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女神像导游词(精选4篇)
1.自由女神像导游词 篇一
今天,我们6:30时被一阵闹铃吵醒,我们今天要去参观自由女神像了,我按奈不住兴奋,赶紧穿好衣服,“全副武装”准备就绪,到了7:30,我们被老师叫去吃早餐,早上,我们根本就没有吃饱,就上了大巴。在大巴上,我们欢声笑语,并看沿路的风景。这时,曹导发话了,“你们谁知道自由女神像左手拿着什么,右手拿着什么?”我抢着回答道“左手拿着火炬,右手拿着《独立宣言》。”曹导说很好。我们坐着轮渡到了自由女神像前,刚想拍个照,就听见一个声音“快,去拍”这是一个中年妇女的声音,另一个女的冲上去拍了好久,我和杨闰童愤愤不平地讲“真是自私!”我们之后去了联合国大厦,他们好多人买了纪念品,我又没买,因为上面又写着“made in china.”接着我们又参观了哥伦比亚大学,周子睿找到了那只隐藏的猫头鹰(因为导游说找到猫头鹰的就可以娶一个哥伦比亚大学的女生)。我们坐大巴经过了华尔街,时代广场。
2.自由女神像放哪儿合适 篇二
巴特勒迪本人负责外观,他又聘请艾菲尔铁塔的设计者艾菲尔设计内部支撑铁架和整个支撑结构。
雕塑完工后,巴特勒迪亲自到美国选择安置地点。最终,他选择了纽约市区。
这天,巴特勒迪来到他心仪的雕像放置地实地考察。这里是纽约的心脏,真正的闹市区,流动人员很多,雕塑可以接受最大数量的人员的瞻仰。这正是巴特勒迪选择此地的初衷。
四处打量了一会儿,巴特勒迪想抽烟了,一摸衣袋,只剩一个空烟盒了。他习惯抽一种意大利雪茄,那种牌子世界各地都很少见。巴特勒迪正沮丧着,却老远看见一个商店门口有这种牌子的香烟广告,于是喜出望外地奔过去。
买了烟,巴特勒迪随口问店主是否期待着女神雕塑早些安放,不料对方却说他一点儿都不期望把雕塑安放在这里。
巴特勒迪很意外,忙问为什么。店主说道:“为了清理出雕塑的安放地,我们许多人马上都得搬家;安放施工期间,这里会是噪音和尘土的世界,它打乱了我们的生活,剥夺了我们的自由。还有,完工之后,这一带的居民也就永远生活在雕像大片的阴影之下,原来可以自由享受的阳光也就成了一种奢望。而且,我们瞻仰的时候,都得尽力仰头,这最大程度地暴露了我们普通人的渺小,这不也与雕像蕴涵的自由精神背道而驰吗?”
巴特勒迪默默听着,心里掀起了滔天巨浪。后来,他若有所思地回到了住所。
一周后,巴特勒迪向有关部门提出了新的方案,将女神像放置到纽约市哈德逊河口外的自由岛上。
1886年10月28日,自由女神像经过长途运输,终于在自由岛上落座。
巴特勒迪特地到那个商店找店主道谢。当他说明来意后,那个黑人却说,当初那些话是一个叫艾菲尔的法国人叫他这么说的,巴特勒迪喜欢的那个品牌的香烟,也是那人弄来的。
巴特勒迪非常感动:若不是艾菲尔的良苦用心,他可能已经犯下了一个历史性错误。他得好好谢谢艾菲尔。
当巴特勒迪问艾菲尔为什么能够想到那么一个巧妙周密的计策时,艾菲尔微笑着讲了个故事:“小时候,我家养了一些牛羊。有两头牛力气都很大,特别好斗,它们互不服输。所以,不打斗的时候,如果其中一头发现了一片肥美的草,另一头哪怕在远处看到对方啃得津津有味,它也决不会走过来吃,即使它脚下的草只是稀疏枯萎的几根。它们对势均力敵的同类怀有深深的成见和戒备。后来,父亲教了我一个办法,他让我先牵一只羊去牧草茂盛的地方看看,然后再把它牵到不愿到草多的地方去的那头牛旁边。羊会马上朝刚才到过的地方跑过去,边跑边咩咩地叫。说来也怪,犟牛往往会循声前来。它对弱小的异类并不一味排斥。”
3.自由女神像导游词 篇三
为了迎接美国即将在1876年举行的百年生日庆典,法国雕塑家巴托尔蒂认为应该送给美国一个礼物,以表庆贺,并纪念美国独立战争期间,美法并肩作战抗击英军的历史。为此,他决定雕塑一尊巨大的自由女神塑像,美国朝野上下都对这个设计很感兴趣。
1874年,巴托尔蒂组织了一个为塑像筹款的委员会——美法联盟,并很快筹得了第一批捐款,巴托尔蒂的计划正式开启。可由于捐款太少,工程不久就停了下来。为了吸引到足够的资金,巴托尔蒂和美法联盟又制定出一个分等级的筹资方案,捐助者将会根据捐资数额得到相应的回报,最高级别的捐助者将会获得巴托尔蒂的两件雕塑作品。在此诱惑之下,巴托尔蒂成功筹得所需资金。1884年,雕像历时十年终告完工。
