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历史练习册答案

2024-09-18

七下历史练习册答案(精选4篇)

1.七下历史练习册答案 篇一

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

1、科举制度正式形成于:()

A.隋文帝统治时期B.隋炀帝统治时期 C.唐太宗统治时期 D.武则天统治时期

2、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是:()

A.都江堰B.郑国渠C.大运河D.灵渠

3、隋朝结束魏晋南北朝的分裂,统一全国是在公元()年。

A.公元581年B.公元589年 C.公元605年D.公元618年

4、唐太宗统治时期,名将、名相辈出。下列属于贞观名臣的是:()

A.姚崇房玄龄B.宋璟杜如晦C.房玄龄杜如晦D.姚崇宋璟

5、历史上把唐朝的全盛时期称为:()

A.文景之治B.贞观之治C.开元盛世D.康乾盛世

6、唐朝时期农业发达,下列符合史实的有:()

①出现了曲辕犁②创制了新型的灌溉工具筒车 ③创建了四十多处水利工程④出现了翻车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7、在唐朝繁华的大都市中,现在不是省会城市的有:()

A.长安B.洛阳C.扬州D.成都

8、唐朝时中日交往的重要人物是:()

A.鉴真B.玄奘C.戒日王D.戒贤

9、下列属于世界最大艺术宝库之一的是:()

A.龙门石窟B.敦煌石窟C.云冈石窟D.大同石窟

10、今天藏族的祖先是:()

A.吐蕃B.南诏C.回纥D.匈奴

11、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是:()

A.黄河大桥B.长江大桥C.玉带桥D.赵州桥

12、对唐朝“坊”的解释正确的是:()

A.住宅区B.手工业作坊C.商业区D.防洪大坝

13、唐代文坛中最光彩夺目的是:()

A.散文B.传奇C.戏剧D.诗歌

14、继王羲之之后,我国书法史上最有成就的书法家是:()

A.王献之B.柳公权C.颜真卿D.欧阳询

15、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是:()

A.《金刚经》B.《古兰经》C.《木兰辞》D.《圣经》

16、今天的印度半岛唐朝时称:()

A.大食B.罗马C.天竺D.波斯

17、“中国”在英文中为“CHINA”,它是用中国古代最有影响的瓷器来借代,那么唐朝创制的闻名于世界的瓷器珍品是:()

A.青瓷B.白瓷C.青花瓷D.唐三彩

18、在小说《西游记》中,下列哪个人物有历史原型:()

A.唐僧B.孙悟空C.猪八戒D.沙和尚

19、被北方各族尊奉为“天可汗”的是:()A.隋文帝B.唐高祖C.唐太宗D.唐玄宗 20、被后世称为“画圣”的人是:()A.王羲之B.吴道子C.阎立本D.顾恺之

21.隋朝在历史上重新统一了分裂的中国,但它却是一个短暂的王朝,其统治类似于历史上的()

A.东汉B.秦朝C.北魏D.元朝

22.隋朝对中国历史有重要的贡献,其中最重要的贡献是()

A.创立了科举制B.重新统一了中国C.开通了大运河D.发展了生产 23.唐太宗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这是他在失去了一位重要的大臣后说的,这位大臣是()

A.魏征B.杜如晦C.姚崇D.李靖

24.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曾有人评价她: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她是()A.吕后B.慈禧C.武则天D.王昭君

25.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开明,物质丰富,人民安居乐业,成为中国历史上又一个全盛时代,我们称这一时期为()

A.开元盛世B.贞观之治C.文景之治D.光武中兴

26.开元通宝是唐中后期通用的货币,它有利于唐朝经济的繁荣与发展,它始铸于()A.唐高祖时期B.唐太宗时期 C.唐玄宗前期D.唐玄宗后期 27.唐朝时期有许多新的发明,其中农民创制的新的浇灌工具是()A.翻车B.筒车C.水车D.耧车

28.在中国封建社会中,进士、举人、状元等称号主要是从下列哪种途径获得的()A.战功B.辛勤劳动C.科举考试D.经商

29.在科举考试中,参加殿试而获得第一名的通常被称为()A.进士B.榜眼C.探花D.状元

30.在中国延续了一千多年的科举制度,最先是在哪个朝代实行()

A.唐朝B.隋朝C.秦朝D.汉朝 A.有大量的碑刻B.建筑有独特的风格 31.对科举制进行重要的改革,开始设立进士科的是()C.有大量的精美的壁画D.保存了大量的古董 A.唐太宗B.唐玄宗C.武则天D.隋炀帝

46、隋朝的统一全国的时间是32.隋朝开通的大运河对中国的经济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大运河的中心是()A、581年B、589年C、618年D、605年 A.长安B.洛阳C.余杭D.涿郡

47、隋朝开凿大运河的目的不包括33.就加强中央集权而言,科举制度的主要作用体现在()A、巩固对全国的统治B、加强对江南的统治 C、加强南北交通D、消灭陈朝统一全国 A.扩大了官吏的来源B.扩大了统治阶级的社会基础

48、猜一个历史谜语:持久和平(打一古地名)。下列王朝中,定都此地的是C.把选拔各级官吏的权力集中到了中央D.打破了由世袭贵族垄断仕途的局面 ①秦朝②西汉③西晋④东汉⑤隋朝⑥唐朝 34.唐太宗在位期间实行了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从而被西部各少数民族信服,他也被尊称为A、①②③B、④⑤⑥C、①③⑤D、②⑤⑥()

49、下面关于隋朝大运河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大单于B.天可汗C.怀仁可汗D.赞普 A.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全长两千多公里B.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扬州 35.唐朝初期为了增强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唐太宗答应了吐蕃首领求婚,将一位公主远嫁西C.连接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河流 D.在已有天然河道和古运河基础上开通 藏,这位公主就是()50、以下关于唐太宗与隋文帝的共同之处的叙述,错误的是A.文成公主B.金城公主C.太平公主D.阳城公主 A、开国皇帝 B、重视发展生产 C、提倡节俭 D、在位时社会经济繁荣 36.8世纪初期,给唐朝皇帝上书,称两族“和同为一家”的是()

51、武则天的统治风范被称为“贞观遗风”,是因为A.南诏B.回纥C.靺鞨D.吐蕃A、她的年号叫贞观B、她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37.《西游记》中的唐僧是中国家喻户晓的人物,他的艺术原型就是唐朝时期远足印度、寻求佛C、她继承了唐太宗的皇位D、她的统治使得社会经济继续发展和繁荣 教经书的()52.下面有关“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不正确的是: A.玄奘B.鉴真C.法显D.戒贤 A、唐太宗认真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轻徭薄赋B、唐太宗鼓励臣下直言,虚心纳谏 38.“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鉴真把唐文化C、唐太宗重视农业生产D、唐太宗创立了科举制 带到了何方()53.下列工具中,唐朝时制造的有A.新罗B.天竺C.日本D.大秦①耧车 ②水排 ③曲辕犁 ④筒车 39.当今世界上现存的最古老的石拱桥建于()A、①③④B、②③C、①②③D、③④ A.隋朝B.唐朝C.宋朝D.元朝

54、假如你漫步在唐朝长安街头,你能看到以下哪些有趣现象? 40.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是()①城市规划科学,街道整齐②许多外国人来长安学习或经商A.《古兰经》B.《圣经》C.《金刚经》D.《诗经》 ③人们买东西要走很远很曲折的路④众多读书人边喝茶边吟诗作对,其乐融融 41.唐朝文学的主要成就是()A、①②B、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 A.小说B.词C.诗D.戏剧

55、饮茶之风在全国盛行始于A、隋朝B、唐朝C、西汉D、魏晋南北朝 42.在唐朝产生了一大批书法家,其中成就最大的是()

56、我们现在的高考有“文科状元”、“理科状元”,而科举考试中也有“文状元”、“武状元”。那A.柳公权B.欧阳询C.张旭D.颜真卿 么“武状元”最早出现于哪个皇帝的统治时期 43.有唐一代,画家迭出,其中被后人公推为“画圣”的是()A、唐太宗B、唐高宗C、武则天D、唐玄宗 A.吴道子B.阎立本C.展子虔D.齐白石

57、被西北各部尊称为“天可汗”的是44.唐朝时期,在诗歌创作上取得最高成就的是()A、唐太宗B、唐高宗C、武则天D、唐玄宗 A.李白、杜甫B.白居易C.柳宗元D.陆游

58、藏族祖先是:45.莫高窟被称为世界上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是因为()A、南诏B、靺鞨C、回鹘D、吐蕃

59、下列不属于唐玄宗册封的少数民族首领是:

A、颉利可汗B、怀仁可汗C、渤海郡王D、云南王 60、唐朝时称印度半岛为

A印度B波斯C高丽D天竺

61、下列内容中,是鉴真和玄奘的共同之处的是

①都是唐朝僧人②都有一种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③都为完成自己的使命历尽艰辛④都在中日交往中有重大贡献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62、唐朝对外关系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盛况,最主要是因为

A、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B、政治制度领先于世界各国

C、开辟了发达的水陆交通线D、统治者以开明态度吸纳世界先进文化 63、被后世称为“画圣”的是

A、展子虔B、阎立本C、吴道子D、顾恺之 64、诗风以豪迈奔放、清新飘逸以及想象丰富的著名的唐代诗人生活在:A、初唐B、盛唐C、中唐D、晚唐 65、下列关于隋唐文化成就的说法正确的是

A、唐朝的李春主持修建了赵州桥B、隋朝是我国诗歌的黄金时代 C、龙门石窟是隋唐石窟艺术的杰出代表D、《玄秘塔碑》的作者是柳公权

材料题

1、(23分)阅读以下唐太宗的话语,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无院不满。(隋)炀帝意犹不足,征求不已,兼东征讨,穷

兵黩武,百姓不堪,遂政灭亡。此皆朕所目见。帮夙夜孜孜,惟欲清静,使天下事。”

材料二:唐太宗在金殿端门见到新科进士鱼贯而入,得意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1)唐太宗的统治局面被后人称为什么?(2分)他在政治上采取了什么措施?(6分)

吸取隋亡教训;重用人才,重视纳谏;合并州县,沿用三省六部制,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每点2分)(2)根据材料一说明他的统治局面与隋朝灭亡的关系怎样?(2分)是因果关系。即唐太宗从隋朝灭亡中吸取教训,采取调整统治的措施,是出现“贞观之治”局面的原因之一。(3)材料二中提到的新科进士是通过什么制度选拔出来的?(1分)唐太宗在推行这个制度上有什么举措?(2分)科举制 1分 扩充国学规模2分材料二中提到的制度在历史上有什么积极的影响?(10分)利于中央选拔优秀人才;给了平民改变命运的机会,使得发奋读书成为社会风气,有利于教育事业的;促进了文化的繁荣;存续了1300多年,对这个民族产生深远影响;给世界各国的选拔制度提供了借鉴。(每点2分)

23、(17分)阅读杜甫以下两首诗: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忆昔》“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1)杜甫的诗有什么特点?(2分)人们如何称呼他?(2分)他有什么代表作?(2分)

有的气魄雄浑,有的沉郁悲怆,语言精练凝重

(2)第一首诗中的“开元”指的是什么时期?(2分)“开元全盛日”为什么能够出现?(5分)

3)第二首诗反映了唐朝哪一时期的战乱衰败的景象?(2分)

(4)从两个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杜甫生活在什么特殊时代?(2分

24、(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玄奘,在贞观年间冒着生命危险西行学经求法,孤征沙漠,独步雪山历时17年,独行

五万里„„在天竺期间,他极力宣扬我国文化„„

材料二: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

唐朝对外交通路线(1)根据材料一指出玄奘西游的目的是什么?(2分)(2)他所写的重要历史和佛学典籍是什么?这本书有什么影响?(4分)

(3)结合材料二思考,指出玄奘西游的有利条件是什么?(提示:可从当时的政治局面、社会经济、外交政策以及对外交通等方面考虑)(4分)

二.读图学史(25分):

①上图中,“诗仙”是,A是,《新乐府》的作者是(每空2分,共6分)②右图中的二人是谁?(4分)你认为他们的主要 贡献有哪些?(6分)

贡献: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强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

③右图中桥梁名称是?是谁主持修建的?它是什么时候修建的?(9分)

三.材料简析题(25分):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一、“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材料

二、“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利也博哉。” 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河”是指朝大运河,此“河”是在位时开通的,以为中心,北达,南至。(5分)(2)开通此河的目的是(4分):

开通此河的作用是(4分):

2、阅读下列材料:(12分)材料一

1300年前,在唐朝的初期,在南昌曾经有过一次盛会,遗留下来了一篇名作,就是王勃的《滕王阁序》。王勃用美丽的诗句描述了当时的人力物力,其中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两句,很确切地道出初唐时代中国的潜力。以后1000年的历史告诉我们,中华民族发挥了这巨大的潜力创造了盛唐的文化,为当时世界之冠。

——杨振宁《在广州粒子物理讨论会开幕式上讲话(1980)》 材料二

唐朝的中国文化由于印度文化的输入,获得了飞跃的发展.不但在中国文化史上已达到了登峰造极之境,在世界文化史上也罕与伦比。最近有位美国外交官员参观了武后陵墓,看到峙立在两旁的各国使节的石像时,感慨地说:“当时我们美国在哪里?”千余年前中国国际交往已如此频繁,难怪后人要叹为观止了。

摘自《文化冲突与时代选择》 请回答:

①材料一、二两段的共同点是什么?(4分)你能提供证据吗?(2分)

共同点:都是赞美唐文化的高度发展,同时又不仅仅停留在民族文化传统上,给人有所启示。例子:雕版印刷术的发明与使用,玄奘西去天竺取佛经,促进了佛教中国的进一步发展。(事例不限,说明两则材料即可)

②相比材料一认为中华民族创造出盛唐文化,材料二的观点是什么?(2分)

材料二是从吸收外来文化,创造民族文化特色的角度来赞美唐文化的高度发展。

③材料一中王勃这两句诗句我们认为也很确切地道出了今天中国的巨大潜力,这个潜力在哪里?(4分)

这个潜力在于我们自己。要继承发扬民族传统文化的特色,又要大量融合外来文化而形成自己民族文化的特色。(四.问答题:(10分)

唐太宗常用这样的比喻:“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唐太宗认识到了什么实质问题?(2分)他有哪些突出的措施和政绩呢?(8分)

认识到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措施:注意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皇帝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任用贤才;大臣廉洁奉公。政绩: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史称“贞观之治

2.高一历史练习册答案 篇二

一、基础练习

1..D 2.C 3.C 4.A

二、拓展练习

5.(1)B(2)人身自由,但不属于罗马氏族成员,没有氏族权利,无权分得公地,不能参加人民大会,租佃贵族的土地,有的因借债而沦为奴隶。(3)A(4)平民在经济和军事事务中所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大。罗马的工商业多由平民经营,税收的很大一部分也来自平民。一切与罗马有关的战争,无论是自卫战,还是对外扩张都离不开平民的参与。(5)B(6)成果:打破贵族的特权,百人队大会成为最高权力机构;打破氏族部落的血缘纽带,以地域部落代替原来的三个血缘部落。局限:按照财产多少决定百人队的数字,以及在百人队会议进行表决时,每个百人队只有一票的规定使第一级的富有者还可操纵绝对多数。(7)C(8)土地少,加上连年出征,负债严重。债权人可以任意把债务人拘禁起来,强迫他们以劳动偿还债务,有的甚至把他们卖往海外。(9)贵族答应减轻平民的债务负担,平民有权选出两名“保护官”,以保护平民利益。颁布了罗马历史上第一部成文法典———“十二铜表法”。

6.内因:统治者腐朽;奴隶制度的腐朽性使奴隶和奴隶主都失去了改进技术的积极性;军队和官僚机构过度的开支,导致通货膨胀;经济上的分散伴随以政治上的分权,随着贸易的衰落和国家岁入的减少,帝国大厦开始崩溃。外因:蛮族大规模入侵。

第9课 罗马法体系

一、基础练习

1.A 2.A 3.D 4.A 5.D

二、拓展练习

6.(1)C(2)“十二铜表法”是古代罗马第一部成文法,体现了罗马人的法制精神,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滥用权利,规范了社会生活。它从法律条文的思路和格式上为后来的罗马公民法奠定了基础。但是,这部法只是罗马人传统习惯法的汇编,表现出维护贵族和富裕平民利益的倾向。(3)《民法大全》说明古罗马人已有制定法律来约束人民行为,古代罗马法律制度的发展历史体现了罗马人崇尚法治的精神和追求地位平等的决心。罗马法以其丰富的内容和比较完备的形式对后来欧洲各国的法律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古罗马人法治精神和法律意识则为后人树立了榜样。

第三单元单元练习

一、我们的制度被称为民主政治

1.选举法:选举城邦重要公职人员;立法权和行政权:修改法律、解决财政收支、决定宣战和媾和、缔结和解除盟约、评定军功等;司法审判权;监察权。

2.人民主权(全体公民集体掌握国家最高权力);公民集体内部相对平等,法律至上;唯才是举。

3.奴隶、外邦人、妇女、未成年的男子,这些人都被排除在雅典民主政治殿堂之外。

4.狭隘指享受民主权利的人数太少(真正享有民主权利的只是少部分的公民,仅占总人口的9%左右);最充实+指全体公民在立法及治理公众事务上有直接与平等的权利。

二、真正的法律具有普遍的适用性

1.保留了许多原始习惯法的陈规陋习,如同态复仇、对债务人的残酷处置、禁止平民与贵族通婚等。

2.体现出古罗马人的法治精神——按律量刑,改变了以往贵族随意解释法律的状况,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滥用权力。

