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 3_12《春酒》教案设计1 人教版(新疆专用)(共5篇)
1.八年级语文上册 3_12《春酒》教案设计1 人教版(新疆专用) 篇一
阿长与《山海经》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抓住人物特征刻画人物的方法。
2、学习本文欲扬先抑的写法。
3、体会文章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欲扬先抑的写法及抓住人物特点刻画人物的方法,把握文章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内容和步骤
整体感知
一、复习旧知,导人本课。
在鲁迅先生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鲁迅除写了自己的老师寿镜吾先生之外,还写到了—个人,这个人是谁呢?对,是长妈妈,她讲的美女蛇的故事真是神秘莫测,给百草园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那么,长妈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我们—起来看课文
板书标题、作者,指定学生简介作者。
二、查字典,掌握下列词语。
骇掳悚惶急疮疤诘问渴慕霹雳烦琐惧惮
三、认真阅读课文,看看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重点写的是什么。
文章先介绍了人们对长妈妈的称呼,称呼的由来和她外形的特点,以及她的一些不好的习惯。如写她喜欢“切切察察”、喜欢“告状”、睡觉爱摆“大”字等;接着写她懂得的许多“我听不耐烦”的规矩。比如元旦、除夕吃福橘、人死了要说“老掉了”等;最后写了长妈妈“我”买《山海经》的事,而且叙述得很详细,是课文记叙的重点。
思考:课文对哪些内容详写?哪些内容写得比较简单?为什么这样安排?
略写了阿长的称呼的来历、“切切察察”的毛病、摆成“大”字的睡相、令人讨厌的种种规矩、“长毛”的往事,详写了为“我”买《山海经》一事。略写的那些内容能使人对长妈妈有个初步了解,她的外形特征,真实地反映长妈妈的—些毛病,但这些并不能削弱对阿长妈妈的敬意,而详写买《山海经》一事,却令人对长妈妈刮目相看,在作者看来“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情,她却能够做成功”,我们可以想到幼小的鲁迅对长妈妈的敬佩和感激之情。
问题探究
一、仔细研读课文第1—5自然段,从这几个自然段的描写中,长妈妈有什么特点?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从这几个自然段的描写中,可以了解到长妈妈“生得黄胖而矮”;喜欢“切切察察”;对“我”管得很严,喜欢到母亲那儿告“我”的状;夏天睡觉喜欢在床中间摆“大”字,挤得“我”无法翻身。这些描写真切生动,作者采用戏谑的口吻来描写,又显得很风趣,刻画出长妈妈饶舌多事而又不拘小节的性格特征。
二、分角色朗读6—17自然段,长妈妈懂得哪些“我”所不耐烦的规矩?从对这些规矩的描写中可以看出长妈妈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1.元旦除夕吃福橘,说是吃了它,一年到头,顺顺溜溜……
寄托着长妈妈善良真诚的愿望!她希望自己和孩子“一年到头,顺顺流流”,这其中更重要的是孩子,因为并不是些自己吃福橘,而是由她“塞在我的嘴里”。
2.说人死了必须说“老掉了”;死了人,生了孩子的屋子里,不应该走进去;饭粒落在地上,必须拣起来,最好是吃下去;晒裤子用的竹竿底下,是万不可钻过去的„„
从对这些烦琐的规矩的描写中可以看出:长妈妈是关心爱护“我”的,不然她也不会这样“切切察察”、不厌其烦地告诫“我”。
3.作者还用诙谐的笔墨叙述长妈妈讲“长毛”的故事。
使人看到了长妈妈的无知、淳朴。这在一个孩子的眼中,她有“伟大的神力”,从此对于她就有了“特别的敬意”。
三、齐读第18—28自然段,指名学生复述长妈妈为“我”买《山海经》的起因、经过、结果。
起因:“我”曾在远房的叔祖那里看到过,后来一直渴慕着绘图的仙海经》。叫远房叔祖那儿已无处可寻,买吧,又没有好机会。因此,“我”对《山海经》一直念念不忘。
经过:阿长向“我”问《山海经》的事,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将《山海经》给“我”买来了。
结果:“我”深受感动,从而不由得对长妈妈产生了新的敬意。文中用一个“霹雳”的比喻和词语“震惊”写出了“我”十分震惊的心理,也表现了“我”对长妈妈产生“新的敬意”的原因。作者得到绘图〈山海经〉的欣喜之态宛然可见。
四、文中哪些地方抒写了作者这种怀念之情?有感情地朗读出来。
最后两个自然段,直接抒发了对长妈妈的深切怀念之情。文章最后一句“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的怀里永安她的魂灵!”这正是作者深沉怀念的真实写照。
五、文章中我对长妈妈的感情前后有什么变化?前半部分充满贬义的文字后面,你能感受到作者对阿长的同情与怀念么?
