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频道新闻制作网的设计与安装

2024-07-31

都市频道新闻制作网的设计与安装

1.都市频道新闻制作网的设计与安装 篇一

新时期是指新存取介质在广电领域的广泛使用, 自从2004年NAB上, 松下电器首次发布了P2的全线产品, 带来了图像采集领域的新革命。2007年索尼推出了第一款手持式存储卡摄录一体机PMW-EX1, 在广电行业存储卡式摄录一体机成为新宠, 大有取代磁带机的趋势。松下电器展出了以P2和HD为核心的最新产品, 以工作流程为主线展示了P2和HD通过USB、IEEE1394连接全流程的工作模式, 使P2卡摄像机的应用更加方便。索尼推出PMW-EX330肩扛式存储卡摄录一体机, 新存取介质在高清摄像机的广泛应用, 奠定了大家选择卡式摄像机的信心。目前非磁带记录介质的有存储卡、硬盘、内置闪存, 以及闪存加存储卡和闪存加硬盘等“双模存储”的机型越来越多。这些介质的主要特性有:1) 存取速率高;2) 相对与磁带的非线性, 可以进行文件级拷贝;3) 有广泛的计算机通信接口, 如USB, IEEE1394, 不需要专业板卡就可以与计算机进行数据交流。闪存对温度、湿度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强, 稳定性高, 抗震动。

高清晰度电视是电视发展的必然趋势, 是数字电视的重要组成部分。2009年9月28日, 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北京卫视等八家卫视进行高、标清同播, 标志着中国高清电视发展步入了一个新阶段, 并定于2011年9月28日达到全高清播出的目标。影视制作机构要逐步加大电视剧、动画和专题片、纪录片等节目的高清制作比例。所有这些都说明一点, 现在设计制作网必须考虑高、标清同时制作的需求。

2 新闻制作网的设计

设计新闻制作网, 安全性和可靠性应该摆在第一位, 结合本台的需求, 作出如下设想:1) 安全性更高;2) 高标清兼容;3) 新存取介质直接应用;4) 淡化有卡无卡工作站点的区别, 每个站点都可以进行上下载;5) 使用更方便, 组网更灵活的新闻制作网。要求新构建的网络中尽可能地减少对网络和数据库服务器的绝对依赖性, 简化网络的设计, 平衡各个站点的流量和权重, 同时要尽可能地发挥新的存取介质与网络相结合的优势, 提高新闻制作、审查和播出的效率。

系统总体分为新闻制作系统、新闻文稿系统、演播室播出、录制系统三大部分, 存储和服务系统作为基础支持系统融入网络中。系统能够完成素材上载、新闻文稿管理、新闻节目编辑制作、新闻演播室录制、网络管理等功能, 为新闻类节目的生产、存储查询和播出提供流程化的制播平台。

3 新闻网络的网络架构

经过多次方案比对、调整, 本台确定的新闻制作网网络为IT网络架构上采用iSCSI的IPSAN, 业务模式为双读双写的网络架构。媒体数据采用“中央存储+工作站本地存储”的互备方案, 以中央存储为主, 存放所有上载、收录的素材, 提供较高的存储带宽, 实现多台机器的并发读写, 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工作站本地存放完成节目制作所需的相关素材;“本地+网络”互备的方式可以实现全业务数据备份, 且优先读取本地素材, 减小中央存储和网络交换机的流量, 又作为中央存储故障时的应急备份, 能够充分利用本地编辑的稳定性, 解决出现中心存储体故障 (控制器故障、硬盘损坏等) 、数据库故障、核心服务器故障、网络堵塞、交换机故障、网络病毒、网络应急维护时影响业务正常运行, 切换到本地后, 实现新闻节目制作业务的不间断。

系统采用本地工作站编辑存储高码流, 网络存储高、低码流的方式进行设计, 编辑时使用高码流, 低码流供文稿系统进行视音频浏览, 本地和网络都能打包合成高码流;当本地不存在时, 系统自动读取网络存储中的高码流素材, 后台自动同步迁移到本地, 进行后续编辑。