可是,女神准备移民美国之时却遇到了安家的困难。原来,女神高46米、重达225吨,需要修建一座27米高的花岗岩基座来放置,建成这样的基座需要10万美元。美国国会虽然投票表示同意接收女神,但是不同意拨款。这种不可理喻的吝啬使得女神长期不能成行。这时,美国新闻界传奇人物约瑟夫·普利策站了出来,他在自己的报纸《纽约世界报》的一篇社论中写道:当法国方面的船只将女神像运到我们的海岸上,得知我们虽然富得流油,却没有足够的公共精神以及荣誉感来提供放置该雕像的基座所需要的资金时,那对我们来说是一种无法名状的耻辱!这位女神注定会照亮世界,可是,我们或许可以将她改名为吝啬雕像,如果这就是我们对待来自远方的一份珍贵礼物的态度的话……这篇社论铿锵有力,可惜未能打动任何人。
见此情景,普利策决定改变策略,向人民大众筹集捐款。不久,就有2500余人捐了2300美元。1885年4月,普利策宣布运载着雕像的法国军舰即将出发!这个消息立刻在《纽约世界报》的读者之中掀起了一股捐款的热潮。6月底,法国的运输船抵达纽约,美国民众的捐款热情也达到高潮。8月,自由女神像基座所需资金募集成功。据统计,总共有超过12万人为女神的基座捐款。
1886年10月,时任美国总统的克利夫兰亲自主持了自由女神雕像的落成揭幕式,之后,雕像正式向美国公众开放。这个时间,比原定的1876年晚了十年。
【素材分析】巴托尔蒂和普利策如果不积极想办法,改变募捐策略,自由女神雕像的完工及落成,都难以实现。俗话说得好,变则通,通则达。生活中,学习上,我们难免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甚至挫折,这时怎么办?像巴托尔蒂和普利策那样,积极主动想办法,方是解决问题的正途。
(特约教师 李勇军)
NEW视野
在2016年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唯一受邀请的90后传奇创业家郭鑫格外引人注目。他在演讲中指出,90后创业激情和创意无与伦比,但弱点是无法适应复杂的商业环境,重要的是要会变通,不能盲目自信!就自己而言,他认为自己走上创业之路更多的是依靠审时度势的变通:农民卖不出农产品,就帮助卖农产品,海南岛有人因为吃不上新鲜蔬菜而患病,就推行無土栽培技术……最后整合电子商务创业平台。
4.自由女神面前的“火神”们 篇四
詹姆斯·曼认为,现在的美国不仅是在与恐怖主义做斗争,而且是在建设一种全新的秩序。冷战时期的基本社会精神气质是一种谨慎感和约束感,而“火神派”急于获得新思维。经过“9.11”事件的冲击后,他们希望指导美国外交政策的根本原则能有更广泛、更持久的变化。他们相信美国已经进入一个新的时代,需要新的概念来指导。詹姆斯·曼就差说出这句话:面对冷战后的国际新局势,美国再次挥起“萝卜与大棒”,用“火神”的力量将“自由女神”推向全世界。
很明显,詹姆斯·曼将当今美国外交陷入一滩烂泥归因于政府过于强调理想主义,从而导致出于道义而对其他国家进行讨伐,不重视大国外交;重视改变世界,而不是维持稳定。
其实,这些在詹姆斯·曼笔下被称为“火神派”(区别于“鹰派”)的人,并不是盲目崇尚武力的狂徒,而是时刻提倡“为理想服务的现实主义”的布什班子。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共同构成了美国外交政策的传统,它们在历史上的不同时期,不同的国内外环境下交替成为美国外交政策的主导思想。“火神派”对美国实力与民主的双重迷信,令他们将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这两个长期决定着美国对外政策的理论——交汇融通于入侵伊拉克的决策中。
从理想主义角度出发,“火神派”认为美国是世界上一股“善”的力量并对美国军事能力坚持特别乐观的评价。作为西方国家的一员,美国的外交政策比大多数欧洲国家都富有理想主义色彩和使命感,究其原因,这主要源自美国政治文化中的“美国例外论”,即美国人是上帝的选民,生活在“山巅之城”,其关于自由价值的理念和民主制度应当推广到全世界。这一使命感在当代的表现就是在全球推行“民主和人权”,处处树立榜样和实行干预。“布什主义”指导下的“先发制人”的“反恐战争”,其目标很明确的体现了美国外交政策的理想主义色彩——美国作为“上帝的选民”,应当承担其“天赋命运”以保障人类的自由与世界的和平。但在缺乏牵制力量和国际支持的情况下,如果美国借着“反恐”的名义到处打击所谓的“流氓国家”,其造成的区域动荡和战争却正是对“和平与民主”的最大威胁。正如菲利普·戈登(Philip H.Gordon)在《布什革命的终结》中所说的那样,布什改革正在走向终结;美国不得不再次回到外交的圆桌前,寻找新的解决世界问题的方案,借助联合国、盟国乃至其他国家的力量,重新在世界上树立美国的形象,为美国的“民主与自由”寻求“软渠道”。
