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论文:操作活动中如何进行语文体验式教学(通用14篇)
1.语文教学论文:操作活动中如何进行语文体验式教学 篇一
在体验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中职语文体验式教学尝试
体验是主体内在的知、情、意、行的亲历、体认与验证.体验武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一定的理论为指导,有目的`地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情感,并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亲自去感知、领悟知识,并在实践中得到证实,从而习得能力的教学模式.
作 者:卜彦丹 作者单位:广州花都区经济贸易职业技术学校,广东,花都,510800刊 名:语文学刊英文刊名:JOURNAL OF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STUDIES年,卷(期):“”(12)分类号:G63关键词:中职语文 体验 语文素养
2.语文教学论文:操作活动中如何进行语文体验式教学 篇二
1. 创设情境, 引导学生在身临其境中体验。
小学语文教材中, 有许多的诗歌、寓言、童话、各类故事, 它们或表现大自然的美, 或富有生活情趣, 或蕴涵着深刻道理……。如何创设情境, 如何在情境中体验, 在学习语言文字过程中, 让学生感其美, 动其情, 明其理。
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 教师声情并茂的语言、精美的挂图、巧妙的问题、多媒体动画等都是创设情境的资源。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的课文, 选择不同的方法来创设情境, 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体验。如教学《东方之珠》一文时, 一年级的小朋友由于生活经验缺乏, 对东方明珠塔的认识不够。教材中只提供了东方明珠塔的三幅图片。教师要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 找出东方明珠电视塔的多种图片或音像资料让学生观看, 并对东方明珠电视塔进行简要的介绍, 有了多媒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学生就能很快地把握东方明珠塔的整体形状, 对文章的内容就有了一个整体的感知和理解。尤其是文中对“五光十色”这个词语的理解, 借助了多媒体, 学生一下子就能和五颜六色区别开来。教学中运用图画再现、板书展示、假想旅行、放映录像等手段, 把学生带入了根据教材内容所创设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中, 使学生开拓了视野, 丰富了表象。在教学中, 教师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和形象化的材料, 无疑有助于学生想象力的发挥。
2. 组织表演, 引导学生在创作中体验。
阅读教学中, 根据教材的特点, 教学的要求, 可以引导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 以此形象地再现了课文中的情境。这样, 学生不仅能理解课文内容, 而且能在扮演中, 进入角色, 进行情感体验, 在演后“剧评”中提高。如教《曼谷的小象》一课, 当学到“阿玲指挥小象拉车”这环节时, 笔者设计了角色表演环节, 一人扮演阿玲, 一人扮演小象, 同学们热情高涨, 纷纷进入角色, 把阿玲的热情助人, 小象的聪明乖巧表现得淋漓尽致。扮演者谈情感体会, 其他学生进行评价。此时, 不仅给学生创设了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也给学生提供了进行再创造的舞台。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又如教学《蚂蚁和蝈蝈》时, 课文在叙述时有空白, 笔者引导学生分角色想象表演蚂蚁和蝈蝈在夏天和冬天的不同表现, 学生用自己个性化的创作表演诠释了蚂蚁夏天背、拉粮食的辛苦, 蝈蝈“躺在大树下乘凉”的“自由自在”, 以及冬天蚂蚁“躺在装满粮食的洞里过冬”和蝈蝈的“又冷又饿”。这时, 无论表演的学生还是观看的学生都从表演中体会到了只有辛勤的劳动, 才能换来幸福生活的道理。
3. 动手操作, 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体验。
在阅读教学中, 教师利用学生好奇、好动的特点, 有目的, 适当地安排动手操作, 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设问题情境, 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进行情感体验与思考, 从而理解课文内容, 也能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 逻辑性, 同时还能保证学生的个性发展。《称象》是一篇传统课文, 如何让学生按课文所叙述的条理, 理解曹冲想出的称象办法, 从而学会一种思维方法, 并培养思维的创造性?可以让学生动手操作, 亲身体验曹冲的过人智慧。教学时, 教师利用课前准备好的教具 (大象模型、塑料船、小石子、一盆水) , 组织学生一个个动手“称象”。学生在亲身体验中理解了曹冲称象的办法, 知道了课文是怎样有条理叙述的, 很好地掌握了本课的重点。再通过对“你还有什么称象的好办法”这一问题的讨论, 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个性。又如教学《乌鸦喝水》一文, 为了让学生理解乌鸦的办法好, 就引导学生动手操作, 让学生把石子一个一个地丢进小口瓶中, 观察水的高度变化。当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验体验到水渐渐升高时, 也就自然体会到乌鸦的办法的确切实可行。
4. 联系实际, 引导学生从生活中体验。
语文的外延是生活, 因而教语文不应该局限在课本上, 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来领悟语言文字的深刻含义, 引导他们从生活中体验。诗歌《雨后》描绘了雨后孩童踩水嬉戏的有趣情景。由于年龄特点, 许多学生喜爱玩水、踩水, 那快乐的感觉常留心中。因此, 教学中引导学生回味自己在雨后或在广场喷泉边玩水、踩水的快乐情景, 谈自己的快乐体验, 与文中角色换位体验, 学生就能细致入微地体会人物的心理情感。
5. 在朗读中体验。
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情感地朗读课文, 是一项不容忽视的基本功训练。而朗读是眼、口、耳、脑的综合活动, 学生在读正确、读流利、读出语气的训练中, 不仅能体验到课文中遣词造句的准确、贴切, 标点符号的内涵, 而且会通过琢磨怎样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自然而然地体验、意会课文中的思想情感, 完成内化与外化的完整的心理过程变化。例如, 《狼和小羊》是一篇寓言, 故事内容并不复杂, 寓意深深隐含文中。课堂阅读中以练习朗读狼的话为切入点, 组织学生分四步进行朗读活动, 引导学生边朗读边体验, 边思考, 边议论达到教学目标。第一, 独立借助拼音把课文的每个字读准, 句子读通;第二, 边读边思考, 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读狼的话;第三, 在分小组交流狼和小羊态度的基础上, 轮流读读狼和小羊的对话, 谈谈自己为什么这样读;第四, 汇报朗读, 并要求每一个汇报的同学谈谈采用这种语气、语调的理由。以此引导学生从字里行间寻找根据, 细细品析课文中的语言文字。这样, 学生通过一次次自主地、积极地潜心朗读, 自行探索、互相交流, 慢慢地加深体验, 从而理解了课文内容, 明白了深刻的道理, 更能发展思维, 学会一种读书的本领。
6. 在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自读自悟中体验。
3.语文教学论文:操作活动中如何进行语文体验式教学 篇三
关键词:主题式阅读;小学语文;阅读
一、提炼主题,把握中心思想,归纳分析
在阅读过程中,学生遇到的最大阻碍莫过于“阅读时不知所云,压根不知道文章在讲什么”。其原因是小学阶段的学生对文章的措辞还是存在一定难度的,但重要的原因还是学生没有抓住文章的主题,即中心思想。试想,如若你是一个正在分析案情的警察,最重要的就是发现嫌疑犯的作案动机,有了作案动机便能圈定嫌疑人范围,再根据相关证据锁定犯人;如果无法确定作案动机,案件证据搜寻就会漫无目的。学生若未能抓住文章核心,阅读便会陷入盲目,毫无目的,这对于文章的分析与理解大大不利。因此,文章的中心指引着作者的行文布局以及细节描写,读者只有掌握了这个主题,才能进一步解决其他阅读相关问题,否则,阅读理解难度将增大。所以在探索主题式阅读教学模式中,我倡议学生自主总结分析语文教材中的经典文章。课文《我们爱祖国》可以提炼出“爱国”这一中心思想。重点研究这些课文的中心内容,提炼相应主题,有益于之后学生快速提炼相似主题文章的主旨,是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的有效途径,也是对文章主题的深刻认识,是学生拨开文章神秘面纱最重要的环节。在这一环节中,辅助学生掌握主题提炼的方法是关键。
二、融合情景,充分挖掘文章情感主题
