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歌课件

2024-07-19

组歌课件(精选9篇)

1.组歌课件 篇一

《组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注重朗读和学法指导,感受两首散文诗的形象特点,领悟其思想内涵。

2、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情感体验。

3、初步培养学生运用“借物抒怀”的写法进行表达的能力。教学重点

理解作者笔下的海浪和雨的形象及文章所表达的爱国情感。教学难点

探究文章多样化的拟人手法及其他修辞手段,在欣赏品味中享受审美的乐趣。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诗吗?今天,我们来学习两首散文诗。纪伯伦的《组歌》。(板书)二.检查预习(生字词、作者简介)三.初读诗歌,感知内容 海浪唱出了怎样的歌?

1—4段:炽热的恋歌;5—7段:博大的情歌。

四、精读诗歌,体会形象

1、再次阅读《浪之歌》,运用联想和想象体会浪的形象特点。

2、小组交流,请以“从 中,我读出了 的浪”的句式说话。总结:海浪是海岸的情人,人间世界的守护者,是一个博爱者

五、融入背景、体会情感 1.海浪和作者是什么关系?

2.介绍写作背景(师生交流补充)

纪伯伦是位热爱祖国、热爱全人类的艺术家。在生命的最后岁月,他写下了传遍阿拉伯世界的诗篇《朦胧中的祖国》,他讴歌毕生苦恋的祖国:“您在我们的灵魂中——是火,是光;您在我的胸膛里——是我悸动的心脏。”爱与美是纪伯伦作品的主旋律。他曾说:“整个地球都是我的祖国,全部人类都是我的乡亲。” 2.探究体会作者的情感。借海浪与海岸热恋的形象,人世间守护者的形象曲折表达对祖国忠贞不渝的情感和火热的衷肠。

六、.课堂小结,总结学法(多媒体显示)初读诗歌,感知内容 精读诗歌,体会形象 融入背景、体会情感

七、学以致用,学习《雨之歌》

1.结合《浪之歌》的学法,小组合作学习《雨之歌》 2.师生共同交流欣赏。

八、模仿创作

在这两首散文诗中,作者分别采用第一人称,借助丰富的想像,艺术地描绘了“浪”和“雨”的生活,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请模仿这种写法写一首散文诗。

九、延伸阅读

《花之歌》《美之歌》《幸福之歌》

2.长征组歌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1.欣赏、体会歌词精当的语言,领悟两首歌词蕴含的丰富感情;

2.了解红军在长征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让学生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军队,热爱伟大领袖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体会关键词语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深情,感悟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歌词中心句的含义及其表达作用。【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通过我们对毛泽东同志的《七律·长征》这首诗的学习,让我们深切的感受到了红军在长征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为了纪念长征,为了铭记我们民族精神的瑰宝——长征的精神,我们的肖华先生,也是曾参与长征并在长征中担任第一军团组织部长,第二师政委,(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在1965年抱病写作完成了12首长征组诗《红军不怕远征难》,同年,北京军区战友文工团作曲家选择其中的10首谱成了《长征组曲》,生动形象的再现了红军长征的壮阔场面,展示了红军在长征艰难的环境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教师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黔境()皑皑()草毯()泥毡()七律()2.教师播放《四渡赤水》视频资料,了解背景 【教师补充】:毛泽东曾说,四渡赤水是他一生中的“得意之笔四渡赤水战役,是毛泽东根据情况的变化,指挥中央红军巧妙地穿插于国民党军重兵集团之间,灵活地变换作战方向,调动和迷惑敌人,创造战机,在运动中歼灭了大量国民党军,牢牢地掌握战场的主动权,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这是中国工农红军战争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战例。(毛泽东运用一系列的战略战术,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如在“反围剿”战斗中,采用了“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各个击破”“先打弱敌,在运动战中各个歼灭”等战术;在“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中运用“调虎离山”之计;“国内革命战争”中,运用“蘑菇战斗”、“运动战”等;“淮海战役”中用“瓮中捉鳖”战术;“辽沈战役”中用了“关门打狗”之计……)4.学生对照书下注释,了解全诗大意。

5.诵读诗歌:听录音——跟读——自读——齐读

三、自主活动,指导自学

(1)这首诗展示了红军长征途中遇到的哪些困难?

