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分析报告(共11篇)
1.课堂教学分析报告 篇一
课堂教学分析报告
小学语文二组田智慧
前些天学校有幸请来了局领导莅临学校指导,很幸运的是我的一节《四季》得到了领导的指点,现就这一课进行课堂教学分析:
情况分析 教师情况: 本人是一位年轻的教师,极具亲和力,在课堂上始终能微笑着对待每一位学生,师生关系融洽,孩子们很喜欢我,愿意和我说悄悄话。具有较丰富的低年级教学经验,能够轻松地驾驭课堂。
学生情况:
一年级的学生们在课堂上能够认真听讲,积极发言,学习习惯也非常好,师生关系非常融洽。
课堂现状:
课堂气氛活跃,对于教师的每一次提问,孩子几乎百分之百的举起小手踊跃回答。孩子的坐、听、说、读等行为习惯养成好。
教学优点:
这是一节没有多媒体参与的语文常态课堂,教学准备充分,孩子的学习兴趣浓厚,教师的教学思路清晰:
教语文应简简单单,扎扎实实,所以,我就本着让自己的语文课朴实而扎实。《课标》中把低年级的阅读教学定位在“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兴趣”所以在设计时我采用脱离了课本的整体,打破了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的排列顺序。
教学过程中对于重点词语的理解,我采用做动作和看图来理解,“圆”“鞠躬”和“一挺”采用做动作来理解。对于低年级来说,生动形象也很有趣,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符合他们的学习特点。
本课的识字教学,我采用带拼音读、去拼音读,打乱顺序读等形式“秋”字采用儿歌,介绍它是象形字等形式识记。
《课标》中指出要在发张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还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所以,在教学中我利用学生搜集的信息来训练孩子说话,在第一节时,我带着孩子说:“桃花红红,它害羞的说,我是春天。”等到秋天练习说话时,许多孩子自己说的,说的很精彩,如“枫叶飘飘,它笑着说,我是秋天” 孩子的想象力丰富。
建议措施:
本节课的识字时间有些长,使后面的教学有些紧张,而且,低年级的课堂要有充足的写字时间,这个是我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关注和改进的地方。教学中,读的形式要多样,使孩子们在一点一点的学习中不断使感情升华。大量的识字之后,要进行一个整体梳理。
2.课堂教学分析报告 篇二
一、备教材———对教材的再加工
(一)对教科书的再加工
教师应该掌握大纲的最新要求,深刻了解教学目的。在准备进行课堂教学活动之前,都要认真把握教学大纲的总体要求。在抓住学科教学的重点、难点,明确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全面地理解教科书,确定教学内容的取舍。但又不仅仅是让教师教教科书,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这就需要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内容具有开放性。这时教师在使用教科书方面应不再是教教科书,而是以教科书为参考。因而教科书的内容只是课堂教学的基本点,而不是教学的全部,而教学的大部分内容需要教师结合实际情况与学生水平进行再加工,做到因材施教,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备课时可以教科书为参考,但是有的教科书从编写到出版再到使用已有几年时间,有的知识已经不符合当前的科技发展的现状。故教学切不可以拘泥于教科书,应旁征博引,拓宽学生视野,从而充分启发调动学生的创新思维,使课堂内容紧凑丰满,充满乐趣,进而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二)物理学科知识再加工
科学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信息飞速发展,物理各前沿学科发展迅猛,知识无需几年就更新一次。若教学还是停留在对课本知识教授,那么很可能学生掌握的这些知识在若干年后将不起作用。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还要及时把学科发展前沿知识以科普形式传授给学生,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那么教师在日常学习的过程中应结合本学科发展情况,借鉴国内外教学经验,以扩展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身科学素养。这样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才能通过自身知识广度和深度来引导学生探究的广度和深度,以达到更好地引导学生探究,从而提高学生知识水平、个人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目标。这就需要教师备课从课前走向平时,从为上课而备课走向提高自身科学素养,从备课走向终身学习。
(三)生活经验的再加工
物理学的课程理念是“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虽然生活中常见的和人类活动息息相关的或是社会需要的都可以作为教学内容,但教师要对这些生活经验进行再加工,使学生能从生活经验中获得物理知识,培养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新的教学形式决定了教学的一部分内容是由师生的互动活动中产生的,学生来自于社会的不同家庭,对于同一知识点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想法和看法,在学习中会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各种问题随时可能会成为课堂教学内容的一部分,如果教师课前没有任何准备,就会出现尴尬的局面。因而,教师在新课程标准下备课时,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基本点,充分挖掘生活中的素材,让学生从常见的生活现象走进物理课堂。
二、备教法———关注学生的学法
(一)促学生知识、情感和价值观统一和优化学生学习方法
教学方法是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专门内容的学习活动所采用的方式、手段和程序的总和。它包含了教师的教法、学生的学法、教与学方法。我国中小学普遍使用的教学方法可以分为九种,即“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练习法、演示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讨论法、研究法”。
教师备教法若还简单停留在对教师的教法的熟练程度上,很可能就满足不了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教师在明确教学方法使用要求的情况下,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从他们所学会的知识和掌握的技能到他们日趋丰富的情感和渐渐形成的价值观,及时地准备适宜的教学方法通过教学活动促进学生三维目标的统一。而教师在备教学方法过程中更应该注重的是备学生的学法,学生的学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和发展个性过程中使用的方式。要使学生更好地完成这一切,就需要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和学生水平在课前就制定大量有针对性的策略。如在进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学生容易主观地认为物体确定位置后,像能在相应区域内任意地点都能找到,或者只注重完成实验没有想到物体与成像位置是否固定。教师此时就要起到优化学生学法的作用,可以事先在问题情境创设时联系上,也可以在实验过程中用语言等形式暗示学生,让学生通过学法的优化在不断学习中得到更好的发展。
