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班教学如何管理班级

2024-09-26

走班教学如何管理班级(精选7篇)

1.走班教学如何管理班级 篇一

**中学选课教学班管理办法

随着我省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施行,根据《山东省普通高中课程设置及教学指导意见》的要求,我校在08级学生中施行选课走班制教学管理,使静态班级变为动态班级。这样原有的班级管理模式也将发生变化,将出现行政班、教学班相结合的教学组织与管理新机制。为确保学校教育教学秩序井然,特制定本管理意见。

第一条 行政班管理模式:班集体管理制度不变。学校通过《滨海中学中学生日常行为管理办法》的实施,建立学生成长记录。强化教管合一,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的考察,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

第二条 学科走班制管理模式:学校、班主任、任课教师和德育导师分别从不同角度做好学科走班制教育教学管理工作。

第三条 原行政班和班集体建制不变,班主任负责行政班学生的升旗仪式、课间操、班会课、自习课管理等,组织参加学校安排的各项活动,并对学生进行综合评定。

具体管理措施如下:

(1)班主任要根据学校的安排,积极主动配合任课老师指导学生做好选课工作。

(2)在工作方法上要变静态为动态,变被动为主动。根据走班制的特点,注意了解学生的表现、困难,尽心尽责,主动工作。

(3)班主任要有良好的合作精神,要主动帮助任课教师克服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支持和配合任课教师搞好工作,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

(4)班主任要教育学生树立“大集体”观念,在行政班和教学班都要注意团结友爱,维护班级的纪律和荣誉,培养主人翁意识,并要求班干部起模范带头作用。

(5)班主任要及时了解本班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任课教师反映的问题要认真对待。对于不适应“走班制”的学生要多关心,及时与任课教师协商,尽量缩短学生学习的适应期,提高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

第四条 学科走班上课必须做到“三定”:定临时班干部、定座位、定科代表;任课教师负责本节课学生的出勤、学习态度、表现情况及纪律、卫生等常规工作的管理。

第五条 建立学生学习、表现情况反馈制度;定期召开任课教师和班主任联席会和各层面学生座谈会,做好学生学习状态分析,保证走班制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第六条 实行学生课外咨询制度。

第七条 做好资料搜集和整理工作:学生模块学分认定表、成绩汇总表等;各种反馈信息,如问卷调查原始资料及调查分析,走班制过程管理有关的其他材料。

第八条 学校各职能部门既分工又合作,加强对行政班和教学班的指导、管理和服务,及时发现新情况、新问题,并统筹、协调解决。

2.走班教学如何管理班级 篇二

一、健全教学班的管理机构, 制定有效的管理制度

(一) 实行全员育人导师制度。

所谓全员育人导师制度就是每位学生都有权力选择一名任课教师作为自己的指导教师, 在学习、生活、心理等各方面的疑难困惑都可向导师咨询交流, 学校的全体教师和全体学生都参与到这一活动中, 学校采取各种措施对教师的这一项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这样就可以在最大程度上调动全体师生参与全员管理的积极性, 充分利用教师的管理职能, 发挥教师的聪明才智, 激发学生自我管理的热情, 最大程度地保障分层走班教学的“因材施教”和“相对公平教学”的有效推行。

(二) 实行班主任和辅导员双重管理制度。

在行政班级, 学生的管理任务主要落在班主任身上。在走班后, 教学班级学生的管理更多地分流到教学班的课堂管理中, 因此任课教师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授课水平、评价水平都受到极大的挑战, 也面临着许多的教育机会, 每个教学班设立一位辅导员, 由任课教师担任, 负责对教学班的学生进行课堂和课后管理, 固定每位同学的座次, 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并和行政班的班主任及时交流学生情况。有了这种班主任和辅导员双重管理的保障, 每一位学生都能更全面真实地得到管理, 使得管理更有效、更具体、更全面。

(三) 实行以科代表为主的学委会自主管理制度。

每个教学班设班长一名、卫生委员一名、学习委员一名、科代表若干名组成学委会, 负责教学班的日常管理和学习管理。在行政班级学生的自主管理以班委会为主, 但是在教学班学生在一起主要以学习为主, 所以设立学委会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管理更为合理。其中, 班长、学习委员负责协调、管理教学班里来自不同行政班的科代表。一般来说, 每个教学班级的学生来自2—4个行政班级, 根据班主任推荐或学生自荐与任课老师共同协商选定, 在教学班级中选举课代表, 每个行政班一名, 这样在一个分层班级中有2—4个课代表。课代表负责每天的作业收发与情况登记, 负责课堂纪律的记录、学生考勤记录、班级事务的管理、任课教师与学生的联系、任课教师与班主任的信息传达等工作。可以这么说在教学班级课代表的职责就是班长的职责。有条件的学校可利用网络对学生进行管理。调查中发现, 在网络资源普及的发达地区, 有些中学使用“校园一卡通”, 学生无论上课或到自习教室、实验室、阅览室、学生宿舍, 都须使用“校园卡”刷卡进入。每节课后任课老师必须立即在网上将学生的各种情况, 如迟到、早退、课堂表现及时登记, 这样老师、学校领导和家长, 都可以通过网络和密码, 在线随时查询学生所在位置、出勤情况, 以及他的各学科课堂表现、作业情况和考试成绩, 学生每天、每一刻的表现一日了然。

(四) 实行班导会制度。

班导会是指班级任课教师在班主任的组织协同下, 召开关于本班教学、管理等方面主题的例会。分层走班情况下, 学生管理更容易出现漏洞和分散点, 学生的大量信息需要任课教师来提供, 这就对班主任提出更高的要求, 尤其是组织能力、合作能力、大局意识、奉献精神方面。比如教学班级的座次表的编排就是一个复杂的工程, 有些班主任要协同辅导员、任课教师负责十几个座次表的编排、组合工作。再比如分层班级的课堂纪律不理想, 而任课教师的水平又无法达到掌控班级的要求, 这时班主任要及时介入, 分工合作, 必要时要进入课堂协助管理。

(五) 实行学生自主管理制度。

实施分层走班教学的最大受益者是学生, 但最大的阻力也是学生。建立学生自主管理制度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和意义。学生的学习纪律、卫生习惯、集体活动、考试等方方面面都可以调动学生会、班委会、学委会的学生自主管理, 更好地建设班风学风。可以让学生自主举办运动会、艺术节;也可以设立自主考场, 培养学生诚信考试的习惯;还可以让学生自主创优, 培养学生过程管理意识等, 学校对学生自主管理制度的完善和对学生自主管理意识的培养是学生分层走班教学最有效的保障、最根本的保障, 也是所有管理保障中最有创新性的保障。

二、任课教师的教学和管理保障

分层教学能否取得显著成效, 层次班任课教师的教学和管理是关键。因此, 不同层次班配备任课教师要综合考虑, 既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又能调动每位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一) 根据教师的教学风格和特点公平地安排合适的教学班级。