网络使用树状资源管理, 实现分级、共享, 协同工作, 方便实现节目制作及提高制作效率。中央核心存储上的项目文件、字幕、素材、特技、文稿、配音等, 都可以在网络内的任意一个编辑站上进行下载, 并能原样调出, 继续编辑, 用来解决单个工作站点的突然故障。

系统平时以网络模式进行工作, 所有站点共同访问中心数据库、网络存储, 流程化完成新闻制作。在正常网络模式下, 系统应提供完整的新闻制播流程。在网络模式下, 非编工作站在制作过程中能够自动从网络存储后台下载该故事板及其相关素材到本地硬盘作为安全备份, 该过程无需用户操作。或者在视音频采集和介质素材导入时就实现非编工作站本地存储和网络存储的同步写入。在发生工程项目文件、文字、字幕工程相关文件、视音频文件打包合成输出等存盘写入操作时, 本地存储及核心存储必须能保证数据同步。

系统要求实现新闻制作系统的全业务数据备份, 系统除了实现故事板、素材、字幕等媒体数据备份外, 还要提供数据库数据的本地同步备份, 平时的采集、编辑等正常操作都是针对的网络数据库, 在中心存储体、网络数据库或网络交换机、核心服务器等出现故障情况下或因网络堵塞、交换机故障、网络病毒、网络应急维护导致网络无法正常运行时, 各编辑工作站、配音工作均能一键切换至本地存储和本地数据库模式继续编辑, 切换时间不高于15 s, 在素材已在本地盘存在的情况下, 节目编辑不受影响, 存盘以前的项目文件、字幕、素材、特技, 都能原样调出, 继续编辑, 实现节目制作业务的不间断运行。支持项目文件的导入导出功能, 当一个项目文件需要导出时, 将联动导出与项目文件关联的所有视音频素材、图文等信息, 自动保存为一个带子目录的文件夹;导入时自动将该项目文件的文件夹中所有素材、图文等拷入非编相应位置, 打开项目文件就能重新在原始文件上制作。

工作站点具备不受网络环境影响独立完成节目条目制作的能力。

系统设计能够实现出现以上故障后产生的业务数据的恢复和同步, 保证系统长期、安全、稳定运行。

系统设计考虑到断网编辑后, 本地编辑的节目在网络恢复后, 能及时恢复中央存储等全业务数据备份的同步问题, 保证系统长期、安全、稳定运行。

4 新闻网络的系统构成

根据以上设计思路, 本台整个网络系统分为以下几个子系统:

1) 核心服务器子系统, 由主备MDS服务器、域控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Web服务器、打包服务器、迁移服务器和其他管理应用服务器组成, 支撑整个业务系统的正常运作。

2) 2台域控服务器同时工作, 无主备之分, 通过组策略配置控制整个网络的客户端的服务和状态, 确保网络安全。

3) 主备数据库服务器, 采用SQL数据库软件, EMC AUTOSTART同步软件, 提供数据信息的管理和维护服务。

4) 主备MDS服务器, 安装STORNEXT文件管理软件, 为IPSAN网络架构提供一个高性能、高可用、易于管理的文件系统。

5) Web服务器, 安装Apache Tomcat作为一个Web服务器, 提供BS客户端的文稿访问。

6) 2台NAS服务器:为CS文稿系统提供低码流视频数据的访问。同时, 20个内网 (CS架构) 的新闻文稿站点, 和100个权限的外网 (BS架构) 的新闻文稿站点, 通过2台NAS服务器来访问中央存储, 使新闻文稿与制作网无缝链接。

7) 打包服务器, 转码迁移服务器, 为新闻编辑业务流程提供打包, 迁移服务。

8) 新闻制作子系统, 由有卡编辑工作站、无卡工作站、文稿工作站、配音工作站、审片工作站等组成。新闻制作子系统是整个业务系统的主体功能子系统, 实现新闻文稿、串联单编辑、配音、素材编辑、打包、合成、审片等完整的业务流程。