3.A

4.法官极有可能会判定罗莫洛斯的家人胜诉。理由:当时(公元前510年)古罗马还尚未形成成文法典,量刑定罪依据习惯,贵族掌握着对习惯法的解释权,可以在司法审判方面维护自己的特权。(此外,平民为争取自身权利,也会与贵族展开不懈的斗争,也有可能胜诉)

5.可能性一:死者的财产需按其遗嘱进行处理,罗莫洛斯一般的财产将捐给那些跟随他作战受伤或站死士兵的家人。可能性二:罗莫洛斯的财产被其家人继承,因为他有继承人,再者“十二铜表法”作为早期的成文法,仍然表现出维护贵族和富裕平民利益的倾向。

6.法官不会判克丽奥佩特拉母子加入罗马籍。因为,罗马的公民法只适用于罗马公民内部。(如果从恺撒的强权角度考虑,他们也可能会获得罗马国籍)

第10课 伊斯兰教和阿拉伯帝国

一、基础练习

1.D 2.B 2.C 4.A

二、拓展练习

5.(1)A(2)经济:商贸繁荣;宗教:半岛的宗教祭祀中心,有天降神物的黑色陨石和克尔拨古寺,多神自然崇拜盛行。(3)周边外族争夺霸权的战争,凯觎半岛商路控制权的战争,致使经济严重衰退;生存环境恶化;贫富差距拉大,社会动荡;信仰危机,外来宗教观念传入。(4)B(5)A(6)C(7)610年在麦加传教,遭到迫害,被迫于622年出走麦地那;不久建立政教合一的神权国家;7世纪30年代初,阿拉伯统一国家初具形态。

6.661年,穆阿维亚建立倭马亚王朝,定都大马士革,8世纪中叶成为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封建军事大帝国,伊斯兰教随之传播,逐渐发展为世界性宗教。750年,阿拔斯利用下层民众起义,推翻倭马亚王朝,建立阿巴斯王朝,迁都巴格尔。8世纪中叶至9世纪中叶,达到鼎盛,此后转向衰落。1258年,蒙古骑兵攻陷巴格达,阿拉伯帝国终告覆亡。

第11课 奥斯曼帝国

一、基础练习

1.A 2.D 3.C 4.改变了其统治下的亚、非、欧三洲交汇地区的社会发展进程:如巴尔干地区的民族、宗教和国际关系趋于复杂化,成为这一地区日后不稳定的历史渊源。占领地中海东部沿岸地区和君士坦丁堡以后,控制了亚欧商路,迫使商人另行寻找通往东方的新航路。

二、拓展练习

5.政教合一,以伊斯兰教为立国的基础,《古兰经》是一切权力和法律的最终根据;开始使用苏丹的称号,苏丹是国家元首,也是最高宗教领袖;下设分管具体事务的官员。

第四单元单元练习

一、人类科学文化史上的辉煌篇章

1.在两河流域实测子午线,并据此推算地球体积和圆周;建立巴格达天文台,发明精密的天文仪器,如:天球仪、地球仪和星盘仪等;编制《天文表》,是东西方各种天文表的蓝本;文学作品《天方夜谭》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2.伊斯兰装饰艺术中没有人和动物圆形,但是精致的几何图形、绚丽的色彩组合等使这些艺术品具有独特的韵味。典型的清真寺样式圆顶、尖塔等也反映了伊斯兰文明中独特的建筑风格。所有这一切,都证明了人类文明多元论断的正确性。

二、在火星上观察地球,印象最深刻的地方

1.奥斯曼帝国。

2.伊斯坦布尔。

3.罗马帝国、东罗马帝国、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等。

4.奥斯曼帝国的崛起,改变了其统治下的亚、非、欧三洲交汇地区的社会发展进程,对有些地区的影响尤为深刻。如巴尔干地区的民族、宗教和国际关系趋于复杂化,成为这一地区日后不稳定的历史渊源。奥斯曼帝国占领地中海东部沿岸地区和君士坦丁堡以后,控制了亚欧商路,迫使欧洲商人另行寻找通往东方的新航路。

第12课 封建制度

一、基础练习

1.(从左至右依次为)日耳曼因素、隶农制、4.8世纪:上半叶采邑改革;11世纪:西欧封农奴

2.(1)C(2)封建领主势力坐大,王国陷于分裂割据状态。

3.庄园

国王

教会贵族建制度基本确立;14世纪:14世纪之后庄园衰败。

二、拓展练习

5.B E D C A

6.在采邑改革后,封建主层层分封,逐渐形成封建等级制度。各级制度主只服从自己的上级封建主,国王位于最上层,但只是名义上的全国最高土地所有者,实际权力有限,这种情况在法兰西最为典型。国王只能控制自己的直属领地,收入有限,加上生活奢侈,入不敷出,又无处搜刮,出现王朝拦路抢劫的现象并非偶然。

第13课 城市的复兴

一、基础练习

1.意大利北部

法兰西南部

2.英国议会

法国三级会议

3.(1)封建等级制形成于西欧封建制形成的过程中。8世纪上半期的采邑改革,促进了西欧封建制度的发展,在封建主层层分封的过程中形成封建等级制。等级君主制形成于西欧封建制确立以后。12世纪以后,随着城市的复兴和商品经济的活跃,英、法等国王权呈加强之势。(2)封建等级制是国王与各级贵族组成的统治秩序和政权形式。国王居于最上层,其下依次为公、侯、伯、子、男爵,骑士位于底层;各级封建主只服从自己的上级封建主,与其他封建主没有依附关系。国王名义上是最高统治者,实际权力有限。等级君主制是王权借助等级代表会议实施统治的一种政权形式。(3)封建等级制的统治基础是各级封建贵族。等级君主制中贵族和市民等阶层共同参政,并在一定程度上分享权力。(4)封建等级制中封建领主势力坐大,王国陷于分裂割据状态。等级君主制具有历史进步意义,推动了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4.C

二、拓展练习

5.Burgher为“公民,人民”,bourgeoisie为“资产阶级”。从词源角度分析,市民、资产阶级都与城市密切相关,可以理解为从中世纪城市市民中产生早期的资产阶级。

6.(1)东方由富强转向落后,西方由落后转向先进。(2)西欧封建制确立后,生产力水平提高,城市复兴,商品经济活跃,在与封建领主斗争中,部分城市取得自治,意大利北部地区城市兴起早,发展快。12世纪以后,英、法王权呈加强之势,先后召开等级代表会议,实行等级君主制,市民阶层的利益和要求开始受到重视,推动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3)拜占庭帝国日薄西山,统治阶级内部派别斗争激烈,到了灭亡的前夜。

第14课 王权与教权

一、基础练习

1.(1)奠定教皇国的基础,并使罗马教会掌握了世俗权力。(2)体现了“君权神授”的古老原则,教权和王权各有所得。(3)表明教皇已完全摆脱世俗君主的控制,并具备与之抗衡的能力。其后,教权不断增强。(4)教权由盛而衰的历史转折点。

2.教会感到欣喜。从此,基督教会成为法兰克封建国家机器的一部分。

3.一手掌握十字架,表示宗教权力,另一手握宝剑或者权标,表示世俗权力。“君权神授”,权力最终来自上帝。

4.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新兴市民阶级的支持,英、法等国的中央政府权力逐步得到加强。这一结果是必然的。

二、拓展练习

5.(1)材料一:耶苏基督显灵,帮助克洛维的军队在面临毁灭时反败为胜。材料二:日耳曼国王没有文化,也不会治理国家,当时唯一有文化的人是教士,唯一的精神生活在修道院。(2)材料二是可信的。材料一是把克洛维皈依基督教神化,为王权与教权结合制造舆论。

6.主教授职权曾长期为世俗君主所掌控,教皇格列高利七世却规定世俗君主不得染指主教授职权,矛头直指亨利四世。所以,亨利四世要废黜教皇。格列高利七世宣布剥夺亨利四世的教籍和帝位,解除臣民对他的效忠誓约,部分德意志大贵族遥相呼应,乘机制造事端,以致帝国政局动荡不安。亨利四世被迫屈服。

