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本科自考科目

2024-08-21

会计本科自考科目(通用8篇)

1.会计本科自考科目 篇一

河南自考本科科目有哪些

河南自考报名本科是自学考试的一种,河南自考是以提升学历为主的考试,河南自考根据层次不同,以下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河南自考本科科目有哪些的详细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河南自考本科都有哪些考试科目?

1、公共课。

自考本科公共课是必考课程,一般来说自考本科的公共课有3-5门,其中《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英语二》三门课程为必考公共课,无论选择哪个专业课,都需要考试这三门科目。

另外就是根据报考的专业不同,有一些科目会增加公共课的考试科目,比如说理工类会增加《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等科目;应用型专业会增加《计算机应用基础》或《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科目等。

2、专业课。

自考本科专业课的科目门数具体要看大家所报考的专业,一般来说自考本科的专业课有8-10门。比如说教育学专业需要考的课程就包括教育学原理、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课程与教学论、德育原理、中外教育简史、教育管理原理等等几门课程,但是具体情况还是要根据主考院校对此专业教学的要求设置来看。

另外还有部分专业分为必考科目和选考科目,对于选考科目考生可根据学分选择自己要考试的课程。

3、换考课程。

换考课程也就是指英语自学难度大的考生可以不考英语二,而多考几门其他课程来替代英语二的学分。一般来说换考课程需要考3-5门课程。

河南自考本科报名条件有哪些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不受性别、年龄、民族、种族和已受教育程度的限制,均可按省教育考试院规定的`时间和地点报名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2、必须为具有国家承认的正式专科学历者,方可报考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段。

3、党校及干部大学专科毕业人员,不具备参加本科段考试的资格。

4、参加本科段考试的考生,应持专科毕业证书和本人身份证到当地该专业的报名点报名。报考与所学专科专业不同的本科,根据专业的不同需要加试相应的课程。

河南自考报名本科文凭找工作有用吗

河南自考本科文凭找工作是有用的。自考本科是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国家考试相结合的高等教育形式,自考本科文凭是同属于国民教育系列学历,同样受到国家承认、社会认可,含金量仅次于统招本科文凭。目前,世界上也有20多个国家承认我国自考本科文凭。

在当今社会,许多企事业单位招聘的学历要求都在本科及以上学历。如一些学校招聘教师要求本科学历,大多数的公务员工作岗位也是要求本科学历才可以报考,即使是允许专科生报考,工作地点基本在基层。一些国家机关或事业单位招聘基本是按学历定工资的,本科文凭的工资会比专科文凭更高一个档次。没有本科文凭,会丧失许多理想的工作机会。可见,自考本科文凭找工作是有用的。

2.会计自考科目及备考经验 篇二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会计学专业包括专科和本科两个学历层次,其中专科

段是报考人数较多的专业之一。为了帮助参加自学考试并且准备选择会计学专业作为所学专业的考生,了解会计学专业专科(本科)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考试要求等有关事宜,下面对会计学专业加以介绍,以期对考生有所帮助。

会计学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跨世纪的、在会计学方面具有

创新精神的实际工作者以及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管理人才。这些人才的具体要求是:①热爱祖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有理想、有道德、热爱本职工作,立志为我国经济建设和企事业经济管理做贡献;②系统牢固地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具有独立操作、分析能力,较好地处理企业事业会计事务,具有较高的理财能力。本科还要求掌握一门外国语,基本能够阅读本专业外文书籍。

会计学专业专科段的主干课程有《基础会计学》、《财务会计学》、《成本会计学》(选)、《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选)、《财务管理学》还有公共基础课《哲学》、《高等数学(一)》、《大学语文》以及经济管理类公共基础课《政治经济学(财经类)》、《宏观经济管理学》、《财政与金融》、《国民经济统计概论》、《经济法概论》、《计算机应用基础》。以上十三门课程考试合格后即可办理专科毕业手续。

报考会计学专业本科段必须是在获得本专业专科毕业证之后。本科

3.自考会计本科毕业论文欣赏 篇三

一、我国会计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存在的主要问题

上个世纪80年代,我国本科会计教育的培养目标原国家教委及财政部确定为:培养能在企事业单位、会计师事务所、经济管理部门、学校、研究机构从事会计实际工作和本专业教学、研究工作的德才兼备的高级专业人才。在这一总体要求下,很多高校会计人才培养目标一般都套用教育部的教育目标。然而我们培养的本科生毕业后能否成为高级会计人才,不仅取决于其实际工作能力、职称评定等情况,而且还需要一定的工作积累和工作经验。高校一开始不可能就培养出社会需要的高级会计人才,只能培养学生将来具备成为高级会计人员所应具备的各项能力。但是,我们很多高校并没有根据社会需要,地方特点、行业需求以及会计人才发展趋势等方面因素来思考人才培养目标,培养目标空而大,缺乏特色,起不到很好的指导作用。在人才培养质量要求上,国家重点院校、一般本科院校、新建本科院校也基本雷同,体现不出不同类型学校的办学特色。由于不同高校办学质量和层次存在差异,各地经济发展对会计人才质量要求也不同,各个学校培养出来的会计人才应该是有所区别的,不同层次的学校,应根据自身条件和所处的经济环境,制定符合学校情况、实际可行的人才培养目标。会计人才市场需求也是有层次的,包括出纳、会计、财务主管、企业会计、事业单位会计、政府机关会计、注册会计师、财会教师和科研人员等。不同层次学校的培养目标应有区别。本科院校培养的会计人员不仅要会记账、算账、报账,更要会用账,其发展前途是会计主管和注册会计师,也就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从社会整体来看,那些简单的操作型会计人员确实饱和了,但高层次复合型会计人才却远远不能满足社会需求,现实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要已从过去简单地对数量的要求转化为对综合素质的质量要求。

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开放,经济全球化发展,我国经济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社会对会计人才的质量也提出了愈来愈高的要求:首先,会计职业所从事的工作范围更加宽广,会计学生将来面临的将是多元化和开放性工作;其次,社会经济活动的交叉和融合,形成了对“边缘人才”的需求;再次,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已不仅限于具备会计专业知识与能力,随着经济的发展,尤其是经济全球化和资本要素知识化,对会计人员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务院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应将素质教育渗透到专业教育之中,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专业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创新精神。一个人对社会贡献的大小,取决于一个人的全面素质。而一个人的素质最关键的是取决于学校综合素质的教育与培养。但从总体上看,我国会计教育仍侧重于专业技术素质教育,而忽视职业道德和人格素质培养,忽视对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对各种能力的培养。