9) 演播室子模块, 由演播室播出服务器、演播室控制工作站、演播室录制工作站组成, 实现演播室播出与制作网络连接和素材共享。

10) 中心存储子系统, 中心存储系统采用Dell公司的PS6000E产品, 作为核心硬件平台在其上实现节目上下载、节目制作、审片等多种应用的集中存储。每个存储盘箱均采用双控制器热备, 磁盘阵列采用RAID5+1, 防止出现单点故障, 确保数据的安全。

11) 网络管理及监控系统, 负责业务网络的监控管理。

12) 交换子系统, 基于1 Gbit/s以太链路组成, 实现数据的传输。

13) 互联子系统, 在FTP基础上构建广泛的内外网节目交互功能。FTP服务器通过防火墙与单位办公网相联, 与新闻网之间通过网闸隔离, 用户上传, 下载的文件 (格式受限制) 通过网闸映射到中央存储的对应文件夹下, 供内网用户的调用。

为保证本台新建网络满足本次40个站点的编辑需求, 以及考虑今后站点扩容至50站点的需求, 要求在线总存储混合带宽达到600 Mbyte/s以上, 充分保证带宽需求。在40个编辑站点中只设计了10个有卡工作站点 (含两个演播室回采工作站) , 用于磁带录像机与网络的链接, 同时每个站点都配置了P2卡驱动器, 使每个站点都可以通过P2卡进行素材的上下载, 每个站点都是精编站点, 可以对高、标清视音频素材, 进行编辑。

5 新闻网络的业务流程

新闻网络的业务流程图如图1所示。

1) 文稿系统。记者、编辑通过CS和BS建立文稿并提交, 制片人或节目总监审核通过, 编辑生成串联单, 最后发送到演播室服务器。

2) 视频系统。记者、编辑通过大洋非编新闻条目的相关文稿建立故事板, 该故事板与新闻稿件相关联, 上载素材, 进行编辑, 最后打包合成, 提交审核, 审核通过后下载到P2卡, 同时迁移到演播室服务器。

编辑完成好的节目, 在非编里提交后, 直接由本地打包转码合成, 合成有进程条显示, 也可以通过打包中心进行节目打包。经制片人审定后, 系统迁移到指定串片用户资源管理器和指定位置待播, 支持迁移到演播室服务器和应急备播介质 (P2、XDCAM、磁带、USB存储) , 便于工作人员使用。

作为节目制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稿系统是实现工作流的主线。CS和BS这两套文稿系统采用统一的数据库配置, 之间不需要任何转换, 就可以实现数据的相互调用和共享。文稿管理系统实现“节目线索—选题—文稿—串联单管理”的工作环节, 并嵌入到编辑、配音、串片输出等流程中。文稿系统具有新闻节目流程管理, 同时提供C/S和B/S用户操作界面, 完成节目的文稿、视音频节目管理, 文稿管理系统要有从新闻节目的报料、选题、派工、稿件、审稿、配音、编辑、审核、待播、串联单、播出以及节目打分、新闻搜索等一系列新闻制作的流程管理功能。新闻非编网内使用C/S, 其他业务网内使用B/S, 文稿系统提供视音频和稿件正文同屏编辑功能, 用户在编辑文字的同时通过系统热键播放/停止视频。

本系统中配置了10台有卡编辑工作站、28台无卡编辑工作站、3台配音工作站, 其中8台具有审片权限, 另外有20个内网 (CS架构) 的新闻文稿站点, 和100个权限的外网 (BS架构) 的办公计算机共同组成一个新闻编辑制作网络。由于单位组织机构变化, 由中心制改革为频道制, 新闻中心变为2个频道, 分别为新闻频道和民生频道, 自办节目都要由这个新建的新闻制作网来承担。虚拟地把这个新闻制作网一分为二, 20个编辑站点、10个CS文稿、50个BS文稿用于新闻频道的节目制作, 其余的用于民生频道的节目制作。这充分体现了网络架构的灵活性。

