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数学名师指点:如何审题

2024-07-17

中考数学名师指点:如何审题(精选3篇)

1.中考数学名师指点:如何审题 篇一

名师指点08年河北中考数学考试说明及备考

数学:强化应用增加训练

出场教师:唐山市友谊中学 李放

采写:本报记者 吕海波

“2008中考数学考试说明与2007年考试说明略有不同。”李老师说,首先是考试分值上有一些变化。2007年数学中考,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3∶2∶1;2008年,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5∶4∶1。数与代数的分值没有变化占50分,但是空间与图形由去年的40分左右上升为今年的48分左右,而统计与概率由去年的20分下降为今年的12分。这就意味着统计与概率将减少一个解答题,概率将只以选择填空题的形式考查,不再以解答题的形式考查,但是加大了空间与图形的考查力度。因此,考生应该加强对几何的复习,尤其加强对图形探索题和合情推理题目的训练,并强化证明过程的书写。

-考试内容变化

李老师说,通过分析2008年中考数学考试说明,还发现在考试内容和要求上出现了一些变化。

1、整式单元。今年的考试内容增加了整式的乘除法和整数指数幂。

2、分式单元。今年的考试内容增加了通分。这说明在2008年的中考中对代数式的要求加强,这就要求学生既要熟练掌握计算法则,又要能够运用法则准确计算。

3、不等式单元。今年的考试内容增加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应用。“其实这也很正常,因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应用已经成为一类很重要的应用题了,叫做方案设计题。”此种题目是利用方程的思想找到等量关系直接列出一个二元的方程之后再变成一次函数关系式,利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来限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从而构成对方案的设计,最后利用一次函数的性质在所设计的方案范围内求出一次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典型的例题是2007年河北省数学中考倒数第二题。由于此种题综合性很强,因此属于较难题,占12分,同学们应该认真仔细研究此类题目,尤其简单计算一定要准确。

4、函数单元。今年的考试内容增加的是:会从具体问题中寻找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理解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的意义,根据已知条件确定一次函数表达式,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解。2007年河北省数学中考题加强了对二次函数性质的考查,属于对纯数学知识的考查。那么2008年中考很可能延续这种考查方式。

5、统计与概率单元。增加了:数据、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统计与决策、数据信息、统计在社会生活及科学领域中的应用。

-复习对策

面对这样的变化,在接下来的时间内,同学们应该如何进行复习呢?李老师为同学们提出了一些复习建议。

一、优化思想方法

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灵魂,数学方法使数学思想得以具体落实,二者相互依存,成为数学中考永恒的`主题。如果因循守旧,仅用一些传统题型、固定模式进行训练,则往往会产生思维定势,忽视了数学思想方法的本质,因此同学们必须对其优化,力争出新创奇,才能真正体会到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要性。

二、强化数学的应用意识

对数学知识应用性的考查,已经成为各地中考的普遍趋势,这是强化“用数学”意识的必然结果。在河北的中考题中,应用性问题已经占到了相当大的比重,每个题目的出现都会以实际问题或动手操作为背景,达到考查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

初中阶段是人生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到传授创新方法,已经成为教师正在探索的重要研究课题。因此,中考也要体现对学生创新能力的考查,主要体现在对学生创新思维、解题技巧的考查。

四、增加开放程度

开放性题目是近几年中考的热点,几乎成为必考题型。常见的开放题主要有条件开放型、结论开放型、策略开放性和综合开放型四大类。

五、注意加强综合题训练力度

综合题一直是中考复习最后阶段的重点和难点。综合题所考查的内容涉及初中代数或几何中若干不同的知识点,这就需要同学们既要扎实地掌握好数学基础知识,又具备灵活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近年的中考命题中,综合题基本定位在运动型问题,包括两点一起运动、点和直线一起运动,三角形、四边形的运动。

李老师说,中考数学试题中,既有基础知识,又有源于课本的例习题,更有高于课本的综合题、创新题。他希望同学们在后期有限的复习时间里,能对河北历年的中考试题,吃透考试说明的要求,把握中考动态,认真揣摩命题者的真实意图,以便更好地迎战中考。

★ 化学工艺对废水处理的实际应用论文

★ 名师指点GRE考试全面提分备考核心要点

★ 高考化学备考工作总结

★ 高考化学备考计划

★ GRE填空备考计划细节安排指点

★ 制浆造纸废水处理工艺实际应用

★ 化学知识:光合作用反应式

★ 高考化学知识要点

★ 臭氧层空洞化学知识

★ 高考化学电解质知识

2.中考数学名师指点:如何审题 篇二

1.选择题

选择题主要的形式有单项选择、多项选择、不定项选择、组合选择和连题选择等。但无论哪种类型的选择题要做好就必须做到以下三点:首先,认真审题。这是做好选择题的前提和基础。审题包括审要求、审材料、审问题,即三审。其次,认真分析备选答案。这是做好选择题的关键。对于备选答案一是要把握其全部的内涵,二是分析出它与题干的关系。再次,总结不选的情况。如,选项本一身错误;或选项是正确的,但不符合题意等。

