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考试全真模拟试卷(三

2024-06-25

教师招聘考试全真模拟试卷(三(通用6篇)

1.教师招聘考试全真模拟试卷(三 篇一

教师招聘考试:全真模拟试卷及答案

(一)一、选择题

1.传统教育学的创始者是()A.杜威 B.孔子 C.夸美纽斯 D.赫尔巴特

2.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是()A.心理学 B.教育哲学 C.教育学 D.教育经济学

3.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起()A.促进作用 B.制约作用 C.决定作用 D.促进或延缓作用

4.人的发展主要是指人的()A.智力发展 B.知识的增长 C.身心发展 D.体质的增强

5.划分课的类型的依据是()A.课的任务 B.课的内容 C.课的方法 D.课的活动形式

6.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A.个别教学 B.分组教学 C.模拟教学 D.课堂教学

7.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是()A.道德认识 B.活动和交往 C.道德情感 D.道德意志

8.班主任在组织班级教育力量中所起的作用是()A.决定作用 B.领导作用 C.纽带和桥梁作用 D.核心作用

9.课外校外教育是对课堂教学的一种()A.延伸 B.必要补充 C.发展 D.改革形式

10.学生的主体性最主要地体现在()A.自觉性 B.独立性 C.创造性 D.能动性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9个小题,共18空,每空1分,共18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1.教育学是研究----揭示----的一门社会科学。

12.欧洲封建社会里,曾出现过----教育和----教育两种有代表性的教育体系。13.造成人片面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惟一途径是----。14.德育一般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教育和----教育四个基本方面。15.教师的根本任务是----;班主任的基本任务是----。

16.教学过程实质上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的特殊----过程和发展过程。17.循序渐进教学原则中的“进”是指:①----②----。18.课外校外教育的主要特点是----、----和实践性。19.班主任工作计划一般分为----计划和----计划。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20.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21.德育为什么把说服教育作为主要方法? 22.教育目的有何重大意义? 23.如何正确理解教师劳动手段的主体性?

四、论述题(本题满分13分)24.论述教育的相对独立性的表现。心理学部分

五、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25.在心理科学体系中,基础学科是()A.实验心理学 B.普通心理学 C.发展心理学 D.生理心理学

26.科学的反射观念是由下列哪一位心理学家建立的?()A.笛卡尔 B.谢切诺夫 C.巴甫洛夫 D.韦克斯勒

27.感性材料是想像活动进行的()A.原因 B.动力 C.基础 D.目标

28.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要经历四个阶段,下列哪一项是其关键的阶段()A.提出问题 B.明确问题 C.提出假设 D.检验假设

29.行为主义疗法常用下列哪项心理治疗法()A.疏导宣泄 B.当事人中心

C.自由联想 D.系统脱敏

30.有的青少年抽烟、喝酒,打扮怪异,以此显示自己的()A.独立性 B.自我认识 C.自尊 D.对抗性

31.能力形成与发展的物质基础是()A.遗传素质 B.早期营养 C.环境 D.实践活动

32.盲人可以借助自己的触摸觉来代替自己的视觉,这是感觉的()A.补偿 B.相互作用 C.对比 D.适应

33.注意的两种最基本的特性是()A.指向性与选择性 B.指向性与集中性 C.指向性与分散性 D.集中性与紧张性

34.直接表现为对事物的倾心和迷恋是()A.需要 B.目的 C.动机 D.兴趣

六、填空题(本大题共9个小题,共18空,每空1分,共18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35.心理学是研究----及其----的科学。

36.认知过程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37.定势也叫心向,是指心理活动的----,它影响着后继的同类心理活动的----。

38.人的性格形成的途径有家庭、学校教育、----和----。39.激情具有短暂性、----和----等特点。

40.一般能力包括----、记忆力、想像力与----能力等。

41.----比----更能激发学习动机,所以教学过程应从多种角度积极称颂、表扬学生。42.知觉是人脑对----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反映。

43.原型内化,即智力活动离开物质或物质化客体及----形式,从而转向头脑内部,----常作用于观念对象,从而对事物的主观表征进行加工改造,并使其发生变化。

七、简答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44.意识有哪些基本特征? 45.影响解决问题的因素有哪些? 46.气质和性格的关系是怎样的? 47.注意分配的条件是什么?

八、论述题(本题满分13分)48.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一、选择题

1.D2.C3.D4.C5.A6.D 7.B8.C 9.B10.C

二、填空题

11.教育现象教育规律 12.教会骑士

13.社会分工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14.法纪道德品质

15.教书育人带好班级,教好学生 16.个体认识

17.教学速度教学内容深度 18.自愿性灵活性 19.学期具体行动

三、简答题

20.生产力的发展推动和制约着教育的发展,而教育对生产力的发展也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这主要表现在:

(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手段。人是生产力中最重要和最关键因素。通过教育,可以使人掌握文化科学知识和技术,成为专门的人才。这些人进入生产过程之后,就能不断

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教育把可能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2)教育是科学知识技术再生产的手段。科学技术是第—生产力。通过教育,可以使科学技术知识从原来为少数人掌握到为更多人所掌握,并且运用到生产实践中,由此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3)教育是生产新的科学知识技术的手段。教育的主要职能是传递人类已有的科学知识,但它也能承担生产新的科学技术知识的任务,这在高等学校表现得尤为明显。新的研究成果和发明一旦在生产中被应用,就能提高社会生产力。

21.说服教育法的特点在于正面教育,启发自觉,以理服人。在德育方法体系中,说服教育法是运用最广泛、最经常的一种基本方法。这是由于:

(1)社会主义思想体系、政治观点和社会主义道德品质是不能自发产生的,需要全面系统地进行教育才能获得。

(2)凡属思想性质的问题,只能用民主的方法去解决,不能强制。

(3)说服教育的作用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和道德评价能力,而且还能影响学生道德情感和道德品质的进一步完善。

可见,说服教育法对每个学生都普遍适用,在每一年龄阶段都离不开,而且教育者不论采用哪一种德育方法,都要伴之以说理教育法。

22.教育目的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是对受教育者的一个总要求,其意义在于:(1)教育目的既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又是教育工作的归宿。一切教育工作都是围绕着教育目的这个中心进行的。确定学习内容和组织形式,选择教育方 法,都要从教育目的出发,使之符合教育目的要求。反之,教育质量的高低,教育工作是否成功,必然要以教育目的为标准进行衡量,看教育目的实现状况,所以,教育目的又是教育工作的归宿。

(2)教育目的对提高教育质量有指导意义。由于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复杂活动,周期较长,对学生的教育工作必须有计划和有系统地进行。因此,制定一个 明确的教育目的,才能给各方面的教育力量指出共同遵循的方向,使大家步调一致,紧密合作,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这就是教育目的指导意义和导向功能。

23.主体性是教师劳动手段的重要特点,与其他劳动明显的不同。这种主体性包含两层意思:

(1)教师劳动的基本手段存在于教师主体本身,即教师的知识和技能以及人格等是教师劳动的重要手段。在这里,教师本身既是劳动者又是劳动手段。

(2)教师在使用教材、挂图、模型等这样一些物化的劳动工具时,必须经过一个主体化过程,将凝聚在其中的智能和情感完全转化为教师主体的东西。

四、论述题

24.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虽然受社会生存方式制约,但具有自己相对独立性,具体表现在:

(1)教育有自身的继承关系。社会政治经济的改变会引起教育性质和目的等方面的变化,但不是所有方面都会改变。任何一种教育,就其思想、内容、制 度、方法各方面看,都是在以往各个历史时期教育的基础上建立起来,教育有其自身的继承性。所继承的一切,是人们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教育成果,是人类的共同 财富。

(2)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影响。作为意识的教育,决定于经济基础,但同时又和上层建筑其他意识形态发生密切联系,与教育相互作用。其他意识形态对教育的影响,一是表现在教育观点上,二是反映在教育内容上。

(3)教育与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就教育与政治经济关系来说,教育往往落后于政治经济的存在。当旧的政治经济制度灭亡之后,与其相适应的教育,并不立即消亡,仍然会存在一个相当时期。与此相反,一些新的教育思想和观点,可能在一定条件下超越当时政治经济的局限性而产生,表现出不平衡性。