二、会计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质量要求

关于会计人才培养目标,美国会计教育改革委员会认为,会计教育的目的并非是要让学生在刚刚从事会计职业时即已成为专业的会计工作者,而是要使学生具有作为一名会计人员所应具备的和创新能力。同时还认为,会计学业教育的要求与会计职业考试是两项不同的标准,应区分学业课程和职业会计准备课程。因此,美国会计教育改革委员会将会计本科教育的目标表述为:“为日益拓展的会计职业作准备”。国际会计师联合会对会计教育的培养目标阐述为:一是对会计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二是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工作的能力;三是从事专业的态度和。从中可以看出,国际会计师联合会的会计教育目标注重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从发达国家和国际会计师联合会对会计教育目标要求,结合我国会计教育发展及会计市场对会计人才的需要实际,我们认为,我国高校会计本科教育人才目标的确定,一是要坚持现实性与前瞻性,稳定性与适度弹性相结合原则。人才培养的务实性要求会计教育要分析和判断会计人才市场需求变化(包括数量、质量、人才层次)并进行相应调整,但也不应频繁调整,造成人才培养的茫然。因此,会计教育培养目标的确定在考虑现实需要的同时,还要思考人才需求的未来趋势,以使培养的会计人才能够适应时代的变迁,避免会计教育的滞后性,在确定相对稳定的教育目标时要保持适度的弹性调整空间;二是要坚持一般目标与特色目标相结合的原则。会计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其培养目标要体现会计人才培养的一般特点,同时还应结合学校定位、资源、明定体现学校特色,相对差异化的会计教育培养目标,发挥学生和学校的比较优势。

因此,会计本科专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质量应反映会计环境的内在要求,充分考虑不同高校教育资源,区域经济发展对会计人才的不同要求,并涵盖教育导向,会计人才培养品质要求和培养定位等要素。

1、会计教育培养目标首先应考虑会计教育环境的需要

会计教育是为会计人才服务的,会计人才培养目标,主要取决于社会环境或会计人才市场对会计人才所需知识、能力范围及其结构的判断来界定。经济环境是影响会计发展的首要因素,同时也是推动会计教育发展的重要动力,它直接影响着会计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会计规范的制定及会计实务的发展。

2、会计教育培养目标应高度关注学生的就业和持续发展要求

会计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输送所需的人才,而人才品质的高低则由市场来检验。因此,会计教育首先是就业导向,既要了解宏观环境的共性或普遍要求,也要了解微观环境的个体或特殊需要。培养既能符合社会总体一般要求又能满足各需求主体的差异化要求的会计人才,是对会计教育的根本要求。然而一次就业并不意味着教育使命的完结,培养适应社会变革和发展需要,具有自我再造和发展能力的会计人才是会计培养的根本目的,培养学生具有终生发展、持续发展的能力就成了当前会计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3、会计教育培养目标应反应知识与能力并重的需要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培养目标要求,会计教育的目标是知识传输和能力培养并重的。就目前教育界多数共识看,会计本科专业学生应具备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基础知识指培养会计人员求知、思维、分析、语言、写作等方面能力的知识及与会计密切相关的经济、财政、市场、管理、组织行为、贸易、金融、法律等知识。专业知识包括财务管理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税务、信息系统、审计、非营利组织会计、国际会计、会计理论及会计职能等有关知识。就能力而言,按全球八大会计公司要求,会计人员的能力主要包括:(1)记账及编制报表能力、财务分析能力;(2)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熟练地掌握和运用财务软件的能力,掌握互联网技术;(3)交流能力:对下达任务的理解能力、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团队协作能力;(4)分析和决策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对机会和风险的判断能力、资源配置中的策划能力;(5)领导能力:组织能力、激励成员的能力、协调和解决矛盾的能力;(6)获取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及创新能力。

三、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质量的实现途径

(一)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适应经济发展、会计人才市场及发展需求

与飞速发展的社会经济相比,会计教育总是存在着某种程度的滞后性。当今社会知识、理论、方法、技术飞速发展,知识更新周期越来越短。有的知识在学生未毕业就已陈旧,这就使得会计教育很难把握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且学生毕业后,还会遇到许多新知识和技能。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和适应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强调学生掌握“学会学习”的能力,就是要使学生知道从哪里能很快准确地找到他不知道的东西。随着会计环境的变化,会计人才市场对会计人员的能力要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国实务部门对会计人员的计算机能力、工作态度及责任心有较高的要求;对会计人员的沟通能力、团队精神也日益受到重视,而且职位越高对沟通能力的要求越高;对职业道德、外语能力、领导能力、文字表达能力、接受新知识能力等也引起了实务界的关注。会计教育要以培养这些能力为主要目标,满足实务部门对会计人才的需求。

(二)各高校在确定会计人才培养目标时,应实现差异化战略,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色。

基于我国会计教育的实际情况,我国的会计教育不能树立单一的培养目标,而应分阶段、多层次确定培养目标。所谓“分阶段”。主要是从会计的学历教育来说,就是区分专科、本科、硕士、博士不同的学历阶段,树立不同的培养目标。所谓“多层次”,主要是从同一阶段的人才培养来说,即使同一学历阶段,也不宜对所有学校和学生树立相同的培养目标,而应有所区别。如,对专科生应侧重实践技能的培养;对博士研究生应注重研究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的培养;本科会计教育应注重学生综合素质计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研究型综合性大学应发挥自身科研实力雄厚、教学质量高、国内知名度高的优势,尤其要重视通识教育,培养理论基础厚、综合能力强、人文修养底蕴深厚的复合型人才;教学型大学应以教学为主,是培养应用型高级人才的主要基地,要结合国家和本地实际,培养出高素质的、动手能力强的实践型人才。

(三)会计人才培养目标的设计,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协调和持续发展

一是要树立新的会计人才观。从长远和现实的角度看,由于社会环境的变化,如复杂的经济环境、计算机网络的普及、会计的国际化要求会计人员尽可能是复合型人才。所以,我们应当变专才教育为通才教育,培养学生掌握管理通用的知识,使学生用宽广的视野来看待公司及其环境;二是变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中心。教育应该是师生之间“双向互动”、“教学相长”的过程,而非教育者的独占。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双方是平等的。“以学生为本”符合“平等教育”和“个性教育”的理念,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富有想象力地吸收知识;三是由以“传授知识”为主变为“传授学习方法”和“增强学生能力和素质”为主。对一个人终生有益的不是知识,而是学习方法。知识永远学不完,如果没有学习知识的方法,学过的许多知识很快就会过时。教师要从“传授知识”转变为“传授学习方法”,让学生逐渐养成自我学习与不断更新知识的习惯和能力,获得全面、持续发展。

(四)专业本科的培养目标要满足全球化的需要

以经济全球化为特征的对会计教育提出了新需求,即会计教育必须“面向全球培养人”,要培养在知识、能力、心理、精神等诸方面能主动适应经济全球化的人才。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开放、加入WTO使得以全球化的视野培养会计人才更加重要,高校应更注重从全球的角度理解会计人才的培养,会计人才的培养应考虑会计人才国际流动的需要、满足国际经济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在这方面,我们应更多的借鉴美国等发达国家会计人才培养目标。