【明确】严酷的自然环境——横断山,路难行。天如火,水似银

残酷的社会环境——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

(2)面对这些困难,毛主席领导了红军展开了哪些战斗? 【明确】四渡赤水、飞渡乌江、威逼贵阳、佯攻昆明、巧渡金沙江(3)你觉得这首诗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明确】“毛泽东用兵真如神”——在表现了红军战士在艰难环境中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赞扬了毛主席用兵如神的军事艺术。

(4)诗歌小结:这首诗描写红军在路途难行、敌军重兵围困下,依靠毛主席的正确指挥,演出了四渡赤水、飞渡乌江、威逼贵阳、佯攻昆明、巧渡金沙江等一幕幕令人惊奇的话剧,彻底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表现了红军战士在艰难环境中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赞扬了毛主席用兵如神的军事艺术。

四、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1.《四渡赤水出奇兵》用词非常准确生动,请你从敌人、红军两方面各找出一些用得好的动词,分析其作用或妙处。

【明确】“压”写敌军来势汹汹,“弃”、“丢”写敌人狼狈不堪、望风而逃,前后对比鲜明,反衬我军的神勇;“出、飞渡、临、逼、赶、袭”写红军作战机动灵活,“毛主席用兵真如神”;“走”古义是跑,这里既说明红军徒步长征的艰难,又写出红军运动的快捷;“飞”写出红军再渡乌江天险的神速。2.这首歌词也恰当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你找一找,并任选一种举例并谈谈其表达作用。

【明确】①“横断山,路难行,天如火来水似银。”用比喻、夸张极写红军转战川黔边境所遇到的严酷的自然环境。

②“亲人送水来解渴,军民鱼水一家人。”把军民关系比作鱼水关系,说明红军和人民群众之间相互依存的深厚情谊。

③反复吟唱“横断山,路难行”,强调突出红军行军的艰难。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指名背诵《四渡赤水》;2.学生课后收集过雪山草地的资料,描绘精彩片段,要求同学尊重原作,尊重历史真实。

二、了解背景,整体感知

1.教师播放《过雪山草地》背景视频; 2.学生对照书下注释,了解全诗大意;

3.诵读诗歌:听录音——跟读——自读——齐读

三、自主活动,指导自学

(1)红军在过雪山草地时遇到了哪些困难? 【明确】环境恶劣、饥寒交迫,生存危机。

(2)面对这些困难,红军战士是如何看待这些困难的?

【明确】“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用夸张手法突出了红军敢于战胜一切困难的英雄气概。

(3)你觉得这首歌词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明确】“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因为官兵能同甘共苦,充满着革命的理想,有着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同时也点明了红军过雪山草地无往而不胜的根本原因。

(4)诗歌小结:这首诗描写了红军在百困交加的情况下,翻雪山,穿过草地的惊世创举,表现了红军战士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

四、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1.《过雪山草地》也恰当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你找一找,并任选一种举例并谈谈其表达作用。

【明确】①“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用夸张手法突出了红军敢于战胜一切困难的英雄气概。②“雪山低头迎远客”(不直说红军战士把高耸的雪山踩在脚底下)“低头”、“迎”把雪山拟人化,写出红军不畏艰难、豪迈乐观的气概和征服雪山的喜悦之情。③“草毯泥毡扎营盘”,“毯”、“毡”用比喻精练生动地展现了过草地时艰难困苦的情景,突出了红军在恶劣环境中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不怕难”的钢铁意志。④“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 用对偶充分表现了红军饥寒交迫的处境,一个“更”字,一个“越”字,再次突现了红军“不怕难”的精神。

2.比较《四渡赤水》《过雪山草地》在内容上和写法上的异同。【相同】

(1)都通过中心句直接表达主题;

(2)均由两部分组成,都对红军所遇的困难作了描绘,都用整齐集中的三言句描绘红军所处的险恶处境,渲染了一种紧张、激烈或庄严、残酷的气氛,对红军起到了烘托作用。都通过自然环境的恶劣来衬托红军战士在艰难环境中的大无畏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③句式都长短交错,整齐中略有变化:都以七言为主,整齐的句式、表现了一种壮阔的场面、宏大的气势,表现了红军从容不迫、英勇无畏的精神和乐观豪迈的情怀;

(3)句式相对整齐,韵脚和谐,表现了一种壮阔的场面、宏大的气势,表现了红军从容不迫、英勇无畏的精神和乐观豪迈的情怀;

【不同】(1)《过雪山草地》主要是表现自然环境的恶劣,红军饥寒交迫、生存危机之严重;《四渡赤水出奇兵》中则既表现了自然环境的恶劣,也写了敌军的凶猛攻击。(2)《四渡赤水》表现红军战士在艰难环境中的大无畏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同时侧重赞扬了毛主席用兵如神的军事艺术;《过雪山草地》主要是表现红军战士在艰难环境中的大无畏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同时,侧重表现了红军战士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也解释了红军过雪山草地无往而不胜的根本原因。