大多时候,学生并非没有掌握文章的阅读分析方法,而是文章的某些表达方式对于小学生来说太抽象而难以理解。比如课文中常用的比喻手法,有些词语脱离本意后而具有更为抽象的意义。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情感主题,引导学生深入分析阅读文章的有效途径。可以营造多种多样特定情景的方式,以朗读为主题阅读教学的起点,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选取特定场景进行角色扮演。当然,所有这些主题教学皆以学生对课文内容有初步了解为基础,这便强调了预习的重要性。而这些方式不但更易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形象地展现了课文所要传递的主题,化抽象为具体,更为学生学习营造了一个轻松愉快的教与学的氛围。如果再辅之以与文章主题相关的课外活动,效果应该会更佳。所以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文章中心思想,可以深化他们对文章的理解,为更进一步分析文章夯实了基础。同时,其为情创景,鲜活生动地展现文章主题,有益于学生吸收和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如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草原》一课,文中写了大量与草原有关的比喻,这虽然增加了文字的优美性,但也加深了学生的理解难度,相对于成人,学生更青睐直接真实的表达方式。针对于这篇文章中的理解难题,不妨通过多媒体,展现草原的图片,播放有关草原的纪录片,以此向學生描绘一幅生机勃勃的草原之景,在抓住学生眼球之余,教授学生如何理解文章主题的方法。如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触摸春天》一课,教师在课堂以多媒体方式展现春之美好的同时,若是恰逢春季,可组织学生一起郊游野外,感受春天的生机,感受春天的脉搏,让他们对春天保有鲜活的记忆,更加深刻地理解这篇文章的主旨。同时还可以针对这篇文章进行角色扮演,这对小学生来说更是新鲜,也更能激发他们的兴趣,不仅能增加课堂趣味性,也对提炼文章主旨大有益处。总之,从实际经验的结果来看,主题式教学方法便利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并且促进学生更好地分析阅读理解问题。
三、精选阅读材料,强调阅读技巧
对于处在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最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而主题式阅读教学法则能十分有效地教授学生一种非常好的阅读习惯,利用文章主旨为中心把握全文。所以在小学高年级这一阶段,教师可以经典文章为素材,精选阅读材料,教授总结归纳文章主旨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阅读。至于如何精选阅读材料,则应分类择优择典,总结归纳不同主题的典型特点。通过一定数量精选素材的阅读训练的积累后,学生就能更加容易分类掌握各种阅读技巧,为处理后续阅读问题的解决奠定基础。其实语文阅读教学是有法可依的,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通过一篇文章的阅读训练,教授一类回答阅读问题的技巧,使学生以文章中心思想为阅读导向,更有效地应答阅读理解的题目,使其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但只局限于一道题、一篇文章的讲解,不懂延伸,依然不是一种好的教学模式。因此,要以经典文章为教学落脚点,从主题出发,然后延伸至这类主题的相关文章。这样学生在以后的阅读学习过程中,便可以利用这类文章的阅读技巧进行文章的分析,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除此之外,教师可以总结出小学语文教材中最典型的几类主题,并围绕这个主题挑选课外优秀范文作为主题式教学的扩展教材,丰富学生的阅读素材,增强学生对各类主题阅读技巧的掌握。如叶圣陶《藕与莼菜》一文来说,此篇文章字里行间弥漫着思乡气息,同时作者还多次运用了关于乡愁的古诗词,这充分彰显了乡愁这一永恒的主题。以此篇文章作为教授“乡愁”这个主题的典型文章再合适不过。教师可以围绕这篇文章,引导学生总结这一课文的主题,学习这类主题的阅读技巧,再从课外选取与这主题相关的各类素供学生学习,加强他们对这一主题的理解和掌握,然后再布置一些总结性的阅读作业,学生对于这种主题式的阅读方式理解也会随之加深。相信经过这样的主题式阅读训练后,如果再遇到类似文章,学生做起来便会得心应手。
迪斯尼乐园最大的成功之处在于以迪斯尼经典卡通形象为主题的主题公园,主题乐园大受孩子们的欢迎。因此,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也可采用这种模式———主题式阅读。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更重要的是教授了学生一种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且主题式的阅读教学巧妙地融合了学习与乐趣,引导学生在探究文章主题的过程中,掌握阅读技巧,提高阅读水平和理解能力,是一种值得大力推广的导式教学模式。
4.语文教学论文:操作活动中如何进行语文体验式教学 篇四
5.语文教学论文:操作活动中如何进行语文体验式教学 篇五
贵州省思南县三道水小学刘天华
崔峦老师在宁夏会议上说“要和课文内容分析说再见”,实现阅读教学的“美丽转身”,其实不光是语文教学,其它学科也应如此,这是当前课程改革中势在必行的。
我们的品德与社会科由于种种原因,在农村小学不受重视,研究工作也是走形式,致使学生也不爱学,教师的教学也是完成任务,我作为一个语文老师,学校的教导主任,主抓教学工作,平常讲得最多的是语、数、英学科,家长关心的也是这些学科的成绩。这与我们农村的特殊环境有关,是一个客观的事实。而这一教学的恶性循环造成的直接影响是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降,道德意识模糊,行为规范随意,面对这些现象,首先要从课堂教学出发,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所说的学习方式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学生学习过程的基本特征的改变。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着特征,结合我在平常教学中的一些案例与大家一起谈谈在教学中如何应用合作式学习和体验式学习。
一、合作式学习方式及应用
“合作式”是相对于“个体学习”而言的,是互助学习的一种。学习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合作学习论认为,教学过程是一个信息互动的过程。合作学习要把互动的中心更多地聚焦在生生之间关系的拓展上。新课标突出了合作学习的要求,把学习的互动聚焦在生生之间,不光是是关注学生的行为习惯这种表象,更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交往这种实质的东西。比如在讲《有困难我不怕》(课程标准版小学四年级)这节课中,把学生分成四个小组──收集同学们在学习上、生活中遇到哪些困难时,学生相互讨论,认真思考,从而加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打破原来在教学中学生不爱回答问题的现象,同学们都争先恐后,想把自己的话与大家分享,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提高了课堂效率,激发了学习兴趣,做到了事半功倍。
二、体验式学习方式及应用
“体验式”是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品德与社会科教学是离不开体验式的学习方式的,因为这一科的教学内容都是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戚戚相关的,学生能够很好的将生活经历与教材内容相结合。而体验的方式更是多种多样的,其中常用的就是影像资料,多媒体演示,情境教学方法和走进生活等,比如在讲述小学四年级《怎样购物时》,我有意安排了学生在离学校不远的一家超市去亲自体验,学生在学习时就不会感到枯燥和远离自己,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把各种实践都应用到学习过程中来,可以保证具有各种记忆和思维类型的学生都能积极地感知教材,使学生自然进入角色。当然同学们回到教室,教师要适当引导,对发生的情节进行提炼,学生不光学到了课本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教材内容他们自己取得了成功,让学生感到教材内容其实就是我们的日常生活。特别是针对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引导,使他们能有所收获,有所侧重。
6.语文教学论文:操作活动中如何进行语文体验式教学 篇六
摘要:本文从初中语文教学实际出发,结合笔者自身教学经验,分析了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具体策略,以期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一、体验式教学的内涵
(一)、体验的内涵
体验是个人的一种亲身经历,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体验的目的是形成对事物的认识,也就是说体验是过程和结果的统一。体验从过程上讲,体验者要经历从观察、感受到思考和实践,是学生知情意行的全面感受的动态发展过程,从结果上将,体验是促使体验着通过新旧知识的主动链接,构建对事物的本质认识,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可见,体验是体验者在情感体验和主动参与的基础上,主动形成对知识的理性和本质认识。
(二)、体验式教学的内涵