第15课 中世纪文化

一、基础练习

1.托马斯·阿奎那

《神学大全》

2.B

3.(1)×

(2)×

(3)√(4)×

(5)×

4.(1)法国南部。(2)基督教

伊斯兰教

(3)这位君王是法兰克王国加洛林王朝创始人丕平之子,在位期间,大肆对外用兵,扩张版图,大致相当于西罗马帝国的欧洲部分,史称查理帝国。800年加冕称帝,号“罗马人的皇帝”,后世称之为查理大帝。他在位期间曾出兵西班牙,征讨阿拉伯人。(4)法兰克王国。(5)罗兰的诗表达了忠君爱国的情操,虽有时代局限性,但其积极的部分应该充分肯定。

二、拓展练习

5.略

6.相似点:体裁——叙事诗;主题思想——反映骑士的道德标准和理想追求;故事情节——歌颂查理大帝等人的武功伟业和传奇经历。不同点:主人公的地位不同——罗兰是普通骑士,贝奥武甫则成为王国;故事背景不同——查理大帝出兵西班牙,征讨阿拉伯人的情节比较真实,而挑战半人半神的怪物格伦德则明显具有虚构的成分。

第五单元单元练习

一、欧洲中世纪城市复兴起源于……

1.忽视了城市复兴的背景中生产力发展的因素。

2.10到11世纪,西欧生产力的发展,农产品有剩余;专门技巧的手工业部门生产,手工业脱离农业而成为追求交换价值的生产;各类商人应运而生,商品交换日趋活跃。

二、“黑暗的中世纪”,这一说法对吗?

3.高中历史练习册第五分册答案 篇三

1林则徐 虎门销烟2海国图志 师夷长技以制夷3B4A5B6D7(1)我指香港,母亲指祖国中国,海狮指英国(2)该诗既唱出了国土沦丧的切肤之痛,有颂扬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优秀品质,意在唤起民众,共同抗击外侮,兴我中华,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国热情。

8鸦片战争是一场侵略战争,英国发动战争的真正目的是打开中国的大门,变中国为其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而不是把中国拉向近代化。鸦片战争确实给中国带来了近代文明,但这只是战争的客观影响,并非侵略者的本意;而且战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种文明是以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为代价的,这种观点没有正确区分战争发动者的本意与战争的客观影响。

第二课

1亚罗号 马神甫 第二次鸦片战争2英国 法国3D4D5A6B71858年通过中俄瑗会条约割占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60多万平方公里中国领土;18601年通过中俄北京条约割占包括库页岛以内的乌苏里江以东地区约40万平方公里中国领土;1864年通过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占巴尔客什湖以东以南(包括斋桑湖,特穆尔图淖尔在内)44多万平方公里中国领土;19世纪80年代通过中俄伊犁条约等几个边界议定书割占斋桑湖东北,霍尔果斯河以西,特穆尔图淖尔东南和阿克塞河源7万多平方公里中国领土。

8特点:数量多(从5个到10个)地域广(从局限于东南沿海扩展到全国的海岸线)由海岸而深入到腹地的长江,说明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9(1)材料一二反映了五口通商后,英国的某些工业品没有占据中国市场。材料三反映了鸦片战争后,英国向中国输入的鸦片比鸦片战争前更多。(2)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需要更广阔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通过鸦片战争打开中国的大门后,英国资产阶级认为中国地广人多,是一个落后的大国,是英国商品侵略的理想对象。(3)原因:当时中国的经济由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几乎完全自给自足,对市场的需求十分有限,购买力低下;两国的生活习惯不同,国情不同;英国等国大量输入鸦片,是中国出口收入大半被抵消,无力购买英国工业品。对策:英国现提出修约,提出中国全境开放,鸦片贸易合法化,外国公式常驻北京等要求,遭拒绝后,借亚罗号事件,伙同法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进一步扩大侵略权益。第三课

1南京 天京 天朝田亩制度 封建土地所有制2江南大营 江北大营 3洪仁玕 资政新篇4B5D6C7天京变乱。天京变乱市太平天国元气大伤,从此太平天国由强盛转向衰弱。8(1)清王朝(2)指中外反动势力联合起来,共同镇压太平天国运动。(3)这个观点是片面的。太平天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农民战争的局限性。

9(1)马克思认为太平天国运动是一次可能给中国社会带来巨大进步的伟大变革。(2)材料二中马克思认为太平天国运动时落后的农民运动。他给中国社会带来的仅仅是破坏。史实:拜上帝教虽起到了动员群众的作用,但其宗教迷信思想禁锢了人们的头脑,瓦解了斗志,到后来成为领导集团内讧的工具。《天朝田亩制度》虽反映了农民的迫切愿望,但他有有严重的落后性和空想性。他将小农经济作为奋斗目标,违背了社会潮流;均贫富,产品归公,无法调动农民的劳动积极性。再加上军事斗争紧张,无暇顾及复杂的社会变革,所以根本无法实现。事实上,由于军事和政务的需要,农民照旧要纳粮纳税,而且在太平天国统治的大多数地区,农民依然要想地主交租。《资政新篇》虽有进步性,但他未反映农民的迫切愿望,缺乏阶级基础又由于形势紧迫,缺乏实施的客观环境,故同样具有空想性。天京变乱,从原因上来看更是暴露出太平天国的阶级局限性。从结果来看,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损失,使前期领导核心垮台力量削弱形势逆转从此太平天国又盛转衰。

第四课

1洋务派 奕 曾国藩 李鸿章2B3C4A5C6B7 1865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成为国内最大的军事企业;1873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轮船招商局。这是近代中国第一家轮船运输企业,也是洋务派兴办的第一个民用企业;1863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广放眼馆,培养新式人才。8(1)站在顽固派的立场上(2)1862年,总理衙门奏设同文馆,请外国教习教学生学习外语。同文馆是我国近代第一所新式学堂,适应了中国迈向现代化的需要。但由于国人观念守旧不屑读番书,故同文馆招生只好附加优待条件,如免学费有津贴,成绩好的送出样回来有官做等等。但顽固派不以为然撰上联以讽之。说明洋务运动阻力重重。9我同意此观点。洋务运动是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洋务派打着自强求福的旗号,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创办近代企业,变革生产力而掀起一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中国现代化运动。他为中国现代化的起步提供了一些新的东西1创办近代工业。中国从此开始有了自己的近代轻重工业。同时在生产工具的变革上有了质的飞跃。2引进和培养了一批专业技术人员3发展了工人队伍,刺激了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4创办新式学堂。对沟通中西文化学习西方科技起了重要作用5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不少人回国后成为各界的栋梁。留学教育对封建传统教育是一个突破6建立了一支近代化海军。。。

第一单元单元练习

1闭关锁国政策2英国向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并在中国战败后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及相关附约,割占香港岛,获赔款洋银2100万元,并获协定关税,五口通商,领事裁判,片面最惠国,在通商口岸租地建屋等特权。3在资本主义国家接连发动侵略战争的打击下,政治上,中国的主权遭到严重侵犯;经济上,封建的自然经济开始遭到破坏;中国有一个主权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使中国被迫开放国门,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体系中,给中华民族带来巨大灾难的同时,在客观上打击了腹泻的封建势力,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为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创造了某些客观条件。鸦片战争后要求了解西方学习西方的人越来越多,西学在中国逐步得到传播,对封建统治也是一种冲击。4 1860年8月,英法联军攻占大沽,直入天津,咸丰帝仓皇逃往热河;10月,英法联军攻占北京,抢劫并焚烧圆明园。5战火直接烧到北京;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共开放商口岸11个,从局限于东南沿海扩展到全国的海岸线,由海岸而深入到腹地的长江,天津条约规定外国人可到内地游历通商传教,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自由航行,都说明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外国公使驻京。6太平天国运动前后坚持抗清斗争十多年,沉重打击了清王朝。

1领导禁锢运动,积极整顿海防,主持虎门销烟,表现了中华民族抵御外辱的坚定决心。主持编译四洲志,记录了近代中国通过文字而了解到的西方形象,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2没有。人们大多只是将其视为一部洞悉夷情的域外地理书。几乎无人去阐发其中的师夷长技以自夷思想,直到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派将其发展成师夷长技以自强,并付诸实践。时代价值:这一主张,是鸦片战争时期强国御辱的时代强音,也是近代中国学习西方探索救国救民之路的先声。3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发展迅速,纷纷开展并完成工业革命。基于抢夺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面对数千年之未有之变局,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在与西方列强交涉的过程中,清政府一批手握实权的廷臣将吏在耳闻目睹西洋坚船利炮的威力下,倡导了这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4主要指19世纪60年代开始,洋务派倡导的洋务运动在生产方式军队建设思想教育的方面迈出了现代化的一步。第五课