总之,一定的教育由一定的生产方式所决定,教育的独立性只能是相对的。我们既不可否认教育的相对独立性,又不能把它夸大到绝对程度。

心理学部分

五、选择题

25.C26.B27.C28.C29.D30.A 31.A 32.A 33.B 34.D

六、填空题 35.心理现象规律 36.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 37.准备状态趋向 38.职业活动社会实践 39.爆发性指向性 40.观察力思维 41.奖励惩罚

42.直接作用于整体属性 43.外显借助语言

七、简答题

44.意识是人类特有的心理现象。它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意识具有自觉地目的性。表现为行动之前具有预见性、计划性和目的性。

(2)意识具有主观能动性。表现为人类不断地积极地认识世界,并且改造着世界。(3)意识具有社会历史制约性。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意识的内容、特点和发展水平不同。

(4)意识是人类两种信号系统的协同活动。45.(1)问题情境与问题表达方式。(2)联想与原型启发。(3)定势的影响(4)迁移的作用(5)情绪与动机的影响(6)个性因素的作用

46.气质与性格的联系是十分紧密的。二者均属于比较稳定的个性心理范畴,是在统一的人的实践活动中发展起来的。二者互相渗透,又彼此制约。

一方面,气质是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并影响着性格的动态表现形式,以及性格形成和发展的速度;另一方面,性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掩盖或改造气质的某些特征。

具有不同气质类型的人可以形成同一性格特征;同一气质类型的人也可形成不同的性格特征。

气质与性格的区别表现在:(1)气质与性格的概念本质不同。

(2)气质受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影响,反映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性格受社会生活条件制约。

(3)气质没有好坏之分,不是衡量人的社会价值的标准;性格有好坏之分,是衡量人的品性以及社会价值地位的主要指标。

(4)气质的可塑性较小,变化较慢;性格的可塑性较大,变化较快。(5)不同年龄阶段,气质和性格在个性结构中的作用不同。47.(1)在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中,只能有一种是生疏的。(2)几种同时进行的活动,应形成动作反映系统。

八、论述题

48.(1)加强科学的思维方法论的训练。辩证唯物主义要求人们的思维必须从客观实际情况出发,按照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思考问题,它为思维活动指明了方向,它是正确的思维路线,是科学的思维方法和世界观。它要求人们学会全面地、发展地、实事求是地看待问题。

(2)运用启发式教学,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启发式教学能调动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性与自觉性,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积极主动地探索过程,即 使学生很好地掌握了知识,还培养了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在学生解决问题的适当时机予以提示,通过作业的回答,或教学中新旧知识的联系,来启发学生思路。

(3)加强言语训练。思维逻辑是评价人思维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教学中教师要加强教学语言修养和学生的语言修养。语言要有逻辑性和系统性,要完整、清晰、简练。

(4)发挥定势的积极作用。在同样条件下,定势会使人顺利、快速地解决问题。但是也要善于变通,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

(5)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品质。实践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最重要途径之一。在实践中,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通过实际培养思维的批判性、灵活性、独立性品质。

(6)加强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培养。①培养创造动机。

②发散思维与集中思维有机地结合。③培养与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

④促进创造性的活动,培养创造性的个性。

2.教师招聘考试全真模拟试卷(三 篇二

• • 考试内容:公共知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论、教育学与心理学及其他综合知识)、学科专业知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括号内。

1.世界上最早的教育文献是我国的(C)

A.《论语》 B.《大学》 C.《学记》

D.《中庸》

2.教育“生物起源论”的代表人物是(D)

A.孟禄 B.洛克 C.卢梭 D.利托尔诺

3.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顺序性规律,应做到(A)

A.循序渐进 B.因材施教 C.教学相长 D.防微杜渐

4.在教育目的问题上,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主张体现了(A)

A.社会本位论思想 B.个人本位论思想 C.社会效益论思想 D.教育无目的论思想

5.广义的教育制度是指(D)

A.学校教育制度 B.高等教育制度 C.社会教育制度 D.国民教育制度

6.在下列主张中,比较准确地体现了启发性教学原则的是()

A.学不躐等 B.各因其材 C.开而弗达 D.温故而知新

7.教师通过创设良好的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以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德育方法是(A.品德评价法 B.榜样示范法 C.实际锻炼法 D.陶冶教育法

8.尊重信任学生是教师的()

A.知识素养之一 B.能力素养之一 C.思想品德素养之一 D.基本任务之一

9.在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之外,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实施的各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是()

A.课外教育 B.校外教育 C.业余教育

D.课外校外教育

10.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备课 B.上课 C.布置作业 D.成绩评定

11.心理现象就其产生方式是()

A.精神活动 B.反射活动 C.意识活动 D.技能活动

12,下列选项中哪种是一般能力?()

A.观察力 B.曲调感 C.节奏感 D.色调感

13.狼孩的心理障碍主要原因是()

A.缺乏营养 B.遗传因素 C.狼的影响 D.缺乏社会性刺激

14.勤奋和懒惰属下列哪种特性?()

A.气质 B.性格 C.能力 D.兴趣

15.长时记忆的遗忘属于下列哪种障碍?()

A.生理性障碍 B.心理性障碍 C.存储性障碍 D.提取性障碍)

16.注意的稳定性是注意品质的哪种特性?()

A.广度 B.强度 C.时间 D.空间

17.直观时运用变式方法的目的是()

A.激发兴趣 B.引起注意 C.丰富想象 D.区分本质与非本质特征

18.“人逢喜事精神爽”是下列哪种情绪状态?()

A.心境 B.激情 C.应激 D.热情

19.个性结构的核心成分是()

A.能力 B.气质 C.性格 D.兴趣

20.听觉中枢位于()

A.额叶 B.顶叶 C.颞叶 D.枕叶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8个小题,每空1分,共36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2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及其 规律 科学。近代最早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是《大教学论》。

22.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特有的生产劳动。欧洲奴隶社会曾出现过的两种教育体系是斯巴达教育和雅典 教育。

23.我国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壬寅学制,我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癸卯 学制。

24.我国普通中学教育的任务是: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和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25.学生既是教育的 对象,又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 主体。

26.教师的根本任务是 教书育人。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起 主导 作用。

27.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班级授课制,特殊形式是 个别。

28.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教育者提出的 德育要求 与受教育者已有 品德基础的矛盾。

29.课外校外教育的组织形式有 群众性 活动、小组活动、个人活动。

30.“望梅止渴”属于 第一 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谈虎色变”属于 第二信号系统 的条件反射。

31.思维的基本形式是概念判断、推理。

32.注意的品质特征有注意广度、注意的稳定、注意的分配、注意转移等。

33.感觉阈限可分为绝对感觉阈限 与差别感觉阈限 两种。

34.神经系统的活泼型与多血质,安静型与粘液质气质类型相对应。

35.智力的核心成分是抽象概括能力,智力的高级表现是创造能力。

36.耶克斯-多德森定律表明:动机水平适中,最有利于激发学习动机。

37.智力技能的特点有:动作对象的观念性,动作进行的内隐性,动作结构的简缩性。

38.1948年(WHO)宣言指出健康应包括生理、心理 和社会适应等几方面。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

39.为什么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1)学校教育是以文化影响为主体的环境,它影响着学生的主要环境形式是教材,这特别有利于青少年身心发展。

(2)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组织的自觉的影响过程,又是有计划的、全面的、系统的影响过程,它特别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这是任何自发的、偶然的、零碎的家庭和社会影响所不及的。

(3)学校教育由经过专门培养训练的教师和教育工作人员进行施教。

(4)学校教育采取集中时间和集中学习的形式,使青少年儿童集中精力受教育,适合青少年儿童身心特点,适合时代的要求,有利于完成社会赋予他们的任务。

40.班主任如何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1)确立班集体的奋斗目标。

(2)选择和培养班干部。

(3)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和优良的班风。

(4)组织多样的教育活动。

41.教学过程有哪些基本规律?

(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2)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

(3)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4)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42.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基本点是什么?

(1)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劳动者或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2分)

(2)使学生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3)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

43.意志行动形成有哪些特点?

(1)人特有的自觉确定目的的行动;(2)意识的调节支配作用;(3)克服内部与外部困难;(4)以随意运动为基础 44.操作技能有哪几个阶段?

(1)操作定向;(2)操作模仿;(3)操作整合;(4)操作熟练 等四个阶段 45.什么是联想?联想有哪些主要规律?

