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旧的教学模式音乐教学反思(精选15篇)
1.改革旧的教学模式音乐教学反思 篇一
因为俄罗斯与我国有着密切的贸易往来,在经济一体化的今天,要求我们掌握好这一商业语言,所以,国内很多高校都已经开设俄语专业。但是,就当前的教学情况来看,俄语教学明显存在很多不足。对此,我们必须深化俄语教学改革,从根本上提高俄语教学质量。
一、高校俄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从当前的俄语教学状况来看,受教育经费不足的影响,很多高校都没有足够的资金聘请专业、权威的教授授课,俄语老师大部分是教学成绩平平、经验不丰富的年轻老师。因为生源扩张和俄语专业热门的影响,部分老师不得不兼顾几个班的教学任务,在没有精力与时间进行探索的情况下,教学过程枯燥、教学方式单一。为了赶进度,使用“灌输式”教学方式,虽然老师讲得很卖力,学生却听得云里雾里,这种学习是没有效率的。
另外,轻实践重理论、轻口语重笔试的教学,为俄语教学埋下了很多弊端,这也是“哑巴”俄语出现的原因。
二、俄语教学改革的方向
1.转变教学理念
在俄语教学中,为了提高教学有效性,除了要体现学生主体作用以外,还必须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学实践中去,将新型的教学模式与思想引入俄语教学。在授课时,注意师生交流,结合学习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通过设置教学实践考核,不断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这样才有利于培养更加全面与优秀的人才。
2.使用多元化、先进的教学方式
在教学中,除了明确知识重、难点,提高学生学习热情外,还应该根据教学任务和学生个性,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快速提高教学效率。对于师资队伍的建设,除了要求学校聘请专业丰富的教授,还应该整合教学模式与方法,通过开通在线疑难解答,召集老师进行教学研讨,这样才能相互吸取优点,打造出专业的教学队伍。
俄语作为重要的语言,对现代化发展以及经济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必须整合教学中存在问题,从细节上让俄语教学更加国际化、全面化、科学化。
2.改革旧的教学模式音乐教学反思 篇二
传统的中学语文教学重视知识的积累和机械记忆, 而对此内容的深刻理解和对知识的灵活掌握知识则力度不够。从学习规律来看, 学生有极强的好奇心, 他们对生动形象的东西更感兴趣, 而对罗列知识点不感兴趣;他们对直观、现实感强的东西感兴趣, 而反感空洞枯燥的说教。传统教育的弊端日益显现, 教学改革也就提上日程。
二、教学改革的好处
面对教学改革的大潮, 各个学校都在摸索适合自身发展的教学模式。在近一年的教学改革中其好处也逐步显现:
1. 传统的以教师讲为主的课堂往往是教师自我陶醉地唱独角戏, 讲台下的学生死气沉沉。新的教学模式实施以来, 教师的角色从主体地位转变成主导地位, 教师是学生的引路者、辅导者, 学生能在新的课堂里争先恐后、畅所欲言, 课堂气氛生机盎然。
2. 新的教学模式下, 学生从被动的接受者变为主动学习的主人, 学生发挥自己的积极性、主动性, 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 同学之间主动合作互助, 团队精神可佳, 促进了人际关系的和谐。
3. 新的教学模式下, 教师引导, 学生主动探究, 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 同学们不仅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也会产生理性的思考, 从而达到一种认识的深度。
三、教学改革出现的问题
新事物的产生往往是艰难的, 教学改革也出现了很多问题。
1. 教师面对新的教学模式, 产生了传统和革新观念的交锋。
一些守旧、安于现状的教师, 从心底里抵制改革, 排斥新事物。在教学过程中, 依旧我行我素, 坚守着原来的方法。
2. 学生在新的教学模式下, 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
比如, 内向的学生不擅长交际, 很难和其他学生融为一体, 进行合作探究, 而外向的学生一味展示表现;成绩好的有独学现象, 成绩差的就浑水摸鱼, 趁机聊天等等。
3. 师生对教改经历了从好奇到疲软的心理变化过程。
比如, 新的教学模式试行之初, 师生激情澎湃, 面对一篇课文, 教师不断鼓励学生创新;学生也千方百计地想新招, 但一段时间过后, 他们却没有激情去尝试这些招数了。教改到底能不能渡过疲软期最终走上正轨, 还需要更大的努力。
四、教学改革的出路
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 问题重重, 但我们应该明白, 新事物的产生总要经历一个艰难的过程, 教改也不例外, 只有知难而上, 教改才能顺利进行下去。作为一线的教学人员, 应做到以下几点:
1. 树立教改的坚定信念。旧的教学模式在多元化的今天所显现出的问题越来越多, 如何能走出这样的困境, 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探索、去尝试。
2. 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学无止境, 作为教师, 更应该不断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以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特别是在电脑普及的今天, 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得到拓宽, 教师不学, 很难跟上学生的思路, 更谈不上构建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融洽的课堂氛围。
3. 课堂上, 把主动权还给学生, 注意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但这并不意味着老师讲得越少越好, 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灵活把握课堂。
4. 教师要勤于思考, 善于交流。新课改过程中, 问题很多, 教师之间应该相互交流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3.教学反思新课程英语教学改革 篇三
Unit 1 You like western classical music, don’t you?
