 中国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对策建议...........................7

4.1 科学发展转变发展方式........................................7 4.2 和平发展实现惠己及人........................................7 4.3 和谐社会推动和谐世界........................................8 5 结语...................................................8 参考文献.................................................9 1 前言

经济全球化作为当今时代的主流席卷了这世界每一个角落,贸易全球化、投资全球化、生产全球化、金融全球化、科技全球化、信息全球化等既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内容,又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强大推动力,它们正在改变着世界,改变着亚洲,改变着中国。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客观的看待经济全球化的本质与特征,如何理性的对待经济全球化为世界带来的各种机遇和风险,以及如何科学的应对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进程等问题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和学术界的热门话题,也可以说是摆在世界学者面前的一项重要使命和任务。

1.1 研究背景

在科技革命和信息经济的推动下,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基本特征之一。经济全球化已经渗透和贯穿于一切经济领域,已经成为观察一切问题的基本出发点和解决各种问题的约束力量。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如何认识经济全球化的本质以及由本质生发出来的一系列运动规律和未来发展趋势,以及中国特色社会如何更好的抉择问题,都是目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的任务和使命。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经济全球化由最近的20几年来逐渐兴起,国内外关于其发展问题也是众说纷纭,就其共识来说主要有一下几种观点。

一是认为我们已经深处经济全球化的大浪潮中,并认可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利益。

二是认为经济全球化是一柄“双刃剑”,有利有弊。它在促进了各国家和地区的紧密联系、创造出巨大利益的同时,也造成了整个世界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后果。

三是以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受到的损伤大于利益获得的群体为基础,他们认为经济全球化并没有带来多大的好处,相反使得他们更加被动的参与进来,受到各种国际贸易壁垒和经济秩序的阻碍,其国家内部的人民受到的剥削也日益严重。此外,他们认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还造成了全球范围内的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等问题,加大了东西方贫富差距的悬殊等全球问题。这些也是构成当今世界反全球化运动的基本诉求。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在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在科学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新历史条件下,重新审视和冷静看待经济全球化,了解经济全球化的本质特征以及所带来的问题,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使中国能更好的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提高防范风险能力,使局势朝最有益于我国经济发展的趋势发展。经济全球化的主要特征

2.1 科技革命、信息经济的发展,使世界成为“地球村”

伴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科学与技术越来越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表现和主要标志。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都或多或少的直接或间接地收到科技革命的深刻影响,尤其是信息技术和运输方式的发展,使人类获取、传播信息和商业往来的效率大大提高,引发了生产力结构和产业结构的深刻变化,将人类社会从工业社会推向信息社会。信息技术的巨大进步为世界经济的发展铺设了一条运输商品和资本的新“管道”,使整个世界更加迅速、紧密地联成一体。

2.2 国际贸易超过生产增长速度,金融全球化显现

国际贸易是发展世界各国经济关系的基础,是各国之间实现经济交往、经济分工和经济合作的基本手段,也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内容。对外贸易已经成为各国、各地区经济发展和运行的重要因素。国际贸易的格局正在发生变化,“发展中国家供给初级产品——发达国家供给工业制成品”的国际交换格局已经被打破,中国、韩国、印度等国的工业制成品占出口贸易的一半左右,而美国、加拿大、法国等发达国家却成为农蓄产品出口大国。电子商务及网络采购在国际贸易中成为主要方式。非实物的技术贸易和服务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日益增大。这一切表明,国际贸易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渠道,成为建立平等互利国际经济关系的重要纽带,国际贸易自由化成为历史必然。

在国际贸易大发展的同时,金融全球化的势头更加迅猛。金融是现代经济运行的动脉,金融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新时代最突出的领域。,其重要表现:1.国际金融的流量巨大。2.可自由兑换的币种种类增加。3.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全球范围内出现了以改变原有的对金融体制实施的限制,让市场力量发挥更大作 2 用为目标的金融自由化浪潮。这一浪潮在发展中国家表现为以金融深化为标志的金融体制改革,在发达国家则表现为相继开始放松金融管制。金融自由化不仅使各国的利率能够更为灵敏地反映资金供求的变化,而且使各国的金融机构能够更为自由地从事各种金融交易活动,特别是能够更为自由地跨越国界进行金融交易,为金融全球化的发展提供了制度基础。