分配教师资源时, 学校要统筹兼顾。经调查发现, 分配原则一般有以下几种, 一是学校直接安排;二是学生代表和家长代表随机抽取;三是教师申请, 学校根据学生选择情况合理调整。第一种情况容易造成家长的误解和不理解。第二种情况学生、家长的权利虽然得到最大的保障, 但对教师不公平, 对教师资源的利用也有失公允。第三种情况较为合理, 也最为有效。之所以建议采用第三种分配原则, 还基于以下考虑:学生的学习层次固然有高低, 但各层任课教师的教学水平、敬业精神、管理能力等方面不应有多大差距, 特别要注意不能将各层次教学目标的高低等同于任课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 力避“好老师教好班, 差老师教差班”的不当做法。从某种意义上讲, 最低层教学班尤其需要配备教学经验丰富、教学功底深厚、教学方法灵活、敬业精神强、具备丰富的心理学知识和恒心、细心、耐性过硬的优秀教师。最优层教学班则应配备辅导经验丰富, 思维特别敏捷, 有创新的教师。上述两类老师都是好老师, 但如果将他们的班级对调, 也许都会成为学生眼里不受欢迎的老师。由此可见, 教师的分配方案也是大有学问。

(二) 鼓励教师跨层次教学, 强化教师教学过程管理。

所谓教师跨层任教, 就是指教师可以同时担任两个相邻层次班的教学。这样一方面两个相邻层次班的教学不至于给教师造成过重的负担, 教师针对两个层次、两个班的基本教学内容一致, 对较高层次班只需适当补充部分内容即可, 这比针对所有层次的传统班级教学的备课轻松。另一方面也有助于这两个层次班学生的流动。因为同一教师任两个不同层次班的教学, 教师的教学风格都为学生所熟悉, 教师也了解两个层次班学生的基本情况, 学生调层后, 教师和学生不至于感到陌生, 更不需要太久的适应期。另外还有助于教师克服由于长期任教同一层次班而产生的消极情绪, 有助于教师加强对分层学生的正确认识。有的教师认为自己教最低层的学生, 则意味着自己的水平也低, 就有了感觉低人一等的心态。若教师有此心态, 则会影响教学水平的发挥, 从而影响教学的质量。因此, 对教师的管理要恰当, 教师的心理状态将会影响其主导作用的发挥程度。

(三) 针对各个层次教学班的教师要有公平、合理的评价制度。

这是加强教师管理的重要举措。在评价时既要防止“大锅饭”平均主义, 造成老师工作惰性, 又要防止差距过大, 造成教师过度竞争影响和谐。调查显示, 现在大多数学校是从“德、勤、绩、能”四个方面综合评价教师, 在评价过程中注重领导、教师、学生、家长等综合评价, 既能保障教师的利益, 又能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这也是分层走班教学顺利实施的重要管理保障措施。

总的来说, 选课分层走班教学是一项复杂的工作, 绝不是几个人能做成做好的事情, 这需要政策的支持、管理的保障、过程的监控、及时的评价、不断的反思、合理的调整等, 共同作用形成合力, 其中管理的保障是选课分层走班顺利实施的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陈孝彬.教育管理学 (第三版)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2]顾明远, 孟繁华编著.国际教育新理念.海南出版社.

[3]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编写.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4][美]BIurec Jyoee, eet著.荆建华等译.教学模式.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2.

[5]钟启泉, 崔允郭, 沈兰主编.高中学分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6]李晓文, 张玲, 屠荣生.现代心理学.华东师大出版社, 2003, 4.

[1]胡萍.学科分层走班教学——基于深圳市两所高中数学教学的个案研究.优秀硕士论文, 2005, 4, 28.

[2]李国良, 宁连华.班际分层次教学对教育公平问题的诊释.徐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3, 3, 18:1.

[3]赵成良, 苏俊清.中学学科分层教学应把握的基本原则.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第19卷第6期) , 2003, 6.

[4]韩艳梅.新课程背景下学习组织方式的新探索——“走班制”的实施与管理.辽宁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第26卷第5期) , 2003, 9.

3.“走班”走活班级 篇三

“班级授课制”的先天不足在于教学上的一刀切,难以因材施教。由此,在很多学校就诞生了“快慢班”,但这种将学生人为分等定性并加以固化的做法也弊端明显。如何找到一条趋利避害的平衡之道呢?

淇滨中学

“分层递进课堂教学”走班制是河南鹤壁市淇滨中学经过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特别是经过新课程改革,逐步摸索出来的一种相对成熟、富有特色的教育教学模式。这一模式概括起来说就是:以“教师指导,学生自愿”为原则,合理分层;尊重学生自主选择,动态走班;班主任组合制,形成教育合力;复式教案、分层作业,保证教学的层次性和针对性;“捆绑”评价,关注每位学生发展。

它使水平接近的学生走到一起,解决了“班级授课制”针对性差和“一刀切”的弊端,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发展的需要,促进了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实践证明,“分层递进课堂教学”走班制是符合初中学生学习实际的教学模式,深受学生的欢迎。

目前,这个模式主要在英语、数学两个学科实行。现在,全校累计有45个班、2800多名学生在“走班”中度过自己的初中生涯,80多位教师参与实验,通过对参加实验前后实验班(A班)与常规班(B班)成绩的对比,实验班学生整体成绩显著提高,得到了广大学生和家长的一致认可。

动与活

在第一节上课前,淇滨中学七(8)班的宁珂同学拿着数学书从自己的教室里出来,走进了七(7)班的教室上“数学A班”的课;七(7)班的袁鑫鑫同学拿着英语书从自己的教室里出来,走进了七(8)班的教室上“英语B班”的课。

这是参观者对“走班制”的一个直观感受。对于早已习惯了传统班级授课制的大部分中小学师生来说,“走班制”是一个带有神秘色彩的概念。这种在大学里常见到的教学组织形式,在鹤壁市淇滨中学,从2003年开始,已经探索和实践了多年。

淇滨中学建校只有10年时间,学校中年轻教师占很大比例。“学校要想在短时间里崛起,办出自己的特色,必须在教学上不断创新,汲取先进的办学思想。”淇滨中学校长焦来宪说,“如何在班级授课制的教育背景下有效解决学生个体差异问题,落实因材施教的原则,促进学生个体全面发展,是当前学校教育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走班制’是一种全新的管理和教学思路,它解决了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矛盾。”

但是,在实行“走班制”之初,学校还是顶着一定压力的。因为,一提到“走班制”,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办“快慢班”,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然后由不同的教师施以不同的教学。“从本质上来说,‘走班制’与‘快慢班’都是分层教学的形式,但二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却是不同的。一些学校的‘分层教学’走入了误区,搞成按成绩分班,在师资、学习条件上实行不平等待遇,对所谓的‘快班’重点施教,对所谓的‘慢班’则敷衍了事。这样做不但造成师生关系紧张,而且也增加了学生的心理负担。

