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三资管理整改报告

2024-08-09

农村三资管理整改报告(共8篇)

1.农村三资管理整改报告 篇一

村级“三资”管理工作是各级党委、政府和农民群众关心的焦点,也是农经工作的重点,它直接影响农村集体经济健康发展,是农村社会安定、稳定的重要因素。

一、主要做法

(一)全面实行农村集体财产“委托代理”。

(二)建立健全农村“三资”管理规章制度。*街道坚持以制度管人、以制度办事的原则,先后制定了《*街道集体经济财务管理制度》、《*街道集体财务管理流程图》,《*街道“三资”委托代理管理制度》,以上制度和管理方法从民主理财、收支管理、用款审批、财务公开、票据管理等一系列方面作了祥细明确的规定。

(三)严格制定日常开支审批制度。严格执行支出管理,实行报账制统一管理,按照“分级审批、分级监督”的原则逐级审批后方可报销。针对实际,我们在村级财产管理中实行“双签制”“联合审批制”“四级审核办法”的管理新举措。“双签制”,就是在居民小组支出中除需具备一般要素外,还必须实行书记、主任两支笔会签。这样就有效的避免了“一言堂”现象。“联合审批制”,就是根椐资金使用大小,按权限实行村级负责人,街道领导分级联合审批的制度。“四级审核办法”就是书记、主任双签,监委会审核把关,街道纪工委监督,代理中心审核。

(四)发挥“民主理财、民主监督”的作用。为认真执行财务监督,每个社区及有收入的村小组选任35名的村民主理财小组,民主理财的程序为:事前参与、事中监督、事后检查。特别是村内农田水利建设、修建和维护村级道路、植树造林、村庄建设与整治及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决定需要兴办的其它集体生产、生活等公益事业项目,要积极参与,提出意见和建议。在财务事项进行过程中,要切实履行职责,仔细监督财务事项的每一个环节和步骤。在财务事项完成后,认真进行检查,查阅财务会计凭证、账目、报表、财务公开等财务会计基础资料,听取群众的意见,解答群众提出的问题。一般事项民主理财小组应根椐经济业务量多少按月或季开展理财活动。重要事项应随时发生,随时理财。审核结束后,民主理财小组长要将活动内容记录在《民主理财记录薄》上。此外,结合村干部换届,组织对村干部的任期和离任审计。

二、农村“三资”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够统一。

(二)村组干部人员素质有待提高。村组报账员多身兼数职,均是半路出家,财务知识匮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票据的合规、合法性进行正确的职业判断。

(三)报销单据制作不够规范。

(四)民主理财小组发挥作用不大。少数村民主理财小组不是经群众大会或群众代表大会选举产生而是经干部指定,个别村甚至没有理财小组成员,村干部直接担任民主理财小组成员,使民主理财失去本身存在的意义。少数民主理财小组成员文化水平低,财务水平有限,不按规定理财,不认真审查单据,不认真履行职责,对工作不负责任,没有起到监督的作用,民主理财活动不正常,不严肃。

(五)集体水面、果园、山林等进行发包民主程序不到位。

(六)村级财务公开需要进一步落实到位。虽然省、市、县、街道对村级财务公开的内容、时间、地点、形式和程序都有明确的规定,但少数村在实际操作中往往打折扣。

(七)街道代理中心自身存在的困难。

三、完善“三资”管理工作的对策建议

(一)抓好政策宣传,提高思想认识。

(二)抓好财务公开、健全监督机制。抓好财务公开,是加强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和强化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有效措施。各村组一定要履行好工作职责,规范财务公开制度,按时采

取张贴等形式在三务公开栏上进行张榜公开,及时对村民提出的质询进行解释,从源头上杜绝因财务公开不清引发的的各类矛盾纠纷。

(三)抓好“三资”清理和村干部离任审计。在村干部离任审计中,要对本届任职时所经办的财务进行认真清理,按照“三清三查”的要求做好村干部离任财务审计工作。即:清理各项往来,审查债权债务是否明确;清理发包款、租凭款、拍卖款等,审查资金用途是否合理;清理历年遗留的财务问题,审查有无违规违纪行为。

(四)抓好收支管理。一是严格票据管理,定期将已使和末使用的票据进行清查,对开出的票据做到票款同行,及时入账用票据管收入。二是严格奖惩制度,对已实现的收入拒不缴入专户的,要及时查明情况,按照有关规定追究当事人责任,并严肃处理。三是加强支出管理,支出单据必须是税务部门或财务管理部门统一印制的专用报销单、证明单、收条等,不得以白条或不规范的凭证入账,严禁无票据付款。

(五)加强业务培训,提高管理水平。针对少数村组报账员素质偏低的实际,一方面应加强对他们的辅导,在报账时及时对单据及流程方面的错误进行认真细致的指正,并告诉其改正方法。另一方面,应当鼓励报账员提高自身整体素质,有条件的鼓励其进行继续再教育提高学历。

(六)加强协调配合,争取各方支持。建议“三资”委托代理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使《云南省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服务机构及人员管理暂行办法》关于财政部门应提供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服务机构正常运转所需经费落到实处。

(七)继续落实村组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及征求民意制度。

2.农村三资管理整改报告 篇二

1 建立监管预审制, 把牢事前防范关

关口前移、监管前置、刚性操作, 抓好“三资”管理的预防控制。一是实行刚性审查。建立常规资金审批章、大额集体资金审批单、银行支取审核薄、收款逐笔审核薄、经济合同审核备案薄、工程项目资金申拨审核薄等, 凡涉及制度要求的, 严格按程序办理, 并经镇“三资”办网上备案后方可操作和入账。二是实行刚性控制。针对群众关注的村干部报酬、业务招待费、外出学习考察、报刊订阅、业务学习培训、网络通讯、交通差旅等开支项目, 推行预算限额控制。三是实行刚性把关。制订“三资”管理民主监管流程, 实施村集体班子民主讨论、代表大会民主表决、重大事项公示公开三项制度, 严格控制非生产性支出。