2.3 国际直接投资与跨国公司的大发展

国际直接投资是生产国际化的主要实现形式,也是经济全球化的纽带。国际直接投资自19世纪下半叶出现以来不断增大,但是其规模、结构、流向等所发生的根本性变化主要是近二、三十年的事情,主要体现在:1.国际直接投资规模迅速增大。2.过去,国际直接投资基本上是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投资,而近二、三十年,特别是近十年来,发达国家之间的相互投资成为国际直接投资的主流,而且增长速度很快。3.随着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兴起,对外直接投资已不再是发达国家的独占领域,日益众多的发展中国家也不断增加对外直接投资。跨国公司是对外直接投资的行为主体,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推动力量。20世纪90年代以后,跨国公司母公司和子公司数量大幅度增加。目前世界上100个最大经济实体中51个是跨国公司,已超过主权国家数量(49个)。跨国公司跨国投资与兼并活动的扩展,不断改变着国际经济分工协作关系,使生产资本国际化在广度和深度上发生了重大变化,使分布于不同国别和区域的生产过程之间建立起高度依存的关系,并且把世界各国相互依赖的经济关系推进到了空前紧密的程度。

2.4 区域一体化组织大发展,加速了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

区域经济一体化或集团化是战后世界经济领域出现的一个新现象,通常是指一些地缘邻近的国家或地区,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为了谋求本地区的共同利益联合起来,在彼此自愿地约束自己的部分经济主权甚至相互对等地分享或让渡部分国家主权的条件下,通过签订协议、规章组建国际调节组织和实体,使部分或全部生产要素在成员国间自由流动,使资源在成员国内得以优化配置,实现产业互补和共同经济繁荣的过程。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虽有悖于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损害了世界经济的整体性,但从本质上讲,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世界经济走向经济一体化的过渡步骤和形式,也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的重要力量。

2.5 国际组织大发展,国际经济规则不断扩展和完善 国际组织是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最重要的组织形式,大多数国家参与经济全球化都是通过参加国际组织来进行的,国际组织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实施组织管理和制定规章制度来加以体现的,国际组织制定的超国家、超制度、超意识形态的国际规则,对各国的经济行为有着约束作用,为经济全球化奠定了组织基础和法律框架。当代国际组织的发展不仅体现在数量的增长和地位的上升,还表现在它们的权威性和协调能力的增强:

第一,国际组织具有独立的国际法地位。

第二,作为国际组织主要成员的主权国家是国际组织的基本主体,是国际组织一切权力的来源和授予者。

第三,国际组织依据一个阐明该组织宗旨、原则、构成、权限和决策程序的条约或协定而成立,是经主权国家自愿签署正式协议所创立的,只有那些自愿接受并在条约或协议上签字的主权国家才能加入该组织,并接受其规范和原则的约束。

第四,国际组织拥有采取行动所必须的自主权。

2.6 不同制度国家的体制创新市场经济成为涵盖整个世界的经济制

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国在全球范围掀起的经济和社会改革浪潮中都把培育、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当作改革的主要目标,市场经济成为各国与世界经济对接的唯一通道。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体制的调整和创新。

社会主义国家经济体制的改革和以市场为取向的体制转轨,最终消除了市场经济全球化的最后障碍。

发展中国家市场经济体制的发育和改革。广大发展中国家在政治独立之初经济十分落后,市场化程度很低,市场无法对资源进行有效配置。“反全球化”:经济全球化的派生物

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凸现出来的各种世界性问题日益增多,由此国际社会出现了反全球化现象,并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广泛、声势浩大的群众性抗议示威运动,即所谓的“反全球化”运动,它就像影子一样跟随着各种国际会议,在会场外进行“搅局”活动。作为经济全球化的对立面,反全球化运动和理论既揭示了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和弊端,也有效的促进了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发展。

3.1反全球化的主要特征

(1)反全球化运动与全球化相伴相随

世界贸易组织贸易部长会议是独立于联合国的永久性国际组织,其宗旨之一是扩大全球货物和服务的生产与贸易,目标是建立一个完整的,包括货物、服务、与贸易有关的投资及知识产权等内容的、更具活力、更持久的多边贸易体系,促进全球贸易的发展。世界经济论坛是以研究和探讨世界经济领域存在的问题、促进国际经济合作与交流为宗旨的非官方国际性机构,其前身是“欧洲管理论坛”,1987 年更名为“世界经济论坛”。这些国际组织或者国际会议,无论其组成如何,但其自身所宣称的基本宗旨和目的还是为了促进全球经济与贸易的发展,是属于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力量。然而正是这些国际组织和国际会议举行活动、召开会议期间,又是各种反全球化运动在其会议期间在与会地点举行大集会、大游行、大示威的时刻。全球化与反全球化这种相伴相随的奇异图景,在近些年形成了鲜明对比。

