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的理想作文(精选13篇)
1.我心中的理想作文 篇一
我曾看过一篇文章,叫做《藏羚羊的哭诉》。藏羚羊原本是一个庞大的家族,可是由于人们的随意捕杀,它们几乎要濒临灭绝。有一次,在盗猎者捕杀藏羚羊下,一只藏羚羊的爷爷想让自己的孙子先走,可那只藏羚羊孙子并不走。最后,藏羚羊的孙子终于走了,它一边跑一边发出绝望的叫喊声,仿佛在哭泣,又像在诅咒盗猎者……
有那些没有爱心的人生活的地方能叫理想社会,和谐家园吗?那些可恶的盗猎者只能给世界带来泪水和悲伤!其实,理想社会不就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吗?把果皮纸屑扔进垃圾箱里;不随地吐痰;保护花草树木,不随意踩踏;公工场所内不大声喧哗;遵守交通规则……只要人人都讲文明,讲品德,理想社会就在我们身边!
图书馆里,人们都沉迷于书的世间里,安安静静的,没有争吵声,没有打闹声,是多么的和谐、安宁啊!公共汽车上,小姑娘给老奶奶让座,老奶奶高兴的笑了,大家也为小姑娘的行为感到骄傲。邻里之间,大家互相帮助,互相解决困难,就不会有矛盾。
乐于助人,是一种美好的品德,也是创建理想社会,和谐家园的重大因素之一。你不必做很大的事情,你只要做一些随手之劳的事情就可以了。比如:随手捡起废纸果皮,扶着盲人过马路,帮体弱的人拿东西,把捡到的东西交给警察,创建理想社会并不难!
2.我心中的理想作文 篇二
《连锁》讲述了男主人公杨于畏与女鬼连锁感人的爱情故事。连锁是一个死去二十多年的女鬼,“九泉荒野,孤寂如鹜”,与杨于畏因对诗而结缘:“玄夜凄风却倒吹,流萤惹草复沾帏。幽情苦绪何人见?翠袖单寒月上时。”[1]被诗歌感动的连锁不请自来,二人如胶似漆,但却仅仅是色授魂与,并无床笫之欢。连锁不仅美如天仙,且才华横溢,琴棋诗书无所不通,给了杨于畏极大的心理慰藉。连锁在阴间受欺辱,杨生挺身而出,在友人的帮助下于梦境中将爱人救出,为使连锁重新复活成人,杨生冒死献出精血,终使心爱的女人起死回生,二人的爱情得以圆满。
作品原文中有一段描写,将连锁的才情与柔媚展现了出来:既翻案上书,忽见连昌宫词,慨然曰:“妾生时最爱读此。今视之殆如梦寐!”与谈诗文,慧黠可爱,剪烛西窗,如得良友。自此每夜但闻微吟,少顷即至。辄嘱曰:“君秘勿宣。妾少胆怯,恐有恶客见侵。”杨诺之。两人欢同鱼水,虽不至乱,而闺阁之中,诚有甚于画眉者。女每于灯下为杨写书,字态端媚。又自选宫词百首,录诵之。使杨治棋枰,购琵琶,每夜教杨手谈。不则挑弄弦索,作“蕉窗零雨”之曲,酸人胸臆;杨不忍卒听,则为“晓苑莺声”之调,顿觉心怀畅适。挑灯作剧,乐辄忘晓,视窗上有曙色,则张皇遁去。
从以上原文内容可以看出,连锁是一位十分痴情风雅的女鬼,她聪慧可爱,精通诗词歌赋,写得一手端正柔媚的书法,又懂围棋,还能娴熟的弹奏琵琶曲,时而“蕉窗零雨”,时而“晓苑莺声”,最重要的是连锁与杨生因诗结缘,彼此爱慕,互为知己,两人经常窗下灯前促膝长谈,甚至忘记了天已破晓。蒲松龄一生仅有一次婚姻,即在十六岁时,遵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娶淄川道口庄刘氏为妻,因此《连锁》故事中男女主人公之间的爱情是蒲松龄从未经历过的,他为何如此写作?
“人鬼恋”与“人狐恋”是《聊斋志异》重要的作品主题,仔细研读会发现,蒲松龄笔下的爱情故事有一个很稳定的撰写模式:男主人公大多是现实社会中贫寒失意的书生或落魄的塾师,女主人公则多出于幻域,大都年轻貌美,温柔多情,知书达理,善解人意。男主人公往往率先登场,孤苦无依,穷困潦倒,而后女主人公不请自来,红袖添香伴读书,给穷书生以心灵的慰藉与性爱的满足。最后,或是有情人终成眷属,或是女助男摆脱穷困,科举有成。《连锁》《绿衣女》《香玉》《小谢》《莲香》《红玉》等聊斋爱情佳作均遵循了这一写作模式。蒲松龄不厌其烦的按照这一路线进行写作,即是对孤寂心境的慰藉,同时也对内心理想爱情生活的反复确认与诉求。
蒲松龄在二十五岁时便离开了家乡外出坐馆教书,一年中仅有年节假日才返回家小住几日,如他在诗歌《家居》中写到的:“久以鹤梅当妻子,且将家舍作邮亭。”[2]况且蒲松龄常年坐馆于官宦世家,每到夜幕降临,他这边孤身一人,而主家那边妻妾成群,莺声燕语,两相对照愈显难堪。蒲松龄的妻子刘氏是一位贤妻良母,吃苦耐劳,贤良淑德,在蒲松龄外出坐馆教书的过程中努力经营着家庭,为蒲家赡养老人,教育儿女。但由于蒲松龄常年在外,因此刘氏不能在生活上照顾丈夫,而且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礼教桎梏下,识字不多的刘氏也没办法与蒲松龄在精神层面达到共鸣。因此才华横溢,具有浪漫主义情怀的蒲松龄在孤寂苦闷,情感压抑的状态下,只能将内心理想爱情的诠释完全诉诸于笔端,寄托在《聊斋志异》作品中。《连锁》是蒲松龄早期的作品,是典型的蒲式爱情小说代表作,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蒲松龄内心理想爱情的样式。这种写作模式可以概括为:懂得诗书礼乐,容貌国色天香的女子主动前来,陪伴着穷书生度过漫长的、风雅的、富有琴棋书画情趣的书斋生涯,使得书生得到精神的和肉体的双重满足,两人白头偕老永浴爱河。佛洛伊德说:“梦想是愿望的达成。”这份深藏在蒲松龄内心的美妙理想爱情,对于寄人篱下的穷秀才蒲松龄来说,就是一个白日梦。只不过对于满腹才情的短篇小说作家来说,他可以将这份美好愿望在文学作品中得以完成,于是便有了《连锁》这样的爱情故事。
艺术来源于生活,古今中外很多经典的文学艺术形象都有现实生活中的原型。我们不禁要问,连锁这样美丽多情、知书达理的“完美情人”是完全由蒲松龄凭空想象出来的,还是有其现实生活的原型人物?答案是有的,这个“完美情人”就是蒲松龄南游作幕时,知县孙蕙的小妾顾青霞,这是蒲松龄一生中唯一一个梦中情人,也是众多聊斋爱情故事中女主人公,特别是连锁的现实生活人物原型。康熙九年(1670)秋天,蒲松龄告别老母妻儿,开始了他一生中唯一一次的南游,此行的目的是做江苏省扬州府宝应县知县孙蕙的幕宾。孙蕙字树百,淄川人,顺治十八年(1661)中进士,蒲松龄的好友张笃庆评价孙蕙“振笔走千言,泉涌来万斛”,可见其才华。孙蕙总体来说算是个好官,为人也比较正直,然而毕竟有封建官吏的生活习惯,风流淫逸,耽于声色,而且妻妾成群。顾青霞本是当地歌姬,已经在“红楼”享有很高声价,在孙蕙生日时被请来演唱。顾青霞年芳十五,美丽端庄,擅长弹琵琶,能歌善舞,有如仙女下凡一般。当时的蒲松龄年方而立,对顾青霞艳羡爱怜,而顾青霞也似乎对这个高大的幕宾很有好感。在蒲松龄的组诗《赠妓》中,有以下诗句:“银烛烧残饮未休,红牙催拍唱《伊州》。灯前色授魂相与,醉眼横波娇欲流。”[3]然而当时,蒲松龄只是孙蕙门下的穷幕宾,他与顾青霞也只能停留在“色授魂与”上。