目前这2个频道每天有10档节目, 共计360 min的制作量在网络内制作, 其中每天有3档共计120 min直播类新闻节目的制作和播出, 还有7档专题类新闻在网络内制作, 然后下载到P2卡进行播出。另外还有部分高清素材直接在网络内进行剪辑。为了节目的制作安全, 将2个频道相对分离, 人员权限按频道, 栏目严格限定, 2个频道的审片方式也不一样, 一个是审打包后的成片, 另一个是审提交的故事板。2个频道都下载到P2卡, 到演播室进行串播。其中民生频道采用了打包、迁移、审片, 然后将每条成片迁移到演播室播出服务器, 同时对成片进行转码, 连中文文件名一起下载到P2卡, 这样能做到节目审核后迁移到播出服务器里的素材名、下载到P2卡里的素材名和新闻文稿串联单的稿件名称一致。在演播室进行串播的时候非常方便。在民生频道的演播室是采用了2台P2卡放机、1台演播室播出服务器一起作为主备放机, 这两种不同介质和迁移方式的放机内的素材文件名与串联单一致, 内容也一致。用完全主备的方式来确保新闻演播室的安全播出。演播室用2台P2卡的录机进行主备录制外, 演播室回录工作站还在线回采, 演播室回录工作站除了录制演播室的播出信号外, 还具有临时当放机的功能, 可以通过网络下载故事板或素材到本地进行播放。由于P2卡的素材可以不用上载, 插到驱动器里, 直接引用, 就可以拉到故事板上进行修改。修改完成后, 以文件的方式下载到P2卡里, 速度可以达到4~5倍, 缩短了上下载的时间, 对于成片的修改非常方便。

6 系统安全和应急预案

6.1 周密的系统安全设计

1) 核心服务器均为主备服务器, 支持手动和自动切换, 且系统盘采用RAID1方式。中央存储系统采用双控制器, 提供校验、热备、冷备硬盘, 以杜绝单点故障。

2) 每台内网的单机安装正版NOD32杀毒软件, 定期升级。

3) 内外网之间通过防火墙, 网闸隔离, 上传到内网的文件有格式限制, 登陆FTP的用户有权限限制。

4) 每台工作站的USB口禁用, 防止由于U盘拷贝可能导致的病毒感染。

5) 每台编辑工作站都安装P2CardCleaner软件, 自动删除P2卡上非松下标准格式的任何其他文件。

6.2 完善的应急预案

1) 新闻文稿通过任何一台文稿计算机打印出新闻稿件的方式作为网络的备份, 在网络瘫痪的情况下, 可以用于后期的审稿以及配音。

2) 配音站点, 如果是通信故障, 可以通过U盘进行传送。如果是数据库服务的问题, 可以通过FTP的方式将配好的音频文件直接点对点传送到编辑站点。如果是配音站点本身的故障, 通过3个配音站点的互为备份来保障。

3) 40个编辑站点本身就是互为备份, 中央数据库又都保存着所有的工程及素材、字幕等文件, 所以单个编辑站点本身的损坏不用担心。如果是网络或中央数据库发生大故障, 短时间内不能修复, 可以启动应急流程, 每个站点进入本地编辑模式, 每个站点直接进行素材的上下载, 剪辑好的单条新闻下载到P2卡, 送领导审查。审查通过的单条新闻在P2卡录像机上进行文件级快速拷贝。每天的新闻都标志成与串联单上相同的条目名。最后将所有当期新闻所有的单条新闻拷贝致一张卡上, 并复制2张一样的P2卡, 在演播室将有3台P2卡放机进行单条新闻的播放, 放机和卡都有备份, 每条新闻为单片锁定方式播放, 播放的模式为首帧静帧待播, 尾帧静帧停止, 片长时间以倒计时显示, 使用非常方便。

上一篇:有关于国庆节的脑筋急转弯下一篇:英语专业硕士毕业论文写作问题分析及对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