(2)反全球化运动的“全球化”

自 1999 年西雅图发生大规模反全球化示威游行之后,世界各地随后发生了一系列大规模的反全球化的示威游行。这些游行示威的参加者由许多国家的各种非政府组织和各方面、阶层人士组成的,有相当的广泛性。

(3)反全球化运动的逐步“理性化”

1999 年的西雅图反全球化抗议活动原本号召和平抵制世贸会议,但示威活动很快就失去控制演化成大规模的骚乱。此后的反全球化抗议活动大多也发生过暴力事件。2001 年 7 月热那亚举行的八国峰会上首次出现意大利示威者被警察枪杀身亡的情况。但与此同时,在一些全球性会议上,也开始出现和平示威的情况。如 2001年第二届世界社会论坛举行期间,反全球化示威者在游行中并未与警察发生暴力冲突。参加集会的各个组织也表达出非暴力抗议的意愿。

(4)反全球化运动的“复杂化”

反全球化运动的构成人员具有复杂性。他们大多分属于各类工会、民间社团、左翼政党以及和平组织、环保组织、无政府主义组织、人权组织等形形色色的非政府组织和抗议联盟。这些组织既有来自发达国家的,也有来自不发达国家的。反全球化运动的目的具有复杂性。参与人员的复杂性造成了反全球化运动目的的复杂性,各种诉求都可能混杂在其中。反全球化运动内部的分歧。“9·11”事件后的反恐运动打击了美国经济,使得反全球化运动主要活动地的力量受到打击。2008 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经济危机造成了全球性的经济衰退,反全球化力量的经济来源大大减少。(5)反全球化运动的“常态化、长期化”

近年来,反全球化运动十分活跃,发生的频率很高。基本上是只要有全球性国际经贸会议召开的地方,几乎就会有反全球化的抗议示威活动。甚至在绿色和平组织及工会等基金的支持下,出现了一些反全球化运动的职业示威者,追着各种全球性的国际经贸会议举行示威活动。这些职业示威者的出现,预示着反全球化运动将会成为一种常态化的长期运动。

3.2 反全球化运动的根源

(1)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

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这一阶段是在资本主义全球化的阶段体现出来的。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必然会在扩大了的、全球范围内体现出来。对此马克思早已指出:“在任何个别国家内的自由竞争所引起的一切破坏现象,都会在世界市场上以更大的规模再现出来。”

(2)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

在经济全球化之初,欧洲发达殖民国家对亚非拉等殖民地国家的掠夺和剥削,在实质上是将这些地区和国家作为他们的工业品倾销地和原材料来源地。即便是从现在南北国家的贸易方式上,我们仍然可以看到南方国家所受到的这种国际经济强制分工的影响。

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剥削和掠夺,主要是通过旧的、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实现的,因此,解决南北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在这一过程中,南方国家一方面要团结起来,增强自身在南北关系中的话语权,推动南北对话,改善南北关系,从发达国家得到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援助,既有利于自身的发展,也有利于发达国家的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南方国家要加强南南合作,提高南方国家自身的经济力量,推动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也更有利于全球经济的发展与合作。

(3)全球范围内贫富差距和两极分化扩大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产生的贫富差距问题无论是从国际上看还是从单一国家内部看,都是十分普遍的现象。贫富差距加深了穷国与富国、穷人与富人之间的盾,也加剧了他们之间的对立。因此,不仅仅是那些没有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受益、甚至是因此遭受损失的国家,包括那些从经济全球化获益的国家中没有获得相应发展好处、或者也因此遭受损失的个人,都有着共同的诉求,即反对经济全球化扩大贫富差距、造成两极分化的负面后果。所以,只有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积极推动变革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在世界范围内消除剥削、消 6 除贫困、消除两极分化,才能最终消除反对经济全球化的现象。中国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对策建议