新课程英语教学改革,注重科学探究的学习,关注体验性学习,提倡交流与合作、自主创新学习,课程改革的成败关键在于教师,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实施者,作为教师的我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学习新课程改革理论,更新教学观念,迎接新课改的挑战是一次深刻的改革,新课改倡导全人教育,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的终身学习的能力,新课改倡导建设性学习。下面简单地回顾一下本节课的英语教学。
一、关注学生情感,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
学生只有对自己、对英语及其文化有积极的情态,才能保持英语学习的动力并取得成绩,刻板的情态,不仅会影响英语学习的效果,还会影响其它发展,情态是学好英语的重要因素,因此我努力创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空间,做到:
1、尊重每个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在学习中的尝试,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积极性。
2、把英语教学与情态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进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
3、关注学习有困难的或性格内向的学习,尽可能地为他们创造语言的机会。
4、建立融洽、民主的师生交流渠道,经常和学生一起反思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互相鼓励和帮助,做到教学相关。
二、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1、创设各种情景,鼓励学生大胆地使用英语,对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失误和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
2、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直接交流的机会,以及充分表现和自我发展的一个空间。
3、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合作、探索等方式,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
4、创造条件让学生能够探究他们自己的一些问题,并自主解决问题。
三、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让他们在学习和适用的过程中逐步学会如何学习做到:
1、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到阶段性学习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
2、引导学生结合语境,采用推测、查阅和协调的方法进行学习。
3、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评价,并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学习策略。
四、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评价。
4.课堂教学改革反思 篇四
一、多了师生互动,少了自然生成
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度的生命历程,是一段共创的人生体验,是真实的生活经历。这里应没有装腔作势,没有矫情的表演;这里可以没有语惊四座的回答,但不可以没有情感的真实流露。一位教师为了操练句型“What would you like?I’d like some…”设计了一个“追圈”游戏。活动开始,教师先提问“What would you like?”学生回答:“I’d like some milk.”教师就给他一个milk的头饰,然后请回答过问题的几个学生走到讲台前围成一圈蹲下,一学生在圈外,蹲着的学生问:“What would you like?”圈外的学生一边沿着圈跑,一边回答“I’d like some bread.”那么戴有bread头饰的学生就必须迅速起立并追赶圈外的学生,一圈以后没有追到,他就代替圈外的学生继续转圈。这样的活动几轮进行下来,学生一个个笑逐颜开,但这样的参与,只是表面的、形式上的参与,没有唤起学生深层次的情感体验和思考,而且,这样的活动,只是为活动而活动,是机械性的操练,是为操练而操练,没有考虑到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的交际性,试想:“What would you like?”和跑圈回答之间有什么联系?在大班额教学形式下,这样的课实际操作效率又有多高?这样的课,气氛是热闹的,学生是兴奋的,但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所学知识呢?
二、多了鼓励评价,少了客观公正
新课程强调对学生的尊重、赏识,主张教师多鼓励学生,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意识到学生是一个个独立的、有思考的人,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于是乎,我们的课堂上经常可以听到“嗨,嗨,你真棒!”“你真聪明!”“棒极了!”的表扬声。如有一位教师在讲解句型“It tastes good.”时,首先自己拿起一只橘子,边剥边尝了尝,然后意犹未尽地说:“Oh,it tastes good.”然后,让学生也来尝一尝,说一说。自然,有些学生说得很好,表演得也很好,也赢来了教师的表扬和小奖品,赢来了听课教师的一片赞叹,于是学生争先恐后地举起了手,热闹非凡,不知是教师没有留意,还是为了鼓励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并没有及时纠正某些学生的发音错误。我也发现还有很多学生因为没有尝到水果,没有争取到发言的机会和小奖品而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太没意思了!为什么老师没有点到我?”教师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坚持正面引导,这本没有错,但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的是:一节课如果总是“你真棒”之类的表扬语,把表扬当作一种公式,那这种表扬能真正起到激励作用吗?教师随意的、主观的评价能否让学生感到评价的公正?是否会挫伤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多了小组“合坐”,少了合作讨论
新课标倡导要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精神,而如今课堂上经常出现形式上的小组“合坐”,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小组合作。而且无论什么课都用,好像用得越多,新课标的精神就贯彻得越好。如,一位教师在上My home这一课时,通过大量的巩固操练,学生显然已基本掌握了教学内容,接下来教师设计了一个让学生“design your home”的教学环节,教师旨在通过活动,让学生灵活地将所学内容贯彻、运用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去。可是,由于教师没有做很好的铺垫和示范,为了所谓的“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英语的氛围”而没有一句汉语的解释,结果学生在活动时,由于目的不明确、操作不到位而使得活动很凌乱。讨论时,各说各的,到最后,由于时间关系,教师只好请个别学生做小组汇报,在大多数学生还没有操练的情况下将这个活动匆匆收场,一个独特的设计就在匆忙、凌乱之中结束了。这种合作学习只是为优等生提供了一个展示的舞台,而失去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所以我们不能认为,学生围坐在一起,进行简单的讨论,就会出现合作的效应。合作的动机和责任是合作学习,不是课堂教学的点缀,而是一种实际意义的学习方式。
5.语文教学改革反思(范文) 篇五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我校也进行了彻底的改革,每个教师的教学 观念、教学方式都在慢慢地发生变化,经过多次尝试、总结、再尝试,教师的角色在悄悄的变化着,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在慢慢的凸起,我认为自从开展了新的教学模式以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有了很大的转变。虽说谈不上什么经验,但是也有了自己的一点见解:
一、认识方面
想想过去,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职责主要定位在知识的讲授和传递,就像是把知识从一个仓库搬运到另一个仓库,这样一来,教师就变成了知识的“搬运工”我们教师的职业活动变成了一种单调乏味、简单重复的机械“操作”,沦为了只是按照固有程序机械运行、缺乏创新意识的“教书匠”。在这种单调乏味的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体验不到自己职业的快乐感。而现在,我校改变了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以高效课堂教学为重点,充分利用导学案,扎扎实实进行教研活动。
二、阶段效果
首先,通过半年的课堂教学改革,我欣喜的发现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了。课改把教师的“主演”变成了“导演”,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充分活动,按照自己应有的思路进行学习。这样,学生有积极的参与意识和自主意识,改变了传统听课的被动、压抑的局面,整个课堂上呈现出一种异样的学习氛围,生动活泼。同时,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学生大脑在兴奋、活跃的时候,更容易接受知识。其次,这样的教学方法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现在,学生能够在课堂畅所欲言,这对他们提高讲普通话能力有不小的帮助。再次,也使学生进一步增强了合作意识,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三、课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实行课改后,安排好的一节课的教学目标不能按时完成。、学生的基础差异性大,造成班级课改开展不平衡。、对课改工作认识不够,尤其一些老教师还是不够开放,死守传统教法不放,没有从根本转变教学观念。、年轻教师不够执着,态度不够端正,把课改工作当成是一种任务来完成,没有从教育发展的立场出发。
四、课改中有待解决的问题
1.以学生为主体,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下,教师都非常认真的钻研教材,备课也非常充分,但是在课堂知识传授的过程中只是把备过的内容不加选择的传授给学生,而本应该作为课堂主体的小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这样的小学语文教学严重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性及主体性。所以目前小学语文教学必须要做到以学生为本,彻底改变过去那种满堂灌输的教学模式。具体来说,教师首先要了解和把握学生记忆特点,然后采取符合学生学习和认知规律的教学节奏授课,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效率。其次,教师要具有创新意识,要做到因材施教,要在充分发挥教学艺术的基础上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结构的最优化。最后就是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一定要让每个学生都能从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实现在快乐中学习的目的,这样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教师要灵活地利用教材,及时增删教学内容。