所以,无论何种形式的‘快慢班’,都是对学生的‘定性’,易形成‘好班更好,差班更差’的局面。而‘走班制’是动态的,不存在这个问题。”焦校长告诉记者。即便如此,学校对待这一教学改革还是非常慎重,在2003年开始实行“走班制”时,只在两个班实行,科目为英语和数学。

陶慎博同学是鹤壁市淇滨中学八(8)班的学生,上小学时,她已经通过家长、通过媒体听说淇滨中学的“走班制”教学,心中充满了好奇和期待。而今,经过一年多的“走班”上课,她的学习成绩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七年级选择“走班”时,陶慎博自己选择了B班。“我觉得B班更适合自己,我的英语成绩一般,想在B班先打好基础,找到自信。”这学期,她选择了进入A班学习。

八(7)班的袁鑫鑫同学分班时自己也选择了B班。“我的英语差,要先打好基础。”分班时袁鑫鑫的英语70多分,据英语老师刘狮英介绍,这个成绩处于全年级的中等偏下。经过一年的B班学习,袁鑫鑫的英语考了95分。而B班的英语平均成绩,比实施“走班”之初高出了10分;数学平均成绩,也比实施“走班”之初高出了8分。根据两次期末成绩比较分析,实施分层走班班级后,65%的学生在数学和英语两个学科上有显著进步。

与学生交流时,感觉不到选择B班的学生有自卑的心理。“进步最大、获益最大的还是B班的同学。”这是淇滨中学师生公认的一点。

“合理分层,动态走班”是“分层递进走班制”的关键。学校实施分层的原则是“教师指导,学生自愿”。首先根据学生的学业水平和学习品质情况由学生、学生家长、科任教师、班主任客观合理地将学生分成A、B两层,然后进行分层“走班”。一学年或一学期,根据情况变化,教师指导学生自愿再行调整,以激励学生不断向高一层次递进。其创新在于它的“动”和“活”,分层不固定,突出在“动”;层次有变化,突出在“活”。这就很好地避免了对学生标签式的定性划分。

分与合

在这项改革实施之初,因为几乎没有中学“走班制”的经验可以学习和借鉴,淇滨中学遇到过很多困难,其中,最突出的就是班级管理中的难度加大。因为“走班”,两个班的学生互相流动,使得学生在分层班中的管理出现了盲区。怎样让班主任不仅能抓好原班的管理,也能把管理的触角延伸到分层教学班中?很显然,原有的班主任单独管理班级的方式无法满足新的教学模式的需要。如何解决这一难题?学校决策层提出了一个大胆构想,采用一种新型的班级管理模式——“班主任组合制”,组成班级管理的团队。

这种体制把两个班分为一组,由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任总班主任,负责两班的全面管理和指导,同时两班再各设一个正班主任和副班主任,甲班正班主任同时是乙班的副班主任,乙班正班主任同时又是甲班的副班主任。为确保“分层递进走班制”的规范实施,防止将A、B班扭曲为“快慢班”,杜绝教师对A层重点施教,对B层敷衍塞责的现象,学校在“分层教学”实验班中实行“捆绑”评价,即在考核时,将A、B两班作为一个整体,以两班的平均成绩为标准进行考核。这样,使得教师更为注重对B层学生的管理和针对性教学,这就为“分层递进走班制”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机制保障。

班主任组合的原则是老中青搭配、文理科搭配、男女教师搭配。总班主任对所带的两个班级的管理负总责,分班主任则协助总班主任完成具体的各项工作。“班主任组合制”让学生受到男女教师、文理科教师的不同影响,对学生完善人格的养成发挥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形成了完善的德育网络。同时,“班主任组合制”还有利于班级之间的均衡发展,使学校教育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和优势互补,有利于教师的以老带新,使年轻班主任迅速成长。

鹤壁市教育局领导对学校的“分层递进走班制”非常关注,对于“班主任组合制”这种开创性的班级管理方式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市教育局局长谷朝众从2006年起亲自担任了七(5)班的名誉班主任,并跟班走了三年,每周都要抽出时间到班上听课一次,并与学生们交流。学生们亲切地称谷朝众为“局长老班”,有了问题也愿意与“局长老班”沟通。

先与后

在淇滨中学,实行“走班制”班级任课的数学和英语教师,每上一节课都要备两份教案,实施分层教学,分层练习,分层矫正。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突出了针对性和因材施教的原则。在实施分层教学时,学校规定:B班的教学必须在课程标准的要求之上。

“复式教案”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但使教学更有了针对性。例如初中一年级学生入学时的英语水平相差非常大,有的学生在小学学了几年英语,已达到初二的水平,而有的学生尤其是一些来自农村小学的学生,在小学根本就没上过英语课,连26个字母还不认识。如果在一个班里授课,分层教学就很难实施。实行“走班制”后,教师在教学上就更从容了。课堂训练及课后练习设计都依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在矫正指导时也区别对待,使不同层次的学生从学业水平到学习品质都得到提高和完善。

在进行教学分层时,老师们都有一个担忧:选择A班的学生会不会远远大于选择B班的学生呢?实际情况是选择B班的学生略大于选择A班的学生。经过学校的宣传和老师的正确引导,很多学生都能客观地评估自己的学习情况。

赵瑞毓同学刚进校时英语基础不好,所以她选择了B班打基础。“当时选班时我爸想让我选A班,他认为在A班学习首先是有面子,成绩提高也会快。但我妈认为我到A班可能会感到吃力,怕影响我的学习信心,因此让我先在B班打基础,最终我选择了B班。实践证明,我选择B班是正确的。”赵瑞毓经过在B班将近一年的学习,英语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转到A班还是名列前茅,已经成了全年级的英语尖子。

4.走班教学如何管理班级 篇四

浙江省桐乡市高级中学

根据2001年4月9日教育部关于《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指南(试行)》的精神,我校从2001年秋节开始,确定了将综合实践活动和科技创新活动作为学校推进素质教育的两个重要切入点,从高一年级开始正式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每周3个课时,其中2课时用于综合实践活动,1课时用于在综合实践活动基础上的科技创新活动,这种课时安排方式一直坚持到现在。