中国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能不能解决好发展问题,直接关系人心向背、事业兴衰。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中国可以采取转变方式科学发展-和平发展惠己及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由内及外、内外结合的发展路径。即首先要科学发展转变发展方式把自己的事情办好,然后通过和平发展实现惠己及人,在国际上承担力所能及的大国责任,最后推动中国和谐社会的发展与构建和谐世界的互动,在独立自主的基础上争取一切有利条件实现中国的又好又快发展。

4.1 科学发展转变发展方式

科学发展,是在发展问题上客观规律性和主体选择性的辩证统一。中国科学发展道路的选择,既是基于现阶段中国发展所面临问题的考虑,也是基于对整个世界负责任的考虑。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要使中国的经济发展从粗放经营为主向集约经营为主转变,从注重国际市场向注重国内市场转变,从注重投资拉动向扩大内需转变,从世界加工工厂向走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转变,从注重发展速度轻视发展效益向把发展的速度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统一起来的又好又快发展转变,从拼资源拼环境向资源友好型环境友好型的永续利用和可持续发展转变。中国发展经济的最终目的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然而保障和改变民生也是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和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举措。

4.2 和平发展实现惠己及人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100 多年前饱受西方列强侵略和欺凌的东方大国现今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在对中国发展所取得成就的赞叹声中,中国威胁论也伴随而来。虽然历史总是有相似之处,但历史并不是简单的重复。中国的兴起是必然的,但却不会走东西方列强曾经在历史上走过的兴起之路。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使得大国的兴起环境和条件已经与一个世纪之前有了很大不同。中国早已明确地向世界宣布,中国将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这是中国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自身根本利益做出的战略抉择,是向国际社会和世界人民做出的郑重承诺和庄严宣示。中国不会通过掠夺别国发展自己,也不会把自身的问题和矛 盾转嫁给别国,更不会走历史上一些大国兴起曾经过的那种充满血腥和暴力的发展道路,中国的发展主要依靠自身的力量和不断改革创新。中国必将通过自身的和平发展,不断促进世界的和平发展和持久繁荣。

4.3 和谐社会推动和谐世界

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日渐深入,使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的繁荣稳定,世界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发展。因此,中国必须和世界各国共同分享发展机遇,共同应对各种挑战,推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和谐世界理念是在中国发展的国内环境和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情况下提出的,是国内发展新变化在对外政策中的必然反映,也是外部环境新变化对中国对外政策调整的客观要求。国和谐社会建设和构建和谐世界的目标,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和谐社会建设是构建和谐世界的基础,构建和谐世界有利于和谐社会建设。中国只有做好自身的建设工作增强自身实力,国际地位得到提高,人民生活富裕、社会和谐稳定,才有能力、有条件维护自身的主权、安全和发展,中国的发展道路和社会制度才能得到世界的认同和尊重。结语

经济全球化是在一定历史阶段发生的、适应生产力发展客观要求的生产关系在全球范围内的自我调整。不论是有意还是无意,不论是被迫参与还是自主选择,参与经济全球化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趋势。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对任何一个参与者都是机遇与挑战并存。中国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只有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本原则,才能有力地维护国家主权与安全,维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同时,也只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兼容并包、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扬弃地吸收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一切优秀成果,才能取长补短更好更快地发展自己。参考文献

6.全球发展趋势 篇六

答:全球经济空间格局:当今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联系日益密切,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断加强,各国经济相互渗透程度逐步加深,各国都成为全球经济网络中不可或缺的环节,相互影响不容忽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都面临着不同的发展问题,迫切要求加强相互联系,进一步深化国际分工体系,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实现经济“双赢”甚至“多赢”的局面。当前发达国家工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需求不旺与生产过剩,发展中国家则迫切需要获得资金和技术支持。

(1)需求不旺

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工业发展速度有所下降,其主要原因是消费水平高的发达国家需求不旺.这些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缓慢,有的甚至零增长或负增长,从而影响需求的提高;另外,需求不旺,生产也就不会上升,从而影响工资总量的增长与消费的提高.此外,技术的提高也会导致对某些产品的需求下降.(2)生产力过剩

工业化国家与地区越来越多,其生产能力也越来越大,而且生产者都希望自己的产品占据更大市场,获得更多利润,竞争的结果使生产能力过剩,产品难以销售,最终必然会导致部分企业停产、破产。