体验式教学的内涵在学术界并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本文采取赵晓辉教授的观点。体验式教学指的是,教师通过设计与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相关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构建新的情感体验或者对已有经验的重新体验,在这个过程中形成对新知识的一种感性认识,并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形成理性认识,构建新知识的结构体系。体验式教学提倡双主体教学,教学活动是通过教学的主体教师和学的主体学生的互动实现的。作为教师的主体要结合叫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和体验,通过语言和动作引导学生感受的方向和程度,对学生的过程体验进行评价和督促;作为学的主体学生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真实的情感体验,在体验过程中积极参与主动质疑,不断对新知识进行认识,努力构建自己的知识结合,对新知识进行同化和顺应的吸收。体验式教学是一种先行后知的教学,提倡学生在感受中主动的获取新的知识。
(三)、语文学科实行体验式教学的必要性
语文学科属于人文学科,语文知识是与生活情境密切相关的,知识的展示不能够独立与它所处的文化背景,而文化背景的建构依赖于教学情境的设置和学生身临其境的体验,通过学生的真实感受知识才能得以传播。同时,知识不是客观的,知识是一种心理表征,是与学习者的情感体验、认知图式密切相关的一种关系活动,知识的学习不是一种事实知识的记忆,而是在情境中加以运用的工具,即知识的本质是一种工具。学习者只有在体验中体会语文中词汇、语言的使用情景,只有在情境的体验中学生才能够理解作者寄予文章的情感。
二、体验式教学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的有效策略
(一)、立体分析文本,全面还原文本内容
阅读文本是人类文化中的一个部分,而相对于文本自身的字、词、句而言它又是一个整体。作为部分,我们要以体验式学习激活作者的生活经历和感情,作为整体,我们需要全面分析文本内容,在分段文本内容的理解基础上,综合理解阅读文本的中心思想,所树立的价值观,以及所透露的阅读能力,实现三维目标的全面发展。例如,《背影》是作者借助背影描写父亲待自己的许多好处,特别是背影这一回,教师引导学生以画背影、别背影为线索,回忆家中的变故,父亲打点出行,以及为自己买橘子送行,这样的片段,最终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以背影为线索将全文的主线父爱结合起来,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学会捉住细节描写事物特征的手法,体会父爱的伟大,并学会感恩父母。
(二)、注重体验式学习
体验式学习指的是,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将文本信息、文本内容和文本语言还原与真实情境中,在了解文本时代背景、作者生活经历、思想情感以及语言特征的过程中,自主构建文本内容和真实情境的立体联系,身临其境的体会阅读文本的情感。例如,《社戏》是鲁迅在当时社会黑暗,农民生活疾苦的背景下,借平桥村这一片净土,那里有外祖母的慈爱,淳朴善良的农民和热情友爱的小伙伴,来表达自己对脱离封建教育和封建礼教的自由生活的期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领学生走进鲁迅当时的社会,还原鲁迅所看到的的社会,让学生在鲁迅先生的带领下展开对当下社会的思考和对未来社会的期盼,立体式的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扩展语文课堂,开展多维阅读
不同的语文文本通常围绕着相同的情感进行表达,围绕着相似的线索进行写作,围绕着相同的社会现象进行描述。因此,教师要延续学生的体验,从课内对文本的体验向课外体验扩展,也就是说要以单元目标为核心,引导学生进行扩展
阅读。具体来说,在单元文本内容学习完成后,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课时阅读,提炼单元阅读的总体目标。明确了单元教学目标就确定了扩展阅读的主题,围绕主题可以选择多种类型的课外阅读,包括题材的多样化,包括记叙文、议论文以及说明文等,包括来源的多样化,包括国内和国外阅读,现代和古文阅读,诗词和现代文阅读等,通过这样培养学生更多的体验,包括内容的、情感的、思想的等等。例如,在《背影》、《甜甜的泥土》、《人琴俱亡》《我的母亲》和《父母的心》单元学习完后,教师围绕“学会表达至爱亲情”的单元目标,选择《孟母三迁》、《最美母亲》、《故乡》、《平凡的世界》、《感悟父爱母爱》等容括国内国外,古代现代的真实故事开展课外阅读,聚焦不同的情境感受同一样的坚持,促进学生对学习内容和学习情感的掌握,促进学生体验式学习的扩展练习。
参考文献:
7.体验式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篇七
一、激发兴趣,准备体验
首先,在课堂教学环节中要抓住引入环节。在一节课的起始阶段就调动起学生求学的兴趣至关重要。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思维水平,根据教材内容确定学习目标,充分考虑如何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每篇新课文之前,应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以及他们在学习生活中的实际情感体验,生动事例以及简单朴素的道理作为切入点导入新课。如在学习《我的老师》、《藤野先生》、《背影》、《回忆我的母亲》等类似题材的课文,就可以在引入的环节中,先引导学生来畅谈自己的实际的情感体验,唤起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但每一篇课文,每一节课的引入都是没有定式的,这一环节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前提,为一节课开一个好头,有利于建立良好的课堂氛围,有效保证其他教学环节的顺利进行。
二、朗读教学,初步体验
如今我们已步入信息化的时代,影碟、图片、网络等图视传播媒体正在改变学生的阅读习惯,学生难以以平和、宁静的心态诵读优秀的文本。而真正的语文课应把语言的感悟、品味、积累、运用放在首位,这就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加强朗读教学。学生通过朗读,达到与作者心灵的对话和交流、沟通,解读作者对这个世界的独特观察、独特感受和独特思考。声情并茂的朗读不仅让学生领悟知识,而且唤起学生的爱憎情感。同时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最大限度开发学生的思维发展潜能、提高课堂听讲效率,教师在朗读的同时,一定要设计和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发言、讨论。如我在讲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一文时,先是让学生自由朗读,初步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然后让学生模仿广播电台播音员读这则消息,让其他学生当听众,体验如果是解放军指战员听到这则消息的感受,如果是得到解放的江南老百姓听到这则消息时感受又如何?再假如是蒋介石的官兵听到这则消息后又有什么感受?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这则消息情感思想,体会作者语言的丰富内涵。
三、创设情境,加深体验
于漪老师曾经说过:“要让学生走进语文,不是只听客观介绍,隔墙看花。”如何让学生真正走进语文,我们上课时,如果能够把自己隐蔽起来,让学生走上讲台,成为课堂的主角,甚至可以把教学目标也隐蔽起来,让学生自己发现并总结出某些问题,创设情境,让学生加深体验。而且我们语文教师在课堂上除了朗读教学外,还可以创设情境,让学生加深体验。教师向学生提供各种情境,让学生亲身实践。这里的情境有:图像回放,开放性练习,小品表演,模拟课文情节,人物形象评析,大自然奥秘探索等等,浓厚的气氛激起学生的体验,这样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效地掌握知识,又加深了学生的体验,为学生提供更多值得回味的情境和氛围。如我在教《皇帝的新装》这篇课文时,我把表演引入了课堂,给予学生更多的心灵自由。一方面满足了他们的“游戏冲动”和“角色幻想”,另一方面又加深了他们对课文的体验,把握皇帝、骗子、大臣们的内心思想活动,体验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角色表演的学生情绪高昂,在把握课文人物内心思想感情的基础上表演得生动形象,而没有表演的学生则进行对比分析,品头论足,教师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角色体验,不但领会课文的思想感情,而且审美能力也提高了,参与意识也加强了。
四、课外阅读,拓展体验
体验式教学除了在课堂上运用,也可以延伸到课外。如通过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加强学生的体验能力。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九年的课外阅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但由于学生平时阅读量少,对文章的理解力不够,学生囫囵吞枣地阅读,往往不能举一反三,不能获得独特的属于自己的体验。针对这种现象,我鼓励学生在阅读课外文学时,多做读书笔记,拓展学生的体验能力。这种读书笔记类似读后感,可以是对文章主题的思考,也可以是语言结构,行文风格,甚至记录一下文章打动你的一个句子。我尤其鼓励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谈谈文章对你的启示。如阅读《西游记》时,我除了要求学生体验文章的思想感情,分析人物形象之外,还要求学生找一些打动他们的骈句;我们在学习高尔基的《童年的朋友》时,我要求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谈谈文章中的外祖母对你有何启示。不同的学生由于价值观不同,体验就不同;同一学生在不同时期关注点不同,体验也不同。