(五)改革传统的人才培养方式,加强人文教育和不同学科之间的融合

4.自考本科会计学毕业论文 篇四

通过加强社会监督力量,促使企业循轨运行,重视和完善内部会计控制,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并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16]

针对内部会计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应该采取以下几个措施:

第一,科学完善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体系需要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会计人员队伍。

第二,良好的信息和沟通系统能使企业及时掌握营运状况,并在有关部门和人员之间进行沟通。会计电算化节省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人为因素对内部会计控制的影响。应特别注意开发与引进先进的企业财务与管理软件,逐步建立高质量的企业信息沟通系统。

第三,引入独立董事制度,建立审计委员会和薪酬委员会,对提高董事会的质量,弥补目前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上的欠缺是非常有实际意义的。

第四,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为防止和发现差错和舞弊提供的是“合理的”“必须的”而非“绝对的”保证。因此除了其自身应该不断修订、完善外,还要实施必要的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以克服内部会计控制的局限性。

最后,通过产权制度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领导人与企业兴衰息息相关,企业领导者才会有动力去实施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才会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结 语

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的努力,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其基本目标应该是在保证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前提下,保证企业顺畅运转而又小失控制,同时,要能对非常规业务进行有效的反应,通过对内部控制的检测和评价,保证企业内部控制能进行有效的自我调节。

参考文献

[1]李雪静.对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几点思考.黑龙江对外经贸[J],, 8期

[2]姜茂生,王海连. 从公司治理角度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N]. 证券日报, .

[3]柴童,黄国成.关注我国企业内部控制 [N].中国财经报; .

[4]刘玲. 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从何抓起?[N].中国财经报, 2007 .

[5]顾殿伟.内部会计控制与社会监督.中国总会计师[J],2007-2-12 .

[6]孙瑞东,孙淑香.浅析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中国会计师网[EB/OL].http://www.ccpan.com/html/gl/qycw/nbkz/2006/1018/377432.php./-10-29 .

[7]刘杰.浅议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会计之友[J],2007,20期.

[8]朱玉香.论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存在问题及其对策.管理科学文摘[J],2006,01期.

[9]张丽红. 试论我国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J]. 时代经贸(下旬刊), 2008,(S1) .

[10]徐建玲,刘举煌.加强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经营管理者[J],2006,12期.

致 谢

经过三年的艰苦跋涉,两个多月的精心准备,我的毕业论文终于划上句号,大学本科也即将结束。从开始接到论文题目到系统的实现,再到论文文章的完成,每走一步对我来说都是新的尝试与挑战,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敲完最后一个字符,我感触颇多。虽然其中没有什么值得特别炫耀的成果,但对我而言,是宝贵的。

5.自考专升本考试科目有哪些 篇五

自考专升本考试科目有哪些

什么是自考专升本?

自考专升本(即独立本科段)指已经获得了专科文凭的学生或者在读大专生,通过自考的方式拿到本科的毕业证。自考本科是我国基本高等教育制度之一,成绩合格后由主考学院和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联合颁发大学毕业证书,国家承认学历,符合条件者由主考大学授予学士学位。

独立本科段报考条件很松,简单点说就是在拿本科毕业证之前有国家承认的专科学历(国民教育系列学历)就可以,自考也比较自由,考试没有考过可以补考,相对来说次数没有限制,也没有具体的时间限制。

自考主考学校和专业很多,考试科目也很多,有的自考本科需考试一二十门左右,有的甚至超过30门。

自考专升本考试科目有哪些:根据专业的不同,考试科目不同,下面举例一些专升本专业主要课程,仅供参考。

1、会计学(专升本)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综合素质,熟悉经济、管理基本理论,掌握现代财务理论和会计专业知识与操作技能,具有基本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毕业后能在会计师事务所,企事业单位,各级各类行政部门从事会计实务,会计管理及会计研究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成本会计、财务会计、统计学、管理会计学、中国税制、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计算机会计、资本运营管理、财务报表分析、高级财务会计、审计学和市场营销学等。

2、工程管理(专升本)

本专业培养具备土木工程技术和管理学、经济学基础知识,掌握现代管理科学理论、方法,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可在政府工程建设主管部门、投资开发公司、房地产开发企业、工程监理咨询公司、施工企业、国际工程承包公司、物业管理等单位从事相关工作的复合型管理人才。

主要课程:管理学原理、结构力学、工程结构、工程经济学、工程造价、工程合同管理、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房地产开发与经营、施工技术、施工组织学等。

寄锦教育,寄锦云课堂

3、工商管理(专升本)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综合素质,熟悉管理学、经济学和企业管理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现代企业管理方法和技能,具有处理企业管理实际问题基本能力,适合在企、事业单位及各级政府部门从事管理、科研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管理学、经济法、西方经济学、物流管理学、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投资项目分析与管理、市场营销、企业战略管理等。

4、行政管理(专升本)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素质,掌握现代行政管理学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从事行政管理的基本业务能力,能在各级各类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社会中介组织从事行政管理工作以及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政治学、管理学、公共经济学、公共管理学、公共政策分析、行政领导学、行政法、电子政务、公务员考试实务等。

5、金融学(专升本)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综合素质,具备坚实的经济学和金融学理论基础,系统掌握现代货币、信用、银行、证券等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各类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金融实际工作的复合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数据库原理及应用、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金融法、会计学、金融企业会计、货币金融学、国际金融学、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投资银行学等。

6、国际经济与贸易(专升本)

本专业培养系统掌握经济学、管理学基础理论,熟悉国际贸易规则和中国对外贸易政策法规,具备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涉外经济贸易部门、外资企业和政府机构从事外贸及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国际贸易、国际结算、外贸商务函电、国际商法、世界贸易组织概论、国际投资学等。

7、人力资源管理(专升本)

本专业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及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人力资源管理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管理学、西方经济学、统计学、会计学、市场营销、人力资源规划、组织行为学、薪酬管理、绩效管理、企业战略管理等。

寄锦教育,寄锦云课堂

8、新闻学(专升本)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扎实的知识功底和较强创新能力,系统掌握新闻学基础理论和实务技能,能在新闻传媒、企事业单位、党政机关等部门从事编辑、采访、新闻传播、文秘、公关、管理等各类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主要课程:新闻学概论、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摄影、中外新闻报道比较、新闻评论、新闻编辑、传播学概论、媒介经营管理等。

9、法学(专升本)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法学理论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能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仲裁机构、法律服务机构从事法律工作或管理工作的法律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民法学、法理学、宪法与行政法、商法学、经济法学、民事诉讼法学、刑法学、刑事诉讼法学、知识产权法、国际经济法、律师制度与实务等。

10、广播电视编导(专升本)