态度变化:不大佩服她——特别的敬意——这种敬意逐渐淡薄,最终完全消失——发生新的敬意。“憎恶、讨厌”是儿时的心理,在具体的描写中流露出同情和怀念。鲁迅透露了阿长的身世,就表明她的粗俗是情有可原的。她的管教很不合儿童的心理,但心是好的。她青年守寡,非常不幸,只求一年顺顺溜溜,鲁迅在具体描写中饱含同情。
六、作者怎样刻画阿长这一人物形象的?
外貌、动作、语言。
七、总结全文。
从整体说来,本文诙谐而富有情趣,但又不失深沉庄重。“切切察察”的神态,睡相的描写,吃福橘日于的紧张心情,“长毛”的故事等,读后令人捧腹开怀,忍俊不禁。可是,当长
妈妈为“我”买回《山海经》后,作者的感情变得深沉庄重,深切怀念之情流露于字里行间,这种色彩的变化,使得作者对长妈妈的感情表达得更加真实感人。
拓展
在你的童年生活中,有没有象阿长那样关心你、并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普通人?你是怎样看待他们的?写一篇小作文,和同学交流。尽可能写得真实、生动、传神。
2.八年级语文上册 3_12《春酒》教案设计1 人教版(新疆专用) 篇二
一、导入:
我们学了朱自清的散文《背影》可知“父亲”是一位关心、爱护儿子的博大精深的高大形象,那么,今天我们又一起来学习李森祥的小说《台阶》,分析文中的父亲又是怎样的形象?(板书标题)
二、整体感知:
(带着以下2、3、4的问题读书。)
1、分组比赛查字典并把自己所查到的结果写下来:
涎()水揩()尴尬()凹凼()筹()划
黏()性镶嵌()蹿()上掺()上胯()骨
糟糕()撬()倔强()门槛()茬()硌()
2、用5——10分钟的时间阅读课文后,复述课文的故事梗概。
(略)
3、本文以“台阶”为线索,围绕这条线索,作者回忆了哪些事?从这些事中,可知“我”家是怎样的家境?从中可知父亲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通过讨论后板书如下。)
旧台阶
回忆————造台阶————经济的落后
新台阶
│————父亲的坚忍不拔、艰苦创业
线索(台阶)
4、学生提问问题。(问题在后补充)
三、探究如下问题:
1、对父亲这个人物形象的分析。(从如下几个方面来引导学生分析并自己得出结论):
(1)、从中国传统的建筑物的文化底蕴角度看:
“阴阳八卦”的传统文化认为:一、三、五、七、九是阴中的级别的象征,而一级是最低级别的象征,九级是最高级别的象征。所以民间百姓的门槛一般是三个台阶以图吉利而且也是地位级别的写照。再如“紫禁城”的建筑物有9999幢,标志着最高皇权的象征。再如云南大学的台阶有97个,这表明是云南省的最高学俯。我想今天的一些商标,或许是这种文化传统的继承吧!诸如“三九胃泰”、“九九感冒灵”、“555”烟、等等。所以,我们可以知道“台阶”的高,实质上就是主人地位的高。从这我们可看出:父亲为什么把我家的台阶从三级升到九级的目的就不言而喻了。
(注:自立于受人尊重的行列。)
“阴阳八卦”的文化传统还可以在农村找到相应的建筑物,如“四合院”。(A)、清静、安全;(B)、东南西北四神的保佑,以示平安。所以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着和平、团结以及和睦相处的优良传统。
(2)、从人类需要层次论的角度分析: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人类需要层次有五个: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台阶高,主人的地位就相应的高”。这篇小说着眼于台阶,写父亲对台阶的要求,就是对地位的要求,也就是说对尊重的需要。父亲为了赢得尊重,耗尽了他的毕生精力,奋斗了一生。从这里我们可以知道父亲是怎样的人呢?