五、回归学生生活,启发感悟体验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生的生活实际,就是课堂教学的源头活水。利用多种手段给学生创设一个个生动的生活情景,能让学生“亲心”体验,进而化难为易,让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如教学《心愿》一文时,我先让学生畅达自己的心愿,在此基础上理解“心愿”一词的意思,启发体验朗读。“同学们的心愿是那么美好,让我们一起美美地读这个词———心愿。”“让我们的心愿随我们朗朗的读书声一起飞翔吧,请再读———心愿。”
六、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尊重、呵护独特体验
孩子是学习的主体,体验式教学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倡导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化表达,允许、鼓励学生标新立异,甚至是“异想天开”,使其个性得到充分展现。如在教学《狼牙山五壮士》时,文中有这样一句话:“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也紧跟在班长后面。”我让学生围绕这一句话提出自己想问的问题,然后让学生们围绕自己的问题一边想象画面一边阅读文中的语句,发表自己独特的体验。
总之,体验式教学加强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使学生体会到了主动学习的快乐,让学生的语文能力有了表达的机会,提高了语文分析能力和写作能力,从而真正培养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达到了预定的教学目标。
摘要: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体验式教学呢?可从激发兴趣、朗读教学、创设情境等方面加以体验。
8.语文教学论文:操作活动中如何进行语文体验式教学 篇八
掌握学习教学一般有以下几个主要环节:按最初的教学计划实施团体教学→进行单元形成性测验→已掌握者从事其他有关的活动→未掌握者接受矫正→再次测验予以认可→进入下一单元的循环。
一、进行掌握学习教学,首先实施团体教学
如何吸引学生学习数学,激发兴趣,积极思考,主动达成掌握学习呢?
我采用了社会心理学家勒温关于学习动力与学习行为改变的团体动力学理论,勒温把“团体看作是一个动力整体,在整体(团体)水平上改变个体的态度或行为比单独逐个改变个体更有功效。此外,团体成员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思维和行为依赖于其所属的团体本身,团体目标与个人动机密切相关,成员为所接受的团体目标表现出强烈的需求紧张,并为团体达到其目标而尽最大的努力”。而且“团体是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很好途径”。而我把重点着眼于“小组团体”上,开始尝试建立有效团体,发展学习团队,激发团体学习动力,促进互助、合作与分享,以团队活动的方法进行掌握学习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重视团体体验与分享,发展合作互助
进行单元形成性测验的意义主要反映在“团队活动”上,团体“体验”和“分享”是其最核心的两个要素。
《新课程标准》提倡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不少数学课堂的小组学习活动从表面上看开展得热热闹闹,但效果不佳,主要原因在于:
一是处于青春叛逆期的初中学生,经常会有一些莫名而生的情绪,如焦虑、愤怒、抑郁、内疚、孤独,甚至表现出令人匪夷所思的不良行为,其背后,隐藏着的是以团体为核心的良知动力及施与受的平衡规则(参考德国心理治疗师海灵格的“系统良知理论”)。二是不重视团队成员之间的互助学习。因为团体对大多数易受同伴影响的青少年学生来说,是自然又很有吸引力的环境。团体为青少年提供得到同伴帮助的机会,同伴给予经常与多样的帮助,远比成人给予的帮助更有效。每个成员都有机会学到或增进自己在社交互动中帮助别人的能力。只要教师创造一个团体环境,让每个学生在团体中能有许多机会去帮助别人,同时也被教导如何去做,并得到肯定,彼此间的欣赏也会增加,合作就会成为自然的事,如为同伴做解题示范,彼此讨论解决问题技巧。三是不重视以口头交流为主要形式的“分享 ”。对于学生个体成长而言 ,再精辟的讲授都无法代替个人的直接体验和亲身感悟,哪怕只是一点点的启发,也能留下深刻的记忆 ,而分享则使这些感悟和经验得到再一次升华和概括。对于学习团体而言,团体的建设更离不开分享,分享能使好的经验由点及面,处处开花,带着整个团体一起成长。马卡连柯在平行教育作用中谈到:“教育了集体,团结了集体,加强了集体以后,集体自身就能成为很大的教育力量了。”
三、实现团体目标与掌握目标相一致
开展团体互助学习,不但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更有利于学生自身的成长。把不同身体状况、不同个性禀赋的学生按接近性原则分组建立长期稳定的团体,通过有效的团队教学活动,在团体成员间建立友好互动关系,使得成员们在一起学习时,把所学的东西解释给大家听会起到强化学习行为的作用,使个人学习动机与团体目标紧密关联,团体合作分工与目标分类相结合,实现团体目标与掌握目标相一致,同时,也使每个学生学会团体合作,互相学习,共同成长,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采用体验式互助团体进行掌握学习教学以后,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注意力集中,能积极地投入数学的学习中。该方法不仅适用于复习课,而且适用于每一节课,从初一级到高三级,新课、复习课、练习课都适用。由浅入深的循循善诱,能使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为后面的学习做好充分准备。
9.语文教学论文:操作活动中如何进行语文体验式教学 篇九
语文教学论文:在语文课中如何进行朗读教学
乐豆英
无论何时何地,朗读教学都会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在纷乱繁杂的争论声中,朗读教学在语文课堂上以各种新的模式、方法、技术手段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大家不断地追异求新,与时俱进,完全可以用“异彩纷呈”来形容。可是,细细品味下来,在这“繁华”的朗读教学中,承载的语文味似乎有点越来越飘渺了,难怪很多老师戏谑的将朗读教学称之为“散乱的活跃”、“虚伪的美丽”。
其实,在朗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给学生明确的朗读目标,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读,做到朗读训练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完整性,要留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正确地读课文。因此,朗读教学更要遵循一定的规则。我认为朗读教学应体现在如下几方面:
一、“趣”字引路,注重指导,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我经常让学生聆听声情并茂的朗读录音,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感染,并体会朗读对表情达意的.重要作用。另外,我还结合教学组织学生开故事会、诗歌朗诵会、评选故事大王、朗读能手,调动学生读书、朗读的积极性。通过学习语文的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乐于阅读课文的习惯。同时,要指导学生读正确流利。朗读是一种有声的语言艺术,正确流利是朗读最起码的要求,如果在读时错、漏、添字很多,方音很重,就谈不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因此,我针对具体情况进行具体指导。对于农村孩子方言较重的,指导他们利用拼音正音,鼓励他们多听广播,学习普通话,练习普通话。由于读书粗心而常出现添字、丢字、改字、颠倒等错误的,告诉他们作者写成一篇文章是经过字斟句酌的辛勤劳动的,不要轻易改动,一字之差会影响意义;教育他们树立认真读书的态度,读时要逐词逐句看清楚,反复读,反复练,老师也要指导学生利用读的多种形式,努力达到正确、流利的朗读。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材的实际和学生朗读水平的实际,加强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强化朗读技巧的训练,不断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二、采取多种形式,训练学生朗读