2 建立监管准入制, 把牢事中跟踪关

实行限额管理、网络监控, 将项目支出及非生产性管理费用开支限额设入网络账务监管, 超支的一律拒绝入账。凡向村级组织收取各项费用和村级组织向农民收取各项费用, 必须由村在网上填写审核单和申报单, 经镇减轻农民负担领导小组办公室网上审核后方可列支。审核重点看收费是否有依据、是否合法、是否超标等。未经审核的或审核不通过的, 一律不得执收。对日常办公费用, 提出了“限高低、限额度、限入账”三限制度, 并要求必须做到年结年清、一事一支, 单笔报账, 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3 建立监管查询制, 把牢事后公开关

引入“全程、透明、彻底”阳光化“三资”管理理念, 推出“公开表式、原始票据、“三资”图片、民主决策、审批手续”五“公开”模式, 通过“三资”监管网设立公开模块, 将有关法律法规和村级财务账目、原始凭证、资产资源实物图片、重大事项决策的过程全部输入网络公开。在民主监督载体上引入触摸屏公开形式, 触摸屏与“三资”网相互联接, 便于高效快捷查阅, 时时接受监督。全市100%的村做到了按月或按季实行了财务公开, 其中按月公开的有761个, 占86.7%, 按季公开的有117个村, 占13.3%。

4 抓好资产清理, 强化“活资挖潜”

12年起随着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的推进, 各地先后开展了村级集体资产清理工作, 对867个村的集体资产进行了全面盘点清理, 突出闲置资产激活利用、经济合同清理纠偏、有效债权追缴收回三大重点, 全面开展分类、清理和挖掘, 盘活闲置资产, 对手续不全或显失公平的经济合同提出清理意见, 通过当面洽谈、法律诉讼等手段开展纠偏工作, 对可追缴的债权落实追缴方案, 落实专人, 限期追缴, 对无法追缴的债权按规定程序经审批后核销。

5 构建网络监管, 实现“三资”全程阳光运作

一是建立网审平台, 提高网上审计质量。依托“三资”监管网, 建起了农村集体经济审计网上管理平台, 将原来实地定点审计改革为实地网络审计模式, 通过审计文书网上送接、审计要素网上审核、审计问题网上督改, 大大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2014年全市共对867个村开展了不同形式的审计, 涉及总金额51.97亿元, 审出违纪违规金额24.94万元, 退赔金额27.03万元。二是建立内控平台, 提高网上监管强度。根据村级日常管理特点, 建立内控平台, 开展网上内部监管。强化常态管理, 将村级出纳掌握的现金日记帐、银行日记账、库存现金盘查表、银行对账单核对、票据购领纳入网络管理, 推行电子化操作;强化动态管理, 将经济合同兑现到期、工程项目实施结算、债权债务催收结付等关键关口设置网上实时警示, 提高管理效率;强化长效管理, 把村级经济合同、工程管理、土地征用、票据登记、支票登记、债权债务、贴农补农等十二套日常管理台账引入“三资”网监管内容, 构建长效监管机制。

6 建立产权公开交易平台, 确保集体资产增值保值

按照“政府引导市场、市场公开交易、交易规范运作”的工作思路, 探索建立和完善农村集体资产产权交易平台, 制定了《嘉兴市农村产权交易管理实施办法 (试行) 》、《农村土地流转经营权登记管理办法》、《嘉兴市农村土地流转经营权抵押专项贷款实施办法 (试行) 》、《嘉兴市农村集体资产交易管理细则 (试行) 》、《嘉兴市农村集体资产股权登记备案和交易管理细则 (试行) 》等一系列制度, 把农村集体资产、资源发包、出租和出让等经济活动统一进入集体产权交易中心交易, 优化集体资产资源配置, 实现农村集体资产阳光管理和阳光交易。如平湖市通过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全年实施交易项目496项, 合同总金额4473万元, 合同款当年兑现率100%, 集体资产年租金比公开交易前增加186.18万元, 增收率37%左右。

7 政策扶持, 多种模式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为了加快村级集体经济发展, 2013年市委市政府又出台了《关于实施新一轮村级集体经济“壮大计划”的意见》, 市财政连续三年每年安排1200万元资金, 主要用于市本级经济薄弱村转化, 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 并从资金补助、用地指标、税费减免、贷款贴息、基础设施建设、人才支撑等方面完善、制订扶持政策, 各县 (市、区) 也出台了相应的扶持政策。新一轮壮大计划以来, 全市共立项薄弱村项目313个总投资18.23亿元, 各级财政扶持资金4.07亿元, 落实土地指标50.67hm2, 其中新落实 (非村原有建设用地) 27hm2, 项目完工可实现新增收益近1.3亿元。

8 开展“一事一议”筹资筹劳, 加快村公益事业建设

为了加快村公益事业建设, 指导用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 加强对“一事一议”项目和资金的管理, 制订了《“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实施意见》、《“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和《“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验收办法》, 规范了“一事一议”项目和资金的管理, 健全了村级公益事业投入机制, 有效地推动了村公益事业健康有序发展。2013年已下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数320个, 项目总投资3.3亿元, 各级财政扶持资金近2亿元, 在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的前提下, 建立起村民自筹、集体投入、社会捐助、财政奖补相结合的新农村建设投入机制, 有力地推动了当前农村公益事业项目建设。

9 把握改革导向, 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

为了加快农村股份合作制改革, 建立面向市场的现代产权制度, 市委市政府专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 (试行) 》, 明确提出改革的目标任务、改革范围和改革方式等。目前全市已有852个村完成了改制, 占总村数的98%, 量化资产39.19亿元, 界定股东人数274.56万个, 2014年按股分红3451万元, 累计分红24754万元。

摘要:近年来, 嘉兴市在党委政府领导高度重视下, 一直把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作为农村基层重点工作来抓, 特别是2008年以来, 我市以村级财务规范化管理工作为契机, 以健全制度体系、完善管理机制、夯实基础工作作为抓手, 着力提高我市三资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3.扎实推进农村集体“三资”管理 篇三