联想是暂时神经联系的复活,它是事物之间联系和关系的反映;

联想的主要规律有:(1)接近律(2)相似律(3)对比律(4)因果律。46.性格结构是由哪些特征组成的? 性格结构的特征主要有:

(1)性格的态度特征;(2)性格的情绪特征;(3)性格的意志特征;(4)性格的理智特征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每小题13分,共26分。47.论述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培养提高过程的规律。

(1)知指品德认识,是人们对社会思想道德的认识及其对人们思想行为是非善恶的判断和评价;

情指品德情感,是指人们对社会思想道德关系和人们行为的爱憎、好恶等情绪体验;

意指品德意志,是指人们利用自己的意识通过理智的权衡作用,去解决思想道德生活中的内心矛盾与支配行为的力量;

行指品德行为,是指人们在一定的品德认识、情感、意志的支配和调节下,在行动上对他人、对社会、对自然作出的反应,是实现内在品德认识和情感以及由品德需要产生的品德动机的外部表现。(4分)

(2)一般说来,人的品德是沿着知、情、意、行的顺序形成发展的。因此,培养学生品德的一般顺序可以概括为提高认识、陶冶情感、锻炼意志、培养行为习惯。知、情、意、行之间既是相对独立的,又是相互联系、影响、渗透、促进的。其中,知是基础,行是关键。因此,在德育过程中,应在知、情、意、行几方面同时对学生进行培养教育,以促进学生品德认识、情感、意志和行为全面和谐发展。有的班主任根据自己的德育经验,把德育工作的一般进行步骤总结概括为晓之心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四句话,这是符合德育过程规律的。(3分)

(3)学生品德知、情、意、行在发展方向和水平上具有不平衡性。由于学生品德知、情、意、行的辩证统一性和形成发展过程中的不平衡性,因而在德育具体实施过程中又具有多种开端,即不一定恪守知、情、意、行的一般教育培养顺序,而可根据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或从培养行为习惯开始,或从陶冶情感开始,或从锻炼意志开始,最后达到使学生品德知、情、意、行全面、和谐发展。(3分)

(4)联系实际。(3分)

48.根据感知规律怎样提高直观的效果?

(1)直观形象与言语的正确结合;

(2)注意客观刺激的适当强度;

(3)注意刺激对象与背景的差别;

(4)活动的刺激物容易被知觉;

(5)直观目的明确呈现时机得当、距离得当,保持整体性;

(6)变式方法的采用。

教师招聘考试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大全(2)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括号内。

1.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论演说的教育》,其作者是()

A.柏拉图 B.昆体良 C.夸美纽斯 D.苏格拉底

2,近代最早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是()

A.《教育论》 B.《教育漫话》 C.《大教学论》 D.《普通教育学》

3.“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是()

A.洛克

B.杜威 C.斯宾塞 D.夸美纽斯

4.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A.课堂教学 B.个别教学 C.小组教学 D.现场教学

5.我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戌学制 D.壬戌癸丑学制

6.在教育目的问题上,法国教育家卢梭的主张体现了()

A.社会本位论思想 B.个人本位论思想 C.社会效益论思想 D.教育无目的论思想

7.决定教育性质的因素是()

A.生产力发展水平B.社会意识形态 C.政治经济制度 D.民族文化传统

8.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一定有教育,这说明教育具有()

A.历史性 B.阶级性 C.永恒性 D.继承性

9.德育原则是有效地进行德育工作必须遵循的()

A.基本规律 B.基本方法 C.基本途径 D.基本要求

10.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备课 B.上课 C.个别辅导 D.布置作业

11.“强、平衡、不灵活”的神经类型与下列哪种气质类型对应()

A.多血质 B.胆汁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12.心理状态是从心理过程向个性心理特征转化的哪个环节?()

A.开端 B.中间 C.终端 D.外部

13.识记过的内容,因消退原因,完全不能再认或回忆是()

A.暂时遗忘 B.永久遗忘 C.干扰遗忘 D.逆向遗忘

14.“入芝兰之室,久闻不知其香”是()

A.知觉 B.嗅觉 C.嗅觉适应 D.嗅觉感受性

15.下列哪个选项是影响深度知觉的双眼线索?()

A.线条透视 B.空气透视 C.运动视差 D.视轴辐合 16.注意的两个最基本的特点是()

A.指向性与选择性 B.指向性与集中性 C.紧张性与集中性 D.紧张性与选择性

17.“一题多解,演绎推理”是()

A.再现思维

B.求同思维 C.辐合思维.D.发散思维

18.“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下列哪种情感?()

A.道德感 B.美感 C.理智感 D.热爱感

19.个人同时面临两种有意义的活动目标,二选一的冲突是()

A.双趋式冲突 B.双避式冲突 C.趋避式冲突 D.多重趋避式冲突

20.狗听到主人唤它的名字就跑过去是()

A.无条件反射 B.本能的行为 C.第一信号的条件反射 D.第二信号的条件反射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8个小题,每空1分,共36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21.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是教育学。苏联的一些政治家和教育家中,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最早探讨教育问题的当属克鲁普斯卡亚。

22.班主任的基本任务是带好班级、教好学生。狭义教育一般是指学校教育。

23.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惟一途径是教育与生产劳动 相结合。体育是以身体活动为基础内容,促进人的身心发展的培养人、塑造人的过程。

24.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客体),又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

25.广义的教育制度是指国民教育制度,狭义的教育制度是指学校教育 制度。

26.备课应做好的三方面工作是钻研教材、了解学生 和设计教法。

27.德育过程是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这四个相互制约的因素构成的。

28.课外校外教育具有自觉性、灵活性 和实践性等基本特点。

29.班主任工作的总结一般分为全面 总结和专题总结。

30.道德感是受社会 制约的,在阶级社会中具有鲜明的阶级的特点。

31.知觉的基本特性有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 和恒常性。

32.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表明,遗忘的进程有不均衡 有先快后慢的特点。

33.美国心理学家基尔福特提出了智力的三维结构说,认为每一个智力因素都包括内容、操作、产品三个维度的立方体。

34.气质类型通常被分成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 和抑郁质四种典型类型,但混合类型的人居多。

35.心理过程包括认识、情绪情感 和意志。

36.青少年学习动机发展的趋势之一是从不很自觉和不稳定 的学习动机,向自觉和稳定 的学习动机转化。

37.智力活动与操作活动的结构主要指构成要素执行顺序 和执行要求。

38.当事人中心疗法的技术主要强调三条:即真诚、同感 和尊重。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8个个题,39~46每小题6分,共48分。

39.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应具备哪些思想品德修养?(1)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2)对教育事业献身的精神;

(3)热爱学生;(4)集体协作的精神;(5)严格要求自己,为人师表。40.我国学校德育应遵循哪些原则?

(1)社会主义方向性原则;(2)从学生实际出发原则;(3)知行统一原则;(4)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

(5)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

(6)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

(7)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8)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41.谈谈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

(1)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目的、领导权、受教育的权利)。

(2)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反作用(教育培养出具有一定阶级意识的人来维护和巩固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教育通过影响社会舆论、道德风尚为政治经济制度服务,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

42.课外校外教育的主要要求是什么?(1)要有明确的目的;(2)活动内容要丰富多彩,形式要多样化,要富于吸引力;

(3)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并使之与教师的指导相结合。

43.简述个性的—般特点。

(1)个性的整体性;(2)社会性与生物性;(3)稳定性与可塑性;

(4)共同性与个别差异性:(5)他律(外控)与自律(内按)性。44.人的注意可分为哪些种类?

人的注意可分为:

(1)不随意注意(或无意注意)是一种无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2分);

(2)随意注意(或有意注意)是有预定目的和意志努力的注意(2分);

(3)随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是有预定目的,便不经意志努力就能维持的注意(2分)。

45.简述心理咨询的基本步骤。

(1)建立关系;(2)了解问题;(3)分析诊断;(4)帮助指导;(5)结束咨询。46.什么是需要?需要分为哪些种类? 需要是维持个体和社会生存、发展的必要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它通常在主观上以一种缺乏感或丰富感被人体验。

需要的种类根据起源可以分为先天的生理性需要与后天获得的社会需要;根据指向对象不同可分为物质性需要与精神性需要。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每个小题13,共26分。

47.论述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识规律。

(1)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识规律:首先,教师引导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主要是通过传、习间接经验来实现的;其次,借助间接经验认识世界是认识上的捷径。但要把现成的书本知识转化为学生能够理解、掌握和运用知识,还必须以学生一定的直接经验、感性认识作基础,因此教学要处理好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的关系。

(2)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认识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互相联系的阶段:感知教材,形成表象;理解教材,形成概念;知识的巩固与保持;运用知识。

(3)联系实际。(5分)

48.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分几个阶段?试分析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哪些?