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处理好教材内容与教材内容外的关系,也就是说教师要灵活地利用教材,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知识架构来适当这拓展或删减教材内容。当然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首先用好教材内容,绝对不能因为引进教材外的内容而忽略了教材内容,忽视了对课文的研读,这样的做法也是不科学的。因为目前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教材不但给教学提供了内容,同时还给教师提供了很多教学方式的导向,教师一定要精心研究标准教材。另外,教师在准确分析和定位好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可以适当考虑引进标准教材之外的相关资料,这样可以有效增加学生对作品背景的了解,不但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而且还可以有效拓展学习内容,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3.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读书是提高小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及素质的关键,所以必须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具体来说,首先教师要从思想上真正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阅读教学观念,坚决驱除“课堂代替阅读”的弊病,要不断激发和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其次,教师要尽力通过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的方式多留给学生读书的时间,让小学生能有时间去读自己喜欢读的书。再次,教师要多注意向学生传授相关阅读技巧及方法,使学生都能做到在阅读过程中实现知识的积累。最后,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造阅读的良好条件,积极创造机会让学生能有书读,有喜欢的书读,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
4.要合理使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资源,同时不断提高教师综合教学素质。
首先,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要教会学生正确理解和应用好我们国家的语言文字,虽然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教学可以带来很多的教学便利,但是我们还要看到多媒体教学也有很多弊端,那就是会影响到对学生的想象力及创造力的培养。正确的多媒体教学观念应该是只把其作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辅助,需要用板书的地方还必须要尽力用板书,能通过自己朗读或示范的地方尽力不用多媒体,因为教师的这些亲身力行的行为都对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不可替代性。其次,除了小学语文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综合教学素质之外,学校及主管教育部门也应注重对小学语文教师能力的培养,不但要不断加大对小学语文教师的培训投入力度,而且还要通过制定奖惩措施来激发小学语文教师的自主学习激情,要鼓励他们都能不断更新和改革教学方法,要勇于创新,要尽力突破传统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束缚,逐渐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效果。
2014.2
6.物理新课程改革实验教学反思 篇六
1) 新的课程标准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物理课程不仅要关注学生对科学知识与技能的学习, 而且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科学品质, 进行sts教育。培养科学素养是指培养全体公民的科学素养, 而不只是培养少数的科学技术精英。《标准》中的培养目标是对学生的最低要求, 也就是说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要达到的。物理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 满足所有学生的需要, 是“为全体学生的物理”。在传统的教学大纲和物理课程中, 教师更多的是关注知识点、知识的结果和学习的效果, 忽视了学习的过程、获得知识的过程和方法, 忽视了学生科学品质的培养和sts教育, 一句话, 只重结果不求过程。而《标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阐述了物理课程的培养目标, 这三个维度是平行的。新课程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它遵循了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 注重学生经验、物理知识和社会发展三方面的整合, 突出了学生全面发展的新理念。按照新课标的要求, 教学大大加强了探究式学习, 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但同时感到教学时间之紧张。例如:八年级物理探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导体电阻的关系, 教材要求一课时完成, 但是用探究实验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猜想与假想—设计并进行实验—记录收集证据—分析归纳获得结论—评估交流的过程进行, 一课时很难完成, 需要两课时才能完成。其实, 实施探究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要让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 学会探究的学习方式, 是要通过这种学习方式培养他们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习惯, 唤回他们创造的激情、积极的态度以及活泼开朗的心情, 所以多占用一些时间是值得的。但需要说明的是, 实施探究教学不完全在课堂上完成, 只要学生有探究的积极性, 就完全可以在课外去做他们有兴趣做又能做的事。课上老师只让学生汇报探究方法与结果, 这样可大大节省授课时间。只要老师在平时的备课中, 能对教材做到统揽全局、总体规划, 不单节孤立被动的备课、授课还是能够解决时间紧的问题的。
2) 在强调“创新、实践、探索”的课程主旋律下, 师生应共同营造一种动态的、充满生机的课堂。但上课时要解决好“一放就乱, 一管就死”的局面。一方面, 按新课程的要求, 在合适的时机、合适的阶段, 必须开展非指导性教学, 要“放”, 但要善于从学生身心发展水平和实际学习的兴趣需要出发, 让学生去主动探索, 鼓励学生质疑、发表自己独特的想法, 切忌将预设的教学目标、自己的经验、态度、价值观强加给学生, 管得太死;另一方面要看到课堂教学的复杂性, 需要老师将学生、教学内容、课堂的际遇等诸多因素纳入教学过程, 进行课堂的适当调控, 使课堂放而不乱, 学习环境和谐。
另外, 还要处理好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指导之间的关系。例如:在学生还不善于合作学习的情况下, 教师应考虑合理分组, 指导学生进行合理竞争与合作, 协调班级成员之间的关系, 同时使学生的学习方式从独立转向合作;随着课改的深入, 可逐步培养起学生解决问题的途径、原则、方法、步骤, 即可克服学生自主学习时的盲目尝试和无意义的猜测, 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
3) 过去基础教育课程标准是统一的, 目标非常明显, 我们以“超出教学大纲”、“不考”为理由, 不允许不确定的知识点进入课堂。与此相反, 新课程增加了教学中本来就有的那些不确定性。例如, 教学目标、结果、对象、内容、方法、过程的不确定性使课堂教学中的不确定性情境大大增多。为此, 在新课程背景下, 要求教师是个研究者、决策者, 对于课堂教学不确定的, 可以成为创造性地使用活教材的组织者、参与者。因为新课程标准强调“过程与方法”的学习和课程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功能。将“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列入到与“知识与技能”同等重要的位置, 纳入到了课程资源中。教材上出现的内容不一定都讲, 对于不确定性情境产生的非常有价值的问题而无法一一答复时, 可有效利用课程资源, 发挥网络资源的优势, 开展讨论、研究性学习, 突破课堂教学的局限性。
4) 新的教学方式有着传统教学模式不可替代的优点, 尤其是在目标上的不同:一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发展为核心;二是目标内容更为全面, 不仅有学科知识、还有科学过程、方法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三是将三大目标统一于科学探究的过程 , 强调知识在探究过程中构建。要朝着“促进学生的发展, 有利于改革的进展”方向发展,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实践中, 要毫无顾虑地、大胆地改进自己的评价方式和方法, 探索有利于学生发展。无论课程教材怎么改, 打牢基础始终是中小学阶段的首要任务 。
总之, 随着新课改的稳定推进, 教师在学生实验中应该大胆尝试通过实验真正做到:“学生力所能及, 教师避之;学生力所难及, 教师助之;学生力所不及, 教师为之”的新课程理念。所以, 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十分有效的途径, 对提高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很有帮助, 能为学习高中乃至大学物理知识打下坚实基础。课程改革的过程中, 问题是肯定会有的, 只要我们不断思考、大胆更新自己的观念和实践, 就一定能达到教育的目的。
摘要:在新课程实验教学中, 要引导学生学会探究的学习方式, 培养他们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习惯;在强调“创新、实践、探索”的课程主旋律下, 师生应共同营造一种动态的、充满生机的课堂;在新课程背景下, 要求教师是个研究者、决策者, 组织者、参与者;新的教学方式有着传统教学模式不可替代的优点。总之, 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十分有效的途径, 对提高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很有帮助, 能为学习高中乃至大学物理知识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实验教学,教学反思
参考文献
[1]闫新民.初中物理探究实验.湖北教育出版社2008年4月出版.