而堂主孙蕙也为顾青霞的姿色与琴技所倾倒,他发现了蒲松龄与顾青霞之间的情愫,于是暗自提醒幕宾,你离我喜欢的女人远点,“华筵把酒醉吴姬,一曲扬州低翠眉。堂上主人多妒忌,暗中为语杜分司。”(《赠妓》)感情最终还是没能战胜强权,才女顾青霞被知县孙蕙纳为小妾,她与“杜分司”蒲松龄的温情也画上了句号。蒲松龄南游期间,涉及顾青霞的诗歌至少有六首:《赠妓》、《为青霞选唐诗绝句百首》、《听青霞吟诗》、《听青霞吟诗又长句》、《贵公子》、《梦幻十八韵》。在《为青霞选唐诗绝句百首》中,蒲松龄写到“为选香奁诗百首,篇篇音调麝兰馨。莺吭啭出真双绝,喜付可儿吟与听。”顾青霞又名“餐可”,在诗中,蒲松龄称她为“可儿”,爱怜之情溢于言表。再看《梦幻八十韵》,该诗为古代诗歌中少见的长诗,诗歌的内容写蒲松龄梦遇神女,与神女相恋,其中诗中描写的神女举手投足都与顾青霞神似,且看其中几句:“倦后憨尤媚,酣来娇亦狂。眉山低曲秀,眼语送流光。弱态妒杨柳,慵鬟睡海棠……帐悬双翡翠,枕底两鸳鸯……”诗中我们完全可以看到顾青霞的影子,杨柳、海棠、娇痴,这些词都是蒲松龄形容顾青霞的专属用词,在他结束南游生涯回到家乡后,依然用这些特殊的词汇形容心中的女神。可以说,蒲松龄是在运用自己丰富的想象力让自己与暗恋的女子在长诗中进行了一场美轮美奂的恋爱。蒲松龄如此恋着顾青霞,而顾青霞的丈夫孙蕙却风流无度,到处寻花问柳,时常冷落这位多才多艺的小妾。蒲松龄看在眼里,十分痛苦,却又无能为力,只能将感情深藏在心里。蒲松龄对顾青霞的这份感情深深影响了《聊斋志异》的创作,在某些作品中,蒲松龄干脆将梦中情人原封不动的搬到作品中。
以《连锁》为例:
1.形体相似:
连琐“瘦怯凝寒,若不胜衣”;
顾青霞:“冉冉香飘绣带斜。”
2.声音相似:
连琐“其声哀楚”,“低首哀吟”;
顾青霞:吟诗声如黄鹂。“莺吭啭出真双绝”。
3.特长相似:
连琐:“挑弄弦索(琵琶),作‘蕉窗零雨’之曲”;
顾青霞:“垂肩袖拥琵琶”,“轻钩玉指按红牙”。
4.爱好相似:
连琐:最爱连昌宫词,“又自选宫词百首,录诵之”;
顾青霞:蒲松龄为她选宫词百首,她最爱吟“斜抱云和深见月,朦胧树色隐昭阳”。[4]
南游为幕一年后,蒲松龄离开了江苏回到山东,但依然很牵挂顾青霞,他曾写组诗九首《闺情呈孙给谏》希望孙蕙能够多关照顾青霞,同时,他还为顾青霞写了多首长词,如《西施三叠·戏简孙给谏》《菩萨蛮·又(戏简孙给谏)》四首;《东风齐着力·又(戏简孙给谏)》;《庆清朝慢·又(戏简孙给谏)》。孙蕙在世时,蒲松龄写顾青霞的诗词已超过三十首,而他一生写妻子的诗还不到八首,可见其对顾青霞的特殊怜爱。然而这些诗词没能起到多大的作用,孙蕙依然每日歌舞升平,周旋于多个妻妾之间,对顾青霞不管不顾。康熙二十七年(1688)顾青霞香消玉损,终年不过三十二三岁。蒲松龄悲痛万分,写下《伤顾青霞》“吟声仿佛耳中存,无复笙歌望墓门。燕子楼中遗剩粉,牡丹亭下吊香魂。”
在残酷的现实封建环境下,当蒲松龄面对这样一个梦中情人时显得无能为力,于是将所有压抑的情感与渴望都倾泻在自己的文学作品中,不厌其烦的按照内心理想爱情的模式来虚构一个又一个的完美爱情故事,让自己在作品中与心爱的人双宿双飞,白头偕老,于是这才有了众多聊斋爱情佳作和经典女鬼女狐形象的诞生。
综上所述,通过《连锁》这篇聊斋作品,我们可以感受到深藏在蒲松龄内心中的理想爱情模式,而结合真实生活中蒲松龄对顾青霞的情感,我们又能为这种理想爱情找到现实依据,这对我们了解蒲松龄在写作《聊斋志异》爱情故事时的心路历程有很大帮助。
参考文献
[1]朱其铠.全本新注聊斋志异[M].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
[2]袁世硕,徐仲伟.蒲松龄评传[M].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
[3]赵蔚之.蒲松龄诗集笺注[M].山东大学出版社.1996
3.我心中的理想课堂 篇三
从小到大一直以为教师的工作就是“传道,受业,解惑”。直到自己也当上了一名小学教师还是这样认为。所以,我追求的理想课堂的特征是:快节奏、大容量、高密度。
随着课改的变化,教师们对课堂教学已不再仅仅停留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层面上,关于什么是理想课堂,教师们各抒己见,众说纷纭。作为教师队伍中一分子的我,也正孜孜不断地追寻着心中的理想课堂。怎样构筑理想课堂?理想课堂的师生关系是怎样的?下面就结合我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谈谈我对“构筑理想课堂”的一些想法及看法。
一、理想课堂是师生同受欢迎的课堂
我从踏上讲台的第一天起,我就以过去我的老师教我们一样,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给学生“填鸭”大量的教学内容
和补充习题,课堂死板无趣。在我看来,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自己想要的结果,学生的学习成绩才会好。
直到我第一次观摩市级评优课,这次的观摩对我的触动很大。同样时间的课,有位老师是这样做的: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堂中如沐春风,几乎忘了时间的存在。课堂井然有序,学生守纪好学,气氛活跃;还有一位老师上的课效果是这样的:教授内容正确,思路明确。就是课堂沉闷,索然无味,学生厌倦,视下课铃声为一种解脱。课上到一半时,课堂秩序就很混乱了,甚至难以维持纪律,根本谈不上教学。所以,我认为一个理想的课堂必须受学生欢迎,也受老师欢迎。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老师有了上课的动力,才有可能创造一个精彩的课堂。
这次两位教师的课堂教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促使我深刻地去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和自
己理想中的课堂教学标准。从那时起,我对理想课堂的定位有了很大的提高,取而代之的是:有趣味、形式活泼、内容新颖、结构严谨的课堂教学。
二、理想课堂是有灵活的教学方法的课堂
我心目中的理想课堂应该是教学方法灵活,满足不同学生的实际和教学内容的要求的课堂。就拿优等生和学困生做对比,我们就不能强迫后者达到前者的水平。前者可以在学会的基础上更加深入理解,而后者只要达到预期要完成的教学目的就可以了,之后再慢慢巩固知识加深记忆。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师要能够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的发展水平,选择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灵活机智地应变教学中的“意外”,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学习同一教学内容时都有不同层次的收获。