本专业培养广播电视编导复合应用型专门人才。学生经过本科阶段培养,具有较高的政治素养和理论修养,熟悉党和国家的宣传法规与政策,具备较高的文化与艺术综合素质,掌握广播电视节目编采、策划、创作、制作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毕业后胜任广播电视系统、影视制作单位和文化宣传部门的编导、记者、编辑、策划、导演等工作。

主要课程:广播电视概论、新闻学概论、传播学概论、艺术概论、影视摄像与照明、数字化影视制作、电视音乐与音响、录音技术、电视编辑、电视节目导播、广播电视节目策划、广播电视新闻、广播电视文艺、专题片与纪录片创作、影视精品读解等。

1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升本)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综合素质,系统掌握计算机硬件、软件与应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掌握计算机系统分析和设计的基本方法,具有基本的系统研究和开发能力,能在科研部门、学校、企业、技术和行政单位从事计算机科研、应用和维护管理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工程数学、程序设计、电路与电子学、数据结构、操作系统原理、计算机组成与结构、计算机网络原理、操作系统原理、编译原理、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软件工程等。

12、软件工程(专升本)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综合素质、坚实软件理论与软件工程专业基础知识,具有较强软件设计与实践能力和良好的项目管理能力,能在计算机软件领域从事科研、技术开发及管理工

寄锦教育,寄锦云课堂

作的实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工程数学、数据结构和算法、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操作系统、软件工程、网络原理、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软件测试、软件项目管理等。

13、土木工程(专升本)

本专业培养掌握土木工程专业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从事土木工程的项目规划、设计、施工及管理的能力,能在房屋建筑、地下建筑、隧道、道路、桥梁等的设计、施工、管理、投资、开发部门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工程力学、结构力学、工程测量、工程结构原理、施工技术、工程造价、土木工程概论、结构CAD、建设法规等。

14、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升本)

本专业培养具备机械制造及自动化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加工过程自动化、机械控制工程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的高等工程技术应用与研究人才。

主要课程:机械设计、控制工程基础、现代测试技术、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液压与气压传动、机械制造技术、数控技术、机械CAD/CAM等。

15、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升本)

本专业培养能够从事电气工程领域尤其是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机电器及控制、电力电子技术应用等领域的系统运行、自动控制、信息处理、试验分析、研究开发、计算机技术与经济管理等的宽口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电路原理、电子技术基础、微机原理、软件技术基础、自动控制理论、信号处理技术、电力系统稳态与瞬态分析、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力系统优化运行与控制、电机学、电机与电器等。

16、电子信息工程(专升本)

本专业培养具备信息的获取、处理、传输、交换与检测基本理论知识;掌握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和微波技术的开发与应用;能从事各类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的研究、设计、制造及其应用与开发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电路原理、电子技术基础、微机原理、自动控制理论、信号处理技术、信号与系统、信息理论与编码、数字信号处理、电磁场理论、通信工程等。

17、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升本)

寄锦教育,寄锦云课堂

本专业培养具备无机非金属材料及其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方面的知识,能在无机非金属材料结构研究与分析、材料的制备、材料成型与加工等领域从事技术开发、工艺和设备设计、生产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硅酸盐物理化学、无机材料测试技术、无机材料分析技术、无机材料工业技术装备、热工基础与设备、无机材料工艺学、复合材料等。

18、建筑学(专升本)

本专业培养学生掌握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基本技能和设计方法,初步具备项目策划、建筑设计方案和建筑施工图绘制等方面的基本能力。能在各类建筑、规划设计单位从事建筑设计、环境设计、城市设计及建筑科研工作,也可从事建筑教育、建筑技术管理、建筑工程策划及建设项目开发等工作的复合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设计基础、素描、色彩、美术史、建筑制图与识图、建筑设计、建筑构造、城市规划原理、中外建筑史、建筑法规、居住区规划、公共建筑设计原理等。

自考本科的必考科目:英语

6.会计本科自考科目 篇六

河北省教育考试院-河北自学考试(自考)】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我国高等教育基本制度之一,是以学历考试为主的高等教育国家考试,是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国家考试相结合的高等教育形式,也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教育(独立本科段)专业是为适应我省中小学汉语言文学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而设置的;该专业根据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特点,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注重考核应考者对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历层次和规格:本专业为本科层次,总体上与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同专业的水平相一致。本专业采用学分制,每门课程考试合格后发给课程合格证书,并获得该课程相应的学分。凡取得本专业规定的13 门考试课程的合格成绩,并通过相应课程的实践性环节考核,学分累计不低于74学分,思想品德经鉴定符合要求者,发给汉语言文学教育(独立本科段)毕业证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河北师范大学授予成人高等教育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实施办法》的有关规定,凡符合要求者授予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与基本要求:本专业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培养和造就热爱祖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有理想、有道德,立志为我国经济建设做贡献,遵守法律、法规,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通过系统学习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教育科学理论,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教学技能,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表达能力,初步具有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能胜任基础教育汉语言文学教学工作的专业人才。

专业代码:050113

主考院校:河北师范大学

序号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分

课程类别

考试 方式

备注

1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必考

笔试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4必考

笔试

30001

5英语

(二)必考

笔试

400037

美学

必考

笔试

500537

中国现代文学史

必考

笔试

600538

中国古代文学史

(一)必考

笔试

00539

中国古代文学史

(二)必考

笔试

00540

外国文学史

必考

笔试 9

0054

1语言学概论

必考

笔试 10

00819

训诂学

必考

笔试

05182

马克思主义文艺论著选读

必考

笔试

06763

素质教育概论

必考

笔试

06764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策略

必考

笔试

06999

毕业论文

实践

必做、不计学分

毕业总学分

06231 2

07681 3

08037 现代教育测量与评价学

教育政策与法规

笔试

课堂教学设计

笔试

免考外语者加考课

7.会计本科自考科目 篇七

多做选择题:以多做单选题为主,争取正确率在90%.单选题在考试中是最容易得分的题,应保证正确率。对于难度较高的多选题,尽管练习时正确率低些,能至少达到正确率在30%,就不必过分担忧。现在的情况往往是花费很大力量做多选题,并没有太大提高,而单选题的正确率又不能达到90%,那就比较被动了。不要用“跟着感觉走”的方式做题,这是比较盲目的、赌博式的。

小题小做、大题大做:简答题为小题,分值小,要求答出要点有适当解释即可;论述题为大题,分值大,要求不仅答出要点,还要有充分解释并能根据题目要求联系实际。例如,回答“物质和运动的关系”和“运动和静止的关系”这两题,答出原理本身的要点,并稍加解释即可。而对“运用物质和运动、静止的关系的原理,阐述在改革发展中保持稳定和在稳定中坚持改革发展的重要性”这道题,既要求答出刚才提到的两个原理的要点,并对其中内涵做出较为详细的说明,还要求根据这些内涵逐一阐述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大致可以如下回答:原理内容略,请学员自答;客观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必须随着事物的变化而改革发展,止步不前就会被历史所淘汰,就无法保持稳定;但事物总是处在相对静止中,相对静止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是认识和利用事物的条件,所以必须要保持社会稳定,在稳定中坚持改革发展。如果不能保持社会稳定,一片混乱,既不能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更谈不上发展,甚至还可能把已经得到的改革成果断送。