(板书:非常要强的农民,有志气、不甘落后、有长远目标、有移公移山和坚忍不拔的毅力。)
(3)、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角度看:
课文中写到父亲为了建造一幢有台阶的房屋,他的确一点一滴的积累,一分一文
积攒,起早贪黑,从早到晚,一年四季,七个月种田,四个月砍柴,半个月捡卵石,剩下半月过年、编草鞋。360天安排得非常紧凑。所以,我们可以知道:父亲具有华夏炎黄子孙的优良传统——用诚实的劳动兴家立业、不怕千辛万苦、拼命硬干、勤俭持家的美德。同时,父亲身上有着中国传统农民所特有的谦卑的品质(因当九级台阶造好后,他却不好意思坐上去)。
(4)、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角度看:
提问:父亲的创业为什么如此之艰难呢?(可以从课文内容引入)
提示:A、低——高(台阶三级——九级)。人老了,身体垮了——发展缓慢。
B、柴——1.5元钱。材料来之不易——农村经济的落后。
所以,从父亲的身上,我们可知这篇小说深沉地响着时代的呼唤——亿万人民的希望在于先进的生产力,以此迅速的改变农村落后的面貌,尽快的结束老牛拉破车的日子。总之,父亲创业如此之艰难的根源在于生产力水平的低下。
四、讨论回答学生提出的部分问题:
1、第五段中:父亲为何一年洗一次脚?为何洗了脚后觉得轻飘飘的,像踩在棉花上似的?(提示:A、节约、俭朴;B、父亲经常在水凼洗而仅有一次在家里洗的缘故;C、父亲一辈子从未享受他人服侍而内心感到不安的缘故。)
2、第13段最后一句说明了什么?
(提示:神态描写——父亲专注别人的高台阶,他羡慕、向往,谋划如何加快准备,争取早日造好台阶,也让人羡慕的神态。)
3、第21段中为什么说父亲露出尴尬的笑?(提示:联系上下文,说明父亲具有谦卑、不骄的传统的民族风格。)
4、第26段中为什么父亲总觉得不对劲?
(提示:A、父亲一辈子处于地位低下,突然地位变高了而感觉不对劲,说明他的谦卑。B、台低的阴影一时难以消除。)
5、第29段中为什么说父亲若有所失的模样?
(提示:父亲干了一辈子,在他的精神世界中,劳动就是生命,劳动是创造;劳动有了收获,才体现自己的价值。一日不干活,就失去了一切。所以说“若有所失”)
6、第30段的含义?
(提示:神态描写——比喻的手法,形象地写出父亲已老了,同时表达了我对父亲劳碌终生而感到悲伤,进一步为全文笼罩上一层凄凉、忧伤之情。)
五、教学反馈:
1、父亲为何要造一间有台阶的房子?
2、父亲是如何造起一间有台阶的新屋?
3、新屋造好后,父亲变得怎样了?