(二)备探究式教学
在物理课堂教学模式中,探究式教学越来越显示其重要地位,一方面它可以使学生更直观地掌握知识,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科学素养。要将探究式教学活动开展得效果显著,就要求教师从原来的注重备传统教法转向注重备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采用更好的学习方法。
探究式教学活动并非仅仅让学生进行探究就行了,还需要学生与教师的共同参与,更需要教师在学生发现问题时帮助其形成自己的观点并加以实验论证。如何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使探究内容更加丰富,方法更加多样,过程更加科学严谨呢?只知道学科知识和探究过程远远不能满足教学活动实际需要,此时需要教师过硬的科学素养和持之以恒的探索精神。备探究式教学实际上是备教师的科学知识贮备和科学素养水平。只有教师富有创新精神,才能培养出创新人才。教师自身具有很高的科学素养,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活动时,就能使学生更易体会到科学的严谨、创新等精神。教师以自身不断地学习先进科学知识来引导激发学生的学,实现新课改理念下的教学相长。
二、备实验———重在探究
(一)物理情境的预设
所谓预设问题情境,就是在实验前通过教师有目的地设置疑问,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诱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独立探究,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运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通过学生实验,师生共同探讨,完成实验。那么这将要求教师在备实验的过程中问题情境预设合理,能够引导学生自发通过实验来探究解决问题。
(二)能解决探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实验教师要认真研究实验的基本理论,通过学习实验教材、相关的理论课教材和仪器说明书,弄清实验目的、基本原理、设计思想、实验装置技术规格、安装调试程序、操作规范、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等。在理论准备的基础上,教师还要进行操作性备课。操作性备课应按实验教学计划安排项目,按照理论准备要求所需要的仪器设备准备齐全。实验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一起按照规定的方法、步骤进行预做实验。在预做实验中,要注意环境条件对实验效果的影响,并将学生在具体操作、观察现象、读数及数据处理等过程中易出现的困难和错误,仪器设备易发生的异常现象及处理方法等归纳整理,做到心中有数,以保证授课质量。能够在学生发现问题的时候,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并从中获得物理知识培养能力。
三、备学生———激发学生自主学习
在教学中,如果你所要讲解的内容,引不起学生足够的认知兴趣,激发不起学生的学习愿望,那么,尽管你讲的都是金玉良言,学生却仍处于听而不闻,视而不见的状态,或者用学生自己的话说:“我不知不觉的听着听着,很快就走神了,实际上什么也没听进去。”这样讲课,会有什么效果呢?所以,我们要大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采用恰当的教学方式手段,更新课堂教学的观念,为自主学习创造环境,使学生真正学会学习、乐于学习,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和学生、学生和教师的真实对话在自主学习的数学课堂上是非常重要的。这就要求教师准备相关的材料,先保留自己的想法,提出一些激发思考的问题,要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的观点。为了使学生在讨论中形成正确的认识,教师必须事先就对不同观点涉及知识内容做准备。
参考文献
[1]秦陈祥.新课程背景下的物理备课策略[J].科学教育,2006,12,(2):39-40.
3.课堂教学分析报告 篇三
一、含义解读
“六环节”分层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学案导学—小组交流—展示评价—导引探究—典题检测—反馈提升。
两年时间的实验取得了一定成效。配合课改进程,我们有计划的进行了针对学生、教师、家长的跟踪调查。形式包括电话调查、问卷调查、座谈会等。调查的目的是为了及时发现课改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了解课改进程对师生带来的影响,收集教师、家长、学生的良好建议,完善过程、调整步伐、推进课改。
二、调查基本情况
在课改实验的前期、中期、后期进行了四次大规模的调查,时间跨度为两年,分别于2013年3月、2013年9月、2014年6月、2015年1月进行。每次邀请座谈对象或发出问卷400份,信息反馈回收率92%以上。数据处理四舍五入保留整数,统计如下:
1.学生、教师、家长对课堂教学改革的了解和认可度。
数据表明,在课改初期,老师们的反对声音很大,对此,学校的策略是:专家引领、典型示范、骨干带动、逐步推进。首先从九大学科选出36名课改实验员到课改先进学校学习交流,聘请课改专家到我校讲学,引领课堂教学改革。同时,邀请山西省忻州一中、太谷二中等兄弟学校老师进行课堂教学示范,对我校实施结对帮扶,在多方努力下,老师们逐步地转变了教育观念,积极投身到课堂教学改革中。大家认识到,课改首先在于观念的改进。无论是课程结构的调整、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设计,如果没有对新课程理念的透彻理解,很难把握好课程标准和新教材,打造优质课堂也就无从谈起。
随着课改的进一步深入以及学校的大力倡导,广大师生和家长开始以积极的态度对待课改,对课改的认识经历了由不了解到了解,由不支持到支持。但广大学生对课改的操作层面,也提出了一定的质疑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导学案的质量不高和数量过大、学生分组讨论导致课堂纪律差、学生活动的参与面不广、课堂合作有形无神、自主学习徒有虚名、小组评价冗长拖沓、老师从“满堂讲”到“不敢講”、少数学生过度的展示挤占了宝贵的时间等。
学校及时地将广大师生的建议向有关课改专家通报,再次邀请他们到校“诊疗”课改中的问题,对全校教师进行二次培训,调整课改方案,完善管理细则,使课改在摸索中得以前行。
2.教学方式的改变情况。
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情况(符合条件的人数比)
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情况(符合条件的人数比)
以上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能够尝试改变学习方式,主动提问积极参与讨论的学生逐渐增多。大家逐渐认识到:教师必须以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方法武装头脑,必须有课程意识、学生意识、开放意识、问题意识。有了新理念,教学方法的改革才会有新思路、新视角。
课堂教学改革,对学校、教师、学生都提出了新挑战。对于广大教师来说,只有直面挑战迎难而上,不拘陈规大胆探索,才能更好地适应教改需要,打造优质课堂,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作者单位 陕西省府谷中学、山西省保德县南河沟中学
4.课堂教学分析报告 篇四
学校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调查结果分析报告
学校总课题组 执笔:曹燕琴
一、研究背景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育改革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但通过一些专家深入一线的调查发现“从总体上说,我国的课堂教学改革尚未取得实质性和根本性的进展。教师教学方式单