巧学勤练:面对闭卷考试,当然离不开背书,但不能死背书。在理解的基础上,把内容适当改造得简化些并模式化,就能比较容易记住。例如,回答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答出两者研究对象不同即为区别,答出谁是基础、谁是指导即为联系。要能答出概念之间的区别,记住概念的定义是必要的。

8.会计本科自考科目 篇八

第一节 工作分析的产生与发展

1、工作分析的思想起源于社会分工的思想(单选or填空)P1 工作分析起源:管仲、荀况、苏格拉底、柏拉图、亚当●斯密(单选or填空)P1

2、工作分析最初产生于美国的工业企业中(单选or填空)P23、1747年,狄德罗在编纂百科全书的过程中实施了一次工作分析,据说他是历史上首次大规模实施工作分析的人(单选or填空)P2

4、系统的工作分析最早出现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科学管理之父——F●W.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单选or填空)P25、1911年《科学管理原理》(单选or填空)P26、1950年,赛迪●范提出了“职能职业分类计划”理论,阐述了企业内部关于工作与人的一些理论。(单选or填空)P4

7、上述理论的三个假设前提:(多选)P4

(1)对人物中人的关注。

(2)技能划分。

(3)任务的系统性

第二节 工作分析面临的挑战

1、工作分析面临的挑战:(多选)P6-8

(1)工作分析者面临的挑战(2)组织体系面临的挑战(3)工作面临的困难(4)工作条件的变化

(a)社会环境的变化(b)技术的变化

(c)组织经营环境的变化

第三节 工作分析的发展趋势

1、工作分析被誉为“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基石”P8

2、工作分析的发展趋势:(简答)P9-11

(1)工作分析的战略化

(2)工作分析信息来源的扩大化(3)工作分析技术的信息化(4)对客户进行工作分析

(5)角色说明书取代岗位说明书

第二章 工作分析概述

第一节 工作分析的概念

1、工作分析也叫职务分析,是指在组织中通过采用标准的程序和科学的方法,经过系统的岗位调查,收集有关工作职务的信息,包括职务的目的、任务或职责、权力、隶属关系、工作条件、任职资格等全面的信息,进行分析与整理,进而制定出岗位规范、工作说明书、岗位分类图等各种人力资源管理文件,为组织的人员甄选、员工培训与开发、薪酬设计、劳动关系、工作设计等一系列基础职能活动提供客观一局的系统过程。(名词解释)P18★★

2、工作要素:是指工作活动中不能够在继续分解的最小动作单位,是形成职责的信息来源和分析基础,并不直接体现于岗位说明书中。(名词解释)P18

3、任务:是指一系列为了不同的目的所担负完成的不同的工作活动,级工作活动中达到某一工作目的的要素集合。(名词解释)P18

4、职责:是指由一个人负担的一项或多项相关联系的任务集合,常用任职者的行动加上行动目标加以表达。(填空)P18

5、职位:即岗位,是某一时间内某一主题所担负的一项或数项相互联系的职责集合。(单选)P19

6、职业:是指不同时间、不同组织中,工作要求相似或职责平行(相近、相当)的职位集合。(名词解释)P19

7、职位分类:是指将所有的工作岗位,按其业务性质分为若干职组、职系(从横向上讲),然后按责任的大小、工作难易、所需教育程度及技术高低分为若干职级、职等(从纵向上讲),对每一位给予准确的定义和描述,制作成职位说明书,以此作为对聘用人员管理的依据。(名词解释)P19

8、职系:又被称为工作族,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工作组成,是职责繁简难易、轻重大小及所需资格条件不同,但工作性质充分像素的所有职位集合。(单选or填空)P19

9、职业生涯:指一个人在某工作生活中所经历的一系列职位、工作或职业。(单选)P20

第二节 工作分析的目的与意义

1、工作分析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目的:(论述)P20(1)促使工作的名称与含义在整个组织中表示特定、一致的意义,实现工作用于的标准化。

(2)明确工作要求要求,以确定适当的指导与培训内容。(3)确定员工录用与上岗的最低条件。(4)为确定组织的人力资源计划提供依据。(5)确定工作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利于合理的晋升、调动与指派。(6)获得有关工作与环境的实际情况,利于发现导致员工不满,工作效率下降的原因。

(7)为制定考核程序及方法提供依据,以利于管理人员执行监督职能及员工进行自我控制。

(8)辨明影响安全的主要因素,以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将危险降至最低。(9)为改进工作方法积累必要的资料,为组织的边个提供依据。

2、工作分析在企业管理方面的意义:(简答)P21-22(1)工作分析是企业树立“核心人本价值观”,实现有效激励,进行现代化管理的客观需要。

(2)工作分析是企业战略传递的桥梁,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3)工作分析有助于实行量化管理。(4)工作分析有助于职业化管理,实现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与标准化。(5)工作分析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6)工作分析是企业重组不可缺少的部分。

3、工作分析对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意义:(简答)P23-24(1)工作分析为人力资源规划提供了可靠的依据。(2)工作分析对人员的招聘、选拔与调整具有指导作用。(3)工作分析有利于人员培训与开发工作的进行。(4)工作分析为绩效考核和晋升提供了客观的标准。(5)工作分析有助于简历合理的薪酬制度。(6)工作分析有利于职业生涯规划和管理。

第三节 工作分析的要素

1、工作分析的主体是指承担工作分析实践中的具体操作实务和信息的收集等工作的人,简单的说就是来进行工作分析的人。(名词解释)P24

2、工作分析的主体分为三个层次:工作分析小组(由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和专家组成)、工作分析对象的直接领导和岗位任职者。(填空)P24

3、工作分析小组又称专家组,在工作分析过程中扮演着指导者和培训师的角色,主要职责是为整个工作分析提供指导、规划,设计工作分析的程序、步骤,安排工作分析的时间,提供工作分析所需要的各种表格、范例等,而不是直接从事工作分析。工作分析小组一般由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和外聘专家组成。(名词解释)P25

4、工作任职者是工作分析的一个最关键的主体。工作岗位的任职者是工作分析中的“天然的”最佳主体。(选择)P25

5、工作分析的客体是指工作分析的基本对象,也是工作分析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只有明确了工作分析的课题,在实施工作分析是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具有针对性。(选择)工作分析的客体就是工作岗位。(填空)P26