五、拓展延伸

1.红军长征途中翻越了夹金山、梦笔山、岷山等若干大雪山。这些雪山海拔高,山顶终年白雪覆盖,空气稀薄,气候复杂多变;草地主要指四川松潘的毛尔盖草地,上面泥潭、沼泽遍布,且被草蔓遮盖,极具隐蔽性,一不小心,人畜就可能遭灭顶之灾。红军长征途中前有杀敌,后有追兵,空中有敌机盘旋,红军指战员连续行军作战,缺少衣食,药品奇缺,许多战士尤其是伤病员都倒在了雪山草地。雪山草地,是长征途中最难走的一段道路。2.比较阅读

丁甘如(长征时任红三十一军第九师师部测绘员,后任成都军区司令部副参谋长、顾问。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过雪山草地

万苦艰辛出重围,又入雪山荒原地;饥腹奇寒旦可忍,难捱高原气体稀。三军肝胆硬如铁,经得狂风暴雨侵;饥寒交迫不挂齿,全靠主义照征程。神兵飞夺腊子口,会师陕甘挫追敌;日寇深入民族危,为求解放战到底。

悼战友

3.军人道德组歌由来 篇三

《军人道德组歌》是为贯彻落实江泽民主席关于增强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系统性、创造性的重要指示精神而创作的。这组歌曲反映了新时期革命军人道德的基本要求,是深入开展四个教育、加强部队思想政治建设生动形象的教材。认真组织部队学唱《军人道德组歌》,对于培养官兵高尚的道德情操,弘扬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树立威武之师、雄壮之师、胜利之师的良好形象,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各部队要运用多种形式,使组歌在军营唱起来,传播开。要搞好歌曲的宣讲,帮助官兵熟记歌词,理解思想内涵,提高践行军人道德规范的自觉性。

《军人道德组歌》包括《听党指挥歌》、《爱国奉献歌》、《爱军习武歌》、《严守纪律歌》、《官兵友爱歌》、《艰苦奋斗歌》、《革命气节歌》、《文明礼貌歌》8首歌曲。这组歌曲是总政治部组织部队著名词曲作者创作的。艺术家们深入基层连队,征求官兵的意见和建议,听战士试唱,反复讨论、修改,创作历时近一年时间。

4.《组歌》说课稿 篇四

河北省黄骅市第三中学刘付娥06110

一.教材简析

《组歌》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这一单元所选课文全部是散文诗。本文是黎巴嫩诗人纪伯伦《组歌》中的两篇。这两首散文诗都采用拟人手法,其中海浪的形象是一个博爱者形象,雨是一个奉献者和使者的形象。两文的想像都是紧贴着事物的自然物理特征而展开的。语言优美、典雅、清新,其语言风格征服了一代又一代东西方读者。

二.目标及重难点的确定

本单元的单元目标是加强诵读,在熟读中把握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的语境,领悟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同时指导学生学习课文的语言,积累课文的名言警句。结合课文的特点及其在单元中的地位,目标制定如下:1.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美丽的形象、意境;2.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学习和品味文章语言与特色;3.激发学生自由想象能力,引导学生热爱自然。本文是由两首散文诗组成,这两首散文诗都有鲜明的形象与意境,而《浪之歌》中表现了诗人对世间万物所怀的满腔的爱情,同时两文的语言优美清新,值得反复揣摩,因此,目标1、2定为本课的学习重点。品味语言及文章特色对八年级同学来说还有相当难度,所以目标2定为教学难点。

三.教法学法的选择

体会诗歌的情感要在朗读中进行,教法就首选朗读法;同时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合作交流的方法及发现探究的能力,学法定为自主合作探究式。选择依据:《新课程标准》“要努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方法 ”。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这个单元的选文都是散文诗,通过前面几篇课文的学习,同学们对“散文诗”这种文学体裁的特点已经有所认识,哪位同学能对此谈谈?

(所谓“散文诗”,就是具有散文抒情特征的诗,它在抒情手法上相当随和地接近散文:不分行,具有一般分行诗所缺少的散文美,如内在的韵律,宽广的抒情层面以及在一定程度上不排除逻辑思维等。但它又毕竟是诗(或者是一种形式特别的诗)体裁较为短小,具有诗质的致密等。)

我们在前面集中学习了几位中国作家的散文诗作品,同学们还知道哪些外国的著名散文诗作者吗?

(如屠格涅夫、波德莱尔、泰戈尔(他的《飞鸟集》、《吉檀迦利》等名著已从二三十年代起影响过我国不少作家。我们学习过他的《金色花》。)我们还学习过高尔基的《海燕》等。)

今天我们学习的这两首散文诗的作者纪伯伦,其在散文诗方面的成就和影响均可与以上诸位并肩。谁来对纪伯伦的有关情况作些介绍?