3.八年级语文上册 3_12《春酒》教案设计1 人教版(新疆专用) 篇三
教学目的1、知识目标
(1)把握课文内容——桥之“美”美在哪
(2)形象优美的语言
2、能力目标
学习一种新的审美视角:
3、情感目标
关注生活,关注自然,做生活的有心人。
教学重点
1、学习一种新的审美视角
2、品味形象优美的语言
教学的难点
探究本文作者说明的技巧
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合作法、比较阅读法
教学课时的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马致远的“小桥流水人家”让人联想到家的温馨;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使人产生无限的惆怅„„在诗人的眼中“桥”是人性化的,是情感的载体;在画家的眼中,桥则别有一番韵味。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当代画家吴冠中走进桥的世界去感受“桥之美”。
二、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要求: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
三、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多媒体或投影显示问题组)
1、问题.a.在作者的眼中桥美在何处
b.为了说明桥之美作者主要举了哪些例子
c.联系课文说说怎样欣赏一幅画
2、四人小组讨论明确:
a.并不着眼于桥自身的结构美,而是缘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
b.举了四个例子:乌镇苇丛上的石桥;江南乡间细柳下的石桥;水天间的长桥——颐和园的仿卢沟桥、苏州的宝带桥;形式独特的广西、云南、贵州山区的风雨桥。
c.画面的构成是否有块、线、面的搭配;画中的形象是否都能和周围的景物既形成对照又
不失和谐。
3、研读与赏析
(过渡)通过阅读文章,我们不难看出作为画家,作者看桥淡化其结构、种类、功用,更重其美学价值。那么你能用优美的语言描绘文中你最欣赏的一幅画面吗7 重点研读第④小节。
(出示学生绘制的四幅图画)
4、四人小组讨论:
a.说说四幅图中你最喜欢哪一幅,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画面并说说为什么喜欢
b.请有绘画天赋的同学点评。
c.我们应从哪些角度欣赏一幅艺术作品
明确:
a.◆厚厚实实的平面铺开的苇丛使空间显得狭窄拥挤,令人产生憋闷感;间或出现的石桥轮廓简单鲜明,能使空间陡然显得疏朗开阔,令人觉得神清气爽。
◆细弱的柳枝拂着桥身厚重坚硬的石块,这里有形体上的强弱、轻重、动静之分,有颜色上的对比,还有变(柳枝年年发新芽)与不变(桥能历久不变)之别,种种不同,归结
起来,其实是阳刚与阴柔这两种美的类型的不同,因桥的轮廓精心设计而和谐统一。
◆长桥一般建筑在比较宽阔的水面上,打破了背景的单调感。桥是人们劳动的成果,出现在苍茫水面上的长桥,是人类创造力的体现。整个环境似乎有了灵气和生命。
◆桥面上盖有廊和亭的桥,给人安闲、自在的感觉,这种感觉恰好与险峻的山峰、桥下的急流给人的感觉形成对照。
b.点评语言、欣赏的角度。
c.从色彩的搭配、画面构成(块、线、面)、景物的选择(强弱、明暗、动静等)是否对立统一„„角度来判断。
5、美句赏析。
(过渡)吴冠中以他画家的真知灼见,不但告知了我们如何用“美学”的眼光来重新审视事物,而且他还用蕴涵丰富的语言引起我们强烈的感情上的共鸣。
a.找出意蕴丰富的语句,体味句子的情昧。
b.先四人小组讨论,再让小组派代表发言。
重点赏析以下语句:
◆茅盾故乡乌镇的小河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密不透风,每当其间显现一座石桥
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
◆早春天气,江南乡间石桥头细柳飘丝,那纤细的游丝拂着桥身坚硬的石块,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
◆无论是木桥还是石桥,其身段的纵横与桥下的水波协同谱成形与色的乐曲。.
◆田野无声,画家们爱于无声处静听桥之歌唱,他们寻桥,仿佛孩子们寻找热闹。
(过渡)我们从《桥之美》中,体会到了桥的美感,真是赏心悦目。同是写桥的文章,《中国石拱桥》与之有什么不同之处呢
四、_拓展延伸
比较本文与《中国石拱桥》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何不同
明确:本文是一篇带有说明性质的小品文。它的说明性体现在文中先点明在画家眼
里桥美在何处,随后举了一些具体的例子。但是与《中国石拱桥》这种较为规范的说明文不同的是,在举例时,作者并不是用科学、平实的语言向读者解说,而是或描写景物,或抒发感情,文字极富表现力和感染力。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在画家吴冠中的带领下,一起领略了桥的风采,生活中有多少美不
胜收的景致,或纤弱或雄壮或含蓄„„让我们练就一双慧眼去发现、去鉴赏这大干世
界吧!