6、工作分析内容的确定是进行工作分析的一个最重要和最基本的要素。(单选)P26

第四节 工作分析的特征与原则

1、工作分析的特征:(简答)P27-28(1)工作分析是以岗位为基本出发点的。(2)工作分析是一个系统的调查、分析、评价的过程。(3)工作分析要求企业全员参与。(4)工作分析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2、工作分析的原则:(论述)P30-31(1)科学原则。工作分析的结果将应用于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是最高层领导决策的依据,对组织法阵、组织目标的实现有重大影响。

(2)系统原则。任何一个组织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组织中的每一个职位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整个组织系统的一部分。

(3)动态原则。当前企业正处于一个充满变化的竞争市场环境中,随着生产技术、客户需求、市场环境、企业战略意图的改变,企业必然将经常性地对组织结构、生产方式加以调整,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

(4)目的原则。在工作分析中,要明确工作分析的目的。根据工作分析的目的,注意工作分析的侧重点不一样。

(5)参与原则。工作分析一般由人力资源部门组织实施,但不能把这项工作看成仅仅是人力资源部的事情。

(6)经济原则。工作分析是一项非常费心费力费钱的工作,它涉及企业组织的各个方面。

(7)岗位原则。工作分析的出发点是从岗位出发分析其内容、性质、关系、环境以及任职资格等,即分析完成这个职位工作的从业人员需具备什么样的资格与条件,而不是分析在岗的人员如何,否则会产生防御心理等不利于工作分析结果的问题。

(8)应用原则。应用原则是指将工作分析的结果即工作描述与工作规范,应用于企业管理的相关方面。

第五节 工作分析的主要程序

1、工作分析的主要程序:(简答)P31-33

(1)工作分析的时机选择(2)工作分析的实施步骤(3)工作分析工具的选择(4)工作分析结果的运用

2、工作分析流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工作分析的准备阶段、工作分析的调查阶段、工作分析的分析描述阶段、工作分析的运用阶段。(多选)P32

第六节 对工作分析的认识误区

1、对工作分析的认识误区:(论述)P34-36(1)过于重视工作分析的技术,轻视工作分析过程中的管理理念。(2)单纯重视工作分析的结果,轻视工作分析的过程。(3)无视企业的具体特点和个性需求,生搬硬套。(4)只重形式不重应用。(5)只注重对企业现状的描述而忽略对企业未来发展的前瞻性调整。

第三章 工作分析的主要方法

第一节 工作分析的基础性方法

1、工作分析的基础性方法主要是用于收集工作信息,主要包括访谈法、问卷法、调查法、资料分析法、观察法和工作日志法。P40

2、访谈的准则和规则:(论述)p44-45(1)事先清晰的说明访谈的目标和方法。访谈时一个与目的相联系的交谈。在工作分析中,目的是手机有关工作的有用信息。

(2)在访谈前,确认访谈是不是得到所要信息的最合适工具。(3)选择适当的回答者以满足所寻求信息的性质、资料手机的方式和研究的其他要求。

(4)为打到访谈的目的需要取得回答者的支持。(5)控制访谈指向一定的目标。使访谈定向的准则:

a)帮助回答者根据问题的逻辑顺序去思考和交谈。b)给回答者足够的时间回答问题。

c)从一个问题转向另一个问题前,使回答者注意具体而又全面的信息。

如果离题了,必须及时回到还没有完全涵盖的问题上来。d)提供已经完成的阶段性总结,这样的总结有利于保持谈话主题,如果

回答者离题了还能使其返回主题。

(6)控制个人举止、行为等其他会影响结果的因素。与此有关的准则:

a)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访谈。b)不要与回答者发生争辩。

c)在所讨论的问题上不要显示任何偏好。d)在整个访谈过程中要有礼貌和谦恭。e)不要高人一等地对待回答者。

f)不要让你自己受个人爱好和观点的影响。

(7)几下以外的重要信息,尤其是正式访谈计划中没有想到的或新的信息。

3、问卷调查法是工作分析中广泛运用的方法之一,它是以书面的形式,通过工作任职者或其他相关人员单方面信息传递来实现的工作信息收集方式。(名词解释)P48

4、除访谈法外,问卷法也是国内目前运用最广泛、效果最好的工作分析方法之一。(单选)P48

5、利用问卷收集信息的过程中要注意一些相关的操作要点:问卷设计、问卷试测、样本选择、问卷发放及回收、问卷处理及运用。(多选)P49-50

6、资料分析发的优缺点:P61-62(1)优点:

a)成本较低。b)工作效率较高。

c)能为进一步工作分析提供基础资料和信息。

(2)缺点:

a)缺乏灵活性。

b)一般收集到的信息不够全面,尤其是小型企业或管理落后的企业,往往无法收集到有效、及时的信息。

7、观察法的应用的要求:P62(1)注意所观察的工作应具有代表性。(2)观察人员在观察时尽量不要引起被观察者的注意。(3)观察前确定观察计划。观察计划中硬汉有观察提纲、观察内容、观察时刻、观察位置等。

(4)观察时思考的问题应结构简单,并反映工作有关内容,避免机械记录。(5)在使用观察法时,应用适当的方式将工作分析人员介绍给员工,使之能够被员工接受。

8、工作日执法的优缺点:(论述)P68 工作日志法是由工作者本人按标准的工作日志格式,及时详细地记录自己的工作内容与感受,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以实现工作分析目的的一种方法。(1)优点:

a)信息可靠性高,适于确定有关工作职责、工作内容、工作关系、劳动强度等方面的信息。

b)所需费用较少,对分析高水平与复杂的工作,显得比较经济、有效。c)适用于管理或其他随意性较大、内容较复杂的岗位分析。

(2)缺点:

a)将注意力集中于活动过程,而不是结果,且容易干扰员工工作。b)使用这种方法必须做到,从事这一工作的人对此项工作的情况与要求最清楚。

c)使用范围较小,只适用于工作循环周期较短,工作状态稳定、无大起伏的职位。

d)整理信息的工作量大,归纳工作繁琐。e)员工可能会夸大或隐藏某些活动,填写者因不认真可能会漏填某些内容,可能带有主观色彩,从而影响工作分析的结果。

第三节 工作分析方法的比较与选择

1、工作分析方法的选择需要考虑一下五个因素:

(1)工作分析的母的。(2)成本。(3)工作性质(4)待分析的工作样本数量。(5)分析对象

第四章 工作分析的前期准备工作

第一节 环境分析

1、宏观工作环境分析(简答)P102-107(1)外部环境

a)政治法律环境 b)宏观经济环境 c)社会文化环境 d)技术环境

(2)内部环境

a)组织战略目标 b)组织文化 c)领导者的风格 d)员工

e)正式与非正式组织:正式组织是指人们按照一定的规则,为完成某一共同的目标,正式组织起来的人群集合体。在实践中,正式组织在保持其相对稳定性的同时必须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发现和使用人才,并根据组织环境的变化调整自己的结构。

