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公文主题词(精选9篇)
1.行政公文主题词 篇一
主题词标引规则
一、词表分为21类,共收入词目375个。词表分为2个层次,第一层为类别词(即对主题词的具体分类),第二层为类属词。第一层和第二层统称为主题词,用于文件的标引。
二、未收入本词表的地名、单位名称、物名、人名、年代名称等均可作为第二层类属词使用。
三、标引顺序是:先标类别词(1个),再标类属词(一般不超过4个)。在标类属词时,先标反映文件内容的词,最后标反映文件形式(文种)的词。
类属词的标引不受类别词的限制,可以跨分类标引。
四、一份文件如有两个以上的主题内容,应按主题内容依次标引。一份文件一般不超过5个主题词。
五、当词表中找不到准确反映文件内容的类属词时,可在类别词中选择适当的词标引;也可根据公文内容自由组配名词或词组。组配的词目,要求与公文内容贴切,概念清楚,符合文词规范。
六、内容属于综合性的公文,类别词(即第一个主题词)难以确定时,可以按公文的主要内容进行归类,然后标引有关类别词。
七、地名、物名、单位名称标引时要用全称或规范简称,人
名标引要用全称,年代名称用阿拉伯数字标引。
八、内容相同的公文,类别词(即第一个主题词)的标引要相同,切忌随意标引。
2.行政公文主题词 篇二
一、行政公文中的潮流用语表现
互联网给从事行政公文写作的文秘人员带来了网络化的写作意识。该意识使得他们不只局限在用传统的笔和纸去撰写公文, 而是越来越多地通过互联网这种开放的广阔平台, 获取公文写作资料, 寻求写作支援, 从而完成公文写作。行政公文写作已跨入了互联网环境下写作的新时代。为了进行创新, 一些潮流用语越来越多地被用于行政公文当中, 甚至完全颠覆行政公文原本的严肃与严谨的基本特征。行政公文的语言是机关、团体和单位在公务活动中所形成的书面语言的运用系统, 公文所使用的语言, 应当是规范化的现代汉语, 但又受公文内容特点和表达方式的制约, 形成了有别于其他文章的语言特色, 朴实、准确、精练、严密是公文语言的基本特性[1]73-74。过度地使用潮流用语使行政公文失去了原本的特征。
“亲, 快车道很危险哦!”“亲, 红灯伤不起哦!”2011年8月10日, 郑州市交巡警打破传统宣传方式, 首次将网络上流行的“淘宝体”用于交通安全宣传, 此举引发社会各方热议。随后效仿者甚多, “亲, 被通缉的逃犯们, 徐汇公安‘清网行动’大优惠开始啦!现打客服电话, 可预订‘包运输、包食宿、包就医’的套餐, 还可以获得夏季冰饮、清真伙食、编号制服……”此乃上海徐汇警方的“网上卖萌通缉令”, “淘宝体”的通缉令引来了数以十万的网友围观。再如, 一则中日韩三国合作秘书处招聘公告, “亲, 你大学本科毕业不?办公软件使用熟练不?英语交流顺溜不?驾照有木有?快来看, 中日韩三国合作秘书处招人啦!”该招聘通告不仅有网络流行的“咆哮体”, 还有网络流行的表情符号, 诸如此类的事情频频出现。
二、行政公文中滥用潮流用语的原因剖析
《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国家机关公文格式》等文件对于行政公文的写作作出了详细的规定。并且教育部于2012年5月29日公布了《2011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 对2011年中国语言发展现状进行了系统的论述, 报告对于政府部门使用“淘宝体”发布公文或者公告等行为表示批评, 称官方语言不应过于随意。行政公文中过度追赶潮流用语的根本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缺乏对行政公文本质属性的了解。
行政公文是“遵命而作”, 也就是依据上级的指示来表达特定的内容。通常作者按领导工作的需要与意图进行撰写, 作者的写作动因 (包括写作需要和写作欲望) 一般是被动的, 通常不能包含个人主观的随意性与自发性[2]51。而一些文秘人员对行政公文的本质属性缺乏理解, 也不能准确把握自身的角色位置, 任意改变领导的授意, 或者凸显自身的才干, 过于追求新颖而写出各种网络体的行政公文。
2. 对行政公文缺乏思想上的重视。
思想上不重视行政公文是造成滥用潮流语的根本原因之一。有些文秘不重视行政公文的重要性, 没有对相关规定进行认真学习。我国目前发布了多个行政公文处理办法, 并不断地进行更新和修订, 倘若文秘只是对老的公文处理文件要求熟悉, 没有对新的文件进行认真学习, 还是按照以前的文件要求处理行政公文, 这样做势必会在撰写公文过程中出现错误。还有一些文秘缺少公文写作的基本知识, 想当然的撰写, 认为越时尚越好, 致使写出的行政公文与要求出现了偏差。
3. 对潮流语奉行“拿来主义”。
行政公文属于官方话语体系, 这一向与民间话语体系存在“鸿沟”, 以前行政公文都是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发布的, 受众群体只是被动接受, 没有话语权。而随着网络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网络中出现的许多新鲜有趣的语言形式广泛迅速传播, 网络语言的影响力开始凸显。为此行政公文的撰写开始借鉴网络语言的写作模式和风格, 行政公文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无可厚非, 但是不能简单地奉行“拿来主义”。这会造成行政公文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与网络语言的娱乐性和随意性产生冲突, 使原本严肃正式的行政公文成为娱乐报道, 这确实能够让行政公文的传播速度大大提升, 也能带来很大的反响, 但却极大地影响了行政公文的权威性, 也让受众群体认为行政公文比较随意, 里面的内容可执行也可不执行。因此, 行政公文在迎合受众群体口味的同时还要保持公文原有的权威性, 不能简单地奉行“拿来主义”。
三、公文中规范使用潮流用语的措施
大量的社会流行语的涌现, 正是我们这个社会不断发展变化的真实写照。行政公文是表述社会组织意志的文书, 它担负着治国安邦、信息的沟通、策令的传递以及管理的实施等等重要使命, 这势必会涉及使用潮流语的问题, 但要掌握潮流用语使用的具体方法, 还要把握好其使用界限和范围, 使行政公文适度得体。因此, 必须采取正确的态度, 要遵循规范化的原则, 积极地并且有选择地吸收与容纳, 使潮流用语在行政公文中有效地发挥其作用, 进而增强行政公文表现力。
1. 开拓思维, 广泛积累知识。
《文心雕龙·神思篇》这样写道:“积学以储宝, 酌理以富才, 研阅以群照, 驯致以择辞。”[3]131这里的酌理与研阅, 就是指对理论进行钻研而通达事理和仔细观察分析进而开阔眼界;而积学与训政则是说要积累知识和辨析词义, 从而掌握语言材料。刘勰强调了积累知识和提高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公文写作, 当然要学习写作技巧, 学习写作的起码知识, 更重要的是老老实实认认真真地读几本马列和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书, 切实弄懂弄通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一些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 还要认真钻研党在各个历史时期, 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各项方针政策, 并深入理解其精神实质[4]100。写好行政公文还要多读经典公文写作范文, 对公文写作的相关要求熟悉掌握。遇到问题应及时查阅相关资料, 及时解决。因此, 写好行政公文需要不断地开拓思路, 积累广泛的知识。对于行政公文所涉及的相关理论知识要及时学习, 使公文写作更得心应手。