7.高效课堂改革教学月反思 篇七
----李薇薇
在近一个月的教学过程中,我不仅注意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而且还十分注意学生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的培养,除了要求他们“学会”,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自己“会学”。新授课一般要经过学生自主或合作性的学习、探究,当学生经过集体合作探究仍然不能解决某些问题、理解某些内容时,教师再进行精讲点拨。尽管取得一定的进步,但在整个高效课堂的操作之中还是存在这许多的不足,需要今后加以改进。
1、需要进步强化小组长的作用。各个小组良莠不齐,有些学习成绩较差的同学混在小组里,没有踏实地学习,他们觉得上课就是好玩。这就需要教师强化小组管理。
2、个别的课堂设计的内容还是比较多,内容巩固落实的不到位的问题非常明显。需要加强课下辅导。
3、在课堂上气氛沉闷,而且相当一部分学生并没有学到知识或者学到的东西很少,这就需要进一步强化检测、反馈。
8.初中生物课堂改革教学反思 篇八
二、技能性目标的反思
生物课堂教学应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应用,这既是生 物学科特点的必然体现,也是适应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的表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尽量列举身边的生活、生产中的实例,向学生介绍现代科技知识,这样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要求的分组实验有具备条件,一个个都要开展,实验过程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七年级开展的用显微镜观察人血涂片实验,发现学生动手能力很强,出乎意料,对实验也非常感兴趣,当场给以表扬。当然对学生的肯定对帮助学生确立自信也是很有帮助。加强课堂演示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反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必须有机地融入到课程教学内容中去,并有意识地贯穿于教学过程中,使其成为课程教学内容的血肉,成为教学过程的灵魂。在学习七年级植物标本的采集过程中,“同学们植物标本可帮助我们认识多种多样的植物,在科学研究中也占有重要的作用。那么我们该为植物做些什么呢?”“请我们大家一起来爱护花草树木,以后不会再出现有的同学践踏学校的草坪这现象。”学生也意识要爱护一草一木。篇二:初中生物教学反思 初中生物教学反思 根据教学实践,对初中生物教学做如下反思:
1、教师的提问很重要,通过有效的提问能够达到对新旧知识的 衔接,在教学过程中较好的问题设计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所以在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一定要预先设计好问题方案做到在不同环节中设 置难易适度的问题。
2、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仅关注学生学习状况而且要注重 学生的思想动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更多的是关注优秀学生的学习情 况而忽略学困生的表现,导致这部分学生更强烈的逆反表现从而使师 生间出现矛盾,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照顾全面用不同手段来激发他 们,千万不要让他们觉得老师忽略了他们。
3、要突出学生的主题地位从注重教法向注重学法方面转化,让 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过程当中来,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师生间、生 生间的交流、沟通与合作。要做到突出学生主体教师就必须给自己很 好的定位,我们在频繁的考试中可能已经背离了我们的教育目标,用 简单的分数来衡量一个学生从而把他们看作学习的机器弱化了对他 们的情感目标和能力目标的教育,所以我们首先放下“鞭子”融入他 们,让自己成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聆听者、协调者、启发者,切实实现有重知识向重培养学生能力方面转化(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实 验能力、探究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实 验设计能力等等)并要善于捕捉课堂上的信息随机生成出来。
4、要重视探究实验的教学,其关键是要教给学生进行探究实验的方法步骤思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对于结果或者结论无须多研究。
5、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学会用教材去教,而不是教教材。也就是说,凡是适应新课程理念的又与学生日常生活实际相联系的内容教师教师都要去挖掘都要去教,让学生达到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即所谓的学以至用。学生也会在不断的利用生物知去解决问题过程中学习兴趣倍增。
6、利用好多种教学手段,课堂教学除了利用好多媒体以外,教师的板书、板画、肢体语言也非常重要,要充分利用起来,另外教师的讲课要有情感的投入。
7、教师要经常反思一下自己的教学,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办法,在不断的积累中才会进步。
9.新课程改革下的音乐课堂教学反思 篇九
一、欣赏课的审美
欣赏单元是高中音乐新课改的重中之重, 同时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途径, 都是以音乐课课堂为载体, 其特质应该表现在情感审美和音响审美上。认为学生随着音乐动一动, 讨论讨论音乐的情绪, 或者是自由练习一下就是参与, 就能从中获得愉悦, 从而对音乐产生出无比浓厚的兴趣。事实上, 这种愉悦是极其肤浅的, 因为没有深入, 没有对音乐产生一种情感上的依赖, 其兴趣也是短暂而非长久的, 甚至起不到提高兴趣和审美能力的作用。而学生在音乐修养提高的方面做的很不够, 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审美。
音乐理解不谋求统一答案。可是, 偏偏许多教师放完一首曲子后, 刻意安排讨论环节, 于是优美的音乐被嘈杂所取代, 学生最后讨论出一个符合老师心意的标准答案, 受到老师的称赞。我不知道这是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还是扼杀了学生的审美能力。综上所述, 出现这些事与愿违的情况, 是因为教师过度地强调了参与合作的原则, 而忽略了“音乐是听觉的艺术”这一根本, 忽视了音乐课中更要讲究音响美。刻意的去追求课堂的气氛、去追求无谓的讨论、去追求这些表面上的、程式化的东西, 无可避免的扼杀了音乐本身的美, 忽视了个性的存在。使每个学生成为了“具有相同情感”的人。失去了审美的意义。
二、音乐课的教育与传播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教学条件的大大改善, 现在许多的学校对于音乐教室的配备都超过了我们的想象与预期, 条件好了, 音乐课却越来越脱离教育走向传播, 音乐教师只是将网上的内容下载后放给学生看, 电脑的使用率大大的提高, 音乐教师相对也方便了不少。其实, 学生只是在被动地看, 被动地听, 到底听懂了多少, 老师并不了解。虽然现在的音乐课以学生为主体, 但绝不仅仅是退居为一个音乐的传播者。音乐教师在传播的同时, 更肩负着指导与鉴别的责任, 将丰富的音乐文化去莠存良并介绍给学生, 尤其要将那些能激励学生奋进, 抚慰学生心灵, 伴随学生健康成长的音乐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起来, 真正使音乐成为育人的工具, 而不是娱乐的工具。我想音乐教育与音乐传播最大的本质区别也在于此吧!