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包括提出问题、明确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等四个阶段。(4分)

影响因素:(1)问题情境与问题表述方式;(2)动机和情绪状态对解决问题的影响;(3)联想与原型启示;(4)正负迁移与特殊、非特殊迁移;(5)定势(心向)的作用;(6)个性因素。

教师招聘考试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大全(1)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括号内。

1.狭义的教育制度是指()

A.国民教育制度 B.社会教育制度 C.高等教育制度 D.学校教育制度

2.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是()

A.教育学 B.教育哲学 C.教育社会学 D.教育经济学

3.195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的教育工作方针是()

A.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教育必须为阶级斗争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C.教育必须为阶级斗争服务,必须与工农业生产相结合 D.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4.我国当前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

A.美育 B.劳动教育 C.爱国主义教育 D.美育、劳动教育

5.决定教育永恒性的是教育的()

A.目的 B.内容 C.方法 D.功能

6.我国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戌学制 D.壬子癸丑学制

7.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一定的仪器设备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是()

A.演示法 B.练习法 C.实验法 D.实习作业法

8.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

A.桥梁作用 B.关键作用 C.主导作用 D.决定作用

9.教育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个别差异性,应做到()

A.循序渐进 B.因材施教 C.教学相长 D.防微杜渐

10.“学而时习之”的主张说明教学应遵循的原则是()

A.启发性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量力性原则

11.“足智多谋,随机应变”是思维的()

A.广阔性 B.独立性 C.灵活性 D.逻辑性

12.看书时,用红色笔划出重点,便于阅读是利用知觉的哪种特性?()

A.选择性 B.整体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13.感受器在刺激物持续作用下,引起感受性起伏变化的现象是()

A.感觉适应 B.感觉对比 C.感觉相互作用 D.实践活动影响

14.脑神经属于下列哪一类神经?()

A.交感神经 B.副交感神经 C.中枢神经 D.周围神经

15.有预定目的,用专门方法的识记是()

A.有意识记 B.无意识记 C.意义识记 D.机械识记

16.长系列的材料,中间部分记忆的效果差,两端效果好,这是由于中间部分要受哪种抑制干

扰?()

A.前摄 B.倒摄 C.单一 D.双重

17.遗传素质是能力发展的()

A.动力系统 B.自然前提 C.心理基础 D.核心成分

18.年龄智商的公式是()

A.IQ=MA/CA×100% B.IQ=CA/MA×100%

C.IQ=MA/CA×100 D.IQ=CA/MA×100

19.人的认识的倾向性是()

A.兴趣 B.需要 C.动机 D.理想

20。情绪情感是下列哪种选项关系的反映?()

A.现实与人 B.人与人 C.现实与人的需要 D.生理与心理需要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8个小题,每空1分,共36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21.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是教育 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22.我国封建社会的学校教育大体分为官学和私学两种。欧洲封建社会的两种教育思想是教会 教育和骑士教育。

23.两种对立的教学方法体系是启发式 和注入式。

24.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形式编定的有关课程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是学科课程标准。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班级授课制或课堂教学)。

25.课的类型大致分为单一 课和综合 课两大类。

26.教学是教师教 和学生学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

27.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的主要表现是自觉性、独立性、创造性。

28.三结合教育一般是指学校、家庭和社会的三结合教育。

29.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带好班级,教好学生。班主任有效地进行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了解和研究学生。

30.人最原始(或基本)的情绪有快乐、悲哀、愤怒和恐惧。

31.人的认识过程包括感知、记忆、思维 和想象。

32.空间知觉包括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方位知觉 和深度知觉。

33.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要主要有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实现等五个层次。

34.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一般包括采取决定(制定计划)和采取行动(执行决定)两个阶段。

35.直接兴趣与引起无意注意有密切关系;间接兴趣与引起有意注意有密切关系。

36.成败归因的两个维度是稳定性与控制性(内外向),四个方面因素是能力、努力、运气和任务难度。

37.自由联想与疏导宣泄 是精神分析治疗的基本方法。

38.原型内化的教学要求之一是活动在言语水平上先展开,以后再压缩(或简缩)。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39~46每小题6分,共48分。

39.说明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

(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目的的确定、制约着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制约着教育发展规模、速度以及学校结构、制约着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

(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手段、是科学知识和技术再生产的手段、是生产新的科学知识和技术的手段)。

40.教师如何备好课?

教师备好课应做好的三方面工作是:

(1)钻研教材。包括钻研教学大纲和教科书,阅读有关参考书。(1分)

(2)了解学生。包括了解学生原有知识、技能的质量,兴趣、需要和思想状况、学习方法和习惯。在此基础上进行研究和作出准确的预见。(1分)

(3)设计教法。在钻研教材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考虑如何把教材传授给学生,其中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确定教法等问题。(1分)

在做好上述三项工作基础上,要编制出三个计划是:

(1)学期(或学年)教学进度计划。(2)课题(单元)计划。(3)课时计划(教案)。41.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应具有哪些知识素养?

(1)比较系统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2)精深的专业知识。3)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4)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42.德育的任务有哪些?

(1)培养学生初步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2)引导学生逐步确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3)逐步使学生养成社会主义的基本道德、法纪观念和文明行为习惯。(4)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品德能力和健康的品德心理品质。(1.分)43.人的思维分哪些种类?

(1)根据凭借物或形态不同可分动作(或行动)思维、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2分);

(2)根据是否遵循逻辑规律可分分析思维与直觉思维(2分);

(3)根据思维过程指向性与答题目标不同分集中(求同)思维与发散(求异)思维(2分)。

44.学生良好兴趣品质应具备哪些特点?

(1)兴趣的指向性(或倾向性)(1.5分)

(2)兴趣的广博性与中心性(1.5分)

(3)兴趣的稳定性与持久性(1.5分)

(4)兴趣的效能性(1.5分)

45.韦氏智力测验的言语分量表、操作分量表包括哪些项目成分?

韦氏智力测验量表中的言语分量表包括的项目有:词语、常识、理解、回忆、发现相似性和数学推理等(3分)操作分量表包括的项目有:完成图片、排列图片、实物组合、拼凑译码等(3分)。46.知觉有哪些基本特性?

(1)选择性(1.5分)(2)整体性(1.5分)(3)理解性(1.5分)(4)恒常性(1.5分)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每题13分,共26分。

47.论述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1)智力通常看做是人的综合认识方面的能力,即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能力,是认识活动中表观出来的那些稳定的心理特征。(1分)

(2)关于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问题,在近代教育史上,形式教育论者和实质教育论者曾有过长期争论。形式教育论者主张,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训练练学生的思维形式,知识的传授则是无关紧要的;学校的课程设置应当偏重古代语(拉丁文、希腊文)、数学、逻辑学等,认为这些学科对于训练学生的思维最有价值。实质教育论者主张,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传授对实际生活有用的知识,至于学生的认识能力则无须特别训练,学校的课程设置应当偏重自然学科、现代语言等,认为这些知识对学生参与实际生活最有用处。这两派理论割裂了思维内容和思维形式的辩证统一性质,因而其主张都是片面的(4分)

(3)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智力的发展有赖于知识的掌握,因为知识是学生进行认识活动的工具,他们只能根据已有的知识去认识世界,接受尚未掌握的知识,解决面临的问题,并在这个过程中发展自己的智力。但是,知识不等于智力。学生知识的多少并不能标志他们智力的高低。知识转化为智力是有条件的。教学中必须有明确的发展智力的目标,并有计划地去加以实现;传授和学习的必须是系统的科学的规律性的知识;必须引导学生在掌握文化科学知识的过程中自觉、积极、主动地进行认识活动,真正理解知识并将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解决问题,这样才能使他们的智力得到发展。(4分)

知识是发展智力的条件和基础,智力是掌握知识的前提和结果。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是统一的,教师必须同时完成两个方面的任务。(1分)

(4)联系实际。(2分)

48.怎样培养学生的良好性格?