第二节 组织分析(简答)P114-127

1、(1)组织架构分析

a)组织与组织架构 b)组织架构的分析内容

c)组织职责说明书及结构说明书 d)组织架构分析的实施步骤

(2)业务流程分析

a)业务流程分析 b)业务流程设计与优化

(3)岗位体系分析

a)岗位特征与组成要素 b)组织任务与岗位任务

c)组织架构、业务流程、岗位体系与工作分析的关系

2、组织的特征(简答)P115-116(1)组织是人的集合体。(2)组织具有目的性(3)组织体现分工、协作与权责关系。(4)组织具有层次性、结构性、过程性和复杂性。

3、岗位是指为完成组织中的某一项或若干项任务而设立的,具有特定劳动对象及一定职务、权限和责任的工作位置。(名词解释)P124

4、岗位的特征(简答)P124-125(1)岗位是客观而非主观的。(2)岗位的设置是以“事”为中心,即“因事设岗”。(3)为实现岗位自身的功能,需要合理的人员配备。

5、岗位的组成要素(简答)P125-126

(1)工作(2)岗位主持人(3)岗位职责与职权(4)环境(5)激励和约束机制

第三节 岗位分析

1、岗位调查是以岗位为对象,采用科学的方法,收集各种与岗位有关的信息的过程。岗位调查是工作分析的基础工作,它为编制工作分析文件和其他组织管理工作提供资料和依据。(名词解释)P129

2、岗位调查的意义(简答)P129-130(1)岗位调查是业务流程优化的基础(2)岗位调查是组织架构优化的基础(3)岗位调查为工作分析提供基础信息和资料(4)岗位调查为组织管理相关决策提供依据

3、岗位调查的内容(简答)P130-131(1)岗位的设置目的、地位和作用(2)岗位的职责和权限(3)岗位之间的关系(4)岗位的任职资格和条件(5)岗位工作环境

4、岗位设置是指根据组织战略目标及岗位任职人员需要,配合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的设计,按照一定的原则将组织内性质相同的工作任务进行分类,合并设为一个岗位,最后通过确定组织总的岗位数量来进行定员定编的动态过程。(名词解释)P132

5、岗位设置的主要影响因素(简答)P134-135(1)业务流程(2)技术水平(3)客户需求(4)员工能力(5)成本压力(6)竞争对手的做法

6、岗位设置的原则(论述)P135-137(1)最低岗位数量原则:

在进行岗位设置时,应从组织整体情况出发,分析每个岗位在组织工作体系中的作用,凡是能发挥作用的就设岗;反之则不设岗,在不影响组织运行的前提下尽量使岗位数量达到最少。较少的工作岗位可以使组织的工作尽可能集中,便于管理。从成本角度来说,减少岗位数量也可以降低费用,使人尽其责,物尽其用。

(2)有效配合原则:

岗位设置应以组织的工作目标和任务为中心。在岗位设置过程中,应将组织目标和任务层层分解为部门、岗位的工作目标和任务,明确岗位的职责,是各岗位能有效配合,确保组织目标和任务的顺利完成。

(3)岗位间关系协调原则:

在岗位设置时,应考虑岗位与岗位之间的关系是否协调。岗位间关系协调既包括上下级岗位之间的关系协调,也包括同级岗位间关系的协调。在处理岗位间关系时,要理顺上下级之间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同时也要明确同级岗位之间的信息沟通与协作关系,做到岗位间责任的无交叉、无空白。

(4)有效管理幅度原则:

在岗位设置时考虑管理幅度问题,就是考虑管理的效果问题,考虑不同层级岗位数量设计的合理性问题。在岗位设置时应坚持有效管理幅度原则,即确保上级岗位与下级岗位的数量保持在一个适当的比例。具体而言,就是确定一个上级岗位直接管理的下级岗位数量。

(5)能及原则:

能级原则要求组织进行岗位设置时做到岗位职权与职责相对等,使得每个岗位都有相应的职责和权力,且职责划分界限明确、规范,避免岗位职责、权力和任务冲突,确保“事事有人做”和“人人有事做”。岗位分类时,应依据能及原则来分析评估不同职位的各自能级,使其各就各位,各得其所。

(6)科学化、合理化和系统化原则:

岗位设置应从组织整体出发,全面分析和评价各种岗位存在的合理性,科学设计组织的岗位数量和结构,实现岗位设置的科学化、合理化和系统化。

(7)客户导向原则:

为客户创造价值是企业存在的依据,因此岗位设置必须从客户角度考虑问题。这里的客户不仅包括外部顾客,还包括内部客户。

(8)监控原则:

在企业中,有些工作之间存在监控关系。

(9)一般性原则:

岗位设置应基于正常情况的考虑,不能基于例外情况。

7、定编定员的原则:(简答or多选)P148-139(1)以工作为中心(2)以现状为基础(3)工作效率原则(4)科学性原则(5)合理性原则(6)岗位、人员比例关系协调原则

第五章 工作分析的流程

1、工作分析的流程:

(1)明确工作分析的目的(2)确定工作分析的内容(3)确定整体工作安排(4)制定试点工作计划

2、工作描述(简答):(1)工作任务(2)工作责权(3)工作关系(4)劳动强度

(5)工作活动和程序(6)职业条件

3、选择工作分析人员的整体考虑(简答):

有的人员只要求提供有价值的工作分析计划方案,一般聘请专家担任,而有的工作分析人员只要求能熟练掌握工作信息分析的技能,熟悉操作一个工作分析方案的能力,则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掌握。因此,在考虑工作分析人选时,要充分依靠群众,相信群众没用非专家的方法来收集资料。特别要发动和依靠各个层次的管理人员,分派他们分析所管辖区域的工作。这样做有两个明显的好处:其一是可以节省工作分析的费用;其二是可以加强管理人员的责任感,提高管理的效率。

第六章 工作分析结果及应用

1、工作描述(论述):

(1)工作标示。工作标示又称作工作识别,工作认定,是识别某一工作之所以为其的基本要素,即某一工作区别于其他工作的基本标志。

(2)工作概要。工作概要又称工作目的,是用简练的预演概括工作的总体性质,中心任务和所要达到的工作目标。

(3)工作关系。工作关系描述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该工作职位在组织中的位置,二是任职者与组织内外其他部门或个人之间所发生的联系。

(4)工作职责。工作职责是指任职者所从事的工作在组织中承担的责任,所需要完成的工作内容及其要求。

(5)工作权限。工作权限是指根据该职位的工作目标和工作职责。组织赋予该职位的权限范围,层级和控制力度。(6)绩效标准,绩效标准又称为业绩标准,业绩变量,是在明确界定工作职责的基础上,对如何衡量每项职责完成情况的规定。

(7)工作环境。工作环境界定的内容是指经常性工作场所的自然环境,安全环境和社会环境。

2、工作规范的基本内容(论述):