一、学生被动学习、个性受到压抑等顽疾未能从根本上得到有效医治;过于强调被动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依然普遍存在。”并发现“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老师写学生记,直接导致用教师的思维束缚学生的大脑,占用学生主动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逐渐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严重违背学生的认知规律,是造成学生负担过重、厌学、自信心下降、丧失对学习的责任感、导致辍学的直接因素。”(摘自《“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深度>调研报告》)
新课程理念向教学实践转化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是本次教育改革是否能深入推进的关键因素,但在这方面却没有给广大教师提供更为具体和有效的帮助,教师不能将新课程的教育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教育实践行为,这是当前课堂上学生浅表学习的根本原因。教师只有将教育思想、教育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教育实践行为,我们才看到自己的教学有某种程度的改善。教师的教学行为千差万别,究竟哪些教学行为能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我们展开了江苏省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促进小学生深度学习的教师课堂行为的研究”,为便于研究的深入,我们设计了教师课堂教学行为问卷,期望通过对学校教师的问卷调查,来获得对当前教师教学行为现状的认识,以便于下一步研究的深入。
二、关于调查的具体情况
1、问卷的编制、试测与修订
我们通过查阅有关的文献资料,深入到一线课堂,获得了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整体印象,然后把收集到的教学行为进行归纳、总结,同有经验的学科教师座谈,最终通过讨论、分析,同时参照国内外有关问卷,将初步满意的70道题目以选择试题形式组合了一个预备测试问卷。为了检验被试回答的真实性和答卷的认真程度,我们还设计了说谎题目,(其用途是检验被试回答的真实性),以及检验题(或称相依题,用于检验被试回答问卷的认真程度)。
我们将初步编制好的问卷进行预试,对试测的数据进行了探索性因素分析,然后根据学科教师的意见,对一些表述不清和所测角度有重复的题目进行修改、更换,删除了一些鉴别力较低、影响问卷结构效度的题项,再次审视了题目的难度和区分度是否恰当,题目是否相互独立等因素,并根据题型特点重新排列了题目,增加了测试说明。修正后的问卷(见附录)缩减为40道题目。修改后的问卷再次经过骨干教师和学科专家的分析、评定,他们一致认为,该问卷涉及的内容比较全面,问卷题目能反应当前我校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状况,问卷题目提供的情境与当前课程改革倡导的教学理念联系密切,符合测试的目标。因此,该问卷的内容效度符合要求,并具有一定的结构效度。
2、问卷内容:
问卷内容包括一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教师的教学观念(包括1、5、8、18、28、31),学生深度学习状态(包括2、22、40),教师的主教行为【包括对话行为(3、6、7、24、27、29),呈示行为(10、20、21、37),指导行为(4、、12、13、15、23、25、32)】,教师的管理行为(17、19、33、35、38),促进学生学习的策略性行为(包括9、11、30、34、36、39),营造积极课堂文化的教学行为(包括14、16、26)。
3、调查目的了解我校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现状。
4、调查方法
将调查问卷以考试卷形式发放给调查对象,对参与调查的教师说明调查的目的,对所要研究的内容进行解释,然后组织调查。不要求署名,20分钟后收回。各学科任课教师根据自己平时的课堂教学实况,填写了《课堂教学行为调查表》(见本文后附录)。
5、调查结果
共发放86份问卷,收回问卷86份,其中有效问卷73份,无效问卷13份。
三、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与研究
我们课题组核心人员对收回的有效问卷进行了逐项统计,进行了结果分析
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在新课程背景下,绝大多数教师教学行为由正确的课程理念引领,能把热爱学习设为学生学习的终极目标,课堂教学能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能关注学生的生活和思想实际,能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能注重教给学生学习策略、思考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尽量避免创伤性学习,但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课堂上比较注重知识技能目标的实现,疏忽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并较注重教师的讲授,尚未注重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转变。
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在教师教学行为的引领下,学生尚未进入深度学习状态,并非乐于学习,学习并未给予他们热切与振奋的感觉,教学中学生只有偶尔能主动获取知识,课后还不能主动追求课程以外的知识,学生不具备深入学习的动力。
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教师课堂教学中,大都能做到课堂问题的措词清晰、明确,能用鼓励性语言去提问,并留一定侯答时间,在学生回答后也不立刻评论,并让学生补充、完善回答。但教师在设计提问时尚未注意到课堂问题的难度,浅表性的问题居多,让学生感到难度但通过思考可以解决的问题居少,另外课堂中封闭性问题较多,而开放性问题偏少。
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教师对自己的呈示行为最为自信和满意,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灵活地根据教学内容选用语言、文字、声像、动作等手段呈现知识和演示技能,且课堂教授语言大部分能做到准确、清晰、流畅,且自然、恰当地运用肢体语言,注重板书的示范与引导作用,但教师课堂语言还未能做到幽默,富有激情。
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教师在组织课堂讨论前基本能明确规定讨论主题,并通过提示支持鼓励学生参与,适时地引导学生讨论围绕主题和目标,但同时在课堂上受时间的限制,为学生提供与其他学生分享自己想法的机会还不多,在指导小组学习时未让每个学生分担工作量和不同角色,对学生其他的诸如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体验式学习还不能一一进行正确、合理的指导,有时太多或太少介入学生的讨论。
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在课堂管理中,大多教师能与学生共同制定课堂规则,并用课堂规则维持课堂秩序,教师在课堂中能根据具体情况及时肯定学生的努力和所取得的成绩。大部分老师也能迅速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与学习任务相关的行为上,但教师在课堂上还不习惯用建设性的批评替代严厉批评,有时不可避免地产生创伤学习。
7、促进学生学习的策略性行为