(1)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

(2)在实践中培养与锻炼学生的性格;

(3)家长与教师应该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4)建立优良学生集体,形成良好班风与校风,提进学生良好性格的形成;

3.教师招聘考试全真模拟试卷(三 篇三

(十二)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1.“儿童中心论”的代表人物是()。A.赫尔巴特 B.裴斯泰洛齐 C.杜威

D.夸美纽斯

2.知识的急速增长要求人们学会学习,()比知识教育更重要,方法教育比结论教育更重要。A.能力教育 B.集体教育 C.情感教育 D.价值观教育

3.通过角色训练增强自信心,然后将所学得的应对方式应用到实际生活情景中的行为演练方式称之为()。A.自我控制训练 B.肯定性训练 C.自我强化训练 D.自我监督训练

4.个体遵守纪律的心理发展历程中的强化阶段是()。A.0~6岁 B.6~9岁 C.9~16岁 D.16至成年

5.2001年,教育部印发了()的通知。在世纪之交,我国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机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A.《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B.《中国教育与改革发展纲要》 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D.《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6.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A.教育的性质 B.教育的方法 C.教育的效益 D.教育的规模

7.“儿童中心主义”教育理论,违背了()。A.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B.传授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C.知识教学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D.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的规律 8.《学记》反对死记硬背,主张启发式教学,其中主张的开导学生但不要牵着学生走是()。A.博学于文 B.开而弗达 C.强而弗抑 D.道而弗牵

9.与一般身体锻炼相比,学校体育更具有()。A.随意性 B.娱乐性 C.自觉性 D.系统性

10.在下列主张中,比较准确地体现了启发性教学原则的是()。A.学不躐等 B.各因其材 C.开而弗达 D.温故而知新

11.德育过程结构的构成要素是()。A.教育者,受教育者

B.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

C.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德育方法 D.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环境

12.班集体形成的条件和前进的动力是()。A.共同的奋斗目标 B.班主任的要求

C.班级内部的矛盾斗争 D.共同的活动

13.在学与教的过程中,要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是()。A.教学过程 B.教学手段 C.教学内容 D.教学媒体

14.以下不属于实物直观的是()。A.观察教学电影 B.观察实物 C.演示实验

D.到实地参观访问

15.学过高等数学后有利于初等数学的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这属于(A.顺向正迁移 B.逆向正迁移 C.顺向负迁移 D.逆向负迁移

16.属于意义识记的行为是()。

A.小明通过阅读成语故事记住了大量成语

B.小明利用课间时间记住了圆周率小数点后9位数字 C.小明采用历史的先后顺序记住了许多历史事件的年月日 D.小明通过诵读法记忆并掌握英语单词 17.观察法的不足是()。)。A.难以制定严密的计划 B.观察的目的性不能保证 C.作出精确地判断相当不易 D.所获得的材料不够真实

18.皮亚杰提出的四个阶段由低向高的发展顺序是()。A.不可改变的 B.可以跳跃的 C.因人而异的 D.可人为改变的

19.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说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提出来的。A.斯皮尔曼 D.卡特尔 C.瑟斯顿 D.吉尔福特

20.善于察言观色,注意并记忆言语信息中的社会内容的人属于()。A.场独立型 B.场依存型 C.沉思型 D.冲动型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下列每小题列出的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正确的,请将其代码填入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专家型教师和新教师教学行为的差异主要表现在()。A.课时计划的差异 B.课堂教学过程的差异 C.课后评价的差异 D.教学方法的差异

2.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A.仪表因素 B.空间距离因素 C.相似性因素 D.能力因素 E.个性品质因素

3.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规定的少年儿童社会权利是()。A.无歧视原则 B.提早自立原则

C.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 D.尊重儿童尊严原则 E.儿童利益最佳原则

4.下列属于德育的途径有()。A.参观军事博物馆 B.学习模范事迹 C.教学活动 D.共青团工作 E.进行公益劳动

5.下列课程属于综合课程的有()。A.活动课程 B.核心课程 C.潜在课程 D.融合课程 E.广域课程

6.布鲁纳认为“学习一门学科,看来包含着三个差不多同时发生的过程”,即(A.新知识的获得 B.知识的转化 C.技能的形成 D.评价 E.智力的形成

7.理解学习策略的定义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A.学习策略主要表现为一种活动方式 B.学习策略是符合规律的活动方式 C.学习策略是一种技能 D.学习策略是一种能力

E.学习策略是通过学习、练习而形成的 8.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是()。A.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 B.发展的定向性 C.发展的不平衡性 D.发展的差异性

9.性别角色的发展在以下哪些方面产生差异?()A.交往 B.言语技能 C.社会认知 D.问题解决策略 E.关注的生活重点

10.分配学生座位时,教师应关注的因素有()。A.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B.减少课堂混乱)。C.听课的效果 D.家长的意见 E.教室环境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8个小题,每空1分,共15分)在下列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不得分。

1.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2.学校管理的基本原理包括整体性原理、反馈性原理、民主性原理和_________。3.1989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的核心精神是_________。

4.按照新课程改革的方案,普通高中的课程由学习领域、科目、_________三个层次构成。5.未成年学生享有的主要权利概括起来有:________,________。6.韦克斯勒智力量表包含了两个分量表,即________量表和________量表。7.元认知控制包括计划策略、监控策略和________。

8.当前较有影响的迁移理论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课外教育 2.班级授课制 3.教育方针 4.集体 5.考试焦虑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简述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2.为什么说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3.我国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4.简述有利于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10分,共20分)

1.试论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2.请联系教学实际阐述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的关系。

七、案例分析(15分)

某幼儿园教师给小朋友布置一个作业:回家后学切苹果。教师还当堂示范:将苹果正放,刀从苹果上端的凹处往下切,切到下端凹处,然后把切开的苹果给小朋友看,白色的肉,紫红色的籽。一位小朋友回家操作时,忘记了老师教的方法,他把苹果拦腰一刀切开,拿起来一看,却意外的发现:苹果里面有一个极现则的五角星。这就是著名的“切错苹果的故事”。试用教育基础知识对上述案例进行解析。

模拟试卷

(十二)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选题

1.【答案】C。解析:杜威的“儿童中心论”是进步主义教育的一个核心思想,也是杜威教育理论体系中最有代表性的观点之一。

2.【答案】A。解析:当今学校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能力。

3.【答案】B。解析:肯定性训练也叫自信训练、果断训练,其目的是促进个人在人际关系中公开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和观点,维护自己权益也尊重别人权益,发展人的自我肯定行为。

4.【答案】B。解析:6~9岁是个体遵守纪律的心理发展历程中的强化阶段。

5.【答案】A。解析:2001年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6.【答案】A。解析:政治经济制度直接制约着教育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7.【答案】D。解析:儿童中心论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儿童的成长,因此教育要从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出发,整个教育过程要围绕儿童转,违背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的规律。

8.【答案】D。解析:《学记》中又提到“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思想,阐明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激励学生,其中“道而弗牵”即启发诱导学生但不要牵着学生走,“强而弗抑”即对学生提出比较高的要求但不要使学生灰心,“开而弗达”即指出解决问题的路径但不提供现成答案。因此答案为D。

9.【答案】D。解析:学校教学活动是有组织有计划进行的,因而学校体育也比一般锻炼更具系统性。

10.【答案】C。解析:“学不躐等”是说学习不要超过等级,不按次序,不能有跳跃,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要按照顺序进行,强调了循序渐进的原则。“各因其材”强调因材施教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意思是:要引导学生,但决不牵着学生的鼻子;要严格要求学生,但决不使学生感到压抑;要启发开导学生思考,但决不把最终结果直接给学生。这体现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温故而知新”是说教学中要贯彻巩固性原则。

11.【答案】C。解析:德育过程通常是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方法四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

12.【答案】A。解析:共同的奋斗目标是班集体形成的条件和前进的动力。

13.【答案】C。解析: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的过程中,要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一般表现为课程标准、教材和课程。

14.【答案】A。解析:实物直观即通过直接感知要学习的实际事物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例如观察各种实物、演示各种实验、到工厂和农村进行实地调查访问等都属于实物直观。观看教学电影属于模象直观。

15.【答案】B。解析:正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负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阻碍作用。顺向迁移是指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产生的影响。逆向迁移是指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产生的影响。题干中属于逆向正迁移。

16.【答案】A。解析:意义识记(meaningful memorizing)通过理解材料的意义,把握材料内容的识记。意义识记的基本条件是对材料的理解和进行思维加工。人们识记这类材料时,一般都不采取逐字逐句强记硬背的方式,而是首先理解其基本涵义,即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思维进行分析综合,把握材料各部分的特点和内在的逻辑联系,使之纳入认知结构,以便保持在记忆中。看成语故事记成语,就是在理解故事的基础上,对成语加以学习,所以选A。BCD的记数字、时间和用诵读法来记单词,都是很机械的方法。17.【答案】C。解析:使用观察法时,不容易做出精确的判断。