1办学兴教 翻译西书 新式学堂 洋务2王韬 薛福成 马建忠 郑观应(任选两位)洋务运动 政治 经济 新兴民族资产阶级3D4B5C6第一列:BDAC 第二列:DACB 7名称(外商企业 洋务企业:军用 民用 民资企业)性质(资本主义企业 封建企业;带有资本主义性质 资本主义企业)背景(鸦片战争后西方经济侵略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忧外患为巩固封建统治

外商企业刺激,洋务运动诱导)影响:自然经济日益瓦解,推动中国经济走向现代化;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有利于资产阶级,无产阶级的发生发展,为中国社会变革提供了经济和阶级基础 外商企业加速了中国半殖民化程度.8(1)西学的广泛传播,给中国带来了新知识新学问(2)废除科举考试改革教育;开设议院,建立君主立宪政体;大力兴办民族工商业,全面发展资本主义9(1)被压制的人:民族资产阶级;站立的人:封建势力(2)外国资本受到不平等条约保护而享有特权,同时资金多规模大技术力量强;本国封建势力占有绝大部分土地,并把农民束缚在土地上,是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市场狭小,因此民族资产阶级具有反对他们的革命性。同时民族资产阶级由于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又对外国资本主义和封建势力具有较强的依赖性。

第六课 1894 东学党 丰岛 甲午2马关条约 李鸿章 刘永福 3A4D5B6D7D8(1)沙市 重庆 苏州 杭州(2)否。《马关条约》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9(1)1896年(2)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国热情和反抗日本侵略的坚强信心。

第七课

1康有为 梁启超 公车上书 2明定国是 百日维新3D4C5D6C7A8(1)洋务派。仅仅在器物层面学习西方,不学习西方的制度和学问,不能使中国富强。政治制度。(2)中日甲午战争9(1)公车上书,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2)君主立宪政体。因为顽固派势力比较强大(3)故宫档案。因为故宫档案是原始资料,是直接史料,而戊戌奏稿则可能经过康有为的修改,是间接史料。

第八课

1西摩 廊坊 杨村2痛剿 李鸿章 奕? 半封建殖民地3A4B5B6C7D8提供贷款,投资建厂,开矿筑路等。9(1)熊代表俄国,虎代表英国,青蛙代表法国。(2)鹰代表美国。因为当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掀起瓜分狂潮时,美国正在与西班牙进行争夺殖民地的战争;战争结束时,各国在华的势力范围实力已经划定。为此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门户开放政策在扩大美国在华利益的同时,强化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秩序,促进了帝国主义共同控制中国的局面。10(1)自然灾害,以及他们生活的困难。(2)反对一切外国的东西,把外国人赶出中国。反映了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成为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3)扶清灭洋。盲目排外,盲从清政府,对清政府的反动本质缺乏认识。

第九课

1预约变法 督办政务处2资本主义 专制制度3B4A5D6B7D8厘定法律,广兴教育,清理财政,整顿武备,普设巡警,规定召开国会年限,颁布钦定宪法大纲,设定谘议局和资政院,成立责任内阁。9(1)教育领域(2)办学校,废科举,派游学。10(1)巩固清朝的君主统治,抵御外国侵略,抵制革命。(2)没有。1908年,清政府在立宪派地方督抚和驻外使臣等压力下,确立预备立宪期为九年,1910年又在立宪派国会请愿运动的推动下,把预备立宪期限改为五年。

第十课

1黄兴 宋教仁 东京2中华民国 临时约法近代民族民主3A4C5B6D7A8 1894年,创立兴中会。1895年,发动广州起义。1905年,倡议成立同盟会,并撰写同盟会机关刊物民报的发刊词。同盟会成立后,领导发动过次武装起义。9(1)1895年的广州起义。(2)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说明经过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政府已经大失人心;革命潮流急速向前发展。10(1)天赋人权,主权在民,三权分立。(2)总统制。美国。(3)临时约法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的性质,体现了资产阶级的革命性和民主性,具有重大的进步意义。

第二单元单元练习

1洋务运动2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3洋务运动只零星的学习西方的一些科学技术和工艺制造,无法强国。4三国干涉还辽5壮大了日本的实力,刺激了日本称霸东亚,对外侵略的野心。

1否定态度,认为是骚动2义和团运动期间,俄国为维护中国东北的秩序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中国东北未来还应该由俄国占据,掩盖了俄国的侵略本质。3八国联军侵华的残暴行径4材料二属于历史叙述,材料一侧重于历史评价。

1国会请愿运动2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中国人要挽救危亡。摆脱内忧外患的局面。3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政体。

1向西方学习,建立民主富强的国家。2前者追求民族共和,后者维护君主专制。

第11课

1伦敦 美国 日本2同盟国 协约国3B4B5B6B7D8(1)经济上的竞争,殖民地的争夺,相互冲突的联盟体系,势不两立的民族主义愿望和不可逆转的军事时间表。(2)不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时多因一果。20世纪初,以欧美国家为主导的世界体系已经形成。欧美列强的发展是不平衡的。与此同时,19世纪末掀起的瓜分狂潮几乎让所有国家和民族都卷入国际政治漩涡中来。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由此可见,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多种因素交织的产物。9(1)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共同形成了三国同盟。英国、法国、俄国共同形成了三国协约。(2)两次摩洛哥危机、波斯尼亚危机和两次巴尔干战争。

第十四课

1沙皇专制制度2日俄 1905革命3C4C5C6D7B8(1)和平面包和土地。通过和平法令、土地法令等,决定俄国退出战争。废除土地私有制,没收地主土地,把土地及生产工具分给劳动者使用。(2)通过《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宣布推翻临时政府,全国政权转归苏维埃。又通过和平法令、土地法令等解决了广大人民迫切需要解决的和平土地和面包问题。选举列宁为人民委员会主席。苏维埃政权在各地建立起来。9 20世纪初的俄国社会经济与政治的结构性矛盾本来已经非常尖锐,一触即发。而在一战中。俄军的失利充分暴露了沙皇政府的昏庸无能,点燃了这种危机。1917年初,俄国经济已陷入全面崩溃的境地。“和平面包和土地”成为俄国民众的共同呼声。

第十五课

1布列斯特合约 协约国2余粮 工业 自由贸易3A4D5C6D7A8B9十月革命期间,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其目的是适应战争和国内外形势,按共产主义原则调整国家生产和产品分配。随着形势的变化,又实行新经济政策,通过利用市场机制和商品货币关系较快的恢复国民经济,以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新经济政策和战时共产主义相比,表面是后退,但调整了生产关系,恢复和发展了经济,这是符合生产力状况和当时局势的,是必要的。

第十六课

1斯大林模式2基洛夫 阶级斗争尖锐化 肃反运动3A4C5A6C7C8B9基本条件:农业生产机械化、电气化等物质条件。时间限度:列宁认为需要几代人的努力,说明新经济政策应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实行。10直接原因:1927年底粮食收购危机。影响:短时间内有利于苏联工业发展,为苏联工业化的实现提供了条件,但他违背了农民的意愿,与当时农村生产力水平低下的状况不相适应,从而破坏了农村生产力,使农村生产长期停滞落后,严重阻碍了苏联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第四单元单元练习

1第一次世界大战。1917年的二月革命。2二月革命后,临时政府虽然实行了一些资产阶级民主改革,但对民众最关心的和平与土地等问题置若罔闻。前线继续流血,后方依然面临饥荒。3俄国革命由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4彼得格勒武装起义中攻打冬宫的场景。5《告工人士兵农民书》《和平法令》《土地法令》

1农民在心理上产生了与苏维埃政府严重的对立情绪。因为战士共产主义政策使农民付出了巨大牺牲和代价。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准备长期执行的政策。反映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急于求成的指导思想。3小生产、小农经济。利用国家资本主义的手段消除小生产方式。4农业生产机械化、电气化等物质条件。列宁认为需要几代人的努力,说明新经济政策应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实行。5新经济政策通过利用市场机制和商品货币关系较快的恢复了国民经济,稳定了政治形势。

1首先发展轻工业,然后发展重工业。这是因为,发展轻工业所需要资金较少,易于获得利润,为重工业积累资金。2苏联应首先发展重工业。因为苏维埃国家面临帝国主义的包围,必须首先发展重工业以保证以保卫苏维埃政府。3造成轻工业生产落后。不能满足人民的需要,货币不稳定,牺牲了农业和农民的利益,严重的破坏了农业生产。4必须保证农业、轻工业、重工业有比例的平稳的发展,才能为社会主义的工业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十七课

