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2024-09-10

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共13篇)

1.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篇一

浅说高中语文课堂中的情感教育

江西省崇义中学

李霞

*** 邮编:341300

【摘要】情感,让语文教学充满活力,它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生命。素质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教师课堂的情感教育,语文课堂教学过程,既是一个“传道、授业、解惑”的认知过程,又是一个“陶冶学生情操,引导学生走向正途”的情感过程。教学需要情感出,学生呼唤情感来。我们的教育必须确立情感培养目标,实施情感教育。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的情感教育

策略

建设高中语文课程,《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提出的基本理念明确的表达了:根据新时期高中语文教育的任务和学生的需求,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出发设计课程目标,努力改革课程的内容、结构和实施机制。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这里的“情”指的是人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体会文章感情,让学生与作者同喜同悲,教会学生敢爱敢恨,是语文课堂的重要任务。笔者认为没有情感的课堂,肯定是死气沉沉的。情感,让语文教学充满活力,它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生命。所以我认为语文课堂教学过程,既是一个“传道、授业、解惑”的认知过程,又是一个“陶冶学生情操,引导学生走向正途”的情感过程。教学需要情感出,学生呼唤情感来。我们的教育必须确立情感培养目标,实施情感教育。

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别林斯基说:“思想消融在情感里,而情感也消融在思想里。”语文课堂亦是如此。现代教学论认为:情感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同时更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一般说来,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对善良事物的钦佩感情和邪恶势力的不可容忍的态度”。

一、转变教学理念,适时在课堂上做好情感导向

教师在课堂上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教师的人格之光对学生心灵的烛照深刻且久远,甚至可能影响学生的一生。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动心的深处。所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情感起着主导作用,因此作为语文教师首先必须明确“导向”的重点是“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要让学生的认知过程中伴随着情感过程,让学生学会分清真与假、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做出价值判断,从而做出肯定或否定、喜欢或厌恶等不同的反应,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健康的情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人生态度、正确的价值观。

卢俊曾指出:“在敢于担当培养一个人的任务之前,自己就必须造就成一个人,自己就必须是一个值得推崇的模范。”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天地,课堂是感化学生的舞台,教师是这天地与舞台的楷模。在语文教学课堂中,教师的情感起着主导作用,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必须拥 有热爱事业的情感和责任感,健康充沛的感情与高尚的人格。我在教授先秦诸子选读《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这篇课文时,在讲到面对乱世长沮、桀溺认为“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就此选择做一个辟世之士,夫子却选择了“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时要求学生用语言描述孔子此时此刻的心境。学生马上讲出了孔子强烈的社会改革的主观愿望和积极的入世情感,他不倡导消极避世的做法,认为即使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也要独善其身,做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孔子就是这样一位身体力行者。所以,他感到自己有一种社会责任心,正因为社会**、天下无道,他才与自己的弟子们不知辛苦地四处呼吁,为社会改革而努力,这是一种可贵的忧患意识和历史责任感。就此我引导学生感知生命的本质在于追寻、创造意义,激发学生体会“为天下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续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爱国之情,从而高效地、迅速地激发了学生感悟的潜能和主动性,引导学生成为一个敢为天下先、勇于担当的人。

由此,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基本功如果不过硬,缺乏教学热情,不善于表达情感,教学语言没有美感,必然会严重地影响着高尚情操和审美情趣的培养。教师一定要提高朗读能力,讲究语言艺术,丰富自己的情感,善于领悟和表现语言的美,能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给学生做好示范,通过教学互动、相互感染,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二、在课堂教学内容上渗透和体现情感教育

(一)要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刘协《文心雕龙》说:“情者文之主经,理者文之纬。”情感是文章的主线,是文章的灵魂,这就要求作者须“情动而辞发”,读者须“披文以入情。”

语文教材犹如一部百科全书,凝结着人间真情,每一篇文章无不是作者“情”的结晶,不仅向学生提供着知识信息,而且表达了作者一定的情感体验,蕴藏着丰富的情感教育因素。如班固《苏武传》塑造的一个大义凛然,为了民族尊严和汉王朝的利益,宁死不屈的民族英雄形象,可以培养学生对社会、对国家忠诚感;司马迁《报任安书》提出的“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进步的生死观,及其所表现出的为实现可贵的理想而甘受凌辱,坚韧不屈的战斗精神,可以培养学生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感和义务感;如《论语》可使学生获得严谨治学、为人诚实、胸襟豁达、严于律己、崇尚节余等修养方面的人文精神;韩愈《祭十二郎文》诸如“生不能相养于共居,殁不得抚汝以尽哀,敛不凭其棺,窆不临其穴”的措辞,可以激发学生情到深处以堕泪。

(二)拓展课外阅读中的文化视野和情感领域 新课标要求学生阅读《家》《红楼梦》《高老头》等八部经典名著,就是有意识地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引导学生感受中华文化和外国文化的精神,了解中外文化背景,把握文化底蕴。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开 展多种活动,如写书评、读后感,举办读书报告会、作品讨论会等,分享阅读乐趣,交流阅读成果,共同提高阅读能力。如果学生从课外阅读中享受到莫大的乐趣和情感体验,那么语文教学就成功了一半。

三、在课堂教学方法上渗透和体现情感教育

(一)要利用情感性的语言去打动和感染学生

有人说,语文教师要训练好说话的基本功,具备说书人的艺术,把每一节课上好。这话不无道理。选入高中语文教材的文章都是古今中外的典范作品,其基调有的色彩明丽,有的意境深远,有的简洁自然,有的华美富丽,有的朴素,有的飘逸……因此,语文教学语言或喜悦、或愤怒、或悲哀、或思念、或憧憬、或赞扬、或谴责……要与原文基调一致、和谐。、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讲的话带有审美色彩,这是一把最精致的钥匙。它不仅开发情绪记忆,而且深入到大脑最隐蔽的角落。”语文教师尤其要充分发挥语言丰富多彩的特点。在设计教学语言时,要生动形象,富有启发性,要利用情感性的语言去打动和感染学生。

(二)要通过创设情境和激情激发学生的情感

要善于创设情境和激情,注重学生自主的个性化的体验活动,让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中自主感悟、自主判断、自我教育,是语文课上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就有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的名言。在课堂教学中,我利用设境情境和激情的教学法,给学生一个环境,一个场合,一种气氛,使学生很快进入课文所述意境之中,同作者和书中主人公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在学习《装在套子里的人》时,选取课文的精彩片段编成课本剧,进入角色,体会形象美,而《荷花淀》、《祝福》等课文则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让学生直接感知美,领略美,从而产生丰富的美感。为了增强学生的审美观念,还可通过字、词、句的教学,透视文章的内涵,促使学生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而深刻咀嚼美、品味美、理解美。又如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中对荷花的描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袅娜””羞涩”把荷花写活了,多像一个个粉面含春,娇羞欲语的少女,姿容妙曼,媚态可掬,堪为撩人的一笔。作者用生花妙笔,细腻描绘了荷花,让学生细细研讨,慢慢品味,能不拥有美的享受?语文课本中,很多作品文质兼美,应把讲解,启发有机结合,诱发学生对课文产生审美,联想,想象,通过形象思维,去体会课文所包含的自然美,生活美,情感美和艺术美,主生积极的心理反应,激发对生活和祖国的热爱之情。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年.【2】孙博.语文教学的情感教育初探【J】.井冈山师范学院报,2003,(1).【3】姜梨花.浅谈情感教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长沙科技创新导报2009年 第11期.【4】孔维民.情感心理学新论【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5】韩新建.论中学语文素养的培养.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4.23~25.【6】肖纯.试论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报,2005年.7月.