2.简答题

近几年来,中考政治简答题从内容到形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如,在命题中比较多地采用了图表!题、材料题,联系了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的重点和热点问题;突出了对理解能力、应用能力的考查;增强了对参与政治生活能力的考查。面对这些新特点,解答这类题首先应该能够捕捉到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并对其进行分析。其次要联系材料,简要列举课本上的相关观点,即所列课本上的观点必须紧扣材料中心,语言简练,简明扼要,避免疏漏,无需展开。再次,有些简答题,如案例式还必须回答怎么做。第四,整理答案,要点分明,格式规范。

3.辨析题

近两年来,辨析题也呈现出新的特点。不再仅仅是对书中一些现成的观点进行辨别分析,而以时事为背景的材料型辨析题常见于各省、市的中考题中。解答辨析题首先要审辨题。审清辨题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半正半误的,是因果型的,还是条件型的,依据不同的类型,选择出恰当的思路和方法,做出准确的解答。第二要审材料,准确找出本题的辨点有几个,是什么,理清材料的层次,结合材料分析。第三组织答案,辨析题的答案格式一般是一辨--二析--三结论。析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防止二者脱节。

4.分析说明题

对于这类试题,各地的称谓不尽统一。有的称为材料分析题,有的称为阅读分析题,有的称为论述题。但实际上这类题中的许多问题并无多少需要论述的内容,而多是要求学生简要说明,本质上属于简答题或具有简答性质的综合题。这类问题完全可以按照简答题的技巧去做。在此我们主要谈谈分析说明题中论述性问题的解答思路与技巧。第一步,审材料,找观点。分析材料共有几层,读懂每层大意并在此基础上概括出其中的观点,进而把握每层材料或引文内容、意义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概括出全部材料总的意思。第二步,审问题,弄清问题的限定条件及指向,把握答题范围,运用所学知识多角度分析。第三步,阐原理。在阐明原理时一定要具有针对性,当涉及基本概念、战略、国策时要进一步阐明其含义或内容。第四步,规范作答。做到层次清晰、条理清楚、逻辑严密。

5.开放性试题

根据教育部的精神,从开始,各地的中考政治命题都对开放性试题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普遍出现了一些开放性试题。

开放性试题主要是指试题允许、倡导和鼓励答夥元而不唯一的命题形式。而考生则可以根据所学有关知识从不同角度、不同思路来思考,认识同一个问题,从而得出各不相同但又均为正确的答案。解答好这类题型在于:首先,认真审题,弄清题意。认真阅读背景材料,确定背景材料与所要回答问题间的内在联系,准确把握试题所要求回答的是什么问题。其次,发散思维,找准结合点。在审清题目的基础上,从多个角度分析思考试题所要求回答的问题,涉及课本中的哪些理论知识,将试题中的问题与课本中的理论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再次,确定切入点,选取最佳知识点。根据设问的指向以及找到的题目与课本的结合点,确定回答问题时的下手之处。从最符合题意的有关理论知识中选择出答题需要的有关知识要点,确定答题思路,列出答案提纲。第四,准确完整作答。注意依据题中设置的多个小问题的题型规范作答。

6.活动性试题

这类试题主要有调查报告、活动设计、撰写小论文等形式。

(1)调查报告的撰写,在格式和内容上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标题。要符合调查的主题。第二部分,引言。这部分要说明调查的目的、对象、内容、方法等。第三部分,主体。具体叙述调查的基本情况,列举典型事例和数据,并恰当地议论和分析,概括出经验和规律。第四部分,结论和建议。

(2)活动设计类。第一,确定活动主题。主题的设计要紧紧围绕题目的要求。第二,设计活动目的。它的设计必须依据主题。第三,活动准备。包括确定活动的内容、形式,人员分工,搜集资料,外出调查等。第四,设计活动步骤。设计这一环节时要做到方向正确、目的明确、讲究实效、条理清楚。

(3)小论文类。论文要有论点、论据、论证。书写政治小论文可采用三步法。第一步:

引。即从提供的材料中引出论点。第二步:论。即依据材料,针对论点,选取论据,联系社会热点,发表议论。通过论证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第三步:结。即结论。或总结全文、重申论点,或提出希望、发出号召等。

3.名师指点高考上海作文如何拿高分 篇三

如果说去年高考作文试题“我想握住你的手”显示了感性与理性的融合、诗意抒写与哲理阐发的交替,那么今年题目“必须跨过这道坎”则要求考生面对纷繁多变的大千世界,取其一点,立足“跨坎”,或记叙或阐发,重在测试考生对社会现象的洞察力与思考力。既体现了上海语文高考命题的相对稳定和连贯的特征,又在“稳中求变”中再现了上海对作文命题的拓宽延伸,显示了同为命题作文求异的巧思。

其实,高考作文命题尽管年年不同,却都离不开当前的现实生活,离不开引导考生关注社会、关注人生与关注人文。

命题特色与审题要点

今年“必须跨过这道坎”的命题正是以如何直面人生的困难、坎坷、诱惑、艰辛为核心话题,给广大考生一个“天高任鸟飞”自由发挥的广阔天地,让他们有话可说、有事可叙、有理可议、有情可抒。