2、简介诗人纪伯伦(1883~1931)。

黎巴嫩诗人、散文作家、画家。生于黎巴嫩北部山乡卜舍里。12岁时随母去美国波士顿。两年后回到祖国,进贝鲁特“希克玛(睿智)”学校学习阿拉伯文、法文和绘画。学习期间,曾创办《真理》杂志,态度激进。1908年发表小说《叛逆的灵魂》,激怒当局,作品遭到查禁焚毁,本人被逐,再次前往美国。后去法国,在巴黎艺术学院学习绘画和雕塑,曾得到艺术大师罗丹的奖掖。1911年重返波士顿,次年迁往纽约长住,从事文学艺术创作活动,直至逝世。

纪伯伦青年时代以创作小说为主,定居美国后逐渐转为以写散文诗为主。他的小说几乎都用阿拉伯文写成,有短篇小说集《草原新娘》(1905)、《叛逆的灵魂》和长篇小说《折断的翅膀》(1911)等。《折断的翅膀》写东方妇女的悲惨命运和她们与命运的苦斗,谴责贪婪、狡诈和屈从,歌颂自尊、意志和力量。他的小说以主人公充满哲学意味的独白、对话和叙述,特别是被压迫被损害者充满激情的倾诉取胜。他用阿拉伯文发表的作品还有散文《音乐短章》(1905),散文诗集《泪与笑》(1913)、《暴风雨》(1920),诗集《行列圣歌》(1918),以及《珍闻与趣谈》(1923)、《与灵魂私语》(1927)等。

他用英文写的第一部作品是散文集《疯人》(1918)。此后陆继发表散文诗集《先驱者》(1920)、《先知》(1923)、《沙与沫》(1926)、《人之子耶稣》(1928)、《先知园》(1931)、《流浪者》等,以及诗剧《大地诸神》、《拉撒路和他的情人》等。《先知》被认为是他的代表作,作者以智者临别赠言的方式,论述了爱与美、生与死、婚姻与家庭、劳作与安乐、法律与自由、理智与热情、善恶与宗教等一系列人生和社会问题,充满比喻和哲理,具有东方色彩。纪伯伦并自绘充满浪漫情调和深刻寓意的插图。

纪伯伦认为诗人的职责是唱出“母亲心里的歌”。他的作品多以“爱”和“美”为主题,通过大胆的想象和象征的手法,表达深沉的感情和高远的理想。他的思想受尼采哲学影响较大。他的作品常常流露出愤世嫉俗的态度或表现某种神秘的力量。他是阿拉伯近代文学史上第一个使用散文诗体的作家,并组织领导过阿拉伯著名的海外文学团体“笔会”,为发展阿拉伯新文学作出过重大贡献。他的作品已译成世界多种文字,受到各国读者的欢迎。他的作品最先介绍到中国来的是《先知》(冰心译,1931)。从50年代起,他的其他作品也逐渐为中国读者所了解。

二、听读,整体感知形象及作者情感

1、听诗朗诵是一种高雅的活动,而听美好的散文诗更是能让人陶醉。请同学们闭上眼,美美地听读课文一遍,边听边想象其展现的画面,进入情境,体会文中美好的情韵。

(放朗读录音或教师配乐朗颂)

2、默读思考:这两首散文诗中的“浪”和“雨”的形象各有什么特点?请在横线上添加修饰语,说一说你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浪____________________的雨

如:热情洋溢的浪一往情深的浪无比忠诚的浪多情浪漫的浪温柔善良的浪痴情的浪缠绵的浪任性的浪等

滋润万物的雨让山河欢乐的雨让花草欢笑的雨为云彩和田野传递爱情的雨充满爱心的雨启迪心扉的雨沁人心田的雨等

3“诗根情”,作者写作散文诗,其根本就是要抒发内心充溢的情感。而这种情感往往借助于具体的形象来传达。也就是说,诗的形象(意象)之中渗透着诗人的情意。那么,这两首散文诗借助“浪”和“雨”的形象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浪之歌》

海浪被诗人赋予了一个浪漫的花的形象,它首先作为“海岸”的情人出现,在前四节中,铺陈出的是一个热恋中的女性形象,在周而复始的潮汐的律动中与爱人的难舍难分。接下来,这个女性化的形象融进了更深的寓意,它成为一个人间

世界的守护者--“夜阑人静,万物都在梦乡里沉睡,唯有我彻夜不眠”诗中海浪的爱情的内涵那不仅仅是对海岸的爱情,是更广阔的对世间万物所怀德满腹的爱情,在这里,我们恰恰看到了诗人自己的形象,诗人正应是这世间种种美好价值的守护者,正如诗的末尾所写,“这就是我的生活,这就是我终生的工作”。在这里海浪的形象已经化为诗人自己的坚定的声音--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海浪对爱情的态度,也正试诗人对祖国深厚情爱的反映。