三、理想课堂是高度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课堂
我心目中的理想课堂还应该是高度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倡导合作学习,注重培养创新能力的课堂。新课程一个重
要的理念是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更多“做”的机会,让学生在实际的操作、表演和探究中学习,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课堂不应是关押学生的笼子,而应是一个让学生自由发展能力的生活空间。因此,营造一个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把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去思考和动手实践,不仅有助于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接受学习信息,激发学生的思维,而且还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有效参与和主动学习意识。只有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经历知识的探索、体验、理解和应用过程,才能使课堂涌动着生命的活力。
有一位优秀的教师说的很好,她认为在课堂上要做到五个“静、竞、净、径、劲”,立足自身优势和特点,努力用自己的行动去实践、去探究,并在实践、探究的过程中不断反思。
第一个是安静的“静”。它的含义是“安静、宁静”,是针对老师和学生的学习习惯与态度说的。她觉得老师需要静心对一节课进行解读、思考、设计,学生也需要静心的学习、思考、写作业。当然让学生安静并不是要他们像木头桩子似的坐在那里一动不动。
第二个是竞争的“竞”。它的含义是“竞争与合作”。卢茨安罗·德·科瑞森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每个人都是只有一只翅膀的天使,只有互相拥抱才能飞翔”。这说明了什么,无疑,这说明了合作的重要。
第三个是干净的“净”。它的含义是“简约、流畅,清清爽爽。”意思是每一节课都能紧紧围绕重难点,有针对性地选择内容,不重复罗嗦,不拖泥带水,尽可能把课设计并上得干净些、简单些、清爽些。
第四个“径”,道路也。意思是一节课教师要给学生什么,给学生什么路走,老师要清清楚楚。如,是一直让他跟随着你走,还是你为他指明一条路,让他自己尝试着去走。
第五个是劲道、后劲的“劲”,它的含义是“有效乃至高效”。科技的高速发展,带来了太多的生活诱惑,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提高课时效率,牢牢抓住课堂40分钟的时效。
四、理想课堂是充分尊重学生需要的课堂
我心目中的理想课堂还应该是充分尊重学生需要,保护学生自尊心,培养学生自信心的课堂。好的课堂教学应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尊重不同学生的知识、能力、兴趣等方面的需要,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不同类型和水平的题目,使所有学生都有机会参加活动,并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对学习的信心,相信每一个学生的回答都是智力活动的结果,都会给学生带来启示。
理想课堂,我们奋力追求的一个教育梦想。为实现这个教育梦想,多少老师一生都在追随:用自己的行动探究着,用自己的示范课阐释着,用自己手中的笔书写着……
可以说,每个老师都曾在自己的脑海中描绘着自己心中的理想课堂。虽然他们对理想课堂的描述各不相同,但其本质是一样的。在大多数老师的眼里,理想的课堂,没有任何废话,只有简便轻松的气息;理想的课堂,不是嘈杂的菜场,而是活跃着智慧的精灵;理想的课堂,不是大讲道理的地方,而是跳跃着哲理的音符;理想的课堂,老师和学生不是敌人,而是双方默契配合的旋律。理想课堂的特点是:真实、和谐、简约、智慧、有效、灵动、人文、充满爱意、富有诗意、体现创意……
让我们一直努力着、求索着、渴盼着、感悟着吧!让我们一起努力营造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理想课堂,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人。让我们的理想课堂成为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殿堂,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让理想课堂成为建立师生之间愉快的交流合作的、促进学生灵动思维的形成的平台。
4.我心中的理想作文 篇四
对于那些对数学一窍不通的同学,数字和符号如星星在他们头上直转;而对于我们这些对数学易如反掌的同学,那些数字和符号尤如我们的助推器,让我们在学习跑道上跑得更快。我的爸爸很喜欢数学,可能是因为遗传,我也很爱数学。爸爸在我睡觉前,总跟我讲关于数学家的故事:比如中国的祖冲之、华罗庚、陈景润等,比如外国的牛顿、高斯等。因为这些数学家的事迹很伟大,所以我的理想就是当一名伟大的数学家。
在生活中的数学考试上,我经常考100分;学校的数学竞赛中,我经常获得好的名次;老师出的思考题,我几分钟就做完了,还给诸多同学参考。有一次,老师出了一道题。许多同学都在苦思冥想。哪怕有几个同学给老师看,也都是充满自信地上去,垂头丧气地下来了,而我却一点思绪都没有。
突然,被卡住了的脑袋又转了起来,我“唰唰唰”几下,就写出来了。上去给老师一看,哦耶!回答正确,我心里既激动又兴奋,激动的是我终于把如此难的题目给解了出来;兴奋的.是我是班里第一个做出来的。有一天,我“来”到了梦境里。我发现现在已经是20xx年4月26日。咦!今天我应该过30岁生日,可我才十岁呀!咦!我怎么在一个研究室里。原来,我已经当上了一名数学家,今天成功发现了四维及五维空间,将举行十分隆重的庆功会,连现任主席和总理也要来会见我,还要举行全宇宙卫星直播的发言。我十分激动,怎么也料不到有这一次机会,very well!