2.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篇二

一、关心学生, 建立良好师生关系, 营造和谐课堂气氛

德国的教育家第斯多惠, 强调了教师积极的情感所具有的感染力。他说:“教学艺术不在于所传授的本领, 而在于唤醒、激励与鼓舞。”因此, 教师只有热爱自己的学生, 才能够将学生培养成具有高尚情感的人, 学生才会以更多的热情投入到课程学习之中。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创造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基础。平时, 教师要特别经常深入到学生中去, 与他们建立朋友关系, 来培养深厚的师生感情。在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用和蔼的态度、亲切的眼神、热情的话语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真诚地帮助和关心每一个学生, 充分地尊重他们, 信任他们。要允许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犯错误, 允许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等, 对他们充满关心、爱心、耐心、热心和信心, 巧妙地拨动学生情绪之弦, 使学生乐意亲近老师, 喜欢听老师的课。

例如生物复习课, 单纯依靠教师讲评, 在很多时候会让学生感到疲惫并且产生不耐烦情绪。在教学中, 我们要尽量放手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 积极主动地去学, 这样不但能够将学生的思维激活, 还能够拓展他们自身的知识领域。

二、保持昂扬的激情, 来感染学生

教师的情感有非常强的感染力, 它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试想一下, 教师上课时表情冷漠、严肃, 必然会导致沉闷、冷淡的课堂气氛, 也一定会抑制学生的学习兴趣, 阻碍学生的正常思维。因此, 我们必须使课堂充满激情, 焕发生命的活力。

当教师微笑地站在讲台上的那一刻, 这样和蔼可亲的教态一定能将部分精力没有完全集中的同学拽回到课堂中。这样的课堂也就“未成曲调先有情”, 师生也就有了互相沟通, 温故知新便成了顺理成章的事。

当学生精神萎靡不振时, 我就暂时停止授课, 给他们讲一些小故事, 让他们振作精神;当学生茫然时没有头绪时, 我便叫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 发挥班集体的力量, 来启发每一个同学的思维;当学生缺乏信心时, 我便用微笑来鼓励他, 给他以前进的力量;当学生进步了, 哪怕只是细微的变化和进步, 我都会及时地给予赞许的目光……在这样充满着智慧与情感交织的课堂上, 学生学会了如何合作, 感受到了和谐的课堂气氛, 获得了很多方面的满足与进步。试想一下:无生机勃勃的精神状态怎么能够鼓舞人呢?无清醒理智的人怎么能够唤醒沉睡的人呢?无激动兴奋的情绪怎么能够激励人?教师要学会陶醉自我, 这样, 学生的思维一旦与你协调, 也就会有了“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境界。

三、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1. 教师要不断加强生物专业知识的学习, 刻苦钻研, 认真思考, 发掘教本中和情感教育相关的内容

若教师无渊博的文化知识, 所掌握的教本程度也只能够提供学生体验他所知晓的那一点点儿东西, 那么学生对于知识的感悟也是迟钝的, 而在心底没有参与到精神的生活里去的空间, 也就没有了信念。

2. 作为教师要钻研孩子们的身体发展和智力发展的每一个人特点, 进行情感教育与学科教学

当我们对孩子们的心理状况和生理条件有了一定了解, 对他们在科学实验与讲课中的认知规律有了了解, 教师才能够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灵活应用, 激发他们活跃的思维, 使他们能体验到探索的快乐。而要做到这些, 就必须给予学生足够真挚的爱。

3. 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语言修养

教师的教学语言要感情充沛、形象生动, 能够感染每个学生。多年来, 我们的教育非常注重知识的传授, 但常常忽略情感的教育培养。因此, 要触动学生的心底情感, 课堂教学语言非常重要。

4. 实施多元化评价

在课堂教学外, 生物学科还应该采取多种实践方法促进学生情感的内在变化。例如组织学生野外考察, 可以培养学生亲近大自然的情感;调查学生们的视力, 可培养学生保护眼睛的意识;还可以通过栽培植物、制作标本、饲养小动物等课外教学的方式, 来开展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另外, 我们必须重视生物实验, 通过做实验, 学会客观、科学地认识社会与自然。通过各小组成员的互相交流, 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 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获得成功的快感, 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理智, 使学生学会如何与他人沟通。可见, 由于生物学科教学的多样化, 只依靠单一考试来评价学生的能力是很难实现全方位教育作用的, 只有实施多元化的教学评价, 才能达成教育的目标。

教师的评价:教师要评价学生的情感水平是否得到了提高, 要多激励学生, 少些批评或不要批评, 要立足于本班级将每一学生放在班级中作横向比较, 也要与这个学生的过去作纵向比较, 找出其优点予以表扬。

学生的自评:学生要做到自我反省, 看看自己在情感品质方面是否有了进步, 存在着哪些不足, 在以后的学习中加以改进。

教学过程的评价:教师既要关注教育结果, 同时也要关注情感的形成过程, 摸清楚情感发展的规律。

结果的评价:教师通过比较、分析学生的情感状况, 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

据报道:世界上许多杰出的从事科学研究的工作者一致认为, 情感对他们的事业确实有很大的帮助。因此, 情感对学生今日的学习乃至将来的辉煌都将会有重大的作用。真正的情感教育会促使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的逆境中扬帆起航, 培养学生成为人生路中的成功者。作为生物教师, 我们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总结经验, 增强社会责任感, 发挥生物学科优势, 促进学生情感的发展和完整人格的形成。

3.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篇三

关键词:英语教学;情商的培养;学生

美国心理学家认为,情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认识自身的情绪,因为只有认识自己,才能成为自己生活的主宰;二是能妥善管理自己的情绪,即能控制自己;三是自我激励,它能够使人走出生命中的低潮,重新出发;四是认知他人的情绪,这是与他人正常交往,实现顺利沟通的基础;五是人际关系。在英语教学中,我们可以从这五个方面去培养学生学习英语所需要的品质和素质。

一、自我认识

一般而言,人的惰性和找借口退缩是普遍存在的。学生往往因为懒惰和不成功的体验而放弃对英语的学习,认为自己记不住,学不好。我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发现自己英语学习方面的优点,帮助学生客观地、全面地认识自己和评价自己,要善于发现自己的长处,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分析暂时不成功的原因,逐项列出,一一想办法克服。根据每一个学生的特点,我精心挑选英语格言制作成精美的卡片,赠送给学生,时刻给他们以提醒和激励,帮助他们培养积极进取的态度和思想,这样一来,学生对自己充满了信心,学习的主动性就会增强。

二、自我激励

自我激励是获得成功的法宝。我告诉学生,人生中取得阶段性的成功和最终的成功都必须经历艰难困苦的磨炼。“人必自助而后天助”,只要始终自我激励,相信自己是能行的,永不放弃追求,那么取得进步和成功就是必然的。我教给学生以下几种自我激励的方法:(1)名言激励,将最能激励自己的名言贴在书桌上、文具盒里或其他易看到的地方;(2)优秀人物事迹激励,多给学生介绍励志故事;(3)列个人进步清单,将自己在各个英语题型上的进步列成表,时刻激励自己;(4)大声宣读激励性语言,我经常在课前领全班大声朗读或让学生个人在懈怠时朗读英语励志语言;(5)美好未来展望激励,引导学生把未来的美好生活描述出来,让理想具体化,这样可极大地激励学生,为了美好的明天,今天的辛苦是值得的。

三、自我控制

自我控制是EQ的核心,是管理自我情绪及其行为的克制能力。因此对学生的基本要求就是要让学生学会自我控制课堂上的行为,能够坚定地执行老师的要求和任务,进而能执行个人正确的行动决定。要想学好英语,必须克制一切不利于自己学习的享受欲望:睡懒觉,过度打球、娱乐、沉迷小说、网络、早恋……抓住每分钟时间刻苦背诵、记忆。因此,我在帮助学生克制自己贪图享乐、浪费时间上下工夫,做到严要求、勤督促、重表揚,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四、感受别人

教育学生对他人要赋予同情、怜悯和理解,能够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体谅别人的情绪,感受他人的感受,达到善解人意。我平常注意观察、善于发现学生言谈举止中品德方面的不足,借助英语练习中的完形填空、阅读理解中相关内容的文章对学生展开教育,给学生分析人物心理情感,尤其引导学生感受人性的光辉和人与人之间的伟大情感。这样做的好处是培养了学生的情商,同时又促进了他们对文章的理解。

五、人际关系

在引导学生正确适应人际关系这个问题上,英语教师要先在做人上给学生做榜样和示范,即做人的诚信、宽厚、包容、责任感、知恩图报、光明磊落。作为一个老师更应该关爱学生,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在赢得学生尊重和信任的基础上,我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学会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感受、思考,不断地成长、成熟了起来,对涉及较为复杂的社会现象、人物心理、人际关系的阅读理解文章,也会有更深的领悟和更准确的判断。

情商作为非智力因素中的一项重要因素,也是人可持续发展中的关键因素。我通过实践经验深切地感受到我们英语教师应该把培养学生的情商当做提高学生英语的有效手段,并纳入我们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里来。

参考文献:

薛霞.智商诚可贵,情商价更高[N].英语周报:教师高中版.