近年来,农村基层组织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集体开支随意性大、财务混乱,财务不公开或公开不符合要求,资产资源的处置不当,集体资产流失严重等问题,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有的甚至引发严重的干群矛盾,影响了农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随着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深入,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和资源的管理已成为基层老百姓所关注的焦点、热点问题。群众主人翁意识越来越强,对集体“三资”管理的参与积极性越来越高,迫切希望知悉村里的三资管理运行状况,积极要求参与村级事务的管理。

二、当前农村“三资”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

1.农村“三资”复杂性强,管理难度大

农村“三资”涉及面广、项目多,既有现金的,又有实物财产的,还有资源性质的;既有可移动的,又有不动的;既有国家支农资金、各项补偿补助款,又有集体收入,还有筹资、捐资等,具有较强的复杂性、多样性,带来管理难度较大。

2.“三资”登记的台账管理不完善

首先是“三资”的底子不清;其次是台账登记管理不全面,对资金、资产还好一些,而对土地(机动地)、“四荒”等的登记就不全、不细或没有台账登记。

3.层层截留、挪用

主要是对税改财政转移支付等支农资金在一些地方存在着比较普遍的层层截留、挪用问题。

4.民主管理和村务公开不规范

一些地方存在着发包不按照民主程序,不民主公开、不招标投标;村务公开只强调财务公开,不注重“三资”管理的公开。

5.合同签订不规范,集体利益得不到有效保证

合同条款不完善,甚至没有书面合同等;寅吃卯粮,发包期限过长,指标降低,集体“三资”承包收益减少。甚至个别地方存在着农村恶势力强占强霸,随意侵占集体资产,任期内的村干部图安宁,不愿惹;群众敢怒不敢言,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致使集体资产安全无法保证,造成集体资产的流失。

三、关于加强农村“三资”管理的几点建议

1.切实做到“四清四防”

首先要对农村“三资”进行一次全面的清查登记,界定产权;建立健全“三资”台账,加强档案管理,做到“四清四防”。

1.1家产要清,防产权模糊

成立农村集体“三资”清产核资专门组织,形成由农经部门牵头,镇(街道)农经站组织实施,村民委员会及村民代表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采取“台帐式”管理办法,在对镇、村、组三级集体资源进行产权界定的基础上,分别就集体货币资金、固定资产、集体资源、经济合同和债权债务进行清查登记,摸清家底,明晰产权后,进行公示。每年底还要对集体“三资”进行一次清产核资,对因涉及征地拆迁、资产出售和土地复垦、中心村规划建设,集中居住等因素形成的集体资产资源数量增减的情况,应及时记录归档,完善台帐,实行动态管理,年底前与民主理财结果一起向社会公布,接受群众监督。

1.2财务要清楚,防管理混乱

镇村两级应加大对村级财务的管理力度,建立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坚决取消村级行政招待,严格压缩非生产性支出,对照标准执行村干部工资报酬及各项补贴,健全“三资”管理档案,完善各项承包合同,做到应收尽收,杜绝跑冒滴漏。扎实抓好民主理财,民选产生理财人员,在理财结果的公布上既要有财务公开的内容,更要突出集体“三资”管理的公开,充分体现客观全面、真实可信,努力使村级财务和“三资”管理结果让群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

1.3资产处置要清白,防暗箱操作

个别村在集体资产、资源对外出售、租赁和发包过程中,不按照民主程序,不民主公开,不搞招投标,只凭个别人说了算,让少数人以明显低于市场价格获得承包权和所有权,而个别干部则借机牟利。有的村干部政策法律水平不高签订合同不规范,合同条款不完善,集体利益得不到有效保护。有的为缓一时资金所缺,寅吃卯粮,发包期限过长,指标降低,为下一任留下一个烂摊子。所以应对村级招投标事宜进行规范运作。村在制定“三资”处置方案时,首先应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广泛征求意见,确定最佳处置方案,通过后,交由乡镇招投标中心,统一向社会竞价,进行招投标。各村不再自行组织招投标活动。这样可有效减少村干部“暗箱操作”的机会。

1.4干部要清廉,防个人独断主

要加大对农村基层干部尤其是村支部书记的思想教育力度,在保障其村务自治权利的基础上,切实加强监管,建立约束机制,坚持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公开透明,阳光操作。切忌个人独断,一意孤行,凡事要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把群众答应不答应、满意不满意作为工作的评价标准。

2.健全制度,加强管理

建立健全农村“三资”管理的各项制度,做到有章可寻,制度约束。具体有:全面清查界定产权的台账登记制度、民主公开管理制度、审核审批制度、招标投标制度、债权债务管理制度、承包合同管理制度、集体资产发包或产权变更的资质评估制度、农村“三资”年度检查制度、保值增值的股份制、股份合作制产权改革、有序流转制度和“村财乡管”的财务管理制度等。

3.“村财乡管”,强化监督

全面推行农村会计委托代理制度,以村财乡管的“农村会计服务中心”为平台,建立健全监管机制,实行台账登记、审核审批、年度检查、审计监督、资质评估、招标投标、财务管理等有效管理。

4.重拳出击,严肃查处

要提高各级各有关部门对加强农村“三资”管理主要性的认识,加强有关职能部门的密切配合,将“三资”管理纳入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建立健全农村“三资”管理各项制度的基础上,与纪检、监察、财政等职能部门联合执法,加大监督检查和查处的力度,严格制度管理,开展村务公开,给予工作保障,严肃处理处罚。

四、结语

4.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报告 篇四

一、基本情况:

(一)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情况:

一是资金管理情况:各村都能严格执行有关规定的农村集体资金管理制度;村集体收取各项收入时,都能使用统一的专用票据;村集体存款各村只有一个帐户,能严格执行帐、款分管,全镇村级财务帐目、资金都由镇三资管理中心代管。二是资产资源管理情况:农村集体资产资源能够按照有关规定清产核资;村集体资产的取得、变更或终止,全部经过股份经济合作社股东代表会议或村两委会讨论决定;村集体资产的承包、租赁、出让,一般经过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股东代表大会或村“两委”会议研究决定。