(3)发达国家科技先进、资金充足、管理经验丰富、生产能力强大,但市场有限、遇到市场的激烈竞争。

(4)发展中国家:优势在于资源和劳力,而短于机器、资金、技术、基础设施与管理。

发展趋势:当经济发展、人均国民收入水平提高以及技术水平的提高,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将发生升级,其表现为劳动力在第一、二、三产业之间发生转移,即由第一次产业向第二次产业、再由第二次产业向第三次产业转移的趋势。三个产业的比重也在发生变化,即由一次产业为主,转为二次产业为主,进而转为三次产业为主。因此可以看到,在发达国家传统工业部门的地位降低,第三产业和新兴产业成为经济支柱,在广大发展中国家,实现工业化过程中也把新兴产业作为发展趋势和重点。

(1)经济全球化是大势所趋

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看,经济呈全球化趋势不可逆转。经济全球化指世界各国、地区通过密切的经济交往和经济协调,在经济上相互联系和依存、相互渗透和扩张、相互竞争和制约已发展到了很高的程度,形成了世界经济从资源配置、生产到流通和消费的多层次和多形式的交织和融合,使全球经济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这种经济发展态势、发展进程、发展趋势、称之为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一个标志是WTO的建立。WTO的规则和制度得到了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认可,成为全球经济运行的统一制度和规则。随着WTO规则的完善和成员国、地区的增多,将大大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一国将很难独立于世界体系之外。特别是随着科学技术尤其信息技术的发展,降低了通讯、运输的价格,使管理成本下降,也使零部件生产的可分性越来越大,使经济全球化不仅在规则上有可能,在技术上也成为可能。另外,目前全世界有4万多个大跨国公司进行全球的生产和全球化的经营,由于跨国公司在不同行业的领头作用,它的作用越来越大,而它的发展使各个国家之间在生产和经营方面都紧密联系在一起。可以说,跨国公司实际上成了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演员、执行者、操作者。

(2)新经济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方向

新经济是以知识和思想为基础的经济。在这一经济中,创造就业和提高生活水平的关键是体现在服务和制造业产品的创新思想和技术。实际上,新经济是新兴的信息经济对传统的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的一场革命,是一种迥然不同于工业文明的新生产力的出现。这场经济革命的生产力基础,正是网络化的计算机技术,或者说是以网络化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信息生产力。美国经济之所以能够保持强劲增长势头并独领风骚,不能不说是由于其走在了世界经济发展的前沿,代表了世界经济未来发展的方向。

在21世纪,网络技术和生物技术的开发和广泛运用为人类展现了更加光明的前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除了有形资产、资源之外,人类还形成积累了丰富的知识资产,这就使得人类可以支配的资源在量和质上都有了提高,因而可以对经济增长形成新的动力。以人为本、知识为本、大力发展新经济,摆脱或者一定程度上减弱传统意义上资源对经济增长的约束,将成为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并逐渐将成为主导力量

(3)世界产业结构面临大调整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美国率先开始的经济结构大调整,已波及世界各国,其特征是,在资本和技术仍是推动世界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因素的同时,信息产业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发展迅速,服务业正成为社会就业的主要渠道。由于各国发展水平和历史文化传统的差异,世界经济结构调整的表现形式是多样的;发达国家表现为“强强联合下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广大发展中国家则趋向“优势互补、平等互利”,它们都以“国际关系变更下的国际分工和国际市场划分”为基础。这种调整格局与经济全球化既有相互统一的一面,也有互相对立的一面。国际市场的合作与竞争不再仅仅限于传统的贸易领域,而迅速扩大到金融服务、知识产权、政府采购、纠纷仲裁、资本流动、劳工流动、文化产品等领域。世界各国在经济结构调整中,都将加强服务业的发展,产业结构向服务业延伸的趋势愈益明显。其中,欧美各国在世界经济结构调整中仍占主导地位,同时,发展中国家愈益重视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积极发展新兴产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最近几年,传统产业——汽车工业在美国GDP份额中只占4%,表明发达国家虽然在一段时间内仍会保留汽车、机械、家电等传统产品的生产,但全球范围内产业的垂直转移将加快。发达国家将继续把劳动密集型和部分资本密集型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腾出资金和物力开发高新技术产品。例如日本计划用20年时间淘汰大约60%的传统产业和产品,美国、英国、德国相继研制出具有21世纪水平的汽车、航空和电子技术产品,正加紧向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和其它地区转上被替代产品。

