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汇率政策调整与经济增长

2024-06-20

俄罗斯汇率政策调整与经济增长(2篇)

1.俄罗斯汇率政策调整与经济增长 篇一

普京时期俄罗斯的政治与经济政策

俄罗斯自苏联解体后,综合国力严重下降,经历了长期经济衰退和政治动荡。但是俄罗斯仍然是世界上的重要国家,它幅员辽阔,资源丰富,2000年普京当政,使俄罗斯逐步实现经济和政治的稳定,在当今世界中发挥着维护世界和平、推动世界多极化发展的重要作用。

俗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作为存在下来的主要国家继承了前苏联的经济、政治、军事。

在经济上,俄罗斯继承了前苏联76.23%的国土,52%的人口,50%以上的自然资源,60%以上的综合经济能力。据有关资料显示:俄罗斯已探明的资源储量约占世界资源总量的21%,居世界首位。俄罗斯是世界上唯一资源完全自给的国家。俄罗斯自然资源总价值约为300万亿美元。(据俄学者披露,美国已探明自然资源储量价值10万亿美元;中国为5万亿美元,西欧为2.5万亿美元)

在政治上,俄罗斯继承了前苏联的政治大国地位,继承了前苏联在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接替了前苏联建立的与140多个国家的外交关系,将前苏所有驻外机构改为俄罗斯外交机构,继承了前苏联签订的1.6万多个涉及诸多领域的国际条约和双边条约。在军事上,俄罗斯获得前苏联75%的军队,80%的战略核力量,50%的武器装备,70%的军工生产企业。在前苏联13个军区中,俄罗斯控制和接管了8个半军区。

在普京上任之前,经过前几任总统的努力,俄罗斯已实现市场主体多元化,市场价格全面放开,基本实现企业经济活动自由化,对外经济活动的国家垄断已经废除,市场体系基本建立,各项经济制度如产权制度、财政制度、税收制度、银行体系、社会分配制度等均已按照市场经济原则重新构建,政府管理经济职能已经转换。

但俄罗斯市场经济还只是初始形态,市场体系发育尚不完善,市场机制未能有效运转,市场秩序不健全,经济体制尚存缺陷。

普京选为总统之后,进行了一系列的经济改革,他第一任期的经济政策是:

提出“强国富民”思想,使政府工作中心向实现经济快速增长转变。

将市场经济和民主的普遍原则与俄罗斯现实相结合,渐进地、逐步地、审慎地进行改革。

干预和规范市场经济运行。强调政府领导和干预经济的重要性,强调国家在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保证市场经济正常运转方面的重要作用。

进行经济结构改革。引导经济结构合理化。实行市场机制与国家刺激相结合的投资政策。

提高居民收入,扩大消费需求。

建立有效的财政金融体系。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重组银行系统,改善经营,优化银行资产质量,加强央行监管职能。

调整对外经济发展战略,政府为出口提供担保,抵制国际市场的歧视行为,争取尽早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第二任期经济政策是:

2004年后普京的经济政策围绕着加速经济发展与强化中央权力两个轴心。

把加速经济发展作为实现强国战略的主要内容,为此普京在2003年提出2010年GDP翻番的目标。

在财税、投资、汇率与货币领域加强调控力度,俄采用降低税率的办法来增加企业积累,以便扩大生产投资;通过加强财税纪律与提高能源部门利润的收缴份额等办法,把更多的财政资金集中到预算特别是联邦预算。提高国家财政发展经济的职能,增强宏观调控能力。打击寡头势力,加强国家对经济、特别是涉及国家经济命脉的一些部门的控制,逮捕尤科斯公司总裁霍多科夫斯基并在2005年判刑8年。其目的之一就是为了俄国家更多的控制石油战略资源。

提高经济开放力度,积极参与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2005年12月俄政府宣布,批准建立6个经济特区,其主要目的是发展加工工业和高科技产业。

重视社会经济问题,提出让俄罗斯老百姓看得起病、买得起房与上得起学的基本政策。

普京时代的俄罗斯:经济持续增长:到目前为止,俄罗斯经济已持续增长了7年。

出口增长,外汇储备不断增加:1998年外汇储备只有122亿美元,2005年底1822亿美元,增长了近15倍,2006年5月上升到2264亿美元,名列世界第五。吸引外资增加:2005年俄罗斯吸引外资261亿美元,居中东欧、独联体首位。

提前偿还外债。与2000年比较,外债总额降低了一半。总额已减少到830亿美元。2006年计划再减100~120亿美元。

居民收入大幅度增长。2005年居民现实收入增长8.3%,平均现实工资增长9.7%,现实平均退休金增长9.3%,均高于经济增长速度。

2008年俄罗斯将举行新的总统大选。俄罗斯宪法规定,不得连续三届参选总统,但普京表示他有权于2008年换届之后第三次参加大选。

俄联邦委员会主席谢尔盖·米罗诺夫接受采访时认为,普京可在本届任期结束后,于2008至2012年担任政府总理过渡,再于2012年重新任总统。

也有国际分析认为,俄罗斯将修改宪法有关条款,使普京能够成功连任以维持对俄罗斯的强势统治。

不管结果如何,我们有理由相信,普京在位期间带领着俄罗斯的经济政治向一个更好的方向发展,为俄罗斯人民作出了贡献。

2.俄罗斯汇率政策调整与经济增长 篇二

2012年GDP增长目标自2005年以来中国GDP按可比价格计算的预期增长目标首次低于8%,定为7.5%。温总理在向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在关注GDP增长目标下调的同时,还特别指出,要全面做好2012年的工作,必须坚持突出主题、贯穿主线、统筹兼顾、协调推进,把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谐更好地结合起来。这段讲话关键词 “稳增长”备受关注。可以看出