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大部分教师在课堂上能用奖惩、竞争等方法促使学生热爱学习,会关注评价对学生学习的反馈作用,但尚不能根据学生情况及时调整实际教学,在教学中对于如何激活学生前期知识以建立实现新知识与学生背景知识的链接上尚在探索,如何使教学内容让学生感觉有意义,合乎学生的需求上需要教师须加强研究。
8、教师营造积极课堂文化的行为
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用各种方法在努力创建安全、鼓舞、积极地课堂教学环境,但教师对全体学生的期许还不够,学生和教师、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关系还不是很积极。
从总体上看,新课程背景下我校教师教学理念得到了持续更新,并能深入课堂实践进行探索。教师在课堂中授课语言清晰、准确、富有激情,能很好地利用多媒体、板书进行辅助教学,但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教师还是比较注重于“教”,忽视学生的“学”。过于关注知识技能目标的实现,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课堂问题过于浅表化,封闭性,“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用教师的思维束缚学生的大脑”的现象在我校同样大量存在。
四、建议与对策:
1、建构积极的课堂文化
学生需要微妙的情绪来顺利进行学习。人的创造性和学习效果只有在一种较为自由的状态中才能发生,有活力、轻松但灵敏的求知欲是理想的学习状态。努力建构一个安全、忙碌的课堂环境,建立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积极关系,推动学生处于积极的情绪状态,学生在充满师生相互作用的活力和张力中进行学习,其学习欲望被充分调动起来,从而深切地投入到自己的学习中去。
2、设计有意义的教学
学生的学习应该是有意义学习。教师应该从课程标准与教学内容着手,针对知识的内聚学习顺序和轻松记忆,根据学生实际设计学生感觉有意义的教学。学习就是将习得的新知识联结到学生已有的神经网状结构上,这就要求必须让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对新知识新观念进行同化,使新知识之间建立有意义的联系,最终实现把学生的自然力转换成为专家式的能力。因此,要实现深度学习,避免浅表性学习,教师就必须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直接经验的背景以及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的状况,然后通过教学的设计和资源的提供,使学生能够借助其原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学生在学习中,思维、经验和体验的相互作用,在建构知识中获得意义。
3、关注学生的学习
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行为,注重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转变,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兴趣和情感。在教学中根据课堂的具体情况及时肯定学生的努力和所取得的成绩,试图用建设性批评替代严厉批评,用在教学过程中用奖惩、竞争的方法鼓励学生,激发学习热情,并形成良性循环。教师在课堂中还应该注重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的合理正确指导,使学生多掌握一些学习本身的规律。另外还应指导学生从本人的特点和本学科的特点摸索并建立科学的学习方法,并且引导学生经常总结、交流、反思和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元认知水平。
5.八年级课堂教学提质增效分析报告 篇五
一、本月工作进展
1、听课共12节,其中八年级六节,九年级五节,七年级一节。
2、督促班主任做好班级安全教育、学生管理、卫生工作。
3、对年级教师课堂教学进行了指导。
二、存在的问题
年级管理整体平稳,发展态势良好,就观察,问题仍主要出现在课堂教学方面,主要有以下几点:
1、教师课前准备不充分,甚至有无案课现象。
2、教师备课还不精到,如不注重练习设计,只用使用现有练习,不重自行设计练习;
3、课堂前紧后松,时间分配掌控不好;
4、学生的基础差,学生活动不充分,气氛不浓,效果不高,学生参与展示自觉性不高;
5、评价跟不上;
6、课堂检测不落实。
7、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育设备使用率低,仅一节次;
8、教师观念还没有彻底转变,目中“尚”无人;
三、下一步改进措施
1、督促做好教学工作后勤保障工作。
2、利用各种机会促教师注重学习,有实效性地给一线教师作一些新课改的知识讲座。从根本上转变观念,真正投入改革行列中。
3、多加强教师间的合作交流;
4、对学生、教师关心更多,支持更多,同时提供一些必要的教育资源;
5、坚持推门听课制度,强化专业指导,再打造“样板”班级,然后再推广;
6、督促广大教师建立小组评比机制,并在课堂上保证落实,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7、至少每周巡查一次课堂。
8、组织无课教师听随堂课
9、督促教师做好二次备课工作,确保教学准备更充分,更贴近教学实际;
6.课堂教学分析报告 篇六
《建筑材料》作为专业基础课,可以使学生获取更多的建筑材料的基本知识,并为今后从事工程技术工作能够合理选择和使用建筑材料打下基础。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获得有关建筑材料的性质与应用的基本知识和必要的基本理论,并获得主要建筑材料试验的基本技能训练。
1、授课专业及班级:14级工程造价专科1-4班
2、教学总学时:40学时,理论学时:32;实验学时:8
3、教学目标及要求:
使学生掌握主要建筑材料的性质、用途、制备和使用方法以及检测与质量控制方法,并了解工程材料性质与材料组成及材料结构的关系,以及性能改善的途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能针对不同工程合理选用材料,并能与后续课程密切配合,了解材料与设计参数及施工措施选择的相互关系。
(1)掌握建筑材料的主要技术性质及其产生原因,学会选择应用有关材料;(2)为解决工程实际中的建筑材料问题提供一定的基本理论知识;(3)初步学会常用建筑材料的试验方法和质量鉴定方法。
4、教学大纲执行情况及教学特点:
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来执行。
(1)采用对比的手法,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2)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3)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其宗旨是提高教学质量。
5、教学工作基本情况:
关于理论知识方面,主要讲授了以下几点:
(1)材料的物理性质、力学性质、耐久性质及与水有关的性质(2)天然岩石的技术性质、选用原则
(3)气硬性胶凝材料,主要是有关概念及石灰、石膏的性质与应用(4)硅酸盐水泥的生产,硅酸盐水泥的水化、凝结、硬化,硅酸盐水泥的技术性质与应用;掺混合材料硅酸盐水泥的组成及性能,特种水泥等。
(5)混凝土的应用与分类,普通混凝土的材料组成,新拌混凝土的性质,混凝土的力学性质,混凝土的耐久性,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混凝土外加剂,混凝土的施工与质量控制,特种混凝土等。
(6)砂浆的分类与性质,砌筑砂浆的配合比设计,特种砂浆等。(7)建筑钢材的分类、组成、物理力学性能,钢材的热加工、冷加工,建筑钢材的标准与选用,钢材的锈蚀与保护。
(8)沥青的分类与生产,石油沥青的组成与结构,石油沥青的主要技术性质、技术标准,石油沥青的老化与改性。