7.全球发展趋势 篇七

服务外包是指企业为了将有限资源专注于其核心竞争力, 以信息技术为依托, 利用外部服务商的知识劳动力, 来完成原本由企业内部完成的工作, 从而达到降低成本、提高生产率、提升企业对市场环境迅速应变能力并优化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种服务模式, 这是一种战略性经营转变和创新。

服务外包按照业务内容和范围可以分为:信息技术外包、业务流程外包以及知识流程外包。根据供应商的地理分布状况, 服务外包也可以分为离岸外包、近岸外包和在岸外包。随着国际分工程度越来越深, 国际服务业的转移中, 离岸外包已逐渐成为主要发展趋势。此外, 按照服务外包动机可以分为策略性外包、战略性外包和改造性外包;根据服务外包的形式可分为产品或组件外包以及服务项目外包;服务外包转包层数不同, 也有单级外包和多级外包的区分;根据服务外包承包商数量也可以将服务外包分为一对一外包和一对多外包。

2 全球服务外包的发展趋势

全球服务外包虽然在2008年受经济危机影响, 放缓增速, 但总体还是呈现出不断发展升级的趋势。

(1) 国际服务外包市场不受短期市场压力影响, 具有长期发展潜力。零八年经济危机影响美国、欧洲和日本经济并减弱其国内需求, 新兴经济体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无法弥补发达国家经济增长减速的消极影响, 所以目前来看, 服务外包市场面临危机和压力, 但全局考虑, 未来预期该产业将会逆势增长, 具有很大发展潜力。据IDC研究显示, 2007到2012年五年间, 全球IT服务市场复合增长率为4.6%, 同时BPO市场复合增长率将为7.1%, 预期形势乐观。而权威机构麦肯锡研究认为, 全球离岸服务市场规模2008年虽然只有12%, 但在2012年会有高速增长, 将达到1600亿美元。

(2) 服务外包发包方与接包方的地域集中密度仍保持高位。由于成本减少、资源跨国流动更加畅通等因素, 离岸外包的高速发展趋势更为明显, 今后一段时间内将不会改变发包方集中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趋势, 而主要服务提供地也会继续集中于印度、中国、菲律宾等发展中国家。但是这样的形势也使得发包方在选择承接方时有更多的选择, 因此接包方之间的竞争会更加激烈。

(3) 行业整合加快, 并购趋势严重。金融危机为有实力的领先外包企业提供了低成本扩张发展的黄金机会, 微软、HP、IBM等跨国服务企业争先恐后领起了行业整合浪潮。发展中国家也不甘落后, 尤其以印度企业表现为典型, 借助此机会获得核心技能和先进的近岸服务能力, 成功晋身国际市场, 具有了强劲的竞争力。例如, 从2006到2008年, 埃森哲、ACS、CSC、HP+EDS、IBM五大主要厂商在外包市场的份额从45%降低到31%, 与此对比, 印度厂商则从7%提升到16%。

(4) 业务内容升级, 主要市场转向高端价值链, 技术进步促使服务行业理念转向了以客户为中心。发包商的单一服务要求向包括应用程序、风险管理、金融分析、研究开发等在内的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综合业务要求转变, 法律服务、动画和游戏、电子学习、工程技术研发药品研发等成为新兴外包领域。

(5) 离岸目的脱离单一化, 转向获取人才、开发新产品、新业务、新技能。更大的竞争压力迫使企业整合全球的资源以提高自身的竞争优势, 发展服务外包是一个平台, 使得发包方可以利用承接方的人才、设备等资源实现新产品开发、新业务开拓、新技能转变等战略目的。

3 中国服务外包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国服务外包市场虽然发展较快, 但还是存在一系列的问题, 阻碍其建立强大的国际竞争力。首先, 承包业务技术水平低, 外包市场集中度高。中国服务外包企业承接的大多数是产业链底端的低层次的业务, 而有能力承接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业务流程的企业比较少, 此外, 中国过于依赖日本的服务外包市场, 而日本市场所占全球市场的比例不到10%;其次, 国内发包市场尚不成熟, 无法发挥其IT市场优势;最后, 服务外包产业缺乏专业人才, 市场结构过于分散充满同质无序竞争, 服务外包人才短缺已经成为制约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瓶颈。

总体来看, 全球服务产业结构转移趋势及中国本土服务外包市场的迅速发展, 为中国服务外包产业的快速成长提供了重要的机遇, 加上政府扶持政策, 本文认为, 在营造有利于服务外包健康快速发展的商务环境与产业环境方面, 还有很大的操作空间。