八年多来,我校能够比较规范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和指导。新学年开始,我们都要制订学年度的《桐乡高级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方案》明确规定了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思想、实施原则、活动目标、活动形式和方法、组织机构、时间安排、实施步骤等,《方案》还具体制订了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关的部门的工作职责以及管理、评价和奖励制度。每学年我们都要举办一次全校性的综合实践活动优秀成果展示评比活动,从100多个综合实践活动成果中评选出一定数量的优秀课题进行表彰和奖励,并将其中一部分优秀课题成果编辑成《桐高教育(学生综合实践活动专辑)》,每年一期,今年即将出版第八期。同时,我们积极推荐优秀的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比赛活动。从2002年开始至今,嘉兴市年年举办高中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评,我校每年送评的课题都获得了一等奖,其中《关于桐乡市盲道建设的调查与研究》《铜棒电解食盐水异常现象的研究报告》《智能窗的研究与制作》《简易加油器的研究与制作》等综合实践活动课题报告得到了评委专家们的广泛好评。

同时,我校还将综合实践活动与科技创新教育活动进行有机整合,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如2000年5月我校方涛同学作为浙江省唯一的代表赴美国参加了第51届Intel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2001年11月我校朱彦同学以综合实践活动项目《校园饮水微生物的检测》参加浙江省青少年科学论坛,获得浙江省青少年科技节中学生研究成果评比一等奖;2003年我校吴春华、张露莹同学入选中国青少年Intel ISEF冬令营;2004年4月我校张震涛同学的《互联网点歌台》参加第十八届浙江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得优秀科技创新项目一等奖和最佳风采奖,并以浙江省第一名的成绩入围第十九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决赛;2005年我校傅开樽、钟明强同学的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发光二极管补充光照对西瓜品质影响的实验研究》在第20届上海市科技创新比赛上获得国际光学工程学会最佳项目奖和浙江省第19届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等等。

从2006年秋季开始,我校作为浙江省新课程实验的样本学校,承担了浙江省高中新课程实验重点研究项目,也是国家级课题研究重点项目——《科学创新、调查研究、设计制作、服务体验——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型探索》课题的研究工作。这给了我们重新认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机会,希望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堂教学、活动指导、管理评价模式的研究,全面构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体系,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常态开设提供借鉴。根据课题的性质和采用研究方法的不同,我们将综合实践活动分为调查研究类、科学实验类、项目设计类等三种类型。每种综合实践活动类型运用不同的教学(指导)方法,也即按课题类型进行教学(指导),我们称之为“课型化”教学法。“课型化”教学法的一般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确定研究课题→教师将学生的研究课题进行分类→学校根据课题类型进行分班→教师到课型班级授课和指导。通过实施“课型化”教学,我们希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能够像一般学科课程那样进行“常态化”教学和管理。下面,我把我们学校组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一些做法向大家作具体介绍。

一、综合实践活动的前期准备

1、动员和培训

由于高一学生还没有全面接触综合实践活动,因此组织召开高一年级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动员会是必要的。参加对象有高一全体学生、高一年级班主任、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高一年级主任和学校分管领导,通常我们还要邀请部分校外辅导员和学生家长代表参加。由学校教科室负责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通识培训,包括什么是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和意义、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办法、综合实践活动成绩的考核和学分评定办法等等内容。随着综合实践活动的展开,还要邀请有关专家、学科带头人作综合实践活动方面的辅导讲座。

对指导教师的培训,我们采取了通识培训和重点培训相结合的做法。首先是通识培训,我们利用教职工大会时间邀请专家或者由学校教务处、教科室向教师们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知识介绍、专题讲座,使每位教师了解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方法和操作过程。与此同时,我们对课程教师进行重点培训,我们规定每两个星期至少进行一次综合实践活动教研活动,并经常邀请省内外专家学者到学校进行讲学和指导。

2、指导教师的确定

我校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教师分成课程教师和课题导师两类。课程教师全面负责所在班级综合实践活动的理论课教学、活动指导和学生管理等工作;课题导师主要负责学生在课题研究实施过程中学科专业性知识的指导,由学生根据课题需要自由聘请,课题导师平常不需要进班活动。

我们采用教师自愿申报的方式来确定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教师。采用课时补贴或者课时津贴的形式鼓励经验丰富的老师担任课程教师,使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教师突破了职务、学科和工作性质的界限,从而调动了全校教师参与综合实践活动实践的积极性,盘活了学校有限的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资源,为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的良性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目前,我校高

一、高二和高三均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任课教师既有普通的学科教师,也有校级领导,还有学校图书馆的教师。

3、选题和分组

由班主任或者任课教师指导学生确定一个合适的综合实践活动课题,通常我们要经过以下三个阶段:(1)课题研究意向调查摸底阶段。在任课教师组织学生学习有关理论知识、分析典型案例的基础上,由学生填写《桐乡高级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题初选申请表》,在申请表中初步确定课题研究的方向和课题类型。(2)联系导师阶段。由学生根据初步确定的课题寻找指导教师,由指导教师再对课题进行科学性、价值性和可行性等方面的评价,并对课题研究的思路、方法和实施步骤等提出指导和建议。(3)组建研究小组阶段。学生在班级交流自己的课题,接受其他同学的问辩,根据交流情况作进一步修改完善之后,根据“自愿”原则组合成一个综合实践活动课题小组,同时正式确定各个小组的研究课题。

在确定课题的过程中,我们坚持“学生自主,教师指导”的原则,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让学生经过多次实践,反复体验和思考怎样的课题才是最合适的。对于研究小组的人员组成,我们同样要充分尊重学生自主选择的原则。同时我们又提醒学生,组成一个研究小组,不能只考虑同学关系的亲疏远近,还要考虑小组成员的个性特长等等。

二、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实施

1、课型化教学,使课堂教学有序开展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新课程如何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和进行活动指导是目前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目前各个学校都有不同的做法,有的学校采用组织学生集体听讲座的方法,有的学校采用小组辅导的方式,还有的学校则将综合实践活动课时分配给任课教师或者教研组等等,应该说这几种方法都有可取之处,也都存在一定的不足。我校则采用课型化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即每个班级每个星期的综合实践活动课,要求课程教师像上语文、数学课一样进班上课,每节课都要有教案,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等。

在具体操作上,一方面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指导思想、目标、内容、实施方式、过程管理和课程评价等作统一安排;另一方面将理论教学和活动指导的进度,大到全校性的动员培训、开题报告、阶段小结和成果展评,小到一个班级每周的教学(活动)内容、教学(活动)要求和组织工作等,像其他学科那样有具体的安排,用表格形式表示,使教师们有据可依。在实际上课时,我们要求课程教师也要像其他学科那样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丰富多彩,生动有趣。

通过实施课型化教学,我们希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能够像一般学科课程那样进行常态化的教学和管理。

2、走班制方式,使教学资源有效利用

综合实践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课题性质和采用研究方法的不同,它基本上可以分为调查研究类、科学实验类和项目设计类三种类型。学校根据课题类型进行分班,课程教师在不同的课型班级进行授课,学生则采用“走班制”方式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采用“走班制”方式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是该课程不同于其他一些学科课程的显著特点,其优点是显而易见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新兴的课程,目前我校还没有一位这方面的专职教师,我们选用与课题研究所需要的专业知识比较接近的老师担任课程教师。如请教语文、政治、历史和地理等学科的老师担任调查研究类的任课教师,请化学、生物等学科的老师担任科学实验类的任课教师,请物理、通用技术等学科老师担任项目设计类的任课教师,这样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专业优势。同时,由于每个班级只有一种类型的研究课题,担任这一课型教学的老师就不需要去承担其他课型的教学任务,这就大大方便了教师的教学和指导,使教师的教学和指导更有针对性,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对于学生而言,采用“走班制”这一方式则有利于学生开展同伴互助式学习活动。由于同一班级中的综合实践活动课题性质相同、研究方法相似,因此在课堂教学时通过小组之间的交流活动,同学们很容易互相仿效、互相借鉴。

3、自主性原则,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

根据《浙江省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新课程(实验)实施指导意见》,要求课程教师在课堂教学和活动指导过程中始终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注重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那么如何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呢?