6、教学质量与效果分析: 对于本课程的重点内容: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水泥及相关性质、混凝土及相关性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等内容加强课程当中对于计算、试验环节的讲解。
对于本课程的难点:材料的组成、结构、构造与性能的关系,水泥的矿物成分、水化产物及其性能特点,构成混凝土各材料的特点、性能及配合比与混凝土拌合物及硬化混凝土性能的关系。从实际工程的角度来出发,加深学生对相关内容的理解。
譬如:对水泥部分,以水泥的矿物成分及性能为线索,引申出其水化产物及最终对水泥性能的影响;对混凝土部分,以原材料的性能特点为主线,分析由此对混凝土材料性能的影响。同时在教学中,使用施工图像、多媒体资料、实物样品等,增加信息量,增强学生的感官认识,并向学生介绍建筑材料有关的微观构造,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材料性能的本质,以形象化的方式使学生易于理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精神。通过实验教学,加深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并进行主动的思考。通过闭卷考试(70%期末考试成绩+30%平时成绩),将参与考试学生全部分阶段对其进行人数统计,发现学生对于基本知识掌握情况良好,7、不足之处及改进:
作为年轻教师,由于经验不足,自身各方面的素养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工作中大胆实践、不断创新的意识还不够强,运用多种教学手段的技能还有待提高。这些也是我努力的方向。
具体来说,我的下一步的目标是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自身素质,扩展自己的专业知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因此我要从以下几点做起:
(1)有效利用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效率。
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想方设法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将难以理解的东西用简单的语言进行讲解。
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部分学生缺乏自控能力,学习态度不够端正。针对这些问题,就要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惯彻到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
(2)虚心向其他老师学习请教,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并时刻总结自己在教学中的缺陷并进行改进。
7.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习题分析 篇七
关键词:物理课堂,教学,习题
一、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习题现状分析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习题教育是不可缺少的部分,因为学生的练习直接影响着物理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做题技巧的提高。然而从目前初中物理的教学中发现,由于学生学习方法的偏差和教师教学方法的不妥,导致在教学过程中出现各种问题。如何才能更有效率地提高学生的物理能力,这个问题是每个教师都值得思考的。笔者认为在目前的教学中,习题教学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学生没有较好的物理学习方法。有些学生对物理概念的不清楚直接导致对概念和原理的不理解。概念混淆影响做习题的效率,对于物理概念很多时候都是机械地、枯燥地去记忆,即便是记住了概念本身,但是对于概念的用法、原理以及其他的涵义并不清楚。初中阶段的学习,大部分的物理概念比较杂,涉及面也比较广,知识点太分散,不集中。由于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能用学到的知识来解决实际的问题,能否做好习题就是最好的体现。所以如果没有有效的教学方法就会使得学习效率低下,久而久之也就失去了学习物理的热情。
其次,教师在物理教学方面没有一套有效的教学方法。大多数物理教师因为时间原因而没有采用现代教学技术,对于物理的教学而言,几乎每天都有新的教学任务、备课量大、批改量大和辅导等大量工作,几乎没有时间进行课件制作。而通过课件学习不失为一种有效的物理教学方法,通过动态直观的课件演示来说明抽象的物理知识,能更有效地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但是由于课件制作的资源溃乏和资源库信息的缺失使得课件的制作流于形式,为了完成教学进度而忽略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吸收能力,导致教学效果不明显。
最后,教学环节过于单一。在课堂上,很多教师采用课堂提问的形式来完成教学内容,虽然这样的方法可以留给学生一定独立思考的空间。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教师和被提问者之间仅仅形成的单向信息传递,学生可能专注于回答相关问题而忽略对知识深入的理解,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如果学生回答错误,教师加以解释和纠正,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扰乱了其他学生的思维,导致学生的被动接受。即使回答对了,也只能说是去花费时间寻找正确答案,并没有经过大脑的加工。这样就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二、初中物理课堂习题教学的具体实践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物理的学习或许对很多初中生而言是个枯燥无趣的过程,在物理习题的学习方面往往是花费时间比较多,但是效果又不太明显。学生对于物理学习的兴趣是建立在对知识点理解的基础上的。教师应尽量为学生创造机会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以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心,从而激发学习兴趣。而且在平时的课堂和学习实践中要经常组织学生开展一些有趣味性的活动,在这个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巩固和加深学到的知识。教师也可以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努力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的教学中来。
(一)把物理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课堂上所要学习的物理知识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再利用课余和自习的时间针对每一个物理概念展开自己的理解和阐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注意对物理概念的简单记忆,把不理解的知识点进行标记,当教师在课堂上教学的时候,注意这部分的学习和理解。在预习以后也可以对一些简单的习题进行练习,看看还有哪些不足和欠缺的地方。作为教师也应该注意大部分学生提出的疑问和不解,重点针对薄弱环节进行专项训练,进一步加深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对于生活中的一些物理现象通过所学的物理知识进行合理的分析和解释,在解释的基础上掌握所学的物理知识。
(二)加强学生习题的训练