4.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篇四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对外交流日益频繁,英语教育、教学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然而,英语教育的现状尚不能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与时代发展的要求还存有一段差距。《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以下简称为“新课标”)的出台能够顺应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重新定位高中英语教师的角色,也为高中英语教学在新时期下健康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根据新课标的序言明确指出,“高中英语课程关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提高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发展与人沟通和合作的能力,增进跨文化理解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全面提高人文素养。” 情感教育在以往的教学大纲中长期被忽视,而新课标给予情感教育充分的重视,这是新课标理念的一大特色和亮点,体现了基础教育以人为本、注重英语学科工具性、人文性的特质。新课标充分尊重学生的年龄特点、情感发展特点以及学生的情感需要,是我国英语教育理念的进步,因此,在外语教学中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有意识地进行引导和系统教育,必将推动我国英语教育的进程,从而提高教学的效果。

英语学习对于高中生而言,不再只是为了高考分数,通过学习英语,学生可以得到心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还能提高综合人文素养。现代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研究表明,学生的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根据这一科学理论,高中英语新课标指出了情感态度的内涵,它包括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相关因素,以及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国际视野。培养学生如何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是英语学习成功的关键。下面,笔者将从以下两个方面就如何在高中英语日常教学中贯彻情感教育进行论述。

一、培养学生兴趣,将兴趣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从事某项活动的意识倾向,是推动人们进行活动的最现实的内部动机。浓厚的兴趣可以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强大的学习动力,从而促进学生意志品质的形成,提高学习效率。基于对名校高中英语教师培养学习英语兴趣实例的观察和分析,笔者认为可从下面几点来帮助学生提高英语学习的兴趣:

1.采用多种灵活方法进行教学,避免出现“填鸭式教学”。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为英语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语言教学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的运用已经成为教学不可缺少的驱动力。作为一名高中英语教师,如果能学会针对不同的教材内容特点,有选择地使用多种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如电脑、投影和网络等,可以大大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例如,在牛津高中英语模块五Unit 2 The environment的教学中,笔者曾布置学生在预习课文的过程中通过互联网查找有关环境污染与经济发展的相关资料,并在课堂上让学生分享各自获取的信息。通过小组派出代表上讲台以报告、张贴海报、呼吁等方式倡导经济发展必须不能以环境为代价的资源节约意识。再如,模块一Unit 1 Growing pains中,笔者为学生播放著名美剧“Growing pains”与课文主题极其类似的一集,整堂课学生们表现出来的好奇与热情让这堂课收获了成功。学生通过观看影片,激发了自己对英语学习的浓厚兴趣,了解到成长是个充满烦恼、困惑与挣扎的过程,体会父母与子女之间不断沟通、相互理解的重要性,这些探索都符合青少年心理特征,帮助他们勇敢面对人生中的种种坎坷。

2.课前播放英文歌曲作为学习热身运动

保加利亚心理分析教育家Georgi Lozanov在其创立的暗示法(Suggestopedia)中倡导教师的布置、安排以及音乐的使用。只有在放松身心和集中注意力的情况下学生才能有效地学习。因此,音乐,尤其是英文歌曲,能够在潜移默化中起到普通英文听力训练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教师除了利用课前的预备时间播放轻松愉悦的歌曲,还可以进一步对经典的乐曲进行背景知识补充。例如,某教师在讲解一篇关于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在晚年双耳失聪后凭借坚强的意志,战胜了身体的障碍,创作了让听众斗志昂扬,心潮澎湃的世界名曲时,巧妙利用多媒体工具为学生播放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通过和课文背景知识的连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把一堂课上得栩栩如生。

3.借助英文原著或英文报纸,增加学生阅读量

阅读是一门实践课,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主要靠阅读实践来实现。要会阅读,就必须通过大量的阅读实践来克服不良的阅读习惯,加快阅读速度,加深对语言材料的理解。要帮助提高学生阅读速度和阅读水平,引领他们在课堂、课外阅读英文报刊、杂志、原著等是拓宽学生知识面、词汇量,提高英语语篇理解能力的关键。学生阅读后接触到大量真实的语言素材,这无疑是写作的“源头活水”。布置学生课外阅读后,学生有所感触,有话要说,这时让他们写摘要、读后感,交流读报的心得体会,他们就能有感而发,自然而然过渡到写作的训练,让学生体会到“学以致用”的感觉。

如以新闻报道、采访,甚至是最简单的朗读方式来展现本组的阅读文章。又如Donations called for一文,文章报道的是比尔盖茨、华伦·巴菲特来华参加慈善晚宴这一新闻,其中提到裸捐(all-out donation),文中列举了陈光标、华伦·巴菲特对裸捐的看法,社会上对这一举动也说法不一。鉴于此,我让学生们各抒己见,展开辩论。各小组自己决定持支持或反对的观点,列举理由并讨论英语表达然后派代表陈述。在辩论的整个过程中,让两名学生自愿到黑板上作记录。教师要做的就是候在旁边,在他们需要的时候、表达不出来的时候再站出来指导点拨。之后列出写作框架,让学生根据这场辩论写一篇正反观点对比的文章。整个课堂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原则,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

4.每周一次课前3分钟英语演讲

演讲教学是语言综合技能教学,包括对学生听、说、写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调研能力的全面培养。高中生进行时长3分钟的自由演讲,题目来自校园生活、学习交流、家庭生活、体育文娱、科技发展等,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英语综合能力,同时展现自我,为将来走向更远的世界奠定基础。

该环节从确定演讲内容,收集相关信息,写好演讲稿,到最后脱稿在课堂上公开展示自己的劳动,都由学生亲自参与,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二、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勇于面对困境,乐于与他人合作

由于长期以来受到中国传统文化中“中庸之道”的影响,以及我国的社会、教育、家庭环境的要求,和国外的同龄人相比,我国的高中生不太善于表达个人的情感,羞于展示自己的优点。他们往往具有害怕出错被老师批评或被同学们嘲笑的心理。针对我国高中学生学习英语的心理特点,教师可从下面几点入手进行自信的培养。

1.爱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

爱能激发学习的热情,能给学生以勇气和信心。教师应该真诚对待爱每一位学生,尊重他们的个性,也要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要学会倾听学生的心声,建立起积极、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是帮助学生树立自信的基础。

2.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予学生成就感。

无论是在教学活动中还是在平时的生活中教师要不吝惜自己的表扬,充分肯定学生。要尽可能地使用鼓励性语言,既严肃认真,又是善意的、和缓的,这样,学生不会感到紧张和过度焦虑,才能对自己以及学习充满动力。