2. 用公文亲民, 不如用行动。
之所以行政公文中会出现大量潮流语言, 一方面是想拉近行政主体与客体的距离, 是亲民意识的觉醒。另一方面是想加快公文的传播速度, 新奇的公文形式必然能够快速传播。当民众看到各种文体出现在公文中一开始会觉得很亲切, 充满温情, 但如果潮流语言在公文中泛滥, 这种新奇也就自然而然地消失了, 亲民的感觉也随之淡化。因此诙谐风趣的潮流语不是亲民的杀手锏, 民众也不会一味沉浸在亲切的行政公文当中。亲民不是写出来的, 行动才是硬道理。因此, 在行政公文写作中要保持严肃性和权威性, 而在执行过程中实事求是, 用亲民的工作作风使亲民真正成为现实。
3. 将潮流用语的精神留下。
潮流用语在行政公文中并非一无是处, 因为, 潮流用语的不断出现本身就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表现, 这是行政公文中所欠缺的。所以对待潮流用语应秉承取其精华, 弃其糟粕的精神。对潮流用语活学活用, 进行深加工, 使之能够符合行政公文的要求和特点, 这是潮流用语在行政公文中运用的可行之道。
行政公文的精髓不在于花哨的形式, 而是其是否真正发挥了应有作用, 体现了相应的价值。因此, 目前潮流语在行政公文中的滥用现象必须进行有效的遏制, 采取合适的方法进行公文创新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文郑, 马学思.应用文的格式和语言[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 1991.
[2]黎赐锦, 张保忠.中国党政公文解疑指南[G].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 1997.
[3]周振甫, 译注.文心雕龙选译[M].南京:凤凰出版社, 2011.
3.行政公文流转系统的简要分析 篇三
关键词:公文流转;网络;人工智能;决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TP311.52
20世纪90年代初,电子政务开始在我国应用,随着软件技术的发展、网络技术的普及,在经过独立应用、网络协同、无纸化办公等阶段后,电子政务已进入数字化智能发展阶段。
公文流转系统是将现代化办公和计算机网络功能结合起来的一种行政办公方式;作为电子政务的核心组成部分,主要承担公文的:起草、审阅、批复,收发等功能;对提高行政办公效率,节约办公成本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建立符合机关办公流程的现代化系统,应从信息化建设的基本规律出发,注意系统建设的合理性、开放性和协同性,同时做到不盲从、不跟风、不落后,逐步完善、优化现有系统,进而提供更专业、更稳定的现代化服务。
1 建设目标
软件系统的核心是解决问题、提高效率;通过公文流转系统建设,应达到以下目标:(1)提供可靠的、可追查的公文流转平台,有效的缩短公务处理的周期,加快公文流转过程,减少路耗、寻人、等待等中间环节,保持公务处理渠道的畅通;(2)打破时空及地域限制,实现无纸化办公,远程办公、异地办公;(3)提供完善的信息交流机制,方便机关各处室、中心、员工之间日常办公及业务信息的交流和管理,实现业务办理互联互通,信息数据共享;(4)解决信息化办公应用中的最大难题——机构和管理模式的经常变动的问题,由用户自定义管理模式,实现真正的部门综合业务处理机制;(5)配置个人安全密钥、应用电子签章,结合数字签名、数字信封等密码技术,实现对网上用户的身份认证,保障网上信息传送的真实性、完整性、保密性和不可否认性;(6)充分利用现有建设好的网络环境及已有的网络配置资源,充分保护已有的信息化投资;(7)预留系统外部接口,做好与其他单位系统对接的准备工作。
2 建设原则
软件系统建设应秉承以下几个原则:
2.1 先进性。运用国内外先进成熟的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建立的系统和采用的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一般系统采用成熟的分布式结构,浏览器、应用服务器和数据服务器物理分开、逻辑集中的体系结构;通过应用多级热备份技术、负载均衡技术、容错技术等集成性技术确保系统的高效稳定运行。
2.2 扩展性和灵活性。采用的体系架构必须具备可扩展性,确保在处理能力和业务功能方面可灵活扩充,具备强大、灵活的应用扩容支持,并可与其它外围系统进行无缝互连。为了保证网络系统的有效管理和可靠运行,网络支持多种协议、标准和规范,并可以进行在线升级、调配;并留有充分的扩展余地,在机构人员调整需要时,可方便地加入新的设备应用;保证系统的完整性不受影响,保证系统可以平滑升级、扩容、演进,同时自动调整负载平衡。
2.3 保密性和安全性。系统安全性可通过系统架构、设备/软件选型、病毒防杀等措施来实现;业务操作安全性可通过操作权限(包括系统权限、数据权限和角色权限)的授权、分配和管理机制,数据库操作的审计机制,数字签名和数字证书等身份确认机制,日志记录和事件监测机制,以及使用三层结构将客户机与数据库服务器进行隔离等措施来保证;网络系统的安全性应对关键设备设计完善的保护方案。
2.4 实用性。实用性是每个信息系统在建设过程中所必须考虑的一种系统性能,它是自动化系统对用户最基本的承诺。从实际应用的角度来看,这个性能更加重要。为了提高管理信息系统中系统的使用性,必须从实际业务需要出发,严格控制业务需求的准确性。
3 系统分析
3.1 实现功能。根据一般政务公文流程,应注意对以下功能的实现:(1)对人员网上身份认证,保障网上信息传送的真实性、完整性、保密性和不可否认性;(2)对行政公文的起草、代办、已办、办结等功能;(3)按照文种以不同的流转方向进行顺畅递送;(4)公文流转结束后附件、相关业务数据的自动归档功能;(5)公文委托授权功能;(6)对已进入流程的公文进行实施监控功能;(7)对公文及各业务部门工作流程的处理效率、完成情况等内容进行查询统计功能;(8)实现统一维护平台,实现对具体申请的数据修改,赋予相应管理员特定的流程调整权限以应对组织机构调整,并具有记录用户操作日志等功能。
3.2 系统架构。公文流转系统框架大致可分为服务平台、装配平台、维护平台、管理平台以及监控平台4个部分。(1)服务平台:面向用户,实现公文办理、公文审阅、公文查询、委托授权、以及用户个性化设置等功能;(2)装配平台:面向系统管理员,实现公文配置、流程配置、流程环节配置、流程权限配置、规则定义、规则配置,流水号配置、封发配置、表单操作配置等;(3)管理平台:面向系统管理员,实现对公文业务数据的维护、公文作废、简字管理、表单数据管理,公章管理、催办维护管理以及其他系统工具等;(4)监控平台:面向系统管理员,实现对公文业务异常数据监控、流程日志监控、异常流程监控、账号监控等。