5.我心中的理想作文 篇五
我理想中的新家,修在碧绿如茵的草地上,楼前的不遥处是一片松树林,只要一有风吹,我就可以听到松树动听的歌声。
尔幻想中的新野不像当初是用砖砌成的,而是用泡沫跟新世纪混凝土造成的。这种混凝洋比钢还硬,比木材还轻,保险性极赖。所用的泡沫上无数不清的小孔,可能很恶地保平和隔暖,具备主动“防冷保热,防暑落暖”的息用,共时还存在极佳的隔音作用。己住在面点好像置身于四季如春的世外桃源。
走入白色的遥控大门,穿功长谦绿草的网球场,首先望到的是银白的墙壁、红色的窗户,恍如来到了美好的童话世界。走进家门,共有大大小小二十多个房间,每个房间都安排得无比别致。有客厅、厨房、游戏室、书房、蕴藏室等。所有的房间里都装置有电视机以及可视电话,里面还有必备的生涯用品。另外,每个房间都有一台电脑,而且都只有手掌那么大,仍是遥控的,用伏来方即极了。
最令我愉快的是,我不用再到学校去上课了,果替电脑可以成为我的老师。只要翻开电脑,我就能够通过互联网听到老师道课,或是和其余同窗探讨答题、聊地、作游戏┅┅
爸爸妈妈也不必像本来那样办理家务了。一切家务都借帮“电脑管家”去实现。这个“管家”十分聪慧,只要你用远控器输进必定的指令,它就会立即依照你的指令往农作,比方扫除卫生、网上买物,一切是这么便利而高效。但我最爱好和它干游戏,由于它的反映敏锐极了在取它的较质中,我的念维才能会有极大的进步。
6.我心中的理想作文 篇六
大家想知道我为什么选择这个职业来成为自己的理想吗?那是因为在我上幼儿园的时候,老师对我来说的印象就总是那么和蔼,每天都是笑眯眯地面对每一个孩子。她给我们讲故事,教我们唱歌,午休时为我们盖被子,陪我们一起画画,她们无微不至的关爱都令我感觉到和老师在一起很快乐。所以我对老师就有一种亲切感,那是我就想:当老师真好,我长大了也要当老师。渐渐的,我上了小学,慢慢懂得了当一名教师是一项多么高尚的职业,他们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事业,把自己的青春献给了人民。每次我从操场走过时,都会看到师生们嬉戏的场景,那是我又想:当老师真快乐,天天和学生们在一起。后来,在我读四年级的那年,也就是5月12日那个下午,发生了一场震惊中外的大地震,当时老师没有第一个冲出教室,而是把门打开,先让我们一个一个地出去,然后自己最后一个跑出教室,并且维护着我们安全有秩序地下楼。过后的几天,我在报纸上不断地看到在汶川那边,有老师不顾自己的生命安危保护学生,自己却走上了去天堂的路,这些事迹打动了我,使我更加有了当老师的决心。
自从我有了当老师这个理想之后,我却没有做出实际行动,直到我上五年级后,又一次老师的一句话使我开了窍,那句话是:一个人如果有梦想但却没有做出任何行动的话,那他将是失败的。于是,从那时起,我就改变了,我开始努力培养自己的品德、性格,开始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之后我又给自己定下了一个规则:如果我当了老师后,我一定要全身心投入事业,我要把我学到的所有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让我们的下一代长大后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7.我心中理想的数学教学 篇七
一、营造温馨课堂
“感人心者,莫乎于情。”没有情感的教学是不吸引人的教学,没有情感的教育是不成功的教育,教师的情感在教学中起着感染和激励的作用。亲切、和谐的情感可以拉近师生的心理距离,有安全感的学生才能全身心地放松,真正地投入到数学思考之中。用真情走进学生的心灵,用温情抚慰学生的心绪,用智慧唤起学生对数学的喜爱,这一直是我追求的目标。
1.情中生智,润物无声。在课堂上,我以目光中的深情,话语中的柔情,带给学生最真切细腻的感受。学生不由自主地被吸引,身心完全融入到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之中,思维更加活跃,不断向纵深发展。课堂中,有时会遇到学生因回答不出问题而手足无措的窘态,这时我总是面带微笑,亲切地望着他,缓解他的紧张情绪,目光中的信任无疑是对学生最大的鼓励。当学生自主合作时,我总会深入其中,“慢慢来,换个角度再想想。”“你能帮帮他吗?”“比较一下,哪种方法更好?”轻轻的一句话,像潺潺溪水一样慢慢流进学生的心田。
2.智中融情,意蘊深远。看待一节课,不应只看它是否完成了教学目标,是否采用了新颖的教学手段,更应关注这节课是否为学生可持续性发展做出贡献,课堂追求的是短期效益,还是着眼学生的长远发展。
每一节课后,我都要问自己一句:这节课除了知识,学生还有哪些收获?能力有无提高?情感有无升华?我追求开发自由的课堂,让学生在广阔的思维天空中自由、轻松、愉悦地翱翔。在我的课堂上,学生可以畅所欲言,只要言之有物、言之有理,我都会给予慈母般的激励,朋友式的关怀,不断启发学生的思维,使之更加灵活开放。
二、鼓励学生的独创精神
因为发自内心的喜欢,便有了心甘情愿的投入。堆放在抽屉中的公开课教案,记录着我十几年教学生涯的辛苦。书房里的数册教育理论书籍,给了我许多震撼心灵的启示:学生的独特思路不是异想天开,而是独创意识的体现。
尽管小学生的独创从总体上看是处于低层次的,但它孕育着未来的发明与创造,教师应满腔热情地鼓励学生别出心裁地思考问题,大胆地提出与众不同的意见或质疑,独辟蹊径地解决问题,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思维从求异、发散向创新推进。
在教学“圆柱体侧面积”时,我为学生提供了相应的学具,引导学生沿圆柱体的高线将侧面剪开,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认识到圆柱体侧面展开是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就是圆柱体的侧面积。然而,学生小刚却举起手中的纸说:“我得到的是平行四边形。”所有学生的目光集中在他手中的平行四边形纸上,同桌告诉他:“不对,应该沿着圆柱体的高线剪开,你是斜着剪的。”很多同学也质疑小刚的做法,而我却惊喜地发现这是多么可贵的创造啊。于是,我走过去,举起这张平行四边形纸,给予他热情的鼓励:“这种方法虽然没有沿高线剪,但他的发现是正确的,他的独辟蹊径带给我们意想不到的收获。”接下来,学生开始了更大胆的尝试,他们沿着圆柱体侧面任意一条直线将侧面展开,得到了许多平行四边形。我再次适时点拨:“怎样才能将这些图形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来求圆柱体的侧面积呢?”学生发现,剪开的图形通过割补的方法,最终转化成长方形。
教育中总有一些不经意的片段,恰恰是这些小小的片段凝固成永恒的感动。小刚毕业后,一名学生在给我的信中写到:“亲爱的老师,您还记得那节数学课吗?是您激励的语言成为我前进的动力,我的数学成绩在班级一直名列前茅,这都是因为您曾告诉我们创新是最伟大的科学精神!”