1色佛尔跳跃 洛桑条约2哈里发 拉丁字母3B4D5D6C7(1)凯末尔(2)凯末尔领导土耳其人民获得民族独立战争的胜利,成立土耳其共和国,并当选为第一任总统。他推行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民主改革,使土耳其走上了现代化国家的道路。8(1)一战结束后,土耳其成为战败国,奥斯曼帝国彻底瓦解,国家主权丧失,首度被占领,大片土地被瓜分。(2)土耳其人民取得民族独立战争的胜利,独立后的土耳其在凯末尔的领导下,进行了资产阶级民主改革,取得重大成果,在政治经济外交文化教育社会生活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不断向现代社会迈进。

第十八课

1B2A3D4A5C6C7提倡手工纺织是甘地所提倡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唤起了更多的印度民众加入到民族自治的运动中来,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英国的经济侵略。这是在当时的背景下印度人民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一种方式。而不是甘地发展经济的措施。甘地并不排斥西方的工业文明。因此认为提倡手工纺织会使印度更加落后的观点是对甘地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误解。8(1)政府:英国的殖民统治政府。事例:《罗拉特法案》阿姆利则惨案、食盐专卖。(2)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发动了印度社会的各阶层,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

第五单元单元练习

一.1.摆脱殖民压迫,实现民族独立,建立富强、民主的现代化国家。2.亚、非、拉美地区都有着丰富、独特的民族文化传统,但近代以来,它们都遭到了来自西方列强的民族压迫,不同程度地沦为了殖民地或半殖民地。伴随着列强政治、经济势力的侵入,资本主义文化和思想观念也渗透进来,使本土文化面临严峻挑战。在走向民族独立的道路上,本土文化如何实现现代化,是这些国家发展历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3.土耳其在凯末尔的领导下,首先通过武装斗争的道路,赢得了民族独立;其次,在“凯末尔主义”六大原则的指导下,走的是一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之路,试图通过和平协议的方式取得民族自治权。

4.现代化的前提是民族独立,在此基础上实现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土耳其在凯末尔的领导下,通过武装斗争。首先赢得了民族独立,为资产民主改革奠定了基础;其次,在“凯末尔主义”的指导下,又通过资产民主改革。走上了世俗化﹑现代化的道路。但改革的某些措施存在割裂民族传统的倾向。印度在争取民族独立的过程中,走过一条曲折﹑复杂的道路“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虽然未能达到预期的目标,但以甘地为代表的印度民族主义思想和国大党 提出的民族独立政治目标由此深入人心,成为印度民众的共同呼声。两国虽然面临着相似的任务,大两国国情和具体形式的差异,促成两国人民各自选择了适合自身的不同道路。

二.1.不同看法:列宁认为无产阶级的暴力革命是因为殖民当局的暴力压迫而产生的;甘地认为暴力的革命和暴力的压迫都是不能接受的,并同样是具有恶意的。原因:因为俄国十月革命史通过暴力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苏维埃政权的范例,所以列宁希望能够印度也走这样的道路。而甘地在争取民族自治的斗争中逐渐形成了“非暴力不合作”的政治哲学,他反对“以暴制暴”,主张用不合作运动团结印度民族民众,反对殖民统治,迫使英国殖民当局做出让步。2.既反抗英国的殖民压迫,又防止人民群众的革命。

3.从历史背景看,阿姆利则惨案后,印度的民族矛盾激化,实现民族独立式印度人民的根本任务,任何有利于民族独立的运动都是进步的。从国情看,种族分裂、外国入侵、加之宗教的忍耐,顺从思想盛行,民族抗争意识较弱。为此,任何有利于激发民族意识和爱国热情的运动都是进步的。然而,也必须看到,甘地的手工防止运动虽然具有积极意义,但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一定程度上也束缚和限制了民众运动。

三.1.因为凯末尔是土耳其民族独立运动的领导者,是土耳其现行国家和政治体制的创立者,是土耳其民主共和国的缔造者,被土耳其人民尊称为“国父”。2.曾经三次领导“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沉重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大大增强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成为印度民族精神的化身,被印度民众尊称为“圣雄”。

3.答案不必强求一律,言之有理即可,应该以辩证的灌顶看待土耳其的凯末尔改革和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凯末尔改革,就要肯定它对土耳其的现代化所起到的积极作用,又要看到它对民族文化的传承

确实有一定的不利影响,但是应该强调前者,不能因为其局限性而否定了土耳其的民主改革,甘地领导的‘非暴力

不合作运动’:非暴力思想有助于构筑和谐世界,在这场运动,甘地的伟大人格魅力,毕生致力于独立和民族团结事业 的决心,敢于斗争,持之以恒的精神等,都是值得推崇的。

第19课 民国初年的社会于政局 一.基础练习

1、段祺瑞 冯国璋 张作霖 BCABD

二、拓展练习

7(1)袁世凯 派人刺杀宋教仁(2)与帝国主义五国银行团签订(善后借款合同)(3)二次革命。但是因为和袁世凯之家力量的悬殊和国民党内部纪律涣散,不久失败。8(1)辛亥革命(2)南京临时政府一系列革除“旧染污俗”的政令。(3)内容:涉及剪发辫,易服饰,改称谓,废跪拜

禁裹足,倡女权。意义:促成了社会习俗广泛而深刻的变革。

第20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一、基础练习

1.1915 青年杂志 文学改良刍议 狂人日记 2 A 3 B 4 D 5 B 6 C 7 A

二、拓展练习

8(1)坚信文学改良是正确的,不容议论。同时反对使用文言文(2)陈独秀的态度在当时袁世凯帝制复辟、宣扬尊孔复古、反对文学革命的势力强大的大背景下,是必要的,对推动文学革命起到了积极作用。这种态度有偏颇之处,不利于文学革命的充分展开。对传统文化不应该片面否定,我们既要摒弃中国传统文化中槽粕性的成分,也应该肯定其积极的影响,结合时代的变化,保留并发扬其精华成分。

第21课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

一、基础练习ACADBC

二、拓展练习

7(1)五四运动爆发后学生的罢课争斗。在巴黎和会上中国的合理要求被无理拒绝。

(2)五四运动最终取得胜利。中国拒绝在巴黎合约上签字。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以独立的态度登上了政治舞台,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无产阶级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必然因素:上海无产阶级队伍强大:新文化运动开始于上海,先进的思想和知识分子:陈独秀在上海创建了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上海交通便利:上海租界众多,军阀政治力量相对较弱。

第22课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一、基础练习吴佩孚 孙传芳 武汉 周恩来 2 B 3 C 4 D 5 D

二、拓展练习

6.国际局势: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上,中国代表的正义要求都被拒绝,中国又回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中国受帝国主义压迫的形势并没有因为一战的结束和中国是战胜国的身份而改变。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给受压迫国家和民族以激励。中国的内部条件:中国还处于北洋军阀的专割统治之下,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因为种种原因都没有改变中国班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而想要取得革命的成功,必须对国民党进行改组,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得到孙中山的认可。当时中国共产党刚刚成立,力量弱小,难以独立领导中国的革命运动,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是当时中国第一大党,改组后的指导思想与中共的最低革命纲领基本一致,成为合作的基础。

7.(1)辛亥革命,十月革命(2)有。孙中山接受了苏联和共产国际的建议,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改组国民党,并实现了与中共的第一次合作。

第六单元单元练习一.1 民主,科学 陈独秀,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D和S分别代指“德先生”(民主),“赛先生”(科学)。历史上北京大学曾经是新文化运动的一个主要阵地。二.1建立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政党;组织和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颁行具有资产阶级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举行反对袁世凯独裁的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等。

2.兴起新文化运动,宣扬民主与科学;引进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创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工人和农民运动等。

3.第一组:以三民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目的是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第二组: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目的是推翻军阀和帝国主义的压迫,建立社会主义民主共和国。三.1.不同意。西方国家富强的根本原因在与建立了当时先进的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2.主张向西方国家学习,进行社会改革。3.已经由革命思想转向革命主张 4.俄国布尔什维克党

5.原来只提出向西方国家学习,现在还认为应该向苏俄学习,以俄为师 6.正确。心海革命以来中国军阀割据混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列强各支持一方,谋求在华利益

7.开始提出了反帝的政治主张。

第23课 南京国名政府的内政和外交

一.基础练习

1.四一二 分共 2.宁汉合流 北平3.B 4.C 5.D 6.D 7.B 8.D 二.拓展练习

9.(1)反映了当时中国发起的’该订新约运动’。是围绕实现关税自主和废除领事裁判权的问题进行的。(2)鸦片战争以后,列强强迫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只有列强享有最惠国待遇,而中国并无对等权利,因此一直遭到中国人民的反对,美国用’待遇不得有所差别’来代替’最惠国’的字样,表面上承认中国在关税上有对等权利,实际上由于中国经济落后等原因,并不能真正取得对等的利益。

第24课 红色政权的建立 一.基础练习

1.周恩来 南昌 革命战争 人民军队 2.毛泽东 红四军 3.C 4.C 5.B 6.B 7.B 8.C二.