六、作业设计
4.八年级语文上册 3_12《春酒》教案设计1 人教版(新疆专用) 篇四
新源县第四小学祖丽菲亚
学情分析:
经过上学期的教学我对我班级的孩子有了一定的了解我班有54人男生26人女生28人他们是6、7岁的孩子都十分活泼可爱聪明伶俐但是他们的自我约束能力很差学习习惯有待于提高个别孩子常常给我的课堂教学带来许多的不便但也是因此使我们班级充满了人文气息从去年的检测成绩上看我班孩子的学业水平很好在写字方面让我觉得较有一种成功的喜悦在课外阅读方面有部分孩子似乎已经喜欢看课外书了在语言表达方面孩子们会讲但顺序性不强这可能与我的教学是脱不了关系的但是他们都对学习充满了兴趣。
教材分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下册》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遵循语文学习的规律顺应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致力于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教材体系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坚实的语文基础
(一)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
1.在语文一年级上册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锐意创新开拓进取
2.教材要具有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编辑思想符合先进的教育理念教材内容要体现时代精神
3.教材要以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为己任用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培植爱国主义情感同时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4.教材的内容要力求简约避免烦琐力求灵活避免呆滞简化头绪加强整合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5.教材的呈现方式要灵活多样有助于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有助于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条件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有所发现不断获得成功的愉悦不断提高语文能力
6.教材要体现开放性
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教材同时要留有余地增加弹性为教师和学生留有发展、创造的空间以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生学习的需要
(二)教材基本结构
一年级上册力求搞好低幼衔接、稳步推进从一年级下册开始适当加大改革力度依据这个编写设想本册教科书从内容到形式有了更大改进。
必学课文共19篇“语文园地”面貌一新包括四个栏目如:“字词句运用” 鼓励学生探究发现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主要是识字的方法; “日记月累” 引导学生积累好词佳句、优秀段篇;“展示台” 给学生提供展示学习所得特别是课外所得的舞台,“我爱阅读”
本册教材中汉字的编排继续实行认写分开、多认少写的原则本册要求认识170个常用字会写110个在本课或以前认识的字要求认识的字和要求会写的字分别在练习里标明此外在语文园地里也安排了少量要求认识的字
(三)教材特点
1.教材体系:符合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的实际情况。2.教材安排:遵循学习语文的规律,体现科学性。3.教材内容:贴近儿童生活。
4.教材呈现:富有新意和亲和力,体现导学性。5.教材设计:注重广泛运用。
6.拼音编排的多样化,将学拼音、学汉字、读韵文结合起来,同时进行初步的语言训练。
7.识字量增大,写字量减少,识字方法多样化。新编的上册课本认识170个常用字,会写110个字;完全符合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而且达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上限的要求
每篇课文大都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性,课文的知识性很强,道德教育方面的内容也很丰富,设计了“我会写、我会连、我会说、我会读、我会认、我会找、我会填、我会猜”等。“我会”意味着学生对学习的自主和自信。
学段目标一定要落实到每个学生这些基本要求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认识170个常用字
会写110个在本课认识的或以前已经认识且在本课重现的字认识的字只要求认识在课文中认识搬个地方还认识;知道在新认的字中出现的新偏旁对全体学生不要拔高认字要求以免加重负担要求写的字要了解字义能口头或书面组词逐渐在口头或书面运用;最重要的是把字写对、写好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2.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学习独立识字爱识字能主动识学着自己识这是学生识字不竭的动力一定要重视兴趣、习惯的培养要重激励、多鼓励
3.学习有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词句的意思有感受的想法乐于与人交流读诗歌能展开想象感受语言的优美
