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之于鱼,不如教之于渔

2024-06-26

授之于鱼,不如教之于渔

1.授之于鱼与授之于渔 篇一

如何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呢?方法有很多,笔者认为:我们老师在教学上注重由“授之于鱼”向“授之于渔”是转化的方法之一。

鱼,是脊椎动物的一类,生活在水中,种类很多,大部分可供食用,这里指现成的东西;授之于“鱼”,是指将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渔”,是捕鱼,这里指方法;授之于“渔”,即不仅教给学生知识,更注重向学生传授“获取知识、培养能力、解决问题”的方法。授之于“鱼”和授之于“渔”,孰优孰劣,在“后进生”的产生和转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就能证明。

为了不使所谓“后进生”一直差下去,作为老师,要努力研究如何使他们转化?我认为,只有顺着“后进生”产生的这条因果线索来找办法,那就是:首先帮助差生树立自信心,这是隐性的授之于渔。其次,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变隐性的授之于鱼为显性的授之于渔。

要帮助差生树立自信心,我们应该做到:

1、对差生不歧视,不带偏见,不停留在老印象上,要想方设法接近他们,与他们沟通,建立感情,清除他们的戒备心理,让他们主动向你敞开心扉。同时,也要有打“拉锯战”的准备。容许他们旧病复发,但应尽量减少。我曾对我的学生说:“在我的眼里,你们永远是一张可以画更新更美图画的白纸。”

2、要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引导他们正确归纳原因。一般来说,“后进生”倾向于把成功归到一些不可控的外因上,如天资聪明、家庭条件好、老师喜欢等。这往往助长了“差生”的惰性和依赖性。我们老师要引导他们把自己失败的原因归到“努力不够”、“方法欠妥”等可控的、可改进的因素上来。

3、要积极运用“皮格马里翁效应”,少批评,多肯定,让他们对自己产生较高的“期望值”。老师的认可、赞扬、期望等可激发他们的热情,使他们产生积极的举动,促成转变。具体地说,老师一方面要给他们提出一定要求,要善于“压担子”,并在行动上帮助他们;另一方面要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及时肯定,即使做得仍不尽如人意,只要他们努力了就给予肯定。要让他们明白:努力本身比什么都重要。并教会他们自己找自己的优点,让他们学会恰如其分地表现自己;这样有助于他们自信心的树立。

老师在教会“后进生”正确认识自我,树立自信心的同时,要及时改进教学方法,把着眼点放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老师要在“后进生”对你产生“认同感”时,不失时机地向他们提供良好的学习方法,通过“扶”、“引”、“放”这样的“三部曲”,帮助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体做法是:

扶:(扶上马)教师帮学生领会一些简单的方法,让学生在训练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帮助学生完成从“领会学习”向“主动学习”过渡。关键要抓住他们成绩的每一次提高,及时表扬,来巩固他们已得的自信心。

引:(牵着走、送一程)教师启发引导学生根据不同学科特点,学会选择相应的学习方法,学会“主动学习”,巩固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完成从“主动学习”向“学会学习”的过渡。

放:(放手行)教师宏观调控,放手让学生学,让他们通过自我激励和同学间的相互激励,主动积极地获取和掌握知识,实现“学会学习”。

同时创造条件,利用班级搞的“值日班长制度”和其他各种活动,让他们参与到班级管理工作中来,培养他们做学生干部的工作能力。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经过一定“量”的积累,必定会产生“质”的飞跃,“后进生”的转化就会成功。

从授之于“鱼”到授之于“渔”,是转化“后进生”的方法之一。笔者的教育教学实践证明这些方法是行之有效的。

上一篇:高中教学工作心得体会下一篇:对于河流污染心得体会

热搜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