(二)农村集体“三资”专项治理工作的进展情况:

一是组织实施情况:我镇及时成立“三资”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由专人负责,对全镇36个行政村的集中整治工作进行业务指导,明确工作职责。

二是农村集体“三资”核查情况:镇“三资”整治工作小组,按照整治的范围全面进行核查,如实填报核查结果,对各村的“三资”情况进行分类汇总,登记造册,建立台帐。到目前,全镇36个行政村已全面完成了自查自纠阶段工作任务,共排查出各村白条(单张100元以下)、非生产性开支不合规等问题,具体问题看附表。

二、存在问题

目前,我镇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规范,主要表现在:

一是村级“三资”管理制度不够完善,财务管理制度不够健全规范,或未严格执行财务管理制;

二是白条入账问题:原始凭证不规范,部分村存在使用白条(1-5月份单张100元以下),未使用正规发票入账的问题;

三是存在少数非现金结算不到位问题:部分费用支出及资金付出未严格执行转账支付;

四是非生产性开支不规范:个别村存在村主职干部发放补贴,餐费支出;

五是村级工程项目建设不规范:村级工程未严格执行5万以上要招投标的规定,或将5万以上的工程拆分成若干个工程;

六是三资队伍不健全:因人员调整,三资中心工作人员少、新工作人员业务不熟,村账管理薄弱。

三、整改措施:

1、要进一步完善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建立权力清单,明确职责权限,规范管理。

2、实行三资管理改革,对各村董事长及报账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加强专业素养。

3、召开专题会议,宣读相关文件规定,领会上级文件精神;针对白条入账等财务问题进行重点宣传及教育。对出现使用白条情况的村进行批评教育;传达手续齐全、合规的报账入账流程;对已入账白条要求尽快补开正式发票。

4、严格控制非生产性开支,具体做到“八严禁”,违规发放村干部年终补贴提交镇纪委处理,严格执行大额资金转账支付;严格执行会议报支相关规定。

5.农村三资管理整改报告 篇五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和财务管理,是农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也是诱发农村干部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和财务管理,历来是党中央、国务院重视‚三农‛工作的政策措施之一,也是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制度之一。按照古交市的要求,我镇全面开展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和财务管理工作的检查调研,自查工作进展顺利,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二O一O年七月,我镇成立了农村‚三资‛代理服务中心,现有工作人员八名,设主任一名,总会计一名,审核一名,总出纳一名,会计两名,微机管理员、档案员一名,打字员一名。全镇实行农村财务委托代理制,按照‚一项委托、二级审核、三权不变、四层监督、五个统一‛的运行模式。‚一项委托‛即由村组织将村级财务书面委托农村‚三资‛代理服务中心,统一实现规范化管理。‚二级审核‛即村务监督小组和‚三资‛服务中心审核。‚三权不变‛即坚持村级资产所有权不变、资金使用权不变、财务审批权不变。‚四层监督‛即群众监督、业务监督、审计监督、检查监督。‚五

个统一‛即统一管理制度、统一资金账户、统一报账程序、统一公开账务、统一档案管理。

二、具体做法

农村‚三资‛代理服务中心为了更好的行使其职能,制定了一系列制度,有民主管理制度、民主决策制度、民主监督制度、民主公开制度、货币资金管理制度、资产管理制度、资源管理制度、票据管理制度、民主理财财务公开制度、财务公开审批制度、档案管理制度,做到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的要求,逐步形成事前监督、事中审核、事后把关的运行机制,切实加强了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的有效、规

范管理。

1、提取款项需按规定填写提款计划,加盖村委会公章,并附会议记录,须经相关审核人审核,如遇重大项目和大额开支,要报请主要领导把关审核。

2、财务事项发生时,经手人必须取得真实、有效、合法的原始凭证,注明用途并签字,交报账员填写‚财务支出审批单‛,再交民主理财小组集体审核,审核通过后,由民主理财小组组长加盖理财章,报主任、书记审批同意并签字,由报账员报账,会计人员、总会计、审核员终审后审核记账。

3、村级‚三资‛公开分为定期公开和不定期公开,重大事项随时公开。定期公开为每半年一次,三月十五前公布

上年经济活动情况,七月十五前公布本年上半年情况,并且附有审批表及相关人签字盖章。

4、年初应当编制全年资金预算方案,按民主程序形成决议并张榜公布;预算调整时,要严格履行相关程序。年终应当及时进行决算,并将预算执行情况和决算结果向全体成员公布。

5、会计结束后,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电算化数据、经济合同、民主理财登记簿等会计资料都归档保存,确保资料的完整性。

三、工作进展

1、边查边改,我们展开了认真细致的自查,对自查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在认真分类梳理的基础上,能立即纠正的立即纠正,做到不回避、不护短;对一时不能纠正的落实责任单位,制定详细整改计划,限期整改,做到边查边改。

2、在与梭峪乡互查的基础上,各村进行了自查互查,提出了相应的整改意见,并进行了及时的纠正。

3、加强督办,制订了严肃的工作纪律,要求各涉及单位相关人员,端正态度,严肃对待。由于纪律严格,督办到位,保证了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存在的问题

1、我镇委托代理的村(组)达到了94%,阴家沟村由于依托山西一一煤焦集团有限公司,集体开支、福利性支出大

都由企业自行开支,我镇正在与该村进行协商,将阴家沟村

委会财务纳入正规管理。

2、财务制度不够完善,个别村(组)原始凭证有的未注明经手人及用途,一些小额报销凭证有部分非正规票据。

3、由于林权改革尚未彻底完成,虽然已建台帐,但还不够完善。这需要我们进一步清理核查,摸清家底,健全‚三

资‛台账,加强档案管理。

4、资产、资源承包、出租、出让等集体资产处置和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应严格执行招投标管理制度。