三、让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要服务于生活。“将数学学习回归生活”是新课程理念下转变小学数学教育理念的一个重大命题,让数学课堂教学从一味地“拓展知识”转向“回归生活”,让枯燥的数学变得鲜活,才能使数学课堂充满活力。
作为老师,在每节课之前我都要思考,怎样把知识与学生的生活整合起来,找到生活与知识的契合点。在学校的升旗仪式上,高耸的旗杆矗立在阳光下,地面折射出旗杆长长的影子,几名升旗手在阳光下望着国旗冉冉升起,地面上也投下小小的身影。在这熟悉的场景中,蕴涵着有趣的数学问题,我问学生:“不测量旗杆,你用什么办法知道它的高度呢?”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在讨论交流中,在对种种设想、方法的优势与弊端分析后,学生将目光锁定在利用竿高与影长的关系,即比的知识来计算。“竿高和影长又有着怎样的关系?”我的问题将学生彻底带入了探索的空间,同学们自发组成合作小组,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案,提出用自己的身体充当测量工具等种种假设,可想而知这些发现是多么令人兴奋而又富有价值。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意识早已悄悄地渗透进学生的心灵中。生活中的数学是最鲜活的,脱离了生活实际的教学都是苍白无力的。
“不经一番寒彻骨,难得梅花扑鼻香。”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数学老师,我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汗水和心血,在数学改革洪流的搏击中锻炼了能力,增长了才干,也体味到了人生的真谛。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我将始终坚持理念的更新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不断探索,为理想的数学教学不懈追求、探索与实践。
(责任编辑 史玉英)
8.我心中的理想作文 篇八
小学毕业的纪念册上,理想这一栏,填的是“空中小姐”,空姐,在那时的幼稚心灵中,代表的是年轻漂亮,可以免费坐飞机环游世界。
到了初中毕业的纪念册,理想这一栏,变成了“花农”。那时候觉得有一个花园种花,然后拿去卖是最好不过的事情了。浪漫得一塌糊涂。
高中毕业时候,没有理想了,大概就是金榜题名之类的话语吧。
大学毕业,纪念册上压根就没设置“理想”这一项目了。
人失去了理想,确实如同航船失去了导航系统,前途黑暗一片。如果人有了理想,却老是实现不了,那也是让人沮丧。
有一同事,来自云南丽江,正宗的丽江纳西姑娘,教生物的。千里迢迢来到广东工作,她男友为了和她在一块,同样千里迢迢从陕西来广东重头开始。如今,三年了,他们已组成一幸福家庭,并在广州奥林匹克花园购得房子一套。丽江姑娘和我说她的理想就是:10几后,钱挣得差不多了,就离开空气污浊的广东,夫妻一起回丽江,开个小店,那才是真正的幸福人生。——我看他们俩的现状,对他们充满信心,他们的理想肯定会在不久的将来实现。
又一好友,与我的缘分由小学一直延续到大学,小学一直同学到高中,大学依然考了相同的学校相同的院系,毕业后一样也是当了“光荣的人民教师”。今年暑假一起回家度假,她和我说,终于发狠下定决心,辞职了。之前,无数次接到她的电话,抱怨这份工作的郁闷。我没想到,她真的做到了。她的理想是先结婚生子,然后考研,重新开始她的人生。再过一个多月,就是她的大喜之日了,我也相信,一向优秀的她一定可以实现她的理想。
9.我心中理想的班级作文600字 篇九
从小学开始,就经历着许多形形色色的班级。身处什么样的班级,对个人的影响是很大的,但从心底里却怎么也没有构想出一个理想的班级。步入中学后,才真正意义上构想出理想的班级。
班级,首先要有共同的奋斗目标。一个班级,是一个整体。老师,同学都是班级中的一分子,需要的是团结一心,向着一个统一的目标,一起前进,一起奋斗,直到抵达胜利的.彼岸。对于一个班级而言,核心理念是至关重要的一点,所谓老师与学生同心,其实指的就是有共同的奋斗目标。师生互动,掌握良好的方法,从而达到“人心齐,泰山移”的效果。说实话,在家与父母齐心,宅学校只能与老师同学齐心,所以,班级又是我们的另外一个家。
班级,其次要有严明的纪律。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对于班级来说,纪律是最根本的原则,没有纪律的班级,是不成体统的。如果一个班级没有纪律可言的话,那么将不再是一个班级,而成为一个杂乱的娱乐场所。没有纪律,就不会拥有班级本该拥有的一切。良好的成绩,优秀的团队意识,这些都会无从谈起。若有严明的纪律,这个班集体将是一个优秀的班集体,是一个让老师,学生都深感快乐与幸福的场所,成为学生发展特长,挖掘生命无穷潜力的欢乐海洋,这样的班集体,无不是所有的人都为之留恋……
班级,再者要有融洽的同学关系。现在的班级,缺少的是和谐。有的同学心眼太小,容不下别人一句批评的话语,常常为一点小事大打出手。自己的心中总是把自己看得太重,而别人在自己的心中却总是一无是处。这样自命清高的同学,不仅得不到他人的帮助与关怀,甚至还要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这样真的很不值得。而且,融洽的同学关系也是今后我们人生道路上所必经的。
班级,最后腰提倡人身平等。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不能因为某些同学成绩不好,家庭条件不好或者有什么缺点就去侮辱他,熟不知自己这种不平等的想法早已经伤害了别人。
10.我们心中的理想教育 篇十
人要有理想,这是不言而喻的。理想是对人生的目标规划,有了理想才有奋斗的目标。理想必须切合实际,无法实现的理想就是幻想。在人生的各个阶段,最好确立不同的目标,共同组成整个人生的理想。好的理想教育就是善于发现孩子的兴趣爱好及成长方向,遵从孩子的意愿,协助、督促他,通过不懈努力达成人生意愿。然而更多的家长是把自己的理想强加给孩子,“孩子是我生命的延续,我没有实现的梦想要通过他来实现”,这是很多家长对孩子理想设计的思想根源。
每到升学报考季,家长们(注意,是家长)无一例外地会让孩子报考重点高中(孩子自己一般是没有志愿的),即使不符合报考条件的,家长也要找到老师、学校,理论、交涉一番。上了高中呢,又都无一例外地希望孩子考取那些知名大学(无论孩子是重点高中的还是普通高中的)。可谓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而诸如职业高中、高职之类的学校恐怕是很少有人问津的,普通高中实在是无奈的选择了。似乎进了重点高中、名牌大学,孩子的人生就成功了,否则就是失败了。于是升入重点高中、名牌大学就成了绝大多数家长的不二理想。
有这样一则报道,大西北某偏远山村的一个学龄男娃,没上过一天学,在家放羊。恰巧被一名记者遇到,记者问他长大后想干什么,娃说:“放更多的羊。”“然后呢?”“卖羊。”“卖了羊做什么?”“娶媳妇。”“娶媳妇干什么?”“生娃。”“生娃干什么?”“让娃长大后放羊。”这娃的理想固然不够远大,甚至很悲哀,但还是有可取之处的,就是非常有可能实现。