回顾历史,自1978年至2011年的34年时间里,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达到9.8%,创造了令人瞩目的世界奇迹。但与此同时,在社会、环境等许多方面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根据相关资料提供的信息,以往中国GDP增长中,至少有80%是依靠资源和生态环境的“透支”获得的。只重经济,忽视环境,过度追求产值,不仅使环境和资源承担过重负荷,同时也使得经济结构调整困难重重。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我国社会保障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基本建立。在相对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基础上,从“保增长”转变到“稳增长”就更具有科学性和现实性。

经济增长目标下调也暗示出中央决策层坚持科学发展的坚定决心,其象征意义更加值得关注。以往片面追求GDP高速增长的发展模式可能将真正开始淡出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舞台,“保八”、“保九”这样的表述也将被“绿色GDP”、“科学GDP”所代替。在经历了三十多年的粗放型增长之后,科学发展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选项。2012年GDP增长目标的向下微调正是反映了最高决策层的这种战略转变理念。只有实现这种转变,才有可能切实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中国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但是作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中国的经济状况与政策走向一直牵动着全球神经。由于欧债危机的影响,加之中国上半年经济增速近3年来首度跌至8%以下区间,外媒普遍对中国今年下半年经济感到悲观。中国高层这次会议也特别提到,要增强忧患意识,应对经济发展面临的诸多困难和挑战。不少市民对中国经济状况与未来发展持担忧状态。

其实,对经济增速下滑无须过于恐慌,要对中国未来经济增长有足够的耐心与信心。由于多年来中国经济增速一直保持强劲势头,外界因此形成一种惯性思维,对中国经济增速下滑抱有莫名恐慌情绪。其实,世界经济处于大调整或较长期的低迷之中,目前中国的经济增速已属不易。更何况经济增长也有周期性,如同当年日、韩高速增长过后一样,势必要面临一段时期的盘整。正如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秘书长所言,“我们应该允许中国经济有一个软着陆”。其次,中国的调控政策应保持相对稳定,转换频率不能太快,力度不能过猛,防止通胀、通缩急转。

中国的作用更多是保持亚洲经济的稳定,这就需要用稳定的政策来实现“稳增长”。而对世界来说,也需要用稳定的心态看待中国,既不要因为亮丽的经济数据将其视作全球经济的“救世主”,也无须因为经济增速稍稍放缓,就大呼“衰退”,而应该关注蕴藏在数字背后中国经济正在进行的深层次改革。

而且经济增长的核心应该是手段,而不是目标。我们应该更多关注的是提高人们福祉的目标,包括收入、就业、社会保障、环境等等。知道目前的下滑一定程度上与调控相关,经济增长可以因为调控而下行,必然也能因为调控而上行。其次,我们还应认识到,长期来看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依然充足,短期风险不会影响到长期增长的基本面。比如城市化,目前中国的城市化率刚过50%,按每年1个百分点的速度,城市化对经济增长的推动至少还可

以持续20年;比如在中国巨大的地区经济差距及其背后的地理区位、资源环境、人口资源差异背后,产业梯度转移将持续产生巨大的资源配置效率和结构优化效应;比如随着社会保障的逐渐完善及城乡居民收入的提高,消费对增长的贡献必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比如改革开放30多年积累的教育、科技资源和成果,为未来创新推动经济增长奠定了基础。此外,进一步改革开放和政策调控的空间还很大,因此而释放的经济效率可以很高,比如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对消费的进一步推动;比如垄断行业改革对民营经济发展的进一步促进;比如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的逐步实施既增加需求,又提升整体经济的效率水平;比如通过加大对铁路、市政、能源、电信、卫生、教育等国民经济基础产业和民生工程领域的投资可以带动整体经济的回暖等等。

在正确看待中国经济稳增长的同时,我们还应该正确分析中国经济面临的问题,并提出有效地改善措施。我认为中国当前面临的真正问题在于缺乏投资需求导致的经济下滑,并非简单的产能过剩,而是生产过剩。因此,无须继续加大政策宽松度,重点应更多地还应放在改革方面。

生产过剩是由于分配不均造成的。一方面生产能力大量积累;另一方面居民收入太低,缺乏购买力,二者相叠加导致了大量生产能力的过剩。即巨大的投资需求没能与最终消费形成良性循环;而传统的投资和外贸出口形成的循环又被金融危机打断,这就导致目前中国经济的每个循环都不畅通的局面。鉴于此,中国接下来要做的,并非通过降低利息或者放松银根扩大投资,而应更多地通过改革的办法,包括减税、调整收入分配、落实社会保障措施等各种政策切实提高居民的收入,增加他们的消费信心。只有真正把消费刺激起来,才是中国未来的出路。继续扩大投资只能进一步增加供给能力,使供大于求的矛盾更加严重。

上一篇:我的理想是做一名老师-中学生作文下一篇:7一分钟人教版二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