4 应用问题
软件系统是最注重实践类的项目之一,很多问题只有在实际工作中应用一段时间后才会逐渐暴露,测试组单纯的进行白盒测试、黑盒测试不能真实还原用户环境展现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系统瓶颈逐渐暴露,主要有需求不明确、效率问题、流程变更和兼容问题等。
4.1 需求不明确。需求不明确是所有开发者、用户最头疼的问题,也是现实开发工作中难以规避的问题之一;许多用户在应用初期并未对系统功能产生疑问,随着应用的逐步加深,发现功能实现与最初的应用想法并不一致。
用户对功能描述不清、开发者对需求理解不深入是造成系统实现与用户需求不一致的根本原因,这就需要开发人员对用户需求进行深入的分析同时,建立完善的沟通机制;而既熟悉业务知识,又懂得系统开发的人员作为沟通人员,进行组织工作是最好的选择。
4.2 效率问题。效率问题对于所有应用系统都是不可避免的;对于相对独立的公文流转系统,业务量的增长、并发数的增长以及硬件系统的老化,是造成效率问题的根本原因。解决效率问题主要有以下三种方法:(1)在设计源头对未来业务量和并发数进行评估,建立适于未来三到五年的构架体系;(2)对代码进行优化,尤其注意在逻辑层的函数调用、大SQL的书写以及循环体系的容错处理;(3)硬件系统的及时升级。
4.3 流程变更。业务流程变更在公文流转中并不常见,但伴随着机构变更或机构重组,公文流转系统已不是简单的系统升级即可解决,有可能在根本结构上出现影响。这就要求建设初期,选择开发架构和开发工具上更具有灵活性。
4.4 兼容问题。系统的升级换代日益加快,孤岛项目时代一去不复返,更多的需要系统间相互的融合,例如:(1)软件系统多以B/S模式存在,对于浏览器的依赖不言而喻;由于浏览器的更新换代,因此对于浏览器的兼容问题也是不可避免的;(2)公文流转系统并不一定单独存在,很多机构以一站式服务平台方式联立多个应用系统;因此对于系统对接也是必须要考虑的;(3)主流操作系统的核心应用体系变化不大,但能否支持多种系统、移动系统达到理想效果是开发人员所必须要考虑到的事情。
5 结束语
电子政务系统在我国发展速度较快,但相比较西方发达国家相对落后;差距主要体现在建设理念上,国内的系统认知多以功能实现、智能化发展为核心,距离以人工智能、决策分析为代表的新一轮智能系统差距较大。
美英等国家相继推出阳光工程、政务公开、医疗改革等一系列项目后,对政府机构、行业领域进行监督的同时,推动了信息化发展,提高了办公效率,实现了双赢的局面。因此,合理满足业务需求的同时,构建更高效、更智能的决策分析系统是未来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陆汝华,段盛.基于NET的高校电子公文流转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湘南学院学报,2013(02).
[2]魏威.基于工作流的公文流转系统应用研究[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2(04).
4.关于公文主题词 篇四
公文主题词又叫关键词。它是指公文中代表其内容特征的、最能说明问题的、起关键作用的词,是指用于揭示公文主要内容并经规范化处理的词与词组,用于为按主题检索公文提供检索标识,也就是按公文的主题和 文种进行检索,为以现代信息处理手段处理和管理公文奠定基础。
《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的通知 》(中办发〔1996〕14号)文件规定:“主题词 按上级机关的要求和《公文主题词表》标注,位于抄送机关上方。”《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国发[2000]23号)文件规定:“公文应当标注主题词。上行文按照上级机关要求标注主题词。”所以,上报的公文,应当按照上级机关的要求标注主题。如是下发公文,还得使用自身的主题词表,防止随意性。
一件公文的主题词至少用两个,一般不超过七个。例如,《湖南省政府关于深入开展企业扭亏增盈工作的通知》这一公文,主题 词就有“企业”、“经营”、“效益”、“通知”四个。从这里也可归纳出,主题词必须正 确无误地反映出公文的内容特征和归属类别,要有层次性,并且不要与标题混同。
以《湖南省政府公文主题词表》为例,选用主题词的原则和方法是:从“类别词”到“类属词”,从内容到形式。《湖南省政府公文主题词表》把“词表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是对主题词区域的分类,如„综合经济‟、„财政、金融‟类等。第二层是类别词,即对主题词的具体分类,如„工交、能源、邮电‟类中的„工业‟、„交通‟、„能源‟和„邮电‟等。”由此可见,类别词类似于公文内容所在的行业划分,有时近似于政府机关部门的划分。《湖南省政府公文主题词表》的第一层划分有综合经济,工交、能源、邮电,旅游、城乡建设、环保、农业、林业、水利、气象等13类。第二层是对13类中每一类的具体分类。如农业、林业、水利、气象这一类下就具体地分为农业、林业、水利、气象四个小类。我们要给自己撰拟的公文标引主题词,首先就要找到公文所在第一、二层中的“行业”主题词。共产主义青年团湖南南省委员会撰拟一份通报,要标注主题词,首先就要在主题词表中找到第一层分类所在的“综合党团”(这一层分类只起引导作用,要选用的主题词还在下面),然后再在下面找到第二层所在的“党派团体”。这就是类别词,也是我们在这份公文中要标注的第一个主题词。接着我们在“党派团体”下找出与公文主题相符的“青年团员”、“少年儿童”,这就是“类属词”,也是我们在这份公文中要标注的第二、第三个主题词。再如《湖南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发布<湖南省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的通知》,其主题词的类别词是“文秘工作”,它的第一层分类是“秘书、行政”;“类属词”是“文秘工作”下的“公文”。类属词一般就在类别词(第二层)下。它是能够概括反映公文主题概念的词。如《湖南省政府关于发布<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的通知》,标注的第二个主题词是“公文”。这个主题词就在“文秘工作”下附的主题词表内。类属词也可以在其他类别词下选用或“根据需要,可将不同类的主题词进行组配标引”。如《湖南省政府关于加强水土保持工作的通知》,标引的类别词是“农业”,类属词却是在“水利”这个类别词下选用的。《湖南省政府关于“十五”期间深化科技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类别词是“科技”,但类属词“体制”却在“民政、劳动人事”下的“机构”这个类别词下面,“改革”在“综合经济”下的“经济管理”这个类别词下面。
如果一份文件有两个以上的主题内容,可先集中对一个主题内容进行标引,再对第二个主体内容进行标引。如《湖南省政府关于在试行国有企业兼并破产和职工再就业有关问题的通知》,便先标了反映第一个主题内容的类别词“经济管理”,再在这个类别词下找到类属词“企业”、“破产”;然后标了反映第二个主题内容的类别词“劳动”,再在“劳动”这个类别词后找到“就业”这个类属词。