教师要树立这样的观念:每个学生都有他的闪光点。教师在对学生的课堂提问、课堂活动的参与、课外作业、甚至测验的试卷都不应只打一个分数或等级,而必须根据学生各自的答题情况、个性特点及性别差异加上适当的评语、进行表扬或批评。比如,有一个学生的作文内容还很欠缺,可是跟他自己的书写相比,有很大的进步,那么在批改的时候,笔者适当提高所给分数,并且在试卷上批注:I am very glad to see your great improvement in handwriting.I am sure you will write an excellent essay in the near future.通过笔者的观察,这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进步,并对英语的学习投入了更多的精力和热情。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对很多学生而言是一门难学好的课程,如果学生能从英语学习中找到自信和动力,就能产生良好的英语学习效果。

5.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篇五

高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有效实施

陈朝南

摘要:情感是人非常重要的一种心理感受,良好的情感有助于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使人们端正态度,产生良好的动机。可以说,在高中时期,学生良好情感的形成,能够影响到学生的终身发展。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就显得非常关键。

关键词:高中语文;情感教学;创设情境

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来讲,一定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丰富学生的情感,美化学生的心灵。

一、因文制宜,挖掘文本情感要素

高中教材文本的选文文质兼美,蕴涵丰富的情感因素,担负着读者和作者进行双重情感交流的任务。但传统意义上的高中语文教学侧重语文知识、技能的传授学习,对文本的情感因素挖掘不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兴趣和良好情感。教师要摆脱陈旧、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多角度、多层次地挖掘教材文本中所包含的丰富情感要素,以此感染与启迪学生。教师要对教材文本各种情感要素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因势利导,启发学生跟作者进行深入的心灵对话与情感上的交流,进而使学生在感受中获得快乐,健全人格,培养美好心灵和陶冶情操。

比如,在教学《药》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组织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思考和讨论小说通过哪些要素体现作品的主题和情感。学生经过讨论之后,梳理出了如下情感载体:夏瑜的革命意志和牺牲精神;华老栓一家的愚昧无知和悲惨命运;康大叔之流的凶狠残暴和贪婪狡诈;茶客们的麻木不仁和无知落后;社会环境的晦暗和压抑;坟头花环孤独和希望……进而,学生为革命者的不屈精神而感动,因反动者而愤懑,为麻木者而忧叹,为过去而深思,为未来而憧憬。课文的深刻内涵在教师引导之下深入揭示,内含的情感要素逐步呈现,学生的思想情感在教师的指导下得以激发。

尤其在富含情感要素的诗词文本中,教师对情感要素的挖掘角度更加丰富。比如,教学《沁园春・长沙》这首词的时候,品读“独立寒秋”,感悟伟岸形象;遐想“万类霜天竞自由”,领略勃勃生机;追问“谁主沉浮”,激发豪迈情怀;赏读“浪遏飞舟”,升腾舍我其谁的壮志。诗人自身形象,美好的自然景观,深刻的人文哲理等等,无不饱含充沛的情感,在教学中恰当挖掘,均有激发学生青春激情的巨大作用。

高中选修教材篇幅长、容量大,所具备的诸多情感因素更加全面。如,《中外传记作品选读》所选的人物传记,有革命家、文学家、科学家、思想家,人物类型全面,经历丰富,作品本身内涵深厚,思想深邃,情感深沉,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极佳素材。

二、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产生情感共鸣

教学活动中,灵活地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深入体会作品和作者的情感,并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感情,进而形成良好的心理、情感与品质。这是教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一种重要方式。

比如,教师在教学《蜀道难》的时候,可以用多媒体教学课件为学生呈现一些关于蜀道和巴蜀地区的影视资料、图片,创设浓郁的视听情境,让学生在欣赏影视资料与图片的过程中,了解这篇课文的写作背景和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而开展诵读活动,在反复品读中,创设强烈的语感情景,在语言文字中感受作品的磅礴气势、豪迈情感和深沉感叹。当学生对这篇课文的基本感情有所领会之后,创设相关的问题情境:蜀道的来历,作者如何想象?蜀道的危险通过哪些景象体现出来?诗人劝诫友人的意图是什么?……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并且要指导学生融入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当

中去,以更加深入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再比如,教师在引导赏析《故都的秋》这篇课文时,学生表演朗诵文中人物对话:“天可真凉了”“可不是吗,一阵秋雨一阵凉啦”。读出富有京韵的平平仄仄的声调,将全班同学带到了富有韵味的北方的秋天,传达出文中蕴含的“清静、悲凉”的情感,让学生心领神会。学生就在潜移默化当中将自身融入了课文当中,在课文当中去领悟和感受北平的秋天,学生将文本情境和生活情境统一起来,在文本情感当中融入了生活情感,在文本世界当中结合自身的现

实世界,文本所描述的景物变得鲜活,从而使学生跟文本进行有效的对话,在这种情境当中课堂教学变得富有生命力,学生良好的情感自然得以有效地培养。

三、迁移引申,内化学生情感体验

语文教学情感教育的价值指向是学生人格塑造。学生在语文活动中获得充分的情感体验后,还需通过各种迁移引申,把他人的情感内化为自己的情感,从而陶冶性情。如,在《荷塘月色》课文中,朱自清“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哀愁”的.情感,通过荷塘、月色、树影等朦胧淡雅景象得到了含蓄深沉地表达。教学中,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深入课文情景的体验,较充分地把握作者的情感变化。教学临末,教师提出问题:朱自清坦诚而勇敢地表达了面对现实,内心的哀愁和无奈,真实袒露自己难为外人道说的心理,假设你遇见今夜的朱自清,你会对他说什么?学生思维被激活后,结合自身经验,谈出对朱自清的理解,有的赞成、有的劝告、有的质疑,借对作者的情感体验,升华自身的情感境界,内化为自身素养。

除此之外,教师指导学生结合所学习的课文,发表自己的见解与看法,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读后感想,也能够强化对学生的情感教育。

语文是非常重要的一种交际手段和工具,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然而,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教师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不重视语文的人文性,仅仅是过于重视语文的工具性。这种教学思想严重地阻碍了高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其实,语文教学的灵魂就是情感教育。因此,教师一定要转变观念,根据语文这门学科的特点,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通过全方位和多角度地实施情感教育,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6.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篇六

一、创造情境,营造气氛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人情感教ff关键是引导学生进人情境耶么如何才能入情入境呢?可以通过人物或事物形象的体会和感受,触发学生的情感:例如在教学教《苏武传》-文时,通过分析苏武的生平、他的生长环K以及他出使西域的细Vi和表现,我们可以看到一个面对威逼利诱.绝不屈服的爱闻志十的形象,学生就会对这样的形象产生一种敬佩和崇敬之情,带荇这种怡感去阅读和学习文章,这节课的气氛就会始终在这样的氛围之中,不仅可以提尚课堂效率,还能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疗和感染其次还可以通过朗iifi阅读一些激怡澎湃的诗文或钩子.例如一些抒怡性的散文或岳诗歌等等,另外还可以通过赏析牌精彩的句子或同讯等,例如小说等叙#类的文章.通过-些精彩的语言句子,勾画出文章中的形象,创造氛围,渲染情感.在情境中学^后,还可以通过实际性的营造气氛,例如在教室内做-鸣相关的布,利用多媒体设济播放音乐、视频等,给学生创造一个生动的情感世界,让他们自然而然地进人其中,体会特定意义下的特定情感。

二、发挥情感的感染作用,动之以情

在特定的情况下,一个人的情感是可以感染到别人的,在语文教学中,老师要尽创造条件?用作者的内心怡感来感染学生.要发掘文亭:的内在情感:作教学过程中,老师是课堂的引导荇,老师的情感是会影响到学生的,所以,老师要首先进入角色,把自己的悄感融入到文章中去,把自己变成作,体会作荇的真实M感,然后通过自己的怡感来感染学生,以悄感怡。