纪伯伦常常在自己的诗作里,对祖国寄予深厚的恋情。《浪之歌》便是这类诗歌的代表作。

《雨之歌》

它主要采用的是拟人化的手法,雨的形象是一个奉献者和使者的形象,它滋润万物,同时也把距离遥远的事物连接起来。

文中的空间感是宽广浩大的,天上地下,雷电云霓,山河湖海,无所不至,但由于拟人手段的广泛运用,使文中的世界成为一个“人之境”,不过直到第七节“窗上的玻璃”和“敏感的心扉”出现,才真正引出了人的世界,也是因为人的存在,雨才获得了一种新的使者的身份--在潺潺的雨水中,我们敏感的心灵常常被引领着去触及那些平日常常离我们很远的记忆、梦想,一个深邃的精神的世界,让纪伯伦散文诗中的世界总处在运动之中,叹息、泪水和微笑只是人类世界运动过程的诸方面,乃是人类世界的一面运动着的镜子,诗歌表达了自己积极的人生态度。

4.请两位同学分别朗诵这两首散文诗,以加深对诗中形象及情感的理解。其他同学可轻声跟读。

女声配乐朗诵《浪之歌》,音乐可轻柔、舒缓一点。

男生配乐朗诵《雨之歌》,音乐可阳刚一点。

三、品读,感悟欣赏诗中美点

品诗是一种个性化的阅读行为,通过积极主动的情感体验,可以培养我们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品读这两首散文诗,可以从诗的形象,诗的语言,诗的修辞方式,诗的结构形式,诗的情感,诗的抒情方式等方面进行。

1、学生找出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大声地读一读,并说说喜欢的理由。

2、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个人兴趣,选择其中一篇认真品读,自选角度,说一句或多句品析课文美点的话。

先说《浪之歌》:“美在......”学生自由评说。

再说《雨之歌》:“美在......”学生自由评说。

第一,形象之美。

在《浪之歌》里,海浪被诗人赋予了一个浪漫的花的形象,它首先作为“海岸”的情人出现,她对情侣海岸一往情深,爱得热烈,爱得深沉,在周而复始的潮汐的律动中与爱人难分难舍。不仅如此,这个女性化的形象还被融进了更深广的喻义,它成为人间世界的守护者--“夜阑人静,万物都在梦乡里沉睡,唯有我彻夜不寐;时而歌唱,时而叹息”。

在《雨之歌》里,雨是一个奉献者和使者的形象,它滋润万物,同时也把距离遥远的事物联结起来。

第二,意蕴之美。

意蕴,就是渗透在作品艺术形象中的理性内涵,是读者能够体味得到的作品内在的情感、灵魂、风骨、精神及某种人生精义。从《浪之歌》中,我们可以领悟到诗中海浪的爱情的内涵,那不仅仅是对海岸的爱情,是更广阔的对世间万物所怀的满腹的爱情,这博大的爱情闪耀着母性的光辉--“爱情的真谛就是清醒”,因为爱着这世界,所以哪怕“彻夜不眠让我形容憔悴”,也要守护着这个世界,它的和谐,它的美。从中我们看到了诗人自己的形象,诗人正应是这世间种种美好价值的守护者,正如诗的末尾所写:“这就是我的生活:这就是我终生的工作”,在这里,海浪的形象已经幻化为诗人自己的坚定的声音。而在《雨之歌》里,雨的形象是多么令人欣喜,它是慷慨无私的奉献者和殷勤的使者。自然万物因为它的滋润而生动而美好。我们敏感的心灵常常就是在这潺潺的雨水中,被引领着去触及那些离我们很遥远的记忆、梦想,以及深邃的精神世界。

第三,表达之美。

两首散文诗的表达之美,美在语言的清丽流畅,美在诗中语义的递进伸展,美在丰富的想象,美在作者的想象与海浪和雨水的自然物理特性相贴合,美在比喻、对比、排比、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特别是《雨之歌》中拟人手法的灵活的多方面运用)美在它所营造出的咏叹调似的浪漫与抒情,......四、美读,享受审美乐趣

读诗是一种高雅的情感体验活动,当我们在想象中进入诗中的意境,体悟到诗中美好的情韵而又能恰当运用朗读技巧用声音加以传达,这时,我们的心灵深处便会激起情感的火花,受到美的熏陶。现在,请大家自由选择组诗《浪之歌》或《雨之歌》中的任意一首,按下列步骤,练习朗读。

媒体展示:

一读:重在整体感知诗中形象,注意语音的饱满与圆润。

二读:重在体味情感。注意语流顺畅,注意把握好朗读的节奏、停顿、快慢等。

三读:重在进入情境。注意韵脚,注意语气的轻重抑扬,注意体现散文诗的抒情性。

五、拓展阅读

5.《组歌》教学设计 篇五

教学目标

1、朗读与细读相结合;

2、篇章语义分析与自然常识讲解相结合;

3、锻炼学生自由想象的能力;

4、引导学生热爱自然、敬畏生命,《组歌》教学设计4。

教学重难点:

对诗歌中炽热爱情的理解与祖国深情厚爱的联系

教学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浪之歌)

一、课文导入

简介诗人纪伯伦(1883~1931)。

黎巴嫩诗人、散文作家、画家。生于黎巴嫩北部山乡卜舍里。12岁时随母去美国波士顿。两年后回到祖国,进贝鲁特“希克玛(睿智)”学校学习阿拉伯文、法文和绘画。学习期间,曾创办《真理》杂志,态度激进。19发表小说《叛逆的灵魂》,激怒当局,作品遭到查禁焚毁,本人被逐,再次前往美国。后去法国,在巴黎艺术学院学习绘画和雕塑,曾得到艺术大师罗丹的奖掖。19重返波士顿,次年迁往纽约长住,从事文学艺术创作活动,直至逝世。

纪伯伦青年时代以创作小说为主,定居美国后逐渐转为以写散文诗为主,初中二年级语文教案《组歌》教学设计4》。他的小说几乎都用阿拉伯文写成,有短篇小说集《草原新娘》(1905)、《叛逆的灵魂》和长篇小说《折断的翅膀》(1911)等。《折断的翅膀》写东方妇女的悲惨命运和她们与命运的苦斗,谴责贪婪、狡诈和屈从,歌颂自尊、意志和力量。他的小说以主人公充满哲学意味的`独白、对话和叙述,特别是被压迫被损害者充满激情的倾诉取胜。他用阿拉伯文发表的作品还有散文《音乐短章》(1905),散文诗集《泪与笑》 (1913)、《暴风雨》(1920),诗集《行列圣歌》(1918),以及《珍闻与趣谈》(1923)、《与灵魂私语》(1927)等。

他用英文写的第一部作品是散文集《疯人》(1918)。此后陆继发表散文诗集《先驱者》(1920)、《先知》 (1923)、《沙与沫》(1926)、《人之子耶稣》(1928)、《先知园》(1931)、《流浪者》等,以及诗剧《大地诸神》、《拉撒路和他的情人》等。《先知》被认为是他的代表作,作者以智者临别赠言的方式,论述了爱与美、生与死、婚姻与家庭、劳作与安乐、法律与自由、理智与热情、善恶与宗教等一系列人生和社会问题,充满比喻和哲理,具有东方色彩。纪伯伦并自绘充满浪漫情调和深刻寓意的插图。

纪伯伦认为诗人的职责是唱出“母亲心里的歌”。他的作品多以“爱”和“美”为主题,通过大胆的想象和象征的手法,表达深沉的感情和高远的理想。他的思想受尼采哲学影响较大。他的作品常常流露出愤世嫉俗的态度或表现某种神秘的力量。他是阿拉伯近代文学史上第一个使用散文诗体的作家,并组织领导过阿拉伯著名的海外文学团体“笔会”,为发展阿拉伯新文学作出过重大贡献。他的作品已译成世界多种文字,受到各国读者的欢迎。他的作品最先介绍到中国来的是《先知》(冰心译,1931)。从50年代起,他的其他作品也逐渐为中国读者所了解。

6.组歌教学设计 篇六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扎实掌握、积累词语。

2.感受两首散文诗中海浪和雨的形象特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3.感悟诗人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甘于奉献的思想感情,培养高尚的情怀。

预习内容及方法指导:

朗读课文,把握文章思想感情,把握文章的朗读基调

一、字词积累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炽热( ) 祷词( ) 执拗( ) 俊俏( )衷情( )馈赠( ) 憔悴

真谛( ) 璀璨( ) 镶嵌( )翱翔( )长吁短叹( ) 千山万壑

2.解词

执拗:

璀璨:

心扉:

酷肖:

海誓山盟:

千山万壑:

盛气凌人:

3.多音字、形似字注音及组词(常见常用易错的)

拗 纤

二、文学常识

作者:纪伯伦,I1883-1931)黎巴嫩 、、。生于黎巴嫩北部山乡。他是阿拍伯近代文学史上第一个使用散文诗体的作家。他青年时代以创作小说为主,定居美国后逐渐转为以写散文诗为主。