当词表找不出准确反映文件主题内容的类属词时又怎么办呢?这时,你可以在类别词中选择适当的词标引。同时将能够准确反映文件内容的词标在类别词的后面。也可以自己增加新的类属词,但一般要在新类属词前加符合“口”,以示作者“创新”,一般情况下不要“创新”。
标注类属词首先要求标注者必须了解公文的主题内容,确定主题概念。其次还要熟悉主题词表的内容并通过查阅主题词表,将词表中能够准确反映主题概念的主题词挑选出来进行标注。
类属词的数量多。《国务院公文主题词表》第一层仅分了15类,但属于类属词的主题词就有1049个。找到类别词后,并不是在每种类别词后都能找到相应的类属词,有些还要到其他的类别词下去找,就如前面提到的《湖南省政府关于“十五”期间深化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一样。
公文中标注的最后一个(或两个)主题词(也即“形式”,此前的都属“内容”)就是该公文的文种,而且就在公文的标题上。如《湖南省政府关于增加离休干部职工工资的通知》,标题中的“通知”,既是该公文的文种,也是该公文要标注的最后一个主题词。
5.行政公文主题词 篇五
(一)作者的法定性,特定的读者性
公文的作者是法定的,是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职权和承担义务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公文起草者,只是组织的代笔人。公文读者具有特定性。有的公文的读者是特指的受文机关,有的公文的读者,是社会的全体成员。
(二)作用的权威性
公文具有代行法定职权的功能,对受文机关在法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具有强制性。
(三)效用的现实性
公文主要在现行工作中使用,效用具有一定的时间性。
(四)体式的规范性
公文的体式,必须符合《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规定的体式,即规范体式。
(五)制作的程序性
公文从准备撰写到制作成文,都有严格的程序。
二、公文的作用
可归纳为五个方面。
(一)领导和指导作用
上级机关发给下级机关的公文,都具有领导和指导作用。上级机关传达贯彻党和国家
的方针政策、决定和规定等公文,必然要对下属机关产生领导作用。而批复等公文,则对
具体工作产生指导作用。
(二)行为规范作用
通过公文发布的一些法律、法令和行政法规等,同样对所辖成员起着规范和准绳作用。
(三)宣传和教育作用
公文在传达某一方针政策,规定人们应该怎么做的同时,还要说明为什么要这样做。这就增强了它的宣传和教育作用。
(四)联系知照作用
机关之间的许多工作是通过公文进行联系、协调的,许多具体问题也是因此而得到及时
处理的,还有许多对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的信息资料也是这样获得的。因此,公文在保证各机关正常而有秩序地开展工作上,起着极大的作用。
(五)依据和凭证作用
6.行政公文 篇六
恭喜你升为经理,这是我们职业生涯上的又一次调整与机遇。为了更好的做好计划案,做好部门间的协调工作,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作为切入。首先,大致了解每个部门工作为何——他们在做什么,根据计划案的需要,可以初步的定位需要那些部门的协助,需要参与的力度如何。接下来,我们就需要了解根据已有的精确的自我与部门主管的性格特质,与对应的部门组织特征,做计划与沟通,去确立如何执行的细节。在了解自我与相应部门主管的性格特质的前提下,沟通时,我们可以更加有的放矢:如果自己是理智型倾向,而沟通主管是情感型倾向,则我们与之讨论时,可以有意识的注意沟通的方式,调整管用的“对事不对人”的客观思辩式,更加灵活考虑对方的感受,从而获得一次愉快的交流。对于协调运作的部门,在计划制定时,也可以运用组织特征进行风险管控。如一个依赖特质的部门,在协同运作时需要注意时效性的把握,他们有灵活的应变能力,同时因此可能会有最后时限拼杀的特质,我们在协同计划时就可以考虑入此时间把控风险,做到提前预防策略。相信通过这样的切入,一定可以顺利逐步推展开计划案的稳步实施,带来各方多赢的工作开篇。
1、做好角色转换,适应新部门的环境。由副主管提升到主管,而且是调到一个新部门,难免有这样那样的不适应,这也不奇怪,先让自己的心沉静下来,给自己一些信心,梳理一下工作的思路,逐步完成角色的转变。同时,也给他人一些时间。刚到新部门,不可能很快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所以,也要给他们一些时间,让他们逐步了解你,认可你,悦纳你。
2、坚持“多看多听多思”的原则。比如多了解该部门的人员基本情况、优势、薄弱环节,做到心中有数;多听听新部门员工的合理化建议,虚心一些,在情况不很了解的时候,不必急于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样可以避免因为对情况不熟悉而做出轻率的结论。据我所知,很多人新到一个单位或部门,还没有把自己融入其中,往往容易看到它的不足和问题,还喜欢和自己原来的进行比较,并且在说话中有意无意地表现出来,特别是那些很想有作为、性格直率的新人,表现更为明显。从初衷来说,并没有错。但是,结果往往是适得其反或欲速则不达。为什么?因为这样做,最容易把自己置身于矛盾的中心,也容易引起反感。刚到新部门,宜多了解情况、多看、多听、思考为主,不但要看存在的问题,也要善于发现该部门的长处和优点,因为正向的激励永远都是需要的,而且能够获得更多的支持。
7.行政公文主题词 篇七
2008年9月由中国纺织出版社出版的《最新法定行政公文写作与范例解析》一书, 是我国公文研究领域的知名学者、黑龙江大学王凯教授的最新研究成果。该书详尽准确地介绍了法定行政公文现行的处理规范与格式体系, 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各文种的用法、写法并逐一进行了详尽的同异比较, 还精心细致地为各文种及其分类配备了新颖、规范的例文。捧读这50余万字的著作, 让人耳目一新, 受益匪浅。笔者认为该书是我国公文写作研究领域的又一重要学术成果, 它标志着我国公文教学研究的新高度、新境界, 必将对今后我国公文学研究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该书新高度、新境界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1. 专。
即专业底蕴浓厚。该书是王凯教授在自己《新编公文教程》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2002) 、《公文写作研究》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2004) 等学术著作基础上, 结合20余年的公文教研实践审慎推出的又一力作。该书将研究视域限定为法定行政公文, 并依据国务院发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 (以下简称“新《办法》”) 架构行文体系, 凸现其研究视域的专一。这有助于深入而精湛地确立法定行政公文研究的纵深视角, 使法定行政公文的研究不仅仅局限于某一文种如何写作, 而是实现了从孤立的文种研究向诸文种内在关联性与差异性研究方向的转变、从单一的法定行政公文格式研究向格式与法定行政公文诸文种结构与功能相结合研究方向的转变。