三、把握情感的倾向性,调节情绪

面对不同的人成$物会有不同的感受和体会,在一定的条件下,这神怙感还会相互转化,消极会转化为积极,快乐会变成悲伤,喜欢也会转化成讨厌等等,在教学中,快乐积极的情感会感染学生,让他们变得积极,主动去学习,反之,消极的情绪会使学生变得低迷,不船意主动学习。所以,作为老师要始终保持积极向t的情绪,用最好的心态来丨对学生,感染学生情感是一把双刃剑,老师要学会把握自己的情感倾叫,调节自己的情绪。

四、抓住文章语言,体会文章情感

语言是文学作品情感体现的方式,要想感悟文章的情感,关键是把握课文的关键语句,关键的语句往往都是则坨点睛之笔,通过对关键语句的分析和彳巴握,能够从字里彳f间感受到作荇所赋的情感,体会到作者在创作时的真情实感例如在教学《荷塘月色》一课时,这是一篇描写S色的散文,文章中有许多优美的语句,许多对荷花的描写如“出浴的美人”,在那个时代背景下这是有特殊含义的,通过文饫中对荷叶、荷花的比喻、拟人等手法的运用,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的渴望和向往。通过文章的语言和句子,我们家源又邪盐兆髡叩那楦小

五、体会课文内涵,感悟人生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结合的学科.所以,我们要通过学习语文,领悟其中的.内涵,感受中肀五千年优秀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高尚的情操,提升道德品质。通过感悟课文内容,感受到中闻文化的内涵,调动学生的积极怡感,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朵烀感,弓I起学生的共鸣。在我们的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弘扬民族情感的文章,老师要注意合理利用,帮助学生树、y积极鲑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建立高尚的人格,真正实现新课标提出的立人“目标”例如在学习《论语》时,这篇课文退有很多包含人生哲学的名句名肓,通过这些名句的学习,我们可以从中领悟到很多让人一生受用的道理,这些道殚都是中华文化的精髓,经过历史的沉淀和升华,传承下来,通过学习,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中牛文化的伟大,培养高尚的道德修养,形成健康积极的人生价值观。

7.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篇七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成为孩子真正的教育者,就要把心献给他们,只有对学生倾注了情感,才能获得信任与尊重。这个观点与中国的古话“亲其师而信其道”不谋而合。而当前部分教育者,尤其是所谓的有经验的教育者,由于长时间的角色固化,往往自诩为“教室的管理者”,从而形成漠视受教育对象情感的思维定式。在他们的眼中,学生只是学习机器,而不是一个具有真实情感的社会存在。这一切最终导致教育教学过程失去和谐的音符。本应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被影响,师生之间在教学活动中缺乏思维共振,情感共鸣。因此,教育者首先在教育过程中应不吝情感投入,同时充分认识到,教育的目的之一在于培养受教育者的感情特质,特别是人际关系中的感情品质。受教育的对象是具有丰富情感的生命个体。教育的内容应与生活密切相关。

要在英语学习中做好情感教育,我们除了要做好引领者这个角色之外,还要做个学习者。

首先,教师要认真学习了解社会中物质进化与精神提升的失衡,即社会中存在的五大危机:生态危机、人文危机、价值危机、精神危机与道德危机,这五大危机反映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心灵,人与人之间及不同文化之间的冲突。只有深入了解了这些矛盾冲突,才能更好地实施情感教育,优化学习者的人格潜能,提升情感影响力,达到潜能默化,把握教育契机,提高情感质量的教育目的。

其次,在教育教学中,教育者要时刻把握好情感教育的目标,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情感,提高学生情绪情感的自我调控能力,帮助学生对自我、环境两者之间的关系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在必修3Unit 4的Reading部分,作者从how life beganon the earth谈到了“whether life willcontinue on the earth for millions ofyears to come will depend on whetherthis (global warming) can be solved.”我们要对学生提出环境的维护与每个人息息相关,强调“you can make a difference”,增强学生的社会性意识。在Unit3 The Million Pound Bank Note中,主人公Henry在获得巨额支票后并不忘乎所以,在丢失后也没有完全怨天尤人,一蹶不振。我们要通过文章,提升学生的情绪情感的自控能力,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结合,将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结合。

加强英语教学中情感教育是一个demanding task,但同时也是一个rewarding project。首先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个人情感因素会影响人的观察、记忆、思维等活动,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由于面对高考时的功利性心理,学校、家长、个人的多重压力,被迫喜欢“数理化英”等高考课程,而缺乏积极的、主动的、自发的学习热情,这就需要教育者在教学活动中注重学生的心理活动。心理活动指向内部世界以及内部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我们常常听到有教师批评学生“不上进”而学生也会背后埋怨教师“老古董”,甚至当面顶撞,只有我们通过教学中有针对性地指引学生去发现学习和生活中的“平等、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宽容”,同时将教育教学向“激励、鞭策、感化、召唤、指导、建议”的高效和谐的教学方式转化,以此来bridge the generation gap ,让学生变”厌学”为“愿学”,由“苦学”为“乐学”,由提高成绩,升华到完善人格的教育教学目的。

8.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篇八

关键词:信任;喜悦;丰富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8-080-01

一、倾注热情,以情育情,以情激情,达成师生间的信任

爱是教育的前提。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教师的天职,是一种具有伟大意义的情感活动。每一个教师都有爱,但能否对后进生倾注更大的热情和更多的关爱是检验一位教师师德好坏的重要标准。将情感教育融于后进生的转化之中,就要求我们教师深入细致的了解学生,真心实意的关心学生,充分尊重、信任学生。也就是说,对他们既要严格要求,又要相互谅解,使他们感到你不仅是他们的师长,同时又是他们的朋友。只有这样,他们才愿意和你进行思想交流,对你敞开心扉倾吐心声,教师才能及时掌握他们学习、生活和思想活动的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和教育。反之,没有信任的教育就如没有沟通的桥梁,更谈不上教育的效果了。此外,教师对学生的信任是一种希望,它能增强学生的自信,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使他们加倍去努力。

二、正确评价,激发学生的自信,尝试成功的喜悦

学生信任教师,并乐于接受教育,有利于教师激发学生的自信,使其产生内在学习动机。自信是一种积极、肯定又切合实际的自我评价。人们往往是通过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来感知自己,然后做出相应的自我评价。如果外部评价不恰当,就会产生由于缺乏正确的自我知觉而妄自尊大或妄自菲薄的后果。学生的外部评价主要来自教师,因此教师的评价十分关键,尤其是对那些后进生的评价。对他们的评价应遵循“评价积极性原则”,即:用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学生。这样,评价结果就不会使学生丧失信心,厌恶学习。前面提到的教师的爱就是一种积极肯定的评价。此外它还可以体现在其他方面:

1、课堂中,结合教学进行信心教育

英语教学中经常会用到大量的例子,教师在备课时便应注意例句的选用,尽量避免一些可能损伤学生自尊心和打击学生自信心的句子,如:在用although一词造句时,以下两个句子都正确无误:(1) Although he worked very hard, he didn‘t pass the exam.尽管他非常努力的学习,却没有通过考试。(2) Although he failed the exam, he didnt lose heart.管他考试不及格,他并不丧失信心。但是很显然,例句(2)比例句(1)更具乐观色彩。长期下去,这种乐观、向上的课堂气氛会对学生产生虽微妙却能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同时,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表现可做出及时的评价,如:对表现好的,别忘了用“Very good!” (很好!)、“Excellent!”(好极了!);对表现一般的,也可用“Good”(好)、“well-done”(不错)来表扬,让他们品味成功的欢乐和喜悦,培养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对表现欠佳的,切不可加以斥责或冷嘲热讽,可以用“Make it easy.”(别紧张)、“It doesnt matter, just have a try”(没关系,来试一下)、“Try it again.”(再试一次)、“I believe you can do it better next time.”(我相信下一次你一定能做得更好)等这类鼓励性的话,是他们感觉到自己也在不断进步,从而消除惧怕紧张情绪。