纪伯伦认为诗人的职责是唱出“母亲心里的歌”。他的作品多以“爱和美为主题,通过大胆的想象和象征的手法,表达深觉的感情和高远的理想。他的思想爱尼采哲学影响较大。他的作品常常流露出愤世嫉俗的态度或表现某种神秘的力量。

三、整体感知(再读课文,读出自己的理解与思索)

1.朗读课文,读出感情和节奏,读后谈谈你是用一种怎样的语气和节奏读的。

2.文中的海浪和雨分别是怎样的形象?勾画有关句子并概括。

我的疑问:

探究案:

1.找出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并加以评析。畅所欲言,以下列句式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

先说《浪之歌》:“美在 ”;再说《雨之歌》:“美在 ”

2.理解海浪和雨的形象“海浪”和“雨”的形象各有什么特点?请在横线上添加修饰语,说一说你的理解的浪、的雨

3.浪唱出了怎样的歌?作者借“浪之歌”要表达什么意思和感情?

4.思考“雨”在文中是怎样的形象?作者要表达什么思想感情?

拓展延伸----仿写:

1.潮水涨来时,我拥抱着他;潮水退去时,我扑倒在他的脚下。(运用拟人和并列句式)

2.运用“曾有多少次,当……时,我……;曾有多少次,当……时,我……;曾有多少我……”句式来说一段话。(说话要有一个中心,前后句衔接自然。)

检测反馈:

1.文学常识填空。

本文选自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黎巴嫩诗人、画家。著有散文诗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沙与沫》等。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 )

A.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

B.电门一关,就可以阻止电流不再通过。

C.谁也不能否认地球不是围着太阳转。

D.有没有健全的体魄,是能否成为接班人的前提。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我很愤怒小兄弟这样苦心孤诣地来偷做没出息孩子的玩艺。

B《水浒传》这部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抑扬顿挫,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C“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

D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我的收获:

作业:模仿,锻练自由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

7.记住乡愁组歌歌词 篇七

一、乡土气韵

燕儿邀请 童年回望,故园小村有乡恋梦想,

清澈纯净 花香对岸,流畅着啊永远的芬芳。

青柳伸腰长,风儿为伴,一看蓝天碧,云绕山岗,

你在村头西,我住小巷,我把青春梦,画在你手上。

春风绿家乡,留下我目光,忆海中徘徊,梦中常相伴,

童年的笑声,在小镇四方,心灵底片上,铭记故乡模样……

二、桑梓情谊

美极了,美极了,朝霞把那树林尽染哎,

树梢儿拉着云慢慢瞧,这是我家乡春天。

马儿跑起来啊风儿追,小草生长得那样翠,

老大爷喜得那胡儿翘,小伙子爱情在山村哎……

静极了,静极了,响起了啊悠扬的`牧笛,

风儿请树梢来一起听,这是我家乡春夜。

星儿眨着眼羞红了脸,笛声吹得姑娘心醉,

小树林起舞挲挲响啊,清清水深 情在湖心哎……

三、文脉传承

水塘问我,你又去了哪里,

稻谷拉我,好久不见你身迹,

多少话想对你诉说,细想后埋在心底,

映山红年年开山坡,那是我梦中来看望你……

水车在响,流水去看小溪,

青草点头,血脉伴故乡大地,

多少回梦里见父母,还是穿着那身衣,

南飞雁展翅在天空,带去我对故土回忆……

四、历史记忆

用我那绵绵的手掌,抚摸着鼠标脸庞,

箭头点在荧屏上,看到家乡精彩模样。

用我那暖暖的指尖,击打着键盘心坎,

搜寻村落的时光,心儿随老照片歌唱。

出外度过了分分秒秒,小村庄出现新的景象,

键盘问鼠标,鼠标看键盘,别离故乡却是深情地向往。

五、精神归属

青山高哎歌儿响,邻家个阿妹采茶忙,

露珠儿睡在那叶片上,轻轻摇醒哦跟妹唱,

唱给家园福吉祥, 唱出乡土新模样,

无论你走向大地远方, 山水牵挂啊你的梦想。

江水清哎洗衣衫, 邻村个阿哥莫偷看,

小鱼儿点头捎上情话, 月夜等你在后山粱,

等到花儿羞红脸, 等来艳阳满山岗,

无论岁月似水流淌,你去他乡啊幸福伴。

六、家国情怀

有一种感觉是思念,有一曲回顾是乡恋,

泱泱五千年同是一片天,

芸芸众百姓铁骨意志坚。

啊,春夏秋冬故乡情, 江山多娇爱我中国。

有一种深情乡思连,有一生呼唤乡亲见,

海天共碧色白云寄思念,

九州中国梦百姓尽欢颜。

8.组歌的教学设计 篇八

这两首散文诗,语言清丽流畅,句式整齐匀称,字里行间充溢着咏叹调式的浪漫与抒情,也渗透出深厚的理性内涵。如此富有诗意的美文,需要精心设计、有序指导学生美读。在美读中尽享语言的独特魅力,激发和谐的情感共鸣,在美读中获得语感的、情感的、美感的熏陶,在美读中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步骤】

一、学法简介,导入课文

美的散文诗需要美读。通过美读,体味诗的音乐美,品味诗的画面美,感受诗的语言美,体悟诗的情感美,从而得到审美的享受。现在,让我们美美地读《浪之歌》!