(1)身体素质要求。身体素质是指人先天的形状和能力的物理状况。(2)教育程度要求。教育程度是指岗位任职者所需要的接受教育的程度。(3)资格证书要求。资格证书要求是指国家或行业规定的任职者所必须持有的相关职业

资格证书。

(4)知识要求。知识要求是指任职者在其主要工作领域所拥有的事实型与经验型信息,包括任职者通过学习,以往的经验所正握的事实,信息和对事物的看法。(5)工作技能要求。关注的是对所有岗位通用的技能。(6)心理素质要求。心理素质要求是根据岗位的性质和特典,对员工心理素质及其法杖程度所进行的综合分析的要求。

(7)经历要求。经历要求主要涉及社会工作经验,专业工作经验及管理经验三个方面。(8)道德要求。任职者除了应具备上述各种与职位相关的能力要求外,还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这是做好任何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3、工作说明书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论述)(1)人事制度的建立与健全(2)人力资源规划。(3)定编定员

(4)人员招聘,配置(5)绩效考核(6)薪酬管理(7)员工培训(8)工作设计(9)职业生涯管理

4、工作说明书/岗位说明书(名词解释)

工作说明书的内容主要涉及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岗位本身的研究,既研究每个工作岗位的目的,该岗位所承担的工作职责与工作任务,以及它与其他岗位之间的关系等;二是任

职资格的研究,即研究能胜任该岗位工作并完成目标的任职者所必须具备的条件与资格,比如工作经验,学历,能力特征等。

5、工作说明书需要遵循的规范(简答or多选)(1)准确清晰(2)逻辑合理(3)简要易懂(4)具体实用(5)完整细致(6)动态统一

6、工作说明书编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简答)(1)职责界定不明确,任务交叉没有理顺(2)描述不规范,用语不准确(3)宣传不到位,员工不理解(4)定位不明晰,高层不认同(5)管理不及时,缺乏实用性

(6)工作规范与工作描述之间缺乏内在联系

第七章 岗位评价

1、岗位评价概述/概念

(1)岗位评价可以定义为是一种技术,一种在系统化的基础上确定一组工作岗位从报酬上应具有的相对有价值的技术。

(2)岗位评价是系统地并尽可能公正的确定报酬差别率的过程

2、侠义与广义的岗位评价

狭义的广为评价是指通过系统的设计评价指标,评价标准,应用特定的评价方法对组织中所需的岗位数量进行设计,进而运用特定的方法注意对岗位进行分析,最终确定岗位的价值量高低的一系列方法和技术的总称 广义的岗位评价不需要掌握

3、岗位评价的特点(简答)(1)对岗不对人

(2)岗位评价不是衡量各岗位的绝对价值,而是衡量各岗位在企业内部的相对价值。(3)岗位评价不考虑该岗位上任职者个人的工作能力或在工作中的表现(4)由于岗位评价是要测量各岗位的相对价值的大小,因此所选定的评价要素应该是共同的,容易理解,普遍适用于所有被评价岗位的。(5)岗位评价不是一种标准,而是一种方法论,是一项可以合理而公正的评定岗位价值的人力资源管理工具。

4、岗位评价的原则(简答)(1)评价因素针对性(2)评价因素互斥性(3)统一性

(4)及时反馈纠偏性(5)保密性

5、影响岗位评价方法选择的主要因素(论述)(1)法理依据与社会背景。由于岗位评价会对企业的薪酬结构和薪酬水平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在选择岗位评价方法的时候必须将法律因素考虑在内。

(2)企业岗位结构与岗位数量的多少。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混合使用。(3)企业管理方式与文化特征。(4)劳资关系

(5)现有岗位评价资源的多少(6)时间成本与费用成本(7)评估人员的选择与培训

第八章 工作设计

1、工作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工作设计的具体的目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所区别,但是,通过满足员工与工作有关的需求来提高工作效率的这一思想贯穿了其发展过程的始终,改变了员工与工作之间的关系

工作设计的意义:

(1)改变了员工和工作之间的基本关系(2)推进了员工对工作的积极态度(3)重新赋予工作以乐趣

(4)有利于改善人际关系,员工的工作热情也会随之提高(5)工作设计使职责分明

2、工作专业化方法的主要优点(论述)

(1)工作专业化把专业化和单一化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从而可以最大限度的提高工人的操作效率,增加组织的经济效益。

(2)由于把工作分解为很多简单的高度专业化的操作单元,因此对工人的技术要求低,可以节省大量的培训费用,并且有利于对劳动力在不同改为之间的轮换,而不致影响生产的正常进行

(3)专业化对工人的技术要求低,可大大降低生产成本,因为只需要连枷的劳动力来完成工作设计所规定的岗位要求(4)由于机械化程度高,有标准化的工序和操作方法,加强了管理者对工人生产的产品数量和质量的控制,以保证生产的均衡

3、工作设计中常见的错误(简答)(1)工作量不足(2)工作量过大(3)缺乏实质性工作(4)多人参与同一项工作(5)几乎包含一切的工作(6)无法完成的工作

第九章 工作分析效果评估

1、工作分析效果评估的作用(简答)

(1)工作分析效果评估的基本作用。工作分析为人力资源规划提供了必要的信息。(2)工作分析效果评估为人员的招聘录用提供了明确的标准(3)工作分析效果评估为人员的培训开发提供了明确的依据(4)工作分析效果评估为科学的绩效管理提供了帮助

(5)工作分析效果评估为制定公平合理的薪酬政策奠定了基础(6)工作分析效果评估对员工职业规划与发展起到极大的作用

2、工作分析效果评估的意义(简答)(1)通过工作分析效果评估,可以判定企业进行的工作分析活动是否符合企业发展目标(2)通过工作分析效果评估,可以促进工作说明书的实施运行,改善工作说明书执行不力的状况。

(3)通过工作分析效果评估,可以为企业有效开展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提高决策依据

3、工作分析效果评估的主体包括,任职者,上级,同级和下级,咨询专家,高层管理人员,人力资源管理部门

4、工作分析效果评估标准制定的原则(论述)(1)标一致性原则。工作分析效果评估标准应与工作分析工作的目的和主客体的特点保持一致

(2)可测性原则。工作分析效果评估标准是可以测量的,这就要求工作分析效果评估标准指向的变量具有变异性(3)明确性原则。工作分析效果评估标准的明确性是指不同评估主体对工作分析质量的认定能在多大程度上保持一致性

(4)可接受性原则。是指评估主体接受该标准的程度。

(5)高效度原则。所谓效度,就是测量的正确性,即根据评估标准能在多大程度上确保评论结果的准确性

(6)时效性和前瞻性原则(7)实事求是原则

5、工作分析效果评估的标准(简答)(1)目的明确性(2)方法的科学性(3)信息的客观性

上一篇: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讲话稿下一篇:入职体检报告单作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