朗读的形式纷繁多样,不一而定,但各种形式的朗读有各自的功能和适用范围。为能准确指导学生朗读,点燃学生的朗读兴趣,激发学生的朗读感情,促进学生的朗读训练,在教学中,我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1.根据文章的感情特点,选择不同的朗读方法:感情奔放的,组、班齐读;感情婉约的,要求学生跟着录音读;情景交融的,配乐朗读;而戏剧文学,则分角色朗读。丰富多彩的训练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和活泼有序的语言活动中获得语言感受的快感。2.一篇课文运用多种方式来读。如:教学《钱塘湖春行》-文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诗中的美感,可以让学生闭上眼睛聆听录音,去感受诗中所表现的美妙境界;可以由教师或朗读水平高的学生范读,让学生在沉浸中受到感染。3.倡导自由品读。在朗读时不带任何问题,让学生全身心进行品读,从而享受读书的乐趣。学生对文章意蕴的理解,内涵的品味,都是通过阅读感悟出来的。4.组织学生收听电视散文朗诵、广播中的诗朗诵,并要求他们进行模仿训练,开展朗读比赛、诗歌朗诵等活动,不断地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三、朗读时,过程要合理、有层次
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要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一般训练到实用训练,循序渐进,避免高屋建瓴一气灌到底。朗读训练有它的适度,即阶段性。对学生来说,有基本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朗读,较高要求:顺畅朗读,最高要求:传神朗读。具体的训练过程可分为:用普通话朗读一口齿清楚一声音响亮一停顿适当一语气连贯一语调自然,表情达意一速度适中,完美和谐一领会主旨。因为学生的理解过程是一个不断接受、补充、整合而构建的过程,需要反复观察、比较和练习。一开始,学生不一定都能对朗读产生很强烈的欲望,其朗读技巧也不一定很熟练。教师应让学生自由地练习、充分地交流讨论、反复地比较和揣摩,不断地提高认识,加深理解。而学生一旦达到充分理解且又经过反复练习形成了技能技巧,确信自己有能力达到熟练自如的朗读时,自然会跃跃欲试。此时,激发学生创造性地朗读,如表演读、有感情地朗读、诵读等形式就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总之,语文教师应在“读”上做文章,让多种形式的“读”贯穿于课堂的始终,用“读”唤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让学生在“读”中感受课文的美。用好了“读”这一教学环节,语文课堂教学就等于成功了一半。
【组稿编辑:陈志武】
(作者单位:331800江西省东乡县第一中学红星分校)
10.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合作学习 篇十
关键词:合作、确定、方法、创设、评价
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对于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具有积极的意义。合作学习可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也可为小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应如何开展合作学习呢?
一、确定学习目标
合作学习是一种目标导向性活动,所以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教师要确定好学习目标,并让学生明确。制定的目标不能过多、过难,要适量、适当,要根据教材、大纲、课标要求及学生实际制定出切合学生实际的学习目标,目标要具体、明确,具有可操作性,切忌含糊不清,漫无边际。
二、教会学生学习方法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不仅要明确学习目标,更重要的是知道用什么方法去完成目标任务。在开展合作学习初期,大多学生由于没有合作学习的经验和方法,不知道学什么,怎么学。只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步骤,才能保证合作学习的速度、质量。例如,读书时能做到边读边思考,遇到不懂的生字、生词和句子把它勾画出来,通过查阅资料仍弄不懂的向同学请教。在学习中,自己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大家的学习活动,并为同学的学习献计献策,做到提问主动、讨论积极。此外,在学习中还要让学生养成尊重他人的良好品质,做到别人发言时,认真倾听,评价自己时虚心接受,并能公平、公正、客观地评价别人。
三、创设情境
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需要创造机会和条件引导学生以合作的形式进行自主的探究,那么教师应当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究的教学情境。比如,教师在识字教学的过程中,通过一系列识字与巩固生字的方法指导学生,像是儿歌当中的识字,要求学生先独立地读儿歌,不会的照着拼音多读几次,然后向同桌请教,互相地学习。最后,由教师问学生是谁指导同学认识了新的生字,以使学生感受到帮助别人的自豪感,也使被帮助的学生感受到关怀和温暖。再比如,教师在写完一节课的生字之后,要求学生交换练习本,进行沟通和交流:我在写字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是什么?我有什么好的写字经验?别人写的字好在哪儿?再由教师进行有效的指导。学生在交流和沟通之后,提高了自己的能力,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有效的评价
合作学习的一项关键内容就是评价,评价就是判断和分析合作学习的成果。有效的评价可以推动学生的学习,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观念。在实践当中,教师往往会不重视学生的自评,事实上,学生的自评有利于学生的自我反思和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教师是在学生进行评价的前提条件下进行评价的,不可以将自身的观点强加给学生,应当进行公正和客观的评价。在学生看来,教师的评价是一种定性的。为此,教师需要认真地推敲,仔细地设计评价,特别是口头评价。教师的评价是以尊重事实作为前提的,不可以进行虚假的表扬。教学实践表明,批评也是具有积极意义的,适当的纠偏改错与真诚的批评能够有效地鼓励学生。
11.体验式教学在高中语文中的应用 篇十一
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占主体地位, 体验式教学强调的就是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动的状态, 不同于以往传统教学中的被动接受地位, 体验式教学正是处在这样的矛盾冲突中, 而高中语文的特殊性就决定了体验式教学法在其中得到深入充分开展。高中语文的教学一直是教条式、填鸭式教学模式, 课堂氛围显得严肃死板、没有活力, 学生在课堂上没有主动积极性, 很难形成体验式教学。因此, 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思想, 引入体验式教学形式, 活跃课堂氛围, 增强体验式教学的效果, 使体验式教学的意义更加凸显, 让教学活动更加灵活易学。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 高中教师必须意识到高中语文的独特性, 认清自己在学生中的地位, 明白自己和学生的师生关系。体验式教学告诉我们,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 而教师作为指引者, 只是学生学习中的参与者, 不能一味地以灌输知识为主要任务, 而要引导学生参与学习中来, 真正成为学习中的主人, 自己动手实践、亲身体验教学的趣味性, 轻松掌握各种理解性的教学知识。
二、高中语文体验式教学的特征
体验式教学的模式决定了实践活动是教学的主要形式, 学生将改变以往单纯听课的学习方式, 成为体验式教学中的活动者, 亲身体验教学实践活动,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因此, 体验式教学具有以下一些特征:
首先是情感性特征。体验式教学作为新产生的一种教学模式, 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情感体验, 是独立的个体学生需要的情感表达, 高中语文体验式教学以情境式教学的方式为学生创设氛围, 让学生在文本中读出情感, 进行情感交流, 体验文本中的情感表达。
其次是亲历性特征。学生亲身体验、亲自经历, 自己动手实践, 在体验式教学的教学活动中直接获取经验, 并且在活动中获得了相应的情感体验, 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体, 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活动体验中获得了满足。
再次是整体性特征, 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发展理论中提出人的认知包括知、情、意、行, 学生在体验式教学认知过程中有了对知识的理性认识、体验了情感、有了对情感的不同态度, 体验式教学是为了使学生全面发展, 从而引导学生在教学中加深对知识的认识, 通过亲身体验形成知识体系。
三、高中语文体验式教学策略分析
语文教学课堂需要构建生活化氛围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平常的生活经历为契机, 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学习, 进行探究性体验, 以此来提高自身对语文知识的运用能力;同时, 通过书本语文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对比, 对文本内容进行多元化解读, 提升自身语文能力, 陶冶情感, 并将这种情感运用到实际生活;再有就是将课堂体验生活化, 通过课外体验活动, 引导学生走出课堂, 走向生活, 在生活的这幕大戏剧中演绎文本内容的精神内涵, 升华情感。