在实际操作时我们要求学生自主选择研究课题、自己决定研究方案和结果表达方式等。例如,《组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基础》教材中有一节“选题的可行性分析”的教学内容,怎么上好这一课?在教研活动中有教师提出采用“新闻发布会”的形式,让学生们结合课题自己讨论、自己分析和评判的形式进行指导。课堂上教师要求每个课题组成员根据这么几个问题——你们组选了什么课题?怎么想到选这个课题的?你们组有哪些条件来研究这个课题(包括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预计达到怎样的研究成果?——进行演讲,演讲完之后由其他课题组同学和老师一起提出意见或建议。再如,调查问卷的设计,如何设计比较好?教师也只是给出一定的原则、标准,如问题的数量不能大多,问句不能太长,问题最好都是选择题,排序应当先易后难、先次后主、同类集中等,根据这一参考标准。如何设计问卷,也主要由学生自己讨论完成,有时甚至连这个“参考标准”也可以由学生自己讨论生成。可以说,采用自主性原则,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对教师的要求也更高了。

三、综合实践活动的管理 由于实施了“课型化”教学、“走班制”学习,课堂教学的组织和管理工作主要由课程教师负责,减轻了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管理上的压力。学校层面上的管理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完善管理机制,从制度上保证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 我们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纳入学校正常的教学管理体系,在资金的投入、教师的配备等方面享有与其他学科同等的地位。学校制定了《桐乡市高级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确保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其次,学校制定了《桐乡市高级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各部门工作职责》,明确了各个岗位人员的工作职责。例如后勤保障就包括图书资料、实验器材、药品、媒体设备、校内外活动场地等,涉及学校图书馆、语音室、计算机房、实验室等部门,我们都有明确规定要求上述部门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给予配合和支持。第三,制定具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自身特点的教师行为规范守则。如:(1)综合实践活动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总结交流阶段中教师的指导行为规范要求;(2)对学生进行认知基础与方法论教学时教师的指导行为规范要求;(3)校内、室内和校外开展活动时教师的指导行为规范要求等等。

2、成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备课组,加强师资培训

我们的做法有:(1)开展校本培训,充分发挥我校在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方面的经验和优势,通过“结对拜师”、“一帮一”等形式,进行新老指导教师的传、帮、带。课程指导中心领导每周听一次综合实践活动课,学校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过程进行录像。(2)备课组定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研讨活动,每两周不少于一次。主要采用“分散准备——集体讨论——个人修改”的集体备课模式。集体备课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人员、定内容、定主题发言人。即事先确定1-2位教师写出理论课教学或者活动指导教案。教案内容主要包括:学生活动主题具体目标的设计、学生活动实施的方法、指导学生活动必要的资料和工具准备、活动实施过程中指导方法、学生活动的评价方法等。在备课组进行交流的基础上,让大家提出补充和改进意见,最后形成一个相对完美的教案,由课程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风格进行修改后使用。(3)有计划地组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参加各种综合实践活动的教研和观摩活动。如2006年10月份,我们组织教师参观了“2006年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月系列”活动,观摩了“优秀科学实践活动项目论坛”和“优秀学生项目论坛”两个活动,与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的老师们进行了探讨和交流。

3、编制《桐乡高级中学组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手册》,加强过程管理

《桐乡高级中学组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手册》包括问题记录、初选课题(项目)申请表、课题(项目)设计方案、开题报告评价表、活动记录、数据处理、结题工作整理、过程评价、学分与成绩评定、个人小结等十七项内容。《手册》作为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配套作业使用,学校综合实践活动指导中心不定期地对《手册》进行检查,《手册》的完成情况将作为期末学生成绩考核和学分评定的主要依据之一。随着综合实践活动深入开展,针对学生需要离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等实际情况,我们又及时制定了《桐乡高级中学综合实践活动学生离校活动申请制度》,确保综合实践活动能够顺利、安全地进行。

四、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

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分认定和成绩考核

根据浙江省的有关规定,结合我校实际,我们制定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分认定的四个基本条件:(1)完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论课的学习并经考核合格;(2)达到规定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时数;(3)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课题的结题和答辩工作;(4)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能够全面履行规定的职责。学分认定的基本过程是:(1)学生将《桐乡市高级中学综合实践活动手册》、综合实践活动的个人年度总结、参加学校或者上级部门组织的综合实践活动成果评比获奖证明等材料上交给班级课程教师;(2)课程教师组织学生本人、他人和课程教师自己对学生参加综合实践活动的情况进行考核和评价;(3)课程教师认定每位学生的学分,结果报送班主任;(4)以班级为单位将全体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分进行公示,经公示无异议之后,由班主任将学分报送学校教务处审定存档。

我校学生参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习,除按规定取得学分外,还将获得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习成绩,分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4个等级。成绩记入《桐乡市高级中学学生学业及基本素养评价单》。综合实践活动的优秀、良好、及格成绩必须满足相应的条件,例如优秀的条件是:(1)所研究的课题在学校开题报告或者课题成果展示评比中被评上校级重点课题或者优秀成果;(2)《桐乡市高级中学综合实践活动手册》填写完整并按时上交。如有下列情况之一的课题组成员将被评定为不及格:(1)没有按时完成结题工作;(2)《桐乡市高级中学综合实践活动手册》填写不完整或没有按时上交者;(3)有抄袭、剽窃他人研究成果的行为。

2、综合实践活动班级成绩的考评

学校制定了《桐乡高级中学综合实践活动校级重点课题和优秀成果在文明班级考核中的奖励办法》。《奖励办法》规定:学校每年分别举行一次全校性的综合实践活动开题展示评比活动和综合实践活动优秀成果(小论文、多媒体课件、展板)展示评比活动,评选出一定数量的校级重点课题和优秀成果。对评上校级重点课题或综合实践活动优秀成果的班级,学校将在文明班级考核中进行奖励。《奖励办法》实行有效地促进了班主任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视,促进了综合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