9.(1)井冈山、瑞金、南昌。(2)瑞金:中华苏维埃中央临时政府成立地。井冈山:在此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具有转折意义的新起点。南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起义在此爆发,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诞生地。

第25课。

一.1.华北 察哈尔 防共自治运动 冀东防共自治委员会 2。北平华北自治 收复东北失地 停止内战 一致对外 ACADDC

二.9(1)对外侵略扩张的“大陆政策”。(2)通过1894年的中日甲午战争打败清政府,1895年签订了中日《马关条约》,割占了中国领土台湾。(3)1931年制造了九一八事变,攻占沈阳,1932年建立伪满洲国,东北三省沦为其殖民地。

第26课 一 1。中央 御敌于国门之外 阵地战 2。赤水 大渡河 泸定桥 陕北 BCDDBC

二.9(1)国民党对中央苏区进行第五次“围剿”,当时的中国中央实行错误的政策方针,导致战局日益恶化,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2)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翻越雪山。(3)三大主力红军会师。

(4)遵义会议,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5)革命乐观主义。

(6)不能完全采用。虽是亲历者的当时作品,但这是诗歌文学,有一定的主观虚构因素。

第七单元单元练习

一.1.从数据看,国民经济在发展,但速度不快;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比重高;工业制造业增长幅度最快,但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增加不大等。2.“为建设一个强大、民主和繁荣的国家奠定了基础。”

3.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九一八事变等日本侵华事件新军阀混战与国共内战。

4.考虑时代背景和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基本肯定,为国民政府执政寻找客观理由。

二.1.瑞金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

2. 遵义 1935年初,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纠正了错误的军事路线,重新改组了中国中央领导机构,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3.陕北 4.会宁 1936 三.1.辛丑条约 1901 2.东北抗日武装 张学良 九一八事变

3.日本企图独占东北,皇姑屯事件,东北一帜。

4.作为镇守边关的将领,守土有责,同时又受国民政府“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束缚,不满而又无奈,有心无力。

5.从历史看,自秦始皇修筑长城起,它就从来没有抵抗住外来的入侵。抵御侵略,靠的不是建筑工事,而是全民族的同仇敌忾、众志成城。

第27课。1929-1933 年世界经济危机

一、基础练习

1,柯立芝繁荣 一 二 2 美国 苏联 提高关税 放弃金本位制 3.C 4C 5D 6 D

二、拓展练习

7(1)同一历史时期不同国家经济发展状况,一战后,世界市场对于美国的依赖增强,因而美国的经济危机蔓延到世界其他地区,形成世界性经济危机,除苏联等少数国家,几乎所有收到冲击,没有在苏联爆发主要是由于苏联当时脱离世界市场

(2)变化: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辉煌成就 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标志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苏联建立,也标志斯大林时期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形成,问题:片面发展重工业,农轻重比例失调 8 波及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特别长;破坏性特别大

生产和销售的矛盾,金融市场不稳定,股票市场崩溃引发了货币信用危机,造成工业生产指数下降,农产品价格下降,银行倒闭,失业人口大量增加

一战后,世界市场对于美国依赖性增加,因而美国的经济危机随即蔓延到世界其他地区,形成世界性经济危机。当时,各国面对危机,均采用提高关税,放弃金本位制等方式,互相推卸对于世界经济发展的责任,以致世界经济局势不断恶化

第28课。罗斯福新政

一、基础练习罗斯福新政 2 整顿金融业 联邦储备银行 存款保险法 3B 4D 5A

二、拓展练习

6(1)华盛顿,领导人民创建了美利坚共和国;林肯,维护了联邦统一,废除了黑奴制。

(2)美国财政困难,贸易量下降,大批工厂倒闭,农产品滞销,大量工人失业等,面临严重经济危机,1929年。

(3)调整农业,增加就业,规范金融秩序,施行《全国工业复兴法》,调整工业,协调劳资关系。

(4)积极实施失业救济,完善社会保险制度,通过《社会保险法》,推行勒紧所得税制度;推进劳资谈判,颁布《全国劳动关系法》和《公平劳动关系法》(5)罗斯福新政一定程度上调整了资本主义生茶关系,缓和了社会矛盾,使美国走出了经济危机。新政中国家干预和调控经济的方式,对其他国家产生了示范效应,成为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普遍的政策取向。

第29课。德意日走上法西斯道理

一、基础练习

1领土 民族主义 墨索里尼 2 一党专制 松财政,紧货币 排犹 3D 4A 5C 6C

7(1)爱因斯坦(2)种族灭绝政策(3)不同的人种形成,是由于自然条件的差异,不同地域的人群形成不用的可遗传体质特征;人种之间是平等的,种族优越感或种族歧视是毫无道理的。

8相同点:①历史原因相同,两国长期以来是群主制国家,都具有浓厚的军国主义传统。缺乏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传统: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两国的海外市场都受到制约,德国丧失了全部海外殖民地,日本在东亚的市场亦受到压制 ②时机相同。30年代经济大危机为两国法西斯势力扩张提供了条件。两国法西斯都利用经济、政治危机,乘机扩张势力,进而夺取政权,③ 法西斯专制的本质相同。都是极短的军国主义,对内独裁,对外侵略扩张,把世界引向战争。不同点:①法西斯政权建立方式不同,德国依靠纳粹党夺取政权建立法西斯专政。日本依靠原有的天皇制和军部法西斯势力建立军事法西斯专政。②日本法西斯势力军部内部存在着派系斗争,故日本法西斯专政建立的时间较德国法西斯专政建立的时间长。

第八单元单元练习

一.1.资本主义的自由放任政策。

2.范围广,即蔓延到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各行各业,殖民地、附属国也不能幸免。

3.Recovery(①③)Relief(②⑤)Reform(④⑥⑦)

二.1.根本原因:生产社会化合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即使在繁荣时期,工业部门的开工也严重不足,大批工人失业,降低了社会购买力;国家间的贫富差距导致国际市场上滞销的农产品和初级工业品越积越多。2.美国和德国。

3.原因:日本经济基础薄弱,国内市场狭小。结果:出现了“昭和恐慌”。各种法西斯势力乘机行动起来,加紧策划侵略中国的行动,以转移国民视线。1931年日本制造了九一八事变,1937年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

三.1.政府重点扶持大企业。导致中小企业相继破产,大量的工人失业。战争结束后,大量的军人离开军队,成为社会的破坏力量。西方国家的统治阶级纵容和支持反苏反共势力,一部分中下层民众向法西斯组织。德、意、日国内民族复仇主义和民族扩张主义情绪恶性发展。

2.德国被套上《凡尔赛合约》的枷锁,意大利和日本在战后世界安排中没有分得预期的份额。

3.德国:确立一党专制元首独裁;推行“松财政、紧货币”的政策,实现全民就业和经济复兴;宣扬民族共同体理论,强化社会统制,推行排犹政策;重点发展军事工业,经济进入战时轨道。

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组建工业复兴协会,以国家垄断的形式,全面干预经济发展;发动对外侵略战争。日本:以天皇为中心,建立军事独裁体制,通过对外扩张走出困境。

第30课。

一.1.实施独裁 侵略扩张 埃塞俄比亚 反共产国际协定 柏林-罗马-东京轴心 DAADB

二.7.(1)《凡尔赛合约》

(2)德国陆军总数由不应超过10万人变为实际上不受限制;由志愿服役制变为普遍义务兵役制;由维护国内秩序和巡查边界扩大到可用于战争。(3)德军开进莱茵非军事区。

(4)德国法西斯上台,积极扩军备战;英国等西方国家对德国采取了馁靖态度。使人类社会再次滑向世界大战。

8.(1)英、法、意、德。《慕尼黑协定》。

(2)纵容了德国纳粹的侵略,加速了法西斯对外扩张的步伐,使欧洲集体安全政策遭受严重挫折。

(3)《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4)标志欧洲构建集体安全体系失败,国际局势进一步恶化。德国做好了发动世界大战的准备。

第31课。

一.1.1939 波兰 静坐战 珍珠港 2。法西斯军事同盟 柏林 三国同盟条约 DAB

二、拓展练习 6.(1)与希特勒“匪帮”战斗到底的立场。(2)陆地:阿拉曼战役:海洋西西里岛登陆、诺曼底登陆;天空;不列颠战役。(3)只有联合任何反对纳粹主义而战斗的国家(包括苏联)共同反对法西斯,才能维护美国的利益。7.A观点分三个层次:抱有幻想的表现——英国的大陆均衡战略和反共政策;法、美的追随或支持方面(举例略);抱有幻想的表现——“奇怪战争”或“静坐战”。B观点分两个层次:教训——养虎为患,或玩火自焚;真理——联合起来,用正义武装捍卫和平。