2、课后结合作业检查,做出积极评价

所有的学生都十分关心和在意老师给自己的作业评价,因为一个分数,一句评语都表现了老师对自己的态度,作业评价是学生与教师沟通交流的一块园地,也是同学们之间相互比较的根据、相互竞争的动力。细致的批改、积极的评价,不仅反映了一个教师的工作态度,也影响着学生对学习的态度。批阅时不仅要给予对、错评价,而且还要对于学生写错的予以更正并指出错误原因,同时教师自己还要写好阅后记。试想一个老师改作业从来只有一个日期的话,恐怕学生连作业发下来后看一眼的兴趣都没了,长此下去,作业、学习的兴趣也就没了。

3、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如猜谜语,讲故事,做游戏,办板报英语角、举办英语竞赛活动等,让他们充当其中能胜任的角色,从而在参与中充分表现他们的才干,在活动中积极培养他们的自信。自信心总是和自主性联系在一起的,教师应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自主活动,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体会到自己的力量,从而树立信心。

三、结语

9.美术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篇九

列宁说:“没有人的感情,就没有对真理的追求。”情感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曾以生动的比喻来说明情感的作用:“感情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壤上。”他在认知快的论述中高度评价了情感的因素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他还援用列宁的名言,说明了没有可靠的情感基础,不仅不会有成功的学习,甚至连一般的学习也不可能,小学美术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艺术教育寓教于乐、生动形象、感人的优势。向学生展示中华民族的优秀艺术传统,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陶冶情操,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感情。

情感作为人类重要的心理现象,以其一系列独特的功能特征影响教学活动。它具有调节功能。心理学实践证明,当个体出现愉快乐观情绪时,整修智力操作水平大大提高。国外也曾对两组儿童进行实验,一组儿童受益于教师良好情感的调节,其智商为105;而另一组儿童在紧张情绪下,其智商只有91。情感具有感染功能。如果情感感受者与刺激者的内心产生相同的情感体验,则引起“情感共鸣”,相互之间必将产生感染作用。情感具有暗示功能。情感的暗示功能鼓励学生积极学习,能产生一种奇妙的动力作用。情感具有迁移功能。情感的迁移功能是指个体对某个人的情感往往会迁移到这个人一切有关的行为的对象上,成语“爱屋及乌”则为此说。情感具有组织功能。情感的组织功能是指情感常常为想象组织材料。教学中,应重视情感的组织功能,唤起学生丰富的遐想和无限的创造想象,以激发学生的绘画灵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中,可以从下面几方面去培养和陶冶、激发和升华学生的情感,以达到美术教学的目的。

一、抓住作品,丰富情感

情感是创作的原动力,情感是作品的生命力。“心有所思,情有所溢,而后有所撰作”(叶圣陶语),作品是作者情动于中,溢于言表的产物。如果不能领会作者的感情,就不能说真正读懂了作品。正所谓:一部世界名蓍、一幅世界名画,不是人人都能领悟它的意蕴,体会它的情感,欣赏的美之所在。因此,在美术课教学中,我们应充分抓住作品,挖掘其中的情感因素,促使学生由情感的浮浅性向稳定性和深刻性发展,丰富学生的高级情感,即理智感、道德感、美感。

理智感是人们认识和探求真理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一种情感体验。少年儿童的理智感主要表现为求知欲的扩大和加深,对事物的好奇心和追求真理的积极进取心。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只有深厚的理智感,才能使人的智力发挥巨大的力量”。波兰科学家哥白尼曾说他对天文的深思,产生于“不可思议的情感高潮和鼓舞”,才发明了日心说。法国作家大仲马一生写了二百多部小说和戏剧,他写《三剑客》时,狂笑不止,时时和书中角色开玩笑,好像他们就坐在自己面前似的。正是由于深厚的理智感,使大仲马的小说写得幽默、风趣,引人入胜。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我们应凭借作品、抓住作品,丰富学生的理智感。如,在教学《中国写意画》时,我先出示了一幅齐白石的《墨虾图》,创设情境:“你们觉得这画画得好不好,为什么?”生讨论后,又向他们提问:“齐白石爷爷是老年时才开始学画的,可他仍画得这么好,难道他有什么秘决吗?”学生对此产生了好奇心。然后,我给他们讲了齐白石爷爷的故事和他画虾的趣闻,激发了学生内心的崇敬之情,从而增添了他们学习中国画的信心和目标。这就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丰富了学生求真的理智感。

道德感是关于人的言行,思想等是否符合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而产生的情感体验。它包括责任感、义务感、自豪感、尊严感、同情感、羞耻感、友谊感以及人道感等。儿童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培养儿童的共产主义道德感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因此,教学中应充分抓住和把握作品,培养学生的道德感。周松生老师在《救救大熊猫》的儿童创作教学中,没有直接介绍大熊猫面临的灾难,而是在画好的熊猫眼睛上添上几滴眼泪。“咦!大熊猫怎么哭了?”儿童的情绪被吸引到本课的主题,大家纷纷展开联想,说:“熊猫没有竹子吃,要饿死了......。”老师又问:“小朋友,假若你的好朋友遇到困难,你怎么办?”儿童的爱怜之心被激发出来,他们把熊猫当作“人”,当作好朋友,各式各样的想象跃然纸上,真诚地表达了一出抢救大熊猫的强烈愿望。当教师巡视时发现,有个儿童却画子一只大肥猪,教师想:唉呀!大家都画救救大熊猫,你怎么画成救救大肥猪呢?教师再仔细一看,惊奇地发现,原来她画的是一只大肥猪形的储蓄罐,上面写着“寄给大熊猫”收。这种来自情感促使的奇特构思,当场受到老师的表扬。在老师的进一步指导下,这位小朋友把自己也画了进去。画面上,一个不足柜台高的小女孩正踮着脚尖,向汇款处递上自己的心意的储蓄罐。整个画面流露出纯真、幼稚的童心,没有丝毫做作的痕迹。

美感是根据某种美的需要,对一定的客观事物进行评价时所产生的一种情感体验。这种体验,即审美体验。教学中,我们应注意引导生“入其境”、“会其意”,逐步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美、欣赏美、体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如,在《画花生》的教学中,为也使学生全方位地对表现对象发生兴趣,增强审美情感和表现美的欲望,教师首先让学生品尝自带的花生,体味花生的“甜、香、脆”,进而由味觉引导视觉感受,让其讨论花生“美不美,美在哪里”。当学生满怀兴致说出花生“形态美、花纹美、线条美”时,师再引导生注意对美的表现,直接体现出美术教学的本质特点,顺利达到教学目标。

二、创设情意,激发情感

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一定的场合下产生的。生动的教学情境可能激发学生的

情绪体验,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有效手段。情感的情境性特点启示我们: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如,一位教师在教学画梅花鹿时,首先让学生观看了梅花鹿在大自然中自由活动的录相,范画时,又采用“一头多身、一身多头”的教学法,即头和劲不变时,或身子变几个形态。灵活有趣的教法,诱发了学生创作的欲望。他们也学着老师,随心所欲,自由表达,画出的梅花鹿千姿百态,令人百看不厌。

三、和谐关系,调动感情

契柯夫说:“师生之间一种互相怀有好感、互相尊重的气氛,这将有助于教学和教育任 务的完成。”教学实践中,我们应注重建立和谐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积极情感,使情感的感染功能和迁移动能充分发挥。

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教师必须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控制住不良情绪对教学的负面影响,以良好的情绪去营造一具融洽和谐的情感环境;教师还应十分重视对学生的激励的评价,充分运用情感的暗示功能来调动学生的情感,和谐师生关系。

一次,有个低年级学生照老师的范画画好了一个少年之后,旁边又加了一团黑色。教师问:“这是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学生回答:“少年的影子。”“谁叫你乱画的,你没看见老师就画了一个少年吗?”“学生看看范画, 再看看教师严肃的脸,呆呆地点头并顺从地用涂改液把“少年的影子”抹掉了。