该书作者围绕公文写作高质量的目标, 全面叙述公文写作, 在指导思想上要符合政策要求, 执行要求上要细致全面, 文面格式上要规范严谨, 表述言辞上要理性客观, 在此基础上, 细致论证了公文格式与正文内容的逻辑统一;公文正文内容与公文用语的相辅相成;公文用语与公文受众的现实呼应;公文受众与公文施众的相互协调, 彰显了该书的专业底蕴。
2. 精。
即章节体系严密、精炼。上编全面、系统地阐释了法定行政公文基本意涵、格式、行文规范及语言运用等内容;下编凝练、精确地介绍了法定行政公文13个文种的用法及各文种之间的内在逻辑关联。
从宏观视角看, 该书内容全面、结构完整;而其微观层面的文表结合式结构体系安排更加有利于相关人员迅速、准确地把握法定行政公文写作规律及要领。如第一章表1-1法定行政公文在公文中的位置, 表1-2法定行政公文分类一览, 第三章图3-1信函式格式首页版式例, 图3-2信函式格式末页版式例, 附表1法定行政公文文种用法同异一览表等, 无不精确、细致地进行了结构设计与安排, 从而更好地发挥了其辅助功能。在下编, 各文种之间用法同异比较等节次的设定, 从专业视角看, 为准确明晰相关文种的区别及保证规范行文提供了充足可靠的依据;从结构安排视角看, 也极大地增强了该书的研读价值。
3. 新。
即参照规定新、分析视角新、选取例文新。该书在准确把握改革开放以来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规定变化规律的基础上, 参照新《办法》及《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进行全书体例安排, 在对新规定的解读与完善中充实长期积累的科研成果, 使该书做到了有新不用旧、参照不盲从、创新不随意。
该书从单一文种的写作到文种内部有倾向性地细化分类, 从零散地介绍各文种的写作知识到有体系、有规律地介绍各文种的写作要求, 从简单地遵照格式要求到格式、内容、政策、语言等诸多要素的有机结合运用, 均鲜明地表达了该书在知识体系上的新颖与完备。另外, 该书所用例文更具有新颖特点, 一是采用按每一文种内部分类择取例文并在例文左上方标示其类型或区别点的新做法, 以便于读者深入细致地掌握各文种内部分类的区别及有针对性地参考使用例文;二是考虑到行政公文制发机关的实际情况, 所选例文的发文机关既侧重于行文较为规范的中高层机关, 又兼顾到为数众多的基层单位;三是在例文的选用上, 除极个别文件成文于20世纪末但因结构甚为规范而入选外, 其余皆是21世纪以来尤其是近几年发布的文件, 这突出地彰显了该书的时代性, 也便于读者在了解行政公文外在形式的同时与时俱进地了解其内容。
4. 实。
即实用性强。该书改变了长期以来普遍采用的以文种为单位讲解公文并选取例文的做法, 采用按每一文种的分类来讲解法定行政公文的用法、写法并选取例文, 这有助于更深入地了解和掌握每个文种。如第六章“通知”一节便从四大类、十余小类的角度对通知进行区分并详尽地介绍了每一类通知的用法、写法, 便于研习人员有针对性地参照利用。
该书中一些规律性用法、写法的介绍, 更是极大地方便了法定行政公文的撰制。如第三章第四节法定行政公文版记一节, 便采用公式的形式简洁、清晰地概括了公文主题词的标引模式, 即:
这使得原本比较繁冗的主题词标引思路顿时柳暗花明。第三章第五节公文格式中字体、字号的标注规律;第四章第一节公文使用数字的要求等规律性的总结均是作者长期公文教研成果在本书中的具体体现。
8.行政公文主题词 篇八
关键词:行政案例;公文写作教学;案例教学
近年来,案例教学逐渐被引用到公文写作教学中,成为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是应用大批对实际情况与经历的介绍材料来训练学生的教学方法,恰当的选择案例是案例教学的关键。在公文写作教学中引用真实、客观、针对性、可读性强的行政案例对提高公文写作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行政案例与行政公文
行政案例是对行政管理活动过程中某个具有典型意义的真实事件的特定情景的客观描述。[1]行政管理可分为“公共行政”和“私人行政”[2]。所谓“公共行政”,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基于公共利益对社会事务的组织和管理;“私人行政”是指其他社会组织对其内部事务的组织和管理,也叫一般行政。因此,行政案例可分为公共行政案例和一般行政案例。一般认为,公文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定义。广义的公文是指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等各级各类社会组织在行政管理活动中处理公务的、规范性的应用文。狭义的公文专指行政公文,即按照《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的规定,“公文是指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中所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公务文书。”公文写作教学中的“公文”主要是指行政公文,教学内容为《办法》规定的13种行政公文。按照《办法》的规定,13种行政公文的规范适用于国家行政机关,即政府机关。虽然行政公文的主体限定为国家行政机关,但由于没有自己独立的公文规范,许多企事业单位和社會团体在行政管理活动中都自觉或不自觉地按照行政机关公文规范来处理自己的公文。公文作为各级各类社会组织在行政管理活动中使用的一种管理工具,是与行政管理活动同步产生、运行的,为组织管理活动服务的。[3]鉴于行政管理活动主体和内容的广泛性、复杂性,在公文写作案例教学中,引入的行政案例可以包括公共行政案例和一般行政案例。
二、行政案例在公文写作教学中的作用