可能所有的老师都听过这样的小学低年级课,老师问孩子们长大后做什么,答:科学家、文学家、企业家、医学家……不一而足,就是没有一个说要做工人、农民的。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学校、社会,都在教育、引导、诱导孩子去设立那些高不可攀的、不切实际的理想。而事实上,能成为“家”的人,在这个世界上最多不过百分之五。况且我们的社会是分工协作的社会,大家都去做了“家”,没人做工人、农民,那我们住什么、用什么、吃什么?这道理我们每个人都懂。家长们的逻辑是:即使只有万分之一的人会成为“家”,也应该是我的孩子。全然不考虑自己的孩子在学业上的能力情况、兴趣爱好情况、个人特长情况。
这也难怪,虽然书本、老师一直说劳动最光荣,但中国几千年来一直鄙视劳动阶层,孟子不是就说“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吗。看来“治人”才是关键,家长们真正想要的是让孩子当领导,做“人上人”。这必然导致整个社会的浮躁,产生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大多数人没能达成自己的理想,从事着自己不喜欢的工作,也就得过且过,很难把工作做好。这不能不说是理想设计的失误造成的。一个人如果能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就容易出成绩,成为行业的佼佼者,那他的幸福指数就高,就很可能有了幸福的人生(只是可能,因为人生的幸福包含很多方面)。
对于学校教育而言,其恶果就是教育目标的功利性。学生求学的目的不在于知识、修养、品德等素养的提升,而在于只是将所学当作谋生的一块垫脚石。也导致学生的学习无兴趣、乐趣可言,很少有学生认为学习是件快乐的事。君不见自古以来都说“学海无涯苦作舟”吗,君不见周末放学在学生的词汇表里叫“胜利大逃亡”吗。看来,学校与监牢无异。这是极不利于学校教育的健康发展和学生的健康成长的。
11.我心中的理想作文 篇十一
在我心中,科学史是一片浩瀚的天空,无边无际。我曾无数次幻想如何去创造一个科学界的奇迹。
当我还在“咿呀”学语时,我曾看到过的“科学”二字,还附着一张“电灯泡”的图片,以至于儿时的我常把电灯泡叫科学。妈妈听了后,只是皱了皱眉头,说了句:“科学不是电灯泡,但电灯泡是科学。”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继续搭起我的积木天桥。
稍大一点时,我正在上小学,爸爸给我报了个辅导班。我和一起长大的小伙伴一起走着上下学,不用大人接送。我们晚上放学后要走夜路,需要用手电筒。我们两个手拉着手,一个照着前面,一个照着后面。我看到手里发光的手电筒,脱口而出:“你说,这小小的手电筒怎样发光的,又是怎样去安装它的呢?”她低头看了看手电筒,抿着嘴摇了摇头,很显然这个问题难倒我们了。后来,在翻看书籍后,我才发现是源于科学技术。
如今,正值成长的佳时,我开始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在一次洗澡中,我似乎发现了什么藏宝地图般惊叫起来,大声地说:“浴霸一关就停,甚至不滴下一滴水,太神奇了!这里面是利用大气压强还是有个自动门一样的功能?还能调大调小,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我迫切地想知道其中的原理。若问这是什么,我想,我会说:这是科学。
科学是人类梦想的进化,是不败的奇迹。
我的发现,也许会影响我的一生;我的参与,也许会让世界更加绚丽多彩。而这一切的事实,都只是源于一个平凡却又不平凡的词语——科学。
12.我心中的理想 篇十二
鹿小云荫寺 三年级(1)中队
活动要求:
1、通过本次班会让学生了解有关“追求理想”的名人故事。
2、通过听故事,了解并畅谈理想,说收获。
3、在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树立自己的理想,学会为理想而奋斗。主持人:中队长、学生代表 活动过程:
一、出旗等准备活动
1、各小队向中队长报告人数。
2、中队长向辅导员报告人数。(55人,全部到齐)师预祝本次活动圆满结束。
3、主持人宣布出旗,旗手出旗,各位同学向国旗敬礼。师放出旗音乐。
4、全班齐唱《少先队队歌》。
二、听名人追求理想故事
司马迁,遵从父亲遗嘱,立志要写成一部能够“藏之名山,传之后人”的史书。就在他着手写这部史书的第七年,发生了李陵案。贰师将军李陵同匈奴一次战争中,因寡不敌众,战败投降。司马迁为李陵辩白,触怒汉武帝,被捕入狱,遭受残酷的“腐刑”。受型之后,曾因屈辱痛苦打算自杀,可想到自己写史书的理想尚未完成。于是忍辱奋起,前后共历时18年,终于写成《史记》。这部伟大著作共526500字。开创我国纪传体通史的先河,史料丰富而翔实,历来受人们推崇。鲁迅曾以极概括的语言高度评价《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张海迪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明。她身患高位截瘫,而她在病床上,用镜子反射来看书,最后张海迪以惊人的毅力学会了4国外语,并成功的翻译了16本海外著作。
贝多芬,他双耳失聪后,不是一味的怨天尤人,而是坚持他的音乐创作,耳朵聋了又听不见,就用筷子插进钢琴的发声器,以震动来辨别音调,最终创作出了著名的《第九交响曲》。《少年包拯学断案》
包拯包青天,自幼聪颖,勤学好问,尤喜推理断案,其家父与知县交往密切,包拯从小耳濡目染,学会了不少的断案知识,尤其在焚庙杀僧一案中,包拯根据现场的蛛丝马迹,剥茧抽丝,排查出犯罪嫌疑人后,又假扮阎王,审清事实真相,协助知县缉拿凶手,为民除害。他努力学习律法刑理知识,为长大以后断案如神,为民伸冤,打下了深厚的知识基础。
《唐伯虎潜心学画》
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画家和文学家,小的时候在画画方面显示了超人的才华。唐伯虎拜师,拜在大画家沈周门下,学习自然更加刻苦勤奋,掌握绘画技艺很快,深受沈周的称赞。不料,由于沈周的称赞,这次使一向谦虚的唐伯虎也渐渐地产生了自满的情绪,沈周看在眼中,记在心里,一次吃饭,沈周让唐伯虎去开窗户,唐伯虎发现自己手下的窗户竟是老师沈周的一幅画,唐伯虎非常惭愧,从此潜心学画。
《林则徐对联立志》
这个故事讲的是清代著名的民族英雄林则。林则徐小时候就天资聪慧,两次机会下,作了两幅对联,这两幅对联表达了林则徐的远大志向。林则徐不仅敢于立志,而且读书刻苦,长大后成就了一番大事业,受到了后世的敬仰。
《文天祥少年正气》
南宋末年著名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少年时生活困苦,在好心人的帮助下才有机会读书。一次,文天祥被有钱的同学误会是小偷,他据理力争,不许别人践踏自己的尊严,终于证明了自己的清白,而且通过这件事,更加树立了文天祥金榜题名的志向。