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老师的考核和奖励

根据规定,在学期结束时学校要对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教师和课题导师进行全面考核。考核内容包括:检查课程教师各节综合实践活动理论课教学和活动指导的备课情况,检查课程教师和课题导师在《桐乡市高级中学综合实践活动手册》中的记录是否完整,由教科室组织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教师进行评教活动,要求课程教师和课题导师撰写综合实践活动论文、活动案例、教学反思等等。

学校制定《桐乡高级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课时补贴(津贴)办法》,对课程教师参加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工作实行课时补贴或者发放课时津贴的办法;学校还制定了《桐乡市高级中学综合实践活动和科技创新活动指导教师奖励办法》和《桐乡市高级中学综合实践活动优秀指导教师评比办法》,对于在综合实践活动和科技创新活动中成绩突出的指导教师,学校给予物质奖励和表彰。

5.走班教学如何管理班级 篇五

张增和

学校是育人的摇篮,班级是学校的细胞,班主任是学校工作的“主角”。班主任工作是一项神圣的工作,为了进一步管理好班级大幅提高班级教学成绩。我采取措施如下:

(一)、强化集体意识

学生既是自身的主人,也是班集体的主人。在班级这艘船中,每个学生都担任着舵手和水手双重角色,他们应该以“班荣我荣,班耻我耻”为座佑铭,不断增强集体意识,增强班级凝聚力。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是纪律,任何一个集体,如果没有纪律的约束,就会松散、瘫痪,同样,班集体要保持凝聚力和战斗力,就必须加强学生的纪律教育,使他们增强集体观念,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以保证班级各项措施的贯彻和实施。

(二)、要言传身教,为人师表。

《中小学教师行为道德规范》里就明确规定教师要作好学生的表率作用,教师要以身作则。所以,班主任一定要言而有信,言而有度。言必行,行必果。只有这样才能在学生心中树立良好的形象,建立起崇高的威信。老师的这种示范表率作用在学生的身上会转化为一种巨大的教育动力,这样班主任就能在他的学生中享有崇高的威信。作为一名教师,除了在言行举止、衣着穿戴方面要成为学生的表率作用外,还得加强自身素质修养的提高。为了更合理、有效的管理班级,少犯错误,我不断加强自我修养,注重自身良好品德的形成,以身作则,一视同仁,让学生信服,努力增强自己的亲和力,使自己的非权力性影响持久而深远。

(三)、巧妙运用“换座位”艺术

学生座位排好了对班级工作管理有利,否则,会起负作用。一开学就有一些家长要求将自己的子女排在一个好位置上,再加上其他一些原因,排座位就成了一个复杂的问题。但无论如何,一开学排好的座位,基本符合班级实际情况,小个在前,大个在后,男女相间。能照顾到听力、视力较差的学生,能保持学生之间的正常关系,能保持教室上课,自修等正常秩序。但过了一段时间后,上述目的就很难实现了,自我要求不高的高个学生上课时尤其是自修课自找机会看图书、睡觉,甚至捣乱,影响周围同学,相知后的邻座学生,上课的纪律性也会减弱,商量、讲话、说闲话都会趁机而人,唯独忽视了老师的话,这一系列新问题的产生迫使老师重新调整座位。

(四)、理解学生,关爱学生。

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就得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贴近学生,与学生打成一片,与他们促膝谈心,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让他们感到班主任也是他们中的一员,从而消除他们对你的戒备心理,解除心理上的隔阂。这样,他们才会向你讲真话、诉衷情。遇到问题时才会及时的向你汇报。做到“宽爱”后进生,严爱优等生,博爱中等生。

(五)、拿起表扬的武器。

对学生的点滴进步都予以发自内心的表扬和赞赏,努力让我们的每个学生都能感觉到自己的进步。另外,我还喜欢在班里设立“班级标兵”的评比活动,以后每月进行一次,这活动涉及的面很广,有“学习标兵、纪律标兵、品德标兵、全勤标兵,卫生标兵”……等等,一共有十几项,出榜张贴.让每位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同学们的热情高,效果很好,真正发挥榜样的力量,全班形成一种“学先进,赶先进”的现象。

(六)、实行和蔼与严厉相结合的教育

通过几年的摸索,我得出“三个一”的经验,那就是“每天给学生一句赏识或警醒的话语,一个善意的微笑,一份成功的喜悦”。每天早自习之前在黑板上写一条名言警句或俗语或我激励学生的话,使学生天天都有好心境,从而天天都有新起色。有一段时间,我身体心情都不好,每天脸上也难得露出一点笑容。那段时间学生情绪低落,如临大敌,人心惶惶。我立即进行了反思,发现老师乐观、良好的心境能感染我们的学生,“老师的微笑”能改善整个班级成员的心境,创造出一个活跃、快乐与祥和的班级氛围;能够使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从而健康活泼地成长。从此,无论自己心情怎样,我总是带着微笑走进课堂。学生说能见到老师的微笑真好,心里也是特别的踏实,学习起来更是带劲

(七)、有效地进行家访 长评论学校从班主任开始,因为班主任与他接触最多。家长的评价认可程度,对学校对班级对教师的影响都很大。他认可你、反感你,他都会到处替你宣传。所以,与学生家长建立良好的关系至关重要。家长信任你,即便有时你的工作有些失误,他也可能谅解你。我们班主任向家长说学生在校做的任何一件事,家长都能感觉到你对他孩子的关注。

(八)、三勤”多观察、多了解、多联系。

班主任老师要做到“脚勤,嘴勤,眼勤”。脚勤就是要经常走到班级同学中去,到学生的家里去,多与学生接触,在开始习惯还未养成时,要多跟班进行督促检查;“眼勤”,要经常去观察同学们的情况,以便及时掌握第一手材料。“嘴还要勤”,就要多找学生谈心,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多与家长沟通,掌握学生在家的情况,知道他们的家庭背景,这样你对学生的教育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总之,一个良好的班集体,要求班主任要做到:眼勤、腿勤、嘴勤。

6.走班教学如何管理班级 篇六

湖北省黄梅一中,有着悠久的办学历史。随着深化普高课改和创建湖北省普通高中特色示范学校的深入开展。我校积极开展选修课程多样化,必修课分层化的尝试。在新课程改革推动下,我校从2015年秋季开始,着力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探索适合学生差异发展的“分层走班”教学模式,通过分层次、走班制教学改革,为不同层次、不同需要的学生提供不同的教育条件,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让每个学生学会选择、感受成功、差异发展、个性成才。

一.分层走班教学的实施背景 1.素质教育的改革趋势

2010—202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我们要以学生为主体,关心每一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为每个学生提供合适的教育,为每一个学生都能成才服务”,明确强调:“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是要以学生为主体,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说明,素质教育尽管强调教育平等,但追求教育平等并不意味着不管学生的差异性而只提供整齐划一的课程和教学,而是以尊重学生的差异性、保障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权利为前提的。