这位教师在不自觉中就扼杀了学生创作激情。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人性中最深切的素质,是被人赏识的渴望。”著名作家丁玲一篇文章中回忆说:“自从叶圣陶发表了她的第一篇小说,便激发了她酷爱文学的热情,从而选定了文学作为她终身的事业。可见,赏识能激发人的心理需要,使人在高亢的情绪中快乐地学习、工作。学生都渴望受到教师的赏识,获得教师的表扬。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尽量充分利用学生这一特点。

在一堂小学美术课上,日本的教师发现有位学生画的是方苹果,于是耐心询问:“苹果都是圆的,你为什么画成方形的呢?”生回答:“我在家里看见爸爸把苹果放在桌上,不小心,苹果滚到地上摔坏了。我想,如果苹果是方形的,该多好呀!”师鼓励说:“你真会动脑筋,祝你早日培育出方苹果。”虽然把苹果画成方的脱离了实际,但这位日本教师却积极发挥了“皮格马称翁效应”,他的做法值得我们深思和学习。

10.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篇十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

[作者] 陈华

[内容]

语文教材本身颇具情感性,如自然之美、社会之美、艺术之美、道德之美、人生之美。这些深具美感的文章,多是古今中外名篇精粹,且都是作者“情动于衷,不吐不快”的力作,无不是“情”的喷涌结晶。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在美的世界里感受真、善、美,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就应把握文中泻泄奔腾的感情激流,领悟字里行间跳动着的感情脉搏。这样,呈现在学生面前的就不再是抽象枯燥的文字符号,而是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了。因此说,“情感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是语文教学的灵魂。

发掘课文中蕴藏的思想感情。要使学生在学习中如沐春风,身临其境,与作品中的人物同休戚、共哀乐,爱其所爱,憎其所憎,陶醉其中,乃至达到忘我的境界,教师就应将把精力集中在“情感”上。怎样才能“发掘”出作品的内蕴?

课前,教师要广采博览,深刻透彻地了解作者的人生经历、思想历程、写作背景,这样才能深入剖析作品,进入角色,挖掘出创作时的`匠心,力争把作者创作时的全部激情重新释放出来。“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对潜在的字、词、语、修辞的领悟中,受到作品的感染熏陶,与作品中的人物一起分担喜怒哀乐。反之,就达不到这样的效果。比如:教师不了解郭沫若的坎坷经历、爱国热情及在黑暗中不倦的探索追求的精神,就讲不好《天上的街市》,就无法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光明、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的美好愿望。如果教师只教其“文”,未教其“义”,更没有情的输入,如此就不必说以情动人了。

恰当地表达课文蕴藏的情感。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作为主导的教师应把作品中的情感传达给主体----学生,使其受到感染。主导和主体的情感能“溶为一体”,关键在于表达方式的恰当选择。

(1)有表情地朗读----引导学生领受情感美。?有表情的朗读是学生感知教材的主要方式和获得作品情感的基本途径。它把无产的视觉文字化为有声的听觉语言,把储存信息的符号载体还原成作者所要表达的真情实感,使作品中的人物、情景跃上纸面,作品的情感便入于目、出于口、闻于耳、铭于心,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品味其情调,明确其情理,激扬其情怀。例如有表情朗读《最后一课》的结尾:“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一句,音量应稍轻,语速要放慢,以表现下课钟声在韩麦尔的心头引起的巨大震撼和痛楚。“我----我----,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两处破折号要读出间断,以显示韩麦尔哽咽语塞,悲恸万状的感情。“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出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对这一段,读时

11.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篇十一

情感是反映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体现,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想要提高高中语文教学效果,必须重视情感教育,其作用不容忽视。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才能挖掘学生的情感体验,最终达到提升教学效率的目的呢?

1.要对教育教学方法进行优化

教育教学方法的科学、合理性,能从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乐意学习的动力。所以,高中语文教师要不断优化、整合教育教学方法,逐渐形成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首先要注重因材施教,对学生的情感进行启发。老师要多关注、关心学生,了解每位学生的爱好、特长和优点等,并针对其特点进行适宜的鼓励,引导他们要扬长避短并积极发挥自身特长,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才能的同时,大大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其次要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为学生再次创设情境,使他们可以体验情感。人总是会在一定的场合、情境中产生情感。因此,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方法,利用图片、画面、声音、音乐等情境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情境,使他们身临其境、深入其中,从而产生关联此情境的情感体验,更好的领悟作者的情感,激发自己情感的同时也与作者的情感达成共识。

2.拉近师生距离,产生情感共鸣

情感是拉近老师和学生之间距离的纽带,情感共鸣是发展亲密无间师生关系的关键所在。在学校,除同学之外,老师对学生而言,是在情感上最为亲近也是最想亲近的,他们努力想得到老师的喜爱,迫切地想成为老师心中的好学生人选,这是他们一切行为的动机。所以,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亲近和深入了解每位学生,充分掌握他们的心理特征,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同时积极发挥情感吸引力,产生亲密无间的师生关系,如此,教师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就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亲密无间的师生关系是课堂教学中情感的基础。比如,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只进行干巴巴的讲解,缺乏情感的交流,那这堂课肯定是枯燥无味的。反之,老师对自己的学生满是关心、关爱,进行的必是激情澎湃的讲解,自然会激起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产生快乐的情感体验和促使其身心得到全面的发展。所以,在高中语文教学课程中,教师要利用自身语言体态赋予课堂教学内容以情感色彩,教师对学生投以慈爱的目光以及富有激情的手势等,更容易产生师生间情感上的共鸣,有利于营造课堂气氛的活跃性,使学生产生快乐的课堂情感体验能力,对教育教学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赋予文字语言艺术

原本无声无情的书面文字通过绘声绘色的语言艺术加以修饰,就变得生动优美。声情并茂地朗读就是语言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现在的高中语文教材,文章大部分都语言优美,由于应试教育使得课堂上朗朗的读书声越来越少,像这样的文章,只有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才能更大的激发学生的情感,实现教育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不仅现代文如此,文言文教授过程中更应该加强朗读的重视程度。学好文言文的捷径就是通过朗读培养语感,其中一部分诗词还应配上音乐进行朗诵,以达到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掌握的境界。在引导学生进行朗读方面,首先可以从教授正确的停顿、语调、重音等方面作为视角,使学生体会作品以及感受作品所蕴含的情感,并以此受到感染和熏陶。

4.拓展课外阅读,丰富学生的情感

课外阅读属于完善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对于语文课程来讲,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情感。学生想要掌握更多的内容,学会更多的技能,就一定要使自身的视野拓展,进行必要的课外阅读。像是要求学生在每一个周都交流和沟通课外阅读素材,如此不但使学生的学习生活得以丰富,而且还使学生的内心世界变得更加充实,实现了学生学习视野的开阔和情感的丰富,并且也有利于学生健康、积极,乐观品格以及情感的培养。为此,教师应当努力启发学生由课堂向课外拓展,引导学生将阅读笔记写好,激励学生针对阅读素材发表内心的体会,以使学生由实际生活当中有所感悟,最终升华学生的情感。

综上所述,作为一种高效教学途径的情感教育,要求教师在教授学生知识的过程中渗透美好的情感。借助渗透情感教育,学生能够体会到一种快乐感,能够实现学生情感调控能力与情感品质的提升,激发学生对所有事物的情感感受,进而健全学生的品格,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2.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渗透 篇十二

一、目前高中生所具有的情感特征

1. 强烈而不稳定

有的心理学家把青少年发展初期称为“疾风怒涛”时期。因为他们的情感暴发快, 容易波动, 时而平静、时而积极、时而消极、时而内隐、时而外露, 因此英语教师在课堂内外与学生的交际活动中应该注意他们情感的变化, 使他们的情感受理智的支配。

2. 丰富而深刻

高中生的情感内容日益丰富, 情感体验不断变化, 这样对老师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喜欢知识渊博, 具有兢兢业业的敬业精神和高尚个性品质的教师。教师在教学活动中, 不仅要“晓知以理”, 而且还要“动之以情”。