教学活动的教与学是永恒的话题, 体验式教学重在体验, 教师将学生引入生活进行体验式教学, 需要在导入课程的环节中就鼓励学生积极体验, 并在课堂的教学中引导学生思维, 诱发学生的体验意识, 让其迅速进入体验状态;体验过后要及时对学生的反馈信息进行收集整合, 评价学生体验经历, 完善体验,
四、体验式教学在高中语文中的应用
以苏教版高中语文体验式教学案例为例, 讲述体验式教学在高中语文中的应用。高中语文发展体验式教学要求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主动参与其中, 通过亲身实践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在高中语文课本中, 选入了《我与地坛》等文章, 目的就是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 感悟生命、思考生命。其中, 以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为例, 文章通过文字描述了地坛的美, 然后表达出了作者对生命的感悟。在体验式教学中, 教学设计环节如下:通过教师导入, 引出题目“生命的感悟”, 进行发问。然后找出作者是怎样对地坛的美进行描写的, 学生划分层次, 自拟小标题, 教师最后引导做出评价。理解过文章后, 再回头重新理解标题“生命的感悟”, 最后得出相关的结论, 也就是自己对于生命的感悟。
学生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思考为什么作者能够得到这样的感悟, 在了解了作者之后, 回归学生自身来看, 从中学到了什么?这是文章的意义所在, 能够从中得出什么启示?对今后的人生将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带着这些问题, 教师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分组讨论, 然后进行探讨式学习, 各抒己见, 尊重每一位学生的观点, 老师自己也可以作为课堂上的引导者, 告诉学生自己的体会, 总结学生的发言, 并加以评价。
以上环节都是对文本的研读, 也可以进一步对文本进行问题研究,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与地坛》中, 有这样一句问话, “一个人, 出生了……剩下就是怎样活的问题了”, 用这句话让学生展开思考, 看学生认为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生命感悟?学生试着用自身经历, 写一篇关于生命的文章, 阐述自己对生命的观点,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这些问题的设计, 都是以活动体验为主, 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发展自己的体验能力, 让语文课堂更加接地气, 成为体验式教学的代表。
五、结语
体验式教学是教与学互动能够得到更好展现的一种教学模式, 教师能够感受到体验式教学给自己带来的新挑战, 学生可以从中激发兴趣, 进行思维的创新, 从而到达教学相长、教学互动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陈远.中学语文参与式教学实施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 2012.
[2]国贝贝.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体验式学习探析[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 2013.
[3]张辉.关于赏识教学在中学语文中的有效运用分析[J].成功 (教育) , 2012 (08) .
12.语文教学论文:操作活动中如何进行语文体验式教学 篇十二
传统的语文教学是把学生限制在课堂这一狭窄天地里,死啃教材,学校与社会脱节,忽视学生创造性的学习活动。无论是对学生智力的发展还是发展出学生能力的培养,都是极其不利的,由此可见,传统中的语文教学方法弊多利少,极不利于人才的培养。当前,世界各国都面临着一场深刻的新技术革命的严重挑战,人才的智力素质已被公认为最主要的生产力,国家要高速度、高质量地培养大批进取型、开拓型、探求型的人才。挣脱传统教育的桎梏,实现基础教育中的素质教育,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新时期的重要任务。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呢?笔者就自已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
愉快教学强调教学是师生联袂演出,师生面临的是共同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只有双方携起手来,互相理解,互相尊重,密切合作,双方的积极性才能充分调动起来。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有了感情倾向,学生才会自觉自愿地接受教育并乐于请教,愉快教学才能顺利进行。师生关系和谐,关键在教师。教师应热爱所有的学生,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在师生间架起情感的桥梁。像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的那样:“爱学生,这是一个教师最重要的品质。”不管在什么场合,教师都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学生只有意识到被尊重,才能愉快地接受教育。对优差生应一视同仁,处理问题公允不倚、不带偏见。平时应多鼓励引导,忌无处不到的批评训斥,任何鄙夷、讥讽、怒斥甚至体罚学生都会引起学生的反感,造成师生之间的情感障碍。教师还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相信学生都是求进步的,都是要学习、有旺盛的求知欲的,都是能够改正错误的。
二、提倡学生自主探索,转换教师的角色功能
应试教育下的语文教学,教师习惯于把教学参考书奉为最大高权威,习惯于把学生的思路引向参考资料,引向教师预设的轨道,这是十分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的。
语文是一门没有定论的课程,它远没有数理化那些样精确,对联文章的理解,仁者见面礼仁,智者见智,即使能够求得大同,也是难免存在小异,这里这正是人们所说的: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是一篇课文,同是一首歌,我们小学时读过它,中学时读过它,大学时读过它,对它的理解和感受会有很大的不同。因此,要求学生分析问题、解诀问题都要往参考书上靠,这是不科学的。否定之否定,是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任何人都不能穷尽真理。我们崇尚权威,但不能迷信权威。我们要提倡学生购买《教材全解》、《优秀教案》等教辅导读物,学生跟老师一同备课,在课堂上可以补充和纠正教师教学要点的遗漏和错误,更可以腾出时间和精力来研究新颖的问题。
教师在教学中的功能是指导学生学习,教师应该是“导师”,可能是实际上,我们不少教师充当了“讲师”的角色,他们特别爱“讲”,一节课不讲三四十分钟是不会罢休的。他们认为,这是对工作的尽职尽责,上课时自己不讲,那就不象个老师,课堂就不象个课堂。殊不知,他们在课堂上手舞足蹈,高谈阔论,而一些学生在台下却是昏昏然茫茫然如雾里看花,学生完全失去学习的主动权和自主权,完全处于被动地位,被当作容纳知识的容器,并且这些容器装不是已经消化的食物,而是一些囫囵的枣子。
教师一定要忍痛割爱,还学生自主权于学生,实现角色功能的转变,不当“讲师”而当“导师”。笔者每节课都鼓励学生设疑问老师,抑或让学生上讲台当“老师”,真正实现了角色的转换。
三、实施创新教学
在教学模式方面,若仍然具有教育知识、教学热情、教学能力去教育学生,在完成教育目标的同时,对教师在教学质量方面也会受到一定的改变。由于教学情境变化多样,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变化要灵活多样。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机智是语文教师在教学能力方面的关键表现,可将语文教师在灵活教学以及创造性教学的形式特点得以充分体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机智可在迅速、精确的判断之后立即显现出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学的质量。准确、快速判断是教学机智的重要组成,两者互相统一。准确是教学机智的前提条件,是保证教学的基础;快速是教学机智的时间标准,能够确保教学达到各项效率指标。如果教师缺少必需的教学机智就难以完成预期的教学目标。只要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机智很好的发挥出来,所期望的语文成绩在最终才会更高。
四、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是指在语文课堂上利用电教设备、音像、挂图等现代化教具和形象化教学手段,使学生在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下进行有效的学习。