在日常学习中,部分学生缺乏使用习题集学习物理的习惯,对于理科的学习通过做题来理解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在做题的过程中也可以很好地掌握物理的相关概念和原理。因此,可以要求学生每人至少要配备一本适合初中阶段的基础习题集。在平时物理学习过程中,根据课时的进度和要求进行相关习题的训练,从基础的概念开始,循序渐进。久而久之,学生就能够理解所学物理知识的涵义,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三)针对重要的!物理知识进行专门的讲解
在物理习题课堂上,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组。教师首先要在这一阶段对学生提出所要完成的任务,介绍所需用回答的问题,让各组学生根据这一话题进行展开探讨,集思广益,肯定会涉及到与改问题相关的很多角度,在这个探讨的过程中也会提高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讨论以后,教师可以从多角度提出不同的问题,进行提问。教师通过对重点知识点和习题的剖析、讲解以及提问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发散思维,让学生学会学习,真正掌握学习的主动权。首先可以把全班同学分成几个大组,并且每组有一个组长负责本组成员的学习,每个组员可以出一个相关的物理题目并且写在纸条上,对习题进行考查,题型可以有很多也可以很灵活,比如对现实生活中某种现象的解释和理解,以及对某个现象的物理分析和说明。然后大家通过抓阄的形式决定自己需要的作答的题目,而对于答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发挥,最终测试出物理的学习效果。学生自己也可以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主动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在这种自由的学习气氛中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
(四)课外物理知识的积累和整理
当物理的学习达到一定程度时,可以适时地选择一些有难度的课外资料进行学习,主要包括一些比较难的奥赛课本,然后做一些相关的习题来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物理水平,同时对一些重要的习题进行积累和整理,把其中用到的物理知识进行全面的总结,做到心中有数,从整体上把握物理的知识理论。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通过积累和总结,可以对相关的知识点和习题归纳,针对习题中提出的观点进行扩展延伸,可以对涉及相关的话题和内容进行说明。
三、结束语
初中阶段的物理学习任务艰巨,而且每个阶段的学习都是非常重要的,然而改革物理课堂习题教学方法可以从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灵活的学习方法不仅仅在于课堂和书本,还在于个人平时的积累和教师的引导。通过不断实践,只要学生和教师双方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重方法和策略,就可以不断加强和提升学生对物理学习的重视度。而创新的物理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在参与课堂活动和相互探讨的基础上提高自身的物理学习能力,学生也可以根据教师布置的任务来不断地调整自己的物理学习策略和方法,提高物理习题的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程晓堂,郑敏.初中物理学习策略和方法[M].北京:物理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2]束定芳,物理课堂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
[3]陈琳,王蔷.普通初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
[4]梁兴哲,初中物理课堂习题分析法[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09.
8.课堂有效教学分析 篇八
教学改革主要从教学内容、目标以及方法等三个方面进行,以教学改革的要求着手,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模式逐渐在小学阶段教学中得到运用,传统的以教师作为课堂主导,进行单方面知识传授的教学模式所展现的各种缺点逐渐暴露出来,因此为了实现教学的根本改革,第一点需要做到的就是对教学思想进行转变。针对小学语文科目教学的改革,同样需要思想的转变,使教学效率提高,这不光是语文教改的核心内容,同样是教学整体质量提升的关键。
一、小学阶段语文科目课堂教学效率阻碍因素
(一)科任教师对于课程标准认识存在偏差
语文科目与其他科目相比,具有语言工具性质和人文性质,如果对这两方面的处理存在较大的偏差,使其中一方面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则会影响语文教学的全面发展;另外语文作为基础类科目,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也会存在把握偏差,忽略语文的综合性;新课标将学生与教师的有效互动作为一项根本要求,但是教师在对其理解方面同样存在偏差,导致交流形式过于形式化,或者在进行互动教学时,形式存在问题,使得课堂氛围难以得到调动,无法真正做到师生课堂教学的有效沟通,这些问题都会对小学阶段语文科目的有效教学产生阻碍。
(二)教师对教学的内容掌握不够准确
小学语文科目在教学过程中,涉及的众多教学内容都为作者自身情感的传达,因此科任教师首先需要做到的就是对作者情感进行准确、全面的掌握,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引导形式的教学和针对形式的教学,使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讲解下对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进行全面的理解,从而使教学的有效性得到提升,但是教师单纯依靠文章讲义进行教学,或者难以准确理解教学内容等现象,成为小学语文教学效率提升的很大阻碍。
(三)教师对学生的了解不够全面
小学阶段学生的身心正在不断成长,每一个成长阶段也将会呈现出自身独特的特点,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关注,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而有针对性地进行语文科目的教学,如果教师只是单纯进行教学,而未对学生心理和学习情况进行相应的掌握,则很难更好地去提高教学的质量,尤其是在小学教育阶段,学生需要得到对基础知识的牢固掌握,因此需要教师投入更多的关注。教师将自身作为教学主体,忽略学生的主体教学地位,以及对学生的关注程度不够,同样是主要的影响语文教学效率的原因。
二、小学阶段语文教学有效性提升分析
(一)对教学思想进行转变
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提升,首先需要做到的就是对思想的积极转变,将以教师为教学根本的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教学主体,促进学生积极进行自主形式的学习,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和思考的能力。例如:可以针对较为简单的教学内容,布置给学生进行讲解,即可以增加学生的教学投入,也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并且教师在学生分别讲解完成后,进行综合的知识整理,使学生可以在愉快的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教师还可以针对学生的表现予以点评,增强学生的信心,使学生们可以在后期语文科目教学中更加投入其中。
(二)对媒体工具进行合理的运用