二、配乐诵读,体味诗的音乐美

1、播放配乐朗诵,学生轻声和读。注意节奏、停顿、重音,尤其是韵脚的处理,标明韵脚,把握节奏。

2、全班配乐齐读,要求抑扬顿挫,体会诗在辞色、声音上的美感,读出诗的音乐美。

三、想像诵读,品味诗的画面美

同学们带着想像诵读,品味“浪”的生活图景,用“我读出了这一幅美丽的画面”领起,描述诗中的画面。

四、自由品读,感受诗的语言美

这是一首优美的散文诗,语言婉约清丽,极具美感。自由品读,找出你认为美的词句,具体品析,用“美,美在________”的句式表述。

学生发言交流,教师总结评点,重点突出:

1、用词之美:

文中一组拟人化的动词,如“搂抱”、“亲吻”、“拥抱”、“扑倒”等,生动贴切地描绘热恋中的“浪”与“海岸”相亲相爱、难舍难分的情态;一组成语,如“碧海丹霞”、“长吁短叹”、“纹丝不动”、“死里逃生”等,言简意丰,让人产生无穷联想;一组叠词,如“相亲相近”、“相离相分”、“紧紧”、“嘻嘻哈哈”,富有韵律,极具音乐的美感。

2、写句之美:

文中一组由语意对举与反衬组合的精美对称句,如第二、三段,对比鲜明,具有对称的美;第五段的排比句,层次分明地表现星空、美人鱼、礁石和情人组成的画面中“浪”的守护者形象。还有一些特殊的句子,如“纵使我满腹爱情,而爱情的真谛就是清醒”、“这就是我的生活;这就是我终身的工作”等,或在语意层次上显得丰富而有气势,或形象准确地传情达意,显出独具特色的语言魅力。

五、深情演读,体悟诗的情感美

学生饱含深情演读,体悟文章字里行间渗透的情感。读后思考:

1、作者笔下的“浪”是怎样的形象?

(用给“浪”填充修饰语的方式,把握“浪”的个性及喻义。如热情洋溢的浪、无比忠诚的浪、温柔善良的浪、守护人世间的浪等)

2、作者借“浪”的形象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联系诗人的生活经历,重点品味文章最后两段表达的感情)

六、学生学法实践:运用以上“美读法”,自主学习《雨之歌》

1、用配乐诵读的方式,读出文章的音乐美。

2、带着想像诵读,用“我读出了这幅画面

”的句式描述诗中的画面。

3、从用词、写句的角度,品味文章的语言。重点品读叠词、拟人句的妙用。

4、用深情演读的方式,体悟文中的情感。重点理解结尾一段的含义。

七、学法小结

资料整合平台:

1、课文背景资料:

作者简介(见《教师教学用书》)。

2、课文扩读材料:

《美之歌》、《花之歌》、《幸福之歌》。

【使用建议】

9.组歌教学反思 篇九

这篇课文有《四渡赤水出奇兵》和《过雪山草地》两首诗歌。说实在的,以前教学这篇课文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读、说、思、议,逐步理解诗歌内容,突破重难点的。学生掌没掌握心理比较有底。现在利用导学案来上这样的课,我的心里有点黄。于是,我在课前预习时着重要求学生查找资料,并把课文熟读成诵。我个人也查找了许多的相关资料,如“四渡赤水”、“乌江天险重飞渡”等等,在充分了解了这些背景资料后,通过导学案练习发现学生能更准确地从文中找出表现红军“难”和表现毛主席用兵“神”的词句。通过欣赏和和学唱这两首诗歌,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很快背熟了课文。

在课前预习时着重要求学生查找资料。如“四渡赤水”、“乌江天险重飞渡”等等,当然,教者也作了一定的准备工作,我补充的背景都是浅层的,都是梗概。

在充分了解了这些背景资料后,我把重点放在了理解诗句和朗读诗句上。选择了边读边补充的方式,在补充背景中创设情境,在创设情境中理解诗句,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指导朗读。

上一篇:大数据读书笔记下一篇:必修一第3章第1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