《匡衡凿壁偷光》
西汉时期,有一个特别有学问的人,叫匡衡,匡衡小的时候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凿通了邻居文不识家的墙,借着偷来一缕烛光读书,终于感动了邻居文不识,在大家的帮助下,小匡衡学有所成。在汉元帝的时候,由大司马、车骑将军史高推荐,匡衡被封郎中,迁博士。
《屈原洞中苦读》
这个故事讲述了,屈原小时侯不顾长辈的反对,不论刮风下雨,天寒地冻,躲到山洞里偷读《诗经》。经过整整三年,他熟读了《诗经》305篇,从这些民歌民谣中吸收了丰富的营养,终于成为一位伟大诗人。
《司马光警枕励志》
司马光是个贪玩贪睡的孩子,为此他没少受先生的责罚和同伴的嘲笑,在先生的谆谆教诲下,他决心改掉贪睡的坏毛病,为了早早起床,他睡觉前喝了满满一肚子水,结果早上没有被憋醒,却尿了床,于是聪明的司马光用园木头作了一个警枕,早上一翻身,头滑落在床板上,自然惊醒,从此他天天早早地起床读书,坚持不懈,终于成为了一个学识渊博的,写出了《资治通鉴》的大文豪。
三、有关理想的名人名言
理想使你微笑地观察着生活;理想使你倔强地反抗看命运。理想使你忘记鬓发早白;理想使你头白仍然天真。——(现代)流沙河 理想使忠厚者常遭不幸;理想使不幸者绝处逢生。平凡的人因理想而伟大;有理想就是一个“大写驹人”。——(现代)流沙河 世界上总有人抛弃了理想,理想却从来不抛弃任何人。给罪人新生,理想是还魂的仙草;唤浪子回头,理想是慈爱的母亲。——(现代)
流沙河
一个没有远大理想和崇高生活目的的人,就像一只没有翅膀的鸟,一台没有马达的机器,一盏没有钨丝的灯泡。——(现代)张华 理想,是我们一步一个脚印踩出来的坎坷道路,付出汗和眼泪,方能换得二个有血有肉的生活。_(现代)三毛 凡事以理想为因,实行为果。——(现代)鲁迅 人类总有一种理想,一种希望。虽然高下不同,必须有个意义。自他两利固好,至少也得有益本身。——(现代)鲁迅
理想使现实透明,美好的幢憬使生命充实,而人类也就有所寄托,使历史随岁月延续于无穷。——(现代)柯灵
青年的理想并非属于自己,理想应当是属于人民的。为个人的前途是没有意思的,是没有出息的。-(现代)张海迪
避免灵肉任何一方的过度发展,原是古希腊人的理想,而他们在人类发展史上也正处于一个平衡的阶段,一切希腊盛期的艺术都可证明。
——(现代)傅雷
理想不抛弃苦心追求的人,只要不停止追求,你们会淋浴在理想的光
辉之中。__(现代)巴金
四、畅所欲言
1、听了名人故事,你有什么收获。
2、在小组内说给同学听,派代表在全班交流
五、听一篇学生树立理想的作文 我心中的理想 我心中的理想是当一名演员或者一名歌手,我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是因为他们赚钱多;还是因为可以去很多地方?都不清楚。反正我是喜欢这两个职业的。
有人长大可能会当官,那样下人都会听你的;也有人想当医生,挽救一个个生命。但是我还是喜欢我自己的选择。在演员和歌手这两个职业中,我更喜欢演员,因为唱歌的话,我高音是唱不上去的,有时还会稍微跑调,所以是不怎么喜欢歌手的。而演员,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能吃苦,表演逼真就可以了。至于记性好,也不怎么重要,因为有的电视剧什么的都是配音的。所以我想这两点是非常重要的。我觉得我应该可以吃苦的,表演逼真也还行。所以我还是比较喜欢演员的。
有人可能会说:“演员算什么?太俗了吧。在公司当个官多好呀!”但是同学,难道你不追星吗?假如你喜欢某个明星的话,那为什么不自己成为明星,让别人仰慕呢?假如不追星的话,想想明星的地位,他们的好处,也应该有所触动吧?
有的人心中有理想,他会为这个理想而奋斗,而有的人心中没有理想,听天由命,也只能临时抱佛脚,但是能不能抱得着佛脚就是另外一回事了。我觉得没有理想的人就是没有灵魂的人,所以现在的人差不多都有灵魂了,但是没有灵魂的人也不少。我是一个有理想的人,所以我会朝着那个目标努力奋斗,哪怕只是像蜗牛那样一点一点的爬,一点点进步,我也会努力。人生中是肯定会吃苦的,就像有一句歌词那样: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所以我们要朝自己的目标去努力奋斗,不管是否成功!
六、树立理想,为理想而奋斗
学生畅谈
八、总结
理想,是春天的第一朵鲜花;理想,是夏天的第一束灼阳;理想,是秋天的第一颗果实;理想,是冬天的第一片雪花;理想,是沙漠里的绿洲;理想,是吹响生命的号角......山溪的理想是大海,囚鸟的理想是蓝天,树木的理想是大地。
13.评论家心中的理想范本 篇十三
我认为,没有理想范本是不可能的。因为在大家不断累进的观摩与对理论、评论文章的研读中,大家有可能自觉地、不自觉地积累了一定数量的理想范本。这个理想范本不一定是某某人,甚至可以是你自己。作为一个戏剧工作者,你通过不断的积累形成的对于作品优劣、高下的明确判断,就是你自己的理想范本。
在人类社会千百年的演进历程中,范本一直存在。只不过,有些范本已经融化在大家的血液中,变成了大家的第二自我。因为我们把这些范本变成了文化的一部分,所有人对此“习以为常”,忽略了范本的存在以及范本对我们的影响。实际上,我们的言行举止都是有范本可以依据的。
戏剧范本的来源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什么样的戏剧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这个范本是从哪儿来的?简单来说,这个范本可以是从戏剧作品(包括现场观摩、视频观摩、剧本研读)中得出的,也可以是通过对理论、学术文章的研读中得出。当然,戏剧作品的现场观摩是范本的一个颇为重要的来源。与伦敦、纽约相比,目前国内的戏剧演出量偏少、质不高是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纽约平均每天有100余部戏在售票,不包括学生演剧。另外,在纽约,一部戏至少连演两三个星期。但是,在国内我们几乎看不到能够连演这么多场次的戏。
乌镇是现在戏剧节期间比较火热,戏剧节结束了呢,晚上仍旧是没有演出的。另外,乌镇现象引申出来的另一个议题是,我们频繁地引进西方范本,但是,我们完全不知道西方的主流戏剧是什么模样。引进者声称“国外著名的、一流的戏剧节都在小城镇里举办”,但是他们却不知道那是因为他们的大城市剧场/剧目处于饱和状态。我们的城市剧场大量空置,却还要在小城镇里办戏剧节,这是一种浪费,是对于剧场资源的浪费,也是对观众时间、金钱上的浪费。
最近几年新出现了一种观摩方式,叫做NT Live(National Theatre Live的简称,中文译为英国国家剧院现场)。NT Live的出现,使得看演出又有了看现场演出和看NT Live的细分。之前我对NT Live不是很感兴趣,因为一方面我住在上海,上海的戏剧演出活动比较丰富,看戏比较方便,另外我觉得理论上来说,戏剧观摩就是应该看现场演出的。不过我最近接连看了四部,体验非常好,特别是对中国(观众),观摩体验甚至比亲临剧场都要好。因为观众可以看到特写,所有的座位都变成了最好的座位,再加上对大部分中国观众来说,语言障碍也消除了,看NT Live时的字幕比电脑上或是字幕机上的字幕要舒服得多。