三、音乐课到底应该是什么课
现在的音乐课, 如果还拼命教唱一首歌, 非唱到完美不可, 非把感情表达的淋漓尽致不可, 那真是吃力不讨好。于是, 以前被认为最难上的欣赏课几乎出现在了所有的公开课中, 但也不是单纯的欣赏, 而是将能想到的有关新歌的所有歌曲、乐曲全都拿来通过多媒体播放一下, 然后将其中的风土人情、舞蹈韵律走马观花似的谈一谈, 跳一跳, 似乎这就为学唱新歌做了很好的铺垫。待到学新歌时, 所剩时间已不多了, 可有些老师还要耍点花样, 歌没唱好, 又是加入舞蹈动作, 又是加入打击乐器, 结果课堂里乱成一片:歌声最朦胧, 且有点走调;打击乐器最响, 但节奏混乱, 跟歌曲完全不在一个点上;舞蹈谈不上任何肢体语言, 不过是毫无章法的身体扭动。遗憾的是, 许多老师就是在这所谓的“综合”中结束了他自以为很好的体现了新课标的课。
音乐课可以涉及很多的相关的学科, 但是仍旧是以欣赏音乐为主的, 其它的内容可以作为一些方便学生理解的手段, 而不是使人感觉“哗众取宠”。本人曾经亲身体会到了一节公开课, 这是当地的一节市级公开课, 使我印象颇深的是那位老师当时没怎么导入新课的内容, 随即上台跳了一段“劲舞”。而后我听到的讲课内容与“劲舞”好像并没有多大的联系。面对这样的状况, 我只能说那位教师个人素质全面, 对于课程的深度把握是不太妥当的。
音乐课是具有相当修养的学科, 作为知识的传授者、课堂的领导者, 用个人的修养和魅力, 和着音乐去感动所有的学生是最好的教学, 这样的高效也真正的诠释了“音乐课到底是什么课”, 也真正达到了高效课堂的目的, 也更好更有效的进行了音乐教育。
四、音乐课呼唤科学的教学评价
本人有过多次公开课的经历, 得到的评价是训练有素, 学生音乐表现力很强, 但课堂气氛不够活跃。但是只要会点舞蹈的教师, 上课带学生跳一跳, 就会得到这样的评价:课堂气氛活跃, 面向全体学生, 很好地体现了参与和合作的原则, 很好地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 教学方法灵活, 教学手段丰富, 等等等等。溢美之辞, 不胜言表。传统的教学方法好象已经一无是处, 这样的教学评价直接导致了几乎所有的音乐教师彻底放弃了传统的教学方法, 玩一些叫人眼花缭乱的花样, 可细细品味, 难免给人肤浅浮躁的感觉。
课堂教学评价发生了这样大的变化, 而对教学成果的评价好象还是一成不变, 音乐特长生的多少?参加比赛的获奖情况?依然是评定学校教学成果的重要甚至是唯一依据, 这是不是很矛盾呢?难怪许多音乐教师在新课标面前有些手足无措。
现在, 学校仍然是以高考为中心。新课标怎样实施下去值得所有教育者冷静思考, 音乐教育是玩“花样年华”, 还是踏踏实实教给学生审美思想、审美技能, 我们还要上下求索, 同时也期待着专家学者给出科学而切实可行的方案。
音乐不单单是门课程, 它更是一种文化、一种修养。如今, 我们把音乐提到了“课堂”, 甚至更高的位置上, 着力打造“高效课堂”, 难免就有了一些功利的色彩。“速食主义”的阴影也更多的体现在了音乐课堂的教学。这不禁让我感到恐慌, 国人的音乐素养总体不是很高, 靠这样的“速食”能否立竿见影呢?
10.俄国农奴制改革教学反思 篇十
(一)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注重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在设计时力图让学生更多的接触课本,通过小组的讨论和情景感受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把体验、感悟权利还给学生。同时借助材料分析来带动教学流程的步步推进,一一落实教学目标,最终突破重点和难点。
但不足之处仍有很多,如在课前指导方面应加强,授课过程中注意调动学生情绪、活跃课堂氛围方面仍需努力,课改之路虽艰辛,我辈必全力以赴!