实践证明,中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尤其是电教媒体,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它能增强语文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生动性,一改传统沉闷的课堂面貌,使学生的兴趣大增,有助于实现“轻负高质”和实施愉快教学,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例如,有位老师上《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时,通过录音再造形象,在学生面前再现志愿军战士可歌可泣的英雄形象和崇高的精神境界,学生的内心为之振奋,思想产生了共鸣。
13.语文教学论文:操作活动中如何进行语文体验式教学 篇十三
冯敏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部电影、一本书,好的开头能一下子抓住观众、读者,让你非看不可。做事如此,讲课亦如此,小学低年级语文课的导入更是如此。好的课堂导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听课热情,能够影响学生的认知结构,帮助教师确定新课教学的切入点。大凡有经验的教师都十分注重导语的设计。“好的导语像磁铁,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教师们也越来越认识到课堂的导入是整篇课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环,但要有效的去进行情景的导入,值得大家值得大家下大力气去研究。以下是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中常见的导入类型:
(一)情境型
根据文本的意境,创设一种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让学生想象优美的意境,体验美好的情感。简言之,通过导入引导学生进入作品描写的情境。在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创设并引导学生进入教材所描绘的情境,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顺利进入到课文学习中去。具体而言常有以下几种方法:
1、看图导入。现在的部编教材每一课都安排了意境优美、色彩鲜艳的情景图,配有教学挂图,通过网络资料还可查阅到更多的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它们作为直观教材,比形象的语言更具有说服力和真切感,可以使学生获得较深的印象,可以化抽象为具体,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经验,鲜明地揭示事物之间的关系。教师在导入时充分发挥其作用,以此导入新课,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习的兴趣,收到良好的效果。
2、借助多媒体导入。在课堂导入时教师根据需要结合声、色、图,甚至是影视片段来辅助我们的教学,能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可感性,能让学生产生丰富的联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能创设一个让学生积极思考的氛围,唤起他们的情感体验,达到语言所难以企及的效果。如在教学《找春天》这一课,可借助多媒体播放《春天在哪里》这一首歌导入课题。
3、激情导入,在教学文质兼美、情文并茂的课文时,教师如能创设出一个与课文相符合的情境,能让学生在最短时间内进入角色, 使学生入情、移情、冶情,从而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将会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着重要的作用。如在教学《我们成功了》一课,我出示了几张北京申奥成功的图片,并声情并茂地讲解着人们当时的心情,让孩子们也身处其中,用短短的几句话作为导语,震撼了全班学生的心灵,同时在多媒体的辅助下,学生们很快进入情境之中。
(二)激趣型
1、讲故事导入。精彩的故事能引人入胜、扣人心弦,令人回味无穷,对低年级小学生而言,则更能引起他们的浓厚兴趣和强烈的倾听欲望。低年级小学生更爱听故事,抓住这个心理特征,运用一些成语故事、寓言故事、科学家或名人的故事,甚至教师自己根据教材编一些短小有趣的故事导入新课,引起学生的注意,既可以激发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又容易使学生领悟教材的内容。例如,《坐井观天》一课可用“坐井观天”的故事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所以,语文老师应该独具慧眼,善于发现课文中的相关故事题材,或与课文题目相关、或与作品的主人公有关、或与课文中介绍的某一山川景物有关的故事,都可以作为“课堂导入”先行讲述,讲述时,在语言上应注意做到形象生动,做到声情并茂,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当然,由于低年级小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持久性差,因此,所讲故事要短小精悍,人物事件要高度集中,而且还要融知识性、趣味性、启迪性于一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故事的魅力。
2、猜谜导入。猜谜语是小学生特别喜爱的一项游戏内容。教学时老师可以根据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把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某一知识点编成谜语而导入新课。如我在上《雷雨》一课,先让学生猜雷雨的谜语,当学生猜对时,老师在黑板上板书课题“18 雷雨”。这样的导入自然有趣,既可以调动儿童学习的兴趣,又可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三)知识型
1、复习导入。即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已学过的知识或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来导入新课的方式。例如学习《古诗两首》这一课可以这样导入:我们以前学过关于描写春天的古诗,大家都还记得吗?于是孩子们都纷纷举手背古诗。让学生自由回答后揭示课题。启动原有认知导入新课不仅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做了铺垫,而且可以吸引学生主动去探求新知。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我看来,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知识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
2、简介背景、作者导入。对于那些社会背景距现在较远,寓意含蓄,学生不易理解的课文,而了解写作背景又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对于这类课文,可先直接介绍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作者或背景,然后再帮助学生阅读课文,加深理解。如《赠汪伦》一课的导入,可以通过诗人、背景的简介,即创设了情境,激起学生学诗的热情,又为学生理解诗意,体会诗情做了铺垫。所以,在教学中通过背景材料层层铺垫,相关材料互相渗透,有时学生会很容易理解到文章的内容,语文课堂也会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四)释题型
释题就是引导学生从分析理解课文题目入手,这是我们语文老师常用的一种导入方法。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有的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有的揭示文章的主旨,有的能引起联想,内涵极为丰富,具有统摄全篇的作用。如《坐井观天》《四季》等课文的课题往往是文章的重点,具有广博的含义。教师可以先板书课题,从探讨题意入手,通过抓住课文题目的关键词语,进行“借题发挥”,引导学生分析课题,从而导入新课。从课题导入课文,一般能让学生迅速地抓住重点,把握中心,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五)直观型
即运用实物实景导入。这种导入方法适合于讲授直观的、能看到差别的教学内容。如《蓝色的树叶》《葡萄沟》等课文以实物导入,能吸引学生的视线,可使学生感到自然、亲切、真实可信。实物还能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在学习课文前,出示与课堂内容有关的实物,导入自然,便于理解。
在小学语文教学导入中刚刚以上我们有讲到:情境型、激趣型、知识型、释题型、直观型等。但在实际应用时,我们在导入时候更要注意有导入的启发性、针对性、趣味性和简洁性。那怎么才可以有效的进行呢,以下就是我搜集以及和其他老师谈论导入在实际应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1、启发性。导入是师生心灵沟通的第一座桥梁,它起着诱导、衔接的作用。导入的目的就是要开发学生智力,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维。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用富有启发性的语言去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激活学生的求异思维,发掘创造潜能,让导入成为“导火线”,进而激其情、启其疑、奋其志、引其思。