从命题角度看――

“必须跨过这道坎”的亮点有三个:

-涉及范围宽广

“坎”的内涵可实也可虚,可大也可小,无论是现实生活中种种有形的困难,还是无形的障碍,或者是有关事业、民族、国家方面的“坎”,皆可入题。这对考生充分张扬个性、言他人之未言,从而将文章写得有声有色、有棱有角,无疑起了积极导向作用。

-有利于开启考生感情世界的闸门

考生可以放开手脚宣泄自己在“跨坎”经历中的喜、怒、哀、乐。与去年“我想握住你的手”相比,“握手”的感情抒发更显得富有诗意,而“跨坎”则多了几分凝重色彩。面对人生,立足于一个“跨”字,或登高望远,小处入手,都可将积淀在胸中的种种情感真实地抒写,从而使考生告别作文千人一面、千篇 一律的窠臼。

-引导考生以多种方式来表情达意

对“跨坎”的展开,或记叙或抒情或阐述或三者兼而有之。近年来,上海高考作文都会提示考生“诗歌除外”,这在实际上就是提倡高考作文多种文体的并重,从而将文章写得生动活泼、色彩纷呈。

从审题角度看――

考生在落笔为文之前,应充分理解题意,扣住题目中的关键词:“必须”与“跨坎”。其中首要的是对“坎”的内涵的界定。并非生活中什么样的难题、诱惑等都是“坎”。“坎”固然如前所述可实可虚,可大可小,但前提是,确实是道“坎”。如有考生写高考之前因不堪忍受复习过程中的枯涩乏味,而分散了注意力,戴上耳机打开形形色色的网页,于是就此说“面对这挡不住的诱惑,必须要跨过这道坎”,未免显得有些生硬牵强。如这也能算作是道“坎”,那么“坎”便成了生活中无处不在的“万能胶”任人粘贴了。

至于“这道坎”中的`“这道”,并不是一种特指或专指,因此考生如能由小而大,由浅及深,层次分明地阐述清楚跨过生活中各种有形或无形的“坎”固然好,如专写跨过高考、减负、物质上的诱惑等“这道坎”也未尝不可。

喜忧参半的现状

从阅卷现状看,考生出彩文章不少,比往年的优秀作文量有所提高。不仅字里行间洋溢着“跨坎”背后多姿多彩的真情实感,而且善于从“跨坎”过程中开掘出相关的人生哲理。

文章入题角度好且有一定思想深度者有之;语言流畅、感情真挚又贴近考生生活实际者有之;有相当思考容量、内容厚实但表达简约者有之;文字朴实、记叙连贯、一气呵成而又中心明确者也有之。每每读到这里,不由令人击节赞赏,生发出一番“江山代有新人出”的感慨来。

然而,我们也发现不少问题。有些考生审题不严,对“坎”的界定模糊不清,文章切入口空而大,对“跨坎”就事论事,不善于对命题内涵作进一步的延伸拓宽的思考,因而文章立意不高等情况也不在个别。另外,在谋篇布局上的不严谨,上下文的不连贯,所选材料与文章中心游离脱节、例子过多、阐述过少,语言粗糙表达不顺畅、错别字花样百出等现象也令人吃惊。

上述这些问题从某个角度暴露了考生在学习母语、运用母语过程中的种种缺失。

对教与考的思考

高考作为选拔人材、优胜劣汰的考试,对日常语文教学的指挥棒作用本在情理之中。每年高考阅卷归来,回首我们的教与考的现状,往往有种沉重感。

有种流行观点:日常提倡的素质教育为什么在考试面前显得软弱无力,成了分数第一?问题的提出看似尖锐深刻,但仔细一想,这是人为地将“教”与“考”对立了起来,似乎“教”是讲素质,而“考”却一味应试。如果还承认我们今天的语文高考有相当的公信力,显示着已由能力结构考查替代了知识结构考查的轨迹,并蕴含了愈发深厚的人文思想,那么考试本身就是素质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不是游离于素质教育之外的洪水猛兽。也因此语文高考中暴露出来的种种缺失,实际上就是语文教学中的缺失。教与考应该是紧密相关良性循环的。若我们的日常教学真正进入了“长期积累、潜移默化”的人文境地,那么我们就不会面对高考如履薄冰、如临大敌,更不必身陷题海大战。不能设想,一边高喊着“以人为本”、“大语文”之类口号雄赳赳行进在语文教学改革路途中,一边培养出来的考生居然连“词的别称”也一无所知,居然连写一篇仅800字左右的短文也勉为其难,真是成了一道难以跨越的“坎”。

另外,语文教学如何顾及学科的工具性也值得我们反思。叶圣陶先生早年提出的语文学科的工具性这一属性并不过时,若以为可以置工具性于不顾,恐怕有失偏颇。至于个别人将语文改革当作敲门砖,动辄在讲台上作秀,以名师自居,更是一种祸害。

语文教学改革需要的是脚踏实地的沉稳之心,需要的是“板凳坐得十年冷”的修炼精神,需要的是不计名利耐得住寂寞的思想境界。

上一篇:《笨鸟先飞》读后感300字下一篇:小学英语近义词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