(1) 加大服务市场开放度, 充分发挥外资企业的示范作用。当前跨国公司是服务产业转移的主体, 进一步开放服务产业, 根据服务产业跨度大、领域广、差异大、结构复杂的特点, 在适当程度上加大金融服务、信息咨询业等与服务外包产业密切相关领域的对外开放力度, 减少对外商投资企业不合理的控股比例限制以及其他不合理规定等。

(2) 优化国内现代服务业结构, 改进服务供应商的技术水平。服务业发展水平滞后很大程度上表现在现代服务业发展不够以及新兴服务供给严重不足, 比如市场化的税务服务、民意测验服务、安全调查服务、信用查询与分析服务等行业刚刚起步, 金融、保险、汽车中介、法律等的服务品种和范围尚未开拓, 在服务质量和水平方面不具竞争力。企业要通过积极培养熟练掌握外语的实用型服务人才, 尤其重点突破研发、设计、采购、物流营销、中介、会展等生产性服务业领域, 优化国内服务市场结构, 提升服务水平。

(3) 通过鼓励创新来培养企业核心竞争力, 以建立先进生产服务供应链为目标。随着服务经济核心地位的确立, 企业核心竞争优势越来越依赖于服务环节。中国服务企业需放眼国际, 有针对性的学习著名跨国企业成功转型的经验, 由生产商向生产服务商转变, 积极打造先进的生产服务供应链体系, 切实提高承接服务外包业务的能力。

(4) 加强政府与企业互助, 优化服务业营商环境。一是完善相关法律制度, 尤其是加大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以及信息安全研究和保护;二是加强行业自律, 提高诚信标准;三是健全服务价格机制, 营造公开透明的定价和价格管理制度;四是放宽对服务外包企业的融资, 提供企业用汇便利;五是加大行政效率和服务意识, 统筹规划, 稳步推进物流体系的便利化。

(5) 培育并充分发挥全国服务外包行业协会的作用。目前服务外包行业应加快建立系统性的中介组织, 他们通过收集企业的信息反馈了解企业真实需求, 协助国家制定产业发展战略, 落实各种优惠政策措施。除此之外, 行业协会还能推动企业间交流合作, 协助企业建立国际渠道以及收集有效信息等工作。

(6) 建立产业风险预警制度。一是注重研发利用技术手段来防范道德风险, 以及信息泄露、留存、转移等安全风险;二是充分利用市场手段例如金融保险等来规避商业风险;三是利用法律或行政等直接手段来进行严密监管以及禁止可能对国家安全带来潜在风险产业领域的外包业务;四是协调金融保险企业与外包服务产业的发展步调, 鼓励促进金融创新, 寻求外包产业与保险企业的共同利益, 实现二者的协同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文文, 倪可心, 刘菲.我国服务外包发展现状SWOT分析[J].国际经贸, 2010, (8) .

[2]周燕, 王媛媛.中国服务外包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 2010, (17) .

[3]阙澄宇, 柴渊哲.中印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竞争力比较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 2010, (8) .

[4]姜荣春.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09.

[5]愈会新, 肖艳玲, 仇宝亮.基于SWOT分析的我国承接服务外包的战略选择[J].全国商情, 2009, (23) .

[6]蔡芳芳.我国承接服务外包的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D].2008, 10.

[7]王燕妮, 李华.国内外服务外包发展现状分析[J].国际经贸, 2008, (23) .

[8]卢锋.服务外包经济学分析:产品内分工视角[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

8.全球公司:跨国公司发展新趋势 篇八

跨国公司向全球公司转型大致开始于1992年。根本原因是经济全球化改变了公司发展和竞争环境。冷战结束使得经济全球化政治障碍被扫除,信息技术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技术支持,公司有可能超越国界在全球范围选择和配置人力、资本、技术、自然资源等生产要素。

转型包括三个方面。

首先,在战略上从跨国经营转到全球经营,在全球吸纳资源并在全球配置资源,从而市场营销全球化、组装制造全球化、研发设计全球化、资本运作全球化,打造全球产业链。我们在调查的几十家跨国公司的总部时发现,它们在1992年、1993年、1994年这几年里,很多企业进行了深刻的战略调整,比如说欧洲公司,诺基亚也开始转型,1992年转型的重点是专门做移动公司。韩国三星进行了大的调整,开始了所谓的新经营。这个公司在中国有特殊的地位,到目前为止,中国销售额最大的跨国公司是三星,而且它总额已经超过了日本所有的电器公司。