五、今后的工作方向

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是农村经营管理工作的基础,也是推进农村基层建设,改善党群关系,发展农村经济的推进器,必须认真加以完善,逐步提高,我们认为必须抓好以下几

方面的工作: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各级各部门领导要继续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监督、指导、管理,尤其是镇党委、政府处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前沿,更要把抓好农村‚三资‛管理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对村级管理和领导。要把对农村集体‚三资‛的管理工作同新农村建设紧密地结合起来,与推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

建设有机地统一起来。

2、健全制度,加强管理。建立健全农村‚三资‛管理的各项制度,做到有章可循,用制度规范行为。具体有:资产资源清查界定、登记台账制度、民主公开管理制度、资产处置审批制度、集体资产发包或产权变更的资质评估制度、招标投标制度、债权债务管理制度、承包合同管理制度(合同要鉴证,统一使用规范文本)、农村‚三资‛检查制度、集体土地有序流转制度等。

3、重拳出击,严肃查处。要进一步统一对加强农村‚三资‛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加强有关职能部门的密切配合,在建立健全农村‚三资‛管理各项制度的基础上,纪检、监察、财政、财务公开等职能部门要联合制发‚关于违反农村 ‘三资’管理实行责任追究的办法‛,加大监督检查和查处的力度,严格制度管理,严肃处理处罚。

6.农村三资管理整改报告 篇六

查报告

为进一步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和资源管理,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根据省、市《关于开展全省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清理情况督导检查工作的通知》,我们周密组织,认真安排,及时下发文件通知,利用二个月时间对全县的“三资”进行了一次全面清理,现将县自查情况具体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全县共10个乡(镇),173个行政村,农业人口35万人,共有万亩耕地,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中始终坚持“三权不变、便民高效、民主理财、群众受益”的原则,严格按照“一清三建”的方法步骤来开展工作。高度重视,并下发了《芮城县农村“三资”管理制度》,采取有力措施,认真抓好落实。

(一)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情况

一是资金管理情况。各乡(镇)都能严格执行国家《现金管理暂行条例》,建立了《农村集体资金管理制度》;村集体收取各项收入时,都使用统一的专用票据;村集体存款各村只有一个帐户,能严格执行帐、款分管,全乡村级财务帐目、资金都是由乡镇会计核算服务中心代管。

二是资产资源管理情况。农村集体资产资源能够按照有关规定清产核资、明晰产权、登记造册,确认其所有权和使用权;村集体资产的取得、变更或终止,资产经营方式的确定或变更,资产的购置、变卖、报废等事项,大部分经村民(代表)大会或党员大会讨论决定;村集体资产资源的承包、租赁、出让,一般经村“两委”会议研究。

(二)农村集体“三资”清理工作的进展情况

一是组织实施情况。为保证“三资”清理工作顺利推进,按照省清理工作要求,1、成立了业务指导组,负责对全乡10个乡(镇)的农村集体“三资”清理工作进行业务指导,明确工作职责,切实负起责任。各村也都成立相应的清查小组,各级组织实行一级对一级负责,一级对一级领导。

2、加大宣传力度,我县结合本县实际,注重创新,采取行之有效的手段,切实加大宣传。

3、是把握关键,即时间段及清理的内容;做到公开、公平、公正。截止目前,各乡(镇)清理工作已经基本到位,并建立“三资”台账。

二是清理核查农村集体“三资”情况。由乡(镇)组成的“三资”清查小组,按照清理核查的范围全面进行核查,如实填报核查结果,并将这些数据通过召开会议、张贴在公开栏上等方式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对各村的“三资”情况进行分类汇总,登记造册,建立台帐。每册台账一式两份,一份由村委会保管,一份由乡“三资”会计核算服务中心保管。到目前,全县173个行政村已全面完成了自查自纠阶段工作任务,已全部实现“三资”计算机管理,建立了市、县、乡三级联网信息化监管平台。据统计,村集体债权总额万元,村集体债务万元,村集体资金账面余额万元,村集体资产折价万元,资源总量万亩(农用地 万亩,其中:耕地 万亩,建设用地 万亩,未利用地万亩)村集体经济合同总件数3413件,经济合同金额万元,查处案件数量2件,处理人数2人,涉案金额8万元,其中:收回违纪违法案件金额8万元。

三是建立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制度。各村都建立了《农村集体货币资金管理制度》、《农村集体收入管理制度》、《农村集体支出管理制度》、《农村集体费用管理制度》、《经济合同管理制度》等监管制度,制定了农村集体“三资”监督管理的业务流程图。

二、取得成效

一是规范了财务管理,有效堵塞了管理上的漏洞。使会计基础工作得到加强,村级财务和村级资产、资源管理有序,收支清晰,杜绝了暗箱操作和违规操作,控制了乱报销、乱开支行为,防止了集体资产的流失。

二是摸清了农村集体“三资”现状。通过核实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摸清了村集体家底,进一步理顺了村级财务关系,各乡(镇)根据“三资”清理核实结果建立健全了“三资”台账,为规范管理村级财务,按程序发包村集体资产资源,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是搭建了规范村级“三资”管理的平台。逐步建立健全了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工作及审计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结合各村实际确定了各村的财务审批权限,加强了对村集体资金的管理;对村集体资产、资源实行联合协管和招投标制度,规范操作程序,确保资产资源的保值增值。

四是化解了社会矛盾。由于我们对资金实行了有效监管,减少了集体资金的流失,对资产资源的透明处置阳光操作,广大人民群众非常满意,干群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少,一些历史遗留的问题也逐步得到解决,农村的信访量有所减少,促进了农村社会的和谐和稳定。

五是奠定了预防村干部腐败的基础。通过对村集体三资的清理,摸清家底并建立健全“三资”管理制度,从源头上加强管理,能够有效杜绝农业承发包和资金体外循环漏洞,减少村干部职务违纪的机会,为预防村干部腐败奠定了基础。