1.有利于在公文写作教学中使学生掌握党政工作相关知识。公文写作是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等各级各类社会组织公务行为的书面形式,与组织的行政管理活动同步产生、运行。公文写作的特殊性在于它是一项公务活动,撰拟公文不仅是一个写作过程,更是一个实施行政管理的工作过程,即“文中有事,事中有文”。它要求公文写作者不但要有扎实的文字功底,还要有一定的政治修养、政策水平和行政管理知识及经验,能够了解党政事务的最新动态,领会组织的工作目标要求,熟知部门岗位职责权限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限定,这样才能用简洁流畅的文笔准确地表达出组织和领导的意图。因此,在公文写作教学中有必要给学生传授公文写作涉及的党政工作相关知识。主要包括法律法规、政策规章、职权职能、办事程序、办事规则等相关内容的传授和指导[4]。我国的公文教学一直沿袭和照搬基础写作和文学创作的惯用教法,忽略了公文写作的特殊性,同时也由于公文写作教师知识面和实际经验的限制,因而在教学内容上缺失了公文写作涉及的党政工作相关知识的传授和指导。公文写作课上只讲技能技法,不讲实际情况具体要求;只讲拟稿行文,不讲办事程序和规则;公文内容只讲“大胆创新”,不讲职权职能法规规章等。以至学生写作脱离实际,行文与行事相脱节。例如在学生的写作练习中,省政府提交给省人大的议案,主送机关写的却是国务院或全国人大;又如以本部门的名义发文去指挥另一个部门的人做事而毫无半点协商之意;撰拟文稿时也没有想过要去审定一下制订的措施的限制性和合法性问题等。我们的公文教学不仅缺失了具体实践教学,更缺失了公文写作所涉及的党政工作相关知识的传授和指导。在公文写作案例教学中,行政案例为教师传授党政工作相关知识提供了很好的素材,行政案例是学习党政工作相关知识的有效切入点。行政案例是行政活动过程中发生的行政事件,它反映的是行政管理实践中的计划、组织、协调、指挥和控制等问题。同时,行政案例涉及的范围相对较为广泛,它包括行政职能、行政组织、行政领导、人事行政、行政监督、行政决策、行政执行等内容。教师把行政案例中涉及到的公文写作任务教给学生之前,在阅读和分析案例时可以及时补充法律法规、政策规章、职权职能、办事程序、办事规则等党政工作相关知识。
2.有利于在公文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构思能力。公文在各级各类社会组织的公务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关注公文的逻辑诉求直接关系到撰拟公文的质量和效率。科学、有序的公文逻辑结构有助于更好地发挥公文的工具性作用。公文的逻辑内蕴于公文格式与公文正文内容的逻辑统一、公文正文内容与公文用语的相辅相成、公文用语与公文受众的有效呼应以及公文逻辑构思与管理活动开展的有机吻合[5]。其中,公文逻辑构思与管理活动开展的有机吻合是指公文写作应围绕管理活动的开展符合逻辑地安排行文结构。公文写作实际上是一个实施管理活动的工作过程,公文的逻辑构思与管理活动开展的有机吻合能为相关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提供保障。以表彰性通报为例,其正文内容自然要回答某人、某单位做了什么值得表彰的事情,产生了怎样积极的社会影响,因此给予何种表彰奖励,并旨在号召学习先进、鼓励后进。实现公文逻辑构思与管理活动开展的有机吻合,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构思能力。在公文写作教学中引入行政案例,能够使学生观察问题的视角和思维方式实现转换,提高逻辑构思能力,进而撰拟公文时,能够紧密结合管理活动的开展合理安排文章的写作结构。首先,学生通过行政案例讨论和分析增强参与意识,由置身事外变为主动进入,由旁人的观察视角转变为组织和领导者的认识视角,进而学会从微观的角度把握现实,从宏观的角度考虑问题,并使二者结合起来,从而提高认识水平。
3.有利于在公文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求实精神。公文具有极强的目的性和使用价值,每一份公文都是根据实际工作需要,为解决具体问题、布置具体工作而拟定的。因此,公文的内容必须符合客观实际,它对建立组织正常的工作秩序,提高行政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公文的求实性要求教师在讲授中始终渗透“求实”二字,在指导学生写作过程中严格遵守“求实”原则,在公文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求实精神。公文写作教学中引入行政案例能够使学生接触到大量的实际工作环境,更主要的是行政案例在引出公文写作任务的同时,能够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料。缺乏足够的信息是公文写作训练的瓶颈问题之一,结果只能导致肤浅的思考和脱离实际的写作。高质量的行政案例具有足够的赖以进行深入分析的信息,而且能够引导学生搜寻与案例相关但又来源于案例以外的有关信息。依托丰富的信息资料背景,学生在叙述事实,介绍情况时能够养成核实材料的习惯,把真实可靠的材料纳入所写的公文中;依托丰富的信息资料背景,学生在说明道理,揭示问题本质时能够更加客观准确,在提出办法和措施时能够以实际情况为依据,在写作中养成实事求是的作风。
三、行政案例的精心选择
恰当的选择案例是案例教学成功的首要因素,精心搜集和选取案例能够为达到案例教学预期目标提供保障。
1.行政案例素材的搜集。在公文写作教学中引入的行政案例包括公共行政案例和一般行政案例。首先,案例可以来自教师的个人经历。一般来说,个人经历使教师熟悉案例内容和相关行业情况,并且往往由于对案例中所述情境直接或间接的亲身经历而体会深刻,在讨论和分析案例时拥有绝对优势。来自教师个人经历的行政案例素材更生动、丰富、具有真实感。其次,教师可以通过调查活动获得第一手行政案例资料。这种案例素材的获得,要求教师具有一定的调查研究、公共关系活动的能力和经验。关于调查对象的选择、调查线索和信息的获取,往往要根据教师的经验来判断,同时它需要获得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的帮助,这样才能较为有效的搜集行政案例的第一手资料。再次,通过已有的文献资料的查阅是行政案例素材搜集的又一有效途径。这种资料收集方式要求教师具有较強的文献检索和资料综合运用能力,通过各种媒体报道获取所需信息,然后通过已获得初步信息进一步查阅更深层次、更多视角的信息。同时,用这种方法获取资料还要求教师具有一定的资料审阅能力,由于各种媒体的文献资料很多,哪些可以用,哪些不可以用,哪些是有选择地用等,都要经过审慎的筛选。
2.行政案例的选取原则。一个好的案例应该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它所提供的是真实的情境和问题,存在从各个侧面进行研究、分析的可能性。[6]公文写作教学中引入的案例应该是真实、客观、针对性、可读性强的行政案例。其一,案例反映的事件一定是行政活动过程中发生的行政事件,事件的主体是行政主体,事件的内容是公务活动,并在处理公务中产生公文写作任务。其二,高度的拟真性是行政案例的关键。成熟的案例是对于一个特定的真实行政事件的记叙,是在该事件发生后,根据从各种可能的来源那里收集到的素材集合。同时,教师在对行政事件进行书面或口头描述时要保证案例的客观性,不能出现主观性评价或倾向性的意见。其三,行政案例中所产生的公文写作任务要有针对性,能够针对性地引出公文写作的理论问题,如公文文种、公文格式、公文处理、公文撰写等。其四,引入的行政案例要求具有一定的可读性。行政案例中涉及的事件发生在现实生活中,好的案例描述不应该是干巴巴的报道,而是一个有情节,有人物活动,有矛盾冲突和背景描写,有丰富信息的故事,让人看了开头就想继续看下去,看完后又会进一步思考案例中的问题,并依托丰富的信息资料进行写作。
参考文献:
[1]钱海梅.公共行政案例[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3.