现代教学工具的运用,在极大的程度上对教学效率进行了提高,但是教师需要意识到的是多媒体只是进行基础教学的辅助工具,教师在对其合理利用的同时,也需要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当教师在对《风筝》这篇课文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播放风筝的视频片段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与此同时针对文章内容进行全面的讲解,做到对文章内容和重点的掌握,并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与学生一起进行有感情地朗读,鼓励学生积极展现自己,从而增强课堂有效性。
(三)增加师生间的交流互动
依据新课改的要求,小学语文教学需要更加富有活力。小学语文科目的基础类教学更多是对阅读的要求,因此,增加师生的交流和互动环节十分必要,通过师生间积极的情感沟通,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和情感理解能力。例如,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适当进行情感教学及问题设置,并且可以通过学生小组讨论的形式做到合作精神的培养,使学生在情感理解能力提升的同时,得到合作精神的理解,进而使学生更好地投入到语文科目教学中,从根本上提升语文教学有效性。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正在随着教學改革和新课标教学的提出不断进行创新和思想的改变。小学语文是基础类科目,对于其他科目的学习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是我国民族精神、语言和文化的集中体现,因此,需得到了较大的重视。对教学阻碍因素进行分析,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对其进行应对,提升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整体质量,是小学阶段教学所必须保证的,需要科任教师和相关部门对其进行最大的重视。
9.教学质量分析报告 篇九
十一小学
钟平安
2017学年我校统考年级学生总体来说考的不是很理想,平均分、及格率和兄弟学校对比存在差距。
通过考卷和成绩反映出来的问题如下。
1、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的不牢固,致使平均分、及格率偏低。考试的内容是面向所有学生的考试,题虽灵活但万变不离其中,一张试卷并不只是针对学习较好的同学的试卷,在考场上如何让每一个学生都站在相同的起跑线上,是我们老师值得深思的一个问题。
2、中下等生偏多,致使我们的各项数据统计都很低。小学阶段我们不能让大部分学生掉队,及格不应是我们对学生要求达到的最终目标,而应该是在85分优秀以上的人数占的比重大。如何抓中间、促学优、消灭不及格是我校全体教师急待解决的。
3、通过看老师们的试卷分析,老师们都不同程度的反映了一个问题就是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由于学生的基础知识差,所以很难形成有效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致使这方面丢分太多。各个年级在阅读理解方面不能很好的把握文章的主旨,所以也就难答题、难下笔。
就出现的这些问题,为提升教学质量,我校多次组织召开班子会、教务会、教研会、教师会。现将我们面临的一些问题及其解决思路向领导做汇报。
一、进城务工子弟占我校学生总数的86.7%,这里面大多家庭因为各种因素,对孩子的学习都不够重视,或者说是一点都不重视。这样的描述不是意气之言,而是我本人多次的亲身体验。这些家长没有时间或是不愿意花时间去过问儿女作业完成情况,教师布置的作业得不到家长去督促学生完成,更不用谈让家长给孩子们买课外书籍增加孩子们的阅读量提高知识储备、丰富他们的课外生活,而这些反馈到学校的效果就是给教师教学工作带来困难,达不到共同教育学生的效果,这也是制约学校教学质量得不到提高的原因之一。
(解决方案,学校做了一个手机APP软件试点,让学生能在家里利用父母的手机找到辅导老师(WIFI环境下无费用),帮助学习;鼓励老师多家访,一是做家长的思想引导工作,二是在学生心中给其一个备受老师关注的印象。这
样更利于教学活动的良性开展)
二、部分教师对新课标理念把握不够,课堂效率低。
教学方法落后,从平时听课看,部分中老年教师理念不新,方法陈旧,即便具有多年教学经验的老教师来说,也不尽如人意,具体表现为灌输式、注入式的方法较多,教师唱“独角戏”的多。学生主动参与的少,重视“双基训练”,忽视了“三维”目标的达成等,很难克服唯教案是从的行为,因为急于完成预设的任务,对于课堂随机出现的教学资源缺乏教学机智,出现问题绕着走,课堂缺乏应有的激情。
(相对来说本校还是以年轻教师居多,她们都积极上进,富有活力,并且对教育教学或其他工作中安排的任务都能良好的完成,使用我们用“以新代旧”的形式,让年轻教师建设大环境带动老教师,达到一定程度上的转变。)
三、各种各类活动及检查过多,疲于应对,无法专心用于教学
我校目前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各方面百废待兴的同时也受到了上级各部门的关注。为了给社会和上级部门一个良好的印象,我校领导及全体老师在教学工作之中也还兼顾着要做好各级各类各部门所要求达到的多项目标,教学的同时也还做着必须上交的资料。如此的教学工作环境很难使老师专心铺在教学岗位上,教学的质量也打了折扣。
10.教学质量分析报告 篇十
教学质量分析总结报告
一年来,我们遵照“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思想,以争创“文明校园、安全校园”为工作目标,以教师队伍建设为抓手,以现代教育手段为支撑,加强学校管理,推行“三疑三探”教学改革和“三讲三练”练习法实施,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一年来我们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通过县乡教学质量测试也暴露出我们存在的不足之处。现就上一学年学校教学质量分析报告如下:
一.调研考试成绩回顾
在上年度县教研室组织的五年级年级调研考试中,在全县参加评价考核的24所学校中,我校总评价成绩排名第13,语文排名第11,数学排名第13,英语排名第4,综合科排名第10,成绩较差差,我们组织全体教师认真查找原因,制定整改规划,确保以后学校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二.原因分析 1.客观原因
我校由于地处山区,学生来源较复杂,流动性大,没有重视学籍管理,新来的插班生学籍带来,转走的学生不愿转走学籍,至使学校学籍人数大于实有人数24人,直接导致各科比率的下降。但是成绩的不理想,原因完全在学校。2.主观原因
由于老师急于抓成绩,而疏于对学生的心理疏导,学生学习压力过大而是部分中、下有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是只有学生干脆说服家长请了病假,直到调研考试的前一天才到校,这一部分学生的请假也间接的影响了一部分学生的学习热情,这种现象,学校当时虽有所查觉,但没能做出应对预案,只是学生两极分化现象较为严重,各种比率数据受到影响,直接导致各项统计数据的名次下降。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思想还比较守旧,传统的“讲读式”根深蒂固。学生的“练”还没有真正从素质培养上着手,举一反三的能力不够,知识的广度深度不够,对知识的迁移和运用能力欠缺,发散思维的训练跟不上,一旦遇到发挥性的题目就很难处理解决。虽然学校也采取了一定措施对教师的业务技能进行培训,但没有从思想上解决问题,对‘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育理念的领悟不够彻底,只想要好的结果,却忽视了对过程的监督和指导,没有形成学校特有的课堂模式,导致课堂效率低下,成绩提升困难。