2.传统教育的不合时宜

学校的传统教学模式是一种“传递——接受”模式,目前绝大多数学校都采用这种方式组织教学。这种教学模式强调教学的集体性,强制性,统一性,把千差万别的学生放在同一起跑线上,统一教学目标,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教学方法,统一考核要求,面对来自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的学生,教师采取的是“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教育方法。严重挫伤了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各个层次的学生均不满意,基础好的吃不饱,基础差的又接受不了,甚至失去学习的信心,造成学生在学习上出现两极分化,这显然与素质教育和新课改背道而驰的。

3.学生差异的客观存在

我校学生在学习中存在基础知识状况、兴趣爱好、智力水平、潜在能力、学习动机、学习方法等方面的差异,部分学生学科偏科现象严重,表现出学生的层次多。统一编排的行政班,一个班级各种层次、各种性质的学生都存在。在教学过程中无法克服对不同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的多层次学生的差别化教学。只能用统一的教学目标,统一的教学进度,统一的教学方法,统一的考核要求进行教学及考核,结果是,各个层次的学生均有不满足,基础好的吃不饱,基础差的又接受不了,甚至失去学习的信心,不利于学生个体个性化的成长发展。

二.分层走班教学的积极意义 1.因材施教,利于学生的差异发展

高中教育的一项重要基础性任务,就是促进学生的学习,让学生在获取知识,发展智能的同时,学会持续学习和思考、辨析、综合运用的能力。在教学实际中,学生对所学知识感知、掌握的敏感程度是不均衡的,学生在一定时期内学习能力发展也不均衡。提供适合的教育,就是要实现学生差异发展的目标。适合的教育就是要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就是要立足于人本身未来发展的需要,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采取丰富多彩、富有活力的形式和方法,关心、关注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在不断提高和进步。

2.以学定教,推动教师的专业成长

关注学生的差异,提供适合的教育,不仅仅是利于学生的差异发展,更强调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以学定教,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就必须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树立新课程理念,而新的课程理念如何转化为课程实施的具体操作行为的任务更是艰巨。因此,课程理念不是停留在学习上,停留在口头上,必须大踏步地走进课堂,走近学生。以学定教,要求老师关注学生的“学”,诸如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时间、学习效果等,要求教师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诸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时间、教学效果等。通过有效地组织好对各层学生的教学,灵活地安排不同的层次策略,极大地锻炼了教师的组织调控与随机应变能力。分层教学本身引出的思考和学生在分层教学中提出来的挑战所都有利于教师能力的提升和专业成长。

3.走班教学,促进学校的特色发展

分层走班制教学的实践探索,是对目前学校的高度统一的课程、基本一致的教学要求和划一的评价标准的一种挑战,更是推到育人模式的转变。如何面对全面普及的基础教育现实和学生潜能多样性的客观存在,努力追求学生个个成才,实现学校办学多样化、教学的多样性,是我们不断探索的方向。“分层走班教学”模式对学校课程体系建设、管理制度变革、办学特色形成、教师专业结构调整、教师课程开发能力等问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分层走班教学的实施过程 1.宣传动员、准备实施阶段

2014级学生必修课走班:2015学年第一学期开展必修课分层走班教学。利用2015年7月上旬,召开高二年级教师大会,宣传动员。确定实施分层走班的学科,分层走班的行政班,分层走班的教学层次,分层走班的任课教师等。让相关的任课老师在假期做好分层走班的备课任务。

2015年8月中下旬,召开学生大会,向学生介绍分层走班的具体做法,并以书面形式将高二年级分层走班的具体目标、原则、实施办法向家长和学生做介绍。

2015年9月1日公布学生分层名单、任课教师名单、上课地点等相关信息。2014级学生必修课走班:从2014学年第二学期开始,根据学生生涯规划,学生学习基础来确定,学校开设的学科课程包来进行。

2.根据学生差异,组建分层教学班

学生根据学生在高一一年或半年的学习情况,特别是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对各学科的兴趣差异,生涯规划,结合学生原有任课教师的意见与学生自主选择,最终实施分层走班的学科划分为A、B、C三个层次进行教学。

3.2014级具体分层走班方案

①方案一:高二理科平行班1-17班,17个班 a.成绩:

根据学生在高一年级的4次大型考试成绩,根据高一班主任的评价。a.分层走班的行政班

根据高一任课老师的意见,根据学生自主选择的结果,最终将高一理科平行班17个班分成三个层次。

A层4个班,B层9个班,C层4个班。

A层:学科知识基础较弱,学习习惯、学习毅力较差,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同学。

B层:知识基础一般,学习比较自觉,有一定的上进心,学科成绩中等; C层:学科知识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学习自觉,方法正确,有毅力,学科成绩优秀。

a.分层走班的学科 物理、化学学科

②方案二:高二理科18-21班,文科22-27班 a.成绩:

根据学生在高一年级的4次大型考试成绩,根据高一班主任的评价。a.分层走班的行政班

18-22班为1个走班序列,23-27班为1个走班序列。10个班5位英语老师,18-22班走班时,5位教师按3个层次,5个教学班上课。23-27班走班时,5为教师按3个层次,5个教学班上课。

根据学生成绩及自主报名,走班成5个教学班。其中A层2个班,B层2个班,C层1个班。

A层:学科知识基础较弱,学习习惯、学习毅力较差,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同学。

B层:知识基础一般,学习比较自觉,有一定的上进心,学科成绩中等; C层:学科知识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学习自觉,方法正确,有毅力,学科成绩优秀。

a.分层走班的学科 语文、英语学科

4.重排课表、调整教师 分层走班教学能否取得显著成效,关键在于层次班任课教师的教学和管理。因此为A、B、C三类层次班配备任课教师,要综合考虑,适人适位,并能调动每个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师资做到让每个学生都得到最优质的教学资源,我们力避“好老师教好班,差老师教差班”的不当做法。防止学生对师资偏见的误解。

①.课表编排:按照“同一时间不同教师授课”的原则安排课表,例如上午第一节18-22班都安排物理课,三个层次学生同时上数学课。第二节23-27班都安排物理课,三个层次学生同时上数学课。

②.教师安排:结合教师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特点,按照“不跨层”的原则安排教师。

“不跨层”是指某一老师尽量安排教同一层次的学生,目的是为了减轻教师的工作量和保证教学质量。

四.分层走班教学的管理办法 1.学生管理

(1)教师双岗管理:行政班与教学班并存下,学生管理实行双岗管理,即行政班班主任与教学班班主任协同管理。特别是任课教师即教学班班主任要明确职责。确立任课教师(教学班班主任)是教学班的核心,是教学班中教学、纪律、财物、安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任课教师担任几个班级的教学,就相应担任几个班级的教学班班主任。对任课教师基本要求是一岗双责:既要完成学科教学任务,又要承担起对所任的教学班的学生管理的责任。课后行政班班主任负主要管理责任,与教学班班主任通力合作,信息互通。