[2]张国庆.公共行政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3]王健.文书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4]韦小晶.公文写作教学中一项重要内容的缺失[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4,(11).
[5]付传.公文的逻辑诉求及建构方略[J].黑龙江教育,2009,(78).
[6]何美青.公文写作案例教学初探[J].甘肃科技纵横,2005,(3).
9.行政公文命令结构 篇九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行政公文命令结构》的内容,具体内容:行政公文类型特别多,想要弄清楚也不是容易的事情。大家知道行政公文中命令的结构是怎样的呢?下文是我收集的,欢迎阅读!:基本原则与方法(一)公文结构的基本原则思...行政公文类型特别多,想要弄清楚也不是容易的事情。大家知道行政公文中命令的结构是怎样的呢?下文是我收集的,欢迎阅读!
:基本原则与方法
(一)公文结构的基本原则
思路既然是对公文的整体设计,就要“注意整篇公文、整篇说话的结构”(毛泽东)。这个整体,包含着思路的每一个环节。尽管每个环节的思考时间可能有长有短,下的功夫可能有多有少,但考虑每个环节时要服从于整体的思路,思路过程应该是系统的、综合的,而不是零散的,每个环节是互相联系、交汇的,而不是彼此割裂、分散的。要通过思路形成公文设计的总体意识,否则提笔行文时就可能顾此失彼,东拼西凑,缺乏中心,杂乱堆砌,文气不畅,不能形成内容、形式的整体美感。
公文虽然多是受命作文,写作的任务、目标也比较明确,但作者亦不能成为写作机器,而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提高写作质量。这就要求构思时开阔视野,积极思维,多方联想。要联系所反映的公务活动,环顾左右,瞻前顾后,周密地考虑问题。只有这样,才能通过思路把公文写得更好,对工作更有指导意义;写得更新颖,增强可读性,对读者更有吸引力。
对于公文来说,其结构与作者或者行政机关领导的思想,便是相对应或相统一的。在一篇公文中,发文机关要求什么、要求做什么、怎么做这一类问题,都必须符合逻辑、符合时空地在结构中得到反映,始终围绕一个中心、一个主旨安排结构,如果公文结构杂乱无章,则表明作者的思路杂乱不清;如果公文结构不严谨不清楚,则表明作者的思路不慎密、不清晰。
(二)安排公文结构的几种方法
安排公文结构因人、因文而异。通常用以下几种方法:
作者在头脑中把公文的立意、选材、结构甚至各种细节反复琢磨,预想成熟,把公文的大体轮廓设想好,等到觉得思路成熟了,才提笔行文。这实际上是不见诸文字的提纲。篇幅较短的应用文可采用此法。篇幅长、内容多的应用文若采用这种方法思路,难度就比较大,需要有较强的思维力、记忆力和驾驭语言的能力。
作者依据公文思考的要点记录下来,边想边记,不求系统完整,然后围绕中心,对记录的零乱的条目进行整理、分析、归纳,进行集束思维,再依据这条明晰的思路写初稿。这种思路方法思路开阔,适用于理论性较强、内容丰富的应用文写作。但要注意在围绕主旨定向控制下发散思维,不可漫无边际;要脑、手并用,认真记录,细心整理,反复提炼,精益求精。
:基本内容
公文和其他文体一样,结构内容包括开头和结尾、层次和段落、过渡和照应、主次和详略等,安排结构就是在总体结构思路的指导下,组织安排好这些环节,构成相互紧密联系的有机整体,组成条理清晰、前后连贯、首尾圆合的篇章形式。
(一)公文的开头和结尾
开头是公文正文部分的起点和入笔处,又称导语,用以唤起读者注意,引导阅读。开头要开门见山,一般用直叙形式。公文开头要表达的内容有:发文目的、针对实际情况制发此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此文所要解决的问题、公文的指导思想或主要内容等。
公文开头没有一成不变写作规范体式。开头要紧扣主题、吸引读者。常见的公文开头,有 6 种:
(1)起因式开头。开头写明发文原因。一般使用“由于......”、“鉴于......”或“随着......”等句型开头。
(2)目的式开头。开头说明发文目的。一般使用“为了......”、“为......”等句型开头。
(3)根据式开头。开头写明发文依据,多用“根据......”、“遵照......”,、“按照......”等句型开头。
(4)时间式开头。开头写明某事、某情况的时间。有的直写年、月、日,有的用“近日来”、“近来”、“最近”等比较模糊的时间,有的用“......之后”句式开头。
(5)引文式开头。开头用引用公文或领导指示中的一段话作为引子或点明主题。
(6)事情式开头。开头就把事件、情况简明扼要地介绍清楚。
公文的结尾,又称结语,用以维护公文的完整性,使读者深刻理解作者的意图,为准确而有效地处理公文奠定基础,同时,也防止在正文之后被添加伪造。
公文的结尾多种多样,常用的有 4 种:
(1)总结式结尾。在结尾部分对全文做出总结,概括与深化主题,帮助读者进一步理解全文。
(2)号召式结尾。在结尾部分提出希望,发出号召,鼓舞斗志。
(3)展望式结尾。以展望未来的表述作为结尾。
(4)专用式结尾。有些公文的结尾写法固定、规范,不得随意更换其他内容。
例 1:请示的结尾,要提出肯定式要求,多用“以上请示是否妥当,请批复”、“当否,请指示”、“妥否,请批示”等。
例 2:法规性公文的结尾,多用“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执行,原 xx 公文同时废止”等。
例 3:意见和决定的结尾,一般要提出落实的要求,多用“望各地各部门贯彻执行”;“把落实情况于 x 年 x 月 x 日上报”等。
(二)公文的层次和段落
公文的层次,又叫意义段、结构段,是公文在表达主题过程中形成的相对完整的思想内容单位,也是结构的基本单位。它体现了公文内容的表现次序,体现了公文内容相互间的逻辑联系,是事物发展的阶段性、客观矛盾的各个侧面以及人们认识和表达问题的思维进程在公文中的一个反映,也体现着作者在写作公文时思想展开的步骤。
层次和段落的关系是:在一般情况下,层次大于段落,一个层次由几个段落组成。有时,层次等于段落,一个段落就是一个层次,也有的公文因其简短,全篇只有一个自然段,如各种条据、启事、简单的通知等。
划分层次,一般按照事物发展的时间、所处的空间、功能和特征的主次、公文的逻辑联系等来安排。
例:撰写请示。可分三个层次。第一层写请示的缘由,第二层写要求上级给予解决的问题,第三层表达希望解决的愿望,即结语。