18.【答案】A。解析: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才为他的下一步学习提供了可能性,儿童不可能有超过发展水平的学习。

19.【答案】B。解析: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根据因素分析结果,按心智能力分为功能上的差异,将人的智力分为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

20.【答案】B。解析:认知方式有场依存型和场独立型、冲动型和沉思型、具体型和抽象型三类。场依存型的学生往往不易独立地对事物做出判断,易受周围环境影响。场独立型的学生,倾向于对事物的独立判断。沉思型学生在解决认知任务时,总是谨慎、全面地检查各种假设。冲动型的学生在解决认知任务时,总是急于给出问题的答案。由此可知应属于场依存型。

二、多选题

1.【答案】ABC。解析:根据研究结果,专家型教师和新教师在课前计划、课堂教学过程和课后教学评价三个方面都存在差异。

2.【答案】ABCDE。解析: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有相似性与互补性、个性品质、接近性、熟悉性等,题干五个选项基本都有所涉及。

3.【答案】ACDE。解析:《儿童权利公约》所确定的保护儿童的基本原则是:儿童利益最佳原则、尊重儿童尊严原则、无歧视原则、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4.【答案】ABCDE。解析:考查德育途径的范围。

5.【答案】BDE。解析:综合课程是由两门或两门以上的多学科知识交叉、渗透、融合而生成的课程,强调学科之间的关联性、统一性及内在联系。因此,核心课程、融合课程、广域课程属于综合课程。

6.【答案】ABD。解析:布鲁纳是认知主义学习观的重要代表人物,他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形成认知结构,学习过程可以分为知识的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几乎同时发生的过程。7.【答案】ABE。解析:学习策略主要表现为一种符合规律的活动方式,是通过学习、练习而形成。

8.【答案】ABCD。解析:儿童心理发展具有连续性、阶段性、定向性、顺序性、不平衡性和差异性。9.【答案】ABCDE。10.【答案】ABC。

三、填空题

1.遗传;环境;教育 2.人本原理 3.儿童是权利的主体 4.模块

5.人身权;受教育权 6.言语;操作 7.调节策略

8.相同要素理论;泛化理论;转化理论;认知迁移理论

四、名词解释

1.课外教育:是指在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之外,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施行的各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2.班级授课制:是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教师根据课程计划和规定的时间表进行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

3.教育方针:是国家或政党在一定历史阶段提出的有关教育工作的总方向,是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它是确定教育事业发展方向,指导整个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原则和行动纲领。4.集体:是指为了实现有价值的社会目标,严密组织起来的、有纪律、有心理凝聚力的群体,是群体发展的最高阶段,具有最高的有效性。

5.考试焦虑:是由整个考试情境引起的特殊的神经紧张和情绪焦虑状态,其主要特征是由于考试的压力而感到的担忧和不安。

五、简答题 1.【答案要点】

(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接轨;(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2.【答案要点】

(1)德育过程的长期性是由人类认识规律决定的。构成思想品德的因素比较复杂,知、情、意、行各因素本身和各因素之间要通过不断斗争,才能得到发展和统一。

(2)青少年正处于成长时期,可塑性比较强,思想不成熟,其发展也具有双向性,某一阶段出现某些倒退是正常的,这使得德育过程是一个反复的持续的过程。

(3)德育过程中,学生除了接受学校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正规教育影响外,还受到来自社会的、家庭的多种影响,这些影响中难免会有负向的,因而一个人思想品德提高过程中出现反复是正常的。

(4)当前意识形态领域中斗争的复杂性,也使得对学生社会主义品德的培养是长期的、反复的过程。

(5)据此规律,教育者必须树立“抓反复,反复抓”的德育思想。3.【答案要点】

我国小学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如下:

(1)加强综合性,突出课程的整体教育功能;(2)加强实践性,突出学生自主性、探索性学习;(3)加强弹性,体现课程的适应性。4.【答案要点】

(1)加深对目的任务的理解;(2)合理组织活动;(3)培养间接兴趣;(4)排除干扰。

六、论述题 1.【答案要点】

(1)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的过程,是教师领导下的学生的学习过程,既要有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有学生的主体作用。

(2)教师是教育者,他要将国家社会规定的知识内容传授给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闻道在先,是已知者,而学生是未知者,所以,教师要对教学过程起主导作用。

(3)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文化知识要内化为学生自身的智力才能,要通过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实践活动,因而,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其学习主动性。

(4)我们既不能片面地强调教师的绝对权威,也不能主张儿童中心主义,而要把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调动学生的自觉积极性正确地结合起来。2.【答案要点】

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的决定条件;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的关系并不是线性的关系,而是成倒U型曲线关系。即学习动机的强度有一个最佳水平,动机水平适中时的学习效率最高;动机程度过强时就会对学习效率的结果产生一定的阻碍作用;如果动机水平过低,也不会有高效率的学习效率。

七、案例分析 【答案提示】

4.教师招聘考试全真模拟试卷(三 篇四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各题中都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正确答案,只有将它们全部选出,涂在答题卡上,而不错选漏选,方能得分。每小题1.5分,共30分)

31.胡锦涛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A.反映了我国最广大人民的共同意愿

B.体现了当今世界和中国发展的时代精神

C.显示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强大力量

D.是全党全国人民在新世纪新阶段继续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32.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世界是物质的 B.物质是运动的C.运动是有规律的 D.规律是可以认识的33.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定义的“四个特征”是()。

A.共同的语言 B.共同的地域

C.共同的经济生活 D.共同的心理素质

34.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三大规律是()。

A.对立统一规律 B.质量互变规律

C.否定之否定规律 D.能量转化与守恒规律

35.天体物理学家对2006年9月发生的日偏食的天文现象进行了准确的预报和大量的观察研究,这一事实表明()。

A.世界是可以认识的B.人类已能预测一切自然现象

C.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正在不断深化

D.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是无止境的36.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经历了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两个阶段,“旧”阶段转化到“新”阶段的根本标志不包括()。

以上内容来自云众教育网!免费交流、学习;共同走向美好明天!

A.中国革命领导阶级的变化

B.中国革命主要对象的变化

C.中国革命基本性质的变化

D.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37.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直接目标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建立新民主主义的人民共和国。直接目标实现的重大意义是()。

A.为实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目的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B.检验新民主主义革命最后胜利的唯一标准

C.从根本上解放了被束缚的生产力

D.改变了买办的封建的生产关系以及建立在此基础上的政治上层建筑

38.“每个共产党员须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整个中国革命运动,是包括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在内的全部革命运动;这是两个性质不同的革命过程,只有完成了前一个革命过程才有可能去完成后一个革命过程。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有()。

A.忽视了中国革命的发展规律

B.廓清了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界限

C.指出了社会主义革命与民主主义革命的继承关系

D.论证了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联系

39.针对我国目前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

A.初次分配注重效率

B.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C.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D.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40.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有()。

A.有利于保证中央和地方国家权力的统一

B.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

C.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5.教师招聘考试全真模拟试卷(三 篇五

五、名词解释

1.认知一结构说:这是美国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的学习理论,他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以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

2.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最佳的动机激起水平与作业难度密切相关:任务较容易,最佳激起水平较高;任务难度中等,最佳动机激起水平也适中;任务越困难,最佳激起水平越低。也叫倒“U”曲线。

3.重组性迁移:重组性迁移指重新组合原有认知系统中某些构成要素或成分,调整各成分间的关系或建立新的联系,从而应用于新情境。在重组过程中,基本经验成分不变,但各成分间的结合关系发生了变化,即进行了调整或重新组合。

4.下位学习: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是一种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位,并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下位学习包括两种形式:派生类属学习和相关类属学习。

5.“物质化”过程:创拟确立模型的过程实际上是把专家头脑中观念的、内潜的、筒缩的经验“外化”为物质的、外显的、展开的“心理模型”的过程。

六、简答题

1.在操作定向阶段形成的映象应包括两方面:一是有关操作动作本身的各种信息,即对操作活动的结构要素及其关系的认识和对操作活动方式的认识等;二是与操作技能学习有关或无关的各种内外刺激的认识与区分。

2.(1)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完成学习目标而积极主动地使用的;

(2)学习策略是有效学习所需的;

(3)学习策略是有关学习过程的;

(4)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制定的学习计划,由规则和技能构成。

3.智力与创造性的关系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二者既有独立性,又在某种条件下具有相关性。

(1)低智商不可能具有创造性;

(2)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

(3)低创造性的智商水平可能高,也可能低;

(4)高创造性者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

以上内容来自云众教育网!免费交流、学习;共同走向美好明天!