那么,待到NT Live更普及一些,观众群体更大一些,票价更低廉一些之后,我们就可以看到更多西方主流的戏剧,到那个时候,“唯先锋派戏剧为上”的潮流就可能出现转变。我们这些年来大量引进的西方戏剧都是肢体剧、默剧等先锋派戏剧,主流戏剧引进非常少,一个非常客观的因素就是,一部主流戏剧涉及到的演员人数众多,布景相对较为复杂,耗资巨大。但是,这样的西方先锋派戏剧的大量出现,会给我们的普通观众造成一个误导,就是以为这些就是西方的主流戏剧,甚至以为西方戏剧都是不说话的。更有甚至,堂而皇之地为这些引进剧目找到了理论上的支撑——“后剧本戏剧”。这其实就是选错了“理想范本”。而事实上,在西方戏剧演出活动中,这类戏最多占到10%,另外90%的戏靠扎实的故事。
其实“后剧本戏剧”并不是一个新鲜的概念。我的导师谢克纳在五六十年前就曾提出过,其实格洛托夫斯基和谢克纳是亦师亦友的关系,他们继承了阿尔托的戏剧理论,不要剧本。那么我想说的是,确实是有这样的理论,但是这样的理论在西方实际上是非常边缘的。即便实践这一理论的先锋派戏剧在60、70年代曾经占比较大的比例,也绝对没有占到过50%,更不可能成为西方戏剧演出活动的主流。那么到了现在,基本上就是占10%这样。因为这些戏剧活动都是在小剧场中发生,而这样的小剧场一场演出也就是二三十个观众。而百老汇的一个剧场可以容纳一两千人。我先前说的10%、50%那些比例,都是以演出数量为单位。那么如果从观众辐射面这个角度来看,百老汇大约三十多个剧场,每个剧场都是1000座以上,他的观众辐射面比小剧场戏剧要大多少倍?而我们的戏剧引进者们误传理想范本,声称“后剧本时代来临”“浸没式戏剧是西方戏剧主流”,完全无视从莎士比亚、易卜生到萧伯纳、阿瑟·米勒这些剧作家代表的主流戏剧。
下面我想给大家说说我心目中《樱桃园》的理想范本。1988年,彼得·布鲁克从巴黎带了两台戏到纽约去,大部分的宣传集中在一个9个小时的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甚至为了这部戏斥资几百万美元改造了一个剧场。这个剧场是一个废弃了几十年的电影院。改造之后的剧场有些类似上戏的新空间,演出区域没有地板,只有泥土和水泥,整个剧场四周观众席的背后也没有底幕,只有斑斑驳驳的墙壁、裸露的管线和梯子。这样一个戏剧空间演出《摩诃婆罗多》非常合适,但是《樱桃园》怎么在这样一个戏剧空间中呈现?彼得·布鲁克没有对舞台和观众席背后的墙壁做过多的调整,只是在观众席背后的墙壁上斜插了些樱桃树枝。舞台上没有家具,全空。演员进来的时候,头两个演员的胳膊下夹着两小卷波斯地毯,他们把地毯往地上一摊,就这么坐下了。观众反而觉得特别真实,更能感受到樱桃园落魄的凄凉。这是形式上,彼得·布鲁克让观众服了。那么,《樱桃园》还有第二个问题,那就是该剧是不是喜剧。这部戏斯坦尼排的时候没有排成喜剧,而是排成了悲剧和正剧。契诃夫非常不满意,因为他自己认为这应该是一个喜剧。但是,我就是在彼得·布鲁克的这一版《樱桃园》中,看到了喜剧,而且没有一点人为的搞笑因素。根据我的记忆,台词没有调整,但是每个人物身上的喜剧的东西就出来了。
那么,这个问题其实是戏剧评价中理想范本的问题。在评价的问题上,你只有看过足够多的作品,才可以做出这个作品是优秀的或是不优秀的论断。但是,这其中涉及到写作的一些技巧。比方说如果你的评价对象不好,或是尚可,但是仍有提升空间,这个时候,你应该怎么处理?你会把评价对象和理想范本放在一起做比较吗?或者说你会用理想范本来印证你对于评价对象的评判吗?在这个时候,我们考虑到的不应该是创作者本人,主要应当考虑怎么写才能对读者有好处?我们需要对读者,尤其是学戏剧的读者负责。
nlc202309081533
现在戏剧生态中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是我们没有健全的剧坛,没有主流剧院,而是先锋派大行其道。刘厚生老先生曾经说过,戏剧要健康的发展,一定要有保留剧目。我们一天到晚评奖,参评剧目有一个要求就是原创,而最“理想”的流程居然是一个剧团,每年都有一个原创剧目得奖,然后就“扔了”。因为明年这个剧就不属于原创了,不能参评,只能再排一个新剧。这样的一个创演模式是不正确的。这个时候,支持派就会大声疾呼,“西方都是这样的,都是追求原创的”。这是比较片面的,如果西方戏剧一味追求原创的话,怎么会出现连演十几年的戏?又怎么会出现四百年长盛不衰的莎士比亚?我们的戏曲,好的剧目可以常演,连续演出几十、上百年都可以。为什么莎士比亚和汤显祖的作品可以连演四百年?这是多么的“不原创”?在这样的一个契机(莎士比亚、汤显祖逝世400周年)下这个问题是值得我们反思的。
与纽约相比,上海作为中国戏剧最发达的城市之一,人均观剧量太低了。这时候就有所谓的外国戏剧专家说,中国人是不爱看戏的。那么中国人真的不爱看戏吗?如果中国人真的不爱看戏,那“四大名旦”是怎么产生的?那是老百姓选出来的。大家请注意,这里说到的“与纽约相比”就是以纽约作为比较研究的范本,并且,我们要清醒、客观地认识到,西方戏剧是在发展的,而我们的戏剧是在萎缩的。另外,还要请大家注意,在研究的过程中,除了东西方的比较之外,我们还需要自己跟自己比较。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时候,上海也有好几十个剧场演出戏曲和话剧。我们的戏剧最好的时候比现在好得多。比方说,陕西宝鸡在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时候,那里的观众可以看到诸如《枫叶红了的时候》等等这些在上海、北京正在演出着的戏。那时候的戏剧活动实际上是非常频繁的。
在西方国家,戏剧评论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评论应该是发布在媒体上,让有看戏诉求的人做出明智的选择。但是我们的现状是怎样的呢,一方面绝大部分二三线城市,有看戏诉求的人没有选择的机会——他们面临着无戏可看的窘迫局面。另一方面,即便是有戏看的城市,观众也有戏可看,可是他们不看评论。
那么,最好的剧评是什么样的呢?《纽约时报》是我认为做戏剧批评最出色的。这份报纸长期聘用了三位剧评家。每天都刊登剧评,最频密的时候一天可能会有三篇剧评。《纽约时报》非常明确,我聘用的剧评家代表着《纽约时报》的水平。而国内媒体通常只有在有比较重要的戏上演的时候,才会请专家写剧评,这不能代表媒体的水平。
总的来说,作为剧评家,首要的一点是要多研读理论书籍、文章,多看戏,尽可能地丰富自己的学识,形成自己的理想范本;另外,要客观、公正地评价戏剧作品,尽可能避免与创作者交朋友。
(本文为作者在全国“2016年戏剧评论研修班”上的讲话,有删减。整理/吴丹妮)
【我心中的理想作文】推荐阅读:
我心中理想的公司06-18
我心中的理想教学07-24
我心中理想的好老师10-13
我心中的刘墉作文07-02
我心中的夏天作文08-09
我心中的绿色作文10-16
我心中的关羽作文10-21
我心中的故事作文11-02
我心中的道德模范作文07-29
有关我心中的作文小学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