三、存在问题

一是“三资”制度落实还留有死角。

1、个别村存在坐收坐支现象,收入不能够及时入账;

2、私下变卖资产,不在村、组账中进行核减;

3、部分村、组土地承包合同期限过长、租金低;

二是村领导班子换届账务交接不彻底,还存在断头账现象;

三是乡镇农经中心人员力量薄弱,主要表现在:

1、年龄偏大、知识层次低,对农村财务和计算机知识掌握欠缺;

2、工作量大,但工资待遇比较偏低;

3、人员配备较少,难以满足日常工作需要。

四、整改意见

1、完善制度,规范操作。针对存在问题进一步完善原有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财务公开等相关制度,充分利用农村“三资”计算机网络监管平台,利用现代信息平台技术提高“三资”管理水平。

2、加强培训,提高业务。定期开展业务培训,将财会、招投标、公有资产监管等制度、操作规程等作为主要学习内容,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整体素质和业务技能。

3、严明纪律,加大查处。围绕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和与群众利益直接相关的问题开展案件查处和监督检查工作,加大查处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和财务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坐支、挪用、贪污、买标、串标、处置不当、分配不公平等方面的案件,切实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维护好农民群众的利益,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村级“三资”管理涉及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我们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通过这次清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三资”管理工作任重道远,我们将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以上级要求为准则,扎实做好“三资”管理工作,切实保障广大群众的利益,促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查看更多:

小学秋季学期开学自查工作报告

XX乡镇专项保密检查工作自查报告

XX县计划生育药具工作自查情况报告

银行保密工作自查报告

学校开学工作情况自查报告

XX关于发展党员工作的自查报告

林业局工作完成自查情况报告

公共机构节能工作自查报告

中专学校中职助学金工作自查报告

7.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现状及对策 篇七

1 蒙自市农村集体 “三资”管理现状

蒙自市从2004 年开始在文澜、新安所、雨过铺、草坝等4 个乡 (镇) 试点实行村级会计委托代理制度, 到2008 年基本实现在各个乡镇成立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服务机构, 又名农村财务代管中心, 并实施电算化管理, 改村会计为报账员, 同时根据不同业务的要求, 遵循会计法的要求单独设置审核岗、会计岗、出纳岗等, 代理各村组“三资”的核算与监督。到2014 年末, 农村财务代管中心共负责全市11 个乡 (镇) 、81 个村委会、690 个村民小组的会计核算, 代管货币资金49 434.52 万元 (其中村委会3 102.35 万元、村民小组46 332.17 万元) 、资产78 922.54 万元 (其中固定资产24 246.07 万元) 、资源47 186.67 hm2 ( 主要是林地、 园地、 鱼塘) 。自实行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服务工作以来, 规范了会计核算, 农村财务管理从根本上得到了改善, 对维护农村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特别在资产、资源管理工作方面相对薄弱, 需进一步加强完善。

2 蒙自市农村集体 “三资”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 “三资”管理思想认识不到位

一是农村经济尚还不够景气, 尤其是农村税费改革滞后, 某些基层干部认为开销大、收入少, 没有资产可以管理。二是某些基层干部认为“三资”管理涉及范围太广, 错综复杂, 没有办法管理。同时, 村民自制现象居多, 管理难度增大。三是少数干部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认识上存在重资金、轻资产、轻资源的误区, 认为只要管好资金就是管好“三资”[1]。致使基层干部对工作不重视、不主动的现象时有发生。

2.2 制度建设落实不到位

2.2.1农村集体工程项目建设尚未履行规定流程。近年来, 诸如农村道路建设、农村学校建设、饮水工程安装、道路路灯安装等农村工程项目与日俱增, 新农村建设蒸蒸日上, 同时也带来了困境。这些农村工程项目很多尚未履行规定的流程, 仍然存在没有民主公开和招标投标的现象, 有的甚至连具体的实施方案都没有。有的村组的招标投标流于形式, 有的村组擅自追加工程款, 更有工程项目施工前竟然没有预算, 项目完工之后也不履行相应的工程结算和验收手续[2]。

2.2.2农村集体经营项目操作尚未按照规范程序。农村集体经营项目, 诸如农村预留地的开发、大额举债、农村集体福利的分配等, 有的村组在进行这些项目的选定时, 擅自做主, 不经过民主公开和项目论证, 以村组干部会议代替村民代表会议, 村民代表会议徒有虚名。更有村组甚至白条抵库, 大额资产购置不履行正规的流程, 使用虚假票据等。

2.3 “三资”管理中资产和资源监管不到位

2.3.1 资产和资源具体价值不明确。 一是资产具体价值不明确, 有些农村资产已经报废或者变卖, 可是却未及时作出或者不愿作出账务处理, 导致资产账实不符现象。二是资源具体价值不明确。由于缺乏清晰的界限, 导致资源的权属问题时有争议, 直接导致了资源价值无法正确计量。同时, 由于台账登记尚不规范, 经常会出现登记不全, 甚至漏记少记的现象[3]。

2.3.2 资产和资源承包 ( 租赁) 的经济合同管理不规范。 一是合同签订的程序不规范。农村资产、资源承包 (租赁) 时, 某些村组只是履行了口头约定, 并没有签订正式的经济合同, 某些村组虽然签订了经济合同, 但因法律知识欠缺, 合同条款不清、要素不明, 因此也是无效的。二是合同归档不够规范。很多合同签订之后只是由村组干部自行保管, 并没有做到统一归档, 专人管理。换届时也未履行移交手续, 往往容易造成合同丢失的现象。

2.3.3 资产和资源管理时间较长, 管理难度增大。某些村组将资产和资源的承包租赁期间远超过了法律规定的年限, 只顾短期的现时利益、低价承包等, 这些都给资产和资源的重新处置时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2.4 “三资”管理监督监管不到位