2、针对性。导入应该具有明显的针对性,导入的内容要紧密联系新知识,要针对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来选择适当的导入方法,通过导入准确地引出新知识。否则,导入无论多么新颖也是无意义的,反而会把学生的注意引向枝节问题,达不到预想的效果。
3、趣味性。导入方法既要新颖巧妙、灵活多样,又要方法常新、情趣盎然。富有趣味性的导入引人深思,余味无穷,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有益于他们的智力开发。
4、简洁性。对于课堂教学的整体而言,“导入”只是其中较短的一环,时间不宜过长,形式不宜过于复杂。导入要在“精”字上下工夫,言简意赅地引学生入胜,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紧紧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浓烈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活泼愉快的学习。导入力求以最少的语言、最短的时间集中起学生的注意,使其迅速进入学习。
14.语文教学论文:操作活动中如何进行语文体验式教学 篇十四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 进行阅读的过程就是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的过程, 通过阅读, 学生能够感受到作者的中心思想, 引起学生的思考, 并不断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好的阅读能力的培养关键在于学生的主体参与, 因此, 开展体验式的教学策略能够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本, 融入自己的思想对文本进行创造性的发现。
首先, 开展体验式的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特的感悟能力, 由于中学生的已有知识、对语文学习的态度、兴趣爱好等因素存在较大的差异性, 所以对语文阅读文本的理解能力也会有所不同, 而体验式的教学则体现出了对全体学生的尊重,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 真正起到鼓励学生的作用, 让学生能够以更加轻松的方式融入到文本当中。
其次, 开展体验式的语文阅读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特殊的情感审美性。初中生的阅读教材的文章都是具有一定情感性的佳作,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阅读教学过程中, 让学生通过更加积极的阅读产生一种共鸣, 并从文本中获得一种情感的体验, 让学生通过阅读获得最直接的教育, 学会尊重生命, 表达情感。
再次, 开展体验式的语文阅读教学一方面促使了语文对话过程中的多重性, 而另一方面有助于培养学生通过阅读获得意义。体验式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引导作用和文本的教育功能。通过教师的引导, 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阅读学习的过程, 而在体验式的阅读学习过程中一定会带着一定的阅读目的进行, 因此, 体现出了教师的引导。从而在学习过程中有师生对话、学生之间的交流、学生与文本的共鸣、作者与学生的对话等等。这有效的促使了意义的生成性, 在体验式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会掌握阅读的方法, 养成积极的思维, 为了更好的理解文本和交流学习还会有自己的独特想法, 赋予文章新的内涵, 更好的习得知识。
二、体验式学习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
所谓语文阅读体验式学习方法就是以学生的体验为主, 只有建立在体验的基础上才能更好的理解文本获得的生成过程为基础, 而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体验学习分为:初体验、情感共鸣、再次生成等环节。这是一个不断提升的过程, 也是一个不断提高的过程, 从体验式学习的基本过程和环节可以进一步的对教学活动进行细化。教师在引导的过程中应该从以下方面进行着手:
(一)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坚持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承认学生才是体验式学习的主体, 但是, 这个过程中教师必须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 避免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的灌输式教学, 尊重学生的思维和个性发展, 初中生由于缺乏相关的阅历所以在理解文本的程度上同成人有很大的差别, 教师要学会倾听孩子们的想法。通过创设学习情境诱发学生的积极性, 并进一步引导学生对阅读文本进行感知。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开展体验式的教学要让学生学会感知文本的语言符号, 并从字到句, 从句到段, 从故事到情感逐一感知, 这个过程是开展参与式学习的基础, 所以培养兴趣是关键。
(二) 注重情感体验鼓励创造性思维
首先, 在进行体验式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除了激发学生对文本进行初步感知外, 还要进一步的采取策略引导学生积极的思考, 弄清楚文本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这个过程教师一方面要鼓励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阅读, 而另一方面, 教师要通过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的理解。教师在引导的过程中要多采用正面的点拨, 采用问题式的教学模式, 让学生积极思考, 提高阅读的兴趣。加深对文本理解。在学生对情感体验的过程中, 教师所起到的作用是对相关文本知识的补充, 从教学的背景, 文本有关的信息进行传递, 促进学生结合文本写作的时代进行, 这样有助于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独特的想象能力, 并迅速的融入到自己的情感世界。
其次, 对学生情感的培养, 不仅仅体现在学生对阅读文本的理解程度上, 更多的体现在对阅读文本情感的再次升华的过程中。学生通过不断的阅读积累和阅读方法的累计, 对文本的理解会逐渐的深刻, 但是阅读教学的目的在于生成自己的感情, 学会运用文本的表现手法去抒发自己的感情。“生情”的目的在于“移情”, 所以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不仅会读, 而且善于分析和分享自己的收获, 鼓励学生积极的发展, 并适当的引导学生针对某一件事进行辩论, 从而在互动过程中获得情感共鸣。
再次, 在对初中语文阅读进行体验式学习的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的“想象”能力, 充分的尊重学生, 鼓励学生挖掘学习内容的全部价值。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文本往往存在比较抽象的现象。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才能够激活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堂, 让学生将文本同生活联系起来。在语文阅读文本中才能体会到身临其境的感觉。
(三) 、加强反思, 在写作中体验阅读的价值
在开展体验式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离不开不断的反思, 而反思最好的方法就是评价。在体验学习过程中, 这种反思既可以是教师在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上的不断优化, 更多的应该是让学生学会对自己的学习效果、学习态度和掌握情况进行反思, 找到自己存在的问题, 从而慢慢的改变。
同时, 为了提高体验式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 写作训练与阅读教学应该相互配合, 将学生所理解和内化的情感表达和方法以作文的形式进行外化, 能够检测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收获。同时, 在这个过程中还可以有其他的途径, 比如说摘要;经典诵读等等活动的开展,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总结
【语文教学论文:操作活动中如何进行语文体验式教学】推荐阅读:
体验式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10-23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写字教学08-29
谈体验式教学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运用论文06-19
体验式教学在语文课堂上的应用10-12
如何进行小学语文词语教学07-24
浸润式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实践10-06
如何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设计11-15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