第32课 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一、基础练习

1.租借法案苏德战争 2.8 15 9 2 3.C 4.A 5.A 6.A

二、拓展练习

7.(1)《开罗宣战》,1943年11月。(2)中国、美国、英国(3)满洲: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次年日本扶植赙仪建立伪满洲国傀儡政权;台湾、澎湖列岛;1895年《马关条约》中被日本所窃。1945年日本战败,无条件投降,满洲、台湾、澎湖列岛回到中国怀抱。

8.原因:法西斯国家疯狂的侵略扩张,加深了世界反法西斯国家与法西斯国家之间的矛盾。随着战争规模不断扩大,反法西斯力量团结起来,结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影响:增强了世界反法西斯的力量,鼓舞了世界反法西斯人民的胜利信心,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进程。

第九单元单元练习一、二战爆发说

1.无论赞成哪种说法,言之有理即可。1931年爆发说: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由法西斯挑起的。1931年日本法西斯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三省,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法西斯国家对主权国家的第一次侵略战争,中国军民开始了反法西斯战争。1937年爆发说:1937年日本法西斯发动七七事变,挑起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开始全民族抗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1937年爆发说:1939年德国法西斯突然袭击波兰,英、法对德宣战,大战在欧亚主要国家全面展开。2.答案在上题答案中

二、绥靖政策的恶果

1.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小国”指捷克斯洛伐克。张伯伦害怕引火烧身,纵容德国的侵略行为。

2.1939年德国突袭波兰,英、法坐视波兰灭亡。

3.马其诺防线。没有,德军在1940年绕过防线侵入法国境内。

4.绥靖政策。结果自吞苦果:1940年法国被德国占领,英国也遭到德国的猛烈打击

三、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

1.社会主义国家、西方民主国家、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

2.美国与英国。保障国际和平与安居乐业、促进一切国家间的经济合作等一系列进步和民主的原则。

3.敌国:德、意、日三国同盟。敌国推崇野蛮和暴力,签字国推崇人权和正义。4.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

第五分册综合测试 第一部分 选择题

CDCDC AACCC AABBC BBBAA AACAC ADCDC 第二部分

31.(1)19世纪70年代,清政府推行洋务运动,为培养洋务人才而选派留学生出国学习。(2)在美国的日常生活状况,学习情况,留学生的思想观念转变等状况。

(3)经历时间久远,资料可能残缺:仅是实物资料部分,不足以反应其生活全貌;还能找到其他各种资料。

32.(1)可以英法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和内战,工业革命等

(2)19世纪60年代 日本开始明治维新,甲午战争打败中国,成为强国。

(3)维新派看到日本和西方变革成功,主张向西方学习,改革社会制度;甲午战败,中国名族危机加深;希望通过变法独立自强,尽快摆脱被分刮的命运,但过程急于求成,内容上贪大求全,触动既得利益者,树敌太多,变法理论有偏激,内部意见分歧;最终因顽固派发动内变而失败。

33.(1)一,这是甘地自己的著述,对他所主张的思想阐述得更为清楚全面。

(2)三,甘地创立了独特的非暴力主义思想;为反抗英国殖民统治,争取印度民族独立做出了巨大贡献,是印度民族英雄,也是伟人

(3)一二,了解运动思想根源;背景和过程

(4)目标:争取印度民族自治,主要事迹;同英国政府不合作,手纺车运动,食盐运动,绝食祈祷

34(1)左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 ;右 巴黎和会后

(2)战前欧洲四大帝国瓦解,德国版图缩小,中欧出现一系列新建立的国家,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建立

(3)第一次世界大战,巴黎和会 35(1)1927 汉口

(2)国民党发动政变,导致大革命夭折;国民党反动派大肆屠杀共产党员

(3)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创建井冈山根据地

36(1)193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大批工人失业;工业生产明显下降;各国不等,德国最严重

(2)爆发1929-1933经济危机

(3)提供就业岗位,实施“以工代赈”;失业救济,完善社会保险制度,建立养老基金,事业基金

4.语文七下《孙权劝学》练习 篇四

【基础积累与运用】

1.阅读文言文要注音字的读音,请给下面的字注音。

①卿()②涉()③邪()④孰()⑤遂()⑥岂()

2.依据课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①当涂掌事:

②涉猎: ③才略:

④大兄:

3.朗读文章要注意句子的语气。读读下列句子,写出句子中加点虚词所表示的语气。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答:

②但当涉猎,见往事耳。答:

③大兄何见事之晚乎!答:

4.下列句子中,没有人称代词的一组是()

A.卿今当涂掌事

B.孤常读书

C.蒙辞以军中多务

D.自以为大有所益

5.(1)《孙权劝学》选自《

》,《

》是()主持编纂的一部 通史,记载了从 到五代1362年间史事。

(2)文中“治经”中的“经”指《

》《诗》《

》《

》《春秋》等书。

6.古代文言文中的许多语句是成语的重要来源,请根据下面两句话的意思,在本文中找出相应的成语。

(1)比喻人学识尚浅。()

(2)另眼相看,用新眼光看人。()

7.宋代诗人刘过曾写过一首题为《书院》的“劝学诗”:

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

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

这首诗运用了(),表达的意思是()。而《孙权劝学》则以 为主,言简意丰地表达了学习的重要性。

【精读】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卿今当涂掌事 ②但当涉猎 B.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②自以为大有所益 C.①见往事耳 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2.对“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的正确翻译是:

3.人物的语言往往体现人物的语气和心理,请分析下列人物语言的作用。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答:

(2)卿言多务,孰若孤 答: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权劝学,既指出了吕蒙学习的必要性,又使用了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从而使吕蒙无可推辞。

B.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既从正面烘托出了孙权劝学的显著成效,也进一步告诉人们读书,学习的重要性。

C.鲁肃与吕蒙的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二人的真实性情与融洽关系。

D.鲁肃与吕蒙“结友而去”,从侧面表现了孙权劝学的结果以及吕蒙才略的惊人增长。

5.本文与《伤仲永》一文都是谈学习的重要性的,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答:

【拓展阅读】

鲁肃过蒙屯下

鲁肃代周瑜,当之陆口,过蒙屯下。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顾之。”遂往诣蒙。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肃造次应曰:“临时施宜。”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熊虎也,计安可不豫定?”因为肃画五策。肃于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遂拜蒙母,结友而别。时蒙与成当、宋定、徐顾屯次比近,三将死,子弟幼弱,权悉以兵并蒙。蒙固辞,陈启顾等皆勤劳国事,子弟虽小,不可废也。书三上,权乃听。蒙于是又为择师使辅导之其操心率如此。(《三国志·吕蒙传》节选)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过:

(2)诣:

(3)就:

(4)悉:

2.用“/”给下列句子断句。

于是又为择师使辅导之其操心率如此

3.句子翻译

(1)将何计略以备不虞? 译文:

(2)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译文:

4.鲁肃为什么和吕蒙“结友”? 答:

5.联系课文《孙权劝学》,谈谈你对吕蒙的看法。

答:

《孙权劝学》参考答案

【基础积累与运用】

1.卿qīng 涉shè 邪yé 孰shú 遂suì 岂qǐ 2.①当官掌权,②浏览群书但不作深入研究,③军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能和谋略,④即长兄,这里是对同辈年长者的称呼。3.①邪:表示疑问的语气,②耳:用在陈述句尾,表“只有如此而已”、“罢了”的语气。③乎:表示感叹的语气,同“啊”。4.C 5.(1)《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 北宋 司马光 编年体 战国(2)《易》 《书》 《礼》 6.(1)吴下阿蒙(2)刮目相待 参考答案:刚从大学毕业的张老师,由于业务知识不熟,教学经验少,在教学中常常捉襟见肘,但是,他勤奋好学,不久,在教学中取得了令人刮目相待的成绩。人们谈起他时,都喜滋滋地说:“张老师已不是以前的吴下阿蒙啦!”7.比喻 勤奋读书如农夫种地,几分耕耘,几分收获。对话。

【精段阅读】

1.C(A 动词,掌握/能源动词,应当;B介词,用/动词,认为;C动词,了解、认清。)2.我经常读书,自认为有很大的益处(或“好处”)。3.文中的“往事”在这里是“历史”,而在现代汉语中是“过去的事情”的意思;文中的“但”在这里是“只”,而在现代汉语中是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4.(1)语气坚决果断,神态严肃,既严格要求,又充满期望。(2)神情激动,语气殷切,以自己的经历向吕蒙说明“学”的可能性。5.B(正面)6.参考答案:读书学习大有益处,人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提升自我,增长知识与才干。

【拓展阅读】

上一篇:医疗废物管理培训记录下一篇:洗车店开店计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