首先, 民主理财小组监督不够。当前大部分村组中都设有民主理财小组, 但是由于内设成员大多数的村集体经济组织都建有民主理财小组, 但部分民主理财小组形同虚设, 不能起到很好的监督作用。有的是由于素质不高, 监督不了;有的是怕得罪村干部, 不想监督, 使民主监督流于形式。其次, 乡镇农经部门监督力度不够。由于基层农经部门人员编制紧张, 兼职人员较多, 同时农经工作量大, 工作涉及范围较广, 因此导致了农村部门的监督职能弱化, 监督力度不够。最后, 监管手段也较为落后。当今社会, 会计电算化已经越来越普及, 信息、网络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管理手段, 然而乡镇基层的网络监管仍然没有普遍实施, 有的甚至还在采取传统的老办法, 跟不上时代的步伐[4]。

3 蒙自市农村集体 “三资”规范化管理的对策

3.1 提高对 “三资”管理工作的思想认识

各级党委以及地方政府应当充分认识到“三资”管理的重要性, 认识到“三资”是社会主义新农村改革的物质基础, 关系到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因此, 各级领导应将“三资”管理作为重要计划, 将其实施效果纳入年度绩效考评中去, 并将其作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一个评价标准, 真正做到把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抓紧抓好。同时, 加强村组基层干部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法律法规的学习, 并且开展关于资金使用、资产运营、资源开发的培训。

3.2 真正落实 “三资”农村财务代管服务

结合当前农村工作实际情况, 以农村财务代管中心为平台, 拓展财务代管的服务范围, 积极探索财务代管行之有效的办法。并且进一步规范台账登记、完善“三资”结算、验收流程, 达到强化“三资”管理监督的目的。

3.3 明确农村集体资产和资源具体价值

定期进行实地盘查, 明清资产分布、存量及具体使用情况, 明确资源的具体面积、所处位置及发包情况等, 对报废或者盘亏的资产, 召开村民代表会议讨论, 一致通过的结果, 再报农村财务代管中心审查, 争取最大程度上做到账实、相符, 确保集体资产、资源的安全和保值增值。

3.4 不断完善农村集体 “三资”管理工作

结合蒙自市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具体实际采取相应措施。比如, 建立健全财务预结算制度、票据管理、会计归档制度、经济合同管理制度、集体资产发包制度、资产评估制度、招标投标制度等, 以制度规范行为, 不断完善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

3.5 健全工程建设管理制度, 保证实事实办

凡是村组建设工程项目必须做到事前有预算和招标、事中有检查、事后有验收和结算。即村组建设工程管理的重点必须把好“四关”:把好工程投资预算关, 工程预算必须经过村民代表大会统一讨论, 并报当地乡 (镇) 财务代管中心审批;把好工程招标关, 统一组织工程招标投标工作;把好工程质量关, 工程项目必须全部有专人负责质量监督, 工程结束时严格履行验收的结算流程和手续;把好工程结算关, 工程结算必须经过民主理财小组审核, 并履行民主公开的原则, 工程项目开支入账票据, 必须使用正式发票。

3.6 加强村组集体资产资源承包 (租赁) 合同管理

村组集体资产资源承包 (租赁) 合同的签订应依法履行民主程序, 要经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 做到公开、公平操作。对大额租赁项目, 应当由招投标中心公开招标。同时租赁期限不得超过法律规定的最长期限。资产、资源承包时, 必须签订规范的书面合同, 并将合同资料报送村委会、乡 (镇) 农村财务代管中心存档保管, 财务代管中心要定期追踪合同签订情况, 致力维护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3.7 加大对农村集体 “三资”的监管力度

一是鼓励民主理财小组积极执行监督职能, 参与农业“ 三资” 重大问题的决策。 诸如农村预留地的开发、 大额举债、农村集体福利的分配等关系到农民群众利益的重大农村经营项目, 必须由村民代表会议统一讨论决定;对村组集体经济组织的“三资”管理活动, 要及时逐笔逐项进行公布, 对群众提出的问题, 村组干部要及时给予解答和解决, 务必使农民群众满意。二是充分发挥乡 (镇) 农经管理部门的指导和监督作用。充实基层农经管理人员, 定期开展农村财务人员培训, 提高财务人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强化农经部门的监督检查, 即经常性的抽查报账员库存, 检查有无坐收坐支以及一些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 及时制止和纠正违规行为。三是不断普及会计电算化。利用网络监管手段, 建设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平台, 保证“三资”监管实时高效地进行。

摘要: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是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的关键, 切实保证农业资金、资产、资源的高效利用, 是农民支付的保证和基础, 而在不断探索农业集体“三资”管理过程中也存在种种困境。通过对蒙自市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问题进行分析, 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及建议, 以便更好地保证其高效运行。

关键词: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问题,对策,云南蒙自

参考文献

[1]陈洪波.“三资”管理问题分析[J].农村财务会计, 2014 (3) :30-33.

[2]孟华涛.加强农村“三资”管理建议[J].农村财务会计, 2013 (7) :41-42.

[3]孟华涛.加强农村“三资”管理的对策和建议[J].中国农业会计, 2014 (4) :14-15.

8.对加强农村“三资”管理的浅见 篇八

关键词 “三资”管理;农村

中图分类号:F302.6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673-890X(2014)27-0-02

农村“三资”包括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三资”管理关乎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抓好农村“三资”管理,是基于当前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有效践行,有利于改善基层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关系,有利于巩固和壮大集体经济,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加强农村“三资”管理,是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农村工作的重点之一。

1 农村“三资”管理的现状

近年,农村“三资”管理在各级领导的重视下,在各基层乡镇扎实开展,2014年8月下旬,安徽省农业委员会牵头,组织省、市、县三级有关部门领导对该项工作进行了检查,肯定了工作效果,发现了存在的问题,指出了努力的方向。据调查,目前,农村“三资”管理存在的主要矛盾有因国家、厂矿企业等建设征地而引起农户与农户、农户与集体之间的纷争;因承包耕地和非家庭承包的其他土地资源而发生的纠纷;村民因土地流转而导致的纠纷;个别人不履行合法手续,票据不规范,挪用集体资金,无偿使用集体资源,财务公开不及时不细致等,因此,加强农村“三资”管理,创新管理机制也愈发重要。