一、在分析背景时,首先要帮助学生分析俄国农奴制改革前资本主义产生的表现以及弄清楚农奴制存在是如何阻碍资本主义发展的。通过分析,引导学生认识新的生产方式的产生必然冲击旧的生产关系,推动旧的生产关系的变革。在分析农奴制如何阻碍资本主义发展时,教师切忌直接切入分析。应该先引导学生遇到这一问题时,如何分析解答这一问题。我先让学生直接回答这一问题。有很多学生只是根据预习知道农奴制存在阻碍资本主义发展,具体怎么阻碍的,却是不知如何入手解答。这个时候,我开始引导他们遇到问题时如何寻找切入点。我问他们阻碍什么发展了?学生:资本主义。我接着问:资本主义发展的要素有哪些?这时学生大都能够答出来,并且明白了农奴制存在从劳动力、市场、资金等方面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其次是引导学生透过现象认识问题的本质,并且学会思考现象与本质等相关的一些问题。如阶级矛盾尖锐这一背景分析时,展示一组俄国农民起义的数据或引导学生看课本上关于农民起义的史实。告知学生农民起义是现象,通过这一现象说明什么问题?学生:阶级矛盾尖锐、激化。接着问:农奴制刚刚产生时是否存在阶级矛盾?学生:存在。为什么现在却异常尖锐?引导学生学着思考分析问题。最后指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旧的生产关系不再适应新的生产力的发展需要,其弊端越来越凸现出来的表现之一就是旧的生产关系不能更好的协调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分工和生产资料的分配,必然会使得阶级矛盾加剧甚至激化。再次,在分析克里米亚战争失败这一内容时,要注意提升学生的认识高度。即:这一战争不是简单的胜与败,而是落后的社会制度与先进的社会制度之间的较量,落后必然会走向败落。由此认识俄国战败有其必然性。
二、在内容分析上,主要根据课本进行分析,并引导学生学会评价改革的内容。这里,学生一般会用一分为二的方法去分析。所以点到即止就行,不需要太累赘。
三、在改革的影响内容分析时,主要是让学生懂得“近代化的概念”。通过对“近代化概念”的认识,引导学生自主去分析俄国农奴制改革是如何推动俄国近代化进程的。所谓的近代化就是:是指以近代工业和科学技术为推动力,实现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的大转变。它包括经济的工业化,政治的民主化、法制化,思想的理性化、科学化,社会的城市化。
本课教学重点应该是学法指导,提升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其次才是知识的了解和理解。对于本课,教师主要是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切入问题、分析问题;其次是引导学生懂得什么是现象,什么是本质;再次是对于一些专业术语的分析,引导学生辩证的看问题。
俄国农奴制改革教学反思
(二)在讲1861年的俄国农奴制度改革这一课 时,为了让学生对历史学习抱有新鲜感,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所以我采用了新的教学方法,一堂课下来,自我感觉学生表现很好。
为了适应新课改的需要,也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为了学生人的发展,让学生有逼着学到我要学,我想学的转变,这一学期来,我一直在不断的变着花样满足学生的需求,我知道一个好的老师正如一个好的厨师,他的需要不断的创新,做出更多的美味佳肴,才能吸引顾客。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我采用过让学生以第一人称复述法走进历史,采过让学生聆听用电子书。
在讲本节课时,我先让学生自己看书,理解内容3一句列出自己的提纲,(对于不会列提纲的学生,别看是高二学生了,有些语文能力真是让人惊诧,所以咱就从最底层让他做起,我让他先读懂每一段话的意思,然后用最简捷的话语写出自己的理解程度)在上课的时候,叫学生在黑板上写出自己提纲,并进行讲解,然后让其他学生有什么问题进行提问,列提纲的学生给与解答。解答不出的,其他学生帮忙。今天有个同学提问,俄国农奴生活地下主要表现在什么地方。问题虽然不难。但通过这一问一答。()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出来了,答得同学回答的好,说明他理解内容了,问的同学敢于提问,说名他也认真看书,而且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最后,我在把知识结构整合列出来。对于一些知识进行拓展,以加深学生的理解。学生的反映普遍较好,因为他预习了,贯通了,在听就象听自己会的东西,效果自然会好的,学生接受新知识都是以自己的旧经验为依据的。
一直以来,我一直在思索,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社真的参与课堂。不仅可以减少睡觉现象,而且效果也好,因为我们老时一直讲,哪怕讲了1000句,学生最终只记了10句。甚至有一句也没记住。还不如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让他去讲100句,他可能回记住90句。
课堂不在与老师讲了多少。而在学生知道了多少。在于学生发展了多少。
本学期以来,由于我不段的在变更自己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保有新鲜感。所以学生上课几乎没有睡觉的,各个精神状态好。
俄国农奴制改革教学反思
(三)今天上午的历史课,讲授的内容是《俄国农奴制改革》,总体还算顺利,过度比较自然,过程符合要求。但是讲授的知识比较表面,没有深化,缺乏前后联系、比较及知识的迁移。反思几点不足和需要以后加强的地方。
一、缺乏知识的横向和纵向联系。农奴制改革是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可以联系前面学过的改革如:梭伦改革、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以及宗教改革,比较其性质及方式。
二、十二月党人起义,主张废除农奴制,实行君主立宪制。应联系君主立宪制的含义及代表国家。君主立宪制亦称资本主义政体形式一种(除此外还有民主共和制),是资本主义国家君主权力受宪法限制的政权组织形式,是资产阶级同封建势力妥协的产物。国王是虚位元首,没有实际权力,权力中心在议会。
三、为什么农奴制改革是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
1.它客观上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必需的自由劳动力、国内市场和资金,促使俄国工业迅速发展。在19世纪80年代便基本完成了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经济逐渐在国民经济中居于主导地位,顺应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是俄国从封建生产方式过渡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转折点。
11.改革旧的教学模式音乐教学反思 篇十一
“如何创建高质量课堂?”相信这是目前我们正在实践和努力追求的课程改革目标之一。目前的教学改革依然存在着“面”和“质”的问题。“面”是指从大的范围上来看,真正取得课堂教学改革成功的学校数量还是十分有限的;“质”是指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度不够,需要进一步提升质量和丰富内涵。应当说影响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之一,就是教师观念转型不到位,教师理念建构跟不上,影响了课堂教学改革的进程和速度。
目前,我们对新课程理念都有一定的认识,但在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却有为难情绪。一是怕完不成当堂课的任务,二是怕学生没学会,不敢放开。即使有时形式上是改革了,但是也是仅限于听课,平时还是基本按原来的方法上课。今后课堂教学所面对的.最大“瓶颈”,将是教师观念的深度转型问题。
12.改革旧的教学模式音乐教学反思 篇十二
一、对传统教学的反思
1. 教师机械地教, 学生机械地学。
在传统教学中, 教师教的过程注重教学目标的完成和教学结果的把握, 忽视了对教学方式的细致分析和对教学过程的灵活调控。常常呈现出来的就是教师在教学中步步为营, 不鼓励学生有其他不遵循教学目标的思想和行为。只注重知识的传授、灌输, 而忽视学生学习方法的掌握和能力的发展;只把学生当成拥有共性的接受知识的标准容器, 而很少考虑学生在接受知识过程中的差异性、特殊性。因为每个学生的基础不同, 这样教学的结果是有些学生“吃不饱”, 有些学生“吃不了”, 有些学生根本不知从何“入口”。所谓的教学成了教师将自己拥有的知识传授给学生, “双边活动”变成了“单边活动”。
另一方面, 学生学的过程成了教师知识复制的过程。教师教多少, 学生就学多少, 教师不教, 学生就不学, 学生不是学习的主体而是机械的模仿。每个学生是被教会的, 而不是学会的。如果学生有幸遇到的老师知识比较渊博, 学生就会学到一些知识;如果遇到的老师知识贫乏, 那么学生的知识就难以得到提高了。这样, 教师的知识再多, 学生的态度再认真, 造就的顶多也就是模仿能力强, 高分低能的庸才。
这样的传统教学, 丰富复杂的课堂教学过程被抽象出来成为特殊的认识活动, 这样的课堂机械、沉闷, 缺乏生气与乐趣, 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 忽视了作为独立个体、处于不同状态的教师与学生,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多种需要与潜在能力;忽视了作为共同的活动体的师生群体,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多种形式的交互作用与创造能力。师生的生命力在教学中也就得不到充分的发挥。
2. 谋求眼前利益, 忽视长远发展。