云众祝大家学习愉快!考试成功!身体健康!家庭幸福!

4.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首先,品德反映了人的社会特陛,是将外在于个体的社会规范的要求转化为个体的内在需要的复杂过程。

其次,品德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最后,品德是在道德观念的控制下,进行某种活动、参与某件事情或完成某个任务的自觉行为,也就是说,指认识与行为的统一。

6.教师招聘考试全真模拟试卷(三 篇六

1、当我们以个体的某一个特征,如智力、社会活动能力或外貌等为中心而形成一个总体的印象时,就发生了()。

A.选择效应

B.投射效应

C.晕轮效应

D.首因效应

2、我国地域辽阔,南北差异较大,为了使教学不脱离实际,必须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这体现了()。

A.启发性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3、中国实行的第一个近代学制是()。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4、意志总是和行动紧密联系着,通常称之为意志行动。哪项不是意志行动的特征?()

A.克服困难是意志行动的核心

B.自由是意志行动的体现

C.随意运动是意志行动的必要条件

D.有明确的预定目的

5、冬天上课,某学生既怕冷不想起床,又怕受到批评,由此产生的冲突是()。

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

C.趋避冲突

D.多重趋避冲突

6、某学生由于进步明显,老师取消了对他的处分,这种强化方式是()。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消退

D.惩罚

7、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以调动学生主动性的德育原则是()。

A.疏导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导向性原则

D.教育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8、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是()。

A.备课

B.上课

C.作业的检查与批改

D.课外辅导

9、著有《普通教育学》,被西方誉为“科学教育学之父”的教育家是()。

A.亚里士多德

B.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

D.杜威

10、奥苏伯尔提出的有意义学习是相对于()而言的。

A.机械学习

B.理论学习

C.合作学习

D.指导学习

11、在教育的社会功能中,与人类教育共始终的基本功能是()。

A.文化功能

B.政治功能

C.经济功能

D.科技功能

12、下列关于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关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

B.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C.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的权利

D.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13、孟母三迁的故事中,孟母采用的德育方法是()。

A.奖惩法

B.榜样法

C.陶冶法

D.说服法

14、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是()。

A.物质前提

B.主导作用

C.发展动力

D.决定作用

15、具有英语基础的人比其他人更容易学习德语的现象属于学习中的()。

A.定势

B.正迁移

C.记忆

D.负迁移

16、学校作为法人最重要和最应该具备的条件是()。

A.必要的财产经费

B.依法成立

C.名称、组织和机构

D.独立承担责任

17、在动物技能形成的过程中,个体在了解一些基本的操作机制后,试图尝试做出某种行为的阶段是()。

A.操作熟练

B.操作定向

C.操作模仿

D.操作整合

18、下列关于经验主义课程论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经验主义课程论以赫尔巴特为重要代表人物

B.经验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的方法

C.经验主义课程论强调围绕现实生活组织课程

D.经验主义课程论倡导儿童是课程的中心

19、根据埃里克森的社会化发展理论,12~18岁的个体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

A.角色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B.主动感对内疚感

C.勤奋感对自卑感

D.友爱亲密对孤独

20、某学生既想参加演讲比赛锻炼自己,又害怕讲不好,被人讥笑,这时他面临的心理冲突是()。

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

C.趋避冲突

D.双重趋避冲突

21、小高老师教学责任心强,但教学不讲求方式,对学生的意愿不注意听取。学生只能唯命是从,不能发挥独立性和创造性,由此推测小高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倾向与()师生关系。

A.放任型

B.专制型

C.民主型

D.友好型

22、教师要加强廉洁自律,下列不正确的选项是()。

A.严禁学校和教师以任何形式参与、动员或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培训班

B.严禁体罚学生,但可训斥学生

C.严禁教师从事有偿补课

D.严禁向家长提过分要求

23、试图把大班、小班和个人三种形式结合起来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A.道尔顿制

B.个别教学制

C.特朗普制

D.班级授课制

24、学校德育的基本途径()。

A.团队活动

B.课外校外活动

C.品德和各科教学活动

D.班主任工作

25、提出“把一切事物交给一切人”“一切男女青年都应该进学校”的欧洲近代教育家是()。

A.夸美纽斯

B.卢梭

C.福禄贝尔

D.裴斯泰洛奇

26、对班级管理理解正确的是()。

A.教师是班级管理的主导者,也是班级管理的内部力量

B.课外活动是班级管理最重要的环节

C.学生是班级管理的主体,也是班级管理的内部力量

D.课堂管理是班级管理的全部内容

27、中国近代第一个正式施行的学制是()。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28、职业倦怠已经成为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职业倦怠发展的(),教师个体的枯竭已经达到最低限度,身心健康严重受损。

A.热情期

B.冷漠期

C.停滞期

D.挫折期

29、根据心理辅导的目标,可以将心理辅导分为调适性辅导和()。

A.发展性辅导

B.小组性辅导

C.整体性辅导

D.个别性辅导

30、老师在组织学生思考和讨论时,经常激励学生尽量列举所有可能的想法,这种思维训练方法是()。

A.分合法

B.清单法

C.试误法

D.头脑风暴法

31、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教学方式为()。

A.自主、合作、探究

B.参与、合作、活动

C.讲授、练习、探究

D.反思、生成、探究

32、中学生小钰是班里的劳动委员,为人热情,积极肯干,经常主动帮助同学,学习上思维敏捷,精力充沛,但容易感情用事,不善于通过思考来化解各种困难和障碍。小钰的气质类型是()。

A.胆汁质

B.多血质

C.黏液质

D.抑郁质

33、小李是某大学专科毕业生。希望从事教育事业,则()。

A.只能申请小学教师资格

B.可以申请初中教师资格

C.只能申请初中教师资格

D.可以申请高中教师资格

34、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就是()。

A.爱岗尽责

B.热爱学生

C.依法执教

D.为人师表

35、根据罗杰斯的观点,促进学习的心理气氛因素不包括()。

A.同理心

B.感召力

C.真诚一致

D.无条件积极关注

36、我国古代思想家王充所说的“施用累能”是指()对智力的影响。

A.学校教育

B.社会实践

C.遗传

D.家庭环境

37、《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

A.创新型社会

B.和谐型社会

C.学习型社会

D.发展型社会

38、如果某学生将“人人平等、尊重他人的尊严与权利”等准则作为道德判断的标准.那么该学生处于道德发展的()。

A.前习俗阶段

B.习俗阶段

C.后习俗阶段

D.超习俗阶段

39、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一种()。

A.平等关系

B.上下关系

C.道德关系

D.教育关系

40、高老师是一名青年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为了解教学活动的效果,除学校统一举行

的期中和期末考试外,他还会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和态度发展等做评价。这种评价方式属于()。

A.形成性评价

B.诊断性评价

C.总结性评价

D.定量评价

41、人们对学习本身的兴趣所引起的动机称为()。

A.内部动机

B.外部动机

C.近景动机

D.远景动机

42、奠定班级授课制理论基础的代表性著作是()。

A.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C.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

D.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

43、学生学习是为了得到家长的表扬,这是一种()。

A.认知内驱力

B.附属内驱力

C.自我提高内驱力

D.生理内驱力

44、班主任了解学生的内容不包括()。

A.个体的性格、心理状况

B.个体的家庭

C.身体状况

D.隐私

45、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获得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下,利用学习资料生成意义的过程,这符合()。

A.行为主义学习观

B.人本主义学习观

C.新行为主义学习观

D.建构主义学习观

46、学习者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监督来强化相应学习行为属于()。

A.直接强化

B.间接强化

C.自我强化

D.替代性强化

47、学过高等数学后有利于对初等数学的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这属于()。

A.顺向正迁移

B.逆向正迁移

C.顺向负迁移

D.逆向负迁移

48、一般认为,态度与品德形成过程经历三个阶段:依从、认同和()。

A.外化

B.内化

C.行为

D.从众

49、下列关于智力与创造性的关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低智商不可能具有创造性

B.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

C.低创造者的智商水平可能高,也可能低

D.高创造者的智商一般很高

50、教师运用图片、图标、模型、幻灯片、录像等进行生动教学的直观手段是()。

A.实物直观

B.模像直观

C.语言直观

D.图像直观

51、张老师每次和别人说起自己的职业,都会充满自豪感。这说明张老师处于()