奖励机制不够完善,随着知识的市场化,经济杠杆对教师工作积极行的调节作用也越来越大,教育的‘功利性’也越发凸现出来。没有比较科学的‘奖励’方案,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平时校内的成绩竞争尽管激烈,但只局限小范围内,老师们的成绩超过平行班的‘竞争对手’就觉得满足,而在参加县里的考试前,学校没有出台在全县评比中如何‘奖励’的意见。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使教师的竞争意识大打折扣。三.改进措施
经过分析,我们找到了问题的症结。下一步,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具体做法是:
1、培训教师,改进教法。对学校来讲,优秀的教师队伍就是提升教学成绩的‘利器’。因此,本学期将老师业务素质的培训提升作为主要工作来抓。经过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让老师们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跳出来,逐渐形成富有我校特色的、较为高效的课堂模式。
2、制定科学的奖惩方案。对思想素质过硬,业务能力强的老师高薪聘用,用优厚的待遇留住他们,对教学业绩突出的老师进行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奖励,对思想平庸业务不上进的老师进行帮扶指导,限期整改,实在不能胜任的将进行解聘。不断优化教师队伍,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使教学成绩逐步提升起来。
3、重视学生的思想引导,让学生劳逸结合。对学生进行文化知识传授的同时,要加强对他们的思想教育,让学生明白学习的重要性,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进行指导性培养。同时,调整学生作息时间,丰富课余生活,增加益智类活动,以扩大学生视野,让学生在不断地活动中得到锻炼,积淀更为丰富是文化知识。
11.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分析 篇十一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效率;教学模式;自主学习
一、当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原因
首先是教师的教学模式比较单一。现阶段的教师都过分的强调灌输式的教学。特别是在现阶段升学压力大的情况下,语文教师希望能够把自己所知道的知识能够尽快的让学生学习到,这样在面临升学的时候,也能够减少一点压力。但是实际上,学生的参与愿望却不强。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学时以学生为主体地位。但是还是有部分教师固守陈旧的教学模式,主要是以教师自己满堂的灌输方式来组织语文教学活动。在这样的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在课堂讲的唾沫漫天,但是学生却不以为然,学生听的是昏昏欲睡。缺乏有效的师生间的互动。学生也就仅仅只是在活动中成了一个被动接受知识的角色,对于学习是没有主动性的。这样也就不利于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导致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低下。
其次就是在高中阶段,很多学生对于语文的学习已经到了一个瓶颈阶段。学生从小就开始学习语文,而语文是一种厚积薄发的学科,很多时候可能自己付出了努力,但是在考试的时候却不一定有分数的提高。而且有部分学生在语文学习上没有付出什么时间和精力,但是考试成绩还是不会受到很大的影响。所以很多学生认为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时不需要付出很多时间和精力,只是需要在考试的时候认真备考。把平时的学习时间都放在了其它学科的短板中。所以很多学生在语文课堂上都不会专注于老师的讲解,而是会做其它的事情。这就是为什么高中课堂效率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
还有就是对于很多教师来说,他们认为现阶段的信息教学只是花架子,没有很大的用处。所以说在教学活动中教少的运用的到现代化的信息教学。就算是用也只是作为平时的调剂,不会深层次的运用在高中语文教学活动中去。所以在高中语文教学课堂中,就仅仅只是教师的一张嘴一支粉笔走上讲台为学生讲课,长期用这样的教学手段,会让整个高中语文课文的课堂氛围沉闷,学生对于语文教师所讲的内容完全不感兴趣。无法有效的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和丰富教学的内容。
最后就是学生学习的技巧也相对的比较匮乏,导致高中语文课堂效率不高。任何一个学科的学习都是有其专属的技巧的,掌握比较多的语文学习技巧,听课技巧,那么自然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会更好。反之,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听课中没有掌握相关的技巧,则课堂效率就会比较底下。而且在长期的应试教育中,学生已经习惯的被动的接受教师直接的知识灌输,主动意识慢慢的被泯灭。在学习中最忌讳的就是学生没有主动学习的意识。没有积极主动学习意识,学生不管事学习什么都不是自己自愿的,就会从心里慢慢的产生逆反,对高中语文的学习,对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提高都是很有阻碍的。
二、提高高中语文教学课堂效率不高的建议
首先就是从根本做起,优化语文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对于语文课堂的参与意愿,让学生能够主动的参与到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来。良性的教学模式是双向的,不仅仅是教师一个人在讲台上讲解,还需要学生能够尽可能的参与进来,让学生能够由强烈的参与愿望,对于语文的学习不仅仅是满足于教师的一昧的灌输,而是由自己对于语文知识的理解和看法,思维是发散的活跃的。所以说教师要用正确的方式方法来进行教学,要让学生成为语文教学课堂的主导者,是学习的主角,并且语文课堂的开展要以学生为教学中心。所以说,凡是学生能够自己独立思考的问题就尽量的让学生自己思考,教师没有必要一昧的灌输这些知识点,教师灌输的知识点学生自己可能还难以接受,但是通过学生自己思考得来的知识点却是会让学生记忆很久的。还可以设置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比如说,教师可以设置一个问题,让小组成员能够进行合作的学习,每个成员在小组都可以发挥自己的能力,进行讨论,放手的让学生自主的去学习,去理解。教师不在是对所有的知识点的讲解都大包大揽,而是通过学生独立的思考和小组讨论式的学习,让学生能够活跃自己的思维,同时还能够让学生能够更加的关注语文课堂。在进行学生小组学习讨论中,教师要时刻的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效果,在学生遇到难题的时候及时的给学生一些恰当的提示,让学生能够突破学习的难关,突破思维上的困境,能够有效的推进课堂教学效果的同时,还能够锻炼到学习能力。
【课堂教学分析报告】推荐阅读:
音乐课堂教学分析报告10-29
课堂教学效果分析08-05
课堂教学中期报告06-30
数学课堂教学案例分析总结07-13
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案例分析09-07
小学语文情境化课堂识字教学分析07-17
《小班化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开题报告07-03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况调研报告10-10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分析论文08-29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阶段总结报告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