在传统教学中, 由于中考、高考指挥棒的无形指挥, 许多教师为谋求眼前利益, 忽视学生的长远发展。在教与学的关系上, 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性, 忽视学生的主体性, 学生被动地学习, 其主体性和积极性受到很大的抑制。而没有了主动性和积极性, 创新性也就失去了基础。在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 过于重视知识的传授, 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素质的培养。另外, 对学生的要求, 过分强调整齐划一, 忽视个体的差异性, 不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培养出来的学生知识和思想缺少个性, 缺乏创见。
相应的, 在这种教育思想和观念下培养的学生, 只注重对知识的记忆储存, 而不注重培养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学生是为了得到好分数而学习, 而不是为了真正掌握知识、掌握学习方法和促进能力发展而学习。学生缺乏学习的内在动机, 不求甚解, 不注重掌握方法技能, 即使“知其然”, 也不一定“知其所以然”
这样的传统教学, 重传授、重记忆、重考试, 而轻探究、轻创新、轻能力, 严重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对新教学方式的探索与实践
近十年来, 随着教学改革的开展, 课堂教学有了不少新的组织形式, 开始注重学生的主动投入。以下是新课程理念下提倡的几种教学方式。
1. 探究教学。
探究教学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运用探究的方法进行学习, 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实践活动。与以灌输、记诵、被动接受为特征的传统教学相比, 探究教学的目的是希望学生能独立地通过探究活动过程来获得知识, 而不是由教师安排—切, 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取知识、发展技能、培养能力。教师的责任就是促使这种探究的顺利进行。
2. 体验教学。
新课程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体验, 要求以传授知识为中心的教学, 转向注重学生体验的教学。体验教学倡导学生对学习活动的思考与体验, 肯定学生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认识和感悟世界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创设各种情景, 通过学生观察、实验、实践等活动, 鼓励学生对教科书的自我解读, 自我理解, 引导学生对教育情景进行体验。
3. 讨论教学。
讨论式教学是新课程倡导的参与式教学的—种重要方式。它是教师通过预先的设计与组织, 学生经过思考、合作、交流, 就某一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主动探寻知识的教学模式。讨论式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小组讨论学习。小组讨论学习给每个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 它是促进学生思考和领悟的有效途径。
4. 活动教学。
活动教学指在以活动教学思想和理念为指导的各学科的教学中, 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或教学设施, 把学生的学习内容设计为特定情境中的“活动”内容, 采取有针对性的活动方式, 让学生在特定情境中根据提供的活动材料 (实物或文字材料等) , 通过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的自主参与、自主体验、自主探究, 实现整体素质发展的一种教学方式。活动教学的首要的教学原则就是“尽可能把时间让给学生”, 这就使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
由以上种种教学方式可见, 课堂教学的有效进行, 最重要的就是对于教师角色的正确把握。教师必须对新型教师的角色进行认真思考和重新定位, 正确把握好“角色”, 应该由权威者变成合作者;从知识的传递者变成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从课堂的统治者变成学生学习过程的组织者, 从而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 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广泛的交流, 互相启发, 开拓思维。
关于教学方式改革的实践探索我校于2010年迈出了很好的一步, 开展“三学两评”教学模式的开发与应用”课题的研究与实验工作。现在, 该课题已被立项为国家级“十二五”课题。“三学两评”中所谓的“三学”是指“自学”、“展学”和“导学”, 所谓的“两评”是指“自评”和“他评”。
1.自学。
在自学环节老师先向学生布置自学内容一每课配有《学案》, 《学案》中有“课前预习”部分, 教师布置学生课前完成, 完成的过程可师徒互帮互助 (该教学模式实行学科小师傅“‘一托N’师徒结对”) 。
2.展学。
也就是课堂上学生展示课前预习或课上学习、练习的成果。展示的形式是多样的, 通过教师点名, 或由小师傅推荐徒弟, 或由徒弟自我推荐, 来口头发言, 或在黑板上板书, 或用幻灯机投影学习成果等。这里, 展学人选的确定更多的不是由老师指定, 展学的方式由展学内容而定。
3.导学。
既指导入新课, 又指教师对教学重、难点的引领讲解。导入新课可由教师导, 也可由学生导, 这依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来定。教师的引领讲解要能够对学生的“展学”有课堂生成, 切实点评学生的“展学”, 引领学生循序渐进、深入思考, 进而提高知识水平。
4.自评。
即自我评价, 学生根据课前预习和课上听课的态度及效果做出自我评价, 评价的内容兼顾了学生学习的过程与结果。“学生自评”中还包括有“遗留问题”一项, 学生在学习上遗留的问题可以由学科小师傅帮助解决, 学科小师傅不能解决的, 最后再由老师帮助解答。这样, 评价并不是流于形式, 而是实实在在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帮助作用。
5. 他评。
课堂上的“展学”, 由小师傅推荐徒弟展示学习成果的环节, 并让小师傅说说推荐的理由, 这就在无形中对徒弟的学习成果进行了点评。此外, 在“展学”时, 除了小师傅的推荐、点评之外, 也会有其他同学的点评。这些都是“他评”。当然, “他评”也包括教师的点评。
“三学两评”课堂教学模式的五个环节“自学”、“展学”、“导学”、“自评”、“他评”, 让学生在相应的学习内容下, 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 探究、学习和掌握知识。整个过程一方面是暴露学生各种疑问困惑、困难障碍、矛盾冲突的过程, 另一方面是展示学生聪明才智、独特个性、创造成果的过程。这样的课堂教学, 突破传统教学框架, 确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树立课堂教学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作用的观念。课堂教学没有了枯燥无味而焕发生命活力, 教学设计脱去僵硬的外衣而显露出生机。教师的劳动闪现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 学生的才能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 每一堂课都成为师生的愉快体验。
13.课堂教学改革的总结与反思 篇十三
目前,中学新课程改革正在实践中不断深化,走进了师生的学习生活中。作为一名教师,在改革实践中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不断总结,有了少许的收获与经验。现将这这些经验、反思与各位教师共享,不当之处,还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一、强化学生的主体性
新的课程标准强调“把课堂还给学生”,小学生天生所具有的求知欲、好奇心和自尊心,是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基础,是他们掌握知识的前提,但在学习的过程中,他们不会一直保持着很高的积极性,遇到挫折他们会退缩,会偷懒,会萎靡不振,对自己会失去信心。怎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课堂上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是上好一节课的关健。我在课堂教学中一般注重以下几点的:
1.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研究,有必要的话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亲自操作验证一下。通过提问让学生不断相互总结补充、逐渐完善最终的正确答案。
2.培养学生勇敢、自信的能力。个别的题或一些比较简单的内容可以让学生自己讲解,对其讲解的勇气及讲解过程中的优点,要及时的进行表扬,借以培养学生自立,自强,自信的品德。
3.充分利用学习小组。一带十,十带百,既让学习不太好的同学通过努力掌握自己应该掌握的知识,又能让学习游刃有余的学生在与别的同学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
二、有轻有重,因材施教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都知道由于学生的智力、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学习方法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所以,教育自始就强调要“因材施教”,让不同的人学到不同的知识,让能“飞”的学生先“飞”,能“跑”的学生先“跑”,而只能“走”的学生也要他们学着慢慢的“走”,坚决不能让他们停止不前。