A.教师职业角色认知阶段

B.教师职业角色认同阶段

C.教师职业角色信念阶段

D.教师职业角色内化阶段

52、儿童在听了科尔伯格的道德两难故事“海因茨偷药”后,认为海因茨不应该去偷药,因为如果人人都违法去偷东西的话,社会会变得很混乱,这些儿童的道德水平处于()。

A.惩罚和服从的定向阶段

B.工具性的相对主义定向阶段

C.人际协调的定向阶段

D.维护权威和秩序的定向阶段

53、我国学校教育产生于()。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54、根据成就动机理论,力求成功者最可能选择的任务的成功概率为()。

A.25%

B.50%

C.75%

D.100%

55、教师通过生动的讲解、形象的描述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直观类型是()。

A.实物直观

B.模象直观

C.抽象直观

D.言语直观

56、从“人是一个生物的存在”这个角度建立教育心理学体系的心理学家是()。

A.弗洛伊德

B.巴甫洛夫

C.斯金纳

D.桑代克

57、从“人是一个生物的存在”这个角度建立教育心理学体系的心理学家是()。

A.弗洛伊德

B.巴甫洛夫

C.斯金纳

D.桑代克

58、教育名著《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的作者是苏联()。

A.杜威

B.赞可夫

C.布鲁纳

D.苏霍姆林斯基

59、衡量教师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是()。

A.能否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

B.能否关注教学情境

C.能否自觉关注学生

D.能否更多考虑班集体建设

60、个体心理发展中,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矛盾的时期是()。

A.童年期

B.青少年期

C.青年初期

D.青年期

61、教育心理学中的结构主义强调认知结构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主要代表人物是()。

A.华生和斯金纳

B.布鲁纳和奥苏伯尔

C.弗洛伊德和荣格

D.魏特海默和考夫卡

62、教师的职业角色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学生希望得到教师在学习、生活、人生等多方面的指导.希望教师能与他们一起分担痛苦和忧伤、分享快乐与幸福,这体现了教师的()角色。

A.管理者

B.示范者

C.朋友

D.传道者

63、当进入一间屋时,有人关注盆景,有人注意看条幅,这是知觉的()。

A.选择性

B.恒常性

C.理解性

D.整体性

64、以下情况不属于一个优秀教师成熟情感表现的是()。

A.能控制环境和自己的表现

B.能延缓消极情绪的发作

C.能压抑自己的情绪表现

D.能控制自己的性情

65、我国学者冯忠良依据教育系统中所传递经验的内容不同。将学生的学习分为知识学习、技能学习和()三类。

A.机械学习

B.运动技能学习

C.社会规范学习

D.言语信息学习

66、提出需要层次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弗洛姆

B.罗杰斯

C.马斯洛

D.弗洛伊德

67、教师对学生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

A.自动发展

B.自由发展

C.自愿发展

D.自主发展

68、社会环境对学生品德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国家的招生、录用及人事任免制度等人才选拔标准及执行的情况,直接影响着青少年的()。

A.心理特征

B.能力水平

C.模仿意向

D.价值取向

69、《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把()作为国家基础教育政策。

A.优先发展

B.育人为本

C.改革创新

D.促进公平

70、教师对学生的期望有时会或明或暗地传递给学生,并对其产生影响,这种效应是()。

A.从众效应

B.罗森塔尔效应

C.马太效应

D.晕轮效应

71、揭示了“教师的期望使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行为表现发生积极变化”这一原理的效应称为()。

A.霍桑效应

B.罗森塔尔效应

C.巴纳姆效应

D.费斯廷格效应

72、西周六艺教育以()为中心。

A.礼、乐

B.射、御

C.书、数

D.礼、书

73、在操作技能形成阶段中,表现出多余动作消失这一特点的阶段是()。

A.操作整合 B.操作熟练

C.操作定向

D.操作模仿

74、()的速度质量是智力技能形成的重要标志。

A.思维

B.反应

C.语言

D.理解

75、提出只有当两种学习的某些方面有相同之处时,才有可能进行迁移的是()。

A.形式训练说

B.共同要素说

C.概括说

D.关系说

76、教师提问学生,要求学生列举砖头的各种用途。学生给出可能答案:建房子用的材料、打人的武器、用于垫高、用于固定某东西„„,这种寻求答案的思维方式是()。

A.发散思维

B.形象思维

C.抽象思维

D.直觉思维

77、因材施教的原则反映了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A.阶段性

B.不平衡性

C.个别差异性

D.顺序性

78、“人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描述的心理现象是()。

A.感觉对比

B.感觉后象

C.感觉适应

D.联觉

79、()是对字词、概念、规律和公式等各种概括化知识的记忆,它与一般的特定事件没什么联系。

A.陈述性知识

B.程序性记忆

C.情景性记忆

D.语义记忆

80、提出“教育性教学”原则的德国教育家是()。

A.杜威

B.卢梭

C.赫尔巴特

D.保罗.弗莱雷

81、教师答疑时能够迅速灵活地提取脑中知识,以解决学生当前的问题,这主要体现了记忆品质的()。

A.准确性

B.持久性

C.敏捷性

D.准备性

82、在一定程度上对知识的客观性和确定性提出质疑,并强调知识的动态性.这种知识观属于()。

A.联结主义学习理论

B.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C.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D.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83、在读书时遇到残缺字能根据经验将其补全,这是因为知觉具有()。

A.整体性和理解性

B.整体性和选择性

C.选择性和恒常性

D.选择性和理解性

84、上课时,学生边听讲边记笔记,这种活动中的注意品质主要属于注意()。

A.范围

B.转移

C.分配

D.分散

85、教师板书设计时,利用色彩对比以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这一做法运用了感知的()。

A.强度律

B.差异律

C.活动律

D.组合律

86、从例子到规则的学习实质上是一种()。

A.上位学习

B.下位学习

C.并列结合学习

D.发现学习

87、卓林每天从事拧螺丝的工作,时间久了后,他学习别的操作都很不麻利,这种现象是因为什么迁移的作用导致的?()

A.横向迁移

B.纵向迁移

C.正迁移

D.负迁移

88、孟禄认为“全部教育都归之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这种观点是教育起源论中的()。

A.生物起源论

B.交往起源论

C.心理起源论

D.劳动起源论

89、《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我国的基本教育政策是()。

A.提高质量

B.促进公平

C.改革创新

D.育人为本

90、()是指教师认为自己能够有效地影响学生,相信自己具有教好学生的能力。

A.教师威信

B.教学效能感

C.教学反思

D.职业承诺

91、天空出现朝霞就会下雨,出现晚霞就会放晴,人们由此得出“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的结论,这主要体现了思维的()。

A.间接性

B.抽象性

C.概括性

D.稳定性

92、首次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探讨社会主义教育原理,并且在世界上有较大影响的教育学家是()。

A.苏霍姆林斯基

B.杨贤江

C.凯洛夫

D.福勒

93、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认为,能正确建构自我的能力,知道如何利用这些意识察觉做出适当的行为,并规划、引导自己的人生,这属于()。

A.人际智能

B.内省智能

C.自然观察智能

D.逻辑-数学智能

94、菲茨和波斯纳把动作技能形成分为认知阶段、联合阶段和()三个阶段。

A.有声的外部言语阶段

B.无意识阶段

C.活动的定向阶段

D.自动化阶段

95、联结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实质就是建立联结,联结的公式为()。

A.S-0-R

B.R-0-S

C.R-S

D.S-R

9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对教师考核的内容不包括()。

A.工作态度

B.学生意见

C.工作成绩

D.业务水平

97、态度与能力都是内部倾向,二者()。

A.相同

B.不同

C.有时相同

D.基本一致

98、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是()。

A.常规管理

B.民主管理

C.平行管理

D.目标管理

99、“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受用无穷”说明教学中应重视()。

A.知识的传授

B.发展学生的能力

C.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

D.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100、教育心理学的早期研究主要集中在学生的()。

A.影响因素问题

B.成长环境问题

C.学习问题

上一篇:科技人员年终总结报告下一篇:作文 我,一个农村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