其次,在管理上从过去以母国为中心辐射若干国家子公司的中心辐射式转变为多中心、多结点的网络管理模式。比如说像思科,思科现在非常厉害,在1993年开始了全球并购,其全球战略主要是把产业链的各个环节进行全球配置。过去的跨国公司往往有海外部管理这些事,现在海外越来越大、越来越复杂,它们又进行了新的管理结构调整,把这种结构称为全球管理,采用网络管理模式,而且在这个期间你去观察在中国的跨国公司,中国总部越来越重要,它就是把这样一个点作用加强了,而不是过去凡是大小都要从总部来决策。

第三,在责任方面从追求股东价值转到全面和全球责任。过去我们可以批评跨国公司把它们那些在国内不能做的事,比如污染严重的项目拿到发展中国家来做,现在先进的跨国公司已经认为在本国不能做的事在别的国家也不能做,在本国做的好事在别的国家也要做。在这方面,仍有不少公司做不到;但是从整体看,先进的跨国公司正在向这个方向走。

根据联合国的世界投资报告,1994年最大100家跨国公司的海外资本比例、海外销售比例、海外雇员比例分别是41%、46%、44%。然而到2006年,上述比例分别提高到57%、58%、56%。也就是说,这些跨国公司海外部门已经超过了它本国部分。这些公司也越来越淡化国籍,比如说IBM称自己是全球整合公司,东芝称自己是地球内公司,ABB称自己是处处为家的全球公司。

全球公司对我国经济社会有广泛影响。

第一、全球公司通过战略延伸管理网络覆盖和理念文化整合,它把中国的优势资源市场、劳动力整到它全球产业链里面了,增强了它全球竞争力。而我们的企业必须像全球公司那样,需要吸纳整合全球资源来参与全球竞争。现在我们有的公司老是想我们是民族公司、民族产业,要求大家保护,但没想我们怎样在全球化背景下将全球资源纳入到中国的资源。现在中国出现了一批走入全球化的跨国公司,我觉得中国企业家在考虑企业发展的时候缺少这种全球的视野。

第二、全球产业挑战民族工业。在全球产业形成的背景下,采用传统办法依托一个国家范围已经越来越难建立起完整的、有竞争力的独立的产业体系。这种情况下 后起国家只有首先融入全球产业,进而在全球产业系统中提升,才能使本国产业发展壮大,实现国家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第三、全球公司挑战传统经济安全理论。这两年大量的强调外资并购境内企业造成了怎么样的经济不安全。但我们调查了22个的案例,就是外资并购境内企业包括徐工、达能、娃哈哈等,包括汇源在内,这些案例给我们的感觉,其实没有哪一个案例真正影响了国家安全。说到底,是中外企业利益的博弈问题,而不是真正的国家安全问题。在这些年来往往是中美发生矛盾、中日发生矛盾的时候,这些跨国公司反而站在企业利益的立场上充当了协调的作用。从这个角度来讲,全球公司又是中国安全的积极因素而不是消极因素。所以,我们应该从传统的国家竞争安全观转变到这种相互依存相互融合的全球化时代国家经济安全观。

第四、全球公司和中国和平发展。

历史上一个大国崛起的时候,本国资源都不足以支撑其发展,无一例外都会借助其发展,但是它们往往都借助不公平贸易掠夺别的国家的资源。中国和别的国家不同,我们不能通过战争和不公平交易来掠夺这些资源,但我们需要资源。在这个时候,中国只能通过和平的道路、公平的交易,即通过源于其他国家的全球公司进入中国,和源于中国的跨国公司走出去,吸纳、整合全球资源。

中国和平发展道路和这种全球公司的合作关系密切,这个可能是个更广泛一点的问题。中国经济发展呼唤面向全球化创新跨国公司理论。1992年以来,随着全球市场的出现,跨国公司发现出现了新的趋势——走向全球公司,10多年来全球的企业形态,实际上发生了一场静悄悄的革命,而我们原有的跨国公司理论没有或者很少探讨跨国公司最新发展。

上一篇:高速公路监控施工方案下一篇:税收基础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