4.学习默读允许有个从指读到不指读从出声到不出声从只顾读到一边读一边想的训练过程这一册重在默读习惯的培养读的内容可由段到篇要求要逐步提出一步一步地严格训练要重视通过课内的朗读、默读逐渐培养阅读的兴趣--关键是读课文读出味道读出乐趣读有所得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这和喜欢识字同样重要爱读书才能得到乐趣;得到乐趣就更爱读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培养起学生读书兴趣的老师肯定是好老师这样老师的阅读教学肯定成功
5.重视语言的积累课内要求背的、一定要背下来还要鼓励学生自觉地更多地积累词、句、段
6.加强在生活中学语文的引导、交流与展示课外、生活中是学习语文的广阔天地学生包括低年级学生可以大有作为关键是教师要相信学生引导学生给他们交流、展示的机会他们会还你一个惊喜!因为教材是以专题形式编排的语文园地中安排的内容也都围绕专题设计,所以备课时胸中要有全局要在通读全册的基础上一组一组地钻研教材设计教学每组教材围绕哪个专题有哪些内容有哪些要求重点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习惯怎样进行教学设计在体现自主、合作学习上有哪些措施什么时候布置学生进行哪些学习准备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
(四)采取措施 1.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能力。
2.在拼音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插图,教学多媒体,在语境中学习,培养观察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学生在在发现中学习,体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拼音教学中,尽量学习,体验学习的乐趣。3.优化课堂行为,备好每一堂课,使学生上完课后都能有所得,都有充实感。
4.深入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需要,尽可能满足他们。针对一年级孩子的特点,努力使课堂生动有趣、有吸引力,从而调动孩子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效率。
5.多与家长沟通,共同探讨教育学生的有效方法,家校结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五)教学目标
知识于技能:认识170个常用字会写110个字
过程与方法:老师通过引导学生,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能力,体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拼音教学中,尽量学习,体验学习的乐趣
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学生培养热爱家乡,热爱学校,热爱学习,尊重父母,老师和成人的,接近大自然,接近生活的好习惯
(六)教学中难点
认字写字;借助拼音正确朗读课文
(七)教学手段 教科书插图,生字卡,(八)教学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探究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一学生为主,以老师为指挥,启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得到实际效果。
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准确把握教学目标
2.围绕目标进行扎实的语言训练 3.注意听说读写能力的协调发展
课时安排
教学内容 教学课时 教学手段 1.上学歌 2课时 2.多想去看看 3 课时 3.听说“我最喜欢春天” 2课时 4.花园 果园 3课时 5.语文园地
(一)3课时 6.听说“今天会下雨吗” 2课时 7.春夏秋冬 2课时 8.江河湖海 2课时 9.听说“动物园里有什么动物” 2课时 10.操场上 2课时 11.红绿灯 2课时 12.语文园地
(二)3课时 13.听说“我们班的人比你们班的人多”2课时 14.东西南北 3课时 15.送颜色 3课时 16.听说“你会打乒乓球吗” 2课时 17.乌鸦喝水 3课时 18.语文园地(三)2课时 19.听说“你们周末打算干什么” 2课时 20.下雪啦 3课时 21.雨点儿 322听说“请问到书店怎么走” 223.青蛙写诗 3 24.语文园地
(四)325.听说“我画了很多种颜色的花” 226.艾山江上学 327.轻轻 328.听说“这里的蔬菜真多” 229.借生日 330.语文园地
(五)331.听说“今天中午你想吃什么” 232.谁和谁好 233.小公鸡和小鸭子 334.听说“水彩笔借给我用用,行吗”35.自己去吧 3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236.听说“你什么时候过生日” 2课时 37.语文园地
5.八年级语文上册 3_12《春酒》教案设计1 人教版(新疆专用) 篇五
(人教版)
八年级第四单元教案
【单元教学设想】
宏观世界,气象万千;微观世界,奥妙无穷。本单元,编者用通俗而科学的文字,揭示了在自然语言的独特、克隆技术的神奇、恐龙灭绝的奥秘、生物入侵的危害、声音世界的微妙,既增长见识,又启迪智慧。学习本单元,要求:1.知识和能力维度——能用正确的语音语调阅读科学小品,初步把握科学小品的语言风格,提高速读、筛选信息的能力;2.过程和方法维度——着重掌握几种独特的阅读方法,如“提纲挈领式”“专题研讨式”“比较异同式”“探究式”等,能自主概括课文内容,理清说明顺序,了解说明方法,并能对疑难问题采取多种方式进行探究;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培养学生注重观察、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求真创新的科学精神。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新点子
方案一
教学角度:提纲挈领式阅读——抓中心句,培养学生快速筛选信息的能力。
主要教学步骤:
.从中央电视台“人与自然”栏目中撷取春夏秋冬的自然景观,制作成多媒体。教师配乐朗读课文,四季景观随课文内容依次出现。读前提问:大自然的语言有哪些?