三、注重学习方法的培养
《学习是让学生学会“学知识”,而不是单纯的“学会知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对学习方法的掌握,特别是让学生学会主动探索知识的学习方法。“自学”是培养学生这一能力的最有效的方法。“自学”并不是意味着老师什么也不管,什么也不做,只是让学生自己学,“放羊式”的教学不是“自学”。
14.初中语文教学改革反思 篇十四
过去,我们大多数教师普遍认为,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的单项培养活动,课改:教学反思。它具体表现为:一是以教为中心,学应围绕着教转,教学关系就是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我给你收。教学就是一厢情愿地灌输。二是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根本谈不上能力的培养。现在我们学校实行新课改,用导学案的形式,导学案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特点,供学生自主学习使用。导学案在我校还是一个新生事物,经过这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我深感我们现在所作的和它所发挥的作用还只是冰山一角。学生的预习效果越来越好,在课堂上能成为课堂的主人。
对小组合作学习我有以下的反思:
第一、前提要做好小组分工教师对全班学生的分组要进行认真的研究设计,要求每个组中成员的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思维活跃程度、性别等都要均衡。要确定每个成员的分工,可以采取轮换制,如组长、记录员、资料员、报告员等由每个成员轮流做。组长负责组织、管理工作,记录员负责合作过程的记录工作,资料员负责学习资料的收集工作,报告员负责写学习报告,代表小组进行学习成果汇报。
第二、必须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进行 小组合作学习离开了独立学习这个前提,始终被好学生的“垄断”,就如水上浮萍,落不到实处,也就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长此以往,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将丧失,学生将会产生依赖情绪。教学中,当提出一个问题后,首先应给学生充分独立的学习时间,然后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在组内交流自己的看法,形成“统一”意见后,再到全班进行交流;再次形成“统一”意见,使学生形成正确认识,并在这一过程中体验积极的情感。
15.改革旧的教学模式音乐教学反思 篇十五
新课程改革中强调,将探究性学习及自主学习作为发展学生学习能力的新途径。针对新要求,高中化学教师应当转变教学观念,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作用,以学生为出发点展开教学。学生是教学中真正的主体,教师的目光应该看向学生,认真聆听学生的见解。新课改理念的践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是通过几次理论学习或教学实践就可以做到的,这需要广大教师在新课改的每一次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做好经验的总结和交流。
我们一直在提倡素质教育,也一直在说学生的主体性。如何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每位处在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师所面临的问题。教师只有在课堂上相信学生的创造力,给他们探究问题的自由,才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进而发表出令人惊喜的不同见解。学生主动探究,勇于发言,这不仅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是一种肯定,对教师的课改实践也是一种肯定。长此以往,才会在课改实践中实现学生主体地位的转变。
二、反思教学内容,追求课程资源生活化
新课程标准指出了当代化学教学的任务:“贯彻全面发展的方针,提高学生的素质,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公民。”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化学教学不再是简单的知识点教学,而是对学生学习能力和科学素养的培养。对此教师教学的内容必须进行改变,传统的化学课堂教学只关注知识的讲述,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学内容也以详尽的学科知识点为主。新课程标准要求化学教学加强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使学生养成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并利用学科知识进行探究实验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养成热爱化学、尊重科学的情感态度。
化学教学不仅仅是对具体化学知识的学习,更应该使每一个学生在化学知识的学习中逐步锻炼出自主学习的能力,将学科知识主动应用于生活实践中。这样不仅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能力与学习效率,而且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化学是多姿多彩、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教师应该从社会的各个领域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去发掘课程资源,充分体现新课程标准中对课程资源的开放性的要求,帮助学生从化学的角度去认识生活中的现象和事物,将学习与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将化学学习延伸到课外。多样化课程资源的正确使用可以使学生在得到学习化学的成就感的同时逐步培养他们利用化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反思教学模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教学模式有很多种,每种教学模式各有其侧重的方面,准确地说它们都有理论上的依据和实践的论证。无论我们运用那种教学模式,都可以帮助我们达到一定的效果,但一种固定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我们教学的灵活性。教学内容、学生情况及当地教育情况的不同,决定了不可能用同一种教学模式来进行教学及解决所有问题。人们常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这句话告诉我们不要固执地追求某一种教学模式,应该在把握教学核心内容的前提下,根据教学实际选择适当的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多种多样,而每种教学方法究其本质又是辩证的。在强调信息技术的今天,化学教学在教学方法的应用中应该做到与时俱进。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比如课程的教学目标、学生的接受能力、兴趣所在等。在课堂上更要做到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情境灵活地变换教学方法。
四、反思教学过程,贯彻课程改革思想
新课程改革的思想应该贯彻到备课、教课、作业等化学教学的各个方面。课堂不是教师的一言堂,教师用丰富幽默的语言进行知识讲解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己去实践、体会、思考。只有这样,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
教师在备课之初就要意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在课堂设计中充分考虑到学生对课堂的推动作用,在学生的主动参与中呈现教学知识;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要考虑到学生的兴趣,选择学生易于接受的教学手段进行课堂教学;在作业布置上,教师应选择与学生生活相联系的探究式作业,既满足学生自主探究的需要,激发探究兴趣,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化学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的重要中组成部分,以往的实验教学仅仅是书本上实验步骤的重复。而新课程改革下,化学实验教学更注重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多样性化学实验,发展探究性实验教学。
【改革旧的教学模式音乐教学反思】推荐阅读: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教学设计与反思10-02
浅谈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的反思11-01
作文教学改革08-22
课堂教学改革教学常规管理细则06-16
二外日语教学模式改革06-23
教学模式改革成果总结09-26
山西课堂教学模式改革11-03
教学改革通讯稿08-18
教学组织形式改革重点09-22
高校课堂教学改革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