(2)学生自主管理:相对于行政班而言,分层走班的班级称为教学班,班内设一位班长,负责教学班的班务,负责上课的点名、维持纪律和日常的卫生监督等工作;每个教学班各科均设多个课代表、小组长且分别来自不同的行政班,负责收发原行政班同一层面学生的作业、加强与老师的信息交流等工作。

(3)制度规范行为:制定相应的教学班学生守则加以约束。如要求学生自觉遵守课堂纪律,服从任课教师的管理,按指定位置就座,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有事除向行政班班主任请假外,还要向任课教师写请假条;认真按照课时计划做好自己的课前准备工作,提前2分钟到达教室,下课后及时带走自己的物品离开教室;保管好自己的物品,自觉爱护所在教室的公物,公物损坏由责任人负责赔偿;认真听课,不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按时完成并上交作业;自觉认真地参加模块考试;自觉爱护所在教室的环境卫生,不随地乱吐、乱扔东西,自己产生的垃圾课后及时带走。做到走班时清理好自己的物品,桌面保持干净,为其他走课同学提供方便。

(4)作业辅导、自习安排:学生晚自习在行政班自修。由于每个任课教师承担2个班的教学工作,而学生来源于各个行政班,学生分散,这给课后辅导和作业收发带来了较大困难,安排了晚自学坐班老师,下班辅导答疑,备课组通力合作,共同承担辅导任务。(5)学情反馈:每个教学班内各行政班的学生的出勤情况、听课状况由教学班班主任负责,作好记录并及时向行政班的班主任反馈,使行政班班主任及时了解学生情况,更有效的开展工作。

2.教师管理

(1)年级主任负责管理,统一协调,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强化落实。(2)设立分层教学班单元负责人:协同年级主任,带领本单元任课教师,组织好本单元的教学与管理。

(3)设立分层学科组长:分层备课组长,统一协调下具体负责本层次的教学安排。

(4)实行双负责制,加强复合管理

行政班班主任不变,实行走班教学时,由任课教师组织教学、维持秩序、做好考勤,学生的日常组织管理工作仍然由原行政班班主任做好。

五.分层走班教学的评价机制

1.学生: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1)实行量化管理,计算公式为:日常考勤+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日常学段检测成绩+模块学分认定考试成绩=总分

(2)量化结果作为学分认定、评优树先等方面的参考标准。2.教师:横向评价和纵向评价结合。

采用横向评价,实验班级与非实验班级进行比较。

7.走班教学如何管理班级 篇七

关键词:丰富情感;良好习惯;实践能力

语文是传承我国灿烂文化,规范人们语言文字强有力的工具,

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我们作为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将语文中的精华融入初中班级的管理中。班主任作为一个班集体的“大家长”,要努力利用语文学科的优势来进行班级管理。同时,班级管理是一门需要不断学习的艺术,班主任好像一个舵手,指引着整个班级的航向。班主任扮演着各种角色,是学生的引导者、领路人,他们也许每天处理的就是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但是对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他们幼小的心灵很看重这些事。班主任处理事情的态度,直接关系学生今后的成长,所以,班主任工作是很重要的。

一、利用语文学科的丰富情感来进行班级管理

人本身就是感情动物,老师和学生都是有感情的。语文这一学科本身就具有丰富的情感,班主任在班级管理的时候要利用语文的这一特点,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提供给他们所需要的。班主任老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做一些事情,感受生活中的酸甜苦辣。现在很多学生的父母都外出打工,许多学生都变成了留守儿童,他们的父母都不在身边,只能和年迈的爷爷奶奶们在一起,心里有很多的想法得不到及时倾诉,久而久之,影响其健康成长。这时候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应该给予这些学生加倍的爱,来弥补他们心中缺失的爱,可以利用语文教学中的文章来慢慢做通学生的思想工作。这样,学生可以及时消除厌学弃学的心理,安心学习。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文章是抒发爱的感情的,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来引导学生去理解父母虽然不在自己身边,但是他们一直牵挂着自己。这样,学生就能好好学习,来回报家庭和社会对他们的关爱。

二、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好了,班级就更加健康

班主任一定要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要想把学生培养成人才,德是第一位的。一个人如果没有良好的品行,就算有再多的才华也是无用的。所以,学生初中阶段对“德”的培养是很重要的,直接影响着学生以后的人生道路。我们学习的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文章是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在学习这一类文章的时候,教师就要引导学生积极乐观,形成正确的人生态度,对待成功要坦然,对待挫折要积极。长此以往,学生就能自己通过学习文章感悟到一些道理了。再加上老师的点拨,他们对人生、对自己都能有新的看法,从而做出改变,不断努力,积极向上。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又同时是班主任,一定要充分利用这一资源。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挑选出来的精华,我们一定要合理利用。

三、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使他们受用一生

拥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相当于拥有了一把金钥匙,无论你做什么,都会成功的。班主任教师在班级管理中,要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学生进入初中后,学习难度增加,但是他们有很多还沿袭着小学时的习惯,习惯了靠家长督促,不自觉学习。班主任要引导学生注意细节,慢慢培养良好的习惯。告诉学生对自己要严格要求,不能得过且过。不管是学习习惯,还是生活习惯,都应该培养,这样学生的身心能够更加健康。

四、把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学会动手,学会实践,学生就能更好地学习。初中语文与实践紧密结合,在学习初中语文知识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联系实际,体会文章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要把自己也置身于其中,要常常思考一下,假如换成是自己,是不是也如此呢?学生可以把自己的理解写成日记,这样日积月累,也能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在实践中,有很多关于语文方面的知识,比如,我们要组织活动,要搞宣传,都需要运用到语文这一工具。所以,我们要及时运用学习到的语文知识,为家庭服务,为班级服务,为社会服务。到时候,你会发现,我们的生活处处需要语文,这样,学生通过实际行动就能明白必须得学好语文,从而使他们没有理由不好好学习。同时,也更好地促进了班主任工作的开展。

总之,语文教师作为班主任,有着天然的优势。从如此多的语文资源中教会学生真善美,从而使班级形成良好的班风和学风,将语文教育渗透到班主任管理中,学生都能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提高自身素质。同时,教师管理班级的水平也在提高,形成一个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的良好局面。初中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心灵成长的催化剂,我们教给学生的,应该是正面的、积极的、活泼的东西,学生在悄悄地吸收一切美好,必能长成参天大树!

参考文献:

孙秋程.如何将语文教学融入班主任班级管理中[J].新课程学习:中,2014(4).

上一篇:我家的三张全家福日记下一篇:爱迪生的人生英文作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