2 农村“三资”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健全的管理台账

农村集体资产产权登记不完善,不规范,具体表现在村级资源性资产的分布、类别、四址、地力等级等记载不规范,不全面,导致农村“三资”管理基数不清,引发后期管理上的麻烦。

2.2 农村财务不透明

农村财务现存的普遍问题是因缺乏民主监督机制,导致财务管理不全面,财务不透明。有的村集体的大额资金支出没有相关的会议记录或者公开说明,少数人独断专行;有的村集体非生产性支出多、挪动村集体资金办私事、用公款请送单位或部门领导、乱支滥补;有些村集体村主要领导不带头执行财经制度,坐收坐支多。此外,由于财务明细不公开,有的村民没有认识到村财务明细公开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民主意识薄弱,加上村财务公开的形式、时间、内容等方面的不规范,使得村民缺乏獲取信息的渠道,导致村民对本村的额财务状况一知半解,没办法对村财务支出进行监督。

2.3 集体资金管理缺位,资产收益管理不规范

资金管理不规范,使得村干部在向村民收取的各种款项出据手续不及时,存在某些村干部私吞公款、坐支现金现象,给农村集体资金安全带来不少的安全隐患。资产收益管理不规范,如村集体资产经营收益,被某些人员私自保管,长期不登记入账;村集体资产收益用其他费用冲抵承包款、租金等;或者资产的收益使用没有详尽的使用规划,存在超前消费现象,村民利益得不到有效保障。

2.4 合同管理不规范

合同管理不规范,使得产权不清晰,权责不明确。主要表现在签订的合同不规范,合同要素不齐全、条款不明晰,权利和义务不对等,对签订的合同后期不按照要求履行权利和义务,合同的变更随意性较大,等等。某些村干部违规发包,暗箱操作,不按照民主程序,甚至在对集体资产处置时,擅自变更集体决定,违规发包集体资源,私自延长合同的承包期。

3 农村“三资”管理问题的原因

3.1 管理工作不到位

农村“三资”管理是乡镇“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的重要管理职能。这项工作具体到乡镇就是财政所和农经站承担实施任务。但由于上级各项目标考核任务重,中心工作多,耗费人力、物力多等原因,出现专业人员外调频繁,使得从事农村“三资”管理的专业人员数量不足,人力、物力、财力相对缺乏,无法形成有效的管理工作,监督力量严重不足。

3.2 监督不力

第一,群众监督的乏力。由于农村政务宣传工作不到位,广大村民集体观念、民主意识观念薄弱,或部分村民忙于生计,没有闲余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村集体工作的监督管理,使得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多流于形式。第二,村干部内部监督不力,没有明确地监督机制。村理财监督审计公章被少数村支部书记保管,村民理财监督名存实亡,无法对“三资”进行强有力的监督。第三,农村财政人员的业务培训不足,导致财务人员对业务技术水平、财经法律法规不熟悉;对基层人员的思想政治和廉洁自律教育工作不到位,导致基层工作人员思想上的懈怠,最终出现对村集体资金管理不规范。第四,“三资”管理没有纳入县、乡两级政府的目标考核,出现人力、物力和管理脱节。

4 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对策

4.1 严格考核机制

把农村“三资”管理纳入县、乡两级目标考核。加强领导组织建设,明确县、乡、村各级的工作职责、任务、考核指标、奖惩措施。强化宣传,层层签订责任状,营造加强农村“三资”管理的浓厚氛围,推动农村“三资”管理健康持续发展。

4.2 建立村务公开制度,实现“阳光”政务

村集体每年必须将“一事一议”工程建设、债权债务、民生工程项目发包、集体资金、资产、资源使用纳入村务公开范畴,把群众最关心的难点、热点问题详细公开,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村务要在村的宣传公告栏公告,公开的内容和格式要严格参照村务公开项目的相关要求,且村务公开的信息保存时间至少60 d,以方便村民查询、监督。

4.3 建立严格的民主管理、审计监督制度

一是成立村务、财务监督小组,建立村民大会、村民代表大会制度,大力推行农村“三资”民主监督管理机制;二是建立完善的农村“三资”审计制度及监督渠道,乡、镇政府组织要进行定期审计、专项审计并及时公布审计结果。做到乡镇牵头,村民代表参与,上下联动,注重效果。

4.4 严格执行农村“三资”监管制度

由乡镇“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采取“台账式”管理办法进行有效管理,对村级资产资源登记造册,建立资产管理台账。各村台账一式两份,村委会和“三资”服务中心各一份,每年组织一次盘点,做到账实相符、账账相符。

4.5 加强农村“三资”管理队伍建设

县、区主管部门加大对乡镇、村“三资”管理服务工作人员教育培训力度,定期开展教育培训工作,组织“三资”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学习、思想教育,不断提高管理人员业务能力水平和良好的政治素养,确保其切实为民办实事、做好事,最终达到依法依规加强农村“三资”管理的目的。

4.6 建立健全强农村“三资”管理监督体系

严格健全监督体系,严肃纪律,查处农村“三资”违纪案件。乡镇以纪委为龙头,以“三资”管理中心为依托,严格查处村干部违纪违法案件,重点查处以权谋私、挪用、侵吞、私分涉农的各项补贴的行为及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处置、管理过程中各种违纪行为。对这些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教育农村基层干部要自觉遵纪守法,洁身自好,清政廉明,切实做好农村“三资”的管理,维护广大农民群众的利益,树立村干部的廉洁形象和工作威信,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5 结语

加强农村“三资”管理,关键在于机制,目的在于维护农民的利益。农村“三资”管理有利于促进农村和谐,推动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抓紧农村“三资”管理工作不仅是助推经济良性发展和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需要,也是党第二次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体现,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有利于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体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实现农村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上一篇:作文我尊敬的人下一篇:《遥远的恐龙世界》教学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