从现实主义的角度出发,“火神派”致力于恢复和发展美国军事实力的中心作用及其效能,他们代表了为追求美国不可挑战的军事实力而不懈努力的一批人。“火神派”不愿与其他国家达成妥协,包括其盟国——其中一个重要的变化是,在冷战中,美国与盟国“磋商”不是先做一番“划时代”的公开讲话,然后再问盟国政府怎么看;相反,“磋商”意味着在做这样的讲话之前,先私下征求盟国的意见。伊拉克战争展示了“火神派”对五角大楼保罗·沃尔福威茨的幕僚们在冷战结束时起草的战略的认同:美国应当把军事实力建设提升到这样一个水平,以至于任何国家若与之竞争,不但得不到好处,经济还会受到严重削弱。这种军事力量其实是为其理想服务的,他们的目标是建立一个这样的美国,它的价值观和理想将在全世界获胜,因为美国是如此强大,没有任何国家能够承受与之竞争的代价,甚至没有人会开始这样的尝试。然而事实证明,美国试图在伊拉克种植的“民主之花”在遭遇水土不服后成为了基地组织培植新力量的温床;“反恐战争”实际上已经引发了一股反美浪潮;而对“邪恶轴心”的点名,反而使那些被点名的国家同美国的“民主、自由与和平的道路”越走越远。现实主义的目标是推动美国终极理想的实现,但现实又将美国拉回到了孤立主义的漩涡中。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在写到美国的对华态度时,作者认为,美国国情咨文讲话中特别赞扬了俄罗斯、中国和印度这几个国家,这体现了以赖斯为代表的“火神派”对于大国重要性的认识。然而在第一任期中,布什政府内曾有人把中国看作取代前苏联的新冷战敌人,想通过对中国的“妖魔化”将欧洲拉回美国这边,巩固西方国家的联盟。“9.11”事件使美国将敌对的目光从中国身上移开了,但一个有趣的现象是,中国正在跟许多国家进行包括石油在内的原料交易,中国的触角也已进入中东、南美,还有前苏联地区,这自然会引起占有世界35%资源使用量的美国的警觉——原料价格由于中国需求增加而上涨,会在不同方面对美国经济产生威胁。同时,根据托马斯·弗里德曼(Thomas L.Friedman)的《石油政治第一律》,一般来说中东国家的民主程度会与石油的价格成反比,也就是说中国会间接阻碍美国提倡的“民主与自由”的扩张。美国的对华策略究竟会采取接受还是对抗,并非“火神派”的一句:美国将寻求“有利于人类自由的力量均势”就能解决的。
《布什战争内阁史》中说道,当代历史学家在过去几年里已经描绘了这样一个世界性事件的图景,它从1989年以前20年开始,在1989年之后又继续了至少15年,它讲述的是追求世界无敌的美国实力的故事,是“火神派”崛起的故事。但作者终于提出:剩下的问题是,2003年攻打伊拉克是否标志着历史的又一个转折点,它是否代表了扩张美国实力和推行美国理想的极限?事实证明,如今这些“火神”已经开始在自由女神面前一个个坠落。2006年11月上旬美国举行的中期选举结果一出来,第一个牺牲品就是伊拉克战争的设计师拉姆斯菲尔德。但中期选举并不意味着“火神派”的终结,他们只是暂时收缩。美国也不大可能在国际上“洗心革面”,对于这个惟一的超级大国来说,世界上还有太多的诱惑。
“火神派”究竟是在自由女神面前持续壮大,还是在自由女神的光环下逐渐走向终结。也许经过维修后的伯明翰市的火神塑像可以告诉我们答案。(本书中前言里有这样一个典故,赖斯的家乡伯明翰立有一尊火神的雕像,是该市的象征。当时几位“火神派”是小布什的竞选班子成员,因这尊雕像而命名了自己的团队。但它在1999年的时候因为破损而被拆掉进行维修。编者注)
【自由女神像导游词】推荐阅读:
描写女神的文案09-19
小班女神节活动方案06-18
郭沫若《女神》读书心得09-17
我心中的女神老师作文10-29
给女神祝福语 简短独特09-07
郭沫若女神读后感10-07
提灯女神第一课时教案10-08
送给女神的简短祝福语10-13
女神路――6恐惧想象作文3000字06-19
女神节祝福语一句话07-19