2.学生浏览课文,依次找出各自然段的中心句;无中心句的段落,再细读课文,自己概括。
3.综合各段意思,看全篇课文说明了什么。
4.小组交流,各自陈述自己的阅读成果,并推举代表发言。
5.全班交流,评说。
6.教师引导学生归纳这种阅读方式的实用价值。
7.局部赏析本课语言特色,找出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方案二
教学角度:中间突破式阅读——抓住全篇的核心问题,从中间突破,再两边展开。(这是一种打破常规的阅读方式,意在培养学生高效阅读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
主要教学步骤:
.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提挈全篇的一个核心问题(即第6自然段“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
2.再读课文,看这个问题统领了哪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回答了一个什么因素。(即纬度的差异,经度的差异,高下的差异,古今的差异。)
3.合作探究:这几个因素为什么要按这个顺序排列,有什么科学根据?
4.自主探究:单刀直入地解决这个核心问题岂不更好,为什么还要写前面的那些内容?
5.全班交流后,教师引导学生归纳这种读书方法的实用价值(能从多个语段中快速拎出的主线)。
6.结尾主要写了什么?有什么作用?
7.品味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奇妙的克隆》教学新点子
方案一
教学角度:辩论式阅读——将班上同学分为正方和反方进行辩论以促使学生深入阅读的一种方式。(克隆技术是把双刃剑,它既可造福人类,同时又对现存的伦理道德观产生了强烈冲击,十分适合辩论。)
主要教学步骤:
.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商量辩题,如正方辩题为:克隆技术造福人类;反方辩题为:克隆技术危害人类。
2.辩论双方推举选手,并查找资料做好论辩准备。
3.教师提供电视辩论赛的实况供学生观看,并对主持人和辩手进行有关培训,了解辩论的基本知识。
4.按照辩论的形式调整座位,开展辩论。
5.学生评委或教师评委点评(除按辩论的要求进行评价外,主要对学生读懂文本的程度和语言表达进行评价)。
6.投票选举最佳辩手并发奖。
方案二
教学角度:探究式阅读——深入探究以发现独特写法的一种阅读方式。
主要教学步骤:
.细读课文,发现本文与其他课文在形式和内容方面的区别。(可能的发现是:①本课用了4个小标题,有什么好处?②第2小节写了多个实验,为什么要这样安排材料?③为什么专题介绍“多利羊”的诞生,这有什么特别的意义?④第4节提到了克隆技术“可能引起许多有关的伦理、道德和法律等问题”,这些问题具体是怎样的?……)
2.围绕发现的问题,分小组展开深入的探究。
3.小组交流、碰撞,能够统一的可以统一,有争议的可在课外继续探究。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教学新点子
方案一
教学角度:专题研讨式阅读——不求面面俱到而围绕某个专题深入研讨的一种阅读方式。(本课主要研讨具有独特风格的“阿氏语言”。)
主要教学步骤:
.撷取电影《侏罗纪公园》的片段和“世界地图”分别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研讨兴趣。
2.速读课文,整体把握两篇短文的主要内容。
3.阿西莫夫素以驾驭语言和概念的能力强而著称,试从课文中找出这样的例子仔细揣摩,并在小组内展开深入研讨。以举例说明的方式归纳阿氏的语言特色(亦可重点研讨作者在行文中放在括号里的补充说明文字)。
4.全班交流。教师和同学一起归纳“阿氏语言”的特征(简练、缜密、生动……)。
5.学习这种语言特色,试为本地出土的某种文物(教师可将文物用多媒体展示)写一段推测性的文字。
方案二
教学角度:比较异同式阅读——以比较两篇在内容和形式的异同点从而把握的不同风格的一种阅读方式。
主要教学步骤:
.朗读课文,整体把握两篇短文的主要内容。
2.细读课文,采用列表的方式从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角度、说明语言等方面比较异同。
3.每组挑选一名同学将所列表格写在黑板上(最好多媒体设备快速映出)。
4.师生共同评价,只要言之有据即可。对特别出色的发现教师应充分肯定。