3. 带有隐蔽、曲折的性情

由于高中生自我意识的不断发展, 其自我控制的能力也逐渐增强, 相应的外部表情动作逐减, 内心体能有所加深和延缓, 出现心境的体验。因此老师平时要了解学生思想情感的表情依据, 而且需要综合他们的各种表现和个性特点来判断引导其言行。

二、应对策略

1. 教学中要注意情感的迁移, 以情动人

学生对知识的不断追求, 不仅取决于对学习的兴趣及明确的目的性, 还必须有情感作为动力。“爱屋及乌”这一成语告诉人们情感具有迁移功能, 而“亲其师, 信其道;厌其师, 废其道”更明确地指出学生对教师的情感, 能改善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倾向性。感情是双方的, 你爱学生, 学生也爱你。这样学生得到的不仅是知识上的启迪, 同时也得到精神上的鼓励和情感上的慰藉。

2. 教学中注意以情激学, 以情感人

夸美纽斯说过:“孩子们求学的欲望是由老师激发起来的。”教师应当成为孩子的朋友, 深入到他的兴趣中去, 与他们同欢乐、共忧伤, 忘记自己是老师, 这样孩子才会向老师敞开他的心扉。每个学生初学英语时, 都有要学好英语的愿望, 但学习中的挫折容易损伤学生的自信心, 使他们对英语学习产生厌恶的心理。为了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在教学中我注意与学生交流感情, 对学习较差的学生, 不嫌弃, 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积极性, 特别注意他们点滴进步。有的学生不爱学习, 其他学科成绩也很差, 对英语就更不感兴趣, 上课时, 不愿开口。针对这种情况, 我有意识地多接近这些学生, 常常利用课间带他们读单词, 耐心帮他们纠正发音。所以老师的爱应该像按时东升的太阳, 而绝不是那种季候风, 蓦地而来, 猛刮一阵, 然后飘忽而去, 无影无踪。

3. 教学中注意多元创设友爱、融洽师生关系, 以情导人

教学活动是师生双边共同活动, 若要学生乐学, 教师必须做到乐教, 所以, 教师必须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 从自身做起。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 自己首先要做到。为学生树立榜样, 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教师的要求就会顺利地“内化”为学生的需求。我们可以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 保证差生与优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平等地位, 采用各种形式和途径对他们进行表扬和鼓励, 实行激励评价, 激起他们的成功欲望, 使他们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唤起他们的自信心, 使他们学有目标, 赶有方向, 逐步提高。

4. 课外活动要注意情感的延伸, 以情育人

情感教育重在教学中的全部过程, 但课堂上师生交流时间毕竟有限, 个体的情感教育不易进行。因此, 课外的情感投入至关重要, 通过课后与差生、住宿生、留守学生谈心交流, 消除他们心中不利于学习的消极情绪, 帮助他们缓解焦虑和挫败感, 找回自信。

5. 改进高中英语教学方法, 寄情于法

改变注入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 我们应把教与学的过程变成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己研究、探索问题的过程, 强调培养学生分析文章、欣赏文章的能力。利用现代教学媒体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 情境的设计以材料为中心, 以情景引入, 以理解为目的, 做到“情景领先, 意令期间, 帷情激听, 以景促解”。

13.浅谈化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篇十三

摘 要:情感教育是化学学科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有意识地在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可以感染学生、激励学生,让学生快乐学好化学。

关键词:情感教育;爱心真情;融美于情;寓情于疑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30-0216-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30.141

情感教育是学科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人生观的重要手段。化学教学有着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丰富资源,教师有意识地在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内容,可以感染学生、激励学生,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中学好化学,用好化学,为社会服务。化学内容枯燥琐碎,教师要结合学科特点,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中积极学习,主动探究,更好地实现学习目标。

一、爱心激励,真情感染

情感教学的核心是教师拥有一颗爱心,对学生有一颗热爱之心。有了爱心,才会产生激情,有了激情,才会真情感染。教师对学生有了热爱之心,就会用真诚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以仁爱之心对待每一个学生,真心希望每一个学生成就梦想。教师的爱要通过自己的目光和眼神,通过自己的语言和行动去表达,通过自己的信任和和期待,通过自己的激励和行动去传递,让学生因喜爱j教师而热爱化学,学习化学。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发现学生上课睡觉,这是学生对化学学科没有兴趣的表现。究其原因,很多情况下是教师不关注学生,不了解学生的内心,教师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不能以一颗爱心对学生一视同仁。有一次我问一位学生,某同学为什么上课睡觉,他说,老师在一次提问时,某同学回答错误,老师以嘲讽的口吻批评了这位同学,使这位同学没有面子。随着时间推移,教师早不放在心上,而学生依然耿耿于怀。是啊,教师不经意的一句话却影响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影响了学生的化学成绩。我找到该生真诚表达了我的歉意,得到学生的理解,这个学生又燃起学习化学的热情,成绩一直保持前列。

可见,教师批评学生,切忌讽刺挖苦,要爱心激励,真情感染,满怀爱心地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潜能,让学生在学习中去感受学习的快乐,体验学习的收获。

二、展示学科之美,融美于情

化学是绚丽多彩的世界,有着无穷的奥妙,有待人们去观赏、去挖掘、去探究。化学是美的世界,它的美表现在内容美,元素周期律给人以节律和秩序美,甲烷、二氧化碳等分子结构给人以对称美,千姿百态的钟乳石、石笋给人以静态美,化学平衡的移动给人以动态美,氧化还原反应又给人以辨证统一美。化学美还在于化学现象之美。化学现象以物质丰富多彩的颜色、立体多样的形状、多姿多彩的变化引起学生美的感觉。蓝色的胆矾、紫色的碘、银白色的钠等物质以其本身艳丽的色彩吸引学生;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强光,氨气溶于水形成美丽的喷泉,这些引人入胜的化学现象总是能引起学生的一片惊叹。

化学的美需要教师用美的语言去表达,去激励。教师如果能够抓住内容美,可以概括学习的知识,勾勒其美的实质。可以抓住化学现象的形式美,用优美动听的语言去感染学生,让学生牢记于心。

化学世界之美,还需要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美的氛围,再现美的世界,体验妙趣横生的化学之美。此时,学生能够感受化学之美,体验化学之美,那么,学生一定会陶醉在美的化学世界,收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三、优化提问,寓情于疑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一定会遇到疑难问题,有了疑问,需要具有克服疑难问题的勇气。这种勇气就是坚强的意志、无所畏惧的精神。解决了疑难,学生就会有“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体验,就会产生释惑后的成功喜悦。

疑难问题的解决,需要教师精心设计问题,紧扣教材,突破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如在进行“物质的量”概念的教学时,教师可这样设计问题:“同学们都知道物质间的化学反应是原子、分子或离子间按一定的个数比进行的,单个的微粒非常小,肉眼看不见,也难于称量,那么,我们怎样把微粒与可称量的物质联系起来呢?”这样设问,是利用问题,制造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将学生带进惊奇的世界,让他们去探究。

知识之间是有机联系在一起的,教师的设疑也应该注意知识的前后勾连,纵横联系,让知识保持相对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做到温故知新,复习巩固已有知识,开启新知识的探索。

设置的问题必须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要难易适度。问题容易,学生就会感到乏味,激发不起学生的探究欲望,问题太难,学生感到无从下手,容易失去学习的信心。所以,教师要关注学情,让学生保持旺盛的学习求知欲望,保持无所畏惧的探索精神。

四、联系生活,激发情感

化学学科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化学知识是为工农业生产服务最直接的内容。所以,在化学教学中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到学有所用,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激情。紧密联系实际,可以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丰富教学内容,也可以让学生感到化学与时代的关联,体验到时代的气息,使学生自始至终保持最佳的学习状态。

上一篇:教学教研管理档案总目录下一篇: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寒假放假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