具体如何安排层次,应根据不同种类的公文的内容来决定。
公文层次,是公文思想内容展开的次序,是公文中表达思想内容的“意义单元”或“逻辑环节”。公文的层次安排,形式很多,篇章较长的公文层次多采用总分、并列、递进、因果和连贯等方式。
(1)总分式。也叫主从式,是在构成公文的全部层次中,先从总体上概括内容,然后再具体分述;或先提出总的观点、主张,然后再具体说明。总和分的关系是总说为主,分说为从,总说的层次统领分说的层次,分说的层次是对总说层次的演绎和阐释,并为总的层次服务。这种方式在简报、调查报告、总结、计划、通报、报告中多以先概述后分述的形式出现,在命令、决定、通知、通告中多是先交待观点后具体陈述主张和办法。
(2)并列式。是从横向逻辑联系入手,把材料按性质归类,组成层次,各个层次表现为平等并列关系,以其内在联系构成有序的完整篇章。公文多用分条列项方式表述既有联系又各不相同的内容,即形成并列式层次,如条例、规定、办法、细则、计划等。
(3)递进式。是按照内容的逐层推进而安排层次的一种方式。层次之间为递进关系。在公文中命令、决定、决议、请示、报告、调查报告等有时采用这种方式。
(4)因果式。是以分析事物形成和发展的原因、结果为线索安排层次的一种方式,层次间为因果关系。文中有的先说因,后说果;有的先说果,后分析原因。
(5)连贯式。是按照事物发展的自然顺序安排层次的一种方式。有的以时间先后为序排列,有的以事件发展进程先后为序排列,有的以空间转换先后为序排列,有的以认识过程先后为序排列。公文写作众多以时序为多,如简报、报告、会议纪要等。
公文的段落是公文中的一个自然段,是公文中最小可以独立的意义单位。段落能够使行文条理,使层次之间的意思承接得更紧密、更自然,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公文的思想内容。
层次和段落既有联系也有区别。层次着重于思想内容的相对完整性,靠其内在逻辑性来划分;段落则着眼于文字表达的阶段性,以语言的间歇停顿来显示。
组织段落既要注意内容的单一性、完整性,也要注意段与段的连贯与和谐。
(三)公文的过渡和照应
公文的过渡是层次和段落之间的衔接与转换,在公文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以下情况一般需要过渡:
(1)公文内容由一层转入另一层。
例:领导的讲话稿。在开头导语常常这样讲:“根据市政府研究的意见,......,我讲以下几个问题。”
(2)表达方式有变化。
第一种,由议论转为叙述时,用过渡性的语句。
例 1:调查报告中议论转为叙述时,使用过渡句:“事情经过是这样的”。
第二种,由总述转到分述时,用过渡性的语句。
例 1:调查报告中第一段总述后转为分述时,使用过渡句:“现将调查结果归述如下”。
例 2:通知中第一段总述后转为分述时,使用过渡句:“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有些公文,用过渡词联接上下文。
例:用关联词因此、为此、特此、总之、但是、综上所述、由此可见等。
有些公文,用过渡词联接上下文。
例:调查报告,一般先交代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紧接着交待基本做法经验,在两层意思之间,公文用“他们的基本经验是”独立段联接,承上启下,转折自然柔和。
2、照应
公文的照应是前后照顾,互相呼应。前边提到的问题,后边要有交代,有着落;后边要写的内容,前边有暗示,有招呼。照应使内容周密、线索清晰、结构严谨、意思连贯的重要手段。
公文常用的照应:
(1)首尾照应。即开头说的话,结尾再反复,再强调。这种重复、强调不是单纯重复、强调,而是深化内容、强调意义,因此往往是前有观点、情况,后有结论出现。
(2)前后照应。即行文的上下、内容的前后,互相照顾,彼此呼应。在公文中往往表现为概括和具体、问题和结论的前后呼应。
(3)题文照应。即公文的内容同标题照应。公文,特别是规范性行政公文,写作要求比较规范,大部分是标题概括基本内容,或者是标题揭示主题。
(四)主次和详略
文章各部分的内容,在文章中所占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并不完全相同,有的份量重,有的份量轻;有的为主,有的为辅。分清主次,也是结构安排的一个主要环节。
朱光潜先生在《选择与安排》中对此也有论述:文章不仅要分层次,尤其要分轻重。轻重犹如图画的阴阳光影,一则可以避免单调,起抑扬顿挫之致;二则轻重相形,重者愈显得重,可以产生较强烈的效果。如果不分宾主,群龙无首,必定显得零乱芜杂。如果有五六层意思都平铺并重,它一定平滑无力,不能说服读者。
在一篇文章中如何显出主次轻重?可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在层次上显出,一种是在篇幅份量上显出。
详是详写,略是略写。公文写作,表述观点时可详可略,叙述和引用材料时也可详可略。而且,详与略在文字上的差异是巨大的,一个事实,可以用十几个字就表达完毕,也可以用几百个字详加介绍。
总的来看,公文是讲究精炼实用的文体,表达观点直接明了,叙述事实简炼清晰,一般不写细节,更不用精雕细刻的手法,与文学写作相比,公文的略写多于详写。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公文写作不分详略,就自身而言,各部分的详略安排还是十分讲究的。
那么,公文写作如何掌握详略呢?具体写法必须结合实际才能确定,可遵循以下两条原则。
首先,以主次的地位确定详略。
大多数情况下,主要观点和重要条文要详写,一般观点和次要条文要略写。
其次,以典型程度确定详略。
【行政公文主题词】推荐阅读:
行政秘书与公文论文07-22
行政机关公文范文07-25
行政公文写作:通知07-30
行政公文写作与技巧09-15
行政公文写作与范例11-17
公司行政公文管理制度11-30
公务员考试之公文写作大全及《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06-23
《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讲座08-31
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实施细则08-08
行政管理专科复习资料公文写作与处理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