5.根据以上活动试写一段说明性的文字,侧重从某一方面比较两文的异同。
《生物入侵者》教学新点子
方案一
教学角度:撰写调查报告——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学习课文的写法。在本地区范围内选择一则生物入侵的例子进行调查,写出报告,呈送地方政府,以此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主要教学步骤:
.自读课文,理清思路。
2.了解本课运用的主要说明方法,说说它们的表达效果。
3.教师布置调查任务,实地调查本地区生物入侵的例子(课外进行。如城区学生可实地调查水葫芦遮蔽周边河水导致水污染的事例;乡镇学生可实地调查“水豌豆”侵占耕地的事例……)。
4.教师介绍或学生自主查询调查报告的一般写法(可借鉴课文在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语言表达上的特点),撰写调查报告。
5.班上交流后,选择优秀之作呈送地方政府,以期引起当局的注意和重视。
6.教师及时通报反馈意思。
方案二
教学角度:尝试网络写作——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学习课文按照逻辑顺序安排层次的写法。到网上查询生物入侵的事例并编撰成文,从而拓宽视野,提高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
主要教学步骤:
.朗读课文,重点把握本课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顺序安排段落层次的写法。
2.组织学生到本校电子阅览室(或到有正规营业资格的网吧)上网查询生物入侵的事例,运用“剪切、粘贴、复制”等手段编撰成文(一定要注明出处,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
3.在班上进行交流,选择优秀之作,办一期板报或制作成网页。
4.将板报在城市、乡镇等地展出,或将网页交教育网站登录,向人们警示生物入侵的危害,提出防治措施。
5.收集反馈信息。
《你一定会听见的》教学新点子
方案一
教学角度:积累、仿写——细品课文的情味,体会语言的美感,并从课文中提炼典型句式,练习仿写。
主要教学步骤:
.教师配乐(选用合适的轻音乐)朗读课文。要求学生听读,然后回答:这篇课文写了哪些内容?
2.男女生轮流朗读课文,边朗读,边品味。
3.再读课文,找出运用最多的典型句式加以积累(主要有排比句:如“当微风吹过柳梢,当清风拂过明月,当狂风扑过巨浪,当台风横越山岭……”,教师引导学生略作分析:该句显示风越来越狂——微风→清风→狂风→台风,越过的物体越来越巨——树梢→明月→巨浪→山岭,与之相应的动作也越来越猛——吹→拂→扑→横越;有偶句,如“愉快动听的声音,带给我们快乐,嘈杂无聊的声音,则会使人痛苦”等,形成了一种对比之美。注意:不宜过早提出“骈句”的概念。)
4.练习仿写。(要求注意层次,并将自己的感情融进去。)
5.班上交流,教师将仿写得好的句子板书在黑板上。
方案二
教学角度:游戏,再现——先做声音游戏,再将游戏内容用文字再现出来,以提高学生用语言表达声音的能力。
主要教学步骤:
.挑选一句音色好朗读能力强的学生范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学生再读课文,整体把握内容。
3.默读课文,体会的语言特色。
4.选择课文结尾处提供的几种声音游戏(亦可是其他声音游戏),让一名同学台前表演,其他同学倾听,并用准确的语言将声音记载下来。
5.小组交流,让每个同学都参与。
【八年级语文上册 3_12《春酒》教案设计1 人教版(新疆专用)】推荐阅读:
八年级语文上册桃花源记教案人教版07-06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_3丑小鸭09-28
八年级上册人教版期末语文提纲09-01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想象作文11-12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07-08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案09-08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